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能耗企业如何节能减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变频技术 钢厂行业 工业生产
中图分类号:TM92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a)-00-0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动了能源消费长期高速增长。目前我国能源供给已呈现出紧张局面。大力推进节约降耗,缓解资源瓶颈制约,实现能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用能工作的核心。钢铁行业是我国国民支柱行业,也是我国高能耗部门。因此,钢铁企业日常生产的节能改造成为降低企业能耗,实现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而分析钢铁行业中的重要用能设备,发现钢铁的熔炼炉是整个钢铁企业中最为重要的用能设备,如何提高熔炼炉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而变频技术是当前最为热门的节能技术,其通过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功率的方式,实现设备整体能耗的降低,该文就变频技术在钢厂生产中应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套降低钢铁行业能耗的方法。
1 变频技术原理
因此需要在降低频率的同时也要降低电压,这就提出了频率与电压协调控制。而这种频率与电压协调控制的方案又称为可变频率可变电压调速(VVVF),简称变频调速。
2 钢厂生产系统的变频改造方法
2.1 改造方法
对于钢铁生产的熔炼炉往往通过对其送风电机的变频改造,通过改吧熔炼炉燃烧效率的方式,实现整个高能耗设备的变频节能改造。而送风风机的主要驱动设备是电机,因此将对三相异步电机进行变频改造,是完成整个系统能耗降低目标的关键。
变频节能技术主要是通过改变电机转速的方式,通过优化异步电机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转速,实现电机的节能。一般是对驱动电源的电压和频率进行优化,这样使异步电动机的转速实现平滑地调节,这样可以实现根据输出量的要求来改变输出功率来达到节能的目的。
该文设计了一种专门针对钢厂高能耗设备的变频控制系统,这个系统的硬件组成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智能PID控制器、电源切换柜、传感器、变频器和空气压缩机组成。在变频系统中安装电源切换柜,主要是为了加大系统安全系数。当变频系统出现故障时,仍能保证空气压缩机的正常运行;变频器的主要作用就是控制电机的转速,实现变频节能技术;压力传感器的作用主要就是监控气体的压力;智能PID控制器主要作用是,通过相关算法保持系统输出的气体压力恒定。
变频控制系统是通过安装在熔炼炉中的温度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检测钢水的温度,将实际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传送给PID控制器,PID控制器按照设定温度信号输出一个电流信号送到变频器。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差值为正数时,PID控制器输出的信号减弱,使变频器输出频率降低,降低送风量,以降低熔炼炉中的温度。反之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差值为负数时,PID控制器输出的信号增强,使变频器输出频率增加,提高送风量,以提高熔炼炉中的温度的目的。这样实现了钢厂高能耗设备智能化控制的目的。
2.2 改造效果
3 实际钢厂中高能耗设备变频改造
分析
该文对某钢厂的所有的大功率机电设备安装变频节能系统,主要包括合成工序11台功率55 kW电机,过滤工序12台55 kW电机,干燥工序6台75 kW电机,热风炉用引风机、鼓风机6台55 kW电机及其他设备用小功率电机等。机电类负载多是根据满负荷工作需用量来选型,实际应用中大部分时间并非工作于满负荷状态。采用变频器直接控制机电类负载是一种最科学的控制方法,利用变频器内置PID调节软件,直接调节电动机的转速保持恒定,从而满足系统要求的压力。当电机在额定转速的80%运行时,理论上其消耗的功率为额定功率的(80%)3,即51.2%,去除机械损耗、电机铜、铁损等影响。节能效率也接近40%,同时也可以实现闭环恒压控制,节能效率将进一步提高。由于变频器可实现大的电动机的软停、软起,避免了启动时的电压冲击,减少电动机故障率,延长使用寿命,同时也降低了对电网的容量要求和无功损耗。
参考文献
[1] 钟伟强.变频调速电机节能分析[J].研究与探讨,2004(2):28-29.
[2] 任宏.三相异步电动机降压节能研究及应用[J].应用能源技术,2011(5):32-34.
现代工业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发展和进步,但也将人类引入了资源能源逐渐枯竭与环境日益破坏的困境。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高速时刻,重工业、化工业等高能耗产业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阶段,,各地为了GPT的增长盲目上项目的乱象,导致一系列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面对我国越来越恶化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消耗。2012年8月6日,国务院以国发〔2012〕40号印发《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该《规划》分现状与形势,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主要任务,节能减排重点工程,保障措施,规划实施6部分。该《规划》明确表示要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改善生态环境。面对越来越恶劣的自然环境,节能减排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是解决我国人口需求、资源与环境之间矛盾的必然选择。该《规划》的制定为缓解我国环境压力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法规落实的情况怎么样、面对经济的高速发展如何实现减排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双赢是一个艰难的话题。在此背景下结合《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进行研究分析,为改善环境做出一定的理论分析,为决策者提供理论指导。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通过中国知网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查阅相关法律法规,了解研究现状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落实情况,对相关资料关文献进行收集、比较、分析、综合并从中提炼出新的事实与资料,完善研究方法和策略。
2.2专家访谈法
对周围有关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专家进行访谈,了解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最新进展情况,走访环保部门对节能减排和维护环境的监督和引导现状进行了解,根据走访加深对研究内容的深刻认识。
2.3实地访谈法
走访周围工业单位,收集有关企业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所采取的行动,对企业一线的工作人员进行访谈,听取他们对于节能减排的认识。走访普通市民,征求他们对环境和减排的看法意见。
3结果与分析
3.1国内研究现状
节能减排贯穿于社会生产生活方方面面,目前中国正处经济飞速发展时期,工业发展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命脉,如何在保持工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是目前科研工作者和管理部门的主要课题之一,
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相关体系指标的界定上,节能减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评价体系研究上,如王彦彭(我国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研究,《煤炭经济研究》2009.2) 提出构建中国节能减排评价体系,建立中国特色节能减排与生态环境保护理论。具体来说主要从工业、能源消耗、效率、能源结构、污染物排放、污染物治理、工农业用水、环境质量出发进行评价;王传瑜(港口企业节能减排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水运工程》2010.11) 采用综合评价法从节能管理机制建设、节能技术应用评价、节能减排运营考核三个角度出发,构建港口企业节能减排评价体系,解决对当前港口企业各部门环节评价体系各异,没有统一的行业评价体系,无法全面落实节能减排促进环境发展的局面;樊耀东(电信运营业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研究《电信科学》2008.5)通过研究发现电信运营业能源消耗情况,认为电信设备运行能源消耗以生产用电和汽油为主,污染物以CO2、空调氟利昂、基站蓄电池和电子废物为主,在此研究基础上构建了电信运营业节能减排指标体系;国内有关生态环境评价的文献较多,但也主要局限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只有了同一的科学的评价体系,才能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李静等(整合上海中心城区闲置划拨工业用地推动生产业功能区发展规划策略探讨――以上海市漕河泾开发区东区升级改造规划为例《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0.10)将城市化发展体系引入城市生态环境的评价系统中,从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水平及生态环境建设三个方面构建城市生态环境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份分析法计算出城市生态环境及城市化发展程度的综合指数,应用系统相对状态发展度模型。综合以上研究现状,本研究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工业减排和环境发展为切入点,探索一定区域内工业节能减排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既是对以往总体研究的细化,又能突出重点,抓住问题的要害,试图在理论上对节能减排促进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进行进一步阐述。
