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双师课堂教学案例范文

双师课堂教学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双师课堂教学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双师课堂教学案例

第1篇:双师课堂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案例教学法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以教师为主导和指导,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分析,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理念、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1]。案例教学法区别于其他教学方法的关键是案例的选择、设计和实施。这不仅仅是一系列教学步骤的运用,更是一种教学技能技巧。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当中,很多教师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都把知识点串联起来讲解,运用案例组织教学就是其中之一。然而,许多教师还没有深入理解案例教学法的含义、使用条件和使用方法,课堂教学主观性、经验性较强,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使一种本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一、计算机基础课案例法存在的问题

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使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案例自身缺乏科学性;二是教师与学生在案例教学缺乏互动性;三是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缺乏兼容性。

(一)教学案例自身缺乏科学性

运用案例教学法组织教学,首要的问题是案例的选取。所选择的案例是否具有典型性,是否符合教学目标与要求,是否符合教学情境的要求,是事关案例教学成败的重要前提。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教学案例自身缺乏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选取的教学案例试图涵盖一切专业、一切学生。运用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使深奥、抽象的原理变得通俗易懂。就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而言,教学案例有一定的专业限制,且须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在教学当中常常存在的是,偏重于原理运用的内容才是适合案例教学的对象,而一些基本知识点的讲解也并不适合运用案例教学法。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结构与水平、分析能力和接受能力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教师“一刀切”地组织案例教学,往往导致学生的学习出现两极分化:要么跟不上,要么吃不饱,教学效果欠佳。

2.教学案例设计缺乏针对性。案例教学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设计案例。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许多教师力图一劳永逸地设计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教学案例,以期适合各个班、各个专业的学生,而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的不同、专业知识差异等因素,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同时,由于教师对课程教学目标分析不透彻,导致教学案例设计要么过大要么过小。案例设计过大则因其注重全面性、系统性而与学生的知识、技能差距甚远;案例设计过小则难以体现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学生很难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2]。这两种案例设计方式都缺乏针对性,教学效果自然难以体现出来。科学、合理的教学案例需在充分研究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等问题的基础上来设计。

3.教学案例不符合教学情境之需。案例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学会运用计算机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所选择的案例要符合实际情况,即使是虚构的案例也应大致和现实相符,使教学过程既生动有趣,又使教学情境真实、感人。然而,许多教师因为对案例教学法理解不透彻,在教学案例设计和选择的过程中脱离教学实际、脱离学生的学习实际,既不能很好的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也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在案例教学中缺乏适应性

在传统教学当中,教师与学生都习惯于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理论、原理的讲解、阐释、传授,很少设计一些案例来组织教学,即便是有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来落实教学案例,也就是说,教师和学生并没有从根本上超越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被动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被动地听和看、师生之间缺乏互动的讲授法,既不能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也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案例教学是一种探究式教学,主张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对某一共同的问题通过互动式地讨论、研究、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起示范、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体,在案例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学生在具备相应的知识背景和能力结构的基础上主动完成对案例的探究和学习。所以,如果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发生变化,那么,案例教学法就只能是一种形式主义而已。

(三)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兼容

运用案例教学并不等于不再使用其他教学方法,案例教学需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使用才能够使计算机基础课真正有效开展。遗憾的是,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与讲授教学法之间存在非此即彼的不平衡现象。有的教师习惯于理论知识和课程内容的讲解,不去研究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案例,以至于学生听懂了知识,不懂的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有的教师则能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但对教学案例的展开仍旧以讲授法进行。这种理论与实践两层皮的教学理念自然会导致教学效果低下的不良后果。

二、有效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思路对策

计算机基础课是大学生必须认真掌握的一门基础性、技术型课程。引入案例教学法组织该课程的教学,既能给教师带来挑战,也能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有效实施案例教学法开展计算机基础课教学,需要落实“双主体”教学理念、优选教学案例、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兼容并蓄多种教学方法等方式和途径。

(一)落实“双主体”教学理念

案例教学的基本特点是以案例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将教学活动的重点从结果转向过程[3]。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超越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从头听到尾”的不良倾向,充分发挥教师“教”的主体性和学生“学”的主体性,通过案例贯穿各个知识点,以点带面,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这是传统讲授法所无法企及的。

案例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将理论知识与课程应用结合起来。在知识的传授方面,教师是引导者和推进者,在知识的接受方面,学生是接受者、运用者。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必须加以引导、启发,居于主体地位。学生在认真阅读老师所提供的案例材料进行分析、思考、讨论时,必须讲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居于主体地位。也就是说,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双主体”互动发展的动态过程,这是同一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一方面是教师向学生展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契合课程知识点,找出解题思路,另一方面是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主动思考、积极讨论,以此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二)优选教学案例

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灵魂,案例选取与设计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与败。上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生人数多,专业分布广泛,且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背景等方面差异甚大,不存在“适应”所有专业、所有学生共同使用且具有相同效果的教学案例。因此,教学案例的选取和设计,首先要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计算机知识基础、认知能力等方面的特点,针对一个问题可以开发数个教学案例——“案例群”,供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学习,使教学案例具有广泛性、层次性、多样性。在建构主义者看来,学习是在对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之上建立新的知识体系。因此,如果案例教学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符合他们认知层次及其发展需要的教学案例,那么学生可以顺利从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建立起新的知识结构。

其次,选取侧重于原理应用的内容作为教学案例。教学案例并非适合所有的教学对象,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运用案例教学法。案例设计应以一定的理论、原理作为基础和依据,一些基础知识可以运用讲授法开展教学,以此为基础组织案例教学,使学生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

