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院医疗风险防范方案范文

医院医疗风险防范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院医疗风险防范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院医疗风险防范方案

第1篇:医院医疗风险防范方案范文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2013302

1前言

医院财务风险的含义是指医院在财务活动中,因为各种未知因素,导致财务收益偏离预期收益,从而令医院的经济效益出现亏损的一种可能性。医院存在潜在性的财务风险或者已出现了财务风险,不及时防范或者处理,会造成实际财务目标越来越偏离预期目标,这不但会降低医院的债务偿还能力,还会影响医院出现资金周转危机,对医院的长远发展不利。本文针对目前财务风险防范现状进行深入思考,旨在提出相关措施,完善医院财务风险防范系统,以积极防范、规避风险。

2医院财务风险成因

2.1外部经济环境复杂且多变

目前,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医院所处于的大环境也产生较大的改变。近年来,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纷纷进行了改企改革。在此背景下,医院的财务风险与外部经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如果遭遇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医院作为银行贷款大户,必然也会受到牵连,出现财务危机,其借贷难度会大大提高。

2.2医院的资本结构欠合理,负债经营严重

负债经营也是企业规避财务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医院经营而言,合理的负债可以节约成本,但是部分医院为了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在自身偿还能力较差的情况下,还大量负债建设、购置设备等,这样的决策,会进一步削弱医院的偿债能力,资本结构严重失衡,是导致财务风险的重要因素。

2.3医疗成本控制不严

医院在卫生材料、药品与项目方面的支出比重十分大,会花费大量资金。通常为了降低采购成本,大量购进医疗用品、药品等,导致订购成本、储存成本增加,除此之外,医院还会因为部分贫困患者拖欠医疗费、部分信用缺失病人恶意拖欠费用、医疗纠纷的赔偿等情况,增加了成本开支,减少了医院的可用资金。

2.4财务人员风险意识薄弱

过去的医院多是公立性质,财务管理上也受到体制的影响,因此,医院财务人员的意识也深受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普遍风险意识较低。但是目前,大部分医院都完成改企改革,成为独立的经营实体,其经营也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左右,而医院财务人员培训跟不上财务改革的步伐,部门领导也无风险管理意识,因此,医院财务人员素质、水平良莠不齐,而且对新会计制度以及新的会计理论了解不深,这导致财务人员在进行评估资产配置及更新或者在项目投入评估时,较缺乏正确的判断及风险识别的能力,导致决策失误,形成潜在性的财务风险。

2.5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

目前,医院在评估风险的制度及方法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这医院相当没有一个防范风险的保护屏障,会令医院一直处于随时可能被财务风险摧毁的高风险状态,比如,在现行医疗保险制度下,城镇职工在住院期间,除了部分费用是由基金支付,其余的均是医院垫付。通常垫付款是在病人康复出院的2个月后医保中心才会支付,且医保中心还可能因为总费用超标、药费超标等问题被扣掉部分款项。这样的状态下,医院承担了较大的财务风险,必然会对正常营运产生严重的影响。

3加强医院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

3.1加强医疗成本的审计与控制

对医院医疗成本加强审计与控制,可以有效地节约医疗资源,降低经营成本,从而有效地规避经营风险。通常可以参考历史成本、标准成本或者按照新的市场物价制定定额成本,从而对医院日常应有开支进行成本预算,同时量化考核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及单位成本费用,由此进行医院营运全过程的成本控制。日常药品或卫生材料的采购中,财务人员需要根据全年或者季度需求作出成本审计,按照实际需要批款,以防止出现订购成本、储存成本过多现象。总的来说,严格控制成本能够促使医院经营管理获得较大改善,其在行业内的竞争力也有所提高。

3.2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为了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医院应该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专门配合会计部门的工作,主要负责医院的经营业务及资金申请的核查,同时加强监管、评估医院内控的成效,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使医院内部控制处于稳定状态。审计人员务必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准以及较高思想素质,确保审计的公正、独立、客观,审计模式从传统的单一模式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考虑的模式。

3.3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财务预警系统是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来,通过实时监控财务指标的变动而鉴别财务风险的级别、类型。对于具有企业性质的医院而言,需要建构适合自身运转的财务预警系统,这是能够及时评估、发现经济活动中潜在的财务风险的重要保障。财务风险监测人员首先在系统中设置风险预警的界限,利用计算机对医院经营的全部资料实施全面分析,经常监控追踪医院赢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动态,通过电脑系统的自动分析,达到或者接近风险界限系统会发出预警告示,从而更有针对性并且及时发现风险,并化解风险。

3.4培养人员的风险意识与风险防范能力

医院财务部门的职员是进行财务组织及财务操作的主体,其风险意识的高低决定着该院的财务风险控制状况。所以,对医院财务部门灌输风险意识,增加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防御方面的培训,能够让更多人员主动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从而,能够在思想上重视规避风险。在此基础上,医院财务人员也要不断接受新会计法的教育,熟悉当前信息化、电算化形势下的财务活动模式和财务操作,以提高其实际控制风险、评估风险的能力。例如,熟练使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分析潜在性风险,并制定出化解风险措施;熟练根据现有的资料和数据量化风险指标,以更好地识别存在的风险。总的来说,提高医院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与风险防范能力,可以提高医院财务风险控制的主观性。

3.5进一步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要严密防范医院财务风险,必须要建立一套健全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完善财务管理制度。首先,医院要组成一支财务风险防范队伍。可由会计审核、账务操作、票据管理以及门诊、急诊、住院部、采购部等各个岗位的负责人组成。风险防范队伍组建起来后,在管理与培训过程中树立流程再造的先进理念,梳理常规的财务流程,共同讨论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或者需要重点控制风险的环节,从而制定出现针对性较强的风险防范细则及处理方案,并加强执行的监督。医院财务工作中,需要防范风险的环节主要有财务退费、业务款收缴、住院医药费减免、病人欠款管理等,根据这些重点需要防范的环节,制定适合本院实际情况的规章制度。监督机制通过日常审核及定期抽查两方面建立起来,成为风险防范制度的配套措施,主要为监管财务实践过程中,各方面的操作更加规范,风险防范机制也逐渐趋于成熟、完善。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市场经济形势下,医院财务活动中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因素,这些因素有可能成为财务风险的诱因,因此,在财务活动中,需要一改以往以收支为主的管理模式,要加强对资金的活性管理和运用,积极主动地分析风险、防范风险,同时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及财务风险防范系统,以确保医院的财务活动能够正常运行,保障医院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成文东.谈非营利性医院财务风险及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J].商业会,2008(7.14):3435.

