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案例范文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案例

第1篇: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合理分组;多媒体;教师引导

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在本文中主要就小学数学合作教学模式有效开展的具体措施提出了建议和意见,以供参考。

一、合理的分组

合作教学,是提升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要想充分发挥合作教学的积极作用,离不开合理的教学分组。建议教师从整体上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知识层次。小组人数最好控制在6~8人,并且将基础知识扎实和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进行交叉分组,让优秀的学生带动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小学数学合作教学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往往容易忽略男女生的搭配。就小学阶段男生女生发育的不同特点来说,他们在思维模式上有着很大的区别,而且,男女生在合作教学中的搭配,还能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这对于合作教学的开展能够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二、多媒体教学软件的有效融入

就小学数学课程合作教学的有效开展来说,除了进行合理的分组之外,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提高整个课堂教学张力,充分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在对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有效应用之前,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收集与合作教学相关的内容,然后进行有效整理,为第二天合作教学的开展做好充分准备。除此之外,就多媒体教学软件在小组合作教学中的应用来说,主要发挥的是辅助教学的作用,以及对合作教学主题进行合理诠释的作用。

三、教师引导组织作用的有效发挥

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因此在开展合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明确合作教学主题和教学任务,将具体教学过程中的步骤事先透露给学生,这样不仅能有效避免学生在合作教学中的盲目性,同时还能最大化提高数学课堂的张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发展,对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就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来说,教师始终发挥着重要的引导和组织作用,从学生角度出发,不断地进行新教学模式的探索,既是现阶段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也是责任。

参考文献:

第2篇: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村小学;小学数学;应用

多媒体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各个行业,而且也为工作的进行提供了便捷的方法,极大减少了工作量,落实到教育教学方面,也有非常大的优势,所以说将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应用进去,可以让比较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而且也可以使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具体的体现在学生面前,那么,如何更有效的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村小学数学中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设置较为生动的课前导入方法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使其发挥提升课堂质量与效果的作用,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对数学课堂的导入进行精心的规划与设计,并充分的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对学生的思路进行良好的引导、对学生的听讲方式进行合理的引导,教师在设置课前导入方法的时候,要完全掌握小学数学教材,对于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要掌握清楚,比如在学习《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方法,找出生活中呈现出长方形的物品,比如门、小学生经常玩的积木,然后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现在学生面前,利用这一方法,可以让学生将生活中的物品与数学知识进行适当的联系,对数学知识产生一种熟悉感,比如在学习辨认方向这一教学内容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他们最喜欢的动画片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看看动画片里边的建筑,可以指定其中一个建筑,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其他建筑在指定建筑的东西南北的哪一个方向。

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其进行探索

因为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发现其中的问题,然后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思考,最终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阶段使用多媒体手段,主要是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这一过程中切勿单一的进行幻灯片的演示,要利用多媒体将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因为在问题的探索阶段,可能因为老师在板书上浪费时间,或者因为字迹的问题影响学生对于这些问题的理解,所以利用多媒体完全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可以节约时间,而且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对问题所要强调的重点进行标示。比如在学习小学数学的加法以及减法的过程中,要利用竖式对4.4+3.15、5.5+6.13、8.6+4等算式进行运算,这时就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这些问题呈现出来,比如强调在对加法进行运算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还有在进行竖式的运算时,为什么一定要将两个数字中的小数点进行对齐?在计算减法时,为什么一定要在被减数的最后一位加上“0”?将这些问题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可以让学生清楚明了的明白在运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而且也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这些注意事项与同学进行计算或者是互相讨论,在讨论结束以后,然后老师再对这些算式的算法进行演示,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小学数学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除此之外,老师也可以为学生讲述重难点,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深入的进行探究。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

要想熟练的掌握数学知识,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比如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直观明了的总结和归纳,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中比较丰富的资源优势指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练习,这样可以让小学生加深对于数学所学知识的印象。在知识的巩固练习阶段,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其做成抢答题的模式,并且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抢答,这种方法对于激发学生按时完成习题、培养学生严密的数学思维逻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其次,利用多媒体技术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拓展性的练习,将练习题目直观的体现在学生面前,对于学生有效的巩固所学知识,查漏补缺具有有效的作用。

结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应用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①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设置较为生动的课前导入方法;②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其进行探索;③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等。虽然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但是老师在使用的过程中应该把握一定的度,不能单一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和理解更多的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第3篇: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初中 数学 有效课堂

新课程目标以“有效”为核心,促进教学课堂质量的提升。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应从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内容整合等方面入手,突出学生教学主体优势,从而为高效课程的营造奠定良好基础。

一、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教学工作而言,国内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可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生自身等角度进行分析。

(一)教学内容

随着教育部新课改教学目标的下达,使人们逐渐重视开放式教学模式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教师由于受到教材的局限,仍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即将刻板化教学理论灌输于学生,导致学生无法对教材内容予以深刻化分析,从而造成课堂教学质量的下降。

(二)教学方法

灌输式、填鸭式、题海式教学,作为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常见教学模式,其由于多元化优势的缺失,致使教师无法对学生潜力给予深层次剖析,加之该种教学方式模式的运用,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相背离,进而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扩散。另外,传统教学课堂,将“应试教育”认定为教学宗旨,从而忽视“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运用,促使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呈现“重知识、轻品德”的状况,对学生素质水平的提升起到制约作用。

(三)学生自身

从整体上来看,初中数学相较于小学数学而言难度系数跨越较大,加之涉及范围相对较宽,如函数和平面几何等,导致学生难以在教学时间为对其进行系统化记忆,长此以往,部分学生因教学难度的增加,从而产生“自暴自弃”的思想。另外,在某些学生思想内,认定数学学科重要性相对较小,仅需在应试考试中取得及格标准即可,进而使其无法集中精力从事于数学学习工作。

二、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营造策略

(一)生活化教学

生活化教学是当前新兴教学观点,通过教学情境的衍射,贯穿于整体教学活动,其主要采用生活情境导入的方式,使学生能够从理论知识、生活实践中产生熟悉感,利用二者相互促进、相互美化的优势,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从本质上来讲,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作为生活问题解决的有效手段,即数学、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实现数学知识和实践生活的融合,方可实现初中数学高效教学课堂营造的目的。

例如:在《数轴》课程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体温计引入的方式,要求学生阐述体温计正确属于流程以及体温度数。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主要以学生生活实`为教学内容,通过情境创设与形象化阐述的方式,使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完成数学知识理解和利用的过程,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有效教学课堂创建的目的。

