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学案例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案例教学,研究生教学,结构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4-0165-02
一、引言
机械工程是我校传统特色优势学科,以培养从事物流装备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应用研究的复合型、高层次港航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结构高等分析》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程,以港口物流装备结构研究为工程背景,要求学生掌握结构动力学分析方法、材料疲劳断裂力学理论、结构稳定性分析原理等,从而为结构设计及安全评估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手段。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椎恪
1.本课程理论性强,知识点多。例如在结构动力学方面,不仅涉及一般的弦、杆、梁的动力学特性分析,也需要掌握板壳等结构的响应分析方法。如果单纯理论讲解,学生普遍感觉压力较大,不易掌握,应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研究生学科背景不同,应体现专业特色。研究生大部分来源于外校,对于起重机械不熟悉。如果能在课程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与研究生课题研究相结合介绍专业特色的案例教学,将会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3.教师积累一定数量的工程案例,具备实行案例教学的条件。课程授课教师具有多年与行业企业的丰富经验,这为系统性地引入案例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具有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经历,对于他们毕业后进入相关企业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结构高等分析》课程进行实际案例教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也具备案例库教学的基础。
二、案例教学的教学思路与方案
在《结构高等分析》课程案例建设过程中,将依照以下思路。
1.目的性。围绕教学大纲,以解决工程结构问题为主线,结合教学内容,体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2.典型性。所选案例要能够体现物流起重运输行业特色,并能作为同类问题的代表,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融会贯通。
3.难度适宜性。选择案例选择采取由易到难、逐渐深入的顺序。基础知识点的案例以解决教学难点为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后期可以引入较复杂的实际案例,要求学生运用多个知识点来分析解决问题。
4.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既要有定性的分析,操作性较强的案例,也要有一定的定量分析。从而使得客观描述的事件过程、数据及相关资料清晰明了。
根据以上教学思路,在具体案例设计过程中采取以下方案。
1.明确的案例教学目标。每个案例都明确对应的知识点,通过该案例的教学,学生应该达到了解什么、掌握哪些能力等。
2.设计启发思考题。围绕该案例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设计一系列渐进的启发思考题,引导学生找准案例分析的切入点,启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3.案例的实效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案例取得了新的发展或产生了新的变化,要对相关内容作出修正,以保证案例的有效性。每隔一学期补充一定数量新案例入库,剔除价值不大的老案例,以体现案例的新鲜度。
4.教学过程设计。课前应先告诉学生前应该掌握哪些知识或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案例,实现掌握知识点、解决问题的目的;课后则要求学生以分析计算报告等形式进一步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5.案例教学考核方式。结合具体案例,采用计算书、讨论报告、文献综述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考核。
三、案例教学的实施
经过搜集整理材料,组织了30个案例,可以保证每个研究专题约3―5个案例。具体案例如表1所示。
例如在讲到疲劳裂纹扩展时,就通过起重机平衡梁出现裂纹的案例来讲授。首先提供实际应力测试数据和相关标准,要求学生根据实际结构确定疲劳寿命计算模型各项参数,编写计算程序,计算疲劳寿命,并与实际结构疲劳循环次数对比。整个过程设计数据处理、资料查阅、编程计算、结果分析等过程,学生可以体会实际结构寿命分析的整个过程,更扎实的掌握了理论知识,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小结
《结构高等分析》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模式,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体现在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积极性。通过这些鲜活的工程案例,培养这些未来工程师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解决问题,为他们终生学习和今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达到了大学素质教育的目的。
另外,也显著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通过工程案例的搜集整理,拓宽知识领域,增强了教师自身的知识积累,对学科理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教师也能从学生提问和讨论中得到启发,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在实际教学中,案例搜集要注意丰富典型,与时俱进。例如,可选取近期发生的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工程案例。
参考文献:
[1]R.克拉夫,J.彭津.结构动力学(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程靳,赵树山.断裂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3]邹强,吴亚林.教育学案例教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对于掌握一门外语的迫切需要性,引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一堂成功的课,应该让学生自始至终掌握主动权,教师只是充当“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咨询者、”“参与者、”“引导者、”“顾问”等多种角色,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就产生了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也就把学习当作一件乐事。
问题的发现与解决
上课铃响了,我匆匆忙忙地赶往教室,猛然发现自己只带了刚批好的作业本,而忘带了教课书、备课笔记和教学参考,心里不由一阵慌乱。回办公室去拿,岂不是要耽误时间?可现在两手空空,又恐怕要误人子弟。
师生问候完毕,学生在静静地等候我的下文,面对三十多双期待的眼睛,我一边暗暗庆幸备课时认真地钻研了教材,心中有一些底,一边脑子急速转动,想着对策。英语新课程标准不是强调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吗?我何不“偷”一回“懒”,让学生给我上一堂课。于是,我向学生坦白了我的尴尬处境,并与学生商量:“老师什么也没带,这节课你们来教我吧。”学生一阵惊愕,一片哗然,继而跃跃欲试。一堂师生角色互换、别具一格的英语课拉开了帷幕:
Teacher(故作疑惑):Whatwewilllearntoday?
Thestudentsansweredtogetherandloudly,Unit1<MyNewTeachers>PartALet’stalk.一学生上黑板写题目,一笔一画,极为认真,颇有老师的架势。
Teacher:WhocanhelpmereviewthewordsinPartALet’slearn?
学生们跃跃欲试,脸上抑制不住兴奋,他们也许为能帮助老师而自豪,也许为自己学有用武之地而快乐。我请了一位平时学习成绩中等的同学,只见他迅速地拿着自己的学生卡片来到讲台前,模仿着我平时的样子。先让同学们齐读一遍,然后将卡片的顺序打乱让其他同学猜下一张是什么?台下的同学积极举手,踊跃发言。很多同学还自然而然地将单词和句子结合在一起使用如MyChineseteacherisstrongandkind.Wealllikeher.