[2]秦银河,滑茂善,张铎,等.医院经济管理流程标准化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8,(11).

第2篇:医院医疗风险防范方案范文

一、工作原则

医疗责任保险遵循“政策引导、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充分发挥全市统保的优势,引进第三方化解医疗风险机制,切实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医疗责任保险按照“公平公正、保本微利、动态调整”的原则,合理设计条款、科学厘定费率,满足多样化医疗责任保险需求。

市、区县卫生、司法行政、保险行业协会、保险公司本着“积极探索、稳步推进”的原则,积极推动医疗责任保险工作,逐步扩大医疗责任保险覆盖面,逐步建立和完善促进医疗责任保险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实施范围

全市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鼓励和支持其他医疗机构参加医疗责任保险。

三、工作目标

2013年11月底前完成二级(含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疗责任保险的统保工作;2013年12月底前完成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责任保险的统保工作。已自行投保类似医疗责任保险的,应于保险到期后,参加全市医疗责任保险统保。

四、实施步骤

(一)组织、发动阶段(2013.9.25—10.20)

1.各区县卫生局、市直医疗机构要充分认识医疗责任保险的重要性,加强宣传,积极引导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转变观念,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充分利用保险等经济手段,化解医患矛盾,处理医疗纠纷。

2.保险公司积极与各区县卫生局和医疗机构对接,开展对医疗责任保险知识的普及和培训,为参保医疗机构提供优质服务,逐步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和定期联系制度。

3.各区县卫生局制定实施医疗责任保险工作方案,结合实际,下达工作目标,落实相关责任。

(二)实施阶段(2013.10.21—12.31)

医疗机构按照医疗责任保险投保办理和理赔流程开展工作(具体见附件)。

1.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100%参加医疗责任保险,于11月30日前与保险公司签订协议。

2.公立基层医疗机构(乡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参加医疗责任保险,于12月31日前与保险公司签订协议。

3.鼓励和支持民营医疗机构参加医疗责任保险。

(三)总结阶段(2014.1.1—1.20)

各地、各单位认真总结医疗责任保险工作开展情况,有关工作情况及存在问题书面报送市卫生局。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医疗责任保险对于增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医疗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化解医疗风险的能力,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各区县卫生局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充分认识到医疗责任保险在转嫁医疗执业风险、医患纠纷预防处置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要积极引导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切实转变观念,认识到医院在不断加强自身管理、独善其身的同时,还要积极纳入政府和社会为医院所创造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机制中。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强化医疗风险防范和充分运用保险来转移医疗风险的意识,积极参加全市统保。

(二)认真组织。按照市卫生局统一安排和部署,各区县卫生局要切实加强领导,组织医疗积极参保,确保2013年底完成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参保工作。

(三)强化责任。市卫生局负责全市医疗责任保险统保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和检查,将参保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对区县卫生局、市直医疗机构绩效目标考核以及“平安医院”创建活动和医院评审工作的考核内容,并与医疗机构校验挂钩。各区县卫生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督促指导辖区医疗机构统一参保。

各级司法行政部门负责督促指导医调中心切实加强与卫生行政、保险机构等部门、单位的沟通,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完善调解与理赔的衔接。

市保险行业协会要加强对保险机构承保及理赔工作的监管,配合卫生、司法行政部门对调解员开展保险理赔业务知识培训。

第3篇:医院医疗风险防范方案范文

关键词:商业医疗保险;道德风险;防范

一、商业医疗保险的特殊性

相对于一般的保险产品而言,商业医疗保险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表现为保险服务过程涉及到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医疗机构三方。投保人(被保险人)通过向保险人缴纳保险费而获得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保险人通过向投保人收取保险费对医疗机构进行补偿,医疗机构则通过向被保险人提供医疗服务而获得保险人的补偿。保险人、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医疗机构处于同一个医疗服务和保险运行系统当中。一方面,保险人、医疗机构均以保障被保险人(病人)的医疗需求为社会目标;另一方面,又要维持各自的生存与发展,以利润(或价值)最大化为内在的经济目标,产生相互利益制约。商业医疗保险独特的市场关系,使得保险人除与被保险人关系紧密外,与医疗机构的关系也非常紧密。

在保险公司没有介入之前,医患矛盾可谓由来已久。在医疗机构和医生的收入与其所提供的医疗服务数量相联系的情况下,由于利益的驱动,医生给患者开大处方、小病大医的情况司空见惯。一方面,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医生和病人在医疗过程中处于不同的信息层面上。病人对医疗诊断和治疗,与医生相比显然知之甚少,而医疗是人命关天的大事,病人不可能冒生命危险对医生的诊断治疗方案提出质疑。从表面上看病人可以自由选择医生、医院以及医疗处理方案。而事实上,病人在就诊时往往只能任医生摆布。另一方面,医生既是患者的顾问又是医疗服务提供者,这种双重角色是一个矛盾。医生不可能完全从患者利益出发提供治疗方案,医生在决定提供哪种治疗方案上存在经济利益。当病人缺乏医疗知识时,医生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利用其特殊身份,创造医疗服务的额外需求。

医疗保险的介入,改变了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关系,切断了医患双方直接的经济联系,大大化解了两者之间的矛盾。患者不太在乎医疗费用的多少,医院也没有了财路变窄的危机,患者和医院都皆大欢喜。可事实上矛盾并没有消失,而是将大部分转移到了保险公司。保险公司的介入使得医疗服务双方的直接经济关系消失或退居次要地位,而保险人和医疗机构、被保险人的经济关系上升到了主导地位。此时保险公司作为医疗卫生领域的外行,作为支付医疗服务费用的第三方,不仅要控制医疗机构的过度服务行为,而且还要面对众多的被保险人在投保之后滥用医疗服务的现实,以及医患双方合谋骗取保险赔偿的可能。所以,保险公司介入医疗保险领域,表面上是解决了医患双方的矛盾,而事实上只是把原来的双方交易关系演变成了保险公司-被保险人-医疗机构的三方关系,这只是矛盾存在的另一种形式而已。

