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学案例概述范文

教学案例概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案例概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案例概述

第1篇:教学案例概述范文

在教学内容的选编中,所选内容应突出“厚基础”“重应用”的应用型特色。综合考虑学生的就业方向,侧重论述概念、方法、原理的历史背景和现实背景在金融等方面的应用,对于冗长难懂的理论证明可以用直观易懂的现实背景来解释。例如讲解全概率公式时,学生虽可以比较容易地应用,但不容易理解公式的本质,所以并不觉得引入这些公式有什么必要性,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果在课堂引入“敏感事件调查”这个例子,会对经管类的文科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从而为学生提高市场调查和问卷设计能力提供有益借鉴。在介绍贝叶斯公式时,可以根据经管类专业,引入贝叶斯公式应用在风险投资中的例子。在介绍期望的概念时,从赌博游戏介绍概念来源的背景,再将期望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可以引入其在投资组合及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这样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概率论中许多理论是取之于生活而用之于生活,并能自觉将理论运用到生活中去。在介绍极大似然思想时,可以从学生和猎人一起打猎的案例进行引入。

2设计趣味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015年1月5日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电脑的普及、各种游戏软件的开发,很多大学生喜欢在网上玩游戏。教师可以抓住大学生爱玩游戏这一特点,况且概率论的起源就来源于赌博游戏,教师可以在讲授知识时,由一个游戏出发,循循诱导学生从兴趣中学到知识,再应用到生活中去。例如,在讲解期望定义时,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个游戏案例:假设手中有两枚硬币,一枚是正常的硬币,一枚是包装好的双面相同的硬币(即要么都是正面,要么都是反面,在抛之后才可以拆开看属于哪种)。现在让学生拿着这两枚硬币共抛10次,一次只能抛一枚,抛到正面就可以获利1元钱,反面没有获利,问学生选择怎样一种抛掷组合,才能使预期收益最大?教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随机抽一位同学回答,并解释其理由。大部分学生选择先抛后面那枚硬币,如果发现两面都是正面,那么后面9次都抛这枚,如果是反面,那后面9次都抛前面那枚硬币。这种抛掷组合确实是最优的,但总是说不清其中的道理来。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其实大家在潜意识中已经用到了期望,然后利用期望的定义为大家验算不同抛掷组合的期望值来说明大家选的组合确实是最优的,这时学生豁然开朗,理解了期望的真正含义。游戏可以继续,如果将若干个包装好的非正常硬币装入一个盒子里,比如将5枚双面都是反面的、1枚双面都是正面的硬币装入盒子里,学生从中摸一个硬币出来,再和原来那枚正常的硬币一起共抛10次,也可以选择不摸硬币,直接用手中正常硬币抛10次。这个时候,原来那种抛掷组合还是最优的吗;如果再改变箱子中两种硬币的比例,比如9枚双面是反的,1枚双面都是正的,结果又是怎样等等,这些问题可以留给学生课后思考,并作为案例分析测试题。按照上述设计教学案例,不仅让学生轻松学到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还可以提高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精选实用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如在讲解全概率公式时引入摸彩模型,中奖的概率是否与抽奖的先后顺序有关。利用全概率公式可以证明与顺序无关,大家机会是平等的。又如讲解事件独立性可以引入比赛局数制定的案例,如果你是强势的一方,是采取三局两胜制还是五局三胜制,这个例子也可以用大数定理来解释,n越大,越能反映真实的水平。又如设计车门高度问题,公共汽车车门的高度是按成年男性与车门顶头碰头机会在0.01以下来设计的:设某地区成年男性身高(单位:cm)X~N(170,36),问车门高度应如何确定?这个用正态分布标准化查表可解决。合理配备维修工人问题:为了保证设备正常工作,需配备适量的维修工人(工人配备多了就浪费,配备少了又要影响生产),现有同类型设备300台,各台工作是相互独立的,发生故障的概率都是0.01。在通常情况下一台设备的故障可由一个人来处理(我们也只考虑这种情况),问至少需配备多少工人,才能保证设备发生故障不能及时维修的概率小于0.01?这样的问题在企业和公司经常会出现,我们用泊松定理或中心极限定理就可以求出。学生参与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了问题又学到了知识,从而有成就感,学习就有了主动性。

4运用多媒体及统计软件进行经典案例分析

在概率统计教学中,实际题目信息及文字很多,需要利用统计软件及现代化媒体技术。其一,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可以使教师节省大量的文字板书,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重复性劳动中,从而教师就可以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阐释问题解决的思路,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有效地进行课堂交流。其二,使用图形动画和模拟实验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公式。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介绍投币试验、高尔顿板钉实验时,可以使用小动画,在不占用过多课堂教学时间的同时,又能增添课堂的趣味性。而在分析与讲解泊松定理时,利用软件演示二项分布逼近泊松分布,既形象又生动。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使用Mathematica软件演示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时,就可将复杂而抽象的定理转化为学生对形象的直观认识,以使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在处理概率统计问题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面对大量的数据需要处理,可以利用Excel,SPSS,Matlab,SAS等软件简化计算过程,从而降低理论难度。不仅如此,在教师使用与演示软件的过程中,学生了解到应用计算机软件能够将所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强烈激发学生学习概率知识的兴趣。

5结合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技能

第2篇:教学案例概述范文

关键词:变量与函数;概念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247-02

2015年7月22日-8月5日,由兵团教委,教研室组织的中学数学继续教育培训在石河子大学成功举行。本次活动是全疆数学教师的再教育,再深造。其中由兵团教研室杨卫平主任组织的“变量与函数”说课活动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作为普通教师的一员,笔者有幸参加了观摩活动,深受启发。下面从以下几个案例提出自己的反思:

案例一:例1、日气温变化图:图18.1.1是某日的气温变化图,根据这张图,你能否得到某个时刻的温度?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间t(时)的变化,相应地气温T(℃)也随之变化.每一个时间t,都有一个唯一的气温T与之对应.