(二)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

现代化教学课堂,不再局限于传统板书式教学,其原因在于:教师单一说教方式,会使学生对教学知识产生望而生畏的思想,甚至针对难度系数较多的内容,学生更是无法解读。对此,若要推进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营造,教师应改变原有教学思想,通过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辅助运用,活跃教学课堂,将抽象教学内容利用直观化的角度向学生展现,以此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勾股定理》内容学习中,教师为使学生对勾股定理及其应用全面掌握,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情趣,从而引入教学内容。具体做法如下: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现8个全等三角形,通过学生思考与想象,观察其是否可组合边长为C的正方形,同时要求学生对正方形面积予以表述,即: 、 。另外,教师利用与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将上述正方行面积计算公式利用“=”相连,即 ,结合公式简化的方式,将其简化为 。除此之外,教师为加强学生对勾股定理的记忆,通过案例讲述的方式,对其进行进行系统化分析,即某时刻,风筝位于小明正前方400m处,经过20s飞行,该风筝与小明距离为500m,判断风筝飞行速度。对此,教师可利用三角形绘制的方式,已知AC为400m、AB为500m,角C为直角,若要判断风筝时速则需对BC长度进行计算,即 =25-16=9m,进而计算风筝时速: =1620m/h。

该种教学模式的运用,主要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将抽象教学知识利用直观化、形象化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展现,再经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以此达到生动教学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视觉、听觉的双重感受,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

(三)小组合作学习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阶段,小学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是促进学生竞争意识、集体意识、主体意识的首要途径。其教师主要依据学生特点、采用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方式,对全班学习予以划分,结合组内职责的明确,针对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适当奖励。该种方式的运用,调动小组间竞争,通过小组成员探究与讨论的方式,推进学生在分享期间,享受成功、荣誉之感。

例如:《配方程》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教学案例的设定,要求各小组对其解答,并以解题时间最短、方式最佳、结果准确的小组给予奖励。其中教学案例: ①、 ②,最终判断方程①中x=-3、方程②中x为± 。总之,小学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运用,可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的提高,并利用学生间相互沟通,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结束语:

总结上文,初中教育属于高中教育、大学教育的基础环节,同时数学学科和理科内容具有较强的连接性,为了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提高,应在初中教学阶段,高度重视学生数学整体成绩的提升。对此,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思想、优化教学课堂,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使其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促进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营造。

参考文献:

[1]孙杰.以练导思 培养创新――新课程下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构建探索[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6(12):10-11.

[2]张建红.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J].中国农村教育,2013(5):56-57.

第4篇: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整合;有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13/15-0066-02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笔者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并思考着。近年来,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方面出现了一些现象,引起了笔者的关注。

现象之一,只为公开课作“嫁衣”,多媒体教学的普及性不强。

现象之二,课件功能单一,教师充当了放映员,让学生在多彩的多媒体世界里读“电子读物”。

由此,我们禁不住要问,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有效整合?笔者认为,我们应当做到“科学有效”。希望下面的教学案例能够引起我们的思考。

案例1:

某位教师在执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以信息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为学生直观形象展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效果“好”。但学习过程中却没有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而是蜻蜓点水地将制作优美的动画一幅幅播放给学生看,当学生看完“电影”后,留在学生头脑中的是什么,不言而喻。

思考:如何寻找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点

有些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用比不用好,用得多比少好,往往忽视了教材、教学方法等其他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课堂一旦变成了“电影院”,从学习新知到练习,甚至连板书都做成课件,一个连着一个放映,弄得学生眼花缭乱。这样既严重干扰了学生的学习情绪,而且破坏了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抽象性、逻辑性强,一旦涉及复杂计算问题、三维空间问题等,常规的教学手段由于以静态为主,很难在课堂上利用黑板将这种复杂的情境展示出来,更不用说借助情境来感知。正是因为抽象的知识不能得到直观、有效的展示,就进一步增加了学生认知的难度,为此长期成为教学中的难点。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恰恰在这一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使这些抽象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生动的感性情境,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认知和教师教学的难度。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不仅仅只是一味追求“整合”,不能搞“形式化”,不应在课堂上从头到尾都用课件而对其他教学手段置之不理,甚至整个一节课,黑板上一个字也没有。但对于数学课而言,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是必不可少的,还有些是通过教师的眼神、动作、语调等表现出来的,是任何机器都代替不了的。媒体的选择应切合实际,何种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只要能方便、直观而又有效,就用该种媒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媒体,才能有效发挥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优势。

案例2:

有位教师在教学3的倍数特征时,用课件将3的倍数特征直观形象地展示给了学生,于是学生很快掌握了3的倍数的特征。似乎过于顺理成章,学生除了对3的倍数特征的知识点掌握得滴水不漏,学生似乎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很平淡,气氛平静,认知没有任何的阻碍,这一切的水到渠成,课件的形象演示“功不可没”。

思考: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要重视学生的思维

上述案例中教师的做法表面看来很有效,但仔细想一想,这样做恰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如果能放手先让学生自主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最后学生会有多种奇妙的想法,然后再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从中选择出适合自己的最好方法,这样真正揭示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既发展了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发散了思维,培养了思维的创新性,岂不妙哉?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抽象的高度去对数学规律作出适当的理解和必要的推广。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时,若刻意地用媒体演示代替学生的思维,代替了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那就违背了新课程理念,可谓是用得盲目。要留一些思维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促进学生主动思维,这样才能使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真正提高课堂的实效。

案例3:

一位教师执教四年级《解决问题:乘除应用题》公开课时,设计制作了课件辅助教学,在正式上公开课时,出现了教师没有预设到的生成。例题情境是“小强买3本软面抄用去18元,小红买5本用去多少元?小林带了42元,可以买几本?”师生一起列表整理信息解决了小红的问题,表格如下。

接下来,教师要求学生用列表的方法解决小林的问题,按照预设,教师在课件中制作的表格是这样的。

结果汇报时,学生的表格是这样的。

学生自主地选择了第一个问题所求出的小红的信息列表,这也是可以的。但由于教师在课件中并未制作这种表格,因此,不得不很含糊地让这名学生坐下,又请另外一名学生汇报了和教师一样的表格。

思考: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应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教师只想着根据新课程理念、教材、学生等情况在上课前设计好多媒体课件,因此,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程序性。上课时,唯有引导学生按“程序”步步为营,与教师的设计一致,课件才能大显身手。然而,学生是鲜活的个体,学生的思维是多元化的,随时可能瞬间闪出火花。小学数学课堂可预设,却总伴有超出“程序”之外的生成。尽管课件制作者在制作时也设计多种可能性答案,但多媒体课件终究是人为的“程序”,其交互性往往受技术的、教师主观经验的限制,难以满足变化莫测的课堂的要求,而教师有时为了保障教学流程的顺畅,往往也不敢大胆处理随时生成的教学信息,只能是逃避。人机的隔离、人机的不吻合的现象在教学中屡屡出现,课堂的即时生成由此受到了严重抑制。这时信息技术的使用反而成为一种束缚。

因此,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时,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课件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对多媒体的使用“唯命是从”,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调整教学,灵活运用课件,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案例4:

