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经济管理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000年以来,电网企业所属的三产、多经等辅业单位逐渐改制成为集体企业。作为国内最大的电网企业,国家电网公司多次明确要求对所属的集体企业管理体系和运营机制予以完善,推动其持续健康有序地发展。在当前依法治国和国家监管力度不断强化的背景下,如何规范集体企业管理,成为各级供电公司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经营专项审计是指审计人员为了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效果和效率,而对其经营程序和方法进行的专项评价。对集体企业开展经营专项审计,是推动集体企业规范经营的必要举措。开展此类审计,涉及到集体企业的公司治理、业务经营、资金管理、流程管理、人事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而且还牵涉到历史遗留问题及多年积淀的利益矛盾,如果缺乏创新思路、周密策划和稳妥实施,很难取得满意效果。国网山西省阳泉供电公司(以下简称阳泉公司)在此方面的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对其他企业开展此类审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经营专项审计的思路及目标
阳泉公司对其所属的集体企业经营审计的总体思路,是以审计集体企业生产经营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和关键控制点为基础,做到审计全覆盖,以评促改,以强化其管理、素质和服务、创造效益为重点,深化管控体系,完善制度体系,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突出核心业务,优化产业结构,持续提升规范管理水平,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另外,审计时要正确处理好集体企业的管理和发展关系,积极顺应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管理变革,持续提升依法治企水平。在审计目标方面,以完善集体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为目标,审计要做到五个“有利于”:有利于健全公司治理机制,确保流畅运转;有利于健全管控体系,加强监督管理;有利于强化核心业务,提高发展能力;有利于强化规范管理,深化依法从严治企;有利于深化重组整合。
三、经营专项审计的重点内容
如今虽然集体企业与电网企业已经脱离了资本纽带关系,但由于历史等原因,其与主业仍然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为此,阳泉公司将审计重点确定为:(1)监管体系是否完备。在管控体系方面、制度体系方面、信息管理体系方面进行审计,查看集体企业三个体系是否完备。通过审计,揭示其机构是否健全、人员是否到位、职责是否明晰;各项管理制度是否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管理全覆盖。(2)行为是否遵循依法治企要求。审计集体企业在经营业务、人力资源和财务资产管理等方面是否规范。查找集体企业在“人、财、物、工程”等关键管理事项中的薄弱点、风险点,从制度上、管理上、流程上促使其建立健全内部风险防控机制。(3)关联交易是否公允。审计集体企业与电网主业之间的交易是否按照市场化的公允价格进行,是否存在利用关联交易输送利益,或一方损害另一方利益的行为。(4)重组整合方面。审计集体企业是否稳妥推进按照国家电网公司部署,以减员增效,瘦身强体为前提,稳步推进同质同类集体企业的重组整合,是否做到了规范管理与健康发展的有机统一。(5)优化服务方面。许多集体企业的主要业务是为电网建设做好服务。审计时要关注集体企业在规范业务流程、优化服务意识、提升核心竞争力方面是否到位,是否为电网企业提供了优质服务。
四、经营专项审计的过程
阳泉公司充分考虑了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抽调了各个专业的人员组成审计组,并邀请了部分内部专家参加。在审计方案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审计目标、审计重点、审计重要性水平和审计进度安排等,确保有条不紊。另外做到每两年开展一次专项审计以及后续审计,确保审计频率和审计成果得到切实应用。从审计情况看,发现的集体企业的主要问题如下:(1)重大决策方面,包括:未按照公司“三重一大”决策管理程序要求执行,如有的企业年度未召开经理办公会和党政联系会,未登记会议记录、纪要;投资决策缺乏深入调研,对外投资企业效益较差,甚至亏损倒闭。(2)资产管理方面,包括:部分房产长期缺乏产权证明,房产没有办理土地证;资产处置长期未清理,比如出售已报废车辆没有做账务处理;资产账账核对不符,如车辆管理明细台账与固定资产明细不相符。(3)关联交易方面,表现为:集体企业占用主业的房产未支付租金;主业租赁集体企业的资产所付的租金超过市场价格,尤其是车辆租赁费用。(4)货币资金管理方面,包括:大额使用现金;存在企业资金私自出借、挪用现象;银行账户开立过多,导致资金闲置;备用金借款长期未清理,3年以上的备用金较多,且备用金管理不严格,支付较随意,没有把好备用金“出口关”。(5)往来款项管理方面,包括:未按规定提取坏账准备;存在数额较大、挂账时间较长的往来款项,且长期未清理;往来挂账对方单位已注销(或吊销营业执照),存在损失风险。(6)物资管理方面,包括:部分物资材料的出入库手续不健全,出库单无领料人签字,入库单无采购人签字;自购材料供货商资质和产品质量证明未收集;未及时办理废旧物资回收手续,废旧物资账实不符,利旧、利库物资手续欠缺。(7)财务管理方面,包括:未按规定打印年度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编号不对应,科目核算不规范;职工薪酬外发生工资性支出,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提前计提工资,跨年度支付;不提、少提、不缴、少缴工会经费;不提、少提职工教育经费,教育、培训费用支付依据不充分;食堂补贴缺少明细;上年收入本年入账,冲减收入,计入下年,冲转成本计入下年度等。(8)业务管理方面,包括:违规分包、转包工程;工程项目劳务分包未履行招标程序,工程项目材料未履行招投标;工程项目结算费用不实,工程结算依据不充分,工程量结算不实,竣工项目部分内容未实施;工程项目未按照计划实施,调整项目地点未报批,施工安全质量存在管理漏洞,部分公司无资质出具工程调试报告,工程实施严重滞后,工程项目建设资料管理不规范等。(9)合同管理方面,包括:合同管理制度及流程未有效执行;部分经济业务发生前未签订合同;合同签订一方不具法人资格;合同条款未有效执行;违反施工合同支付条款;分包合同签订内容与实际不一致;事前签订包含不确定性内容合同;签订合同主体违规。
五、结论及启示
1 农业经济转型期的主要特点
1.1 工农产业结构的性质变动
由原来传统的牺牲农业发展来促进工业的发展转变为当前的工业反哺农业。为了促进产业结构的平衡发展,减少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国家必须加强农业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极力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来完成工业反哺农业的目标。当前我国的工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且已经具备了城市反哺农业的各项条件,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反哺农业的初级阶段。
1.2城乡二元结构的性质变化
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城市化建设,不仅创造出了繁华的城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使得城市在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福利、教育水平等各方面都高于农村。现在我国在各方面已经具备了以城市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条件,国家也为此提供了诸多可行性的发展战略。城乡经济发展的模式由二元结构发展成转化为城乡一体化的结构,这一经济结构的变化转变了农村生产要素的流动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经济生产各要素之间的组合效率,最终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 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的新变化
2.1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变化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在经济转型期间的研究重点应该放在农业产业链上,特别是随着工业反哺农业的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打破了传统的农业学科研究,而更加重视对农业经济生产全过程的研究。产品的精加工、绿色生态林业、农产品的安全质量、农产品的再加工等方面都将成为以后农业经济研究的重点。
