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动漫专业课程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而作为新兴学科的动漫专业的素描教学体系,尤其是针对高职高专类院校的动漫专业在这方面的需求,还在一个探索的过程之中。伴随着我国动漫专业的兴起,对动漫人才的培养成为当务之急,而作为基础课程的素描教学体系建立也成为各院校教师教学中必须思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建立一个适应高职高专类动漫专业需求的素描教学体系之前,区别动漫专业素描课程与一般性设计专业素描课程的差异点,成为当前高职高专类动漫专业素描教学的改革探索的关键。
1,对学生基础的需求
1.1,动漫专业对学生基础的需求。作为一门新兴专业,高职高专类动漫专业对于素描教学的需求是什么?只有在明确了需求才能明了动漫专业素描与一般性设计专业素描课程的异同点。动漫专业课程大致可以为三个部分:动画、原画以及场景,开设课程的包括动画技法、动作设计、造型设计、场景设计等,它们对学生基础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动画技法课程需要学生已经掌握了线条表现能力,动态把握能力、动作理解能力、形体的塑造能力。
2) 造型设计课程需要学生已经掌握了结构理解能力、形体的塑造能力、动态把握能力、动作理解能力、线条表现能力。
3) 动作设计课程需要学生已经掌握了线条表现能力,动态把握能力、动作的塑造能力、形体的塑造能力。
4) 场景设计课程需要学生已经掌握了空间结构理解能力、透视理解能力、形体的塑造能力。
从以上4点之中我们可以发现,动漫专业的课程特色决定了它对于素描基础教学的需求主要着重于线条塑造能力、造型能力、动态把握和表现能力以及空间环境的理解和表现能力等方面。因此,在素描课程教学中应该重点围绕这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内容的有机安排。
1.2、一般性设计专业对学生基础的需求。一般性设计专业对学生基础的需求主要侧重于透视规律、形体结构、光影调子等全因素的研究,使学生能在素描作品创作中熟练地运用造型技巧,并结合想象性创造因素,形成主观形象性较强的特征。
2、学时长短
素描基础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获得本质的提高。在现行的教学体系中,一般性设计专业素描课程一般安排两个学习阶段,即素描A和素描B,总学时在100学时左右。而对于动漫专业的基础需求,这100学时是远远不能满足基本的教学需要,难以实现对线条塑造能力、造型能力、动态把握和表现能力以及对空间环境的理解、表现能力的全面锻炼。动漫专业素描课程较之于一般性设计专业素描课程则需要增加一个阶段60学时,以便更好、更合理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3、教学内容
一般性设计专业素描课程主要偏重于学生造型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全因素素描,还是结构素描都要求学生在长期的训练中掌握对象造型的准、透等特点。
针对动漫专业对学生基础需求对于线条塑造能力的培养,动漫专业素描课程为了适应动画课程中对于线条准、挺、匀、活的要求。在素描教学过程中将这样的要求引入平时的课堂练习之中,使学生产生自觉的观察习惯,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开展尤为重要。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白描和传统素描中的速写都是锻炼线条塑造能力的有效方法。白描艺术是中国传统国画艺术的精粹,对于线条的应用和要求是若干年经验的集萃,匀挺、飘逸的线条正好适用于动画造型的需求,而速写对于线条的简练概括也是锻炼线条塑造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针对动漫专业对动态把握和表现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对于角色的动作及其结构特征有深入的了解,能够准确地画出动作的特征和运动的轨迹,对于动态把握和表现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速写的练习进行锻炼,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握动作的动势线和同一个动作的“转面”特点,并且强调对连贯动作的“极端动势”的捕捉能力和动作轨迹的把握能力的培养。
针对动漫专业对对于空间环境的理解、表现能力的培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空间结构的理解和表现;二是对空间光影的理解和表现,这主要通过风景场景素描写生来进行锻炼,强调透视、结构和光影关系。
通过对以上能力需求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为动漫专业的素描课程内容至少包含白描、速写、风景素描。
4,结语
综上所述,动漫专业素描课程与一般性设计专业素描课程的差异点主要是对学生基础的需求、素描学时数、素描教学内容的不同。针对两者的差异点,我个人认为可以对现行的专业课程展开素描教学改革,把素描课程分为两个部分:A以白描、速写为主要授课内容,结合结构素描,锻炼学生线条造型能力、强化学生对结构和动作的理解;B以风景素描为主要内容。以求最大程度的培养学生的线条塑造能力、造型能力、动态把握和表现能力以及空间环境的理解、表现能力,为后续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行动导向 课程体系 动漫 五年制高职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28-0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了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职业教育模式不能套用普通教育模式,要创新发展职业教育,构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管理机制,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解构学科课程体系,构建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或者当职业发生变更的时候,这种能力依然存在从而能重新获得新的知识或新的技能。
