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案例教学策略范文

案例教学策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案例教学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案例教学策略

第1篇:案例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案例;教学策略;教学相长

一、发挥教学情境激励功效,实施情境性问题教学策略

在问题案例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应设立具有生动性、生活性、趣味性等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从而主动参与问题案例探析活动.

如,在“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问题课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学伊始,利用该知识点内容与现实生活问题的紧密联系,抓住学生对生活问题充满“浓厚情感”的认知特点,设置“某单位急需用车,但又不准备买车,他们准备和一个体车或一国营出租车公司的一家签定月租车合同”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认知”,感悟,从而在以境激情的教学策略中,实现学生探知解析问题情感的有效“激发”,增强主动学习的情感意识.情境性教学策略在问题教学中应用广泛,教师在使用时,要做到教学内容、教学对象、认知规律的有效统一,这样才能提升教学功效.

二、紧扣问题案例探究特性,实施探究式问题教学策略

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实际就是运用所学知识、经验,进行探析、思考、分析的过程,它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在内容的学习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因此,在问题案例教学时,教师应提供学生探究的平台,指导学生有效探究,教会学生探究策略,提升学生探究效能.

图1问题:已知,如图1,E、F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的两点,AF=CE,DF=BE,DF∥BE.(1)求证:AFD≌CEB(2)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吗?请说明理由.

在该问题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策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对该问题的条件、关系以及解题策略开展探知和分析活动.学生认为“解题的关键是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以及平行四边形性质”,解题的策略是“采用‘SAS’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求证第一问题,构建等量关系,证明AD=CB、∠DAF=∠BCE,AD∥CB,证明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学生进行解题.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在此对解题策略进行合作探析,学生在小组探讨过程中,对该问题案例的解题策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掌握.这一过程中,教师将探究性问题教学策略运用到问题案例教学活动中,将问题解答过程变为了探究实践的过程中,既促进了初中生对该类型问题案例解答策略的有效掌握,又实现了初中生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凸显教学评价指导作用,实施评价性问题教学策略

教学评价,是教师对自身教学过程以及学生学习活动及表现进行评判的方法方法.它具有指导、促进功效,利于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教学讲评环节中,应运用教学评价手段,发挥教学评价指导促进作用,开展评价性问题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开展教师点评、师生评析、生生互评等活动,让学生在“评”、“思”中明晰解题策略,认识解题不足,养成良好解题习惯.

图2问题:如图2,在O中,AB为O的弦,C、D是直线AB上两点,且AC=BD求证:OCD为等腰三角形.

教师在学生解答该问题活动后,要求学生互换解题作业本,向学生提出“认真分析问题解答过程,找出同桌解题过程存在的不足和优点,并进行认真的评析”要求,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结合解题经验,开展生生互评的评价问题学习活动,各个学生都根据自身学习及解题经验,得出了不同解题策略和观点,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交流评价观点,从而使学生在“评”和“辩”的过程中,解题策略更加明晰,解题方法更加科学.

四、放大解题策略多样特性,实施创新性问题教学策略

数学学科知识点之间、章节之间具有丰富的联系,从而问题案例表现力解答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这就为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等问题教学活动提供了条件,同时,也有利于初中生思维灵活性、解题多样性等方面的培养.因此,教师在问题案例教学中,要利用数学问题的发散性特点,放大问题解答过程中解题策略的多样性特性,设置一题多解、一题多问或一题多变的发散性问题,让学生在开放性的问题解答过程中,思维活动更加灵活,思考问题更加全面,促进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图3如,在“如图3,ABC是格点(横、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三角形,请在图中画出与ABC全等的一个格点三角形”问题案例教学中,学生在分析问题过程发现:“可将ABC通过对称变换、或平移变换、或旋转变换;也可以通过复合变换得到另外一个与ABC全等的一个格点三角形.由于是一道开放型问题,所以答案不唯一,只画出一个符合题意的三角形即可”学生在这些一题多变的发散性问题分析、思考、解答过程中,能够深刻认识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又切实提升初中生思维活动的灵活性.

第2篇:案例教学策略范文

一、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是追求有效课堂的必然选择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通过精心选择一个或几个案例为主线,设计几个问题为切入点,进而对案例进行分析、挖掘,对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领悟课本知识、开启新思维、提高综合能力,打造有效课堂有重要作用。

另外,有效、恰当的案例是对现行教材进行有益补充。而时代的进步,加之学生的学情不同,我们教材中的理论和例子就显得有些“水土不服”和“落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充分恰当的利用案例的形式,有助于克服教材的缺陷,实现对现行教材的有益补充。特别是那些联系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以及学生学习、思想、生活实际的案例,充满了浓厚的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非常有帮助。

二、高中政治课案例教学需注意的原则

1.案例要“接地气”,彰显生活性

新课程理念强调“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选择案例尽量做到就地取材,离学生生活、学习环境近一些,有针对性地举例,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在解说“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个知识点时,我选用的材料是身边的成功企业“常州裕成电子的成功”,材料内容特别突出了以下内容:历经14年的发展,江苏裕成电子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扬声器等产品打破了日、韩企业垄断市场的局面,成功与西门子、三星等国际大公司建立起紧密型业务关系。他们生产的轮毂电机及洪都牌电动车,都被评为江苏名牌产品。问:裕成电子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这则案例让学生们对于家乡的成就很惊喜,很自豪,大家也积极的谈自己的看法,最后大家的答案中比较集中的指向正是科技的不断发展,推动了裕成电子发展。我进一步引导大家发散性思维,认识到正是科技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社会的生产力发展。

2.案例要“精心选”,注重典型性

在教学中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知识内容可以用多个材料、事例加以案例、说明,但课堂教学的时间又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只能精心选材,力求少而精,使用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材料,以起以画龙点睛之功效,因为典型的事例既能使学生较为全面清晰地感知事物的形象和基本属性,又便于学生确切地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实质。决不能抓住一些相关事例全部搬到课堂,将政治课变成了故事会,这样做势必会造成喧宾夺主,本末倒置。比如,在讲到“消费心理面面观”时,很多老师喜欢选用四个案例来说明四种心理,而我选择了用苹果手机这一个学生比较关注的例子作为主线设计了以下四个小案例情景:大多数同学希望获得一个苹果手机――从众心理;苹果手机不停的换代升级――满足消费者求异心理;有报道说一名大学生为了买苹果手机卖掉自己的肾――攀比心理;学生清醒认识到自己的学生身份不买手机――求实心理。案例简单明了又典型,学生很快就全面掌握了这个知识点。