在学习“四边形的认识”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对学生的学习方向进行控制和引导,并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你们想了解四边形吗?那就请同学们去四边形的王国里遨游,探索吧!你想研究四边形的哪个方面,研究结论是什么,可以填写在调查表里”。然后,通过学生上网等渠道阅读查询相关资源。在信息技术搭建的自主学习的平台上,学生们就像是一个个小数学家,专心地探究、合作、讨论、交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发生激烈的思维碰撞。最后,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及时的评价,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通过充分的交互和碰撞,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

思考: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构建互动交流的学习平台

信息技术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学建构一种互动交流的学习平台。它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学习的氛围。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中,由教师主动教和学生被动学的“填鸭式”局面,而转变为教与学双向互动交流的过程。学生在信息技术辅助的教学中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勇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知识性、技术性等方面的难题,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适时调整教学。学生之间还可以发生交互作用,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共同探讨、合作交流,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作用,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总之,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数学教学环境下,只有当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小学数学学科和信息技术的特点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入地思考,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优势和作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有效整合,优化数学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案例范文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教育科技局 任墩

[关 键 词]

创设情境;中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内容摘要]

中小学数学课堂可以利用直观教(学)具、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分角色表演等形式创设情景,构建中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正文]

受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老师把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纯数学理论与数学计算教学等同起来,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中情景的创设运用,从而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其实,中小学数学课堂可以利用直观教(学)具、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分角色表演等形式创设情景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精彩和高效,在课堂教学中起到寓教于乐、事半功倍、记忆深刻的作用。

一位七年级的年轻数学老师曾经给我讲到这样一个教学案例,他说他在教学小正方体搭成的图形的三视图时,他反复的讲,反复的在黑板上演示,然后反复讲例题,他以为是讲透了,自己也讲烦了、讲累了。但让他疑惑不解的是,学生做作业的情况很糟糕,错误率很高,学习的效果很不好。我问他在课堂上是否展示了正方体的实物?学生是否自己利用小正方体搭建图形进行观察?他反问我说:“有这个必要吗?”。其实这就是问题的根源,这位老师在教学中没有为课堂教学创设恰当的课堂情景,忽略了学生从感知到认识、从认识到提炼理论的学习过程,而是一种纯理论的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有问题的,说不上有效,更谈不上高效。他没有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没有考虑学生的数学功底和接受能力。其实,如果说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是数学课堂的灵魂。那么情境教学就是将数学问题融入实际生活和把实际生活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教学。体现数学源于生活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新课程理念,那么,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创设情景进行教学,从而使课堂更加的高效呢?

一、利用直观教(学)具创设情境,构建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根据年龄的不同和知识结构的不同,其认知水平也不同,特别是小学生的认知较为直观,他们都希望能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数学教学。然而数学的教学往往不那么直接,而是一种抽象的逻辑思维和想象思维的结合。因此教师就应想方设法地使数学直观起来,简化起来,生活化起来,精心设计其知识的呈现形式。

例如,在教学《从不同方向看》这一节时,教师可以事先让每个学生按规格叠好一个个正方体,上课时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看,从而得到不同的平面图形,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后,让学生用透明胶带将自己制作的正方体选择几个粘合在一起,放在桌子上,然后从不同的方向看,体会其三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的含义及画法,通过学生之间交流使用、讨论交流、分析总结,教师再补充立体图形和它们的三视图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直观地理解从不同方向看就会得到不同的平面图形,使数学课堂更加的生活、具体和直观。又如在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的课堂教学中,通过给学生演示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模型,让学生直接感知其特性,他们就能很直观地理解相关知识,也就会很自然地理解如制作拉闸门为什么要用四边形而不用三角形制作的基本原理。利用这种直观教(学)具的演示,不但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纷纷投入到探究数学规律之中,而且在这种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会发现连老师也无法预料到的知识创新与积累,正是这种动手与动脑有机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对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都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中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性。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景,构建中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中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内容很多都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教师要找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践和规律,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认同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游戏公平吗》这一节时,可以利用转盘、扑克等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玩过的材料来做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演示教材的所学知识内容,让学生体会游戏双方的获胜情况。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节时,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纸、各种平面图形等让学生自己现场展示、折叠等。通过生活情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学生会直观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和数学中处处有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景,构建中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设备已经逐步普及到普通中小学,老师们就会很方便地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止能有效地扩充课堂教学容量,更在于这种辅助教学手段会更加的直观,让课堂教学更加的高效。如在教学《二次函数的图像》时,运用ppt课件演示二次函数图象与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之间的关系,学生就会很容易看清图形的开口方向、顶点位置与展开程度等变化与系数及符号的关系,总结出图像的特征等,这就有效解决了利用传统黑板画图对比演示较为困难的问题,这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中显得轻松而直观。又如在教学《梯形》时,从收集梯形图片开始,一直到研究等腰梯形的性质,时间和空间的跨度都较大,这可能是用其他方式所不能完成的。然而运用多媒体这一现代教育手段就会很容易完成这一任务。通过收集汽车车窗、水库大坝截面图片等,从图上分析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实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论基础。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效地创设了数学教学情境,使在课堂以外的其它时间、其它地点发生的事件都可以在课堂上集中展现出来。通过这种形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大大提高,使中小学课堂更加高效。

四、学生分角色表演,构建中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在中小学教材中,有的教学内容很适合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让学生在角色表演中体会社会即数学的概念,而且因为学生参与表演和现场观摩,很多学生不光能学会其中的数学知识,而且能让学生学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往往这样的情景教学会让很多学生终身难忘。如教学《银行储蓄》问题时,可以将学生分角色表演,有的担任银行会计,有的担任出纳,有的负责统筹,有的同学扮演储户等。通过分角色体验存款、利息等数字的分析情况,教给学生这部分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活动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等等,大部分参与的学生很多年后都会记忆犹新,这样的课堂真正成为中小学阶段高效的课堂,

总之,在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我,课堂上尽量给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思考、多分析、多总结的机会。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体验和享受学习数学而获得的成功感,把学习数学与处理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真正实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的中小学数学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数学的发现者、探究者和实践者。教师要充分考虑中小学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之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构建好每一堂中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文献参考]

1.汪秉彝、吕传汉《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

第6篇: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多媒体网络教学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应用并推广。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数学教材的特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灵感,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能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效果,填补传统教学手段的空白,进一步优化了数学课堂教学。给数学课堂带来新的生命力,数学课堂将因多媒体的参与变得格外精彩。

一、运用多媒体的视听特性创设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人际同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也就足说,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之中才是最有效的,只有在情境中呈现的知识,才能激发学习者的认知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枯燥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符合认知规律。而“多媒体”就足以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等优势成为创设情境的最佳工具。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利用CAl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1 创设学习情境