一、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职业教育直接面向于就业和具体工作,承载着满足社会需求的重任,是培养为社会直接创造价值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的教育。职业教育因其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不同,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有很大的特殊性。
当前,无论是职业学校还是普通高等教育,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课程都是基于学科体系设置的,通常按照学科理论系统地、有序地传授抽象知识,而非应用知识,与职业知识和常用知识脱节。按学期和学时,通常设有动画概论、动画运动规律、造型设计、动画场景等课程,不同的课程安排不同的老师授课,一旦相互衔接出现问题,所受课程将失去其应有的价值。从而导致所有的动漫课程都学完了,但仍然不能参加动画片的设计与制作。
二、行动导向课程体系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行为互动为纽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展示和反馈评价等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行动包含工作和学习,学生通过尝试与挫折,获取完整的过程知识与经验。教师需要构建综合的学习任务,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行动保障。
学科课程体系是基于学科知识点的并行体系,课程的前后顺序有较强的逻辑性,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但课程与课程之间联系不强,不太容易让学生形成综合知识体系。行动导向课程体系是基于典型的工作过程创设与技能集成的教学内容,按工序创设教学情境,形成一种教学内容和工作过程一一对应的串行课程体系。
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具有三大优势:1.教学内容即为工作任务。学生学习后就能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满足职业工作岗位需求;2.教学内容知识点综合。根据工作任务需求,将各种知识点有效整合,学生学习后能意识到所学知识和技能能用在何处;3.学习情境真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得到真实的工作感受,能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方面都得到提高。
三、动漫设计与制作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开发
1.行动导向课程体系开发的思路与方法
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开发是解构学科课程体系,重构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过程。解构学科课程体系并不是摒弃,而是将学科课程体系拆解为各个内容模块,通过市场调研确定职业工作岗位,分析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整合并形成符合教学特征的学习领域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与内容模块进行匹配,重构学习型工作任务。
按实际工作状况列工作岗位,分析工作岗位具体的工作内容,然后制定各工作领域,参照工作领域设计课程体系的学习领域,从上至下的顺序为学习领域的学习顺序,不建议调整先后顺序。创设各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结合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难易程度,各学习情境由易到难,所有学习情境几乎包含学习领域的全部知识点,学期情境和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可做适当调整,项目选取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选择。
2.工作任务分析归纳,提炼行动领域
企业要求动画人员能够专门从事一个岗位工作,熟练并准确的完成工作任务,也要求能够熟悉整个动画制作流程,满足团队工作的需要。根据工作流程,结合就业岗位目标,将工作任务归纳为:(1)分镜头台本绘制员:能够根据导演意图和故事本,进行分镜脚本的绘制;(2)动画角色设计师:能够根据故事情节需要进行角色造型和道具设计;(3)动画绘制员:能够根据原画和摄影表准确绘制中间画,熟练掌握动画运动规律;(4)动画师:熟练掌握动画运动规律,能够熟练运用动画制作软件进行动画制作;(5)动画场景绘制员:能够理解故事情节,根据内容需要,正确分析出场景风格,能够熟练应用图形图像工具,熟练绘制动画场景;(6)动画后期特效师:能够根据影片需要,熟练应用特效工具,创造性设计并制作各种效果。
3.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确定学习领域
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和分解,归纳主要工作步骤和相关知识点,确定学习领域,包括:故事本制作、分镜台本绘制、原画设计、动画造型设计、动画设计稿绘制、中间画绘制、动画场景绘制、动画制作、动画后期制作。
4.教学过程方案设计,创设学习情境
以项目引领整个学习过程,使用3至5部不同类型和不同风格的动画片,使学习内容具有连贯性,项目具有真实性和可操作性,各学习情境可以为平行式或递进式。下面列举部分学习领域的情景创设:(1)动画造型设计:卡通人物造型设计、写实人物造型设计、拟人角色造型设计、道具设定等。(2)中间画绘制:单角色原地动画中间画、单角色前进动画中间画、多角色动画中间画等。(3)动画场景绘制:平涂渐变场景绘制、水彩风格场景绘制、写实风格场景绘制、水墨风格场景绘制等。(4)动画后期制作:各类天气效果、人物表情特效、环境音响特效等。
总之,行为导向课程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在工作任务完成行为中进行理论的吸收、消化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使学生能够迅速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满足社会对动漫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淑芳.行为导向项目式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5).
