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化课堂教学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案例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运用
一、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和其他课程不同,基础理论多、政策性强,内容也较为单一枯燥,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在以往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当中,往往就是教师带领学生明确基础理论知识,再画出重点内容让学生进行背诵。这种教学的形式,不仅不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的效率,还不容易达到教学的目标。因此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提升课程教学的成效,对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虽然当前阶段在教育整体中已经不断地推进新课改,但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之中依然存在很多不足。首先,有些教师教育观念没有更新。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之中,部分教师会不自觉地采取传统的机械式教学方法。而这种落后的教学观念不利于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同时教学中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教学手段不够丰富。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所采取的基本上都是理论教学,即教师将课本上的知识原本地再读给学生听,以此来帮助学生接受各种知识。这种最终为了应付考试的教学,教学手段十分的单一,同时也相对地更加形式化。最后,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脱离。在具体的教学之中,教师一般情况下都会设立相关的教学目标,以此来确定大致的教学过程。但是部分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没有考虑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际情况,从而出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相互脱离的情况。
(二)学生方面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第一,学生用于道德与法治课学习的时间不多。由于初中课堂所开设的科目众多,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便会对科目进行主次轻重的排序,而部分学生不约而同地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并不重要,学生对待该课堂的态度便是考前突袭,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则更注重于理科方面的学习。第二,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没有兴趣。由于课堂的教学基本上都是理论方面的教学,这使得很多学生在课堂之上提不起兴趣,便很容易出现学生走神、开小差或者是完成其他科目作业的现象。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采用教学案例的作用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按照以往传统教学方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是需要以“讲读”作为核心,这样一来,完全忽视掉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这种僵化的课程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吸收以及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当中适当地融入一些法治的案例,可以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掌握更加牢固。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巧妙地通过法治案例的融入,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来,进一步地引导他们主动积极思考问题,并且可以想到解决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的理解更加扎实,对有效提升课程教学有着至关重要作用。
(二)发挥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学习气氛
我国新课改明确“以生为主”这一教学的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尊重学生主体的地位,进一步发挥出他们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诚然,与以往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相比,创建出以生为主这一教学的课堂,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紧跟教学的内容,适当地融入一些法治的案例,进一步地引导出学生结合案例展开思考活动,解答法治案例背后所包含的相关法律知识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够充分获得发挥,对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具有积极作用。
(三)现代教育媒体融入,促使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在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之下,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有效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是有效提升课程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与以往传统单一课程教学模式相比,现代信息技术下的教学形式优势明显,多媒体教学有效结合相关视频教学的案例,可以有效加强教学感染力,进一步地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在这一背景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当中有效融入法治案例,教师往往精选较为良好的法治案例,以艺术化处理的形式,有效地增强教学课堂的感染力,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信息化的发展。
四、选取教学案例的基本原则
(一)具有明确的是非立场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以及高尚情操,进一步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法治的观念。因此,在选择相关法治案例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案例,起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作用。教学案例还需要充分展现出来良好的道德观念,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慢慢地培养其辨别是非的能力,可以准确地判断什么事情是错的、什么事情是对的。只有拥有清晰是非立场的法治教学案例,才可以有效地帮助到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
(二)贴近实际生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本当中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就是为了指导学生日常的行为,进一步地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基于此,初中教师在对案例进行选择时,需要注重贴合学生生活实际,在教学案例当中涉及的情景,应当和初中生周边生活的环境具有一定的联系。案例教学主要的作用是通过他们熟悉场景的呈现,让学生能够和课程教学的理论有机结合,从而更快掌握课程教学的内容。因此,教师选择的案例应当来自日常生活,这样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出来学生日常生活的情况。只有这样,他们才可以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才可以真正掌握运用到基础理论知识,进一步地解决生活问题,以此来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
(三)适应时展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也会做出一定的改变。日常生活也会随着社会不断变化,从而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基于此,日常生活当中存在的问题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教师应当备好教学的案例,紧跟时代步伐,按照课程教学的内容以及真实情况的变化,进一步地做出来相应的调整。教师随时关注周边发生的事情,通过提炼,与课程教学的理论有机结合,作为新的教学案例指导学生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充分地了解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而指导学生日常生活以及学习。
五、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案例运用注意点
(一)精选案例,紧扣主题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当中有效运用到案例教学,最主要的就是选择能够与知识相关的教学案例,需要明确的一点就是导入的案例能够有效引发学生的思考以及探讨,但是最终的目的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进而把知识内容能够内化,进一步地升华为学生自身的精神品质,更好地指导行为的实践。此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还需要考虑初中生实际学情以及日常生活。一般来讲,案例主要分成综合性、描述性、专题性以及分析性的案例,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需要按照相关知识做出来适当调整。譬如在上文当中提及,案例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能够仅仅表现为文字方式。案例搜集的路径也具有多种形式,道德与法治课程有着一定的时效性,需要适当地引入到社会热点的话题为教学案例,例如,在我国现代信息化这一背景下,教师需要选择法治案例的路径非常多,可以结合到网络资源进行筛选,也能够融入央视法治频道进行筛选,譬如《庭审现场》《普法栏目》以及《今日说法》等,教师需要有效结合电视的频道,进一步地选择出来适合的一些法治案例。教师在精选教学案例过程当中,需要深入了解一些法治案例的原则,譬如,启发性以及典型性等,为有效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铺垫一定的基础。基于此,使用好教学案例法的首步就是需要教师精心选择紧扣主题的案例。
(二)授课实施案例教学法
1.通过教学案例,设置相关问题
初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师应当烘托气氛,创造教学的情景,以更加灵活的形式,把教学案例充分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更好地融入课堂。为引导其自主地进行思考,教师在呈现案例时,需要结合其本身与课本内容设置相关问题,让学生可以在师生互动过程当中,来思考老师提出来的相关问题并且解决问题。例如,初中教师在教学“以礼待人”这一内容时,应该对课程教学情境进行设置,即“谁是店长,谁是店员”,小闽、小芳在逛街,他们进入到一家鞋店,小芳喜欢上一双布鞋,因此,她喊住店员帮她拿下来,想要试一试,之后她感觉小了,就问店员能不能换大一点的吗,店员小华看了小芳一眼,态度不好,说道“没有”,这时小闽说“可以找一找吗”,店员小菊却说“没有就是没有,不买就算了”,因此,他们两个人都非常不高兴,于是找到店员评理,这时一旁站着的店员小梅朝这边走过来,并且端来两杯茶水,询问一下具体的情况,发现本店已经没有货了,其他分店还有这双鞋,说道“为表达歉意,为您打六折,请您稍等片刻,这边会派店员送来”,于是两人等一会,拿到鞋就走了。初中教师在讲述完此案例后,说到这三名店员,其中有一位就是店长,于是问学生问题,“他们几个谁是店长,谁又是店员呢?”学生经过激烈探讨之后,回答“小梅是店长”,紧接着老师又会提出,“为什么小梅就是店长?”然后他们经过讨论之后,有的学生答道“小华待顾客不够礼貌”,有的学生答道“小梅能够以礼待人,才能够有顾客买鞋子”,老师笑着夸奖回答问题的学生“大家都对,非常棒”。这样一来,充分地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兴,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通过以疑问形式,进一步地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且及时地解决问题,大大提升了课堂效率。
2.通过案例,树立法律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还可以树立学生良好的法律意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例如,初中教师在教学“预防犯罪”这一内容时,需要运用到符合学生日常生活当中的实际案例。例如民警侦破一个盗窃犯罪案,犯罪团伙是四名未成年人,其中最小的只有十岁、最大的为十三岁,他们一共犯案四回,总计盗窃八千元,案发的原因是这四名未成年由于嘴馋想吃东西,然而没有钱,商店老板又不卖,他们就商量去偷一些东西。被民警带入派出所后,四名未成年人还没有意识到犯罪行为,一会看桌子上摆放的东西,一会相互打闹。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按照出示的案例,让他们能够意识到什么是犯罪,应当承担什么责任,从而让他们能够树立法律意识,做具有责任心的人。
(三)关注反馈,及时评价
案例教学法,重在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在思辨过程当中可以达成基础知识的习得。在学生能够思考某一个案例时,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能够比较清楚地感知学生思想变化,从而形成一个初步的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还应当注重学生所反馈的法治案例,在他们对教学案例本身产生疑惑时,教师应该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最重要的是应当全面地看待学生在自身情感以及思想方面的变化,当学生对教学案例产生错误理解时,教师不应急于否定学生,而是应当循循善诱,学生思维的演进需要一定的过程,同时还需要及时而积极地引导。因此,“关注反馈,及时评价”是成功运用案例教学的必经之路。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当中,有效使用案例教学已是大势所趋。案例教学除了能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之外,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法治意识。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有效融入法治案例,应该根据案例选取的基本原则,进一步地选择出能够贴合课程教学目标的法治案例,从而展开教学活动,发挥案例教学在提高课程教学成效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欧阳芸,袁成,卢志.道德与法治学科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A市调查为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6):90-9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定制.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2,6,1.