多媒体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声音、有趣的动画,为不同年龄的对象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将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热情。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多媒体课件演示: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一只猴子坐在一辆正方形车轮的车上,在音乐的伴奏下狼狈地往前行进。同学们看到猴子被颠得一上一下,乐得哈哈大笑。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开始,学生在问“为什么”的同时思维迸发出火花。学生展开想象,有的想把车轮换成三角形的试试;有的想把车轮改成椭圆形的看看效果……这便是孩子们心中久存的疑惑:大街上行驶的汽车,车轮为什么一定要是圆的呢?各种形状的车轮岂不是能让世界显得五彩缤纷。教师轻点鼠标选择了一组多媒体信息来论证学生的想法:车轮换成椭圆形的,可怜的猴子仍被颠得七上八下。在“怎么办”的情境中,学生的思维开始深入。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得出:因为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牛径长度都相等。车轮做成圆形的,在滚动时车轴到地而的距离始终不变。这样车子在前进时就会保持平稳,所以车轮要做成圆的。悦耳的音乐响起,小猴子愉快的表情映射出学生快乐的心情。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使学生大胆的想象有了验证的机会,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效果很好。且整堂课学生都是在愉快地思考、验证枯燥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慢慢地喜欢数学,爱数学。

2 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适宜学生的问题情境,学生才会对学习内容有兴趣,才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如教学“观察物体”一课,在新课引入时,我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配音)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在人民动物园中,生活着一头健壮的大象,方方、圆圆、点点二位小朋友都想知道大象长什么样子,于是星期天他们一起来到了公园,看到了大象。第二天他们高兴地向老师介绍自己看到的大象。方方说:“大象长着大大的眼睛,长长的鼻子,两只耳朵像蒲扇。”点点说:“大象长着两条腿,还有一条摆来摆去的长鞭。”圆圆说:“大象长着四条腿,像四根柱子。”这时我趁机提问:“三位小朋友看到的是同一头大象,为什么看到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学生兴趣盎然,纷纷举起小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可见,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加快学生的理解进程,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想学、乐学,进而主动地去学。

3 创设应用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在重视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这一基本理论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基础来设计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然而常规教学由于受空间、时间等限制,无法有效地创设较多的实际问题情境,限制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却具备这方面的长处,能创设丰富的虚拟应用情境。

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首先出示各式各样的柜子,然后提问:“如果老师要你们帮忙设计一个衣柜,你会怎样设计?”学生回答时老师再用计算机进行演示说明。又如教学“元、角、分”后,利用计算机创设“虚拟商店”。让学生当售货员或消费者,进行仿真练习,模拟购物。由于计算机演示具有“复原”功能,因而这种练习可不断重复,使练习效果强化。利用计算机教学媒体创设应用情境,可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进入虚拟的世界,通过对方法与策略的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想象,达到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效果。

4 创设生活情境。

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知识。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是让学生获取知识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而我们不能将课堂教学搬到生活中,只能在课堂上借助计算机创设虚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如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为了让学生正确建立两个大面积单位的空间观念,我在课件中放映了许多学生们亲身经历的场景,有游览过的东湖公园、灵湖公园,有学校的礼堂、做操的操场、上课用的教室等。让他们感知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大小,同时也让他们明白了其实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只有善于发现和思考的人才能挖掘出来。

二、运用多媒体的演示功能释疑解难,增强教学实效性

“多媒体辅助教学”最大的特点是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分散难点。只要点击鼠标,就可以进行大量演示。在课堂中无论一个老师是多么善于表达、比划,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和具有共性的知识内容,而这些知识内容又往往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多媒体教学中的过程再现等操作,可以轻松解决问题,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一课

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先在屏幕上闪现一个亮点,然后从亮点一端射出一条水平线,学生看后马上就能悟出“射线”是怎样形成的;接着通过这条端的伸缩让学生认识射线的特性。然后,在其下面又出现一个亮点,它的两端分别射出一水平线,白由地伸缩,以此来让学生理解直线的生成和“无限延长、不可度量、没有端点的特点。”接下来,屏幕上出现两个亮点,再由一条水平线把这两个点连接起来。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线段。它有两个端点,不Ⅱ,伸缩,有长度、可度量。 通过这样的直观演示,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联系起来,营造了一个知识的生成情境,让学生比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清晰地获得概念。

三、运用多媒体网络的超大信息量,丰富学科知识

让学生接触更广阔的天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是我们现在教学的目的之一,而多媒体正是学生拓展思维、丰富知识,走向世界的窗口。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省时、多变优势,设计出题型多样、趣味性强的各类问题,从基本训练题、目标达成题到能力拓展题,加大课堂容量,丰富教学内容,增强信息反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们用多媒体课件,设计屏幕上出现太阳、月亮、地球三个天体的运行规律,即地球绕太阳转一周是一年,月亮绕地球转一周是一月,地球绕地轴转一周为一日。再配以教师亲切的解说和悦耳动听的音乐,生动的面面把学生带人了奇妙的宇宙,感知年、月、日的来『力,同时学生对年、月、日怎样产生、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产生疑问,通过这一新奇的演示,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提高了学生认知程度,学生可以触类旁通地知道很多知识,扩大知识而,使他们增长见识。

又如,在教“轴对称图形”时就充分运用了网络的收集获取功能,吸收海量的信息,丰富学科知识,拓宽知识而,帮助理解知识。

1 情境导人。

老师利用屏幕广播,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轴别称图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 点击专题学习网站,学习轴对称图形。

让学生带着对轴对称图形的探究欲望,打开专题网页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奇妙和美丽,并通过点击网络上的动态演示轴对称图形的制作过程和学生亲手的制作。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特征,最后根据概念的理解判断学过的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3 拓展认识。

在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一个点的认识后,为了在面上铺开,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激发学生:想欣赏更多的轴对称图形,了解轴对称图形更多的知识,请看美丽世界和课外阅读。然后让学生来交流:你又学到了有关轴对称图形的哪些知识?