二、商业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

(一)投保人(被保险人)的道德风险

投保人的道德风险可以分为事前道德风险和事后道德风险,事前道德风险是指投保后,被保险人受伤或生病之前,他们可能会以一种更为危险的方式生活。例如,被保险人将更有可能抽烟,或者继续保持更易患病或受伤的生活方式。当然这种道德风险在医疗保险领域并不是特别明显,毕竟人的身体(或生命)是无法用货币来衡量的。一个理性的人是不会因为投保而不在乎自己的健康的,因此,本文将事前道德风险忽略不计。事后道德风险是指被保险人患病或受伤以后,对医疗服务的过度利用。事后道德风险在医疗保险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服务付费方式下的医疗保险意味着投保人患病时基本不承担医疗费用。结果,在不需要特别关注成本的情况下,投保人倾向于要求更多的医疗服务,使得医疗费用极度膨胀。

来自被保险人的事后道德风险主要表现为:(1)医疗服务消费的选择性问题。一般来说,疾病发生之后,使患者恢复健康的治疗方案可以有多种选择,这要取决于医生的偏好和患者个人的意愿,就患者个人而言,当然都希望在医疗保险的赔付限额之内享受尽可能多的医疗服务,而且我国有不少投保人有“如果缴了费,用不完赔付额度就吃亏”的想法。所以被保险人往往放弃“便宜”的治疗方案而选择“昂贵”的治疗方案。事实上,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并非越贵越好。这种形式的道德风险对于医疗费用的影响非常大。(2)被保险人的保险欺诈行为。在商业医疗保险领域,保险欺诈率一直居高不下,被保险人故意制造假门诊、假住院来骗取保险公司的赔付,给保险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我国,商业保险公司在理赔的时候不易得到医疗机构的配合,取证调查困难,难以制止被保险人骗取保险赔付的行为。

(二)医疗机构的道德风险

来自医疗机构的道德风险表现为医疗机构的“过度供给”行为,也就是“小病大医”和“开大处方”等随意加大医疗费用的行为。从经济利益驱动分析,医疗机构和保险人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在传统的按实际服务收费制度下,医疗机构的收入与它提供服务的多少成正比,为了追求更多的经济利益,医疗机构自然愿意提供更多、更昂贵的医疗服务。很显然,这和保险人控制被保险人过多的滥用医疗花费的目标是不一致的。来自医疗机构的道德风险在很大程度上与“第三方支付”的制度设计有关,也就是医疗服务的费用不是由被保险人直接支付,而是由保险人来买单。从心理上来讲,患者(被保险人)和医生在交易过程中的感受都是“免费的”。从被保险人的角度来看,在保险赔付额度范围之内,接受医疗服务都是免费的;从医疗机构的角度来看,在被保险人出现过度消费的同时,医生及其所在医疗机构都能够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因此,在这样的机制下,被保险人的过度消费和医疗机构的过度供给都是一种必然。在“第三方支付”制度下,医生事实上既是被保险人的人,也是保险人的人,在这复杂的三角的委托—关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保险人根本无法全面掌握被保险人的健康信息和医疗机构的医疗信息,加上医疗服务的特殊性,保险人很难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医疗机构的过度供给行为。

三、商业医疗保险中道德风险的防范

(一)投保人道德风险的防范

遏制投保人道德风险较为有效的方式是建立医疗服务费用的共付制。当参保者分担了部分医疗费用后,相应也加强了其医疗费用成本意识,促使其关注医疗费用,合理有效地使用医疗服务。而且,参保者对医疗服务的理性消费客观上也形成了一种对医疗机构道德风险的制约机制。具体操作上可采用免赔条款、共保条款和保单限额等方法。通过医疗服务费用的共付制将风险在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进行合理分担,可以有效降低投保人产生道德风险的程度。

(二)医疗机构的道德风险防范

目前,医疗费用的控制已经是世界性的难题,而在所有导致医疗费用上涨的因素中,医疗机构的道德风险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因素。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方式从付费的时间上来看,可分为预付制和后付制。虽然预付制可以降低医疗服务机构的道德风险,但也有不足。另外保险公司通过对医疗机构提供给病人的医疗服务的审查,可以减少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二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加对医疗服务机构提供医疗服务全过程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医疗服务机构道德风险的产生。

在医疗机构道德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上,笔者认为最为根本的问题在于借鉴国外的经验,改变我国目前的买单式医疗保险模式,建立和发展管理型医疗保险模式。买单式医疗保险模式是我国商业医疗保险目前采用的经营模式。所谓买单式医疗保险就是投保人向保险公司缴纳保险费后被保险人到医疗服务提供者那里接受医疗服务,医疗服务提供者按照提供的医疗服务收费,被保险人付费后用付费凭据到保险公司那里报销索赔,保险公司间接地按照医疗服务提供者的服务进行付费。买单式医疗保险模式导致医疗服务和保险服务是两个独立的过程,保险公司作为支付医疗费用的第三方,仅仅参与了保险服务,没有介入医疗服务,导致道德风险的控制无法得到医疗机构的配合。因此,现有的买单式医疗保险模式是导致保险公司难以控制道德风险的根本原因。管理型医疗是把医疗服务的提供与提供医疗服务所需资金的供给结合起来的一种系统,通过保险公司参股医院或投资医院及医疗费用包干模式将保险公司和医疗机构形成利益共同体,就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被保险人被动受制于医院、医院与被保险人合谋的道德风险。管理型医疗保险是一种集医疗服务提供和经费管理为一体的医疗保险模式,具体做法是将投保人交纳给保险公司的保费的一定比例预先支付给医院,然后由医院完全承担被保险人的健康风险,医疗费用超支的部分由医院自己承担,赢余归医院所有,从而达到控制医疗费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飞,商业医疗保险领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4篇:医院医疗风险防范方案范文

关键词: 新《医院会计制度》 降低成本 高效运营

作为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医院在履行救死扶伤的社会职责的同时,也不得不考虑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只有自身发展先进,才能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本文主要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阐述医院如何合理使用资金,降低医疗服务成本。从而促进医院健康、有序的发展。

