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市场经济弊端范文

市场经济弊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市场经济弊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市场经济弊端

第1篇:市场经济弊端范文

关键词:市场经济;经济管理;内涵;作用

随着经济的飞速健康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的不断攀升,人均收入的持续增加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这些都得益于经济管理。经济管理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持经济发展秩序、调节经济活动,控制与管理经理运行的有效手段,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盲目性等弊端,抛开经济管理,单靠市场经济自身的净化与调节作用远远不够,故强化经济管理势在必行。

1经济管理的内涵及特征分析

(一)内涵阐述

经济管理,顾名思义,就是经济管理者为达到某种经济发展目标,对社会经济活动以及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所实施一些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指挥、协调与监督活动,以推动经济活动的健康持续发展。做好经济管理工作要求政府基于市场经济运行状况,充分发挥经济管理职能,对市场经济进行适当调节与控制,以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二)特征分析

首先,经济管理具有不断变化的动态特征。经济管理各个要素必须基于经济发展时代需求进行动态的更变,以适应经济发展与管理的需要。其次,经济管理具有复杂性、渐进性。经济管理是一个促使市场经济由不平衡到平衡的渐进过程,它要求各个管理要素之间要巧妙优化配合,以应对经济发展动态中的各类复杂问题,管理者应不断更新管理理念与方法,提示经济发展的平衡性。最后,经济管理是动态性与系统性的结合体。经济管理是一个长期、动态的系统工程,需要管理主体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升经济管理效率。

2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一)调节经济活动,推动经济健康运行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除了得益于国家相关政策的鼓励与支持之外,与经济管理的调节作用是分开的。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有很多,其中最直接、最简单且不容忽视的作用便是调节经济活动,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科学有效的经济管理工作能对市场经济发展及运行状况做系统全面的了解与掌控,并基于经济活动的动态发展进行有价值的分析,并制定出有效的调节策略实现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市场经济自身存在一定风险,在经济发展遭遇瓶颈而无法靠自我调节突破时,这时经济管理便发挥其了调节功能,帮助其克服困难,持续健康运行。经济管理除了能调节市场经济活动之外,还能调节社会经济活动,促使我国经济发展逐步进入正轨。国家和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调节有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政策等,其中最常见的是经济政策,如价格调节、税收调节、信贷调节等,这些手段有效实现了对经济活动的调节。

(二)能有效克服市场经济自身存在风险

市场经济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特征能推动为企业生产经营优胜劣汰、市场资源优化合理配置,提升资源利用率,不断推动经济健康发展,但毋庸置疑,市场经济的这些特征也促使其自身发展存在一定的弊端,如一些经济活动参与者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并未遵守市场经济运行基本原则,将平等性、公平性等抛诸脑后,无所不用其极地谋取私利,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尔虞我诈等是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更加明显。这些经济运行弊端严重阻碍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为了恢复法治、平等、有序的市场运行状况,发挥政府经济管理作用势在必行。市场经济的潜在风险,经济运行机制的弊端等亟需经济管理进行调控与规避,科学的经济管理能有效推动经济管理者及时了解市场动态,运用最实用、恰当的经济管理策略实现对经济的调控与管理,有效规避市场经济运行弊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经济管理确保政府依法行政的高效性

经济管理工作除了具有有效调节经济活动、规避市场风险等作用之外,还具有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效率的作用。政府的行政权利来源于民众,且应该服务于民众,受民众监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政府行使经济管理职能的过程,其实就是"依法行政"的过程,经济管理要求政府依法行政,规范行为。首先,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职权是宪法与法律所赋予的不容轻视的权利,其由法律赋予,受法律保护。但在法规规定的范围之外的一些行政管理行为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其次,政府的经济管理部门要想高效行使职权,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法行政,并使其行为符合法律精神,严禁做与法律背道而驰的事情。例如,在行政执法、决策、复议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严格依法行政。最后,政府行政部门一旦违背法律条文对当事人造成相应损失后必须给予赔偿。因此,经济管理的有效执行,可以提升政府依法行政的意识,确保依法行政的高效性。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脚步的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也日趋完善,但经济运行问题却令人堪忧。此种背景下,经济管理是确保市场经济正常进行、高效运转的重要途径。这需要国家充分发挥其在市场经济中的管理与调节作用,严把经济发展方向,严控经济发展状况,运用多种手段提升经济管理效率,使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参考文献:

第2篇:市场经济弊端范文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就,尤其是在十以来,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 使得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得到了完善。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相关的法律法规还存在较大的不完善之处, 比如法律法规建设滞后,难以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法律法规干预过多,难以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 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对市场经济的监管力度不足; 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足,难以有效遏制寻租等行为等问题较为明显。因此,必须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 以强化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的作用。

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法规建设滞后,难以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起步较晚, 但是发展速度较快,在仅仅的几十年时间内就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使得我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之一。但是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却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在仅有的法律法规框架下, 其对市场经济的服务能力十分有限, 比如在知识产权保护和工商监管等方面,相关的审批程序过多,虽然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其进行了完善, 但是其制定和实施存在一定的时滞性,这在很大程度上难以全面服务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甚至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很多中小企业也难以借助现有的法律法规政策实现突破性的发展,因此市场经济的发展显得举步维艰。

2.法律法规干预过多,难以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从经济学原理来看,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必须要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才能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时代, 其各项思想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十分严重, 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严重受到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因此长期以来其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力度较大,难以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虽然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政府不断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但是, 其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的完善还没有全面得到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还处于不断完善过程中,因此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暂时得到不充分的发挥。

3.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对市场经济的监管力度不足。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同时又存在诸多的弊端, 其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监督, 以此完善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作为一只看得见的手, 其在市场经济监管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主要是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来实现这一目标的。但是,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还不完善,因此其对市场经济的监管力度不足,导致各地区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紊乱现象, 严重干扰了市场经济发展的秩序, 使得市场经济自身的诸多弊端不断显现,最终不利于提升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长期发展。

4.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足,难以有效遏制寻租等行为。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重在执行,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政企不分现象依旧得不到有效的解决,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执行力度不足,导致很多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违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其借助于自身所掌握的垄断权利,不断出现寻租等违反市场经济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这不汉使得社会资源受到浪费,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十以来,我国政府不断强化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执行力度,不断加大对国有企业的改革, 但是寻租行为依旧难以得到遏制,这是当前我国政企分离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必须要面临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完善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的对策建议

1.更新理念, 以市场经济发展为导向进行法律法规的建设。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想充分完善和发挥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必须要全面更新理念, 以市场经济发展为导向,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进行完善。一方面,要摒弃传统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实施思想, 以全新的视角和理念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 使其全面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要充分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经验,并根据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现状对其进行修正和完善, 使其能够充分服务于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2.减少法律法规的过多干预,充分发挥市场职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否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是判断一个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给市场经济发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都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全面借助于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思想, 以减少政府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使其能够在社会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市场经济的服务职能,减少相关法律法规对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合理干预, 使其能够充分有效的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积极转变政府职能, 以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为理念和方向,全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制度的建设, 以有效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3.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强化监督管理职能,一般而言,市场经济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诸多弊端,因此要想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长期发展,必须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强化其对市场经济发展的监督管理职能,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作用。充分结合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现状,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建设,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指明方向, 使其能够在合理的法律框架下取得自由的发展,避免各地区为了提升经济发展总量而出现膨胀发展, 保证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实现健康有序进行,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应有的作用。

4.强化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遏制违法行为,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难免出现一些违法行为, 比如寻租等。因此,在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全面强化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增强政府对国有企业等发展的监督管理职能, 使其能够在公开、公正、透明的法律法规政策环境下取得一定的发展,尽量实现政企分开,避免国有企业及其个人出现寻租行为,这不仅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要求,因此必须要给予其充分的重视。

第3篇:市场经济弊端范文

市场失灵的产生是由于内在市场而导致的。早在19世纪,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阶段时期,实施了市场经济体制,利用“无形的手”调整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使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顶峰。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就好像一条抛物线,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自由竞争出现了行业的垄断,这种垄断的产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使市场经济体制无法发挥其最大的效益,扭曲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随之产生了“市场失灵”,带来了贫富差距的悬殊、两极分化严重、打击了劳动人民创造财富的积极行,导致了社会的动荡。

政府失灵的产生是在二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实施国家政治干预经济的发展措施,政府对国家经济的影响逐渐加大,帮助国家的经济快速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弊端就会暴露,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走向经济“滞涨”的状态,各国的通货膨胀现象严重,国民的收入水平下降,物价上涨,大量的失业现象也越来越多,使得人们对政府的职能干预经济的调节失去了信心,“政府失灵”现象也就应运而生。

