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作文教学范文

初中作文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作文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作文教学

第1篇:初中作文教学范文

一、分析心理,激发兴趣

学生写作文难,不愿写,这是为什么?这是教师必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所以在作文教学之初,我们老师就应该俯下身子去倾听学生的内心。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畏难作文有以下几点原因:

1.平时生活就没有养成深入观察与体验生活的习惯。所以要在文中谈对生活与人生的感悟与体验只能是无米之饮。

2.学生本身对语文这一学科就不感兴趣,同时语文基础差,字词能力都不过关,这样的情况下能写几段话都不错了,更别提去写更上几个层次要求的作文了。

3.从来都不喜欢阅读,阅读的积累量少,知识与思想自然就贫乏了,这样没有知识性与思想性的文字能构成好作文吗?

4.作文的屡屡失败,从无成就感,自然就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作文的畏难情绪就产生与积累下来了。

原因知道了,我们就要开始去激发与培养学生们对语文学科由其是作文教学的兴趣与欲望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就要对这部分对作文有畏难情绪的学生降低语文的要求,多与他们进行心理的沟通,取得他们的认同与信任;然后再指导他们去感悟生活,获取素材;对于他们的进步要及时的鼓励与表扬。

这样一番工作下来,学生的作文教学就算是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了。

二、教会选择,吸收素材

学生在生活中的各种体验都是素材,但是不是都应选择与吸收进作文中呢?答案是否定的。作文有作文的选材范围与思想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指导学生收集生活素材的时候要学会提炼、归纳与选择。

同时要教会学生坚持实践体验。有学生说,作文就是胡编就是凭空想象来写,何须要去亲身体验生活去感悟人生呢?我认为这是极为错误的观点,但这类观点在许多学生中却占有极大的市场。艺术来源于生活,文学也属于艺术,所以作为中学生要写好作文,必须要躬身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这样才能有真切而不竭的作文素材来源。同时,只有自己去亲自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写出来的文字才更能打动读者。

而作为中学生吸收生活的素材除了自己亲自去体验外,还应注重平时课外阅读的积累,多读些名着,文摘之类的书籍。这样学生心中有物,才能在文中言之有物。

三、重练、重评

任何能力的获得,都不是纸上谈兵来的,都是要经过相当时间的苦练而形成的。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多开展些作文练习。让学生在练中获得体验,在练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这个练习也是有一定的讲究的。如每天可让学生进行分类的专项练习,如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如何开头、如何结尾等。每一两周进行一次大作文训练。这样有侧重有计划的练习,对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是有很大益处的。切忌为练而练,盲目而无计划。

在重练的同时,一定要重评、会评、精评。

有专家曾言“一个生命生灵性的毁灭只源于一次小小的伤害。评语不一定是对学生作文冷峻的评价,而应该是对学生内心感情的理解!与学生心心相通。”所以我们老师在每次给学生下评语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一定要用心去感悟去解读,切忌不要应付了事。评语不要太冷冰冰教条化,评语要有亲切感与激励性。让评语真正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交流,使评语真正起到评语的作用,以此来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与思想的成长。

四、作文指导由“扶”到“放”

就像树苗与花朵一样,在温室的庇护下永远也长不大。学生作文也是如此,在刚开始时,老师对学生作文一定要“扶”,要给他们提要求提规范,细心的指导与纠正他们。但慢慢的,老师要学会“放”,使之能自己独立为文。写出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风格。

1.问题导向明确

学生刚开始作文时,作为老师一定要给予学生明确的写作要求与写作导向。这样学生的写作才不会信马由疆的乱写,作文才有针对性和提高的可能性。

2.示范结合实际

老师在作文的示范中应多举一些学生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努力达到,这样才能增加他们的写作信心。

少举一些学生眼界以外的东西,这样学生就会觉得写作是一件与自己无关痛痒的事,使之缺乏应有的写作信心与写作的激情。

3.练笔要循序渐进

无论做何事都要符合相应的规律,指导学生写作也是如此。学生的写作也有一个由“生”到“熟”的过程。我们教师在做作文指导时一定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进行。

4.展现个性,鼓励想象

作文的主体是一个个有独立思想的人,所以作文不应是工厂化与模式化的,它应有自己独有的个性。所以个性是文章的灵魂,想象是文章的翅膀,展示个性,鼓励想象是学生作文的动力,让学生在自己的空间拓宽思路,自由想象发挥,写出自己的文章,以提高其作文水平。

