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文化与企业宣传范文

企业文化与企业宣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文化与企业宣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文化与企业宣传

第1篇:企业文化与企业宣传范文

关键词: 河南食品企业 企业文化宣传 企业实施行为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企业精神和经营管理理念为核心,凝聚、激励企业各级经营管理者和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中的一种无形资产,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它是最具持久力的决定因素。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新形势,企业必须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市场推广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宣传是建立在企业文化建设基础之上,从理论建设层面直接转向广大消费者和民众的企业文化宣传,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策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企业既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对跨国公司和国内各类企业的双重竞争压力,迫切需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能力。而在竞争中,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能力,仅靠硬件建设不行,还要提高软件水平。特别是在产品同质化趋势加快的条件下,企业的服务水平、品牌效应显得特别重要。“而服务水平的高与低、品牌效应的大与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1]

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同时有着交通之便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如何将这些天时地利条件转化成“人和”或“人活”条件,促进河南食品企业的发展,树立河南食品企业的品牌形象,创造出更好的经济效益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河南经济在近几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食品领域,三全食品、思念食品、双汇集团、莲花味精、白象方便面等拥有中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等行业美誉,在企业的产品开发、知识产权保护、进出口贸易方面都做得很好,市场份额的占有率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食品工业作为朝阳产业和民生工程,与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加大企业文化宣传力度,配之以有效的企业实施行为,对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占有和稳固市场,都有着战略上的决定性作用。

有这样一种说法:目前在全国市场上每销售的3.5包方便面中,就有1包来自河南;每2个速冻水饺中,有1个出自河南;莲花味精一个厂就占据了国内市场份额的45%;全国的肉制品有1/4产自双汇;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的主要半成品原料90%来自河南。河南,正在成为中国老百姓饮食供应的“大厨房”。[2]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地域的影响,河南食品企业“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固有思维,使他们惯于“闷声发大财”。许多人是因为众品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才知道其名;莲花味精占据国内市场半壁江山,却被称为“隐形冠军”……河南食品行业虽不乏有实力的企业,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是“太老实”,几乎没有一个像蒙牛或雅客那样,凭借营销手段迅速蹿红全国的品牌。[3]

在河南,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上百家,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也有近十家。三全食品等一些大的食品集团在近年的快速发展中,都意识到了品牌战略的重要性,加大了品牌的宣传力度,在中央电视台和地方台高密度的广告播放中占有一定的份量,也有了一定的深入人心的广告宣传语,如“三全凌汤圆,味美香甜甜”、“思念水饺,思念的味道”、“莲花味精,颗颗味浓”等给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重金聘用名演员做形象代言人,如三全聘用蒋雯丽,白象聘用胡军,等等,名人效应确实提升了产品的知名度。曾经在郑州的大卖场和连锁超市,三全设立了液晶电视,反复播放状元水饺的广告片;思念在获得奥运食品供应商的资格后,也及时推出“金牌水饺”的大力度广告。

然而,企业文化不仅仅重在建设,关键是认同,企业文化宣传就是建构在企业文化自身建设和消费民众之间接纳和认同的桥梁。做好企业文化宣传需要多种手段同时进行,互相补充,形成一个整体,全方位地反映、传播企业文化,而一切的企业文化宣传只是手段,属于形式的范畴,当一种行为流于形式的时候,就失去了它自身的意义。在企业文化宣传背后提供强有力支撑的就是企业的实施行为,这样才能做到名至实归,名副其实。任何一家企业在自身产品的质量、品质打造起来之后,积极地进行企业文化宣传,并结合行之有效的企业实施行为,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就会促进企业的发展,成为企业发展的长久动力,不断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河南食品企业虽然对企业文化建设也有所重视和发展,但是,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也不是形同虚设的企业装饰品,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层次,必须加大企业文化宣传的力度,加强宣传背后的企业实施行为。

但是河南的许多企业只意识到了商业广告巨大的经济价值,而把公益广告、公益事业的投资当成是可有可无的事情,与国内其他大型企业如蒙牛相比就未免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一些小的食品企业在企业文化宣传方面还没有觉醒,宣传推广手段单一,广告多以产品秀为主,销售促进以简单的买赠和价格折让为主,促销活动集中在节日期间展开。宣传方式陈旧成了限制食品企业发展的瓶颈。

河南食品企业也逐渐认识到了这根软肋。三全食品在河南食品行业公益事业方面做得堪称楷模,在河南由“中国粮仓”发展为“中国厨房”的过程中,三全已然成为河南一张闪光的名片。作为我国速冻食品产业的巨头,三全在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中,时刻不忘社会责任,一直热心各项慈善事业,从华东抗洪到“非典”防治,从印度洋海啸到汶川大地震,危急时刻,总有三全食品的热心捐助。他们积极捐建希望小学,救助孤残儿童,支援省内建设。特别是2006年,三全携手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首批捐款400万元设立了中国红十字・三全博爱助学基金。这是第一个由民营企业携手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设立的面向贫困大学生的助学基金,是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博爱助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以“为梦想插上飞翔的翅膀”为主题的基金启动以来,已有北京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等多所高校的数百名贫困大学生得到了资助。它是河南食品企业实力的一次高调彰显,也是河南企业家责任意识的一次高调彰显,说明河南企业家的慈善意识在提高,充分展示了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公民的优秀品格。[4]对公益事业的投入使三全食品的名声大振,无形中为企业做了很好的宣传。

同样,双汇集团在企业长足发展、获得巨大利润的同时,在自然灾害的救助、捐资助学等方面也投入了巨额资金。2010年,双汇集团一次性拿出3000万元人民币定向资助2000名贫困大学生,连续3年,每人每年将获得5000元的资助,帮助他们完善人生,成为国家优秀的人才。“双汇奖学金”的设立是一个明智之举。双汇的助学行为,使省内许多贫寒学子受益,帮他们度过难关,也在业内获得了一定的声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今河南许多食品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公益广告和公益事业投资这张名片。这种软广告在无声中提升了企业的声誉,反映出企业竞争和宣传方式的新变化。

