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外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中
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一、充分了解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
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很多。包括语言知识、认知技巧、个人经历、世界知识等等。语言知识包括词汇、语法、语篇等不同层次,是理解语言的基础。读者在阅读时不能一个词一个词地理解,有效的阅读,应该更多地关注关键词句或语意群。背景知识是影响阅读理解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学生的已有知识、经历、概念能力、理解模式、情感、情绪以及其他种种非理性因素构成了学生的认知图式,这些因素相互影响,从而使读者在阅读能力方面存在着差异。
二、充分利用课文教学,合理渗透阅读技巧
教材课文是学生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阅读材料。要充分利用课文这一语言载体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带领学生对课文进行进一步地挖掘,进入精读阶段。首先要对课文中的长句、难句进行详细地讲解。长句难句中往往包含较多的从句或较为复杂的语法结构。是理解中的难点,学生对这些句子往往是囫囵吞枣,甚至理解错误。结合语法教学,通过分析句子结构对新出现的语法现象进行详尽地说明,对英语中的一些固定句型和习惯搭配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从整体上加以理解,而不仅仅是对字句的简单翻译。通过长期的训练,帮助学生搬开这些阅读理解中的绊脚石。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指导学生理解字面上的意义,还要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的内涵,理解作者从字里行间传达出的思想,从而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及对所述事物的态度。除此之外,比较不同体裁作品的特点,介绍各种修辞手法,都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学生进入高中之后,我还把教学要求从理解提高到欣赏的高度,特别是学习经典篇目和文学作品时,指出文章的精华所在,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其次,课文教学中问题设计也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帮助学生理解、鉴赏文章的切入点。教师设计问题,要遵循循序渐近的原则,要把问题建筑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之上,服务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水平的目标需要。
高中英语课文大多参透了丰富的审美以及科学教育内容。在这些兼顾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的阅读课教学中精心设计既有启发性又能激起学生探讨兴趣的系列问题,可以启迪学生动脑,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三、授之以法,让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能力
传统的看法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韩愈说的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但是仅仅传授知识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就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英语阅读教学中要突出“学”字。从让学生“学会”转到培养学生“会学”。陶行知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会怎样学习,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接受新知识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好地做到知识的迁移,并使学生受益终身。
1.指导学生认真预习。高中阅读课文长,难度大,抽象概念内容多,形象思维内容少,语法现象较复杂。因此,对高中学生来说,认真预习是及其重要的。如果学生没任何准备走进课堂学习肯定是被动的,教师讲解什么,学生就听什么,教师演示什么,学生就看什么。这样的学习有什么主动性呢?预习看起来是学生的事情,但教师精心指导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并写出自学笔记、提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譬如安排学生针对有关问题做些准备。要求学生课前利用工具书预习生词。
2.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学生踊跃参与。最关键的是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发挥教学民主,为此,教师要妥善引导,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去。为此,要做到:
(1)要营造良好的参与环境:宽松、和谐、融洽、平等的学习氛围。(2)要留下足够的参与时间和空间。教学不要“满堂灌”,也不能“满堂问”,学生能讲的,要尽量让学生讲;学生能动的,要尽量让学生动。(3)要创造良好的参与条件,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互设情景,就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展开讨论,以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
3.培养学生归纳理解。阅读的目的就是要获取书面信息。因而阅读时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语法,而是要快速完成对材料的阅读,抓住大意,再深层次地去理解内容。在阅读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不同题材、体裁的阅读材料采取不同的归纳形式去归纳材料内容,快速、准确地猎取文章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由于阅读材料题材与体裁的不同,因而在阅读中还可以从不同角度用各种不同的归纳方式去归纳、理解材料内容,如可以归纳动词,显示事件过程;归纳文章人物,突出重点人物等等,从而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加强课外阅读,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关键词】语文;小学生;阅读理解;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一、影响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几个因素
(一)学生本身的感悟能力
语文阅读理解的学习和训练在很大的程度上要依靠学生本身的感悟能力,学生本身的领悟能力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先驱因素,具备了良好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那么在语文的阅读理解学习过程中就会显得轻松自如,对于相关的阅读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接受,能够大大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还能够将课本的知识加以延伸,增加个人的知识储备,对于语文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