3.2有关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调查
3.1.1厂表3-2结果显示,在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方面,政府部门和企业都能认真落实,从调查层面上来看效果比较好,在没有落实的原应调查上发现主要是生产技术落后高能耗企业,而且基本上集中在小规模企业上。但是从环境继续恶化和调查结果上来看,有些情况并不相符,实际走访发现有些企业虽然在国家要求下进行了一定的技术改造,但是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在实际操作中并不一致使用技改项目。如有些企业具有污水处理设备,但是很少运行,常常直接就把污水排出生产企业。
4结论和建议
4.1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虽然进行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措施,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不同地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基础、人文特点等差异较大,但追求经济发展的压力、竞争的环境却大同小异,但面临的形势仍然相当严峻。
4.2节能减排与促进发展并不完全矛盾,节能减排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反过来生态环境的发展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平台,关键是要协调处理好,找到二者的合理平衡点,淘汰落后产能,关停高耗能、高排放企业,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积极发展风电、核电、水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
4.3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深入开展节能环保专项执法检查,加大对节能减排工作执法力度,改变以罚代管的管理思路,把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作为企业发展的高压线,已经触犯坚决严惩。
4.4加大科技创新和科研资金投入,加大环保科技攻关力度,加强区域污染防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研发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最终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4.5必须用硬措施完成节能减排硬任务。要强化责任,要加大问责力度。严格执法,对非法偷排、超标排放、逃避监测行为和监管失职渎职重拳打击,对相关企业、单位和责任人严惩不贷。发现问题一查到底,决不放过。
参考文献
[1]赵宏志 关键.绿色经济发展和管理[M]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
[2]王彦彭 我国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研究[J] 煤炭经济研究2009.2
关键词 节能减排,绿色陶瓷,清洁能源
1前 言
由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材料研究学会和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共同主办,广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广东省环保产业协会、佛山市陶瓷研究所协办的“广东省节能减排与环境友好新材料”研讨会于7月28~29日在广州大学城召开,材料产业如何实现自身节能减排;新材料、新技术如何为节能减排提供关键技术支撑;材料生产企业如何把握新形势下的发展机遇以及新能源的利用再次成为热点话题,陶瓷产业的节能减排形势也引起极大关注。
国家科技部高新司新材料处处长王琦安针对当前我国能源和资源不足、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的严峻形势,分析了主要传统材料产业的节能减排潜力,广东省科技厅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处调研员王可炜提出了科技创新工作的切入点和行业共性关键技术。而相关议题如“石化材料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及废弃物循环利用”、“无机材料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及废弃物循环利用”、“节能减排新材料”、“可持续能源材料”更是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各自领域的节能减排技术。本文根据现阶段节能减排的主题,并针对陶瓷行业的特点,阐述了陶瓷产业的节能减排与绿色陶瓷的发展趋势。
2环保压力促陶瓷行业提升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陶瓷生产的第一大国,产品出口到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与出口额均居世界前列。目前,广东省陶瓷墙地砖的产量约占全国的60%,占全球的30%;卫生陶瓷约占全国的50%、全球的17%;日用和艺术陶瓷占20%。佛山是广东建筑卫生陶瓷的主产地,潮州是日用和工艺陶瓷的重要生产基地。广东的建筑卫生陶瓷制造设备的研发能力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大吨位压机、抛光机、窑炉等关键设备的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今广东已有国家级建筑卫生陶瓷技术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3个、省级研究所5个、市级2个。然而,陶瓷产业既是能源、原材料消耗大户,又是工业污染物排放的源头,对企业周围环境影响较大,以致严重影响陶瓷行业的整体形象。目前陶瓷企业使用的燃料包括重油、柴油、水煤气等,都对环境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此外,陶瓷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还产生了大量的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对大气环境、河流及土地造成了较大的污染,已成为环境部门重点治理的对象。近年来,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能源紧缺,陶瓷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环保压力更日益增大,一系列内部与外部的严峻形势将加快促进陶瓷行业的提升发展。
在陶瓷行业,高能耗已成为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据统计,广东的陶瓷产业超过500亿元的产值规模,其中建筑卫生陶瓷的产值约100亿元,并已形成巨大的产业链。在陶瓷生产的能源和原料消耗方面,目前广东省生产建筑陶瓷的耗能可能远超过1600万吨标煤,原材料消耗6000万吨以上;生产卫生陶瓷的耗能为70万吨标煤左右,消耗原材料80万吨左右;生产日用和艺术陶瓷耗能为50万吨标煤左右,原材料消耗为72万吨左右。显而易见,节能减排是陶瓷行业发展的重点。为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可通过调整配方和制备工艺,实现固体废料的零排放,与此同时,开发低运行成本的废气、废水的处理方法和工艺都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我国陶瓷产业能耗高、效率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标准化水平较低,生产过程能耗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未受到普遍重视,其中大部分生产用能设备没有能效标准,或没有强制性的监察,不能有力地推进节能技术的创新和实际应用。据悉,目前我国涉及陶瓷制品方面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有350多项,大多为产品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而有关陶瓷生产节能减排的技术标准仅14项。有专家认为,在陶瓷生产的各个主要工序都存在节能降耗的空间,如坯体干燥、烧成工序以及现有的技术都有约20~30%的节能潜力,若采用高新技术甚至可以实现超过50%的节能潜力,若将这些潜力有效发挥出来,将对陶瓷业的提升发展有重要意义。
3“节能减排”成陶瓷产业大势所趋
随着“十一五”节能专项规划的出台,国家对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改革势在必行,陶瓷产业正是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节能减排将成陶瓷产业的大势所趋。在佛山, 2007年216家能源审计不合格企业的黑名单中,陶瓷企业竟占了84家,对陶瓷企业节能、环保的改革必然首当其冲。面对着越来越大的环保压力,陶瓷产业进入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发展阶段。大小陶瓷企业都不得不采取各种手段寻求生存空间,并积极开拓市场,以在产业洗牌的过程中站稳脚跟,在新的产业布局下谋求发展。包括产业迁移、技术升级等措施都成为了各企业的战略选择。作为近年的一大发展趋势,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了2008年陶瓷行业的重头戏。
在陶瓷工业的一般工艺流程中,能耗主要体现在原料的加工、成形、干燥与烧成这四部分。其中干燥和烧成工序的能耗约占80%,而窑炉是陶瓷企业最关键的热工设备,也是耗能最大的设备,可通过窑炉结构的优化、烧成技术的创新、合理选用烧嘴、余热回收利用、大范围采用多变量模糊控制技术以及研究开发轻质陶瓷纤维保温材料和更先进的涂层技术等来进行技术革新,挖掘节能潜力。此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以先进生产工艺代替落后的生产工艺,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扩大对各类工业废弃物的利用量,加强企业节能管理,开发节能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等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