3.案例要“藏笑点”,激发趣味性

由于政治课有些模块理论性比较强,难免有些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在设计案例时要暗藏“笑点”,注意趣味性。可以在适当的教学过程的一些时间节点上穿插些趣闻轶事,寓言、典故等都可在教学中可以随机使用。我为了说明“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举例了周立波的“海派清口”。我特别选择了周立波的一张表情夸张滑稽的照片,问:这个有腔势的上海男人是谁啊?大家爆笑,齐声说:“周立波!”我又问:“喜欢他什么节目呢?”“海派清口”“很搞笑”“搞笑又不失艺术性”……失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我补充说:“听说周立波的演出十分受欢迎,场场爆满,经常是一票难求。请问周立波的演出为什么会一票难求?”学生回答说:“因为它应景应时,常演常新。”还有的回答说:“创新的文化形式使它受到大众追捧。”我顺势总结说:“创新对于文化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正是有了创新才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适当的肢体语言和语调的变化来活跃课堂气氛。

4.案例要“重引领”,坚定导向性

高中时期是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必然承担着传授知识和德育教育的双重任务。比如,在“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一框题,教材里运用了孔繁森、雷锋等人的先进事迹。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身边的生动事例来补充,如金坛的英雄教师殷雪梅老师的事迹就是很好的素材。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已有的事例,加入先进人物典型的其他事迹,丰富人物的形象,加深学生的认识。

此外,教师讲课过程中,可以根据知识点需要,选择一些国内外重大新闻材料作为案例。这既可以对学生加强时事政治教育,又能增强政治课的理论说服力。在目前各个课程模块的案例设计中,所有要运用到政策理论的都要更新到以十以及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政策理论为准,要不断用新的时政知识让政治课堂焕然一新。

三、高中政治课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教师平时要主动做好素材收集、储备和更新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准备一桶水。”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第一手资料;平时要多注意收集和掌握各种有关资料。如政治课中所涉及内容的最新观点、经济动态和有关数字、国际国内形势的热点问题和政治动态的最新信息,新的政治法规及社会重大事件等。政治老师应成为一名杂家,视野开阔,胸中有万卷,这样在讲课过程中才能把许多材料信手拈来。这样准备课时,才能确定什么样的案例适合并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师要引导好学生探讨案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针对案例设计恰当问题,重要的是让学生去思考、讨论和探究,以启发学生思维,教师要在一旁引导、点评,在问题讨论之后要加以归纳总结。这样的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才能促成高效课堂的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充分精心选择和设计有效的案例,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就能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获得高效的政治课堂,将自己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第3篇:案例教学策略范文

我国的孔子就主张“因材施教”,是最早的个性化教育的思想雏形。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不同的学习者可能以不同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产生不同的建构结果。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倡导个性化学习,就是遵循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心理规律,根据学生各自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倡多样化的直接经验的获得,丰富个人体验,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在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各自不同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本课堂。

一、依据学情,分层设计目标,构建生本课堂

教学目标的一刀切是课堂教学低效的主要问题。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各层次学生的认识能力,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是实施个性化课堂教学的前提。

特级教师季国栋老师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 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初步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的意义,会根据字母取值口头求简单的代数式的值。2. 初步熟悉代数式的简写。3.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体会数学的抽象性与概括性,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和符号化思想。在目标的设计中,教者运用了这样的关键词“初步理解”、“会”、“初步熟悉”、“体会”、“感受 ”。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关键词层次鲜明,切中要领,要求得当。围绕这个目标,教者设计了“神奇的魔盒”教学策略,堪称经典。

课上,为了让学生初步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既表示结果也表示数量关系,教者设计了神奇魔盒的教学环节:

(1)出示魔盒,演示神奇之处。学生说个数,课件演示从魔盒出来的结果。

(2)学生猜测,揭示魔盒秘密。鼓励学生猜想验证:a+10表示的就是出来的数。

(3)将字母作为数学对象,理解意义。这时,师揭示,在这里我们不难发现,进入魔盒的数是变化的,出来的数也是变化的,然而“a+10”所表示的关系却是不变的。正如开普勒所说,数学就是研究千变万化中不变的关系。

不难看出,教者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给足学生自学与交流的时间,进行适时的小结,层层递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顺学而导,学法自由选择,构建生本课堂

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内部需求、学习风格和外部学习环境自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其根本出发点和核心还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

特级教师钱金铎老师在教学《面积意义和面积单位》时,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黑板的面积与桌面的面积大小差别很明显,我们经过观察便能很容易地知道它们的大小。这种比较的方法叫观察法(板书)。

师:(实物呈现:两块长方形的红白硬纸片面积大小相差无几,红纸片面积略大一点,使学生更容易看成与白的一样大)这两块硬纸片的面积又是谁大谁小呢?

