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戏剧影视表演就业前景范文

戏剧影视表演就业前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戏剧影视表演就业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戏剧影视表演就业前景

第1篇:戏剧影视表演就业前景范文

赵宁宇,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导演表演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硕士,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博士。德国“德国之声”电视台、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学者。

记者:传媒大学表演专业今年有多少人报名?

赵宁宇:有3000多人。

记者:怎样定义表演教育,它是贵族教育还是精英教育?

赵宁宇:表演系的学费是一万,全国统一定价,学费并不比别的专业多。至于考前的辅导费用,据我所知,考进来的学生大多数没有经过这个程序;考前辅导费不是必须的费用,只能属于个人选择。表演专业不是贵族教育,因为大多数有钱人的孩子不会去学表演,表演专业的学生按建国后的资料显示,绝大多数是平民子弟。

表演人才的培养也分几个层次,既有高等的精英教育,也有中端的普及教育,同时有基础性教育。目前我国的艺术教育资源是有限的,不仅高等的精英教育资源匮乏,普及性的,基础性的艺术教育资源匮乏情况更加严重。

记者:建国后我国培养了多少表演领域的人才?

赵宁宇:这涉及到一个学制问题。80年代之前,进修的学生比例非常大,像于是之这样的表演艺术家就是从中戏进修班里出来的,他虽然没有学历,但是造诣程度远在受正规表演教育的学生之上。如果把各个学力程度,受过表演教育的历届学生统计在内,各个学校也应该培养了上万人,所以中戏北电上戏这三校在建国后培养的表演人才应该有三万人以上。

记者:真正伟大的演员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吗?

赵宁宇:我觉得演员是需要培养的,就像优良的种子需要水分和土壤的滋养一样,好的演员也是培养出来的。中国的表演本科教育是从53年才从中戏开始的,除了院校培养的模式,还有院团的培养,各大电影厂的培养,以及社会的培养等很多形式,院校并不是培养表演人才的唯一途径。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大学的扩招,表演专业名额的增多,上表演系相对来说容易一些,现在看来,院校毕业的学生人数远远超过了其它途径培养的人数。

记者:传媒大学今年招收25名学生,这些学生中能有多少在毕业后真正进入演戏这个行业?

赵宁宇:表演专业的学生就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显性就业,比如毕业后直接签了公司,或者进了一个单位;一种是隐性就业,就是你什么单位没进,但是天天在拍戏。而我们现在的培养要以后者为重,就是有戏拍。但现实情况是,有戏拍的比例并不是很高。演戏是个很自由的行业,现在国家话剧院的演员都不一定有戏拍,更不要说刚出校门的学生。我只能这么说,我教的学生,愿意做演员的,大部分都有戏拍。

记者:在通识教育渐成大学教育趋势的背景下,表演专业的学习会不会限制学生个体的发展?

赵宁宇:通识教育是不是大学教育的主体方式还有待商榷,艺术类培养在我国都是专才教育,像北电和中戏,实施的都是专才教育,但是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演员,也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导演编剧和制片人。

记者:表演专业的就业前景离不开影视产业的繁荣发展,目前我国的影视产业发展情况如何?

赵宁宇:2007年,我国影视产业的总收益是1300多亿,以20%到30%的速度增长,发展势头非常好,从业人员超过百万,职业演员有一万人左右,非职业演员也就是群众演员有十万人上下。

记者:艺术考试过程有没有进一步透明公开的必要?

赵宁宇:艺术考试过程有国家纪委和主管领导的监督,如果有人对这个考试过程的透明和公正有质疑,完全可以诉诸法律程序。作为制度执行者,我们只能让这个考试过程更完善一些。

第2篇:戏剧影视表演就业前景范文

美育大师席勒追求的就是一种能使真善美重新联通的冲动,认为只有这种冲动才能导致感情与理性、人性与神性、艺术与科学的最佳联通(即综合)。建立在“联通”基础上的生态式教育使各种知识在人的头脑中建立起一种相互联系和相互生发的生态系统。联通的结果是产生智慧的火花。①席勒认为,联通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艺术。因此,在学校基础教育中,艺术类学科的整合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通过多种艺术的联通,才能造就具有通感和智慧的高素质人才。其实,艺术已不再是学习的单独科目,而是作为跨越课程的方式,与所有课程相联系。如通过各种打击乐器来学习语言,通过舞蹈来学习科学等。加拿大皇家音乐学院于1994年就发起了LTTA②项目,对这种模式进行积极的倡导和实践。

