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美术教学案例范文

初中美术教学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美术教学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美术教学案例

第1篇:初中美术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美术电脑手绘板 ;基础教育;初中美术设计;教育手段

我校从零起点开始,在中学六、七年级阶段尝试手绘板教学,现已开展《走进手绘板》《不一般的绘画》《素雅的青花瓷》等教学案例, 如何有效利用教学资源,达到美术教学与手绘板结合的根本目的,即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学会运用电脑手绘板进行美术作品、小报、动画等创作、通过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并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提高学生美术审美能力。我们利用电脑手绘板教育的优势,使之与美术教学的整合,是我们本次研究迫切需要的。下面笔者就初中美术设计与电脑手绘板整合分享一线经验;

一、了解需求,开设手绘板课程

在学校六、七年级学生中开展,电脑绘画板使用学生问卷,内容涉及是否喜欢电脑手绘板,是否喜欢美术课都用手绘板形式等,根据学生需求,来设计开发手绘板课程。分析如下:娄塘学校对全校6至8年级中各一个班级的整体抽样调查。共下发240份问卷,回收240份,问卷有效率100%

现对情况分析如下:

第一题:你觉得用电脑绘画板上美术课有趣吗?共240人回答有趣;

第二题:通过体验学习,你更喜欢用电脑绘画板尝试以下哪些美术知识的学习?(可多选)其中点线面知识及美术沟通知识21%、设计类知识17%,占比率比较高;

通过六年级、七年级、八年级240份问卷调查显示:手绘板受到学生的喜爱,学生偏向的课程为点线面知识、美术构图知识、设计类知识等;

二、挑选课程,设计手绘板方案

课程组老师开展集体教研,梳理中学美术教材,根据学生需求、挑选教材上适合手绘板教学的课程,并进行编写。

三、注重传统,融入手绘板教学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对设计美术设计特别感兴趣,采用三步走形式:1、结合学校四节活动节徽设计先采用传统教学,勾线笔完成设计初稿,2、用彩色铅笔或水彩进行上色,完成手绘稿,3、挑选手绘稿绘制手绘板节徽作品,参加评比通过三步走形式,通过循序渐进的形式,学生不仅能设计出富有创意的作品,也能熟练运用手绘板,本学年还开展《素雅的青花瓷》《向大师学色彩》等课例,课堂中采用说一说、评一评、议一议、画一画的方法,集思广益,让设计者说一说自己的困惑,让同学评一评他的作品,并让同学们帮助他议一议如何设计会更好,通过融入手绘板教学,在节徽设计的舞台上,学生们的思路宽了, 心中的舞台也更大了。

四、分层学习,亮学生成长

(一)手绘基础学习,

根据六七年级年龄特点,采用手绘板中的铅笔效果,开展《我最喜欢的卡通人物》手绘体验活动,通过临摹作品,创作作品活动,学生们收集卡通人物,并用手写方式画下来,有了一个起步式的欢乐体验;

(二)手绘针对性学习

通过手绘板初步体验后,对学生开展《黑白灰之美》、《素雅的青花瓷》、《向大师学色彩》的手绘创作学习训练学生的创作.进一步掌握手绘板操作;

(三)结合校园文化进行创作

结合我校四届活动套餐,设计每年四个节日的节徽从原本的手画到用电脑手绘。学生在创作中体验快乐,体验学校校园文化,设计获胜的作品,将张贴于学校节徽墙上,开展了四届的节徽设计让学生通过手绘板创作体验到了收获的快乐。

五、教学相长,收获自信满满

这一年学校高度重视,课程团队老师分别在三、六、七年级中各挑选一个试点班进行课程研究。同时开展分层培训,培训分为教师培训及学生培训,教师组成员为汉王手绘板教师,学生为试点班学生。通过一年的手绘板教学尝试,撰写多篇论文及开展教学展示活动,学生也开阔了眼界,有了更大、更好的展示舞台。

对于目前一学年的课程分析,手绘板教学不仅受到学生的欢迎。还提高了课堂效率。每次在电脑教室上的美术课,学生总是特别的注意力集中,作业完成时间也压缩为原来的一半。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欣赏其他同学的作业,也有时间去仔细讨论。经过一个学年的教导,课程都是从教材中开发,并没有脱离新课标。所开发的课程也都是一些设计类,情感分析类,下阶段将继续结合设计类课程开发更多手绘板课程,让我们的农村孩子有更多展示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整合论》载《教育研究》2000第2期.

