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机构院感管理办法范文

医疗机构院感管理办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机构院感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疗机构院感管理办法

第1篇:医疗机构院感管理办法范文

(一)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围绕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反映突出的问题,结合新形势下医疗服务需求变化,通过改善环境、优化流程、提升质量、保障安全等措施,着力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构造和谐医患关系。

(二)加快发展优质社会资本办医。贯彻落实市政府下发的《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和省十部门《社会办医促进工程实施意见》,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健康发展,满足群众的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重点支持优质社会资本举办康复、老年病、护理院等专科特色医疗机构,提高老年康复医疗服务能力。

(三)科学编纂“十三五”卫生规划。巩固“十二五”卫生规划发展成果,科学规划医疗机构设置,统筹做好区卫生事业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实施卫生强区战略。

(四)扎实推进和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因病施治、分级诊疗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市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工作实施方案》、《区卫生局关于规范分级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强化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推进县级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提升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严控大型公立医院发展规模、限量提质,健全医疗机构间的分工协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分级诊疗服务,全面推行门诊患者基层首诊制度,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与县(区)和市、省级医疗机构的双向转诊。通过强化监督考评,开展重点监测评估,将病人就医流向、医院收治病种构成、双向转诊率等内容与医院等级评审复查有机结合,一并纳入目标考核及各类专项考核中,确保县域内就诊率达90%左右。

(五)探索医师多点执业。待市卫生计生委关于医师多点执业暂行管理办法出台后,开展医师多点执业工作。重点引导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促进优质资源在本区域内合理流动。实施医师执业信息化管理。

二、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一)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各基层医疗机构根据《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要求》等规定,提升院感管理工作能力和水平,建立院内感染防控长效机制。各医疗机构要重点加强消毒供应室、治疗室、换药室、手术室、口腔科室等关键部位的感染预防和控制。

(二)规范临床合理用药。推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各项控制指标,探索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加强激素类药物的管理。

(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加强护理服务内涵建设,加强护理管理及专科护理培训,推进护士岗位管理,稳定护士队伍,充分调动护士积极性,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及护理质量。

(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引导医务人员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服务理念,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开展医务人员“三基”训练考核,加强操作技能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服务能力。

(五)完善疾病应急救助制度。

完善疾病应急救助基金核报核销管理办法,按照省六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疾病应急救助基金申请支付工作的通知》,全面推进疾病应急救助制度。

(六)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并配合市中心血站组织好无偿献血工作,组织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督导检查,保证临床用血100%来自专业供血机构供应,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三、强化医疗服务要素监管

(一)加强医疗机构准入。落实行政审批许可制度,规范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执业、变更登记管理。

(二)加强医疗机构监管。增强依法执业意识,规范执业行为。联合卫生监督机构对医疗机构的执业范围、人员资质、医疗广告等进行日常监督。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建立医疗机构长效管理机制,维护正常医疗秩序。

(三)加强医师、护士准入管理。做好医师、护士的注册管理工作。开展好医师定期考核工作。

(四)强化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管理。严格按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办法》,建立规范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及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严肃查处未经批准开展技术项目的违规行为。

(五)开展医疗机构校验工作。按期保质完成医疗机构校验工作。由区卫生执法监督机构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对达不到标准的医疗机构给予暂缓校验,限期整改;对违法违规的医疗机构依法立案查处;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单位进行通报和记分管理。

四、完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

保持依法惩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医闹、伤医、杀医事件,维护正常医疗秩序。加大多部门联合处置重大医疗纠纷力度,推行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分担机制。各医疗机构要完善投诉处理机制,建立统一投诉渠道,避免多头管理,提高效率。强化医疗缺陷管理,夯实医疗安全工作基础。重视关键环节医疗质量,从严要求,把医疗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及时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申请,妥善处理医患纠纷。

五、深入推进医疗行风建设

持续抓好行业纠风工作,开展整治卫生计生领域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专项行动。推进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不正之风,深入贯彻落实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进一步加强卫生计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贯彻落实《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继续强化院务公开执行力度,督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建立服务信息公开制度,对服务效率、服务价格、医药费用、便民惠民等信息进行公示。进一步完善社会评价制度,加强对行风工作的舆情监测。

六、做好其它医政工作

(一)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

第2篇:医疗机构院感管理办法范文

一、围绕和谐抓质量,不断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1、以各种载体抓质量。

一是继续贯彻落实“医院管理年”活动。按照医院管理年要求,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制度,落实管理制度。继续学习卫生法律法规和《省医院诊疗技术管理规范丛书》,严格执行《规范》要求,使广大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行为更加标准规范。不断强化管理,使医疗质量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市级医疗单位要抓好等级医院回头看工作。

二是认真落实“强院名医工程”,努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做强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点发展心血管内科、普外科、眼科等学科;发展好市二医院、市三医院,市二医院重点发展传染病和肿瘤专科,市三医院加强胆石症和骨伤科建设;做精专科医院,市四院加强老年心身康复中心和精神专科建设,市妇保院努力提升妇女儿童常见病及突发病诊治水平;市中医院要充分发挥中医特色,着力发展好糖尿病和脑卒中专科。

三是开展绿色医院和标准化卫生院及标准化村卫生室创建工作。落实完成钦堂、杨村桥、大慈岩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努力完成大洋卫生院绿色医院创建和30家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任务。加强乡镇卫生院的内部管理,健全各项制度,不断提高卫生院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协助做好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转型工作和村卫生室的规范工作。

2、以各种检查促质量。

一是完善医疗质控组建设,充分发挥各医疗质控组的作用。重点抓好病历书写、三级查房、院感、护理等医疗质量的管理,突出骨科、口腔科、血液透析等医疗质量控制工作。

二是完成一年两次的全市医疗质量检查考核工作,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落实整改措施。

3、以各类培训提质量。

一是继续抓好科教兴卫工程,各单位要抓好方案的落实,认真做好科教工作。市级医疗机构要积极开展卫生科研,全市争取省级科研立项1项,市级立项2项,建德市级立项5项,新技术应用和推广项目不少于1项,通过鉴定的科研成果不少于1项。医疗机构要确保科研经费的落实,加强科研攻关,积极培养各类学科带头人。继续抓好申报市重点专科工作。

二是抓好继续医学教育和学历教育。认真抓好卫技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继续贯彻落实《市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办法》,鼓励市级医疗机构积极申报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争取中高级卫技人员获取学分的达标率达到90%以上。继续办好各类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等学历教育班。抓好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工作,认真组织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生和护士参加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岗位培训,要求全市培训率分别达到90%以上。