二、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理论的主要内容

市场失灵理论的主要内容主要包含:市场的不完全、市场的不普遍、信息不对称、外部性问题、公共产品、分配不公平、宏观经济不稳定这七种现象。

政府失灵理论的主要内容主要包含:政府职能的内部性、政府职能产生了新的外部性、政府行为的低效率、政府的寻租与腐败、政府职能的公共政策的失效。这五种这要的内容。

三、应对市场失灵和政府适量的对策

(一) 市场失灵的原因与利用经济法去纠正市场失灵

首先我们分析下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其原因可归结为以下三种可能。第一,信息不对称。市场经济的发展是靠经济利润的支撑,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使得人们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开展交易就必须进行讨价还价从而带来最大利益的实现,为了实现这种最大利益,也就导致了信息不对称现象,对消费者的价格和价值的隐瞒和欺骗。第二,垄断力量。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如果企业要获得最大的利润就要将市场的资源进行垄断,可是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是无法完全实现的,所以,只有企业扩大其生产规模,提高其生产效率,才能够降低费用的支出,从而实现降低成本,实现垄断,在竞争中获胜。第三,外部性。外部性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纠正和弥补市场失灵是学者和政府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我们要制定相关的法律去不断地强化经济职能。市场经济为背景的今天,立法的主要职能体现:一是提高效率的职能,主要表现在限制垄断,矫正外部效应,提供公共产品等三个方面;转自dylw.net 二是促进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增长上,主要体现在治理失业,通胀和经济失衡方面上;三是增进平等的职能,体现在公平收入再分配上。

(二) 政府失灵的根源与利用经济法如何克服

政府失灵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政府的某些干预行为的效率低;第二,政府干预缺乏足够的信息和能力,也就是政府自身无法对信息实现完全对称,即使面对不确定的因素,政府无法有效的按照其偏好进行干预,无法有利的代表公众的利益将资源合理的分配下去。第三,政府干预的公正性出现偏差。政府的干预是为社会公益而运行和调控的,可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施行这“内部效应”,无法真正的将政府职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利用经济法的这一法律手段充分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将政府存在的滞后性和不确定性等弊端因素规避。将竞争机制进一步引入到政府的公共服务领域当中,将自由竞争的形式同时在政府部门实施,有效地提高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能力的高质量和高效率,从而实现真正的“无形之手”。

四、经济法的重要性

经济法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中的作用是非常明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切克服政府干预失灵的手段都是为经济法更好得发挥干预经济生活这个目的服务的。经济法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地位称之“无形之手”,是来满足各种经济的协调与社会的发展的要求制定的促进经济有效发展的法律之一。同样经济法也是客服市场失灵的有效法律之一。作为保障国家政府职能的干预之法,首先体现了经济法在政府实施行政权力的授权和保障,其次,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经济法能够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不合法的经济行为,使市场经济能够正常运行。所以说,经济法的创立是给公众的信心,对国家干预手段的支撑,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有利保障。

经济法作为保障国家政府职能干预之法,能够辅助国家干预经济的行为给予授权和保障的理论依据,是授权之法,同时也能够为规避政府实施国家干预时的违法行为或者不按照正常的职权与法律程序的违规行为起到监督作用,是限权之法,因此,经济法能够矫正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弊端,不仅起到了监督的作用,而且能够促进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是双重的矫正之法。(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

参考文献:

[1] 李昌麒主编.经济法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 李光东.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理论谈经济法存在的必要性[J].知识经济,2012(08)

第4篇:市场经济弊端范文

关键词:市场化;垄断;受众媒介接近权;媒介内容

中图分类号:G2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5-0150-01

当今经济的全球化使得市场经济深入到全球的各个角落,大众传播媒介也不例外。但是市场经济就真的那么美好吗?大众传播媒介要对市场敞开怀抱,完全接受吗?让我们以美国报业的市场化进程为例来探讨报业的市场化问题。