2.2 城乡二元结构的质性变化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带来的新变化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必须对这一质性的改变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城乡经济发展结构逐渐瓦解,城乡一体化成为了当前城乡结构的主要趋势,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必将在经济转型期间得到高度的重视,这样才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及普及,城乡生产要素的大循环将成为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一个重点。
2.3 农业现代化战略性驱动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农业经济管理和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这直接导致了在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将重点放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上,并且直接导致农业经济管理思维方式革命式的颠覆和再生。另一方面,由于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还比较缓慢,和目前国际上农业比较发达的国际相比缺乏一定的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应对国家化带来的挑战,这将成为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3 积极面对新特点、应对新变化,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
3.1 差异化学科战略
考虑到上述笔者所阐述的农业经济转型期间的两大特点以及给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带来的三方面的新变化,在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研究的过程中要认识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实施差异性的学科战略,即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农业现代化战略调整、城乡结构的质性变化三个方面。还要对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加大城乡之间各要素的研究力度,加大对农业生产中对环境的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维护。
3.2 科研人才战略
在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要根据学科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根据学科的实际内容和需要有选择地按照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需求进行有相对性的人才培养。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方面的教材进行不断的更新与调整,同时也要根据研究的重点转变而对科研人才的培养方向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将研究重难点的新知识和新技术融入到具体的科研人才的培养上。同时国家也要不断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出台更多有关的扶持政策,加大科研人才培养的力度。
3.3 学科互补性战略
1.1工农的性质改变
通过对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的了解,对其工业化的过程分析,了解到在这个过程的早期发展中,是以农业发展为主体。在农业生产中投放了大量的社会劳动力,再把农业发展产生的资源投放到工业发展中。在工业化过程的中后期,随着农业和工业的发展,2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工业渐渐取代农业在经济中的地位。我国的工业会发展到现在的这个地步,工业发展和城市的建设取得如此大显著的成果,离不开农业资源的提供、农业经济的大力支持、农民的伟大奉献。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积累的能力在逐步提高,我国政府也随之改变了相关的政策,为了保证工农产业的平衡发展,缩短工业与工业之间的差距,改变城市和农业发展的不平衡,规定用城市的发展带动农村的发展,用工业发展来促进农业发展,增强农业经济发展的调控能力,全力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1.2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就是农业开始使用现代的工业、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的经济管理方法,使农业生产力由落后的传统的农业逐步改变为现代化的农业。它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手段。现阶段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任务就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农业生产,建设现代化的农村,不仅会提高我国农业经济的生产力,创新农业经济的生产技术,还会为创建社会主义下的农村,实现现代化和城镇化,提供一定的物质支持。建设现代化的农业经济也可以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增强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村的竞争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土地的使用率,增强资源的利用率,可以增强农业产品的国际和市场上的竞争力。所以,加快执行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现代化的农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建设事业有着很大的意义。
1.3城乡一体化
在我国社会经济加速发展过程中,发生了不平衡,农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生产组织能力不高、生产设备匮乏、生产力低、增长过慢、农民收入较低。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过快,造成了工业与农业的差距越来越大,导致农民对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更加剧烈,要求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消除城市与农村的差距,实现城市与农村共同富裕。
2农业经济的转型对农业经济的管理学科带来了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农业经济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并给农业经济的管理学科也带来一些影响和改变。
2.1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带来了新的改变和发展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问题的增多,传统农业经济逐步被现代化的农业经济所取代,农业的发展也随之进入新的阶段,关于农业的学科渐渐增多,管理学科的对象应着重放在农业的产业链上,注重农业生产的过程,保障农业产品安全质量。
2.2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带来了新的改变和发展
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应该得到高度的重视。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是当前主要的城乡经济结构。城乡传统的经济结构被打破。在社会经济的转型下,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必定会得到极高的重视,管理学科的发展,会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现代也是一个注重环境的时代。农业本身就是经济和环境的再生产结果,环境的改变也会影响农业产品的再生产,所以环境保护理论也成了管理学科关注的重点。
2.3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方针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带来了新的改变和发展
现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逐渐深入到农业发展中,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方针渐渐变成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重点,并且进行了一些探讨,主要体现在:政府提出了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理念,把可持续性的使用和保护环境当作农业经济转型期的管理学科重点,以至于农业经济的管理理论发生了质的变化;怎样提高国际竞争力,提高农业生产将会成为农业经济转型期管理学科的重点。
3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和改变
