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直接教学法运用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经济的快速发展,拉动了产业经济的全面进步,实现了产业运营的多元化,进而致使企业结构变得愈发复杂,财务管理工作变得愈发具有挑战性,培养更为专业性、高素质的人才是关键。在会计课程教学中,教师仍旧保持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训练,是制约会计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面对以上问题,应将案例教学应用其中,本文就案例教学法在会计课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会计教学;应用
会计是现阶段教育体系中最为热门的专业,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内容,旨在为社会输送专业性、职业性人才,以满足各个领域对人才的需求。传统的会计专业教学效果平平,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课堂缺乏趣味性与个性化色彩,致使会计教学受到严重制约。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会计教学实现了教学的个性化与创新性,将更具趣味性的案例教学法应用到会计专业领域,进而提高会计专业教学质量。
一、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分析
(一)构建案例情境
案例教学法是现阶段教育领域最为常见的教学模式之一,已经逐渐发展成为现代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教学效果显著。案例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借助真实案例来辅助与诠释教学,让学生深入到案例之中来学习和感知会计知识[1]。真实的案例涉及到专业的会计知识,可让在学生在处理相关会计问题时能从容面对,在案例教学中开展角色扮演,能在具体的案例呈现中吸收与见识到会计专业课程的规范性操作,可大大提高会计教学水平。新时期,素质教育的提出,强调“以生为本”的理念,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课堂实践机会,重在课堂参与,及时解决会计教学中所存在的一系列的问题,进而提高学生在会计领域方面的实践性与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二)锻炼学生技能
通常情况下,案例教学的开展考验的是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知识点考查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的理论知识,通过相关案例情境的设计,能实现对学生专业技能全面锻炼,在案例中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财务报表制作能力、财务数据核算能力、财务信息化系统操作能力等,其直接关乎着学生的专业素质,可见,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具有实效性与规范性。
(三)强调讨论研究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其训练与应用的点不仅仅在于实践参与和程序锻炼方面,还在于案例分析与讨论,只有通过有效的案例分析与讨论才能将案例中所要考查的会计知识点进行提取,是培养与锻炼学生会计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案例分析过程中,注重的不是案例的结果,而是案例实际情况的分析过程,在分析时会迸溅出大量的思想和观点,也就不会重视什么是正确答案,重要的是案例分析的过程。在开展案例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予以激励,重视学生个人的发展[2],对一些个性化的观点应予以鼓励和支持,以激发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会计课教学质量。
二、案例教学法在会计课教学中的运用
(一)注重案例与课程讲解的融合
案例教学法在会计课中的应用,应注重案例与课程讲解的相互融合,打造更具规范性的案例教学模式,在应用案例时,应融入相应的案情导入元素,教师应给予足够的讲说与授课,及时将本节课的新知识点巧妙的融入到案例之中,能在呈现案例的过程中让学生吸收新知识,会计教学不存在刻意性,而是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接受,能让学生更为深度而高效的学习到会计专业知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同时,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应融入相应的问题来牵动学生的思维,能够让学生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3]。例如,在学习会计核算的相关知识点时,若运用以往的教学方法会直接切入主题,为学生讲述会计核算的方法。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教师应重在激发学生兴趣,做好问题导入,教师应先将案例中的经济类业务告诉学生,要求学生根据相关的数据进行核算,此时学生会产生疑问:会计核算应怎样操作与实施呢?此时,教师应给予相应的讲授,为学生讲授有关账户的相关知识,在讲授中设置相应的问题,可引起学生的知识学习兴趣。
(二)强调案例与合作学习的搭配
新时期,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在不断的创新与优化,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其中,注重案例教学法与合作学习法的有效结合和搭配,制定更为合理的会计教学模式,在案例教学法中渗透合作学习,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展开小组讨论与分析,以实现对会计案例的深度剖析与解读,对学生会计专业知识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案例教学与合作学习的相互融合,是两种高效教学模式的强强联合,能为会计课堂增添色彩与乐趣[4],对学生会形成有效的吸引力,提高会计教学质量是必然结果。例如,在学习“会计恒等式”的相关内容时,教师提出了相关的案例:“A企业若想要创办其下属的原料生产厂,在前期的资金问题上应如何处理?”然后小组内的学生就该案例展开分析,通过小组的讨论得出:企业若想运营,必须具备足够的运营资金,投入的资金来源可由企业自行承担,也可由其他企业进行投资,若向他人借入,会形成债权关系,向债权人借入资金,然后会形成债权人权益,则A企业则处于负债的状态;若招商引资,则会形成所有者权益。通过分析,小组内的学生形成了更为完整的答案,也展现案例教学的实效性。
(三)提倡案例与多媒体的有效合作
在案例呈现时,可以选择图片、文字和动画等形式来丰富课堂,更具案例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及时对会计实务的操作课程予以全面的了解,及时总结会计实务的操作要点,提倡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其能自行动手去操作,进而突显案例教学法的重要价值。例如,教师可将职场环境下的会计实务操作流程制作成小视频,让学生观察与学习小视频中的案例,对职场环境下的会计操作失误情况予以了解,也可对学生产生警示性。在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会计课专业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呈现,运用多媒体教学予以辅助,使得案例呈现更为生动、具体,更具趣味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会计课教学现状的有效分析,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学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等,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是导致会计教学质量不高。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会计课专业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应将职场中的案例作为重要的教学素材,锻炼学生的职场适应能力,将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模式相互结合,进而得到更为高效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课堂实践机会。
作者:徐静 单位:大连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敏.案例教学法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3,02:67-68.