[3]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公室.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4]项贤聪.浅谈情境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7(11):62.
[5]杨伦峰.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7(31):56,58.
[6]王文喜.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2017(10):70.
[7]马玲格.以情激趣,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4,2(6):24-25.
[8]李学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19):87-88.
[9]王忠东.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10):147.
[10]骆瑞珩.新变化引领新探索:统编初中《道德与法制》教材浅析与教学建议[J].中外交流,2017(36).
关键词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交互;电子白板
中图分类号:G4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4)002018702
0引言
自2001年国内第一款交互式电子白板推出至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发展迅猛。在各地方政府的支持、各学校的重视及厂商的配合下,大中型城市的中小学甚至幼儿园几乎全部配备了电子白板,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培训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交互式电子白板迅速褪去了师生心目中“高科技教学产品”的面纱,其以强大的应用能力走进了各个学校,成为了新时代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交互式电子白板及其特点
交互式电子白板由硬件部分的电子感应白板和软件部分的白板操作系统构成,其功能在于使用者可以以触碰电子白板板面的方式直接操控电脑。电子感应白板是一块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工作的大感应屏幕,相当于传统的黑板,其附属的电子感应笔则相当于传统的粉笔,可以在电子白板上书写或调用各种软件。白板操作系统是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的软件平台,它不仅支持计算机与电子感应白板的信息交换,而且有强大的教学案例制作能力。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特点大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1交互性强
交互式电子白板最大的特点就是交互功能强,它可以方便地实现课件讲解过程中的批注、编辑、存储,并能够记录和回放操作过程。电子白板自带的交互性模块可以为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教学提供帮助。同时,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将自身课件和HTML、PPT等文件相互转换的功能,达到不同软件间的交互。
1.2使用便捷
交互式电子白板没有复杂的使用方法,白板操作系统界面简单,提供了许多教学所需求的模块,教师在教学案例制作过程中可以直接调用这些模块。同时,课堂教学中所有的操作例如书写、擦除、批注等可以统一在电子白板前演示,方便了学生的直接参与。
1.3资源丰富
交互式电子白板操作系统除提供制作模块外,还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例如背景库、图片库、页库以及在线资源库,囊括了多个学科的多项内容。
2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
20世纪80年代开始将多种电子媒体设备(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综合运用于课堂教学,虽然多媒体教学一直在快速发展,但多媒体课堂教学依旧存在许多不足之处:①运用多媒体教学有一定的技术门槛,对于部分教师来说有难度,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②复杂的网络环境使教师寻找可用资源耗费时间精力,且资源转换成为难题;③教学中只能根据预先做好的课件进行讲解,无法融合标注、板书、作图等方法来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调节课堂教学节奏;④由于教师需要操作电脑,使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产生障碍,无法进行良好的交流与沟通。
这些问题的解决,要依赖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特殊构造和设计,在应用中扬长避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以SMART电子白板以及其附属软件Smart Notebook为例,探究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特色。
2.1直接作为“黑板”使用
Smart Notebook主界面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其操作界面简单,中间部分即为电子白板书写界面,相当于硬件中电子感应白板的感应屏。右上角圈出部分为感应笔功能、颜色、粗细等调节区域,这些按钮在电子感应白板的左边同样存在。在没有制作任何课件的条件下,电子白板完全可以替代黑板,甚至比原有的黑板功能更强大。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会受粉笔粉尘的困扰,可以随意切换书写的颜色、粗细等,并能够直接利用图形工具绘制矩形、圆、箭头等,方便讲解与教学。电子白板还自带记录和回放功能,也就是说即使没有制作课件,在利用电子白板进行课堂讲解后,也可以得到这堂课的所有板书内容。同时,作为“黑板“使用不存在任何技术障碍,轻轻一点就可以实现。
2.2制作演示类教学案例
电子白板软件具有类似PPT的演示文稿制作功能,除了可以将文字性内容和图片内容插入页面中,还可以做动画、链接等。电子白板优于PPT,具有将页面分组的功能,也就是说可以在同一教学案例中建立不同的分组,方便查看和使用。Smart Notebook同其它电子白板软件一样,系统自带丰富的教学资源库。如图2所示,资源库中涉及内容广泛,收录了大部分教学所需要的资源,并有在线资源系统,可以随时搜索在线资源,这些教学资源免去了教师制作过程中搜寻资源的麻烦,可以直接在页面中使用。
在教学演示中,电子白板设计了多款方便演示的工具,例如魔术笔工具的3个功能:画不规则线条是指出重点或者需要标注点,一段时间后会自动消失;画圆形封闭曲线是暗化其它区域,聚光圆形区域,可以将学生注意力集中于讲解部分;画矩形封闭区域是放大该区域,可以让学生有更细致的观察,这些功能都可以增强教学演示的灵活性,强化学习效果。
2.3制作互动性教学案例
在电子白板提供的资源库中,除了有教学需求的图片和动画外,还提供了丰富的互动模块,这些模块种类繁多、操作简单,教师可以根据课堂需求制作内容。如图3所示,该模块为分类模块,在教师事先添加了所需要的内容后,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将钝角和锐角拖动到相应的区域,电子白板软件可以根据事先设定自动判断对错,这样不仅增加了教学的互动性,而且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达到了课堂中现场检测的效果,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除此之外,电子白板提供的计分器、屏幕遮盖板、倒计时器等等,如果能在教学案例制作中巧妙运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直接导入其它软件制作的案例
Smart Notebook支持直接导入Web页、flash工程文件和PPT文件,制作完成的电子白板案例也可以导出为Web页、图像文件、PDF和PPT文件。这样强大的相互转换功能,使得我们可以将其它软件制作的案例直接运用于电子白板之上,无需重新制作。
3结语
交互式电子白板以其强大的功能及应用特色,很快在多媒体教学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并迅速发展。虽然交互式电子白板还存在多家公司的电子白板不能兼容、部分白板软件缺乏中文模块、教学资源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但由于其良好的使用效果,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特色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来,为素质教育和教育信息化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丁兴富.交互白板及其在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5(3):4346.