3.1确定农业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社会经济的转型显示出很好的发展趋势,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果,但是转型过程中,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经济存在的矛盾。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很少,农业生产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还是比较零散的,没有形成农业产业的整体形态。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过去农业发展只注重产品的重量,转变成现在注重农业产品的安全质量。这就激发了过去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与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2者之间的矛盾,所以要管理好农业,就要确定好农业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充分利用土地和劳动力,极力解决2者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3.2分析农业经济管理,着重变现学科之间的特色
在分析了转型期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管理学科的探讨对象的一些变化,了解到其中的差异,执行差异化的学科战略,把工农的性质结果、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战略作为农业经济转型期管理学科的研究重点,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注重农业经济的整体分析,注重生产之前、生产中和生产之后3个阶段的生产步骤,加大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研究,注重环境和国际方面的问题。
3.3加强人才的培养
从差异性的学科中可以发现,针对不同的重点有着不同的方针,这样就导致了需要不同的人才。可以提出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合理和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科学合理地选取农业经济在转型期管理学科所需要的资源,例如教学教材、教师辅助教学所要用的资料和理论。恰当调整研究重点,将教学新理论、新方法和技术融入到管理教学中,培养探讨重点所需要的人才。政府应加大教学的改革和规划,推出新的农业经济管理教学中的人才培养对策,重点培养在工作中有突出表现和优秀的人才,增强培养力度。
3.4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是一个比较广的学科,里面主要包含了2个学科: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还包含了其他很多不同的学科。这些不能分离开来,要整体性研究,就要加强多个不同学科之间的互补,结合各个学科的特点,合力解决在融合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要不断增强思考能力,去增强实践经验。
4结束语
关键词:经济转型期;农业经济管理;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2-15-1
1 农业经济转型期的主要特点
1.1 工农产业结构的性质变动
由原来传统的牺牲农业发展来促进工业的发展转变为当前的工业反哺农业。为了促进产业结构的平衡发展,减少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国家必须加强农业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极力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来完成工业反哺农业的目标。当前我国的工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且已经具备了城市反哺农业的各项条件,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反哺农业的初级阶段。
1.2城乡二元结构的性质变化
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城市化建设,不仅创造出了繁华的城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使得城市在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福利、教育水平等各方面都高于农村。现在我国在各方面已经具备了以城市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条件,国家也为此提供了诸多可行性的发展战略。城乡经济发展的模式由二元结构发展成转化为城乡一体化的结构,这一经济结构的变化转变了农村生产要素的流动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经济生产各要素之间的组合效率,最终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 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的新变化
2.1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变化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在经济转型期间的研究重点应该放在农业产业链上,特别是随着工业反哺农业的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打破了传统的农业学科研究,而更加重视对农业经济生产全过程的研究。产品的精加工、绿色生态林业、农产品的安全质量、农产品的再加工等方面都将成为以后农业经济研究的重点。
2.2 城乡二元结构的质性变化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带来的新变化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必须对这一质性的改变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城乡经济发展结构逐渐瓦解,城乡一体化成为了当前城乡结构的主要趋势,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必将在经济转型期间得到高度的重视,这样才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及普及,城乡生产要素的大循环将成为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一个重点。
2.3 农业现代化战略性驱动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农业经济管理和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这直接导致了在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将重点放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上,并且直接导致农业经济管理思维方式革命式的颠覆和再生。另一方面,由于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还比较缓慢,和目前国际上农业比较发达的国际相比缺乏一定的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应对国家化带来的挑战,这将成为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3 积极面对新特点、应对新变化,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
3.1 差异化学科战略
考虑到上述笔者所阐述的农业经济转型期间的两大特点以及给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带来的三方面的新变化,在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研究的过程中要认识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实施差异性的学科战略,即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农业现代化战略调整、城乡结构的质性变化三个方面。还要对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加大城乡之间各要素的研究力度,加大对农业生产中对环境的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维护。
3.2 科研人才战略
在经济转型期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要根据学科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根据学科的实际内容和需要有选择地按照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需求进行有相对性的人才培养。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方面的教材进行不断的更新与调整,同时也要根据研究的重点转变而对科研人才的培养方向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将研究重难点的新知识和新技术融入到具体的科研人才的培养上。同时国家也要不断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出台更多有关的扶持政策,加大科研人才培养的力度。