三是抓好在职医务人员的进修和培训。医疗机构对本单位的在职人员要有计划安排外出进修,落实进修培训经费。市级医疗机构要主动邀请上级专家到单位为职工讲课、传授新的医疗技术和医疗规范;乡镇卫生院要抓好各类人员的岗位资格培训工作,今年着重抓好基层医学检验和超声医学岗位培训工作。认真做好“好医生”网卫星接收站的收看工作,鼓励医务人员收看学习,从而获取“四新”知识,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

4、以各类规范保质量。

一是加强准入管理。重点是加强机构、人员、技术、设备、广告和医疗美容的准入管理。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设置和发展规划》进行设置审批,卫生窗口要严格按照医疗机构设置批准要求做好新设机构的管理、审核、审批工作,要以医疗机构执业校验为契机,组织有关专家严格按《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进行执业复审校验,对验收不合格的要暂缓校验,暂缓校验期满后仍不能通过校验的,要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认真做好全市医师资格考试报名工作,严把学历资格审核,严禁弄虚作假,及时完成医师和护士的执业注册工作。加强新技术、新项目的审批准入,对不符合技术准入标准而开展的项目要依法予以整治。市级综合性医院要进一步做好艾滋病实验室的建设和验收工作。

二是健全和完善医疗急救和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120指挥系统建设和急救分中心、站的规范化建设,加强随车医生的培训,努力提高我市的医疗救治水平。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重点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学习和培训,认真做好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规范管理,做好发热门诊管理和发热筛查工作,重视传染病的报告,及时做好登记上报工作。

三是严格执行国务院《品和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医疗机构品和印鉴卡的申报审批制度,进一步加强品和印鉴卡的管理,认真落实品和的采购、验收、储存、保管、发放、调配、使用、报残损、销毁、丢失和被盗案件的报告、值班巡查等工作制度,做到专人管理、专人负责,认真做好督查工作,确保品和的规范使用和科学管理。进一步落实《处方管理办法》,加大处方的监督检查力度,规范处方管理。

四是落实计量认定工作。认真贯彻执行《计量法》,积极配合市技术监督局做好计量年检评审工作,以保证出具的检查(检验)报告的法律效力,市级医疗机构通过计量认证,使市级医疗机构出具的检查(检验)报告达到互认,减少重复检查。

五是做好中医中药工作。一是加强中医药人才引进,不断提高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中医药诊疗水平,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作用,提高医疗机构中医药使用比例。市中医院要积极为基层医疗单位培养中医药人才,做好基层中医指导工作。二是各医疗单位要积极推广应用技术成熟、安全、有效、经济、适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使中医药科技成果得以在基层推广应用。三是推动中医药进社区活动,争取两家中医进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建设单位年内通过验收,继续抓好2名省级农村中医骨干培训和2名基层名中医培训工作。四是做好名中医的评选工作,充分发挥中医学会的作用,做好学经典做临床工作,举办一场中医论坛活动。五是做好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第二周期迎评工作。

二、围绕民生抓服务,努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1、抓强职工教育,提升沟通能力。开展在职人员礼仪服务、病人心理学、沟通技巧等培训,提升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2、加强卫生支农,服务基层卫生。积极开展卫生下乡和卫生支农工作。认真做好省、市“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工作,市级综合性医院继续落实选派2-3名医务人员下派到乡镇卫生院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帮助乡镇卫生院培养业务技术骨干,宣传卫生法律法规,支援农村卫生工作。

3、加强政策兑现,维护健康公平。认真落实“惠民医院”和“爱心门诊”政策。继续抓好对惠民对象就医实行“十四免、十减半、五优惠”政策,继续做好“爱心门诊”、“惠民病床”工作,积极为就诊的困难人群或民工提供低价、便捷的医疗服务,规范医疗收费,控制人均费用。对惠民政策要宣传、公开、上墙,要抓落实,做到应享尽享。继续做好“助盲复明”工程。

4、加强公益事业,做好服务工作。

(1)加强无偿献血和临床用血管理工作。加强对全市临床用血的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巩固无偿献血成果,要采取多种形式做好无偿献血的宣传,积极倡导无偿献血,广大卫生工作者要带头献血。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要做到科学、合理,成分输血率要达到95%以上,严格控制400ml以下用血,努力完成市下达的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100%的目标。

(2)加强医疗市场整治,深化打击非法行医。会同公安、药监、工商等部门继续做好打击非法行医和违法医疗广告工作。认真开展医疗广告、品和、采供血和临床用血、一次性医疗废物的处置和院感等专项整治工作,落实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大医疗市场监督执法力度。

第3篇:医疗机构院感管理办法范文

据*年末医疗机构登记注册资料,全市共有民营医疗机构356个(约占全市医疗机构总数1/2),编制床位788张(约占全市床位总数15.1%)。民营医疗机构总体服务意识较强,经营灵活,为我市人民群众的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由于种种因素,部分民营医疗机构不同程度地存在内部管理混乱、医疗安全隐患较多的情形。医疗质量是医疗机构的生命线,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健康发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强化质量意识。各医疗机构要将优质服务作为医疗工作的核心,坚持“质量第一”,持续改进。

二、强化管理意识。各医疗机构依照卫生法规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和科室岗位责任制度,依法行医。

三、强化自律意识。

一要严守执业范围。不得开展未经许可的项目(如医学美容等),不得擅自变更执业地点。虽获许可,但不具备相应资质医务人员和医疗设施设备的,亦不得开展;小诊所、医务室等不具备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不得为病人静脉注射可能引起过敏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不得开展未经批准的检测项目,如PCR、DNA检测及支原体、衣原体、细菌培养等。

二要严把人员资质。卫生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应资格,挂牌上岗。未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证书》、《执业护士证书》和未予注册的医护人员不得上岗从事医疗护理工作。

三要规范病人接诊。实行首诊负责制,接诊医务人员应详细、认真地进行诊查,及时按病历书写规范填写病历,按《处方管理办法》开具、使用、保管处方。对实行归口管理病人,不得私自截留。

四要诚信守法经营。严禁转让、出租,严禁设置“院中院”、承包科室、项目。对违规转让、承包的,须立即予以纠正,否则一经发现将依法暂停乃至注销违规经营科目。不得发放虚假检测检验报告结果。不得做虚假财务报表。