[2]吴筱萌.交互式电子白板课堂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3):17.
关键词:职业英语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信息技术跟学科整合更加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也逐渐成为教育改革强大的支撑点和动力。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的研究现在还处于初级起步状态,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英语教学的改革方向: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英语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英语学习活动中去。信息技术与职业英语学科的整合的研究有助于解决职业英语教学中很多困难和不足之处,比如教师对陌生的科学领域知识储备不足、中职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运用难理解,学习兴趣不高,感到乏味枯燥、缺乏英语氛围以及对于所学知识找不到适合的场景运用等方面。因此本文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职业英语教学的特点深入研究了英语教学设计整合基本方法、职业英语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进行教学过程设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如何诊断整合点,整合点诊断的基本方法、英语教学有哪些共性整合点,共性整合点的解决策略以及英语教学设计的模式研究等方面。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呈现,体现信息技术与职业英语学科整合的必要性。对于实践教学起到一些指导性作用。
一、背景分析
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我们从研究探讨到经历了逐步推进,从整体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到信息技术与具体学科课程的整合。在国际信息相互交流的今天,各国文化相互碰撞的推动下,更要求我们与国际社会接轨,取其长处,完善自身素质修养,尤其是幼儿教师的自身修养。由于幼儿教师属于职业技术范畴,因此自身文化素质有限,所以就更需要她们懂得“自己是孩子们的启蒙老师”。她们所学习的不仅仅只是知识技能,更要通过学习外国教育集团如何注重孩子教育,如何培养其独立的一面。在这些条件下需要我们把国外好的地方一点一点“吃”透,尤其是在英语已经成为国际通用语言的今天。对于英语学科,课程标准中对其内容体系划分为词汇与短语、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几大部分。由于不同的年龄段有其各自的特点,信息技术与其整合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本研究针对于职业教育中英语口语交际教学来进行整合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
通过设计、分析职业英语口语交际理想状态下的教学过程,找到其整合点。利用信息技术支撑整合点,研究整合点的解决办法。探索不同信息技术环境下幼师英语口语教学整合模式,并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教学内容经过信息化处理可以增强生动效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案例中通过多媒体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自然地运用英语来完成任务,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调动了学生多维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进课堂,在学习过程中多器官用动,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教学效果。但教学案例也有些设计方面不足之处,比如创新性方面,在练习环节中可适当增加课堂练习的形式,这样会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时在网络教学平台下,网络自身就是一个生动丰富的背景课堂,它不仅给学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而且教师利用了网络资源将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还大大提高了教师处理数字信息的能力。通过我们案例研究,信息化教学效果明显,预期的目标是: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信息化手段的使用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交互性,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了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信息化平台下进行英语学习有利于学生查缺补漏,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4)运用信息手段创设协作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
三、信息技术与职业英语教学整合
1、职业英语听说教学特点
教学实践中不乏这样的学生:笔试能力超强,但对话能力超弱。甚至连日常会话都很困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就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忽略了听说训练。而对于职业学生提高听说能力就成为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一种语言环境让学生进行“听”,只有听得准确才能理解其含义并开口说出来。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习语言才能学会用英语去思维。在听、说、读、写四个环节中,听说自然也是基础。实物教具当然可以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但有很多话题的学习在课堂上是无法用实物去展示的,因此这是就需要借助于信息化手段。
2、整合点及解决方法
语言知识的获取,应该是在一种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的。比如我们从出生起学习母语一样。因此学习英语也必须从听、说开始。将信息技术融入英语听说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获取广泛听说材料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我们在网络上选取适合幼儿师范学生的听说材料。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教学资源,扩大听说材料的获取范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给学生创造良好听说环境才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2)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地“说”出来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也要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要通过模仿、复述到大量的口语对话练习。在模仿复述阶段,可以借助各种多媒体资源给学生采集英文故事、英文电影来丰富教材听说内容培养学生用英语去思维。让学生尽量去模仿和复述,达到熟练的程度。在对话练习阶段,运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讲已掌握的知识脱口而出。学生在对话时,语言的复述也会越发地灵活。在口头表述非常顺畅的时候也可以尝试让学生用“写”的形式去复述,从而将“听说”能力向“读写”能力迁移。
四、研究成果
教学内容经过信息化处理可以增强生动效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案例中通过多媒体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自然地运用英语来完成任务,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调动了学生多维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进课堂,在学习过程中多器官用动,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教学效果。但教学案例也有些设计方面不足之处,比如创新性方面,在练习环节中可适当增加课堂练习的形式,这样会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时在网络教学平台下,网络自身就是一个生动丰富的背景课堂,它不仅给学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而且教师利用了网络资源将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还大大提高了教师处理数字信息的能力。通过我们案例研究,信息化教学效果明显,研究实现了: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最大程度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2)信息化手段的使用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信息化平台下进行英语学习有利于学生查缺补漏,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4)运用信息手段创设协作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
参考文献
[1]钟绍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吉林教育出版社,2003年.
