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药行业融资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上市公司;医药行业;资本结构;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0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一、我国医药类上市企业的资本结构现状和特点
1.资产负债率偏低,债权融资渠道不畅。2009年我国创业板块医药类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重庆莱美药业0.1755、天津红日药业0.1271、北京乐普医疗器械0.0467、北京北陆药业0.039、安徽安科生物工程0.0947,看出创业板上市的医药类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大部分在20%以下,有的甚至更低,凸显了负债结构不合理的缺点,当然这与其首次上市融资有关。
2009年我国沪深股市上市的医药类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广州白云山制药0.5923、华北制药0.6382、华兰生物0.5473、上海雷允上药业0.5652、苏州二叶0.6910,看出我国医药类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较保守,稳健的结构应是资产负债率维持在60%,我国医药类上市公司大部分在60%以下,有的甚至更低。
2.长期资金来源以权益融资为主。西方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提出,企业融资次序应遵循内源融资优先,债务融资其次,股权融资最后的顺序。从我国近几年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看,则是尽量避免借债,在再融资时,多采取配股或增发新股等股权融资方式。融资的顺序一般表现为:股权融资、短期负债融资、长期负债融资,这也是我国上市公司的通病。
3.流动负债比例大。2009年我国医药类上市公司流动负债/总负债:重庆莱美药业1.0、天津红日药业0.8924、北京乐普医疗器械0.95、北京北陆药业1.0、安徽安科生物工程0.9787,看出:流动负债的比重几乎达到100%。合理提高债务资金的比例,可以降低综合资金成本和获取相应的财务杠杆利益,对于资产负债率偏低而流动负债比例如此之大的公司来说,短期偿债风险较大,由此带来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也相对较大。
二、我国医药行业企业资本结构问题分析
1.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整体水平偏低的原因。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来说,资产负债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医药公司通过发行新股等筹集资金后,净资产大幅度增加导致。另一个原因是公司募集资金到位,增加了流动资金,同时公司非流动负债较少所致。医药行业(特别是生物制药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资金的筹措对生物医药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资金需求量太大,仅靠部分社会资本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国家的支持,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应从整体上优于软件行业以便吸引更多资金。
2.存在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首先,我国的证券市场不够成熟,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存在问题,股东不能掌握公司的真实状况,信息的不对称性直接导致股东没有证据向公司施加分红派息的压力,导致外部股权融资成本偏低,债权融资的避税作用对公司的吸引力却不大;其次,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机制不健全,缺乏对股权再融资资金投向的严格审查,上市公司将筹集的资金滥用,股东却无能为力,而债权人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债务人对资金的使用。因此股权融资成为筹集资金的偏好;第三,我国债券市场不完善,极大的限制了上市公司对债券融资方式的利用。
3.流动负债比例大的原因。营利性高往往是负债规模和偿债能力的保证与标志,企业可以适当增加资本结构中的负债比例。负债比重(特别是流动负债比重)大的好处是虽然承受了相应的财务风险,但企业可以获得一定的财务杠杆利益,这是利益驱动使然。另一方面也说明医药类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也伴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银行借款增加,公司流动负债也随之增加,但非流动负债不能同比增长,导致公司流动负债在债务结构中的比例逐渐增加。
三、优化我国医药类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对策
(一)优化医药类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对策
1.提高盈利和营运能力,扩大内源融资与债务融资。针对我国医药行业资产负债率普遍较低而流动负债较高的特点,公司应从自身长远发展的目标出发,调整负债比率,适当引进股权融资。同时政府应帮助医药企业拓宽资金渠道,运用金融信贷,吸引外资政府,财政风险投资等多种手段共同解决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资金问题,同时对医药行业特别是生物医药产业提供发展基金,支持重点项目建设,随其贷款实行财政贴息政策,引导银行贷款向医药行业倾斜。
2.扩展公司规模,适度掌控成长速度与内部流动性。扩大企业规模,是关系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企业领导者必须慎之又慎,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3.完善治理结构,加强对公司经营者的监督与激励。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严格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上市公司质量。加强对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从股票期权﹑地位和声誉上完善激励机制,从产品市场﹑资本市场上来完善经营者市场约束机制。
(二)改善我国医药类上市公司融资环境的对策
1.加大债券市场建设力度,发展和完善债券市场。由于市场约束和制度方面的原因,我国公司债券无论是在规模、品种还是在市场的发育程度方面,都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即使同我国迅速发展的股票市场相比,债券市场也显得较为低迷,改善医药行业公司融资环境必须突破短板效应,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推动资本市场平衡发展。
2.健全证券市场相关制度,完警市场运作规范。目前我国现行法律制度还不健全,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不透明,存在着利润操纵行为,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现阶段急需健全证券市场相关制度,完警市场运作规范,加强证券法制建设和实施,严格规范股权融资行为。
参考文献:
[1]梁师平.医药类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9):41-46.
[2]李晋.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25):36-41.
[3]肖作平,吴世农.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4(2):83-87.