[2]俞福明,刘平荣.案例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08:164.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市场营销;教学
我担任的是中专市场营销专业《市场营销》科目的教学工作。本校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的是能掌握营销基础知识、商务管理知识、商品知识,具有一定营销能力,具有良好的商品推销口才,能适应行业发展和竞争需要的人才。《市场营销》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市场营销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学会分析市场、做市场调查,且理解、掌握并学会运用产品策略、定价策略、促销策略。结合所教专业的特点,在六年的《市场营销》教学中,我惊喜地发现,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既可以让教师轻松教学,又可以让学生轻松学习,教学成效较佳的方法。
案例,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或设置,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或实践体会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运用具体案件分析基本的概念和原则,将专业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以案例作为教材,让学生通过自己对案例的阅读和分析,通过集体中的共同讨论、实践,来培养和提高其实际管理工作能力或处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是指根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将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与课程相关的成功或失败的典型事例,加以收集、归纳、整理形成专门的案例资料等。
在《市场营销》教学中使用的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不仅包括文字资料,还应包括视频影音资料、实地市场调查、参观等形式。
例如:在“概述”一章的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分析“海尔”洗衣机的案例,使学生分析得出什么是正确的营销观念;在“产品策略”一章的教学中,我设置了一个三星手机的推销情景,让学生描述三星手机的三个层次;在“定价策略”一章的教学中,我给出了一些大中型企业的产品定价案例,并带学生去到电子产品销售商场了解并分析电子产品的价格使如何构成的,价格是否合理;在“促销策略”一章的“广告促销”教学中,播放了5段广告,让学生从中分析得出广告宣传的作用、优势,并引起学生兴趣“如何制作广告”;在“营业推广”的教学中,设置了推销手机的情景,培养学生思维、口头表达能力,又设置了MP3营业推广情景,让学生制定推广方案;在“市场调查”一章的教学中,除让学生分析文字案例资料外,还带领学生到校外运用询问法做问卷调查,且带领学生到商场运用观察法对电子产品促销情况进行调查,从中,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案例,分析得出结论,巩固知识等等。
案例教学法有以下特色:一是直观生动,深化认知。案例教学法的教学使学生如临其境,由感性认识,通过分析、研究、讨论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二是真实可信,说服力强。运用案例阐述理论,让事实说话,避免了单纯空洞的理论说教:三是学生参与,提高能力。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学生在分析、讨论过程中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师生相促,教学相长。
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的课堂设计思路是:以案例引出内容出示任务书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评议。具体做法是:
一、选择案例时要做到“新、近、精”,案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所以挑选案例一定要严谨。只有新颖的、发生时间近的、典型的案例才能使学生有足够的兴趣和空间去思考、分析,引起学生共鸣,达到教学目的和效果。要做到上述要求,教师就必须掌握大量案例,才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如。获取案例的途径包括收集案例和编写案例。收集案例可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途径,也可以是亲身经历。编写案例要根据教学需要,将实际资料进行必要的加工改造,做到精心整理、精练概括、去粗取精,选编出具有实用性的案例,真正使学生学以致用。
二、任务书要有启发性。任务书一般包括任务的内容和要求,能将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任务书应涵盖大部分教学内容,完成任务就等于掌握了课本内容。每次让学生完成任务前,我都会仔细布置任务书,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一步一步完成任务,以达到教学目的。例:去电脑城参观前,会拟出一份任务书,对学生提出要求,告知具体做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案例分析中。
三、学生讨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布置好任务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讨论前先选出组长负责组织本组讨论,组长是一组的核心人物,起着关键的协调作用。组长应该是组织和学习能力都较强的学生,能组织本组同学有效地讨论,不仅有自己的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更能激励其他同学发表意见,同学们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对案例形成初步的印象。分组讨论是这种教学法的关键环节,它为每个学生提供发表见解的机会。要求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简单地介绍自己的分析过程及对问题的看法,供大家讨论和补充,集思广益,共同解决案例提出的问题。然后对案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聚焦式讨论,通过对各种决策方案的比较形成新的认识。
四、教师指导、评议。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发挥组织、引导、启发的作用,以主导者的姿态出现,教师应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针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可引导学生回答,而不直接给出答案。使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师生关系更密切,课堂气氛活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在《市场营销》的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使我们体会到,案例教学法缩短了教与学之间的距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其它教学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但案例教学法也不是万能的,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只要每位承担此课程的教师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地开启学生的思维,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就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陈群平 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经济师.2005,(4).