[2]刘儒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3]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4]解月光.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
[5]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学———走向信息化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6]陈春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与实践.2002年12月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有效教学———学科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张建钢的博客《对有效教学的理论认识》
[7]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网络化;电教化;电子白板
2014年,教育部在最新出台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上述国家层面的教育规划性文件中,已经明确了现代语文教学的主导方向,即:注重合作学习形式的引入,倡导语文信息化教学的实施。基于此,本文提出信息化思维下的合作探究教学理念,倡导一种信息化、电教化、多元合作课堂的构建,从而起到为小学语文教学“增色添彩”的目的。以下,我将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详细谈一谈具体的教学实施策略。
一、引入交互式电子白板,优化合作学习效益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电教化教学设备,是汇聚高端电子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现代化教学产品,应用电子白板开展教学,能够完全替代传统黑板、粉笔,并轻松实现书写、标注、编辑等交互式课堂教学功能,打造一个动态化、信息化的语文课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身参与学习的情感,乃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一种“电子白板+合作学习”的场景,不失为现代教学手段与合作学习的完美融合,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流程,让学生亲自体验到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互动乐趣,能够为语文课堂注入一丝新的活力。
[教学案例1]《画杨桃》教学设计
《画杨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中的课文,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同学对“杨桃”和“五角星”的形状概念难以区分,而我一味地进行理论式讲解,确实也很难详细阐述杨桃的外形,这使得很多同学在学习课文后,仍旧对文中的描述一知半解,而将电子白板引入教学后,我则成功地构建了合作探究式的课堂,演示了杨桃的画法。
首先,我利用电子白板的多媒体演示功能,为全班同学展示了杨桃的三视图,通过各个视角的观察,很多同学意识到“不同的观察角度,确实会得出对杨桃外形的不同结论”。其次,我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要求他们根据书本中的“画杨桃”过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亲身体验杨桃的绘画流程,而我则时不时地深入各个小组,指导他们进行绘画创作。最后,每组选派一位“画家”,走上讲台,使用电子白板中的画图功能,为全班同学现场画一个杨桃,当各小组的绘画作品“出炉”后,我则抽调各小组的精英,临时组建了“专家评委组”,进行现场评分,从而将整个课堂教学气氛引入。
[教学反思]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构建了一个现场合作体验教学场景,整个教学过程,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一味地“讲”,全盘地“灌”,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同学们能够现场体验画杨桃的乐趣,真正感受到小组合作的愉悦感,加之“现场点评”、“上台作画”等一系列的活动,他们对语文课本内容中蕴含的多层次、多视角观察理念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教学的效益实现了多元化彰显。
二、融入网络信息元素,升华合作学习价值
网络时代的来临,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信息化、科技化、现代化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我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曾经说过:“新基础教育理念实施中,引入网络信息元素,构建全新的、开放式的教学课堂,才能够从根本意义上实现互动-生成式的教学目标。”为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摸索并尝试了一种基于网络平台下的合作探究语文教学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
[教学案例2]《亡羊补牢》教学设计
《亡羊补牢》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中的课文,应用网络合作教学的理念,我按照如下流程组织教学。首先,我带领全班同学进入学校的机房中,并组建了班级QQ交流群,将群内的同学分为讨论1组、讨论2组,在群内,我上传了关于《亡羊补牢》的视频、动画、文字、故事等素材,让各小组先行观看。其次,我提出教学要求“各小组能找出与《亡羊补牢》类似的典故吗?”、“能否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类似的其他资料吗?”在我前期教学的启发下,各小组纷纷利用网络资源,展开查找,并不断发出探讨、商量的呼声不一会,交流群内便上传了各小组查找的资料,例如,有的小组上传了《悬崖勒马》、《未雨绸缪》等典故资料,有的小组则上传了与《亡羊补牢》类似的动画、视频资料。总之,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异常良好。
[教学反思]
将网络元素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打造信息化的教学平台,不失为一种响应新基础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学应用。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正式借鉴了该种教学形式,利用机房,在校内为学生建构了一个网络合作探究学习的平台,充分锻炼了同学们的网络资料查找与合作探究能力,在信息化、电教化、合作化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益实现了最大化延伸。
三、结束语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电教化、信息化元素的引入,使得小学语文合作教学的模式不再单一,教师的教学手段变得更为多元,当然,如何应用更为现代化的元素,打造生趣的语文课堂,也着实考验着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本文的研究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效应,以此引起更多一线语文教学工作者对“信息化+合作化”教学理念的关注。
参考文献:
【关键词】信息化 教师专业发展 校企合作 校本研修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应用于教育的每一个领域,它作为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不仅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内容和新方向。毋庸置疑,信息技术在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同时,培养了教师应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实现了教师教育观念和手段的变革,促进新型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探索和形成。
一、信息化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内涵
(一)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所谓职业教育信息化,就是职业教育的师生在基于网络环境的基础上,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来推动教育教学发展和改革,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满足时代和社会需求的过程。它的内涵涉及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网络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应用、信息化人才培养、信息化的政策法规和标准等方面。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义
教师专业发展,从构词方式角度有两种理解,即“教师专业”的发展与教师的“专业发展”。前者意指教师职业与教师教育形态的历史演变;后者则强调教师由非专业人员成为专业人员的过程。从目前国内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义来看,正体现这样两种思路和视角:一是侧重外在的、关涉制度和体系的、旨在推进教师成长与职业成熟的教育与培训发展研究;二是侧重理论的,立足教师内在专业素质结构及职业专门化规范和意识的养成与完善的研究。应当说上述两种认识和思考过程密切相关,但却是和而不同的,是在一致的研究旨趣下包含并牵涉不同的领域与概念范畴,甚至研究方法和逻辑也有所区别。因此本文探讨的是第二种视角,即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
(三)信息化背景下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职业教育信息化是面向职业教育的,其任务是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从而推动职业教育教学和改革的发展,培养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劳动者,即在信息化社会条件下掌握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能够在自身原有知识领域的基础上进行信息搜索、信息加工整合、信息创新的劳动者。要实现这一目标,职业学校的教师肩负重要的责任,他们自己首先要成为信息能力的掌握者,在此前提下才能培养出信息化时代的人才。因此,在信息化的背景下,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由于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中所含“信息化的法规政策和法规标准”属于教育主管部门的范围,所以在具体职业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的内涵中,不应包括信息政策和标准,仅包括网络设施建设、信息技术的应用、人才培养及资源建设四方面。而网络设施建设属于学校层面,鉴于此,笔者对“职业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做出如下界定,即在信息技术环境中,职业学校教师以专业自觉意识为动力,以教师教育为主要辅助途径,专业知能素质和信念系统不断完善、提升的动态发展过程。它主要包括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能力、反思与评价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内容(如图1所示)。
二、信息化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专业发展具有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共性,但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职教师资专业发展的内涵又具有自身的特性。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点是提升自身信息素养,将已经掌握了的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促进信息技术向教育、教学、培训、实习、实训等各个环节渗透,而教育信息资源的设计开发、建设运用是实现教师教育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效果不断提高的基础和主要任务。鉴于此,在信息化背景下,笔者将数字资源建设引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提出了校企合作、校本研修两种专业发展模式。
(一)基于教学工厂的校企合作模式
基于教学工厂的校企合作模式是指职业学校立足目前校企合作中的具体实际,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环境优势,运用现代教育设备和设施,将信息技术融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教学研究中,通过教学仿真软件、动态课程、虚拟工厂、校企课程认证等手段,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和实践,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加强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环节的衔接,在师资培养、课程设计、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建构起与教师专业发展相适应的模式(如图2所示)。这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决定了这种模式是以企业为源头,以专业教师为主体,以教学工厂为主题,以资源建设为载体,最终谋求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与途径。校企合作的内涵可以归纳为:“为了企业” “基于生产实际”和“在学校企业中进行”。它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参与设计教学资源阶段、学习研究教学资源阶段、校企课程的教学整合阶段、教学反思与评价阶段。
