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优秀教学案例研究范文

小学优秀教学案例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优秀教学案例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优秀教学案例研究

第1篇:小学优秀教学案例研究范文

本学期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实施课题研究,提升学校教学研究水平。中心小学于上半年申报的国家级语文课题《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研究》的子课题“课中学习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和市级数学课题“农村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课题实验”已正式启动。课题组成员不但要积极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系列活动,还要虚心学习,善于挤时间,认真阅读报刊、杂志中有关理论文章,积极从网络上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要勇于实践,努力探索农村小学教学改革的新途径,从每一节课做起,并注意积累实验的原始资料,如各种计划和方案、研讨会议记录、学习笔记、教学案例等(项目可参看《教师课题研究手册》,特别要注意积累学生学习成果方面的资料,每学期要交一份典型教学案例);要经常和学校老师、课题组其他老师交流实验过程中的得与失,主动宣传新理念、新教学方法,互相启发,共同进步;要及时反思自己的实践,使之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实践。

本期课题组研讨活动形式拟为:

①第八周前由实验教师自选课题和时间,提前一周打印教学设计(交中心小学)在课题组内交流——观摩——反思交流。

②推荐两位教师向全镇作课堂教学展示。

2、积极开展校本专题研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探索农村小学课改之路,中心小学确立了四个校级课题:

①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研究;

②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实践研究;

③农村小学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实践研究;

④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数学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

各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定课题,拟订课题实验方案(方案要围绕专题,以实际的活动、做法为主,并确定各阶段验收时间),开展实验研究。开展课题研究的学校,要鼓励教师勇于实践,从每节课做起,从每天做起,持之以恒地开展活动。中心小学将根据各校开展活动的情况,选出一至三所学校,作活动成果的展示。

3、要切实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实施课程。

①要大力宣传新课程理念,打消教师的疑虑,坚定教师投身课改的信心。

②要以校本教研为主,充分发挥学校自主进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各校的校长、教导主任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组织学校每位教师一学期开一节公开课,并及时组织评议活动。开课教师要做好课堂实录,综合评议教师的意见,写好教学反思,形成一个较有价值的教学案例,参加中心小学组织的“优秀教学案例”评比(案例截稿时间为:2007年1月4日,案例写作可参阅《福建教育》2004年第2、3期有关文章)。

第2篇:小学优秀教学案例研究范文

【关键词】 幼儿教师培训;专业成长;视频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11—0088—05

一、引言

新课改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依托自我反思和研讨合作能力,而提升反思和研讨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成为架设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阶梯。在信息技术广泛使用的今天,一种新型的教师培训方式——视频教学案例研修——应运而生。视频教学案例是一种动态生成性资源,对于幼儿教师研修所发挥的作用尤为明显。与传统案例研修相比,视频教学案例更具有直观性、情境性、真实性和启发性,结合幼儿教师的工作特征,能帮助教师更有效地感受课堂进程与玩具和教具使用,有利于教师多角度、全方位地重复捕捉教学信息。

本文以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学前教育教师研修课程资源》——为例,重点探索视频教学案例在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意义与价值。作为一整套针对幼儿教师远程研修的视频教学案例课程资源,其目的在于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为依据,以幼儿教师的现状为背景,以课题研究为依托,按照幼儿教师的学习特点和专业构成,从理论学习和实践研讨两个方面系统研制,以此探究视频教学案例在幼儿教师研修中的作用。本套课程资源已在2012年由中央电教馆电化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正式发行。

二、视频教学案例课程资源研制的必要性

(一)顺应时代教育形态转变,使用信息技术提高培训效率

传统教师研修受到教育行政管理的约束,模式单一,培训教师没有参与选择的余地,教授方式以讲授为主,以集中培训为主要形式,往往起不到培训提升的作用,让培训成为一场拉锯战、消耗战。视频教学案例课程资源的明显优势在于,利用当前广泛应用的信息技术,将枯燥的传统培训转变成灵活性、生动性、可重复性强的培训模式,学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行选择学习内容,并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制定学习计划,增强学员的自主性,调动教师研修中每名成员的能动性,提升单位时间的培训效率。

(二)打破传统幼师培训瓶颈,建设新型培训模式

根据陕西省学前教育专项调研报告,在职幼儿教师接受培训的形式趋于单一化,培训效果不佳。目前,陕西省各县市,特别是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引进来”,即聘请专家教学;二是“走出去”,即参与研修的幼儿教师进入指定的研修学校学习。实际情况是,外请专家费用昂贵,对于大部分农村地区幼儿园而言开支甚大,难堪重负;其次,教师走出去不仅会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走出去所学到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对于农村现有教学发展水平又不能完全适用。因此出现了教师接受培训后仍旧按部就班教学的情况,达不到培训的预期效果。

视频教学案例课程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研修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工作需求选取相应的教学课程,在节省外请专家高额费用的同时,还达到了帮助教师直接与专家“对话”的目的,让教学任务繁重的幼儿教师不必走出去也可以接触到先进的教育方式与全新的教育理念,为广大幼儿教师培训创设了一种新型的培训模式。

(三)丰富培训内容,增强培训效果

伴随着《纲要》的颁布,各省市陆续出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陕西省深入基层调研,发现幼儿教师在职培训实效性不强,最主要的问题集中在幼儿教师培训内容过于理论化,实践性较差。对于刚入职一、两年的新手教师来说,他们更渴望接触实操性较强的培训内容,以达到对活动现场主导的教学效果。而侧重理论培训的教学内容,不仅起不到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作用,过于抽象的理论概述反而使得教师缺乏实实在在的体验,对幼儿教师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成效不大,特别是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没有实际帮助。因此,在培训会场常常会出现教师听课不认真,培训后缺乏深刻的总结和思考,导致事倍功半。

视频教学案例课程资源在内容选取上严格按照幼儿园教学内容制定,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分门别类,既有按照幼儿年龄的分班培训内容,也有按照五大领域课程标准划分的教学实践;既有宏观上分析现行国家幼儿教育政策的学习资源,也有幼儿园特色课程、玩具教具制作和使用介绍,能满足研修教师全方位的学习需求,使幼儿教师能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帮助教师在工作上精益求精,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三、视频教学案例课程资源

研制的基本思路

教学案例是教学情境中一种有效的行动研究,是对教育过程中典型事件的深层剖析和反思,其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提升教学效果。视频教学案例是在传统教学案例基础上,以视频为手段,以主题为核心,将含有问题和典型疑难教学情景的教育教学事件以及相关研究,通过多种媒体,借助信息技术编辑而成的作品集。[1]优质的视频教学案例记录了师生的互动和教学过程,可以为师生提供高质量的辅导观摩功能,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2]

伴随着3G网络核心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超媒体对传统视频通讯技术进行了融合,新媒体意识与教育思维有机结合,将视频、音频、动画、图片、文字有机整合到视频教学案例中,并与Web等信息传播和存储技术互通,为教师培训特别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一)研制原则