(二)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训练和培养
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毕竟是作为一种能力存在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是要依靠课堂上的学习和训练来实现的。语文阅读理解的训练是需要进行学习和培养的,通过能力的培养进行阅读的归纳和总结,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摸清相关的做题技巧。因此可以说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说还是需要训练和总结的,通过总结相关的题型,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实现水平的提高,这是一种立竿见影的教学方法,决定了小学生语文的整体水平。
(三)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参与作用
语文的阅读理解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情感的互动,是心灵与情感互相共鸣的产物,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也是决定语文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关键因素。例如通过多媒体等形式进行阅读教学,可以通过活泼、生动的画面感来进行熏陶和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的程度上说,对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给学生以直接的认识,这种通过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参与进行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对于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也有着关键的作用。
二、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方法
(一)通过象形的启示给学生感悟力的熏陶
象形的启示,从根本上讲就是一种熏陶作用,即通过学生自发地行动,从而引发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理解的水平。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仅仅起到引领的作用。例如,语文上课的时候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的幻灯片或者视频,让学生直接地领会其中的意思;可以让学生随心所欲地看自己喜欢的书籍,而不仅仅限于相关的辅导书和课本;将语文课文加以活化,例如让学生围绕着内容编故事、画画等等,多种多样的语文阅读活动都会给学生一种感性上的认识,这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丰富他们对于语文的认识,这对于日后的成长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
(二)注重日常的积累,与生活搭建桥梁
语文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的,同时它又是对于生活的总结和升华,注重平时日常的生活积累对于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有着很好的帮助作用。例如在讲解《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的时候,“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为了更好地把握课文所要表达的内容,老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去观察真实的爬山虎,再与课文的描述进行对照,这样就能够做到真正的理解。无论是叙事性的文章还是描写性的文章,只要细心观察就能够发现生活的影子,生活永远是语文阅读的桥梁。
(三)努力地扩大语文的课外阅读量
不断地扩大语文的课外阅读量也是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外读物的种类是很多的,例如熟背唐诗宋词、阅读相关的系列书籍,《绿野仙踪》《严文井童话》《爱的教育》《我们去看海》《开放阅读》《再寄小读者》《肚皮上的塞子》《灵性的王国》《我要做个好孩子》等等,多种多样的语文阅读在很大的程度上对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有着较大的帮助作用,并在无形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直接上升为一种语文素质的提升。阅读量就是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源泉所在,也是决定小学生能够在语文的道路上走多远的根本保证。
(四)有目的地进行专项的阅读理解训练
对小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理解的训练其实是有必要的,语文阅读理解的题型基本固定,对于文章中重点词语的解释、成语的填充、近义词反义词、文章重点句子的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的归纳、仿写句子等等,这些题型是可以通过训练实现掌握和学习的。在这个基础之上要进行更深层次的训练,诸如对于文章结构的几种划分方法(总分总、分总等)、文章尤其是记叙文的写作顺序(顺叙、倒叙、插叙等)的认识,写作手法(拟人、比喻、夸张、对偶等),这是在理论上的认识,是语文阅读理解的高层次学习。因此可以说对于语文的阅读理解的学习和训练的角度是多方面的,只有从整体上加以学习和训练,才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结语
语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不仅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决定了个人的成长和生活,对于日常的交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理解能力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各个角度进行相关的培养和训练。语文的学习从某种角度上说是一种美学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熏陶是至关重要的,此外更重要的是日常生活的积累,努力地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课外的阅读量,在这个基础之上要进行相关的理解能力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够较为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技巧;课堂教学;阅读能力
抓好英语阅读训练,不仅有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词汇量和知识面,而且还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其学习英语的动机和信心,体会到学习英语的意义和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学生学习英语的压力,对推动英语教学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一、调查研究,发现问题
初中英语教材所使用的阅读材料一般是关于名人轶事、生活故事、幽默小品、历史故事等。短文题材丰富,体裁多样。但是往往大多数学生都会觉得阅读理解相对较难,因而产生恐惧心理。多数学生由于词汇量少,阅读量不够,或阅读材料不够生动而失去阅读的兴趣。同时,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技巧也缺乏必要的指导。这些都是造成学生在阅读能力培养上的障碍。
二、制定措施
针对近几年英语中考阅读题信息量大的特点,如何让初中生在一定时间内正确获取文章信息?如何利用阅读来培养自身的推理、分析、逻辑和联想能力?