一、合理编制预算

预算是指医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目标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医院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医院所有支出要纳入预算管理。医院要生存和发展就要制定一定时期的总目标,为了实现总目标,医院各部门、各科室都要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将医院总目标通过预算层层分解为各科室的具体目标,以达到医院总体发展,医院预算编制完成后,要与各科室再进行分解、讨论,从而找到薄弱环节,进行修改完善,最终确保医院总体目标的完成。

二、实行成本管理,强化成本控制

成本管理是医院通过成本核算和分析,提出成本控制措施,降低医疗成本的活动。医院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是医院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医院厉行节约、杜绝浪费,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医院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有:标准成本法、定额成本法等。医院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有:1、编制预算进行约束控制,做好成本分析与预测,将全部成本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编制预算要合理,要求项目合理,方法合理,数值合理,而且还要进行预算考核。成本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与预算的差异,要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证预算的顺利执行,避免盲目支出。2、可行性论证控制。3、财务审核控制,医院应当建立健全成本费用审核制度。4、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成本控制要具体到“点”,要实行多维度控制,对重点的点要进行检查评价,不断改进成本管理水平。要经常性的进行审计检查,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确保成本控制达到目标,增加经济效益。5、加强医疗设备物资的利用率,提高医疗物资的使用率,优化资源配置,最终遏制设备闲置和资源浪费。

三、防范财务风险

医院要发展就不可避免的要负债经营,充分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但是一些医院不顾收入成本,一味贷款,不考虑偿还能力,最终有可能资不抵债,财务风险加大。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是防范财务风险的保障。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组织管理制度、会计基础工作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资产管理制度、财务分析制度等。虽然有些医院在财务管理中制定了比较系统的财务会计规章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财务风险。因此还要有以下几条具体的防范措施:

1、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风险防范就是医院在识别风险、估量风险和研究风险的基础上,用最有效的方法把风险导致的不利后果降低到最低限度的行为。日常工作中通过以下七个具体指标进行风险防范,其中总资产收益率、所有者权益收益率、资产负债率、属于财产效益状况的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安全边际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属于资金运营情况的指标。通过以上指标的观察与分析,可以起到财务预警和防范的作用。

2、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是防范财务风险的保障。财务风险管理机制是指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功能体系。

3、建立健全全过程风险控制机制。首先要进行事前控制,既要考虑获得的收益又要考虑存在的风险,对选定方案要进行客观分析,对采取的措施要留有余地,以便发生意外风险时可以有效应对。其次,进行事中控制,运用各种方法对风险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发现风险及时调整,制定出合理的措施,以便达到目标。最后进行事后分析,总结经验,可以指导未来的财务活动。

4、确定最优的资本结构和筹资方式,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效应,合理调整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的比例,提高财务杠杆系数,实现资金结构的优化。当资产利润率上升时,调高负债比率,提高财务杠杆系数,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效益。当资产利润率下降时,调减资产负债比率,防范财务风险。

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新《医院财务制度》,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作了重大的改进。1、加强固定资产采购预算的管理,做好预算编制工作,要经过科学论证,并按国家有关规定报经主管部门批准,才能购买。2、加强固定资产成本核算。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采用适合本单位的折旧方法进行折旧,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但是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法有重大改变的,可改变折旧方法。3、对固定资产报废要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不得擅自进行报废,防止固定资产流失。

新《医院会计制度》实施后,现阶段医院成本与效益核算已逐渐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如何降低成本,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也是每一位医院财务工作者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袁小勇 《新医院会计制度》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7-1

第5篇:医院医疗风险防范方案范文

关键词:肝胆外科;护理风险;防护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446-01

肝胆外科的护理工作是一项工作风险比较大,复杂度比较高,护理难度相当大的工作。在进行肝胆外科的护理时,如何提高护理质量,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管理能力,成为了众多医院着重考虑的问题,也是当前医学界研究的热点课题。本文主要从我医院的工作实际出发,分析了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加强风险防护的相关方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笔者所在的肝胆外科的患者情况作为一般资料进行研究,在笔者所在的肝胆外科患者中,患者大多是以外伤或者是癌症病人居多。患者的年龄相差较大,最小的有12岁,最大的有80多岁,大部分年龄在18岁到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岁左右。因此,肝胆外科的患者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即年龄相差比较悬殊,同时病情大多比较严重,护理存在着巨大的而风险隐患。

1.2临床表现:肝胆外科的患者病情不一,但是有一个普遍的临床表现,也就是病情严重程度比较高,病情持续时间比较长,反复性较大,而且病情较急,比如,因为外伤而送到我科室的患者数量较多,大部分是因为车祸、工地受伤或者是其他因素导致的外伤,总体说来患者忍受的痛苦比较大,情况紧急,大大增加了护理风险。

1.3治疗方法:在针对肝胆外科患者进行护理时,我们一般要求护理人员要严尽量减轻患者病情反复的状况。同时,在护理人员从事护理工作时,也要求她们在与患者或者使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时,注意工作态度以及语言措辞,尽量以安抚患者家属的情绪为主,避免出现与患者家属争执甚至产生矛盾等此类型情况发生。

但是,在对肝胆外科患者进行护理时,其存在的风险依然比较大,影响了护理质量的提高,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痛苦和经济上的损失。具体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首先,患者年龄跨度较大,并发症较多,增加了护理难度。护理工作是一项讲究细心与耐心的工作,这样的工作性质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保持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但是尽管如此,患者自身的年龄跨度比较大也大大增加了护理的风险。比如,我科室曾经接受过一名九十多岁高龄的老人,该患者由于肝胆疾患而引发了胰腺炎,患者年龄比较大或者比较小,并发症比较多,极大地增加了肝胆外科的护理工作难度,提高了护理风险。其次,制约肝胆外科护理工作的另一个因素是患者家属的配合程度。我科室经常接待的患者是因为外伤等因素紧急送来医院的患者,患者病情紧急,临床反应较为复杂,病情比较严重,因而家属看到这样的情况很容易产生焦躁的心理,在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时,态度可能比较恶劣,不能及时有效的克制自己的情绪,甚至出现大吵大闹的情况,这样给护理人员增加了一定的心理负担,同时增强了护理的风险。而家属法律意识的增强也是影响护理风险的原因之一。由于法制的宣传,家属开始有意识的要求医院对某些行为作出合理的解释,很容易产生医疗纠纷,影响了护理工作的质量。