关键词:制药企业;并购;融资
近年来,我国中小型制药企业发展较快,数量不断增多,但能与国外大型制药公司相抗衡的企业却少之又少。为扩大企业规模,提升核心竞争力,我国许多制药企业逐渐开始了并购工作。2013年,重庆华邦制药并购北京颖泰嘉和,使得华邦制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领域。而今,华邦制药又拟用人民币15,000万元的价格收购四川明欣药业100%的股权……由此可见,重庆市的制药企业也正迎来大规模的并购潮。然而,融资问题又是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面对目前制药企业并购资金短缺的现状,如何选择融资方式是企业并购工作的关键所在。
一、企业融资方式分析
(一)股权融资。股权融资是指将原有股东的部分企业所有权让出,通过企业增资进而引进新的股东的融资方式,主要有公开市场发售和私募发售两种。企业通过这种方式所获得的资金,不向股东还本付息,但新老股东将共同分享企业的赢利与增长。股权融资期限较长、又无负担,所以这种方式的用途十分广泛,企业不但能够充实营运资金,进行生产等活动,还能够用于投资,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
(二)债务融资。债务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中介金融机构进行贷款或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承诺还本付息。个人或机构投资者将资金借给企业,并成为公司的债权人之一。企业债务融资主要利用商业信用、银行信贷、企业债券等方式。不同类型的债务各有其特点,而多样化的债务类型结构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同时促进企业资本的优化配置。
二、我国企业并购融资现状
(一)并购融资渠道逐渐增多。自2009年起,我国首次公开发行市场和再融资市场都不断呈现出增长态势。除此之外,债券市场也愈发活跃,发行规模成倍增长,出现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企业并购的融资渠道畅通,融资工具日益增多,为企业并购提供了一大便利条件和更加强大的资金支持,活跃了并购市场。
(二)并购贷款逐步发展。并购贷款在各个国家的并购活动中都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10年来,我国的并购贷款也在不断进步。2008年,国务院明确提出“通过并购贷款等多种形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2013年,银监会将并购贷款期限再次延长。并购贷款的出现和发展为我国企业的并购活动提供了又一融资方法,促进了企业并购的发展。
(三)并购融资风险
1、融资环境恶化。由于目前我国多数制药企业的发展状态和经营结果不尽人意,再加上很多大企业的财务欺诈事件不断被曝光,融资环境的恶化致使人们对企业的信誉产生怀疑,进而加大融资难度,企业融资的稳定性减弱,融资风险增加。
2、融资成本上升。我国股市目前的评价功能较弱,对公司进行股权融资的监督力度不够。某些较大的上市公司透支公司信用和市场融资能力,利用其上市的“特权”融资。在股市规模不大的情况下,股市的繁荣景象容易掩盖这种做法所带来的风险,但风险累积下来,融资的难度便会大幅增加,使得融资成本上升。
3、市场风险增加。市场风险属于系统风险,指那些能够对所有的公司产生影响的因素所引起的风险,如经济衰退、汇率风险、通货膨胀等,是不可分散的。企业进行并购融资时会面临一系列的市场风险,现如今我国融资市场并不稳定,通货膨胀,汇率变动等都是企业在进行并购融资时需要引起重视的。
三、当前制药企业并购融资存在问题
(一)并购融资渠道利用单一。我国企业的融资从方式上来看,较为多元,但由于我国现阶段融资市场处于不健全的发展状态,风险较大,现有的法律法规对企业进行并购时使用各种融资方式的条件有着严格的限制和具体的相关规定。所以,具体到企业并购活动,可利用的融资方式就变得十分匮乏。我国企业目前的并购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和增发配股时积累下来的部分资金。如重庆华邦在并购四川明欣药业时,拟利用母公司2012年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外用制剂技术改造项目”部分募集资金投资收购明欣药业100%股权,难以利用多种融资渠道。
(二)并购市场化程度低。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并购活动是由地方或国家政府出面安排策划,要求企业进行并购,并非是企业出于自身考虑而为。因而并购活动中,融资等方面所遇到的难题也主要是靠政府出面解决,由于对企业没有足够深入的了解,政府即使参与到并购工作中,也难以制定合理的企业并购融资方案,无法进行合理的融资结构安排。
(三)对外融资渠道狭窄。尽管我国的B股市场在逐步扩张,但速度缓慢,市场规模依然狭小,难以吸引国际大投资者。此外,B股市场的流动性相较A股市场更差一些,导致入市人数较少,大资金的进出难度都比较大,限制了我国企业的对外融资。
四、拓宽制药企业并购融资渠道的建议
(一)合理利用股权融资进行企业规划发展
1、定向配售。我国资本市场目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仍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多采用初级发行和配股方式,定向配售较少。截至目前,我国也已有几家上市公司进行定向配售,向特定的投资者发行股票,寻找到并购融资的又一新途径。
2、增发新股。经过股东大会同意后,企业进行股份转让或发行新股,老股东一般享有优先认购的权利,同时考虑到老股东承受能力,还将公募一部分。无论是初次发行,还是配股之外的增发新股,都是并购融资市场上的新鲜血液,这种方式的合理利用,能够推动企业并购的深入发展。
(二)适度债务融资促进企业资本的优化配置
1、并购贷款。银行信贷是企业最重要的一项债务资金来源。国家应出台相应政策,例如给予提供并购贷款的银行以利率和偿还期限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鼓励其向企业直接发放并购专项贷款资金,这种融资方式将有力地促进企业并购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并购工作效率。
2、企业债券。在国际融资市场上,发行企业债券融资所占比例正在不断扩大,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将企业债券作为并购融资的主要手段。然而我国目前的企业债券规模太小,远远落后于股票和国债,同国际上债权融资兴起的局面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为了适应今后我国经济的发展,在积极发展股票市场的同时,更应重视债券市场,让企业债券成为企业直接融资的一个主要渠道。
(三)密切关注外资的投资动向,吸引资金。国际资本市场飞速发展,除了国内资金,企业并购融资还应想办法吸引外资,拓宽国外融资渠道。现如今国际市场上大多利用证券形式的工具进行并购融资,而非以前曾经盛行的贷款方式。我国的企业应抓住这一机遇,吸收境外资金,更好地进行并购融资。
五、结束语
由于生物医药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企业的并购重组事件不断增多,并购过程中资金问题层出不穷,无法对并购形成强大的资金支持。我国的制药企业正处于上升期,更应结合自身特点寻找到适合的筹资渠道,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静 张玉梅.企业并购融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J].商业经济,2010(20).