例2、高尔夫球的轨迹

我们用l标识高尔夫球飞行的水平举例,用h标识高尔夫球的飞行高度.此时高度h随着水平距离l的变化而变化。

例3、水中的波纹

把一块小石头投入池塘中,就会激起一阵阵的波纹。

面积S随着半径r的变化而变化.每一个半径r都有唯一的面积S与之对应.

反思:考虑实例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此案例对课本上提供的例子作了修改,选择了"一日内的温度变化"、"高尔夫球的运动"、"水中的波纹"这样三个例子.如果后两个例子学生在生活中根本没有经验,学生理解起来会有困难。

案例二:例1、《名侦探柯南》中有这样一个情景:柯南根据案发现场的脚印,锁定疑犯的身高.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例2、我们班中同学A与职业相扑运动员,谁的饭量大?你能说明理由吗?

反思:此案例的设计意图是想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但现实世界中各种量之间的联系纷繁复杂,应向学生说明我们数学的研究方法是化繁就简,本节课只关注一类简单的问题.当然,这里的问题是作为研究“背景”呈现,教学时应作“虚化”处理,以突出主要内容。否则,教师不易控制课堂节奏,会在这一环节浪费大量时间,这样的引入是否有必要?

案例三:问题一:一辆汽车以60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行驶里程为s千米,行驶时间为t小时.

1、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填写下表:

t/时 1 2 3 4 5 t

s/千米

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不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

3、试用含t的式子表示s=__________,t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

这个问题反映了匀速行驶的汽车所行驶的路程____随行驶时间___的变化过程.

问题二:每张电影票的售价为10元,如果早场售出票150张,午场售出205张,晚场售出310张,三场电影的票房收入各多少元?设一场电影售票x张,票房收入y元。怎样用含x的式子表示y ?

1、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填写下表:

售出票数(张) 早场150 午场206 晚场310 x

收入y (元)

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不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

3、试用含x的式子表示y.__y=_________________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这个问题反映了票房收入_________随售票张数_________的变化过程.

问题三:在一根弹簧的下端悬挂重物,改变并记录重物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如果弹簧原长10cm,每1kg重物使弹簧伸长0.5cm,设重物质量为mkg,受力后的弹簧长度为l cm,怎样用含m的式子表示l?

1、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填写下表:

所挂重物(kg) 1 2 3 4 5 m

受力后的弹簧长度l(cm)

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不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

3、试用含m的式子表示l. l=___________m的取值范围是_____。

这个问题反映了_________随_________的变化过程.

问题四: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要画一个面积为10cm2的圆,圆的半径应取多少?圆的面积为20cm2呢?30 cm2呢?怎样用含有圆面积s的式子表示圆半径r? 关系式:________

1、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填写下表:

面积s(cm2) 10 20 30 s

半径r(cm)

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不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

3、试用含s的式子表示r.__r=_________________s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这个问题反映了___随___的变化过程.

问题五:用10m长的绳子围成矩形,试改变矩形的长度,观察矩形的面积怎样变化.记录不同的矩形的长度值,计算相应的矩形面积的值,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设矩形的长为xm,面积为sm2,怎样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s呢?

1、请同学们根据题意填写下表:

长x(m) 1 2 3 4 x

面积s(m2)

2、在以上这个过程中,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___.不变化的量是__________.

3、试用含x的式子表示s=_______________,x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

这个问题反映了矩形的__随__的变化过程.反思:此案例引用了课本的五个实例。第三个例子,由于不少学生在理解“弹簧问题”时面临列函数关系式的困难,可能冲淡对函数概念的学习,对于繁难的概念,我们更应注重为学生构建学生所熟悉的、简单的数学现实,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形象.过难、过繁的背景会成为学生学习抽象新概念的拦路虎.

第3篇:教学案例概述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质量提升;案例分析

万丈高楼平地起,以沙丘为地基的宏伟建筑的倒塌也只是片刻. 作为基本的数学体系元素,数学概念以抽象思维性反映了现实中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与其本质特性,支撑着数学体系. 做好初中数学概念教学实践,是素质教育中“全方位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科兴趣的需要.

数学概念浅谈

数学概念可以说是现实数学世界的一种理论、思维的升华,最终得到数量关系与空间关系. 数学概念是基本的数学内容,是定理、公式与法则的逻辑推导的起点,学生认知数学必须从数学概念开始. 奥苏泊尔认为,学习者“熟知数学概念”以“共同数学学习特性”的掌握与认知为标志,概念的同化与形成帮助学习者掌握概念. 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APOS教学理论由杜宾斯提出,该模型提倡概念建立要依靠学生的主动行为,在反复、多次的综合与抽象后,方可实现概念构建目标. 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经过行为、过程、对象与图象公式四个阶段,寓教于乐学习概念.