[2]谢卿.职业院校动漫专业的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J].才智,2009.
1 当下中职动漫设计专业的色彩教学构成上存在的问题
1、专业特色的色彩构成教学制度的薄弱和教材选择的不当。由于中职所开设的动漫设计专业,主要模式构建是仿照本科学院而进行的,因此,相对应的课程安排、理论教学设置和相关实践教学的分配比例上都与本科院校相差无几。至于课程教材,也是与本科院校的内容完全一样。而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都与本科院校毫无关系,因此在动漫学科的教学方面,若中职院校沿用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将会使得专业所教授的学识概念变得晦涩且难以理解,不能进一步对教学效率有所提升。所以在教学选材和教学模式施行方面,中职院校应该突出职业教育的优点和特色。
2、专业定向不够明确,没有充分体现出中职院校的培养特点。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日益庞大的市场需求,动漫专业在我国各中职院校的开展越来越广泛,同时社会对动漫专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中职教育的初衷就设定为为社会需求而培养相关技术人才,所以在当下抓住动漫设计专业的给予是十分恰当的选择。但是,笔者所了解到的中职动漫教学,大多数的院校在专业教学方面没有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致使教学效率不高。因此,各个中职院校应该对动漫专业进行较为全面的调研和教学模式探讨,从而摆脱当下教学的投机性和盲目性。由于该专业的开设时间较短,而且在教学经验上又无从借鉴,所以现在的中职动漫专业的课程设计都是仿照于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而进行的。也就是说,中职院校的动漫专业教学就是本科院校专业教学的“缩影”。因此在课程设计方面存在有结构安排不够合理,理论课程过多而实践课程过少以及课时安排不足等突出问题。
3、课时安排以及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强及与后续课程衔接的缺乏。由于中职院校对动漫专业教学经验的匮乏,从而导致盲目地将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加以利用。如此一来,中职院校对动漫专业的方向就没有有明确的针对性,例如比较于剧本编导、动画角色设计以及游戏场景设计等多个动漫专业的学习来说,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因此中职院校在该专业课程的内容安排和教学针对性方面要加以完善。
2 中职动漫专业色彩构建教学体系改革的相关思考
1、色彩构建基础比重的适当增加
锻炼色彩创造能力的有效方法主要分为两种,1.色彩构建的色彩调和(简称为色彩调和);2.色彩对比练习。其中,色彩调和练习是色彩理论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基本训练,其形成过程经过了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综合,并且在空间装饰上的应用十分频繁;色彩对比练习则使得学生对色彩把握的准确程度有所提升并锻炼其色彩创造能力的有效训练。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在色彩课程教学体系中提高上述两种练习的实践课时比例,从而使学生的色彩创造能力有所提升。
2、重点突出动漫色彩构建课程的特征
所谓色彩构建指的是对具备一定形状、位置固定关系以及面积大小的不同色彩之间进行搭配,从而摸索出色彩和色彩之间和谐并具有美感的构建规律,提高学习者对色彩的敏感程度,可以说是对学生色彩思维方式的培养。所以在课程中,除了对色彩知识有所教授以外,还应该提高对后续学科延展性的重视。强化感知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训练过程,同时也是色彩构建的基础,教师群体应该对该课程的教学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而使教学本质得以提升。
一个适合动漫专业的色彩教学体系的建立,首先要将色彩教学所占的课程比例进行提高,从而使得学生的色彩基础训练力度得以强化。笔者对现行的教学体制所了解到资料显示,对于色彩训练课程的安排设置一般为一个学期,课时总量在60左右。按照这样的课程安排,完全不能满足动漫专业的基础训练要求,更别说能使学生对色彩的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协调能力以及动态把握能力得到较为全面的训练。动漫专业的教学离不开对色彩基础的强化训练,只有在课时方面的比例进行提高,使得色彩运用训练时间有所满足才能保证对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及创造能力有综合性的提高。
3、对学生与学科专业之间的相关能力进行重点培养
基于中职动漫专业的课程教学模式是仿照本科院校教学,从而在色彩教学这部分还不能够与中职教学进行匹配完全,虽然在某一程度上,本科院校的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能够适用于中职动漫专业的色彩能力锻炼,但是要想在这方面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则要对教学模式做相应的一些调整。动漫专业中所设计到的室内设计方面主要侧重于空间色彩认知和色彩搭配两个方面,因此,课程教学的方向应该有所明确。尽量在教学课堂上多安排“色彩调和”的训练内容,使学生在严谨的色彩构建训练中以比较直观的方式理解到色彩调配的作用,有利于他们今后的专业技能学习。
4、色彩课程设置中要具备明确的侧重点
从以上对动漫专业课程设置的描述中不难看出,色彩调和能力、色彩表现能力、相关色彩心理的把握和创造能力以及空间色彩的理解、协调能力是该专业对于色彩基础的要求配备。所以,中职动漫专业的色彩课程教学应该以上述能力培养为侧重点,对教学体系和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安排,从而在边教学边实践边摸索的过程中逐步构建出一个适和中职动漫专业所匹配的色彩课程教学体系。