1. 系统性原则

研制本资源的落脚点就是要立足于不同层次幼儿教师的研修需求,系统地设计研修课程,全面融合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幼儿教师需要掌握的专业理论和活动实践,全方位支持和引领幼儿教师的研修。

2. 针对性原则

本视频案例研制的各个环节都针对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及教育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困惑,以此为依据设计课程内容,以期转变教师教育理念,开拓教师视野,充分使用教育机智,有效提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设计与组织能力。

3. 实践性原则

紧密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围绕大量真实的教学案例以及一线教师的感悟和反思来组织主体资源的研制,通过专家的详细讲解,通过分析活动案例,达到为教师的教育活动提供指导和帮助的目的。

4. 参与性原则

本资源中选取的教学案例,通过适时设问、创设案例情境等方式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学习,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共鸣,在过程体验中反思自己的工作实践,在互动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在潜移默化中生成新的思路,从而实现自我提高。

(二)课程资源的使用对象

首先,一套完备的视频教学案例要立足于幼儿教师的研修需求,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历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对于新手教师缩短上岗适应时间,对于成熟教师丰富拓展知识能力结构,顺应新时代的新要求;其次,为幼教教研员提供一手研究资料,推动幼教更全面、更深入的课程改革,实现幼儿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个体定位。

(三)课程资源的基本框架

本套课程资源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研讨两个篇章,每个篇章又由若干学习模块组成,根据课程框架录制,以DVD媒体光盘形式出版(详见表1)。

1. 专业理论学习篇

本篇章包含两个模块。模块一主要介绍学前教育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模块二则介绍了学前教育的基础理论。两大模块分五大主题授课,以讲座形式呈现,配合PPT演示文稿说明,共10课时。通过本篇章的学习,可以不同程度地了解学前教育发展的最新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近况,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解读幼儿发展规律,了解学前儿童的营养与健康常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意识形成。

2. 教学实践研讨篇

教学实践研讨篇是本课程资源的主体部分,共分八个模块,内容涵盖教育活动设计、教育资源应用、特色课程分析以及幼儿园的五大领域课程,其主要形式为案例分析+专家座谈,教学对象为3-6岁幼儿。根据年龄分段,在小中大班各选取1-2个典型案例,通过视频呈现完整流畅的教学过程,授课结束后专家对授课教师、教学过程和教学中的情绪情感体验进行详细介绍和深度剖析,分析教学实践中的优势与不足,有针对性地点评教学过程。

四、视频教学案例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一)课程资源设计

1. 组建研制队伍

优质的教学资源研发队伍主要包括幼儿教师、相关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其中,幼儿教师是视频教学案例录制的主体,既是学习者也是实践者;专家学者在对教学案例深度剖析后,对视频案例起到整体把握作用,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提出相应的指导和建议;技术人员主要对授课过程进行录制,并对视频素材进行后期设计与编排,是课程资源的创制者。[3]

2. 确定课程方案

课程方案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每个模块中主持专家的人员以及拍摄计划。

课程目标是课程录制的首要工作,是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幼儿全身心发展的一种预期效果,是幼儿园课程构成的首要成分,是学前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为课程的内容和组织提供依据,并为课程实施后的评价提供基本准则。从纵向看,幼儿园课程目标可分为课程总目标、年龄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教育活动目标。本课程资源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严格按照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包括:目标具体、核心突出;适合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目标表述遵循幼儿优先的原则;目标的结构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视频教学案例的核心在于案例的设计与选取,它是整个培训活动的触发因素,是开展交流研讨的基础和载体。[4]因此,选取的案例应具有代表性,不是课堂中发生的所有事件都会被录制成案例。要围绕课程目标选取教学中的典型事件,重在质,不在量,并具有实践和研究价值。[5]针对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和教学环境,为了帮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观察学习、深度理解并提升自我反思能力,本课程资源选取了如下课程内容:

(1)理论学习点评案例

本课程资源对近年来学前教育的发展动态和趋势进行了深入解析,包括《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一系列国家教育政策,旨在帮助幼儿教师从宏观上建立起“21世纪是幼儿的世纪”这样的认识。历史不只提供了一种时间上的巧合,它还预示着人类自身观念的变革:对幼儿以及学前教育的再认识;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有别于成人,同时,应得到成人的尊重和理解。这无疑是整个社会对“幼儿”的民主认识,从观念上建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尊重。“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只有具有这样的认知,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从更高层面理解和把握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2)优秀教师示范案例

作为幼儿教师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的动态教学叙述,我们在全国多个省市的幼儿园进行了听课和评课,选出优秀的幼儿教师课例作为教学范例。这些案例能够对教师起到示范作用。教师通过观摩、分析和反思,找到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解决途径,从而内化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技能示范案例

对于一名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必须具有不同于一般教师的全面能力。其中,环境创设和玩具教具制作是幼儿教师除教学能力之外最重要的技能。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也许对教室没有选择的余地,但却有机会,也有责任有效地组织这块空间,并通过安排空间和组织材料让幼儿成为积极的人,让幼儿在与物质世界和他人的交往中学习。[6]因此,本课程资源也把环境创设和玩具教具制作的过程利用视频手段记录下来,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4)教育机智示范案例

幼儿园课堂教学是一项处于多种变化和可能的综合活动,教案设计与编写很难达到全面覆盖教学活动的目的。因此,需要参与教学的幼儿教师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对教学环节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及时做出反应并予以解决。这类案例在课程资源中贯穿于五大领域的教学中。每个案例中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也会包括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7]由于这类案例是幼儿教师课堂教学、课后总结的真实感受,容易引发培训教师的共鸣,通过示范案例中教师教育机智的展现。丰富教师应对类似教学疑难的解决方法,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反思能力。

整个课程资源的拍摄从2011年11月15日起,在确定专家人员名单、脚本形成等多项工作完成后正式实施,历时一个月,于2011年12月20日一期拍摄完成。

(二)课程资源的特色

问题导入是本课程的一大特色。问题导入机制始终强调课程录制以问题为先导,理论学习为基础,教学实践为关键。视频开始前会根据幼儿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教学疑难,以此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习者有针对性地观看教学案例,寻找并发现问题的答案。

授课过程中,主讲教师围绕所选教学内容实施课堂教学,整个过程完整连贯,真实再现了幼儿园的教学过程。根据教学案例的编排,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课程导入、教学本体、结束和教学延伸。在课程的后期编排中,会在四个教学部分的转换处进行适当的文字提示,使教学过程更清晰、更明确。同时,对于教师在每一部分的教学处理和引导会做简单的文字评价,例如,如何导入教学、本体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玩具教具的使用情况、教学结束的形式以及教学延伸的意义与价值等,都会在视频下方做同步文字分析。课程结束后,专家学者针对视频中的教学过程进行详细的点评,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工具使用等方面进行深度剖析,在给予肯定的基础上,提出值得借鉴的教学建议,以便对学习者起到良好清晰的示范作用,帮助学习者有效提升。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