考虑初中数学概念繁多,难以一一列举,可将其做属性划分. 首先,具体与抽象概念. 摸得着、看得见的直观概念,如三角形、等式、实数、圆、方程、有理数、四边形、代数式、四边形等具体概念;抽象概念分为数学过程与关系概念,数学过程概念如解不等式(组)、开方、变形、乘方、解直角三角形、解方程(组)、公式恒等变形、因式分解多项式等;数学关系概念如相离、相交、全等、不等、相反、重合、成比例、相似、垂直、相等、相切、相似、平等. 其次,根据数学概念外延对象,分为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 如四边形ABCD、90°角的余弦值、二次函数y=2x2-3、自然数2等单独概念;比值、四边形、二次函数、自然数等则为普遍概念. 此外,还有种概念与属概念. 设A、B两普遍概念相异,A外延从属于B,那么B为属,A是种. 如矩形与正方形、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分别是属种关系. 属种间应当具备相似的内涵,如方程与四边形、方程与圆就不是属种关系.

有效提升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质

量的实践分析

(一)概念图的构建让学生对数学概念一目了然

参考奥苏泊尔学习理论,创建的数学概念图让学生对数学概念有了框架式的全新认识. 课程之前,教师可编写下节课数学知识的概念图,以图架形式帮助学生分辨知识点的关联. 概念图可省去文字的繁杂,形式简单、逻辑合理、轻重分明、知识全面、理解容易.

例如,“变量与函数”课程,可设计出如图1所示的概念图.

在实数概念课程,构建概念图也可如图2.

利用概念图,教师备课实现了整体化,其以“居高临下”式的观察概念谱系,不仅可观察数学概念全景(big picture),其细节也十分清楚. 当然,对于学生来说亦是如此.

(二)变错误为宝,升华概念认识

钱学森说过,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的错误中得出来的. 初中数学概念上百,学生难以掌握完全,解题错误时常发生. 但是,若将眼光“先前看”,而忽视了回头分析、改正错误,错误将会接二连三重复. 错误是正确的先导,发掘、正视并珍视概念,利用错误,变错误为宝,可防止下一次错误的发生.

例:设b<a,c是有理数,则下列不等式的正确个数为多少?

①bc>ac;②bc<ac;③<;④bc2≤ac2;⑤bc2<ac2.

本题中,因a>b,讨论所选不等式的正确性,只需要考虑c、c2. 因c是有理数,那么①②③肯定存在变形错误. 这时,学生误以为c2>0,则得出④⑤的正确性. 其实,0≤c2,那么,仅有④是正确的.

在学习数学性质与概念时,需要纵横结合、前后联系,探究本质,并联想、比较记忆,以更好认识数学概念.

再如,x1、x2为方程x2+kx+4k2=3的实数根,且有等式xx=x+x,试求k值.

错误解法:因方程实数根为x1、x2,且满足xx=x+x,为此,4k2-3=-k,即4k2+k-3=0,解方程得:k=-1或.

此题难度虽小,但学生依然经常犯错,原因在于忽略了Δ=b2-4ac≥0.

正确解法:依照上面得到k=-1或,在分别将k=-1与k=代入题干方程得到一元二次方程式后,以Δ=b2-4ac≥0判断k的解值,满足条件的只有k=.

其实,概念理解的偏失、浅显、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学生要勇于挑战解题错误,寻找盲点,以错误为基石,不断走向成功.

(三)数形结合,突出概念直观性

数学数量关系与图形间的相互转换应用即为数形结合. 数学是生活的逻辑与抽象性升华,将模糊的数学概念,通过图形方式展现,符合初中生学习与思维能力. 数形结合可在实数、不等式、函数、三角函数以及几何等知识点中凸显. 例如,实数大小的比较,可通过数轴点的前后位置来判断.

例:假设0>a,b>0,a>b,试比较a、b、-a、-b间以及0与a-b、0与-ab、与间的大小.

该题涉及数学关系概念、有理数概念,简单考虑有理数性质,会出现思维无序状态. 若以数轴为帮手,便能轻松解答概念间的相互关系.

依据数轴,直观得到:-a>b>-b>a;0>a-b、0<-ab、>.

例:几何内容“圆”主要教授圆与直线、圆与点、圆和圆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以口头、文字空洞表达外切、相交、内切等关系,必然因对比关系的复杂而一头雾水. 为此,可以图示其间的关联. 如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可画出下图.

圆外离:d>R+r

圆内切:d=R-r或d<R+r

圆相交:R+r>d>R-r

圆外切:d=R+r

数形结合即数量关系与几何图形间的结合,考虑数学知识间的共通性,有效契合数与形,严密推导,是理解数学概念、扩大数学概念认知的有效方式.

(四)以范例为概念学习打下前期基础

范例,即例子. 初中数学课本的编排有很强的逻辑性,知识体系从简单到复杂,不断铺排. 掌握前一章节概念,后期概念学习当然如数家珍. 在概念学习时,教师不妨选择典型的例子,铺设探究路子,为学生提供方便. 例如,“幂的乘方”比“积的乘方”学习在前,在教授“积的乘方”时,有必要提供“幂的乘方”范例,在回忆基础上拉开“积的乘方”概念学习序幕.

例:计算①(32)3;②(x3)2;③(xa)n.

计算后,总结规律发现,如果a与n为正整数,则(xa)n =

为此,(xa)n=xan. 得出规律,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有了以上例子,再让学生求解以下各式:

(4×5)2与42×52;[4×(-5)]2与42×(-5)2;×与×,最后,让学生自行在探索中总结规律.

通过范例,概念的语言解释大可避免. 在“对照”基础上,学生寻找出范例与所学概念间的相似性,把思考还给学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五)提升数学概念教学的其他建议

首先,加强理解阅读. 翻阅教材,发现数学概念大多精简、抽象、严谨,对于抽象概念,更是难以捉摸其内在含义,无法寻找出有效的反映实体. 因概念由语言表述,则学习、理解概念语言至关重要. 若学生阅读能力低下,在概念理解与应用上则要下苦功夫.