5.要善于捕捉思想的火花

写作需要灵感,需要捕捉思想的火花。而这灵感与火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来源于我们与生活的携手,与经典的对话,与朋友的交流。通过捕捉思想的灵感来触动美感,完成打动读者的佳文。

第2篇:初中作文教学范文

一、培养作文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进校,教师先不要急于指导学生如何如何写,而是要竭尽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乐于作文。我采用的办法是:(1)“少写”:指不求字数,不限内容,只要动笔写,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能写多少就写多少;(2)“多写”:至少每周一次,但不定文体,学生听到什么、见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3)鼓励:一千句批评抵不上一句表扬,学生的每一次作文,肯定有不少亮点,教师要抓住这些亮点大胆鼓励,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指导学生摸仿

作文是创造性的工作,中学生的所处的阶段决定他们在进行创造性的写作活动时,需要吸取别人写作的方法和经验,这就是模仿。模仿好文章的句子、段落、篇章、语言、结构、立意等。十几岁的青少年摹仿力是很强的,只要我们细心指导,仿写的文章也一定会成功。这些模仿,为学生写作夯实了基础。

三、教会学生积累和观察

写文章过程,其实是一个调动思维,运用材料的过程,如果可供运用的东西多,文章就会充实,言之有物。那么调动之物从何而来?就是积累。积累材料的渠道很多,报刊杂志,名篇佳句,优秀作文,网上资料等。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写文章找不到素材,究其原因,就是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浅,活动范围窄。家到学校,学校到家,两点一线,周而复始。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指导学生去观察,使学生掌握大量的生活信息,做了生活的有心人,尽力避免了写作时“满脑空空,两眼瞪瞪”的迥境。

四、交给学生一些写作技巧

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审题、立意、谋篇,怎样安排结构,怎样开头结尾,怎样选用表达方式等写作技巧,例如审题方面,可采用添加因素法、坐标法等,通过筛选后,选择较好的一个作为文题;结构方面,针对学生“走到哪里黑,就到哪里歇”的写作现状可给学生讲讲提纲法,而对内容贫乏的情况则应介绍小标题结构法,让学生能够多角度、多立面、多层次地去选择材料,使之丰富其内容。再如段落的处理,段与段之间不能太突兀,特别是跳跃性大的地方要有合情合理的过渡,做到语意前后连贯顺畅。

五、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第3篇:初中作文教学范文

一、从范文中学“仿”作文开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达到了明显的效果。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仿”不能机械地模仿,不能按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同学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柳叶眉、红红的脸蛋”等。难道世界上真有这么多容貌如此相似的人物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不是“仿”,而是“抄”。这是老师在作文教学时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但它确实存在。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例如,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后,可让学生学习文中巧妙运用过渡句的特点,仿写《从教室到西边》。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夏》。如学了寓言故事让学生仿写一个童话。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创作激情很高,并在课堂上交流作品,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曾说:“只有写,你才能真正会写。”一开始不要怕写不好,只要勤练笔,就能熟能生巧。世上任何一位作家、诗人都不是一开始就成为作家、诗人的。以此激励学生不畏艰难,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长处,哪怕一点一滴也及时给予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一次作文,一个学生在题为《树根的联想》一文中写道“树根弯弯,像爷爷的拐杖耸着一个美好的希望”,纵观整篇文章,错别字病句很多,想到哪,写到哪,全文紊乱,仅此一句较好,我在评讲作文时就暂避其不足,只对这一闪光的语句给予高度评价,该生深受感动,同学们也深受感染。

二、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老师要努力让学生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好的文题能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如“初中生活形象设计”、“给心灵下场雪”、“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其实作文题目命得怎样,集中体现了一个语文老师自身的素质水平的高低,也关系到写作训练的成败。我极为重视作文的命题。如《我熟悉的一个人》就不如改为《你猜猜他是谁?》、《你看看他像谁?》;写《我的××》不如改写成《和××说说心里话》《××,您了解我吗?》,等等。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些题目:《童年的梦》、《童年趣事》、《我上中学了》、《给未来的自己写封信》、《给未来的孩子写封信》……学生对这些题目非常感兴趣,为以后的作文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重视学生课外书籍的阅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多读多写文,只有多写了,作文才能得心应手。连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因此,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促进“质”的飞跃。所以平时我要求每位学生每天写一段练笔,练笔内容可以是读书笔记,也可以摘抄课外精彩语段,还可以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和所感。内容可多可少,写的文段必须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我每周专门拿出一节课让学生交流本周内自己的得意之作。由学生到讲台把自己最满意的作品读给学生听,学生对此兴趣很浓,由于是让学生自由写,多数学生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展现了自己的生活,我班一个学生读着读着竟潸然泪下,这正是她真实生活的再现。