教师的教育核心能力,是教师的内在素质,是作为教师各项能力的重要基础,是不受外在教育设备和教育手段制约、在不同教育条件下都能迁移的能力。总的来说,教育核心能力是教师的教育判断能力和教育行为的选择能力。

我们希望通过幼儿教师培训课程资源的建立,为本省广大在职幼儿教师提供一个培养教育核心能 力、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快捷路径,通过大量教学实例指导幼儿教师进行高效教学,从而帮助教师更快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幼教改革,帮助教师缩短教学 过程中的无效探索,提升业务能力,形成初步的教学结构,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对熟练教师则力求在已有大量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丰富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

1. 课程资源整合

基于学前教师培训计划建立一个以“强化核心能力,打造专业师资”为主题的幼儿教师培训资源库,通过教学视频采集和后期审查制作,按照课程框架进行资源分类,将后期制作的幼儿教师教学视频案例刻录成光盘(DVD)出版发行。

2. 课程资源实现

由于幼儿教师专业提升是一项长期工作,在对不同幼儿教师教学需求了解的基础上,制定课程资源的“三年行动计划”。

第一年,提供一批与视频案例配套的实操性教育教学与课堂管理的教师用书,打造一批充满活力、业务精良、适应能力强的新手教师群体;帮助陕西省新入职1-3年的幼儿教师加强教学观察与指导幼儿生活的能力,打下扎实的基本技能功底。

第二年,帮助趋于熟练的老教师完善其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设计充满新意的教学活动,增强老教师的教学灵活性和教育机智,制定适合本园发展的园本课程。

第三年,在已有两年不同层次的教师教育能力提升实践基础上,因地制宜,寻找陕西本土文化特色,探索幼儿教育的独特元素,进入本省各市幼儿园活动现场,通过优秀教学视频案例的培训,给本省甚至全国广大幼儿园教师提供示范、指导与评估,帮助他们更快地形成自己独特的、受幼儿欢迎的教学风格。

五、结语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视频教学案例的开展为幼儿教师培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专业成长道路,这种新型的培训模式也被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和专家所认可。信息技术的推广,给教育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视频教学案例的数字化、信息化、多媒体化使得教师研修更为自主,从过去的被动接受式转变为主动参与式,充分发挥教师在研修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一种高效、个性和顺应时代的研修方式正在逐步走进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为幼儿教师研修搭建起更为广阔的现代化平台。

[参考文献]

[1] 邹开煌. 视频案例——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J]. 网络时代,2008,(9):11-12.

[2] 李文昊,刘银环. 基于活动本体的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系统的应用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09,193(5):71-73.

[3] 唐应山,董闽红. 教师培训视频案例中的技术设计[J]. 中国电化教育,2005,226(11):102-103.

[4] 孙默. 基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教师远程培训[J]. 中国电化教育,2011,291(4):63-66.

[5] 韩明秋. 基于视频案例的课堂教学自评方法研究[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24-25.

[6] 高岚. 学前教育学[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52-253.

[7] 王瑞峰. 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视频案例学习支持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09:9-10.

[8] 翁凡亚. 基于视频案例的职前教师教育资源的设计与应用[D]. 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07.

[9] 黄晓兰,宋继华. 基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模式[J]. 现代教育技术,2010,20(5).

[10] 方红. 教师研修新资源——教学视频案例开发创作与应用介绍[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9).

[11]杨. 视频案例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26(2).

第3篇:小学优秀教学案例研究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育学;案例教学法;程式要诀

现代教育中的语文教育学课程是中文师范专业学生一门重要课程。在语文教育学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语文教育活动能力进行培养,进而提高学生进行语文教育的信心,和学生的素质教育能力。近年来,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开展,使得语文教育学的教学方法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变革,语文教育学中,开始采用案例教学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因此,在语文教育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程式要诀进行探讨,十分重要。

1对案例法形成正确的认识

在语文教育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最重要的就是要对“案例”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所谓案例,就是一个具体的事件,在这个具体的事件中,含有详细的问题和教学情境。案例具有的主要条件有:①问题:教学案例中是一定要包含问题的,如果没有问题,只是对一个事件的单纯叙述,那么只能称其为事件,而不是案例;②选择事件要具有典型性: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所选择的事件需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只有利用典型的事件,才能够对某一道理进行反应,进而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③在语文教育学教学工作中,应用案例教学,所选择的案例必须是真是发生的事件,而不能是老师主管随机捏造的故事,只有真是的案例采具有说服力,才能让他人信服。一个教学案例所包括的三个重要条件如上,那么对这些教学案例进行研读,就是要对案例中的问题和事件进行分析,教师对案例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就能在课堂上准确的使用案例,也就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指导,进而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因此,语文教育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教育学老师对案例的掌握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努力掌握案例教学中的各种信息,能够引出案例中的额问题,进而对案例中的背景及教学观点进行研究,调动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对案例进行整体设计,需要针对教学任务和目标进行规划与设计,将案例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点,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常规的课堂设计之间存在不同。案例教学方法需要有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应该将案例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材料,并将学生引入到教学情境中。笔者在对语文教育学的教学过程中,将案例法教学应用其中,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一方面要对教学案例的类型进行确立。语文教育学的课程教育中,要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评审,教师将案例中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为学生讲解,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分析与决策,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案例的具体内容,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在对教学案例进行研究讨论的过程中,优势会存在教师无法控制的现象,如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偏离主题,导致教学质量显著下降。故而,在语文教育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教师提出了有关案例问题主要有如下三种:(1)教学案例中的重要问题种类有哪些?(2)案例中老师对问题的解决措施有哪些?(3)你又怎样的应对措施?学生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就能够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2努力发挥案例教学的引导作用

在语文教育学教学的过程中,将案例法教学应用其中,能够对学生的教学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引导作用。对案例进行研讨,是案例教学法应用的重要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还应该重视学生之间的研讨作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对语文教育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主要措施进行探讨。2.1建立高效的学习小组。在语文教育学中,学生要对所选的案例进行有效的探讨,学生建立学习小组,促进小组件的交流,进而有效保证了小组的学习质量。在分组的过程中,教师不能随意对小组人员进行安排,保证小组成员中的能力、性格和性别平均,组间能力相当。这样就能够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加深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的观点能够充分融合,并让每个小组的观点不断完善和成熟。2.2对课堂教学节奏进行控制。在语文教育学课程开展的过程中,要对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进行强调,但是如案例阅读时间果过分强调二者之间的互动,就会使教学节奏变得异常混乱。因此,需要教师准确的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充分利用教学时间(学生阅读案例时间和研讨案例的时间),这就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将案例教学真正落实到实处。2.3重视教师的辅助作用。案例教学法应用在语文教育学课程教学中,需要教师对教学工作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教师需要找出案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开展教学工作。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起到引导的作用,对学生的分析结果和学生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避免出现个别学生“垄断”发言的局面产生。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育学教学过程中,将案例教学方法应用其中,能够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对语文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说,意义十分重大。案例法教学应用在语文教育学中,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语文素养,为语文师范专业学生的日后语文教学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指导,为社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语文教学人才。

作者:李伟 单位:山东省蒙阴县岱崮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范蓓蕾.案例法与语文教育学教学方法变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120-122.