陶瓷企业可选用标准化、系列化生产的原料,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减少原料加工过程中的粉尘、噪音污染。另外充分利用工业废渣、废料制造具有环保功能的墙地砖,如渗水砖、隔音砖、节能砖、可以循环使用及可降解的墙地砖等,拓宽陶瓷生产原材料的来源。在废水循环利用方面,可设置陶瓷废水处理设施,让废水回收再用,实现废水的零排放,处理后的清水可以重复利用,而沉淀污泥可压滤脱水制成泥饼,重新用作制陶原料。
随着陶瓷工业的迅猛发展,陶瓷废料,特别是抛光砖废料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据统计,仅佛山陶瓷产区,各种陶瓷废料的年产量已经超过600万吨(其中抛光砖废料达300万吨),如此大量的陶瓷废料不但污染环境,限制陶瓷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废料的处理给陶瓷生产厂家带来了巨大的成本负担。以抛光砖废料、高温砂、低温砂以及各种粘土为主要原料,经球磨、干燥、成形、烧成后制备的兼具保温隔热功能的环保型多孔陶瓷材料已经开发出来,利用瓷渣粉烧制高性能瓷渣陶粒和轻质瓷砖技术也已研制成功。利用炼铁矿渣作为主要原料已成功生产出特黑矿渣抛光砖、炉面板等产品。陶瓷废次品经处理使用后,可大量节约填埋陶瓷垃圾所需的宝贵土地资源。此外,采用红坯原料和其他低质材料作陶瓷坯体,可以大大拓宽陶瓷行业的发展前途。
节能减排是中国经济科学发展的不二选择,也是推进制造业优化结构和产业升级最重要的手段。在这样的共识下,佛山市政府节能减排“军令如山”:禅城区将在2008年年底以前,通过各种形式淘汰90家低端的陶瓷企业,目前已有35家停产或关闭,仅有25家企业被列入改造提升的名单。但这并不意味着将保留这25家陶企,如果整治不达标,在2009年6月底之前,禅城区内的陶瓷生产企业同样可能全部被淘汰。以节能减排的达标与否来确定建筑陶瓷生产企业的去留,这在佛山建筑陶瓷企业的发展史上从未有过。
4清洁能源为可持续发展带来生机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人类在利用化石能源创造了空前的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后果,而清洁能源的应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
我们通常将对环境友好的能源,即环保、排放少、污染程度小的能源称为清洁能源。而其准确的定义是对能源清洁、高效、系统化应用的技术体系,即能源利用的技术体系,清洁能源在强调清洁性即符合一定的排放标准的同时也强调经济性。
清洁能源主要有洁净煤技术、核电、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和氢能等,其发展至今在我国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4.1 洁净煤技术
目前洁净煤技术比较成熟的有型煤、洗选煤、动力配煤、水煤浆、煤炭气化、煤炭液化、洁净燃烧和发电技术等,在陶瓷行业,水煤浆和水煤气技术已经在喷雾塔和陶瓷窑炉烧成上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其技术也已日益成熟。
4.2 核 能
核能是清洁的能源,也是我国主要的发电来源之一,地位仅次于煤炭和水电,据悉,到2020年,我国将新增30座核电厂。
4.3 太阳能
太阳能是清洁可再生的能源,目前已经在我国得到较大范围的使用,主要体现为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使用。在许多地区,包括太阳能电池等太阳能产业正得到快速的发展。
4.4 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是指生命物质排泄和代谢出来的有机物质所蕴含的能量,我国生物质能储量丰富,70%在广大的农村,其应用也主要在农村地区,目前已有相当多的地区正在推广和示范农村沼气技术。而生物质能在生物柴油研究方面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福建、四川等地已经建有小规模的生物柴油生产基地,但产业化还有待时日。
4.5 水 能
水能在我国早已得到大规模的使用,主要是用来发电,这些水电站提供的能源,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4.6 风 能
风能在我国甘肃等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已有较大规模的应用,据中国风电发展报告指出,中国有能力在2020年实现4000万千瓦的风电装机容量,风电将超过核电成为中国第三大主力发电电源。
4.7 地热能
我国地热资源丰富,有效利用地下蒸汽和地热水,可以发电、供暖等,目前地热发电站主要集中在地区,在其它地区,地热也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4.8 潮汐能
潮汐能是一种海洋能,是海水潮涨潮落形成的水的势能,我国潮汐能发展已有40多年的历史,并建成了长期运行的潮汐电站。
4.9 氢 能
氢能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正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研究热,我国在氢能研究领域已经取得很多重要的成果,如燃料电池、燃料汽车技术等。
此外,据统计,全球每年因燃烧化石燃料及工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超过250亿吨,其中只有150亿吨被植物吸收,其余100亿吨残留在大气中,造成了严重的温室效应,陶瓷行业也是二氧化碳排放大户之一。目前,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合成全降解塑料、化工产品、甚至燃油的替代品和品质改良剂已成为世界范围的研究热点,而且取得了很多重要突破,该技术将工业二氧化碳废气变废为宝,可谓典型的节能减排应用。
5绿色陶瓷使环境协调成为可能
绿色陶瓷的概念源于生态环境材料,即同时具有优良的使用性能和最佳的环境协调性的材料,环境协调性主要体现在对能源和资源消耗少、对环境污染小和循环再生利用率高等方面。通常绿色陶瓷制品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在生产制作过程中无环境污染(即指环境负荷最低)、能耗低,在使用时有益于人类健康的产品。其标准包括:对人类有害的废水(含铅、镉、汞、铬等重金属元素)尽量少;对环境有污染的废气(SO2、NOX、CO、CO2及烟尘等)尽量少;噪音、热散失尽量少;对人类身体不利的放射性物质不存在;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尽量少;生产和工作环境要清洁、干净、舒适;节约能源和减少原材料消耗,并做到物尽其用。绿色陶瓷产品包含了环保产品、节能产品,以及健康产品、多功能产品,如无铅无镉低温陶瓷制品、抗菌保健陶瓷等。其在生产、使用、废弃和再生循环过程中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满足最少资源和能源消耗、最小或无环境污染、最佳使用性能、最高循环再利用率,并对人类的生活无毒害。绿色陶瓷产品的开发研制和推广使用,将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率的提高,减少植被的破坏,使人类与环境的和谐成为可能。
我国发展绿色陶瓷,现阶段的重点应放在引入资源和环境意识,采用高新技术对占主导地位的传统陶瓷产品进行环境协调化改造,尽快改善陶瓷工业对资源能源的浪费和严重污染环境的状况。
5.1 原料方面
原料由就地取材、独立加工逐步向专业化、标准化、系列化、商品化的方向转变。加强实验研究,并合理开采、科学配矿,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如提高球磨机的研磨效率,降低能耗,并扩大可用原料范围,减少对优质、稀少或正在枯竭的重要原材料的依赖,从而将环境负荷减至最低,把对植被的破坏降到最低。
5.2 工艺方面
(1) 开发具有低温快速烧成的陶瓷产品,大幅度降低燃料消耗。
(2) 开发工业废弃物再生资源化技术,利用工业废弃物生产优异性能的陶瓷产品,如利用矿渣、粉煤灰、硅灰、煤矸石等生产陶瓷产品。
(3) 研制无铅无镉陶瓷颜料及无铅低温釉料,减少生产污染和产品污染。
(4) 由传统的生产工艺技术向现代化先进的工艺技术方向转变。
(5) 研究开发新的成形工艺,如干法、半干法和胶态成形工艺技术。
5.3窑炉及耐火材料方面
(1) 研制和推广节能工业窑炉。
(2) 研制和推广轻质保温筑窑耐火材料和低热容窑车。
(3) 重视高性能薄壁轻量窑具的研制和推广应用。
(4) 使用低硫排放的清洁燃料,减少大气污染,并对窑炉的余热进行充分利用,提高热效率。
5.4其他方面
(1) 发展能替代生产能耗高、对环境污染大、对人体有一定毒害的陶瓷产品或辅助制品。
(2) 研究三废回收和再生利用技术。
(3) 以最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最小环境污染代价生产传统陶瓷产品,如研制适合于陶瓷行业的除尘器、低噪音风机等新装备。
(4) 研制新型抗菌保健陶瓷制品。
(5) 发展能治理工业污染、净化修复环境或能扩大人类生存空间的新型陶瓷产品,如用于开发海洋、地下、盐碱地、沙漠、沼泽地的特种陶瓷产品。
【关键词】电力企业;电力统计;环境污染;节能减排;新能源开发;清洁发电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对于能源毫无节制的使用,传统能源危机以及全球环境气候危机已经成为制约人类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我国作为电力生产与消耗大国,无论是在电力的生产还是对其的使用中都存在着高耗能与高污染的情况。如何能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中寻得一条合理的发展途径是当前社会发展最大的困扰,在目前这种状况下,节能减排就是较为合理的方式。对电力行业而言,通过在科学全面分析当前经济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的情况下,实施有效的电力统计,如此一来不但促使电力行业实现良好的节能减排,更为我国的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一、电力统计的概述
(一)电力统计的含义
电力统计指的是通过对电力行业中相关数据的搜集,并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研究,最后研究结论以数据的方式呈现,以此对研究的事物予以证明或表明一定的事实。
(二)实施电力统计的重要性
为了更充分地掌握电力行业的现状并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提供了有力依据,电力企业成为了研究的主体,这便是实施电力统计的现实基础。对此,电力企业应当在进一步完善自身统计部门建设的前提下,认真负责的完成各项电力数据统计工作,以此为国家电力部门提供完整而准确的电力统计数据,从而为我国的电力行业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此外,从电力企业自身的角度来看,实施电力统计不但有助于企业维护自己管理的统一协调性,同时电力统计的实施更有助于指导电力企业的发展。
(三)电力企业如何做好电力统计工作