珠三角动漫游戏产业群已颇具规模,而优秀动漫人才的稀缺使行业发展呈后劲不足之势。一方面是动漫企业求贤若渴,另一方面是高校动画专业毕业生求职无门。因此,结合区域动漫游戏产业人才需求,转变人才培养思路,建立科学的高校动画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1.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广东白云学院结合自身办学优势以及社会需求,推行EIP—CDIO教育模式改革,所谓EIP是指讲道德(Ethics)、讲正直(Integrity)和讲专业(Professionalism)。EIP—CDIO模式实现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与知识、能力和态度的有机结合。动画专业以EIP—CDIO理念为指导,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学生通过4年的学习应该具有四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个人能力、职业能力和端正的态度;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工作和交流;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下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系统[5],由此构建专业人才能力培养教学大纲目标体系(图1)。该体系注重在“企业和社会环境”背景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个人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尤其强调通过项目的构思、设计、开发和实施整体运行,来提升动画专业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从而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统一。
2.开展基于EIP—CDIO理念的课程教学改革
(1)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按照EIP—CDIO教学大纲的能力要求,动画专业模拟动漫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具体来说,专业课程模块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选修课程三大块。专业课程模块的每个课程群以完成专业项目所需知识能力组成,克服传统课程之间重复、隔离的弊端,实现动画专业一体化教学(图2)。(2)建立“N+2”考核方式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主要集中在期末成绩的考核上,这种方式最大的缺点是期末成绩比重过大,平时成绩比重太小,重结果轻过程,不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也不利于学生发挥和发展自己的特长。基于EIP—CDIO理念的课程成绩评价标准采用“N+2考核”方式,即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其中,“N”是指课程进行过程中考核项,动画专业考核项目包括课堂讨论、课堂测验、课堂陈述、课题训练、成型实验、实际操作、调研报告、实地考察、论文撰写等,任课教师从中任选3项,“2”是指期末考试与课堂笔记,以综合方式测评学生的课程成绩。新的考核方式直接引导学生进行全面多向的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实施项目驱动式实践教学
CDIO最核心的理念和原则之一就是“做中学”,它强调采用工程教育方式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层次合理、梯度进阶的案例和项目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并锻炼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图3)。动画专业项目系统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一级综合项目、二级支撑项目、三级基础项目,从易到难,从低级到高级,从个体CDIO项目到整体综合CDIO项目,沿学年时序逐步发展,在不同学年段,任务目标有所侧重,突出职业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达到动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1)一级综合项目。侧重动画专业综合能力训练,涵盖了动画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和能力要求。(2)二级支撑项目。围绕动画专业专项能力培养课程群而构建,通过二级项目的训练促进学生各专项技能的提高。(3)三级基础项目。专业基础课程和通识教育方面的项目训练,主要由各课程的单元训练和课程设计构成,旨在锻炼学生基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三个层次的专业项目系统训练,让“做中学”成为每个学生自觉的学习理念,培养学生“做事”和“做成事”的能力,形成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加强校企合作
以CDIO整体化教育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实现高校动画专业教育与动漫企业需求的对接,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来实现。
第一是通过校企合作,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动画专业每年有计划选派中青年教师到企业进修,着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培训,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多媒体专业;课程体系;典型工作任务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7-0042-02
数字媒体产业是21世纪最具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之一,相关的游戏、动漫和网站开发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近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在我国,已经有很多所高职院校开设了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如何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市场需求并同时与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有所区别,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设计方法是基于行动体系的课程开发方法,是以培养能力为主线,按工作过程的不同工作任务相关性实现知识与实践技能整合的“串行”体系,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将学生循序渐进学习各门课程的过程转变为符合企业岗位实际的工作过程。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课程体系建设的积极作用,许多教师也正在进行相关工作的探索。笔者拟结合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在国家示范性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已取得的一些经验,对计算机多媒体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作进一步探讨,旨在为兄弟院校的相关课程建设提供启示和借鉴。