第4篇:小学优秀教学案例研究范文

[关键词]西部 校本研究 农村 中小学 教师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8-0028-04

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动力,是一个国家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教育发展离不开优质的教师,教师是教育质量好坏的主要因素。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力量和主要参与者,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他们工作在教育第一线,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是学校教学改革的主要推手。教师的专业能力决定教学的成效,关系到学校能否为社会培养出思想品德高尚、专业理论知识扎实、技能熟练、能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优秀人才。教师的专业要持续发展,就要从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寻找各种条件和机遇,探索发展的途径。西部属于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经济发展的滞后使用于教育的经费受到限制,这给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成为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教师应在现有的条件下,开展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研究,走自我发展的道路。开展校本研究,探索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改革,能推动农村基础教育事业不断往前发展。

一、校本研究的含义

所谓的校本,源自英语的“school-base”,意思是“以学校为根本”或“以学校为基础”。20世纪初,欧美的一些国家开始出现“以校为本”的教育改革,探索解决学校教育实际中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后,改革从最初一些学校的“小打小闹”演变成一场声势浩大的“校本运动”。校本研究指以学校自身存在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基础,以学校主要负责人、教学人员为研究主体力量,针对学校存在的各种教育教学具体问题而开展的、有计划的研究活动,其主要含义涉及for school(为了学校)、in school(在学校中)及based on school(基于学校)等三个层面。“为了学校”,指的是研究的目的旨在解决学校及其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课程改革中所碰到的问题和挑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促进学校与教师的双重发展。“改进”是校本研究的主要特征,研究既要解决学校和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中碰到的各类问题,也要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校本研究的问题一般不涉及宏观问题,而是涉及学校管理者及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强调具体问题的解决,把具体问题的解决放在首位。强调从具体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把决策和理论体现在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中,在实践中接受检验、修正、补充和完善。“在学校中”指学校自身的问题由学校的人解决,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乃至家长构成解决问题的主体力量,他们组成研究共同体,分析研究问题的原因,寻求问题解决的渠道。学校领导和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体验和观察研究活动的变化情况,以实践的方式检验理论、方案、计划的效度。“基于学校”的意思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一切都以解决学校的问题为核心,围绕学校具体问题开展,“组织的各种培训、开展的各种研究、设计的各门课程等,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的种种潜力,让学校的资源能被充分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力释放得更彻底”。(许伟等,2009:34-35)

校本研究是基于学校自身存在问题的研究,是一种以学校管理者、教师为研究核心力量,针对学校现实存在的各种教育教学问题进行的研究。其目的是改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促进学校、教师与学生一起共同发展,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种以学校的一线教育教学工作者为研究主体力量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校本研究的以学校和教师问题为研究基础的教育研究模式有着与专业研究工作者的教育科学研究不同的本质和特征。

二、校本研究对教师发展的促进

教师发展也称教师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所从事的学科及其相关专业教育教学与研究能力方面的发展,即教师在专业思想、专业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成长过程。近年来,世界各国教育界加大了对教师发展问题的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引起许多国家学者的关注,成为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话题。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中小学教师开展课程改革所需的素质已不再是传统上学历层次的提高和专业知识的获取,而是教学能力与教育研究水平的提升,实现的是由“教学型”到“教学研究型”教师的转变。校本研究是基于学校问题解决的一种校级课题研究活动,对促使学校问题的解决和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具有双重意义。

(一)促使教师反思教学行为,提升教学实施能力

“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包括教学监控能力、语言沟通能力、活动组织能力、方法创新能力、技术应用能力、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教师激励评价能力、分析反馈能力,等等。”(贺永旺等,2011:15)校本研究的过程是教师反思、研究和总结的过程,是教师教学实施能力提高的过程。在研究中教师不断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按新一轮课改要求,用新的理念和理论观点审视、评价和分析自己教学行为,对问题进行归因分析,探索问题解决的策略。

(二)促使教师学习新理论,以先进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校本研究要求教师带着有关案例问题,深入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运用先进的理论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探究问题的解决办法。教师的理论学习旨在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学习的目的比较明确,学习愿望强烈,往往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研究学习,教师的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用先进的理论知识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成效。

(三)促使教师研究解决问题,提高教育研究能力

校本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教学实际案例的分析与研究、论文及课题研究材料的撰写,这些工作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论文是教育教学案例研究成果最好的表现形式,课题研究材料是教育教学案例的一种升华,案例研究能给论文和课题研究提供翔实的材料。校本研究使教师把教育教学行为与教育教学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教育教学经验与教育教学做到有机结合,促使教师拓宽研究的思路,开阔研究的视野,扩大研究的渠道,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现状解析

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具有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教师专业能力构成要素包括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反思能力、教育研究能力、评价能力及交往能力等,核心要素是教学实施能力。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校大都位于偏僻的乡镇,办学经费紧缺,教育发展困难,教学实施能力和教育研究的能力整体不高。不少教师教学思想保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安于现状。面对新课改,教学方法简单,没有创新精神。教学手段落后,无法较好地利用和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能效。他们不写论文,不做课题研究,不知什么是科研,也不知道要研究什么。总体说来,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能力不足体现在施教能力、反思和研究能力、技术手段运用能力等方面。

(一)教学能力整体不高

教师的教学能力指的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包括教学选择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等五个方面的内容。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校教师受办学经费的限制,个人专业长期得不到发展,教学能力得不到提高。这主要表现为:教学选择能力不高,教学设计能力低下,教学实施能力不足,教学评价能力不强,教学创新能力不够。教师教学选择能力不高指的是在选择用于教学的资源时能力不足,不知道如何选择教学的目标、合适的教材、有用的资料、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设计能力低下指教师不能根据选择的资源及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目标,创设符合实际的教学情境,采用有效的策略,把现代教育技术融入教学,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教学实施能力不足指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没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不高,缺乏与其他教师的交流沟通能力,缺乏课堂协调能力和指导学生的能力。教学评价能力不强指教师教学评价能力有限,评价方法较为简单,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够客观和恰当。教学创新能力不够指教师的教学思想比较保守,教学没能体现新课改要求,热衷使用老的方法,采用 “灌输式”、“教条式”等方式教学。

(二)反思和研究能力不足

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以自己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决策、行为、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调整的能力。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精神较弱,不少教师的反思限于教育教学问题,方式较为简单。邓泽军教授做的调查发现,“53.7%的教师在遇到教育问题时趋向于与同事讨论,而查阅书籍报刊以及自己摸索这种内省式反思方式仅占14.4%和3.5%。”(邓泽军,2013:40-41)大多数教师不做教育教学研究,缺乏科研成果。邓泽军教授的调查还表明, “从未发表过论文和著作的教师比例占到了49.4%,其中38.8%的教师写过论文但未发表。”(邓泽军,2013:40-41)

