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质量管理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学工程部门的主要任务就会围绕如何提高开机率、降低故障率等决定经济运行的指标展开,对于质量状态的关注相对会弱化;如果医院同时关注患者在医疗服务中获得的质量的可靠性,则会投入更多资源用于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部分为整个管理体系的运行,提供导航性的监测、管理指标和深入的管理手段,近年各大医院医学工程部门广泛引入的医学工程保障信息管理系统或类似的信息系统即属于该部分。人力资源管理部分应在医疗器械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理念下实施,将涉及医疗器械采购、维修、质量管理和使用的人员全部纳入质量管理体系框架,系统化的解决医疗器械相关人力资源的优化与管理。过程管理要求医院采用流程管理的思想,突破职能管理的藩篱,以医疗器械的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将分散于不同科室、部门、岗位的医疗器械管理、使用和维护等职能进行横向整合,实现医疗器械质量管理在医院不同岗位、部门之间的无缝连接。运营结果则是衡量质量管理体系不可缺少的关键部分,也是该模型不同于ISO9000系列标准的最大不同,即质量管理需要放在医院整体运营管理的目标中综合考虑。质量与效益双轮驱动医院在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在追求质量提升的同时,如何与医院或部门的运营结合,即质量管理与经济效益如何结合,这也是ISO9000在实施过程中逐步被医院管理者忽视的原因,难以明确质量与效益,特别是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本文所述模型,摒弃单纯追求质量的模式,充分考虑我国医院发展的实际,将效益纳入质量管理体系的范畴,从模型设计之初即将该指标作为体系设计的核心之一,唯有如此才能不脱离医院运营管理的实际。质量和效益的双轮驱动模式符合医院的利益,同时也符合患者对医院的需求,这也是近年国内外医疗保健机构逐步将目光由ISO9000等质量管理体系转向卓越绩效准则或鲍德里奇质量奖管理模式的原因。整合型质量管理体系的特征基础性该整合型体系构建的是医院医疗器械质量安全管理的宏观框架,是导入其他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的平台,而不是为满足某一特定的质量标准认证而特别定义、设计的。所以,当医院因为某种原因需要对其进行某种质量认证时,只须针对所要进行的质量认证进行针对性的改进,而不必对整个质量管理体系进行重新再造,不必改变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框架。这样不仅降低了认证成本,也使得将不同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的优点集于一身、取长补短成为可能。同时降低了认证的费用,医院的质量管理也始终不会偏离满足患者安全这个根本方向。基础牢固就不会随波逐流,就不会为追赶管理时尚付出无谓代价。动态性质量是一个动态概念,质量管理理论与方法也在不断发展、进步,整合型质量管理体系具备广泛的兼容性、灵活性,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唯有如此,一个质量管理体系才具有生命力,才能与时俱进。平衡性虽然质量管理大师克劳士比提出了“零缺陷”理论,《质量费免》一书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不可否认任何质量管理和质量行为都存在一定的成本。整合型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体现了质量管理就是经营管理的基本理念,其目的是将质量管理与经营管理融合,找到平衡成本和效益的路径,避免医院管理者因看不到经济效益而不愿对质量安全的提升进行资源投入。
整合型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构建
现状评估与诊断任何组织应对自身存在的优势与劣势有充分的认识,清楚组织存在的问题,才能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医院医学工程部门应对自身质量管理现状进行客观、准确评价,并据此采取相应的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是成功实施整合型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只有明确问题所在,才能决定选择哪种质量改进方法、改进重点在哪里。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客观的测量准则,避免了评估的随意性。所谓质量管理成熟度,就是从组织质量管理的关键要素来评估质量管理的实际水平,测定质量管理的能力和潜力及对增强组织竞争力的贡献程度。应用广泛、影响深远的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有克劳士比质量管理成熟度、ISO9004质量管理体系“运作成熟水平”评价模式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评价模式[17-18]。确定战略与目标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质量管理就是经营管理,必须将质量目标与经营目标、组织愿景结合。重构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重构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框架,做为共同框架,组织中的每个人可以通过它来理解他们的努力是如何有助于实现经营目标的,也是实现组织软硬资源整合的一个平台。在这个框架平台内,当采用新兴方法时,不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革,不必重新定义整个管理体系,组织在实施其他方法时所获得的经验也可以很好的加以利用。优化质量管理体系指标关注关键过程和关键指标是任何质量管理体系成功运行的基础。采取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即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制定指标。导入方法与工具医院作为实现特定目标与功能的组织,不同的医院之间其历史沿革、人员构成、员工知识结构不同,不同科室、部门之间的管理水平也千差万别。所以在医院不同的阶段、不同管理水平的部分之间需要有针对性的方法与工具。如ISO9000就是一个适宜基础阶段的标准。将各种方法与工具整合到组织的实际经营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必然要求组织对各种管理方法的原理进行透彻理解,才能灵活应用、取长补短,这部分内容将在第三部分论述。测量分析与改进对获得的质量管理指标进行测量、分析是实现质量管理科学化的重要一步,是质量管理改进有的放矢的基础,它为领导层的决策提供客观依据。整体提升、持续改进在完成上述6步的基础上,实现医院质量管理绩效的整体提升成为可能,持之以恒则会形成良性循环、达到持续改进。
关键词:Six Sigma管理法;医院管理;应用
Abstract:Six Sigma management is one of the quality management methods. It is widely used in all spheres of society, and has achieved significant results. At this stage, we still have many problems in hospital managing process, which lead to unsmooth implementation in hospital management as well as bringing serious adverse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ospital. The application of six sigma management in hospital management control can improve the ability of hospital management. We express Six Sigma management application in hospital management control by analyzing the meaning of Six Sigma management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hospital management.
