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优秀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优秀教学案例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优秀教学案例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优秀教学案例分析

第1篇:优秀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职会计课程;应用;建议

会计专业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较系统地向学生传授课程主要理论知识,但存在缺乏实际应用的显著缺点。因此,笔者认为会计专业教师在讲授会计专业课程的过程中,可在成熟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尝试引入“案例教学法”作为辅助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一定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会计教学案例,让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

一、案例辅助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步骤

(一)案例教学课前准备阶段

开展案例辅助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比较扎实的理论知识储备为前提,以保证教学效果。因此,在开展案例教学前,要求学生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理论知识的学习。然后由教师应针对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搜集教学案例所需的有关资料,精心编写具备仿真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案例。教师应在课前将编写好教学案例发放到学生手中,并组织学生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对于案例中涉及到的一些指定资料和读物,要求学生能够提前搜集,认真思考,做好问题原因分析,并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案。授课教师针对教学案例,列出几个思考题供学生预习,有针对性地做好案例教学准备工作。

(二)课堂实施阶段

区别于传统教学课堂,在案例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自己只起辅助和引导的作用。因此,在案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在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后,应当引导当学生进行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当学生形成不同意见之后,可先让学生进行自行讨论,也可以根据问题和课堂现状,将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站在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在讨论论中达成共识,共同得到提高,教师可随机询问检查各组的讨论情况,也可现场拟定若干个矛盾相对突出、接近案例主题的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集中讨论,让学生对不同观点和论证资料进行收集,为下一步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打好基础。

(三)撰写报告和总结提高阶段

在经过课堂充分讨论后,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和总结提高也是非常得要的环节。教师应指导学生按照案例的主题和重点,对案例进行回顾,并对讨论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形成案例分析报告。通过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可促使学生主动对案例相关知识进行总结,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案例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撰写的案例分析报告,结合学生在课堂讨论发言情况对学生作出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教师也应在组织和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二、实施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开展案例教学应紧密结合理论知识

案例教学与理论知识教学在教学方式上虽然有所不同,但对学生最终的培养目标是相同的。案例教学和理论教学是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统一,达到综合培养学生主动独立思考和实际应用能力的目标。如果不开展案例辅助教学,那么理论知识就会变得生硬和空洞,学生也很难对所学理论知论进行实际应用;而假如仅就案例而说案例,学生不事先对案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那案例教学又会成为一句空话,更谈不上知识实际应用。因此,实施案例教学必须注意要正确处理好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

(二)案例教学应与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完成既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通过自身教学经验的积累,不断提炼和总结出来的方式方法。通常有课堂讲授法、情景演示法、实验教学法、现场讨论法等等。案例教学法与传统其他教学方法相比较,有优点,但也有缺点。而且在高职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并非所有知识点都适合采用案例教学法。因此在高职会计课程中开展案例教学,应与其他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结合,比如对操作性较强的内容则可开展实验教学。总而言之,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切忌生搬硬套。否则,再多的案例也无法最终达到预期效果,实现高职会计教学预期目标。

(三)开展案例教学中不同层次学生的角色定位

在案例教学中,在对学生进行分组后,各组学生构成情况和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往往会成为决定案例讨论的质量与成败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学目的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开展案例教学前,教师有必要在课前对各个学生的特点展开充分的调查分析,了解全部学生在专业学习基础、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分组,以期达到更好地相互配合完成案例的讨论和学习。

三、关于高职会计案例教学法实践应用的思考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推动案例教学应用

案例教学在推动高职会计课程教学发展和促进会计专业学生知识应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应当引起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尤其是各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应对案例教学进行深入调研,并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规范案例教学的管理。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对案例教学的课时充分保障,以促进案例教学能顺利得以实施。其次,高职院校还应在教师考核评价方面建立与开展案例教学相应的奖惩机制,从教学组织、教学质量、学生评价与反馈等方面确定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促使广大教师主动认真参与案例教学。

(二)加大投入人员和经费投入,建立案例共享资源库

案例教学需要大量的典型案例,因此教学案例是否丰富够用是案例教学法能否取得成效的最基本条件,鉴于教学案例的编写需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各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并加大人员和经费方面的投入,有条件的可安排专职教师编写和收集案例资料,对不同类型的案例进行归类,建立起一个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服务的案例共享资源库。学院也必须安排专人定期对教学案例资源库进行及时的更新,避免案例过时滞后,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另外,也可把案例教学纳入学校科研项目,申请专项资金予以保障,激励和引导更多的教师投身其中,也可定期开展优秀案例评比,引导教师主动参与并重视案例教学,从而不断提升案例教学研究和授课水平。

(三)完善案例教学的考核办法

传统会计课程考核主要以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案例教学,应建立与案例教学相适应的考核办法,如果仍简单沿用传统方法,不但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相反如果采用的评价方式方法不当,可能还会响学生对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对学生。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从考核内容、考核方式和记分方式等方面进行改变。首先,考核内容应包括会计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融会贯通的能力。其次,改变考核方式,加大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期末考试也可尝试开卷方式或实际操作等方式。第三,淡化分数,可尝试以“优秀、良好、一般、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对学生实行定性考评。

(四)开展校企合作,加强专业教师培养

有调查资料显示,由于近几年高职教育快速发展,我国高职会计专业教师队伍至少一半以上不具备企业实践工作经历,实际上,许多高职会计专业教师是从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任教的,这在很大程度制约了案例教学的开展,即使开展了,也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并从两方面加强专业教师培养。一方面,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和学生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还可聘请社会行家能手作为兼职教师到学校任教,从而构建起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李怡雯.高职财务管理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探讨[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01):84-85.

[2]施春园.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多元教学模式选择探讨[J].企业研究,2014,29(18): 60-61.

第2篇:优秀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针对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得体(重理论体系、轻实际应用,重方法介绍、轻能力培养)、教学内容不适时(最新前沿知识内容偏少,缺乏案例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不科学(轻视课堂讨论与课程论文的考核)、教学定位不明确(专业划分不清晰,所有专业讲授同一知识)等问题,高校有必要开展案例教学。案例库创建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关键,丰富的教学案例和完善的系统功能是创建计量教学案例库的两大要点。

(一)案例库的建设计划

首先,从案例库建设原则、团队成员分工、案例覆盖的课程范围、案例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制定计量案例库建设的总体规划。其次,根据教学内容,优先选择与时间序列、面板数据、联动方程、二元离散、虚拟变量等主要计量经济模型相关的、有能力和条件编写的案例选题。再次,拟定编写每个案例的提纲,确定以下问题:案例是否难度适中、篇幅适当,能否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完成讨论;与教学进度是否匹配;案例类型是属于分章节专业型案例还是综合型案例。

(二)教学案例的撰写

首先,根据建设团队中各教师的专长及其所带教学班的专业进行分工,通过撰写、改编或购买已有经典案例等方式,收集、筛选相应类别的案例素材。要以案例标题作为唯一标识,尽可能涵盖案例的主要内容和特色。其次,确定案例的逻辑结构,撰写案例初稿。应根据学生专业的背景设计不同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考察学生对案例的理解。每个案例应配备相应的备注,指出注意事项或建议采用的计量方法、变量等。再次,初稿完成由编写者进行修改之后,交由案例库建设团队其他一线教师和管理实践者进行评阅,以考察问题设计是否恰当,用语是否准确。听取他人建议后,教师要进一步完善案例。