师(迫不及待):Who’syourEnglishteacher?What’sshelike?Whocantellme?
Ss:MissBaoisourEnglishteacher.She’syoungandtall.She’sfunnyandkind.(异口同声)
Teacher:Whataboutyourotherteachers?TalkaboutyourMath/Science/…teacherswithyourfriends.
学生积极讨论,有的准备用对话的形式;有的准备用介绍的形式;有的准备用表演的形式,花样还挺多。
接下来的汇报让我一阵阵惊喜,也让我一次次震惊,我发现了许多原本该发现而没有发现的东西……
他竟然是位朗读高手。开学半个多月,他从未发过言,上课小动作还不断,我曾搞过突然袭击,可他总是一言不发。今天,他破天荒地举了手,我有些狐疑地叫他试试,没想到他不仅讲得正确、流利,而且还不时地模仿老师平时地动作、神态,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激动之余,我不由一阵汗颜。教师不该带着有色眼镜看人,应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课堂,应给每位学生施展才能的机会——他们是表演的天才。
Let’stalk.课文下面准备地几幅图片都非常生动有趣。学生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排演成了课本剧,我不得不佩服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演天赋,他们把课文中地对话进行了扩展和延伸,将新知和旧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演得惟妙惟肖,他们不仅依托课本运用了课本中的语言结构,还自然地融入了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语言。学生在轻轻松松的表演中,不知不觉就达到了教学目标。
反思
外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学”而不是“教”。科德(Corder,1981)曾经说过,有效的语言教学不应违背自然过程,而应适应自然过程;不应阻碍学习,而应有助于学习并促进学习;不能令学生去适应教师和教材,而应让教师和教材去适应学生。作为外语教师,我们知道,英语不同于其他基础学科,它是一门实践课,其语言技能是需要通过学生个人的时间才能培养和提高的。因此,他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认知理论认为,英语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新旧语言知识不断结合的过程,也是语言能力从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动应用的过程。而这种结合和转化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活动才能得以实现。
没想到,我无意中空手上的一堂课,却成了我与学生最快乐、最轻松也最满意的一堂课。原来,没有了教本、教案、教参,就没有了束缚。教师就不必随着教本亦步亦趋,学生也就不必随着教师预设的圈套乖乖就范。没有了束缚,就拥有了自由,师生就能以平等的身份出现,平等地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意见,相互理解,相互欣赏。教师无所牵挂,心中只有学生,教师跟着学生的思路走,随机调控,灵感跌出。学生无所限制,思维自由驰骋,在与文本、教师、同学的平等对话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共享的甜蜜,感受到成功的快乐。空手进课堂的感觉真好,不过,这无疑对教师是个挑战,教师必须对课本烂熟于心,必须对教材钻研深刻,必须预先猜测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些“可能”,必须有灵活的应对能力。空手进课堂,决非容易,功夫还在课外。
参考目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会计专业 案例教学法
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方法还是以传统的会计教学法为主,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形式,传统会计教学模式的单一、死板状态,使得会计教学的质量无法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些高职院校开始把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会计教学中,经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弥补了传统会计专业教学法的不足,因其能使知识得到有效吸收而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与分析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它产生于1910年,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和法学院首次运用,随后经过反复的实践修改,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通常适合在管理者、医生和会计等专业人员的培训中运用,它具有以下特点。
1、提升学习者独立思考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只告诉学生怎么做,仅停留在书本理论层面,不能使学生学习效果立即显现出来。案例教学法则可以通过学习具体案例使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站在自身的角度去对待案例中所遇到的问题。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方式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所以教师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主要发挥引导与启发作用,而学习者更多地通过对案例进行自主分析,吸取相关的理论知识,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2、引导学习者由注重学到注重做
案例教学法让传统教学法以讲授为主的形式转变为以互动实践为主的教学形式,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在会计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理论知识的运用,有时候因为一个账目计算方法使用错误,就能使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案例教学法最大的作用就在于通过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把理论知识生活化,再将知识转变为实际操作的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3、双向交流加强
传统的教学法是老师讲授,学习者听。至于听到多少,学到多少,要到考试成绩出来时才能知道。案例教学法加强了学生与老师的互动,要求教师提前准备好案例以便课堂讨论使用,这样既强化了知识点的落实,也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加深学习者的印象,辅助学习者进行知识理解,有助于理论知识的吸收。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的实践意义与不足之处
1、案例教学法实践的意义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的对象是即将步入社会从事与会计相关职业的学生,而会计又是一门实际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所以培养其全面发展的能力是高职院校教学的首要目标。在会计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有些高职院校由于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无法实际运用。而通过案例教学法则可以改变这种现象,让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相结合,从而加快会计专业教学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案例教学法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实践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有助于推动教材改革,实现会计专业教育的发展。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有利于缓解会计教材与社会需求之间脱节的状况。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首先模拟出的现场场景应该与实际财务工作情境相联,从某个角度看,它具有真实性,能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所需要学习的知识。