Key words:Six Sigma management;Hospital management;Application
1 Six Sigma管理法概述
Sigma由希腊字母的发音得来,统计学中叫做标准差,主要用来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或者是过程的波动情况。Sigma水平主要是对产品、服务以及过程中的缺陷水平的判定。Six Sigma 水平主要是一百万次的出错率中,低于3~4个缺陷的质量水平[1]。通过对Six Sigma管理法主要追求无缺陷与完美,促使过程接近目标值,同时,努力使波动有效降低。在方法上注重系统的继承以及创新,是一种全方面与集成的业务改进体系,工具与方法主要包含应用统计技术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等。Six Sigma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摩托罗拉公司产生,同时,在公司得到普遍推广。上世纪90年末,Six Sigma管理法在医疗事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较多医疗机构都采用此管理法,同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例如,被北威克医院采用Six Sigma管理法后,促使采用静脉抗生素者有效降低。采用Six Sigma管理法,能够使检查时间明显缩短,降低设备停机故障发生率、优化不同检验与检查流程,促使患者对医疗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等多方面优势。
2 医院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一些医院虽然建立了针对性的质量管理体系,但因为管理人员对质量管理没有充分的认识,对质量管理的实质的了解程度较低,管理工作还停留在表面上,没有具体的内容。
2.2一些医院的质量管理,都是在质量管理的检验环节实施系统的管理,对统计质量控制没有充分重视,使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不稳定,质量管理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
2.3一些医院的质量改进对策与方案还不够完善,致使质量管理效果较低,很难站稳。
2.4医院因为不具备现代化的科学管理理念,自身的管理水平和国际水平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不能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医院必须引进Sigma管理法,促使质量成本的有效降低,使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达到医院竞争力不断提高的目标。
3 Six Sigma管理法在医院管理控制中的发展趋势与应用
3.1 Sigma管理法在医院管理控制中的发展趋势 现阶段,我国医疗服务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医院采用Six Sigma管理法是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3.1.1生存的具体需求 现阶段,各级医院都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医院的改革与发展还没有明确的战略方向和途径,医疗服务主体行为中自主化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医院还需要将经营绩效不断的提升,组织长期的业绩改进[2]。医院单纯的追求规模的扩大化,建设的重复与结构上的类似,很难具有独特的诊断与治疗特点,致使一些医院在相同水平上,由于竞争条件的激烈,致使效益明显下降,包袱较沉重。
3.1.2持续发展的具体需求 现阶段,医院应该加大对国内外医疗改革先进经验的有效借鉴,加强内涵的建设力度,合理控制规模建设,不断的挖掘潜在能力,促使效益不断提高。保证医院健康、规范、持续的发展。医院必须加强对现代管理方法与管理模式的引进,促使医疗行为更具规范性特点,促使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从而使医院核心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
3.2 Sigma管理法在医院管理控制中的应用
3.2.1提高医院管理能力 传统的医院管理控制通常是停留在书面或者口头上,Sigma管理法却将其转变为具体的行动。Sigma管理法在企业管理中的管理体系已相对较完善,在服务业中也具有较大的成效。Sigma管理法受到了医院管理人员与医务人员的重视,并对其不断的完善与发展,以此促使医疗服务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尽可能的和世界接轨,实现医院不断发展与质量改进的一种管理方法。
3.2.2节约医院运营成本 一切不良服务产品,均会为医院带来巨大的影响。使不良服务带来的不利影响充分消除,就需要消费较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Sigma管理法的有效实施,能够促使不良服务的发生率与医院运营成本有效降低。
3.2.3改善医院服务水平,促使医院效益不断提高。Sigma管理法的有效实施们能够使医院对患者的具体需求充分的了解,进而使每个环节中的良性循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Sigma管理法的有效实施,可使医疗服务的随意性有效降低,进而使差错率有效降低,促使患者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明显提高。Sigma管理法不仅能够使服务产品的品质充分改善,还能够使服务流程有效改善,所以,能够提高对患者的服务水平,促使医患关系更和谐。医院还能够促使医疗设备的使用率有效提高,进而使检查成本明显降低,达到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的目标。
4 总结
Six Sigma管理法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在世界各个领域中广泛推广与应用,在医院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显著。医院必须根据本身特点与发展规律的了解,大力推广Six Sigma管理法,以此实现质量管理意识与服务水平的提高,降低医疗事故、提高经济效益等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护理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应用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医疗改革的深入,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样自然就对当下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引进先进的护理管理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我院自2015年3月起开始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并且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效,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为后期医院护理管理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推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50例护理工作者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护理人员的年龄在22~45岁,平均年龄为(29.3±3.1)岁,以上所有人员在一般资料上仅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2015年3月以前我院实施的是一般护理管理,2015年3月开始实施的是全面质量管理,具体的管理方法如下。
1.2.1完善规章制度 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和二甲医院标准将相关护理管理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将工作制度、操作要求、细则、工作流程和相关标准明确,将详细的危重患者护理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管理规范、急救药品管理规范、治疗室护理管理规范、消毒隔离规范等制定。并且加强护理工作者的培训,保证其操作的规范性,同时保证考核的多样性,将各项工作细化分解,使护理工作者明确自身职责、工作内容和目标等[1]。同时还将带教能力、服务态度和应急能力等纳入考核中,保证有奖有罚,将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营造。