“书非借不能读也”,一个人的力量是小的,群体的力量是巨大的,让每位学生找一本书,就可以在班级成立图书角。这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我也把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杂志如《读者》《意林》等借给同学们看,做好笔记,关注热点、关注焦点、关注生活。

四、改革作文评改方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第4篇:初中作文教学范文

一、使学生有强烈的写作愿望

写作是一种倾吐,它是学生自我要求、自我活动、自我表现的满足和实现,它应是学生生活及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应唤醒学生认识作文的这一生活、生命之需。点燃学生心中那把火,拨动学生心中那根弦,让其产生写作欲望。我们需蹲下来拿放大镜去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势和特长,不可依成人的眼光去求全责备。对学生的习作要多表扬,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文章也是夸出来的。学生最关注的就是教师的评语,因此,我们的评语要夸奖和鼓励学生。给学生搭建平台,或让其写日记、周记;或张贴习作,或让学生登台朗读;或创建班刊,或参加征文投稿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经努力学生成功了,他们会很愉悦,这又会使学生去创新,然后会产生更大的成功与愉悦。

二、作文教学应感悟生活,回归生活

作文离开了学生的真实生活,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好比“关在屋子里放风筝,无论使用怎样的技巧,风筝是无法起飞的”。生活中,真正的作文产生过程常常是这样的:亲历事情有所感,觉得要写出来告诉别人;观察到一些事物景象,读到一些书有所思,想把它记下来;或是通过想象,将现实生活的所悟,用虚构的方法以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一写作过程告诉我们,生活才是作文的本源,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作文教学应当回归到学生因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为真情、为兴趣、为运用而写的生活状态上来,即回归到为生活而作文的状态上来。当学生的作文真正和生活联系起来之后,学生将会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享受。

作文教学回归生活,学生就应在生活中写作,在写作中更好的生活。作文教学目标上,把写作确定为学生与人沟通,表达思想感情,满足生活的需要。作文意识上,让学生在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学习和运用作文表现生活的本能,积累丰富的情感、思想。作文内容上,把能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经历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总之,作文本源回归生活,才能使学生的作文水平随着融入生活的广度的拓展,深度的开掘,随着学生思想的成熟,精神的发展,情操的升华,人格的成长而得以真正的提高。

感悟生活是使写作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感悟生活就要时时在意,处处留心,逐渐磨砺出能发现美的眼睛;其次要握思考的方法:要善于问为什么。倘若多问几个“为什么”,就往往能层层剥开事物的表象,使事物蕴含的思想和哲理渐渐显露。例如下列问题:这是什么事情?为什么会产生这事情?这事情能表现人物什么思想感情?这事情的性质是什么?这事情将有什么样的结果?……还要注意把握事物的象征意义。社会现象、自然生态,大都蕴含着一种哲理,一种思想。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生活。生活越丰富,学生作文的素材和情感内容就越丰富,作文和生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国家教育部新颁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作文教学要重视生活,从生活出发,感悟生活,用生活中生动有趣的事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引导学生写真实的事情,力求写实,作文水平才可得以提高。

三、作文应进行阅读积累

要求学生每人订一作文报刊或不定期买一本作文书,或要求学生阅读《青年文摘》《校园文学》《读者》等报刊,要求进读、摘、诵、用。订一周摘本,每周摘课外新鲜词语5个以上,要注音并解释;摘课外佳句5个;摘精彩段落1处。教师每周抽查,不定期收周摘本评阅。作文需要日积月累,并且需要有趣有效的积累,积累还需要交流。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每周勾画评点一文,同桌互相督查,学立意,学表达,并在语文课上交流,教师不定期检查。这样学生学有榜样,因为学生的作文往往是从模仿开始的。此外,阅读也间接地丰富了学生生活。又因为学生每天几乎跟电视打交道,如何利用好这一音像阅读?我近几年的做法是:引导学生每周在周摘本上至少记一条从电视中学到的语言文字、并不定期在语文课上交流评析。