其次,在理解阅读基础上,教师还应要求学生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对概念进行理解,注意概念外延、内涵,保证质与量的双丰收. 如,“垂线”. 概念内涵――四个垂直角;概念外延――线相交下的某特殊存在状况;定义垂线,从而认知定义具有概念判定与性质区分的性能.

另外,初中数学概念的认识、理解不可停留在思维上,要真正形成概念,应用实践不可或缺. 在实际数学问题中应用概念,学生可巩固概念,加深掌握程度,当然,数学实践能力也不知不觉得到提升.

第4篇:教学案例概述范文

引言

概率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的一个数学分支,它的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几乎遍及多有的科学技术领域、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中,可以说现代社会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概率统计的知识。正如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所说:“生活中最重要的问题,其中绝大多数在实质上都是概率的问题”。因而在概率统计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课程本身的特点及特用的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随机思想和实际应用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的问答式教学被认为是案例教学法的朴素形式,而案例教学法真正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形式和运用是在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的医学院和法学院得以应用,通过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并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提供一个真实的或模拟的具体情景,有选择的把问题呈现出来,让学生身处其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从而启发学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法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简而言之“案例教学”就是指在教学时要从问题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应用,而不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2]。

二、概率统计教学过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概率统计是教学大纲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作为一门数学类课程,它有数学类课程的所有特点:逻辑性强、概念抽象、枯燥难学。不少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概率统计,尤其是初遇古典概率时,很有兴趣,又能够联系实际主动思考,但是随着后续知识中公式、定理的逐渐增多,枯燥的公式让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此外,概率统计的思想方法来源于生活,教学中应处处有案例,从贴近生活或与学生专业相关的问题入手,用身边常见的现象和例子说明问题,从问题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应用,在激发学习热情的同事,不断强化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拓展视野,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3]。

目前,概率统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重理论、轻实践;重运算技巧、轻数学思想。使学生学过课程后,只会考试,不会运用,偏离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因此,在概率统计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应用性教学。而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具体包括:①有利于提高学习趣味性;②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④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和合作的意识;⑤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4]。案例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综上所述,我认为在学习过程中,选取经典、有趣且与课程内容结合紧密的实际问题,通过案例教学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在概率统计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案例教学法可以贯穿概率统计教学的始终,大到专题讨论,小到每道例题,都可以使用案例教学法。下面简单介绍两个有趣的典型案例。

案例1 针对古典概率和数学期望的定义,引入随机概率史上著名的“赌金平分问题”[5]。

赌徒A和B的赌技相同,各出赌注6个金币,约定:谁先胜三局,则拿走所有的12个金币。现已赌了三局,A两胜一负因故要终止赌局。问这12个金币如何分才算公平?多数学生会按照已胜局数来分配,即A拿走2/3,B拿走1/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这样的分配方式不太合理,如继续赌局,结果会有如下4种:AA(表示两局都是A胜,后面类推),AB,BA,BB,那么发现前3种结果都是A先胜3局,得12枚金币,只有最后1种结果是B获胜,得12枚金币,因此,A和B最终获胜的概率分别是3/4和1/4,合理的分配方式是:A分得9枚金币,B分得3枚金币。

转换思路,若引入一个随机变量X,X表示继续两局赌局后,A的最终所得,则X有两个可能的取值:12和0,其概率分别是3/4和1/4,故A的期望所得应为:12*3/4+0*1/4=9,即X的“期望”值等于:X的可能值与其概率之积的累加,值就是“数学期望”名词的由来。

案例2 “三门问题”[6]

美国20实际70年代曾经有过这样一个电视节目,在节目中,节目参与者将在3扇门之间选择一扇门,这3扇门中有且仅有一扇门后面有奖品,当节目参与者选定一扇门之后,主持人就会打开另外两扇门中没有奖品的一扇门,然后问参与者:“是更换还是坚持”。这是,大多数人会凭直觉认为,剩下的两扇门中,每扇门后有奖和没奖额概率各占一半,因此无需改变选择。但从概率角度分析,就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原因在于:在最初的选择中,参与者选择正确的概率是1/3,后面两扇门选择正确的概率是2/3。这里的奥秘在于,当其中一扇门被主持人打开确定没有奖品后,这2/3的概率都集中到另外一扇没被参与者选中的门上,而不会与参与者选中的门再次进行二次概率分配。这就是说,如果参与者改变自己最初的选择,获奖的概率是2/3,而不改变最初的选择获奖的概率仅为1/3。

这个问题也叫蒙提霍尔悖论。在概率论中这样的悖论还有很多,如辛普森悖论、贝特朗箱子悖论等,通过对这些案例的研究,能加深学生对概率统计的思想和原理的理解,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四、案例教学法在概率统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案例教学法已经被运用开来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从整体来看,概率统计的案例教学在实施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首先,缺乏配套的案例教材。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支撑,实施案例教学法就需要大量的与各专业教学内容匹配的案例,目前的现状就是缺乏合理有效的案例。

其次,案例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收集与专业背景相关的案例,要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对学生在案例分析讨论中具有较强的驾驭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再者,案例教学法对学生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案例教学法重视实践,重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主张学生死记硬背,更重视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运用理论知识处理现实问题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学生要有自主学习、主动思考、联系实际的思维和习惯。

第5篇:教学案例概述范文

关键词:数据库;案例驱动;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1-2534-01

1问题的提出

数据库技术现在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军事、科技、医疗、网络、生活等各个领域,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计算机技术之一。目前,我校指挥自动化等相关专业都开设了《数据库》课程,主要讲授数据库理论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但存在理论与实验课时(50+10)配比不当,学员学习动力不足,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等诸多问题。笔者经过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总结出,要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案例驱动教学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