[2]王大根主编《新课程初中美术教学案例》,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第2篇:初中美术教学案例范文

一、教学案例描述

在实际的美术教学生活中,笔者在教学关于“春天的畅想”一节中,按照大纲要求需要让学生感受春光,了解春天,对春天进行欣赏与评述,最终进行研讨与实践。于是,笔者放映了一些关于春天的映像、图片以及美术创作。放映完毕后让同学们讲讲,自己理解的春天,并在此基础上谈谈春天可以给人什么样的创作灵感。于是,同学们踊跃发言。有的说,春天是万物萌发的季节,是大地第一次披上绿衣的季节。有的同学说,想到春天就想到了春游,变暖。等等。于是,同学们积极的讨论着春天适合干什么,春天有什么特色等。我很高兴调动起同学们讨论的积极性,但是,这节美术课明显有些跑题。课堂主线变成了讨论春天,与语文课如出一辙。使美术课堂失去了美术应有的魅力。如果依据以往美术课的教学模式,让同学们进行对校园春天的观察,又很容易变成一节自由活动课,使美术教育的初衷失去意义。究其根本,还是模式上缺乏创新性。要么过于依赖于书本,导致课堂的理论性太重,要么户外美术活动上缺乏创新,使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下降。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在初中美术课堂的集中体现

笔者在反思了自身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例,总结出了创新的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并以此来解决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接下来,笔者将着重探究教学模式创新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集中体现。

1.创设美术教学意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激发兴趣的最直接途径则在于对课堂情境的创设。对于初中美术教学情境的创设可分为四个方面,即对导入情境的创设、对观察情境的创设、对探究情境的创设以及对生活情境的创设。对导入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在尊重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还需充分发掘教材内容中所蕴含的情感、环境以及生活因素,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知美并体验美。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找到合适的课堂切入方式。对观察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在合理引入课堂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观察美术作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的发现和感知美。创设探究情境,要求教师要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俗话说,艺术源于生活。美术作为艺术的一种,自然与生活密不可分。因此,作为美术教师还应注重创设美术课堂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实践活动,在生活中学习,起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当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结合具体的情况实施具体办法,将四种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借助多媒体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为美术教育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思路。美术教学离不开对于画面及作品的赏析,而多媒体恰恰是达到这种效果的最佳手段。在日常的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书本上抽象的东西具象化,并将相关内容加以引申。使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教师的主要教学内容,刺激学生的感官,在直观上起到增加课堂吸引力,激发学生潜在思维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美术的高深内涵,增强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度和理解能力。有助于教师更好的掌控课堂,进而提高美术的教学效率。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美术课不同于其他课程的关键在于,美术课要求学习者有一定的审美能力。美术作品独特的线条和色彩,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作为美术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将美术课的能效发挥到最大。教师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去欣赏大自然之美,去欣赏社会文化之美,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自由创作,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提高审美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则在于对美的事物的欣赏与追求。因此,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习惯,将欣赏美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从而达到在生活中培养审美能力的最终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的教学模式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是初中美术教育顺应时展潮流的体现,是初中美术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摆在所有初中美术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是初中美术教育与时俱进的必经之路。新型的教育模式会最大程度上发掘出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提高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的积极性。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教师需要适当地学会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去进行美术创作,进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新的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开放、快乐、生动的课堂感受。这是每一个美术教学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而创新模式的美术教学也将是未来美术教学的主要发展方向。

第3篇:初中美术教学案例范文

一、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依靠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方式。

(1)衔接新旧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在课堂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难度较大的新知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存在较大问题,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调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学习方法来掌握新知识。例如在教学伦勃朗《自画像》一课时,学生对这幅作品的造型、表现手法等概念都十分模糊,而且分析起来十分困难。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蒙娜丽莎》中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感染力。通过回顾旧知识,不仅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制定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提高学生兴趣。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因此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都不强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设定明确的目标,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掌握学习的难点和重点。例如在教学《设计制作请柬》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设计一份请柬。每组内部都应该有明确的分工,保证每位学生都充分参与到请柬的设计当中。学生一旦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会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让他们充分享受目标达成的喜悦。

(3)实施联想教学,帮助激发学生创造力。所谓的联想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当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联想能力,使得美术教学不局限于课本知识,而是与丰富多彩的生活联系起来。联想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把书本内容和生活中的所见所感联系起来,从而让课堂更为生动丰富多彩。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尽量让学生对自己所熟悉的东西进行描绘,常见的花瓶、桌椅、人物都可以成为教学素材,以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4)利用实物教学,帮助学生实现快乐学习。以往教师的教学素材都是通过书本或者PPT等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的,事实上这种方法远远不如实物带给学生的直观感强。高效的美术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动手实践,学生只有亲自体验过,才会有深刻的感受,更好地掌握新知识。例如在《袜子娃娃的制作》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首先向学生展示几个成品,然后要求学生们以小组的形式完成袜子娃娃的制作,在这一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互相讨论或者是询问老师。这种直观性的教学能最大程度地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

二、教学案例示范

以《标志设计》一颗教学为例来说明如何打造初中美术高校课堂。

首先在课前教师必须明确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要使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掌握标志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平面设计能力。确定教学难点即帮助学生设计出主题明确且外表美观的标志。

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平面构成一共有几种类型?让学生采用简单的线条展现出一个平面,或者展现一个曲面,并让学生回顾图案设计的要素有哪些?