1.分析题型
阅读理解的命题特点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必须快速捕捉有效信息,准确把握整篇材料的主旨大意。同时还要学生具备逻辑推理和分析总结能力。阅读理解的题型根据题目的特点有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1)直接解答题。有些材料较为简单,所设计的问题也可以直接从材料中找到。它通常考查学生的初步理解能力和阅读速。
(2)字句理解题。有时候阅读题目考查学生对某个单词或某句话的理解,这类题目学生必须根据文章上下文的语境来猜测词义或者理解材料中的关键句子。尤其是某些关键句子,不仅能理解其表层意思,还要挖掘其深层含义。
(3)推理判断题。此类题目要求学生根据阅读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观点和态度,从而作出准确的判断。
(4)归纳概括。这种题目主要考查学生把握主旨大意的能力,如: 概括中心,总结段意,选择标题等,学生做题时要从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切忌“以篇概全”。
2.加强阅读技巧的指导
(1)阅读文章所给问题。每篇材料都配有相应的阅读理解题。学生在阅读问题的过程中既可以作为理解检查题,也可以作为阅读的提纲,同时可以判明哪些题型可以依靠通读来解决。比如概括文章主题、指出作者思想观点、意图等等。我的做法是先看问题,后读短文,再选择答案,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
(2)寻找主题句,理解重点,把握全文。大多数材料都有主题句,有的在开头、有的在结尾、还有的在中间,阅读时若能把握住这些句子,就会提高阅读的速度和理解效果。据统计,阅读材料中阐述性文章有60%―90%的段落的开头为主题句;而采用归纳法的文章,主题句却一般在结尾。所以学生在做题时,先用短暂的时间大体扫视一下阅读材料,注意文章安排的大体轮廓,重点分布。认真阅读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以及文章第一段的前几句,尽量抓住其中的主要情节和论点。
(3)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提出一些具体要求,①默读,通过视觉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号,速度要比出声阅读快得多。②不要查找工具书,要学会猜测生词的含义,因为他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可以通过一定线索或根据构词法,如:同意词、反义词等猜出词义。要尽可能的向前搜寻,保持思维的流畅性、连续性,以便迅速找到有关信息。
(4)按意群阅读。不良的阅读习惯是逐词阅读,一目一词,这不仅需要的时间长,更主要的是影响了学生获取句子意思的速度和准确性,学生为了弄清句义而反复阅读某个句子,从而造成时间上更大的浪费。而如果按意群将句子中的词自然分开来,一组一组的扫描,用目光捕捉词组的信息。则能使阅读速度成倍的提高,理解也更加有效。
(5)学会略读和查读。略读就是快读,目的是通过快速通读和浏览全文的方法,对文章的内容有个总的概念和印象,把握五个“w”,即:who,when,where,what,why。对故事性的文章来说,他们就是脉搏,是文章的主要信息。因此学生要先读问题,了解主旨,做到心中有数,再根据已有线索迅速判断在何处寻找有关内容,一旦找到线索便顺藤摸瓜,有了把握便迅速答题。
3.注重课外阅读指导,延伸课堂教学
课外阅读应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与延伸,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自由,也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有针对性的阅读材料。课外阅读指导,应该按计划、有重点、分阶段、划层次进行,通过开展适量的读说结合、读写结合、读听结合等多样的活动,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经久不衰。
总之,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切忌操之过急。兴趣是动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前提,必要的阅读技巧指导是关键,适量的课外补充是必需。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他们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并结合课内外的阅读训练实践,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学行动研究;阅读教学;应用
一、发现问题,明确问题的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偏低,阅速慢,这样既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阅读量,又影响阅读理解的效果这种状况与新大纲提出的“培养较强的阅读能力”的要求相差很远。在四、六级考试中,阅读理解一项占40%的比重,也是学生失分率较高的一项。分析原因如下:
1.学生多年养成的不良阅读习惯。2.学生缺乏相应的阅读技巧。3.教师授课过程中过于偏重语法词汇讲解,缺乏篇章分析和技巧讲授。4.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不够。5.阅读材料偏难,生词量过多,与学生水平不符。6.阅读课时量少。
二、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基于以上影响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1.扩大词汇量。教学中应系统的讲授一些基本、有效的词汇学习方法。如:利用上下文来推测词义:利用词缀猜测生词的意思;利用近义词、反义词、同类词和举例等方法记忆单词等,并配以相应的练习加以巩固。
2.加强阅读技能训练,克服不良阅读习惯。我们发现多数学生虽然知道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如略读、寻读和找关键句等,但在实际阅读时,他们还是习惯使用唇读、复读等不利于提高阅读速度和效果的方式。因此,有必要继续加强对学生已知技巧的培训,同时还要向学生介绍他们不太熟悉的阅读技巧,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或关键词进行推断,注意语篇连接用语的意思与功能等。
3.推荐阅读书目,指导课外阅读。泛读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课外阅读量不足,这是造成学生阅读能力低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我们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推荐适当的课外阅读书刊。如:《英语辅导报》、《英语学习》和《英语沙龙》等多种报刊杂志,还可以介绍一些关于阅读方法和技巧的中英文图书对学生加以指导。
三、教学行动
我们根据学生在阅读方面的问题制定了为期八周的教学行动研究计划。计划中涉及了词汇、阅读习惯与技巧、课外阅读三方面内容,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内容和进度的同时,每周以不同重点进行课堂训练,要求学生通过改写、缩写、摘要、翻译、读后感等形式进行反馈。加以评判,根据学生作业等信息来源对计划进行必要调整。
四、评价、反思