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人才需求分析
高职教育必须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计算机多媒体专业学生所面对的就业市场是进行课程体系开发的基础和起点。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过程中,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了解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具体需求:(1)走访行业协会,如参加广州市动漫产业协会组织的各项交流、沟通活动;(2)走访省内知名数字媒体企业,如蓝门广告、新节奏科技、秒动科技、4466游戏网等;(3)回访近年来的毕业生,组织专门的问卷调查;(4)进行市场招聘信息总结,从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等权威平台了解企业需求信息;(5)分析第三方调查报告(如从麦可思公司为本校提供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报告中了解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
根据我校计算机多媒体专业毕业一年以上学生的一次性就业情况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首先,计算机多媒体专业人才的整体需求量较大,但就业岗位的分布不是很集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其次,就业岗位的种类较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具有多样化特点;再次,各种岗位的薪酬差别较大,人才需求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目前需求的岗位主要集中在网站设计与制作、网络广告设计、平面与三维动画制作、网页游戏制作等方向。
人才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要创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必须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岗位。我们从对计算机多媒体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中所从事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出发,通过召开企业专家研讨会、专业教师调研讨论等形式,确定计算机多媒体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面向10个相关岗位,其中两个确定为核心岗位,其层次结构如表1所示。
归纳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
当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后,通过与企业一线的工程师和专家进行深入探讨交流,确定这些工作任务的性质和核心知识所在,由企业一线工程专家、本专业学科带头人以及骨干教师等共同讨论确定出本专业的行动领域。这个过程必须在企业一线的专家指导下去实施。这是因为,一方面,他们富于实践经验,更容易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沟通;另一方面,他们是最终课程方案制定的参与人员。通过对这些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归纳,并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珠三角地区的经济、行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归纳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具体内容如图2所示。
分析学习领域,确定课程体系
依据分析得到典型行动领域,并结合计算机多媒体专业的人才需求,我们邀请资深的课程开发专家牵头,本行业的企业一线专家、本专业的骨干教师等积极参与,将行动领域进一步转化为学习领域。这一转化工作在整个课程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它涉及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与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技能之间的转化。每一个学习领域都要求对应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作过程,而所有的学习领域则组成了本专业所对应的所有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由此,可将典型工作过程所描述的行动领域转化为相应的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下的计算机多媒体课程开发应按照工作过程的内在联系组织各个学习领域,将各个学习领域按照工作过程的递进顺序排列,由基础学习领域、素质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及实践学习领域组成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如图3所示。
重新建设之后的计算机多媒体专业课程体系是以工学结合为平台,以岗位技能为根本,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典型任务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托,按照岗位行动领域设计教学内容及设计学习情境,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论职业教育工作过程[J].职教论坛,2004(2):4-7.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袁玫,周海燕,马楠.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31-32.