鉴于电力统计对于国家宏观政策制定以及电力企业自身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因此电力企业必须做好电力统计工作。首先,电力企业的统计工作应当是在严格遵循国家《统计法》的相关规定前提下进行的,这同时也是对电力企业统计工作的最基本要求。其次,落实严格的企业内部统计工作规章制度,从而使得电力企业的统计人员工作严谨细致。最后,对统计数据报表的制作中,统计人员应当使用相应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随后数据报表制作出来后严格检查,在检查无误后方可提交企业。
二、基于电力统计视角的节能减排措施探究
电力行业通过对自身相关数据的科学统计后,是各电力企业的管理层根据统计报表找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能源耗费巨大、污染严重以及浪费资源的地方,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此为企业推动节能减排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一)提高电力企业节能减排的正确认识
电力企业必须认识到节能减排并不仅仅只是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企业应当意识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的需求是呈现不断攀升之势,这对电力企业来说是好事,但如果企业没有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在提供大量电力的同时也导致巨大能源浪费与环境污染,这样的高能耗、污染大的生产方式不但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相违背,同时更不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电力企业被社会所遗弃。因此,电力企业应当正确认识到节能减排是关乎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工作,并对此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实现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
(二)通过新能源开发,逐步降低电能的消耗
鉴于当前电力行业所采取设备改造、技术更新等措施无法获取立竿见影的节能减排效果,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开发新能源,逐步降低对传统火力发电的需求,如此一来不但有助于缓解我国的电能消耗紧张的局面,同时新能源替代火电有利于在节省煤电资源的情况下,降低我们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从而促使社会实现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根据国家当前对于新能源的开发方向,加大对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以及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是今后新能源工作的重点。
(三)采取措施鼓励电力行业进行清洁发电
当前我国的电力行业的产电根据生产方式的不同分为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风力发电、太阳发电、地热能以及生物能发电等。在此其中,火力发电是最主要的方式,但也是能源消耗、污染程度最高的方式,而其他方式的发电不仅对能源消耗小,同时污染程度小于火力发电甚至是没有污染。以水力发电为例,其具有生产成本低廉、能源消耗极低、无污染以及可再生的特点,这是由于水力发电所使用的生产工具――水资源所决定的。同时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水力发电的效率远超火力发电,火力发电只有30%~50%的生产效率,而水力发电则到达80%的生产效率。
(四)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并加强对其的宣传
鉴于法律所具有的强制性,我们应当对节能减排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得以通过法律的手段获取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在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相关法律法规时,应当充分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国情、执法力量、成本等因素,如此一来不但使得制定出的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可执行性,同时更为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全面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与此同时,在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后,为更进一步获取良好的效果,我们必须加强对这些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进行宣传,通过采取电视、报纸、户外广告以及现场宣传等方式,定期开展节能减排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从而实现全社会节能减排意识的增强,进而为获取更好的节能减排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加强电网输电设备改造,并优化调度模式
电网节能减排除了上述措施外,加强电网输电设备改造,并优化调度模式也是极为重要的节能减排措施。对此电力企业应当做好电网输电设备以及电力调度的措施。首先在电网输电设备的节能减排中,变压器数量多、容量大,总损耗不容忽视。因此降低变压器损耗是势在必行的节能措施。若采用非晶合金铁芯变压器,具有低噪音、低损耗等特点,其空载损耗仅为常规产品的五分之一,且全密封免维护,运行费用极低。变压器经济运行使得在传输电量相同的条件下,通过择优选取最佳运行方式和调整负载,使变压器电能损失最低。加强供、用电科学管理,提高变压器经济运行经济效益,减少无功电流在电网中导致的线路损耗增大,变压器利用率降低,用户电压跌落等不良现象。其次,优化调度模式中电力企业尽快研究制定新的调度规划,以节能、环保、经济为标准,确定各类机组的发电次序和时间,优先调度低能耗机组发电,或直接按照能耗标准调度,激励发电企业降低能耗,减少高能耗机组的发电量。同时要规划优化电网设计,城市电网可通过合理的电网规划来降低线损。建设节能低耗、符合环保要求的配电网。压缩低压配电网范围,多布点,近距离供电。同时,采用了低损耗、低噪音设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不断深入,作为高耗能、大污染的电力行业要想保障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加强对自身节能减排的建设是极其重要的。对此本文从电力统计入手,通过提高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正确认识、探索新能源替代、鼓励清洁发电以及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等措施的探讨,以期促使我国的电力行业通过采取以上的电力系统的节能减排措施,在实现节约能源与降低环境污染的基础上,提升电力行业的生产效益。
参考文献
[1]曾鸣.电网企业节能减排效果分析模型及应用――基于改进TOPSIS法[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10):12-16.
[2]赵杨.企业节能减排研究现状[J].经济论坛,2012,(6):163-165.
[3]李瑞珍.浅谈电力统计与节能减排的关系[J].商品与质量,2011,(11).
居业:王总,您好!《万丈光华》的音乐一奏响,就让人感觉到万华人的热情与气势。企业之歌代表着企业文化的精髓,您可否诠释一下歌曲内涵?
王总:这首歌取名《万丈光华》,寓意了万华努力进取、艰难创业、不畏艰辛、努力创新的精神。说起聚氨酯防水涂料和墙体保温材料,谁会不知道烟台万华。遥想上世纪70年代末,万华创立之初,便肩负国家和社会重任,明确了以技术和智慧实现行业成功的宏伟目标和伟大梦想。之后,万华人一路坚持技术创新,致力于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研发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脂(以下简称MDI)自主知识产权,大规模制造应用,使中国成为全球第四个拥有这一顶尖核心技术的国家。超越自我,勇攀高峰,这是万华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心,更是万华人同舟共济、拼搏向上的团队精神。
近年来,万华伴随着以MDI为核心,以零甲醛生态板材和聚氨酯建筑节能为两翼的战略决策,奋力开拓绿色建材和家居生活领域。万华,正在市场搏击的浪潮中释放 “万丈光华”!
居业:解决能源消耗危机已是刻不容缓的问题,节能不只是书面文字的概念,请问您公司是如何践行“节能大任”的?
王总:肯定的说,节能不仅仅是口号,建筑能耗约占到国家能源消耗总量的30%,是第一大能耗领域。预计到2020年,建筑使用能耗比率将超过全社会终端总能耗的1/3,加上民用建筑、建材生产能耗和建造能耗,最终达到全社会终端能耗55%左右。由此,节能减排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房地产业是典型的资源和能源高消耗产业,该领域自然也是节能减排的关键。建筑节能要落到实处,护结构的环保节能就是关键,而这就需要有良好的节能建材。节能建材是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支撑点。众所周知,MDI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仍是需求大于供给,在产能总量有限的情况下,MDI在成熟市场的销售对公司来讲更简单,利润率也更高。但是,正因为我们看到了建筑节能对国家和社会的意义,毅然决定加大在建筑节能领域的推动力度,以身示范,通过建立标准、建设示范工程、标准化工厂等方式拉动这一产业的发展,从而践行万华节能科技公司的使命。
居业:万华的节能产品,能够给消费者、社会和环境都带来什么样的益处呢?
王总:万华节能科技公司作为国内建筑外墙外保温材料龙头企业,有两类主打产品:硬泡聚氨酯复合板和喷涂硬泡聚氨酯系统料。硬泡聚氨酯是目前主要建筑保温材料中导热系数最低的产品,导热系数为0.017~0.024W/(M·K),是实现建筑节能65%以及75%标准最理想的保温材料。聚氨酯导热系数比传统的聚苯板低50%,若要达到相同的保温效果,使用聚氨酯保温材料保温层厚度减少一半,可为业主增加户内的使用面积。根据专家的计算,以东北地区节能65%的标准计算,每个采暖季节可平均节约10元/平方米的采暖费。这样既能给老百姓带来实惠,又能为国家的节能减排事业做出贡献。
居业:国家已经逐步编制绿色建材产品的目录,那么企业该如何来做并努力配合?