1.参与设计教学资源阶段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中等职业学校和企业之间达成一定的协议,中等职业学校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制订一个具体的发展计划;企业组织有经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对所需人才进行严密的规划,并为所需人才量身制作出他们应当具有的技术水平或管理水平等。在此基础上,校企双方技术人员、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研讨,利用网络和多媒体制作出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仿真软件、教学网站、生产视频等数字化资源,形成教学软件(包),其中内容包括对所需人才的要求、企业在生产第一线的具体操作流程、企业在生产科技中的成果、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科研方向等,并及时向校企双方反馈,选拔具有相关专业技能的教师作为培养和培训对象,增强实效性。
2.学习研究教学资源阶段
教师在企业提供的教学软件(包)等数字化资源的指导下,在校内通过网络掌握企业生产第一线的新工艺、新技能、新方法以及企业的先进管理方法,并可通过远程视频、录像来接收企业内部的新信息、新动态。教师通过对企业发送的教学软件(包)的学习和研究,了解到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生产流程、技术更新、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另外,教师有疑问时,也可以通过网络与企业联系,请教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
3.校企课程的教学整合阶段
教师通过一定时间学习和研究信息技术,在掌握了企业的管理制度、技术技能、生产一线的诸多实际问题之后,再结合自身理论知识,通过动态课程、虚拟工厂、在线辅导等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努力把学生培养成能快速适应企业生产的员工。教师通过对教学软件(包)的学习,也能够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企业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尤其要充分反映企业文化的内涵,把握其实质;教师也可以与学生一起研究并发现企业在某方面的不足之处,并结合教学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和及时反馈,参与到企业的实际生产与技术改革中,进而达到校企双方互相依托、互相支持。
4.教学反思与评价阶段
教师通过企业方在线、电子邮件或网络视频等信息技术手段传送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场景,与企业技术人员、生产管理人员等一起进行集体备课和探讨,在充分渗入相关企业文化、企业专家在线点评及相关技术培训提升后,企业适时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作品做出评价和认证,并及时将所拥有的知识能力水平通过相应教学手段反馈给师生,做到“教学做合一”。另外,通过一定教育教学理论的培训,将一批有工程技术背景的人才融入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队伍中,适时地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辅导,进一步拓展了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在校企合作的专业发展模式中,教师跟踪、了解企业发展信息、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掌握本专业最新技术,熟悉企业操作规范,摸清市场对人才规格培养要求等诸多内容,促进教学观念不断更新、专业领域不断拓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出许多独特的教学方案,开发出一些符合企业生产实际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这种合作必将为中等职业学校造就一批具有较高技能水平的“双师型”教师。企业也可以通过整合中等职业学校的优质职业教育培训资源,为社会开展信息资源和远程培训服务。因此,对校企双方而言,这种合作是双赢的。
(二)基于教学案例的校本研修模式
基于教学案例的校本研修模式是指中等职业学校利用网络共享交互的特点,通过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以教学案例研究为核心,利用网络远程授课、在线辅导答疑、网上讨论、现场研讨、专家引领等方式把学习、工作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把中等职业学校办成开放的学习型组织,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专业发展环境,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反思、探索、研讨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专业水平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基于教学案例的校本研修模式是以中等职业学校发展为核心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这就决定了这种模式是以中等职业学校为基地,以任课教师为主体,以教学案例为主题,寻求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与途径。校本研修的内涵可以归纳为:“为了学校”“基于课堂教学”和“在学校中进行”。它主要有四个阶段:教学案例选题阶段、项目独立实施阶段、项目集体研讨阶段和总结成果阶段(如图3所示)。
1.教学案例选题阶段
校本研修首先就是选题的问题,我们最需要研究什么问题,我们最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这应该是全体教师共同参与讨论的决定。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由教研(备课)组长组织相关理论的学习,通过网络征集、调查、讨论提出活动的主题,明确活动形式和任务,在研修活动前要对研究主题和内容进行充分而精心的准备。此阶段活动设计一般分为五个步骤:集中讨论、确定主题方向分期搜集、学习相关理论资料提出个性化主题集中讨论、交流确定活动主题并制订方案。
2.项目独立实施阶段
在本阶段,教研组全体成员首先以独立探索的方式,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网络资源、开展网络讨论、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科学理论等,开展理论研究与企业实践活动,从而形成自主化的符合企业实际特点的工作途径和方法。此阶段流程一般为:理论研究与企业实践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自我反思。其次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每位教师要利用网页、博客、BBS、网络空间等手段轮流汇报自己研究实践的情况,汇聚众长形成教研(备课)组主题研究实践方案。
3.项目集体研讨阶段
教师以集体研讨的方式,就教研组形成的教学方案,通过上课、听课、评课研讨的形式进行深入研究。在此过程中,全体成员都可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各自的观点,教研(备课)组长及时提炼和总结,达成共识。此阶段主要以组员独立实践反思与集体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分三步走:首先,组员围绕主题独立或合作完成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后,展开对比性课堂教学实践,并撰写出各自的课后反思;其次,集思广益,交流、讨论并确定一份能够体现教研组集体意图的共性研讨教案,并开发设计相应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由其中一位组员公开执教(根据需要也可以让一人多次或多人次执教),所有组员集中进行现场观摩并进行课堂录像;最后,组员就集体教案的课前预设和课堂实际效果进行客观的、综合性的分析与整理,准备现场研讨交流,通过交流来,达成共识。
4.总结成果阶段
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企业技术人员是中等职业学校校本研修的四个核心要素,共同构成了校本研修的四位一体的关系。因此本阶段要充分体现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企业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四种力量。教研组全体成员通过回顾参与主题研究的过程,就自己亲历主题研究的收获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总结反思,积极修改教学案例及相关的数字化资源,并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讨论。组长在汇总组员总结和思考的基础上,通过专业研究人员的引领及企业技术人员的实践完成本教研组的符合企业实际的主题研究报告、教案学案、教学实录、教学反思和教学设计等网络资源库。此阶段的活动程序为回顾过程撰写论文交流评比总结成果。
在校本研修的专业发展模式中,教师借助网络平台的开放性、网络资源的丰富性、网络交流的互动性,打破了“空间”“环境”“对象”的限制,促使教师、学生、专业研究人员、企业技术人员等多方合作参与,凸显教师专业成长中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企业实践的校本研修特色,实现了真正意义上“教师与教师间的互动、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的融合”。因此,在信息化环境下,走校本研修之路,构建有效的校本研修模式,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选择。
三、对信息化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思考
现代职业教育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职业教育信息化又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赋予了新的内容和途径,而专业发展模式能否在实践中落实,能否切实提高职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性、实效性,就必须对其内在运行环境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在此,仅就影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谈一点思考。
(一)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信息素养
职业教育的信息化带来了新理念、新课堂、新教研,从而对职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职校教师及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重新定位师生角色,因此,教师信息化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媒体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迫在眉睫。
(二)建设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数字资源是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面对越来越丰富的数字化资源,职校教师要有开发、整合、管理、应用的能力,要求建构起区域内的网络教研平台和数字资源库的共享中心,搭建多样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从而最大效益地发挥联动学校的各自优势,实现数字资源共建共享。
(三)改革信息化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数字化学校数量的不断增加,提供数字化社会公共服务,开放学校的教育资源,提供数字课外学习支持服务,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是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应用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符合中等职业学校特色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教师专业研究的努力方向。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将重点转移到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与数字资源库建设为主的层面,校企合作和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正在突破以往关于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认识,它不仅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的创新,而且也有利于职业学校将教育服务融入社会,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与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03(8):17-20.