关键词:医药分销企业;运营资金;管理
一、引言
在现代财务管理中,资金被比喻为企业的血液,其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某种程度上说,资金流被认为比单纯的账面利润更为重要。对医药分销企业来说,近年来,由于一些大型医药分销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并购扩张,企业规模迅速扩张,如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先后迈入千亿销售大关,另外一些区域性龙头医药分销企业在当地发展速度也较快,但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商业分销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产生资金沉淀,这给企业筹融资、有效管理资金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因此,能否有效筹集和使用资金,对医药分销企业将产生重要影响。首先,可以帮助企业降低资金成本,提升企业效益。其次,可以控制资金风险,维护资金安全。再次,虽然资金的直接管理部门是财务部门,但资金流转涉及到企业多个部门,只有多部门积极配合,才能真正做到有效管理和使用资金,从这一点来说,这将促进各部门的协同能力,提升企业整体的经营效率和经营质量。长期以来,企业的财务部门被赋予了一项重要的职能就是筹资,筹集足额资金以保证公司购销业务正常开展。但实际上,企业的背景、实力、经营状况等对企业能否筹资、以何种方式筹资以及能够筹集到多少资金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财务部门的筹资能力是受限于企业整体情况的,财务部门更重要的职能是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医药分销企业运营资金管理现状
对于医药分销企业来说,如果企业制订的战略就是快速扩张发展,那么应收账款的增加以及资金的大量沉淀不可避免,而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应全力配合做好资金的筹集和管理工作。目前医药分销企业普遍存在着应收账款周期较长、余额较大的情况,特别是一些大型医药分销企业,巨额资金沉淀在应收账款的情况较为突出。
(一)资金筹集方式与成本
企业的筹资方式多种多样,其主要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比如有些企业外部筹资能力较弱,可能主要依靠自有资金,加上合理利用供应商提供的商业信用,保持一定的销售规模或较小的增长规模,对下游客户进行选择,只选择与回款账期较短的优质医疗机构或其他商业客户开展业务,等等,也可以保持正常运营;规模大一些的能从银行筹资,从抵押借款到信用借款条件不一而同,甚至还可以通过保理、商票保贴等方式向银行筹资;大的集团公司则可以通过资产支持证券化、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等方式筹资。筹资成本主要是根据企业情况、筹资方式和当时的市场行情来决定的,因此,在不同企业、不同银行,或筹资方式不同、时间不同,差别较大。
(二)资金预算及预算准确性
长期以来企业更为关注的是筹资能力和规模,因此对于资金预算及预算的准确性要求相对较低,一些企业甚至没有资金预算。一般来说,财务部门根据存量资金和预计回款作为可用资金,然后结合预计的采购付款情况,来判断资金的盈余或短缺,进而做出相应资金安排,这个预测周期可以按年、按季度、按月度以及按周。但销售回款的估计和采购付款的估计需要销售部门和采购部门作出,其预测的准确性直接决定整个资金预算的准确性。从实际情况来看,销售部门的回款和采购的付款预计还是存在较大差异,由于涉及到考核,销售部门倾向保守估计,常常导致实际回款金额大于预计回款金额,而采购部门恰恰相反,倾向于激进的估计,又导致实际付款额小于预计付款额。这样一来常常造成资金预算不准,通常的结果是筹集了比实际需求更多的资金。
(三)资金管控及资金管理效率
资金管控是财务管控的一项基本内容,从岗位设置、不相容岗位分离、印章使用乃至资金收付的监控等都有专门的财务管理制度定,企业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相应修改,并严格遵照执行即可。但实际上,由于不同企业规模不同,组织架构差异较大,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严格按照会计制度规定执行,因此容易出现漏洞,一旦出现薄弱点,就可能会造成损失的发生。另一方面,财务部门对资金管理效率主要体现在控制财务费用,虽然筹资方式和筹资成本基本由公司整体情况而定,但财务部门对资金的管理在一定范围内仍然能够对资金成本产生影响,比如对于企业暂时盈余资金如何处理、不同银行资金如何归集、如何处理归集成本差异(不同银行手续费差异)等,这些在资金量不大情况下可能差异并不明显,但是在资金收付频繁、资金量较大时,就会出现较大差异,实际操作中,一些企业的财务人员并未仔细进行比较和分析,然后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制订一个最优的资金操作方式。
(四)对业务部门的资金管控
资金管控实际上涉及企业多个部门。一般来说,销售部门因为有较大的销售指标压力,因此一般重销售,轻回款。对于回款往往不能准确把握和估计,造成应收账款不断增加,回款预算往往不准;而采购部门为了保证采购,同时,也为了维护与供应商的良好关系,有可能会应供应商要求提前回款,这样一来,财务部门如果根据业务部门的回款和付款计划筹集资金,往往会造成筹集过量资金的情况发生,不利于企业降低财务成本。
三、运营资金优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
医药分销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如果融资方式非常有限,只能通过合理控制自身发展规模以及选择优质下游客户来保证资金的正常运转。对于较大的医药分销企业来说,一般是优先选择成本低的筹资方式,当然,这主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企业所追求的目标综合判断,不能一概而论。如向银行筹资,也因为不同银行之间要求提供的担保方式、资金成本、服务品种不同而不同,企业需综合比较后,选择合适的方式筹资。而大型的集团医药公司因为能通过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等方式进行融资,这样成本会更低。
(二)加强资金预算管理
资金预算涉及企业多个部门,尤其是销售部门和采购部门,其预算准确性直接影响整个资金预算的调度使用。首先需要销售部门和采购部门提高对资金预算重要性的认识,其次要将认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比如销售人员应保持与客户的密切沟通,在综合了解客户的采购、使用情况以及一些突发的特殊因素之后,根据当月实际情况,与客户确认当月应回款金额,并应及时将客户回款情况第一时间反馈给财务部门,以便财务部门确认核实;采购人员原则上应坚持按协议约定编制付款计划,如因供应商原因需变动付款计划,应严格按审批流程,不得擅自决定。
(三)加强资金管控
医药分销企业应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依据内部控制管理规范,合理设置相关岗位,并严格依照制度执行资金的收付操作,确保资金安全。同时财务部门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暂时闲置资金作出相应的安排,目前银行等金融机构针对短期资金都有多种期限和额度的理财产品以及类似产品,其收益率远高于银行的活期存款收益率。而对于大型集团企业来说,可以通过现金池方式归集资金,每日末子公司层层集中上存闲置资金,既满足了集团集中管理的要求,又降低了整个集团的资金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同时,不同银行之间各种产品项目的收费标准实际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财务部门应进行详细比较,选择手续费最低的银行进行长期合作,如果必须与某一银行开展合作,而其手续费用又相对较高,可以与其协商,要求其降低相关费用。
