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远程医疗协作机制和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医联体;财务管理;会计核算
1国内外医联体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与实践进展
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对如何促进医疗机构之间的资源流通、信息共享,进而提高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和效率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关于“医疗资源整合”(HealthIntegration),国外研究更多提及的概念是“整合型卫生服务”,世界卫生组织将其界定为“对卫生服务加以组织和管理,使居民和患者能够及时获得所需的服务”,而医联体是实现方式之一。美国于20世纪90年代建立了整合型卫生服务体系(IntegratedDeliverySystem,IDS),涵盖外部整合和内部整合,整合领域覆盖初级卫生保健、医疗中心,主要形式包括健康维护组织(HealthMaintenanceOrganization,HMO)、医疗责任组织(AccountableCareOrganization,A-CO,)、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之家(ThePatient-CenteredMedicalHome,PCMH)。英国、德国、加拿大也积极推进医疗机构之间服务的整合,重点领域是初级卫生保健。可见,国外整合型卫生服务建设在制度设计及发展进程上与我国不尽相同,梳理其组织模式、建设原则、利益主体、质量评价等方面,对我国推进医联体建设有借鉴意义。
1.2国内研究与实践进展
我国有关医联体的政策文件最早可以追溯至2010年,而后逐年递增,近两年来全国及各地区颁布的有医联体政策数量大幅增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2017〕32号)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卫医发〔2016〕75号)界定了医联体的概念、四种组织模式(医联体、医共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两步走建设目标(2017年建立医疗联合体制度框架,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和重大作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分级诊疗制度的有效载体)。在此基础上,各地相继出台医联体建设指导意见、方案、医保及药械采购方面的配套文件,落实及推进医联体建设。随着医联体内医疗机构合作日益深入、业务往来逐渐增多,对人、财、物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医联体机构在财务报表编制及会计核算方面存在“原始资料获取难、设备耗材入账难、业务收入计量难、业绩核算分配难”等问题,在经济运行效果监测方面存在“监测不及时、指标不完善”等问题,都是现阶段医联体实际操作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近年来,对医联体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财务管理模式、内部会计核算、法人治理结构、财政补偿机制等方面。财务管理模式方面,紧密型医联体对财务管理集中管理要求较高,需成立医院财务管理中心,从全口径、全功能角度整合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实现预算管理、资金管理、业务协同、决策支持、监督审批“五统一”。会计核算方面,目前的难点是双向转诊病人医药费用核算,医疗业务往来票据入账、成本核算、收入计量,财产物资代采购与入账,各机构间绩效考核与分配。法人治理结构方面,紧密型医联体医疗服务效率最优,但需纵向整合二级、一级医疗机构,也要考虑经营理念、权责机制、管理结构等方面的重组风险。财政补偿机制方面,在保证分级拨付财政补偿机制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加大对医联体整体的财政投入力度,同时加强绩效考核,促使医联体形成真正的利益统一体。
2医联体主要经济活动分析
医联体内部主要经济活动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其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编制财务管理流程及会计核算方法的逻辑起点。本研究主要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2017〕32号),结合各地医联体建设指导意见和方案、文献分析结果,将医联体内部主要经济活动归纳为三类———技术支持类、资源共享类、信息建设类,分别将其对应于四种医联体组织模式(医联体、医共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
2.1技术支持类
技术支持类经济活动主要包括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科研和项目协作等;核心目标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对应模式有医联体、医共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既可以是松散型,也可以是紧密型。
2.2资源共享类
资源共享类经济活动主要分为医疗业务资源共享和非医疗业务资源共享,医疗业务主要包括医联体共建共享医学影像中心、检查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心电诊断中心、相关诊疗业务(会诊、坐诊、转诊)等,非医疗业务主要包括消毒供应、药品供应、耗材供应、委托管理等;核心目标是为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提供一体化服务,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医疗资源共享;对应模式有紧密型/半紧密型医联体和医共体。
2.3信息建设类
信息建设类经济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建设及维护健康管理信息平台或远程医疗协作平台,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信息共享,便于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健康管理、远程医疗等服务;核心目的是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对医联体的支撑作用,实现医联体内诊疗信息的及时互联互通;对应模式为医联体、医共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既可以是松散型,也可以是紧密型。
3基于医联体主要经济活动的财会问题探析
3.1组织管理方面
紧密型/半紧密型医联体大多设有理事会、监事会、多个并列资源/业务中心及综合管理中心,组织架构利于分工,但不利于统筹管理。例如,签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级医院的业务科室、辅助科室、财务处、绩效工资管理中心之间的交叉衔接,对医疗交叉业务计量、财务票据管理、医疗质量控制、专家合作帮扶、绩效考核与分配等业务带来了挑战。
3.2技术支持类经济活动方面
2018年7月26日出台的《医疗联合体综合绩效考核工作方案(试行)》(国卫医发〔2018〕26号)提出了“医联体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医联体)”,共有5项一级指标、18项二级指标、37项三级指标,其中6项三级指标涉及技术支持类经济活动。例如,医联体内上级医院派医务人员开展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科研和项目协作等业务情况(定性),医联体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向基层医疗机构派出专业技术/管理人才的人次数及占比,牵头医院帮助下级医疗机构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数量,牵头医院帮扶下级医疗机构开展专科建设的情况(定性),基层医务人员去上级医院学习进修的人次数,帮扶下级医疗机构提升管理能力情况(定性),等等。但目前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医联体内部技术支持类经济活动定性要求多、定量要求少,考核难度大;二是资金筹集渠道有限,政府主体责任有待落实;三是成本核算有待加强;四是如何将财政补助资金与绩效评价结果挂钩,有待进一步完善。
3.3资源共享类经济活动方面
紧密型/半紧密型医联体大多成立了医学影像中心、检查检验中心,开展转诊、会诊及合作专家到基层医疗机构出诊等业务,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影像诊断、检查检验类医疗服务,多以上级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折扣,或基层医疗机构返还上级医院医疗费用的形式结算,在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规范性、科学性及制度化上仍需加强。例如,在制定折扣或返还比率时缺乏成本核算,没有及时将其列入医联体合作协议,并进行动态监控及定期调整;会计核算科目及支付票据有待进一步规范。二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2017〕32号)提出“在医联体(包括跨区域医联体)内,医务人员在签订帮扶或者托管协议的医疗机构内执业,不需办理执业地点变更和执业机构备案手续”。但从医联体集中管理的角度,在基层医疗机构出诊的专家应由上级医院统一安排及备案。同时,各医院对专家出诊费的标准不一致,有的是基层医疗机构以劳务费形式发放至个人(个人账户在上级医院备案,统一将账户转给基层医疗机构),有的是将专家出诊挂号费支付给上级医院,还有的是集团统一补偿,等等。
4对策建议
4.1成立医联体建设办公室,协调医联体人、财、物集中管理
由上级医院牵头建立医联体建设办公室,作为紧密型/半紧密型医联体常设中间机构,两端分别衔接签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院各科室,负责合作协议及补充协议签订、双向转诊落实、检查化验等资源共享、人员培训及帮扶、信息互联互通、业务量核实与计量、绩效工资及激励机制改革等工作,成为紧密型/半紧密型医联体人、财、物集中管理的纽带。如医联体各机构共享检查检验资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结算统计表提交给医联体建设办公室,医联体建设办公室送审检验科审核,无误后通知财务科收款并开具发票,同时提交绩效考核机构计入工作量。
4.2明确医联体专项资金,加大资源下沉考核力度
对技术支持类经济活动,建议各级政府落实办医主体责任,完善财政补偿机制,设立医联体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医改专项补助资金,对基层医疗机构予以补贴;由基层医疗机构则依据上级医院提供带教、查房、质控、巡诊等技术帮扶和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统一支付给上级医院(建议可支付一次),从而引导上级医院在医联体中切实履行责任、主动帮扶,发挥引领作用。同时,上级医院将绩效考核计入工作量,并纳入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参照医联体合作协议确定的标准,进行考核与奖励,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人事任免、评优评先等重要依据,与医务人员绩效工资、进修、晋升等挂钩。
4.3加强医疗业务成本核算,确保医联体可持续发展
医联体在开展医学影像、检查检验、心电诊断、病理诊断等项目前,上级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均应开展合作项目成本核算,计算合作项目基线成本率。将合作项目基线成本率作为医联体内签订合作项目协议折扣率或返款率的封顶线。同时以半年为一个周期,监测及分析合作项目运行成本。相应业务科室也应对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核算和监测。以检验科为例,其重要成本组成部分为试剂成本,可从合作项目实际成本核算的角度,剖析检验科核心成本项目的情况。
4.4配套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医联体管理效率
建立集中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是医联体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和有效监督、控制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高效财务管理的必要手段。具体可从两方面着手:第一,医联体应将财务管理的相关业务流程通过信息技术进行融合,清晰反映医联体业务及经营状况,快速核对现金、支票等票据,及时把控医联体各成员机构业务收支状况,便于财务人员及时跟进分析,实现事前控制、事中管理和事后追踪;第二,重新梳理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执行统一的财务制度,满足医联体财务管理与监控要求。通过设置会计核算系统权限和预警功能提示,做到对会计事项的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的监督,有效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同时,按一定的财务管理程序和方法,设置医联体财务管理机构和人员配置,统一会计报表和会计核算方式,实现财务数据的集中管理。
4.5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医保支付等相关配套政策
进一步协调发改、医保部门研究制定远程医疗、家庭病床、居家护理、签约服务、巡诊服务、出诊服务等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使医联体相应业务开展更加有据可依。同时,推动建立与医联体发展相适应的医保总额管理方式,探索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模式,引导医联体内部形成顺畅的转诊机制,促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参考文献
[1]李红.医疗联合体财务管理初探[J].经贸实践,2017(5):212.