[2]范如涌.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内涵及其发展模式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3(9):25-29.
[3]杜玉霞.基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9(7):77-80.
[4]刘万海.教师专业发展:内涵、问题与趋向[J].教育探索,2003(12):103-105.
[5]谢海波.网络环境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和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8):104-109.
[6]包砚侠.谈中职教师专业发展[J].职业技术,2013(2):38.
[7]徐圣龙.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11):74-75.
通过对目前在国内医学院儿科教学中多媒体案例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突出了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实施多媒体案例教学方式进行了研究,提出加大各类综合多媒体教学实验室的经费投入比例、加强多媒体案例教学环节、广泛运用新媒体加强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支持多媒体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建设工作的意见。
关键词:
多媒体;新媒体;案例教学;微课
一、案例教学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是由教师精心设计,依据教学目标及内容的要求,以各种真实案例作为资料,将学生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结合课堂所学的知识,通过师生间双向互动、积极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进入临床后应对各种复杂情形的决策与行动能力。因此在儿科教学过程中,安排讲解临床案例的诊断与治疗,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再由老师从旁引导,及时纠正错误思维,能够让学生加深理解课本中复杂抽象的概念与机理。通过开展儿科案例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利用课堂所学过的医学原理解释并分析儿科临床疾病,从而使其亲身感受到临床案例中如何诊断及每一项治疗的作用。而前不久根据国家教委对10所高等医学院进行儿科等学科教学评估中指出“当前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低下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产生该问题的根源,即在医学院本科生培养体系中缺乏基础理论教学向临床实践教学的过渡,二者出现脱节现象,从而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理论考核过关的实习生临床能力欠缺的问题。如何在医学基础课程中实现课本教学向临床实践的过渡,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当前非常紧迫的问题。因此,将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引入到儿科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有很大的启发性。案例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不再是传统教学中以老师教授为主,而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它所提倡的不是要求学生找到唯一的正确答案,而是使学生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从教学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中获取知识和正确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多媒体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案
1.案例教学的理念。在多媒体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特定环境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负责协助学生理解案例,从旁指点,并适当引导。学生则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改被动“填鸭式”教学为主动求知。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中心、以理论知识的灌输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并以多媒体为辅助,通过课件直接显示案例教学内容。案例教学也是一种互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典型案例的选取。授课时选取的案例要紧扣教学大纲和医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要与授课重点紧密结合,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案例,配合多媒体教育手段,结合新媒体教学工具,引导和把握课堂教学的45分钟,并提前将课程教学的内容共享到网络资源上,为学生的提前预习提供资料,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医学教学案例的选取,对带课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针对每个典型案例掌握本学科的知识,而且要熟悉与儿科紧密相关的其他各类知识。因此,教师作为授业解惑者,必须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专业素养,同时精心选取案例,充分备课,反复思考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与重点,并提出各种疑问,只有自己储备了海量的知识与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充分互动,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医学案例教学的精髓在于任课老师提前做好教学准备,精心挑选教学案例,让学生根据案例于课下查询相关资料,再在课堂上通过教学互动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最佳答案。现在教育理论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角色,重点是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主要是知识的传递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案例教学,并辅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医学原理的感性认识,引导和培养学生课下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课下去图书馆和上网查找相关资料,理论联系实际,从而逐步养成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2]。
三、多媒体案例教学的相关建议
1.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新媒体使用技能。教师培训是师资成长的重要途径,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教师的理论水平与技术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与学生发展。当今高校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医学院教师除了掌握课堂上必备的多媒体操作技术,还需要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据有关统计表明,医学类教师因为往往有临床工作的压力,大多只对Powerpoint比较熟悉,而没有时间去选取并应用其他教学类软件,甚至还有一些教师连PPT制作都不熟练,授课还停留在传统的板书模式上,因此加强教师的信息技能培训显得刻不容缓。各医学院师资培训中心应制定持续、有效的师资培训计划,保证与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同步进行。
2.加强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用信息化教学平台覆盖所有的医学类课程,推出基础医学、内外妇儿、护理、预防等其他医学类精品课程教学视频与教学资源的云共享平台,让学生可以下载并提前预习,避免学生对PPT课件内容的生疏,或因上课节奏过快而导致学生对重要内容印象模糊,并通过在线学习实现互动。通过案例教学对专业课中理论概念的讲解,并运用课件进行演示,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知,还可以通过线上与线下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其科研水平,为后续的研究学习奠定了基础,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也为信息化社会培养了高端医学人才,顺应了时展的需求。
3.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是对教学效果的衡量手段,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目前国内医学院的课程多半是以传统教学方法为主,而该方法的教学效果和考核评价体系也比较成熟。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和实施,需要建立配套的考核形式与内容,考核时既要注重理论的记忆与掌握,也要注重知识的临床运用,将平时考核与卷面考试相结合,强调课堂互动、案例讨论的重要性,将其纳入到平时考核的内容中,建立科学可行的考核方案。