(四)加强对业务部门的管控
在加强资金管控的同时,应加强对业务部门的管控。首先,财务部门应协助销售部门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由于在销售之前,销售部门都向公司申请了客户资信,核定了其资信额度和资信账期,财务部门可据此每月编制相关报表,按销售部门和客户分类,全面反映各客户的应收账款余额、应收余额账龄分布情况、资信内账期余额、超资信账期余额等情况,使销售部门清楚了解各客户的回款情况,督促相关销售部门负责人、销售业务员加强清收;同时财务部门应加强应收账款对账的管理,协助销售部门准确了解客户应收账款余额,及时发现和处置可能发生的退货、破损、过期等情况。其次,针对采购部门,财务部门应严格依照采购协议复核其资金付款申请,根据采购协议约定的付款条件、方式、期间及返利支付方式进行复核,是否已满足约定的付款条件、是否是协议约定的付款方式,是否在约定期间内最后一天付款,等等。如果因特殊原因不能按照协议约定付款要进行审核,采购部门是否已经申请特殊付款审批流程。只有这样,才能挤掉付款预算中的水分,做实做准付款预算。从而编制出较为准确的资金预算,合理筹集和使用资金。
四、结束语
医药分销企业加强运营资金管理需要整个企业管理层重视,并层层分解落实,各负职责,同时也需要改变运营资金管理责任仅在财务部门、运营资金管理主要是筹资的观念。只有如此,通过财务部门执行和协调,企业多部门积极协助配合,才能真正实现运营资金的优化管理,降低资金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黄嫦娇.民营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运营资金管理研究[J].财会研究,2014,(2).
定向增发作为一种创新型的、高效便捷的再融资工具,既可以满足上市公司通常的项目资金需求,也有助于上市公司实现资产注入及整体上市、引入战略投资者、完成并购重组等多重目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实践,定向增发的典型运作模式大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种:项目融资型定向增发、资产注入型定向增发、引入战略者型定向增发以及并购重组型定向增发。据Wind数据库统计,仅2010年我国共有160家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其中项目融资型有110家,资产注入型有39家,引入战略投资者型有18家,并购重组型有17家,其分布图如图1所示。
图1 2010年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典型模式分布图
下面将对定向增发的不同运作模式进行分别介绍:
(1)项目融资型定向增发。当上市公司现有资金无法满足未来的投资需求,或是因流动资金不足进而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时,实现融资需求便成为上市公司选择股权再融资的最直接动因,典型案例有苏宁电器(002024)。
从2006年5月初定向增发作为上市公司再融资工具被正式推出到2009年12月底,在短短的三年半时间里,苏宁电器就已经成功实施了三次定向增发,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上利用定向增发募集资金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的典范。2009年12月31日,苏宁电器复权之后的公司股价为1128.73元/股,较2004年IPO发行价格16.33元/股上涨近70倍,为中小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投资回报,成为当之无愧的最具成长性的中小企业板龙头股票。
2011年10月21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了苏宁电器2011年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本次募集资金拟用于连锁店发展、物流平台建设、信息平台升级及补充流动资金。本次发行价格为12.30元/股,较公司前二十日均价的90%即10.97元/股溢价12.12%,较前一日收盘价11.81元/股溢价4.15%,充分体现了控股股东及战略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强烈信心,所募集资金也将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资本支持。
(2)资产注入型定向增发。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证监会、国务院国资委相继发文鼓励不具备整体上市条件的企业集团把优质主业资产逐步注入到上市公司,以期做大做强上市公司。因此,通过资产注入实现整体上市已经成为上市公司选择定向增发的又一重要原因,上海医药(601607)就是资产注入型定向增发的典型案例。
2009年6月18日,上海医药集团启动上海市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上海实业医药投资股份有限公司(600607.SH,以下简称“上实医药”)和上海中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600842.SH,以下简称“中西药业”),向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药集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向上海上实(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上实”)发行股份募集资金、并以该等资金向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0363.HK,以下简称“上实控股”)购买医药资产的重大资产重组。重组后的“新上药”,囊括此前上药集团和上实集团旗下核心医药资产,形成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两大业务板块,成为覆盖医药行业全产业链的大型综合性医药龙头企业,也成为上海国资委下属的医药产业的唯一上市平台。
随着大规模优质医药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上海医药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显著提高。仅2010年上半年,上海医药实现营业收入185亿元,同比增长21.66%,实现营业利润11.28亿元、净利润7.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86%、67.50%。上海医药在营业收入快速稳健上升的同时,通过内部梳理整合,充分挖掘潜力,实现了盈利能力的强劲增长,并继续保持了主营业务收入两位数增长,净利润增长大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大于净利润额,营运质量显著提升。
(3)引入战略投资者型定向增发。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引入战略投资者不仅能获得持续发展所需资金,而且还能获得战略投资者所带来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以及广阔的市场渠道,通过股权合作为上市公司带来自身业务不易掌控的特殊资源,以期实现上市公司持续快速发展,同方股份(600100)就是引入战略投资者型定向增发的典型案例。
同方股份向晶源科技定向增发1,688万股A股普通股,每股作价16.32元,所发行股份由晶源科技以其持有的晶源电子3,375万股股份认购。发行结束后,同方股份成为晶源电子第一大股东(占晶源电子总股本的25%),而唐山晶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在此次增发后,跻身同方股份大股东前五名,以1.7%的股权份额位列第五。