(2)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向学生阐述这节课需要掌握的新知识,以及需要完成的标志――为班级设计一个标志;在此之前,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当前比较成熟的商标,如李宁商标、耐克商标或者学校的标志等,这些都可以让学生进行参考,在参考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引领。

(3)讲解新知识:教师需要向学生阐明标志的作用、分类以及其各自的艺术特点,如线条的应用、曲线的应用等。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传授标志设计的主要方法和步骤,结合意与型,进行设计。

(4)学生练习:要求学生2人~3人为一个小组共同完成班级标志的设计。当然,对于班级标志的设计,必须具备一定的意义,这是学生进行标志设计的目标。

(5)课堂小结:对学生的课堂练习进行评议,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于《标志设计》,笔者在评价的过程中,先让各小组自己对本组所设计的标志进行解说,再结合学生的解说,继而进行评价。

第4篇:初中美术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美术;鉴赏;教学;素养

一、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现状

(一)传统美术鉴赏教学模式

以传递、接受为主导的美术课堂鉴赏教学,直到今天仍在高中美术教育领域内广泛运用,而且这一传统模式不仅应用于美术课程。因为在当前的高中教育体系下,众多科目的开设普遍服务于应试教育,作为一门非必修课,美术与高考之间的联系不及主科目那样紧密,教育现状十分被动,美术教师经常在台上尽心尽力地讲解,而台下学生则各忙各的,或是复习其他科目,或是做着与美术课无关的行为,美术课在一些高中学校里甚至沦为了自由活动课。在这一不利情况下,许多美术教师尝试在教学中导入各类教学方法,不断为教学设立基本框架。教师始终作为信息的发送者,试图将大量美术知识传递给学生,而作为接受者一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受到限制,既不能实现高效学习,创新能力培养更是无从谈起。传统美术教学方式,本质上是一种单向传递,对于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性非常看重,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自始至终处于被动聆听的地位,根本难以深入去理解教学内容,这种单向、单一、高度模式化的美术教育,已经无法适应高中阶段的美术课程,既无法鼓励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主探索,对于学生在美术领域内的素养培育也发挥不出理想作用。

(二)专业化课堂教学弊端凸显

现阶段,在美术课堂鉴赏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喜欢利用专业性用语来描述作品,一方面是为了提升美术课的格调,另一方面也是对自己专业化水准的验证。但实际上,我国大多数高中生对美术鉴赏远远未能达到专业化水平,用专业化美术用语来升华课堂层次,需要学生在小学阶段、初中阶段始终坚持美术鉴赏,并自主学习美术鉴赏的相关知识,但目前的高中生显然不具备这种条件,大量运用了专业化用语的结果,不但超出了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的范畴,对于自身美术素养的培育也没什么明显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美术教师忽略了专业鉴赏中的术语讲解以及名词承接,所以频繁运用美术专业学生才能够听懂的术语来引导学生鉴赏,很容易出现“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例如“印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等一些词汇,经常令学生摸不着头脑,降低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案例分析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指导学生将美术知识应用于生活,这些才是高中美术的教育意义,特别是在素养培育这一主题上,们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鉴赏眼光,形成了足够的鉴赏能力,学生才能够真正步入到美术殿堂,令高中阶段的美术学习受益终生。如何利用美术鉴赏提高学生的素养?这需要我们在鉴赏教学中摸索途径,因为艺术元素是能够被任何人所感知的,对艺术存在自己的见解,能够从鉴赏层面分析艺术作品优劣,这可以从根本上令一个人的素养得到升华,因此美术教学决不能沦为简单的观赏性活动,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突出系统性,在课堂沟通中强化互动性。

以湘版高中美术鉴赏中《异域的憧憬》一节为例,结合素养培育目标来完成美术鉴赏教学过程。

我设置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带领学生回顾古代社会,去想象当时东方国家和西方国家尚未彼此涉足的情况下,仅仅在语言描述或传闻中展开对彼此的想象和憧憬,其中包含异域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状况;带领学生去了解这些想象与憧憬对美术创作形成了哪些影响;我确立的鉴赏教学重点和难点:古代欧洲社会的人们怎样来看待和表述东方人?以上观念对美术创作形成了哪些影响?