词汇记忆一向是学生的老大难问题。多年来我们的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英汉对照的单词表,缺乏灵活的记忆法,这使得他们在阅读时一遇到生词就在头脑中搜寻中文释义,而很少运用丰富的联想进行各种推测。在词汇记忆的培训中,我们教授了一些记忆法,隐刀学生结合语音、情景、甚至情绪记单词,并利用语音、语义和语法关系联想、复习所学到的单词。上述方法对于长期习惯于死记硬背的学生来说,的确起到了启发思维的作用,多数学生对词义猜测和记忆的训练有较高的评价,认为这些方法对增大词汇量有很大帮助。
然而,语音学习中词汇积累不是仅仅靠记忆法就能全部解决的。从学生的作业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满足于对词汇意思的了解,忽视了对词汇的使用方式,例如:在词形没有任何改变的情况下,名词可以作动词或形容词,仅凭对词义的理解,在实际阅读中则难以应付此类现象。因此我们建议教师在教授词汇时需考虑以下几点:a:词汇的宽泛性;b:多义词和比喻性词语的内在含义;c:对于某些词的理解应该超越其表面意义而深入其深层次的内在含义。
针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默念、复读、逐字逐句等不良习惯,我们要在课上引导学生使用整体法阅读。阅读时注意力不是集中在每个个别的词语上,而是直接集中在完整的篇章内容上,由此,我们要选择生词量适当、篇幅适中的阅读材料,要求学生不查阅字典,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和相应的理解练习,由于时间有限,又不准查字典,学生在阅读时不得不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文章内容的预测和理解上,从而忽略甚至顾及不到一些生词及语法现象的细节问题。从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来看,这种方法还是见效的。
关键词: 选材 阅读策略 阅读技能
高中英语大纲明确指出:“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单纯通过教科书中的课文教学是不够的,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定数量的读物。”这是因为:第一,现行的课文教学篇目少,篇幅短,不能保证充分的阅读活动;第二,精读教学担负着语言知识教学的任务,故课文生词和新结构的密度大 ,不适用于流畅阅读的训练;第三,精读实质上是综合训练,大量时间用于为语言点的复用掌握而安排的听、说、写操练上,读的专门训练不够。因此,大纲的提出,实际上对我们外语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这里所指的课外阅读即泛读。首先是让学生独立阅读,但又不是“放羊式”的阅读,而是要在教师有计划的指导下进行的课外阅读。所以,泛读既是阅读材料的问题,又是阅读方法的问题。 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这两方面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阅读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新教材阅读材料比重较大,题材广泛,涉及到了天文、地理、历史、人物、日常生活、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环境保护、体育卫生等各个领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做到课内语篇知识的理解和课外知识的融和,还要注意创设融洽的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阅读能力。就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而言,学生必须将阅读活动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课外读的越多,词汇复现率越高,对单词和词组就越熟悉,阅读的速度就越快,理解力就越强,进而形成课内外阅读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所以教师要注意讲究策略,提升英语能力。
1.各种方法教授各种材料
针对高中英语阅读材料题材广泛、体裁多样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阅读材料的兴趣,作好阅读前的心理准备。兴趣是阅读的原动力,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感兴趣,阅读效果皆会更佳。
2.合理利用标题,扩大阅读范围
在高中的英语教材中,每篇阅读课文都有标题,标题就是课文主题的反映。对标题的分析就能预测课文的内容,能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倾向,对阅读材料的深刻理解有所帮助。如Book 1 Unit8中,,The Olympic Games是阅读课文的标题,它又是该文章的中心和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展示一些有关奥林匹克的运动图片,补充一些课外材料,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分清阅读材料的体裁,了解不同体裁的结构特征,多方位地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近年来高考英语阅读材料所选择的文章涉及了记述文、论说文和应用文等多种文体。高考题选材多样化的趋向意味着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要注重阅读材料的内容,而且要注重阅读的体裁。不同的体裁从结构和写作手法上都有所不同。如写人,就要写出人物的言行举止和心理感受;如记事,就要记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如议论,则应该有感而发,不要说空话。弄清楚阅读材料的体裁,在阅读过程中才会做到心中有数,较快地抓住文章的主旨和重要信息,忽略次要、冗余的信息,直接找到主题句,使阅读理解更快捷和准确。
4.注意不同阅读材料中语言与文化的结合
高中英语教材中阅读教材的内容涉及到了英语国家许多文化背景知识,充分体现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一重要理念。这也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所注重的一个方面。事实上,在阅读中缺少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就会造成困难。因此,在阅读之前可向学生讲授一些与材料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消除学生阅读理解的障碍。
二、课外阅读训练的选材
1.人教社出版的与新教材课文配套的《阅读训练》。此书文章大多选自英美出版的英语读物,题材较为广泛。如人物传记、寓言故事、活动记述、社会文化、文史知识、科普小品等。
2.《新概念英语》Practice and Progress。侧重在于培养学生四会能力,我认为此书是最好不过的了。高一时,我们利用每周的学科自习四十五分钟时间进行阅读。第一步,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文章,口头做课后的回答问题及理解选择题。由于此书内容新颖、幽默、短小,课后练习的归类性很强,且语言让学生易接受,学生一节课下来以后都有一种收获明显的感觉,故而学习兴趣较浓。大大提高了阅读能力。