四、作文教学要重视作文训练

第5篇:初中作文教学范文

一、注重语言积累,笃实学生的文化底蕴

写作基于阅读,阅读可以扩大知识面,充实头脑,活跃思维,发现生活,积累语言素材,为写作打下基础。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文思敏捷,写出好作文。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加强语言积累。阅读课上,要淡化内容分析,不作繁琐的段落划分,不作段落大意的刻意概括,不作单纯的语文讲解;搭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平台,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亲身感悟,与文本、作者、人物、同学、老师等进行多向对话交流。欣赏、诵读、背诵诗文和精彩片段,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言语能力。同时,指导好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把自己喜欢的地名、人名、景名、题词、楹联、诗词、古文物以及有关的资料等记下来,以供日后使用,养成利用图书馆、网络收集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的习惯。

二、注重生活积累,储备习作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开宗明义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作为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之一。因此,我们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从狭小的课堂里走出来,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切实体验生活的甜酸苦辣。为此,可以在班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观日出、看晚景、拔河比赛、讲故事比赛等,也可以指导学生从影视、广播、报刊中获取作文的素材,把作文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习作的价值与意义,习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倍增。

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从引发学生的情感入手,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培养其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法有:

1.让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向学生讲清楚究竟为什么要写作文,避免盲目写作文。2.让学生在行之有效的训练中增强写作兴趣。除了教会学生“三大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写作之外,还要有计划地举办各种主题讲座,并适当地进行相应的专题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能,消除作文的畏惧情绪。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每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老师或同学的好评,做老师的就应该设法满足学生的这种正常成就感。随着这种成就感的不断积累,会促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写作兴趣,增强写作文的信心。

四、创设练笔机会,强化写作训练

除了基础训练(课本中编排的单元作文)中的习作之外,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因文而异,适当穿插仿写、改写、扩写、缩写、续写等练习来加大练笔量。同时,指导学生坚持写日记,把一天中最难忘、最有意义、感触最深的事情记下来,篇幅可长可短,但一定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坚持“我手”写“我心”的原则。

五、注重观察与思考能力的培养

除了让学生掌握观察的一般方法之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观察与思考结合起来。在观察事物时,要边看边想,发挥联想与想象力,将客观事物与自己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做到能把握客观事物的特点,景中有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对客观事物进行认真观察与思考后,写作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

六、认真做好作文的批改与讲评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作文批改的方法有自改、互改、教师改等。批改要注重赏识、点拨、启发原则。教师要承认学生作文能力有差异,并能尊重差异,为学生的点滴进步而高兴,“多留少改”,“多鼓励少批评”,多启发学生、多点化学生,不用责备、挖苦、讽刺的批语,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学习作文的信心与能力。作文讲评要抓重点、求实效,总结本次作文训练的得与失,提出改进的意见和今后的努力方向,逐步引导学生通过作文训练认识社会、认识生活,掌握作文知识和规律,不断增强作文能力。

作文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观念,探索最佳的教学策略,使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获得进步。

参考文献

[1]黄麟生.中学语文教学论[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灼福,陈玉秋.初中语文课程理念与实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第6篇:初中作文教学范文

【关键词】 差异作文教学 学生的主体地位 个性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6-043-01

有人说会写汉字的人都有发表文章的潜能。但是在我们初中的实际作文教学中,学生佳作总是凤毛麟角。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教育机制和考核制度等方面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教师自身教学模式的原因。纵观现在的作文教学模式,往往都是“大锅饭”,教师不能有针对性地对作文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从而造成学生作文个性得不到发展,作文水平极不平衡。要解决这些问题,进行差异作文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一、差异作文教学的理论依据

差异教学,我国华国栋教授认为:“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美国学者Diane Heacox 则认为:“差异教学是指教师改变教学的进度、水平或类型以适应学习者的需要、学习风格或兴趣。差异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能以自己的方式,谋得自身的最佳发展,获得相对于自己的学业成功。”由以上观点我们可以看出,差异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教学的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它的理论源泉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一个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1. 因材施教。《论语》中有一个故事:子路和冉有都向老师讨教一个问题“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要求子路先问“父亲和兄长”要求冉有“立刻实行”,为什么呢?孔子解析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不同教育对象,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这样才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2. 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提出人是具有多种智能的,这些智能主要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学生与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但这种差异不是“优生”与“差生”的差异,而是每位学生身上多元智能发展的不平均的差异。