五要规范医疗广告。规范机构视觉形象与店堂广告,不得擅自篡改卫生行政部门审核的医疗广告内容,改变方式、范围;不得误导和欺骗群众就医。

六要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医疗废物须交有指定的有资质的机构处置并做好交接记录,妥善处理污水、污物,不得擅自处理、买卖医疗废物。

七要认真履行传染病防治职能。不得违法收治传染病患者,不得迟报、漏报、瞒报、谎报传染病疫情。

八要严格院感管理。认真做好医务人员手和医用物品消毒灭菌,不得滥用、乱用抗菌素,防止交叉感染。

九要规范义诊。义诊前15—30天应到属地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经审查同意后方能组织义诊活动。义诊原则上在本机构所在地区范围内举行,不得借义诊之名推销药械和虚假诊疗。

四、强化纠纷防范意识。要建立清晰的医疗投诉渠道,明晰处理程序,公开投诉电话、受理部门,设置投诉意见箱。做到每件投诉、纠纷有记录、有处理、有结果,确保不因医患矛盾激化影响正常诊疗秩序。

第4篇:医疗机构院感管理办法范文

一、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一)完善改革各项配套政策。在财政投入政策方面,细化财政补助政策,落实基本建设、大型设备配置、离退休人员费用、公共卫生服务、重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项目补助,并逐步与医院管理绩效挂钩;在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方面,按照“总额预算、超支分担、结余共享”原则,积极推进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付费制度改革。在收费标准方面,严格执行省物价局最高限价政策规定。同时要严格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结合省厅要求探索差别化费用控制机制,各公立医院要加强医药成本控制,优先配置和使用基本药物,广泛使用适宜技术,有效落实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认真实施阳光用药工程,加强对各医疗单位均次费用增长的监管,切实降低老百姓费用负担。

(二)建立绩效考核体系。建立以医院公益性、运行效率、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的公立医院考核体系,探索建立满意度第三方调查机制,对所有公立医院实施年度绩效考核。

(三)探索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要以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提升综合管理能力为重要抓手,科学界定、合理划分所有者和管理者责权,探索建立以理事会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要加强医院成本控制,建立完善的医院成本核算体系,不断推进精细化管理水平。

二、上联下沉,着力提升整体医疗服务能力

(一)上联:结合省厅“双下沉”工程项目,公立医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争取与上级医院合作项目。市一院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合作,要找准目标,细化政策,取得实质进展,不断强化区域龙头地位;市妇保院已经跟省儿保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还要进一步盯紧。其他公立医院也应主动与综合实力、管理能力和科教能力强的上级医院加强联系,着力在专科特色和整体实力上加大建设力度,原则上每家医院都要有1-2个学科与上级医院形成紧密型的合作关系,提升整体服务水平。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要依托对口支援平台,积极主动与支援单位联系,在规范基层医疗服务行为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高上取得实质性合作,提高基层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同时,为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素质,年内与职技院合作完成二期100人次的以急救和基础实践技能为主的培训任务,考核成绩列入单位年度绩效。

(二)下沉:建立城区公立医院人才下沉机制,主要是二方面,一是落实晋升职称前到基层工作一定时间制度。二是2010年前参加工作大学毕业生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的到基层工作一定时间。通过人才下沉,提升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三是乡镇(街、区)卫生院要根据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要求,主动深入村卫生室做好六统一的一体化管理工作,规范村卫生室诊疗行为。三是探索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工作。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签约服务机制,构建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医疗新模式,此项工作卫生局已经明确在我市进行试点。

(三)加强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加快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和院前急救体系建设,规范医疗机构急诊科建设,加强救治设备设施配备,加强对急救指挥调度人员和急诊急救专业人员岗位培训,积极开展多种形式急救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活动。

三、深化三大专项活动,保障医疗质量安全

(一)深化“三好一满意”活动。继续开展“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活动,并将医疗服务“3+X”公益承诺活动作为三好一满意活动的延伸,组织各公立医院以签订承诺书的形式推进公益承诺活动开展。公开承诺主要内容:实现首诊负责制,不推诿病人;畅通绿色通道,确保急救救治;为特殊贫弱群体提供一定程度优惠(免费)服务;服务大众,送健康知识进城乡社区;增进沟通,广泛开展社工志愿活动等。同时,邀请媒体和社会公众参与监督。

(二)深化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为主要内容的临床药事管理活动。认真贯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严格执行“限品种、限用量、限级别”,落实抗菌药物目录、超品规采购、临时采购制度,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深入开展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提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水平。开展临床药师队伍建设,加大临床药师培养力度,完善临床药师制度,突出抓好临床合理用药,扎实开展处方点评制度,一院、妇保院每月一次,其他医院每季(抽取1个月)一次进行全处方点评,积极争创市药品安全示范单位。

(三)深化“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以实施等级医院回头看活动和基层卫生机构集中整治活动为抓手,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逐步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长效工作机制。

1、不断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公立医院要以实施专业化诊疗规范为核心,进一步扩大临床路径管理覆盖面和病种范围,实现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医院100%开展工作的目标,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数市第一人民医院不少于23个,市妇幼保健院不少于10个,中医院、骨科医院、红十字会医院不少于5个,市第二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不少于3个,同时要提高临床路径管理病例入组率和完成率,实现入组率不低于50%,入组后完成率不低于70%的目标。基层卫生院要根据2月26日卫生部召开的基层医疗机构集中整顿工作视频会议精神,重点要抓好病历书写、院感管理、医疗废物处置、各类诊疗规范,技术规程的制度建设和狠抓落实工作。

2、不断增强质控中心的专业监管力度。各质控中心要规范开展质控工作,切实履行各项职责,做到年初制定年度计划,年终做好总结评估和报告工作。各质控中心要将基层医疗机构纳入质控管理范围,要充分发挥对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检查、监督和指导作用,年内组织一次基层质控综合排名检查考核,考核结果列入年终医疗业务绩效。

3、狠抓核心制度落实和规范关键部门质量管理。①强化医务人员医疗核心制度的教育与培训,有效推进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手术分级管理、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首诊负责制、院内会诊、交接班、病房值班、重症和危重病人监护等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②进一步加强关键部门质量管理。加强医院急诊科规范化建设,畅通急诊绿色通道,实现与院前急救系统的无缝衔接;以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提高确诊率为重点,切实加强门诊医疗服务工作;加强手术病人管理和手术室规范化管理,完善手术室工作流程,完善手术审批和患者知情同意制度,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严格落实手术分级和手术安全核查等各项工作制度;加强重症监护病房规范化建设与管理,加强技术能力建设,与功能任务和需求相适应,上规模、上水平,努力提高危重症病例的救治成功率;加强临床实验室建设和规范管理,确保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监管;加强医院消毒供应、血液净化、介入诊疗、放射治疗科室等其他关键部门的规范化建设与管理,确保质量安全。③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将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关键部门质量管理工作列入年度绩效考核,同时要加强平时日常监督检查。