3.《阅读理解指导与训练―阅读快车》。此书内容涉及当今英语国家社会、家庭、文化、教育、历史、地理、风俗习惯、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难度跟高中教材相近,并包含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及模拟题。因此,我们就利用每周两节英语晨读时间,要求学生先认真阅读此书的第一部分,即如何做理解题―(1)客观理解性题目;(2)词意句意理解性题目;(3)逻辑推理性题目;(4)总结概括性题目。 然后要求学生在了解如何做题的基础上进行自学。
4.外国文学简写本。高二时,我要求每人手头备一本英语简写本(书虫系列),利用寒暑假与同学交换的办法,每人读1―2本简写本读物,然后写出读后感或故事的梗概,字数不限,可根据各自的能力发挥,待高中开学时上交作业让教师检查。教师把好的作文张贴在墙上,供同学阅读欣赏。结果,同学选的作品有好多,如 《苔丝》、《爱玛》、《鲁宾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三个神》、《简爱》、《艰难时世》、《雾都孤儿》。
关键词:课外阅读;提高;理解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7-0221-01
理解是阅读的核心。理解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一个人接受知识的快慢、深浅。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对于处理阅读理解、写作都会有极大的帮助。不理解读物的意义,就不可能从中汲取知识、获取信息,也就无法通过阅读提高思想认识、陶冶情操,更谈不上掌握语言表达技巧,提高写作水平了。如何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是当前语文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呢?据调查,小学阶段,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可以获得所获知识总量的15%~30%,中学阶段占40%,大学阶段占65%~70%。这组数据告诉我们:课外阅读是学生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渠道,又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笔者认为,提高学生的理解力,真正有效的途径,应该是课外阅读。
一、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力、记忆力
理解以认知为基础,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要依赖坚实的知识基础。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当学生所了解的知识要比所学的新知识范围大得多的情况下,学生们才能顺利地学习。阅读作为一个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的过程,可以让学生达到字、词、句的大量积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无限开阔学生的视野,广泛涉猎课本范围以外的信息,而这些知识、信息的积淀无疑是提高学生理解力的必要储备。所以,那些基础知识一般而课外阅读广泛的学生往往是语文学习中的常胜将军。其次,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记忆力是理解力的有力支撑,是一切学习的必要前提和基础。课外阅读与增强记忆力之间成正比关系。课外阅读可进一步获得课内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知奠定了一定的背景。建立在这样基础上的识记就成为有理解的阅读,成为一种思维分析过程,而不是死记硬背。记忆力增强了,学生的理解力也就发展了。
二、课外阅读可以改善学生的思维能力
理解力水平的高下取决于思维品质的高低。阅读又是改善思维品质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看,思维能力来自于博览群书和潜心苦读。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阐述:“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不要靠补课,也不需要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
语言是思维的凭借与物质外壳,是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离开了语言就没有思维。巴甫洛夫学说的两种信号系统解释了思维的生理机制。其中,第二信号系统是以词语为信号刺激物的暂时神经联系,人有了第二信号系统,依靠第一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由于词语的概括功能,才产生了高级思维。学生在课外阅读时,通常采用默读的方式。默读是一种内部言语过程,是借助语言进行思维的特殊言语过程。相对而言,默读不受声音干扰,比朗读更有利于人的思维活动。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在阅读理解中,思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表明:大多数情况下,阅读中视觉活动仅占5%,思维活动占95%。由此可见阅读理解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大量的课外阅读可让学生体验不同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维过程、思维形式和思维品质,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提升。其次,反复阅读文本,对其所承载的内容进行彻底地消化,有选择地吸收,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造和创新能力;或者丰富自己的思想,提高自己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课外阅读,将阅读真正回归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让学生得以积极主动地思维,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课外阅读可以内化学生的领悟力
高超的领悟力是理解力的最高境界。一方面,大量的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而优良的语感就是悟性的前提。语感是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地感知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郭沫若先生曾说:“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心理学认为:语感是一种智能,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一种悟性,是一种理性直觉,或者说是一种直接的理解。语感是一种修养,是长期的规范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包括口头、语言、书面符号)比较直接、迅速、灵敏的领会和感悟能力。许多潜藏在文字信息背后的思想、情感,很多时候可以凭借语感来体悟。长期的课外阅读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领悟力。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只注重语文课本的分析讲解,只着眼于个别“范例”的咀嚼,三年下来,师生都走不出六册课本的囹圄。狭窄的知识面怎能应对中考题的瞬息万变?怎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才能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想象力,改善我们的思维品质,提升我们的领悟能力,根本上提高我们的理解能力;大量的阅读能够使我们站在一个全新的视角看世界,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方法、更灵活的思维角度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