一、美国报业的市场化进程

美国传媒的商业化程度堪称是全国第一,其与市场的依附关系恐怕比其它任何国家都要明显。美国历史上第一份报纸――《国内外公共时间》是精明的印刷商本杰明・哈里斯在重要的商业城市波士顿创办,报纸的成功得益于其对商业信息需求的准确把握。北美独立战争的枪声打响时,报刊忙于为革命事业宣传奔波,这个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是代表各自所在阶级或者集团利益的政党报刊,而在这些政治集团后面起作用的仍然是经济,不同的政治集团只是不同经济集团的代表而已。

独立战争胜利后,一种新型的国家制度在这块土地上建立――资本主义,传播事业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市场在报业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廉价报刊顺应历史潮流取代了政党报刊。廉价报刊是一种真正建立在资本主义市场机制上的近代报刊,也是资本主义商业化大众报刊的雏形。到了黄色新闻时代,市场经济达到了极致,这一时期竞争的白热化程度在普利策和赫斯特之间的黄色新闻大战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二、市场经济:罪恶的手

报业的市场化给新闻传媒产业带来了巨大影响,伴随着市场经济在传媒领域占据了越来越主导的地位,各种不良影响开始凸显。

(一)垄断的产生,媒体多元化减少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最早的报业合并,从此以后报业开始了自身的垄断过程。现在六家公司统治了美国的大众传媒,这六家公司是:通用电气、维亚康姆、迪斯尼、贝塔斯曼、时代华纳和默多克的新闻集团。

垄断必然导致媒体多元化声音的减少。这是因为报纸的集团化,许多小型报纸的消失,持不同政见的小报经营者再也没有渠道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们的政见无从表达。而且小报所擅长的地方新闻也得不到原先应有的重视。多元化的声音越来越少,而主流社会的声音却越来越强大。媒体在基本政治观点上不发表任何见解已经成为惯例,垄断所导致的多元化声音的减少,是是市场化带来的直接恶果之一。

(二)受众媒介接近权萎缩

美国学者J・A・巴隆提出了媒介接近权,他认为“接近权”或者“受众传媒接近权”是指大众即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皆应有接近、利用媒介发表意见的自由,一般社会成员可以也应该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权利,同时,这项权利也赋予了传媒应该向受众开放的义务和责任。

当媒体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时候,受众所知道的就越少。这是因为市场经济的成熟所导致的媒体集中,报纸上该刊登什么,不该刊登什么,决定权就掌握在这些报业集团的老总手里。美国的媒介话语权集中在少数大财团手中,信息的传播权和超过一半的总收入集中于不超过5个大公司手中,这是造成受众媒介接近权萎缩的重要原因。

(三)媒体社会责任削弱,公信力下降

纵观美国报业的发展过程,报纸在市场化浪潮下,越来越多的是对广告商负责而不是对公众负责。由市场驱动的媒体在本质上是势力的,其存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追逐利润。经济利益驱使报纸的商业属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甚至张扬。报纸放弃固守的新闻理念,不再成为舆论工具或者“社会利器”,市场经济下的传媒丧失了为公共利益服务的责任,公众对其信任度在不断下降。

(四)媒体内容的庸俗化和琐碎化

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罪恶的手把媒体内容指向了琐碎化和庸俗化。黄色新闻的鼻祖普利策的《纽约世界报》上经常充斥着这样的标题“暴风过后死人无数”、“水洛塔的情人”、“孩子是怎样被烤死的”等一系列追求轰动效应的新闻标题。市场竞争加剧的黄色新闻时代典型的反映了媒体内容在市场的催化下走向了庸俗化、琐碎化的深渊。

第5篇:市场经济弊端范文

学校传统的行政管理是管理者运用行政手段,按照行政方式进行管理的行为。行政手段是指采用决议、决定、指令、纪律、规章制度和标准、监督、检查等手段,下面是浅谈学校行政管理中的经营理念。

它也有明显的弊端,尤其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在承受着变革带来的阵痛。在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我们看到许多沿袭着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的学校缺乏活力,暴露出不少弊端,而那些渗透市场经营理念的学校则生机勃勃,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这截然不同的命运,我们不由地感悟到:学校必须改进传统的行政管理,渗透经营理念、运用经营机制,这是现代学校发展的趋势。这样,在学校管理中,既有行政管理为依托,又有学校经营为抓手,办学效益就能取得最优化。