纵观如今的河南食品行业,阵容强大,兵强马壮,粮草充足,但是叱咤风云的将领人物目前还不多。许多企业没有把企业老总的公众形象竖立起来,企业家是企业的名片和通行证。一个好的掌门人对企业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就像三全食品董事长陈泽民一直热衷于公益爱心事业,曾以3160万元的捐赠金额居2008胡润慈善榜河南榜首。

企业公益事业的投入,社会责任的承担,在回馈社会、帮助他人的同时,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感染教育着自己的员工增强责任感,进而增强企业的内部凝聚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但公益事业的投入往往在最初的时候会被人们误解为作秀,需要企业持之以恒地坚持,以最大限度地扩大企业的影响。

食品企业文化精神的本质是科学、卫生、营养与健康,但文化精神不能仅仅停留在些,还要提升品位、引领时尚、倡导潮流。科学、卫生、营养与健康,应当是客户消费河南食品的第一物质需求,品位、时尚、潮流是客户选择河南食品的最佳借口。当河南食品企业在一线阵营中占据越来越多席位的时候,当人们吃着河南食品感觉和吃进口食品一样美味和放心的时候,河南食品才能如河南的文化名胜一样,声名远扬。

河南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河南食品企业发展又有着坚实的农业基础和潜在的广大消费群体,因此河南食品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是巨大的。而现实是河南食品企业众多,产业化水平低,知名度和信誉度相对不高,文化与企业的发展结合点少,企业文化宣传的力度不到位,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时至今日,河南人不该再沉迷于中原文化的历史尘埃,而要眼光再长远些,思维再活跃些,使河南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更好地被利用起来,这样河南的食品可以更精致,河南的品牌可以更响亮。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把注意焦点从灰色的形同虚设的企业文化理论建设快速地过渡到企业文化宣传的具体行动上来,利用好河南自身的优势,加大企业宣传力度,把企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宣传、实施行为结合起来,打造河南食品企业的品牌,把一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转变成一个拥有实力强大食品企业的大省,为经济的发展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创造经济效益,将河南的形象、文化、企业发展、经济效益组成一个良性循环的链条。

参考文献:

[1]杨帆,方光罗.商贸企业文化[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

[2][3]中国饮食供应的“大厨房”.东方财富网博客http://blog.省略,2009.5.

第2篇:企业文化与企业宣传范文

“促进经济发展,建立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大力倡导的新思想,在新的思想和发展理念下,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就是要求企业安全生产,提高生产质量,强调科学生产,关爱生命,珍惜生命。因此在企业生产中必须要规范生产的行为,树立科学发展观,始终做到以人为本,从人的角度出发,提高生产质量。在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中必须要注意的五大要素有:1.安全责任:明确企业生产的责任制和问责制,将每个岗位的责任和义务划分清楚,避免出现安全事故时,责任无人承担。明确责任,提高安全意识。2.安全文化:让人们在企业生产中有较高的安全生产意识,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提高员工的整体生产水平和综合素质。3.安全科技:科技是企业生产的根本保障,先进的技术可以提高生产力,加快企业生产,提高生产质量,同时为安全生产打下了基础。4.安全法治:完善安全法治,通过有效的法律和法规的手段来约束和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保证生产的安全化和规范化。5.安全投入:建立起政府、企业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机制,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在这五个要素中,安全文化是所有要素的核心思想,充斥在整个系统中,故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必须要从人的角度出发,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将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建设的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完善安全设施,提高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并要在企业生产中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对危险事故的防范意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保证企业的顺利生产。

二、探索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一)提高人员的积极性,推进安全制度文化建设

1.完善安全规章制度,健全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在企业生产中必须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等,同时要对生产中出现的新科技、新工艺和新设备的使用的规章和规程进行规范。例如:可以在企业中组织安全事故的应急救灾演习,根据具体情况来设定工作内容和环境情况,同时要提出安全要求,并制定出安全应对措施。通过企业的安全事故预演,丰富员工在生产中的安全知识和安全经验,提高安全系数。加大安全教育和安全事故的调查,并及时进行报告和处理。2.加大对班组的规章约束,科学的管理安全生产。针对施工班组需要制定《班组长安全管理条例》和《班组管理办法》等,制定具体的安全生产细则,实行积分考核制度,严格对其行为进行约束和控制。保证班组的文明建设、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提高生产的规范化和标准化。3.实行市场化管理,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形成一个将生产要素投入价值的市场,遵循结算和考核的市场规则,同时制定表转化的轻伤、重伤的考核制度。4.实行安全行为的激励和惩处。在企业生产中对每一季度中安全生产,并提高生产效率的班组和员工进行不同程度奖励,或者积分形式的奖励,或给予物资奖励等。同时对于违反规定或者疏忽大意造成安全事故的,不但要进行教育还需要进行严厉的处罚,杀一儆百。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实行科学发展的战略,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二)加大安全物质文化建设

安全生产中必须要投入一定量的维简费和安措费,以保证生产设备和生产环境的安全性。1.改革和创新生产技术,推动物质安全文化建设。处理好人、环境和机械三者的关系,避免生产活动中影响人身体健康和生产安全的因素出现,实行“科技兴安”的战略,科技支撑安全生产。2.通过技术的创新和改进来提高安全生产系数,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例如:对矿井通风和巷道开挖支护等高难度技术必须要采取技术创新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生产的安全性。3.将安全管理的质量量化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环节和生产岗位,同时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责任人身上。4.实行安全生产的网络化管理,提高信息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构建全方位的安全网络管理系统,实行安全生产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对生产人员的监控和管理,提高安全生产的行为管理,控制起来比较方便。