新高中英语教学大纲规定:“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因为阅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阅读更是语言学习的主要手段,我们接触、学习到的英语信息主要以文字形式呈现,因此,阅读在听、说、读、写各项语言技能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高考中,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阅读理解的考查亦应该包括完形填空。因此,分值已经达到70分占了总分将近一半。因而有了“高中英语学习的成败在于阅读”之说。阅读课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课型,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承载了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课程目标任务。然而,回顾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仍有诸多令人不满意的状况,教材换了,教学观念未变,只是换汤不换药。观察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不难发现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状况
(一)教师教学目标存在偏差,方法指导缺乏
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认为阅读就是为了学习词汇和语言结构。教学活动就是讲解生词,补充词组,逐句逐段分析课文结构,不厌其烦地分析语法,等等,生怕学生没有弄懂任何一个词、句。这样的阅读教学,教师自认为很扎实,学生的阅读障碍完全被扫除,学生的阅读探究过程完全被教师包办代替。这样的课堂,教师耗时过多,从头讲到尾,学生被动地学习,失去了学习探究的动力,学生很难长时间里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解,或许一个没听到,接下来就会跟着脱节。且导致在一些教师与学生中出现这样的奇怪现象:
在实际的阅读理解教学中,由于新课标教材容量大,课时紧,有的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技巧与方法指导较少。即使有,也只是作一些简单的要求,如读多少,读什么,先浏览文章后看问题或先看问题后浏览文章而已。在实际教学中,存在只图阅读数量、不图质量和耗时太多、效率极低的情况,如为了赶教学进度,有的教师忽略了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技能的培养。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学生只做语法和词汇练习,而综合填空和语篇理解总是空在那里,因为教师会详细讲解语法和词汇,然而综合填空和语篇理解部分只报答案。这导致学生的阅读量、阅读速度、阅读技能和理解能力都受到了较大制约,难以达到高考的要求。
(二)学生阅读范围狭窄
可以说,很多学生是花了功夫在英语学习上,比如单词背了不少,也花了不少时间练习口语,但英语水平总是没有大的提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阅读范围过于狭窄。有的教师总是认为,教材是专家智慧的结晶,抓住教材阅读也就抓住了高考。事实上,只阅读教材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生扩大课外阅读量。个人的经验及知识面,如文学、体育、时事新闻报道、幽默故事、英语国家历史及文化背景等等学科知识的欠缺都会导致阅读理解的失败。而现在课堂上老师的做法依然处处体现着旧观念,教材上有什么就教什么,教师成为了教材的奴隶。表现在学生解题方面的就是辩意不明,往往容易以本国的文化去解题,从而影响学生取得好成绩。
二、有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应对策略
(一)教师应进行有效教学准备
英语教师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阅读课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1. 教学准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进行有效教学准备。教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是一个决策者、创造者,而不仅仅是教材的执行者,所以教师在教学准备时,必须认真解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有效设计教学活动。认真解读教材是有效教学准备的基础。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是有效教学准备的核心。
2.教学活动的设计有效性。除了认真解读教材以及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外,教学活动的设计也是有效教学准备的另一个重点。活动有效教学活动设计可以改变传统课堂的授课模式,不再是在逐字逐段地为学生翻译句子,更不要向学生“满堂灌”或“满堂问”,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技巧。这就需要教师尊重学生课堂主体的地位,使合作探究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阵地。
(二)学生自主进行有效阅读
1.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学生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自己在课外也进行一定的课外阅读活动,目的在于增加阅读量。教师可以指导性的向学生提供较多而且题材较广的短小成篇的阅读材料,学生可以相互交换各自的不同阅读材料,并且规定每天课外阅读600个词的短文,这样既增加了阅读量,又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了对英语阅读的兴趣。
关键词:培养兴趣 阅读品质 丰富内容 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是人们从书面语言材料里获取信息、吸取知识的技能,它被看做是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体现。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在此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转换教学观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