二、差异作文教学的实施策略

1. 创设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进行差异作文教学,离不开大的教学环境氛围的支持,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创新思想,包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表达,只有在平等、民主、自由的教学环境下,才可以保证差异作文教学的顺利开展。

2. 了解学生的作文水平

实行差异化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准确了解学生的作文水平。掌握了班级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可以将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灵活地适用于不同学生或小组,以适合他们的作文水平发展需要。判断学生的作文水平,要尽量从一些最基本的写作能力入手,包括学生的审题能力、选择材料的能力、组织文章结构的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等。

3. 根据学生作文水平不同在作文教学中实行差异教学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详细制定不同要求、不同难度、不同进度的教学目标和方案。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进行作文写作时,可以根据教师的分层目标和分层要求完成各自的任务目标,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再向更高层次的目标努力。进行分层次的目标要求时要有艺术性,力求避免使作文水平较低层次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从而损害他们的写作积极性。

教师在对学生写作前进行差异化指导。对作文水平较低层次的学生,要重视基本的作文能力的训练,不能操之过急,老师要给他们提供范文让他们学习,同时指导他们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作文中心。

教师在学生完成作文后进行差异化评价。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方式,对作文水平较高层次的学生指导他们自评自改;对作文水平中等的学生引导他们互评互改,相互学习,扬长避短;对作文水平较低层次的学生,教师给他们提出修改意见,指导他们修改。

三、差异作文教学的重要性

1. 实行差异化作文教学,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作文教学大锅饭的弊端。作文教学不再是一刀切式的要求,而是根据每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私人订制”式的教学,每位学生都能在作文教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体会到“跳一跳,摘桃子”的喜悦,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2. 实行差异化作文教学,可以建立学生作文成长档案。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并且强调“立足过程,促进发展。”通过建立学生作文成长档案,可以全面的记录下学生在差异作文教学训练过程中的足迹,反映出作文教学中一些个性化内容,学生可以从中看到自己取得的成果与不足;教师也可以从中进行教学反思。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下,学生的个性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表现出一些独特的特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这些差异、尊重这些差异,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采取差异性的教学策略,进行差异性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才会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的作文水平都能够得到提高,才会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彰显,才会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刘春玲. 国内外有关学习方式的研究综述及对我国教学发展的启示[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4(02).

第7篇:初中作文教学范文

一、 学生驾驭写作内容的能力

写作教学的目标首先培养学生驾驭写作内容的能力,要让学生明确写什么,解决有内容可写的问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对写作的内容目标有明确的阐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内容目标直指作文写作的关键,要求作文教学中教师能帮助学生明确写作的目的和对象,正确引导学生发掘自身及周边生活的写作素材,注重自身独特体验,写出自己;也对学生写作提出了要求,要求学生摒弃胡编乱造,从鲜活的生活中取材,真正做到写“真”文,做“真”人。它要求教师能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发现,能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感受和认识,“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在表达时力求不落俗套,力求有创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这一内容目标规定了作文写作的内容应当源于学生生活,来自于对自己、自然、社会等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思考中,抒发真情实感,而不是虚构内容,抒发虚假情感,从而摒弃写“假”文、做“假”人的不良写作风气。

二、学生驾驭写作方法和语言文字的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既要求学生掌握驾驭写作内容的能力,也对学生驾驭写作方法和语言文字的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

1.培养学生选择合适的文体进行写作的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的应用文。”此目标即要求学生能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文体进行写作,掌握常用文体的写作能力。初中作文教学阶段中需要落实上述能力的训练步骤,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同学年阶段对记叙文性文章的写作训练都不能放松,要训练学生写出复杂记叙性文章的能力,为学生发展提供良好的写作基础。

2.培养学生独立写作的能力

教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最终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写作,掌握独立写作的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服务。因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它要求教师针对学生的作文写作各个环节进行指导、训练,让学生掌握素材搜集、立意构思、起草提纲、加工修改、自我修改、互改互评等写作技巧,从而让学生掌握各种写作方法,提高其独立写文章的能力。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让学生在写作中学会准确运用标点符号,辅助文章表情达意。

3.培养学生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的能力

作文写作离不开表达方式的正确运用,“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尤为重要,因而在作文教学的目标中需要训练学生学会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的能力,让学生明确文体与表达方式的关系,从而让学生学会正确选择表达方式,为写作服务。

4.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文章结构的能力

写文章离不开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学生要学会“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合理安排写作内容的先后顺序、详略,条理清楚地表情达意的技巧。