有的学生从网页上知道了“美妙的对称”:人们把闹钟、飞机、电扇制造成对称形状,不仅为了美观,而且还有一定的科学道理:闹钟的对称保证了走时的均匀性,飞机的对称使飞机能在空中保持平衡。对称也是艺术家们创造艺术作品的重要准则。像中国古代的近体诗中的对仗,民间常用的对联等,都有一种内在的对称关系。如果说建筑也是一种艺术的话,那么对称在建筑艺术中的应用就更广泛。中国北京整个城市的布局也是以故宫、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门为中轴线(对称轴)两边对称的。对称还是自然界的一种生物理象。不少植物、动物都有自己的对称形式。比如人体就是以鼻尖、肚脐眼的连线为对称轴的对称形体,眼、耳、鼻、手、脚、都是对称生长的。眼睛的对称使人观看物体能够更加准确;双耳的对称能使所听到的声音具有较强的立体感,确定声源的位置,双手、双脚的对称能保持人体的平衡。

有的学生从网页上知道了“巧学几何概念”,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没有概念,也就没有思路,因此,正确理解数学概念,尤其分清一些容易混淆的数学概念,对进一步掌握数学规律、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答题目有很大意义。“轴对称”与“对称轴”,宁相同,但意义并不同,“轴对称”是说明一个图形性质的,它是一个形容词(如某座房屋轴对称,飞机、蜻蜒都是轴对称图形);而“对称轴”是一条直线,它是一个名词。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台戏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有的学生从网页上知道了“从自然美到科学美――谈谈对称方法”

有的学生从网页上知道了……

学生不仅从网页上了解到更多的有关轴对称图形知识,增进了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而且在交流中又丰富了许多认识。

四、运用多媒体网络的多向互动性,实现评价过程化

新课程强调评价要体现“过程化”“多元化”为主,提出“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多媒体网络教学”注重多向交流与交互,利用网络教室里的“电子举手”“分组词论”等功能,确保了学生学情的及时反馈,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安排,利于老师对其进行适时点拨和实现过程性评价。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及时交流,保证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同时,学生自己也实现了自我评价。学生除了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知识掌握与否、掌握好坏、熟练程度,实现学生最及时的自我反馈外,还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全班其他同学达到的练习层次和成绩情况,相互激励、促进。这种新颖的反馈机制,只有网络教学才能实现。

如“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网络课件的练习中,记录学生交互练习的进程、成绩,学生交互练习后可及时了解自己的成绩,还可以了解全班每位同学的成绩,从而知道自己的位置,努力争胜,全力以赴投入练习。教师的适时、实时、动态的评价、点拨,不但关注了学生数学学习水平,并能关注到他们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超越自我。

另外,通过一些“网络调查”的方式,收集一些课堂教学的信息,可以把学生作为评课者对课堂教学作出评价,了解学生的感受与意见,更有利于教师得到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丰富了反馈评价的途径和机制。

实践证明,多媒体网络教学,点燃老师的激情;多媒体网络教学,刺激学生的思维;多媒体网络教学,展现现代课堂的活力。巧用、适用多媒体网络教学,使传统的数学课堂“如虎添翼”,真正意义上让数学课堂“活”起来,数学课堂因“你”而精彩!

参考文献:

1 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斯苗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7篇: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教学策略

少年儿童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易变化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抗挫折能力偏低,易产生失败情绪,影响其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孩子积极性,采取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为我们社会培养出具有适应社会能力的合格人才。下面是教学创新的几点技巧,总结如下。

一、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是关键

笔者认为,兴趣为创新研究的第一步,如果孩子对学习科目缺乏兴趣,没有动力,自然谈不上创新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除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外,通过创新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灵活多变的教授学生们教材内容。有研究表明, “提问式教学”策略可营造学生高参与的课堂氛围,增加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激发其学习兴趣。根据孩子生活实际,创设情景教学,可增加孩子对知识的亲切感与熟悉感,从而充分调动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另外,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形象直观,创设情景,能给学生提供鲜明、生动、明晰的视觉冲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和学习。

二、鼓励学生破规立异、开拓创新

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很多教师因为教学任务为重,内容多,而忽略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和培养,只是一味的灌输教材内容和布置作业练习,加上不得不进行的单元测验。一天又一天,周而复始的进行一学期,两学期……,我们培养的不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而是知识的篓子。故而我大胆冒昧说,我们不是在教育教学,而是在犯罪!是抹杀孩子创新精神的凶手!

我们在教学中,同一问题,只要我们教师稍微引导学生转换思维方式,从多角度分析,引导学生破常规、标新立异、开拓创新,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如计算

(11-13/37.2)+(9-13/37×5)+(7-13/37×3)+(5-13/37×9)+(3-13/37×7)+(2-13/37×11)

要是按部就班先算出每个小括号内的结果,是麻烦的。但分析比较每个小括号内的被减数和“减数”,马上会使我们想到去括号,并灵活地将被减数和“减数”重新组合起来,于是有

三、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探究

对于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我们广大师生只是看到了成功的结果,而忽视了中间假设和推理的过程,这是很可惜的,因为其中蕴含了许多经验教训。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概念、定理,可通过设置一些问题情景,有意识地将某些将要揭示的概念、证明的规律放入待“解决问题”之中,将学生学习概念、规律的过程设计成对这些问题的“再发现”、“再解决”的创新思维活动过程,引导小学生重复推演当初科学发现的过程,体验理论推理过程,可高效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让学生在经历了探索过程的弯路、岔路和纠偏过程后受到创新思维方法的启迪,从而增进创新思维的培养。例如,我们在教授学生“圆的周长”时,可让学生准备一根铁丝,然后弯成圆形,让学生自己动脑求一下圆的周长,这时,可引导学生剪断铁丝、拉直来测量圆的周长,采用“化曲为直”的方法。同时随时启发学生:“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发现了,相信同学们经过研究后一定也会成为当代的祖冲之” 。从而激活同学们探索研究的兴趣。

四、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敢于尝试

大家知道,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成功者,能够标心立异、出类拔萃,也就是都有潜在的创造力和成功的欲望,所以我们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即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已有的“显能”,更应创设条件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在教学案例“连加”这一内容时,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创设一个让学生乐于接受的环节。

“星期天老师准备带4个男同学和2个女同学去公园玩,你们说要买几张票?”

“6张”马上有学生回答。

“怎么得来的?”

“男同学4张,女同学2张,合起来是6张。”

我转向全班“你们有没有意见?可以互相说一说。”

“应该是7张”讨论过后有人大声说。

“怎么得来的?能跟大家说说吗?”

“男同学4张,女同学2张,合起来6张”并指着我说“还有你一张,所以是7张。”

我微笑点头说“对呀,可不要把老师丢在外面噢。”同时板书:4 2 1

“该怎样列式呢?同桌商量一下。”

同学们很踊跃“写上加号”“两个加号”并纷纷上台板演。

“像这样的算式该取什么名字呢?”我再次为学生提供敢说的机会。

学生的兴致更高了,争先恐后地说了许多名字:“加法,再加法”“两个加法”、“连加”。

第8篇: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 信息技术;多媒体;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1-0080-02

通过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有效整合,可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音、像、图、动画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直观教学,简化抽象晦涩的数学知识点,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内容的直观感性刺激,充分调到学生多重感官协调统一探究数学学习任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作为工作多年的数学教师,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如何妙用信息技术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直观性,与大家共享。