1.2.2提升护理工作者的质量意识 这是让全员参与全面护理管理的重要手段。具体的方法是采取分层教育,院领导先外出学习,回来再对全院中层进行相关培训,使管理层将质量管理方法掌握的同时,也将质量管理意识提升,在此基础上中层对所有护理工作者展开培训,促进全员质量意识的提升,并将全面质量管理知识掌握。
1.2.3将考核制度全面落实 将管理标准通过考核和培训的形式在医院普及,使护理工作者将质量管理思想树立,并将良好的工作习惯养成。并且在实施初期,相关部门和护士长也要加强巡查,对患者的护士的感受予以了解,进而在综合多方意见的情况下,不断完善和改进护理质量考核标准。
1.2.4采用弹性排班 所谓的弹性排班就是在保证正常安排休息的情况下,低峰放班、高峰停休,以此来加快突况的处理,满足患者的需求,同时一部分护理工作者的手机要保证时刻开机,随叫随到,进而将更优质的服务向患者提供。
1.2.5将责任制管理推行 实行优质护理,分床到护,保证每位患者都有对应的护理人员服务;再者就是依据科室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实际数量进行合理分配,通常1名护理人员负责6例左右患者。并且在护理过程中,还要加强患者的病情观察和心理护理等。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护理工作者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明确护理要点和临床治疗原则,进而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在此期间,护士长要征求家属和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加强护理工作者日常工作的检查和抽查,如重点制度、重点人员、患者的病情等[2]。
1.2.6查找问题,全面梳理 结合医院的等级评审目标,同时根据上级卫生部门制定的相关标准制定年度工作重点和工作计划,并结合护理管理的现状进行相关问题和难点的查找,对于各个科室普遍存在的护理问题,制定考核细则和专项细节化管理指标,如安全用氧细则、病房管理细则等。而针对专科问题,则有护士长进行相关考核细则的制定。
1.2.7重视并加强护理质量监控 也就是将护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监控作为重点,总结分析护理工作的开展实效性,并找出工作中的不足和优点,针对问题提出改进策略,发扬护理工作优势,并以奖惩措施来促进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服务意识的提升。
1.3统计学处理 对调查的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前后的护理服务质量和护理服务效果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 16.0进行处理分析,以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当P
2结果
2.1实施前后的护理服务效果比较 实施前,护理纠纷率和护理差错率分别为1.80%(65/3611)、5.19%(235/4526),实施后,在以上指标上分别为0.44%(15/3421)、2.36%(121/5120),可见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比较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后在护理操作技能和理论水平上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结论
通过以上探讨我们了解到,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能够显著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效果,降低护理纠纷率和护理差错率的同时,还能促进护理技能和理论知识掌握能力的显著提升。并且以上的调查研究结果与众多学者的研究具有一致性,由此可见,在后期的医院护理管理中,应该将全面质量管理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勇.强化医院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考[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6):3494-3495.
论文摘要:医疗和服务质量是医院的生命医院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新时期各级医院必须密切关注医院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广泛吸收国内外医院质量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方法,结合本院特点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以便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一、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和价值观的变化,社会的综合期望值在不断地提高人们对医院的总体服务方式、服务质量要求、服务的可靠性、安全性、文明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质量观,势必要求医院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化质量管理。特别是在多元化医院的激烈竞争中,最关键的是质量竞争因此,竟争靠质量,质量靠管理,管理出效益,优质高效低耗,既是医院运行机制的核心,也是医院管理的目的。
二、当前医院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医院质量管理的问题:一是大部分医院的管理者对医疗改革后的医疗市场的严峻形势估计不足;医疗质量管理标准不规范,缺乏经常性质控活动,协调工作不到位;缺乏防微杜渐的组织管理措施,普遍存在着主观考核、扣分、奖罚代替标准化质量管理的现象二是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流于形式,上级强调时严一阵子,下边出现问题抓一阵子,不抓不管松一阵子实践证明,在没有健全的质量监控手段的情况下,感觉没问题的时候,可能潜伏更大的问题,孕育着巨大的风险三是查房制度落实不彻底;疑难病例、死亡病例等重要案例讨论不够及时、不够认真;医疗文书书写不严谨,病史描述不确切;会诊抢救互相推诿,基础护理不到位这些医疗工作中的存在问题,是医疗质量管理中的主要隐患
三、改进医院质量管理方式
综观几十年来我国医院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走的是外延扩展,内涵加深的轨道。传统的医疗质量限定为对医疗效果的评价,是一种狭义的医疗质量管理概念。广义的医疗质量管理还包括:工作效率、医疗费用是否合理、社会对医院整体服务功能的满意度。它将医疗质量的内在特性与外在特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新时期对医疗服务的新要求因此,现阶段有效的医疗管理策略主要表现在从质量概念、管理结构和控制体系及服务质量的深化,并形成厂多种管理方法如实时控制的医疗质量管理,持续质量改进与质量管理创新相结合的质量管理,引人IS0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质量管理,引人循征医学思想的质量管理
1.实时控制的医疗质量管理。实时控制的医疗质量管理是指遵循医疗质量形成的规律,对影响医疗质量的各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它促进了目前医疗质量管理二级结构的形成。即基础质量管理、环节质童管理、终末质量管理。医疗质量管理的汽级结构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以提高医疗质量为最终目的