3.3 学科互补性战略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是融合了经济学和管理学以及数学、金融学、环境科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在农业经济管理的研究过程中不能够将这些学科进行分割研究,将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涉及到的重难点知识作为核心内容来进行综合的研究分析,在长期的农业经济管理现象的过程中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的目的。
综上所述,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在经济转型期间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笔者从农业经济管理的理论出发进行分析,要想解决一些经济转型期间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制约的问题,就必须集合广大农业经济研究者的才能,并在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总结经验,从而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在经济转型期间的发展指明道路,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中国企业 环境管理
1 前言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过量排放温室气体产生了严重的温室效应问题,温室效应带来的全球气候变暖后果给人类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威胁到人类的生存。20世纪90年代开始,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专门委员会(IPCC),先后进行了4次气候变化问题评估,2007年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90%以上的证据证明气候在发生变化,气候变化已经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如果人类社会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未来几十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会持续增加,全球气候将进一步变暖,全球气候系统在21世纪的变化将比20世纪变化更为剧烈。因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从探讨中国企业进行环境管理转型必要性出发,分析低碳经济时代对中国企业环境管理的新要求,并提出中国企业进行环境管理转型的策略,以期为中国企业适应新经济时代的要求,提高国际竞争力提供理论借鉴。
2 低碳经济时代中国企业进行环境管理转型的必要性
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前夕,中国向世界做出了负责任的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碳排放已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国家发改委正在对单位GDP碳排放指标进行测算,并将陆续出台相应的统计、监测、考核办法。中国企业特别是高碳产业都无法绕过碳减排这一难关。如果碳税、碳关税不久以后付诸实施,按每吨二氧化碳征收20元碳税计算,仅以钢铁行业为例,全国6亿吨粗钢,碳排放量约为12亿吨,征收碳税将高达240亿元。2008年,欧盟已经在酝酿对进口产品征收二氧化碳排放税,每吨二氧化碳征收17欧元,虽然当前尚未实施,但无疑是大势所趋。未来一旦实施,将有更多的国家跟进,对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际的碳税政策,都将对中国企业带来以下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影响到企业的公众形象。社会对企业承担公共责任的期望在不断提高,企业需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因此,企业通过对环境及其他社会问题采取行动,并成功地宣传这些活动来获得消费者的信任。提升企业的良好形象,才有机会从竞争中脱颖而出。二是关系到企业的战略调整。环境变化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行业格局,将促成新产品或新市场策略的诞生,导致企业技术创新路线、企业经营模式的根本性变化。对环保的关切度使监管变得更加严格。企业对环保问题处理不当将给企业造成不良的短期财务影响和长期声誉影响。因此,中国企业的资源化、生态化、低碳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3 低碳经济时代对中国企业环境管理的新要求
在低碳经济时代下进行环境管理与传统的环境管理有着根本的不同。与传统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环境管理的内容相比,低碳经济时代下的环境管理既有实践上的传承,也有理念上的升华;既有内涵上的丰富,也有外延上的拓展。
从内涵上看,传统环境管理是通过对生产现场污染物进行管理以符合环境法规的被动的、功能性的、事后的处理方式,而低碳经济时代的环境管理超越了单纯的符合法规,通过对环境的可持续性有所贡献的主动的、战略性、事前出击的方式。
从外延上看,传统环境管理往往被视为生产过程中的一环,而低碳经济时代下的环境管理则是将环保意识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包装、运输、营销、消费以及废弃物回收等直接或间接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全过程。
从投入产出的角度上看,传统环境管理是以末端治理为主,因此实现环境保护要通过增加消耗型成本才能达到国家环境法律法规的要求,而低碳经济时代下的环境管理不仅仅是纯投入,而是将环境保护融入经营全过程来完成价值的创造和增值,把“消耗型投入”转变为“盈利型产出”。
4 低碳经济时代下中国企业进行环境管理的策略
低碳经济时代的来临,对中国企业而言是挑战与机遇共存,中国企业只有实现从“被动承担社会责任”到“主动抓住环境机会”的转换,才能够提升国际竞争力,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先机。
总的来看,中国企业应积极适应资源日趋紧张和环境约束进一步增强的变化,培育低碳经济时代下环境管理的新理念,全面构建覆盖全经营过程的环境经营新体系,培育低碳经济时代的绿色优势。具体来看,中国企业可从以下五方面进行环境管理:(1)加强对环境经济政策的研究。通过研究国际国内环境经济政策,开拓思路,策划绿色新产业的发展模式、发展路径。(2)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努力开发并积极采用实用的环境友好工艺技术及装备。对节能环保的项目要优先策划、优先审查,对节能环保的投资要优先落实。(3)做好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工作,对节能减排指标进行层层分解,从理念塑造、制度完善等方面保证各项节能减排措施按计划实施。(4)建设绿色供应链,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将环境生态意识融入供应链管理之中,促使供应链企业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危害。修改、完善采购标准和采购流程,与下游企业密切合作,制定环境友好产品的开发计划和绿色服务的构建标准,并强化执行。(5)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企业在低碳技术研发领域的合作,积极参与国内外环保组织的技术研究,策划和组织前沿性、储备性重要环境技术、方法和产品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许振成等.中国环境管理的战略创新[J].生态环境学报,.2009,18(3):1189-1193.
[2] 伍晶.气候变化影响下的企业战略调整对策[J].经济师,2008,(11):24-25.
[3] 毛东盛.宝钢实现可持续发展走环境经营之路[N].宝钢日报,2008-09-04.
工农产业结构的质性变动。农业经济进入转型期的一个典型标志是工业与农业这一产业结构内部开始变化,由原来的利用剪刀差牺牲农业发展换取工业发展转变为工业反哺农业。国家出于产业结构均衡发展的考虑,会加强相应的宏观调控,力求通过工业的发展促进农业发展,从而完成以工促农这一反哺过程。我国的工业已经获得了很大发展,已经具备了支持农业发展的能力,目前我国正处在以工促农的新阶段。
城乡二元结构的质性变化。我国经过30年快速的城市化,造就繁荣的城市的同时,也造成城乡的差距拉大,农村在城乡收入、文明水平、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经济增速等各个方面都落后于城市。目前我国城市化的水平已经具备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国家以城带乡的战略开始付诸实践,城乡由二元割裂开始走向一体化。这一质性变化将极大地改变农村生产要素的流动模式,促进农村生产要素在城乡一体化中自由高效地流通,极大地提高农村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水平。