1 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性教学情境,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创设直观性情境,为学生架设一座通向知识的桥梁,大大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往往容易被直观的教学内容所吸引,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直观性数学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的感性思维和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瞬时记忆和创新实践,最后抓住数学本质,抽象出数学知识,在数学思维上过渡到概括性的数学真理和数学规律性上去,顺利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如数学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制作Flas展示与旋转和平移相关的生活小动画,再通过绘声绘影软件加工编辑学生难得有生活体验的旋转和平移视频资源,让学生在直观性教学情境的引导下,逐渐观察、探究、反思、总结出旋转和平移的特征和差异,大大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2 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展现直观性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抽象的数学知识肯定不如语文直观形象并且画面丰富多彩,因此,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展现如语文一般多姿多彩、生动有效的直观性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形成数学学习内驱力,自主地观察、探究,推动学生持续对数学内容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创新学习兴趣,快捷地掌握数学知识。如教学鸡兔同笼,仅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静态图形,要让学生总结出这样抽象复杂的数学原理和公式,有些为难学生。而数学教师通过Flas展示鸡和兔同笼,实时标出动物身体和脚,并逐渐抽象成圆形或竖线代表鸡和兔的身体和脚,通过一步步演示,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一下充满了学习欲望,学得兴致勃勃,在“玩中学”“乐中学”,丝毫没因为遇到此教学内容难点而感到疲倦,而是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辅助学得其乐融融,并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鸡兔同笼的数学原理和数学规律,大大提升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3 巧妙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直观教学,辅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

利用直接形象的信息技术多媒体画面来教学抽象的数学知识,更有利于直观地揭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辅助学生分析数学数量关系,引导学生抛弃迷惑的数学表象,深入到数学本质当中。通过多媒体技术的直观作用,引发联想,促进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合,最终变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单,从而快速找到数学问题的答案和数学问题的实质。如在分析“一列长240米的火车以每分800米的速度通过一座大桥用了3分钟的时间,这座桥长多少米”这道题时,学生往往把火车行的路程与桥长等同起来。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模拟火车通过大桥,让学生很容易得出“大桥长度=火车3分钟行的路程-火车长度”这一数量关系式。

4 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直观练习,强化学生数学思维

传统的数学练习是学生在算术本上进行,数学教师当堂进行批改或进行巡视时发现数学练习的难点,了解学生数学知识点掌握情况,然后及时在黑板上进行点拨板演。这样的练习效率低下,并且也不容易实现分层练习、实时点拨的巩固练习教学效果。而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可实时把学生练习或正确或错误的计算过程展示出来,进行数学直观练习,可通过实物投影仪或电子白板,个别网络教学环境较好的可构建网络互动式整合教学环境,当然更好的是电子书包式教学,更可快捷方便地把学生的练习结果展现所有学生面前,教师实时地进行解说和评价。尤其是具有代表性的一题多解或数学算理的巧思妙想,以及典型的错误题解,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直观快捷地展示出来,让所有学生共享练习的成果,也有利于数学教师总结学生学习效果,进一步强化学生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从而大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5 妙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直观操作平台,有助于突破数学教学的重难点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有很多教学重难点不通过学生实践操作,很难找到数学知识的重点之处,而这些又是学生是否顺利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所以,数学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面临的学习重难点,巧妙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直观操作平台,让学生空白的思维通过亲身数学实践得到补充和发展,并发散思维和探究总结,获得第一感性数学材料,从而以直观操作促思考,以直观结果促反思,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圆满完成本节数学教学目标。如教学三角形面积时,就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让学生任意拖拽三角形移动位置并旋转,为学生提供一切电脑操作的可能性工具,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通过细心思考,认真观察,反思总结,很自然地就获得三角形面积数学公式,有效突破本节数学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

6 注重与传统直观教学的融合,发挥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的有效性

虽然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为数学教学带来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效果,但也要应用得恰当,不要滥用,体现有效性,更要注重与传统直观教学的融合,不可都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机灌”。数学教师在提高自身信息技术素养的同时,也要探讨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的有效性课题,让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数学教学为学生带来更多的直观演示和理性思考,提升传统直观教学的效率。如1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学生就可以应用学具自己进行板演,比单纯用课件演示有效率。个别教学关键点,需要多媒体课件进行板演的,这时仅依靠数学教师枯燥地讲解,肯定收不到良好教学效果。总之,数学教师要注重与传统直观教学的融合,发挥信息技术与数学整合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逻辑性很强的数学课堂在信息技术的整合下,充分体现数学直观之美和想象之美,让学生数学学得既快乐又轻松,数学教学之路将越来越平坦,大大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周佩青,童子双.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M].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2006.

[2]郜舒竹.数学教学案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第9篇: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案例范文

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的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青年教师教研活动工作总结以及工作计划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青年教师教研活动工作总结以及工作计划范文(一)本次教研活动在学校领导的精心组织和四位承担公开课教师的精心准备下,开展的很成功,下面我就四位老师的公开课谈几点我个人粗浅的看法,如有不妥之处,请几位教师不要介意,同时请各位领导指正。

总体呈现五大亮点:

一、教学设计科学合理

课堂活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知识这一先进的课程理念。课程标准中明确地告诉我们:数学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龙活虎活经验和学生原来的认知基础上的。几位老师都能恰当的运用身边的教学素材,创造有趣的教学情景。

二、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重难点突出,能宏观地把握教材,科学地处理教材。四位老师的课堂中,教者都能够充分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所以对于一个问题的解决,我们老师不是传授的现在的方法,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的桨,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在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师生互动和谐,练习设计层次性明显,能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教学效果明显。

四、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样化

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其中三位教师都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同时将观察、操作、讨论、练习、转化、对比等有效的学习方法与之相结合,大大提高的学习效率。

五、数学思想方法得到了充分渗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得到进一步优化。

以上是我听了这几节课的总体感受,如果就每一节课而言,我认为四位教师各有所长,每节课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充分展示了各自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

x老师语言生动流畅,言行举止亲切,课堂中能充分利用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学生喜爱的教学情景,为学生对新知的探究和整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x老师课堂激情高,教学环节紧凑,合理把握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通过有效的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把一节枯燥的课上的很精彩。

x老师能够在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参与对新知的探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和自学能力起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

x老师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材掌握熟练,环节过渡自然。能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当然,我们每位老师的课都不可能达到100%的完美,所以就上午四节课在以下几方面还值得进一步加强改进和研讨:

一、合作学习的过程还需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对合作学习进程中的分工情况、参与率、合作方法等因素还要重点考虑。

二、课堂中各环节过渡不够自然,特别是在使用多媒体过程中,教师只顾完成教学内容,而忽视了每个环节之间的过渡和衔接。

三、课堂预设不够细化,学生的多向性思维没有得到发展。

四、课堂细节关注不够全面,比如在课件制作、板书、教态及专业术语的使用上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总之,四位老师通过精心准备,分别为我们奉献了一节精彩的示范研讨课,从这四节课中我们既看到了课改以来我们所取得的优秀成果和每位教师积极践行新课程的有力步伐,同时又为我们后阶段的课改方向指明了航标。我想,我们全体教师一定会以本次活为契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加大课改力度,逐步探索课堂教学的新路子,为了让我们的课堂达到民主和谐、轻松高效而共同努力。