三、结束语

第3篇:企业文化与企业宣传范文

目前全省上下都在认真开展《中国电信企业文化手册》的宣贯工作。中国电信企业文化的实施,标志着中国电信企业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做好全区宣贯工作,推进**电信企业文化建设,现结合省公司的有关文件要求,提出全市宣传贯彻中国电信企业文化纲要的实施意见。

一、加强领导,成立组织。

各县(区)电信分公司、市公司各部门要充分认识企业文化的作用,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纲要的宣传贯彻落实工作,大张旗鼓的搞好宣传,使广大职工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要使**电信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大、做优、做强,必须依靠文化力的作用来调动广大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团结一心为企业生存而拼搏。

**电信企业文化宣传贯彻工作,在市公司统一领导下进行,由企业文化宣传贯彻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整体策划;市公司党群工作部、工会负责组织好宣传贯彻的实施、指导、检查考核工作。

**电信分公司企业文化宣传贯彻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由下列人员组成: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下设办公室:

主任:版权所有成员:

二、宣传贯彻的内容

宣传贯彻工作要以《手册》为基本,深入全面地讲解中国电信企业文化体系的内容,使广大员工认清当前中国电信改革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全面理解企业使命的内涵,明确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让“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的服务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用企业行为准则和员工行为准则规范行为。

三、开展宣传贯彻活动的方法

各县(区)电信分公司、市公司各部门要制订好宣传贯彻工作的长远规划,使企业文化宣传贯彻工作真正在员工中生根开花结果。

1、制定详实的企业文化宣传贯彻活动计划,明确专人负责实施,迅速掀起学习。要利用网络优势将《手册》通过OA系统传到员工手中。

2、要利用职工大会、部门会议,适时组织集中辅导,用以会代训的方法开展宣贯。

3、广泛开展宣传,集中营造声势。要利用当地电台、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利用局内学习园地、简报、画廊等窗口开展好宣传,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

4、要根据各自工作实际和工作特点,采取集中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地组织宣传贯彻活动。

5、要利用网上大学的课目,敦促员工上网自学,或集中组织学习,强化学习的自觉性。

6、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做好对外宣传工作,树立电信企业的统一形象。要在办公场所、会议场所、公共走廊、步行楼梯等处设置企业文化相关宣传标语,构造统一规范的企业文化“硬环境”,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国电信企业文化宣传贯彻的宣传画要张贴到农村支局和班组。

四、对宣传贯彻企业文化的具体计划。

1、各县(区)电信分公司、市局各部门的负责人要带头参加省、市公司组织的专项培训,并负责好本单位的宣贯工作,力争通过半年时间使**电信员工对中国电信企业文化知晓率达到90%以上,市公司将组织抽查验收。

2、各县(区)分公司、市公司各部门要建立健全宣传贯彻中国电信企业文化纲要的学习考核制度,健全各项活动台帐,做到有据可查,有章可循。

第4篇:企业文化与企业宣传范文

【关键词】企业发展;企业文化;文化强国

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生产发展的过程中慢慢形成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精神、价值观念、群体意识、道德规范和经营理念的综合体。企业文化是加强企业管理的灵魂,搞好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因素,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文化强国战略中来显得十分重要。也是贯彻落实文化强国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做好这个工作,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将企业文化融入文化强国战略里的必要性。

一、将企业文化融入文化强国国策中的必要性

1、符合企业长远的发展利益

将企业文化融入文化强国国策中是企业宣传贯彻文化强国国策的重要表现,是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重要形式。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处于竞争中的主导地位。

2、能够提高企业的影响力和声誉

一个企业也许会偶尔承担慈善方面的责任,比如地震捐款等,这些慈善行为会使企业的声誉和影响力有所改善,但这不是持久的。然而,企业承担落实文化强国国策的行为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文化的走向,这对人民的影响是深远切不可被磨灭的。同时,因为企业文化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对员工影响深远,它能够使员工主动的,持续的承担社会责任,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影响力和声誉。

3、能够为企业发展做出准确预警

社会是不断变化的,文化强国的国策在实施中也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和完善。企业通过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文化强国的国策里可以预测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能遇到的问题,进而完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文化强国国策中的方法

1、以人为本,重视员工的重要作用

以人为本是文化强国国策的基本要求,是企业文化进行管理的核心理念。企业竞争,不仅仅是市场和产品的竞争,也是企业文化的竞争,完善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最大的竞争力之一。能否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文化,关系到企业管理的成败。因此,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思想,把人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重视员工的作用,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满足员工的合理要求,把人的价值放在首要的地位。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的价值,引导员工进行自我管理,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从而体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完善制度,保障和健全企业文化管理

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企业的经营制度和企业内部法规深刻影响并制约着企业文化的发展和经营状况。文化强国的重要国策要求企业保障和健全企业内部法规,使企业文化得到完善。不同的企业管理制度真正影响和制约企业文化差异。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集中的体现。员工的言行都应该在被企业的法规和制度制约和规定中。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就是企业制度落实和企业管理制度完善的过程,也是企业文化走向成熟的过程。因此,在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文化强国的过程中,必须依据企业文化的精神,健全企业的相关管理制度,真正意义上实现制度和文化的统一,实现理念和操作的统一,从而使员工既受价值化的导向,又有较为制度化的规范。

3、突出个性,增强企业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的个性特色是由不同企业的不同文化价值的内涵和基本类型不同所造成的。文化强国国策也要求在实施文化强国国策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走有特色的文化道路。因此,企业文化管理也应该表现出企业所具有的个性文化色彩,体现企业文化的个性特征。只有充分体现企业文化的个性特征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将企业文化与文化强国的国策相结合。

三、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文化强国政策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文化强国国策中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也不是急于一时就能够实现的,在实行的过程中,企业会出现很多难以避免的问题:

部分企业盲目效仿其他成功企业,没有企业文化的个性。形式主义严重,浪费金钱,浪费精力。犯经验主义错误,忽视企业现状。将企业文化与实际生产相脱离,文化建设成效不大。片面的将企业文化当作“老板文化”而不是把它作为发展战略。

总而言之,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约束、调节、凝聚和激励的功能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成功的企业都有着其成功的企业文化,都非常重视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完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如何让企业文化跟上时展的步伐成为企业家们新的课题。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文化强国国策里是时展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需要赋予企业文化新的含义,将企业文化上升到时代的高度,让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的发展,让企业文化带动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兴.论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J]企业技术开发,2009

第5篇:企业文化与企业宣传范文

关键词: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只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坚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努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探索,就一定能找到更多的、富有时代、感针对性,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新途径,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就会有一个新的提高。

1 新形势下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新特点

社会跨入科学发展时代,顺应而新生了不少新东西,虽然这些都是基于过去原有的基础之上的,但是,新形势下新特点的态势越来越明显。就拿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来说吧,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发达、人类的进步,日益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

1.1 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环境和对象呈现多样化

这主要的原因是社会发展的多样化,导致企业各个方面的环境都发生了变化。比如,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的好多方面都是由国家统一运筹安排的,包括产品大都由国家统一销售,在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基本是大锅饭,彼此没有太大的区别,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干多干少一个样。改革开放后,这些可都不一样了,尤其是时展到了今天,新时代新形势下的企业,经过了一系列不同阶段的改革、改制,由过去的按需分配走向现在的按劳分配,企业的大锅饭被打破,讲究公平、公正、效率。这样,企业员工理所当然地面临经历和以前不一样的问题,接受新观念,迅速地更新自己,不然就要被淘汰。所以,现代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所面临的环境和工作对象,日趋呈现比以前更复杂的多元化的新特点。

1.2 新时代的企业,比照以前的要求,标准更高

比如高科技的发展、企业的科学化管理,对人才、岗位的起点要求等,都比以前要求更高。这样,新时代的员工,就要对自己有更高的发展要求,以适应时代和现代化企业的要求。过去,企业都是单一的,计划为主,员工对自己的要求不高,人们想法也不复杂。而新形势下就不一样了,经历了改革开放大潮的冲击,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辞职的、下岗的、分流的,留下的都是精英,知识层次、文化程度都较以前有所提高,人的素质品位高了,想法和思想就显得复杂了,这样就为现代企业下的政治思想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许多新问题应运而生。这也是现代企业政治思想工作最显著的特点。

1.3 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

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媒体的迅猛发展、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传播方式的齐头并进,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人们的思想、想法越来越复杂。企业也是一样,作为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者,首先就要认清这样的形势。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对象是企业的人,现代企业下的员工,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下,内心状况、思想、想法等复杂多变,试想想,现代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面对着这样一个层面很复杂的群体,难度可想而知。

2 正确认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含义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倡导、积累、筛选与提炼而形成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它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价值取向为核心,以企业最高目标、企业精神、企业优良传统作风、礼仪风格、行为规范、标识、环境、传播等为主要内容,能够激发和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的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法宝,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他既要为党的政治路线和社会政治制度服务,服从于党的路线和社会制度的要求,又要通过调节人与人的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来推动企业生产的发展,使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以实现。

3 正确把握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在目标、任务、内容、功能、途径等方面有许多相似点,相通之处,两者既有一致性、互补性,又有相辅相成,互不排斥。正确把握两者的关系,有利于企业管理的优化和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和加强。

宣传思想工作与企业文化不矛盾并具有极大的互补性,而且随着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不断深入,这种互补性将会越来越显示出极大的优势。可以说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建设是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最佳表现形式和突破口,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又是企业文化的航标和灯塔。只有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互促互补,既发挥了政治优势,又发挥了文化潜能。这样就既有效地提高了广大职工的思想政治觉悟,又优化了职工的文化素质,从而保证企业健康发展。同时,企业文化并不能替代宣传思想政治工作,这是由我们的基本国情和企业的性质决定的。

4 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大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以企业文化为载体,优化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树立企业管理的文化观。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谐文化将人置身于管理的中心,不但将人看作是生产力,更要看做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只有重视加强员工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同时关心员工生活,密切干群关系,在管理上将逻辑与直觉并重,将推理与热情相协调,才能在企业内部努力营造有利于员工和谐发展的文化环境。这也是思想政治工作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企业文化不否认制度的严明,职务的威严,测量手段的科学化,而是强调在全部管理要素中。要以人为本以文化为统帅,关注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与发展,不断丰富企业发展的人本观。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新时期要更加注重“人本管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因为企业发展存在三种力量:政治力、经济力和文化力。政治力与权力相联系,带有强制性,如果发挥不好,容易引起人们的逆反心理;经济力与金钱相联系,如果“一切向钱看”,带有庸俗性,容易走向邪路;唯有文化力与人们的意识相联系,能够将人管人的管理变成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也最易为人们所接受,成为企业发展的悦动力量。

企业文化也强调心理沟通,因为心理沟通是企业和员工之间文化认同,情感交流和基于共同愿景和认同。员工把自己的工作自由和权力尊严交给企业安排,是一种奉献权行为,企业理应为他们提供与他们业绩对称的发展平台,实现他们的预期愿望,使员工活出真正意义来,从而使他们获得了全面发展。

5 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保证企业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因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去强化,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等共同培养、提炼与升华,需要最有力的思想政治去保证;企业文化的每一个发展进步,都要靠思想政治工作去推动。 在新的时期,我们必须用新的思想、新的视觉、新的举措,不断研究新形势下企业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新问题,真正做到用时代的要求审阅工作,用发展的眼光研究工作,用革命的精神推动工作,保证企业文化健康发展。

