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控技术课程设计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控技术课程设计总结

第1篇:数控技术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关键词]现代数控技术 双语教学 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0-0091-02

一、现代双语教学范畴界定

所谓双语教学是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有计划、系统地将母语以外的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专业学科教学,使用两种语言作为专业学科课堂教学媒介,使第二语言的学习与学科知识的获取同步,使学生在专业学识、两种语言能力以及两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及专业知识学习上,均能达到顺利而自然的发展。

双语教学模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在学习母语的同时学习一门外语,即在外语课堂上完全用外语授课;另一种是在学科知识课堂上用外语进行教学,在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外语。现阶段的双语教学指的是后一种模式。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为学生创造学习和使用第二语言的平台与环境,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地使用需要他们掌握的第二语言。终极目标就是使学生可同时运用母语和第二语言,并能够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在两种语言间进行切换,使他们具有国际交流与竞争的能力,成为真正国际化的人才。开展双语教学可以推进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学生在双语课程学习中既能掌握专业学科知识,又能运用英式思维对专业知识进行理解和表达,加深对专业学科课程的学习,为毕业后从事国际交流与传播奠定基础。

二、高校双语教学改革的困境

(一)学生知识储备不足

在双语教学中,学生是课程的主要接受者,学生的外语水平直接决定了双语教学的效果。多年来,我国的教育体制以考试为中心,平时只注重读写能力的训练,忽视了听说能力的培养。同时,在研究生教学中,由于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听、说、读、写能力各有不同,而专业学科课程的讲授通常又以各系、班级为单位,授课教师不可能依据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分班教学,使得教师讲授同样的教学内容,学生却因英语水平的不同而影响到接受效果,以至于现代数控技术双语教学课程设计变得十分艰难。同时,对外语水平较低的学生的自信心也造成冲击,使其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双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优秀双语教师严重缺乏

双语教师的水平是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与质量的根本,双语教师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实施。外语专业教师缺乏专业知识,专业课教师的外语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又欠缺。现在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一般都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专业基础比较扎实,并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但听力、口语相对薄弱,英语能力不全面,由于平时科研教学任务繁重,双语教师无暇顾及英语能力的提升,对双语教学的反应不热烈、不积极,投入的精力不足。总体而言,优秀双语教师严重缺乏。

(三)客观条件的制约

双语教材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基础,也是制约高校双语教学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生学位课种类多,一般一门课仅一名教师教授,而编写双语教材是一个团队的工作,除专业教师外,语言方面还需英语专业教师的帮助。因此,自编教材的可能性较小。原版教材价钱昂贵,多数教师更愿意采用影印教材,相对原版教材便宜,学生愿意购买。但影印教材内容滞后国外最新版本四到五年,就时效性而言,削弱了原版教材的优势。开展双语教学最好使用原版教材,原版教材中所蕴涵的新的教学理念可以开阔教师的教学思路,使教师和学生大受益处。

三、高校双语教学改革策略

(一)坚持因材施教原则

在双语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与难易程度,针对学生不同的英语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别设计不同的成才方案和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不仅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全班学生的教学上,还要善于兼顾个别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关注,使双语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学科知识与英语水平和接受能力。

(二)加强师资力量培养

师资问题是决定双语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关键。“现代数控技术双语教学不同于普通基础英语的教学,它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另一方面要有深厚的数控技术专业知识。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教学与社会发展、行业发展保持一致,在教学中将语言服务于专业的特点体现出来。因此,要求教师能够不断调整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探求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力求教授学生未来工作岗位必须掌握的数控技术专业英语知识,着力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运用数控技术专业英语的能力。因此,高校要制订科学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培养计划,选择发展潜力大的青年教师赴国外进行一年期、短期语言培训,或采取聘请外教集中培训的方法,培养一批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在课堂上可流利自如地使用外语进行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双语教师需付出更多的努力,为激发双语教师的积极性,应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在职称评定、薪金提升、评优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

(三)积极营造英语语言氛围

双语教学在课程设计上,要注意它的连贯性和继承性,保证在研究生两年半学习期间双语课程数量所占比例合理,并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逐渐提高而有所增加。从初期的英文板书配中文讲解,到选用英文原版教材配英文授课,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同时,加强双语教学氛围的设计,精心设计教学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让校园内的每一面墙、每一棵树、每一幅标语、每一个标志物,都有双语痕迹,这对培养学生的双语意识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教师要以身作则,完全用英语进行习题的解析和计算方法的讲授,让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感受英语,在不自觉中进入英语环境。

四、现代数控技术双语教学实施与创新

(一)三维教学目标设计

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活动、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要素。其中,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首要环节,为此,设定了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二)多样化教学过程