学生根据观察,说出自己认为比较大的纸片。接着,师问:现在有三种不同的意见,问题还不能解决。那么,你们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进过组织讨论,有的学生说可以用测量法,有的学生说用重叠法。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这些都是观察法。观察法的局限性是很难准确地判断哪个面积大,大多少。“师:重叠过程结果发现还是很难说出谁的面积大,怎么办呢?”进而水到渠成,引导学生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比较。

如此,通过师生对话,逐步从观察法、测量法、重叠法到数格子法的筛选的过程,引入了数格子法,并且突出了还必须统一格子的大小才有意义,进而引入面积单位的概念。解决了为什么要学习面积单位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内容的意义,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面向全体,组织分层训练,构建生本课堂

课堂练习习题的编排要有层次性,必须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并注意沟通题与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练习的层次性。在练习时,无论是习题的份量、难度的大小,还是练习时间的长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既要照顾大多数学生,又要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做到学习好的学生能吃饱,学习较差的学生吃得了。不同层次的练习,让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训练,各自体验成功。

贲友林老师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组织了多维度的训练,帮助学生理解口诀、运用口决。

师:7是个很神奇的数,我国古代有很多问题都跟七有关。请看屏幕(课件出示:古诗《枫桥夜泊》)。

首先,从儿童熟悉的古诗入手,复习7的乘法口决,接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7有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自编7的乘法口决,学生兴趣浓厚。同时,学生关于7的乘法口决的认识又跃升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时,教师又问:还记得七个小矮人吗?(课件出示7个小矮人,并配音呈现“1个矮人1张床,7个矮人7张床;1个矮人两只碗,7个矮人14只碗……”的儿歌文字)师:后面还有一个省略号,什么意思?师:那好,请同学们下课以后把这首儿歌继续编下去,好不好?

生(合):好!

第4篇:案例教学策略范文

【摘 要】在新课标下,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案例教学能否高效达成教学目标与教师的课前准备有很大关系,做好课前准备就是要广泛收集案例、选择案例、加工改编案例。

关键词 思想品德;案例教学;教学策略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互动的现代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能力,给传统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被广泛应用。由于思想品德案例教学是一个系统的教学过程,在实施课堂案例教学之前,课前准备是否充分是课堂案例教学阶段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思品课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思想品德课堂案例教学教师应如何做好课前准备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大量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

思想政治教师经常苦于手头没有好的案例用于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日里要处处留心案例的积累,平时遇到好的案例要注意收集,养成收集积累案例的意识和习惯,并可整理归档成册,如此才不会“案到用时方恨少”,案例的来源途径有很多,主要有:

1.采用教材或教参中给出的案例:教材或教参中的案例都是经过教材组编委员会的专家们认真研究和讨论过的,可信度和效用度都比较高,可以直接用于案例教学。

2.收集发生在师生身边的案例:收集发生在师生身边一些事例并加以整理也是教师获得教学所需案例的一个途径。发生在师生身边的案例与学生的实际联系最为密切,自然是学生最感兴趣的。

3.搜索网络获取案例:教师们可以在上课前大量查阅网上的资料,现在有很多专业的搜索网站,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百度,谷歌等,通过这些可以马上搜索到你想要的最新发生的案例资料,效率特别高。

4.关注电视、广播和查阅资料收集案例:观看电视、收听广播能够了解到在本国、外国有影响的案例,还有查阅报纸、杂志等这些传统媒介能了解到一些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案例。这些案例都可以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素材。

二、精心选择案例,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

一旦确定了教育教学目标,案例的选择就成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具体说来,选择一个好案例应体现如下四个原则:

1.要与时俱进,具有时效性

选择一个最近发生的案例,用社会热点取代教材中相对滞后的案例,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掌握思考分析社会重大问题的方法、立场。如讲到九年级第四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部分内容时,可选取最近发生的“神舟十号”升空、“嫦娥三号”登月、“蛟龙号”下水这些热点案例,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关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要贴近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具有实效性

在选择案例时要考虑到这个与本节课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性,要看案例的主要观念是否贴切课程目标和教学主题。学生实际包括学生生活实际、学习实际和思想实际。因为选择符合学生道德认知,联系学生实际的案例,更能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符合针对性原则。如讲到七年级下册第七课“防患于未然”时,某著名歌星的儿子李某某等五人涉嫌等案例,就能深深触及到学生灵魂。对于我们身边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的同学具有很强的警示作用。

3.要估计正、负面效应值,具有正面性

案例教学的一个特征是没有标准答案,运用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就必须准确把握课程目标,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弘扬正气,所选用案例首先必须保证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正面影响,并且远远大于负面影响。

4.要有独立、完整的情节,具有真实性

一个案例就是一个主题,案例应该让学生感到事件的真实性,发展的自然性、连续性和完整性。给学生一种流畅的整体感,这样有利于提高案例教学的可信度和深度。如在讲解七年级下册第七课“法律的三个特征”时,可选用“一案”,他官居重庆市委书记,但触犯国家法律照样受到法律制裁,用这一案例来说明法律对全体杜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这样更具说服力。

三、编制和加工案例是提高案例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案例教学是教师在案例基础上所开展的,开展活动的案例是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教师应对选择的案例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学生实际进行适当的编制、加工,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掌握知识内容。

1.裁剪要长短合适

一节课45分钟,那么就应该在忠实于原案例的基础上裁剪出长短合适的案例。如果案例太长,议题过多使得无法在短时间内讨论完毕,导致无法深入问题的核心,而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同样,案例如果太短,三两分钟了事也是达不到预期学习的效果,这些都会影响教学内容,拖垮了学生们的热情和耐心。

2.确定适合的呈现方式和呈现时机

确定呈现方式并做好相应准备后还应确定呈现时机。具体来说有三种情况:第一种,如果用案例来做情景导入,那就在课堂一开始就拿出来,引出下面的知识。第二种,案例可以用来使某一个重点问题或难点问题变得更容易理解,那就可以对这些难以理解的先进行讲授,之后引出一个案例来对这个理论进行深化和说明。第三种,案例还可以用在最后做总结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和提高。

3.预设好教学组织形式

案例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讨论。在教学前,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案例案情、学生人数、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学环境等要素,拟设好教学组织形式并设置好用什么问题来引发学生的讨论。当然,在实际课堂情境中不一定事事拘泥于此,可把它当做参考的对象。

四、总结

第5篇:案例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知识群;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58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06)09-0072-02

案例教学是1870年以美国哈佛大学为代表的许多著名高等学府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增强学生积极进取精神的目的出发率先推出的。案例教学于20世纪70年代运用于普通教育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弘扬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要。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案例教学法在我国高校地理学科也已得到应用。但在实际地理教学中,许多老师明显地感到无所适从,特别是对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取、案例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教师和学生的地位及作用感到迷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尝试运用这一方法,收到较好效果。下面仅对案例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谈几点体会。