(三)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不强

西部农村学校由于信息技术建设起步较晚,硬件设施配套不足,很多学校只配有一间多媒体教室,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极低,教师缺乏必要的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意识比较淡薄,有效运用能力普遍偏低,难以适应新的教育教学改革要求。邓泽军教授的调查表明,“西部农村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电教设备的较少,仅占调查总人数的27.9%,而不太会用、从来不用、很少使用及学校没有的比例则高达54.5%。” (邓泽军,2013:41-42)

四、开展校本研究的策略

西部中小学教师能力现状不能令人满意,需要通过教育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教学案例研究、小课题研究等研究方式,梳理教学实践中碰到的难题,从中寻找有价值的研究论题,探究问题解决的路径,以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促进自身发展。开展基于本校实际问题的研究活动,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使自身专业获得可持续发展。教师可根据自身的兴趣和发展需求,选择研究的方向和合适的研究方式。

(一)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是把教育行动与教育研究结合起来的一项研究活动,可以用“观察”、“反思”和“运用”等三个关键词来概括。研究的特点包括“为行动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和“由行动者研究”三个方面。“为行动研究”指的是研究的目的旨在解决教学的实践者及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而不是为了建构新的学术理论,其具有实用性和即时性。“在行动中研究”指的是研究的情境和研究的方式。研究的环境就是研究者即教师所处的教育教学工作环境;研究过程就是研究者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研究者行动的表现。“由行动者研究”指的是研究的主体力量是在一线工作的教师,不是专门从事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加以分析研究,寻找问题解决的办法。研究的问题是学校特有的问题,属于个案研究。研究结果是解决问题,在小范围内有效,不值得推广运用。教师是行动研究的研究者,在教学实践中面临许多问题,应认真梳理,从中选择研究的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是:发现问题 (确定问题)、分析问题 (界定并诊断问题的初步原因)、拟定研究计划、收集资料与实施计划、检验措施的有效性、依据效果修正原始计划、整理研究成果。行动研究能使教师能自觉地从事研究,培养教师感知问题的敏锐性,增强教师对学生需求的关注,随时收集资料并思考其意义,发展其在教育活动情景中分析、反思和决策的能力。

(二)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即是讲有关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其实质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它非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而是通过教育叙事展开对现象的思索,对问题的研究,是一个将客观的过程、真实的体验、主观的阐释有机融为一体的一种教育经验的发现和揭示过程。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即研究者)以叙事或讲故事的方式对教育教学事件进行描述、分析、论证和反思的研究方法,其目的是从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的教育教学事件中发掘隐含其中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解释、发现或揭示教育的本质与规律。教育叙事研究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研究者既是教育教学事件的叙述者,又是事件的记述者。如果叙述的内容是叙述者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那么这样的教育叙事研究就可以被看作是叙事行动研究。这种研究方式旨在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研究者只是教育教学事件的叙述者,而事件的记述者由其他教师或教育研究者承担。这种研究方式常被专职的教育研究者所采用,通常以教师为观察和访谈的对象,从教师的叙述中,或从教师所提供的资料(如备课本或工作日志)中分析和归纳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而解释或揭示教育教学的规律。叙事研究的过程通常是:确定所探究教育现象之中的研究问题―选择研究个体―搜集故事,建构现场文本―编码并重新讲述故事―确定个体故事包含的主题或类属―撰写研究文本,确认与评估研究。

(三)教学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case)指的是已发生的、真实的、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包含在内的典型性事件。教学案例则是对教学活动中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学规律、教学思想、教学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和分析,其一般是课堂教学发生的真实故事,是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或困惑所做的真实记录。其内涵包含五个层次:1.案例必须是真实发生过的、不是虚构的。案例的撰写者为当事人或者直接的旁观者,其亲历事件的发生过程。2.所描述的事件或情境中包含有矛盾冲突和普遍性的疑难问题。3.反映的问题必须是典型性与普遍性问题。4.案例所描述的事件以及所反映的主题能给人们带来思考,给其他教师带来借鉴。5.案例的叙事性。案例以讲故事的方式描述出来,或以理论逻辑的方式将事件概括出来。教学案例的结构:背景―主题―细节―结果―评析。

教学案例研究是以教学中的某一现象即教学案例为研究样本,通过观察、反思、讨论、查阅文献等分析和研究,以一定的形式来揭示其内在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是教师提升教学成效的一种方式,在教学案例研究中,教师可以以“第三者”的身份对他人的教育教学进行剖析,也可以以“当事人”的身份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享他人的教育教学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行为,分析诊断问题并寻求对策,自觉调整、改进、完善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案例研究的步骤是:明确案例主题―精心设计―进入教学―反思教学―撰写案例―形成案例。

(四)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是基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属于校级课题研究的范畴,与“学术派”的教育理论层面研究不同,它“是以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教师个人或几个人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同研究并取得结果,其研究结果可以直接被应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并取得实效”(徐世贵等,2011:25)。小课题的显著特点是研究的范围小,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时间短,用于研究的方法简单,容易操作。其研究的问题多种多样,可以是教师在教学实践遇到的,可以是某个单元、某个环节的问题,也可以是某些现象、案例。课题的研究形式多样化,可以申报立项,也可以不申报立项。研究的内容和时间自主,研究什么、何时研究、如何研究由教师自主决定。研究的组织形式可以是个人行为,也可以是小组行为。研究的问题源于实践,成果可直接运用于指导具体教学实践。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反思自身教学行为,选择有价值的课题,对各种疑惑进行研究。

小课题的研究方案:问题现状―成因解析―研究目的、内容与对象―研究时间―采取措施―成果预测―研究成员。

五、结束语

教育要发展,其根在改革。改革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助推力,没有改革,教育的发展就会停滞。教师是教育最重要的资源,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力量,教育改革与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一支整体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校受经济因素的制约,教师在自身专业发展方面遇到不少困难,应在现有有限的条件下,树立教育科研意识,根据新一轮课改要求,立足本校问题实际,开展校本研究,以科研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施能力,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推动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实效。

[ 参 考 文 献 ]

[1]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 许伟,胡庆芳,等.校本培训创新:青年教师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3] 贺永旺,等.提升教师教学实施能力[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第5篇:小学优秀教学案例研究范文

   本学期英语组将围绕区教研室和学校教科室新学期的工作要求展开教研活动。教研组加强教研内容的计划性、针对性,提高活动的实效性,把教研的落脚点放在提高备课、上课的质量上,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教师自主进行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加强集体备课,相互听课、评课,坚持教师自我反思,在新课程理念框架下,形成个体行动理念。同伴互助,教师间相互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营造浓厚“教研”氛围。提倡个人反思,写好课后札记,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二、工作目标

1、加强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建设,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每位教师的自身素质与教学技能。

2、继续学习和贯彻新课程理念,努力搞好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服务等日常研究工作并把工作做细做实。