[2]郑大喜.医疗联合体的财务会计问题研究[J].现代医院管理,2016(3):54-56.
关键词:互联网+;新型医疗连体;儿科;医疗服务
引言
2016年开始,我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这两年也迎来了生育的高峰期,然而中国现在却不得不面临一个尴尬的问题,那就是儿科医生紧缺。目前,我们国家的儿科医生总数为10万,而我国儿童的总数2.26亿,也就是说每千名儿童只有0.53位医生,与发达国家0.85-1.3位相差甚远。未来几年的生育高峰,儿科医疗资源的矛盾更更加突出。为了有效缓解儿科医疗资源的供需矛盾。我院构建省内首个儿科医疗体平台,并希望在我院的带头下,建立覆盖全省的儿科分级医疗服务网站。儿科医联体平台集中医疗资源、形成分工协作机制,倡导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科研教学,通过医院人才和技术输出、管理与服务输出,提升各成员单位的儿科服务能力,实现儿童在医联体内就诊的同质化服务,为省内外儿童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一、国内外儿科医疗体建设现状
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医院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北京市共有朝阳医院医疗联盟、友谊医院医疗共同体、世纪坛医院医疗联合体、中日友好医院医联体、平谷区域统一医疗体系、北京儿童医院集团等6个试点的区域医联体,在对业务指导、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社区医疗机构和乡卫生院方面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付强等人针对新医改下如何促进分级诊疗模式这一问题,借鉴多国经验在我国国情基础之上准确定位符合我国情况的分级诊疗模式的现实需求,并从深化医改、突破卫生事业瓶颈等政策层面进行了策略分析,为探索分级诊疗模式、合理控制公立医院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徐国超等人以深圳市为例子,分析了其分级诊疗服务体系模型构建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从而对我国分级诊疗模式进一步探索和推广提供建议。其研究发现深圳虽然作为经济特区但是其医疗资源存在分布相对匮乏等,这和其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医疗需求增长相比都是滞后的;其社区首诊的目标也有待进一步实现,相比许多欧美国家社区首诊80%的比例还有很大差距;同时,其基层社康中心的投入也存在不足的问题,一方面人均公共卫生投入相比北京、上海等城市还有一定差距,且社区康复中心普遍存在入不敷出等问题;最后,社区康复中心的医疗服务水平也有待提高,每一万名居民配备全科医师数目相比标准配置还有一定差距。其研究从实际情况出发,总结了目前推进社区首诊为主的分级诊疗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对深化医疗改革、推进分级诊疗有现实意义。
二、儿科医联体平台建设
(一)湖南儿科与儿科医生专家平台
湖南儿童医疗联合体是由湖南省儿童医院为成员,辐射周边其他儿童医院,集中省内儿科专业力量,构建湖南省儿童医疗联合网络平台,在医疗服务、学科建设、医疗网络、信息共享方面展开积极的合作,并结合平台成员单位的医疗优势,形成特色儿科医疗。实现儿童医疗联体一线医护人员随时随地进行会诊,通过平台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信息,让病人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就诊,推进我国传统临床医学临床模式的改革,帮助医院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真正实现以人为本,提升医、患、护三者的满意度,从而提升我省儿科医院的整体形象。
(二)专家内部医疗圈协作平台
通过这个平台上,充分展示各个医院的医生,了解一些医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利于平台内部的交流。各个分级医院单位遇到一些疑难杂症,可以通过在线及时向一些大医院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求教。大医院的医生可以定期在平台上分享自己的临床经验,相互协作,共同进步。
(三)医学远程诊断平台
儿科医联体平台,医生在申请会诊的时候会将患者的影像数据资料统一上传并存储到影像数据中心,远程会诊时,专家通过影像中心查看患者的影像资料。远程心电图,主要是利用网络传输技术,将医联体成员采集到的心电图信息传输到儿科医联体会诊中心,通过远程技术让专家机械能调阅、分析,并作出诊断,并及时将结果反馈到各个成员单位。远程病理则是通过医疗平台,医生能够远程调阅各个儿科医联体单位的病理切片和就诊结构。
(四)儿童危重症双向转诊平台
所有儿科医疗联合体平台的成员医院都能够实现会诊平台上会诊,从而快速完成对病人病情分析、确诊,并确定诊疗方案。主要通过平台的双向转诊、检查预约、影像中心、远程心电图和病理几个环节。双向转诊结合远程会诊系统,会诊专家通过系统能够了解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转入会诊医院的下一步治疗提出申请。检查预约,主要是针对一些大型的检车,比如PET-CT、核磁共振等的检查统一预约,方便医疗联体的成员单位患者检查预约,避免患者无效垮院就诊。影像中心。
(五)儿科医护人员教研平台
教研平台,主要通过视频通讯系统和录播系统,让医院的医护人员通过网络收看、网站点播等方式,对成员单位进行教学、讲座、培训,并提供一个开放的技术交流平台。远程手术和示教系统必须建立高清视频会议,医生的手术全程可以及时地传输到各个成员医院,并安排非手术书的专家、医生对手术进行讲解,手术要注意事项等等。
三、结语
儿科医联体平台的构建是响应国家新医改以及积极推动分级诊疗服务体系构建的具体措施,其构建对整合医疗资源,分流患者去向,改善医患关系,提升医疗水平都具有极大推动作用,因此具有实施的必要。
参考文献:
[1]陈斌冠,龙玲.互联网+背景下的移动医疗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广西医学,2015(9):1375-1376.