摘要: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高校教师们普遍面临的问题和难题。在高校管理类课程中应用苏格拉底教学法对解决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作为有效启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法,在高校管理类课程中将苏格拉底教学法与传统讲授法、翻转课堂教学法和案例研究教学法等其他主流教学法相结合,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积极性,而且对于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和增强学生逻辑分析能力有着积极作用,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关键词:苏格拉底教学法;管理;结合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1-0202-03
近些年来,虽然很多普通高校在管理类课程中推广翻转课堂教学法和案例研究教学法,但是,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学生课程较多和课业负担重等原因,推广的课程范围和实效性都很有限。过多的课堂讲授和灌输不仅容易让学生失去对管理类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也容易僵化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其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更谈不上创新型思维的培养。“管理是一种实践。”管理类课程不能局限于对知识的讲解,而是应该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管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会以多维、广阔、独特、创新的视角看待管理问题。苏格拉底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其他教学方法,也有益于课堂效果的提升。
一、苏格拉底教学法
作为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不仅是西方哲学思想的奠基者,而且他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和丰富的教学实践,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均有建树。尤其在教学方法上,苏格拉底独树一帜,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的积累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教学法”,而他则形象地将自己的这套方法称为“产婆术”,借此比喻他的教学方法就像是产婆为婴儿接生一样为思想接生,引导人们产生自己的思想。他说:“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由于“苏格拉底教学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对于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上,如苏格拉底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正义、非正义;什么是勇敢、怯懦;什么是诚实、虚伪等。一段具体形象的运用苏格拉底法的师生对话可能是这样的:老师问:“什么是革命?”学生答:“用武力政府。”老师又问:“如果这个国家本来由某个国王统治,结果国王的弟弟杀了他篡位为王,这算是革命吗?”学生答:“那应该不是。”老师问:“这么看来,是不是并非所有以武力政府的情况都是革命?”学生答:“是的,不是所有这样的情况都算是革命。”老师接下去问:“那么除了武力之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才能造成革命呢?”由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角色不是制定规则,而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清晰地进行思考,从而让学生从问答中获得学习的成果,对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高校管理类课程的主要教学法
目前,高校管理类课程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法以外,还有翻转课堂教学法(张晓梅等,2014)、案例研究教学法(武艳,2011)和情境模拟教学法(李玮,2008)等主流教学方法。
1.翻转课堂教学法。翻转课堂最早起源于2000年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经济学入T”时采用的“翻转教学”模式。2007年,科罗拉多州Woodland Park高中的两名化学老师开始通过录制的视频和PPT上传到网络为缺课的学生补课,由此演化成学生课下通过视频网络等进行自主学习,课上提出问题教师协助解决的教学模式,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目前这一教学模式被普遍推广运用到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中。
2.案例研究教学法。案例研究教学法始创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1908年开始被哈佛商学院引入到商业教育领域。案例教学通过选取适当的案例,让学生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案例的同时,不仅将知识理解、内化和吸收,而且通过案例的分析与交流不断的锻炼和增强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应用能力等,从而有利于学生多维视角和综合能力的塑造。目前,在高校的工商管理类课程中,案例研究法已成为公认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并被普遍采用。但是,案例教学在整体教学中的地位,案例教学的具体形式以及案例教学所占的教学比重等,各高校各课程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3.情境模拟教学法。情境模拟法原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茨霍恩等首先提出来的,主要用于在职面谈、人才测评、管理培训等领域。所谓情境模拟即指依据被试者可能担任的职务,编制一套与该职务实际情况相似的测试项目,将被试者安排在模拟好的逼真工作环境中,要求被试者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用多种方法来测评其心理素质和潜在能力的一系列方法。情境模拟教学法在医学护理等专业领域运用广泛,在工商管理类课程中也有一定的应用。教师需要选用合适的案例,进行恰当的情境设计,让学生进行角色的实战模拟演练。情境模拟法是案例教学法的有效的延伸和补充。