为了让学生在这一节美术鉴赏课中获得素养方面的提升,我们应当尽可能地利用多种教学道具,例如幻灯片播放器、实物投影仪、多媒体播放工具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鉴赏氛围。我是这样进行新课导入:“大家是否看过与外星人相关的科幻电影作品,你们如何看待那些想象中的外星人?”学生进行简短地讨论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我进一步提问:“我们为何会对外星人产生这些想象呢?”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在这里指出,人们对未知生物或群体的好奇心与想象,这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很多人都喜欢幻想未知的人或事物,在想象当中,往往对方也具有和自己一样的感情,甚至他们身上普遍存在自己无法理解的神秘现象,这便是“异域的憧憬”。接着教师提问:“那么大家在过去有没有幻想过其他地区或国家的人们,他们是什么样的?”学生对此进行回答。

在新课讲解阶段,教师请同学将教材翻到指定页数,先看一看教材是如何描写古代中国人对其他地区人的想象,然后组织讨论,将不同地区人们的想象和看法填写在纸上,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解答大家的疑惑,纠正一些错误的地理认识或历史细节。接着,教师让大家的注意力重新回到课堂并提出问题:在古代,人们是如何想象遥远地区的人或生命?这些看法可以经由哪些书籍记录和表达?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并进一步将问题具体到某些时代:唐代、宋代、清代的中国人如何看待遥远地区的人们?在哪些作品中涉及到了这些?古代中国人为何会形成这些想法?

在课堂总结阶段,指出不同历史时期的古代中国人如何去看待异域文化,简单分析这种异域文化想象的产生动机。在这之中应点明,当我们在欣赏事物的同时,往往会根据脑海中一些固有印象来理解他们,然后通过绘画这一载体将脑海中的形象表达出来,不仅是古代中国画家会想象异国人的样子,欧洲艺术家也会将同样的想象付诸于绘画。

美术鉴赏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鉴赏视野,还有助于完善学生自身的艺术素养,在增进学习动力的同时放松情绪,避免紧张、繁忙的高中课业为学生带来太多心理负担。对于长期处于高强度学习的高中生来说,美术课确实是大家解放身心的良好时机,利用对古今中外优秀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们的艺术直觉、价值判断以及丰富的情感思想,使大家在领会美术价值的同时,让个人艺术气质也得到提升。豪泽尔在《艺术社会学》中指出:人在一生下来时就可以称作艺术家,但鉴赏家却要不断、反复地接受相关教育。所以,高中阶段的鉴赏教学,须要引导学生去感受那些伟大的艺术作品,在获取美术知识的过程中享受审美,提高艺术素养。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在于美术教师要教大家如何进行欣赏,而本文所选择的课例,则是通过一种想象的方式去理解那些未知事物,这与鉴赏本质不谋而合,我们必须珍惜像这样富有逻辑和价值的鉴赏课程,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提高同学们的艺术素养。

总之,美术鉴赏对于素质教育来说非常重要,而美术课程本身也是一门古老的学术,而且在人类教育历史上经久不衰,是因为生活不能够离开艺术,否则将会缺失重要的色彩,美术鉴赏与艺术素养培育之间的关系非常直接,美术教师应当始终对鉴赏予以重视,以精妙、生动的教学活动去感染大家。

参考文献:

[1]徐晶秀.浅析提升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质量的对策[J].美术教育研究,2013,(22).

第5篇:初中美术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 中学美术教学 合作学习 存在问题

“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在教学中,教师要淡化竞争,鼓励合作,让学生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本学期我进行了“合作学习”教学的新尝试。

八年级第一学期的《角色游戏》一课,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面具,然后进行面具表演,最后进行集体展示。这是一堂基于合作背景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综合课,合作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合作完成的互学习。“合作学习”是针对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其中需要学生运用美术、音乐、劳技等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学生分为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完成一个“面具”节目。在整个活动中,每位学生按分工进行设计、寻找制作材料、制作面具、美化装饰、整体调整等工作。对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分歧,学生要协商地解决。对于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小组成员要分头寻找解决的办法。完成作品后,学生以“合作”的形式展示自己的作品。可以说“合作学习”给美术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但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怎么分组