一、案例选取实施的原则

地理案例的选编是实施地理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选编地理案例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典型性和针对性原则

当教师为某一教学内容选取案例时,面对的是成百上千的相关地理事件,因此选取教学案例必顺要有明确的重点,有清晰的目的。所谓典型性,是指所选取的案例有利于学生得出预期的地理规律、结论,案例必须反映地理事件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规律,要能揭示案例的内在联系和地理原理。同时案例对学生来说应该是新奇的,应该恰当地联系热点问题,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适应地理的改革和当代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为紧随其后的问题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如有关地理的新闻报道,尽管这些素材也源于现实生活,但它并不是专门为地理教学准备的。如果教师使用这些素材作案例,需要在选择时充分考虑素材的典型性和针对性,要做适当的加工和处理,使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可以达到教学目标规定的要求。

2内容的丰富和完整性

内容丰富、相对完整的地理教学案例,从开始背景的交代到问题情境的描述都应是相对完整的,有比较丰富的信息,使学生对一个点、一个具体区域、一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能设身处地地使学生把自己置于案例的特定情境中去思考、去决策。提供的案例必须真实,来自地理事实,存在着从各个侧面分析解释的可能性。内容的丰富性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间。在地理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引用一些鲜活、真实的实例,如在讲“人口迁移”问题时,一般教师会把我国温州地区到法国巴黎打工居住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实例作为例子讲述给学生,如果把这个例子加工成案例,使其成为一个有迁移背景、具体时间、地点及移民生存状况等的描述,就具有了案例的突出特征,形成了一个“温州城”的地理教学案例。

3情境性和可读性原则

情境化是案例的突出特征,案例的情节、所给的材料和叙述的方法应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案例的可读性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前提,可读性强的地理教学案例常能吸引学生阅读。因为案例的使用者是学生,如果学生对阅读案例失去兴趣,案例就会失去意义,所以案例应有既能令人愉悦又能增加学生学习经验的价值。案例必须精选。那

种“信手拈来”的案例,地理意义和教学价值均难以符合要求。

二、案例教学实施的方法

与其他教学法不同,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研究对象,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所具有的特征有助于学生增加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案例教学如果只在素材和内容上引入案例,而在教学方法和思路上沿袭传统模式,必然进入一种无所适从的两难境地,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案例教学中,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讲”和“授”变得不再重要,让学生自主、能动地探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教学的核心。所以,案例教学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转变,是教师角色的转换。

(1)开放教学过程。案例教学的一大特色是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教师的主要职责应该是精选教学案例,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以考促学。在案例教学的组织中,教师应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参与,既是组织者,同时也是案例讨论的参与者。因为多数情况下,案例所涉及的“问题”之解决方案并不是唯一的,根本没有标准答案。而学生集体智慧的结果,往往会出现一些难以预料的解决方略。这时,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全体学生进行正确的思辨,另一方面自己要积极思索,运用“知识群”的相应理论,就学生观点进行研讨。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提升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即所谓的“教学相长”。

(2)学生自主学匀。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真正被关注的中心,教师的角色就是唤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积极参与精神,鼓励学生自主的思考、自主的交流、自主的学习,并进行总结或提炼要点。案例教学中学生在阅读案例内容、寻找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表达自己观点等方面都可以发挥很大的自主性。采用这种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能最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学生能把课程中相互分割的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看到其内在的联系,透过表面现象探寻其本质,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最透彻并能灵活运用。

(3)问题的探究。案例教学把教学变成了一种特殊的探究活动,师生共同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围绕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完成探究内容的确定、解决问题、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过程。整个过程是学生敏锐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地理结论的学习过程。

(4)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案例教学是使用特定案例学习某种原理或规律的方法。在地理案例教学时,应把原理的学习与实践的应用融合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支持。

三、案例教学实施过程

首先,提供和呈现地理案例。在呈现方式上,可采用印发地理文案材料、教师描述、电教手段展现、模拟再现实际情景、学生表演等。在呈现时机上,地理案例可在讲解地理知识点时呈现,或在某一章节教学之前或中间呈现。不同的地理内容可选用不同的时间和方式。

其次,分析和讨论地理案例。分析案例的关键是师生互动,将地理案例的内容与相应的地理知识联系起来,揭示地理案例与地理原理之间的联系,讨论其发展变化规律。教师的职责是启发引导、组织调控、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在宽松、自主的状态下,运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大胆进行独立思考,积极参与交流和研讨,富有创造性地进行探索实践。具体操作方式可以灵活多样,通过个人准备、小组讨论、集体辩论、角色扮演、现场考察等,充分发挥地理案例教学的功能,提高地理教学实效。

再次,总结和评价地理案例。这是对前一个阶段案例教学的概括和提升,一般由教师来完成。可以对地理案例讨论做出评价,指明其中的关键性问题,为后续的地理课堂教学打好基础;也可以指出学生在分析、讨论地理案例中的成绩和不足,进行弥补性、提高性讲解;还可以启发学生在教师指引下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受到更多的锻炼;或者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促使学生开阔视野、调整视角,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思考。对于部分有典型意义的重要案例,可要求学生在课后撰写分析评价报告。对于学生独到的观点,只要符合教学“知识群”体系的基本原理,就应该给予肯定,而不要强求和教师思路的一致。即使是对基本理论有所突破,只要其思想符合人类思维规律并自成逻辑,能自圆其说,教师也应该给予肯定。因为创新、进取的精神比一些具体的所谓知识要重要得多。对于学生的案例分析发言,应以肯定鼓励为主,其目的是让学生养成一种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并进而形成今后的工作习惯和人生哲学。

四、案例教学考核的实施

1.变“单一测试”为“复合测试”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一般集中于期末。学生的学业成绩通常就是该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至于学生平时的综合素质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业评价中难以得到真正的体现。因此,要改变传统的考核模式,变“单一测试”为“复合测试”。具体做法是提高平时成绩的比重,降低期末考试成绩的比重。以学生平时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为主,包括案例分析阅读资料等准备情况、课堂讨论的参与度、发言过程、神态及表现、观点的正确性、逻辑的严密性以及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变“静态测试”为“动态测试”