二、农业经济转型期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带来的新变化
工农产业结构的质性变动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产生的新变化。农业产业链的拉长将是今后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的重点,特别是由于工业对农业全面反哺的铺开,传统学科研究的农业结构将随之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更加注重从产前、产中、产后对农业经济进行全局性探究,对农产品的精细化加工、农业大物流的构建、农村绿色生态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健全等等都将是今后学科研究的重点。
城乡二元结构的质性变化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产生的新变化。城乡二元结构的逐渐解除,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必须对这一变化予以足够重视,才能跟上实践的变化并更好地服务于实践。伴随着城乡一体化在城乡各个发展领域的陆续展开,城乡生产要素的大循环大流通将是今后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农业现代化战略性驱动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产生的新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的新变化:一方面,由于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是要实现发展生态化,这种可持续发展略的革新式的提出,直接导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对农业发展方式领域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在环境保护和维护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增加研究力量,并直接倒逼农业经济管理思维方式的革命式的颠覆和再生。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比较缓慢,我国农业经济在国际先进农业经济面前缺乏竞争性,如何应对国际化带来的挑战也将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研究重点。
三、积极面对新特点、应对新变化,促进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发展
差异化学科战略。针对上述分析的处在农业经济转型期的三大特点以及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研究带来的新变化,可以实施差异化学科战略,即把农业经济管理的研究的重点放在对产业结构质性变化、城乡结构的质性变化、农业现代化战略驱动这三个方面,着重从产前、产中、产后对农业经济进行全局性探究,着重加大城乡生产要素大循环大流通方面的科研力度,着重加大对环境保护和维护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如何应对农业国际化方面的研究。
科研人才战略。要根据差异化学科战略,有选择性地按照上述研究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工程设计和实施。对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教材、教辅资料以及理论的更新引进,也应根据研究重点的调整进行相应的调整,将契合研究重点的新知识、技术和理念融入到具体的人才培养和农业经济管理中去。同时,从国家层面来讲,要加大教育规划力度,出台扶持性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政策,加大培养投入力度,对有突出贡献的学科带头人和长期在农业经济管理一线从事研究工作的优秀人才进行重点支持和培养。
学科互补性战略。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融合了经济学和管理学两门学科,与之有直接联系的学科就有数学、法学、金融学、环境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这些学科间不能割裂开来进行研究。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在应对由农业经济转型期催生的新特点并由此对科研带来的新变化时,“关起门”来搞研究,只有死路一条,只做简单的“1+1=2”的叠加研究也是没效果的。正确科学的路径应该是以农业经济管理这一学科确定的研究重点为核心来确定所涉及的学科的知识和理论并由此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不断付诸实践,在大量的鲜活的农业经济管理现象和事件中达到理论联系实践的目的。
四、结语
关键词:网络经济;企业管理;问题;创新
网络经济是一种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态。在宏观经济管理层面看来,网络经济带动了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企业管理层面看来,网络经济改变了企业的成长方式,促进了企业管理技术的变革。当前,很多企业都还沿用着工业经济条件下的成长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远不能适应网络经济发展对企业的需要。因此,应推动企业适应网络经济发展,改变管理模式。
一、企业参与网络经济现状分析
据2010《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介绍,目前我国网购用户超过1亿;建立电子商务系统的大型企业超过50%,通过互联网寻找供应商的中小企业超过30%,通过互联网营销推广的中小企业达24%;仅中小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创造的新增价值就占我国GDP的比重为1.5%,拉动我国GDP增长0.13%。
企业参与网络经济的方式主要有参与网络平台和自建网站。据笔者对廊坊企业参与网络经济方式的调查,发现有两类网站吸引力较大,企业参与度较高:一是依托实体企业建立的网站。廊坊企业网、廊坊市中小企业信息网、廊坊百业网等电子商务网站以实体企业为支柱,以专业产品交易为核心,集信息咨询、技术交流、专业培训、会员联盟于一身,占领了行业网站的制高点,为传统制造企业的产业转型和营销升级以及确保企业持续性优势打造了全新抓手。二是依托优势建立的网站。廊坊有很多的产业集群,产业聚合力非常强,家具、花木、装饰、物流等行业均有完整的产业链,并且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集聚了很多的企业。廊坊家具网、廊坊鲜花网、廊坊装饰网、廊坊物流货运信息网等网络交易服务平台,能够及时提供行业信息服务,有效降低了上下游企业之间、经营者之间各方的经营成本,开拓了宽广的产品生产、销售渠道。企业自建网站是目前企业从事网络经营的主要形式之一,但普遍存在信息量少、内容简单且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二、企业参与网络经济、创新管理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1.认识层面。由于受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普遍存在对网络经济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认识不足的倾向。对大多数企业而言,成长方式、经营模式、运行机制和组织结构等都还沿着传统工业企业管理模式,很多企业内部联网都没有建立,远不能适应网络经济及电子商务发展对企业的需要和要求。
2.政策、监管环境层面。一是缺少专门的政策助动。网络经济还基本处于自我发展演绎的状态中,尚缺少一个针对网络经济且具有普遍意义的政策意见和做强做大的扶植措施。二是缺少统一的规划部署。目前,网络经济没有像传统行业一样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日常管理缺位,管理部门如通信管理、工商、公安等监管缺乏协同性。三是缺少推动机制。网络经济行业组织尚未牵头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尚未达成共识,网络经济依然处于探索和半自由发展状态,亟待作为一个独立产业得到社会的共同帮扶。四是法律、监管制度缺失。目前网络经济的法律法规配套不足,现行监管制度规则建设陷入窘境。
3.网络经济发展要素层面。一是网站建设问题。不少已建网站行业细分不够,导致网站行业特色不明显,影响了网站信息量的专业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对网上交易的吸引力也产生了负面影响,不利于行业信息优势在网络经营上的放大和传播。二是专业人才问题。在网络经济时代,对于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具有高度依赖性,人力资本被视为最重要的资本。高级技术人才是企业必要的发展保障。对于参与网络经济的主体民营中小企业而言,普遍存在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小、人才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三是社会信用问题。网上交易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大量的失信行为的产生,如伪劣商品、虚假宣传、交易欺诈、货物遗失、延时送货等问题,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形成严重侵害,虽然电子商务网站通过完善制度、修改规则等方法来减少约束交易行为,但社会公众对网上交易失信行为的担忧和顾虑仍然没有消除。