由于案例教学法具有真实性特征,所以它的教学成果可以作为会计教材革新的参考资料,在教材的改编中,加入更多可实际运用的内容,对其空洞的知识进行删减。通过对教材内容的不断完善,使得教育与社会需求同步,推动会计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2)使抽象的会计理论变得直白形象化。会计案例教学把呆板的文字、数据变成了生活故事,呈现的画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对会计理论知识的吸收和理解。例如:在会计等式关系的教学中,资产和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方面,那么在教学中可以先给出一个提问式案例“某公司要在其旗下再建一个原料供应工厂,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可以让学生针对此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与概括。通过案例的分析,就能把“资产和权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方面”这一知识难点理解吸收。案例教学法能利用案例引出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对学习的关注度增加,不经意间就能吸收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并加深记忆。
(3)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等综合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造力是培养21世纪高质量人才的主要目标,所以创造力也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案例教学法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比如,在案例教学法的实践运用中,案例模拟教学可以通过模拟现实情境,进行知识运用的训练,在这个模拟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对所理解的知识进行加工整理。例如,关于证券的教学中,可以采用模拟证券操作法,学生可以在整个过程中就如何使证券操作更加快速进行研究。那么,通过会计案例教学法,就可以让学生针对实际会计事项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提前进行讨论分析,并且能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4)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近几年,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在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教材、方法等方面都同步进行,但是,在会计教学实践环节,基本上还是照搬20世纪50年代的模式。比如:平时的作业练习基本上只是习题、试卷等停留在理论层面;高职院校因为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多且题目复杂,教师基本上采取的是抽查方式。而会计案例教学法将会计理论、制度和会计处理事项按照科学的目标、规范和格式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编撰成会计案例,以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展示于课堂,让学生能够快速理解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2、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的不足
(1)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不高。许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老师并不少,但是大多数的专业课老师都没有企业实践经历,对于专业知识的了解也仅仅限于书本,缺乏实际运用的能力。有时候,因为会计专业教师的缺少,甚至会出现一位老师担任几门专业课程教学的现象,也有其它专业的老师来教授会计专业课程的情况。由于教师本身对会计专业不了解,认知结构不全面,导致学生吸收的知识处于残缺的状态。
(2)教学内容脱离实践。很多高职院校开始把会计专业实践实习这一环节放入教学中,但是教学的重点还是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一些教师没有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再加上更多地强调理论知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与运用;另外,一些学校缺乏对会计实训设备的资金投入,学生真正动手实践的机会较少,降低了学生学习会计专业课程的积极性。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的改进
1、与理论教学相协调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要积极运用案例教学法,但是也要意识到,一个案例并不能把所要学的全部内容概括在内,如果教师片面使用案例教学法而完全摒弃理论教学,也无法实现会计专业教学目标。所以,会计专业教学需要案例教学和传统的理论教学相协调,可以分为三步来进行:第一步,开始上课之前,老师要把每堂课的知识体系和重点进行单独讲解;第二步,进行案例讲解,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与分析;第三步,由教师总结,并结合案例对知识进行系统讲述。案例教学法和传统讲授法进行交叉运用:讲授案例分析讲授。只有这样才能让会计专业知识得到充分的吸收。
2、案例教学设计步骤要严谨
高职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实施中,必须要运用与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基本要求相符合的案例,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综合能力。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为避免教学的盲目性,要提前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整理,分阶段有计划性地进行讲解,按照一定的顺序安排进行上课。如果按时间顺序来排,可分为: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以及其他课程。按内容排,则分为章节独立案例和课程综合案例。由于案例教学耗时长,所以在案例设计时,案例教学的步骤要计划好,按照一定规律进行分层次教学。
3、谨慎选择案例进行教学
案例选择的正确与否在会计专业教学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正确的案例选择可以加快教学目标的完成。关于案例的正确选择,应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生活化。会计案例的生活化使学生在心理上更加容易接受理论知识,而生活化同时也要求会计案例具有真实性。真实的会计案例才能让学生对其知识的可信度增加,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式。选择引导式的会计案例,可以让学生自己发挥创造思维,指引学生自主思考。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才能有动力去解决问题,学好专业知识技能。
(3)互动性。选择的会计案例要具有互动性,能够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主动思考,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模拟性实际操作。教师在旁要进行引导,并针对学生的思考做出正确判断,然后循序渐进地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将知识熟练运用于实际中。
(4)综合性。根据实际生活来说,某件事情不可能只关系到某一个方面的内容,同理而言,我们可以找一些较其他普通会计案例不同的、知识内容覆盖面广的内容,也能适时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4、对会计案例教学效果进行合理的评估
对于整个会计案例教学法实施而言,评估是重要的环节之一。在一个会计案例教学结束后,要及时对其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估,这样才好确定下一个会计教学案例的选择方向。如果能对每次的评估结果进行整理,可以给整个会计案例教学的完善和创新提供有效的信息。