医疗协同共享新形态
多级区域医疗业务协同的建设,是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新时期的新要求,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新助力。各级政府、卫生管理机构在推动其发展的同时,为了避免盲目建设而带来的巨大损失,更多地要去思考“如何做”、“怎样做”,从而选择出一个能够满足和支撑当地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模式。
目前来看,区域医疗业务协同的主体主要包括各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血液中心等,它们通过平台共享数据、技术、设备和人才等资源,实现双向转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远程会诊等业务功能。而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是大范围、多角度、宽领域的协作和共享。
主要的协同业务有:电子健康档案查询。电子健康档案查询为患者提供远程电子病历、检验检查结果查询功能。这样在相应的区域内患者只要提供相应的就诊信息,医生就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直接查看患者曾经做过的相应的检验检查结果,便于医生诊治;区域统一预约挂号。区域统一预约挂号可以整合区域内大型医疗机构的预约挂号资源,让每一位居民通过各种途径方便地预约到这些医院的挂号,对于方便群众就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双向转诊。双向转诊可以实现“小病进社区、大病转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效率;检查检验一单通。检查检验一单通是指在医疗机构之间实行检验检查报告的共享和互认,通过一单通可以降低医疗成本,避免过度检查,降低百姓就医费用,节省就医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远程医学影像会诊。远程医学影像会诊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将医学图像进行数字化和重建,实现远距离异地的图像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和处理。远程医学影像会诊使患者能够方便地在就近的医院就诊,在保证正确诊断的情况下,减少了患者就医费用和时间。远程医学影像会诊将多家、多级医院构成一个“医疗网络”,患者的医学影像信息可以在这个“医疗网络上”传输和共享,使得患者在二、三级的医院能够得到专家级的诊断;药品、设备、耗材等医疗资源统一配送。通过区域协同医疗网络平台的建设,药品、设备、耗材等医疗资源形成以第三方配送中心为中心点,辐射到各个医院的星型结构。将三级医院的药品、设备、耗材管理网络化,实时更新数据,培育专业化的第三方配送服务企业,节约医院运行成本,使医院更专注于医疗质量提高与医疗服务的改进。
SaaS解决区域级医疗难题
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此时,如何发展、采用何种模式发展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变成了区域医疗业务协同成功与否的关键。
与“单体级”医疗卫生信息化相比,“区域级”服务整个区域的患者、政府管理机构和医疗机构,“区域级”的数据使用方很可能不是数据来源方,各来源方之间又可能存在着利益或竞争关系,这里数据采集和利用是关键问题。
因此,SaaS模式是能够满足“区域级”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需要的最佳模式之一。
首先,SaaS模式可以通过抑制、避免重复投资和盲目投资,以及提高资源利用率来实现社会整体投资、运营、服务成本最低化。另外,服务对象的多样和庞大,也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从而降低运营和服务成本。
其次,由于政府、相关医疗机构的组织属性和业务特性,有些公共产品和服务无法或不便提供,或提供的效率很低。而中立的SaaS服务运营商则能够关注不同的需求主体,有效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支持多元化格局。
最后,由于“单体级”信息系统的大量建设,加上医疗信息标准的不统一,医疗卫生行业存在大量的信息孤岛。SaaS模式可以统一信息标准,实现信息大整合,使信息资源真正增值。
SaaS服务运营商独立于应用需求方,在中游通过充当运营商的中立角色,整合、孵化上游资源,通过中间的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应用平台将上游分散的开发资源集合在一起创造出各类优秀的应用服务,然后再向下游软件使用者提供,最终实现整个产业链利益的最大化。
数据安全性无法回避
SaaS服务运营模式在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是一种新的尝试。因此,这种新模式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
由于SaaS的特殊服务模式,其安全风险一般会大于用户在组织机构自行架设的软件,而且对企业内部IT人员来说,外部式的SaaS软件安全风险也颇难掌控。另外,医疗数据涉及大量的隐私数据,怎样保护数据的安全性也是SaaS模式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
对于信息安全及保障的问题,可根据国家公安部及工信部的信息安全指引,对内/外部泄密、人为错误、“黑客”行为、信息丢失、自然灾害、意外事故、计算机犯罪等原因所致的信息安全威胁给出保障技术及方法。
由于信息的非物质化特性以及信息技术的标准差异性,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的SaaS模式相对容易使SaaS服务提供商形成自然垄断的优势。因此,要建立健全退出机制,防止垄断经营,保障用户利益。
今天全县创建药品安全示范县工作动员会议,主要任务是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部署,组织动员各级、各有关部门和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及医疗机构,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投身到创建工作中来,确保顺利完成创建目标。刚才,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宣读了《关于开展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县政府与各乡镇(街道)和各有关单位签订了创建工作责任书。下面,结合全县实际,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增强创建药品安全示范县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级、各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全县药品安全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没有发生药品安全事故。在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上积累了成功经验,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县药监局获得“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规范执法先进单位”、“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先进集体”和“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为创建药品安全示范县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县药品安全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农村药品市场监管任务重、压力大,基层药品“两网”建设还比较薄弱,无证经营药品和制售假劣药品违法行为仍不同程度存在,群众对虚假药品广告问题反响比较强烈,药械市场秩序的规范和整治仍须进一步加强;二是全县药械生产、经营企业和药品使用单位尚未实行药品远程电子监控系统,监管效率有待全面提高;三是药品经营企业自律意识、诚信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增强;四是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还不够深入,广大群众知晓率不高。对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增强创建药品安全示范县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措施,全力推进创建工作。
(一)创建药品安全示范县是落实上级要求的客观需要。党的十七大作出“要加快推进和改善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确保食品药品安全”的战略部署。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创新专题研讨班讲话中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重视保障改善民生,建立完善基本药物保障体系,加强药品监管,确保用药安全。”我县被确定为全市第一家创建药品安全示范县,开展这项活动,不仅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减少群众因病致穷、因病返贫的现象,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同时还可以解除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增强居民消费信心,从而有利于扩内需、转方式、促发展。我们现在要立足当前全县药品安全工作新形势和“两网”建设已经取得的工作成果,抓住国家和省市主管部门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的机遇,乘势而上,全力开展创建活动。
(二)创建药品安全示范县是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用药贵和用药安全问题,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我县医改工作启动以来,按照中央、省、市统一部署安排,我们突出“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积极推进医改五项重点改革,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广大群众真切地享受到了医改带来的实惠,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但与上级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我们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基层群众对用药安全、药品价格、服务质量、医德医风等方面有诸多反响,滥用抗生素、大处方、医疗纠纷、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时有存在。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越来越重视医疗卫生和养生保健,迫切希望解决好药品贵、用药安全和服务质量等问题。
(三)创建药品安全示范县是打造环境的现实需要。开展示范县创建活动,关键在创建过程,这个过程将是对良好人文环境的进一步弘扬,对生活底蕴的进一步丰富,对医药卫生和健康保健知识的进一步普及。成功创建药品安全示范县,将是一块金字招牌、无形广告,极大地提高知名度、美誉度。为适应新时期要求,县政府决定在全县开展创建药品安全示范县活动,这既是确保广大群众用药安全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客观需要,更是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一项民生工程。大家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性分析形势,抓住难得机遇,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突出重点,全面做好创建药品安全示范县的各项工作