再次,案例设计要大小适当且具有启发性。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在“最近发展区”理论中提到学生的两种水平:可能的发展水平和现有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这个“最近发展区”实则即为要开展的课程教学目标。案例设计业要求教师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来设定教学目标和落实教学任务。计算机基础课的案例教学目标和任务是使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理论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初次确定的教学案例,在使用后发现大小不适应,可以根据需要做调正,以备下次使用时及时改进。

再次,结合教学情境需要来设计教学案例,使其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既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又能发扬学生的个性,培养个体的特长。针对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教师在备课选材的时候要重新研究教材,甚或自编教材,将计算机基础知识转化为学生感兴趣、易于理解的案例来进行教学,突出学校特色和专业特色,这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校来说更应如此。

(三)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案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考试、教师上课评价、督导检查等。学生考试包括平时考核、期末考试、考勤、实践操作能力等。

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当中,教师运用案例教学的评价方式应该而且必须多样化。从学生的角度看,一是传统的笔试考核;二是实践操作能力考核,如上机实验,重点考核学生运用计算机基础知识解决实践性问题的能力;三是计算课堂讨论成绩,将学生参与案例学习和讨论取得的成绩记录进档案袋,期末结束统一计入考试总评当中。从教师的角度看,主要是考评课堂教学效果,一是学生评教;二是同行评教;三是教学督导评教。学生和督导对教师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学生对案例教学参与度的评价总体上服务于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

(四)兼容并蓄多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客观真实性、较强的综合性、深刻的启发性、突出的实践性等特点,对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案例教学并不是唯一有效的教学方法,与其他的教学方法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优势互补的。案例教学必须与讲授法、讨论法、调查法等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使用,才能有效促进计算机基础课的开展,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人类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通过计算机获取、存储、传输、处理、控制和应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已成为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这就要求计算机基础课不能停留于简单地讲授知识而是要运用贴近现实、易于理解的案例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迅速地掌握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教师也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文.案例驱动教学方法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0).

[2]李翠梅.计算机基础课案例驱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计算机,2011(03).

第2篇:双师课堂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案例教学;实践意义;问题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存在学生层次偏低、理论学习领悟能力偏差、思政课教师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等现象,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相对有限。教学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讲授、轻引导”,“重老师、轻学生”,教学手法单一,其结果必然是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而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教师与学生互动,实现教学互长。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老师也正在进行着案例教学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遗憾的是,案例教学作为改进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并未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本文将探讨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实践意义及实施案例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实践意义

关于案例教学的内涵与定义,综合而言,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地运用案例来讲解理论。通过剖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主动思考分析问题,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调学生主体性,培养其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1]。案例教学法对于思政课这种理论性、抽象性与晦涩性比较强的学科其意义与作用不言而喻。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强调教学的实践性,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思政课是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进行理论系统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担负着向大学生讲授理论、观点、立场及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这一特性决定课程内容更注重于政治性、理论性、严肃性和抽象性,尤其是概论课,其基本原理和理论带有相当的模糊性和有限合理性,教材内容的枯燥晦涩,文字的条理化、系统化及可读性不强势会必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如何更好地将教材跟社会实践结合,是讲好这门课程,让学生感兴趣并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其实,理论从来就强调理论来源于实际,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正是理论的品质与生命所在。思政课的知识和理论都来源于活生生的社会实践。教师授课其魅力就在于将理论跟今天的社会发展实践联系起来,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去思考分析并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思政课的案例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的一种方法,是沟通教材理论与社会实践的中介与桥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状况,采用来自于真实社会情境中的典型案例作为教学载体,师生、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各抒己见,形成对案例问题的见解或解决方案,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愉悦性和实效性。

(二)确立以“以生为本”理念,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长期以来,思政课堂往往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和“一言堂”,过度强调理论的传授,最终演变成“填鸭式”的灌输,其结果是老师讲台上高高在上、“激情四射”,讲台下学生睡倒一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必要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一线技能型人才。思政课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单向度”灌输模式,拉开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强迫式的“要我学”让学生对思政课拒绝甚至反感。现代思政课教学应逐步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而思政课的案例教学其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通过选择那些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政案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启迪思维、开拓视野,形成自我见解。从案例的选择到分析讨论甚至教学效果的评价,整个过程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与积极性。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枯燥沉闷氛围,让课堂真正“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激发学生“我要学”的自我意识。

(三)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传统的“填鸭式”理论灌输实际上是注入式教育方法,注重过程,忽略效果。教师在课堂上“倾其所有”,学生却“听不懂”、“学不进”,甚至“坐不住”。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启发式教学,循循善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方向所在。案例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强调师生平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突破教师权威,尊重学生创新思维。关于启发式教学,孔子早有论述。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讲的是教师要善于引导、积极鼓励和督促学生,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而不是牵制、强迫学生,简单地直接灌输理论。思政课案例教学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教师以“讲”为主,变为以“听”为主,学生则由“接受者”变为“参与者”。多采取赏识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对学生提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要进行中肯的引导与评价,对于个别学生错误或肤浅的回答,教师绝不能动辄批评甚至挖苦讽刺。案例教学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案例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作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应该重点关注并着力解决这几个问题。