四、案例教学配套措施的改进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在操作实施与完善的同时,相关的配套措施也应该跟上步伐,只有各方面互相配合才能使得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教育教学上得到提升。
1、教学进度科学化
俗话说“一口气吃不成个胖子”,同样学习上也不能急于求成,会计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应该与科学的教学进度相互配合。在许多高职院校,常常会出现会计教师采用大量灌入式教学方法的现象,导致大部分学生只能对少量的知识进行理解和吸收,加大了学生对会计知识学习的难度。所以会计教师在实行案例教学法之前,要对其教学进度进行合理的规划,根据每次上课学习的效果对下次课堂制定的教学内容方法进行修改,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案例进行配合,这样才能让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加倍。
2、学习效果检测方式的完善
传统的会计学习效果检测方式主要为笔试考试,以卷面分数来评定成绩的好坏。在我们实施了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后,相对应的学习效果检测方式也应该随之修整。由片面的笔试检测到全方位的考查,可以采用比例分配的方式,对整个会计教学的过程进行划分。比如,笔试成绩占50%,案例教学的学习效果检测占30%,综合能力考查占20%。只有对学生各方面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综合的考查,这样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有效性。
3、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融合
许多高职院校虽然提倡案例教学法,但是并没有把传统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很好的融合运用。应该注意,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不可偏向任何一个教学方法,再加上会计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广,更是需要两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和促进。
4、学校领导的重视
在案例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就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尤其不能因为资金和实训设施问题导致案例教学法无法顺利展开。学校领导应大力支持案例的收集与撰写,加强会计专业教师对于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信心与激情,从而推动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的改革与发展。
五、结语
会计专业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中还属于探索阶段,但经过多年来的研究和发展,证明案例教学法是科学且具有可行性的教学方法。目前,案例教学法还处在一种以理论为主的状态,需要大力的提倡实践创新。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实施,是对传统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一次重要改革,也给整个会计专业教学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谢周平:高职会计专业中税法课程的教学改革[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
一、案例介绍:小学二年级
㈠ 学习内容:
(1)游戏:模仿各种小动物
(2)单脚起跳、双脚落地
㈡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歌舞中做出基本跳跃的动作。
2、学生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活动。
㈢教学设计:
让每个学生通过唱中游、游中练感受到愉悦,在愉悦中初步掌握"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简单的动作方法,同时在激活思维、拓展能力过程中体验合作
创新、成功时的心情,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㈣ 片段介绍:
1、调动情绪,激发兴趣。
⑴ 课堂常规,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
⑵ 小游戏:模仿各种小动物,随音乐跟教师一起跳舞。
2、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⑴ 跳跃:单脚起跳,双脚落地。
⑵ 唱儿歌进入情景探究学习自主学练知识技能评价。
⑶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技能。
3、激活思维,拓展能力。
⑴ 小游戏:模仿各种小动物,创编各种跳的方法。
⑵ 唱儿歌分组游戏能力拓展创新能力评价
⑶ 学生展示创编内容。
4、稳定情绪,恢复身心。
⑴ 放松:听音乐、师生共同舞蹈。
⑵ 小结:师生共同讲评。
二、案例分析
这节课教案编写的主要特点是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在技能的学习时,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小学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不喜欢呆板,爱模仿,也善于模仿的特点,本课用小游戏的形式出现,有利于调动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课的乐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觉感受,经过思维在大脑中形成表象,通过亲身体验后,教师再适当予以点拨。通过教师的引导、创造情境,给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发展儿童的多种能力,使体育课在愉快、欢乐中完成。融学习、锻炼、娱乐为一体。
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和创新意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课堂上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自我表现,努力创新,从而在课堂上教学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学习方法上,运用了自主学习方式,通过情景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技能和拓展能力。
在学习方法上,本节课运用了自主学习的方式,通过情景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技能和拓展能力。用创设情境的方法,让学生在主动实践中提高能力,运用合作学习的形式,以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为主线,运用情境,回归生活,变化场地等组织形式和手段,迎合学生的学习需要,使他们在乐中锻炼,逐步适应群体生活,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把教材和游戏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提高,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互相学习、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三、案例反思
学生不喜欢单调枯燥重复的动作技术练习,我们只有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参与兴趣,才能牢牢地“拴”住学生。在本课教学活动的实施中,为了突破学生被动接受较具常规传统的教学模式,我特别注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把游戏和音乐引入课堂,让学生轻松地进入角色,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师正确示范影响下可以造成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气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动作技能的积极性,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小学生尤其如此,当学生看到教师的正确、漂亮示范后会情不自禁的模仿。教师的动作示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引领作用。在做示范的时候动作要准确、规范、优美,把教学重点单脚起跳双脚落地的动作展现得淋漓尽致清楚明白。