1.4疗效判断:通过对肝胆外科护理风险的管理,经过护理人员的努力,在我科室进行诊断护理的病人与前期相比,明显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建立并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实行人才激励的措施加强肝胆外科风险管理的方法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比较明显的作用。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护理工作作为一项风险比较大的工作,其工作的效果和质量与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对于加强对肝胆外科的风险防范有着明显的效果。医院要完善相关方面的管理制度,针对护理人员的每一项工作行为都提出明确的标准,使得每一项工作行为都能落实在工作管理制度上,比如要求护理人员在每天下班前必须去病房观察记录患者的病情,及时准备医疗器械等等。

第二,建立并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建立起相当完善的肝胆外科护理风险防范机制是加强风险防护的核心措施,也是提高医院护理水平的关键。比如,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制意识,增强他们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并且有针对性的开设相关学习班,创设一个提高自身综合护理素质的平台,从而加强对护理工作的风险防范。医院也要经常性的向护理人员灌输风险防范的意识,督促他们重视对患者病情的实时观察和监测。

第三,实行人才激励的措施这一措施对于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人才激励,不仅包括物质激励和出发,而且包括精神方面的奖励和督促。比如,对于每一季度表现良好、与患者关系融洽的护理人员采用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双重奖励,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等

1.5统计学方法:根据统计学方法,经过我院一系列的风险防范措施实行之后,我科室因护理工作出现失误导致的护理风险大大的降低,由之前的平均每年4例降低为每年两例。

2结果

通过加强对肝胆外科护理风险影响因素的研究以及护理风险防护的管理,结果是我科室的护理风险有着明显的降低,护理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3讨论

在肝胆外科患者的护理中,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措施改善这种情况,认为的降低护理风险,并且通过建立护理风险防范机制,可以较好的改善这一情况,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加宁,宋雁宾.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5年01期

第6篇:医院医疗风险防范方案范文

一、医院财务风险的类型

1.财务筹资风险。

医院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更新换代医疗设备,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医院往往会通过银行贷款、融资租赁等方式筹集资金。这就会产生筹资风险。筹资产生的财务杠杆作用犹如一把双刃剑,当筹资产生的利润大于债息率时,带来的是收益增长的效应,反之就是收益减少的财务风险。

2.财务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医院投入一定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而影响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医疗行业竞争激烈,医院为谋求更大的发展,不得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添置先进医疗设备,以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和竞争力。目前,大部分医院的设备采购和项目建设缺乏财务专业人员参与可行性论证,导致可行性报告中的经济效益分析缺乏专业性和可靠性,极易引发投资风险。

3.财务经营风险。

医疗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医院在经营中主要面临以下几个财务风险:(1)应收帐款变现风险。(2)医疗纠纷赔偿风险。(3)重大决策失误所带来的风险。(4)存货管理风险。(5)经营管理不善造成资产流失风险等。

二、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医院不可能消除财务风险,只能采取措施将财务风险对医院的危害降到最低。充分认识医院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是采取有效措施的前提。

1.医院财务风险形成的内部原因。

(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很多医院仍然实行传统的经验性管理,习惯于行政指挥,轻视内部控制,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办法。(2)医院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医院现有财务人员存在理论基础薄弱、知识结构老化、业务能力不强等问题。而财务管理的相关知识和观念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改变的。而在实际工作中,医院会着重于培养临床一线人员,而忽略了加强财务人员的后续培养。

2.医院财务风险形成的外部原因。

外部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这些因素存在医院之外,但对医院财务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风险。如国家实行的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就加大了医院的欠费风险。(2)利率风险。医院未能充分考虑自身偿债能力,在不适当的时间用不适当的筹资方式筹集了资金,使医院支付高于社会平均利润水平的资本成本而蒙受经济损失。(3)信用风险。主要指交易双方不能或不愿意履行合同造成的财务风险。(4)法律合同风险。指由于合同本身不细致、不明确、不合法等原因造成合同不能执行引起的财务风险。

三、医院财务风险防范措施和建议

医院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因此要求医院首先要树立风险意识,其次要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正确的预期和控制,最大限度地消减可能遭受的损失。控制医院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1.牢固树立风险意识。

风险防范意识差是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医院必须树立职工的风险意识。只有树立风险意识,医院才能主动采取可行的防范措施。医院领导层应认真分析医院的经营环境,明确医院财务风险的容忍度,并制定医院风险管理政策。

2.实施稳健的财务融资策略。

在大量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市场下,医院竞争日益激烈。医院可通过适度融资来推进医院发展,但是也不能盲目融资,必须实施稳健的财务融资策略。通过对比过去各个时期的财务数据,同时预测未来5年医院的发展状况,确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最佳融资方案。同时要对按期偿还债务性筹资及利息有足够的估计和准备,防止信用危机的出现、财务风险的恶化及财务困难的加剧,将风险意识贯穿于融资过程的各个方面。

3.建立健全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既立足于会计又不局限于会计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程序及动态改进过程。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应当遵循合法性、有效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适时性等原则。建立健全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这就要求医院领导要改变家长制管理模式,重视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形成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规范运作的工作流程。

4.建立医院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第7篇:医院医疗风险防范方案范文

1.1一般资料

本院是1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设有1个总院、7个分院(儿童、精神、传染、康复、口腔、肿瘤、急救7个专科医院)、71个护理单元,开放床位3000张;护士总数1655人,其中男89人、女1566人;年龄19~59岁,平均(31.78±9.67)岁;中专140人,大专958人,本科557人;护士829人,护师465人,主管护师280人,副主任护师77人,主任护师4人;身体基本健康。

1.2方法

1.2.1完善护理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按照新三级甲等标准,建立由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各职能科室正主任组成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各临床科室设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于护理部,配备3名专职人员(副主任1名)负责全院护理安全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整改、督查与追踪工作。实施护理部-总(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三级质量控制和护士自我控制的护理安全管理体系,遵循PD-CA循环程序开展集团医院的护理质量控制,促进质量持续改进。