(一)切实转变教师对案例教学的认识态度,提高教学水平

随着高校扩招,专任教师的增长与学生数量的增长并不协调。思政课教师数量不足、素质参差不齐,必然影响到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案例教学是思政课教学中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有较强的操作性、实践性和针对性,它要求教师要切实提高授课能力,熟练驾驭案例教学方法,创新案例教学的内容与实践途径,让案例教学充满新意、充满激情。遗憾的是,在实践中,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要么对案例教学作用与效果认识不足,认为案例教学可有可无,对传统教学的路径有较强的惯性依赖;要么就是实施案例教学的能力不足,教学水平有限,把案例教学方法局限于举例讲解,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针对以上问题,可采取这样一些应对措施:其一是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广纳贤才,高起点引进思政课教育人才,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总体素质。其二是对现有的师资力量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转变思想认识,增强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其三是有计划地组织思政课教师参加社会实践,鼓励他们深入工厂、企业、农村、社区,深入生活、深入一线,更新知识,了解并掌握更多的鲜活生动教学案例,提高教师的案例教学水平。

(二)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主客体关系

首先,要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案例教学有着诸多优点,但从根本上来说,案例教学是为了更好地贯彻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必须服务于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毕竟只是现代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一种手段与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讲解理论[3]。在实施案例教学中,教师必须妥善地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厚此薄彼或厚彼薄此都会出问题。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两者之间应该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理论教学是案例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离开了理论的指导,案例教学必将迷失方向。案例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是理论的具体化与形象化,离开了案例的佐证,空洞的理论说教苍白无力。其次,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主客体关系,实施案例教学必须确立“以生为本”的理念,这并不是为了弱化教师的角色与地位,而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性,走向极端。今天,我们在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分地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同样是错误的。现代思政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关系并非具有绝对性,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主客体关系可以变动,教师与学生是双主体关系。

(三)必须处理好教学案例本身的问题

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的载体,案例教学的效果与案例选择有着必然联系。教师要根据思政课教学目标、教学大纲以及当代高职大学生的身心特点,选取准确、恰当的课堂教学案例。一般来说,选取教学案例要注意这几点:其一,案例要有真实性、完整性。所谓真实性指的是案例必须是确实发生过的事情,只有符合客观实际的案例才有说服力,也才能激发学生关注、思考、讨论的热情。所谓完整性指的是案例要有头有尾,不能随意切割,断章取义。其二,案例要有代表性、典型性。教师选择的案例应该具有现实性,在某一类社会现象中具有代表性与典型性,越是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案例越是能够揭示规律、阐述理论。其三,案例要有正面性,以正面案例为主,要注意教学目的与教学效果,避免带来消极影响。大学生正处于思想走向定型而又尚未定型的阶段,教师要注意正面引导,课堂中切忌过分渲染社会不好的、丑陋或者负面的现象,这样的教育只会适得其反。其四,案例要与理论吻合,能够揭示教材理论,不能就事论事、泛泛而谈,更不能哗众取宠。理论是案例的精神支柱,教师选择的教学案例必须为理论服务,这样的案例才是有价值的,具有针对性的。最后,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精心准备,切忌信手拈来,教师必须对案例的背景、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同时,还要前瞻性地设想到案例可能给学生带来什么思考、会提出什么疑问以及如何去引导。总之,案例教学是当今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对此,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具有充分的认识。在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只要运用得当、拿捏到位,对于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不无裨益。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张耀灿,郑永廷,刘书林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第3篇:双师课堂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语文课堂;智慧型;教学方法;互动;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6-0090-01

随着课程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智慧型教学方法,可以发现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学习语文的习惯,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形成师生间、生生间的有效互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智慧,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学生能接受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新的想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形成教学互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不仅可以生成更多的教学智慧,还可以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语文课堂活动,这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情境教学

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并且喜欢动手操作。因此,教师可结合学生特点设置一个实际可行的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比如,教师可以将课文中的人物角色分配给学生扮演,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读、演、听、看的方式进入情境,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学案例:教学一年级下册《棉花里的阳光》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思考,怎样晒棉花鞋才能让奶奶穿着暖和。教师将一双棉花鞋带进课堂,鼓励学生来到讲台上,让学生根据文章中的叙述摆放棉花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思考摆放的角度和方法,从而寻找最佳位置。通过操作,学生理解了文章中晒棉花鞋用“摆”字的原因,学生发现“摆”能使棉花鞋更大面积地被阳光晒到。这一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情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机智性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具有机智性,是评价教师综合能力的指标之一。具有机智性教学智慧的教师,当遇到一些突况时,能够从容应对,能根据事件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阅历巧妙地解决问题,同时将探索到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提升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教师一旦形成这样的思维方法,就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将更多的语文知识展现给学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教学案例:课堂上,教师让学生们说出自己记忆汉字的方法,有学生说:我用认识的字加偏旁的方法记住了“顶”和“盯”两个字;有学生说:我用形声识字法记住了“蜻”和“蛐”。老师表扬了学生们的发言后,让学生通过做出动作识记汉字,让学生盯着窗户和黑板看,并引导学生思考“盯”字的含义。学生们通过盯的过程,体会到“盯”就是目不转睛、专心致志地看。然后,教师让学生用“盯”字造句,以巩固学生的理解。

三、创造性教学

语文教师要对教学工具和方法进行一定的创新,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图片或视频拉近学生与课文中知识点的距离,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案例:教师要将生活中不常见的事物,通过多媒体展现给学生。例如,学习《草原》这一课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草原的场景,让学生对陌生的草原产生形象上的认知和体验。然后,让学生思考并说一说草原的功能。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对不当之处用恰当的方法给予指正。当教师询问学生应该如何保护草原时,可能很多学生回答不了。这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思考,从草原功能入手,结合国家保护草原的政策制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给学生听,让学生认识到保护草原的重要性。