2案例的选择

传统的《数据库》课程的教学,理论课时50学时,主要以教员讲解为主,讲授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完整性、关系数据理论、数据库设计与编程、查询优化[1]等内容,另配以五个相对重要的实验,以使学生了解基本的SQL语句,学会简单的编程。这样50+10的模式上下来,学员学习《数据库》课程就变成了“教员填,学生灌”,学完数据库,只能应付考试,却连最简单的一个应用管理系统都实现不了,教学效果一直很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多年的一线教学总结经验后,提出了“理论后即应用,边理论边应用”的案例驱动教学模式。

我校《数据库》课程一般在本科学员大三下学期开设,学员基本已下过部队,了解了一定的连队基层的日常训练,一日生活等信息,对军事科目也都有了一定掌握,因此,针对军队院校的学员特点,笔者提出了以“军事训练管理信息系统”为具体案例,讲解理论,配以实践,“一步一学习,一步一实践”,遇到问题“再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模式讲授该门课程。在上课初期,讲解完基础理论后,就给学员们演示之前笔者开发出来的“军事训练管理信息系统”,当学员们看到平常军事教员的纸质考核标准出现在电脑上,自己所熟悉的训练科目的考核时间、方法、手段、成绩通过几条语句就可以查看,而不需要翻阅厚厚的手册手册,就已经激发了学员们继续学习此门课程的兴趣。再比如,讲解“实体”、“联系”、“属性”这些概念的时候,就会让学员们思考:军事训练管理信息系统中,涉及到的实体有哪些?属性都有些什么?又都有什么联系?等等等等,诸如此类。因为学员对部队正处于好奇向往的阶段,不仅能够积极主动的思考相关问题,而且也调动了学员们学习《数据库》课程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学习劲头十足。接下来,由简入难,逐层深入,随着数据库的知识学习越深入,学员们能解决这个系统的问题也就越多,到最后,一门课程学完,一个“军事训练管理信息系统”也就设计与实现完成了。不仅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还解决了实验课时不足的问题,一举两得,教学实践效果良好。

另外,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实验教学时间。传统的实验教学,只能够把基础的SQL语句按要求让学员们在实验课堂上进行练习,每节内容之间不连续,学员们当堂能够理解和掌握,可到最后却不能将所学的所有知识融会贯通,学习内容脱节现象严重。在实行《案例驱动》教学之后,实验教学环节变成了连续的、有互动的教学时间。理论课堂上以教员演示讲解为主,学员都会按照进度在课下自发的进行上机实践,到了实验课堂上,就成为了教员指导答疑的时间,每个学员都或多或少的会遇到问题,发现的问题越多,学员们掌握的知识就越多,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就越强。最终发现,这种“案例驱动”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员实际动手的能力,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较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更扎实,理解的夜更透彻。

3“案例驱动”教学的条件

首先,“案例驱动”教学不仅要完成好教学大纲的要求,还要依托实际案例开发出具体的数据库应用管理信息系统,这就要求教员不仅要有良好的教学根底,还要掌握具体的程序开发语言,有较高的独立科研的水平,这样才能从宏观上把握案例中所出现的各类问题。学员们遇到问题,提出问题,如果教员能够及时给出正确的合理的解答,也同样会增强学员们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其次,“案例驱动”教学需要依托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因为很多具体的执行过程都是在课堂上实现和完成的,所以这就需要多媒体设施配套支持。(下转第2536页)

4结束语

基于“理论后即应用,边理论边应用”,“一步一学习,一步一实践”,遇到问题“再理论,再实践”的“案例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讨论讲解实践,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也提高了学员自主学习的动力,增强了学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教学方法经几个批次的实践教学后,确实提高了《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效果,今后将继续努力,使之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第6篇:教学案例概述范文

【关键词】职业能力 培养模式 教学改革 信息安全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6-0033-02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并且成为涉及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和文教等诸多领域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各行业用户已经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纷纷采用防火墙、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等手段来保护信息系统的安全。然而,用户网络安全意识的提高,网络安全投入的加大和网络安全厂商的兴起、产品的日益增多和技术的进步,并没有带来网络安全问题的好转,相反,安全问题却日益严重。病毒、木马、黑客攻击、网络钓鱼等安全威胁层出不穷。目前,国内对安全人才需求的特点是“数量大、质量要求高”,高技能应用人才十分缺乏。据天基人才网、51job网、中华英才网等人力资源网站统计,近年人才市场对网络安全工程师的需求量激增,企业需要精通网络安全的网管人员。网络安全行业的就业需求以年均18%的速度递增,2012年,网络安全行业的就业人数达到300万。为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信息网络安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建设一支政治可靠、技术过硬的信息网络安全专业人才队伍,全国各高等院校纷纷开设信息安全专业。

一、信息安全专业开设的现状分析

截止到2011年,国内开设信息安全专业的高等院校共有86所,其中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大、信息工程学院、武汉大学等均设有信息安全专业,并形成从专科、本科、硕士到博士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一大批信息安全方面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和技能应用型人才。然而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专业办学尚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是开设该专业的学校不多;另一方面是高职院校也是近几年才得到快速发展的,受资金、场地、师资等条件的制约,涉及网络安全实践方面的课程就更少了。随着近几年高职教育的兴起,加快信息安全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构建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成为各高职院校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2011年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高峰论坛上,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安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明确提出加快计算机专业实践体系的建设,注重职业能力培养。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利于进一步加快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建设,有利于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从而起到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

