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劳动教学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素质教育倡导“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和谐发展,美术课程属于美育方面,在新课程改革发展中,美术教育课程倡导有效性教学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提高美育效率。那么应该如何实施初中美术的有效教学呢?教师结合新课标、课程教材等教学理念,从学校实际与学生的基础出发,走出一条适合自己教学的有效教学措施不是没有可能。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泉州地区人文教学而言,教师联系课堂内外进行有效的美术教学。
一、泉州地区人文资源
泉州市的人文景观独特,历史上,泉州南安市闽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南安这片土地上有很多名胜古迹。例如民族英雄郑成功陵墓、九日山摩崖石刻、五里石桥、五塔岩、陀罗尼经幢、官桥蔡氏古居民建筑群等。此外,南安还拥有千姿百态璀璨夺目的人工彩扎和剪纸工艺。
二、区域人文资源下提高初中美术的有效性教学
美术教学不比其他文化科课程,教学内容完全不必按照课程教材目录进行教学。因为教材编排的局限性,往往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不一定适合当地美术教学。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多教材地进行适当的重新调整,以适应当地美术教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教学知识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对教材内容中的教学案例进行撤换,换成当地特色的人文资源。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创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在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在黑板中挂一张示范画,学生临摹即可(教师没有进行如何细致的教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图画课”。显然,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中完全不行。基于初中学生拥有好奇心理与强烈表达的欲望,学习美术的兴趣不会低,有效性的美术教学不妨从创新方法开始。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笔墨丹青》中第三课寄情山水教学中,教师就以泉州地区著名的山水景点为素材,如水头的五里桥、九日山有祈风石刻、石佛、蓬华天柱岩、五塔岩摩崖石刻、洪梅六都灵应寺及山美水库等,这些景点通过图片、视频等给学生视听感受,然后择机选择一两副图进行教学探讨,这样的教学活动可谓新颖,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习兴趣培养的有效性
前苏联教育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育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美术教学更是离不开兴趣的激发。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很多学生认为美术教学不重要,只要文化科学好就行,因此在美术课堂上常常悄悄地做一些文化科的作业。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美术是创造性劳动》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中,笔者师从泉州水头的五里桥的人文景观作为出发点,以文字、图片、视频等角度向学生介绍五里桥其中蕴含的人文资源。五里桥人文景观从历史角度看,五里桥反映了泉州人民不屈不挠、辛苦劳作的精神品质,五里桥的建造反映了当地民俗文化特色。这对不了解五里桥建造历史的学生来说,是培养学生兴趣的一个方面,感受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教学主题内容。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以较好、较直接的方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从不同的角度看五里桥的人文景观,能较好地提高其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三)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的组织形式,是指导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互助学习。在美术课程教学中,很多教学内容采用合作学习能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例如笔者在教学《古城镇美术文化考察》一单元教学中,就提前布置去官桥蔡氏古居民建筑群村落采风活动。官桥蔡氏古居民建筑群,被誉为闽南建筑的大观园,里面书画色彩斑斓、匾额别具一格、门窗形式多样。随处可见的木雕、泥塑、砖雕及石雕,工艺精美。在采访活动开始前,教师就给班级进行合理分组,小组成员分工,利用周末时间拍照、走访调查的前期工作,了解当地民俗的文化,后期在学校利用进行制作精美的课件、撰写调查报告。在这项工作过程中,学生积极性很高,这是一组非常有创意的合作学习的体现。当笔者看到他们的作品时确实为他们的构思惊讶。在采风过程及后期制作展示课件、撰写调查报告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古村落的采访方法与制作课件、撰写报告的过程,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四)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曾有教育家提出一个“重基础、重自学、重方法”的教育理论,笔者赞同这一教育理论。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创新是其灵魂所在,有创新艺术才有生命。美育工作者应该适时引导学生发挥其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比如笔者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纹样与生活》一课中,首先给出两个问:什么是纹样?纹样与生活有什么关系?请学生分组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写在题板上,由组长或小组代表加以评述说明,让学生主动地尝试不同纹样的区分方法,然后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辅导。最后让学生创作作品,自己思考怎样才能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效果呢?这个环节老师要巡视指导,表扬和鼓励学生,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三、结语
美术课是一门技能课程,参与实践性是一大特点。在区域人文资源背景下,教师要加强引导,激发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意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提高有效性学习的几点理解和认识,文章从区域资源角度出发,结合泉州地区资源,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地选择地区代表性的人文景观资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与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美术教学同地域资源结合更多的研究问题,需要老师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得以发现并给予解决。
参考文献:
[1]刘洪军.利用地域性教学资源库提高美术教学有效性[J].现代教学,2008(5).
[2]陈强.农村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新课程学习(上),2011(10).