设计情境,激发兴趣:设计图片呈现、话题讨论、实物设计、设备现场等情境导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

找寻问题,引发探究:重视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成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于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自主思考,自主研习:课堂上各类问题的提出、各种任务的呈现必须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沟通合作,共享快乐:交流合作学习能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使学生动起来,问题摆出来,疑难攻下来。

展示提升,体验成功: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学生之间的争论和对知识的补充使问题得到解决。学习成果展示激活了课堂,活动方式的变换和学习方位的移动,使学生们的大脑始终处于一种活跃状态,能够极大地满足学生在课堂交往的愿望。展示是手段,提升是目的。

归纳总结,举一反三:在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教师应适时、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使解题思路更有条理、方法更简单、认识更明确。通过总结,使学生对某一个或某一些问题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进而由此及彼,触类旁通。

(三)互动与现场结合的现代教学方法

互动教学法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为了激发学生的活力,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辩论、现场教学,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相关介绍等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由于开设双语课时,学生英语水平已过四级,有些甚至已过六级,所以可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作最后的总结;也可将学生带到实验室及工程训练中心开展现场教学,充分利用本专业所有实物、教具及工程训练中心设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

目前,我国研究生双语教学活动尚处于探索中,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原版教材的使用等方面还存在问题。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有的放矢,逐步解决,不能因噎废食。总的来说,双语教学是研究生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培养高技能国际化人才的重要途径。

[ 参 考 文 献 ]

第2篇:数控技术课程设计总结范文

论文关键词:实践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基地建设;师资队伍;质量保障体系

面向2l世纪的机械类专业人才,不但要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较强的独立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从人才市场反馈的信息来看,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平时书本知识学的多,较系统。但是,接触工程实际少,学生不善于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工程实际中;课程中的实验教学零散,彼此孤立,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难以形成解决工程问题的完整印象。从培养者角度来看,教师自身的工程素质亟待提高。随着高校的连年扩招,教师队伍也在大幅度膨胀,年轻教师学历高,但往往实践经验少;教师忙于繁重的教学工作,与企业的联系少,真正从事工程设计研究的也少。从学校和社会提供的培养条件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后,学生的生产实习面临很尴尬的局面。一方面,生产实习更为重要,企业对人才的实践经验更为看重;另一方面,企业对学生的生产实习的态度较过去计划经济时代消极了很多,主要原因是担心影响生产和怕出现安全事故。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学生具有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设计的能力,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我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与定位,即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构建了由通识教育课程占32.9%、学科平台课程占28.6%、专业平台课程占13.2%、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占25.3%组成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是课程体系构建的基石,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具体内容。河南工业大学机械类专业在人才培养上一直坚持重基础、强实践的观念,课程体系能够保证英语、计算机类、实践环节四年不断线;确保通识类课程学时和质量;专业类课程形成有机的课程群;将基础实验串联起来,独立设课;课程设计循序渐进;社会实践扎实有效,丰富多彩;毕业设计真题真做,过程管理规范、严格。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有了明显提升,收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一)理论课程设置

通识教育课程包含:思想政治类、体育、数学、物理、英语类、计算机类、人文素质类、集中实践类。学科平台课程:机械工程导论、机械制图、工程数学、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材料成型工艺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等。

专业平台课程按照专业方向设定,大三进行专业分流,即现代制造工程方向、机械电子工程方向。强调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将计算机知识与专业培育相结合,形成新型机械工程专业人才所必须的工程信息技术应用和开发能力。如开设计算机仿真、CAD原理与应用技术、数据库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产品造型设计、机电一体化实验技术、电子商务技术、技术经济学等,以增加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

(二)实践课程设置

1、实验课

(1)独立开设专业基础实验课

机械工程基础实验(含17个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所有实验都在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行。本实验课与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等课程的理论教学相衔接。

(2) 课内实验

其它专业课程所含的实验主要有:液压与气动、控制与机电测试、材料及热处理、微机原理及应用、PLC应用、数控技术等。这些实验专业性较强,是机电设计制造必要的知识,这类实验主要在加强应用性上做文章,推出了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

(3)开放型实验

开放型实验拉近了学生与专家教授的距离,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应用水平,增加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自开设以来,参与的学生大量增加,也为学校参加诸如机械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等提供了人员和平台保证,取得了骄人成绩,连续取得全国机械设计大赛“二等奖”,河南省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等荣誉。

2、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设计、各类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它们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是学生理论初步联系实际的桥梁。因此,精心设计和安排这一环节对培养学生的意义重大。这些环节应该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随着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不断锻炼和提高。

(1)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一般安排在该课程结束后开始,常放在学期末或刚开学时集中进行,按顺序从机械测绘与计算机绘图、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造综合设计、机电系统综合设计等逐步展开。经过系统的训练,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使理论与实践得到了初步的联系。