4、开展英语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

3、搞好英语教研组的建设,努力使英语教研组成为一支团结合作、勇于创新、充满生机的教研组。

三、主要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

继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英语课程标准》等专著,并其中的理念来指导平时的课堂教学,努力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和方法。

2、抓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进一步抓好“教学常规”的学习和实施工作,组织本教研组成员学习常规,学习校内外先进典型,加强检查督促,使学习常规,实施常规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重点要抓好备课和上课教学常规的落实;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有效地组织好集体备课、业务学习、研讨、讲座、教材分析等活动,对照新课标,反思自己的英语课堂教学。本学期继续开展“滚动式”上课的教研活动(2次),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

集体备课是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措施。为此,教研组要定期组织集体备课,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实效。备课组要集体备课,研究教学内容,研究学生、进度,研究教学方法,教学安排及教学资料要一致。每次教研活动要定负责人,定活动主题,不走形式,不敷衍了事,切实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完善教学。

3、以英语周活动为平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本学期将开展校第一届英语周,我们英语将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课外英语活动是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有利于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各种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课外活动,可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参与意识,培养兴趣。本学期主要展开以下活动:

(1)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在校园开展英语小广播,以此来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师生共同布置英语走廊或英语角,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英语风采的机会。

(3)开展系列活动:英语歌曲比赛、英语画报和英语手抄报比赛、讲英语故事比赛等。

附:小学英语组教研活动安排表

    “滚动式”上课安排表

     沙城一小第一届英语周活动方案

2011-2-20

制定人:项蓉蓉

沙城一小小学英语组教研活动安排表

周次

时 间

活 动 内 容

1

2.11—2.17

预备周

2

2.18—2.24

通读教材,制定英语教学计划、初期英语教研组会议、区“小学学科学习质量评价、作业与批改”主题征集活动

3

2.25—3.2

区小学英语新课程培训 、区教科研论文评比

4

3.3—3.9

区小学英语教研组长培训活动、布置英语走廊和英语角

5

3.10—3.16

教学抽查、组内理论学习

6

3.17—3.23

进行“滚动式”教学活动

7

3.24—3.30

市农村小学教学规范“质量测评”、“作业布置与批改”专题培训研讨活动

8

3.31—4.6

区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研修活动、组内教学教育理论学习

9

4.7—4.13

准备期中考复习、市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专题研讨会

10

4.14—4.20

组织期中考、区小学英语教师教学规范“质量测评”、“作业布置与批改”专题培训研讨活动

11

4.21—4.27

区小学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集体备课

期中考试后做好试卷分析工作

12

4.28—5.4

进行“滚动式”教学活动

国庆节

13

5.5—5.11

区小学科“教学规范达标”专题调研

区小学英语学科现场“命题”评比

14

5.12—5.18

校英语周活动、教学教育理论学习、市小学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

区小学英语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培训活动

15

5.19—5.25

区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活动

16

5.26—6.1

组内教学教育理论学习

市小学新课程现场“命题”评比

17

6.2—6.8

市首批农村小学“四项教学规范达标”活动验收

18

6.9—6.15

区小学英语优秀教学案例征集评比活动

19

6.16—6.22

市小学新课程学习质量专题调研

区小学英语口语考查

20

6.23—6.29

准备期末复习、市小学英语优秀教学案例征集评比活动

区期末教学质量监控

21

第6篇:小学优秀教学案例研究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 实验; 启发性; 趣味性; 探究性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6-066-001

小学科学教材中的实验,有的具有模式化、程式化的特点,实验的启发性不够强,趣味性不够浓,探究性不够深,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实验过程的兴趣,也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为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要对实验认真深入地研究,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趣味性、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兴奋状态下主动思考实验,完成实验。

一、重视实验过程的启发性

启发性实验,是在给出课题、提出要求、准备多种仪器用品等材料的基础上,由小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和操作步骤,并创造性地独立完成实验任务的实验方法。这种实验方式集增长科学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培养科研能力于一体,使小学生重在参与,在探究实验结论过程中发展小学生智力,而这种实验方法的掌握,将使小学生获益终身。其实验的一般步骤是:教师创造情境(或从录像、报刊、网上查询),启发小学生思维-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及有针对性的假设-正确设计科学性、可行性方案(常有对照组)-按要求操作实验(常多次进行,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通过实验得出与假设相关的结论-进一步引申到实践中应用,同时检验整个实验的正确性。

二、增强实验过程的趣味性

一个巧妙的科学实验设计,可以使枯燥乏味的实验变得有趣味,使比较复杂的实验变得相对简单容易操作,能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顺利地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也会感受到实验的乐趣,从而大大提高实验效果。

例如:在讲《液体的热胀冷缩》时,如果按照教材上的实验方法操作,在试管中装满红色水,把带有橡皮塞的细玻璃管,塞住试管竖立放入热水中,虽然最后实验效果也能达到,但是实验整个过程相对比较复杂,操作比较麻烦,稍有不慎实验会失败,而且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我们让学生用手握住酒精温度计的下方红色玻璃泡,问:会发现什么呢?学生会看到红色的液面直往上升,并引导学生继续探究:液面上升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觉得实验简单有趣味性,乐意去探究其中原因。用酒精温度计操作这个实验,简单巧妙,安全新颖,实验一目了然,效果非常好。

三、注重实验过程的探究性

“科学课程要以探究为核心”,实验探究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科学学习的目标。

探究实验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策略,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打破“明确问题、实验操作、验证结论”的框框,采用“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模式。探究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起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包括方案可行性的论证)、实验研究、综合分析现象、解释和交流、作出结论、反思与评价等。

在教学《怎样加快溶解》一课时,我们课题组设计了这样的实验过程:

(1)提出问题:老师到你家做客,想喝一杯冰糖水,怎样才能让冰糖尽快溶解,让老师解解渴呢?

(2)学生根据以往经验提出各种方法:把冰糖碾碎、用热水溶解、用筷子搅拌等方法。

(3)实验探究方法:

①实验条件控制: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此对比实验的变量和不变量:水量的多少、水的温度、冰糖块的大小、搅拌情况的控制、放入水中的时间……

②学生分组操作,自由选择实验器材,得出实验事实(如表1所示):

表1: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③总结分析:为什么水的多少不影响溶解速度呢?