四、艺术性教学

语文教学具有艺术性,教师要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将教学活动艺术性地展现出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灵活控制教学进度和深度,让学生觉得语文是一门乐趣十足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艺术情境,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受到艺术的熏陶、情感的陶冶,获得思想的进步。教学案例:教师鼓励学生将自己亲身体验并有意义的照片贴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在讲台上讲述照片内容,和同学们分享快乐。学生们对这一活动都十分感兴趣,争先恐后地到讲台上介绍。一位学生讲述自己去航天大楼参观的经历,一下子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大家专心致志地听他讲述。这位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好,仿佛他正置身于航天大楼给大家讲述着航天器。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对于其他同学提出的一些问题,这位同学也自信满满地给予了解答。这一课堂活动,正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艺术性。

五、结束语

教师要善于总结和提炼教学实践中有价值的感受,然后将这些感受传达给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应用智慧型教学法,在讲课^程中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要丰富课堂内容和形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耐心聆听学生的心声,寻找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第4篇:双师课堂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旅游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C41文献标识码:A

通过案例教学实践,发现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如何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综合职业行为能力,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克服那些一知半解、以偏代全的实践经验,是我们旅游教育工作者目前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旅游教育要注重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应该是“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综合职业行为能力”,这就要求要有一定的实践训练环境,同时,教师也必须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因此,现阶段我国强调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一定的促进意义,但我们也发现,要求一个教师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作为中等教育,教师既要进行大量的教学活动,又要积极参与科研和进修学习以适应学历和职称必须不断提高的客观要求,其参与实践的时间、精力和机会是非常有限的,而那些一知半解、以偏代全的实践经验更是教学的隐患。“双师型”实质上成了“双证型”,“职业资格证+学历证”成了“双师型”教师的标志,这对中等旅游教育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运用案例教学方法就成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积极方法。

旅游心理学作为一门相对比较枯燥的课程,案例的运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产生了很大的作用。通过在2005~2006学年对2004旅游管理学生进行旅游心理学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使用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以案例中的当事人(经理、主管、专业管理人员等)身份参加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学生结合课程的内容和要求,阅读案例,并根据案例中提出的问题去进行准备;然后,组织课堂讨论。案例通常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答案要在讨论过程中形成。教师不系统讲解课程内容,只是组织引导学生阅读案例和进行讨论,并在最后对讨论的问题进行归纳,做出必要的小结。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以真实企业的管理情况为背景,学生又以当事人的身份出现,因而情景逼真,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讨论中,学生各抒己见,自由争辩,生动活泼,可以相互取长补短。把书本的理论和方法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能使学生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知识,有效地锻炼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要做好案例教学,需高度重视应用这种教学方法的程序、步骤和经验总结。

一、案例教学的程序、步骤

(一)教学案例的搜集、整理与设计。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首先要搜集、整理案例,并对案例进行设计。旅游心理学方面的案例素材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理论方面的案例素材可通过报纸、杂志、网上查询等来搜集;实践方面的案例素材可从实习学生及旅游服务行业员工的亲身经历中来搜集。

搜集到案例后,要根据教学要求进行整理使之能成为课堂上运用的教学案例。将收集到的材料按门类和次序排列起来,结合教材内容,把案例分成酒店服务心理、导游服务心理和旅游者投诉心理等几个方面。从案例的类型角度再把它们分成问题式、陈述式、决策式、条例式等几种。再根据教学要求对材料进行加工分析,总结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案例收集和整理完毕以后,在上课前要对案例进行设计,设计的目的是使案例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在设计案例时要充分考虑案例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充分考虑到案例所涉及的学习环境是否具有现实性;案例所涉及的学习环境是否有以点带面的指导意义;学生通过学习是否能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上有所提高;所设计的案例是否具有可理解性;所设计的案例是否能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实施案例教学法一般采用课堂讲授方式和课堂讨论方式两种。通过实践证明,课堂讨论更能吸引学生的关注和兴趣、更能体现案例教学法的优势。我在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旅游心理学的教学时主要从推出案例、提出问题、分析讨论、学生发言、教师总结五个方面实施。

1、推出案例。案例要结合每次教学的理论知识点,分步骤地向学生推出。先介绍案例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至于事件的发展、结果,可以先不讲,给学生留下悬念。在教学中我往往是边推出、边提问、边讨论;再推出、再提问、再讨论,循序渐进。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2、提出问题。首先,提出问题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旅游心理学案例教学中大致可提两类问题:一类是假设性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处于当事人的位置,进入角色,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类是评析性问题,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当事人的行为进行评价、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其次,提出问题的时机要恰到好处。假设性问题在案例推出的中间提出,比在案例全部推出后提出效果更好。因为案例中已有了解决的办法,学生就会受案例中当事人解决办法的影响,容易形成定式,难以开阔思路,难以提出有自己特色的解决方案。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也就难以得到锻炼。而评析性问题一般在案例全部推出后提出,这样有利于学生分析案例的全过程,可以对当事人有个全面的评价和分析。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一般都提假设性问题,让学生能融入到服务角色中。再次,提的问题要难易适当,要有启发思考价值,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服务于教学任务。提的问题过浅,启发不了学生的思维;问题过深、难度过大会使学生失去探索的兴趣。

3、分析讨论。提出问题后就要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职校的学生往往表达能力差且害怕表达。因此首先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组织讨论时结合授课时的理论知识点,先给学生时间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这样既活泼了课堂气氛又做到了集思广益。学生讨论时,不仅要观察学生的讨论,而且要参与到某个小组与学生一起讨论,并注意指导,必要时提示学生解决问题的原则,鼓励学生寻找多种解决方案,从而做到师生互动。小组讨论还可以开展竞赛的方式进行,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学生发言。学生发言是评价案例教学成败的标志。在这环节中,最重要的是引导和鼓励学生。让学生乐于表达、能表达观点是衡量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根据教学内容我采取多种形式,有时是单个发言,有时是小组代表发言。通常选择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先后发言,采用比较法,使学生通过对比正确理解案例中包含的问题。在学生发言这一环节中,教师承担着主持人的角色。