4.企业管理层面。许多企业由于管理方式落后、管理信息化水平偏低等原因影响了企业经营管理与网络经济对接。一是许多企业管理水平落后。管理观念还停留在经验管理阶段,坚持着固有的管理惯性,在产品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方面明显不足,产品的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能力。二是许多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偏低。主要表现在:(1)缺乏对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能力,限制了企业管理信息处理和应用水平,使企业陷入规模扩大、效率降低、成本上升、运行困难的怪圈;(2)在营销方面不能和顾客形成有效的信息沟通,不能及时了解和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顾客需求;(3)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支持和分析论证,影响了决策的正确性;(4)由于缺乏管理信息对投融过程的分析,企业发展不断陷入资金不足的困境;(5)由于缺乏与相关企业的信息互通机制,很难形成持久的合作同盟。
三、发展网络经济、助推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转型的对策与建议
1.提高对发展区域网络经济、造就区域网络经济优势的认识。发展网络经济关键在于发展区域网络经济,区域网络经济发展的关键目标就是能够造就本区域的网络经济优势。所谓网络经济优势是指通过网络平台可以聚合本区域的优势产业、产品、资源等要素,并通过信息处理技术整合、放大,从而增强本区域经济的营运能力。
传统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主要利用行政规划、行业指导、媒体宣传等方式,实现规模经营、集群发展。区域网络经济是建立在传统方式基础上的升级板,因此,在宏观管理方面,应提高对发展区域网络经济的认识,以造就本区域的网络经济优势为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培育扶持、促进网络市场健康发展,实现传统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向区域网络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化,进而助推企业经营管理与网络经济发展模式对接,实现升级转型。
2.增强网络经济规划、扶持力度,创新监管方式。一是为了强化宏观管理。应设立一个网络经济主管部门,统筹协调政府各部门网络经济管理事务。二是加强网络经济全域数据库建设。建立独立的网络经济统计体系,更好地服务于政府的规划和决策。三是出台扶持政策。在财税、金融、服务、贸易等方面给网站建设和入网企业以政策优惠。四是创新网络经济监管方式。加强网络交易实名制认证,杜绝经营者失信渠道;在降低准入网店门槛的同时,督促和指导相关网站建立完善网络品牌建设和信用体系建设,提高网络交易安全度和信誉度。
3.推动企业适应网络经济发展,改变管理模式。一是建立与顾客互动的网络营销机制。互联网极大地缩短了企业与顾客的距离,加强了企业和顾客之间的互动沟通,具有迅速满足客户需求、高效、低成本的优势。因此,应鼓励引导企业积极在互联网上建立企业网站或在非自建网站上设置网页,建立与顾客互动的网络营销机制,树立服务营销的理念,在与顾客信息互动过程中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增强顾客忠诚度。二是以个性化服务为导向,建立灵活的生产方式。网络时代产品的生产周期缩短,新产品投放市场的频率加快,顾客拥有了更大的自由选择权,对企业网站或网店产品及服务提出了个性化要求,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以消费者满意为目标,不断地加强企业生产方式与信息技术之间的结合,通过对计算机辅助制造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系统,将大批量生产与小批量生产相结合,建立灵活的生产方式,提高产品的个性化水平。三是转变企业成长模式。长期以来,传统企业成长模式以资金为中心,通过追加投资和资本运营来获得利润增长。在网络经济环境下,创新与知识等信息资源成为企业获取利润的首要资源,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信息开发和利用。将以资金为中心的成长模式转变为以信息为中心的成长模式,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新强.浅谈网络经济下的企业管理创新[J].商场现代
化,2010,(11).
[2] 左惠.论网络经济下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创新[J].技术
与市场,2008,(9).
关键词:经济转型;物业管理;房地产
我们需要办公,需要制造财富首先要有一个环境,要有一个工作的场所,一个居住的地方而对于这个地方的综合管理直接能影响到我们的工作效率,所以对于物业的管理与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我国的经济转型,物业管理市场也要相应的转换管理方式,与经济保持同一步伐,帮助经济更好的发展。
一、我国的物业管理市场
物业管理是在改革开放后才开始有的,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大致有了一定的规模。90年代后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很迅速,相对的一些法规各管理方法也随之完善,这也使物业管理市场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我国的一些大的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地的经济发展的很快,相对的人们对物质的要求也提高了,与此同时人们对于服务的要求也提高了。虽然现在物业管理在不断的进步可,可是从总体来看,物业管理的水平还不行,还是够成熟。
现在我们的住房可分为三种:商品房、直管公房、房改房。而对于这三种住房的物业管理是不同的。
(一)商品房物业管理
商品房是直接购买的住房所以客户的要求自然会高一些,为了能吸引客户房地产公司不仅在住房本身投入大,对于物业的管理更加重视,所以对于商品房的物业管理起步比较早,发展得也比较好。他对于物业的管理也比较正规,大部分商品房都是由专门的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管理。有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提高了住房的安全,改善了小区里的环境,对于一些硬件设施的管理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这些物业管理公司往往都是隶属于房地产公司,只管理自己公司所开发的楼盘,只有很少一部分的物业管理公司是独立的。因为选择性很少,所以业主只能用房地产开发公司所拥有的物业管理公司或是指定的公司,这样变成了物业管理公司主导业主的状况,从而一些物业管理公司在管理时就会变得随意,对于规章制度不严谨,或是无视规章制度,尤其严重的是在收费的环节上,有很多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的纠纷,都是由于这个原因,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二)直管公房物业管理
直管公房是由房管站来管理物业的,所以这让这种住房的物业管理最为薄弱。住房的管理各维修都是由房管站来直接负责的。他既是行政管理者又是服务人员,公房的租赁、管理、维修都是由它一手包办的。但是这种管理对于费用的收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为了要解决这一问题,一定要转变由房管站管理、维修的习惯。
(三)房改房物业管理
房改房一般都是一些单位自行建造然后出售于单位内部的,这种住房的物业管理一般都是由自建单位自已管理的,没有专业的人员,规章制度也不完善,造成住房的环境差例如一些住房的楼梯走廊里的违章搭建,都无人理会。英甚至一些单位在建造好住房后对于物业的管理撒手不管,这样使这些房改房卫生差以及治安也不好,这样给不法分子制造了机会,影响了社会的治安。
二、物业管理市场的发展方向
(一)加强市场竞争
为了能使我国的物业管理市场适应我国的经济转型,使其更好的发展,首先要建立一个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的物业管理体制,加强物业管理市场的竞争力。要处理好房地产公司与物业管理公司的关系,最好能使两者分离,增加物业管理公司的数量,可以运用竞标的方式来挣取机会,而不是内部指定,同时也要参考业主的意见,综合物业管理公司的管理实力如管理公司所提供服务的质量、内容和收费等各项因素并与业主协商后来选择,加大物业管理公司的压力,让其能够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使其服务更加到位。并且要明确管理公司的权力和责任,在与业主发生纠纷时可以以此为依据,及时解决问题,不会引起不良的社会影响。
(二)提高专业水平,严谨规章制度