二、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缺乏与行业、企业相适应的专业实训环境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②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要求与课程体系有一定距离;③专业学生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需要进一步加强;④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待进一步提高;⑤课程教学内容相对与职业岗位任职要求明显滞后,信息技术从开发到应用于社会生产实践到老化的周期越来越短,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习的新技术,尚未走出大学校门有的便已老化被淘汰,不再具有实用价值;⑥专业教师队伍无法满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以上问题不仅是我集团计算机学院需要加以思考和努力解决的,也是各高职院校信息安全专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对此,高职院校中的许多有识之士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不少高校进行了一些结合自身情况的改革尝试。

信息安全技术专业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紧缺专业。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对专业建设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项目试图在这方面做一些有益的尝试与探索,从而提高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

三、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内容与目标

以高教〔2006〕16号文件以及河南省高教〔2008〕172号文件精神为指针,充分体现信息安全技术专业教育特点,加强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构建开放式信息安全专业实训环境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此基础上,根据已知或预见的教学问题,拟定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

1.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①根据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网络管理员职业资格标准,突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开展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②在近几年教材建设的基础上,力争编写出一套适合突出能力培养的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实训教材;③积极探索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信息安全专业课程教学模式;④加大各专业课之间的联系教学,充分挖掘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⑤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课程资源的网络平台;⑥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立符合行业需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开放式信息安全专业实训平台。

2.研究目标

通过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形成具有自身优势、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学生的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为培养社会区域经济发展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做出贡献。

四、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解决的关键问题

利用我集团现有的资源,制定详细的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对专业课程的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着力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在课时压缩、教学内容变化、学生差异加大等客观条件下,如何提升专业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以适应高职教育需要;项目组认为,必须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如何选择体现职业能力的专业核心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和改革,并以专业教师为主,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

第二,在现有专业实训平台的基础上,如何紧密联系行业企业,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构建开放式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实训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研究专业教学模式,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第三,如何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开展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提供远程服务,构建教学网络,扩大受益面。

五、取得的成果

第一,已经制定了详细的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研究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制定了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结合课程教学实践,初步形成了适应高职教育、特色鲜明的信息安全高技能人才地培养模式。

第二,在近几年教材建设的基础上,编成若干反映上述思想的优秀教材、教学辅导书或讲义,其中专业课程教材已开始着手准备,力求尽快出版。

第三,建立了一个对教师有参考意义,对学生有帮助作用的交互性信息安全教学网络主页,并争取在国家及省精品课程建设上有更好的突破,充分实施网络教学。

第四,部分教改与教学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为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和课程建设提供经验。

第五,已经为计算机学院、合作院校计算机专业二年级学生学习这些课程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培养信息安全技术高技能人才做出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于璐.高职信息安全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32~33

2 开红梅、杨茂云、王树梅.非信息安全专业的信息与网络安全课程教学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1(31):174~175

3 王小军、刘顺兰、黄骞儒.信息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4 曾刚.校企合作下的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12):112~113

第7篇:教学案例概述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教学改革;教学内容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2.205

1 引言

在当前建筑领域蓬勃发展的前提条件下建筑领域的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同时,新形势下国家对各行各业的安全有了更加严格的的要求。建筑工程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为建筑施工企业生产一线培养具有技术和组织管理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建筑工程安全技术与管理课程是建筑施工技术专业的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的一门专业必备技能课程之一,在专业与产业的对接条件下,对建筑施工技术的学生来讲,如何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对于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十分重要。

2 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2.1 学情方面

高职高专所录取的学生往往存在很多的情意障碍,他们的自控能力弱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及、学习动力不足;同时基础知识不厚实、主动性差;他们形象思维能力强,接受新鲜事物快,对一些课程,短期内有新鲜感,但长期接受效果差。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有针对性启发学生学习动机。

2.2 教学方式方面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主要是以文字性内容为主,知识点比较细小,主要是对一些法律法规以及标准规范的讲解,课程内容比较枯燥,以记忆性内容为主,逻辑性稍有欠缺,学生接受起来相对容易,但同时也导致很多学生轻视这门课,觉得今后用时再学也来得及,考前突击复习也能及格,以至容易出现平时学习热情不高,上课易分心等现象。由于建筑工程专业课较多,很多课程在内容上存在交叉,而在后期内容划分上缺乏有效的沟通导致很多老师对内容重复这一情况并不知晓,造成时间浪费和教学资源消耗。同时,学生也会表现出热情不高甚至厌烦的情绪。另外,不同科目对于重复内容要求不同,致使教师对同一知识点的讲解思路上存才差异,这也容易使学生在学习时对侧重点难以把握。

2.3 课程教学方式单调

就目前的教学方式来看,大部分时候教师在上课时以课本内容为主,虽然也会配以课外资料辅助教学,但绝大多数重点还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讲授,一般授课方式上多采用传统的板书方式,最多结合多媒体进行讲授,授课形式比较单一。同时,这种单一的方式也使整个课堂枯燥无味,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在这种气氛中逐渐的放松懈怠,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3 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3.1 选择适用性强的教材

目前市面上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的教材很多,基本都涵盖了建筑工程施工整个过程的安全技术质量管理。同时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一门政策性和法规性很强的课程,教材中涉及到许多工程施工与安全管理领域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是我们学习这门课程的的基本依据,但现行教材对这法规部分内容阐述较少,2014年国家对建筑生产领域的相关安全管理法规条例做了修改,这些建筑安全类教材上面没有及时做更新,这需要在今后的课程教学中给学生讲解到位,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与时俱进。