(三)案例库的维护

应根据不同的选题或相应的计量教学内容,将案例进行分类,从每一类别中选取典型案例入库。要保证单个案例的典型性、真实性、目的性、可分析性、深刻性,并按照一定的规则对入库案例进行编号,编号要反映案例的开发时间、类别等。入库案例要定期进行鉴定和管理,案例库要更新及时。案例要反映最新的经济热点问题,案例库要及时添加相应的案例,提出新的问题和方法,更新原有案例的数据,改编陈旧的案例或淘汰与当前教学内容、经济现实不相符的案例,保持案例库的新鲜度和时效性。总之,要保证案例库数量丰富、门类齐全、更新及时、符合国情。

(四)案例库的课堂教学实践

首先,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理论讲解导入新课内容和知识点,并提出问题。可选定某一典型案例,以此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教学案例、掌握实践操作事项及实验中要达到的目标等。其次,学生分组就选定的某一案例选题进行交流和讨论,组长负责分工,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函数形式、估计方法,准确判别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性、自相关性或多重共线性等问题以及软件操作问题,帮助学生建立案例中心任务与新知识间的密切关系。再次,教师组织学生将讨论结果按照规范格式整理成大作业或实践报告,选拔优秀学生在课堂上报告案例的实现过程,并对报告进行讲评。好的实践报告可以作为下一届学生的课堂案例,供学生模仿和参考。

(五)案例库的网上教学实践

要利用现有的网络教学平台搭建内容丰富的计量经济学案例学习网站,包括案例教学设计模块、网上案例管理模块和网上案例学习模块等。案例教学设计模块主要包括案例结构和教学评价。案例结构是描述案例内容、案例类型,提供案例辅助资料、设置案例分析报告的提交要求等,并设计教学案例分析与评价表,提高实践报告、网上综合测试成绩所占的权重。网站应该提供门类齐全的案例库,网上案例管理模块主要提供检索、添加、编辑、删除等基本功能。管理员可以为教师、学生分配不同的权限,引导其进行相应的操作。网上案例学习模块是提供相关教学视频、软件、课件、实验指导手册等资料,实现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的协作交流工具。学生可以在线编辑案例实践报告,查看和点评案例实践报告,教师可以审定、展示优秀案例实践报告。

(六)教学案例的完善

通过总结和分析综合性案例,使学生掌握完整的建模思路。应鼓励学生将某案例的分析报告或大作业拓展后公开发表,参与校级、院级课题的申请,并考虑与毕业论文结合起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案例教学结果,统计案例的选择情况及与学生专业背景的相关性,总结学生案例实践报告中出现的问题,并于每周一次的教学研讨会上进行讨论评议。教师根据教学过程的反馈,对所负责的案例进一步进行修改、完善,并修正案例库建设计划。

二、案例教学模式下的考核方式和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解决实际经济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这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考核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可以通过课外作业、课堂测验、实验报告、课堂讨论、大作业成果阶段提交等环节,及时检查和反馈学生学习的效果,并针对学生作业、测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或点评,协助学生完成相关教学单元“吸收内化”“、理论加实践”的过程。根据计量经济学的内容,可设置5~6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进行检测,完成5个实验报告(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异方差的检验与修正、自相关性的检验与修正、多重共线性的检验与修正,共包括10个小实验)、2次课堂测验、5次课堂讨论、3次大作业成果提交、2次团队合作、2次团队合作心得。成绩评定可以采取平时考评与期末大作业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平时成绩占40分,由教师根据课堂讨论、上机操作、课外作业和两次课程测验成绩,按10分、10分、10分、10分的权重评定。大作业成绩占60%(实验报告25分,大作业报告30分,团队合作心得5分)。其中,大作业报告与实验报告要面向团队进行评分,再以各成员在小组中的表现作为系数评定个人的得分;团队合作心得(最后一次的合作心得必须对每个成员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优缺点进行评价,并给出评分)直接面向个人进行评分。大作业成绩按优秀(90~100分)、良好(80~90分)、中等(70~80分)、及格(60~70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五个等级计分。能够较好完成选题、数据处理、参数估计、模型检验、违反基本假设的修正、结果分析等过程的大作业,其得分为优秀。通过计量经济学案例库的建设和案例教学,我们预期可以达到以下目标和教学效果:(1)形成满足不同教学层次需求的计量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模式和实验教学体系,激励学生根据各自的专业背景选择相应的案例进行分析,以适应数学基础专业与非数学基础专业、本科层次与非本科层次不同学生的需求与教学要求;(2)推动“问题导向型”、“双向互动式”教学方式的实施,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案例分析掌握建模的思路、步骤与要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计量经济学“经济政策实验室”的功能;(3)提供案例资料交流和共享的平台,丰富和发展教学内容,促进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案例教学的协调配合,增强师生在课堂上的教学互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结语

第3篇:优秀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学 案例

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探索下,案例研究正逐步成为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的有效途径。实践和研究表明,案例讨论有助于参与者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在教师亲身经历的反射中利用具体的术语去阐释抽象的概念,在不确定的情境中发现事件、构建问题,从多种角度去解释情境,为行动确定关键的决策和可能性,认识到潜在的风险和内在的效益,检查自己对典型的教学困境的观点、偏见和态度。因此,开展教学案例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解力、判断力和洞察力,使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寻找解决的方法策略,使课堂教学与研究并驾齐驱。

1.什么是体育教学案例

体育教学案例就是对一堂体育课上发生的一个事件的描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案例可以帮助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案例是教师之间分享经验有效方式。

2.教学案例的结构内容

因为体育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尤其是体育运动本身具有很强的健身性、趣味性和模仿性,所体育学科又有着自身特殊的结构。体育教学案例结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部分。

2.1 主题与背景。教学案例是课堂中真实的故事,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困惑,是足以引发老师思考讨论的事件,是蕴含着教育理论的典型事例。所以教学的背景应予以交待,即学情分析、教学环境、教学设计等不可少,字数可因内容而定。教学案例通常篇幅较短,因而要求文字简练;情景介绍的主次要分明,在写作时要恰当取舍。

2.2 事件或操作过程。之所以称为“案例”,那么绝不可能仅仅是教学设计或教案,当案例反映的是一种教学机智时,案例的主体应该是围绕一个主题,详细描述事件的发生、发展和解决过程,所以通常是教学中的一个片段,而且还是一个生动、曲折、有趣、引人入胜的故事。当案例反映的是一种教学方法时,案例的主体应详尽描述具体的操作过程,通常要融实践性、操作性、科学性于一体。

2.3 反思或评析。空有形式还不行,案例的价值往往在于能否通过案例来说明一个问题,能否引起读者的共鸣,能否带给读者以启发,能否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教学的效益。所以好的案例往往依托恰当的理论为支撑,有一定的反思或评议。案例评析要求见解独到、寓意深刻、画龙点睛,可以请他人写,也可以作者自己写;可以从一个当事者的角度分析,也可以从一个教师的角度进行分析。

3.教学案例的意义

概括的说,案例不在长短,不在标新立异,重在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看是否能从实践中来回到实践中去。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或一种科学、合理的方法加上精彩的点评。