④结论。通过实验发现,搅拌、用热水、研成粉末能加快溶解,在水没过冰糖块时,水的多少不影响溶解速度。

⑤探索性实验操作:你能用最快的速度溶解一杯冰糖水吗?全班同学开展溶解冰糖比赛活动,此活动学生不仅要考虑加快溶解的方法选择,还要考虑溶解冰糖时的操作顺序。

此例探究性实验表明:学生对加快溶解的方法的认识更全面,记忆更深刻,知识掌握更牢固,理解更透彻,探索能力与思维的发展同步到位。

这样,学生在自行设计实验的过程中,丰富了想象力,促进了自我发展,激发了学习科学的兴趣,了解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也让学生证实了自己猜想的是与非,扩展了知识视野,提高了创新思维能力,增强了科学协作精神和学术研讨气氛,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文考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鞠勤,叶禹卿.经典教学案例与创新课堂设计(小学科学)[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3]张绪培,俞伯军.小学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第7篇:小学优秀教学案例研究范文

关键词: 反思 教师专业成长 教育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反思,教学反思不失为一种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好方法,更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一、反思之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由于教学工作个体性的特点,一部分教师因经验不足而缺乏教学反思意识,常常在教育教学上感到力不从心、惶恐不安。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没有行政强制命令的,更多的是体现在教师的自觉行动上,是教师敢于怀疑自己在一节课里某个方面、某个环节设计不合理、组织不严密、点拨不到位的地方,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

(一)反思与教师主体性的形成。

反思是一种回顾的意识方式,属于人类的一种“再造”行为。反思一方面指向过去意识行为(反思备课过程),另一方面则带有评判性回顾的性质(反思上课的效果)。反思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意识类型,具有非自然的、人为的属性。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反思直接指向的是教师个人的教育实践过程,促使教师思考教育实践的发生发展及实践的意义。反思唤醒了教师的主体意识,可以帮助教师审阅自己的教育行为,意识到自己是教育实践的承担者。反思可以使教师在复杂的教育情境中,评价自己行为的后果,形成工作的主动性、能动性和自觉性,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

(二)反思与探索理解的教和学。

教学过程从来就不是一个教与学的分离过程。它是一个交互过程,也是一个互动过程,展现的是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主体间的关系。“每个主体都是关系中的主体,主体之间是‘和而不同’的关系。因此,主体超越了主体性的自我异化,又保留了个人作为主体的根本特征,同时强调主体间的相关性、和谐性和整体性”。教学过程是一个理解性的存在,理解的达成取决于主体间的相互沟通、意义的共识和视域的融合,取决于活动者自身意识、对象意识和反思意识的整合。我们可以在一个具体的教育情境中了解这种整合。在上课时,教师意识到自己正在做什么,这是一种自身意识的表现,意识到学生正在做什么,可以看做是一种对象性意识。教师了解到自己的所作所为能够为学生接受,或者被学生拒绝,仍然是一种对象性意识,但是教师扪心自问:所授知识为何遭受冷遇?自己的一番善举为何被拒绝?反思意识便开始登场,这是一种指向活动者自身,指向活动情境,指向活动意义,指向活动改善,自然昭示着活动未来的意识。反思意识将自身意识与对象意识融为一个关于实践的整体意识,其意义在于把“教师的在”与“学生的在”联系在一起,把“此在”与“彼在”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共在”。由此可见,反思是形成理解的教和学的前提和保障。

(三)反思与建立新型的教师专业工作方式。

在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倡导建立教育、学习、研究合一的新型专业工作方式,目的是解决教师研究意识与教育实践相脱离,学习动力不足,教育功效不高的问题。社会发展的快捷性决定了一次性的职前教育已经不能受用终身,教师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获得专业发展;教育情境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必须开展教育研究,以解决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教、学、研合一”正是基于教育实践的意向性、伦理性、生成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提出的改善教师工作状态的一种策略。

在倡导建立新型的教师专业工作方式时我们应重视反思的意义。对于教师而言,没有系统的理论学习,没有在生活实践中的经验性学习,反思就会缺乏方向;没有反思,学习的功效就会大打折扣。在教育实践中,反思不但以思维为对象,也以实践为对象。反思是自我识错纠偏,把良知、责任感、理性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关注教育终极意义实现的一个基本条件。

二、教师在教育生活实践中的反思

在日常的教育生活实践中,教师都会对自己的教育工作进行思考。我们往往把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归因处理。在分析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认为学生学不好是教材的问题,是学生不够聪明,是现行评价体制有问题,是学校校长治理有问题。在归因中缺乏一种“参与性对象化”的反思,自觉或不自觉地回避了自己的责任。我认为在分析教育问题时,对自身教育实践和工作行为反思,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实践,拓展教学反思的内容。

教师的反思是对每一次教学情况的分析,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的审视和分析。它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细心努力搜索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过程,并要在分析之后做出日后的改进措施。

1.记成功之举

我们将在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在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和创新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作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对它们回顾、梳理,并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吸取的教训。

3.记教学机智

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捕捉,则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记学生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见解,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是一种赞赏和激励。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5.记教学行为是否对学生的伤害。

学生上课回答问题错了,立即批评;个别学生做小动作,教师责骂、挖苦、嘲笑,等等,这都是伤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尊心的行为。教学反思可使教师及时发现这方面的问题,及时调整对学生的态度。

6.记教育教学是否让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用一样的标准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但每一位学生的素质、学习态度、知识能力都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弹性问题和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得到不同的发展。如对于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向更高层次前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做两道有难度的思考题;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师及时发现、及时调整。

(二)以写促思,在写作中提炼升华。

所谓反思的策略主要指进行教学反思时运用的一些方法、程序的技术。要使反思行为有效地落实,就需要研究一些有效的操作策略。

1.写反思札记。

反思札记可以以每日或每周为单位,用来记录和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问题和下初步结论。教师在认真备课上课后针对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及时反思,将自己对本次教学的“精彩回顾”、“弥补追求”记录下来,使自己能教有所思、教有所想、教有所得、教有所获。如,一堂课下来,自己体会到某一个环节处理得不好,在进行平行班的教学时,予以调整;或在某一个环节组织严密、点拨到位的地方发现一个得意的“闪光点”,等等。

2.撰写教学案例。

撰写教学案例,就是教师对一个实际情景的描述,在这个情景中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也可能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它是实践中发生的带普遍性、代表性的典型事例,反映一个案例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通过对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有人认为,教学案例研究是一种准实践的教学方式;有人认为教学案例研究,是一种培养师生自我分析和反思的方法。我认为,教学案例研究是一种以课堂某一教学现象为研究样本,通过观察、反思等反复分析和研究,以案例的形式揭示其内在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

3.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了一新的境界和高度。总之,写再教设计,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著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不断反思才会不断地发现问题,才会不断达到教学新境界。只有这样不断反思,我们才能快速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智慧型教师。

参考文献:

第8篇:小学优秀教学案例研究范文

《意见》要求,中小学教师培训要以实施好基础教育新课程为主要内容,以满足教师专业发展个性化需求为工作目标,根据教师发展不同阶段的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强的培训。

在改进培训内容方面,《意见》要求培训内容贴近中小学一线教育教学实际,以典型教学案例为载体,创设真实课堂教学环境,实践性课程应不少于50%。要求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师德教育和信息技术作为通识课程,列入培训必修模块。国家将制订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促进资源共建共享。

在培训方式上,《意见》要求强化基于教学现场、走进真实课堂的培训环节,通过现场诊断和案例教学解决实际问题,采取跟岗培训和情境体验改进教学行为,利用行动研究和反思实践提升教育经验,改革传统讲授方式,强化学员互动参与,增强培训吸引力。