同方股份通过此次定向增发,引入唐山晶源电子作为其长期战略合作伙伴,以此为契机进入产业链上游的电子元器件制造领域,实现整个产业链的一体化整合。同时响应国家号召,利用晶源电子在元器件方面的长期业务基础和生产经验,加以自身研发实力,进军《发展纲要》中国家重点关注的“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产业,并重新规划企业的整个产品布局。
同方股份成功引入战略投资者后,其各项财务指标都有一定幅度的增长,但引进战略投资者型的定向增发与其他类型的定向增发不同,对企业战略规划和经营业绩的影响将是一个长期的逐步建设的过程。
(4)并购重组型定向增发。2008年出台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鼓励收购方可以采取现金、增发股份、发行公司债券等多种支付方式实现并购重组。与现金收购相比,利用定向增发作为并购对价方式可减轻收购方的现金流压力,降低收购难度,提高收购效率,典型案例是东方航空(600115)。
广义资本结构是以债务、优先股和普通股票权益为代表的融资方式,狭义资本结构是以资产与负债比例来表示。资本结构是以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合理的改变资本结构,来作用于企业价值为核心理念。理论上讲,只有通过理解和明确影响资本结构的各个要素,通过对于各个要素施加影响进而得到所需要的资本结构,而改变资本结构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及时的修正和找出不合理的影响要素,对这些不合理要素进行修正和调整,以改变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优表现。从现实角度来看,在我国众多的上市公司当中,总体表现为公司资本结构不平衡,资产与负债的比例普遍低的问题比较突出,这样就造成了各个公司更加愿意通过发行股票进行融资。越来越多的公司通过股权融资也带来了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公司通过股权融资后其所有权就会被稀释,公司进行管理和决策会产生很多分歧,造成效率低下,由此影响到公司的正常发展和良性运转。这些现象造成我国公司的管理很难与国际上公司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接轨。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促进其良性发展具有现实参考价值。
二、文献综述
20世纪50年代初,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对资本结构进行研究。主要是以斯蒂格里茨、莫迪利亚尼、米勒、麦克林和詹森等学者为代表,他们研究的路线主要是以资本结构理论为基础逐步发展到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进而发展出新的资本结构理论,关于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在学术界主要分为两个分支:一个是以MM模型为主要代表的分支,这个分支形成了资本结构的主流学派,重点研究资本结构对于企业价值的影响效果;另一个分支就是着重于研究影响资本结构形成的各个因素,被称为资本结构构成因素学派。本文使用的公司资本结构和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选取了国内外学者常用的六个因素:
(一)行业因素 De-Angel、Masulis(1980)认为,政府对各个行业给予的投资税减免税率高低各不一样,相应的各个行业间的税盾的杠杆率也是不尽相同的。在此基础上,Bowen(1982)提出了三个假设并且均通过了实证检验。这三个假设分别是:所属不同行业的公司所拥有不同的资本结构;某一个行业当中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行业平均资本结构水平是相对平稳的;处于同一行业当中的不同企业的资本结构水平是围绕着行业平均杠杆率进行变化的。Bowen(1982),Bradley(1984),Long、Malitz(1985)以及Kester (1986)通过对选定的行业的杠杆率进行计算,得出如下结论:仪器生产,医疗制造,大型电机以及食品加工行业的杠杆率普遍不高,而钢铁冶炼、纺织制造、矿业开采、航空运输、造纸业和石材水泥这些工业契合度高的行业的杠杆率普遍较高。Bradley (1984)的研究特别指出,受国家管控的垄断行业,杠杆率往往是最高的。例如水利水电、石油煤气、电讯通信等公用事业。此外,Timan和Wessels (1988)的研究表明,根据所属行业的不同,决定了该行业资本结构有着明显的不同。
陆正飞、辛宇(1998)指出,处于不同行业的各企业拥有自己行业独特的外部环境和自身的特点;在进行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时,我们要特别注意行业因素的影响,在实证分析时往往需要明确行业因素的不可控性,用以明确研究结果。蒋段春(2003)实证的结果表明,各个行业的长期融资决策都是相差不多的,这是由于长期融资形式比较稳定,不会轻易发生变化,而对于各个行业而言,公司的总负债水平是不同的,这是由于公司负债结构决定了资本结构。李文月和徐绪松(2004)研究表明: 所处不同行业的公司的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是不相同的,虽然存在对各个行业均产生影响的共性因素,但这种共性因素对各个不同行业的作用效果也是不相同的,有的甚至会是作用效果明显相反。
(二)企业规模 在理论界,企业规模的大小是否影响公司资本结构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议题。Scott(1976)通过比较静态的分析方法,建立资产、负债和公司价值的多周期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公司规模大小,所得税税率高低和公司资产的清算价格与企业的最佳负债正相关。Warner (1977)和Ang (1982)的研究表明,大型企业会更愿意进行多样化经营以避免破产时所产生的大量成本。原因在于公司在面临破产时,公司价值会慢慢消耗殆尽,而这其中大部分是由直接破产产生的成本造成的;再者,股票与债券的发行费用成本与公司的规模大小存在紧密的联系,往往是发行债券的长短期也直接影响到公司价值,这就是为什么规模比较小的企业更加倾向于发行短期债券而非周期比较长的长期债券。 Fama和Jensen (1983)根据“消耗理论”判断,小公司与大公司相比往往大公司的信息披露比较及时和透明,能够做到信息相对对称。因此,无论作为投资者还是股票发行者往往更优选大公司发行的股票,这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也具备信息披露的条件,在发行股票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资产负债率。
(三)盈利能力 权衡理论的研究表明,通过发行债券往往可以使企业合理避税,对于经营状况良好,业绩优的企业更倾向于发行更多的债券进行融资,这样无形当中负债的税盾作用也予以显现。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与企业发行债券的大小变化一致。Jensen(1986)和Stulz (1990)用现金流量这一指标进行了研究,企业的经营状况越好,现金流就越充足,这样对于管理者来说利用职务的便利进行最大化消费的可能性就越高,这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无形浪费,尤其是管理者的这种行为会造成企业利益的无谓流失。股东是公司的真正所有者,为了避免发生这种不必要的浪费,股东会更愿意发行债务而减少现金流过于充足的问题。因此,公司的盈利能力与负债的变化是同向的,也就是说两者是正相关的关系。Myers和Majluf(1984)“啄食顺序理论”研究显示,公司进行融资时,一般遵循的顺序是内部融资、负债融资和股权融资,这是因为三者的融资成本是逐渐增加的。公司的经营状况越是良好,公司所拥有的权益类资产就会越高,而当需要融资时,公司也会最先考虑内部融资,而减少负债融资和股权融资。所以公司的盈利能力与负债比率是呈反比的。