一、初中数学问题案例的设置要体现典型性
典型、生动的数学问题案例,能够对教学要求、教学重点、学习难点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展示和体现。初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案例的设置过程中,应将问题案例作为教学理念、教学要求的“代言人”,要结合课程教学要求,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方面要素进行有效的渗透,使初中生通过对典型性问题案例的观察、分析活动,准确掌握和深刻理解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等关键要素。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案例的运用进程中,要将典型、生动问题案例的设置作为有效教学活动实施的重要前提,认真研析教学内容,找准教学重难点,同时,结合学生学习活动实际,设置出紧扣教学内容、体现教学重难点等关键要素的问题案例,使学生通过典型问题案例之“叶”而深刻理解掌握教学内涵,领悟教学意图。
如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内容的整体分析,认识到该知识点的“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重点,同时,教师结合以往教学经验,体会到此方面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在该节课问题案例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上述内容,选用“如图,ABC和EB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EBD=90°,D为AC边上一点。求证:(1)AEB≌CDB;(2)AD2+CD2=DE2。”数学问题。这样,学生在分析、解答该问题案例过程中,通过所学的有关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内容,能够对该问题进行有效解答,从而切实提升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帮助学生解决了“重难点”,事倍功半。
二、初中数学问题案例的运用要具有发展性
数学问题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也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有效载体。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注重学生探究实践、创新思维、合作探析等方面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倡“以生为本、能力第一”的教学理念。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案例的运用上,要始终将学习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作为其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将能力培养教学理念渗透融入到问题案例的设置解析过程中,通过引导和指导初中生开展问题案例的解析和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掌握数学解题策略的进程中,实现学习能力水平和学习品质的有效培养。
如在“一次函数的图形和性质”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讲授完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相关内容后,将能力培养教学要求融入到问题案例设置过程中,根据该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设置了“已知一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交于点A(6,0),又与正比例函数图像交于点B,点B在第一象限且横坐标为4,如果AOB(O为原点)的面积为15,求这个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教学案例,学生通过对该问题案例的观察、思考、分析活动,认为该问题“实际是结合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内容进行问题案例解答的案例”,其解答问题的方法是“借助于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内容进行解答”,这样,初中生在自主探析、合作探究该问题案例过程中,其动手实践、自主合作等方面学习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和提升,有效体现了新课改的“能力培养”目标理念。
三、初中数学问题案例的解析要渗透思想性
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也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对象。教师进行问题案例教学活动时,不仅仅是向学生讲解问题案例的解答过程和方法,同时还要逐步引导学生归纳解答问题方法,从而形成具有方法性、系统性的解题思想和策略。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案例的讲解过程中,既不能做解析问题的“甩手掌柜”,任由学生进行自主的解题活动,不注意有效引导和指导,又不能做解析问题的“包办者”,将解题方法、解题策略以及解析思路直接告知学生。而是在做好问题条件及其内容的讲解基础上,提供学生进行探析和解答的机会,并进行有的放矢的归纳和总结,借助问题案例让学生对解题思想策略内涵能够清晰的掌握,解题思想策略方法能够正确的运用,在长期积累中实现初中生解题思想素养的提升和进步。
良好的教学情境对于教学课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愉悦的学习。初中思想政治课堂,由于理论性较强,教学情境比较难以创设,从而导致传统教学方法仅仅靠教师讲述传授,枯燥乏味,课堂效果的良好也无从谈起,导致了学生们一提到政治课堂就想起说教,毫无兴趣可言。政治课堂中理论性的知识较多,单凭教师的传统传授,单调被动,没有新意。长此以往,同学们会感到枯燥乏味,难以集中全部的注意力进行学习,政治课堂也就彻底失去了吸引力。而多媒体技术可以唤醒学生们学习的热情,通过声、色、光等的刺激,借助于图片的动感演示或者视频的直接展现等形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程的积极性。同时,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课堂中,可以创造出愉悦的课堂、轻松的课堂,适当呈现出政治课程中需要讲授的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探究性,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技术再现现实案例,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高新科技,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展现教学案例、提供资源共享方面优势巨大。伴随着新课改,高新技术应用于教学课堂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众所周知,政治课堂中比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政治课程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去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以便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政治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因为没有实践课,故相对而言比较困难。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接触到实际的案例。而多媒体技术的到来,为学生们在政治课堂之上进行直观的案例接触,提供了一条捷径。多媒体对于教学课堂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工具,利用好了,对教师课堂教学是非常有益的。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搜集相关资料、信息、案例,根据自己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适当的编辑,然后加上引人入胜的图片、声音等等,通过多媒体演示,直接呈现给课堂中的学生们,让学生们在学习理论之后,立马能够与实际案例亲密接触,起到理解和巩固的作用。同时,也让学生对于政治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让政治课堂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