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为期两年,我县的《创建药品安全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制定下发,对创建标准、责任落实、工作步骤和要求都作了明确规定,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方案》要求,做到理解精神不走样,落实责任不扯皮,扎实工作不虚浮。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卫生局要在项创建活动中进一步强化主战场、主力军意识,严格按照创建标准和时间节点完成创建工作任务。当前,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要全面推进药品远程监管,提升远程监管水平。要建立基本药物监管档案和经营企业数据库,药品经营企业及乡镇以上医疗机构电子监管要实现100%全覆盖。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创建工作中的否决性条款。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紧密配合,齐心协力,各负其责,无条件地完成。县药监局要在全面实现药品经营企业远程监管的基础上,重点推进一级以上医疗机构药品远程监管建设,全面提高数据上传的及时率、完整率、准确率,实现动态监控和实时监管,充分发挥计算机远程监管在药品监管中的作用。县卫生局要协助负责督办完成医疗机构的药品远程监管建设工作。
(二)要切实巩固两网创建成果,提高两网运行质量。在深化农村药品监管网络建设上,要巩固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建设成果,调整充实农村药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队伍,加强管理与培训,强化考核,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药品安全工作中的信息举报和监督职能,加大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在药品供应体系建设上,根据省、市统一部署要求和全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安排,全县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新农合卫生室已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523种药品实行省级集中招标、统一配送、零差价销售,让利给广大群众。要支持鼓励药品经营企业面向农村扩大直配和延伸网点,继续加强村级卫生室、药店建设,确保覆盖到100%行政村,方便群众就近选择质优价廉药品。
(三)要扎实开展示范工程建设,夯实创建工作基础。要大力巩固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确认工作建设成果,确保医疗机构药库、药房全部符合《省医疗机构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要求;认真开展药品经营企业《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跟踪检查,全面推进国家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全面加强药械安全性监测和分析工作,落实监测制度,进一步扩大监测网络,确保全县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面建立监测点,真正达到“点、线、面相结合,最大程度广覆盖”。
(四)要积极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强化科学长效监管。各职能部门在创建工作中,要做到部门的创建力度与企业的诚信自律相结合,以信用体系建设推动企业在经营和使用的全过程讲求诚信,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内部诚信机制,向社会和消费群体公开诚信承诺,使企业明白,信誉和质量是企业的生存根本。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用药、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等安全知识,组织开展好“安全用药月”、“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大讲堂”等进社区下农村和药品安全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家庭等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活动,提升全社会药品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切实扩大药品监管工作的社会影响。
三、加强领导,确保创建药品安全示范县工作落到实处
(一)要强化责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药安全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明确专人负责,建立健全药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工作责任到位,政策落实到位,宣传贯彻到位,措施保障到位,资金投入到位,督促检查到位。
(二)要强化协作。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明确各自职责和义务,将食品药品安全及食品药品示范创建工作责任书签到乡镇各有关单位和行政村。要强化责任追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突出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三个环节,真正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督办、有考核。
(三)要强化督查。为确保创建活动顺利开展,县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根据国家、省里的验收标准,对照我县实际,逐一进行梳理,并加强对相关部门的督查,促使整改到位。同时,要建立创建工作督查通报制度,定期、不定期地通报阶段性工作推进落实情况。
此次修改《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总体思路主要围绕以下两点:一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山东济南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件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采取切实管用措施,有针对性地对《条例》进行修改。二是坚持突出重点。着力完善第二类疫苗的销售渠道、冷链储存、运输等流通环节法律制度,建立疫苗全程追溯法律制度,加大处罚及问责力度。
《条例》修改的主要内容
删除《条例》关于药品批发企业经批准可以经营疫苗的条款,不再允许药品批发企业经营疫苗。
第二类疫苗由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在平台上集中采购,由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向生产企业采购后供应给本行政区域的接种单位。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建立真实、完整的储存、分发记录,做到票、账、货、款一致。
国家建立疫苗全程追溯制度,实现疫苗最小包装单位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全程可追溯。
国家药监总局会同卫生计生委建立疫苗全程追溯协作机制。
未在规定的冷藏条件下储存、运输疫苗等严重违法行为,提高罚款金额,增设给予责任人员5年至10年的禁业处罚。
针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违法购进第二类疫苗以及生产企业违法销售第二类疫苗的行为,作了刑事责任的衔接规定。
Strategy战略
“华润”“凤凰”医疗合并体即将诞生
4月8日,华润医疗集团有限公司与凤凰医疗集团有限公司宣布联合,就资产与股权交易签署条款书。交易完成后,华润医疗将成为凤凰医疗单一最大股东,持股比例不低于35.7%,合并体更名为华润凤凰医疗集团有限公司。两家合并后拥有和管理11780张床位,7家三级医院和12家二级医院。
险企投资的首家大型综合医院通过验收
4月1日,中国保险公司投资的首家大型综合医院――阳光融和医院,以98分的分数(满分100分)通过潍坊市卫生计生委评审组验收,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2013年4月,经中国保监会批准,阳光保险集团与山东潍坊市政府签署协议,投资数亿元在潍坊建设国内保险业投资的首家大型综合医院。
尚荣医疗斥资30亿助力商丘医院建设
4月14日,尚荣医疗公告称,公司已与商丘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投资约30亿元,对商丘市中心医院、市第五人民医院、新区人民医院、市疾控中心等多家机构进行整体改扩建和迁建,并协助商丘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广泛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Service服务
首批乌镇互联网医院药店接诊点落地
4月6日,首批百余家乌镇互联网医院药店接诊点正式落地。这标志着在乌镇互联网医院在线医疗服务和远程会诊服务平台的强大依托下,合作药店正式升级为“药店+诊所”,开启药店4.0时代。
阿里健康推出儿童疫苗保险
4月11日,阿里健康联合平安保险推出“儿童疫苗+”保险,在天猫平台上首发。该保险将原少儿重疾险的责任范围扩大,增加了疫苗对应12种疾病和24小时儿童健康电话咨询等系列增值服务,填补了国内没有儿童疫苗保险的空白。
Medicine药品
双氢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将开展临床
4月12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表示,屠呦呦负责的“双氢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研究已于日前通过国家药监总局审批,获得药物临床试验批件。双氢青蒿素在治疗疟疾的同时,将有望为人类治疗免疫学疾病作出新贡献。
复星医药前列腺新药获批临床试验
4月9日,复星医药公告,其控股子公司重庆医药工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度他坦洛缓释胶囊0.7mg及其原料药度他雄胺获得国家药监总局的临床试验批准。该药是复星医药自主研发的3类化学药品,适用于治疗前列腺肥大男性的良性前列腺增生。
国产“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研发获突破
日前,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消息称,由胡文辉课题组设计与合成,多方共同开发的抗阿尔茨海默症1.1类新药GIBH130及其片剂获得国家药监总局颁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获准进入临床研究。科研人员介绍,GIBH130属于新机制,全新结构的神经炎症抑制剂,具有高活性、高生物利用度、安全性好等特点。
Devices器械
飞利浦聚焦健康关护产业化和个性化
近日, 在2016年第75届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上,飞利浦首次尝试以四大整合解决方案为核心的表现方式,围绕心血管、肿瘤、母婴关爱和睡眠呼吸等领域的健康关护需求,全面展示了覆盖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疾病的预防到诊断、治疗和家庭护理的整个健康关护全程的整合型创新解决方案。