英语阅读是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涉及教与学的双边关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和语法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挖掘潜力、开发智力、培养兴趣、掌握阅读技巧,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阅读学习任务,迅速提高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必须随时注意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注意力集中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指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阅读策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能,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动力和能力,激发自主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有自主选择权,成为读的主体。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要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完成角色转变。这样,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也同时具有了广泛的角色和多重责任。
1、设计者。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安排阅读策略;根据不同的目的,选则不同的阅读方式。
2、启发者。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来诱导学生,引导他们在阅读过程当中积极思考、获取信息、寻求结论,创造性地指导学生阅读;给学生的阅读问题,要层层推进;在提问解答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启发引导,激活学生的思维欲望,帮助学生认知和理解。
3、监控者。在课堂阅读活动中,教师应控制阅读活动的节奏和时间,保证阅读活动顺利进行。
4、评估者。对于学生阅读任务的完成情况、策略掌握情况,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反馈和评价,使学生既能体会成功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调整自己的阅读行为。
二、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品质
能力的获得离不开丰富的实践,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词汇、语法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之后,在进行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1.分门别类识别文体。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阅读内容更趋于信息化和时代化,突破了单一的故事、寓言等题材,内容涉及新闻、广告、科普、医疗、教育等方方面面,文章的体裁也从记叙扩大到产品说明、逻辑推理及实际应用等文体。不同的文体阅读的要求与方法不尽相同:记叙文阅读主要抓四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发展和结果,人物之间的关系等;议论文是阐明作者对人和事物的观点、立场,在阅读中要抓住文章的论点和论据,理清论证思路,再推出结论;应用文是贴近生活的文体,形式多样,题材各异,要简明扼要地抓住所需信息,理解文章内容。
2.抓关键词、句和全篇要点。阅读理解是对整篇文章的目的、意图、观点、立场、态度以及内在逻辑关系的理解,不是断章取义的一孔之见,所以总揽全篇问题很关键,它们可以提供信息或暗示文章的一些重要细节。我的观点是抓住六个“W”关键词,即when、where、who、what、how和why。
3.开动脑筋,推测词意。学生要能根据上下文推测词意,促进知识内化,并显现为外在的判断能力。
大致可以借助以下方法:
(1)根据上下文猜测词意。
(2)根据语法猜词义。教师应教会学生运用构词法猜词义,例如前后缀un-和-ment、-er、-or、-ist等。
(3)运用知识和生活经验理解短文。
(4)层层分析,理解长句。
4.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有效的阅读技能。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要求学生平时多朗读、背诵精彩段落和文章,以培养语感。另外有的同学在阅读时会出声读、点读或回读,只有克服这些不良习惯,阅读速度加快,理解的准确率才会提高。
三、积极开展英语课外阅读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夯实语言基础
1.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重要补充,可充分利用学生课堂上所学内容,积极开展有主题的单元阅读活动。
2.结合学生的喜好,开展有特色的阅读活动。可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阅读历史名人、名著、时事新闻等,拓展学生视野。
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开展阅读活动。可利用计算机建立校园阅读网站,扩大阅读面和词汇量,拓展知识面,下载有趣的阅读材料,促使学生兴趣倍增。
关键词:泛读;英语专业;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149-02
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泛读课属于技能训练课,“泛”和“读”是其主要特征。英语专业泛读对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技巧,丰富学生文化背景知识起着重要作用。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积累语言知识,巩固语法,扩大词汇量,掌握用法,培养语感,从而有效提高英语交际能力。但英语泛读课由于课时有限,实际教学情况并不乐观。为此,本文依据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及英语泛读课的特点,从课内、课外两方面分析了英语泛读课的特点,课内外英语阅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能有效改善泛读课教学效果,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一、英语泛读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泛读课的特点