3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内部动机
初中思想政治课程主要是对中学生进行系统的公民道德教育和教育,从小做起,从基础做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政治课堂中单纯的理论说教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跟不上时展的节奏,因此,迫切需要政治课堂中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的学习不仅仅要靠老师的教育、家长的监督,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自身,发自内心的强烈的求知欲望。只有这种来自于学生内心的内部学习动机,才可能让学生长久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课堂的灵动活泼。而学生积极性的内部学习动机,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传统政治课堂中,枯燥乏味、学生积极性差,导致课堂效果不佳。而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中,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极大地引起了学生对于政治课的兴趣与求知欲。因此,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也是政治课堂中的内容体现。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与政治课堂内容相辅相成,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价值取向,从内心中更加的注重学习政治课程,从内心中也更加注重知识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争取长大后做一个有用之才,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4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
无论哪种课程,只要是教学活动,都离不开资源,没有资源,教学活动就会变成单调无味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政治课堂也是如此,需要整合多方教学资源并加以优化,形成适合自己的资源,与学生共享。传统政治课堂中,以教师传授、学生听讲为主,教师需要费尽周折,才能搜集到充足的相关教学资料,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而学生在课堂中仅仅处于被动地位,故而积极性不大,这样也会导致教师有辛苦劳作得不到承认错觉,从而导致课堂效果不佳,教师与学生之间互不满意,课堂氛围不良。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高科技工具,具备了多种功能。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多媒体工具具备资源共享的功能,运用多媒体,无论天涯海角,我们都可以沟通交流,都可以共享优秀的资源。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共享这一优点,分享全国政治课堂的优秀案例,并将这种案例选择性地引入自己的课堂中,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节省教师的劳动时间,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谓是一举多得。其次,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学习反馈,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老师针对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情况,及时准确地对课堂教学予以调整,保证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更好地学习思想政治课程,从而在不知不觉中从总体上提高了政治课堂的学习效率。当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毕竟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作为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师对此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管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手段是多么的优越,它毕竟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教学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要注意拿捏好分寸,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不可因为过分注重多媒体教学,进入了多媒体教学的种种误区,忽视了对学生本质以及根本目的的培养。
5结语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初中数学;课堂运用;有效教学;学习能力;管窥
一、问题的提出
问题是数学学科内涵要义的高度“概括”和内在“精髓”,是教师组织推进课堂教学的重要“抓手”,更是学生锻炼提升学习技能的有效“载体”。教育学认为,有效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学教活动的追求目标,其中重要任务和活动之一就是做好数学问题的教学活动,借助于数学问题这一“阶梯”,推动师生二者之间在学教进程中“顺利前行”、“进步发展”。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初中数学教师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以数学问题为主要抓手,以师生深入活动为形式,推动教学进程和学习进程,实现师与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这其中需要科学设置数学问题,高效组织问题教学活动,让初中生在教师组织开展的问题教学法活动中,实现数学素养和数学技能的“双提升”、“双进步”。如何实现问题教学法运用的最优化、效率最大化,是初中数学教师孜孜探求的重要课题和研究方向之一。本人现就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这一主题,从几个方面作简单的论述。
二、问题教学法有效运用的功效
笔者认为,要实现问题教学法的有效运用,最大程度的放大问题教学的效果,就必须切实认清和掌握数学问题教学法的教学功效和深刻意义。通过对问题教学法实践活动的切身体验以及认真查阅学习相关教学典籍, 本人深刻认识到,问题教学法的科学、合理运用,具有如下四个方面的深刻功用:
一是有助于吸引学生主体的有意注意。 众所周知,情感是学生主体学习探究数学知识、数学案例的先导条件和思想基础。学生只有保持积极、能动的情感,才能更加深入、更为集中的参与和配合教师组织的各项教学活动。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运用问题教学法,通过设置典型性、生动性等具有明显情感激励功效的数学案例,组织初中生进行感知和体味,能够贴近初中生情感“发展最近区”,引发初中生思想“共鸣”,从而保持高度的集中注意力,主动的参与到教师所组织的各项探究新知识、解析新问题的讲解教学活动。如在“一次函数的图像”知识点讲解之中,仅靠教师的单独讲授,难以引发初中生的参与兴趣和探知情感,教师通过借助于数学问题的情感属性和激励作用,采用数学问题教学法策略,设置出“某商店采用有奖销售的方法进行商品促销”等具有显著生活意义的教学案例,并且通过电脑和电子画板等多媒体器材,予以直观、生动地展示,让初中生通过感官、视觉、听觉等感受数学知识的无穷魅力,从而心理上发生变化,情感上产生刺激,主动开展学教实践。
二是有助于推动学生主体的互动交流。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之中的主要活动形式之一。教育学认为,双边互动有利于实现个体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情感的增进、有利于观念的碰撞、有利于效能的提升。众所周知,互动交流不是无目的、无目标的随意性双边活动,而是有目的、有的放矢、有所指向的实践活动。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之中的有效运用,能够为初中生与教师进行深入谈话、讨论、探讨等双边活动,构建起“桥梁”和“纽带”,使得师与生二者之间的双边互动更为流畅和顺利,并且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围绕数学问题的解决思路、解答策略、解答过程等关键环节,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以此保证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之中的数学问题双边交流的探讨活动更为深入和透彻。