东软医疗推出1.5T超导磁共振高端新品
近日,东软医疗推出“创新、客户、成长、卓越、全球化”五大新战略,并面向全球市场正式推出其自主研发的璧影1.5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该技术由东软医疗与美国韦恩州立大学E.Mark Haccke教授合作,实现了SWI的定量及定性诊断,配合全新影像工作站,可实现微出血点的检测及铁含量的测定。
STRATASYS新品打印机 提供完整解决方案
日前,3 D打印和增材制造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STRATASYS上海分公司新品J750 3D打印机,首次让用户实现3D打印材料和全色彩的自由搭配,从而实现一站式逼真打印,无需后期处理。其用户可包括大学和科研机构、医疗器械公司、医院及特效和动画公司等。
Technology技术
中国人膀胱癌易感基因被揭示
近日,南京医科大学张正东教授研究团队首次在中国人膀胱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发现了一个新的膀胱癌易感位点。研究人员收集了3406个膀胱癌病例和4645个正常对照人群进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分析,发现CWC27内含子中的一个位点与中国人的膀胱癌风险有显著关联,但和欧洲人的膀胱癌风险并不相关。
美专家成功将HIV病毒从细胞移除
美国坦普尔大学的科学团队,经过多年研究,研发出一种基因编辑系统“CRISPR/Cas9”,利用这项技术,可以将HIV病毒从细胞中移除。这项技术是先侦测在T细胞中的HIV基因,在DNA中设置一种白血球,一旦HIV病毒基因被重新编辑过,这些DNA就会靠自有的修复系统痊愈,不只让它们再度成为无毒的细胞,更避免再次遭到感染。研究人员指出,现已成功在细胞实验中移除HIV病毒,有信心在3年内进行临床实验。
日本尝试太空“种”肝脏
据媒体报道,日本横滨市立大学研究人员已成功利用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培育出初期肝脏组织“肝芽”,但由于受到地球重力的影响,培育出的“肝芽”难以立体成型。研究人员计划于2018年将“肝芽”送上国际空间站,希望利用太空微重力环境培育出能用于移植的肝脏组织。
一、围绕医改主线,扎实推进各项改革
1、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乡村一体化管理力度,积极推进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巩固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制度,按照医改试点要求,稳步推进全县试行基药制度。
2、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认真开展人民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发挥县级医院龙头作用,加强以人才、技术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加强三级医院与县级医院对口支援协作,建立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双向转诊制度,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提高县域内就诊率。制定实施公立医院区域发展规划,优化公立医院布局结构,重点加强薄弱区域、领域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开展公立医院管理服务创新,加强公立医院医疗费用监管。
3、进一步健全新农合制度。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和新农合保障水平,全面推行新农合总额控制、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改革,扩大基本诊疗路径试点工作,强化新农合服务监管。
4、深化基层机构综合改革。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回头看”,巩固完善运行新机制,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加快推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诊疗费制度,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二、稳步推进卫生服务能力和信息化建设
1、推进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按照新一轮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和2012年目标任务的要求,完成建设任务。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和卫生重点项目建设。
2、推进卫生人才科技事业发展。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全科医师制度,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和远程医学教育,强化教育培训考核。
3、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强中医重点专科、中医医院科室建设,开展中医医院评审评价。加强农村和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继续开展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和“治未病”工作,抓好中医药人才培养,探索建立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4、推进妇幼卫生事业发展。以贯彻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为契机,深入推进妇幼安康工程先进县创建活动。落实妇幼保健关键措施和妇幼卫生保障措施,落实出生缺陷防治措施,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5、抓好卫生信息化建设。落实《电子病历基本规范》和《电子病历功能规范》,建立比较完善的电子病历应用管理制度、工作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积极探索农村医疗保健、卫生管理、健康档案、基本药物“四网合一”信息化建设。
三、做好重大疾病防治和卫生应急工作
1、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加强急性传染病、重点传染病防控与疫情处置,加强血吸虫病、艾滋病、结核病防治,加强慢性病管理、免疫规划和二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抓好爱国卫生工作。
2、加强卫生应急工作。开展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创建工作,提升基层卫生应急能力和水平。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预测,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抓好重大活动、重要节日的卫生保障工作。
四、强化医疗服务和卫生监督执法
1、强化医疗服务监管。加强医疗机构设置审批管理,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落实《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加强关键部门规范管理,进一步推进院务公开。
2、强化卫生监督执法。完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基层监管体系、信息报送体系、风险监测体系和食品生产经营诚信体系。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依法全面履行各项卫生监督执法职责。
五、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garyding2000”为你整理了这篇医疗保障局营商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指标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基本情况
市医保局配合市卫健委完成“包容普惠创新-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医疗福祉”指标的评估工作,根据市卫健委要求和工作职能,我局根据国家和省、市工作部署,采取四项措施,积极配合卫健部门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一是完善医保支付,积极促进医疗联合体建设;
二是完善医保支付,积极促进远程医疗服务;
三是报销比例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引导群众基层首诊合理就医;
四是规范异地就医备案服务,方便群众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医疗费用。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完善九江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政策,参保居民门诊就医发生的医保统筹费用,县、乡(镇)、村(社区)医联体(医共体)的医疗机构可统一打包与当地医保经办机构结算。九江市医疗保障局、九江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九江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经办操作细则的通知》(九医保字[2020]41号)。
(二)建立九江市第一批“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医保支付政策,将互联网(远程)复诊(项目编码:1110200002)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由医师通过医疗机构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平台,直接向患者提供的常见病、慢性病复诊诊疗服务等,医保实行定额支付:三级医疗机构13元/次、二级医疗机构9元/次。
切实落实江西省医疗保障局文件要求,印发了《关于转发〈江西省医疗保障局关于制定第一批“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通知〉的通知》(九医保字[2020]67号)文件并抓好落实。
(三)拉开报销比例向基层就医倾斜。一是九江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居民在市内一级医疗机构、二级医疗机构、三级医疗机构住院的基本医疗保险起付线分别为100元、400元、600元,报销比例分别为90%、80%、60%;在市外住院的起付线为600元(办理转诊转院的)、800元(未办理转诊转院的),报销比例为50%(办理转诊转院的)、40%(未办理转诊转院的)。二是九江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职工在市内一级医疗机构、二级医疗机构、三级医疗机构住院的基本医疗保险起付线和报销比例均实行了差异化,基层医疗机构起付低,报销比例高。三是九江市城乡居民门诊统筹,参保居民在市内乡(村)级医疗机构的门诊费用按65%比例报销,在县级中医院门诊中医药治疗费用按40%比例报销;因高血压、糖尿病在县级医疗机构的按50%比例报销。
完善了九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转发〈江西省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业务经办管理规程(试行)〉的通知》(九人社发[2016]32号)、《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九江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九府厅发〔2015〕12号)、《关于进一步完善九江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经办操作细则的通知》(九医保字[2020]41号)三个与医保支付相关的文件。