4.教学案例与其它科研形式的区别

4.1 它与“叙事研究”十分相像,但不等同于“叙事研究”。两者的区别主要是:“叙事研究”的叙事者一般是教师本人而不是“外来者”,教师所叙述的教学事件除了“偶发事件”之外,更多地属于教师本人有意识地“改变”,是对改变之后所发生的事件的叙述。而“教学案例”的叙事者可以是教师本人,也可以是他人,教学事件可以是教师自己的教学感悟,也可以是对他人事件的见解和感想,同时还必须有教学反思。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叙事是教学案例撰写的基础,为撰写案例提供素材。

4.2 案例与教学论文相比。教学案例在文体和表达方式上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在思维方式上,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通过对生动的教学“故事”的描述,通过对具体的学生、老师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总结教学的利弊得失。

4.3 教学案例与教案和教学设计相比。教学案例是课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感悟,写的是结果,而教案是教师在课前完成的实施教学过程的“蓝本”,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方案、评价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与教学实录相比,教学实录是对教学过程的完整描述,而教学案例是对教学情境作有选择的描述、记录和点评。

5.基于以上认识,本人认为教师要写好教学案例,首先必须深刻领会案例的特点和写作要求,其次要牢牢把握案例的三个主要特性

5.1 真实性。案例的内容是对现实的感悟和再认识,而非是虚构的,事件或方法必须来源于真实的教学世界。主体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案例的叙述应有感而发,而非无病。

5.2 典型性。案例必须是包括特殊情境和典型案例问题的故事,应多角度地呈现问题,提供足够的信息。

5.3 深刻性。好的案例往往能够引起读者的讨论、分析和反思。面对同一个情境,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备课备两头,备教材、备学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是写好案例的重要一环。

可见,好的教学案例不仅要把握形式的问题,同时也要注意内在价值和一定的逻辑关系,正确把握好质量的问题,让人一目了然又深受启发。

6.教学案例存在的问题

在很多的体育专家在体育教学案例评比中,发现了许多问题。

6.1 如有的案例不符合案例评比要求,甚至于把教案当作案例,把教学实录当作案例,有的还只是一些经验总结或论述。

6.2 很多案例没有抓住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价值,只是泛泛地描述一下教学过程或写些教学设计,再做个简单的总结而已。还有的案例主题不错,内容也还可以,但没有反思、或反思不够深刻、到位。

6.3 还有些案例有明显的抄袭现象,这是我们所不提倡的。

以上所述基本阐明了教学案例的由来、意义和写作的格式、要求,但案例的内在价值不仅仅是能看、能写就行了,关键还在于教师能否把案例的精髓移植、借鉴、服务于自己的教学过程。故,本人以为学习和使用教学案例与掌握案例的写作方法同等重要。

7.结论

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应如何学习和使用教学案例呢?

7.1 要通过学习优秀案例来提高自己的洞察力。好的案例所反映的教学问题基本上是各位教师曾经或经常出现的、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从某个角度讲,只有当你以一个案例教师的角色去思考案例所反映的问题时,试着去揭示教学案例中隐含的教育原理、解决的技巧策略时,你在课程改革中就有了更大的发言权。

7.2 要学会有选择的鉴别和借鉴。一个精彩的案例不亚于一项教学理论研究。我们在阅读案例的同时要经常的、自觉的反思自己和分析他人的教学实践,从中学会一种案例分析的方法,一种看待教学活动的视角,一种促进自己不断成长提高教学效果的技能,教师要学会尝试、模仿和创新。

第4篇:优秀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摘 要] 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作为任务驱动,提供问题,以交流讨论为主要形式,以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现代桥梁预应力设计理论与应用”是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课程目标是培养研究生在工程设计中对预应力的应用和研究能力。案例库的开发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是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案例库的开发主要包括信息收集、分类整理、编制成库等三个主要过程。而在“现代桥梁预应力设计理论与应用”这门课程中,我们在前期先对各种不同的桥型,不同的预应力实现方式进行信息收集;信息收集完成后,按照连续梁桥、刚构桥、连续-刚构桥、拱桥、斜拉桥、悬索桥六种桥型进行信息的分类整理;最后在这基础上编制成案例教学库,在之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添加、丰富。案例教学库的建立不H为之后的案例教学奠定了基础,为案例教学提供了教学资料和依据,而且在建立案例教学库的过程中,也使得学生们对信息归纳的能力得到的很大的提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

[关键词] 案例教学;案例库建设;能力;提高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5. 131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5- 0239- 03

0 引 言

案例教学法首创于20世纪初的美国哈佛大学,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通过运用案例营造一个包含所需传授内容在内的具体教育情景,通过老师对情景的描述与学生对其的讨论,达到对相关内容认知的目的,其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的特性,符合开放教育教学的规律,是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选择之一。编写优秀的教学案例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基本前提,也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准备。通过建设案例资源库,一方面可以为案例的开发与编制建立规范化的标准体系,通过开展科学化的分类、评价等活动,提高教学案例的质量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为案例资源的共享奠定基础,构建开放性的应用平台,提高案例资源的使用效率。

1 全日制工程硕士案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总体而言,全日制工程硕士案例教学资源库建设相对于其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案例教学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来说,存在明显的滞后。从全国情况来看,至今尚未出现可以面向各培养单位开放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案例资源数据库;各省的情况也差不多,许多案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方案往往都只能停留在纸面上。高校的情况似乎好一些,已经有一些高校或专业领域拥有了自己独立的全日制工程硕士案例教学资源库,并通过组织开发与编制以及筹资购买等措施,积累了一些较好的教学案例。但是,由于受到实施案例教学所必然产生的教学改革阻力以及案例资源需要持续更新、案例库建设需要完善的配套体系等因素的制约,高校全日制工程硕士案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也处于一种较为尴尬的处境。总体而言,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案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1 案例零散,采编水平不高

在全日制工程硕士课程教学中,尽管有些教师已经开始尝试开展案例教学,甚至构建和开发一些系统化的实践课程,但是,其使用的教学案例却往往处于零散状态,缺乏系统化的组织和标准化。这些案例一般都是由任课教师基于个人的喜好或者专业特长来开发和制作,而较少组建学科团队或专门的开发团队来开展,这使得案例的开发工作不仅较为随意,缺乏明确的评价标准,难以保证案例的质量,同时也很难持续进行。这必然导致统一、规范的案例资源库很难建立,案例的质量、层次也参差不齐,出现诸如原创性案例数量偏少、案例分析深度不够、案例出现内容不全(如缺少案例使用说明,或者虽然有案例使用说明,但指导性很差)等问题。

1.2 案例来源渠道过窄,实践性不强

目前全日制工程硕士案例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改编类案例,主要是由任课教师根据媒体上公开发表的资料和相关信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对其进行组织和加工而成;二是采编类案例,这一类型的案例一般需要由任课教师亲自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或者去企业实地调研、访谈,结合企业的背景和相关资料编写而成。由于采编类案例涉及到企业层面,需要高校或者任课教师跟企业之间开展一些沟通与协调,而大多数中国企业对于案例的采编认识不到位,不愿意将公司的有关信息和问题公之于众,对于涉及技术革新的项目更是闭口不谈,这使得案例的采集面十分狭小,任课教师只能更多地依赖改编类案例来开展案例教学实践。而改编类案例最大的缺陷就是其信息来源脱离了企业的生产实践,即使编排成了案例的形式,但其实践性效果却大打折扣。而且,由于高校目前一般都尚未建立配套的案例采编激励机制和案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任课教师开展案例编制的积极性也不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案例的开发工作。