三是有助于锻炼学生主体的探究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适宜的平台和有效载体。数学问题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效的主要抓手,同时,也为学生的数学实践锻炼和能力水平的提升创造条件。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运用数学问题教学法要紧紧抓住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能力培养这一核心要求,将包括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探析能力等学习能力渗透进问题教学法进程之中,通过组织初中生分析题意、推导思路、归纳方法等实践探究活动的开展,锻炼和培养初中生数学探究技能,使初中生在问题教学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根本方略以及探求路径,实现能力素养的提升。
四是有助于锤炼学生主体的思想情操。乐于学习、敢于克难、勤于思考,是学生学习进程中必须具备的学习品质和道德情操。初中生面对教师设置的数学问题,通过思考分析、实践探析等数学实践活动,一方面在锻炼提升自身数学技能的同时,另一方面也获得了实践的“乐趣”,情感和心理上也受到的熏陶和教育,认识到了思维分析的重要性,克难求进的可贵性,内心自觉升腾起能动学习、辨析公正、全面善学的良好学习素养和数学品质。同时,在探析问题案例的进程中,初中生协作互助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统筹协调能力等多方面的数学学习能力素养也得到显著提升。
三、问题教学法教学效果的达成
一是借用现代科技手段,生动展示数学问题。课堂需要充满活力,需要充满时代气息,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将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成果运用和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作为客观存在的社会个体,对社会生活中的现代化信息媒体充满强烈的向往和浓厚的兴趣,有利于初中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情态,能动的进入参与其中。数学问题表面看似是由数学语言和图形符号组成的有机整体,实际其中包含了众多的数学知识内涵和大量的信息内容。因此,教师实施问题教学法时,要重视对现代化教学器材的使用,在设置数学问题时,将多媒体教学器材应用其中,通过投影仪、电子画板、教学课件等器材,将抽象的、呆板的数学问题内容,予以形象化、直观化的呈现,或将现实生活中关于此方面的现象、案例,借助于多媒体器材予以展现,以此展示数学问题的生动特性、形象特性,提升数学问题的吸引力,催生初中生主动学习、能动探析的学习潜能,为问题教学法深入实施打下情感根基。如“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教学中,教师抓住轴对称图形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选取了“飞机、风筝、电动门”案例,同时借助电脑、电视、投影仪、教学软件等现代化的科技成果,进行直观、形象、动态的展示,让初中生能够从直观上感受数学问题的内涵以及现实生活意义,从而内心产生认同感,保持积极情感参与问题探析。
二是抓住数学关键核心,设置典型数学问题。任何教学策略,其首要目的和根本任务都是为了促进和推动学生主体更加深刻、更加深切的认知和掌握数学知识要点及其丰富内涵。问题教学法的运用同样如此。众所周知,数学问题是数学内涵要义概括的有效载体和展现的重要平台。学生通过典型数学问题的认知解析,能够更为深切的认知和掌握其内涵和要义。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问题教学法运用前,必须做足准备工作,切实找准数学知识点,认真研析数学内涵、全面掌握数学教学目标要求,以此设置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数学问题,使设置的数学问题成为该节课数学课堂知识点的生动代言,并且能够通过设置的典型案例,窥得该节课教学要义、教学要求的“真容”和“精髓”,保证数学课堂的实效。如在“一元二次方程”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前预设活动,认识到该节课的教学要求以及教学重难点。在此基础上,教师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药品高价位的关注度,进行综合考虑,设置了“市政府为了解决市民看病难的问题,决定下调药品的价格。某种药品经过连续两次降价后,由每盒200元下调至128元,求这种药品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是多少?”的案例,在新课讲解环节进行呈现,组织初中生进行分析思考。初中生在感知分析这一典型的数学问题中,对该节课的数学知识点以及学习要求有了初步的感知和掌握,为深入学习探究知识点以及难点重点等教学内容打下了一定基础。
三是贯穿课改发展要义,强化主体探究实践。学习能力培养,是任何时期,特别是现阶段素质教育的最根本要求和最现实目标。学习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辛勤的锻炼和艰辛的实践。初中生成长发展的每一步,都渗透和浸入着辛勤的汗水和艰苦的劳动。“以生为本、能力为要”,是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学科最为重要、最为显著的教学要义和教学核心。问题教学法的运用自然要遵循和贯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将学习能力培养和锻炼,渗透和落实到平时的问题讲解的全过程。因此,教师在运用问题教学法时,不能以教师的讲解活动来取代初中生的实践活动,而应该尊重初中生的主体能动性,抓住新课标的根本要义,提供紧密联系教材要求、体现探究意义的数学问题,引发初中生进行深入思考,组织初中生开展动手动脑等实践探析活动,承担起问题题意的分析、解题思路的探析以及解题过程的评析等任务要求,使得问题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始终伴随初中生的亲身实践探究活动,逐步 提升初中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问题:如图所示,在直角ABC中,以AB的直角变为直径作圆O,与斜边交于点D,E平分BC。(1)求证:DE是O的切线;(2)连接OE和AE,试问当∠CAB为多少度时,AOED是平行四边形。
学生探析:该问题条件中涉及到直角三角形以及圆与直线的关系等内容,需要运用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相交,直线与圆的相切,直线与圆的相离),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
教师指导:在解答这一类型问题时,关键之处是要正确认清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然后再进行分析解答。
师生归纳:要根据问题条件中的关系,正确判断出直线与圆的相交、直线与圆的相切、直线与圆的相离等直线与圆的位置的三种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课是数学课堂的重要类型之一,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设置具有探究意义的数学问题,组织初中生围绕探究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动手探究和分析讨论活动,围绕如何获取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或策略,从而进行深入细致的协作互动和探究实践,以此锻炼和提升初中生的思维分析和探索研析等方面数学能力。
四是延续问题教学环节,注重数学思维辨析。问题教学法的实施,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工程,并不止步于问题的解决这一环节,而是包含了解题过程及其教学结果的研析和评判等后续过程。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教学法进程中,要将评析数学问题解答效果及学生表现作为其重要后续环节,一方面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对初中生解析问题的效果以及现实表现予以客观公正的评价,尽量保护初中生的自尊心,适当予以积极肯定的指导,对其存在问题引导初中生自我辨析,自我反思。另一方面在存在问题的辨析中,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而要组织初中生个体之间进行相互之间认真的研析和交流活动,在各自深思和群体辨析的双重活动下,获取更为科学、更为有效的解决存在问题的方法,形成正确的解析问题方法,推动初中生“行稳致远”。