(四)规范异地就医备案。九江市城乡居民医保、城镇职工医保的参保人员,到九江市外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省内或跨省)住院治疗,经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办理信息备案手续后,可在异地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住院医疗费用,个人无须先行垫付应由医保基金支付的医疗费用。
切实落实省级文件,九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九江市财政局《关于转发〈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西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经办规程(试行)的通知〉的通知》(九人社发[2017]20号)、九江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转发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备案经办服务规程(试行)〉的通知》的通知”(九人社发[2017]43号)。
三、工作成效
(一)实施城乡居民门诊统筹制度,拉开城乡居民医保和城镇职工医保的报销比例,建立九江市第一批“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医保支付政策,进一步完善了医保支付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的政策,方便群众门诊看病,引导群众就医基层首诊,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分诊诊疗制度落实推进。一是增强共济,加大了慢病人群的保障力度。通过实施门诊统筹,取代了原个人账户的门诊保障模式,门诊基金统筹集中使用,增强了共济功能,对年老体弱者治疗多发病、慢性病的年度报销不封顶,加大了门诊保障力度,激活了门诊基金使用效率;二是加强基层,发挥了基层医疗机构作用。贯彻落实国家医改“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把乡村基层医疗机构作为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报销比例,对基层医疗机构远程会诊纳入医保报销,调动基层医疗机构发挥作用,引导广大群众基层就医,看小病不出村;三是支持中医,弘扬了祖国传统医学。把门诊统筹报销范围扩展到县级中医院的中医药治疗费用,支持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和重大疾病康复中的积极作用;四是统一结算,促进县域医联体建设。门诊统筹以县级为单位统一管理,基金以乡镇为单位包干使用,将“县级中医院、乡镇(街道)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村(社区)卫生室(卫生服务站)”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结算医保费用,有力推动了县域内医共体建设和乡村基层医疗机构的一体化建设,促进了县、乡、村三级基层医疗机构的医联(共)体的联动合作,进一步建立健全落实分级诊疗的规范和秩序,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看病就医。
(二)异地就医备案成效明显。九江市参保人员到九江市外就医住院治疗人数显著增强,医保基金支付费用也显著增长,极大地方便了参保人员异地就医需求。 截至2019年12月底,我市共为41538位参保人员办理了异地就医备案上报工作,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情况:九江参保人员到省外异地就医,医院住院29530人次,共发生住院医疗费用67774.55万元,医保基金支付40978.15万元;同期外省异地人员到九江医疗机构就医,医院住院10965人次,共发生住院医疗费用13250.83万元,医保基金支付5676.03万元。其中,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情况:九江参保人员到省外异地就医,医院住院21109人次,共发生住院医疗费用48184.34万元,医保基金支付28974.88万元;同期外省异地人员到九江医疗机构就医,医院住院8285人次,共发生住院医疗费用9638.4万元,医保基金支付4078.68万元。
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情况:九江参保人员到省外异地就医,医院住院10319人次,共发生住院医疗费用24304.21万元,医保基金支付15722.01万元;同期外省异地人员到九江医疗机构就医,医院住院3960人次,共发生住院医疗费用5088.97万元,医保基金支付2151.51万元。
四、存在的问题及主要目标措施
(一)问题和难点
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保的差异化报销比例,我市已分别从2015年、2017年就已实行,但对促进推行分级诊疗的作用有限。在“治好病”和“多报销一点”的选择上,人民群众看重的还是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更加注重是能够治好病。《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九江市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九府厅字〔2016〕124号)文件明确:到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基本形成,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城市全科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达到60%以上,居民续约率达到85%以上。全市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率进一步提高,力争县域内就诊率90%左右,力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达到65%以上,就医秩序更加合理规范。到2020年,逐步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体人群,使每个家庭都拥有1名全科医生,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机制不断健全,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层级优化、职责明晰、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逐步形成,基本建立符合市情的分级诊疗制度。落实分级诊疗。
(二)主要目标措施
一是形成完善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二是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三是加强全科医生签约服务,重点是要做实全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保通过对在不同等级医院就医的参保人员给予不同比例报销,采取报销比例差异性来引导群众就近就医。如: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对在统筹区内的一级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住院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分别为:95%、90%、85%,按转诊转院规定转诊到统筹区外的三级医院住院的报销比例为75%,未按转诊转院规定自行到统筹区外的三级医院住院的报销比例为60%;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对在统筹区内的一级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住院的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分别为:90%、80%、60%,按转诊转院规定转诊到统筹区外的三级医院住院的报销比例为50%,未按转诊转院规定自行到统筹区外的三级医院住院的报销比例为40%(比统筹区内三级医院少报20个百分点)。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保的差异化报销比例,我市已分别从2015年、2017年就已实行,但对促进推行分级诊疗的作用有限。在“治好病”和“多报销一点”的选择上,人民群众看重的还是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更加注重是能够治好病。分级诊疗制度能否顺利推行,关键还是要提升县级以下的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能够为群众看好病,能够让群众看得起病,获得群众的信任和满意,群众自然会选择就近就医,而不会舍近求远去看病就医。
五、下一步工作考虑
(一)2020年底前推进实施医疗保险基金市级统收统支,统一全市医保基金征缴和支出,实现政策标准、基金管理、定点医药机构管理等全市统一,增加全市共济能力。
我国医疗服务痛点
《报告》总结出我国传统医疗服务模式的五大痛点,并探讨了互联网医疗在重塑医疗资源配置效率、完善国家分级诊疗体系、优化医保收支结构、医疗关系形态重构等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和发展的机遇。
痛点一:优质医疗资源过度集中。
医疗资源分布失衡的问题反映在医疗机构和医生资源两个层面(图1)。从医疗机构来看,我国优质医疗机构多集中在城市,尤其多集中于东部。根据中国2013年各地区医院等级情况统计显示,11.2%的三甲医院资源集中在四大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而地方各省中多聚在省会城市;东部卫生机构总床位数超过全国总数的40%,西部卫生机构则仅为29%,东部较西部多出近4.2万家医疗机构。
从医生资源数量上来看,医生资源分布失衡。东西部城市的差距则更为明显,一些东部发达城市的医生资源可达到西部城市的3?4倍。另外,优质医生资源向三级医院过度集中。在我国被调查的医院中,三级医院中级以上职称医生人数占到总数的55.7%,而非三级医院中的中级以上职称医生比例仅为19.8%。
因此,重组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是未来医疗改革的主要方向和核心诉求。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相继成熟,互联网医疗在医疗资源重塑方面具备了条件和能力。借助互联网超越物理时空的特性,互联网医疗必将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深刻转变,在重构医疗新秩序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痛点二:分级诊疗推行效率低。
虽然新医改提出要逐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以完善体制,从而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现象。然而,新医改实行至今已有7年,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仍未见明显效果,“抽水机现象”愈演愈烈,“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最为突出的问题就反映在双向转诊的推广和实践上。在我国,双向转诊面临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导向性差、机构转诊制度缺失、管理割裂和区域卫生规划不合理等困难。