首先要加强理论的教育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干部职工的头脑。通过对干部职工进行系统的世界观、方法观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和培训,不断增强干部职工自觉运用科学理念认识事物,辨别是非能力,使他们真正从思想上筑起防御其他思想领域和社会意识形态侵蚀的牢固大堤。其次,要用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占领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领域。通过组织开展弘扬企业精神、展示企业风采、体现职工群众自我价值的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企业文化活力,丰富和活跃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再次,要通过选树代表和体现企业形象和品牌的先进典型,宣传和倡导,培养和打造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又具有现代内涵和特质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以创建和营造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

第6篇:企业文化与企业宣传范文

关键词:企业管理;人力资源;校企合作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7-0001-02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设备安装公司也将站在新的发展高度,面向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积极提升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扩大与国际跨国集团的联合与合作,积极融入国际化施工。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力资源优势现已成为企业最为关键的资源。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育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了人才资源开发的必然选择。

1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中校企合作一体化的必要性

在近代工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一些企业相继开设了实习工场,用以传习西方先进工艺技术、培养技术人才,形成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雏形。从校企合作教育到产学研全面合作,逐步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双赢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学校、学生三者构成校企合作系统的三大主体,如图1所示,三者虽然利益互不相同,但又互为资源要素供求关系,即企业需要学校提供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学生需要成才和就业;学校需要提高自己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者如果寻找到紧密合作的契机,形成某种利益共同体,就能建立起一种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从当前校企合作的情况来看,形成一种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良性局面是校企合作的一大趋势。

图1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简图

2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中校企合作一体化研究

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推进校企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理念创新、机制创新、体制创新等问题,没有真正把市场利益的短周期性和人才培养的长远性有效地结合起来,普遍属于浅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需要企业坚持企业人才需求目标与培养目标一体化、坚持企业生产服务与实训基地一体化、坚持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学校培训服务一体化、坚持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一体化,更为深层次地研究合作形式与内涵,进一步推进校企一体化建设,实现“工”与“学”零距离、全方位、多元化的直接对接。

2.1 坚持企业用人目标与育人目标一体化

公司是能够以工业设备安装为依托,并同时具有钢结构工程、消防工程安装、机电设备安装、化工石油设备管道安装、管道工程、电梯安装、无损检测工程、起重设备安装工程等专业承包资质,以创造利润为目的,以服务效用为手段的组织。公司具有工程安装、大件设备吊装运输、自动控制、电气仪表、工艺管道、采暖通风、压力容器制造和现场组焊、金属结构制作安装、工业民用建筑等多种专业施工和设计能力,企业需要多重多方面人才。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机构,是为企业培养输出优秀人才为目的的科研机构,二者之间在社会职责、目标定位、利益追求以及运行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是,企业与学校这两个不同的异质主体都共同肩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开发人力资源的重任。这就需要二者跨界协作,利用各自不同的环境和资源优势,为人才培养鼎力担当、为人才培养发展尽责效力。

首先,企业应树立人才培养新理念,重视人力资本投资的高回报率,意识到教育机构是其可持续发展的依托,视人才培训与基础教育同等重要,视学校的发展为己任,正视对不同利益诉求的兼顾和整合,以差异化的整合思维、重视校企合作机制形成后给双方带来的共同益处,从而更加支持教育机构,积极发展校企合作模式,弥合并缩小企业经营与学校教学之间的距离,既满足人才成长、发展人才需要,又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实现双赢。其次,为了使得人才与岗位对接,企业要全面介入学校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与学校共同建立指导与合作委员会,集合单位负责人、学者和专家,定期到学校来研讨学校专业建设与发展,着眼于培育区域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力,根据本地优势项目对人才数量、素质和结构的需求以及对一些新兴的业务做出预测,反馈人才需求信息和进行信息交流合作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学院为企业提供学术科研信息和理论咨询与指导,企业也欢迎学校教师到企进行参观与实践,经过双方反复磨合,修订和完善教学计划,使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在教学上得以充分反映,实现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

对接。

2.2 坚持企业生产服务与学校实训基地一体化

企业生产服务与学校实训基地一体化是指企业联合高校变纯消耗型实训为生产经营型实训,以自身资源环境优势为依托,由学院提供场地,企业提供管理、材料、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市场化运作、具体生产经营功能的实训项目,通过学生参与服务社会等全真环境下的生产性过程,培养人才的职业道德、实践技能、岗位技能和就业能力,并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校企合作模式。企业是人才教育的最终受益者,应该担当起人才培育的责任,使实用性、职业性和理论教育相结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首先做好专家咨询调研、公司注册运作等准备工作,有针对性地对接工学结合的生产性产品或服务项目,对人才进行分类研究,定向培养人才,制定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人才素质能力标准,实现教学与生产、任务与岗位的无缝对接。公司可在校园内建立大学城营业部、强调按照企业化的方式进行,所需员工经过招聘、培训合格后安排上岗,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职业环境,融学生技能与创新培养、规范化企业职业素质培训、标准化职业资格认证、拓展化企业职工培训、行业新趋势推广于一体,来打造“学”与“工”零距离。企业还需要与学校秉着优势互补、共同培养、互利共赢的原则,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同商议合作中的各种管理问题,如分工协作、成本分担、利益分享、平台使用、软件共享、师资互动等问题,以实现企业生产服务与学校实训基地一体化的长久稳定性。

2.3 坚持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学校培训服务一体化

目前,企业每年向社会招工信息,招足数量基本没问题,但新招收的员工往往要三至五个月的培训才能上岗。企业在人力资源培训方面还需要从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以培训促进劳动者就业,满足企业用工需求,把培训工作作为保发展、惠人才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培训方式要从封闭式向开放型转变。本着立足设备安装行业、面向社会、面向学校、面向实践的原则,实施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培训,促进企业与学校的的深度融合,加快培养和造就人才。