5、教师总结。教师既要总结学生发言的内容,又要肯定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对评析性问题总结时要注意一分为二,客观公正。假设性问题很多没有唯一答案,只要是符合顾客心理、符合服务原则的都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比较,选择最佳方案。对于还没有完全向学生推出的案例,就把案例中事件的经过、结果展示给学生。在总结时,把案例与本次授课的理论知识最终结合起来,通过层层深入的总结,学生不仅学习了课本知识,更进一步认识到服务人员需要很高的素质,从而起到激励学生学习的效果。

二、实施案例教学法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系统而透彻地掌握知识等诸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案例教学使理论更好地联系实际。

4、案例教学能有效地将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

5、案例教学能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三、通过案例教学发现学生潜质

传统的教学方法最大的问题就是把学生看作静止的不发展的外在于知识获得的被动的接受者。事实上,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是以人为本教学的核心,而以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取向的教学。如果要取得成效,最重要的就是发现学生的优秀潜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学生的优秀潜质得到发现而不是埋没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目标。可是,发现学生的优秀潜质是何其难?通过案例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有助于发现学生潜质:1、见微知著――引导学生准确认识自己的特点;2、声东击西――帮助学生自己意识到自己的优点,树立整体的学习信心;3、落井下石――刺激“性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斗志。

总之,以上是笔者在旅游心理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的体会与感想。从总体上来讲,案例教学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旅游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当然,案例教学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神丹”。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还必须要与其他教育理念有机结合,特别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主动性仍然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同时,旅游心理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还处在尝试的初级阶段,如何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尚需进一步的努力与探索。

(作者单位:洛阳市第三职业高中)

参考文献:

[1]曹日昌.《普通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吴正平.《旅游业心理学教程》,旅游教育出版社,1994.

第5篇:双师课堂教学案例范文

1.个性化教学的内涵及理论分析

1.1个性化教学内涵。个性化教学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个性的教育。个性化教育是建立在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和个性潜能优势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提倡教育特色化,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个性化教学的基本特征是:民主化、和谐化和创造性。大学个性化教学是个性化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的体现,大学的个性教学是利用搞笑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手段使得每位同学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特长,促进每个个体的自身发展,培养多样化的人才。

1.2个性化教学理论分析。个性化教学基于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课堂教学不死整体划一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差异性,兴趣爱好、文化背景、智力、性格等都会对教学的效果产生影响。现代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苏联教育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现有水平”、“潜在水平”两种水平,潜在水平被称为是“最近发展区”,教学的目的就是将学生的潜在水平转化为现有水平,并且不断创造出新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教育只有建立在充分研究学生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重视学生的原有认知和能力差异的基础上才能是实现教学的个性化。美国哈弗大学的“零点项目”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对个性教学策略的设计、个性化教学评价等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启示作用体现在:坚持“成功”教育,确定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

2.个性化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的教育在个性化方面比较欠缺,在教育体制、办学特色、院校环境和教育方式等方面都缺乏个性和创新,高校的教育中常常出现忽视个性、扼杀创造性的现象。高校教育专业设置过窄、教学内容陈旧、培养模式单一,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的教育理念偏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陈旧、教学方法和评级机制落后。

2.1高校个性化教学存在的问题。教育理念过于偏置是高校教育的主要问题,教育理念是支撑教育机构运行的核心文化,是人才培养的和教育时间的深层价值观。我国的教育理念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重权威、重传统、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想,泯灭学生的个性。高校的教学内容和体系基本上沿袭了上世纪的模式,教学方法以老师灌输为主,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发挥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的评价普遍采用期末考核的形式,不注重学生平时表现。

2.2推进高校个性化教学的策略。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导向,确立个性化的教育理念。个性化的教育强调尊重个体,正确对待个性的差异,鼓励个性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个性化的教育理念渗透到高校教学的各项工作中,确立个性化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和教育质量关。构建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育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课程体系。高校在制定教学内容时需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考虑学生的个体特点和发展需求,建立符合个性化教育的课程体系,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结合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促进教学内容的改革。推行启发式教学,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推行强调教与学双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启发式教学将教学转变为共同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注重学生个体的感知和体验,将多元化的教学效果评价引进到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多方面检测教学的成果。

3.高校个性化教学案例分析

以高校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为例探究个性化教学案例,高校信息技术个性化教学采用分层激励、差异化发展,应用更多元切入实施个性化教学。首先通过摸底将学生分为A、B、C三个不同的等级,A级别的学生以及基本掌握了计算机信息技术,不必在同基础较差的学生一起进行基础学习,需要为A级别同学专门制定“基于专题的学习策略”,目的是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A级别学生的基于专题的教学案例为:以“北京文化”为主题,选用PPT、FLASH、WORD、FrontPage任何一种,内容可以涉及:北京的饮食文化、历史文化、胡同文化等,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协作。针对B和C级别的同学专门制定了基础任务和进阶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B和C级别的同学任务设计注重梯度性,适合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进行选择,循序渐进的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经过几个课时的逐渐弥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多元化的切入点实施个性化教学,不断改变教学的主体。学生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学生在课堂中讲述自己的使用心得,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同一内容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可以加深学生的认知,在教学活动中转变一味灌输的模式,同学生一起探索解决问题。总结本文主要阐述了高校个性化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高校个性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以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为例探究个性化教学案例的成功应用,为高校个性化教学提供参考。

作者:王妤姝 单位:四川学政学院

参考文献:

[1]梁欢歌.个性化教学案例研究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2.