我一开始按小组分,这样一来人数太多,学生在面具的选材、制作的方法等方面容易产生分歧,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如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而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甚至因不同的意见而产生矛盾,影响面具的制作进度,最后被迫停止合作学习,可见这样的分组是不科学的。而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因为在合作中我发现每一组或者每一次不同的活动都会有一两个相对弱势的学生,其他学生对他们排斥、冷漠。我想教师如果充分利用弱势学生的存在,教育学生从学习体谅他们开始,让弱势学生从体谅中感受温暖。这样当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能够友善地接受异质的同伴时,才能在小组中真正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团结的关系。成员之间有了这样的关系,才能以诚相待,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因此,成功的分组应以4~6人为宜。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合作学习的内容来确定合作的组别。应对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符合靳玉乐《合作学习》理论中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二、如何把握合作学习的时间

一开始,我担心合作过程会花费过多的时间,而拖延教学。但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合作学习”之前,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合作学习的效果会更好。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中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保证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交流、发言补充、辩论表现的时间,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交互合作中找到感受、表现美术的方法,这样远比教师中断学生的合作讨论,由教师或个别优秀学生说出他们的感受效果好,学生获得的对美术的体验,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对学习方式的感悟也将截然不同。例如:在制作面具时,有的学生为了使制作的面具新颖,想了很多方法,多次进行制作不同面具的尝试。经过反复酝酿,他们制作的面具很有创意——如根据京剧中变脸的启示创作的《人生成长三部曲》(如下图所示),少女——充满活力,中年妇女——成熟稳重,老年妇女——安详慈爱。可见给予一定的时间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证。

三、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不要参与其中

实践中我发现小组内学生参与不均衡和小组长说了算的局面较普遍。为了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教师非常有必要参与其中,以期了解情况,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及时改变小组内学生参与不均衡和小组长说了算的局面。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也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记得有一个小组在制作面具时,原想做一个眼睛突出的夸张的面具,他们用了很多种方法,可是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时,我直接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去,指导他们可以用一些突出的球形物品。后来,他们中有人想到用乒乓球来做眼睛,结果制作的面具很夸张、生动。还有的组在剪面具时不小心剪坏了,我就指导他们根据形状巧妙地设计成葫芦形等夸张变形的脸形,这样反而使面具个性鲜明。可见用巧妙的构思来弥补制作中的失误,有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还发现生活中人们的惊奇表情,同龄人夸张的照片,都是理解夸张的好材料。这样久而久之组内学生对美术的见解、个性、思维方式会相互影响,每个组员也会越来越感到自身的价值,合作、探究的兴趣愈来愈浓厚。实践中,我感到教师要为小组“合作学习”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老师要做学生的“参谋”,不做“管家”。

四、“合作学习”会不会扰乱课堂秩序

我在教学中感到小组合作学习虽然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在教学中我就碰到过这样的事情,在我刚开始尝试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很新奇,在兴致勃勃的学习过程中,一下把纪律等要求抛到了九霄云外。还有,开始制作的时候也是最容易产生“混乱”的时候。比如,我在一个班上课时,就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我让各组去选择面具制作材料的时候,他们担心抢不到好的材料,这样,有的学生甚至就产生不管对自己的面具制作有用还是没用,先抢过来再说的想法。这一局面的产生,真使人想到商店里哄抢购物时的情景。有的学生因意见不同而产生争吵等。分析原因,我认为“合作学习”要形成一定的制度,这样才能使“合作学习”产生高效、有序的效果。因此,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一是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避免“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养成做事先计划好,然后再行动的习惯;三是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养成遵守课堂纪律和遵守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在以后的“合作学习”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在小组内设立小组长、记录员和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学生给自己的小组共同取一个名字,编一个口号,以增强凝聚力。这样,他们在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只有相互依赖、体谅,才能完成共同的任务。我还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实践证明,引导得法,分工明确的“合作学习”不但不会扰乱课堂秩序,反而会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另外,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我坚持在组间巡视,适当参与小组活动,针对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点拨、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和能力,并注意观察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如:及时制止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话语霸权、沉默寡言等。

总之,通过实践探索,我认识到“合作学习”本质上就是“学习合作”。学生要主动地参与合作,主动探究合作,友好地合作,真正明白合作的意义。同时,“后现代主义的教学观”指出,就美术课程而言,就是要改变教师传授、学生模仿、训练的被动练技法的状态,从而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通过美术活动“学会学习”。学生学会合作,掌握与人交往的技能,才能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才能学会从他人的智慧中获得启迪,更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能,进行新的创造。而美术课堂,正是给“合作学习”提供了这一大舞台。互助、互帮、团结、协作、共同提高,这是高效合作学习的保证。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对面具的认识,增强了学生创编、想象、表演、交流的综合能力,而且让学生感受到“予人玫瑰手可留香”的快乐。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