[4]汪清明.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9(17):20-21.
[5]张燕,王建华,葛秀萍.“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建设——以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63-68.
>> 智能游戏开发与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游戏设计与开发方向本科课程设置的探讨 游戏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方法探析 游戏开发应用中的“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网络教育游戏设计与开发 面向游戏开发方向的“计算机图形学”课程建设探讨 计算机审计课程开发与建设探讨 智能信息处理课程群辅助教学网站的设计与开发 益智小游戏设计与开发 游戏设计方向课程建设研究 “人工智能与游戏编程”课程设计 高职游戏开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基于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开发与课程建设的探讨 数字游戏设计专业建设方案探讨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教学探讨 《Flas设计》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探讨 《网络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工作过程的《网页设计》课程开发与设计探讨 “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软件实践类课程建设探讨 “新药设计与开发”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 第九届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EB/OL]. [2011-06-23]. /.
[5] 彭岩,王万森.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9(11):30-33.
[6] 王小捷. 北京邮电大学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J].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通讯,2011(3):28-30.
[7] 李仪.“人工智能与游戏编程”课程设计[J]. 计算机教育,2010(10):99-101.
[8] 陈少波. 中国动漫游戏专业教育现状和发展策略[J]. 浙江学刊,2007(2):221-224.
[9] 王浩. Visual C++游戏开发经典案例详解[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04-217.
[10] 吴清强,刘方. 计算机游戏基础教程[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187-196.
[11]John David Funge. 人工智能在计算机游戏和动画中的应用[M]. 班晓娟,艾迪明,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07-116.
[12] 于洪.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教学探讨[J]. 计算机教育,2010(10):15-18.
Study on Intelligent Game Development and Design Teaching
YU Hong, WANG Guoyin, LIU Hongtao
(Institut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 Telecommunication, Chongqing 400065, China)
【关键词】动画设计基础 实用型专门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3-0079-02
动画设计基础课程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动画设计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动画设计师岗位要求而开设的职业能力核心学习领域课程。本课程任务定位于:通过专业模仿与项目制作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从而达到学生独立制作动画短片的目的,使学生具备从事Flas制作相关岗位所必需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以及专业能力等相关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一 课程设计的理念
动画设计基础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从职业岗位中来,到职业岗位中去”,在校企结合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完成专业培养计划的制订,课程内容的设计,课程教材的编写,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共建和教学过程实施,实现从学校到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充分突出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主要表现在:(1)职业性: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动画设计师岗位所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要求的职业技能进行项目设计,突出职业性;(2)实践性:通过校内实训、项目实训、技能竞赛等实践操作体现实践性;(3)开放性:到企业参观、实习,邀请行业专家做动漫行业发展报告,拓展实训等体现开放性。
二 课程设计的思路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面向区域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需要以企业为主体参与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实现“从职业岗位中来,到职业岗位中去”所要求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胜任职业岗位需要为目标,以用人单位要求为质量标准”的课程模式。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对岗位核心课程的构建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行业专家(由重庆漫想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重庆泓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专家组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学校专家归并行动领域计算机多媒体行业专家论证行动领
域学校专家开发学习领域校企专家论证课程体系”的“五步工作机制”,实现校企专家共同参与课程体系设计。通过工作任务归并法实现典型工作任务到行动领域转换,通过工作过程分析法实现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转换,通过工作任务还原法实现从学习领域到学习情境转换的“三阶段分析法”,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获得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教学方案“三项主要成果”,即“533”课程设计方法,见图1。
三 课程开发的具体实现
1.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职业面向岗位及入职能力分析
通过与重庆漫想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重庆泓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都力图科技有限公司、重庆火呀广告有限公司的深度合作,对本课程相关的职业岗位进行了广泛的调研,确定了本课程职业岗位技能支撑。与动画设计基础课程相关的职业岗位主要有:Flas设计师、Flash游戏师、原动画师、Q版设计师、Flash网络广告师。校企专家共同