三、苏格拉底教学法在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由于苏格拉底教学法对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并且苏格拉底教学法的硬件上的实施条件和限定因素相对较少,因此在高校的各类课程中均有大量的应用范例,比如,法学教育(冉杰,2007)、大学英语(张立梅,2011)、软件工程(王小刚和黎扬,2010)等课程。或许是由于案例教学法等在管理学课程教学领域里的流行与普及,对苏格拉底教学法在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很少有学者提及并进行深入的探究。作为启发学生思维的问答式教学法,苏格拉底教学法特别适合于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的概念、理论以及对问题的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思维获得判断与分析的能力。因此,苏格拉底教学法既可以与传统讲授法结合应用,又可以与翻转课堂教学法和案例研究教学法融为一体。情境模拟教学法是在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的情况下采用的,聚焦于学生的实战演练层面,而且教师并不是参与其中的角色,因此不适合结合苏格拉底教学法。另外,由于学生人数众多和教学硬件条件等方面的限制,情境模拟教学法在我校本科生的课程教学中并未得到广泛的采用,所积累的教学经验有限,有待于今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进行摸索。因此,下面主要分享教学过程中苏格拉底教学法与传统讲授法、翻转课堂教学法和案例研究教学法的结合应用。
1.苏格拉底教学法与传统讲授法的结合应用。在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中,传统讲授法主要用于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阐述与讲解。由于大学生缺乏企业实践工作经验,过于抽象和模糊的讲解会让学生似懂非懂,容易感觉枯燥乏味,甚至失去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将苏格拉底教学法糅合在传统讲授法中,一方面,通过不断的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思维逻辑,逐步完善得到问题的答案;另一方面,结合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概念或现象进行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这些概念和问题的本质。比如,在讲解“管理”这一基本概念时,如果将书中的下述这些概念直接表述出来讲解给同学听:“管理是指协调和监管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他们有效率、有效果地完成工作。”“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管理就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管理就是决策。”那么学生就会觉得生涩和难以理解。采用苏格拉底教学法,先让学生发散性的思考:“你觉得什么是管理?哪些行为和活动可以归为管理的范畴?管理跟哪些要素相关呢?管理活动是否也会渗透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呢?”通过总结和归纳学生的回答,再结合具体概念的描述,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管理这一概念的内涵。运用这种苏格拉底教学法与传统讲授法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形象更深刻地理解概念,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创新式和发散式的思维延展,不拘泥于单纯对知识的被动领受,而是自动自发的探寻与思考。
2.苏格拉底教学法与翻转课堂教学法的结合应用。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质就是将传统的学生在课堂上知识点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在课下的主动自觉式学习,而在课堂上旨在通过分析解决问题及讨论交流的方式巩固内化知识和提升学生的思考和实践能力。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教师对问题的设计。采用苏格拉底教学法对问题进行设计,保证了问题间的逻辑性,像剥洋葱一样层层展开,直到深入问题的实质,有效避免问题设计的表面化和学生回答的一知半解。比如,在学生自学完成关于战略的层次的知识以后,可以设计如下的问题:“战略的层次有哪些?”进一步的:“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更进一步的再提出问题:“你觉得是不是每家公司都会有三个层次的战略?请举例说明。”以检验学生对战略层次这个问题是表面上的记忆罗列还是真正实质性的理解。
3.苏格拉底教学法与案例研究教学法的结合应用。案例研究教学法在国内外的商学院中被普遍采用,尤其是MBA和EMBA教育。由于案例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因此,在高校本科生教学中,工商管理类的课程不再是满堂的知识讲授,而是引入案例教学,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可以是针对一个主要知识点的小案例,组织学生课上进行讨论,也可以是需要综合能力的大案例,学生以小组形成完成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小案例环节,如果教师只是直接提出需要学生回答的问题,并且仅限于此,那么学生的回答就容易因迎合教师所讲的知识点而表面化。因此,结合苏格拉底教学法,在问题之前设计一些与案例的理解相关的问题,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到问题的答案。比如,一个德鲁克经典小案例中,最终的问题是:“如果你是拉瑞,你准备如何与老板一起工作?”事实上,如果直接回答这个问题,那么学生心中的拉瑞都各不相同,甚至有些学生会像拉瑞一样选择辞职,根本不想跟老板一起好好工作。因此,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可以设置如下一些问题,让学生有更透彻清楚的思考:“你觉得拉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觉得老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觉得拉瑞为什么选择辞职?”“请描述下拉瑞辞职前和辞职时的行为和心理过程。”“你觉得拉瑞有]有后悔自己辞职的选择?”需要小组汇报的大案例,教师可以结合苏格拉底教学法对学生汇报中逻辑和观点不清楚的地点进行提问,这种提问既可以根据学生的书面报告进行准备,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即兴发问。比如,学生在汇报索尼公司战略转型的案例中,罗列了索尼公司各项业务的情况和多次并购行为,也指出了高层近几年所做出的行动,但是这些材料散乱,没有内在的逻辑主线。将苏格拉底教学法引入,通过问答引导学生具有清晰的分析思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你们小组得出的结论是什么?”“这个结论是如何被推出的?如果战略转型是必须的,那么索尼为什么要进行战略转型?促使它进行战略转型的动因和要素有哪些?”