传统的医疗质量控制以终末质量评价的反馈为主,较少涉及基础质量和环境质量控制对于这种以事后管理为主的质量管理而言,病人已出院,病人信息也为出院的终末信息,尽管可以通过终末质量评价在一定程度上积累经验,通过信息反馈间接控制一下一个医疗环节,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但并不能很好地预防医疗缺陷,给病人造成的不良后果通常难以弥补。 而医疗质量实时控制是运用控制论和信息论的基本理论,采用决策技术、预测技术和模拟技术,把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建立一种新型医疗质量管理方式,即通过综合医疗过程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和现场控制的医疗质量实时控制系统,实现医院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对医疗质量实时信息的有效监测和控制。克服传统质量管理只注重“治”的缺点,而建立一个既可“治”又可“防”的质控系统,通过加强过程管理和发挥“预防”作用,以期达到更有效地提高医疗质量水平的目的。
2.持续质量改进与质量管理创新相结合的质量管理。持续质量改进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更注重过程管理、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理论。对质量提出的新要求是质量改进和质量管理创新的最直接的动力之一。来自病人、社会公众、政府、医疗保险部门和医院自身的高质量需求都要求医院持续不断地进行质量改进和质量管理创新。
持续质量改进要求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以顾客的需求为动力,改变传统事后管理的回顾性个案分析方式,而采用持续地针对具体过程问题的资料收集、质量评估方法进行质量改进,从而提高质量。同时,强调医生、管理者、病人及其家属乃至社会均应参与质量控制活动。
3.引人IS0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质量管理。医院要加强质量管理、要开拓国际市场就应引人IS09000的先进管理思想和方式,建立医院质量保证体系,推动医院医疗行为以及医院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更好地提高医院质量,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然而,IS09000的标准毕竟是以管理企业为基础的,缺少对医院的针对性,其原标准在医院管理范围内的等同理解尚待进一步深人,同时也迫切需要制定一个适用于医疗行业的质量体系标准。医院开展IS0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经验也是不成熟的,仍需不断总结。可从省时、省力、增强个体适用性角度考虑,如通过1509000质量体系认证,达到质量管理的规范有序,从而省时、省力;通过适用于不同人群的医疗服务策划和实现,达到顾客需求的个体化满足
【关键词】临床路径;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729―01
临床路径是医生、护士与其他人员对一特定的诊断和手术做最适当的有顺序的和时间性的照护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照护品质。我院2012年8月2日~12月30日对180例全麻腹腔镜下的子宫全切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的管理,旨在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提高医疗质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8月2日~12月30日期间在我科行全麻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80例,均按临床路径这一方法实施诊疗活动,作为实验组,平均年龄52.5岁。调取2012年2月2日~7月30日行该类手术患者的住院信息,以该类患者作为对照组(传统诊疗方法组),平均年龄50.4岁。
1.2 临床路径的制定 我们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小组,由院长、科主任、专职医生、责任护士组成,由各专职医护人员根据以往经验和记录制订此类病案最佳可行的治疗计划和进度流程,再按治疗的进程列出专职医护人员于不同阶段提供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按治疗过程应有的进度组织整合成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路径表格,内容包括健康咨询和评价、药物及其他治疗、监护、营养、活动与安全、患者与家属教育、患者的特殊需要、出院计划。
1.3 方法 实验组自入院起就进入临床路径,并按照已指定的临床路径表格实施医疗护理及其他服务,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医疗护理方法。具体实施方法:(1)对入院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由经管医生、责任护士进行评估,按临床路径上的指示,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入院介绍,解释路径有关内容和作用,取得患者的理解合作,并在路径上对患者需要并已执行的内容打勾并签名;(2)责任护士、经管医生每日按照路径上的指示,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评估、落实措施、评价以达到规范医疗护理的目的;(3)临床路径管理组长、护士长随时在床旁检查患者的治疗进展及措施落实情况,及时进行督促指导。(4)患者出院前按疗程进度及病案疗效与设定的临床路径成效指标对照,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并记录偏差。
1.4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路径的评定标准包括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的满意度。本研究的满意度测评采用湖南省护理质控中心制定的住院患者满意度测评表。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方法,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ˉx±s)表示。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的满意度对比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3项参数对比(略)
经t检验,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
3 讨论
从2003年7月开始,我院对全麻腹腔镜下的胆囊切除术患者实行了临床路径这一单病种医疗质量管理方法。由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临床路径不仅明显缩短了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 用,而且由于临床路径充分体现了循证医学的理念,坚持了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原则,所以它又保证了诊疗措施的前瞻性、科学性、系统性和整体性 [1] ;根据临床路径的要求,以患者住院时间为序,把具体的服务项目细化到患者在院的每一天,对需要为患者提供的服务项目进行定质、定量、定时、定人,从而减少了一些不必要、不合理的诊疗行为,使环节质量得到了较好地控制;同时通过临床路径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医护详细过程和时间安排,使患者能积极配合和监督医院的工作,促进医患交流和沟通,使医疗护理质量得到不断提高[2]。在提倡高效率、低费用的医疗服务改革中,临床路径有利于医院的长远发展,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临床路径以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为特征,具有规范诊疗行为、节约卫生资源、贯彻整体护理理念、提高医疗(效益成本)比等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医院经营理念;同时,临床路径提供了多专业协作的工作模式、促进了医患交流、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因此,研究临床路径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探索其符合实际的实施办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3]。
参考文献:
[1] 俞玲玲,董叶丽,曹浩强,等.临床路径在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实用护理杂志,2002,18(9):27-28.