1.2.2完善护理质量标准及工作流程

护理工作流程应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范围、最有效的措施,减少护理安全隐患对医院、患者及护士造成的伤害。集团护理部对全院护理缺陷进行原因分析,将差错原因看作质量持续改进要点及护理风险预警项目。护理部针对因护理质量标准及护理流程等方面的缺陷而造成的护理差错事故,按照新三级甲等标准及重庆市规范,结合本院实际修订的集团医院统一的护理质量标准,进一步完善了重点环节标准化工作流程。

1.2.3排查安全隐患,制订预警控制方案

护理安全管理委员每月定期进行护理安全评估,按科室、岗位仔细评估护理工作各方面的安全漏洞和隐患,对评估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落实整改,将实施整改后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确定为对护理安全具有警戒或防范意义的预警信号,并针对每一个预警信号制订出预警控制方案下发相关科室。

1.2.4分级实施护理安全巡查与安全信息网络直报及反馈机制

由护理部制订电子版的护理安全信息周报表,该表包括护理核心制度的执行、技术操作规范、设施与设备管理、药品管理、病区环境、投诉与纠纷、医疗费用等项目。按照周报表项目分级实施护理安全巡查、安全信息网络直报及反馈机制。(1)临床一线护士:每班进行岗位隐患巡查,发现隐患立即列出相关护理安全预警内容,及时落实整改,并以书面形式交班,对各班护士进行预警;(2)临床护士长:每天对本科室进行安全巡查,及时处理安全隐患,将巡查结果每周上报护理部,对本科室不能解决的问题则列出预警内容以书面形式上报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解决;(3)总(科)护士长:每周对分管区域进行安全巡查1次,指导并协助临床科室解除安全隐患,并追踪整改效果,每月将本片区巡查结果上报护理部;(4)护理部:每月对全院护理单元进行护理安全巡查1次,并将本月全院上报的安全信息进行归纳分析,按安全隐患的性质、级别启动安全预警机制,进行安全防范部署。

1.2.5实施患者风险预警评估,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按新三级甲等标准对患者实施风险预警评估,患者入院时立即给予入院评估(含生理、心理)、疼痛评估、跌倒/坠床及压疮、管道滑脱危险因子评估等。患者住院期间护士会根据其用药及病情变化对上述危险因子实施动态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制订并实施风险预警方案,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1.2.6完善设施设备,打造安全环境

在医院建筑设计中全方位体现安全理念,病区地面全部安装防滑地板,墙面安装有扶手,配备有多功能双侧床栏的病床,病区厕所、盥洗间铺设防滑垫并安装防护窗,电梯及楼道安排保安人员保护患者行走的安全,医院的各种服务设施均贴有醒目的标识及使用说明,为行动不便的患者配备了手推车、轮椅、徒手电梯等。医院在硬件配备上处处体现了保障患者安全的人文服务理念,力图营造以患者为中心的安全疗养环境。

1.2.7实施护理人力资源的弹性调配

人力资源管理缺陷也可构成护理安全隐患,属于安全预警范畴。合理排班,实行弹性排班制、层级管理制、新老护士搭配制,以减轻超负荷工作状态、减少职业倦怠、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安全系数增加。护理部以新三级甲等标准为依据制订了各病区护士配备原则和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预案,并根据各病区实际床位使用率、患者护理等级比例、工作量进行人力资源弹性调配,做到合理、灵活、高效,以达到人力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和均衡性。

1.2.8落实安全警示教育,提升护士风险防范意识

实施科室、片区及护理部三级护理安全警示教育。科室护士长每周五组织召开安全教育会,对本周安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下一步安全预警内容,布置整改方案;总(科)护士长每月组织分院(片区)安全警示教育会,对分院(片区)存在的安全预警问题进行分析点评,提出管理对策,并部署安全预警控制方案;护理部每季度召开全院护理缺陷总结暨安全警示教育会议,对季度护理缺陷的性质、类别、发生率等进行系统讲评,对护理不良事件典型案例进行原因分析,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预警方案,下发临床科室落实整改。通过分级安全警示教育,以警醒全体护理人员吸取教训,做到警钟长鸣,提升护理风险防范意识。

1.2.9评价方法

将2011年(实施前)与2012年(实施后)护理缺陷发生率及上报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护理缺陷包括警告事件、意外事件、不良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隐患事件5项内容,每周上报统计1次;护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特级和一级护理、优质护理、护理文书、病区管理、急救物品、消毒隔离7项内容,使用本院统一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每月检查1次;患者满意度包括对服务技能、服务礼仪、人文关怀、生活照护、心理支持、安全保障、健康指导的满意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8项内容,使用本院统一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每季度调查1次。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以分值表示,护理缺陷发生率及上报率以百分率表示。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的数据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缺陷

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后较实施前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上报率显著提升。

2.2护理质量

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后较实施前护理质量评分全面提升。

2.3患者满意度

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后患者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前后者满意度分别为(91.72±3.27)分、(97.64±2.36)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结论

识别护理风险是确保护理安全的前提,护理风险始终存在于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环节中,作为管理者应不断发现护理安全的薄弱环节,评估风险管理的重点,识别并确定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制订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和护理风险防范等措施。现代护理安全管理强调实施前瞻性管理和全程动态管理,这对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节约卫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也体现了护理质量管理预防为主的原则。近年来,如何保证患者安全已受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的广泛关注,美国医疗机构评鉴联合会(JCAHO)在促进患者安全方面有更具体明确的做法。我国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已将护理安全管理列为独立评审标准。如何在集团化医院中同质化实施新三级甲等安全管理标准,最大程度地减轻损失,是医院护理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

3.1健全的管理体制是保障集团化医院护理安全的关键

管理体制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监督不得力等影响护理安全的组织管理因素,是对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胁。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持续工作,需不断更新、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只有建立完善护理安全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地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服务满意度。本院按照新三级甲等标准,进一步完善了护理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强化了各级安全管理职能,实现了分级护理安全预警的管理体系,切实发挥了个人护理风险预控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了规避风险的目的,与传统方法比较,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显著下降(P<0.01)。