4、加强护理质量和医院感染规范管理。①强化护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今年重点抓好基层护理人员的“三基”培训比武工作,实现基层护理人员全覆盖,同时将成绩列入单位年度医疗业务考核内容。②进一步扩大“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范围。根据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实施意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覆盖病房三级医院80%以上,二甲医院60%以上,二乙医院40%的要求,各公立医院要加大力度,增加人员,落实措施,切实提高临床护理质量。③强化医院感染规范管理,进一步贯彻落实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等医院感染管理相关技术规范,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手术室、重症医学科、血液透析、口腔科、急诊科、产房、消毒供应中心等重点部门、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重点强化各医疗机构感染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培训,全面落实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规范医疗废物处置,确保医疗安全;组织开展医院感染管理专项督查,加大对重大医院感染事件的处理力度。

四、大力发展民营医疗事业

(一)做好宣传发动,拟召开民营医院发展大会,宣贯卫生部门坚持“开门办医”的方向,对社会资本实行“非禁即入”的原则,引导社会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努力开启与我市民营经济大市相称的社会资本办医新局面。

(二)做好科学规划,根据区域卫生规划,调整专科医院、门诊部、个体诊所布局和数量,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置咨询窗口,做好政策宣讲、告知、引导工作,力争引进一家民营二甲综合医院。

(三)研究出台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意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各项政策,如将民办医疗机构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定点服务范围等。

(四)重点推进现有民营医院向规模化、高端化、特色化发展,如引导康美诺口腔医院、光大医疗美容医院在技术能力、人才储备、专科建设方面有突破;为保证工作成效,把推进民营医院发展做为重点工作列入全市卫生工作重点,细化年度工作指标,力争年底完成民营医疗机构床位占比达到10%的目标。

五、统筹协调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医政管理

(一)加强采血供血管理,保证临床用血安全。①积极推动无偿献血工作开展。要适应针对日益增长的临床用血需求,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不断完善无偿献血管理招募制度,提高固定献血人员比率,建立健全各部门协作机制及无偿献血工作长效机制,完善全市采血网络,确保满足临床用血需求。②加强血液质量与安全管理。加强医疗机构合理科学用血管理,加强对各用血单位的业务指导,深入采供血各个环节进行现场检查和指导,进一步规范操作规程,加强实验室血液质量控制,扎实开展血液安全督导检查,保障血液质量和血液安全。

(二)严肃查处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去年以来,周边县(区)及广东高州医院的商业贿赂行为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各医疗单位一定要完善惩治工作制度和机制,加强教育和管理,杜绝商业贿赂案件发生。

(三)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和成效;完善药械集中采购机制;认真做好投诉和来信来访处置;做好征兵、招生体检工作以及博览会、中高考等重大活动医疗保障工作等。

第5篇:医疗机构院感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友谊县;合作医疗;新农合;新型农村

友谊县是黑龙江省东北部的农业县,农民比重较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制度)建立的较早,该制度对该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科学设计和完善的“新农合制度”对友谊县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结合实际,完善新农合工作方案

在坚持农民自愿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农民经济承受能力和医疗供需状况,制订符合实际、科学规范的试点方案,也是保证新农合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各乡镇应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科学规范的农民个人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办法,认真总结过去一些有效的做法,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简便有效、农民认可的筹资办法,降低筹资成本,建立起长效、稳定的筹资机制。要根据各乡镇的实际,进一步科学制定起付线、封顶线和报销比例标准,既要防止因为报销标准收得过紧造成资金沉淀,影响资金效益发挥,妨碍农民受益,又要防止因为放得太松发生透支。要做到“以收定支,略有结余”。具体而言,要适当增加农民慢性病门诊、健康体检等小额费用补偿项目,从而扩大受益面;要根据不同级别的定点医院制定不同的报销比例,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报销比例,鼓励参合农民到乡镇就近就医,提高参合农民的住院报销补偿比例,增加农民对新农合试点工作的信心和吸引力。

二、加强县、乡、村医疗服务体系和网络建设

加强友谊县及下属乡镇村屯的医疗机构服务体系和网络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是保障参合农民就近就医、降低医疗服务费用的重要举措例。各乡镇政府要根据国家、省和县里的有关部署,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切实增加对乡村医疗机构的投入,对县级医疗机构要完成重点房屋、科室、设备配套,培养诊治农村常见病、多发病、急症及疑难杂症的技术骨干,基本满足当地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努力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每个乡镇要建设好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对乡镇卫生院要实行建、管结合,实现房屋、设备、人才配套,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能力;每个村至少要有一个卫生所或卫生室,配备相应的人员和适用的医疗设备,满足村民的需要。要改革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完善分配制度,为农民提供安全、有效、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对农村现有医疗人员的培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根据发展需要定向培养人才,进行定向定点招生,充实农村医疗卫生队伍;研究制定鼓励医护人员到农村卫生机构工作的政策措施,在技术职务晋升、工资福利、子女就业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让现有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安心工作,引导医学院校毕业生下基层工作。

三、加强经办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全面提高经办能力

实施新农合制度,是一项十分繁重和艰巨的任务,必须有足够完善的经办机构和人员。友谊县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本着精简、效能的原则,尽快完善、充实乡镇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和人员,落实经办机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加强经办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提高经办机构和人员的工作效率,为参合农民提供良好、高效的服务,从而缩短参合住院农民费用的兑付时间。要加强经办机构信息网络化建设,积极探索县、乡经办机构的网上审核报销工作,缩短审批工作时间,切实提高效能。

四、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如果对医疗机构的监管不到位,医疗费用不断上涨,对农民的保障水平越来越低,或者公平性得不到体现,必将对新农合制度的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各县市卫生行政部门要研究切实可行的办法,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对县内医疗机构服务行为和收费的监管。要认真选择确定定点医疗服务机构,督促医疗机构健全医疗服务制度,执行诊疗操作规程,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证医疗安全,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特别是要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使用医疗基金,减少农民医药费用。要加强县内医疗机构服务行为、服务质量、收费价格的检查和公示,要积极实行药品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切实减轻参合农民的就医负担和合作医疗基金的压力。要探索建立适合农村实际的医药供应体系和监督体系,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药品价格。

五、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始终是新农合制度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反复宣传建立新农合制度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提高广大干部的思想认识,增强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责任感、紧迫感。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反复宣传新农合制度的原则、要求和相关政策。特别是要通过受益的参合农民现身说法。宣传新农合的好处,增强群众对新农合制度的了解,消除群众的疑虑,积极引导农民自觉自愿地参合,不断增强农民的健康风险意识和互助共济意识。要切实转变观念,坚持预防为主,增加对健康教育的投入(新农合基金也可安排一定比例),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增强农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观念,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和习惯,提高自身抵御疾病的能力,促进新农合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友谊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友谊县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工作方案,2011,1.