现在业主对于物业管理公司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相对的物业公司也要提高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来满足业主的要求。要进行一些专业的培训来更好的为业主服务,管理好住房的环境。制定严谨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不会再出现服务不到位,人员懒散,胡乱收费的情况。
(三)实行联营管理,进行规模经营
如果物业管理公司脱离了房地产开发公司,那只是一个单纯的服务公司,运营时利益很低,为了能解决这一问题,建议扩大一定的管理规模,在服务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改造、收购、兼并、改组等方式对企业进行重组,以大带小,合小为大,合弱为强,形成规模优势。使企业的管理成本降低,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例如将离得近的几个小区归纳到一个物业公司管理,扩大住户的生活空间。完善社会内的硬件设施,可以多建一些公共设施、娱乐场所等。
以上只是笔者对于我国经济转型的物业管理市发展方向表述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我国的物业管理市场现在处于一个慢慢发展的过程,它像一个还在幼年的孩子一样会一点点成长起来,更好的配合我国的经济发展,让我们能有一个舒服务安定的生活环境,使人身心得到舒缓,使我们不仅在经济方面能与发达国家相抗衡,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能不输给任何人。
参考文献:
[1]李章.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S1) .
[2]韩宁.小区物业管理散议[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3).
[3]徐文,熊钰.积极、稳妥地推进我省小水电发展[J].江西能源,2003,(04) .
[4]国宝平.建立农业产业协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J].垦殖与稻作, 2003,(02).
【关键词】企业管理; 专业技术人才管理; 人才管理
【 abstract 】 enterprise management is the key to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to strengthen enterprise of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scientific management, to improve the enterprise all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fficiency,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enterprise, enterprise's whole strategy according to the goal to achieve. Therefore, to set up the right of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management idea, for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development on a "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 play a crucial role.
【 keywords 】 enterprise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management; Talen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现代企业的运营和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和支持,企业专业技术队伍在企业经营中的骨干作用更加突出,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管理势在必行。人才的管理,不仅要识才、纳才,还要育才、用才。专业技术人才的管理亦是如此,识才、纳才需要一个正确的人才观念;育才用才,需要做好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的“平台”建设。
进入二十一世纪,新经济时代的组织运行模式将在很大程度上对我们现代企业的生产方式、经营管理乃至领导决策产生重大影响。新经济时代的激烈竞争,呼唤企业要不断进行管理变革和创新,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管理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促进了管理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变革,使管理科学发展更加迅速,涌现出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与思想。未来的管理科学将进一步呈现出“尊重科学,追求效率,崇尚民主,关注人性”的精神。
一、企业管理与人员管理的关系概述
任何从事经营和生产活动的企业都需要拥有三大资本:财力、物力、人力。其中人力资源是最重要、最关键的资源。首先,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优劣之间的竞争。其次, “人”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被定义为最重要的生产力构成要素。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建立起完备的用人机制,没有制定好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战略,要想实现企业最终的目标和证明自我价值都是不现实的。
人员管理战略必须以企业管理战略为指导,企业管理是制定人员管理战略的前提和基础。此外,人员管理战略是企业管理职能战略之一也是企业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营管理战略的实现起着巨大的推动和支持作用。同时又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保障。更重要的是,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于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的第一资源。人员管理战略对企业管理的整体战略、财务管理、技术开发、生产制造、供应管理、市场营销等所有企业职能的确定和施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技术人员的管理对企业的管理影响更大,因此人员管理战略是作为企业管理战略的核心而存在的。
二、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的“平台“建设
1、建立关心专业技术人才发展的企业环境
“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念。企业应该相信每一个专业技术人员,都是成就卓越的未来人才,而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成长应承担重要责任。企业要了解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特长和性格特点,因人而用,因势利导,给予最合适的岗位和成长环境。
2、鼓舞士气,提高工作激情,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激励是在组织环境中激发、指导和维持行为的过程。组织行为学认为,激励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或工作热情,调动人的积极性,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激励无论是对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还是对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世界著名潜能学研究专家安东尼・罗宾就曾指出,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无穷的,问题在于我们用什么手段、怎样去激发这种潜能。
实行以“人”为本的人员管理,无疑有利于鼓舞士气、提高员工的工作激情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学者曾通过调查发现,人格因素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占了20%到30%之间。而近来的学者在用预测人格观点的确实性等方法来研究人格对激励的影响时,对结果进行分析,也发现人格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激励的效果。以“人”为本的关键在于对员工人格的尊重,增强员工对企业的情感,树立主人翁意识,员工感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从而激起更大的热情、干劲倍增。
3、鼓励在企业内部开展技术、学术等方面的学习与交流
开放的环境更利于人才的成长,企业应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之间开展学习和交流,促进团队内部的学习交流,加强企业内部的专业技术协作,也就是所谓的“学习型”团队建设,这是提高专业技术人员能力非常有效的途径。企业为此应建立专业技术交流的平台,有组织地开展专业学术研讨和交流的活动,同时企业能够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表达,积极采纳合理的成份,提高专业技术人员交流的积极性。