四、结论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关于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从古至今,如何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师们面对的最大问题。多年来医学教学内容没有大的变化,但面向的群体———医学生却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他们接受新事物与新思想的速度很快而且求知欲强,不喜欢循规蹈矩、照本宣科的学习方式。又由于经历了过去12年的中等教育经历,以及高三最后阶段的冲刺历程,因此在进入大学后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兴趣大减。所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每位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因此,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案例教学显得非常必要,而从目前的医学儿科课堂教学反馈信息来看,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的教学效果要明显好于不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的课堂,从实践环节角度来说,学生也非常乐于接受这种教学模式。因为多媒体非常形象生动,对于某些复杂的医学原理和规律能直观地予以显示,从而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对于知识量覆盖面极广的儿科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使用多媒体手段能使案例教学内容清晰与直观,方便学生理解复杂抽象的医学原理,在案例教学的辅助下,能加深学生对儿科疾病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在课后去图书馆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从而拓宽知识面,形成发散思维。多媒体案例教学手段也存在一些缺点,因此如何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案例教学工具,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是每位教师的职责,需要不断地去实践与完善。
作者:袁茵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儿科
参考文献:
关键词:CFC;大数据处理;计算机应用;医学案例
0引言
近20年来,医院信息化日益深入和普及,电子病历水平不断提高,加之互联网医疗的蓬勃发展,使得医护人员深陷数字医学的数据漩涡,医务工作者对数据进行有效收集、表示、计算、分析和管理的能力需求与日俱增。在大数据环境的压力下,近年来医药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面对的如计算机系统理论教学深入受阻,学生有时对程序设计中数据结构及算法教学不甚感兴趣等问题遇到了“柳暗花明”的转机,将主要教学重心转向培养医药专业学生的数据管理利用意识和在医学信息化环境中的数据洞察力,成为医药院校大学计算机课程变革,使计算思维“落地”的极好机会。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最好的教学,就是牢牢记住学校教材和实际经验二者相互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联系。医学案例教学正是通过案例事实提供了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之间联系的桥梁。
笔者在几十年医药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和计算机医学应用研究的经历中,陆续积累了一些可以用于大学计算机――医学计算技术基础教学的一些实例,应用于教学之后效果很好。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思维活跃,竞相发言,讨论迭起,更为可贵的是,案例分析中常有学生突破甚至否定老师的观点,体现了苏格拉底所倡导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学习精神。
1案例加深医药专业学生对计算的理解
例如,通过“ASCII码和ICD码”的比较,学生意识到了数字世界中编码的意义;通过“死因顺位转移计算”的Excel实现,学生高兴地发现令自己挠头的矩阵相乘,用Excel计算是如此方便;通过具有“典型症状患者”抽取案例,巧妙地诠释了关系运算中的除运算的本质;通过高血压病分等级的程序,学生理解“分支”的必要性,并喜欢上了编程;DNA序列的比对程序,使学生的兴奋点达到:“原来仅靠穷举法,也能解决这么复杂的问题!”精选的案例能有效促进大学计算机――医学计算技术基础教学。
1.1医学计算机应用案例
大学计算机是一门应用性和时代感很强的课程,随着医学环境对信息技术的需求日益提高,要在有限课时里使医药学生真正学到所需技能和知识,需要教师想方设法抓住医药专业学生的注意力。按照CFC2014的教学基本要求,也不是所有的医学计算机应用实例都能够用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精选有效的医学教学案例就显得十分重要。
近年来笔者在医药院校的教学实践中,大约整理出十几个能适用于大学计算机课程的医学案例,如从ASCII码到ICDIO(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 10,ICD 10国际疾病分类码)码、模拟运算表与药品库存寻优、门诊主要病种分析(帕累托)图表叠加画法、关系除运算于某疾病基本症状界定、死因顺位转移计算(Excel矩阵相乘)、蒙特卡洛仿真与分布函数巧妙应用、关注高血压人群与BMI指标巧用SQL语句、省钱高效的营养早餐与规划求解、健康因素评估小系统(VBA数据库编程)和DNA序列比对等,用于应对现在大学计算机课程中存在的“程度高的学生不愿学,程度差的学生学不会”的现象,而且效果较好,受到学生广泛欢迎,下面给出部分案例。
案例1:从ASCII码到ICDIO码。案例是用来诱导学生讨论的,我们用图1所示案例,启发学生讨论ASCII码、国标码和ICD10等编码的意义,以“0”和“1”的思维来体现语义符号化。通过这个案例的讨论,学生对数据的机内模式和用户模式表示有了较为深刻地理解,为医学生就业后理解医院信息系统中的医学数据埋下了伏笔。
案例2:矩阵相乘借力死因顺位转移计算。矩阵计算能力是大数据环境中医药科学工作者必备的数据分析能力,也是计算思维能力“落地”的必要支撑能力。该案例通过在高血压管理进社区的政策影响下,医院死因顺位转移实际数据计算,演绎了Excel进行矩阵运算的过程(见图2)。学生在讨论这个案例时表示,数据的图示使数据的意义体现更为明显,且在医学数据分析过程中矩阵运算起来很方便。笔者认为目前国内很多医药院校的数学课程中缺少了矩阵运算的教学内容,使医药学生毕业后的数据利用能力受到较大的限制。
1.2编程和数据库的医学案例
数据库教学意在培养学生数据化方面的思维与素养,其核心是数据库及基于数据库的数据利用问题,学生要有较好的结构化数据分割、整合和查询能力。程序设计教学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如何通过程序来构造计算系统,理解为什么编写程序越来越方便,而机器为什么又能执行越来越复杂的程序,使学生理解不同抽象层次的计算系统[2]。针对医药院校的特点拟使用ACCESS和VBA组织数据库和程序设计内容教学。
案例3:“典型症状患者”抽取。对数据库中的关系运算的理解是医药专业学生的短板,特别是除运算,我们设计的“典型症状患者”抽取案例,使医药专业学生得以通过“除”计算对患者进行分类,抽象的关系运算在此例中显得十分亲切和具体(见图3)。
案例4:程序设计:基因对比编程与多分支流程。EdsgarDijkstm曾经撰写过一本名为《程序设计的教学就是思维方法的教学》(The Teaching of Prograrrmaingi.e.theTeachingofThinking)的书。他说:“我们所使用的工具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从而也将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能力”。从高血压病分等级到简单的基因序列比对程序,医学中的计算问题引起了医药专业学生浓厚的兴趣,表示“编程令我们脑洞大开”(见图4)。
当精彩医学案例有机整合到医药院校的大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之后,课堂教学变得轻松而有趣,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兴趣延伸到了计算机教学的课堂中,使CFC2014基本要求在医学计算机应用案例中变得鲜活起来,大数据对医药事业的包围使医药学生不得不计算,不得不具有计算思维能力。
关键词:混合学习;混合式教学;分层教学;教学设计
1学习者特质分析与分层
高职院校的学生有多半来自普通高中,另一部分来自中职院校,还有少数偏远地区,其学生原有的计算机技能差距大。将班级的学生分为初级和中级二个层次,普高学生属于初级,中职的学生属于中级。考虑到个别学生的情况,允许普高学生通过在线测试的方式申请升级。
2学习环境资源重构
针对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差异,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所需要掌握的所有知识点重新组合,按照难易程度,划分成不同的等级,同时,结合各专业对Office办公软件使用的频率和需求,增加至少一项综合应用能力:外语外贸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增加Word综合应用能力;信息工程学院、财经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增加Excel综合应用能力;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珠宝学院增加PowerPoint综合应用能力。而笔者所带的国际贸易专业,强化了Word排版和PowerPoint演示文稿设计的能力要求。通过重构学习资源,将资源的等级划分为三个阶段:基本操作阶段、会应用阶段、会设计阶段。基本操作阶段和会应用阶段与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能力要求对应,而会设计阶段与专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对应。因此,阶段越高,计算机的能力越高。
3学习活动设计
混合学习是一种基于web技术的结合,以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是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结合,共同实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是任何形式的教学技术与基于面对面的教师教学培训方式的结合;是教育技术与具体的工作任务的结合,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或工作效果[2]。合式教学则是学习理念的一种提升,要求教师在分析学生需要、教学内容、实际教学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来提高学生的认知效果[3]。笔者所在的学校采用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支持学生在线自学、自测,所有的基本知识点、技能点均已提供测试功能,可以自动评分,学生可以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自主学习,教师在后台可以统计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但是由于高职学生的自觉性较差,如果没有教师督促,部分学生并不会自主完成学习。对此,笔者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和计算机机房的教学环境,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环节和学习活动进行重新设计,通过“二层三阶法”,将教师引导和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有机的连接为一个整体。在整个学习活动和教学环节中,课程的自主学习平台被合理安排和充分的运用,教师通过学习平台的后台管理可以实时监控整个课堂的学习进度,把握课堂的节奏。学生则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从被动的灌输式、训练式学习,转换为因兴趣而学习,为问题而寻找解决办法,学习的目标从原来的掌握老师规定的知识点变成升级、再升级,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从枯燥变为有趣的探索的过程。