一、培训对象:医院全体中层以上管理干部
二、培训内容
1.医院战略管理
对战略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内容主要包括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竞争走势;国内外卫生和医疗改革前沿和热点问题;医院外部政策环境和医院内部组织结构与经营管理的战略性分析;卫生事业改革与医院发展战略定位;医院战略管理的艺术与实务等。使学员通过学习能够熟悉环境分析、规划过程、资源分配、组织结构、竞争对手分析以及定位等概念。解中国医院所处的政策环境和外部竞争环境,应用战略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和把握医院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的关键点。
2.医院人力资源管理
认识到人力资源是医院最有价值的资产。内容主要包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院人力资源战略与竞争优势保持;医院人员招聘、人员培训与职业生涯规划;医院绩效考核与管理;医院薪酬设计与管理以及医院完善的激励机制的建立等。通过学习使学员认识到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是提高人的能力、激发人的活力。
3.医院营销管理
提高把握中国医疗市场的主观能动性,内容主要包括医疗服务营销的理论和观点演变;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医院营销战略规划与医院市场定位;医院市场营销策略;医疗服务产品设计与开发;医院客户关系管理以及医患沟通技巧等。通过学习使学员熟悉基本营销理论。解未来发展态势,具备进行营销规划和设计营销策略的能力。
4.医院财务管理
学会用财务数据来分析医院经营状况并指导决策。内容主要包括医院财务报表分析;医院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医院财务费用控制及其程序;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分析;医院财务分析及其前景预测;医院的收购与兼并;医疗行业的融资渠道;医院改制和医院资产评估等。通过学习使学员熟悉医院财务报表的内容。
5.医疗质量与医疗风险管理
从而让学员提高工作效率和树立全新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医院整体素质。内容主要包括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医院质量控制及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考核与评价;医疗费用控制评价;循证医学在医院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医患沟通的风险防范和规避等。通过学习让学员熟悉和了解如何建立医院医疗质量保证体系、强化医院医疗质量意识、进行医疗质量控制和费用控制。
6.医院文化与医院形象管理
培育医院文化将成为医院经营管理者的重任。内容主要包括医院的文化的功能与作用;医院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医院文化和医院形象的管理;医院形象设计;医院品牌建设与管理;医院团队建设;学习型医院建设;医院变革和文化创新等。通过学习使学员认识到文化竞争是医院最高层次的竞争。
7.医院信息管理
并对信息技术管理方法实施提供实用工具。内容主要包括医院经营能力分析与决策;医院信息系统的内容、作用与意义;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医院统计指标的分析与应用等。通过学习将使学员了解信息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战略地位。
8.医院后勤服务管理
并学会一些具体的后勤管理方法。内容主要包括后勤服务管理在医院运营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实施后勤服务管理;业务科室如何与后勤服务部门有效协调;后勤服务对顾客满意度的影响等。通过学习将使学员认识到医院后勤服务在医疗服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9.医院管理创新
将涉及到医院发展潜力、核心竞争力等概念。通过学习将提高医院经营管理者的综合管理素质,内容主要包括医院管理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观念创新以及文化创新等。强化预测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10.医院管理方法与艺术
利用科学加艺术的方法对科室实施高效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中层管理干部角色定位与有效管理;科主任时间管理;科主任与院长、兄弟科室主任以及下属的沟通艺术;科主任的激励艺术等。通过学习将使科主任找准角色定位。
三、培训课程
1.邀请专家来院讲座
打造优秀团队增强核心竞争力》1内容:加强科室建设。
主讲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教授
2内容:医院优质服务体系建设》
主讲人:新加坡服务培训咨询专家、
3内容:如何当好科室主任》
主讲人:卫生部顾问、北京教授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门诊管理 质控督查标准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6)06-0011-03
Practice of establishment of the quality control supervision standard of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management of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in Changning District of Shanghai
YE Shanlong, JIANG Xueyu, JIN Li, GU Yonggang, WU Yufen
(1.Changning Medical Association of Shanghai, Shanghai 200051, China; 2.Tongre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336, China)
ABSTRACT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is a window of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to the society, and the people’s requirement for the quality of the medical treatment of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The quality management of the outpatient medical service in Changning District of Shanghai was not standardized, the original system did not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continuous reform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and it was urgent to unify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mode and methods, and implementation tools. Therefore,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standards