传统的教学考核模式通常过于注重“静态测试”,忽略了学生能力的考核,从而导致学生看重对各“知识点”的死记硬背,忽略了对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消化和理解。这样往往造就了所谓的“高分低能”现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学业评价只是一种提高学生能力的手段,因此,必须对这种静态测试方法进行改革,变“静态测试”为“动态测试”。使用案例教学为尝试把平时完成的课程作业作为考试成绩的一部分创造了条件。因为通过案例研究学习某个地理原理或理解某个地理问题,无须死记硬背,所以可以把学生平时完成的案例研究的课程作业,作为最终考试的一部分。静态题占50%,着重测试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情况的掌握和熟练程度;动态题占50%或更大的比重,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能力。甚至也可设计较为简单的案例,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案例分析,考察学生对“知识群”的综合运用能力。考试的形式可依据各门地理课程的具体情况,既可闭卷考试,也可开卷考试;既可笔试,也可口试或实际操作。静态测试与动态测试的结合,促使学生由“死学”变为“活学”,由死记硬背的机器回归到具有灵性和创造力的活生生的人,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

总之,案例教学是一种独特的学习方式值得我们去尝试和探索,它与其他教学方式一起构成地理教学方法体系。地理课程中的许多内容,特别是人文地理部分,更适合使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基础知识的传授转移到运用基本知识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来,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封闭性,使课堂教学社会化,呈现出开放的特点,这必将使地理课堂教学更具活力,更有魅力。

参考文献:

第6篇:案例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消费心理学;案例教学;

消费心理学是系统地研究消费者的心理活动现象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完整地了解消费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掌握在现代营销中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营销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消费心理学仍以课堂讲授为主,重理论轻实践,与其应用性强的特点极不相符。针对这种现象,在课程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

1案例教学的步骤

1)精选案例:选择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同时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相关故事作为典型案例。2)阅读案例:组织学生对案例故事进行认真阅读,熟悉案例故事。3)提出问题:根据案例,教师提出相关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思考。4)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对案例进行思考、分析与讨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5)找出解决方案:根据讨论的结果,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6)归纳总结:教师对各组意见进行归纳总结与评议,并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在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明确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而不是传授者、主导者;同时要注意案例故事的选取不应只有正面案例,也应该有反面案例,通过成功与失败的对比,加深印象。

2在消费心理学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的对策

讲解理论首先要对学生讲授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在讲授过程中要做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语言要精炼。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可以选取简单易懂的图示、例子辅助教学。此外,在课堂上还要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总结。精选案例在选择案例时要充分思考为什么选择这个案例,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此外,还要根据所讲授的理论知识选择最新的、接近学生生活的、有针对性的案例,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案例之中。个人思考进行案例教学时,需要提前将案例布置给学生做预习,要求他们阅读案例并通过自行搜集材料对案例进行思索与分析,对布置的预习题给出初步的解决方案。这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此阶段学生没有做好准备工作,整个教学效果将会受到很大影响。分组讨论在个人充分思考、分析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4~6人小组,进行分组讨论。要求每个成员各抒己见,说明策略与方案并陈述理由与依据,最终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组内达成共识。这个阶段必须充分展开,让大家自由讨论,教师对此不做评价。全班交流教师主持全班进行讨论。在发言过程中出现意见不一、互相争论的情况时,教师要善加引导,使学生加深对案例的理解,最终形成合理的解决方案。这一阶段是形成教学结果的重要阶段,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归纳总结这是案例教学法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对案例分析的结果进行评价、总结与概括。通过对案例的总结,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学到了什么,有什么启示,应该怎样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最终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学以致用。

3在消费心理学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的效果

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提高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常常是教师“一言堂”,对学生进行“满堂灌”。学生对知识的精髓并没有较好地掌握,一旦面临实际问题,都会觉得无从下手。而案例教学法采用开放的教学模式,需要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案例实际进行独立思考与分析,并加以讨论。经过后期课堂教学发现,学生独立思考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高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与同学一起交流讨论,师生之间平等地交流、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这种双向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有效改善了师生间的关系,对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到提高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事件,让学生在思考、讨论案例的过程中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足,使学生知道自己到底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应该如何应用,更好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贺敏,郭力华.案例教学法在消费心理学课程中的运用与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3(23):55-58.

[2]高博.浅谈《消费心理学》案例教学法的运用[J].中州大学学报,2010(27):107-109.

第7篇:案例教学策略范文

近几年笔者连续担任了几届职高班的班主任,班级管理难度大,任课教师无法正常组织授课,班级各项常规指标较其他性质的班级均有明显差距。班主任不论白天还是晚上,心里时时刻刻都紧绷着,担心班级学生有事情发生,尤其是担心班级里最操心的一些“问题学生”。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在对这些学生的教育方法做了一些探索及尝试,现列举几例“问题学生”的案例进行分析,希望能给中职校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方面提供一些有益的素材。

一、行为问题类学生

一)学生外在表现

杨姓男生,16岁,该生在校的主要问题表现为寻衅闹事、打架斗殴、上课大声讲话,屡屡违反课堂纪律、不服老师管教、顶撞老师,严重破坏课堂秩序。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笔者发现该生思维活跃、头脑聪明,但对教师有较强的敌对情绪,遇事不论对错,誓死抵抗,不愿“低头”。运动会上表现积极,较为高调。后跟其他任课教师沟通,得出该生的这些行为与其强烈的表现欲不无关系,目的是为了引起同学、教师的关注。

二)采取的措施

1.多给此类学生安排工作。针对该生可能是想表现自己,笔者让他到办公室为教师服务,如分复习卷、领取模型教具、送材料甚至打扫办公室等,让该生在学生中有“面子”,有“炫耀”的资本。不出意料,该生毫无怨言,工作每次都完成得很不错。笔者适时表扬,并向办公室其他教师高调推荐该生。有任课教师提出:“杨某,你做事能力还行,我们都看到了,你们班主任很欣赏你;可你上课一点也不配合老师,专门捣蛋,让老师很为难啊。”笔者跟任课教师沟通后,故意让任课教师在办公室教育该生。)杨某听后,很不好意思地摸摸头。而笔者看看他,朝他瞪瞪眼,表现出惊讶的表情,然后摇摇头。