四、结语
苏格拉底教学法,一个具有2400多年历史的教学方法,至今仍在我们的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苏格拉底告诉了我们一个至简的育人智慧:“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随着全球经济的兴起和互联网科技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需要创意精英来凝聚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我国也不断的呼吁高校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苏格拉底教学法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提供了一个最便捷且简单易行的方法。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将苏格拉底教学法与传统讲授法、翻转课堂教学法和案例研究教学法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积极性,而且对于吸引学生课堂注意、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增强学生分析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有着积极作用和良好的效果。《管理百年》一书中写道:“管理没有最终的答案,只有永恒的追问。”对于管理类课程而言,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不断的思考是至关重要的。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苏格拉底教学法对于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效果提升和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具有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晓梅,王妍妍,马增林.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教育探索,2014,(7):60-61.
[2]武艳.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三江学院学报,2011,(1):30-34.
[3]李玮.情景模拟教学法对管理学教学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8,(7):63-64.
[4]冉杰.苏格拉底法在法学教育中的运用[J].教育评论,2007,(06):132-135.
[5]张立梅.苏格拉底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1,(1):79-80.
[6]王小刚,黎扬.苏格拉底教学法在软件工程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0,(14):77-79.
收稿日期:2016-11-30
一、案例教学法在高校历史中运用的积极意义
(一)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课堂中,教师都是直接向学生灌输死板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高校的大学生是具有自我学习思考能力的一个群体,所学习的知识也能立即在实践中运用。在历史专业课堂中,教师利用案例教学法设定一个教学的情节,以一种新颖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好奇心与学习兴趣相结合。
(二)能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在高校的历史专业学习中,抽象的学习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而案例教学法是具有一个严谨的系统性与逻辑性的的教学方法,能够将许多历史知识点简单化。在历史专业课堂中,合理的使用教学案例法,将历史直面形象的展现在学生眼中,教师再通过举例与分析两种方式配合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全面的接受历史知识,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锻炼提高。
(三)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法在高校历史的运用,教师通过在历史教学实际操作,让学生自身在课堂中对历史进行讨论、研究与分析,逐渐了解历史。
二、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策略
(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制定一个适合高校学生的案例结构,只有一个好的案例才能实现有效率的教学。教师编制一份案例素材,使其在大学生的接受范围内。教师必须严格审核素材,使素材具有真实性、针对性、趣味性与时代性的特征,能够满足学生的思维需求。使用这种方式,激发出大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二)充分把握教学进展
学习历史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高校课堂中进行案例讨论后,如果不能按照其正常进度的发展,那么案例教学法使用后将会出现冷场或偏离主题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适当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一同开展讨论,避免出现课堂冷场的现象。与此同时,教师在与学生在课堂进行深入讨论课题时,不能偏离题目的本意,要及时的将偏离的主体扭转回来,走向正题。总而言之,教师与学生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紧扣历史主题,关注学生讨论的进展情况,始终坚持让学生将案例讨论向纵深方向发展。
(三)及时进行总结,明确教学内容
运用案例教学法在课堂就就会有讨论的环节设定,在课堂中展开激烈的讨论后,教师须用一点时间将案例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评价。总结是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中的最后环节,更是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最好时机。
三、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运用历史案例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实施案例教学。要在其中运用出恰当的案例,就必须精挑细选,从而体现历史教学的意义。总的来说,在编写历史案例时,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一)要保证案例的真实性
历史就是真实发生过的史记,历史教学中的案例是依据教学要求真实引进的材料,只有真实的历史材料才更具有说服力。所以,高校教师在编写历史案例时,要搜集大量的真实历史素材,并将这些素材合理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只有真实的案例,在社会发展中才不会显现的突兀,在高校教学中,才能很好的运用。
(二)案例必须具有针对性
广大高校教师首先要明确知道,案例教学法是针对高校历史课堂的,所以要编制一个针对高校历史的案例。选取的案例既要反映出历史真实事物的客观规律,还要表达出历史真实事物的本质。教师要将教学的视野扩大,提高自身的历史感悟性,找寻更多的对高校历史课堂有针对性的案例。
(三)历史案例要具有时代气息
历史随着年代的变化,也会出现各种不同视角的评价。在高校历史课堂学习中,教学案例要根据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及时的跟上时代的进程。只有具有时代气息的历史案例,才能让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高校学生产生共鸣,引发学生有从历史案例中学会关注现实社会的思想,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明确历史案例为课堂服务理念
运用案例教学法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历史学习,在教学中,必须要明确历史案例是为课堂服务的理念。当然,要选取符合历史知识的历史案例,或者是采用数据和图表来叙述历史进程,改变让学生乏味的课堂。历史课堂教学的性质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并学习历史中的事件,明确历史案例为课堂服务的理念。
四、结束语
【关键词】财政学;案例教学法;应用优化