王总:目前我国建筑中,绝大多数都是高能耗建筑,单位建筑能耗是同纬度西欧和北美国家的2—3倍。在全国400多亿平方米的建筑中,95%都属于高能耗建筑,而新建建筑也仅15%—20%执行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近年来,聚氨酯材料以其优异的保温防火性能,逐渐被市场接受并认可,年均增长率超过20%,约占外墙保温市场10%的市场份额。借着聚氨酯市场的蓬勃发展,万华作为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除发展绿色节能建材外,还积极发展住宅产业化项目。目前,万华与国内外著名的建筑开发管理企业合作,开发出具有跨时代意义的装配式房屋和模块式建筑产品,该建筑产品获得“中国节能产品认证证书”,还被财政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定为政府倡导的优先节能采购产品。同时,公司产品相继入选国家康居示范工程住宅部品与产品选用手册,获得康居认证中心建筑产品/住宅部品认证,获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行业科技成果评估证书”。
最后,王总坚定的说道:“我们拥有一流的技术,为建筑节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保障,我们拥有尽责的团队,在提供业务与服务的同时,与您一同携手创建中国绿色生态社会。”
关于品质,我有话说
2008上半年,我区全社会能耗6628万吨标准煤,增长12.6%,增幅低于GDP增幅5.7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4.5%~4.7%,好于上年同期,但与年度5%的节能降耗目标还有较大差距,若GDP要保持18%的增速,全社会总能耗约为14200万吨标准煤,全年节能量约需要控制在750万吨标准煤以上,仅完成节能量290万吨,占全年节能量的38.7%,下半年需完成节能量460万吨标准煤,占全年节能量的61.3%,完成今年的节能降耗目标形势严峻。
一、主要压力
(一)重型化的工业结构
我区资源相对富集,工业处于资源大规模开发和加工转化的快速发展期,是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以及冶金、有色、建材等原料生产和输出基地,工业重化工型特点突出。目前已形成了以煤炭、电力、钢铁、冶金、建材、化工等六大高耗能产业为主的重化工业体系。2007年,这六大高耗能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77%,能源消费量已占到全区能源消费总量的65%以上。2008年上半年,全区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231.2亿元,同比增长30.5%,六大主要高耗能行业产品生产也呈较快增长态势,其中原煤同比增长24.2%、洗煤同比增长22.6%、发电量同比增长16.6%、精甲醇同比增长57.6%、水泥同比增长36.8%、平板玻璃同比增长29.5%。“十一五”后3年,我区重化工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新上项目中,仍然是以高耗能行业投资为主,而耗能较低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则较少,预计“十一五”后3年重化工业投资年均增长25%,在投资累计效应和一批新的大项目的带动下,我区以能源、化工、冶金为主体的重型化产业结构短期内不会有较大改变,这必然带来能源需求量的上升,致使能源资源消耗强度、主要污染物排放仍将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进一步加大了节能减排的难度。
(二)节能减排产业链不完备,补链项目少
节能减排形势下,我区原材料、资源环境等成本将逐步提高,长期支撑我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低成本优势正在被削弱,经济必须进行转型才能继续实现快速成长,因此迫切需要完备节能减排产业链,但目前,我区以能源生产加工为主要模式的产业结构还没有形成上下游协同发展的产业链,有的是没有后续产业跟进,有的是中间链条出现断裂,而且受到技术含量薄弱及成本较高的双重制约,相关的补链工作严重滞后,致使能源产品被低价格出售甚至白白消耗,直接影响到节能减排产业链的推进。
(三)产业层次初级化
全区的原材料加工、能源和农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普遍集中在上游产业和初级加工业,产业层次低、产业链短,使得大量能源被浪费。近年,全区虽然对工业布局进行了调整,但只是提升了个别地区电力、煤炭等资源型产业层次,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产业层次总体初级化的特征,对环境的掠夺式开发、资源利用效益低下情况在一些地区和行业普遍存在,直接导致我区能源加工转换量大、效率偏低,能量损失严重。
(四)技术装备落后,管理水平粗放
从技术水平看,我区节能减排科技支撑体系尚未建立,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不够广泛,除部分新建项目采用技术较为先进外,多数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不高,节能减排设施寥寥无几,许多企业长期沿用的传统工艺,导致能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主要产品平均单位产品能耗均落后于国内先进水平,发电、钢铁、水泥等产品单位综合能耗分别比国内先进水平高18.4%、14.7%、38.95%。主要耗能设备能效指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企业是节能降耗的主体,但长期以来资源能源产品价格相对较低,且对企业在节能降耗方面约束性较弱,使企业对节能降耗重视程度不够,在财力不是很充裕的情况下,除了市场成本压力外,企业是不会主动考虑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等诸多节能降耗问题的,一定程度上导致全区企业能耗水平处于较高的状态。
从管理水平看,管理制度不完善,执法主体不明确,惩戒乏力;投入不足,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不够;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励,完善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价格机制尚未形成;节能管理队伍建设、统计和计量等基础工作严重滞后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大了我区节能减排的压力。另外,我区大部分企业缺乏掌握节能减排知识的技术、管理人员,加上相关的工作制度没有健全,企业开展节能减排主要是在市场压力和政府行政手段的作用下开展起来的,企业真正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
(五)现行政绩考核机制影响节能减排工作进程
为加快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我区出台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如取消了高耗能行业优惠电价,出台了差别电价,严格执行建设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这些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我区能源消耗,但同时对全区各地经济发展速度、经济总量及规模产生抑制作用,并由此带来就业压力增大、资金紧张、招商引资难度加大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使各级政府在决策时处于两难境地,而且由于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许多地方对干部的考核主要仍侧重于经济增长、招商引资等内容,把GDP增长作为硬任务,把节能减排作为软指标,在这种以GDP为纲的考核机制下,一方面,各地方政府于两难境地中会更倾向于在GDP上多做文章,节能标准很难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硬性约束条件。尤其欠发达地区为片面追求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还在继续新上高耗能和水平落后的项目,高载能产业迅速壮大,严重影响节能减排工作进程,并为后期治理加大了成本。另一方面,地方在招商引资上往往饥不择食,很难关注引进项目的先进性、环保性,更难考虑在节能减排
的新形势下,如何让加强地区产业链“链接性”这一关键问题,致使产业链上下脱节,左右断档,极大地浪费消耗了地区资源,加大全区节能减排压力。
(六)扭曲的能源价格不利于高耗能产业的退出
当前相对较低的能源价格政策不利于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在低价能源不能全面体现能源价值的情况下,能源常被地方政府当作同类产品竞争的最大卖点和成本优势。以煤炭为例,多年来,煤炭价格并未包括资源损失、生态恢复、矿区社会负担等内容,是不完全成本的体现,而常年的过低价格使能源产区的企业高能耗成本大大低于节能成本,企业缺少节能动力。所以只要能源如电力出现富余后,一些地方就会继续鼓励高耗能产业发展。如今内蒙古的高耗能企业用电量已占全区用电量四成以上,使内蒙古由电力富余省区转为严重缺电省区,个别地区已形成了“富电―耗电产业一缺电―再发电”的恶性循环。
二、主要对策
(一)调整产业结构,化解“结构性”矛盾
我区重型化产业所占比重过大、高耗能产业规模庞大,是导致能源消耗居高不下的最主要因素。因此,调整优化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化解“结构性”矛盾,是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治本之策。“十一五”期间,我区要加快改变现有高耗能产业布局,建立低能耗的产业格局。一是淘汰、清理整顿工艺、技术和产品落后的“五小”企业,为解决能源结构性浪费的提供前提条件;二是通过调整工业结构,发展壮大轻工业,做大做强奶牛养殖业、乳品加工业等农副产品加工业,提升轻工业的比重,降低工业能耗;三是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在继续巩固提高能源、冶金、化工、农畜产品加工等资源型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抓住发达国家、发达地区加快产业转移的时机,在国家许可、市场需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加快发展以运输机械、工程机械、化工设备及配件、风力发电设施为主的装备制造业,以稀土、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以食品加工、毛纺皮革制造为主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构筑多元化支撑的产业体系,降低重工业能耗比重;四是在项目的选择上坚持高标准、低消耗、无污染的建设标准,采用先进节能技术,大力推广节能新工艺、新设备和新产品,形成多元化的支柱产业和具有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特色的节能型产业体系。
(二)强化补链,打造节能减排循环产业链
首先要使“补链引资”成为我区招商工作的新方向,招商中,即要看项目的先进性和环保性,又要看项目在整个地区产业中的“链接性”。严格禁止低附加值、高污染、高能耗和处于产业链条最低端的项目进入,着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加大对该类项目的龙头企业、配套企业和上下游企业的引进力度,通过引进这些具有“节点”优势的项目,拓展产业链,弥补产业链空链,拉长地区经济“产业链”和“物质循环链”,形成“链式发展”,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实现上下贯通的工业“链网”。顺应招商工作新方向,更新传统的以提供优惠政策为重心的招商理念,将其转变为着重提供优惠服务这一更具长期收益的工作内容上来。
其次要突破循环关键链接技术和节能降耗技术,以解决构建节能减排产业链瓶颈,尤其在电厂烟气脱硫、化工厂废液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废气治理等对节能减排产业链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上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最后对补链要从利益上进行倾斜,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一是要将生态环境纳入到经济循环过程中参与定价和分配,改变外部不经济这一长期困扰的问题。二是通过财政税收手段,加大对补链工作卓有成效的地区及企业的奖励力度,促使地区、企业去追求补链,主动打造节能减排循环产业链。