(四)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因素在资本结构与经营绩效的研究中较少使用,但由于总资产周转率是考察企业资产运营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体现了企业经营期间总资产从投入到产出的流转速度,反映了企业总资产的管理质量和利用效率。总资产周转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营绩效,自然也会间接影响公司的资本结构。
(五)非举债避税措施 折旧与债务利息一样具有合理避税作用。“非负债税盾”指通过折旧而非举债来达到合理避税的作用。采用合理避税的大型公司的负债比例比较低。原因是折旧的计提,备抵损益和因投资产生的抵税效益相应地替代了为融资而产生负债。
(六)总资产增长率 通过权衡理论的研究表明,对于处在新兴行业的公司而言,公司的总资产增长率都普遍较高,这是由于企业正在处于增长期,资产也处在扩张阶段,由此伴随公司的是高经营风险和高破产风险。因此,可以看出企业的总资产增长率与破产率呈正相关性。Mayers (1984)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一般情况下,公司如果有较高的无形资产和成长机会,会较少采用负债融资,原因是公司已经有良好的资产并具有良好的成长空间,为了降低公司不必要的风险公司会谨慎处理融资行为,并从战略角度上制定融资计划。这样就比拥有较大规模无形资产的公司大多采用负债进行融资的方式有所不同。Titman和Wessles(1988)也认为,对于未来的投资机会的选择往往通过公司的决策层,而公司的决策层除了我们普遍认为的股东之外,还有持有公司债券的债权人,两者由于权益的不同,往往因自身利益而产生冲突。尤其在资产增长率较好的公司往往冲突更加明显。由此,公司的预期总资产增长率和企业的长期负债也是负相关的。Jensen(1986)和Stu1z(1990)也有同样的结论,处在新兴行业的公司,如果与成熟型的,具有充盈资本的支柱型行业相比,具有更好的投资前景和更低的预期负债水平。当然也有研究结果不一致的论点。如Jensen、Meckling(1976)、Smith、Warner(1979)以和Green (1984)的研究结果表明,公司如果可以发行可转换债券,那么公司的融资成本和成本就会有所降低,即可转换债券率与总资产增长率是正相关的。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0个行业共计458家上市公司的2012年报数据,数据来源为国泰安数据库、天相投资数据库。从表1可以看出10个行业上市公司的主要财务数据呈现如下特点:(1)从资本结构看,资本结构与行业因素有很大相关性,垄断行业、国有企业往往具有较高的资产负债率,如金融、房地产、公用事业、能源等行业,而信息技术、医药、交通运输等竞争比较充分的行业资产负债率较低。(2)从经营绩效看,信息技术、金融、医药等行业平均每股净资产排在前三位,公用事业、交通运输、房地产公司等行业平均每股净资产相对较低。(3)从成长性看,金融、医药、信息技术等行业总资产增长较快,公用事业、房地产、能源等行业成长性较差。(4)从资金流动性看,金融、医药、能源等行业平均现金回收率较高,说明这类行业要求更为充裕的流动性。(5)从资产充足角度看,金融、能源类行业较其他行业资产充足的多,同时也说明这类行业进入壁垒较高。(6)从获利能力看,金融、能源、医药行业获利能力排在前三位。(7)从平均非负债税盾看,能源类公司折旧发生率最高,金融类公司折旧最低。
(二)变量选取 针对当前我国上市公司更偏向股权融资而导致负债率过低的现状,本文研究资本结构时选取资产负债率作为因变量,经营绩效选取每股净资产作为因变量。影响资本结构和经营绩效的因素分别定义如表2、表3所示:
(三)模型构建 本文模型采用一般的多元回归方程,Y=a+bX+ε,其中,ε是误差项,a、b分别为最小二乘法得到的参数估计值,X为解释变量的向量。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时,模型设定如下:
(1)
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影响因素时,模型设定如下:
(2)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回归分析 对公式(1)和(2)进行回归,回归结果见表4和表5。
(二)研究结论 从回归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一般来说,资本结构与公司规模、总资产周转率呈正相关关系,与总资产增长率、获利能力呈负相关关系。公司规模、总资产周转率与资本结构呈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公司越大,其运用资产赚取利润的能力越强,偿债能力就越强,就更容易从银行获得贷款,相应地资产负债率就越高,这与权衡理论是一致的。总资产增长率、获利能力与资本结构负相关,因为从以往经验来看,当公司需要资金的时候,往往会优先考虑运用自有资金而非举债,这样资金成本也相对较小。也就是说总资产较多,总资产增长率较高,获取利润能力较强的公司考虑资金的需要会保留更多的自有资金以备所需。当企业的自有资金不足时,公司才会考虑举债,而使得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降低。这种实际现象符合权衡理论。
(2)权衡理论还提出,公司通过举债进行避税时,盈利能力较好的公司更趋向于运用更多的举债进行合理的避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由此盈利能力与公司资产负债率往往正相关。从本文实证结果看,十个行业均不存在这种关系,反而在原材料、能源、房地产、医药、金融等行业中,获利能力与资产负债率呈负相关关系,这与啄食理论的观点是一致的。因本文使用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为2012年报数据,至少说明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许多行业上市公司更加注重以“现金为王”,并致力于降低负债率。
(3)传统理论研究认为非负债税盾与资本结构呈负相关关系,折旧的避税作用较强,较高的的非负债举债类避税措施往往会部分消减举债的避税效应,由此通过非举债避税的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显而易见是比较低的。从本文实证结果看,十个行业中仅有能源、房地产、医药等三个行业存在这种关系,说明非负债税盾对资本结构的负相关影响并不确定,与行业因素存在较大关系。
(4)一般而言,经营绩效与公司规模、总资产增长率、获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公司规模与经营绩效显著正相关,说明该行业上市公司存在较为明显的规模经济,如原材料、能源、交通运输、公用事业、房地产、医药、金融等行业。总资产增长率较高、获利能力较强反映了企业的成长性较好,并具有较多的现金流,经营绩效自然较好。
(5)投资品、交通运输、医药等行业的上市经营绩效与资本结构呈负相关关系,这说明在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实情况下,当这些行业的上市公司需要通过筹措资金来进行一项新的投资计划时,外部投资者往往认为公司从外部融资的原因是资金短缺,因此,发行新债可能会使投资者低估该公司的股票,造成公司股票价格的下跌。当然,经营绩效与资本结构的相关关系因行业不同而存在差异。消费品、投资品、信息技术等行业的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与非负债税盾呈负相关关系,这说明提高每股净资产可以从降低企业折旧方面着手,同时,经营绩效与非负债税盾的相关关系并不确定,因行业不同存在较大差异。
(6)针对不同行业公司资本结构和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的特点,若对某行业的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进行优化,并提高经营绩效,就必须致力于提高其正相关影响因素,降低其负相关因素。
参考文献:
[1]Bowen. Robert M Dales, Lane A and Huber Jr.,Charles C. “Evidence on the Existence and Determinants of Inter-Industry Differences in Leverage”, Financial Management;1 Inter82, Vol. 11 Issue 4.