哈佛医学院最早开始进行案例教学法探索,随着案例教学法在医学教育领域应用的成功,其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育领域。我国最早开始实行案例教学法的是管理教育界。目前,案例教学法在内容、方法上日趋丰富和完善,并在各学科教学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财政学是以经济理论为基础,并将经济学理论运用于分析政府行为的一门学科,具体研究政府各种政策组合及其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财政学专业课程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理论宽度和广度,更在于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对具体的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判断的能力。因此,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财政学专业课程中,应该说是一种比较合适的选择。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应用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是为了达到特定教学目的,以典型案例作为教育媒介,并在授课教师的指导和策划下,通过情景模拟等方式将学生带入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景中,并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具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功能:一方面,迫使学生去思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案例教学法最主要的功能在于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逼真的具体情景,使相关人员能借助案例这个平台更加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另一方面,案例具有拓宽视野、增长知识的功能。案例中所介绍的知识往往更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有助于学习者通过阅读来了解某一国家、地区、行业的大量背景知识。
(二)在财政学专业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1.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财政学属于应用经济学,一方面,课程学习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但课程所涉及理论派系多,且各派系的理论观点存在较大的差异,往往对同一个问题的见解可能大相径庭(如对财政的概念就有国家分配论、公共需要论、社会关系论等不同的定义)。另一方面,课程的应用性又要求学生具有一定分析能力,特别是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分析和解释能力要求较高。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更要具备分析能力。传统的“讲授”模式难以锻炼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因此,通过案例教学,将学生带到具体情景中,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锻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社会热点事件的能力。2.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因案例教学法是将学生带入模拟的具体情景中,学生在这一情景中是参与者,甚至是案例情景中的主角。教师则充当引导员的角色,引导学生展开案例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表面上看教师的担子是轻了,但实际上,在案例教学中教师“教”的作用是启发、诱导。教师想要扮演好启发、诱导角色,首先必须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包括选择恰当的案例、通过反复钻研案例材料拟定讨论题或思考题,确定案例教学的组织形式,主持好案例分析讨论,根据讨论情况进行必要的总结等。要完成好这些工作,教师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财政理论知识,还要懂财政部门的实际工作流程、方法和内容,更要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从某种角度来看,不是担子轻了,而是担子更重了,教学与实际接轨了。因此,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当前财政学专业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一)将案例教学等同于实例
案例教学之所以称之为案例教学,首先在于它有被用于案例教学的“实例”。但“实例”并不等同于案例,两者是有区别的。一方面,案例必须由实例构成;另一方面,教师举例并不等同于案例教学。比如,教师从电视、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报道中摘用的有关介绍财政政策、法规以及财政运行的文章或者一段报道,虽然揭示了某些财政理论问题,但它并非专门为案例教学所写。尽管以这些资料为媒介也可以进行教学,但所达到的效果同案例教学是有差异的。案例教学所运用案例是具有特定的问题和写作规范的,案例应有标题、摘要、引言、背景介绍、主题内容、结尾,其中主题内容应由具有启发性的、可供分析和讨论的实例构成,其所运用的案例应符合案例教学的以学生为主的功能需求。目前财政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很多教师将课堂讲授时所举的零星短小例子,当作案例教学。
(二)案例素材准备不足
案例教学的成效,一定程度上受案例编写质量的影响。但我国高校财政学案例教学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也是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就是案例库建设问题,大多数高校均未建立专门的、动态的财政学案例库,出版的财政学案例教材也比较少。具体表现为:一是案例资源供应不足,质量欠缺。案例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等方面相当滞后,有些甚至直接采用报纸、杂志甚至直接采用国外的实例,缺乏深入发掘新闻事件“背后的理论”。二是案例老化,与实际应用相脱离,缺乏代表性。一些财政政策是具有时效性的,这就要求案例教学所采用的案例必须紧跟时代形势。财政案例素材主要来源于新闻事件、国家、地区颁布的政策,提供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处在一种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因此,收集具有典型意义的财政学案例,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三是良性的案例开发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只有通过专业教师的高投入才能完成高质量的案例开发,但是我国目前未把开发案例列入科研成果,这样的科研评价机制直接导致教师缺乏案例开发的动力。同时,缺乏有效的案例开发合作机制,也导致开发出来的案例覆盖性和应用性较差。
(三)教师综合素质难以满足案例教学法需求
教师是组织案例教学的关键人,一个好的财政学教师不但要对财政理论有深入的了解,还要具备一定的实际部门工作经验或者具备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素养,比如经常下到实际工作部门调研、实岗挂职等。另外,教师还要善于组织、调动学生参与到案例讨论中,引导学生充分表达想法。但是,由于案例教学法在我国运用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很多教师仍然习惯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不熟悉案例教学方法,而且大部分高校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对财政理论的理解仍然局限于书本知识,缺乏理论与现实问题的融合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方法粗糙,也难以真正发挥出案例教学的功效。
(四)学生学习观念不适应案例教学法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要求
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深入参与课堂学习。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交流甚至辩论来理解案例所蕴含的基本理论,学会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课外时间进行延伸阅读,课前熟悉案例,否则在课堂讨论时容易陷入沉默寡言或偏题的困境。但很多本科学生特别是“二本”学校的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的方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满足于哑巴学习,导致案例教学课堂发言、讨论不充分,课堂沉闷,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组织的积极性和有效性,达不到既定的案例教学目标。
三、优化财政学专业课程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对策建议