[2]张以强,梁媛媛,刘彩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践中的问题探讨[J].法治与社会,2006(11).

[3]唐娟.我国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中的阻滞因素分析[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2005,26(4).

第6篇:医疗机构院感管理办法范文

今年9月10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10月14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可以这样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党和政府的一件大事。其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包括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近期,要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入手,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由此可见,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符合国情,符合各地实际,是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的一个重要实现形式,对解决大多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可行的路径。

我区建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是区委、区政府在建立“新农合”制度的基础上,又一项改善民生、惠及民众的重大举措,是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推进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区委、区政府决定将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工作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扩面,业务上交由区卫生部门组织实施,这既是对“新农合”工作的高度肯定,又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年,重庆市有21个区(县)实施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试点工作,万州区是其中之一。目前,除万州以外的其余20个区(县)已正式启动并实施这项工作,时间紧、压力大、任务重。我们只有变压力为动力,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迎难而上。

当前,我区正处于建设“500亿万州”的关键时期,全区上下正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全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着力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各级干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难,创新发展观念,破解发展难题,全面推进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

二、把握建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内容实质

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城乡居民自愿参加,政府、个人和集体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医疗保险制度。前段时间,区卫生、财政、民政、劳动保障等部门已就我区实施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开展了深入地调研,拟定了建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方案,区政府第41次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万州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试行办法》。前天下午,该办法已向区委三届第68次常委会议通报。昨天,区政府已印发各地各有关部门执行。

(一)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对象、筹资水平

具有本区户籍的农村居民和不属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城镇居民,包括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学生和少年儿童,以及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都属于参保对象。参保时,必须以家庭为单位,在所属镇乡、街道办理参保缴费、登记等手续。户籍在本区学校集体户口管理的中职、中专、技校学生,可由学校统一办理参保登记。

全区实行两种层次的筹资标准,分为一档和二档(一档筹资标准为每人每年100元,二档筹资标准为每人每年200元)。城乡居民须以家庭为单位选择其中一个档次参保,选择档次一经确定,两年之内不得变更。参加一档的居民每人每年缴纳保费20元,参加二档的居民每人每年缴纳保费120元,政府对每名参保对象补助80元。对农村的五保户、计划生育特扶对象参加一档个人缴纳的部分由财政、民政部门全额资助;对农村的低保户、在乡重点优抚对象(不含1-6级伤残军人)、重度(一、二级)残疾人员参加一档的,个人缴纳10元,由民政部门资助10元;对农村的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对象参加一档的,个人缴纳4元,由财政部门资助16元。对城镇低保对象、重度(一、二级)残疾人中的成年人和本人收入低于重庆市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最低标准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选择二档参保的,个人缴纳60元,政府每年再按人均6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参加一档的,政府从60元补助金中安排10元资助参保,个人缴纳10元,其余50元的政府补助由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管理中心记账,用于支付本人医疗费用的个人负担部分。

需要强调和说明的是,为减少筹资环节和筹资成本,年城镇居民参保需一次性缴纳—年度的参保经费(年度参保经费按3个月计算),共计15个月。一档缴纳保费25元,二档缴纳保费150元。同时,这部分参保对象也从年10月1日起享受有关的政策待遇。10月1日至12月31日,凡生病的新参保人员,在年1月凭医药费用发票、户口薄、身份证到各就诊的医疗机构进行补报。年1月1日起,所有参保人员实行“报账直通车”制度,就诊后在医疗机构当场兑付医药费用补偿。

(二)医药费用补偿标准

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实施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轨到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全区所有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将执行统一的政策,享受统一的医疗费用补偿。从年起,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主要用于住院和门诊医疗费用支出,只建立统筹基金,不建立个人账户和家庭账户。

1、普通疾病门诊医药费补偿

补偿比例为50%,参保一档的每人每年门诊医药费用最高补偿金额为30元,参保二档的每人每年门诊医药费用最高补偿金额为40元。

2、特殊疾病门诊医药费补偿

对经二级(含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确诊、区合管中心认定的患有各类恶性肿瘤,慢性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失代偿期,糖尿病(Ⅰ、Ⅱ型)、高血压(伴心、脑、肾及眼底损害之一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脑血管意外后遗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结核和列入诊疗项目器官移植后的抗排异治疗病人门诊医药费年度累计在50元内全额自付,超出部分按60%的比例予以补偿,参加一档的每人每年限额补偿600元,参加二档的每人每年限额补偿1000元。

3、重大疾病门诊费补偿

对经二级(含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确诊、区合管中心认定的患有恶性肿瘤的放疗、化疗和镇痛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列入诊疗项目器官移植后的抗排异治疗的二档参保患者,在一级及其以上定点医疗机构就诊的门诊治疗费用纳入统筹基金补偿范围,按同档同级医院相对应的住院补偿比例予以补偿,在年度住院补偿限额内最高可补偿10000元。需要说明的是,已经享受了重大疾病门诊费补偿的二档参保人员,不再享受特殊疾病门诊治疗费用补偿的相关政策。

4、住院医药费用补偿

不同级别的定点医疗机构实行不同的住院补偿比例和起付线。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中的一档,与以往的“新农合”制度完全接轨,补偿比例、标准全部一样。对于参加二档的人员,一级、二级、三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补偿起付线分别提高至100元、400元、800元。住院补偿比例分别比一档提高8个百分点,即,一般镇乡(街道)卫生院为78%、中心卫生院为73%、二级医院为53%、三级医院为38%,住院最高补偿限额也从一档的3万元提高到6万元。