of the outpatient management quality control centre of Shanghai, Changning District Medical Association formulated “the standards of the outpatient service management and the quality control of the outpatient medical management of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of Changning District” (trial draft), and the test running was carried out in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s of 10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to strive to explore and establish the practice model of the outpatient medical quality control system of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KEY WORDS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utpatient management; quality control supervision standard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基本医疗的需求不断增长[1]。社区卫生服务是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战略目标的基础环节,是以社区人群的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综合、经济、方便、可及的基础卫生服务[2]。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各级各类医疗服务机构的基础和灵魂[3]。现阶段,医疗质量及医疗质量管理的内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是在门诊服务质量、门诊医疗质量管理方面尚未建立规范的质量控制标准,缺少统一的考核评价机制和评分标准。
1 目前门诊医疗服务情况
长宁区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l0家,由于中央政策的正确引导和各级政府的大量投入,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硬件和软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本区作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建设的示范区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全科医疗、家庭医生制度等领域有较好的制度和经验。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仍属一个新兴领域,门诊医疗服务质量的管理尚不规范,原有的制度已不适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断改革发展的需要,其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实施工具急需统一和完善。急需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服务质量和门诊医疗质量整体管理的相关质量标准。主要问题归纳为以下2点。
1.1 无统一服务标准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现有的规章制度不统一、制度的内容比较单一,未和上海市门诊管理质量控制中心的有关标准相一致,门诊质量管理制度应涵盖:①门诊服务管理制度(门诊流程管理、患者合法权益保护、患者安全管理、就诊环境管理);②门诊医疗质量管理制度(门诊医疗文书质量、门诊诊断治疗质量管理)。
1.2 无实施细则
督查标准不明确,无规范的评分评价实施细则。①未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管理质量控制标准,考核评价时无统一标准可执行、操作。②目前我区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尚未完全覆盖门诊服务管理领域,卫生协会、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区医学会质量控制组都有相应的检查标准,但未进行有效的整合。
2 研究目标
建立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规范、统一的服务质量、医疗质量规章制度。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质量督查标准和评分体系,完善质控督查的实施细则。探索整合有关资源,提高督查效率、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提出有针对性、切合实际的整改意见。
3 研究对象
3.1 覆盖范围
长宁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质控管理部门、门诊办公室、护理部及有关临床、医技科室。
3.2 具体内容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服务质量和医疗质量。
3.3 研究人员组成
科研协作组主要由长宁区医学会质量控制管理部门、社区临床医疗质量控制组、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卫计委”)医管科有关专家组成。
4 研究方法
4.1 基本流程
4.1.1 人员组织
长宁区医学会是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5A单位,具有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资质,现有质控组26个,拥有各专业质控专家111名,具有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服务质量、医疗质量并开展质控督查的优势和能力。本研究由长宁区医学会负责立项组织实施,联合区卫计委医管科、同仁医院质控专家共同协作进行。
4.1.2 前期准备
学习领会卫生部、市卫计委有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4]。主要内容为卫生部医疗服务监管司2010年9月颁布的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有关规定以及上海市卫计委医政处颁发的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标准。质控专家对长宁区具有代表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充分的事前调研,质控督查专家对前期调研严格实行随机安排,力求避免人为因素对调研结果的影响。
4.1.3 拟定标准
参照上海市相关质控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医疗质量的现有标准,拟定门诊服务质量控制标准(门诊流程管理、患者合法权益保护、患者安全管理、就诊环境管理)和门诊医疗质量控制标准(门诊医疗文书质量、门诊诊断治疗质量管理)[5]。在标准制定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各专业领域环节质量要素的提炼,分值安排比例具体、客观。
4.1.4 质控标准内容