(一)不断加强和充实案例库建设
财政学作为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学科,必然带有国家具体财政活动的特殊性和地方特性,要使财政理论能够更好地为实际所用,它所涉及的案例就不仅需要从国家层面的角度研究、介绍财政,也需要从世界经济的角度出发,更需要结合地方经济特点来研究财政的一般规律。所以,财政学专业课程设计的案例种类就比较多,一般包含三种类型:一是理论说明型案例,主要是介绍理论和观点的背景和对理论的补充说明;二是政策介绍型案例,主要是对中外财政制度和财政政策的介绍,以及政策出台的背景、所产生的影响等;三是分析型案例,主要是对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分析。财政案例所涉及的财政政策、法规和实务内容多,而且多变。单靠一个教师推动全国财政学案例教学的多种类案例开发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以借鉴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全国高校管理学院设立以共享为目的的服务性“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的案例库建设模式,通过虚拟联合的共享模式,根据“统一规划、分散建设、公共参与、资源共享”的原则,来实现建立财政学科的教学案例资源共享、师资共享、学术成果共享、国际合作共享的共享平台,来推动我国财政学专业课程案例研究和教学案例开发,传播案例教学成果。1.探索构建“财政学专业课程教学案例资源共享中心”。建议由全国财政学教学指导委员会起草“财政学专业课程教学案例资源共享中心”(以下简称“共享中心”)章程,各高校可以自愿申请加入“共享中心”,凡是成为“共享中心”会员单位的高校每年均须承担案例资源库建设的工作任务。“共享中心”每年向会员收取一定的会费,用于维持“共享中心”的日常运作。入会会员可共享“中心”的案例,案例库应以教学案例数据库为主。2.明确“共享中心”规范案例编写的程序。“共享中心”根据“统一规范,分散开发”的原则,给各个会员高校下达案例编写任务,各个高校根据自身课程建设实际和实际教学需要,结合所在地区的情况开发原创性典型管理。案例开发按照统一规范程序进行,即按照确定主题、编写计划—实地调研收集资料—素材加工构思写作—形成案例正文、使用说明—“共享中心”确认评审入库的程序进行案例开发。
(二)努力提高教师案例教学能力
一堂效果良好的案例教学课由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评估三大环节构成,在这三个环节中,教师对案例教学的认识、能力水平可以说是起到关键作用的因素。针对教师对案例教学认识不到位、案例教学能力薄弱等问题,我们建议通过团队建设和实岗锻炼来提高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1.组建教学团队。设立课程负责人,并由课程负责人担任团队负责人,组建一支相对稳固的案例教学团队,团队实行公开备课、共享案例、教学观摩等方式,达成教学重点、案例讨论组织形式等共识,提高团队成员的课堂组织引导和课后评估能力。2.推进实岗锻炼,提高案例教学水平。针对大多数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的问题,建议各高校出台相应政策,鼓励教师到相关的财政部门进行实岗挂职,通过社会实践了解财政部门相关工作的实际运作情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
(三)构建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模式
针对目前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不够的现状,教师在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可以转变观念,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分步来组织:第一步是分组准备,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在完成一阶段教学任务后,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案例,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布置和要求对案例进行课前阅读和思考,并进行个人案例分析;第二步是课堂讨论,由学生围绕该案例先进行小组内的讨论,小组讨论时组员之间可以互相启发、补充、分工协作;第三步是课后评估,在课堂讨论后,每个小组结合本案例撰写一个书面的分析报告。总之,在财政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应结合课程具体情况,选取合适案例,根据案例教学的特点,转变教学观念,通过加强合作,不断改进,探索出适合实际的财政学案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秦强.财政学课程案例教学的探讨[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7)
[2]关慧,.案例教学在财政学专业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1(4)(中)
[3]汤凤林,邱向宁.财政学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J].财会月刊,2010(15)
[4]匡萍.案例教学法在《财政学》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6)
摘 要:案例教学法在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在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课程中,通过利用案例教学法,有效的提高了学生计算机水平,有助于实现学生计算机学习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案例教学;职业技术学校;算机
前言
职业技术学校对计算机教学的要求主要是要求学生进行有效的实际操作,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将会影响到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有效的应用案例教学法,从而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
1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的要求,围绕着设定的案例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共同对其进行交流互动,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学习了知识,并且在讨论中直接围绕着重点内容展开的,这对于学生学习更加有利,案例教学法通常都是特定的案例材料,因此在案例中大部分都是本节计算机课程的重点内容和一些难点内容,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讨论学习,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又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案例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案例教学法中有很多优点是传统教学法中没有的,在传统的教学中,都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不管学生是否可以吸收教学内容,只要教师机械地将教学内容讲出来即可,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中,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十分不利的,案例教学法却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大不一样,案例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工作有效地进行,相比之下,案例教学法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和丰富,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这样活跃的氛围中,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实现的。因此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对于计算机教学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2案例教学在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技术学校最重视的就是学生的实践能力,那么在计算机学科中更是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法的实行对于计算机专业有很大的意义,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中,可以有效地结合实际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案例掌握更多的实操经验,那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中,首先教师应该对计算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内容熟练的掌握,明确教学内容的核心,合理地将案例和教学内容进行结合。