(三)加大产业延伸力度,不断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针对内蒙古原材料工业和初加工工业所占比重大,产业层次较低的现状,要从提高资源就地转化能力和延伸产业链两个方面同时强力推进,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着力在“吃干榨尽”上下功夫,产品结构逐步由生产初级产品和半成品向生产终端产品转变。着力抓好钢铁、有色、煤化工、氯碱化工、硅产业、稀土等产业的延伸加工,规划布局和实施一批深加工项目,提高就地加工转化水平。在保证国家的能源需求外,不再发展能耗高、附加值低、未就地深加工的初级高耗能工业品,特别是电石、铁合金、小兰炭等初级产品项目,加快淘汰无下游配套产业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积极引导招商引资方向,把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能耗低、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产业上来,承接为优势特色产业延伸配套加工项目、大型装备制造项目、劳动和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高新技术项目,加快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并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切实提高准入水平。今后新上项目要严格进行能耗评估,凡单位能耗大于全区能耗平均水平的项目原则上不予核准或备案。同时,要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重点推进生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低耗能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服务业层次。
(四)坚持科技、管理创新,提高节能减排效率
科技方面,一是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落后工艺,淘汰和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设备,实现节能、降耗、增效。二是围绕高效清洁燃烧、余热余压利用、高效机电节能、绿色照明、建筑节能、新能源应用、清洁生产节水、工业废水处理资源化、烟气控制治理、固废物资源化等节能减排重点领域加快关键技术的开发、转化与应用示范,尤其在煤炭、电力、钢铁和有色冶炼等重点行业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减排技术。三是培育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在财政税收上给予扶持,优先在这类企业落实技术开发费用抵扣等各类激励政策措施,加快对其技术经验模式的推广。同时依托相关高校、研究院所,建立一批节能减排产学研合作联盟,重点建设能量高效利用、工业节水、“三废”资源化、新能源等企业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是构建节能减排科技工作长效机制。首先加强对节能减排科技工作的领导,成立节能减排科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全区节能减排科技工作。其次建立节能减排科技进步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将节能减排列为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自主创新产品认定以及各类科技计划评价的重要指标。调整科技奖励重点,适当向节能降耗、污染物减排、环境保护等领域倾斜。最后,加大对节能减排科技工作的投入,设立节能减排科技专项。
管理方面,首先要抓好对重点用能单位、重点用能设备和重点产品单耗的管理,将它们列为重点监测对象。对重点耗能企业建立严格
的节能环保目标责任制,以及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并且将节能减排作为对这些企业负责人的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次,在节能减排的新形势下,企业要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节能减排投入、监督、考核、统计记录、反馈的规章制度,并辅之以具体的实施方案,保障资金的投入,通过管理创新推动企业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
(五)完善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
一是完善政绩考核体系,不以GDP为纲,把节能减排放到与地区经济增长同等地位对待,将其作为各盟市发展的硬任务、硬指标进行考核,综合节能减排完成情况,科学对待地区发展实效,全面考核地区整体发展情况。二是建立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在价格中体现资源、安全、环境和转产等成本,在确保为经济持续和快速发展提供相对平衡的能源供应的同时,充分发挥资源产品的价格调节功能,用价格等市场约束手段,形成“倒逼机制”促使企业主动节能降耗。三是落实国家鼓励节能减排的财税政策。对生产和使用国家《节能产品目录》中的产品给予税收优惠。严格实施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各级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对节能降耗管理、节能技术改造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采用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重大示范工程、节能管理能力建设及污染减排监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财政基本建设投资向节能环保项目的倾斜力度,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和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资金投入机制。四是严格环保区域、流域、行业限批管理。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与控制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淘汰落后产能等相挂钩,对超过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达不到重点流域控制断面水质标准及未完成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引发重特大的区域、流域和行业实行环保限批,对其新建项目实施限制性措施。
找准突破口打好主动仗
循环经济一词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提出,20世纪60年代,波尔丁受当时发射的宇宙飞船的启发,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经济发展进行了全新思考。在他看来,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之中,就像是一艘宇宙飞船,要使地球资源不会在短期内消耗尽,只有实现对地球资源的循环利用。循环经济体现的是一种新的发展观,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从而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找准了循环经济这个节能减排的突破口,媒体在日常的报道中就有了打好宣传报道主动仗的思想准备,但如何形成浓厚的节能减排宣传氛围,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和改进。
拓宽报道思路助力节能减排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为构建和谐社会鼓与呼。在日常报道中,要注意引导各地政府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不能鼓励退耕还林的地方不顾自身承载力发展养殖业,要引导当地以保护森林和植被为荣。
树立投入减量化的理念,引导企业绿色成长。企业是节能减排的主力军,过去几年中,环境保护问题成了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循环经济的宣传中也往往突出了它的环保意义,但实际上循环经济不仅仅是减少排放废弃物,它从生产的源头上就提倡减量化,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投入,在生产过程中也注意再利用的原则,因此,循环经济不仅有环保意义,而且有增加生产效能的意义,它不仅可以产生社会效益,更能产生出经济效益。例如,笔者在采写的《煤变油的绿色探路》报道中指出,潞安集团在设计生产、洗选加工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节能减排探索和实践,2006年,各项污染物排放量基本保持在2000年的水平,相当于用6年再造了一个污染物零排放的2000万吨矿井,实现了“增产不增污”。
为新能源领域的每一次科技进步摇旗呐喊。目前我国燃煤发电锅炉单位能耗比发达国家高约20%,工业锅炉的能耗更高,与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先进燃煤技术和环保设备将煤炭转化为二次能源的方式相比,我国存在较大的差距。况且我国正处于人均GDP1000多美元的发展阶段,科技底子不如发达国家,环保技术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公众节能减排的意识并不高。正是鉴于此严峻挑战,所以在报道推进节能减排的经济发展中,必须树立节能减排靠政策、更靠科技的理念,对我国开展研究的洁净煤技术、近零排放电厂、煤制油、光伏发电系统、风能技术、地热、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领域的每一次进步,都要不惜版面、不惜笔墨进行报道推介。
树立建筑节能的理念,引导建筑行业科学发展。建筑节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国95%的建筑是高能耗的建筑,目前建筑节能潜力巨大,可以挖掘节能潜力的三方面包括节能设计、节能运行、行为节能。目前建筑节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法规建设的滞后和过于原则性,缺乏可操作性;对建筑能耗现状认识不清,大楼里的照明和空调不能分别装表;建筑能耗统计缺位和不统一;设计保守,运行管理水平低,存在着设备大马拉小车的效率低、浪费大等问题。要宣传解决这些问题的好思路、好办法,引导建筑行业科学发展。
树立农业节能大有作为的理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我国农村原有的生态系统已遭破坏,环境自净能力十分脆弱。据了解,我国每年粮食种植产生6亿多吨秸秆,畜禽养殖产生25亿吨的粪便,如果不合理利用,既浪费又污染。在宣传中,要重点对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重点报道:1.推进乡镇企业节能,尤其是加强乡镇企业能源消耗管理和节能设备更新改造;2.推进农业机械节能,更新淘汰部分老旧农业机械,推广节能型柴油机、燃油添加剂等节能产品;3.推进畜禽养殖节能,充分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资源调节畜禽舍温度,降低畜禽舍加温和保温能耗;4.推进农村生活节能,更新改造传统的省柴节煤炉灶和节能炕;5.推广保温、省地、隔热新型建筑材料,发展节能型住房。
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引导全社会形成文明的、健康的、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活方式。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是科学消费的前提,这离不开媒体的宣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媒体在以往的宣传中大多重视了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而忽视资源占有和浪费状况的增加。例如宣传私家汽车成了都市人的代步工具,总是洋溢着自豪的感情,殊不知,随着汽车消费的增加,所引起的能源消耗、道路建设、废气排出、停车场占用土地、市区部分场所停车难等一系列问题都会接踵而至。所以,在以后的宣传中,一定要提倡新的合理的消费观念,特别要反对一次性耗费资源的消费观念,更要反对耗费资源的高消费观念,如豪华包装现象。日本循环经济专家小柳秀明指出,在日本,甚至罐装饮料的马口铁的厚度都是经济学家关心的问题,马口铁罐的厚度要按国家标准减到最薄。
【关键词】对数平均D氏指数法;结构效应;效率效应
一、引言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严重,已经成为全球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难题。目前,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大量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工能源,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减少,并将最终枯竭。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令人担忧――发展中消耗了太多的能源和原材料。目前我国的单位GDP能耗高出世界平均水平70%,而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比发达国家高出2至3倍。这种以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使得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对越来越严峻的能源问题和环境污染,如何尽快的转变生产方式、生活和消费方式,如何让节能和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如何让节能减排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日益成为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课题。