1.3 案例私有化明显,案例库共享性差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教学不仅缺乏案例教学资源,即使对现有的案例成果也缺乏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流程。由于现有的教学案例主要是由任课教师基于个人的兴趣或者需要而开发完成,因而,无形之中已经成为了某些任课教师个人专属的教学资源,基本不具有共享性。即使有些任课教师同意共享其案例教学资源,由于这些案例被打上深深地个人印记,缺乏规范统一的标准,再加上其他教师不了解案例开发的背景及其使用的各种限制条件,因而,这些案例也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校内是如此,高校间更不必说了。由于全日制工程硕士在我国大多数高校开办的时间都不长,高校间尚未形成整合资源共同开发全日制工程硕士案例教学资源库的机制,也没有形成相互交流共同研讨案例教学的局面,这使得全日制工程硕士案例教学的整体水平很难得到快速的提升。

1.4 案例库资源推广力度弱,案例使用率低

近年来,在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中,案例教学法虽然得到了普遍的认同,但距离普及和推广的层面仍有不小的距离。这不仅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同时跟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对案例教学方式以及案例库资源共享的推广力度弱也有一定关系。至今为止,在有关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相关制度与规范文件中,尚未有一份明确提及教学案例资源库建设。尽管有个别的文件已经开始推动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案例教学工作,但对于案例教学工作如何实施,是否是培养工作所必需的培养方式以及如何配备案例教学开展的基础设施等等,相关文件并没有较为明确的规定。正是由于缺乏明确的基本要求和统一规范,在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是否采用案例教学完全靠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案例的编制与采集也主要是个人行为,即使有个别的专业领域开发或购买了规范化的案例库,这些案例资源库的使用率往往也比较低。同时,各高校以及各专业领域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没有建立开放性的案例资源库共享平台也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使用率低下的状况。

2 “现代桥梁预应力设计理论与应用”课程中案例库的建设

2.1 信息收集

建立案例教学的第一步是要进行大量的信息收集,这是花费时间最长,最为辛苦的一个过程,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过程。信息的数量是否足够,决定着案例教学内容是否有深度;信息的正确与否,则决定着案例教学是否有足够的说服力。在本课程的信息收集中,首先可以在万方、维普、知网等各大信息资源网站搜寻硕博士论文、期刊、专利等等,同时可以适当的查找一些图片、视频信息。

当然,信息的收集也是有目的性的,而不是盲目的在信息的大海里捞针。就如“现代桥梁预应力设计理论与应用”这门课程而言,首先,预应力的使用出现于国外,并且在国外发展的比较快。而国内对这一技术的研究相对比较落后,在近几年才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因此,我们需要首先查找多一些国外的文献,再结合一些国内的信息,才能将这部分的理论完善其起来。其次,预应力在不同的桥梁中的使用形式、施工方法也都不同,所以我们也得先确定几种主要的桥型,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查找。再次,预应力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工程建筑之中,在不同类型的建筑中有不同的设计形式、设计方法和施工过程。这些都是需要通过工程经验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单薄的理论知识所无法解决的。所以,我们也可以寻找一些其他建筑作为辅助分析,比如预应力钢结构是如何在建筑中应用的,斜拉桥的模型如何应用到大跨度建筑结构中的等等。

初步的信息收集完成后,我们还需要进行一些相应的实地考察、调研。古人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毕竟光靠纸面的信息还是显得有点抽象,调研中直观的感受可以使学生们认识的更加透彻。所以,我们可以在每一类桥型中选取几座有代表性的桥进行调研,做好相关的记录,调研报告也是我们案例库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2.2 信息整理

信息收集完整后,就要对其进行分类整理,也就是将相应的信息放入相应的版块的过程。就如我们这个课程而言,可以按照连续梁桥、刚构桥、连续-刚构桥、拱桥、斜拉桥、悬索桥六种桥型进行分类整理。

2.3 编制成库

完成以上两项工作后,最后就是编制成库的工作。这项工作主要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将案例库以论文形式汇编成册,作为案例教学的相关教材。第二部分就是建立相应的网上案例教学库。我们主要运用相应软件建立本课程的案例资源库,以方便查找。而案例库的内容也会在本课程教学的进行下不断丰富。最终,我们要建成一下5个模块。

2.3.1 教学案例库

教学案例库中的内容主要是由一定数量的教学案例组成,其中的每个案例都是相对完整的事件,一般都包括以下要素:教学目的与用途(适用的课程、对象,教学目标)、案例标题、案例背景(教师需要掌握的案例进展性、背景性信息)、主题内容(对案例主题内容的描述)、结尾(提出问题或自然淡出)、相关附件(与案例相关的图表、附录等)、启发思考题(提示学生思考方向)、分析思路(给出案例分析的逻辑路径)、理论依据与分析(分析该案例所需要的相关理论,以及具体分析)、关键要点(案例分析中的关键所在,案例教学中的关键知识点、能力点等)、教学建议(案例在教学中使用的方法、注意事项和时间安排等)。每个案例在数据库中都分别归入相应的类别,这些案例下载后稍加整合就可以直接应用到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教学中。

2.3.2 案例素材库

案例素材库是由一定数量的与知识应用相关的典型事件或者生产实践中的某些具体问题组成,@些素材可能以文本记录的方式存在,也可能以视频或图像的形式呈现,部分素材还可能是经过二次加工处理后的模拟片段。

素材库的作用主要是为任课教师开发教学案例提供基本素材,一般并不直接应用于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课堂教学。案例素材库一般应设计成完全开放式的,只要符合基本要求的案例素材都可以加入到数据库中。

2.3.3 案例教学精品课程库

案例教学精品课程库由一定数量的优秀案例教学课程构成,其典型特征就是其中的课程都能够较好地应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来开展。这一资源库的素材来自于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组织的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优秀课程评选,凡是评选出的优秀实践教学课程均可以按照统一的标准纳入到案例教学精品课程库中。本资源库设计的目的主要在于推动实践教学案例资源库的普及,提高案例库的使用效率。同时,通过建立开放在线案例教学精品课程,也可以为任课教师提供一个交流学习案例教学的机会,为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提供更多的优质学习资源。

2.3.4 教师在线学习平台

师资队伍建设是开展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案例教学的关键。当前,在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参与案例教学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需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案例教学师资培训工作。在案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基础上开发教师在线学习平台,组织相关学习材料,精选课程教学案例,尤其是那些记录并分析案例开发进程的教学案例,按照一定标准开发成适合教师分散学习的形式。通过这种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使得大多数的任课教师都能了解和理解案例教学的实质内涵和操作方式,准确把握其特点和基本要求,掌握开展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结合学校学科特色和培养条件,积极在教学工作中有效实施案例教学并不断完善提高。

2.3.5 学生在线学习平台

学习是一项多方位的活动,对实践教学而言更是如此。课堂教学所能提供的接触企业生产实践的机会毕竟有限,而对于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而言,这些实践教学的内容却是非常重要的。因而,开发学生在线学习平台,为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提供更多了解生产实践的机会是必要的。该平台在案例教学库开发与建设的基础上运行,通过数据检索与重组技术,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可以远程在线学习的案例基础模块。这在一方面扩大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能力的渠道,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提高案例库的使用效率。

3 结 语

案例库的开发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是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案例库的开发主要包括信息收集、分类整理、编制成库等三个主要过程。而在“现代桥梁预应力设计理论与应用”这门课程中,我们在前期先对各种不同的桥型,不同的预应力实现方式进行信息收集;信息收集完成后,按照连续梁桥、刚构桥、连续-刚构桥、拱桥、斜拉桥、悬索桥六种桥型进行信息的分类整理;最后在这基础上编制成案例教学库,在之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添加、丰富。案例教学库的建立不仅为之后的案例教学奠定了基础,为案例教学提供了教学资料和依据,而且在建立案例教学库的过程中,也使得学生们对信息归纳的能力得到的很大的提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应密,张乐平. 全日制工程硕士案例教学资源库建设探析[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4):166-171.