如何能够打破旧模式下所形成的行业壁垒、部门利益、行政区划和专业局限,对各类医疗资源进行重组优化,已成为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过程中最迫切的需求。我国目前已经开启了多个网上医院分级导诊模式、互联网医联体和借助互联网的社区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平台的试点,以互联网医疗助推国家分级诊疗体制的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
痛点三:以药养医积重难返。
目前,医院医疗服务费用低,但是药价虚高和过度使用医疗资源导致医保负担仍然较重,其中药品收入占医院收入总额的45%。从以药养医到医药分开,医疗服务费相应提高,基层医院可能更需要增强医疗服务能力以吸引更多患者就医;公立医院可能需要控制大处方和过度医疗,推动医院信息化管理,从而降低运营成本。互联网介入医药新生态,医药电商重构药品供应链,PBM提供医疗福利管理,可穿戴设备与随之产生的大数据分析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远程医疗与在线健康咨询均有助于合理使用医疗资源。
痛点四:国家医保存系统性风险。
首先是医保结构不合理,我国医保以政府医保为主,商业医保为辅。其次是医保收支失衡,支付压力增大。支出逐年增长,未来可能收支失衡;支出总额较大,2012年三保(城镇职工、居民和新农合)财政支出9000亿,2013年为1万亿;收支增长率失衡,2000-2013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年平均增幅33.20%,而支出年平均增幅为34.39%,未来将出现当期收不抵支。此外,从支付管理模式来看,支付不能满足投保人需求,支付制度推高医保开支,造成了小病必须去定点医院,给患者增添麻烦,大病报销额度不足必须自付或者依赖商业健康保险。这种支付模式让患者不能自由使用医保基金,最低报销标准的存在推动了医院和患者的过度医疗,增大了开支。
互联网医保切入商业健康保险行业,使医保分类多样化。以互联网与传统保险业结合,提供在线选择保险种类、保险性价比对照、在线投保、在线保费支付等方式让医保互联网化,消费者能够自主选择医保方案,减少退保率,让投保与赔付便捷化。投保人主动选择保险种类的方式可以教育市场,提高市民对保险的关注度。并且通过减少医保支出,预防恶意投保行为,提高医保支付便捷度和医保多样化,保证医保行业平衡发展。
痛点五:医院、医生、患者痛点多。医院方面的诸多痛点上面已有分析,总的来说,都集中在医院盈利的需求、职能本身所需的公益性和行政干预三者之间所产生的矛盾和问题上。就医生而言,特别是上级医院的医生,痛点同样来自于这三个方面。其中原因都可以归结于医生收入、医患沟通和医生职业发展的困境,体现的是医生-患者关系、医生-医院关系的紧张。
作为患者,由于我国长期缺乏健康知识教育和健康管理工作,大多公民对医疗知之甚少,不但使医患沟通成本非常之高,也使小病往往发展成大病,导致“看病贵”。医患沟通的缺失再加上目前对医疗纠纷处理的行政流程不够通畅透明、鉴定机构公信力不足,造成的误读和误解加重了医患关系的恶化。医患关系紧张在另一方面也引起了“小病大看”现象的盛行,患者就医首选大医院大专家,将过量的医疗需求集中放到少数医院上,使得“就医难”的问题被指数性放大,也对优质医疗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在旺盛的需求下,借助互联网建立新的沟通渠道成为了一大热点,在线医患沟通平台、医医交流社区、患患交流社区等新的尝试层出不穷,互联网医疗在各方关系重构中可望发挥重要作用。
美国可借鉴医疗模式
面对我国传统医疗服务的多痛点现状,《报告》总结了美国的医疗服务模式,对我国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有可借鉴的作用。
首先从美国医疗保险机制、医生自由职业制度、双向分级诊疗模式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美国的医疗服务体系现状(图2)。
美国商业保险发达,医疗服务水平整体较强。保险公司可以有效管理医疗机构、医生和患者,引导患者通过家庭医生转诊就医,引导医疗机构与医生提高服务能力、降低治疗成本,进而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患者不想支付高价的保费,就需要遵循医保公司的规定通过转诊的方式就医。门诊和诊疗费报销比例不同,保险公司提供医院和医生列表,患者通过保险公司指定的家庭医生转诊到保险公司签约的专科医生,基本免费;通过家庭医生转诊到没签约的医生,支付少部分费用;不经转诊预约签约医生,支付将近一半费用;不经转诊直接预约未签约医生,支付大部分费用。住院费用高最多报销5天住院费用,患者需及时向下转诊到护理康复类医院。保险公司与医院或诊所签约使之成为定点医疗机构,与医生签约使之进入医保内的医生目录。当患者复发率高致医保花费过高,如是医生原因则可能解除合作,医疗机构可能解雇医生;如是医院场地和器材原因,可能解除合作。
美国医生自由执业、分级诊疗体系成熟。从医生方面来讲,美国医生与医院间不存在人事隶属关系且财务分开,医院只是行医的场所。医生凭借行医执照自由执业,绝大部分医生有私人诊所,治疗需要时向医院提出申请,医生通过付给医院场地费的方式,在院内收治患者、做检查以及租用医院的手术室等设备。财务收入方面,保险公司会向医院支付检查、设备、住院等费用,向医生支付诊疗费用。患者看病时,他们根据医生资料和评价,选择自己医保签约的医生,因此,美国医生会在类似ZOCDOC这类在线预约平台上注册,提交个人档案和空余时间段,方便患者预约,同时提高知名度、建立个人品牌。
诊疗次序方面,患者可能通过双向分级诊疗、急诊就医和非医保直接就医的模式就医。双向分级诊疗模式针对拥有医保的患者,是应用最广的模式。患者通过社区门诊的家庭医生进行首诊,如果需要进一步检查,家庭医生会出具转诊单将其向上转诊到专科医生或综合性医院专家,由专科医生出具治疗方案,需要后期护理者再向下转诊到社区医院或护理医院。急诊就医模式有两类,一类是拥有医保的急病患者,直接预约医保范围内的急诊医生;另一类是没有医保的患者,直接预约公立医院的急诊室。非医保直接就医模式的所需花费全部自理,非急病患者直接预约综合医院专家或专科专家,类似于我国目前的专家预约,但是由于美国医生会选择具有支付能力的人,这种模式主要针对的是中产阶层。
医疗主体方面,美国医疗行业与我国不同,营利性的私立医院是医疗行业的主体,包括医学院和医学研究机构的附属性医院,一体化保健组织,大型连锁医院,社区医院(门诊),专科门诊。服务分类齐全,满足从治疗到护理的各层次专业服务,有社区医院(门诊)、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康复以及长期护理院和精神疾病医院。其中,社区医院是美国医院的主体,提供70%的床位,收治60%的患者,大多数社区医院提供初级卫生保健服务和二级医疗服务,部分能提供三级服务。社区医院是患者就医时的首诊,只有通过社区医院的转诊,患者才能流向其他医院。社区医院和医学院的附属医院联合形成医联体,实现医联体内部分级诊疗。其模式有学术中心和社区合作两种,前者是附属医院与社区医院医学上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后者是附属医院与家庭医生投资成立新的营利性医院。
另外还有责任医疗组织(ACOs),它是2006年提出的新概念,指以初级保健医生为核心的自愿性医联体组织,旨在为联邦医保(Medicare)的参保者提供协同性优质医疗服务并控制医保费用。主张通过医师联盟来衔接各级医疗机构,加强不同医疗机构和服务之前的协调与合作,并因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避免重复检查和治疗。而在满足了美国医疗保险和医疗补助中心(CMS)制定的服务质量绩效标准的情况下,ACOs可以获得因成本压缩、效率提高而带来的部分节余收入,并在成员之间进行分配。根据CMS的声明,截至2014年1月30日,ACOs已经节约的医保经费超过3.8亿美元。
ACOs模式的推进,使美国医疗市场产生了巨大变化,这个变革首先反映在药企的营销方式上。通过联邦医保和ACOs组织引导的价值医疗评价体系,在药物的选择和使用上从过去强调价格转变为强调疗效。为了适应竞争,药企由过去的单纯卖药转向提供整体疗效管理服务,纷纷开展了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从而整体上带动了美国互联网医疗业的发展。
《报告》还介绍了互联网深度结合医疗服务模式,并对新兴医疗服务的发展和成果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第一,远程医疗服务发展情况。美国远程医疗发展迅速,一方面源于巨大的市场需求,另外一方面也在于政府的合理引导。从服务本身来说,美国政府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陆续制定出针对远程医疗服务的全方位法规,涵盖了远程医疗过程中的信息安全、信息规范、服务提供者、服务范围、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监督等。服务的规范化不但避免了医疗资源因操作不当而产生的浪费,也增加了公民使用的意愿。
从患者方面来说,美国医疗服务费用较高,远程医疗的方式可显著减少就医开支。同时,从2010年《平价医疗法案》起,联邦医保对远程医疗服务的报销范围和力度就开始逐渐加大,目前在美国大部分地区保险报销都已涵盖了远程医疗费用。这两者极大地促进了患者对在线服务的接受度和付费意愿。而从医生方面来讲,传统模式中医疗业碎片化现象严重,通过远程医疗服务的模式可大大增加各医疗机构之间协调工作的效率,降低行医成本。随着联邦医保引导的价值医疗改革的推进,远程医疗服务模式可节省大量的医保经费,从而为医生和医疗机构带来更大的收益,因而医生和医院参与动力也较高。在医疗中各参与方的推动下,美国远程医疗行业发展十分迅速。
第二,医药分开助力处方电商发展。药品终端市场参与者市场占比依次为连锁药店、医药电商、医院药房以及单体药店。从提供的药品种类来看,医院药房主要提供医院内专用药,其他三类药店主要提供处方药、非处方药、健康用品以及医疗器材等。处方药放开,患者凭借处方单院外购买处方药,电子处方流通后患者可以凭借电子病历和电子处方在线购买处方药,而且网上购药能医保报销,因此80%的处方药通过院外销售,医药电商销售药品中有50%为处方药。除药品销售之外,美国药店还需要提供药品配制、处方审核、处方药控费,以及常见病和慢性病等诊断和常规诊断服务。
第三,电子病历与电子处方有效结合。奥巴马医改近年谋求建设电子病历系统,运用统一标准、出台法律条文并且使用特殊IT技术传播方式保证信息安全,推动电子病历全美流通。患者只需要在连锁药店注册,提交自己的社保号、电子病历以及医生开具的电子处方,就能建立个人档案,未来患者可以在线购买电子处方内的处方药。电子处方与电子病历方便处方药在线销售,网上药店通过为患者提供慢病治疗的处方药助力健康管理。
第四,PBM协调药品总体控费。PBM模式是介于保险公司、医院、患者及药店、药企间的平台模式,PBM公司能够为保险公司提供药品和医疗服务等方面的监督及管理服务(图3),一定程度上在降低总体医保开支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患者去医院或诊所就医,医生开具处方后,PBM可根据患者处方信息对处方进行审核,提供医生用药建议,包括药品的用量限制、药品使用权以及可报销药品类别等,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医生医疗服务水平以防止因为多次就医带来的高费用问题。
最后,在对国外经验剖析的基础上,报告进一步提出了美国经验对我国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启示,同时着眼于当前互联网医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其包括建立完善的医学教育体系培养全科医生作为社区居民的家庭医生,家庭医生携带可穿戴医疗设备为居民提供上门服务的健康管理,并将资料记录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供医生诊断使用。居民看病先去社区医院进行疾病筛查,能治疗的患者留在社区医院诊疗,不能治疗的患者由社区医院转诊到医院治病。
医院则按照服务范围分为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提供专业疾病的检查和治疗,拥有专科诊断治疗的器材设备,由医疗级别的可穿戴设备厂商投资设立,实现专科医药-医药-设备检查的专业疾病生态圈,也可以由公立医院的医生投资设立专科门诊,或者成立类似慈铭体检的专业连锁医院;综合医院提供全科目诊断与治疗,由公益性质的公立医院、PPP模式的公立-私立医院合作模式以及公立医院医生走出体制成立的医生集团为主。