四、结束语
问题教学法作为常用教学方法之一,初中数学教师在具体实践进程中,要紧扣教学要素,遵循教学规律,发挥问题特性,科学设置和实施问题教学法,使问题教学法成为师与生共同进步发展的有效载体。以上所设内容还请各位同仁予以指证,并期望在有效数学教学的探究进程中,深入教研,贡献自己的力量。
【⒖嘉南住
[1]龚黎华.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教学导向,2012年12期
[2]杜生德,杜金花.研究性学习与“问题教学法”[J].浙江教育科学,2006年04期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审美情感;培养策略
从实际教学的例子来看,艺术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共同亲身经历的一种活动。在活动时,可通过学生产生的情感,来了解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概况和学生的思想变化。在美术课堂上,审美情感的产生,可以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其学习达到一定的水平。所以,初中美术教师应该把教学重心放在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育上。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课堂理念,有利于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
教学改革后,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完成。教师在初中美术课堂上,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打造一个平等有爱的课堂环境,让学生的思维得以自由发挥。教师提供以人为本的课堂环境,对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和审美情感的培养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引导学生在艺术材料上发掘内涵美
审美思想影响着人对美的东西产生一系列的情感,这是人的审美活动的一种表现。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选择在世界上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品,就艺术作品与学生进行讨论之后,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原始作品进行自我创作。学生对任务的完成过程,可以使审美情感得以形成。譬如:教师解释新石器时代彩陶的内容时,先把艺术品中要表达的“时代美”“劳动美”等思想美传递给学生,接下来通过对艺术品主题内容的扩展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我国文化历史的博大精深。观察艺术作品,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先辈的聪明才智和心灵手巧,同时也让他们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学生通过对艺术品的深入挖掘,感受其背后的思想美,审美情感得以呈现。
三、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把美术教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美术知识中寻找生活的缩影,在生活中发现美术知识的奥秘,理解艺术的美,这有利于学生想象力的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加强,而且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形成有一定的积极影响,由此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审美能力。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增强有一定的帮助,培养了学生正确、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在美术课堂上,要注重学生观察生活意识的形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校园风采报的设计活动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积极引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从不同角度,侧重于教室内和教室外之间的主要差异,要求学生观察要全面。这样很好地提高了校园风采报活动的趣味性,点燃了学生的热情,学生所提供的校园风景图都很有个性,富有创造性,融入了学生自己的意识和想法。因此,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意识,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感。
四、把握好美术作品的意境美
美术作品的意境美是作者所要表达美的一种形式。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学生真正融入到美术作品的意境中,才能更好地体会美术作品的美。通过实际教学案例我们总结出,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借助外界因素,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揭示美术作品的实质,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地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体会到艺术作品的意境美,通过音乐节奏的熏陶和感染,使学生在美术课堂上感受美术的魅力。例如毕加索的《和平鸽》欣赏教学中,可播放些轻松的音乐做背景,教师为学生简单地介绍下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让学生通过对这幅图片的欣赏,说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及作品在绘画上的特点。学生各抒己见,从中感受此作品的意境,教师也能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五、走出美术教室,去外界发现美术知识的内涵
新课改对美术这门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主要精神是:要求把美术的教学与社会生活、加工制造等多个领域相结合,使美术的作用得到真正的延伸。基于这个要求,各个领域的人都应该具有审美能力,如服装、建筑、设计行业都与美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如今的美术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把授课地点局限于教室内,应把美术教室转移到大自然中,让学生从自然界的花、鸟、虫、鱼中发现美术知识的本质,让学生对色彩有更直接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自然界中感受美术知识的应用之广泛,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
一句话,“感情”是艺术的灵魂,培育初中生的审美情感,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的主线,贯穿美术知识的整个教学过程中,这就要求美术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技巧,能够把握好学生对情和美之间的转换,从而使美术课堂教学达到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我是来自四川省地震重灾区广元市苍溪县茶店小学戴帽初中的一名语文教师,今天有幸作为国培学员代表在这里发言,我感到万分荣幸。我发言的题目是“国培助我们成长”。
2010年10月,我接到了参加“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四川初中语文脱产置换研修的通知。万千教师中我能够参加这样高规格的培训,感到非常幸运,非常幸福!从教十余年,我从未奢望过能走出大山参加高层次培训,更不用说参加国培!我心情十分激动,心里充满了深深的谢意!感谢党和国家对农村教师的关心和厚爱!同时我也在反问自己:面对这样难得的机遇我将如何完成这次学习任务?三个月的学习生活我应当怎样度过?