[2]梁君. 教学案例库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 科教文汇旬刊,2012(3):35-36.

第5篇:优秀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会计电算化;综合素质;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5-0048-01

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传统的以知识积累为主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再适应时展的需要,知识追求的目标已经从追求是什么、为什么转化为追求知识的应用和运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致力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式。

一、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会计职业环境的变化以及会计职业人员职能的增加,要求未来的会计人员不仅具备全面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和企业管理知识、信息技术运用技能,还必须具备优秀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在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中,对案例的讨论分析和撰写案例报告等对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2)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在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有意识地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去操作实践,通过个体独立或群体合作的方式做出分析和判断,积极寻找答案。这种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成为了现实。

(3)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在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过程中,通常要经过小组讨论、辩论、模拟实验等组织形式分析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在学习中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增强凝聚力。

二、会计电算化案例教学的基本步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选择地穿插和运用案例教学。尤其是教师在教学会计电算化基本知识,以及会计软件的初始设置、日常会计业务处理工作、期末处理等实务操作内容时,采用案例教学效果更佳。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合理选用案例。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选用恰当的案例。案例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恰当的案例。精选出的案例应当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最能揭示所学理论的案例。在案例的来源上,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获得:一是根据教学内容,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教师自行设计教学案例。二是充分搜索,利用已有资源。例如,从网上下载或从相关学科书籍上寻找等。三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事业单位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例如,学生在企业从事手工会计实习时,教师可从中收集部分会计资料加以整理作为教学案例。四是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合作,相互交流教学案例。

(2)分析感受案例。在选择好恰当案例,将案例交给学生后,教师还要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寻找解决案例的方法、步骤和途径。在案例分析中,涉及具体实务操作或会计职业实际情境特征时,要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真实事件,体验会计职业的挑战与机遇,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查询、分析、解释相关信息,学会运用职业判断得出合理结论的能力。案例分析时可采用小组学习、模拟实验、辩论、公开演示等形式,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等。在指导分析时,教师可针对案例逐个提出问题,并对学生的各种回答给予适当的评价,以保证分析沿着预定的目标进行,逐步接近案例所包含的理论实质。例如,某案例要求学生使用财务软件制作某公司的损益表。教师可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和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如要利用财务软件制作该公司的报表,先需要完成哪些准备工作;编制报表时,是采用模板生成还是自定义生成;如何设置报表的格式、定义报表的公式等。

(3)实践解决案例。在提炼理论、分析案例后,就要具体实施解决方案了。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案例中,有一部分案例是经过学生分析讨论思考后以口头或书面形式解决,还有很多案例要通过学生利用财务软件上机实务操作完成。前者要求学生能站在理论的高度审视案例,分析案例正确应用理论的成功所在或者没有正确应用理论的失败之处。而后者则要求学生熟练财务软件操作,找寻和验证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教学中可对软件的某些操作及步骤加以指点,而具体全面的操作要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例如,要让学生掌握用友财务软件总账模块的使用,教师可选用某企业的一套完整的账务处理资料,包括初始化设置、填制凭证、审核凭证、记账、出纳管理、账簿管理、银行对账、结账等环节,让学生模拟该企业的会计人员,自主完成账务处理。

(4)总结与报告。案例教学源于理论,起始于实践,最终还要回归到理论。案例完成后,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知识体系。学生最好还要独立撰写报告,将自己对案例的认识和在案例解决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加以总结。

三、结束语

总之,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案例教学足够的重视并加以利用,让案例教学充分发挥其优势,从而有效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社会培养出新型的实用型会计电算化人才。

参考文献:

第6篇:优秀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 高职会计;案例教学;组织实施

最早提出“案例教学法”一词的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它原本是指讨论问题的方式。现代案例教学兴起于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后被广泛运用医学、工商行政管理、市场营销和教学之中。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引入案例教学,但一直主要用于部分实践性较强的法学、临床医学、市场营销等学科领域。会计是实践性较强的管理学科,案例教学是现代企业会计教学的主流方法,而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在高职会计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有着现实的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及其在高职会计教育中的可行性分析

(一)案例教学法的涵义及特点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的宗旨,遵循教学目的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与讲课中的举例说明有着本质区别。讲课中的举例说明一般是用来肯定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的正确性,主要是为传授理论服务的。而案例教学法最突出的特点是讲课开始于实践,从实践中提出问题,通过分析发现规律,提炼理论,然后使理论回到实践,应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笔者认为,MBA办学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较偏重案例教学,这一点尤其值得高职院校加以借鉴。

(二)在高职会计教育中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分析

正如古语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不仅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会计专业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会计案例教学法使掌握理论知识与发展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引入到社会实践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模式的改革就是要恢复学习的本来面目,把学习的乐趣还给学生,让他们爱学习、会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准则”及相关“制度”等会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做适时的变动,会计专业的学生只有“会学”了,才可能在知识、信息爆炸的今天成为知识的主动者。因此,如何去唤醒学生潜在的主动性,让他们在课堂上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值得每个教师认真思考,任重而道远。

高职会计专业强调的是学生会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注意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有其现实意义的,而案例教学法的借鉴为这一教学目标的达到提供了一种可能。当然,在高职会计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还要受到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学生理论基础等诸多要素的影响和制约,需要做很多工作,因其本身就是一种需要继续探索、创新的事物,还有待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研究加以完善。

二、会计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和实施

(一)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实施具体步骤

会计案例教学需要学生更广泛更深入的参与,学生是主要的参加者,教师只是组织引领者,组织实施案例教学具体应遵循以下步骤:

1.准备工作。会计案例教学的准备工作包括同时进行的三个方面:第一,理论准备。教师指导学生搜集案例相关资料等工作。第二,案例材料的准备。教师主要是提供案例线索、部分学生无法获得的文献资料;学生则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和参考文献、搜集与案例相关的背景材料,甚至包括教师指导下的实践调查材料等。第三,问题准备。教师应就案例内容提出需要讨论的基本问题,学生则是通过材料的准备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补充、具体化或进一步的提问。

2.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由每个小组利用课下时间自由安排的,每个学生通过认真阅读、仔细研究案情的情节,可以分别从自身角度来剖析同一会计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相互辩论,形成热烈的探讨问题的气氛,最后通过梳理,提出本小组的意见和结论,并准备好课堂讨论的发言提纲。

3.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教师直接管理案例教学的重要阶段。从讨论方式来看,可以分为对抗式讨论和合作式讨论,对抗式讨论是指相互持不同观点在互相辩论、置疑并阐述自己的观点;合作式讨论是在和谐的气氛中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求大同、存小异,两种方式均能形成各抒己见、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研讨氛围。某一问题的研讨结束后,应当进行总结,可以由教师来担任,也可以由学生来担任,其任务主要是对讨论的情况作归类和归纳,并做出适当评价,归纳评析学生中具有代表性的共同观点和不同意见。这一阶段,教师要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并注意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适时引导学生在案例讨论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深化讨论内容拓展学生思路,加深对分析和评价会计案例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有疑惑的地方要相互商讨交流。