另外,五保户、低保户、在乡重点优抚对象(不含1-6级伤残军人)、重度(一、二级)残疾人员和计生奖扶特扶对象在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不设住院补偿的起付线。中药(含中成药)饮片和中医适宜技术治疗费用补偿比例在原有补偿标准的基础上再提高10%。未成年人(指未满18周岁)患有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肿瘤、多器官衰竭(心、肝、肺、脑、肾)、先天性心脏病、血友病6种重大疾病的参保人员住院治疗时,经区合管中心审核批准后,补偿标准在同级医疗机构补偿比例基础上提高10个百分点。对参保孕产妇符合政策生育住院分娩(包括平产和剖宫产)实行定额补助,每名孕产妇补助500元,住院分娩费用不足500元的按实际发生费用全额补偿。参保对象年满1周岁、未满2周岁儿童在规定的可提供预防接种服务的单位和定点医疗机构接种水痘疫苗,限额补偿150元。在发生狂犬病疫情期间,对参保居民被无主犬咬伤后在规定的可提供预防接种服务的单位和定点医疗机构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限额补偿260元。这一系列政策,必将让广大参保人员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感受到党和政府的阳光雨露。

三、周密部署,确保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顺利运行

(一)狠抓资金筹集工作,按时完成目标任务

建立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资金筹集是关键。能不能在较短时间内组织尽可能多的城乡居民参加,事关工作的成败。年我区的参保率指标任务是:农村居民达90%以上,城镇居民达70%以上。截止到昨天,全区农村居民已参保68.3万人,参保率为55%。各镇乡、街道务必要在12月10日前完成参保资金的筹集工作。12月15日前,务必将筹集到的资金缴存到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基金专户。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筹资工作实行报告制。各镇乡、街道从明天起至11月30日期间每两天、12月1日至10日期间每天向区合管办报送参合进度情况。

在动员城乡居民参保筹资的过程中,要注重质量和效率,特别要对参保人员基础信息作好准确、完整的登记。各镇乡、街道要切实做好参保人员基础信息管理工作,在12月20日前完成参保人员基础信息的录入和修改,建立准确的参保人员基础信息库。12月31日以前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证发放到新参保人员的手中。

(二)强化宣传引导工作

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涉及范围和对象分布面广,情况复杂,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是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和关键环节。镇乡、街道和有关部门、各新闻单位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抓住时机,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开展政策宣传和舆论宣传,要突出宣传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社会宣传手段,向参保对象讲清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办法、内容和参加的好处,讲清政府的补助支持政策,宣传群众受益的典型。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力争“三个讲透”:一是要把实施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的目的、意义讲透,让广大城乡居民知道好处;二是要把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的具体内容讲透,让广大城乡居民掌握政策;三是要把政府支持和资金管理、报销办法讲透,让广大城乡居民消除疑虑。尤其是要把帐算清楚,使城乡居民知道参保能够得到哪些实惠、能化解疾病为家庭和个人带来的哪些风险。要通过宣传,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民利工程,从而提高群众参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镇乡、街道要沿用“新农合”工作中走村进户、上门宣传的筹资办法,引导群众自愿参保,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搞强制参保。

(三)做好有关人员培训工作

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政策性、业务性非常强,要尽快在全区形成强大的工作声势,其中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人员培训工作一定要尽快到位。各级管理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要做到熟练掌握、运用政策,成为这项工作的行家里手;村组、社区居委会的相关人员也要做到能基本把握政策、解释政策。只有这样才能把这项工作开展好,落实好,才能为参保人员提供高效、快捷、透明的服务。

(四)强化医疗机构建设,确保服务水平的提升

区卫生局将多形式、多途径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建设,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技术水平。区、镇乡、村三级卫生机构,尤其是镇乡(街道)卫生院能否向参保人员提供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是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在积极推进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工作的同时,必须深化卫生改革,更新服务观念,转变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尽快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上到下一定要认识到,使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获得优质、方便、价廉、安全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要进一步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努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改善服务态度,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要加强业务技术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要合理用药,规范检查,降低医疗成本。

第7篇:医疗机构院感管理办法范文

一、项目总目标

(一)了解医疗机构的医院消毒与感染控制能力及其变化情况。

(二)评价医疗机构的消毒工作质量,为改进医院消毒与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三)了解全市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现况,评价托幼机构消毒效果,发现薄弱环节,进一步提高托幼机构消毒质量和传染性疾病的防控能力。

(四)了解公共场所、洗涤行业的消毒质量状况,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二、项目范围和工作职责

(一)项目范围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按照《消毒管理办法》、《2012年全省消毒与感染控制工作意见》和《2011年省托幼机构消毒监测方案》以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对辖区医疗机构、托幼机构、洗涤行业和公共场所进行消毒监测和督导,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工作职责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负责辖区内医院、公共场所、洗涤行业和托幼机构的消毒监测工作,并按要求将监测资料报送市疾控中心;定期对辖区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与评价,及时向市卫生局报告,并向监测单位反馈意见;根据监测结果确定辖区监测薄弱单位和环节,组织开展相关调查研究。并根据各自工作实际制定医院、托幼机构、洗涤行业、公共场所消毒与感染控制监测方案。

各乡镇卫生院要积极配合好市疾控中心对辖区内医疗、托幼机构、洗涤行业、公共场所消毒效果的监测,督促辖区内的医疗机构做好消毒工作。

三、项目工作内容

(一)医疗机构监测内容

1、监测医院及感染控制科室基本情况

了解医院名称和代码、归属关系、等级、医护人员数、床位数,是否建立医院消毒管理组织。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结构、主要职责、人员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称、职务、学历、在感染管理科工作年限和参加院感相关培训的次数)、负责人姓名和联系方式。

2、去污染的程序

医院对使用后手术器械进行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包括消毒清洗灭菌、清洗消毒灭菌、清洗消毒和清洗灭菌4种程序,每种去污染程序所占的比例。每半年监测一次。

3、手术室空气监测

选择普通手术室两间,洁净手术室百级、千级、万级各一间,无相应级别时可空缺。监测普通手术室沉降菌和医院洁净手术室的空气沉降菌、浮游菌。每半年监测一次。

4、一般物体表面监测

每半年选择感染性疾病科等医院感染重点科室3间,现场监测消毒处理前后房间内物体表面细菌总数。

5、医护人员手的监测

每家医院选择5名手术室医护人员进行外科手消毒后监测,5名感染性疾病科(住院部)医护人员进行卫生手消毒后监测,每半年监测一次。

6、口腔科用水监测

每半年选择口腔科水源水1份、储水箱水1份、手机喷水5份、冲洗水5份,监测细菌菌落总数。每半年监测一次

7、医院污水监测

调查医院污水处理方法中采用的消毒因子种类及强度。监测医院污水中生物性污染指示物粪大肠菌群数(MPN/L)和肠道致病菌(主要监测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每半年监测一次。