5.培养学生掌握缩写、扩写、改写等写作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这一目标明确了学生需要掌握缩写、扩写、改写等写作方法。教师需要在写作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习作及阅读文章进行扎实地训练。

三、学生的写作数量与写作速度

第8篇:初中作文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兴趣;积累;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317-01

从初一到初三,无数次作文训练,学生写得辛苦,老师改得更辛苦,而学生的作文水平却并没有多大提高,不少初二学生写作文与小学生相差无几,有的只能写一二百字。学生普遍反映,作文是他们学习语文的最大障碍。所以,学生升中考的语文成绩也因此一直徘徊不前。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情况已持续多年而没有丝毫进展 ,现在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我认为,要想大幅度提高语文成绩,必先提高作文的水平,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我们语文作文教学的方式。

一、要从最基本的能力抓起

文字是作文的外在表现形式,写字是写作文最基本的能力。字写得好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一个人作文水平的体现。尤其在考试中,字写得太差,文章思想内容等无论多么好,恐怕也得不到高分。因此,不首先提高书写的水平,提高作文水平只能是一句空话。本人在所教的两个班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写字训练,考试作文分数就相对高出同类班级几分。然而写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三五天的功夫是不行的,因此,有必要从初一入学时就开始训练写字,要求做到工整、美观、正确。字写好了,学生的作文分数能够提高4-5分。

二、七年级巩固记事的记叙文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1、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七年级用写日记的形式,留住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而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这就是一种写作。写作还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活动的过程,情有所感,才会有所作,情感始终是写作的动力,贯穿作文过程的始终。让学生有自信可以写出好文章,从而转变态度,爱上作文。

2、广泛阅读,引导学生读中学写,读写结合

课标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低于400万字。而且他们的写作素材来源除生活以外,就是广泛阅读,在阅读中积累素材,吸取营养。语文教材的容量非常有限,教师要广僻途径,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文章,用心去领悟,并将所悟的东西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从学生进入初中起,我们就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天进行10到20分钟的课外阅读,读名家名篇,也读同龄人的优秀习作。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在初学时,扶他们上马走一程,在他们有了一些基本经验后,再鼓励他们策马扬鞭,大胆前行。

3、七年级,巩固记事的记叙文写作

学习写人篇,训练重点为“描写人物的方法、怎样使人物血肉丰满”。同时,结合说明文单元的教学,进行简单的说明文写作,训练重点为“抓住事物的特征、根据说明中心,合理安排说明顺序,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注意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三、八年级重点进行议论文写作训练

八年级作文进行议论文写作训练。训练重点为“观点与材料、论题的展开、议论文语段的结构。”

这里主要以“议论文写作训练”为例介绍作文系列训练规划。学生初写议论文,常犯的毛病有观点不明、对观点缺乏应有的分析、观点与材料不一致、思路不清、论述无法展开、结构不完整等。针对以上薄弱环节,我们采取化整为零的策略,把议论文的写作要素分解成若干系列,分项训练。分项训练结束后,再综合写作完整的议论文。

在“观点与材料”专项训练中,由于初中生的议论文写作,所阐述的观点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思考、推理的过程并不复杂,所运用的材料往往也是常见的、人所共知的。但初学议论文写作,往往会犯观点不明和空泛、举例不当、堆砌事实、缺乏分析、观点和材料不相吻合等毛病,不能对观点和材料进行合乎逻辑的组合。因此,我们又把“观点和材料”分解成“从材料中提炼观点”、“用材料证明观点”、“事例的表述”和“观点和材料中的纽带”四项进行训练。

再如“议论文语段的结构”专项训练,议论文的结构以“总──分──总”为基本结构模式,在根据教材的结构训练其变式,如“总──分”、“分──总”、“起承转合”等。语段训练也讲究结构,而且与议论文篇章的结构是相似的,或是演绎式(观点──材料),或是归纳式(材料──观点),或者两者的结合(总──分──总)。

通过几次专项训练,让学生明确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基本结构和基本思路,从而达成初中阶段会写简单议论文的训练目标。

四、九年级加强综合训练

写作训练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消除学生的厌写情绪,对初中作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分解归类,并开发一些微观的教学策略进行分项训练,分中有合,互相联系。而九年级下学期的作文则是在此基础上的综合和提高,是在内容上的逐步加深,形式上的变化和创新,技能上的温故知新,达成文体和训练内容的系统化。