3.2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机制在集团化医院标准化的实施,可提升护理安全的预警作用

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呈报机制的标准化实施,有利于消除护理人员抵触情绪,体现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和谐一致,增强了护理人员参与安全管理的责任心与主动性;使护理人员在缺陷发生时均能以积极、轻松的心态应对,自觉分析护理程序中发生安全事件的原因,并对系统和流程提出改进意见,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参与,能尽早发现隐患苗头并及时报告与处理。与传统方法比较,全院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降低、上报率显著上升(P<0.01),表明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呈报机制的标准化实施,可实现集团化医院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同质化提升,有效控制护理风险的发生,使安全关口前移,起到安全预警的作用。

3.3护理安全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及反馈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可实现护理风险的前馈性控制

集团化医院护理安全信息网络中心的建立使总院护理部及相关职能科室能及时收到全院各护理单元的安全信息,在第一时间给予归纳、分析与处理,并迅速提出预警项目与控制方案反馈给相关科室实施。同时,对预警控制方案的实施进行追踪评价,在风险可能发生前及时采取前瞻性预警干预,实现了护理风险的前馈性控制,与传统书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方法比较,上报率显著上升。

3.4护理风险预警评估及安全警示教育,可增强护士风险意识,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第8篇:医院医疗风险防范方案范文

关键词:医院;医保联网;安全风险;解决方案;探讨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3-0000-02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以及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推进,使得医疗保险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了医疗保险,同时,也增大了信息的交流,因此,其对网络系统提出也更高的要求,所以,对医院与医保联网存在的安全风险的探讨有其必要性。

一、现阶段医院网络与医保网络之间存在的安全风险

根据现阶段性的实际情况分析,医院网络与医保网络互联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

(一)网络安全环境不可控

在我国,医院的医保信息网络环境过于复杂,不论是从表面形式来讲,还是从业务工作需要来看,一方面,既要做好医院内部的联网,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医院与其他社会各界的联系,比如:银行、药店、社区以及其他医院等等。而在联网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一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和限制,一些社区街道只能与医保中心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而其他的部门和机构则要通过医保网络和互联网进行双重的连接,因此,对于有网络的存在的地方,其安全危险的存在是必然的。

(二)网络范围不可控

医院网络通过城域网的专线与医保信息中心进行连接,可是大多数人对于这个专线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因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数字网络的特点,其仅仅实现的是医院网络到城域网机房之间的联线,而并没有实现医保网络与医院网络之间的连接,其主要是通过城域网交换机上设置的虚拟局域网来实现医保中心与医院网络逻辑上的连接。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主要采用的是MPLS技术,即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这种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可以通过人为的设置,实现一定的改变,甚至于可以通过任何节点进行访问,因此,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网络范围的不可控,影响了整个网络管理的可靠性和严谨性,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三)核心服务器主机安全不可控

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放置在医保网络和医院网络之间的前置机,其只能由医保中心方面进行配置和管理,影响了医院对这方面的控制权。在前置服务器中,安装了应用软件和WINDOWS操作系统,这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系统漏洞,另外,再加上网络方面的影响,如:没有及时更新补丁,即使在服务器上设置防火墙,但是由于其是通过软件策略来实现的,只是在网络层上进行了一定的隔离,这样,在网络层相通的条件下,要想实现对所有黑客的隔离,其根本上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对于黑客程序的渗入、外部病毒的渗入以及内部信息的泄漏等,根本无法达到其应有的安全性。

二、目前医院网络与医保网络之间的网络现状分析

(一)管理难度大

从我国当前的医保网络情况来分析,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对医疗保险采用的模式主要是集中支付的运行模式。医保信息网络必须与政府、医院、银行、药店、社区、财政等多个相关单位进行连接,从而来获取有关参保人员的必要信息,与此同时,还需要进行相关的支付服务,因此,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使得网络结构过于复杂,增大了医保网覆盖面,从而给管理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二)网络连接有待于提高

从医保网络与医院网络的连接情况来分析,医院要想为医保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保障服务,其必须要通过医保网络相连接。但是,在实际上,对于医院与其他相关部门建立的网络结构,在前置机上设置了防火墙模式,这样,互相进入不了对方的区域,而采用这种模式影响了数据交换和共享。

(三)数据交换方式有待于完善

在医院网络与医保网络之间的数据交换方式,其主要是通过数据交换接口来实现的。一些定点医疗机构与医疗保险的连接是通过医保接口来实现的,从而促进医疗机构与医保中心信息数据的传送和交流,比如:帐户圈存、卡读写、数据传输、医保算法等,而这些内容的完成,是需要接口来实现的,但是接口部署在医院信息系统网络的终端上,使得医院无法对其进行控制。

三、医院与医保联网安全风险的解决方案

(一)加强安全风险防范

在网络连接中,医保网络与医疗网络之间,对于医院方面,其缺少可控安全网关,导致在网络安全方面,失去了信息安全交换的主导权。因此,要想解决安全问题,加强风险防范,建立安全的数据交换对策。首先,加强医院方的独立管理,做好数据安全交换网关的控制,促进医保网络与医院网络之间安全目标的实;其次,要合理控制网络连接,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效地断开医院网络与互联网之间的连接,做好外网主机访问的限制,在必要时,只通过医保前置机,进行医院网络的访问,增强和完善自身抗攻击能力;第三,加强对病毒的有效阻断,做好对黑客攻击的有效防止,控制好对网络信息的传输,尤其是在远程控制和远程传播的过程,加强对医院终端的控制,避免通过医保网络线路,有效地防止信息的向外泄露。

第9篇:医院医疗风险防范方案范文

【摘要】 本文从医疗风险管理过程、医疗风险管理内容、医疗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医疗风险相关问题思考几个方面论述医疗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关键词】 医疗风险管理 防范

【Abstract】The paper discussed the medical risk management precess,conteuts and system,and think discwsses some problems in respeet of the medical risk thinking of prention and management.