怀揣着憧憬与喜悦,在激情涌动的十月我来到了四川师范大学。作为这次国培项目的承办单位,他们把培训的方方面面都组织和实施得十分到位。无论培训的内容和形式、专家和导师、管理和服务,样样都让每一个参训学员感到满意;我们在川师大的每一天都如在家一样的温暖和幸福。在此,要特别要感谢那些为了我们安心学习和生活付出辛勤劳动的老师们!
为期三个月的国培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在课程学习中感悟,在主题研修中提高,在跟岗与反思中成长,在课题研究中解惑。不论是聆听专家专题讲座、观摩名师课堂,还是参与“同课异构”,抑或是作为“影子教师”,国培时时刻刻都让我感受着新教育理念的和风,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阳光。我们异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国培为我们提供了实用的教学案例和丰富的资源,让我们从自身出发寻找差距,带着问题反复琢磨,不断地反思总结。每一个学员集中研究一个问题,全班学员的智慧最终凝聚成了《走向深处――语文新课程教学100问》这本厚重的成果。最后,成果得以付梓出版,也是对我们学习成效的一个最直接的证明。经历这样的过程对我们来说,不论是理论素养还是教学水平,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
国培是短暂的,但留给我的记忆与思考是永恒的。这次培训给了我们理念上的革新、思想上的洗礼、心灵上的震撼,令我们农村教师受益匪浅。我们虽然身居山村,但国培已经和我们进行了零距离的接触,走进了广大教师的心里,成为关键时刻助推我们成长的“关键事件”。我们能有什么理由再喊“我们偏僻”“我们落后”?我们只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全面更新自己的知识,全面补充能量,全心全意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去,更好地为农村教育服务,为农村的孩子们服务。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开班时省教育厅姜副厅长说:“参训教师是一颗种子。参加培训,要注重提升自己,辐射周边,带动群体”。的确,我们就是那一颗一颗种子,作为“种子”教师,我们把这次国培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都带了回去。回校后的这这段日子里,我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热心和同伴交流合作,把国培成果与同伴分享,并处处以身示范,主动承担教学任务,努力应用“国培”所学锻炼提高自己,辐射带动我们的团队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摘?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技校学生应积极主动创业,主动捕获机会,创造机会。大力发展创业教育,不仅能使创业者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而且能缓解就业压力,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
关键词 :技校生创业?创业指导?创业教育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毕业生就业体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招生规模扩大带来的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和经济调整带来的就业岗位的减少给学校的就业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对技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在技工院校普及和深化创业教育。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就技工学校的创业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技工院校学生创业现状分析
1.学生年龄偏小,创业意识较弱
技工学校的学生大多是初中起点,三年后毕业时也不过十七八岁。对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来说,可以考虑就业,但创业就有些遥不可及了。从笔者多年了解的情况来看,中等技校毕业生创业人数相当少,但他们自主性强,思想成熟,有执行力,甚至在校期间就开始了创业。另外,学生毕业工作几年后,再创业的不在少数。所以,加强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是创业教育的首要工作。
2.商务专业学生创业多于理工专业学生创业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创业的门槛降低,开网店的人数成井喷式增长,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很快就从最初的网上购物,发展到在淘宝网、微信朋友圈卖商品。由于对互联网商务的了解,三分之一的学生注册了网店,在校期间就开始了创业,这在其他工科专业的学生中是少见的。例如,电工、机械、汽修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创业的人寥寥无几,这与理工专业技术要求高、创业门槛高不无关系。因此加强理工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不仅要从创业理论入手,更要从专业技术创新切入,使学生敢于创新、创业。
3.创业人数不少,成功人数不多
创业的学生虽然不少,但能坚持做下来的不多,做成小型企业的就更少了。学校要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使学生能克服创业的困难,坚持做下去,直到创业成功。
二、创业教材分析
目前,学校在创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创业的激情。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教材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创业指导》一书。
1.教材结构的科学性
教材设立的“导读”“案例”“资料室”“想一想”“议一议” “读一读”“小测试”“名人名言”“实践探究”等栏目很科学,改变了同类教材只注重理论,不注重实践的状况。这些栏目新颖多样、形式活泼,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更好地将理论联系实际,符合技工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如果教材能增加相关的法律法规会更好,例如,《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劳动法》《个体工商户条例》等,以方便师生查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教材内容的适用性
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可读性和可操作性非常强,选择了大量的案例,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对技校生非常适用。在教学案例的选取上,有80%的学生希望增加一些创业失败的案例,这超出了笔者的预料,说明技校生对创业是非常有想法的。但教师对是否增加创业失败的案例存在分歧。有四名教师认为该教材选取案例大多数是成功创业,精英化痕迹浓重,增加失败的案例有助于学生着眼于现实,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有三名教师认为技校生创业本来就少,应该用更多的成功案例激励学生创业,而不是用失败的案例增加学生创业的畏难情绪。
三、学校要为创业教育提供支持
1.创设创业氛围
学校创造条件,增强创业体验,充分利用校内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创业实训活动。例如,开展制订创业计划的比赛;模拟企业运营过程,让学生体验经营决策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2.建立校外创业基地
学校在校外建立创业基地,与企业开展合作,让学生深入岗位,感受创业环境,提高创业综合能力。
四、学生创业要了解国家政策
毕业生在决定创业时,不仅要了解相关行业信息,还要深入了解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和地方的具体政策。例如,保定市对高校毕业生创业有优惠政策:有创业意愿的职业院校学生可以到定点机构接受免费的创业培训;毕业两年内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初次领取营业执照并稳定经营6个月以上的,可以获得每人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助;应届高校毕业生初次创办小微型企业的,创办3年内租用经营场地和店铺,可给予一定比例的租金补贴,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下的每年不超过3000元,面积在100平方米以上的每年不超过5000元。