九年级,根据教材序列,对各类文体的写作要求强调综合性。记叙文要求真实具体、有详略、结构完整、语言流畅,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说明文要求抓住事物的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语言准确;一事一议的议论文要求能从材料中提炼出观点,由此及彼,联系实际,展开议论;初步具备修改文章的能力。所以,我们训练的重点是话题作文,审准话题,正确立意,确定文体,自拟文题。为了让学生在中考中受益,我们还把与学生关系紧密的话题进行梳理,归纳出多个话题,我们把它称为“母题”,每各“母题”又衍生出几个相关的话题,我们称之为“子题”,并有计划的进行训练。

第9篇:初中作文教学范文

【关键词】 初中作文 教学 体会

初中的学生,由于学生阅读量少,知识面窄,词汇贫乏,所以表达不具体,不确切,不生动,作文根本无法或者不能很好地起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下面本人针对初中作文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引导学生自主评改

传统教育,考试成为教与学的指挥棒,教育教学活动都把目标指向了学生的分数这个结果,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和发展的过程。此时,教师为提高学生成绩,习惯于以灌输为主的填鸭式教学。语文教学也同遭厄运,形成了一种自守封闭式教学,僵化了学生思想。作文教学中,学生只能按教师喜好和意愿来进行作文,而学生很少有自己的真情实感。作文评改中,教师费神地精心评改,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而学生却是只看评语,不看内容;只完成任务,不提高认识。这种模式下,学生没有作文兴趣和主动性,只能消极地被动地接受来自教师的思维定势,毫无创新自主能力。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生是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现代教育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协同活动的过程,现代教育应把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项核心目标,在学校教育中应建立平等民主、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样,它应遵循现代教学规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把学生当作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作文评改的权利应该还给学生。特别是我们初中更要适时地放手,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来批一批,改一改。

二、培养善于听,说,读,写的良好习惯

吕淑湘说,“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反复的实践养成的”,叶圣陶对语文习惯有更进一步的诠释。他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还说,“阅读和写作都是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在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三次年会上,叶圣陶又明确提出:“听、说、读、写的训练都很重要”,“读就是用眼睛听,写就是用笔来说;反过来,听就是读,用耳朵来读,说就是写,用嘴巴来写。”可见,听、说也是一种“行为”,也“必须养成习惯才行”。要养成习惯,必须要有恒心。叶圣陶指出,“锻炼语言习惯要有恒心,随时随地当一件事做,正象矫正坐立的姿势一样,要随时随地坐得正立得正才可以养成坐得正立得正的习惯。”“决不能到了要坐要立的时候再来想坐立的姿势。必须养成坐得正立得正的习惯,连生理学什么的也绝不想起,这才可以终身受用。”所以,叶圣陶对养成听、说、读,写的良好习惯都有严格的要求。他说:“上口”是就说的方面说,“入耳”是就听的方面说,写文章要“禁得起说和听的考验,说起来“上口”,叫起来“入耳”。所以,我一方面组织他们学写日记,一方面教导他们要主动去涉猎课外读物,并组织他们参加背诵诗歌比赛、查字典比赛、剪报比赛,平时的作文批改则尽量找出他们的优点并加以鼓励。经过一个学年的教学,学生的写作才稍有提高。

三、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索取写作素材

生活中的一切都应该是学生写作的好素材,必须学会去发现、去搜集,做生活的有心人。每天上学,只要留心一下,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道路本来坑坑洼洼,现在已变成平坦的水泥路,路旁正在建造一幢幢小洋房;路边的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已经渐渐变绿,充满生机;马路上的交警不论严寒酷暑,为我们指挥交通……还可以回忆往昔:想想漫长而有趣的寒暑假;天真可爱的四季童年;以及平时生活中的琐事。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景、物。可是学生没有留心观察,只留下一个模糊的表象,所以习作无从下笔。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题材,让观察成为一种习惯。一棵小草,一种小动物、一处小景、一件小事等,及时把它写下来。写作是一种表达,而表达是人的一种内心要求,一种心理需求。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同样会有表达的要求。同时写作还是一种积极的情感过程,情感活动会贯串作文过程的始终。在作文过程中,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学生在生活中的喜恕哀乐始终是作文的动力。作文教学必须让学生打开联系生活的通道,使学生有更广阔的创作空间,提高创造力;让学生留意自己身边的一事一物、一情一景,把握好作文素材。

四、在阅读教学中教会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