企业可与高校合作,形成契约关系,坚持从单位实际出发,注资开设企业冠名班级,实行学校与公司二元制管理,校企共同制定培训方案和实施培训,量体裁衣,培养“订单”学生,打造出精品班级,使人才培育实现了由呆板的“标准化”向未雨绸缪充满活力的“精细化”转变。既能降低企业培养成本,满足劳动力市场的用工需求,还能赢得人才市场喝彩,实现了学校、企业、社会三赢局面,形成由市场主导、校企贯通、就业培训用工“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构建人才人力资源开发与学校社会培训服务一体化模式,制定切合单位需要的年度培训计划,实行学校专业常规课程和企业专业技术课程培训相结合,不断创新培训手段,切实有效地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包括工程安装、大件设备吊装运输、自动控制、电气仪表、工艺管道、采暖通风、压力容器制造和现场组焊、金属结构制作安装、工业民用建筑等多种专业施工和设计能力,培养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到企业岗位就业的各个环节的工作意识、技能、职业规划,旨在培养当代复合应用型人才。企业要用长远发展前景、冠名班学费资助、企业用工的直通平台、良好的劳资关系为批量专业定制培训打下基础。

2.4 坚持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一体化

现代企业和市场选择人才看中的不仅仅是学生拥有的文凭和技能证书,更看重其职业素养,即个人基本素质、基本职业技能及职业精神。企业文化是市场、创新、开放、竞争、重视业绩,注重团队协作、强调速度和灵活,沟通与公事,是一种责任文化。而当前我国设备安装从业人员缺乏责任感、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欠缺,不能满足行业用人要求。因此,企业要从长远考虑,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校园文化之中,坚持校企共建的原则,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跨越。企业要联手学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格调高雅、具有地域及专业发展特色的文化活动,更多地体现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等职场文化,更好地实现企业文化的渗透,逐渐缩小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距离。可以校企联合举办交流会,交流探讨行业背景、最新市场信息、就业趋势和动态、员工的权利义务、面试技巧和求职技巧,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案例增进师生与企业的互动,起到良好的启示作用;可以派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到学校进行就业教育专题报告,开办讲座,介绍企业信息管理理念、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加强遵纪守法教育、诚信教育;派企业精英行业劳模和学校优秀毕业生到学校广泛宣传,使之扎根于校园文化的土壤中,使学生更多地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对企业文化产生积极的认同意识,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定期进行宣讲与介绍企业发展史,宣传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大力倡导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熏陶学生养成爱岗敬业、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职业意识;开办职业素养实践周,让师生每月一次下企业参观学习,校园内制作知名企业宣传栏,布置优秀毕业生宣传栏、技能标兵宣传栏,使师生感受企业文化;组织开展“挑战杯”创新创业技能大赛,组建专业相关安装

服务。

参考文献

[1] 毛爱武.高职院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7):208-209.

第7篇:企业文化与企业宣传范文

【关键词】企业 文化 建设 原则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的企业文化则是指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精神文化,它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形成的能为绝大多数职工信守的企业经营意识、经营指导思想、经营战略价值观念的综合反映。

二、我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企业文化认识上存在着偏差

企业文化是企业借文化力推动自身发展的强有力的武器。但由于我国的企业文化发展还很不成熟,关于企业文化研究的时间也较短,导致了在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其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无用论。由于人们的认识不够深入,认为企业文化对企业没有用处,这是目前最普遍的一

个观点。万能论。无论企业出了什么问题,都归咎于企业文化问题,从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真正的意义和作用。

政工论。认为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码事。只是换个新名词而已。

领导论。认为企业文化有与没有、好与坏都是领导的事情,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

速成论。有一些人认为经过企业的管理咨询,企业文化就可以建立起来了。

标签论。很多企业搞企业文化就是为了给企业贴上几个标签,搞几个朗朗上口响亮口号。也有一些企业认为,搞了内部报刊、内部BBS、文化活动、在电视台频频亮相、多多进行企业宣传就是企业文化了。

难办论。是和速成论正好相反的观点,认为企业文化听起来好听,做起来太难,也没有人力物力财力去搞,何,必自讨苦吃。

模仿论。认为企业文化通过学习、照搬照抄就可以建立起来。

娱乐论。一些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跳跳舞、唱唱歌、搞搞比赛什么的。

2、企业文化的建设没有与企业制度创新结合起来

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主要形式的公司制来说,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科学管理,而科学管理的重要方面就是文化管理与企业管理的有机结合,也就是说在企业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要通过企业文化来推动企业制度的创新。企业文化建设要围绕企业制度建设和创新来进行。先进、卓越的企业文化,都应该有自己鲜明的企业制度创新。但是从现实的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来看,企业制度创新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脱离。企业文化的鼻祖之一、美国波士顿大学研究员斯坦雷?戴维斯博士说过,“企业文化是一种非常微妙的东西”,它是企业的“亲密弟兄”。但如果这个复杂微妙的“亲密兄弟”变成了企业的“假兄弟”的话,企业文化就会给企业帮倒忙,因为华丽的企业文化词句掩盖了企业面临的真正危机。

3、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没有有机结合

企业文化不能脱离企业管理单独发挥作用,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是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管理的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相互影响并协同起作用的。但是从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来看,除少数优秀企业的文化建设能够做到这一点外,大多数企业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相脱离。

4、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未能有效结合

企业文化要注重不同层次的协调发展,企业文化建设不应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而且还要走出企业.在树立形象上下功夫,为企业发展服务。例如,在企业文化建设上要重视名牌产品的开创与宣传,要重视建立企业标识,要重视企业家形象的宣传,要重视公共关系活动的开展等。从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来看,知名企业大部分都能做好这些工作,例如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建设。但大多数企业还存在行为短视化的问题,其企业文化的建设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未能与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未能在企业社会化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著名学者杨振宁说:“21世纪企业的竞争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是中国超越发达国家的主战场”。毫无疑问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想走出困境发展壮大离不开人才,企业在改革中几经周折,其中症结之一也就是用人机制不活,人才的流失严重。企业要掌握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技术队伍,作为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石和坚强后盾,就要思考如何留住人才,如何使用人才。因此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精神的凝聚中应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只有尊敬人才、关心人才、信任人才,才能充分调动职工的责任心、事业心、自觉性、创造性,更好地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充分发挥企业职工的客观能动性和主观能动性,使企业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希望,从而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顺利进行。