2.深入谈心。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和刻意的培养训练,该生已熟悉笔者的很多工作,成了得力的小帮手,而笔者与该生的距离随着平时的亲密接触,已不再那么的遥远。这时,笔者借着夜自修值班前的空闲,找该学生到办公室单独谈心。首先,肯定他的工作能力;其次,简单分析师生间的关系,纠正他无故与教师“为敌”的不良心理状态;第三,指出他的一些不良表现,将不良表现分类,一类是很容易改正的,一类是短期较难改变的。笔者在平时的班会课上经常让学生自我分析,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正确看待自己,扬长避短,让自己成长起来。因此,分析他的优缺点他很配合,并不反感,且能正确领会笔者的初衷。这样,我们约定好先把容易改正的缺点改掉,如上课不随意违纪、服从教师管教、不顶撞教师等,其他的慢慢来。笔者跟进了解情况,阶段性地点评其表现。

三)产生的效果

对该生采取有意识的接触培养、高密度的关注后,该生上课时故意大声讲话、嘲笑教师或同学的现象明显减少,偶尔违纪时,教师对其提出批评,该生也能心平气和地接受,不再对教师表现出强烈的敌意。随着工作能力的增强,该生在班中担任了纪律委员一职,在班中角色的改变,使他完全改掉了以往的不良表现。

二、学习问题类学生

一)学生外在表现

陈姓和刘姓男生,均为16岁,这两位男生在校的主要问题表现为无心向学、无故旷课、上课睡觉,经常不完成作业,并因此跟教师对抗,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等;任课教师尤其对他们上课睡觉、不完成作业感到头疼。后与两位学生家长联系,发现两个学生的家庭有这样的共性,即家庭条件较优越,溺爱孩子,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既然孩子不爱学习,对孩子的学业也就不作期望;两家家长还经常帮助孩子撒谎请病假。其中,刘姓男生,经常因为不想做作业,而向家长提出退学。

二)采取的措施

1.与家长进行沟通,统一战线。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每个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是满怀期待的。虽然,经过小学和初中九年的教育,这两家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已经失去信心,但希望孩子能够进步、成长的心是不会变的。笔者跟家长作好沟通,让家长理解学校教师的做法都是为了学生着想,对学生的成长是有益的,让家长配合学校老师作好学生的工作,而不是一味地帮助学生欺瞒学校,只要是为了孩子好,家长都很积极配合,同时也很感谢学校及教师。

2.跟任课教师作好沟通。部分任课教师非常反感学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或完成质量较差,在班中经常批评他们,也经常向笔者抱怨。笔者将班级学生的中考各科成绩,尤其是这两位男生的中考成绩及其家庭情况、个性特征等信息向任课教师作了说明,让任课教师了解到学生的学习底子实在弱,笔者和任课教师一致认为不能苛求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计划,达成对他们在学习难度和作业质量上降低要求的共识,尤其是这两位学习类“问题学生”,更要降低要求,让他们在学习上有喘息的空间,并时刻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肯定。笔者也经常向任课教师了解他们的近况,将从任课教师那里得到的信息反馈给两位学生。

三)产生的效果

采取措施1个月以来,学生感觉上课轻松多了,上课内容有些能够听懂了,作业量不大,学生也能工整书写、认真完成。而陈、刘两位学生虽然不能保证上课期间注意力始终集中,但比起原先有了很大进步,至少不无故旷课、经常请病假了,更没有因为作业问题而向家长提出退学。

三、心理问题类学生

一)学生外在表现

王姓和季姓男生,均为16岁,这两位男生在校的主要问题表现为随意说谎、情绪波动大、极度孤僻且经常离家出走,其中王姓学生还有自伤自残的行为。与两位学生分别谈心后,笔者了解到王姓学生父亲无工作,对其有家暴行为,母亲一心工作,早出晚归,对其不闻不问;季姓学生父母离异 ,跟父亲及奶奶生活,而父亲常年不在家且有自己的生活,季姓学生的生活费用也得不到有效保障。

跟家长沟通,进一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后,笔者发现家长还是爱孩子的,但因为家庭的种种特殊原因,家长对孩子的爱没有显性表现,家长不知如何关爱孩子。这两位学生的共性是对父母都有较大的怨恨,感觉父母不爱自己,自己是多余的,内心极度纠结、恐慌,学生感到孤立无援,长期压抑彷徨,产生心理障碍。

二)采取的措施

1.家长、教师、学生面对面沟通。这两个学生的问题显然来自其家庭,孩子与父母之间从没有正常沟通的习惯,彼此有点冤家路窄的味道。家庭问题解决了,学生的心理创伤也会慢慢愈合,心理障碍会慢慢扫除。笔者将学生家长与学生约在一起喝茶聊天,当然,在此之前,征得家长全力配合,鼓励家长大胆明确地说出自己对孩子的爱。第一步:笔者坦诚布公地向家长陈述学生的怨恨与心声,希望家长做出相应的解释,以获得学生的谅解;而对于16岁的学生来讲,有些大人之间的事,只要家长讲给他们听,他们还是可以听懂并理解的。第二步:询问学生对家长的解释还有没有什么疑问,尽量让学生倾诉心中的委屈、不解与怨恨。第三步:共同让步,找出解决办法。笔者根据家长和学生交流的情况,提出可操作性建议,要求家长无论多忙,都必须尽量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要把对孩子的爱表现在实际行动上,严令禁止家暴这样的非法行为。而孩子也试着对父母之前错误的关爱方式给予宽容,也以显性的爱回报父母。