确定的职业岗位及其入职要求见表1。
2.参照职业资格标准,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动画设计师岗位的学习领域课程
动画设计师岗位涉及三个典型工作任务:基本动画设计与制作,动画角色、场景设计与制作,动画后期制作,相对应的有4门学习领域课程:动画设计基础、电脑造型与色彩、动画背景绘制、动画后期制作。将这4门学习领域课程和企业项目实战以及二维动画设计师认证集成为动画设计师岗位的核心学习领域课程。
3.“以人为本”进行学习项目设计
根据高职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规律,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满足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训练技能的规律,将动画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划分为5个渐进的项目设计,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特点,见图2。
图2 “以人为本”进行学习项目设计
4.构建素质、技能、知识“三位一体”的全面、可控的考核体系
动画设计基础课程考核采取素质、技能、知识“三位一
体”的全面、可控的考核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见图3。
图3 素质、技能、知识“三位一体”的全面、可控的考核体系
实践技能测试方案:
个人测试:每个同学根据老师给出的常见综合开发的仿单,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开发出一个Flash作品,按以下评价标准给予个人成绩评定:
团队测试:按照3个同学组成一组来分组,每个小组根据老师给出的大型综合开发的设计订单,在规定的时间内合作完成,开发出一个Flash作品。根据设计订单的要求、作品创意及团队合作情况给Flash作品打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次。
关键词:高职 数字媒体技术 专业 课程
Researching in Course Setting of Digital Media Major in Vocational College
He Haiyan Wang Jian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of Anhui Occupational College of City Management, Hefei 230011
Abstract: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of vocational college in order to cultivate high-end skilled application of digital media professionals as the goal, the curriculum determines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setting of the digital media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
Keywords:Vocational college Digital media Major Course
高职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由于在国内设立比较晚,与国外较成熟的数字媒体人才培养以及较为成熟的开设数字媒体专业本科院校相比,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师资力量不足、培养模式单一、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可选择的教材资源较少,这些阻碍了数字媒体技术人才的培养。作为为社会培养高端技能型和应用型的高职专业,如何突破专业发展的瓶颈?
1、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定位
数字媒体技术是一种融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将图形、图像、文字、声音、视频等信息加工成可感知、可管理和可交互的一种新的技术形式,应用领域涵盖了影视动画、移动娱乐、平面设计、网络游戏、多媒体设计开发、网站设计开发等领域。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主导,以大众传播理论为依据,以现代艺术为指导,集技术与艺术为一体,将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高度融合的综合叉学科。毕业生主要从事领域为广播电视、广告设计制作企业、企事业单位、学校从事数字媒体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工作;音视频设备的操作与维护工作。
由于高职教育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必需、够用”,人才培养上注重“技术性”或“职业性”,因此定位是否明确是决定人才培养方向的关键因素。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将技术操作与艺术训练作为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艺术创作和艺术加工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2、高职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的设置
2.1 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知识结构分析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一门跨学科、多门类、技艺融合的新专业,内容涉及计算机、艺术和人文社科等学科(图l所示),多门学科互相交叉、渗透与融合。其中,计算机技术课程内容涵盖了计算机硬件的使用以及软件的设计和应用,包括的课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基于.NET的计算机编程、动态和静态网页设计等;艺术学科主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运用计算机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开设课程包括美术基础、色彩与构成、数字图像处理、音乐鉴赏、视觉文化和传达设计等;人文社科主要从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的角度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和社会认知,课程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文学鉴赏、管理学、法律、体育等。
2.2 课程体系设置探讨
为体现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知识的结构性、层次性和综合性,课程体系分别从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的角度进行构建,专业技能课程的设置又分为专业通识技能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通识技能课程是学习和培养数字媒体技术素养的基础和铺垫,为进一步通过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提高专业技能奠定理论和应用基础。
2.2.1 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
(1)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原则。根据高职教育对学生基本素养的要求,以及国内专家、学者对通识教育模式下公共基础课程设置情况的研究,我们认为高职教育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基础性原则: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有别于专业课程的专业性原则,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常识的理解和对基本方法的掌握,以及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全面性原则: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高职公共课程中通识部分的设置应体现全面性的原则,基本学科都应有所涉及;