以人为本决不能仅是一句口号,更要赋予具体内容,具体来说就是爱才、育才、用才。“爱才”就应满足职工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注重加强改善职工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虚心接受职工的民主监督与评议,关心生产第一线的职工,积极主动为他们解决生活、工作、学习中的一些实际困难,使他们能安心踏实、兢兢业业地工作。“育才”就应鼓励职工立足本职、爱岗敬业、钻研业务,积极开展各类岗位成才的宣传与引导,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职工培训计划。“用才”就是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上岗靠技能、收入凭贡献”的激励、保护、选拔、任用人才的竞争机制和环境,特别是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时,力争破除论资排辈、任人唯亲的观念和做法,力求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2、学习与吸收国外先进的企业文化

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深化、国内经济市场化进程加快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进,不同文化的交流渗透成为普遍现象,中国企业学习市场经济国家先进的企业文化成为培育中国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如何正确看待和科学移植国外的企业文化,甚至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中国企业文化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同志曾经指出:“我国文化的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交流,博采各国文化之长,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成就。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这不仅为我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交融中指明了发展方向,而且也为我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如何学习和吸收国外的先进企业文化提供了指导原则。

3、注重创新文化

当一个企业感到疲倦,不能创新,危机随时都有可能到来。企业一步步发展成长壮大。实际上也是一个创新过程。企业成功要看企业是否创新。企业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强调创新,具有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意识。技术创新会形成更好更新的产品,会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引发越来越多的需求。技术创新重要的是有市场效果,东西卖出去,才是硬道理。但在管理问题解决之前,技术创新的贡献是有限的,过低的管理水平会使技术创新的效益大部分被侵蚀,比技术创新更为关键的是管理创新。企业要逐步从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要建立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形成一整套组织管理体系,使企业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制度创新比起前两种创新更为重要,制度创新了。才有其他创新基础和条件,制度又称为“体制”或“机制”,制度创新就是调整生产关系。有一位学者曾经指出:比起技术上的创新,我们制度上的创新发展更让西方政客们担忧。

结论

企业文化建设的这些原则互相联系、互相贯通,共同为确立企业文化建设的体系、目标、动力和方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从而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

【参考文献】

[1] 马小红.胡孝红新时期民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研究[期刊论文]-社科纵横2006,21(2)

第8篇:企业文化与企业宣传范文

21世纪企业管理的趋势是理念管理,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以人为中心、以塑造共同价值观念为目的的管理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视为未来企业竞争制胜的法宝。本文通过对满世集团企业文化建设诸方面的调查分析,得出满世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现状,总结满世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望对家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企业文化;满世集团;启示

企业文化建设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动力,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伴随着满世集团的成立、壮大,满世集团建立了与企业集团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指引了其发展方向、促进了其企业管理,保障了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1 满世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内蒙古满世煤炭集团是以煤炭生产、煤炭物流、煤炭化工为主,兼营房地产开发、商贸旅游等多元化发展的现代化企业集团。公司注册资本3亿元,股东为家族内部成员,拥有子企业26家,在册职工5000多人。集团先后跨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全国煤炭企业100强、内蒙古30户重点煤炭企业的行列。

2007年上半年,集团公司专设报纸宣传编辑和企业文化专员两个岗位,人事关系隶属于综合事务部。2007年下半年,《满世集团报》正式创刊,截至现在,报纸共制作150多期,较为全面系统的展示了集团公司的企业理念和发展战略,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平台。2009年6月,集团公司录制完成了企业之歌《盛世百年不是梦》,并组建了合唱团,演练演出,反响较好。之后,在综合事务部的主持下,公司先后编制了《公司简介》、《企业文化手册》、《集团公司企业管理制度》等,编制了公司“形象识别”册子,规范了公司各种标识的规格,并统一制作了带有集团公司形象识别标志的大中小信封和手提袋等办公用具。2010年,公司为全体员工设立了移动内部网,通过小号就可以联系;录制了公司彩铃,在扩大公司知名度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综合事务部建立的员工短信平台,进一步拉近了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的距离。2007年,集团公司办公自动化系统经过调试正式投入使用,不仅大大节约了成本,更方便了交流。2005年和2008年先后成立的党委和工会也担当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工作,在公司相关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努力下,企业文体活动有声有色的开展起来,部分活动已形成机制。

2 满世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带来的启示

2.1 结合家族企业的创业历程挖掘企业文化内涵,树立企业文化理念,采取多样的形式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公司成立之初就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树立诚信、务实、安全、创新的发展理念。在2007—2010年间,满世集团投资大量人力、物力相继创刊《满世集团报》,编制了重中之重《企业手册》、《公司简介》折页、集团规章制度、公司福利及活动规定、形象识别手册,创作企业之歌,录制企业宣传片等。针对以上内容,对公司100名员工进行了调查问卷(其中包含30名公司管理人员)。

调查结果显示:对以上东西完全看过的人占 86%,部分内容看过的人占8%,听说但没有亲眼看过的人占6%(多为下层员工),说明集团公司的宣传力度很大,员工的活动多样丰富。对以上东西的内容全部认同的人占63%(多为员工),部分内容认同的人占37%(高管6人),说明满世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注重员工的认可,认同率的差值表现较大的集中在集团规章制度这一方面的建设。满世集团通过各种宣传形式和多样的活动,从内而外的使对方了解满世集团的发展历程和公司理念,使集团的员工从上到下得到普遍的认同,认同公司的发展理念,认同公司的规章制度,认同公司的潜在规则,为自己身处其中工作而自豪满足,这就是企业文化建设带来的“特殊功效”。