青年教师教研活动工作总结以及工作计划范文(二)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标准,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本学期对教研活动,总结如下:

一、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继续组织教师深入学习《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各年级教学的任务和要求,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2、学习课件制作并尝试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3、加强基本功训练,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项各类比赛。

二、科研促教,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1、结合学校的工作计划和要求,积极参加校公开课和优质课比赛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断充实自己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除了参加本校的教研活动外,还积极参加教育局组织的教研活动等教学研究活动,从中吸收经验,做到教学相长。平时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加强集体备课,互相切磋,取长补短,集思广益,组织研究上好教研课。

三、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和培养优生的工作

1、严格要求按计划抓好各方面的教学工作,写好复习计划,实施有效的复习,在期末自查中获得了较好的成绩,中下生大大减少了。

2、认真抓实、抓好每天一读。

3、按计划上好辅导课和开展了“手拉手”优帮差活动,培优转差取得了一定成绩。

四、开展好英语课外活动,拓宽知识面

1、设立英语兴趣小组,开展课余兴趣活动,教唱英文歌曲,做游戏,演对话,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按计划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

本学期举行了英语风采展示、手抄报比赛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创设英语学习环境和氛围,开展紫藤架下的英语角活动,各班开辟英语角,开展课本剧表演等活动。

五、结合教材内容,加强了英语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突现了思想品德教育和环保教育

促进英语教学与攀登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学习攀登英语的优势做法和理念,为常规英语教学服务,积极参加攀登英语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通过研究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英语教学的水平。

六、改进与发展努力方向

回首过去,脚踏实地,一学期的工作也留下一串足迹,忙碌中留下回味。

1、学习是我们的本钱,走群众路线是宗旨。

每一位教师深信“三人同行,必有我师”。互相学习,向书本学习、向网络学习,向别科组、别的老师学习,共同协作,取长补短;

2、不拘一格,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上课形式多样生动;

并落实在平时教学中。让学生成为获益者。生动活泼的教学程序下能落实教学基本技能目标。力求全面提高。是每个老师的发展方向;

3、多开展活动,形式丰富多样,让学生增加对这门学科的爱好,更增强兴趣,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4、使学生有一些实际的英语技能落实、掌握,为其进一步提高、深入学习创造好条件、打好基础,学有真正所得所知。

5、深入开展高效课堂的研究,实施互助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在全体教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在本学期的期末自查中,各个年级的成绩都比较好。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加倍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青年教师教研活动工作总结以及工作计划范文(三)我校数学教研组在县教研室和学校教导处的带动以及在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教研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全组教师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和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积极参加各类培训与组织理论学习

首先,每有外出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我校总能最大限度的组织人员前往参加学习。近几年来,我校数学组成员几乎每人都参加过多次外出培训学习。不仅有县教研室、市教研室组织的青年教师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数学小课题研究、全国远程教育培训等,还有部分教师参加了在我省举办的各类数学培训。培训学习返回之后,学校要求每位外出学习的教师都要认真书写培训心得,并尽快组织二次培训。

其次,学期开始,教导处都将学习《新课程标准》作为第一次教研活动,而每次学习交流中都会有更进一步的教学理论升华。这学期,学校教导处统一下发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由教研组组织各组员进行了研读,边读边划边书写研读后的思考、体会。

再次,教导处带领教研组充分利用《x教育》组织理论学习,做好"一刊三用"。"一刊"指《x教育》,"三用"是用这本书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学生管理经验、学习教学实践。每一期的学习共分三步:一是浏览感受,刊物到手后,教师首先要浏览一遍,对整刊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感受;二是精读剪辑,对自己有兴趣、感触深、帮助大的、与自己任教学科有关的内容进行精读,剪辑整理在"学习剪报"上,并对有些文章进行批注;三是品读感悟,对优秀的文章进行品读,读出其中的味道,品出蕴涵的哲理,写出读书收获。其他业务书籍有选择的阅读,大力提倡网上阅读。"一刊三用"从理论上武装了教师的大脑,在实践中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提升了教师执行新课程教学的自觉性。

二、教研活动方式

我校数学教研组组织教研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种:

⑴主题式: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研讨。我校数学教研组在教导处组织领导下,定于周二下午办公时间在教导处进行主题式教研活动。(除有几次因客观情况修改了时间或未能组织外)交流在这之前所确定的主题,如:如何打造高效课堂;作业的布置与检查等等。活动中既有认可也有争论,但总会有颇多的收获。活动结束再共同确定下次交流主题,以便各位数学教师能够充分的思考准备。

⑵对比式:师徒、学科年级同课异构。我校数学教研组确定有数学教学骨干教师x老师带领两位新参加工作的数学教师参与数学教研,组织了多次听课、评课活动。数学教研组在教导处组织下进行了低年级组数学教师和高年级数学教师的同课异构数学教研活动,活动分年级组确定同一课题-----《三角形的分类》进行备课及分析,并确定x老师进行了试讲。

⑶评比式:组织赛课,展示课堂教学成果。数学教研组在教导处的指导下,组织了以青年教师为主赛课活动。有时集中于中心小学进行,讲课结束后及时组织评课交流活动;有时则由教导处x主任带领教研组成员到村小组织听课评课活动。

⑷案例分析式:组织听课后进行针对性评课。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全镇课堂教学展示课。全镇教研活动和每次赛课及课堂教学展示后,教研组都会在学校多功能教室组织全体参与教师进行案例分析交流活动。

⑸网络式:建立自己的教学博客,进行交流。数学教研组的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博客。在博客中,阐述观点、交流经验,撰写教学心得体会、教学案例、教学反思、作业设置、数学小课题研究等等。

三、数学教研组各组员成绩

近几年,数学教研组在组织教研活动方面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经验,教研活动有所完善和发展。而且,各成员在教研教学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仅教学成绩在全镇名列前茅,而且在校、县、市等各级各类教育部门组织的教研教学活动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我校数学教研组成员中,x等老师在县教研室组织的优质课比赛中获奖;x等老师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讲课比赛中获奖;还有很多老师在其它数学教研教学比赛及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中获奖。当然,新参加工作的几位数学教师还很少有机会参加县级以上的公开课、优质课等活动。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培养青年教师、新教师,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参加上级组织的教研教学培训学习活动;骨干教师要心贴心、手把手的帮助新教师树立数学课堂教学理念、确定教学方法,将新老师推向教研教学一线,展示自我,完善自我。