[2]Bradley, Michael, Jarrell, Gregg A .and Kim, E. Han "On the Existence of an Optimal Capital Structure: Theory and Evidence",Journal of Finance: Ju184, Vol. 39 Issue 3, P870.
[3]Harris, Milton and Raviv, Artur "The Theory of Capital Structure",Journal of Finance; kar1991,Vol. 46.
[4]陆正飞、辛宇:《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主要影响因素之实证研究》,《会计研究》1998年8期。
【关键词】 并购重组 企业价值评估 问题 思路
一、并购重组和企业价值评估的内涵
1、并购重组的内涵
并购重组,包含着企业并购与和资产重组。同时,企业并购与和资产重组是一组既有区别又有着密切联系的概念。企业并购包括兼并和收购两种意思,其共同的特征是取得并购企业的控制权。与企业并购不一样,资产重组是指能够管理或控制企业资产的主体,对资产的结构或附加于特定资产上的权利进行调整的行为。同时,并购和重组相互渗透,它们不仅可以没有关联、分别进行,也可以互为因果。它们的区别在于并购重在股权关系,重组重在资产关系。
2、企业价值评估的内涵
企业价值评估是对一个企业进行整体的评估,而不单单是将该企业各项资产进行相加,企业价值评估不仅要考虑企业目前拥有的所有资产的状况,还要考虑企业的持续获利能力,不仅要考虑有形资产的评估,更要深入研究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在进行评估时,既要考虑企业过去经营时形成的各种企业附加因素如商誉等,又要结合企业目前所处的行业的发展前景、市场经济环境以及宏观政策的调控,评估企业在未来可能获得的收益及期限,从而综合评估待估企业的价值。所以,企业价值评估需要有一种全局观,注重整体性,同时还要谨慎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尽可能客观公正地去衡量一个企业的真实价值。
二、我国企业并购重组中企业价值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视有形资产价值,忽视无形资产价值
目前,企业并购重组时对企业整体价值的评估一般会使用各项资产价值相加的方法,特别重视有形资产价值。而常见的无形资产,如人力资源、技术、商誉等,未在企业的账面上作出相应的计量和确认,但是这些对企业价值的提升尤为重要。例如高新技术型企业,可能没有多少固定资产如设备、厂房以及原材料等,但是却坐拥一些高新技术、优异的管理以及其他一般难以获取的资源等,单看资产的账面价值就显得毫无意义,与该企业的实际价值相去甚远。
2、评估方法选择及运用不当
收益法、成本法和市场法,是国内外进行企业价值评估时主要采取的方法,每一种方法的使用都有不一样的侧重。一般地,能够用两种方法进行评估时,评估师会采用对客户有好处的一种方法;而在不具备同时用多种评估方法的条件下,误用一些评估方法人为造成资产价值虚高,导致并入的资产存在很多“泡沫”,为一些大股东挖空上市公司提供了方便。评估师在进行评估时,有时使用成本法会未考虑到评估企业所具有的一些“软资产”,这样就很难体现出其整体的盈利能力。此外,由于每家企业的技术、人力资源、地理位置等存在差异,很难采取市场法得出评估结果。所以,就企业价值评估来说,收益法相对而言是最适用的评估方法,而成本法、市场法只能是作为备选和参考的方法。
评估方法运用不当突出表现为对收益现值法的滥用。虽然收益现值法在国外采用比较广泛,但是由于国内缺少关键信息的公开,参数的取得途径有限,使得收益法的使用有着很大的人为控制空间,一直以来都被市场置疑和诟病。
3、证券市场发展不规范,投行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国证券市场暂时还只发挥了融资功能,其余基本功能如价值发现、分摊风险、资源分配等均还未发挥应有作用。对企业并购重组活动来说,目前存在的问题会使股价并不能体现一个公司的真实价值,使证券市场无法在评估上市公司价值时提供一个考虑依据,使有些明明合适的评估方法形同虚设。
在发达国家,投资银行已经具有稳定而完善的体系,很多并购重组的案例经过投资银行积极的参与,在其合理专业的策划下成功。我国的投资银行主要是国有成分的有限责任公司,创新乏力、受众少、融资方式有限,规模、从业人员水平、运作方式等有局限性,导致我国投行难以履行策划咨询的职能。
4、相关制度不完善,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当前,企业并购重组活动愈演愈烈,大多数并购均有国有企业参与其中。而在实际并购过程中,由于国有企业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政策的缺失,往往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具体原因:一是资产评估机构的独立性被忽视。资产评估业集中度不高,评估机构与地方政府机关还有着某些交集,而一般企业并购重组的业务大多交给当地机构,尤其是土地评估,各地、县评估机构往往听命于客户,出具的评估报告不负责,不利于行业内良性竞争,不利于评估机构独立性的保持和评估质量的确保。
二是国企管理者渎职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当前,很多国企在进行战略转型,有不少企业因此盘活了资产,得到了并购重组带来的好处。但是,有些国企由于管理者经营不善,外债缠身、现有人员安置等问题突出,所以着急出手,这种类型的企业并购无一不处于被动状态,而居于优势地位的买方经常会采用一些手段使评估机构评估结果尽可能偏低,最终迫使卖方接受不合理的交易价格。
三是评估行业相关法律仍不完善。与企业价值评估有关的法律法规仍需完善,如《公司法》、《证券法》未对评估师的权利明确规定,也未明确提出对评估机构以及从业人员的具体要求。而《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是目前最具权威性的,但相关内容比较陈旧,已不能跟上经济的发展脚步。自2012年7月1日起开始执行的新《资产评估准则―企业价值》具有革命性,但缺乏实践性。