4.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教学案例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后,各小组独立进行案例分析和评价报告的撰写。学生通过分析和评价复杂多变的会计实际问题,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5.教师总结。在学生对会计案例进行讨论,做出分析和评价结论之后,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做出恰如其分的评判,阐明会计案例分析和评价的重点、难点,指出学生分析评价结论中的优缺点,还可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其分析和评价是否正确。同时评定案例分析成绩,评定内容包括资料搜集情况、案例讨论的发言质量、书面分析等,特别要注意突出信息搜集能力、分析能力、决策能力和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评价。

(二)会计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来阐述会计理论知识,把抽象的理论寓于生动具体的案例之中,同时提示学生思考,便于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比如在讲授《基础会计学》第二章“会计恒等式”时,“资产和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方面”是一个教学难点,初学专业课的学生很难理解。于是,在教学环节中我们可以设计如下:

1.导出案例:某公司要创办下属原料工厂,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

2.引导学生分析:首先公司要有资金,资金可以自己投入或其他单位、个人或外商投入,若不足也可向外界金融机构借入。通过学生的分析、讨论、总结可知资金来源的两条途径:

一是向债权人借入形成债权人权益(负债);

二是投资者投入形成所有者权益,这两项就构成了权益。

3.启发思考:公司筹足了资金后如何运用呢?

4.学生讨论:公司要用筹集到的资金建造厂房、购买机器设备、原材料、无形资产等。

5.教师概括与总结:公司用这些资金建造的厂房、购买的机器设备、原材料、无形资产等,这便是一个资金运用的过程,最终形成了企业的资产。从而得到下面的结论:

资产=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通过以上讨论分析,学生充分理解了“资产和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方面”这一知识难点,同时对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恒等式的理解和掌握也就迎刃而解了。笔者认为,通过案例教学,不仅可以突破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克服学生死记硬背的缺陷,而且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

尽管案例教学优点较多,颇受学生欢迎,但案例教学法毕竟无法代替理论教学。因为案例分析是在学生掌握大量理论知识基础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假如只讲案例而不讲授理论教学,就会成为无水之源。因此,笔者认为,会计课程的教学,既不能采取传统的讲授法从头讲到尾,也不宜整个课程全部使用案例教学。

(二)案例的筛选应突出高职的特色

选择适合高职层次和特色的案例,这是教师设计教学案例的关键之处。笔者认为设计会计教学案例主要考虑其实用性和适用性两个方面。

1.案例的实用性。作为教师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到企业去搜集会计案例素材,设计出符合实用性要求的案例。这也就说明会计案例题材来源于现实生活或者工作中存在的,而不是瞎编乱造和陈旧过时,否则,学生就学不到真正有用的专业知识,案例教学就会失去意义。

2.案例的适用性。由于国外汇编的教学案例在培养层次和适用社会环境上与我国都有显著的差别,因此,我国各高等院校在引进过程中都做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和修正,特别在案例选编时,学者们一般都不作原版照搬。例如由北京大学牵头,企业界和40多所高校合作编制的《中国企业管理案例库》就是成功的典范。需要强调的是,在借鉴这些成功范例的时候,除了注意国情、体制的特点外,还应注意高职办学层次和特色的要求,难度不宜过高,,但实用性要强。

(三)正确处理案例教学和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懂得不同教学方法的优缺点,扬长避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应避免以下倾向:第一,坚持死守传统教学方式,拒不采纳案例教学;第二,认为案例教学是万能的,可替代其它教学方法,这两种倾向都有失偏颇。实际上,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不同方法,并不是会计教学中的每一知识点都可采用案例教学法。

(四)正确处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在会计案例教学中,应主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应从单纯的注重“教”向突出“导”转化。更进一步说,就是在讨论中教师应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广开思路,积极发言,不断提出新的设想和思路。此时,教师应以学生姿态出现;同时学生要有敢于与教师讨论问题的胆量,做到教学相长。

“育才之路无止境,任重而道远”,高职会计教学改革必须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我国会计改革为依托,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为国家企事业单位输送“精通技术、善于管理、懂得经营、敢于创新、勇于创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春萍.案例教学在会计高职教育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07(5).

[2] 陈红英,祝焰.会计课程案例教学法研究[J].四川会计,2002(12).

第7篇:优秀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企业管理 案例教学法 组织 步骤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不断健全,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加速形成,中国企业对人才有了新的要求。作为技工学校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技工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的水平和能力。本文就在技工学校《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如何应用案例教学法谈几点看法。

一、《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引入特定的个案中,对事物进行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其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在技工学校的《现代企业管理》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是一种照本宣科的“灌注式”教学,教学的过程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现今社会,经济管理教学的中心已由系统地积累知识转变为积极地开发智力潜能和思维能力,教学目标从“是什么”、“为什么”转化为“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案例教学法就是致力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面向未来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二)案例教学法是《现代企业管理》课程特殊性的要求

现代企业管理作为一门学科,直接来源于企业的实践活动,是企业实践活动规律的概括总结。由于企业的实践活动不断发展变化,现代企业管理科学未必能及时地修正和发展,拘泥于原有教材内容的教学可能是陈旧的、不能适应发展要求的,只有将现代企业的实践活动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才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做法,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寻找理论与实践恰当结合的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案例的选择与组织依据

追溯案例教学法,可以说,哈佛工商学院是最早施行的、也是最成功的。为了保证这些案例的多样性和全面性,无论是所该校的教授、还是该校的学生,以及研究人员,在把案例列入课程教学内容之前,都要经过反复认真的讨论。教学案例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来收集,也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参考有关资料来设计。

因此,笔者认为,选择《现代企业管理》课堂教学案例时一般应符合以下特征:

一是实践性,即教学所选用的案例应是社会上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经典案例,把学生置于一个实际经营者的立场上,从实战的环境出发,来学习什么是经营和如何经营;

二是启发性,案例教学分析不要只追求一个正确答案,而要有意识地在案例教学设计时把握重要的资料和数据,确定更好的、更有效的管理手段,引导学生去思考,组织学生去辩论,讨论越激烈,以便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思维空间,渗入更多的参与意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是独特性,教学案例的选择应当充分发挥其有助于教学的功能,对于不同知识的教学目的,选择具有针对性的独特案例,诠释书本知识,启迪学生心智,明辨现象真伪,寻求事物规律。独特的案例有助于学生从独特的角度去剖析、去探寻,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一)课前阅读分析案例

课前,教师应将教学案例材料分发给学生,材料上除了包括案例内容陈述外,还应包括学生阅读时分析思考的问题,以及相关的参考资料和完成的时间要求等。此外,教师还应采取必要的方法检查、督促学生完成课前阅读分析任务。

(二)课堂中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1、回顾知识内容:可由教师提问个别学生来回答,也可由教师提问全体学生回答,还可由教师发给学生小测试题书面答题,如此等等,教师可根据需要进行安排,目的是检查学生过去知识的掌握程度。

2、展示案例材料:教师可利用投影仪、幻灯机等向学生展示案例材料,并对案例进行简短的介绍,同时提出讨论要求,便于学生讨论。

3、讨论分析案例:或以小组讨论形式、或以双方对辨形式、或以全班学生轮辨形式,组织学生利用现有知识有序地对展示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各抒己见,以达到全员参与、全现观点、取长补短之效果。