①门诊服务质量标准:门诊部管理(依法执业、管理职责及执行机制、人员编制与岗位职责);门诊流程管理(门诊布局和就诊程序、出诊信息管理、就诊高峰管理、一站式服务);患者安全管理(查对制度和身份识别、防范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应急管理);预约诊疗服务(预约制度及流程、预约诊疗方式和内容);就诊环境管理(就诊环境、服务标识、无烟门诊);门诊投诉管理(投诉制度与流程、投诉分析与整改);便民服务;健康教育;医保服务和价格管理(医疗保险服务管理、价格公示和收费管理);患者合法权益(患者知情权和选择权、患者的隐私、维护和尊重患者合法权益的培训)。②门诊医疗质量控制标准:门诊医师出诊管理(门诊科室设置与医师配置、门诊各级医生出诊制度);门诊医疗文书质量管理(门诊病历质量管理、门诊处方质量管理);门诊诊断质量管理;门诊治疗质量(门诊注射管理、门诊换药管理)。
4.1.5 实施自查、互查和试查
2014年10月―2015年3月,对长宁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进行4次督查,根据课题组制定的质控标准第一次要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质控部组织自查,将存在问题及对标准的修改意见上报,专家组第一次修改标准。第二次组织各社区互查,根据反馈情况再次进行修改。第三次由专家组试查,进一步调整标准内容和评分细则。第四次由新组建的门诊管理质控组进行全面督查,结合质控督查充分征求基层医院管理人员、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意见、建议。通过4次不同人员、不同层次的检查,进一步修订完善《长宁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服务管理、门诊医疗管理质量控制标准》(试行稿)。
4.1.6 结果分析
2015年1―3月,将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质控检查结果输入电脑并进行统计汇总,按照检查结果中的扣分点进行列表,将问题逐一列出并针对问题约谈相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质控负责人,进行进一步的反馈与交流。质控专家小组对基层医院的质控负责人有针对性的提出整改意见,并听取建议和反馈,进一步调整质控标准的内容及细节。
4.1.7 认可标准
长宁区医学会向上海市门诊管理质量控制中心提交了《长宁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服务管理、门诊医疗管理质量控制标准》(试行稿),并于2015年5月12日得到了认可反馈。目前,该质控督查标准已上报区卫计委审批,从2015年下半年起成为长宁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质控督查的规范标准。
5 特色及创新点
研究实施前,长宁区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医疗质量督查是沿用综合医院门诊的医疗质量督查标准,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质量标准不统一、不规范,很多督查的项目和督查要求与社区实际工作有较大差距,造成了督查结果的偏差,对提出整改意见、改进门诊医疗质量没有促进作用。在社区卫生服务系统保持健康、有序运行与发展的过程中与政府、上级卫生机构、社区、保险机构等其他相关部门相互协调、相互耦合、相互补充的动态过程中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的内在规律与潜在作用[6]。本次研究在对长宁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深入、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了全新的长宁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质量管理标准体系[7]。改变原来的模式,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门诊医疗护理质量,具有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借鉴的价值。
本次研究通过整合医学会、卫生协会、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等资源,今后可减少对基层医疗机构质量检查的频次,进一步提高检查质量和效率,为形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体规范的规章制度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规范、统一的门诊服务质量、医疗质量质控标准能有效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行为,减少相关部门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提升公众的满意度,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8]。
参考文献
[1] 王珩, 李念念. 中外医疗质量管理的差异化研究[J].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10, 31(9): 46-47.
[2] 张勘. 社区卫生服务科研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人员岗位培训丛书)[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9: 序言.
[3] 杜兰英. 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研究[D]. 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 2003.
[4] 刘淳熙. 基于新医改的社区医疗建筑策划与设计研究[D].广州: 广州大学, 2012.
[5] 张立云, 张红英. 医院门诊医疗质量管理[J]. 现代医药卫生, 2007, 23(12): 1881-1882.
[6] 李丽清, 卢祖洵, 甘勇.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7(28): 3292-3295.
【摘要】目的探讨二级医院病历质量管理方法,提高病历质量管理水平。方法①完善医院病历质量管理机构与制度:②健全医院病历质量控制网;③从病历书写时限规范病历书写标准;④质控制度化;⑤实施奖罚结合措施。结果 病历质量甲级率从89.3%上升为97.8%。结论从病历书写时限制度化、病历书写规范化的管理,实施奖罚结合措施是提高病历质量管理水平的关键。
【关键词】二级医院;病历质量;书写时限;医疗质量管理
病历质量的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加强病历质量的管理,以提高医院管理与医疗质量是目前广泛关注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与所在医院病历质量管理情况,就二级医院病历质量管理方法进行初步的探讨,以供同行参考。
1 提高对病历质量管理的认识
结合医院质量管理中,病历质量管理所处的重要位置,通过各种形式,宣传病历质量管理对提高医疗质量与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使领导重视、群众支持,这是开展病历管理的基础与保证。
2 健全病历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我院成立了院、科两级病历管理机构,院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直属院长领导,由业务院长、各科主任及有关人员组成,其任务是做出病历质量管理的决策,解决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医务科作为执行机构,执行院病案管理委员会的决定,制订病历质量管理的具体计划与执行各项管理措施,如组织病历质量检查等。科室成立由科主任、护士长、高年资医护人员组成的病历质控管理3~4人的小组。小组的任务是负责病区的病历质量与病历安全等管理。病案室人员与各种管理到位。