【Key words】Medical service risk management guatd

医疗风险指在医疗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有害因素直接或问接导致患者伤残或死亡后果的可能性。医疗风险贯穿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全过程,任何临床活动甚至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都带有风险。目前世界上,尤其是发达国家对医疗风险的界定、医疗风险的分担模式虽有所不同,但都很重视医疗风险的防范与管理工作。在我国,医疗风险管理刚刚起步,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是陌生的,医疗风险防范与管理方法的研究在我国医院管理工作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 医疗风险管理过程

医疗风险管理借用了工业中风险管理方法,它是指医院有组织、有关系地消除或减少医疗风险对病人的危害和经济损失。它是通过医疗风险分析,寻求风险防范措施,尽可能减少医疗风险的发生。其过程主要包括4个方面:

1.1 医疗风险的识别

医疗风险识别是医疗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整个医疗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分析、识别医疗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常用的医疗风险的识别技术有两种:第一是工作流程图法,包括整个机构运行的综合流程图及特殊部分(高风险部分)的详细流程图,由此全面分析各个环节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第二是调查法,设计专门调查表,调查关键人员,掌握可能发生风险事件的信息。在医疗工作中可以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运用,流程图便于直观分析、全面综合,调查法有利于了解风险之所在,并且可以补充及完善工作流程图。

1.2 医疗风险的评估

医疗风险评估就是测定医疗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损失程度,它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风险识别发现医疗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确认风险的性质,并获得有关数据。风险评估通过对这些资料和数据的处理,得到关于损失程度和发生概率的信息,为选择处理方法,进行正确的风险管理决策提供依据,风险评估一般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来完成。

1.3 医疗风险的处理

医疗风险的处理是针对经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之后的风险问题采取措施。风险处理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

1.3.1 风险预防 即采取积极预防措施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

1.3.2 风险承担 是指将风险损失的承担责任保留在医院内部,由医院自身承担风险。这在风险发生频度不高,预计赔偿额在医院支付能力之内,且无法用回避风险、减少风险、转移风险等策略应对时,才采用这种对策。

1.3.3 风险转移 将风险责任转给其他机构,(如保险公司),是最常见的风险处理方式。

1.3.4 风险回避 回避风险即停止提供可能产生某种风险的医疗服务项目。例如,在不具备确保产妇安全分娩所必备的医务人员和医疗设备,没有加入医疗风险保险的情况下,可采取暂关闭产科病房的对策。

1.3.5 风险取消 有些医疗服务项目,如果风险发生率太高,或是购买保险的费用过高等,对医院工作影响大,可考虑取消这些服务项目,从而完全避免此类风险事件的发生。

1.3.6 风险处理中的法律事项准备 对于一些风险发生率较高的服务项目,在日常工作中应注意准备必要的法律材料,例如诊断、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并发症要详细向病人或家属说明,要求病人家属签字认可,一旦发生风险事件,有法律依据可查,以维护医院及医生的权益。

1.3.7 风险教育 已发生的风险事件,是最好的风险教育素材,可利用它向职工进行风险意识教育,吸取教训,防患于未然。

1.4 医疗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风险的效果评价是指对风险处理手段的适用性和效益性进行分析、检查、修正和评估。风险处理方案是否为最佳,其效果如何,需要有科学的方法来评估。看风险管理效益的高低,主要看其能否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安全保障。

2 医疗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医疗风险管理的内容极为复杂多样,不同规模、不同服务对象、不同地域的医院、不同专业的科室,其风 险管理的侧重点不同。医疗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

2.1 医疗护理业务工作

医疗护理业务工作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制定院、科两级专业技术责任制度;实施临床程序守则以减少不同单位临床做法上的差异;实施急症分流制度,使病人尽快得到救治;制定药物使用安全手册,提高医务人员对药物事故的警觉性;减轻一线医务人员工作量,加强对临床部门的业务支援;统一医疗记录表格,制定医疗记录管理标准及手册;设立感染控制小组,统一感染监测和呈报制度等。

2.2 医疗组织机构

医疗组织机构风险管理的内容有:进行风险管理教育;制定涉及法律责任的医疗风险管理措施;对医务人员加强沟通能力的培训;制定医疗资料保密手册;信息数据保护和信息安全管理培训;医务人员违纪管理;推行医务人员行为守则。

2.3 环境安全

环境安全管理的内容有:医院保安系统安装和保安人员培训;防火安全教育及培训;医疗、化学、放射性及其院内废物处理;病人及治疗的安全管理等。

2.4 处理公众意见和投诉

处理公众意见和投诉管理的内容有:设立药物咨询电话热线;制定投诉和反馈机制,有效监督服务质量;进行有关病人的权利和义务教育;通报公众投诉摘要和病人建议。

3 医疗风险管理相关问题的思考

3.1 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风险观

医务人员和患者双方都要充分认识医疗的风险性。首先治病就要冒风险,在没有医疗条件的情况下,生命和健康的风险是完全由患者自己承担的。其次,医务人员接收病人就要尽量避免风险。医务人员接受对患者治疗的同时,又承担起了对患者的医疗安全保护。医疗行为所涉及的检查手段、医疗护理方法和治疗药物的作用都是相对的,医务人员能力不能及的,切不可盲目行事。

3.2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作为医务人员应当掌握4个要素:

1)同情:医生对病人要表现出同情心。

2) 交流:与病人及其家属交流,同时也要与其医疗伙伴进行交流。

3) 能力:医务人员要具备应有的专业技能。

4) 表格化:随时书写规范表格,并保证表格的清楚、连续、完整。

美国医务人员对付医疗风险一般有3种策略:一是小心谨慎,防止事故差错的发生;二是参加“事故保险”,一旦出了事故则由保险公司负责处理赔偿事宜;三是尽量与病人及其家属搞好关系,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希望病人不起诉。

3.3 正确的舆论导向

目前,大多数新闻媒体对卫生系统给予了大量、客观公正的宣传报道,为推动卫生事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也有个别媒体追求轰动效应,或因记者缺乏相应的医学知识,听了一面之词就匆忙发表文章,把本来就不太正常的医患关系更加白热化。如果新闻媒体只抓住某一个病人的问题大肆宣传是不合理的,应该做好正面的宣传报道。

参 考 文 献

[1] 卢祖洵,程峰.风险管理方法及其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6,98(8):395—396.

[2] 何文炯.风险管理.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3] 徐仲华,张新平,陈茂盛等.国外医疗机构风险防范及其分担措施探讨.卫生软科学,1999,13(5):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