4、总结概括观点:在学生充分展示观点后,教师最终对各种观点进行概括总结,说明所学知识在此案例中的种种体现,指出各种观点的对与错、优与劣、真与伪,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受到教育,有所收获。

(三)课后案例思考

课后,教师应让学生对该案例的分析教学有一定的思考,包括写学后感、写案例分析总结、写所学知识在此案例中的具体体现、写各种观点的优与劣和对与错等,让学生真正地从此案例教学中加深印象、受到益处,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能力的提高,利于学生今后的工作。

四、实施案例教学法所具有的优势

(一)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深化理论学习

例如,在 “市场营销策略”教学中,教师用类似“娃哈哈”成功的现实案例去分析企业如何进行市场定位、如何进行需求分析,不断进行技术更新,不断生产质优价廉的商品,不断提升和超越企业形象,从而使一个名不经传的小企业发展成行业霸主,把抽象的道理融入到具体的案例中进行教学,从而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有助于学生应用知识。

(二)互动交流,有利于学生提升素质能力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师生能够相互交流,学生真正被摆到了学习主体的位置上,他们不会被要求强行记忆内容,但必须开动脑筋,深刻思考,如此反复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必然有所提高。

例如,在“市场调查”教学中,笔者首先介绍了“海尔电器”滚筒洗衣机产品在市场上的境况,要求学生分析海尔电器应采取的对策,然后让学生们各舒已见,各显其能,想方设法,总结出应对策略,最后教师再将海尔集团后来所采取的策略展示给学生:把消费者的生活难题当作自己的科研课题,创立了“专为您设计”的科研机构,为农民朋友研制出既可洗衣,又可洗动物、植物的“大地瓜”洗衣机。这就使学生在辩论中学知识、在交流中提素质、从案例中长见识。

未来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教育的竞争。作为一名技工教育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企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技术工人,让我们以过硬的业务知识、优秀的教学方法努力地工作吧!

参考文献:

第8篇:优秀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 Visual Basic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011

1 前言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是计算机类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Visual Basic(简称VB)源自于BASIC编程语言,它继承了BASIC语言简单易懂的特点,采用面向对象、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提供了直观的可视化程序设计方法。它从1991年开始的第一版到现在,主要经历了六次版本的更新。VB提供可视化的界面设计、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以及强大的功能,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掌握信息处理技术的重要课程[1]。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在选择计算机编程语言时把VB列为首选基础课程。

VB课程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思考如何提高VB课程的教学质量、通过各种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校针对这些问题,在对VB课程进行改革基础上,通过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主要介绍在实际案例教学过程中的点滴、经验。

2 课程改革的意义

现在大多数Visual Basic教材使用的是传统编程语言采用的教学过程,即“语言基础程序结构文件(项目)管理综合应用”。大多数的高校中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即“基础知识常用控件(概念、语法等)控件属性、方法每个控件实例综合实验设计”。传统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的、连惯的学习、掌握知识,多年来培养出很多优秀的编程人员。但对于高职院校的这个特殊群体,传统教学过程的教学用例,服务于特定章节语法教学,往往受限于服务目标、应用深度而脱离实际应用需求,很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进一步探索研究教学方法,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程序设计能力,我校立项“《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案例规划与设计”研究课题,旨在探索、设计有效的教学案例,研究、创作丰富的教学资源,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 案例教学意义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提出的问题为核心,以设计好的案例为基础,围绕案例进行讲解的教学模式,适合各种学科的教学,也是将要普及的一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特点是,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2]。要让学生学好VB这门课程,首先要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培养兴趣的同时更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的组织教学,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我们可以适当地调整教材顺序和课程进度,从实例入手,实例中既包含前面学过的知识,也包含新知识点。这样利于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对新知识的理解。通过案例演示,使学生能够通过思考和模仿,在具体的操作中形成对新概念的认识。

我校针对本校学生的特殊性,进而改变传统的语言教学方式,尝试案例教学法实现教学目标,通过培养学生学习VB课程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动手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程序设计能力。我校采用实例按照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从入门级、提高级和应用级三个学习层次上制订了入门层次的“加法器”、“数字时钟”、“定时器”,提高层次的“计算器”、“文档编辑器”、“文件管理器”、“媒体播放器”和应用层次的“图书管理系统”、“动画制作”共9个教学中使用的案例。总体上要包含常用控件及其常用属性和方法,并涵盖所有的数据类型、程序控制结构、文件系统等基本语法。

4 案例教学实例分析

每一个教学案例的内容,均包括5个有序的组成模块:案例演示、学习目标、内容简介、案例分析、知识小结,这5个部分按照学习期分为预习、学习和复习3个阶段,预习阶段包括“案例演示”和“目标说明”两个模块,预习阶段主要作用是提高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做好学习准备[3]。“内容简介”模块和“案例分析”模块构成学习阶段,这个阶段学习形式是面授教学,主要是讲解本案例所涉及知识,培养程序设计能力和编程能力。“知识小结”以及作业习题等教学资源构成了复习阶段。

下面通过案例演示、学习目标、内容简介、案例分析、知识小结五个模块对提高层次中的记算器实例进行分析。

第一步,案例演示。运行程序界面,表现形式是动画,通过自动或者半自动播放的动画,将程序运行效果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通过演示界面来了解案例中各个按钮的功能,整个案例达到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学习目标。目标说明模块向学员说明学习本案例需要使用以往哪些知识,学习后能够掌握哪些要点以及掌握到何种程度。预习阶段主要作用是提高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做好学习准备。

本案例中包含了新知识点框架按钮、菜单和控件数组的使用方法,同时也涉及到以前所学的基础知识,如窗体、文本框、标签、命令按钮等基本控件的使用及属性的设置,分支结构(如if语句)等。在复习、使用以前所学的知识的同时,学习新的知识,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速了解并掌握框架按钮、菜单和控件数组的使用方法,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步,内容简介。总体介绍案例背景、使用范围和方法、涉及的语法、控件和技巧等内容。

分析本实例的思想,计算器案例是目的是用VB的方法来实现计算器的基本功能,简单的加、减、乘、除计算,在上图中后两个文本框分别显示第一个文本框中数字的十六进制和大写形式,数字区的命令按钮为用户输入要计算的数字,功能区中的命令按钮实现不同的运算。在编程过程中分析比较用控件数组来实现的优点。

在本案例中还涉及到多窗口,常用函数的使用,if语句,Select Case多分支选择语句,for循环语句,过程和函数的定义与调用,菜单的设计与使用等。

第四步,案例分析。侧重讲解案例程序的实现方法,以及案例实现过程中的难点。

①设计应用程序界面。

设计程序界面非常重要,外观设计要遵循“简洁、整齐、美观”的原则,使界面达到合理、美观的效果。排列形式会对用户操作的直观性和易用性产生重要影响。将控件按功能分类放置于窗体的不同的区域,使界面更加直观。在这个过程中,重点关注每个窗体的布局及窗体间的调用关系。在此基础上,按事件驱动的机制,进行代码设计,编写程序。

在本案例中包括控件有标签框Label1,文本框Text1,1命令按钮Comman1,框架按钮Frame1,菜单。

②设置属性。

对各个控件进行必要的属性设置,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复习,对新接触的知识详细介绍其具体的属性及功能。用案例边设计边讲解。窗体的属性设置了名称,标签框使用了name、caption属性,分别用来设置控件名称、显示在按钮上的文本。这两个属性是有关控件的命名属性,作用是一致的。