传统的行政管理注重照章办事,强调如何贯彻、落实、执行上级文件精神,强调对上负责,寻求行政支持。行政管理对于实现学校管理职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弱点和弊端。这种管理等靠要思想突出,被动消极,缺乏进取精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势必受到市场规律和教育规律的双重制约,学校必须根据社会的客观要求、学校的客观基础、办学的客观条件和教育的客观规律确定自己的位置。市场意识对学校管理者来说,要有一种学校生存的危机感,认识到学校必须经历生源竞争、教师流动等考验。对教师来说,要有一种职业危机感,认识到随着教师双向聘任制的全面实施,学生和家长选择权的加大,教师职业社会化的步伐加快,铁饭碗将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职业风险不断增强。这都要求我们逐渐形成市场意识,以适应社会对教育的要求。

行政管理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和管理的垂直性等特性,其核心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完成目标任务,学校管理者是行政命令者,教师是施教者,缺乏服务意识。学校经营的核心是如何提高学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谋求学校生存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增值。它关注学校在市场中的地位,强调服务,谋求主动发展,提升自己的信誉度和美誉度,努力满足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需要,所谓顾客是上帝正是这个道理。

第6篇:市场经济弊端范文

【关键词】公有产权 私有产权 利弊

一、概念区分

在对公有产权与私有产权的优劣进行讨论前,先对两种产权形式的概念进行概括与区分。

公有产权是指权力归共同体的所有成员,即共同体的每一成员都有权想同样的权利,但其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分割其财产,并据为己有,但排除共同体外的其他人员对共同体内的任何成员行使权力的干扰。公有产权与私有产权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公有产权不具有排他性,任何人都可以为使用公有物品而没有障碍地进行竞争。公有产权的主要目标不仅仅是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更重视社会利益最大化。

私有产权是指产权主题或是一个自然人或是有限的自然人集合,所有权权利行使的决策及其承担的后果完全由私人(个人、集体或家庭等)做出。私有产权的关键在于排他性,私有产权的设立使一部分人无权享有私有物品的使用或竞争。对于私有产权来说,产权所有者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个人经济利益最大化,关键点在于获得最大的剩余价值。

二公有产权的利弊分析

(一)公有产权存在的必要性

公有产权的产生于存在,主要是因为市场经济中存在着市场缺陷和市场失灵。

市场缺陷指单靠市场机制自身的作用达不到资源的最优配置状态,这是由于市场机制自身存在着经济波动的能够缺陷,而且单纯的市场经济很难实现效率与公平,若既要确保经济的高效率,又要兼顾社会公平,则需要国家和政府的介入。

市场失灵与市场效率相对,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垄断、信息不充分和外部效应。市场失灵的出现导致市场经济运行不合理,经济发展无效率,最终阻碍国家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为了防止国家经济运行出现问题,在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同时,需要公有产权的参与,更好的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进而维护国家经济的平稳有序运行。

综上,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为政府介入或干预提供了依据,着也成为公有产权的产生并存在至今的原因。

(二)公有产权存在的弊端

(1)个人偏好难以实现。对于公有产权来说,决策的实施需要集体的共同协商,最终的决策须是每个参与者均同意的前提下才可以实施,因此公共产权的最终决策不可能满足每一个参与者的意志,这会导致集体意志不能得到完美的体现,集体内的个人偏好难以实现。

(2)激励机制无法很好发挥作用。在新制度经济学中,制度主要提供两种机制:激励机制和信息机制,钱颖一也曾说过:“搞对激励和让市场发挥作用是改革开放的精髓”,激励机制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公有产权无法很好的激励人们提高利用效率和培育创新精神,这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加大不必要的财政开支;此外,激励的缺乏也会致使相关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低下,公有产权企业的运行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三、私有产权的利弊分析

(一)私有产权存在的必要性

(1)有助于带动国家经济发展。由第一部分的概念比较可以看出,私有产权的主要目标是经济目标,私有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追求的是剩余价值最大化。由于私有产权自身的特性,使其发展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和动力,我国的私有产业企业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

(2)利于激励机制作用的发挥。私有产权可以是激励机制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以私有企业为例,企业经营与个人利益有着紧密的联系。由此会调动员工和经营者的积极性,激励机制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够鼓励经营者与员工培育创新意识,不断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真是由于激励机制作用的存在,私有产权可以弥补公有产权激励不足的问题,更好的激发相关企业工作人员的创造力。

(二)私有产权存在的弊端

第7篇:市场经济弊端范文

关键词:立法;法律体系;规范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01

一、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有完备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是指调整市场经济关系和法律法规的总和。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结构主要是关于市场主体、规范市场行为、宏观调控以及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等。为什么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有完备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呢?