近年来,随着曲靖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的发展,能源消费不断增加,节能降耗任务繁重。曲靖市人民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规定:“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要下降17%,年均下降5.6%,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本文以2005年以来曲靖市宏观经济数据为例,采用LMDI方法,研究曲靖市经济增长中的能源消费变化,主要回答一下问题:(1)能源消费增量中有多少是由于经济总量的扩大导致的?(2)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能源使用效率的变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如何?并据此提出降低能源消费的政策建议。
二、能源消费的分解的LMDI方法
降低单位GDP的能源消耗量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为效率节能(或称为技术节能),即单位产品能耗下降;二为结构节能,即产业、行业、产品结构、地区结构、贸易结构、能源结构等变化引起的能耗的变化。度量能源使用效率的一个常用指标是能源消耗强度。能源消耗强度,也叫单位能耗,是指生产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源量,即能源消耗强度=能源消费量/国内生产总值,单位是“吨标准煤/(万)元”。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原因可以分解为:“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所谓结构效应是指由于能源消耗强度不同的产业之间结构的变动而对总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效率效应则是指在产业内部由于技术进步、组织改进或学习效应等原因所引起的产业内单位能耗变动进而对总体能源消耗强度所产生的影响。通过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降低高能耗行业比重、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实现节能是提高能源效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经济增长中的总能源消费由多个产业的能源消费构成,可以设定:
如果考虑某地区在时间序列上从第0期到第T期能源消费的变动,可以采用“加和分解”和“乘积分解”两种方法分解,即:
ΔEtot = ET - E0 = ΔEout + ΔEstr + ΔEeff + ΔEres (3)
(4)
其中“加和分解”是将能源消费变动用相加方法分成4个部分:ΔEout为产出效应,表示在产业结构和产业内部能源消耗强度不变情况下仅由于产出变动而引起的能源消费量的变动;ΔEstr为结构效应,表示在产出水平和产业内部能源消耗强度不变情况下仅由于产业结构变动而引起的能源消费量的变动;ΔEeff为效率效应,表示在产出水平和产业结构不变情况下仅由于产出变动而引起的能源消费量的变动;ΔEres为分解的余项,表示能源消费变动中无法用以上三种效应分解的部分。
“乘积分解”是将能源消费变动用相乘方法分成4个部分:ΔDout、ΔDstr、ΔDeff和ΔDres,分别表示乘积分解下的产出效应、结构效应、效率效应和余项,它们的含义与加和分解ΔEout、ΔEstr 、ΔEeff和ΔEres相对应,只是表示形式变为相对于期初水平的商值。
分解分析的关键在于对式(3)和式(4)右侧每一项计算中乘子的选取,一方面要具有合理的经济学含义,另一方面要使余项尽可能减小。根据分解中乘子权重选取的差别,常用的能源消费分解方法可以分为L氏指数法和D氏指数法。在探讨合理的分解方法过程中,Ang指出对数平均D氏指数方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LMDI)是目前各种方法中相对更为合理的一种。在计算中,这种方法可以将余项完全分解,即使ΔEres=0和Dres=1。其中(3)式和(4)式右侧的计算如下:
这种分解方法可以适用于计算多个产业总能源消费分解中的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
三、曲靖市经济增长中能源消费的实证分析
1.变量和数据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于《曲靖市统计年鉴》(2005-2008)。使用的主要变量是曲靖市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按2005年可比价计算),以及相对应的能源消费总量。其中,能源消费总量是指用于生产过程的能源消费量,不包括生活用能源消费,具体见表1和表2。
2008年曲靖市生产总值增长了12.4%,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从2005年的1.87吨标准煤下降到2008年的1.7吨标准煤,下降了0.17吨标准煤/万元,2006、2007和2008三年中,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了9.09%,完成了下降17%目标的53.47%,今后两年节能目标任务仍然比较艰巨。2008年能源消耗总量为1102.04万吨标准煤,比2007年(1035.97万吨标准煤)增加了66.07万吨标准煤,比2006年(949.37万吨标准煤)增加了152.68万吨标准煤,比2005年(822.96万吨标准煤)增加了279.07万吨标准煤。
2.曲靖市能源消费的加和分解与乘积分解
曲靖市的能源消耗总量的增加,有多少是由于经济总量的增加导致的?有多少是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化引起的?产业内能源使用效率的影响又如何?为了回答以上的问题,我们利用LMDI方法对曲靖市经济增长中的能源消费进行分解,分解结果见表3~4。
3.曲靖市能源消费分解结果分析
上述分解结果表明:
第一,2008年与2005年相比,单位能耗下降了9.09%,能源消耗总量增加了279.07万吨标准煤,增长了33.9%。曲靖市经济总量从2005年的440.97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646.89亿元,如果单位能耗水平不变(2005年),2008年能源消费总量将增加366.23万吨标准煤,增长46.70%;实际上,2008年能源消费总量仅增加了279.07万吨标准煤,增长33.9%。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曲靖市产业结构变动使能源消耗增加了45.71万吨标准煤,增长4.90%,曲靖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体现了对能耗下降负的影响;另一方面是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使能源消耗减少了132.87万吨标准煤,减少12.98%,能源使用效率体现了对能耗下降正的影响。
第二,2008年与2006年相比,单位能耗下降了8.6%,能源消耗总量增加了152.68万吨标准煤,增长了16.1%。究其原因:由于曲靖市经济总量的扩大使能源消耗增加了244.8万吨标准煤,产业结构变动使能源消耗下降了2.92万吨标准煤,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使能源消耗减少了89.2万吨标准煤。结构调整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使能源消耗减少了92.12万吨标准煤。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使用效率体现了对能耗下降正的影响,对应的乘积分解中的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分别为99.72%和91.66%,两者综合作用使单位能耗下降了8.6%。
第三,2008年与2007年相比,单位能耗下降了5.56%,能源消耗总量增加了66.07万吨标准煤,增长了6.38 %。究其原因:由于曲靖市经济总量的扩大使能源消耗增加了124.92万吨标准煤,产业结构变动使能源消耗下降了11.58万吨标准煤,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使能源消耗减少了47.27万吨标准煤,结构调整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使能源消耗减少了58.85万吨标准煤。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使用效率体现了对能耗下降正的影响,对应的乘积分解中的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分别为98.92%和95.67%,两者综合作用使单位能耗下降了5.56%。
四、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LMDI方法对曲靖市经济增长中的能源消费进行了分析,得出:曲靖市经济总量的扩大是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三次产业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是能源节约的主要原因,但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了能源消费的增长;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采用LMDI方法建立“能源消费分解指数体系”。全面监控曲靖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转变和产业内能源效率变动对能源消费和单位能耗的影响。由于剔出了产出效应和结构效应的影响,效率效应在地区之间具有更强的可比性,可以作为能源效率监控的主要目标和制定政策的主要依据。
第二,针对各产业内企业单位设定能耗标准,加强各产业内部的节能效率监督和控制。对于那些既是工业经济的支柱又是能源消费大户的部门,如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要建立最高能耗限制和最低能耗下降速度的限制指标,定期检查和监督,避免这些产业为了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而粗放式的扩张。既要保增长,又要促降耗。政府要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单位能耗低和单位能耗下降快的企业以支持,大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鼓励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建立和完善节能管理制度,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和方法,通过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第三,在遵循经济规律的条件下,引导产业结构向低耗能方向调整,提高经济运行的整体质量。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家产业发展的指导原则,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突出重点,按照又快又好发展的要求,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坚决按照国家规定“关、停”一些落后产能企业,限制既缺乏市场竞争又高耗能企业的发展。同时,要推进技术创新,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实现节能降耗目标,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晓梅.能源消费构成与经济增长关系数量研究[J].中国国情电力,2007,(2).
[2]高振宇,.我国生产用能源消费变动的分解分析[J].统计研究,2007,(3).
[3]张丽峰.中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费影响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8,(5).
[4]Albrecht,J.Francois,D.Schoors,K.,2002.A Shapley decomposition of carbon emissions without residuals[M].Energy Policy 30,727-736.
[5]Sun,J.W.1998.Changes i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nergy intensity:a complete decomposition model[M].Energy Economics 20,85-100.
[6]Ang,B.W.Choi,K.H.,1997.Decomposition of aggregate energy and gas emission intensities for industry:a refined Divisia index method[J].Energy Journal 18(3),59-73.
[7]Ang,B.W.2004.Decomposition analysis for policymaking in energy:which is the preferred method?[M].Energy Policy 32,1131-1139.