医疗机构监测上半年监测资料于2012年7月份、全年消毒质量监测资料于2012年底前上报市疾控中心。

(二)托幼机构监测项目和要求

1、室内空气:监测动态和静态情况下教室、活动室和卧室等场所。

(1)监测项目:细菌菌落总数、溶血性链球菌。

(2)采样数量:不少于3份(每家托幼机构,下同)。

2、工作人员手:重点监测保育员、老师的手卫生。

(1)监测项目: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溶血性链球菌)。

(2)采样数量:不少于3份。

3、环境物体表面:重点监测活动室、卧室、餐桌、卫生间玩具、水龙头等环境物体表面。

(1)监测项目:细菌菌落总数、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b-溶血性链球菌)。

(2)采样数量:不少于3份。

4、餐(饮)具:消毒后备用的餐具。

(1)监测项目:大肠菌群、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溶血性链球菌、志贺氏菌)。

(2)采样数量:不少于3份。

5、饮水机水:使用中的饮水机水

(1)监测项目:菌落总数

(2)采样数量:不少于3份。

6、其他:根据各地实际开展相关项目的监测。

(三)公共场所、洗涤行业监测项目和要求

1、室内空气:监测动态和静态情况下工作场所。

(1)监测项目:细菌菌落总数、溶血性链球菌。

(2)采样数量:不少于3份(每家单位,下同)。

2、工作人员手:

(1)监测项目:细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溶血性链球菌)。

(2)采样数量:不少于3份。

3、环境物体表面:重点监测工作环境物体表面。

(1)监测项目:细菌菌落总数、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b-溶血性链球菌)。

(2)采样数量:不少于3份。

第8篇:医疗机构院感管理办法范文

 一、**县医疗卫生基本情况

**县共有卫生计生机构151个。其中:行政机关1个(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公共卫生机构3个(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妇幼保健中心、县卫生和计划生育执法监督局),县直医疗机构2个(县第一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乡镇(街道)卫生院12个,卫生所2个(驻看守所卫生所和驻福利院卫生所),村卫生室131个,另有民营医院10家。全系统有卫生技术人员819人,乡村医生34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30人,注册护士389人。全县设置病床2048张,每千人分别拥有床位数4.9张、医生1.42人、护士0.85人。

二、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情况

    (一)完善卫生基础设施,筑牢卫生工作体系

一是抓好项目建设。县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2015年,实施县中医医院整体搬迁工作,开工建设县疾控中心和县妇幼保健中心业务用房,3个项目累计需要资金约31000万元。目前,县疾控中心和县妇幼保健中心业务用房建设进展顺利,主体工程即将完工;县中医医院搬迁工程虽进展缓慢,但已正常开工建设。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近年来,我县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投入的同时,配套部分资金用于新建和修缮村级卫生室。今年,我县新建5个、修缮41个村卫生室,各项工作正有序开展。

二是完善设施设备。我县县级医院拥有CT、核磁共振、大型X线机、彩色B超腹腔镜等大型先进医疗设备,能够开展普外科、骨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等各类业务,一般疾病均可在境内得到有效治疗。乡镇卫生院均拥有B超、X线机、生化仪等医疗设备,开展了普通内科、普通外科、儿科、中医科地方病防治等医疗预防保健业务,并承担公共卫生监督、村卫生室管理、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爱国卫生技术服务等职能。

    (二)加强公共卫生管理,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一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网格化管理;二是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疫情研判和防控能力,积极推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三是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应急准备及救治工作,确保调查及时率、有效处理率达100%;四是围绕贯彻落实《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和云南省、昆明市防治艾滋病工作要求,抓好艾滋病防治工作;五是围绕控制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的核心目标,深入实施“妇幼健康计划”;六是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

(三)推进国家政策落实,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一是继续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长效补偿机制,总结推广改制医院“管办分开”的法人管理机制,创新人员编制管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二是开展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工作。推动各级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开展分级诊疗试点。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和结核病防治管理为突破口,探索按病种打包、上下联动的办法,推动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三是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结合国家药品定价机制改革,探索符合我县实际的新型药品采购配送机制。做到100%医疗机构使用基药,100%基药采购从省级平台上进药,100%患者看病使用基药,100%基药按零差率销售,真正实现让利于民。

四是推进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完善绩效考核分配制度。鼓励各卫生院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县乡镇卫生院核定收支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制定自己的考核细则,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经费投入仍显不足

近年来,我县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虽逐年增长,但因财力有限投入不足。新型医疗设备、设施相对比较欠缺,发展缺乏后劲,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

(二)卫生资源总量相对不足,配置还不够合理

现有卫生资源多集中在城区,其中优质资源又多集中在大中型医院,城乡之间差距较大,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等农村医疗机构的卫生资源匮乏,服务能力较低,服务质量不高,部分村卫生室的工作、业务、生活用房“三合一”,条件十分简陋,还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三)专业人才匮乏,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由于人事引进和招考制度僵化、薪酬待遇差异、医疗执业环境恶化等因素,是导致县级公立医院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的主要原因。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严重制约县级医院发展,高水平的医务人员以及专业特色人才相对不足,人才队伍不稳定,“引不来、留不住、养不起”现象普遍存在,人才流失率相对较高。

(四)聘用人员多,工资支付压力大

按照国家规定的医护人员与床位比我县两家公立医院应该有编制1020人,实际编制数为355人,缺编数为665人。因工作需要,两家公立医院招聘编外医务人员323人(其中县第一人民医院218人、县中医医院105人),仅聘用人员工资全年共计2392万元(其中县第一人民医院1742万元、县中医医院650万元),是医院最沉重的负担之一。另外由于县级部门对合同工无相应的职称聘任制度,编外人员缺乏归属感,影响积极性,留住人才较难。

(五)城乡居民医保资金缺口大,政策制定不利于医院发展

    2015年以前实行“双均付费”考核,把全市发展在不同层次的同级别医院放在同一层面考核,导致越发展的医院被扣资金越多,不发展的医院不会被扣资金,严重阻碍了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2016年度实施“总额控制付费”,医院无论收治多少病人,医保定额支付。实施“总额控制付费”与实际承担的医疗任务极为不符,将导致抢救病人越多,收治达住院标准的病人越多,医院亏损越大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