1.基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建立与其相适应的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促进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体制,建立全国统一的开放的市场体系,规范中央和地方管理经济的权限,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对外开放体制,这些都需要制订有关经济法律加以引导、规范和保障。

2.基于市场经济运行的需要。市场经济的运行必然带来人、财、物的大流动。有商品的生产和交换就有竞争,就会伴随不正当竞争。经济越发展,市场越活跃,竞争就越激烈,同时不正当竞争关系乃至经济犯罪就会增加。如近年来经济搞活以后,经济进一步活跃,发展加快,同时假冒伪劣商品进一步增加造成了社会秩序的严重混乱,影响了社会安定。这些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

在充分肯定市场经济作用的同时,还应该看到市场经济的缺陷及其可能带来的弊端和消极作用。实行市场经济后,还可能带来市场垄断、地区保护、公共消费品生产下降、人们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市场经济决不是无政府的自由经济,国家必须进行宏观调控。发展市场经济仅仅靠“放开”、“给政策”和解除行政管理还很不够,更重要的是培育良好的要素市场。这就必须通过加强法制建设,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

总之,不以法制建设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既是缺乏竞争规则和秩序的市场,同时也将造成市场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混乱。法制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是保护各种市场主体的合权益和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防止市场经济的缺陷和弊端,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促进市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二、对当前市场经济立法工作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是最重要的部分,同时,行政法规在市场经济法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地方性法规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年来,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我国的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与此同时,在立法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立法仍滞后于改革;有的地方立法质量还不很高;地方立法中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地方立法从大局出发不够等。这些问题必须根据宪法的原则,以改革的精神,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战略高度,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解决:

l.要加快立法,必须进一步统一认识,明确指导思想。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系中,立法要以宪法为依据,进一步解决思想,更新观念,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使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紧密结合起来。一些应兴应改的事情,尽可能先立法后行动,开始粗一些,逐步完善起来,用法律引导和推进改革开放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立法同改革开放进程相适应,避免因无法可依造成的严重损失。

2.要加快立法,必须认真体现党的关于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在制订法律法规中,只有认真体现党的方针、政策,使党的关于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法律化、规范化,使党的主张经过立法变为国家意志,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党的关于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法律化、规范化,使党的主张经过立法变为国家意志,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国家的法律法规相连接,具有连续性、稳定性和权威性。

3.要加快立法,必须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立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制订的法律量大面广,统筹规则,突出重点,急需先立,不断完善。根据中央精神,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我国法律地位一律平等的原则,制订规范市场主体法律。其次,为了保障市场主体进行公平交易和正当竞争,应按照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制订调整市场交易关系,维护市场秩序方面的法律。第三,为了使宏观调控、管理和服务依法进行,保障市场正常、有效运转,实现宏观调控目标,应当制订加强宏观调控和促进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法律。第四,为了在开展公平竞争的同时,维护社会的安定,应当制订、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法律。第五,为了扶持基础产业,保障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应当制订发展基础产业、改善经济环境及其他方面的经济法律。

4.加快立法,必须改进地方立法工作。党的以来的这些法律法规的制订和实施,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到了引导、规范、保障和约束的作用。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现有的法律还远远不能满足不同区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目前在地方立法工作中,仍存在责任不清、部门扯皮,法律条文冲突和立法程序不顺等现象,造成立法效率低、周期长、进展慢。要改进这一工作现状,首先要改进地方立法方式,按照有关要求,有些法规草案,可以由政府主管部门负责起草:有些涉及改革和建设全局的法规草案,可以由地方人大常委会或有关专门委员会牵头,组织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起草,注意吸收专家、学者参加地方立法工作,实行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学者相结合。