2.跟学生一起展望美好未来。经过近10年的班主任工作,笔者清楚仅通过教师的努力是不大可能彻底改变一个家庭惯有的生活方式的。心结是解开了,可如果家庭环境没有大的改变,学生回去后对父母的怨恨虽减弱,可仍然会对父母感到失望。于是,笔者通过班会课、个人谈心,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即将跨入社会,有了自己的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自己作为独立的个体,一个成年人,将不再依靠父母、依靠他人,完全可以告别伤心过往,通过自己的双手,构建幸福的小家庭。但前提是不怕吃苦,学好技能,学会与人相处,让他们了解到在学校学习及生活的意义。

三)产生的效果

首先,这两家家长终于知道原来自己也是有错误的,而且错得离谱。在这之前,他们一直认为自己很辛苦,而孩子有吃有喝,却身在福中不知福,还无理取闹、跟自己作对,比人家的孩子差远了,殊不知孩子心中的幸福诉求跟自己原来没吃没喝的时候不一样,不知原来自己也比别的家长差远了。经过沟通,两位学生的心里平静多了,遇事后的情绪波动也不那么大了。随着家暴的终止,王姓学生也没有了以往的自残行为。其次,通过帮助学生展望未来,平时多关心他们,多与他们交流,两位学生也似乎没有了那种惶恐感,他们对笔者表现出明显的喜爱与信任,在办公室帮忙做事时,有时还能跟笔者开开小玩笑。笔者深知,一个学生的转变,非一日之功,不能操之过急,教育是个持久的工程。针对这样的心理问题类学生,只要笔者找到问题根源,从源头探究,对症下药,充分利用他们在校的时间来积极引导他们,通过各类活动、适时的肯定来增强他们的幸福感、成就感,随着他们长大、毕业、工作、结婚,相信他们会逐渐从家庭阴影中走出来。

以上各类“问题学生”所产生的问题,实际有交叉、混合的现象,但不论哪种情况,教师对他们首先得有爱心、责任心和宽容心,再加上一些教育的智慧及技巧,耐心等待,就一定会有花开果熟的一天。

参考文献:

[1]王晓春.问题学生诊疗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王汉前.浅谈中职“问题学生”的教育[].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3]廖红菊,彭青.中职“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133).

第8篇:案例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中地理鲁教版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118

案例教学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有效掌握所学知识。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科学利用案例教学法可以使教学更加灵活、开放,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

一、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获得知识是他们主动建构的结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当从根本上摒弃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地理案例分析研究活动,使他们从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动学习、参与教学者。在选择、确定地理案例时,应当制定合理的计划,便于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从学生的视角考虑,以学生的经验和感受为基础,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目的。事实上,很多案例可作为所授知识的承载。以鲁教版教材为例,必修三第四单元的《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一节教学过程中,主要内容是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和长江流域的整治与开发。在这部分内容讲解过程中,可结合必修一、二的内容,引导学生构建长江流域的网络知识结构,形成综合系统,并使本节内容丰富、饱满;可结合必修一中关于自然地理方面的内容,对河流水文概况、洪涝灾害形成的原因等进行分析;可结合必修二中的相关内容,对该流域沿岸的代表城市交通发展、工农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

二、建立案例教学资源库

通过建立案例教学资源库,可以有效推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以及案例教学水平的提高。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对师生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实施难度也较大,这与教学资源比较匮乏有关。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典型的资源,我们很难开展教学活动。基于此,我们应当建立省市、县、校三级资源库,编制教材时应当针对实际情况,构建电子资源库体系,其中包含视频、图片等资料,编制教辅资料,让学生事先预习,全面了解背景知识。学校应当全面推进校本教程开发进程,校本案例的选择应当结合乡土地理,并且结合类似案例优化设计,让学生对案例感觉更加亲切,以此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主动性。

三、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培养

高中地理案例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选取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些案例,并且要使之接近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从实践来看,一次比较成功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甚至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三观。比如,长江流域开发建设及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中,可以分析上游、中游以及下游的^域自然环境条件,适当补充人文方面的知识。譬如,上游区域的风土人情、经济发展以及著名景点,中游区域的典型城市、知名人物以及发展历史。下游区域知识教学时,可选择一些学生了解的内容,如区域方言、建筑以及饮食文化等,使学生能够从另一视角对该区域进行全方位了解。学生学习时,情感态度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可持续发展,并且结合本地情况,列举出学生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使他们能够在真切的感触中树立环保、责任意识。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公民必备的素养非常有必要。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实践中比较重视学习过程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中的“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主要对南水北调进行分析,然后设计活动主题,让学生扮演调入和调出区的居民,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对上述两个区域的居民生活、水资源方面情况以及对经济发展和环境等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为我们创设一个相对比较宽松的实践情景,将典型的问题在课堂上展现出来,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去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不同思想观念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可在课上交锋,生生之间可以获得启发和反馈。从这一层面来讲,该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并且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大大缩短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值得一提的是,有好的案例是前提,没有好的教学案例,也就没有好的教学结果。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时常回过头来重新审视案例,确保教学目标清晰、明确,教学过程合理等,及时反思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付银久.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的运用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2015(2).

第9篇:案例教学策略范文

关键词:创意;图像;案例教学;平面设计;位图;矢量图;像素

1  引言

自从1990年Adobe公司推出PhotoShop软件后,PhotoShop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因此,笔者基于多年来PhotoShop CS案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就PhotoShop CS理论教学的课堂设计,实践操作及实际应用操作技巧,开拓学生的创意设计的理念进行了教学设计策略的探索。