2.2 家族企业文化建设更应注重以人为本,要充分与管理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中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和模式

企业文化建设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只有真正的应用于管理实践,在实践中探索中建设企业文化,才能发挥它的实际效用。满世集团在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就十分注重运用两者之间的关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下面通过两份问卷调查分析情况来加以证实:通过调查得出公司的75%的员工对公司的各项制度的总体态度是满意的,这说明在整体上公司的企业文化制度得到广泛的职工认可,而得到大部分职工认可的制度是成功的企业文化制度。亲和度关系:管理者之间

2.3 企业的经营性质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和重点,企业集团应根据自身的发展历程和经营性质来策划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方向和重点

满世集团是一个以开采煤炭能源为支柱产业的企业集团,安全工作是集团的头等大事。注重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成是企业向人本管理转变的重要标志,满世集团将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企业工作计划日程,并尽可能地给予政策和物质上的支持,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企业安全文化活动,引导员工关注安全、体会安全、共同提高。

企业文化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建设出来的,文化需要孕育、需要历史积淀。文化就是企业的基因,基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后天的成长和发育。今天我们应该把文化的种子自创建之日就播撒下来,之后生根发芽,让它渐渐长成茁壮的大树,我们要把满世集团做成企业文化建设的典型,铸就“百年企业”。

【参考文献】

[1]苏万益:《现代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7月。

第9篇:企业文化与企业宣传范文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文化提升道路

1.问题的提出

企业文化它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价值观为核心,以企业最高目标、企业精神、优良作风、礼仪风俗、行为规范、标识、英模、环境、传播网络等为主要内容,能够激发和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企业文化能够带动经营理念的创新。企业需要一个正确的理念,没有正确的理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思路和方法。而经营理念的形成和创新离不开文化的作用。更何况先进的企业文化本身就是时代的精华,是先进理念和生产力的代表。通过企业文化的潜默移化、启发向上的作用,把当前进步的、积极的、未来可能发生影响的企业经营理念植入到企业,以时间换空间,促进企业在发展中更新理念,在管理中创新理念,从而进一步促进和实现管理创新。

构建企业文化需要对企业发展以来历史传承和文化现状做全面深刻地梳理和剖析,反复斟酌、不断归纳和提炼,最终形成适合企业自身的文化精髓。以“心怀感恩、敬业奉献、快乐工作”为主题的感恩实践活动,聚起了员工与家庭、与企业、与社会的责任之心,使“诚实守信、一诺千金”安全承诺更加响亮,一步步地实践着“煤矿可以做到不伤人,一氧化碳超限就是事故,一切生产事故皆可防可控”的铮铮誓言,积极向着安全生产“零伤害”的目标进军,全面打造着本质安全型矿井。企业竞争的主导力量已经逐步从设备、技术、人才扩展到知识、精神和文化的竞争。打造与企业发展相适应,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是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举措。经过不断的摸索、积累、梳理,提炼并形成了符合企业发展实际,能够代表新时代精神的企业文化品牌慢慢形成,以此进一步巩固并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成果,深化企业文化创建工作,不断推动各项管理工作的升级,为实现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2.企业文化凝聚奋斗发展力量分析

企业的发展既要遵循客观规律,更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企业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同时,按照人的意志而转移,按照人的意愿而发展。不同的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不同的建设模式、经营管理模式和发展模式,是企业特色和个性的本质体现。传承美德、尽职履责、厚德载物,是企业要适时对文化进行整合和重塑,在变化的环境中始终把握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体系,并使之成为企业肩负的使命、行动的准则、团结和号召员工奋斗的旗帜。将良好的企业文化体系深植于每一名员工的心中,植入到每一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尚德工程的核心,开设道德讲堂,传承中华民族“仁义礼智信”传统美德,选树模范典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开展文明矿区、文明区队、文明班组、文明员工、文明家庭、文明窗口、青年文明号、学雷锋志愿者服务等文明创建活动,矿区文明之花处处盛开。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文化可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激励员工开拓创新、建功立业的斗志。安全是天,安全是福,我们每个人要做到推进安全诚信建设,营造自主安全的环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决定了我们不同层次的个人行为。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正确的安全意识,形成“要我安全” 改变为“我要安全”,树立起超前、探索、预防的安全价值观,营造和建立起和谐的安全文化氛围。今天,我们见证了煤炭企业的发展,是见证者、参与者、更是受益者。如今的煤炭行业体制更新、力量更强、舞台更大。我们如何在这个人生舞台上展示自己呢?我们每个员工要珍惜机遇,迎接挑战,倾心工作,甘于奉献。才能在煤炭行业建设的进程中实现自身价值,把个人发展目标同煤炭行业的发展愿景结合起来,做推动改革开放的先锋队,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做实践煤炭行业发展目标的排头兵。努力工作,锐意进取,成为思想远大、志存高远的新一代。有了这种认识,就会用企业文化统领企业意识形态和精神领域的所有工作和活动。

3.结束语

企业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10年企业靠人,50年企业靠制度,100年企业靠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念,一直是学术界与企业界关注的一个主题。文化特质决定了企业的地位,成功的企业必然有成功的企业文化。它是企业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共同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是推动和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企业发展的主导和灵魂,是企业发展的最终核心竞争力。忠于企业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体现,是对员工的根本性、长远性、核心性要求,是员工道德素质的集中体现,是处理员工与企业关系的基本准则。企业管理的终极目标是文化管理,文化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是人本管理。针对人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企业文化要实现重在建设向重在管理转变,构建文化引领下的人本精细化管理模式,是企业文化引领企业管理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陈春花.从理念到行为习惯:企业文化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07出版).

[2]张德、潘文君.企业文化.清华大学.(2007-05出版).

[3]王中义.企业文化与企业宣传.北京大学.(2008-03出版).

[4]李建立.硬文化:企业文化落地的领导力.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06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