另外,独立的社区康复中心能够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康复治疗,缓解目前三甲医院床位紧张、护工不足的现象;类似美国太阳城模式的专业养老机构模式,对于缓解随着老龄化时代带来的养老资源不集中、专业化不强的问题有较大的意义。
为了实现以上的医疗服务模式,解放医生呼声日起,从医生多点执业开始,到放开医生自由职业,再配合着相应的政策支持能够真正起到医生资源优化的作用。远程医疗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节约了患者就医成本,从医联体范围内B2B模式,到B2C在线医生对在线患者的远程医疗模式,从健康咨询的轻问诊到医生问诊在线化的远程医疗发展,远程医疗有助于均衡医疗服务。医保提供商通过引入医师或者类似于ACOs的方式介入医疗服务提供阶段,通过审核诊断与治疗方案,防止过度医疗、医药浪费控制保费支出,缓解医保支出压力,同时激励医疗机构减少过度医疗行为,与患者建立长期医疗服务降低成本。未来,医保支付方式可能由医保签约医药电商,发展医药电商在线购药医保支付模式。大力发展商业保险,为投保人提供多样化的医保方案,引导投保人双向就诊。放开网售处方药政策,发展医药电商为患者提供多样化的购药渠道,提高购药体验。
重构我国互联网医疗关系
着眼于当前互联网医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报告》对国内互联网医疗企业主流商业模式和传统互联网巨头企业的平台战略作了总结和分析。它指出我国互联网医疗可有效补充传统医疗服务,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关系重构将成为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核心(图4)。
首先,在互联网对就医、行医、医疗管理等各个环节深度渗透的新形势下,关系重构将成为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核心(图5)。主要从三个角度出发,一是从患者角度出发,提高患者在各就医环节的体验是互联网医疗的价值所在。以患者为入口的企业主要切入的是患者在医疗信息获取、就医流程和沟通交流方面的需求和痛点。如以智能可穿戴设备为基础的健康管理服务,对应的是患者逐渐增长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和需求;在线问诊服务,它既可向前连接健康管理,为用户提供健康咨询服务,也可向后连接导诊挂号服务,通过在线咨询将有需要的患者引向线下医院和药店;随着线上社交网络服务的兴起,针对患者的医疗类社交网站也应运而生,如我国的“和你在一起”和美国的“Patientlikeme”都是其中典型。还有在市场方面,药品供应链各环节厂商,如药企、药店和保险等,当前都开始重度参与互联网医疗,产业集中度开始逐渐提升。另外,为提高对医疗保险费用的风险控制能力,保险业目前也在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
二是从医生角度切入,打开信息孤岛,联接医生重构医(生)医(院)关系。当前服务以移动电子病历、用药词典、医学文献库等临床决策工具和医医社交网站为两大主流。在传统模式下,医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主要通过院内邀请、学术会议等方式,沟通成本高、机会少,医医之间形成信息孤岛的困境也制约了整体医疗事业的发展。通过互联网建立沟通渠道和方式,打破孤岛困境的医医关系将得以重构。
三是从医院角度切入,打通最后1厘米,连接患者与信息化服务。服务主要集中在就医移动信息化和远程医疗方面。就医移动信息化将医院服务与患者的智能终端连接起来,使其能够在手机上就完成挂号、医患沟通和医保药费支付等操作。在远程医疗方面,由于政策的支持,以医联体和“医院+药店”的远程医疗协作模式正在开展。不管是就医移动信息化还是远程医疗,都离不开医院的院内信息化建设,传统的医院信息化系统,如电子化病历、电子挂号系统和院内网络建设等,都为当前更进一步的服务提供了基础。
其次,BAT(中国互联网公司百度公司、阿里巴巴集团、腾讯公司三大巨头的首字母缩写)进一步打造医疗服务闭环。在目前互联网和医疗服务相结合的过程中,互联网企业表现的更为积极和热忱。传统互联网巨头作为行业先行者,都已在互联网医疗行业做了大量布局,其平台服务的意义已经不能单从患者、医生或医院的角度来单独分析,需要综合考量。
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前瞻
通过对国内外互联网医疗企业发展环境、趋势和方向的调研和分析,互联网医疗中国会提出了对未来我国互联网医疗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在线问诊导诊、远程医疗、医药电商(图6)、中国PBM模式、智能可穿戴及慢病管理、精准医疗和医疗大数据应用等重要垂直分支将迎来历史发展机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以人为本,以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为出发点,以提高基层用药安全水平为目标,以巩固省级农村食品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县”创建成果为基础,建立完善药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为服务宜居、宜业、创新之城建设,推动宜城跨越式发展提供药品安全保障。
二、工作目标
通过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建立较为健全的药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立健全信息畅通、反应灵敏、处置及时、政府与社会互动的药品基层监管网络体系,实现药品监管网络行政村的全覆盖;建立健全源头可控、配送规范、运行有序的农村药品供应网络体系,实现药品供应网络行政村的全覆盖;建立科学有效的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药物滥用监测体系以及药害事件应急处理网络和机制;建立严厉打击涉药违法行为的工作机制,基层药品市场环境更加净化,辖区内无无证生产经营行为、无制售假药行为、无违法药品广告、无药品安全事件发生;广大公众的药品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得到明显增强;群众对农村药品市场秩序满意度明显提高。
三、工作任务
㈠进一步建立健全药品安全责任体系和基层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将药品质量安全工作列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政府目标考核内容,构建“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药品安全监管职责明确,真正落实药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市政府与镇(办、区)、镇(办、区)与村(社区)层层签订药品安全责任书,建立完善市、镇(办、区)、村(社区)三级联动的药品安全监管体系。
㈡着力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和信用体系建设。创新药品监管手段,提升监管效能,实施“药品网上监管系统升级完善工程”,建立健全药品在线远程监控、动态实时监管平台,对辖区内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镇(办、区)以上使用单位信息化监管全覆盖。全面开展诚信体系建设,辖区内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全部建立诚信档案,并实施分类监管。
㈢进一步巩固深化“两网一规范”建设工作。配好配强镇(办、区)、村(社区)两级三员,开展系列培训,使其有效发挥作用,并建立考核、培训和案件报告等制度。农村药品供应体系完善,基层涉药单位采购渠道规范,并与药品配送单位签订保障药品质量配送协议,药品供应网覆盖全部行政村。继续开展标准药房工程建设,各类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管理达标率达到100%。
㈣进一步建立健全应急处理体系建设。完善药品(医疗器械)应急处置预案及应急处置操作手册,定期开展药品(医疗器械)应急演练,杜绝重大药品质量安全事故或负面影响较大的药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㈤加强药品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监测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体系和工作机制,完成上级药监部门下达的监测任务。加强合理用药监测工作,卫生院以上医疗机构建立处方评估制度,每月对处方按不少于5%的比例进行抽查。建立常态化过期失效药品回收机制和平台,每个行政村(社区)设立家庭过期药品回收点,及时做好回收药品品种的登记和保管工作。
㈥进一步加大药品监管工作力度。1、生产环节。辖区内生产的基本药物品种全部实施电子监管码,对生产的基本药物全部进行处方和工艺核查,并建立监管档案。按照上级药监部门下达的日常监督检查计划,按时完成辖区内药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任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按规定要求全部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考核。2、流通环节。辖区内药品经营企业、高风险医疗器械和特殊验配以及社会关注的体验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全部建立监管档案。对辖区内药品经营企业监督检查全覆盖,且平均每家每年2次以上,高风险医疗器械和特殊验配以及社会关注的体验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每年1次以上。依时依规完成辖区内药品零售企业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含到期再认证)工作,药品零售企业《药品经营许可证》到期换发,按时完成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跟踪检查任务。3、使用环节。对辖区内医疗机构使用药品、医疗器械监督检查全覆盖,对二甲以上医疗机构使用特殊药品的监督检查全覆盖。4、稽查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任务,建立“信息互通、配合密切、部门联动”的主要监管部门联合打假机制,加大打假力度,严查药品、医疗器械违法违规行为。完成上级药监部门下达的药品、医疗器械抽验抽样任务,对监督抽验不合格的药品、医疗器械全部进行立案查处。建立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监测平台,加大监督查处力度,对监测到的违法广告全部移送工商部门查处。
四、工作步骤
㈠申报动员阶段(2012年11月—12月)。完成国家级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试点申报工作,制定实施方案,成立创建工作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召开创建工作动员会。并通过新闻媒体等全方位宣传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内容及要求,动员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营造良好创建氛围。
㈡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2年8月)。根据《湖北省药品安全示范县创建试点考核验收标准》的要求,对照实施方案全面梳理各项工作,分解落实各项创建指标任务,建立健全台帐登记和档案管理制度,并对进展情况定期督促检查,确保完成各项考核指标。
㈢自评整改阶段(2012年9月)。对照创建考核验收标准,认真做好自评,进行查漏补缺,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使各项指标达到国家级药品安全示范县标准,做好迎检准备工作。
㈣迎接考核验收阶段(2012年10月—11月)。及时完成示范创建工作资料整理、归档,认真总结创建工作特点和主要成效。向省创建办提出验收申请,迎接考核验收。
五、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