正因为如此,在新世纪初始,国家教育部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标准》。在新时期,高师院校应该转变观念,适应形势,设立艺术教育专业,满足基础教育现实的需要。

一、建设艺术教育专业具有政策层面的支持

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出台了《艺术课程标准》,这是国家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对基础教育中的艺术类学科进行综合的决定。浙江省政府和浙江省教育厅在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颁布以后,也多次以文件和通知的形式对艺术教育进行政策上的指导和检查。2006年8月,浙江省教育厅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联合发文《关于开展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工作专项督查的通知》。随着基础教育艺术课程改革实践的推进,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在2006年的工作计划中,重点指出:“加大艺术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力度,建设逐步适应时代要求的艺术教师队伍。”而基础教育艺术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应该由高等师范院校来进行,因此,高师院校建设艺术教育专业在政府政策层面上具有共识和支持。

二、建设艺术教育专业具有旺盛的社会需求

从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艺术课程标准》到现在,全国基础教育的艺术教师积极投入在艺术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活动中。在基础教育艺术教师拥有了更多自主教学空间的同时,音乐、美术学科的综合艺术还不是“综合”的很理想。具体表现在:第一,为综合而综合。认为综合就是音乐、美术内容的简单拼凑,或者将原本无法或难以综合的知识内容强行综合。第二,综合具有形式化、机械化倾向。第三,学生主体性的过分强化。教师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民主性,结果导致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主要原因是我们基础教育的艺术教师原来均是音乐教育或者美术教育的单科学习者,对现在综合性质的艺术课缺少一定的把握能力。作为新型的艺术教学方式,基础教育的艺术课教学,对课程资源提出了较单科艺术教学更高的要求,它既需要不同艺术学科的资源,也需要非艺术学科的元素。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多门艺术学科的专业知识技能,更要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的基础,而且具有综合各种艺术形式(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等)的能力。但是,目前浙江省乃至全国教师教育机构,还不能全面满足基础教育开展艺术综合教育的要求,因为在高师院校,还没有建设培养当前基础艺术教育教师的艺术教育专业。所以,基础教育的艺术课教师不能适应这种新型的艺术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教师对艺术的综合还没有真正理解其内涵,只有真正理解了综合的含义,艺术综合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才能得到提高。对基础教育的艺术教师而言,要适应新时期艺术学科的教学要求,需要进行教育培训。笔者曾调查过多所中小学的艺术课教师,几乎100%的教师都渴望有针对《艺术课标准》的艺术教育的培训和指导。基础艺术教育的改革轰轰烈烈,迫切需要具有时代性、综合性、规范性的适合基础艺术教育的师资。因此,艺术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应该是非常乐观的。从生源及就业来说,在高师院校建设艺术教育专业是非常可行的,也是十分迫切的。

三、建设艺术教育专业具备的条件

作为高师院校的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师,原来大多是作为培养音乐表演、绘画专业的技术人才为荣的,教师多为培养学生在国内大赛获奖而自豪。对高师院校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不清楚,或者是清楚但不重视。对此,“必须是每一位在高校任教的同志明白,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应有利于培养一名合格的中等学校的艺术教师。不管出于何种‘好心’去努力塑造一个‘不合格的中等学校的教师’,这种做法都是和高师教师的任务及基础教育的需要不相符的。”③

经过十多年的讨论与实践,越来越多的高师院校的教师及管理人员,已经逐步认识到高师院校的艺术教育专业与音乐院校、美术院校的艺术专业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任务、课程资源、培养方式(方法)上的区别。尤其是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艺术课程标准》后,基础艺术教育的轰轰烈烈的改革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对高师院校有比较大的触动,对高师院校音乐(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的认识更清楚了。在此背景下,为高师院校建设艺术教育专业找到理念上的默契,为艺术教育专业的建设创造了思想行为上的条件。

综上所述,在高师院校开办艺术教育专业,不仅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基础教育艺术学科教育人才的需要,更是满足现代社会综合艺术素质要求的需要。同时,浙江省高师院校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建设艺术教育专业的条件,为探索和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艺术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浙江省高师院校建设艺术教育专业是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注释 :

①滕守尧.生态式艺术教育与联通.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