第8篇:市场经济弊端范文

【论文摘要经过二十年的新闻改革,中国报业从过去的三级党报一统天下发展为以党报为核心的纵横交叉的网络结构。而地市级综合日报在所有报纸中最具有发展前景,人们对地方性新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报业的地域性特征日趋明显,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种地域性新闻的优势是明显的,但同时其暴露出来的新问题弊端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当前我国正经历着空前的社会转型,转型的核心是从非市场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其目的则是借建立市场经济牵动引发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领域的现代化。而就国民经济总体而言,在不同领域、部门、地区,市场化程度并不相同。因此,敏锐地把握本地区社会转型的不同阶段出现的新问题并给予及时的引导和解决,并形成整个社会的良性互动,使地区性综合日报的趋向日益明显,其优势及带来的巨大经济、社会效益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青睐,但从中暴露出来的新问题弊端同样令人堪忧。

但从《南方周末》、《华西都市报》、《羊城晚报》及《楚天都市报》的发展经历来看,其成功的运作有目共睹。因此,地方报的发展潜能不可估量,其势头之猛锐不可挡,当然其优势更不可忽略。

既然是地方级综合性日报,那么,地方性新闻必在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地方性新闻也叫本土新闻,属新闻的一个种类,是根据报道的领域范围来分的,以传媒所在行政区为根据。彭菊华所著的《新闻学原理》中指出摘要:“除了高度专业化的传媒以外,又通常以本土新闻为主,非本土新闻为辅。本土新闻为主直接指向本土化新闻和新闻本土化,这是新闻传媒和新闻传播的一种基本策略,是新闻的本质和特征决定的。”

在当代众多新闻传播著作中,不难发现,对于中国新闻改革的探索脚步从未停止,而是日渐加快。学者们对于地方化报业的关注尤甚,都可以说予以了充分肯定,也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改革意见。罗以澄教授在《自选集摘要:新闻求索录》的《武汉地区新闻传媒的精品打造之路》一文中表示摘要:地方性传媒“危机并非多虑,优势并不必然”;李良荣教授则表示很有信心摘要:“在这一片跌宕中,我非凡看好地方级综合性日报。地市报在所有报纸中最具有发展前景。我相信,地市级报纸必将异军突起,蒸蒸日上。”

那么,地方报为什么最具有发展前景,它究竟具体有哪些方面的优势呢?

1、独特地域优势。相当数量的人口和不断发展的经济应该是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再加上地方报在地方的群众基础较好,建立了遍布城乡的发行网络,报纸的发行因为距离近,相对成本较低,因而可以实现以最快的速度投送报纸。地方报在所属县区大多建有记者站,因此,地方报在新闻信息选取上有更多自。

2、当地群众优势。地方报在当地群众基础通常较好,人们已习惯认可了它的权威性。长期办报经验积累,使地方报对当地读者的需求、习惯、阅读口味了解得十分清楚,非凡是那些区域性经济新闻、本土新闻,更能成为自己的特色菜。因而在受众分割上,可以得到更多读者的青睐,读者也能从这些具有相对性的信息中得到有效需求,提高获取信息的效率。

3、地方报的指导优势。报纸对于地方工作的知道会更具体、更具有针对性。贯彻党、政府的方针政策必须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地方性新闻在地方报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具有当地特征的报道对于本地区的改革建设意义非同凡响,并且更是一种监督和及时的引导,地市一级独具特色的经济结构形式,使报纸对于地区工作的了解从实际出发,具体而微。

当然,地方媒体的“危机并非多虑”,地方性新闻传媒在发展过程中,随着市场经济浪潮跌宕起伏,其弊端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发人深省摘要:

1、警惕地方报庸俗化、低俗化。如反映市民呼声和公众要求而往往事无巨细,几乎有闻必录,流于生活琐节;过于娱乐化,或对犯罪和一些粗俗心态的纪实化描述,以及对虚假广告、不健康广告把关不严等,这些疏于筛选或过滤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受众陷入低俗情趣,异化了公众心智。

第9篇:市场经济弊端范文

成人高等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途柽,WTO规则和高教大众的发展趋势,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成人高教的发展主导思想,并做出相应调垫: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以满足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的“人才需求主导型”,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下以满足社会对成人高等教育入学需求为出发点的“社会需求主导型”。