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 面对生性活泼好动、好奇的小学生来说平淡无奇的语言很难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很多学生的思绪就会游离于课堂之外。体育课的学习,虽然是以身体活动为主,但教师的教,还是以语言为主要手段,这就要求教师语言精练、简明扼要,清晰准确,同时富有艺术性,有感染力和鼓动性,使学生在语言的刺激下产生良好的心理定势和情感变化,诙谐幽默赋予情趣的语言能够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兴趣。特别是语言的生动形象,它可以发展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使学生的思维很快进入一个快乐美妙遐想的境界。教师的语言使枯燥的动作变得更形象,使学生学起来更有兴趣,更易于学生接受和掌握。
关键词 学前教育学 中职幼师教学 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2.043
Application of Case Method in Preschool Education Teaching
LIN Liexiong
(Maoming First Vocational School, Maoming, Guangdong 525400)
Abstract Preschool has a unique place in the whole education system, you need to preschool teachers have a wealth of activities and profound cognitive ability. In the pre-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the use of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can provide a certain extent, to the young students and teachers to the profession of emotional awarenes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case teaching method can interact at multiple level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with a very positive teaching valu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preschool and case teaching, case teaching in pre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the precautions for the use of a detailed analysis, to provide relevant teaching futur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upport.
Key words preschool education;vocational teachers teaching; case method
学前教育学是一门认知性、实践性、活动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学前专业的学生同时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这样才能保障幼师生能够快速、顺利的进入工作岗位。从目前的学前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条件来看,理论性知识的培养体系较为成熟,能够通过系统的教学实现幼师生理论知识的积累,但是实践经验却成为制约学前教育学教学的重要因素。在学前教育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从目前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来看,是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能够在教学中完成幼师生实践经验的积累,同时还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综合教学效率。
1 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系统中的运用已有较长时间的成功史,在初期的医学、管理、法律等学科中取得优异的成就。直到上世纪70年代以后,在国外部分地区才开始陆陆续续的被应用于教学界,其显著的特点和优势使其在教育学界中被逐渐普及开来,并逐渐发展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体系。我们通常所说的案例教学法在教育界的相关研究中有不同的侧重点定义,比如从教育目的视角定义、从教育情境角度理解、从教育方法论角度定义、从教学过程角度定义等。综合来说,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具有“以例述理、师生共同参与”的特点,运用例子进行讨论和客观分析,并从中得出相应结论。这就是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内涵。
2 案例教学法在学前教育学教学中的价值
案例教学在学前教育学教学中所体现的价值从三个方面反映出来。其一,对于教师来说,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实际教学中的师生教学参与性与主动性方面,案例教学方法能够使抽象的课堂知识以具象的形式展现出来,跟学生以很直观的视觉和听觉感受。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传教式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参与性和活跃性,活跃了课堂氛围,并能将理论知识有效转化为实践经验,提高了教学效果;其二,对于学生来说,案例教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自主参与性方面。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其能够使理论知识以具体实例的方式在过程中展现出来,由学生主动去发现和分析,并最终自主解决问题,这种化被动为主动的教学方式,从本质上将教与学的主体变为了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积极思考;其三,从师生互动的角度看,案例教学需要较高的参与性,是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和思考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掌握,这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建立在小组之上的讨论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3 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1)案例精选,保障案例质量。案例教学的第一步是案例的选择,这也是案例教学中极为关键的一步,案例选择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为展现案例教学的知识客观转变,案例选择需要具备真实性、问题性、典型性,同时还要保障案例知识的一致性和案例的趣味性与吸引力,同时案例还要新颖,最好是近期的案例,这样才(下转第136页)(上接第87页)能避免案例重复使用导致学生失去新鲜感和参与热情。
(2)通过科学问题适时引入案例。案例的引入并未随时随地,也不是毫无目的和依据,案例的引入要根据实际课堂教学的进程和理论知识的配合,既可以“从例到理”,又可以“从理到例”。案例是案例教学的一个背景,是教学中的工具,可以采用以案例导入教学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以案例结束课堂教学的方法,无论种方法,重点是实例、理论知识与课堂教学进程的合理结合。
(3)营造氛围,展开充分讨论。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就是在案例中蕴含了大量的具有启发意蕴的不确定性和问题性,在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下能够引发学生热情的讨论和参与。案例教学所营造的这种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适当评价,加深知识理解。在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对案例的展示、讨论、分析之后,作为最后一个环节,老师适当对学生评价是案例教学的点睛之笔,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案例教学中一般不设置唯一正确答案,案例所展现的问题是开放性的,需要学生自主去寻找问题的结局方法和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产生的问题及结论,通过老师适当的评价和引导,能够及时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能动性和反思性学习的能力。