    一是逐年加大对卫生事业的经费投入,要把卫生事业投入的重点从城区转向农村,大幅度提高对基层卫生室的投入比例,逐步缩小城乡投入差距。二是有重点、有步骤地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施条件,添置必要的医疗设备,逐步提高基层卫技人员待遇,进一步充实基层卫技人才队伍。三是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卫生事业,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投入体制。四是加大对医疗科研项目的争取力度,鼓励和引导各医疗机构积极引进新项目,推广新技术,努力打造品牌科室,更好的服务患者。

第9篇:医疗机构院感管理办法范文

为满足社会各界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我院以部分高端人群以及外宾为服务对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更好的人性化医疗服务为纽带,于1997年成立了中日友好医院国际医疗部。我院特需医疗形成了由门诊、急诊和病房连成一体化的医疗保障服务体系,逐步打造了特需医疗服务的高端品牌。

1我院特需医疗同商业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情况我院国际医疗部是最早同商业保险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的公立医院特需医疗部门,吸引并积累了大量持商业保险的驻京外籍人士和国内企业高层管理者等高端客户,奠定了我院长久以来在公立医院特需医疗服务市场中领军者的地位。

1.1什么是商业保险所谓商业保险是指以被保险人的身体为保险标的,保证被保险人在疾病或意外事故所致伤害时的费用或损失获得补偿的一种人身保险。它不仅在保障范围和保障水平上更为充足,可以提供社会医疗保险以外的健康保险计划,而且在支付形式上也更加人性化,“直付”便是一个集中的体现。只要是与我院建立直付关系的保险公司客户持保险卡和相关身份证明,就可以享受免付费的直付就医服务,这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就诊的流程,方便了患者就医。

1.2与保险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我院国际医疗部自成立以来先后与万欣和、人保、平安健康、中间带、欧乐、招商信诺、方胜、国际SOS、康众、安盛、华泰、蒙迪艾尔、威马捷、威尔比在内的几十家保险公司或第三方管理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2010年共接洽商业保险公司22家,签署合作协议13家。

1.3与保险公司加强交流与沟通我院十分重视同商业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不仅指派专人负责保险相关工作,包括:合约的洽谈、审核;保险相关事务的沟通协调;保险公司及客户的参观;保险业务培训等,而且今年还举办了同保险公司之间的联谊活动,创造了双方直接交流的机会。

2我院特需医疗同商业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优势

2.1品牌优势我院是直属卫生部领导的国家三级甲等医院,拥有大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先进的医疗设备。国际医疗部门诊除了设有专家门诊外,还开设有普通的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骨科、泌尿外科、脑外科、胸外科、心脏外科、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皮科、中医内科、心理科等涵盖共计48个临床科室,由职称在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医生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门诊诊疗服务。正是依托医院整体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医疗资源,才能更好发挥国际医疗部的“品牌”价值,毕竟医疗水平和安全是商业保险公司和客户最为关注的。

2.2服务优势我院是中日两国政府合作建设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医院,特殊的历史背景为我院临床、护理人员在对外交流培训方面提供了不少的便利条件和机会。医院整体较高的外语水平和丰富的外事经验,使得国际医疗部的服务可以更好的满足高层次的个性化医疗服务需求。

2.3价格优势对于商业健康险公司,我院特需医疗的价格定位相比较其它私立或外资医院来说有不小的吸引力,他们更愿意通过积极的宣传和引导使保险客户得到性价比更好的医疗服务。

3我院特需医疗同商业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前景

3.1新医改政策重视发展商业健康保险2009年颁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拉开了我国新一轮医改的序幕,新医改方案首次突破性地在政策层面对商业保险地位进行了明确,提出“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同时改革方案将“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予以单独强调,提出“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适应不同需要的健康保险产品,简化理赔手续,方便群众,满足多样化的健康需求”。新医改政策对商业健康保险的服务形式作出了具体规定,即“鼓励企业和个人通过参加商业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解决基本医疗保障之外的需求”。国家在政策层面上对商业保险的支持无疑对医院和商业保险公司的进一步合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引导作用。

3.2商业保险合作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稳定的客户来源,直接带来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效益。2010我院国疗全年保险直付收入约781万,占整体收入的8.43%;2011年1~5月,保险直付客户就诊2600人次,保险直付收入约310万,预计2015年中国健康险保费将突破1200亿人民币,健康险市场的蓬勃发展必将带来更广阔的客户群市场。

3.3提升我院的知名度掌握高端客户市场的主动性,进一步提升我院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大多数商业保险公司都有外资背景,他们会将签约的医疗机构列在其全球医疗网络合作伙伴的名单中供所有客户选择参考,这无形中提升了我院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4我院特需医疗同商业保险公司合作所面临的挑战

4.1公立医疗机构间的竞争越来越多的公立医疗机构看好特需医疗服务的市场而加入其中,而同商业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已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趋势和手段。

4.2民营、合资医疗机构的发展壮大针对高端客户,特别是持有商业保险的外籍客户,民营、合资医疗机构无论是在就诊环境、语言沟通,还是特需医疗服务方面都具有更多的优势。特别是从2011年3月1日起,随着《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试行)》的开展,符合条件的执业医师可在本市行政区域内2-3家医疗机构依法开展诊疗活动,医生资源的共享无疑为民营、合资医疗机构注入了新的活力,也逐步缩小了医院之间医疗技术的差距。

4.3特需规模的限制目前国家的相关政策对于公立医院特需医疗的规模有较严格的限制,这对于持商业保险客户的就诊选择无疑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和阻碍。

5我院特需医疗的发展方向

5.1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指导原则下,医院应当提高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配套完善医疗硬件设备,提升整体的医疗诊疗能力,为保险客户提供更为人性化关怀的医疗和保健服务。

5.2人员培训医院对于从事特需医疗服务的医护人员应在业务知识、外语能力等诸多方面进行定期的培训,强化人员的服务意识、沟通能力,逐步提高综合素质。

5.3市场再细分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将特需医疗更深层次的细分,与科研教学相结合,建立各类特色学科群;在服务的各个环节上力求细化,设立多层次标准,在“特色”和“创新”两点上做文章,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力求开展多样性、层次性和个性化的医疗服务项目,不断推陈出新以适应特需医疗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发展变化。#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