总之,在技校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和造就小型企业家,既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又能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缓解就业压力,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参考文献:
[1]刘新少.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1).
1 影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1.1 教师因素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受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教育思想影响。语文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正确的教育思想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指导,教师要按新课标的要求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是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和贯彻程度,改变传统的机械灌输和训练为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教学、帮助学生进行自主钻研,同时增加学生获得的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2)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受语文教师的专业基本功影响。首先体现在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文化内涵上,语文教师对现代汉语要精通、古代汉语要掌握,还要对历史、地理、最新科技、热点问题、音乐、美术等等都要有所了解,这样有助于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其次体现在语言表达能力上,口头表达能力要求普通话标准、清晰,语意表达要清楚明了,语言要有逻辑顺序,讲课时要注意语调的变化;教师还要有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再次体现在教师的书写能力上,要做到字迹工整规范。
(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受语文教师的经验和风格影响。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在面对课堂上出现的各种突发状况时,可以做到游刃有余,使学生认真听课、认真作业。教师的风格与教师自身的气质很有关系,只要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就是有效的。
1.2 学生因素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很容易受兴趣爱好的影响,对语文感兴趣那么课堂教学就会非常顺利。教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掘学生感兴趣的因素。学生的准备状态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学生学习的优劣取决于其自身,学生个体的状态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课前学生有必要的知识准备那么课上就会有良好的学习状态。
(2)学生的学习方法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是效率和成功的保证。同样的学习方法不会对每个学生都适用,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自身的特点、学习规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2.1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1)教师要从书本中吸取知识。语文的学习是包罗万象的,教师需要不停的读书,不单读古代经典著作、近现代的优秀作品、国外名著,还要加强对自己专业书籍的学习,通过教育教学方面的著作、教学案例实录,把自身的业务水平提高。还要读时下最流行的,中学生喜欢感兴趣的作品。
(2)教师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独立思考是教师精神内涵的一种体现,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培养起来。可以通过多读书来培养,使教师有深厚的知识层次,思考具有科学性、多边性、前瞻性、深层次,这样会使课堂多姿多彩,学生更加欢迎老师。
(3)教师要会写善写。这是教师的分内事,更是基本功,教师要读写结合才能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教师只有善读善写,才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读写,让学生做到会读会写。这是给学生做示范,积累丰富的写作经验,对学生的教育还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2 教师的有效备课
(1)备课是一门艺术,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艺术。踏实、认真的备课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备课是不允许有半点马虎的,是一个细致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备课还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备课的过程是教师不断学习、积累的过程,教师的知识素养在这个过程中也在不断提高,这也是课堂教学的基础。
(2)高效备课。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教师要通过多次备课,从不同的角度结合不同学生的需要进行思考,最后设计出最实用的教学计划,使其尽量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方案。首先教师是掌握课程标准,然后要将教材中的内容与生活中的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更容易实现高效课堂。在备课时教师还要考虑到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基础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然后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又包括课堂教学目标和学期教学目标,它将作为教师的教学依据。另外,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还要采取丰富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教学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精心的安排,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其自身特点
语文教学的上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语言品味和情感激发,让学生通过学习在情感上受到感染,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精彩的导入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从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让新旧知识很好的衔接,让学生有较高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快速的进入听课状态。语文教师在设计导入时要使导入具有启发性、趣味性、针对性、新颖性。导入要与课文密切相关,并且要对学生有强大的吸引力,
(2)课堂情境的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创设情境的常用方法有:通过对生活情境的演示、对角色的扮演来创设情境,通过音乐、图片创设情境。