第6篇:双师课堂教学案例范文

案例教学法以鲜活生动的案例为载体,通过师生间的合作互动,将学生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转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是一种适用于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开放性、启发性、参与性特征。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一般分四个步骤:教师导向,展示案例—学生思考,分析案例—小组交流,讨论案例—教师总结,评价案例。

1.教师导向,展示案例

这是案例教学的引入阶段。常见案例呈现方式有:(1)给每个学生印发一份文字案例;(2)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案例;(3)教师生动形象地描绘案例;(4)教师利用即时环境制造真实的案例或者学生自己表演案例。课堂上教师以恰当方式将案例呈现给学生,增强案例对学生的吸引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2.学生思考,分析案例

根据案例篇幅的长短、难易程度及教学时长,教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阅读案例。学生独立阅读思考,发现关键信息和核心内容,联系相关理论知识,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实现由传统灌输式教学到参与式互动教学的转变。

3.小组交流,讨论案例

小组交流,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是案例教学中的决定性因素。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小组讨论,后由各小组推荐代表参与全班交流。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背离主题或在一些枝节上纠缠不休,教师可参与到小组的交流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其次,注意把握学生的讨论时间。小组内每位成员的发言时间不能过长,内容简洁明了,以免其他成员丧失发言机会。另外,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意见:对正确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教师要及时充分地肯定,对模糊的认识和错误的观点适时给予纠正。在学生讨论出现冷场时,教师给予启发、诱导,提出新问题活跃学生思维,保证讨论效果。

4.教师总结、评价案例

这是案例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内化提升学生对案例的认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在总结发言时,应对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指出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和学生存在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

二、案例教学法在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与传统教学相比

案例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相应高得多,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有很大转变。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权威,处于统治者地位,单向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完全是被动接受的角色。这样日积月累,很容易养成依赖、被动的习惯。“双主体”教学理念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均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案例教学课堂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对教学过程负全责。教师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讨论,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理论提升,使学生对案例中包含的问题获得更透彻地理解。学生是学习的参与者和接受者,是知识的探索者和真正的认知主体。在案例教学中,需要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需要学生的支持与配合。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中,学生为了参与其中,需要课前做好充足准备,并与其他学生非正式地讨论相关案例,进而在课堂上为其他学生作出相应贡献。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的想法和见解,并发展自身团队合作能力。

2.案例教学与理论讲授的有机统一

在德育课教学中引入具体案例,并不是完全抛弃理论讲授,而是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达到案例探讨和理论掌握统一的效果。德育课案例教学的特点是以生动、具体的案例作为教学知识的突破口,将德育课程的理论知识融合到具体案例中,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掌握课程知识。但是,由于教学案例相对于教材中抽象的理论知识,案例本身更容易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教师如果把握、引导不好,就事论事地分析案例本身,则往往会导致讨论与课堂内容脱节或相背离。因此,德育课案例教学必须处理好具体的案例研讨与抽象的理论知识讲授之间的关系,把教学案例的研讨与德育课系统理论知识的讲授有机统一起来。

三、德育课中案例教学法的积极导向作用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开放式的、参与性强的教学方式,消除了德育课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实践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积极导向作用。

1.克服传统教学弊端,提高教学时效

案例教学把真实、典型的问题引进课堂,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社会问题,把学习理论知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统一起来,真正实现小课堂与大社会的有机结合。案例学习过程中民主开放的讨论气氛,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大胆交流,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课堂氛围下积极探索,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德育课教学时效。

2.增强德育课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分析问题,遇到类似情境或问题时该如何对待,从哪些方面着手解决。案例教学为学生自主性发挥创设了弹性空间,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并提高实践能力。因而案例教学是一种适用于德育教育并落实能力本位的教学方法。它增强了德育课的吸引力,加速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与认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念和目标,进而实现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四、结语

第7篇:双师课堂教学案例范文

因此,现行的教学过程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的开展也是起到阻碍作用。第二,教学模式单一。现行财务会计教学模式,系统的将六大会计要素信息分解到单个、零散的会计账户进行阐述,难免枯燥乏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会计核算能力,会计分析能力为主的技能型,应用型会计人才,使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各行业第一线的会计岗位。调查显示,有81.4%的院校按照六大会计要素的顺序讲授会计原理,学生对企业生产、仓储、销售等环节不了解的情况下便需要学习会计分录,学习的主要手段变成了死记硬背,而不是在工作中学习。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缺乏交流与互动,这不仅加大了教师上课的强度,而且无法满足学生对大量信息及实务了解的需要,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导致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对会计事项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第三,缺乏合适的案例。在财务会计的教学中,在讲解每一个会计要素时,应不同程度的选取相应的案例,以提高财务会计的教学效果;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认为很难找到相应的教学案例,缺乏合适教学案例在很多程度上是因为教学案例的设计难度较大。