2  理论是创意设计的源泉

2.1  理论是创意设计的源泉

在PhotoShop CS的学习中,理论的学习是不少老师与学生所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他们往往错误的认为理论是无关紧要的。假如没有对PhotoShop CS理论进行适当的学习,在今后的实际应用中,PhotoShop CS的创意设计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例如,在PhotoShop CS中点阵图也与矢量图是至关重要的两个理论概念。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这两个概念,笔者先介绍PhotoShop CS中的图像是由像素组成的位图,而一连串排列的像素组合成的图像我们称之为点阵图,它并不是独立的图形对象,所以不能个别地编辑图像中的对象。如果要编辑其中部分区域的图像,就必须精确地选取需要编辑的像素,然后再进行编辑。点阵图是利用许多颜色以及颜色间的差异来表现图像的,因此它可以很细致地表现出色彩的差异性。一般而言,点阵图是通过扫描仪或者数码相机所得到的图片,图1显示了图像形成的点阵图。矢量图是由点、线或文字组成,其中每个对象都是独立的个体,它们都有各自的色彩形状、尺寸和位置坐标等属性。在矢量编辑软件中,可以任意改变每个对象的属性,而不会影响到其他的对象。然而,矢量图和分辨率的关系不是那么密切,因为物体在图形上的大小,完全依据物体的属性来计算。因此,无论在何种显示模式下,它都不会受到分辨率的影响。图2显示了矢量图的效果。点阵图与矢量图的区别是:点阵图编辑的对象是像素,而矢量编辑对象是记录颜色、形状位置等物体的属性。点阵图在进行放大时,其图像效果将会受到影响,而矢量图不会。

接着从这两个概念中引入分辨率,要确定图像的分辨率,首先必须考虑的最终用途,例如,对于只需要显示在屏幕上观看的图像,只需要满足屏幕显示的分辨率即可,通常是72像素或96像素。

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在充分理解位图与矢量这两个概念,从这两个概念中感觉到分辨率的实际应用,根据不同的实际需要对分辨率大小进行合理的设计,这样的理论就成了学生今后创意设计的源泉。

图1  位图点阵效果

图2 矢量效果

3  兴趣是创意设计的动力

兴趣是创意设计的动力,学生对各种效果的操作兴趣都比较高,但在基本理论的学习常常不感兴趣,大多数学生有抵触情绪,觉得这样的学习太枯燥无味,而且多数学生是在教师的教学中被动地吸收理论,这就给教学效果带来了不小的折扣,如何将学生的被动吸收变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对理论的学习兴趣是笔者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问题。。

  在PhotoShop CS教学中,笔者采用了提高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例如,在基本概念的学习过程中。为了吸收学生学习注意力,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与实际生活中最为基础的问题案例“网上上传照片要求”来讲解。如:

  某考试系统要求上传照片的要求是:

背景为蓝色;宽高比例为200×300像素;分辨率大于100像素;照片模式为RGB模式;文件格式为jpg;文件大小不大于60K;。

学生看到这样的案例后,会认识到这个问题他们自己也存在,也需要解决,一下子就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分析,他们会提高很多问题:如发现其中很多专业术语如像素、分辨率、照片模式、文件格式等概念不能理解,这样就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解决了学生对学习概念的抵触情绪。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这种变被动变主动的学习方法效果是相当的好。

同时,理论的介绍要与实际的应用紧密相联系。如笔者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背景为蓝色”这个要求引入颜色的概念,在颜色的表示中引入颜色单位“位”的专用术语,从而进一步介绍颜色的相关要素。从“宽高比例为200×300像素”这个内容中,笔者引入“像素”的概念,并从像素中进一步对点阵图与矢量图的理解,通过实践,这样教学效果的确比较理想。

4  案例是创意设计的导向

4.1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在PhotoShop CS教学过程中也同样适用。工具的灵活应用是进行创意设计的开始,如何在开始教学时既学习了工具的使用,又能有效直观,带有兴趣性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设计,也是笔者教学设计策略的探索。图像的合成是PhotoShop CS的一个最典型的实际应用,是PhotoShop CS开始实际应用的起点。在此教学过程中,笔者采用了儿童相册的设计的案例教学。在学习中,笔者采用了简单的儿童照片与精美图片的有机合成设计,原来单调的儿童照片经过适当的处理就变成了一幅精美的相册。通过这个案例,学生既能很快能够认识到PhotoShop CS的神奇功能,又能成功引入选项工具、移动工具与自由变换的学习,这几个工具是PhotoShop CS图像处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常用工具,通过这样的设计教学,会从中激发学生去进行自己想象中的各种各样图片合成的创意设计。

4.2  合理的过程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要学好PhotoShop CS,合理的过程是成功进行创意设计的必经之路。通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学好PhotoShop CS必须要做到多看、多练、多想,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做出好的作品。

4.2.1  多看

看,是学习PhotoShop CS的重要手法。在当前,成功的作品随处可见。如电视,从电视的广告中,你可以学习颜色设计。在日常设计中,不同颜色的设计都会给作品带来不同风格的效果,如何合理使用各种颜色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路边的广告,你可以学习它的设计结构,设计 手法。各种各样的DM广告,你可以学习它的排版风格,等等,可以这么说,任何一幅作品都有我们学习的地方。

4.2.2  多练

俗话说:光看不练假把式。看了各种各样的作品后,一定要练,否则很难做到灵活应用。在PhotoShop CS中,各种工具与滤镜只有在进行了实际的操作后,你才能体会到它功能的强大,神奇的效果,也只有经过了实际的操作,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想到哪做到哪。再说当今社会是一个讲效率的社会,一幅好的作品除了要求有它的独到的见解之外,还要讲求效率,这也是各大广告设计公司对创意设计人员的实际要求。

4.2.3  多想

有想才有收获,有想才有进步。在我们能够进行各种设计应用之后,我们要对不同的作品进行适当的设想,想想它的成功之处,想想需要改进的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才能将自己的理念融入到创意设计的作品中,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5  工学结合是创意设计的验证

成功的作品是大家公认的,如何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是社会的公认方法有多种,其中工学结合是当前比较实用见效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真正体会工学结合,笔者自己到企业中进行了适当的锻炼,将企业的设计理念设计风格带到课堂中,将企业的设计任务带到课堂上,让学生也真正体会工学结合的锻炼。除此之外,笔者鼓励学生进行日常生活需要创意设计,让学生对自己设计能力得到有效的验证。为了让能力得到多数人的肯定,笔者带领学生参加社会的平面设计大赛,本校以及外校的各种形式的技能大赛,技能考评。以此来验证学生的设计能力,提高设计兴趣。

6  结束语

本文通过多年来在PS教学中的经验体会,主要是针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设计进行了一些探讨,在些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的学习,争取进一步完善本课程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