1.英语泛读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大纲》对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要求是“能够读懂英语国家出版的中等难度的各类材料和文章(包括新闻电讯及特写、短文、电报、史地、传记、游记、科普文章等)以及某些英美文学原著及报刊、杂志以及少年百科全书中的各类文章。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求能读懂与《时代》周刊或《纽约时报》中的文章难度相当的评论文章,中等难度的历史传记和文学作品,同时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分析文章的思想观点、语言技巧、谋篇布局、文体修辞等。”[1]要达到上述要求,就需要学生广泛阅读大量语言材料,这是泛读课要广泛选材的主要原因。
2.英语泛读课的特点。“英语泛读课属于英语专业技能课,‘泛’和‘读’是其基本特征。就‘泛’而言,教材选用语言材料的内容呈百科知识性,同时语言材料的体裁呈多样性。就‘读’而言,泛读课的重要任务是指导学生掌握各种阅读方法,从而提高理解的准确性,加快阅读速度。学生通过大量阅读,逐步扩大英语词汇。泛读课应帮助生活在信息爆炸时代的学生学会通过阅读快速、准确地获取并处理信息。”[2]鉴于此,泛读教材应选用题材广泛的阅读材料,以便向学生提供广泛的语言和文化素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泛读课强调学生广泛接触语言材料,大量阅读。扩大阅读量,可以让学生接触富含文化背景知识的阅读材料,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二、英语泛读课现状分析
泛读课虽然是高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必修课,但其现状并不乐观。泛读课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材、教学方法、学生课外阅读及教师对课外阅读的检查四个方面。首先,虽然教材内容选材很泛,但因篇幅限制,不能满足学生大量阅读的要求。其次,课内教课时偏少,每周仅2学时;教学方法滞后,课内基本以教师为中心。再次,很多学生课外因为太忙没有时间阅读,导致课外阅读的时间远远不够,学生的阅读量得不得保证。最后,面对大班教学,任课教师没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检查。这不符合泛读课教学大纲的要求,泛读课的教学目标也没落到实处。
三、建议
依据英语泛读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泛读课的特点,并结合对英语泛读课现状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改善英语泛读课。
1.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特别是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大纲》提出“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1]所以,一方面,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自主阅读能力。另一方面,英语泛读课的特点也决定了学生课外要广泛选材,加大阅读量,进行自主阅读。Holec(1981:47)认为,自主学习即学习者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包括确立学习目标,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意味着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监控学习过程并监控学习计划的实施以及学习技能的运用和发展”。[3]英语自主阅读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英阅读目标,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运用有效的阅读策略,监控阅读过程,评价阅读结果的主动建构过程。英语自主阅读取材广泛、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培养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能力有利于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其分析、取舍信息的能力及想象、创新能力,增长知识,提高文化素质。
2.丰富阅读资源,加大课外阅读量。英语专业的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全年阅读量应为3,000~4,000印刷页,因此泛读课强调大量阅读。课外阅读是泛读课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为确保阅读量,阅读课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料,包括英文名著、英语杂志报刊及英文电影等。英文名著可读性强,能够真正吸引学生兴趣。英文杂志报刊内容题材紧跟时代和社会发展,贴近日常生活;体裁多样,有助于扩大学生知识面。这也符合专四、专八考试中的文章题材和体裁涉及面越来越广的特点。另外,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指定相应的课外阅读书目及阅读数量。
3.加大课外阅读检查力度,督促学生课外阅读。《大纲》指出“课外学习和课外实践活动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应当视之为教学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和教师工作的一部分。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外学习和课外实践活动加强指导和组织。”[1]要提高泛读课的质量,除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丰富阅读资源外,还要加强课外阅读的检查力度。对课外阅读检查比较传统的方法是让学生阅读后写读书报告(Reading Report),然后交上来。但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课外并未阅读而是网络上抄写读书报告。所以单纯靠这种方式不能督促学生的课外阅读。为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起到全面的督促作用,以保证学生课外广泛大量的阅读,笔者认为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多元化的检查方法,如读书笔记、读书报告、小组讨论等。
结合《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对英语泛读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丰富阅读资源,加大课外阅读量;加大课外阅读检查力度三个方面引导督促学生课外阅读。这样英语泛读课的目标才能真正得到实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及语言综合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1).
[2]王守仁.新编英语泛读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