作者简介:
关键词:低碳经济;陶瓷;节能减排
1前 言
令世界瞩目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之后,环保理念及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节能、新材料的应用等都成了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刚刚开幕的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上,就利用了大量低能耗、可再生资源及环保型新材料,如用废弃牛奶盒制作的2000把嘉宾座椅、用再生纸制作的节目单、节目册和手提袋、低能耗音响和LED大屏、清洁无烟焰火等,所有这些,无不向人们昭示着低碳经济时代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为迎接低碳时代的到来,中国政府曾高调宣布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要比2005年下降40%~45%。此举意味着将对高耗能产业展开新一轮大整顿,对于高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的陶瓷行业来说,无形中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2陶瓷生产的低碳化
有关专家表示,广东发展低碳经济,制造业是重点,只有实现了制造业的低碳化,广东低碳经济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而要实现制造业的低碳化,一要创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碳产业技术;二要尽快出台低碳经济发展路线图等的实施原则和操作细则;三要积极开展低碳试点示范,争取在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取得率先突破;四要更新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消费观念,形成绿色消费的生活氛围。
事实上,实现陶瓷生产的低碳化是完全有可能的,从资源方面,我们可以更多的采用废弃物资源来代替天然资源,或者减薄抛光砖的厚度以降低矿物资源的消耗;从燃料来说,也可以采用节能减排技术,包括提高窑炉保温的效果、余热利用等,还可以更多地采用清洁能源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3低碳时代陶业新课题
中国建筑陶瓷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作为全球最大的建陶生产国,无论在产量、研发、配套产业等方面都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与此同时,陶瓷行业对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陶瓷的传统生产方法必须消耗天然矿物资源,消耗煤炭、石化能源,同时排放出高温烟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因此,通过技术更新,实现陶瓷生产低碳化的目标就成为科技工作者在新形势下的新课题。
3.1 节能减排实现低碳化
据统计,2009年我国瓷砖的产量近60亿平米,约占世界的三分之二,消耗了大量资源和能源的同时,对环境也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国家有关部委正联合大力淘汰落后产能,陶瓷工业通过技术升级而促进产业升级的步伐也将加快。
陶瓷产业的污染主要来自燃料和生产流程中,从这两方面着手研究新型节能技术与开发相关产品是切实可行的。以新中源集团为例,采用节能新技术后,每年可以节约9000t标准煤,大约占全年总能耗的30%。在生产工艺的改进方面,新中源集团研发的无机合成板材不需要烧制,直接利用废渣等材料制作,不仅可以降低能耗,也可以充分利用废物,起到节能环保的双重效果。
以规格大、质量轻、厚度薄、节能环保等为特色的大规格建筑陶瓷薄板,由于使用了创新工艺,该产品在保持传统建陶各项性能的同时,将厚度削减至传统瓷砖产品的三分之一,单位面积建筑陶瓷材料用量可降低50%以上,节约60%以上的原料资源,降低综合能耗50%以上。
瓷砖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诸多的固体废料,如何循环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排放,无疑是低碳经济绕不过的坎。如利用抛光环节产生的废渣开发轻质保温瓷砖;将次废品进行深加工作为主打产品的配套产品;将无法再加工的固体废料作为水泥砖等建筑产品的粗骨料、添加剂等,都是降低碳排放的可行之举。
随着能源价格的上涨和节能环保观念的深入人心,很多企业都推出了节能减排新技术,加快了对能源、资源利用最大化的节能减排步伐。佛山市节能技术服务中心从企业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的类型占总投入比例分析:投入资金最大的是窑炉改造项目,占67.57%;其次为余热余压利用项目,占13.08%;电机系统节能占8.27%;能量系统优化占5.08%;节约和替代石油占5.85%。2008年平均每吨墙地砖产品综合能耗为264.68kg标煤,与2007年的278.4kg标煤相比,节约能耗4.9%。
佛山陶瓷清洁生产产学研联盟研发的“陶瓷行业清洁生产共性技术”,解决了陶瓷行业在余热利用、粉尘和废气处理、废渣处理等五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其中,“辊道窑余热管屏式梯级利用”技术已在新明珠、欧神诺、金意陶、强辉陶瓷推广应用,综合节能达到15%,相当于每条生产线每年可节约标准煤900t;“固体废料循环利用技术”已在溶洲建陶工厂外墙砖生产中得以应用,瓷砖中废渣掺入量达到70%。此外,内墙釉面砖抛光废渣利用也突破瓶颈,广东宏陶陶瓷有限公司的“陶瓷抛光废渣循环利用新技术”项目,在内墙釉面砖生产中使用18%的瓷砖抛光废渣等作为原料获得成功。
3.2 开发低碳产品
近年来,建陶企业不断在新产品研发上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开发出低碳产品让人耳目一新。
(1) 瓷砖薄型化
目前市面上的大规格陶瓷砖厚度一般都在10mm以上,大规格瓷片也在10mm左右,而大规格抛光砖厚度则超过14mm。如果瓷砖厚度由10mm降到8mm,按目前我国墙地砖60亿平米年产量计算,瓷砖减薄了20%,则每年可节约原料2400~4000万吨,同时每年的综合能耗可减少约102亿kg标准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非常可观,瓷砖的薄型化将成为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2009年行业标准《建筑陶瓷薄板应用技术规程》和《陶瓷板》国家标准的相继实施,也从政策角度向行业传递了陶瓷砖薄型化已成为一种趋势的信息。
薄砖是对瓷砖进行适当“瘦身”,让瓷砖减薄。在不影响瓷砖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将瓷砖厚度减少到6~10mm,从而降低瓷砖在生产制造中对资源、能源的消耗量,减少运输成本,同时还可以降低建筑物的荷载,实现环境友好。薄砖利用现行的生产设备及工艺便能生产,其在理化性能方面与普通瓷砖没有太大的区别,可以替代目前的瓷砖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
陶瓷薄板是一种利用全新工艺生产的陶瓷类装饰材料,它与“陶瓷砖”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其厚度最薄的还不足3mm,对资源的消耗不到陶瓷砖的一半,碳排放量自然大为降低。蒙娜丽莎是国内陶瓷薄板的先行者,一经推出,就在行业内引发了一场节能减排的风暴;此外,还有海棠企业推出主打低碳牌的BOBO薄板。陶瓷薄板在吸收现有陶瓷生产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优化产品结构,在现有传统陶瓷机械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创新与升级,目前已经能实现大规模产业化。从国内外瓷砖的发展方向来看,大规格薄板将是陶瓷低碳的重要途径。
(2) 瓷砖轻质化
瓷砖的减轻不仅可以通过减薄来实现,还可以通过改变瓷砖的内部结构来实现。目前轻质砖是采用陶瓷生产废料为主要原料,通过加入特殊的发泡材料,在高温下烧制而成的一种具有陶瓷性能、比重在1.5g/cm3以下的新型装饰材料,有的比重甚至在1g/cm3以下,如蒙娜丽莎的QQ板,比重只有0.7~0.95g/cm3,可以漂浮在水面上。这种轻质砖不仅因为质量轻能有效减轻建筑物的荷载,更由于其比重小和多孔结构而具备隔热、隔音、吸附等特殊的功能,特别适合于建筑物的内外墙体装饰,且节能降耗,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轻质新型建材与同类产品相比,单位面积建筑陶瓷材料用量降低50%以上,节约60%以上的原料资源,降低综合能耗50%以上。经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检测,主要性能指标如平均吸水率、破坏强度、平均断裂模数、抗冲击性均达到或超过国家相关标准,可广泛应用于建筑外墙装饰工程、商业空间装饰工程、家庭空间装饰等,还可以作为防火、隔音、隔热等场合的功能材料,应用于车站及会议室等场所的天花系统及墙壁,长期保持稳定的防火、隔音、隔热功能。2009以来陆续面市的轻质砖包括欧神诺的轻质砖、晶立方及蒙娜丽莎的QQ板等产品,在抛光砖的废渣循环利用上取得了突破。
(3) 利用废渣生产陶瓷
如今越来越多陶瓷企业加入到利用废渣生产陶瓷产品的行列,看中的是废渣利用的成本优势,目前陶瓷原矿价格每吨达70元,而陶瓷废渣的收购价每吨仅25元,加上精加工费用,废渣变成生产原料每吨成本才50元。用这种废渣做成的轻质砖和保温砖,预计比普通外墙砖价格高20%左右。由于使用废渣生产的产品得到中高端楼盘、重点建设工程使用客户的认同,甚至反映质量更好,无疑是对废渣利用的充分肯定。废弃物的回收和利用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资源,也减轻了对环境的危害。
抛光工艺中抛下来的废渣最初呈现各种片状,有大有小,若将其粉碎成粗砂大小颗粒,再研磨成粉,就可变成制造原料。一片厚10mm的抛光砖,一般约需抛掉0.6mm的厚度,抛光废渣约占6%。专家估计,若按我国每年建筑陶瓷产品总重量为1亿吨计算,含固体废料在内的陶瓷废料近千万吨,其中抛光废渣超过300万吨。目前中国建筑能耗的排放量已经达到25%,而在同样的温差下,用陶瓷废渣制成的保温砖的隔热性能是普通瓷砖的四倍。由于本身可以使建筑节能,而制作的原料又有一大部分来自废渣,保温砖的生产过程和产品本身都符合了低碳经济的要求。
3.3 实施低碳认证
低碳产品认证,是以产品为核心,在产品的整个生产和销售的链条上,都采取低碳的过程和模式,以最低的能耗生产出最优质的产品来。低碳产品认证是政府用半强制化的政策措施推动企业以创新为手段,努力开发低碳产品技术;以产品为导向,引导全社会消费者向低碳的生活模式转变。对产品进行低碳标准的认证,该认证将在产品包装上有低碳环境的标识,以此大力推动国家的产业转型和升级及快速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近几年来,英国、欧盟国家、日本、韩国等国家都已进行了很多产品的低碳认证。2004年,德国有环境标志的产品就已达4000多种,占全国生产产品的30%以上,日本有环境标志的产品达2500多种。由此可见,实施低碳认证将是适应低碳经济时代的一个迫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