4、给予专业技术人员持续不断的压力和挑战
专业技术人员是企业的人才,是企业的骨干,对这样一个具有重要地位的群体,在享受较好的待遇和更多的尊重的同时,同样应当给予更高和更严格的要求。这样一支队伍中,更不允许鱼目混珠的现象存在。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和工作业绩必须进行较为严格的、常态化的、公开的考核和考察,使这一群体保持追求进步的持续动力和压力。
5、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促进技术进步
科学研究认为:对知识型员工在身份和地位上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肯定是激励他们的最好方法。人在最高兴的时候也正是他们的知识和智慧得到鼓励发挥的时候。企业建立这种以“人格”为核心的人员管理方式,就要求重视员工的个性、提供员工机会参与各种重大问题的讨论、得到信任并且受到重用,使企业员工以愉悦、舒畅的心情进行工作,从而树立员工的归属感,使所有员工都觉得自己是大家庭的成员,是企业的主人,感觉到企业就是自己的家,他们同舟共济、情同手足、上下一致、同甘共苦,都着眼于共同的集体成就,发挥着主人翁的积极性。
6、给予专业技术人员充分的职业上升空间和渠道
俗话说“要想马儿跑,需给马喂草”,要想让专业技术人才发挥其才,必须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充分的激励。对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在专业发展方面,有一条不同于行政人员的晋升通道,让他们看到职业发展的希望和美好前景;对于他们日常工作中做出的突出的贡献,应予以积极的评价和及时奖赏,让他们在不断的物质和精神激励的刺激下为企业多做贡献。
7、大力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实现科技成果的确认和保护,尊重知识产权
企业对于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的科学技术成果,要积极推动知识产权的认定,大力支持他们的科技创新成果向生产力应用的转化,积极评价专业技术人才创新活动中所做的贡献,保护其在知识产权方面应有的权益,对创新活动及时地予以奖励和鼓励。
三、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人是生产力要素中最积极、最具创造性的一个要素,同时人还是企业的一种战略性资源,它支撑着企业的整体经营战略。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开发人的潜力,发挥人的创造力;另一方面是企业必须为每一个成员获取相关信息和学习新知识的机会,并为此提供服务及创造良好的条件。人是企业对自身进行变革以适应环境变化的惟一动力。因此,企业的一切管理必须以人为中心,把人的潜力发挥出来,使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又由于人的知识和能力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人的自主化、个性化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等需求也日益得到尊重和鼓励。因而,必须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价值观成为管理理念的核心。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企业管理才会成为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
企业竞争最终还是人才竞争,因此“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战略应被摆在与经营战略同等重要的位置甚至更高。因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战略将通过对“人”管理的成功来帮助企业获得经营的成功。在知识经济时代,员工的管理问题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问题。这也就是说,企业的所有工作都是以“人”为中心来展开,强调人在管理中的重要性,给每一位员工最大的发展空间,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员工的能力和素质高低是决定企业成功的关键。所以,如何发挥企业员工的最大潜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
四、加强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管理的基础建设
1、建立专业化的管理机构
首先,组织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选用进行考察,对技能水平进行考核和鉴定,把好专业技术队伍的选用关,选用适用的人才。 其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的业绩考核,开展职称、技术职务的评聘和晋升,畅通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通道。再次,组织各个专业领域的技术交流、研讨和科技攻关,加强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
2、配套完善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的各项制度
首先,建立公开、公正的专业技术人员选用、聘用、奖惩管理制度。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公开、公正的选用、聘任、奖惩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其中公开性是保证公平、公正的基本保障,禁止暗箱操作。 其次,建立科学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标准,企业选用专业技术人才首先从企业发展的需要出发,企业需要的不是一堆拥有多少博士、硕士或专家人数方面的规模和数据,企业需要的是能够利用专业技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人,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计划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人才的评价应从工作的实际绩效出发,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基于企业的实际需要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绩效。 再次,建立相对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待遇级差制度,待遇级差过于简单,待遇档次拉得过大,会让处于基层的人才,感到巨大的升迁难度,而达到一定职务、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容易形成养尊处优的心态,失去奋斗动力,因此应当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的相对丰富待遇级差制度,对于专业技术人才所做积极的贡献,能给以及时的激励,并增强其持续进取的动力。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经济发展变化快、变化大、变化多的时代,对于现代企业而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一个残酷而又现实的生存法则。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应立足我国现实国情,放眼全球市场,静心思考在企业管理理念方面的不足之处,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使企业具有活力和竞争力,长盛不衰,主要体现在:一方面要善于利用外界客观环境条件的支持,时刻把握良好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要注重企业自身的管理,运用新的管理理念、思路推动企业的发展。
获取竞争优势是企业战略的最终目标,人员管理战略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取得具有重要意义。优秀的人员管理战略能在防止产生冗员的同时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储备,以最低成本和最短时间选用最佳员工,培养稀缺性人力资源,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业绩和竞争实力。由于人员管理战略必须符合企业员工在知识、素质、能力等方面的具体状况,企业人员管理活动也难以被竞争者深入接触,所以通过实施人员管理战略获得的竞争优势难以模仿,比通过其它手段获得的竞争优势更为持久。
【参考文献】
[1]于文明,候书森.企业战略管理[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
[2]杨金凤.企业管理理念创新及其运用[J].领导科学,2007,(5)。
[3]王立夏.以人为本是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J].商业时代,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