4教学案例素材的选取
“二层三阶法”的教学模式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教学案例的选取,在导学时,能调动学生兴趣的案例,以及恰当的提问方式,直接影响到课程的学习效果。笔者以“创建和编辑图表”教学单元为例,介绍“二层三阶法”中的案例选取与尝试。(1)课堂的导入。导入案例选取关键在于尽量用热点案例,如无法找到可以涵盖课程知识点中需要重点强调的案例,则可以用通识案例,用于普及知识点。(2)实例练习。实例练习平台的案例需要比基本操作增加一到两步的设置,关键考察学生能否将基本操作综合应用的能力。(3)拓展练习。拓展练习的案例应尽量与专业的岗位结合,增加关卡或陷阱,以提高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5结束语
采用“二层三阶法”,将混合式教学模式与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结合起来,改善了教学效果。但以上教学设计只处于实验阶段,学生尚未毕业,缺少企业反馈,仅仅根据学生学习态度还不能全面的验证此模式在改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的有效性,因此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徐宁,刘清堂,赵呈领.学习活动设计与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01):78
[2]DriscollM.Blendedlearning:Let’sgetbeyondthehype[J].LearningandTrainingInnovationsR,2002
实施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基础是选取恰当的案例,并经适当改编,整理形成案例库;如何将案例与课程内容有效对接至为关键。可借助信息化手段有效组织案例教学,并设计详细的评分规则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自我学习。案例教学还有助于展示财务会计与其他课程的关联,从而实现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拓展。
关键词:
财务会计;案例教学;案例库
案例教学法在商学院的教学中至关重要。财务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将深奥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的资本市场相结合,案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财务会计课程难度较大,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与会计实务紧密结合。因此,在财务会计教学中,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得益彰。在理论教学中辅助以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从而提高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将深刻的财务会计理论置于真实的经济背景中,财务会计的知识点才能变得鲜活起来,财务会计的教学才能变得更加生动。
一、如何选择财务会计的教学案例
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就是有好的案例。长远来看,基于资本市场的公开资料由教师来撰写案例,应该是一种较好的途径。但是,案例是否成熟有待考验。短期来看,基于现有的案例资源来组织教学,是一种更行之有效的捷径。
1.案例资源的获取与改编
从现有的财务会计案例资源来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现成的教材,如东北财经大学刘永泽教授主编的财务会计教学案例,至今已出版至第五辑,均为上市公司真实案例,反映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二是基于网络资源,如巨潮资讯网、和讯网以及一些门户网站的财经版块,如网易财经、凤凰财经等。相比较而言,教材中的案例都比较成型,就一家上市公司进行连续追踪,针对性较强。而基于网络资源获得的案例资料相对比较及时。无论通过那种路径获得的案例资源,都需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
2.案例选取的原则
选择适合的案例进入课堂需要有所取舍。杨有红认为,案例选取的基本原则是实务性、典型性和针对性[2]。我们认为,通常案例选取的首要原则是真实性。上市公司、知名的大公司,应该是首选。其次,案例内容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必须引起教师的关注[3],如在讲解高级财务会计的合并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引入优酷合并土豆的案例。只有将案例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更好地融合,贴近实际,才能更容易引人入胜。此外,经典案例往往不会时过境迁,在说明某些问题上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证明力。
3.案例的日常搜集与案例库的建立
案例教学的基础是拥有一个完整的案例库,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及时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案例,并经过必要的加工和整理,分门别类地加以保存,每位教师如果能够将资源整理在一起,便可形成一个庞大的案例库,以备进行案例的集体讨论和切磋。
二、如何实施财务会计的案例教学
1.案例内容与课程知识点的对接
从案例到课程知识点,如何做到有效对接,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因为现有的案例资源,可能注重案例的完整性而面面俱到。所以通过某个案例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这是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必须需要明确的,因此,教师的角色是如何将案例为我所用,将案例内容顺利过渡到课程知识点,通过一个案例来展现某一个或某几个相关联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或利用课程中的基本理论来解决案例中的问题。
2.案例问题的设计与思路的引导
通常在案例资料给出后,需要与课程知识点相衔接来设计若干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进入案例,了解案例中的情境,更要走出案例,理解案例引发的问题。以固定资产折旧这个知识点为例,围绕固定资产折旧可以设计一系列相关的问题,如案例公司的固定资产有哪些类别,分别采用怎样的折旧方法,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如何,折旧的会计政策是否发生变更,若变更,是法定变更还是自愿变更?对变更采取了怎样的会计处理方法?对案例公司的损益或权益是否产生影响?因此,通过一个案例,设计相关联的若干问题,可以将固定资产折旧与会计政策变更这两个主要的知识点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融会贯通。
3.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效地组织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良好的组织过程。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要完成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发表观点、教师进行点评等环节[4]。因此,各个环节的时间分布与相互衔接,都需要教师进行精心设计。哪些在课堂上进行,哪些在课前进行、课后进行,都需要教师进行规划。只有有效的设计、良好的规划,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笔者所在的院校为例,BB平台是一种良好的辅助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将课件、作业等诸多与课程相关的资源到该平台上,供学生下载和课后学习。因此,在案例教学前,教师可将背景知识与案例的基本资料到该平台上,学生可提前熟悉案例,此外,教师也可在讨论区几个基本的问题使学生提前进入案例情境,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前下发案例资料为课堂教学节省了较多的时间,从而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设计评分细则,引导学生进行案例的自主学习
案例教学不是教师的独角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才是使学生最为受益的方式,因此教师更需要做的是设计详细的评分规则,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以此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分析与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进而在课堂上可通过PPT汇报展示,分享学习成果。
三、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拓展: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财务会计作为财会专业的核心课程,与其他课程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既要做到“承前”,也要做到“启后”。采用案例教学法时,这一点体现得更为明显。一个庞大的案例往往涉及很多内容,因此通过一个案例,将财务会计与先期课程和后续课程相结合,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活学活用。以存货为例,在财务会计课程中,对存货的日常核算与期末计量这一知识点,引入“獐子岛10亿存货消失之谜”这样一则网上流行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存货期末计价问题的思考,与此同时,对水产品这类特殊的存货如何进行审计,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是否合理等问题也对学生有所启发。因此,通过一些鲜活的案例将财务会计与审计课程的相关知识点相结合,为后续课程能够进行很好的铺垫。
作者:孙志梅 李秀莲 高强 单位:大连民族大学国际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常颖,陈立群.关于会计案例教学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0(8):51-52.
[2]杨有红,胡燕,谢萍.关于财务会计案例教学的调查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