3 完善各项病历管理制度
2004年我院逐步完善了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病历管理有关的各项管理职责与制度。如病案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病案室工作制度、病案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病历回收制度、病历索引、编码与输入制度、病历保管制度、病历借阅制度(院内)、病历的复印、查阅制度(院外)、病区病历保管制度,使管理规范、有章可循,病历管理工作条理化。
4 建立三级病历质控网,形成病历质量管理网络
我院自2004年以来,成立了院、科、个人自检三级病历质量控制网。
4.1 自我检控
要求临床医师、护士严格按照病历书写规范,认真书写,及时完成各项记录,主管医师及护士对照质量评分标准进行自我检查,患者出院时,在病历附着的质量评分表自评栏,进行自我评分。
4.2 科室检拄
由科主任、高年资医师、护士长组成的科室病历质控小组,对病历进行检查,发现问题,随时纠正。患者出院时,由负责质控医师与质控护士最后检查并评分。在质量评分表科评一栏评分。
4.3 院级检控
由病案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每季对各科病历进行抽查、评比,医务科、质控科每月不定时检查,对存在问题随时进行分析、制定改进对策,并及时在全院公布评比结果。这样以利持续改进,最终达到提高病历质量的目的。
4.4 病案室的终末检控
病案管理人员在病历索引、编码、整理等每一工序中,对病历进行随时的检控,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以利改进。这是提高病历甲级率,杜绝病历丙级率的一个重要措施。
5 制定病案书写规范、病历质量管理有关的标准
5.1 制定病案书写规范
我院根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及与医院病历质量管理有关的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完善了病案书写制度。定期举行病历书写培训班,组织医护人员进行病历书写规范的学习,并请有关的专家来院讲授病历质量管理有关知识。使大家都理解、掌握有关知识。
5.2 制定质量评分标准
从病历首页、住院病程记录、护理文件的书写等及病历的完整性、准确性、整洁性和及时性等定出质量评分标准。该质量评分标准是衡量病历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提高病案质量的重要核心。每份病历在建立时,都附上一份质量评分标准,其设有院、科与个人自评的评分。
6 实行全程病历质量管理
实行全程病历质量管理。对病历从建立至归档实行严格管理。对病历质量进行全程的控制。
6.1 时间程序
重点考核10个位点:接诊是含住入或转入即刻的时间及医师诊视即刻的时间。医嘱开列时间。查房是指查某一病员的具体时间。医嘱修改时间。医嘱执行时间;长期的以输液单为据核查,临时的以病历记载时间核查。病程记录时间。病情变化时间及医师到位的准确时间。抢救、应急处理的准确时间。上级医师诊视时间。与家属沟通的具体时间(以上10个时间位点要求记录到日、时、分)。
6.2 行为程序考核19个点位
6.2.1 医嘱部分5个位点开列是标记签名确切清楚,医嘱符合治疗原则。符合书写规范。不得涂改。执行人及执行时间确切清楚。
6.2.2 病程记录部分14个位点 首次病程须记录主要症状。首次病程须记录主要体征。首次病程须罗列诊断依据。首次病程须明确记录治疗原则。首次病程记录须有本院执业医师完成后签全名。无署名记录不合格。病程记录每周须有上级医师查房分析意见。必须记录主治医师分析意见。明确反应病情变化,必须有生命指征、症状、体征,客观证据变化情况的记录。反映治疗变更动因,尤其是临床用药要达到以药代动力学做指向的层次。有对各种(类)检测单的分析,分析要充分结合临床。按时程要求记录。诊断术语以国际疾病分类即ICD编码为据规范使用。出院记录不得涂改或有漏项。有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记录。
7 抓好病历质量的评价、实施奖罚结合的方法
建立病历质量评价方案,并与奖金挂钩。我院定出病历质量情况奖罚规定;规定各科病历甲级率要达到90%以上,杜绝丙级病率。达不到的科室,扣全科当月一定的奖金等。促使大家重视并互相督促,避免减少病历缺陷发生率,达到提高病历质量的目的。
8 结果
我院自实行以上病历质量管理措施以来,效果良好。病历质量缺陷发生率逐年下降;轻度缺陷发生率:2008年为30%,2009年为5%。病历甲级率逐年上升:2008年为89.3%,2009年为97.8%以上。无丙级病历。
消毒供应中心是我院的重要后勤保障部门,是向全院提供无菌器材、敷料和无菌物品的重要科室,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与院内感染密切相关,直按影响医疗和护理质量的效果。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是供应室工作的核心,更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和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而全面质量管理又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为基础的管理理念,全员是指全体人员,而最高层管理者强有力和持续的领导,是这种管理途径取得成功所必需,它是一种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
1树立一切为临床科室服务的理念
满足临床及各科室需要是消毒供应中心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出发点,消毒供应中心必须树立一切为临床科室服务的理念,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主动了解科室所需,急科室所急,充分发挥每一位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临床各科需要为宗旨,对于特殊科室特殊对待,既方便了科室使用,同时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临床科室的肯定。
2全员培训,人人参与质量管理
人是保证质量的关键和直接影响因素,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全员参加管理,根据消毒供应工作的特点,制定培训计划,加强专业比知识的学习,如消毒学、微生物学、感染管理学、法律法规知识等提高全体人员的素质。
3明确岗位职责
根据不同岗位特点,制定岗位职责、操作规程、消毒隔离、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器械管理及职业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组织全体人员学习,加强其质量管理意识,在具体实行操作过程中实行专业技术指导,对工作流程进行彻底的分析、讨论,找出解决或优化的方法并切实实施,从而提高效率,完善质量。充分发挥团队意识,要求工作人员密切协作,真正把质量管理落到实处。
4加强环节管理及时反馈,实施有效控制
供应中心质量管理是全面的、广义的,是各个环节的“一条龙”的总体质量的预防性管理,做好各个环节控制,使每个环节都符合各自的质量标准,同时有针对性地对影响质量的特殊环节、特殊人员、特殊时段采取特殊措施,并且注意方式方法的灵活多样,措施得力,以保证质量的不断提。
对回收物品彻底的清洗是极为关键的一步,保证清洗质量是消毒灭菌的最基本要求。清洗必须按操作规程,同时灭菌物品装载、无菌操作、无菌物品的卸载和灭菌效果监测都必须符合要求,并做好每月一次的空气、物品、手表面及消毒锅的监测,无菌物品采取密封式运送,确保100%合格的无菌物品发放到科室。
及时听取科室反馈意见,了解所供物品的使用情况,对不合格不满意的地方及时改进,提高科室满意度。
5严格考核,定时奖惩,进行有效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