2探讨财务会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高职三年制教学中,很多学校学生在校时间为两年,第三年下企业顶岗实习,因此计划学时少,学习任务重,特别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对财务会计的学习要在一年中学完并能应用与会计一线岗位,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上下功夫,去探讨适合高职院校学生思维特点的教学模式。高职财务会计的课程设计,首先应注重职业岗位能力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根据培养目标安排相应的专业知识,创新教学模式。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应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感性认识,核算过程多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形象教学,使学生懂得要做什么,怎样去完成工作任务,完成任务需要掌握哪些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最后,在课程设计中合理运用教学载体,使学生能顺利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通过教师的讲解,演示,学生模拟练习,到自己动手完成一笔完整的业务,感受在工作中边做边学,边学边做的乐趣。高职财务会计“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将财务会计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根据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要求整合教学资源,破除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等方法,师生共同对一项具体的经济业务进行互动,一边教,一边学、一边做,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具体来说,财务会计教学可以围绕“出纳、存货、往来、固定资产、职工薪酬、资金、财务成果和会计主管”等会计工作岗位,设计针对这些工作岗位典型业务的岗位能力要求,构建了基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岗位及工作过程的“出纳岗位核算、存货岗位核算、往来岗位核算、固定资产岗位核算、职工薪酬岗位核算、资金岗位核算、财务成果岗位核算和总账报表核算”等几大学习情境。在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教、学、做相结合,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统一,以财务会计工作岗位为依据,以典型案例为载体,综合采用各种现代教学方法,理论教学与实训紧密结合,结合职业资格考证,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对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素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使教学效果和教学工具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同时,财务会计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加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环节。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学生肯定会遇到很多难题,这就会引导我们的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从而能培养学生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这种学习情境中,学生们仿佛进入工作环境,对学生的团队合作、群体沟通和协作能力也有很好的提高。通过改进财务会计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还能提升职业能力,增进学生步入社会的竞争力,缩短工作适应期。

3财务会计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

第8篇:双师课堂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管理学;思考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入典型案例和对案例的分析,阐明某一学科的一般规律、某一问题的具体认识,从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教师在教学中扮演设计者、引导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以实现教学目的。

1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案例教学在管理学课堂上的运用,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管理学知识多来源于经验的总结,其基本原理和理论带有相当的抽象性,加之管理无定法,光凭教师的讲授难免枯燥,学生也很难仅通过讲授就理解原理和掌握具体的管理技术。管理学案例恰可作为良好中介,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对实践问题的分析、解决来提高学生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提高都非常有帮助,应该在管理教学实践中大力推广。(1)案例教学法使用特定的,社会活动情景的案例材料,学生学习兴趣会大增,使他们能够在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氛围下学习掌握知识;在当前社会需求大学毕业生上岗就能解决实践问题时,课堂上多使用案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也使他们毕业后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课堂的案例教学还能增强学生口头表达、雄辩能力和沟通能力,能让学生在以后工作中更易融入群体组织。(2)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案例教学法的使用,要求教师要不断丰富自身理论知识,还要保持和实践从业人士的联系或自己投身实践获取经验,并且教师还得对社会发展,社会经济形势及社会发展方向、发展动态等给予关注,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够把理论联系实践做得更好。

2管理学课堂案例教学法运用存在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在实践中受到推崇,但是在实践运用中依然存在问题,我们要会用它,并且要用好它。

2.1教师认识上的不到位

相当一部分老师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解就是在课堂上举例讲解,对案例教学的认识不到位。案例教学本质上是参与式、互动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选取既典型又与生产实践贴近的案例,学生围绕案例分组或全班一起讨论,在分析讨论中学习理论,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师举例讲解是一种方式但不限于此,我们要加深对案例教学法的理解,才能更好地运用它,发挥它的作用。

2.2硬件的不完善

案例教学法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是管理案例,虽然当前市场有一些管理案例教材,但是教材中的案例国外的较多,国内的较少;案例偏重叙述说明,对背景材料的提供不足,给课堂案例分析带来一定困难。缺乏基础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投入。管理学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为顺利进行管理案例讨论做大量的工作,既需要良好的硬件环境,如多媒体、音响的使用;也需要适宜的软件环境,如情景设置时布置更接近现实的场景、仿真模拟实践等,大多数学校在这方面的投入十分有限。

2.3师资的不满足

一是教师本身缺少企业管理实践的经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呼声很高,却仍然存在教师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的不协调,教师本身对管理理论的认识处于理论层次,这给管理案例教学带来较大的阻碍。二是教师本身能力的有限。

3对案例教学在管理课堂中运用的几点思考

3.1教师应正确认识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本质上是互动式教学,运用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良好,也较为受学生欢迎。教师可通过多案例、多讨论、多分析等良性互动方式展现教学内容,让每一名学生在极大的兴趣指引下理解和接受知识,在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终达到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

3.2改善教学条件

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也是基础性工作,案例选取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在我国现有的条件下,我们课堂上的管理案例多从以下的途径获得:①从一些案例教材中选用一些能突出反映教学内容的、现实而生动的案例;②向在校学生干部和已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搜集合适的教学案例,如可以搜集在校生班级管理、校园活动策划组织等方面的案例,更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也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分析;③加入当前形势下热门行业或企业发展案例,如现下的O2O,国企重组等话题,实际的案例一般要求教师要对案例进行重新编写、整理,把要让学生掌握的问题包含在案例之中。学校应加大对案例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可积极筹建实验室等。案例教学的组织方式有举例讲解、案例讨论、专题辩论等,光凭一间教室想要做到真实环境的模拟是非常不足的,建立与实践更接近的模拟环境,学生更易进入角色,更能以实践工作者的身份去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效果也将会更好。

3.2教师认真准备授课

案例教学并不仅仅是教师给出一个案例让学生分析或者讲解案例,有效的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准备。每堂课前,教师应为所授内容选取或编写合适的案例,这是基础的工作,也是首要的环节。课上案例分析,课上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许多案例本身就存在多种解决对策,教师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理论和解决问题,通过案例讨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编排情景话剧等教学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得到更接近实践的角色体验,既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深化了对原来所学知识的认识,最终达到案例讨论的目的和实现教学目的。

3.4发展师资

教师是组织案例教学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学校可提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的机会,如互相听课,教学竞赛等方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谋求进步;另一方面学校可与企业联合办学、顶岗实习等,实现资源共享,以丰富教师的实践实战经验,在教学中可充实教学内容。