(3)加强师生的沟通,可以帮助教学活动的开展,实现信息、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有效共享,还可以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平等状态下进行。在师生沟通时要注意:教师要放下自己高高的姿态,主动和学生进行沟通;教师的问题设计要充满智慧,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带动思考;教师的沟通要有艺术性。还要注意让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思想品德; 新课改; 有效性
2001年新课程改革大潮席卷中国大地,在全面实施新课程后,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状况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敢于举手,敢于质疑;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多元化也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便捷,取得了不少令人欣慰的成绩。但是欣喜的背后,不难发现,确实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由于在某些程度上受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刻影响,很多思想品德课堂始终笼罩在传统讲授式、灌输式的阴影下,可谓是“穿着新鞋子,走着老路子”,课堂教学缺少生气, 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影响了思想品德课的教。总的说来,在课堂上,师生做了很多的“无效劳动。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可以说,没有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必须关注课堂,追求 “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
“有效教学” 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理念。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大量的成功教学案例已经证明,课堂有效性是教学的“命脉”,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那么,如何提高一向被学生认为枯燥乏味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呢?怎样才能使初中政治课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实效呢?有效教学是一种理念,它可能涉及到方方面面,结合本人的一些实践体会,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下面一些措施来达到思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了解学生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注点
新课程提出“以学论教”的观点。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不是教师表演的道具和观众,而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以新课标为指导,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科学的引导最终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互动等多向互动的、和谐的课堂教学。
第一、调动积极性,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要我学”同是基于外在诱因和强制。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具有某种兴趣,就成为主动性得以发挥的动力源泉,学生就会主动、深入地去探究和思考。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在学习中,要培养学生主人翁的责任感,主动承担起学习的责任。如:我在上“初中思想品德”法律部分知识时,一改过去以讲为主的做法,让学生明白“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学习法律知识,养成守法习惯”四个问题,结合事例分小组展开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责任,下决心学好法律常识,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第二、培养独立性,由“我不能学”转变为“我能学”
传统教学低估、漠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课堂变成“讲堂”,教师变成了“讲师”,学生则成“看客”、“听客”。这样学生独立性不断消失,依赖性越来越强,其实每个学生都具有相当强的潜在的独立学习能力。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由“我不能学”转变为“我能学”。如:我在上初思想品德《自我负责》时,打破常规一框题定讲的模式,按“自学-讨论、质疑-演讲”的教学模式,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共用三课时,第一课时:学生自学,提出问题,教师把学生提的问题收集归类。第二课时:组织学生讨论,提出疑难问题,适当地点拨归纳。第三课时:教师让学生以“如何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学生”为题撰写小论文,由学生组织演讲,教师做听众,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师生间的互动、互联、互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独立性,使学生明白,我能学并觉得很好。
第三、发现独特性,由“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
传统教学中忽视学生的差异,“一刀切”现象十分普遍,这种“齐步走”式的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手脚,禁锢了学生的头脑,压制了学生个性.在新课程改革中,思想品德课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从而发现学生学习的独创性,使不同资质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努力方向,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注重目标的全面性,提高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性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教学目标,它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新课程教学目标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我们应根据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有机整合来确立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目标的确立与落实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与应试教育对知识的要求丝毫没有降低。就我们思想品德学科来说,有很多概念、观点学生也要掌握如:了解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规范;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和世界概况。为此,确立落实知识目标,首先,一定要确立每一框题的知识目标。实践证明知识目标任务越明确、具体,学生对知识目标的掌握效果就越好。其次,发挥教师在知识目标落实中主导地位和作用。
1、深入挖掘教材,理清知识体系,确定知识的重、难点。
2、将知识目标融入生活,注重基本观点与生活的结合。
3、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对知识目标的达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利用学生的各种感官实现知识目标。
2)、精心设计课堂教学,采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如:强化自主探究,实现知识内化。课堂师生双边互动和生生多边活动,适度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3)、紧扣知识目标即学即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