时代性原则:高职教育满足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级技能应用性人才的要求,开设的课程首先应具有时代性的特征。
(2)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设置。根据基础性、全面性和时代性等课程设计原则,公共基础课程的内容大致应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计算机科学、文学、管理学、外语、体育等5个方面(如表一)。
表一 高职公共基础课程设置
2.2.2 专业技能课程的设置
(1)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原则。根据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特征和人才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前沿性原则: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数字媒体技术人才的培养也要紧随时展前沿;
实践性原则: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实践性课程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技艺结合性原则:数字媒体时代要求数字媒体技术人才“技、艺”结合。课程设置上,学生不仅要掌握必备的相关艺术理论,还要将相关的理论指导实践。
(2)数字媒体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
1)专业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素养,尽管课程较为基础,却极为重要,为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起到辅助和铺垫的作用。
表二 高职专业基础课程设置
2)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主要用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由于数字媒体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的交叉学科,涉及到动漫制作、影视技术、网络多媒体、游戏制作等多个用人方向,所以依据相关产业方向确定不同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设置相应专业核心课程,构建科学的课程模块。
表三 高职专业核心课程设置
在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上,要特别注重上机实践课程的安排,理论与操作相结合,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3、构建校企合作平台,注重产学研结合
从知识的学习到技能的应用,学校可以尝试借助校企合作的模式共建实训基地,加强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可以借助校企合作的模式派优秀的学生到企业实习,并对实习过程中的能力培养提出明确的要求,从而提高实习的针对性。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有助于学生对数字媒体产业更直观的认识,有助于高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同时也有利于资源共享,弥补实训基地之不足,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从业能力。高职教育的目标和定位也决定了高职院校与企业联合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肖永亮.美国的数字媒体学科发展[J].计算机教育,2006(5):47-49.
[2]向辉.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8(15):28-30.
[3]陆涵燕,李淑梅.校企携手共同培育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5-6.
作者简介:
贺海艳,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视觉传达与数字媒体。
王健,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与教育信息化。
近几年,我校在课程结构方面,大力加强各学科内涵建设,紧跟着行业发展,以“三创双能”(“三创”即创新的意识、创意的技能、创造的实践;“双能”即专业工具性应用技能+人文内涵性拓展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明确定位、凝练自己的办学特色。艺术类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类高职院校,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主要是文学作品的鉴赏与分析,而文学与艺术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类高职语文教学也是艺术教学。为此,我们在高职语文的教学上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一、高职语文教学促进学生专业性学习
高职语文是高职生学好专业的基础,是学生现在学习,将来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学科。
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语文教学要求和重点,高职语文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开发其专业语文知识与专业语文能力,为专业需要服务,为就业应用做准备。比如,服装专业着重要求学生口语表达方面的理性解说能力及应用文写作能力;动漫专业着重突出语言对话能力和写作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了解所教班级的专业情况和该专业对语文学科的特殊要求。例如我在给动漫专业的学生上语文课时,在课程内容方面就安排了如何写作情境对话的内容,并为学生设置了人物情境对话项目,让学生设计动漫游戏人物对话。语文课针对专业特点设置内容并安排相应活动,增强了学生学好专业课的兴趣和信心。例如我给平面班学生上苏轼《前赤壁赋》这篇课文时,就第一段的内容让学生根据想象画出“月色江景图”,充分调动学生的绘画能力,很好地与专业课相结合。
二、高职语文教学促进学生人文性提升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语文教学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学生素养的高低。
因此在课程设计时,删减了部分理论阐述较深、抽象且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的课程,将必备的专业知识融入了专业课程并强调了实践教学环节,优化了教学方法,注重语文能力的实践训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适应不同岗位所需要的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的语文职业能力真正达到综合性和实用性水平。
1 在作文教学中渗入职业能力教育。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高职学生除了必要的理论学习之外,还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这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教师要抓住这种机会把它作为学生写作的重要源泉,要求学生认真地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收集相关的素材进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