三、优化我国企业并购重组中企业价值评估的思路
1、深化对企业价值评估的认识
企业管理层应该格外重视企业价值评估。评级机构应当考虑到企业估值和其他评估有出入,企业价值评估和企业财务分析关系紧密,不单要看一项资产的价值,而且要看企业在未来竞争中的持续获利能力。评估人员应对相应的专业知识熟悉,对宏观环境较好地分析与把控,并能熟练使用相关财会理论和现代信息数字处理技术。由于不断变化的全球经济状况、发展趋势,以及不断产生的新理念和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管理部门如国资委、资产评估协会等应切实提高监管力度,提高从业人员准入门槛,强化培训,以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选择并合理运用评估方法
企业价值评估应主要采用收益法,并参考其他方法。同时,相关部门应尽早颁布实用性的法律法规,如对量化折现率敏感性参数等的制定方法。国外资产评估在数据的选择上已经有了很多研究,许多参数如收益法中折现率的采用、风险溢价等,有数据研究机构定期发表在《评估年鉴》上,不同的行业和回报风险的估计有动态数据供评估师参考和使用。中国缺乏类似机构,在选择评估参数时,评估师主观性很大,导致很多案例中不同评估师选用的数据没有统一标准。所以,我国亟待建立专业且具有公信度的市场数据动态研究机构。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案例库的建设,作为对规则和法规的补充。
3、规范健全证券市场,发挥投行应有的作用
上市公司明确产权、责权,进行合理管理,才能促成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在进行上市公司改组时,要贯彻《公司法》,严格按照企业理论,在内部建立健全体制。此外,要保证公司的透明度,精准、及时地举行报告和公司重要事情的公开,并确保上市公司的独立运作。同时,证监机构应该加大监管力度,使其不断改善自律机制。中介评估机构也应该提供客观公开的服务,相关事务所应谨守职业操守,遵守行业规则,依法公正履行各自的义务。
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行在业内术业有专攻,每个银行都有自己的理念以及市场定位,有的投行专职股票方向,有的则把债券业务当作重点。国内投行要转型成为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银行,就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拓宽自身业务,如参与企业并购重组活动,发挥咨询策划的功能,以顾问的形式在经济浪潮中取得一席之地,以增加对风险的抵抗能力。总之,应以特色业务为主,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4、完善企业价值评估环境,加强指导和监管
在我国资产评估的发展史上,各行业行政机构人为造成不同评估业务的垄断,多方管理的标准不一致,使资产评估经常面临很尴尬的局面。所以,应该勇于改变现状,有关管理部门不应该直接参与到评估的具体业务,而应该进行宏观调控,完善价值评估环境建设,加强辅助和督管,推动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的研究,为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寻找新的符合实情的方法或制度。
我国企业并购重组的类型已进入多元化的发展阶段,应尽快完善资产评估规范。对于能源矿业行业来说,开发周期长、相关成本高,采取并购的方式能够较快地进入生产阶段,节省部分成本支出,因此企业出境并购投资的行为持续升温。对于生物技术及医药行业来说,在研发不给力、创造性较低、药品安全事故频发、流通成本过高等背景下,行业内的整合是大势所趋。对于光伏产业来说,国内需求不多,主要靠出口,由于国外反倾销和反补贴政策不断出台,行业过剩的态势比较明显,整合也难以避免。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行业并购主要以取得技术专利、技术团队和产业研发优势为主,并购更偏向于行业的热点技术,移动互联网、垂直社交化整合等成为近年来行业发展的主流,也成为了行业并购的主要趋势。对于汽车行业来说,预计到2015年前十家整车汽车产业集中度将达到90%,形成三到五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从而推动整车企业横向兼并重组。与此同时,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并购重组更趋活跃。而对于零售业来说,由于电子商务的普及,为扩大行业的渗透率,各大连锁百货企业都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加大线上渠道。
在与国际资产评估行业、准则的衔接上要加强互动往来。积极组织对新版国际评估准则的翻译工作,鼓励开展中国评估准则与国际评估准则、美国、英国等国准则的比较研究。这样才能更好地顺应我国企业并购国际化的进程,辅助并指导我国企业价值评估的健康发展,从而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岳公侠、李挺伟、韩立英: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选择研究[J].中国资产评估,2011(6).
[2] 胡政:并购中的资产评估:基于交易双方博弈视角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
[3] 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资产评估协会联合课题组:上市公司2009年度并购重组资产评估专题分析报告[J].中国资产评估,2010(6).
[4] 张夕勇:并购与整合[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