3.2 注重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介于高职高专学生特点、介于《建筑工程安全技术与管理》课这门课程操作性较强的特点,在教学本门课程中,要视各教学内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本门课程的教学宜采用以讲授法为核心的任务驱动法p案例教学法p情景教学法以及讨论教学法;1.讲授法作为本门课程的核心,贯穿其他几种教学方法的整个过程,其是最本质的教学方法,不因舍弃。2.任务驱动法:通过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任务,例如安全检查表的编制、应急预案的编制,让学生通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展开学习,让所有的人都能参与到明确的集体任务中,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共同负责,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培养思维表达能力,让学生多多参与,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对所学安全技术知识随时应用后与教师积极沟通, 也是让授课老师对课程进行反思的过程,对课程的顺利开展有很好的帮助。3.案例教学法:选定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事故案例当中深切感受到事故现场一旦出现事故所造成的损失之大和现场安全管理有效开展的重要性,让学生对事故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审理和讨论,让其根据所学知识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然后整个班级进行讨论,给出正确的认知评价,加深对课程的认识。4.情景体验法:让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建构,亲历过程并在过程中体验知识和体验情感。

3.3 加强课程实训比例

模拟施工现场的安全情景,加大实训课程比例,设计专门的安全教育培训体验馆,让学生身处模拟的施工环境,针对施工现场安全防护的安全帽和高出作业的安全带进行体验,开展安全帽撞击体验(图1),让学生从根本上了解施工现场所遇到的各种不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对人头部的伤害,让学生在体验馆内做系挂安全带的体验。让学生对安全防护的正确使用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4 结语

建筑安全管理与技术这门课程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把课程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能够根据建筑施工现场实际,综合各方面影响,提出能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实际安全问题的方案。

参考文献:

第8篇:教学案例概述范文

一、“就业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就业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我校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数控车工一体化课程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创新,它以职业“岗位对接”为导向,是“工学结合”的具体实现方式。

1.“就业导向”

“就业导向”是根据数控职业群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从众多知识、技能之中筛选,并按教学规律制订教学目标,它体现了“以能力为本位”教育理念。我们的做法是:通过广泛的企业调研,考察机械加工企业对数控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结合中级数控车工职业资格对应知应会的要求,综合分析、精选提炼出数控车工一体化课程实现“就业导向”的课程标准。

2.“任务驱动”

根据“就业导向”制订课程标准,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形式,即通过模拟生产现场加工情景,以任务为中心组织实施教学过程,有如下六个步骤。

(1)任务提出。教师根据以“就业导向”制定的课程标准,将所需要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要求,按照循序渐近的规律,以6学时(1天)为时间单位,整合、分解为一个个教学任务,主要以贴近教学目标的模拟企业产品或真实产品为原型,在学生已预习的基础之上,分析技术图样、加工技术要求,向学生布置加工任务。

(2)任务准备。以实训任务为引领,引导对学生已有的工艺知识和技能进行复习巩固,在此基础上对新出现的工艺知识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完成技术工艺准备、制订加工工艺卡。

引导学生根据加工任务,准备加工程序,修磨相关刀具,准备相关加工量具及机床设备。

(3)任务示范。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需要,教师可对学生进行程序编制辅导,现场示范操作过程。这个过程可根据学生的基础不同,面向全班、一个群体或学生个体,进行辅导、示范。

(4)任务实施。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组在数控机床上完成加工任务,这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有独立操作的过程,也有分工合作的需要;在新、旧知识技能的交替过程中,学生经历尝试失败、反复巩固,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实现了知识与技能的融合,获得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发展。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通过对知识技能的主动探索、主动体验,实现对所学知识技能的主动建构。

(5)任务评价。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及结果,考核评价成绩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任务完成结果评价。对学生上交的工件,严格按图样要求进行测量,方式有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和教师考核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按生产现场的做法,分为“优等品”、“合格品”、“次品”及“废品”等四个等级,激励学生努力达到“优等品”水平,让学生在努力奋斗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第二部分是对学生完成任务过程的评价,包括对学生遵守劳动纪律、安全生产、合作意识、遵守车间6S管理情况的考核评价。

(6)任务小结。模拟生产现场“班后会”的情景,师生对当天完成任务情况进行小结,针对生产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讨,把总结会开成现场分析会。同时教师向学生提出下一次实训任务的图样,让学生利用自习时间预习(制订工艺及编制程序)。

“就业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结构示意图见图1。

二、“就业导向、任务驱动” 教学模式的发展、实施过程

数控车工一体化课程教学中的“就业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革,主要经历了“改革的理论基础―行业调研与制订课程标准―开发课程教材―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技能鉴定与技能大赛―考核评价”的过程。

1.改革的理论基础

“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是中职学校培养目标、课程开发改革的重点。我校的数控专业课的教学目标,就是满足企业对学生的能力需求,开发出体现数控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标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这种现代教学理念,能有力地促进学生在数控专业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世界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中涌现出的新思想,其中“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在我国的一种运用形式,在数控专业教学中,通过创造生产现场工作情景,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来达到培养学生数控职业岗位能力的目的。

2.行业调研与制订课程标准

学校的“数控专业发展委员会”,在过去数年中对重庆市的“重庆市宏钢数控公司”、“重庆市三爱海陵公司”等五家单位开展了调研,与企业专家们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接触,获得了大量不同企业对“数控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一手资料,归纳起来主要有:具备“企业精神”的员工;独立操作能力强、能顶岗操作的员工;需要具备一定数控机床工艺能力和编程能力的员工。

根据行业调研得到的数控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结合中级数控车工技能鉴定应知应会要求,学校“数控专业发展委员会”会同行业专家共同制订出数控车工一体化课程的课程标准,突出行业需求的教学内容。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设计、分解出一个个具体的课程任务。这些课程任务有模拟加工(用蜡棒),有教学实训零件,也有校企合作产品加工。