4 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1)案例的选择应真实、典型、趣味。案例必须是真实可靠的,必须具有典型意义,并且所选择的案例必须能够最快地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这就要求教学案例兼具真实性、典型性、问题性和趣味性的特点。案例在教学中呈现的方式多样,教师需要结合教学需要和知识结合点选择合适的案例,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注重搜集相关素材,为案例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2)案例贵在“精”与“深入”。在实际教学中并非案例越多教学效果越好,良好的案例教学效果的关键是案例的精度和深度。教学中同一知识点选用多个重复意义的案例并不能是教学作用和价值叠加,只会浪费过多的教学资源。因此案例需要具备深度,能够针对性地深入思考,从而展现更多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3)案例讨论以学生为主体。案例教学以讨论和小组合作为主,注重案例教学的学生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展现案例教学的重心,即学生对案例自由讨论、剖析、观点表达和思想的碰撞。案例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以学生为个体,对案例进行分析。老师应该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积极关注学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陈媛媛.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8.12.
C生说:“我知道武士很骄傲,觉得他自己很了不起,故意买弄,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一点我觉得卖油翁做的比武士好。我喜欢老翁。”
……,……(以上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说得都挺好的。)
突然,学生D站起来说:“我跟C不一样,我喜欢武士。因为武士身强力壮,他的本领能保护自己,保卫国家。而卖油翁的本领却不怎么样!我觉得武士比卖油翁厉害。”
听了D的发言后,学生们都把手举得更高了,有的甚至站了起来,或离开座位,有的则和旁边的同学私语起来,似乎在小声讨论买油翁和武士到底谁厉害。此时,我想这是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现他们个性的时候,也是讨论交流的良好机会。接着,便稍稍做了个安静的手势,说:“同学们,卖油翁和武士到底谁厉害呢?请你们有秩序地发自己的见解,能说明理由。”(学生稍稍安静)
有的说:“我觉得武士厉害,因为卖油翁年纪大了,书上都称他为老翁了。如果让他去拉弓射箭,肯定是不行的,人老眼花,一定射不准箭。”
马上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我觉得卖油翁厉害。如果让武士去注油,肯定会把油滴在铜钱上。”
紧接着,一学生反驳说:“武士年轻,还可以在学,而老翁胡子都已经白了(从书上插图中看出来),不可能练成武士那样的本领了。所以,我觉得武士厉害。”
又有一生说:“我觉得老翁厉害,不但注油的本领高,而且人也很谦虚,不象武士那样故意炫耀。”
……,……(就这样你来我往的,下课的铃声响了。)
作为教师,我并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在课后去思考:是不是年纪大了,就不厉害了;武士和老翁的本领又是怎么练就的;老翁是在告诉武士,他比武士厉害吗;……请同学在课后再好好研究和讨论。
[分析与反思]
以上教学片段真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但学生的回答却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两个方面的新观念:
一、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质辩:卖油翁和武士到底谁厉害?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从武士的年轻和老翁的年迈上去比较,从现在和将来去思考,还有的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与插图中去寻找答案,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教师“冷暴力”往往是隐性的,但是通过对事件中教师冷漠态度、行为的具体审视和分析,不仅可以寻找到冷暴力的踪迹,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对其产生原因、行使方式、不良影响有进一步的了解。以下结合案例,具体考察冷暴力的运作。T是省城某小学三年级的一名班主任,A是从外县转入T班的插班生,体态圆胖,习惯讲方言,不会普通话,考试成绩不太好,没过多久T对新来的插班生A就开始头疼了。“小胖,多少次没交作业了?今天还交上来个白板!要不以后改叫你‘白板’吧!”T笑眯眯地说道。A同学低着头不说话,班上发出几声零星的笑声,有些学生捂着嘴,想笑不敢笑。“怎么不说话!每次叫你来办公室都不见你人,是不是得同学八抬大轿抬你来?”T老师调侃道,“真是长了一身懒肉,屡教不改!”学生A面红耳赤,低着头不说话。
“把作业补齐下午按时交过来,交迟了以后都别交了!以后给我注意点,别以为新来的就不敢收拾你!”T老师冷冷地瞪了“小胖”一眼。自从学生A当着全班同学被班主任批评、调侃后,他都打不起精神,还委屈了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只有A自己知道不写作业是因为自己不会,刚来这个班有些知识内容跟不上。之后在班主任课上也不愿听讲、时常走神、小动作不断,有时甚至在课上睡觉。教师为了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采取适当批评教育在情理之中,但是批评应就事论事,而不能就事论人。该教师在众人面前对孩子调侃、嘲讽的言语,不耐烦的态度,带有暗示性的威胁,这些都已超出了适当批评的范畴,使孩子觉得尴尬,在无意中对孩子自尊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在这一阶段,教师也许并未意识到自己的不当教育方式对孩子造成了伤害,姑且称其为“准教师冷暴力”。来班上没几天,几个孩子就开始欺负学生A。刚开始最多是起哄,喊他“懒胖子”、“白板”。后来,欺负行为愈演愈烈,逐渐从口头攻击、嘲讽升级为针对其身体的攻击行为。最先发现A被欺负的是F(A学生的父亲)。F如是说:“有几次看到小孩回家后,校服上有不少鞋印,问孩子吧,他还支支吾吾不说。后来发现孩子胳膊上、手上出现擦伤,我心里就明白了。几经盘问他才告诉我在学校被欺负了,刚开始那些小孩只是往他身上丢粉笔,拉书包链,起哄嘲笑他,后来就开始推推搡搡动起手来。因为这个事情找了班主任好几次,班主任每次也赔着笑脸满口答应会处理好这个事,但是后来总是不了了之,孩子依旧被欺负。
我也是没办法!”T教师:“我真拿这个A没办法,之前不管他吧,他问题多得很!后来说了他几次,他不仅不听,还‘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问问其他同学看看A的表现,他愿意破罐子破摔,我也拿他没办法!现在又闹得跟其他同学合不来,就他事最多,我也很头疼……再说了,都是孩子嘛,平时打打闹闹很正常,费那么多心思也没用……”好景不长矛盾终于爆发了。课间休息时A跟几个同学在楼道里扭打起来,乱作一团,正巧被年级组长撞见了。
A伤得不轻,门牙都磕掉了。小学低年级学生之间的欺负行为比较多,外部特异性假设认为那些有外部特异特征的儿童更容易被欺负,这些异常特征往往成为别人攻击他的借口或理由,这些特异特征包括:戴眼镜、讲方言、肥胖等。欺负行为的出现也许是因为学生A的一些特异特征。教师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对欺负行为的漠视和不作为,恰恰成为欺负行为升级的“催化剂”。教师的这种言行、态度无形中使学生丧失了归属感和安全感,陷入了“孤立无助”的境地,最终使教育管理偏离正常的轨道。下午F就找来了,还非常生气。“T老师,你说说……我把孩子送到学校才几天,就搞成这样……”说罢指指A同学那半截门牙。“是我疏忽了,但我带班这么久了,班里这么多孩子,哪个不欺负,就欺负你儿子?”T老师反驳道,但底气不足。
“我儿子在学校被欺负,你算算找过你多少次了,你到底有没有管过?孩子打架也是被逼出来的!”F正在气头上。T老师神色有些不悦:“这样吧,你儿子在这既跟同学处不好,学习又跟不上,要不考虑一下……转学吧?”F有些不快:“转不转学、调不调班也是我说了算。儿子成绩不好跟被欺负是两件事,如果孩子被欺负这个事你解决不了,我可以去找校长!”“嗯……”T老师见F被惹恼了,话锋转而委婉了些,态度也软了下来。“消消气,确实是我疏忽了,以后我会多重视此类事情,这个事我也尽快处理。”事后,T老师被教务处领导通报训话,A同学及其他打架者也被批评记过,当然班里的荣誉分也被扣了不少。教师建议A同学转学,这一行为到底是教育者为了学生的管理,还是为了管理的管理?这样的态度、行为不仅是对学生能力的否定,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无视了学生甚至家长的尊严,使教育管理过程中充满了冷漠的气息。事后T在班上说道:“总有些人就像那老鼠屎,一坏就坏一锅粥。在此我也不想再批评、指责任何人了。只是希望以后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做什么事情三思而后行。”后来A同学跟那几个打架的同学也受到了惩罚,座位被调至最后一排,身后就是拖布、垃圾桶等清洁用具。