《意见》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探索建立教师自主选学机制,建设“菜单式、自主性、开放式”的选学服务平台,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建立培训学分认证制度,学时学分合理转化。《意见》要求各地积极推进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开展区域间教师网上协同研修,培养网络研修骨干队伍。

第9篇:小学优秀教学案例研究范文

在新的学期里,我县中学语文教研工作将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加大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力度,努力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进一步提高我县中学语文教学质量,为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条件。本年度工作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抓好校本教研工作,一是抓好课题研究工作,并且将二者与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它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引领作用。

一、树立较强的校本研究意识

在新的一年里,要把握好校本教研的特征:校本教研必须立足课堂;校本教研必须立足学生;校本教研必须珍视经验,注重反思。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去研究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所获得的发展广度和深度。总之,从学生出发,又回归到学生,这是校本教研的本质要求。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功能,提升教研组活动的质量,很好地利用教研组资源,发挥语文组集体的智慧,形成老、中、青全方位能量的互补,全面提高语文教师的素养和课堂教学水平,具体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学校语文组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而定。本年度中学语文活动主要围绕两个方面的问题来开展:一是如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问题,二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开展行之有效的写作指导的问题。为了减轻负担,可将“创新写作”和“综合性学习”的研究一并归入到“三维目标”的课题研究中来。

1.三月初各校教研组上报校本培训方案,执行计划和全年的学习内容安排,促进学校认真开展校本教研。

2.各校教研组要认真组织若干节研讨示范课,选好上课老师,针对教学实际确立研讨课的内容和目的,精心备课,保证公开课质量,抓好听课出勤率,加强评课活动并有详细记载,充分发挥公开课的研讨示范作用,各校教研组也应在校内各年级组织好同类研究课。

3.各校教研组要大力推进校本教研活动,充分开发校内教研资源,要及时发现先进典型,总结经验,加以推广。适当安排校际之间的观摩、考察、学习、交流活动,将校本教研活动推广到全县各学校。

二、围绕课题研究开展工作

我县有两所学校参与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的实验研究,有一所(自治区申报的教育部课题)《语文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设置与实施》的实验基地学校,本年度围绕课题开展以下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语文教师的思想和教学素养。

1.各校教研组要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理论,进一步认识到加强双基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行为和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到语文学科教学对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努力将这些正确的思想理念转化为积极可行的教学实践活动。

2.各校教研组要鼓励并组织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深入开展读书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和教育教学素养。各校教研组要进一步组织全体语文教师深入学习一、两本教育教学论著,每位教师要认真通读一、两种语文教学研究刊物,从而提高广大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

(二)加强课改交流研讨活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1.继续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和新课标语文教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教师自主学习的能力。

2.继续组织骨干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和新课标实验教材进行专题性研讨,并引导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围绕课改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开展研讨,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

3.进一步抓好以“教材教法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备课活动,开展积极有效的“教材教法”研究活动,全面推动语文学科教研氛围,确保资源共享。

4.继续做好课改系列调研工作,从内涵上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让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化为语文教师们的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适应课改形势的需要。

(三)加强课题研究,抓好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工作,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提高我县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理论水平。

1.认真落实课题实施计划,各校教研组继续组织实验教师全面、深入地进行课题实验工作。

2.加强课题研究指导,各实验校课题组成员要经常交流、探讨,按照课题方案要求,开展实验与研究。认真做好搜集、积累和整理资料工作,及时做好成果汇总和研究备案工作,认真撰写课题实验阶段性总结。

3.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活跃教研气氛,提高课题研究水平。开展优质课评选和交流活动,教学案例、论文评选活动,各教研组每周要安排一次教研活动,每学期至少要围绕课题组织一次大型的教研活动。

4.课题组要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要通过“教学设计——课堂观察——行为跟进”环节的反复,来让更多的语文教师受益。收集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的优秀论文和案例以及学生创新写作优秀作文。

5.“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确立和融合”课题本年度要做好结题的准备工作。

学校自选某一方面进行研究,如学段中的五个板块,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可以取其一进行横向研究。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联系起来,结合学情,按年级进行纵向研究。

6.组织参加四月初州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研讨课活动。实验学校要有阶段计划和总结,要有作文方面的专题总结报告。“十一五”期间的实验学校将于2011年全部结题,要认真收集过程资料。

(四)抓好教学常规,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1.三月初学校将达标计划和活动安排上报教研室,开始校级达标活动,四月份必须在校级达标的基础上开始申报达县级标。达标计划要有步骤、有安排,分上半年和下半年两次,以年初申报为准。

2.组织全县中学语文教师参加县级创新写作研讨课选拔赛暨新教材课堂教学交流活动。

3.征集关于“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确立和融合”的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和教学实录,截稿时间为3月20日,并将征稿中的优秀篇章编辑成册。

4.为及时掌握中考方面的信息,有效地抓好中考复习工作,参加四月份州中考研讨会。

5.四月份举办奇台县第四届“春蕾杯”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大赛活动。

6.继续实施优质课工程。

7.认真组织期末考试、抽测的评卷、教学质量分析工作。

8.组织好自治区第四届现场作文竞赛的组织工作。

9.各校编辑学生“创新写作优秀作文集”和教师“创新写作优秀论文集”。

10.参与县教研室《奇台教研》的编辑工作。

2011年奇台县中学语文教研活动安排表

时间

活动安排

一月份

1.期末考试及评卷、质量分析。

2.制定2011年度学科工作计划。

3.召开教研工作年终总结会。

二月份

1.参加“三维目标的确立和融合”的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实录征文及评选活动。

2.全面展开“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语文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确立和融合”这两个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工作。跟踪课题实验学校的研究情况。

3.教研组长工作例会。上报各中学语文教研组的教研计划、达标计划以及校本培训方案、执行计划和全年的学习内容安排。(截止3月14日)

三月份

1. 初中课改经验交流,组织语文教师参加县级“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研讨课赛活动。

2.组织参加州“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初、高中研讨课赛活动及中考、高考研讨会。(下旬)

3.准备第四届“春蕾杯”竞赛。

4.参与《古城教研》第一期的编辑工作。

四月份

1.各校在校级达标的基础上开始申报县级达标。

2.第四届“春蕾杯”大赛。

3.参加学校“综合性学习中三维目标的确立和融合”课题研讨课活动。(二中、四中、天和、老奇台、西北湾、东湾)

五月份

1.各校教研组征集学生创新写作优秀作文、教师优秀论文。

2.准备期末考试。

3.参加学校校本教研活动。

4.教研组长工作例会。(督促检查课题开展情况)

5.视导评价。(学校待定)

六月份

1.征集教师优秀论文、教学案例、课堂实录。

2.认真组织期末考试、评卷、教学质量分析工作。

3.参与《奇台教研》第二期的编辑工作。

七、八月份

1.本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抽样分析。

2.对县级第三届“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进行考评。

九月份

1.教研组长工作例会。

2.各校在校级达标的基础上开始申报达县级标。

3.参加学校校本教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