3.开发课程教材

2006年,我校参加了重庆市中职学校数控专业系列教材的开发工作,编写的教材正好是《金属切削加工(三)――数控车削》(2007年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学校两位数控专业教师分别担任了副主编和参编工作。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我们根据调研成果及由此制订的课程标准,按任务组织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的教学内容。

4.实施任务驱动教学

自2007年以来,我校共有五届数控专业共20多个教学班开设了数控车工一体化课程,运用了新的教学模式。四年多来,通过6位数控专业教师的改革、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我校的教学特色,受到数控专业学生的广泛欢迎,在涪陵区及周边区县产生了较大的辐射作用。

5.技能鉴定与技能大赛

专业教学的成果还要接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和技能大赛成绩的检验。由于根据“就业导向”制订的课程标准已经涵盖了国家中级数控车工等级鉴定标准的主要内容。近三年来,我校数控专业学生数控车工中级通过率均在95%以上。

我校每年举办一次技能节,从中选的选手,代表学校参加区级和市级数控大赛。近四年在区、市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竞赛成绩。通过大赛集训教学,是对“就业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内容的扩展,让学生在艰苦的集训、参赛中体验失败与成功。

6.考核评价

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制度和教师教学业绩评价制度,有力地推进了学和教这两个方面的发展。

针对数控专业学生,提出以“综合能力评判”为引领,让学生在成就技能过程中完善德行,提升素质能力;推行学分制,在职业群内允许学生选方向、选课程;形成对学生的多元能力评价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技能大赛及相关集训,并纳入学生学分考核。

三、“就业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推广价值

近年来,我校实施的“就业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革,不仅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产生了明显的效果,而且得到学生家长、上级领导的支持与认可,也得到前来参观的涪陵区内外同行专家的肯定。主要的推广价值有:

1.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

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模拟企业生产车间情景下,模拟完成生产任务的各个环节,实现了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的深度对接;打破传统的“学科中心”的界限,按生产任务整合教学内容,达到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2.便于其他学校及本校其他专业课程借鉴

这种教学模式,是“工学结合”在校内的实现方式,其实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强。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模式在中职教育界有较大的推广价值,我们的成功经验更是证明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实用性,这对于还处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学校和专业课程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3.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第9篇:教学案例概述范文

关键词 案例分析法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 应用

传统教育模式中最为明显的弊端,就是学生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实践能力却较差,其原因在于教学方法过于死板,老师没有充分利用好教学资源指导学生灵学活用。[1]在人力资源管理这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讲解具体理论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才能体现这一门课程的实际教学价值。而案例分析法是实现这一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常用教学方式。

一、案例分析法概述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典型事件为基础,依据教学任务改造成教学案例,在课堂上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方式呈现出来,具有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被广泛应用在一些应用性较强的科目中的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老师根据策划好的案例设置情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也是一种模拟实践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促进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效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求知欲,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主要使用的案例教学方式有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和分组活动法。在实际应用时,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案例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二、案例分析法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一)确定教学主题,设计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法的应用虽然能够有效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质量,但是在设计案例时必须遵循“合适”二字方针,同一个教学案例,从不同的方向思考、设置不同问题,就会涉及不同层次的理论知识,其思维模式也不同。因此,在教学案例策划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教学宗旨,然后选择合适的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为基础,简化为案例,同时选择合适的案例教学模式。比如是角色扮演,还是情景模拟?其次,案例中的文字应简洁明了,条理清晰,让学生能够清晰地抓住问题解决的思路,培养出简单高效且能够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二)阅读教学案例,确定分析思路

在课堂上应用教学案例,首先就是让学生阅读案例,明确案例表达的思想,明确问题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明晰解决问题的思路。比如在学习绩效考核这一部分内容时,老师以某电子产品生产企业为例,要求学生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在这个公司中,总共有150名员工,有多个不同岗位。整个案例的描述比较长,涉及该企业的生产情况及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学生要想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就必须抓住案例中的关键字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考量。

(三)分组讨论,提出解决对策

分组讨论是案例教学法中常用的一种方式,毕竟学生尚处于理论知识的学习阶段,思想较为局限,唯有集众人之长,才能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策略的质量,同时还能让学生互相学习,提升学习动力。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其实很多时候也会出现一些争议性较大的案例,这时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以小组为单位,对同一个案件从不同角度进行解析,形成统一的答案,派出代表提出自己的见解。比如企业劳动关系纠纷案例,这种案例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较为复杂,在学习劳动关系这一内容时可以提出具体案例让同学们分组讨论,不必局限于对错,应尝试从不同角度解析案件。

(四)案例教学的归纳总结

在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中,老师充当的是引导者和点拨者的角色。在案例分析结束后,对于独特或逻辑性较强的观点提出表扬,而对于一些有失偏颇的观点进行指正,让学生养成合理、缜密的思维习惯,遇事多考虑,站在人性化与合法化的角度思考并解决问题。在案例阅读之前,老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案例,抓住事件的重点,捋清问题的思路,在点评学生案例分析结论时指出其优点与缺点,让学生明白自己在理论学习中的短板,化压力为动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应用能力。

三、结语

纸上谈兵是人力资源管理学习中的大忌,因为这一门课程应用性较强,对于学生日后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案例分析法,能够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学习理论知识后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以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养成活跃而缜密的思维方式,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素质。这对于进一步提高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x。

(作者单位为辽宁电力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 兰琦,张先明.浅析案例分析法在物流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3(09):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