文本框除了使用了name、caption属性,还使用了Visible属性,设置控件是否可见。命令按钮使用了name、caption属性,数字区及功能区采用的控件数组。框架按钮使用了name、caption属性,框架按钮对数字和功能进行分类,主要起控件组容器的作用,使其中的控件作为一个整体,达到界面清晰的目的。

菜单的设置,菜单中有“关于”菜单项,将弹出新窗体。通过“工具―菜单编辑器”菜单打开菜单编辑器,在其中完成菜单的设计。“帮助”菜单的调用。通过VB集成开发环境“工程―添加窗体”菜单,使用“关于”对话框模板创建一个“关于”窗体。然后在计算器应用程序“帮助―关于”子菜单的单击事件中加入窗口显示代码。

③编写代码。

根据内容简介的分析来编写在要实现计算器的功能所需要的代码,在编写代码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原则,尽量减少模块间的联系,模块内各语句间的联系要紧密,即“耦合小,内聚大”。

④调试运行程序。

通过运行结果来发现问题,对代码不断进行修改、调试、运行,要全面考虑到各种情况,直到达到最终要求为止。

⑤保存工程及可执行文。

第五步,知识小结。总结本案例学习中的重点,列出常见问题以及解决方案;教学资源用于使学员进行巩固所学知识,以及在已学知识基础上融会和扩展。

5 结论

我校在VB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形成了新的案例教学体系和配套教学资源。教学中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学生的独创能力和动手能力。实践证明,高职学生面授课采用案例教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和自学能力,案例教学在实用性和应用性上有优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程序设计方面,学生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

当然,案例教学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在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上不如传统教学。因此,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我们须加强教学改革,改善、调整教学案例,进一步丰富、配套的教学资源,是今后探索的目标和方向。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余华,何玉香.Visual Basic程序设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孙万东.案例教学模式的课堂管理策略[M].哈尔滨:黑龙江高教出版社,2007.

[3]刘声田,裘皓杰.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案例教学研究及课程教学资源建设[DB/OL].

第9篇:优秀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通用技术;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包教学案例分析

中华民族历史渊源,经历了五千年的演变,各民族酿成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造就了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给教育教学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和可行性。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蒙古族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深深蕴含着形成该民族文化身份的原生基因,以质朴的方式承载着蒙古族特定时期的历史记忆,展示着蒙古族特有的精神品质与文化性格。因此,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了解和认识蒙古族历史、文化发展踪迹以及蒙古民族心理历程的原生态文化遗存。截止到2015年年底共有蒙古族刺绣与蒙古族服饰等215件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世界级9件,国家级57件。如将蒙古族蒙古包、刺绣与服饰列入通用技术课中服装及其设计选修课,通过,给学生提供设计实践和动手创作的平台,引导他们对蒙古包、蒙古族刺绣与蒙古族服饰等进行欣赏、设计、简单制作、交流与评价等技术活动的过程。探索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通用技术课教学进行结合的教学形式。

一、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通用技术课教学结合的原因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蒙古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与其生产及其生活方式密切相连的原生态民族民间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保留,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数是遭受破坏和濒临灭绝的优秀文化,而仅仅通过说教、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寻找一种全新的吸引学生自主探究、继承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和方法。

在服装及其设计课程中,学生感受服装设计所蕴含的文化艺术,加深对技术中人文精神的领悟,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的能力,为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服装及其设计作为活动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它为学生实践、宣扬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平台。

二、如何将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通用技术课教学结合

教师在教学中可利用周边资源选择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有地域优势的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让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考察相关人文历史,赏析优秀的作品;还可与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面对面进行交流,获取图片及视频资料,深入开展调查和研究活动,亲身感受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品味传统文化。选择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题要符合学生身心特点,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蒙古包是蒙古民族特有的传统民居,也是蒙古族高超的传统手工技能的集中体现。蒙古包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或“毡帐”,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蒙古包结构奇特,拆搭简易,科学环保,是适应游牧经济而出现的一种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居所。它由哈那(即蒙古包围墙支架)、乌乃、天窗(蒙语“套脑”)、毡墙和门组成。天窗位于蒙古包顶中央,可以通烟、通气、照明、采光。蒙古包面向东南,代表朝日之俗,又可以避西北风、防御风寒。不仅如此,蒙古包呈圆形尖顶,外形美观,顶上和四周以一至两层白色的厚毛毡覆盖。从古至今蒙古包一直是蒙古族共同的心理归属,向人们无声地传递着爱护草原、保护环境的绿色意念,骄傲地展示着蒙古族高超的建筑技术与水平。

通用技术课程“技术的价值、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等章节的教学内容可以用蒙古包作为教学案例。在教学中教师以蒙古包教学案例为载体创设一系列的活动,通过活动把教学知识点隐含其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小组协作探究和动手实践等方式进行学习,轻松实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教学案例内容如下:

技术的价值:

(1)活动设计。课内:直观教学,交流讨论;课外:文献查阅,实地考察,交流访谈。

(2)知识点。①技术源于人类的需求和愿望;②技术对生活、生产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③技术对自然的价值。

(3)教师活动。①视频引入(蒙古族牧民生活视频)介绍蒙古包的历史发展、主要功用和特点;②展示蒙古包教具模型;③组织学生交流讨论;④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技术的价值;⑤安排学生课下进行查阅文献、实地考察和采访,并对资料进行整理、汇报。

(4)学生活动。观看视频、观察模型、交流讨论、查阅文献、实地考察。

(5)教学应用分析。通过视频老师介绍蒙古族人民为了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发明创造了蒙古包。通过观察蒙古包模型认识蒙古包外形上看上去小但内部实用面积却很大,空气流通性好、具有良好的采光条件;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蒙古包拆装容易,搬迁简便;毡房的材料源于自然,天然环保等特点。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认识蒙古包的功能、巧妙的设计,引导学生理解技术的价值,学习技术的重要性以及技术因人而生为人服务的思想。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在蒙古包模型制作教学的过程中,让每个小组设计并制作一座蒙古包模型。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应用技术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制作时可以从结构、民族艺术等多个角度进行实践。

三、将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通用技术课教学结合的效果和意义

第一,通用技术教学中融入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使通用技术课的内涵更丰富了且具有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蒙古包模型的制作成为课程的展示,对世界遗产的探索和学习是课程的开始,师生一起去找资料、实地考察文化遗产,领悟文化遗产的魅力;然后是在文化传承基础上的再创作,学生的创作才能在课堂得以体现,蒙古包模型在修改过程中不断改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明显提升。

第二,自主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是高中生艺术创作中的一部分,传统的教学方式被打破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文化用现代的形式进行展现在艺术创造中得以保留;艺术的美感、文化的底蕴在技术课程中体现出来,这样通用技术课程纲领要求的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的提升最终表现出来。

第三,蒙古包模型的制作是对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发扬。将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教育活动的载体,让青少年更好地饱览它、保护它、弘扬它,是增添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机的强心剂。在课程的活动中,唤起人们的文化生态意识,重视对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从而进一步推动蒙古族文化生态建设,为中华民族文化百花争艳及人类文化多样性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昕.非遗与通用技术课教学结合策略初探[J].基础教育参考,2014,10.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