青年教师教研活动工作总结以及工作计划范文(四)在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教研组、各年级组及各参赛老师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老师的热情关注下,我校教学能手选拔赛活动历时三个星期,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学教研水平、促进骨干教师转型、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促使我校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的目的。现将本次赛教活动的情况总结如下:可以说这是一次大型的、综合性的教学研讨活动。这次竞赛活动是对新课程实验阶段性成果的又一次全面的回顾和评价。放大活动效应,提升教师理念,优化教学过程,总结成功经验,全面提高质量。一开始,教务处就把活动定位为激励、导向和总结。由于活动的针对性明显,因此,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本次活动的基本情况

本次活动是按照县教育局“x”工程及教务处本学期工作计划如期进行的。本次活动是对我校教师教学理念及教学水平的检验,也是对学校整体教学教研水平的一次展示。本次活动从第八周开始,第十周结束。比赛按课堂教学、说课、答辩等环节进行,共有x个教研小组x人参加初赛,科目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等科目,所有参加复赛的教师热情饱满、积极认真地参加了本次赛教活动。

二、本次活动的基本特点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本次活动,教务处在本学期工作计划中进行了安排,并在开学初召开的教研组长会议和教师会上进行了布置。并专门召开教务处会议,对赛教活动的安排意见、具体时间、具体要求、评分标准等事项做出了详细的布置安排。各教研组、年级组从九月初开始组织教师准备课。所有参加复赛的教师分文理科分别于第八周、第十周进行了课堂教学的比赛,说课比赛和现场答辩于第十周星期一在会议室随同进行。校委会成员、教研组长、校骨干教师分文理科担任评委,各评委老师除了认真评课外,还根据自己的听课记录,写出对本次赛教老师的综合评价意见,从而保证了本次赛教的公正、公平和公开。由于各教研组、各年级组及各参赛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务处的精心组织,才使本次大赛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能够及时、有序、高效地进行。在此,向在这项工作中付出辛勤劳动的所有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2、积极准备,全心投入。

本次赛教,我们要求32岁以下青年教师人人参与,鼓励其他教师参与。所有的参赛教师都高度重视,认真对待本次比赛,把本次赛教活动作为自己一次难得的锻炼和展示的机会,仔细选课,精心备课,认真上课,较好地展示了我校青年教师的风采。特别是同年级同科目教师从选课、备课到上课,采用“滚动焊接”校本教研活动,仔细查阅资料,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认真准备课堂教学,充分发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应,积极准备,全心投入。在这个过程中,各教研组充分发挥了专业引领作用,组内教师团结一心,群策群力,出主意想办法,为本组参赛教师鼓劲加油,与其说是某个教师参加比赛,不如说是6个教研组集体智慧的比拼,这一点充分体现了我校教师团结进取的精神风貌,也使我们相信,有了这么一支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教师队伍,我校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3、竞赛活动培养和锻炼了一批教学骨干。

活动开始各年级组都把组织好、参与好活动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有力地促进了新课程实验工作向纵深开展。年级组全员参加,互讲互学,层层选拔,一人登台,全体受益。参赛的选手观念新、素质高、角色正、组织活、方法多、效果好是听者对他们的总体印象。

4、各显风采,亮点频出。

应该说,每一次赛教活动,都是一个缤纷绚丽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我们可以去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本次比赛,我们分别从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说课与反思、现场答辩等方面进行比赛,可以说每个环节都是一个独特的舞台,都可以展示选手们独特的个人风采。而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可以说是各显风采,亮点频出。在课堂教学比赛中,参赛教师能以新课程教学理论为指导,力求体现知识的接受,不仅是一个认识的过程,更是一个情感体验、感悟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会认识、学会体验”。如x老师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补充完善教材资源。x老师指导学生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自我实践操作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建构起真正意义上的面积计算公式。x老师以解决问题为准则,在倡导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优化出最优的求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x老师更是用充满热情的语言鼓励、调动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x老师特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创造“角”,对学生作品的展示,更是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愉悦。x设计梯度练习,让学生扎实掌握笔算乘法。x老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x老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充分感知到今天学习的图形原来是从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中来的,是立体图形中的一个面。x老师将一个抽象陌生的时间概念变得生动具体,让学生在“做”“玩”的过程中认识“秒”,在多种感官的参与下认识1秒。x老师通过生活中的简单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到优化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初步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

5、方法灵活,效果显著。

这次赛教活动中,我们的青年教师,大都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较为轻松“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变老师教会,为学生学会,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刘学庆老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为陕北民歌伴奏。谢喜兵老师教学《蜜蜂》一课时在对人物个性品质的讨论中提问:故事中什么地方最能看出作者是一个严谨的人?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句子,并让学生先小组读互相听,再齐读感悟。x、x老师的英语课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使学生更愿意积极地参与进课堂,积极地思考问题,积极地发表意见,从而形成一个自主的、活泼的课堂氛围;x老师《猫》一课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x老师上课充满激情,富有活力,形式新颖,与学生交流自然亲切,同时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贯穿在课堂的始终,提高了课堂的时效性;x老师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将快乐教学进行到底;x、x老师语言精炼,思路敏捷,亲切温和,激情满怀细致谦和,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次赛教活动,参赛教师都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这种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让已经过去了的、发生在课堂以外的许多事情再现于课堂,让许多纷繁复杂的内容简洁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三、几点反思:

应该说,本次赛教活动的组织是成功的,它使我们看到了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同时也使我们看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认真反思本次活动,我们不难发现,在我校青年教师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对教材的处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个别教师不能将教材中的知识融化为自己的想法,去结合学生的实际实施教学,仍然停留在“教”教材的层面上,没有达到真正地用教材去教,简单的照本宣科让学生索然无味。

2、个别教师不能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经历、体验、思考、探究、交流、反思中获得知识”的过程,简单地理解为“问答式、讨论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检测等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3、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不够。

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大多数仍然是教师在使劲地教知识,缺少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训练,缺少对学习方法的指导。

4、课堂语言表达不精练,不能够准确运用语言信号和非语言信号调动学生。

个别教师课堂上语言缺乏激情,缺乏感染力,缺乏艺术性,无法真正地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部分教师对听课不够重视,到场率差,个别老师听课期间说闲话,写东西,迟到,早退,这既是对执教老师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四、几点希望

教师队伍年轻化既是优势,又是劣势。青年教师可以给学校带来活力,带来希望,带来增长点,但同时由于缺乏经验,缺乏深厚的知识功底,缺乏全局性和前瞻性,也会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队伍特别是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尤为迫切。所以希望:

1、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准确理解运用新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与此同时还要不放松专业课的学习,保证充足的知识储备。

2、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坚持听课评课,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要充分利用备课组活动、教研组活动、同课异构活动的机会,积极开展教学教研活动。

3、教师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青年教师,一定要有明确的个人发展目标,并要为此进行不懈的努力。

4、老教师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希望青年教师虚心请教,潜心学习,也希望老教师们能够毫无保留,不吝赐教,为共创我校美好的明天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