在后来的生活学习中,A无论做什么T都不闻不问,上课回答问题也从来不叫他,A似乎被T和同学疏远、孤立了,被放逐到“视线的边缘”、“班级的角落”。甚至有一段时间A像变了个人似的,听爸爸说放学后去接他,马上变得很神经质并且着急地央求爸爸千万不要去接他,说什么他一去学校就跟老师吵架,他觉得很丢人、尴尬。由于小学低年级孩子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皮亚杰所提出的权威阶段,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恋,并且对教师充满了敬畏,教师的要求甚至比家长的话更有权威,因此,教师不当的惩罚,冷漠的态度、行为对孩子的伤害、影响也大。作为一种惩罚,将孩子调至最后一排不仅是对孩子的排斥,更是一种无声的抛弃,将孩子置于课堂教学、班级文化生活的边缘。冷暴力悄无声息、不动声色地渗入不当的教育管理、惩戒中,对孩子的精神造成了摧残。
1.教师的无意伤害与冷暴力教师针对学生的行为问题进行批评是理所应当的,教育批评本来就是一个认识、发现、暴露问题,并提出建议改正的过程。但是在现实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其教育批评行为往往出现异化,与最初的良好初衷相悖,最终导致事与愿违。教师原本希望孩子改正其问题,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但是教师调侃、讽刺的言语不仅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反而暴露和扩大了问题,结果不但没有达到批评教育的原有目的,还使师生关系陷入恶性发展。在案例中,教师诸如“白板”、“懒肉”这些讽刺和调侃其实戳中了孩子的软肋,伤害了其自尊心,导致学生后来出现不满、消极的情绪以及消极抵抗的行为。教师的不当行为表面看似乎是偶然的,但实则不然,这种行为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即教育场域中师爱和教育责任意识的缺乏。另外,有些教师在教育管理过程中甚至将“不当的教育行为”作为管教、震慑学生的法宝,屡试不爽,不但导致问题和矛盾得不到真正解决,反而使其进一步加剧和升级,教师冷暴力在无意中逐渐显现出来,让人不寒而栗。
2.学生的不满情绪与教师冷暴力的加剧学生A属于“处境不良”这一类学生,他们的先天智能并没有缺损或丧失,其学业成绩不良往往是由于不当的家庭教育、不良的师生关系、紧张的朋辈关系造成的,他们应该算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教师的不当教学行为造成了对孩子的无心伤害。由于孩子处于教育场域中弱势地位,因此孩子通常运用非对抗的方式去影响和对抗教师,诸如在该教师的课上不听讲、时常走神、小动作不断、睡觉等。这种对抗类似于斯科特理论中的“弱者的武器”,弱者以无声的反抗去发泄自己的不满,默默地挑战权威。斯科特对在马来西亚田野研究所收集的材料进行分析后,发现农民通常通过偷懒、装糊涂、开小差、假装顺从、偷盗、装傻卖呆、怠工等等来进行日常反抗,以反抗那些持续不断地从农民那里索取超量的劳动、食物、税收、租金和利益的人。但是教师对学生的消极反抗、消极情绪并没有理解,因此为师生关系进一步恶化埋下了伏笔。在这一阶段,教师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失误并不是“无心的”,而是其有意为之。在教育管理中忽视和漠视孩子,对其行为不闻不问,导致了教师冷暴力的进一步加剧。教师的这种冷暴力,即“冷面伤人”,对孩子伤害更大,于无形中痛及孩子的灵魂。低年级的孩子一般都具有向师性,由罗森塔尔效应可知,教师的一言一行、态度、期望对孩子有非常大的影响,那么也可推想出教师的这种冷漠、不关心对孩子身心会造成什么影响,这不仅会置孩子于更加不利的境地,更使师生关系陷入冰点。
3.家长的介入与教师冷暴力的升级在案例中班主任向学生A的家长提出让其转学,教师委婉地妥协、道歉,矛盾表面上虽然缓和了,但内里实则暗潮汹涌。挫折—攻击理论最初由多拉尔德、梅尔、米勒于1939年提出,这个理论认为攻击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攻击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条件。后来米勒等人调整了他们的立场,他们提出了挫折有时导致一种间接表达的攻击。间接攻击能用多种形式表达:一种就是将攻击迁移到一个新的目标上;另一种方式是用间接的方式攻击;最后一种方式是升华。[5]当教师打了圆场矛盾似乎解决的时候,其实教师的委屈与不满并未解决,而是经过转化成为一种间接表达的攻击,最后作用在对孩子们的不当惩罚中。教师的冷暴力是通过对孩子的“孤立”惩罚实现的,这不仅仅是教师本人对孩子的排斥,同时也会遭到其他孩子的排斥,因为教师的孤立像是对孩子贴上了标签,使其常常遭到班里其他同学的疏远。将A调至最后一排,即教室的边缘,传达了其无声的抛弃,不仅使孩子短期内出现情绪低落、郁郁寡欢,还像一剂慢性毒药,慢慢地给孩子的心灵留下难以治愈的创伤。
二、基于案例的思考
1.教育场域中的冷暴力在福柯的眼中,惩罚是能够使儿童认识到自己的过错的任何东西,是能够使他们感到羞辱和窘迫的任何东西,从轻微的体罚到羞辱,一种严厉的态度,一种冷淡,一个质问,一个羞辱,一项罢免。而这种惩罚涉及时间(迟到、缺席、中断)、活动(心不在焉、疏忽、缺乏热情)、行为(失礼、不服从)、言语(聊天、傲慢)、肉体(“不正确的”姿势、不整洁)。惩罚机制如此缜密,每个人都发现自己陷入一个动辄得咎的惩罚罗网中。另外,对肉体的惩罚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灵魂的惩罚,并且惩罚得越来越温和而有节制。冷暴力是行使这种温柔而有节制的惩罚的一种手段,虽不及皮肉但却痛及学生心灵,犹如一把无影刀伤人于无形。因此在教育场域下教师的教育惩罚必须有其道德阈限。惩罚必须以尊重、关爱为前提。惩罚只是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手段,惩罚应以学生生命的保存与发展为终极目的,惩罚的前提是关爱和尊重;惩罚必须以公正为标尺,只有被惩处者认为惩罚是公正的时候惩罚才具有道德属性和道德价值;惩罚要以对学生的理解作为基础,只有当学生理解了教师的良苦用心才能减少抵触情绪,这样的惩罚才是有效、道德的。
2.教育中的冷暴力源自哪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案例中大多数学生以及班主任选择以冷漠的姿态和沉默的方式对待陷入困境的学生A?在这样的情境下甚至连社会支持都寻找不到?情境中的所有人都没有故意使学生A陷入困境,只是对他缺乏同情,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冷漠所造成的后果没有自觉意识,这其实是源于善的缺乏或者是道德冷漠,是一种病态的道德心理现象,是一种麻木、冷漠的心理状态,在人际关系上表现为隔膜与疏远,在行为上表现为冷淡、不信任。这种冷淡与不关心既可能是一种主动的责任推拒,也可能是一种无意识的道德麻木。道德冷漠是滋生冷暴力的温床,冷暴力的存在进一步加剧了冷漠、疏远的发生。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内尔•诺丁斯在其《关怀:一个伦理和道德教育的女性主义视角》构建了既有女性气质,又有普遍人性基础的关怀伦理的理论框架,这种理论构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解道德冷漠。首先,关怀伦理特别注重情感因子在道德发展中的认知作用,强调道德情感的内驱作用,既“面对邪恶,我们要感到厌恶;看到他人的痛苦,我们要有消除或减轻这些痛苦的愿望;面对自己想伤害别人的意图,我们必须感到震惊。”情感的感染力和内驱力,无疑会融解软化当下的道德冷漠,唤醒道德冷漠者本体的道德情感意识,并使其最终冲破道德冷漠的桎梏,重新激发起应有的道德热情。另外,关怀伦理是一种情境性伦理,就是根据实际情境的需要灵活地运用规则实施关怀行为。
二、学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因此要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教师也应想办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三、教材分析:
1、话题:本课是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Section A 3a-3c.主要是围绕本单元的中心任务“Tell a story”而展开的。
2、内容:本篇文章是阅读文,介绍孙悟空的故事。通过学习,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有更深的认识。
3、目标:(1)学习并掌握本课时的单词。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如何获取信息。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up
Have students listen to the overtune of Journey to the West and talk about it with students.