【关键词】成人高校:招生制度;弊端:改革;WTO

【中图分类号】G63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003-01

1 我国成人高计划招生制度的现状及弊端

目前,由于各国办大学均为国家所有,所以,政府职能部门是各成人院校招生活动的主要管理者与组织者,招生的基本政策均由国家统一制定,这一方面使得政府的的权力过大过集中,另一方面政府制定的招生汁划与实际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往往是社会需求已饱和的专业仍继续招生,社会急的专业却没有招生计划。此外,由于成人高校长期被捆住手脚,没有自主招生权限.养成了对政府的依赖性,难以积极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缺乏竞争意识和质量意识,缺乏活力和效益。再者,目前的成人高校入学统一考试采用的是全国统一的试卷,忽视了地域差异、学校特色及专业特点,再加上考试内容和形式偏重于标准化和客观性,很难有效地反映成人考生的真实水平。最后,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由于招生职能部门大权在握,有些人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寻租”,如果没有严格有效的监督机制,就会造成招生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

自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以后,我国计划经济模式下的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制度与运行机制已逐渐不适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虽然这段期间内国家相关部门也做了一定的调整,但在总体上,目前成人高校的招生制度还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尽管国家招生主管部门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如放宽招生计划和考生报考条件的限制,部分专业实行“3+2”考试,实行“注册视听生:’制度等等,但这种改变仅仅是局部部的,微观的,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成人高校招生制度的计划经济烙印和由此带亲的严重弊端。归结起来.这种招生模式的特点主要去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 国家所有:政府部门是成人高等教育招生活动的主要管理、领导和组织者,招生的基本政策由国家统一制定。

1.2 高度集中:招生的决策和管理权集中在政府部门,实行统一招生。

1.3 计划控制:实行指令性招生计划,按计划招收和培荐人才。

1.4 行政干预:政府部门凡涉及招生的条例、规定、准则、指示等行政手段.都具有法律效力,高校必须遵照执行。

这种招生体制和运行机制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政府的权力过于集中,统得过多,包得过宽,管得过死,国家预定的招生计划即便与实际招生数出入很大,也无法用市场手段上调节。另一方面,成人高校由于被捆住手脚.不能成为独立实体.没有自主招生权限,养成了对政府的依赖性,难以积汲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缺乏竞争意识和质量意识,缺乏活力和效益。目前,有些成人高校招生主要靠政策保护,一旦政策放开.实行公平竞争,其生存能力堪忧。也有一些成人高校“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采取“先上车,后买票”的办法,挑战成人高校招生制度,使一部分成人生源未通过国家统考就入学参加专业学习。这类成人学生往往以牺牲专业学习时间为代价参加成人统考复习,专业学习得过且过,严重地影响了成人高教质最。

2 WTO对现行成人高校招生制度的新要求“人世”后,我国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特别是一些涉外专业,国内培养能力有限,引入国外教育资源,将有助于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因此,可以预言,ETO对成人高校招生将产生晕大影响,并将呈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2.1 开放性。成人高校招生将与开放的经济相协调,打破封闭的办学校式,建立一个开放、灵活的成人高校招生制度。新的成人高校招生将扫除成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各种障碍,打通教育世界与劳动世界的壁垒,使成人不受层次、资格、专业、入学考试、工怍性质的限制,能便捷地在教育和职业两个领域自由流动.可以根据个人间意愿、兴趣及职业发展的需求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方式和途径。

2.2 多元胜.多元经济成分对成人高校招生提出许多新的要求。成人高校招生主体不仅仅是因家投资的单一的成人高校,还须面对社会力量参与、校企合作、境外办学、国外教育资源的抢滩登陆以及远程教育的异军突起等新的办学主体和形式。成人高校招生将越来越多洋化,市场分割也将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倾向。

2.3 竞争性。市场经济的动力在于平等竞争。成人高校招生将不可避免地引入竞争机制,通过竞争优胜汰劣,更好地配置各种教育资源。

2.4 自主性。成人高教办学主体将取得相应的办学自,国家按计划分配招生人数的办法将不复存在。成人高校将拥有自主招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由我约束的权益,成为具有自身利益要求独立实体。

3 对改革成人高校招生制度的几点建议

3.1 重新认识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主体导向。WTO规则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要求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主体导向思想,并做出相应调整: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以满足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的“人才需求主导型”,转变到市场经济体制下满足社会对成人高等教育入学需求为出发点的“社会需求主导型”。以服务社会,服务考生为最终目的。

3.2 加速成人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进程,促进成人高校招生多元化。打破成人高教“国有政办”的垄断格局,开放成人高教市场.推进多种所有制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