(2)各类实习、实训

实习、实训是高校工科学生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能够使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生产实际,了解本行业传统技术、先进技术、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增强劳动观念和职业素养,巩固所学知识,获得本专业初步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金工实习是机械类学生的第一个必经的环节,重点训练学生机械加工及工艺实践方面的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各类常用机床的操作与使用,钳工与焊接等工种的操作等,初步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概念。一般放在大二开学时进行,为陆续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提供必要的感性认识基础。

数控技术实训紧连金工实习安排,让学生亲自操作数控机床通过模拟加工和实际加工演示,为数控技术课程和实验提供了必要的操作技能准备和感性认识。

生产实习在大三下(第六学期末)安排,在校外国家认可的专业实习基地进行,我校机械类学生一直与河南洛阳一拖集团、湖北十堰东风汽车公司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生产实习以亲身经历与现场感受等特征,有着其他教学过程无法替代的显著作用。学生还能够在与现场工程师、工人师傅的交流中获取宝贵的实践经验,培养观察力、交流能力、适应能力等。

毕业实习是毕业设计的必经环节,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对毕业设计的对象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工作任务应包括:该设备设计制造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进展,关键技术有哪些,以及进行设计的必要资料和知识储备等。

(3)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机械类学生毕业前最后的综合教学实践环节,它要用学生所有的知识和能力去完成一项较为复杂、功能相对完整的机电设备的设计任务。要经过文献翻译、方案论证、初步设计、详图设计、计算制图、撰写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心得、答辩等环节。

毕业设计的选题应该尽量真题真做,若果条件达不到,也必须要有真实的工程背景。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应进行合理的分组和分工。大家互提设计资料,各自为战,还要协调配合。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与此同时还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

毕业设计吸收企业专家参与指导也是提高实战经验的好的做法,大大提高了真题真做的比例。经学院论证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直接吸收一些学生到现场进行设计工作,企业导师辅以校内导师共同指导,设计题目即为企业的技术难题。

3、课外科技活动、竞赛、社会实践

其他实践教学模块包括学科竞赛、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课余时间接触社会,培养适应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学生通过这些科技活动与实践,把理论知识融入到研究过程,开拓了学术思想,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及创新精神。另外,拟通过请领域内专家、技术人员、校友来校作专题讲座形式,拓宽师生的知识面,了解技术的最新进展。

二、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一)实验平台建设

实验教学平台是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保证的硬件条件,它搭建的科学性直接影响专业建设的良性发展。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是追求的目标,总结起来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应该注意以下几点[3]:

1、尽可能综合应用多课程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尽可能将实验系统模块化,通过提供实验组件的方法,实现实验系统的可组装和可重构。以满足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和不同课程的教学需要。

3、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发散思维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4、具有开设创新型实验和开展科学研究的软、硬件扩展条件。

5、平台应该满足经济、安全、可靠、节能、低消耗、低嘈声和环保的技术要求。

6、鼓励和激励教师自行开发和研制。

我校的机械综合实验中心是河南省第一批批准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材料组织与性能、液压与气动、机电传动与控制、汽车、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包装、数控中心等实验室,实验设施省内一流,实验室管理上采取专兼职教师模式。

(二)建立工程技术实训中心

学校极为重视实践教学,在市场经济时代,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要立足自己建设,我校在新校区建成了总建筑面积12704平方米(其中生产场地3224平方米,教学实习场地8932平方米,地下设备间548平方米)的工程技术实训中心,主要功能为车工、铣工、磨工、磨床装配、磨料模具实习场地及现代制造技术中心,专职人员35人,拥有劳动部认可的《数控培训基地》,以及劳动部授权的合格证颁发资格。为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提供了国内一流的实训条件。

(三)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在继续保持好原有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单位的前提下,根据专业特点不断拓展合作企业,为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提供充足的基地。另外,通过与企业的接触也了解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对人才培养要求的第一手资料。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优良的师资队伍是办学条件中非常重要的条件,对于机械类学生实践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加强“双师型”人才非常迫切。通过对新进教师进行企业培训,将新引进的有博士学位而无两年以上实际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安排到产学研合作企业锻炼半年到一年。一方面,可以充实企业的技术力量,与企业技术人员一道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真刀真枪的工作,年轻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了宝贵的实际工作经验。

四、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领导重视、制度健全、管理有序是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学校一名副校长负责全面工作,教务处一名副处长负责管理工作,教务处设有实践教学科、质量管理科、督导组;学院由主管副院长牵头,系主任、专业负责人负责具体工作。做到任务有布置,工作有检查,责任有分工,上下齐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