T:After you heard this song,what do you remember?
Ss:We remember a story called Journey to the West.
设计意图:播放电视剧《西游记》的序曲,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
Step 2 Leading-in
Show the following picture.Ask students to talk about the picture and teach some new words.
T:Who is this?
Ss:He is Sun Wukong.
T:Yes,he is Monkey King.What can he do?
Ss:He can turn into animals and objects.
T:And whats this?
Ss:Its Jinggubang.It can turn big or turn small.
T:Oh,its a magic stick.
……
Teach the new words:object,magic,western.And ask students to practice making sentences with them.
设计意图:展示色彩鲜艳的图片,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师生对话,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教授部分生词。
Step 3 Pre-reading
Have students look at the picture in 3a on page 43.
T:Whats the Monkey King doing in the picture?Tell the class why people all like him.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讨论课本中的图片,锻炼口语表达能力,保持学习热情。
Step3 While-reading
1.Have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设计意图:播放课文磁带,锻炼学生的听力能力。
2.Have students 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in 3a.
设计意图:快速阅读,回答问题。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和阅读的欲望,引导他们积极思考。
3.Have students read the chart in 3b,and then 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complete the chart about the Monkey King.
设计意图:根据问题迅速定位,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概括等思维能力。
4.Call three students to read the passage and find out the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sentences.Then ask students to discuss with their partners.The teacher helps explain the things they do not understand.
设计意图: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重、难句,既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培养他们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Step 4 After-reading
1.Have students read after the tape.
设计意图:通过跟读,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记忆。
2.Ask students to complete the sentence in 3c alon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Then check the answers in class.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完成3c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Have students try to retell the Monkey Kings story.Work in group.Ask one student in each group to report their result.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让学生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Step 5 Summary
1.T: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is story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s.
Educate them to keep fighting to help the weak people and never give up.
设计意图:学生讨论,总结文章的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帮助弱者,永不放弃。
2.Ask one or two students to sum up the key phrases and important sentences in the passage.
Step 6 Homework
Have students write a story they like,and then tell the story to their partners.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写并讲述自己喜欢的故事,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热身部分,通过播放歌曲,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引出下文,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2、导入贴切自然。通过展示图片,谈论图片中的人物,自然引出本节课阅读中的人物――孙悟空。图片的运用一方面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有助于训练学生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案例教学法是通过模拟对实践活动进行真实再现,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的基本思路,清楚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怎样解决问题,需要运用到那些理论与方法,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解决对策。
1 案例教学法的主要作用
过去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通过授课,由教师把信息传递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学生可以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案例分析以及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不但是引导者、组织者,更是一名参与者。教师要在课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案例,在课堂讨论过程中要合理引导,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同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判断能力与应变能力,不但要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并解决,还要对学生做出的分析及结论进行科学、客观的评判,并进行正确引导。
临床医学教学中,不但要重视知识积累,还要重视能力开发。可以说案例是对现实问题的一种真实模拟,通过这一训练场所,可以有效培养起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并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通过对真实、典型病例的展示,能够把学生带入案例情景中,使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各类问题进行分析与处理,使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被极大的拉近,提升了学生对临床问题的处理能力与解决能力。
2 课堂举例说明同案例教学法之间的主要区别
课堂举例说明主要是通过某些具体事例对概念、原理等进行说明,部分情况下能够发挥出调节课堂气氛的积极作用,在临床教学中课堂举例说明主要用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讲解疾病的临床表现或者治疗时通过课堂举例说明来加深学生的印象;(2) 在讲解完某一类型疾病后通过课堂举例对病例进行分析,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培养起学生的基本分析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把教学案例作为基本载体,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案例,并按照基本的模式进行教学的教学方式,该教学方法同课堂举例的主要区别在于:(1)在案例教学中,案例占据最为重要的地位,教师要进行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就必须借助案例研讨这一形式;(2)案例教学表现为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锻炼学生综合能力较为有效的一种方法;(3)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独立活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是需要保证活动是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展开的。
3 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3.1 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多方位的思考
教师在授课前,需要准备好典型的临床案例,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要求,然后由学生自主查阅相关的参考书籍与教材根据案例中对疾病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原则的相关描述,了解疾病的基本情况,要求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并做好笔记,做好充足的发言准备。案例教学法以学生自学为主,强调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此外,不但要求学生在课堂内学习,还要求学生在课外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学习。
3.2 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课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在课堂中可以全体学生集中讨论。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表个人意见,全面展示个人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通过学生的积极讨论,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掌握与积累所学知识的具体程度,同时还可以了解学生自觉学习的程度及性格特点,此外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提高自信心,教师还要合理的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理论知识的系统讲授。通过积极的课堂讨论,能够建立起平等、开放、真诚与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表达个人观点,甚至质疑教师的观点。
3.3 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使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得到扩宽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需要为学生答疑解惑,教师应该把课堂讲授同课堂讨论进行有机结合,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讲解,使学生对某一典型疾病或者案例形成统一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