4结束语

在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方法上,我们要保留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传授系统知识的做法,也应重视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案例教学改革了传统教学方式,以一种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也通过课堂案例分析等培养了学生解决实践问题和创新的能力。这样一种高要求的教学方式,也是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促进了教师自身的发展。想要上好一堂案例教学课,教师需要收集大量案例素材并进行筛选,将这些案例素材以清晰明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呈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更新知识,还要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这些都有力推动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不断创新。教师由于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必须要认真钻研,认真备课,既能使所讲知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又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对教师更是一种教学上的敦促。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和学生的互相讨论,也可以从学生那里获得大量感性材料,充实教师案例,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

作者:宛娟 单位:文华学院

参考文献

[1]吴芳.工商管理课程互动式案例教学探讨[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

[2]陈黎琴,赵恒海.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及其实施[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1.

[3]杨峰,王艳花,员晓哲.对目前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2.7.

[4]王旭,郑连成,于达.高校课堂案例教学方法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7.

[5]何敏,左小明,马竹菁.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探析[J].金融经济,2015.6.

第9篇:双师课堂教学案例范文

案例教学最早兴起于美国,目前为世界各国所倡导。其最大的特点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关系,是一种完全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教师按照案例教学所提供的步骤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身份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地位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这样,课堂会变得活泼、生动、快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创造性得以开发,这也正是我国素质教育所要求的。

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案例为线索,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围绕案例展开分析、讨论,从而实现思想品德课“知、情、信、意、行”教学目标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和促进学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正确选择和撰写教学案例

在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各个教学环节都是围绕案例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归纳、推理,所以选择或撰写好的案例是充分发挥教学效果的前提。怎样才能更可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撰写教学案例呢?我们应做到“四个关注”。

1.关注教育性。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教育的课程,所以在选用或编写案例时必须考虑其是否具有教育意义,并且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多弘扬正义、讴歌正义,以利于对学生产生正面的教育效果。

2.关注社会热点。热点问题不仅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也是比较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在关注热点时,要引用能及时反映国际国内形势的案例,比如像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利比亚危机,叙利亚问题,伊朗、朝鲜核问题等。教学要结合中学生的关注点、兴趣点,学生才会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以饱满的热情完成学习任务。

3.关注本地性。在引用案例时,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特别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与己有关,学生在讨论中就会充分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4.关注可议性。案例教学法要求引导学生围绕案例展开分析、讨论,所以,所选的案例应包含一个或几个难易适中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争论,以引发认知冲突,从而达到分析、讨论的目的。

三、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有效使用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好案例教学法,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方式多样,呈现案例——使学生整体了解感知案例

(1)教师要做好展示案例前的准备工作,要吃透教材和案例,设计好案例的展示方式,确定案例的焦点或主题,以便上课时能详尽地描述给学生。

(2)课前教师要根据案例和教材内容,设置能体现教学重难点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案例问题去探索课本理论知识,尝试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案例问题;或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中,去感悟探究,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设置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设置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课内到课外,由案例到教材内容,难度适中,有针对性,寓“理”于“问题”之中,寓“理”于“情境”之中。

教师可以在引出“主题”后,或其他适当的时机,把精选的案例以灵活的方式展示出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案例的展示方式多种多样:但不管使用何种展示方式,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或情境当中,为后面的分析探究活动做好充分准备。(1)给学生发放教师印发的案例文字材料,让其直接阅读或朗读教材;(2)通过录音播放的方式展示案例;(3)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案例,教师或学生可以生动形象地口述出来;(4)通过多媒体制作案例动画,再现实际情景;(5)根据案例编写剧本,通过小品、角色模拟等形式展现出来;(6)利用课堂突发事件创作案例等。案例的呈现方式只是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手段只为了使学生尽快进入案例或情境中,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做诚信的人》时,笔者以小品的形式出示了案例:下岗工人张丽华借了一笔钱在镇上开了家鞋店。为了招揽顾客,她在店外贴了张告示,承诺以全镇最低价销售。开业之日,生意十分兴隆,一连卖出了好几双皮鞋。可是,第二天有两位顾客来反映另一家鞋店,同样牌子、型号的鞋子价格更低,只卖110元,要求她退还差价。这时,张丽华有些为难了:这一型号的鞋进价就是112元,每双她只挣了6元,退还差价岂不是要亏本了。请学生就张丽华阿姨该不该退还差价发表意见。用这种方式展示案例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打开了思路。

2.围绕案例,置疑解惑──学生独立探究

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要围绕案例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提问题时一定要循序渐进,难易适中,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讨论(提炼)的时间和空间,问题太多、太密、太难,学生会无所适从,丧失思考的信心。在提问后,教师切不可不管不顾,还应做到:(1)倾听学生的声音。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由“说话的强者”转变为“积极的倾听者”,倾听不只是学生的义务,教师更应该学会倾听,要重视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敏锐地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置疑,了解彼此的想法。教师是否善于用爱倾听学生的声音,是教师能否组织好动态生成的课堂的重要条件。(2)巡回检查,指导学法。如指导学生选择分析问题的角度;指导学生把握主题;指导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系统地阐述问题;等等。不宜将所有的问题一次全盘抛出,而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达到“诱生深入”的目的。否则学生难免产生厌烦情绪,失去“探究”的信心。教师设疑后的两个基本任务,为后一阶段的讨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上一则案例涉及的道德规范是为人要讲信用。在案例中,讲信用与亏本之间形成了矛盾,而且店主的身份又很特殊,是个下岗工人,这就为学生在认知上形成冲突提供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