2.1在备课中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案例进行设计
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在备课环节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量身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案例,使案例教学法科学有效地实施,在计算机教学中,为了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案例,在设计过程中,就需要结合计算机理论、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分析在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总结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案例,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主要是为了实现计算机教学目标,根据计算机学科特点结合案例教学法的特征,使计算机教学合理有效的进行。那么总结出来就是两个方面:①明确主题;②对计算机教学内容进行筛检。根据这两个重要条件,对案例进行设计。
2.2多样化教学案例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其主要的特点和关键就在于案例,那么在寻找和设定案例的过程中,教师就要以学生为主体,最重要的就是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且通过这些案例可以使学生产生共鸣,学生在案例的讨论中有话可说,只有这样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才能够参与其中,使案例教学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就要对这些丰富多样的教学案例进行合理的应用。例如:生活案例:将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典型性、代表性的案例合理地运用到教学中来,使学生在案例学习中,注意到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最新资讯案例:结合当前的最新资讯或者时事新闻等案例。互动案例:通过一些互动案例,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故事案例:结合一些实际案例,对其进行加工改编,通过故事的形式使学生从中吸取一些积极的经验和学习内容。
2.3应做好案例的筛选
在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案例的科学筛选,不要过分的注重案例教学法的形式,案例教学不是各种案例的堆积,而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一些有意义的案例,构建出完整性和实用性的教学体体系,教学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它即是教学内容的升华,又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课题,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有效地学习计算机知识,同时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有一个重点就是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有效的交流,结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运用合理有效的方式,使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得到有效地使用,在具体操作中,教师通过案例教学,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而不只是少部分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使学生进步,同时锻炼整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计算机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3总结
案例教学法在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得到广泛地应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得当地使用案例教学法,使其能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社会培养出专业优秀的人才,满足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晓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职业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6,(35):183.
[2]秦先永.浅谈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7):28-29.
[3]李雪松.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5):122.
[4]蔡飞.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发展模式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1,(09):134.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中学地理教学;运用
案例教学法其实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启发性,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案例教学法实质上就是提出一种教育两难的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办法,老师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只起到设计者和指导者的作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率。
一、案例教学法的有利影响
1.有利于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课本内容的学习,遇到案例也都是由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讨论,教师占据了很大的主导成分,学生处于一个被动学习的状态,时间一长很容易形成一种依赖心理,遇到问题不会自己思考,直接等待教师来公布答案。这种格式化的答案在实际生活中并不适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中学地理教学,老师只起到一个引导作用,教师提前将案例下发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去讨论,进行案例分析,没有标准答案的限制,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案例,交流各自的经验,不但可以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不再为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思考,不能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还能起到一种激烈的作用,促使学生不断奋发向上,进而努力学习。
2.能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知识并不等同于个人能力,只有将学到的知识更好的加以利用,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管理本身是重实践、重利益的,学生如果把全部的经历放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上,忽略实践技能的培养,会影响到自己以后的发展。比如在地理课程中,讲到我国矿产资源的分布,以及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对学生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深远影响。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学生就可以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案例分析当中,间接地培养自己的实践技能。
3.能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听课的实际效果并不能当堂显示出来,只能等到做测验的时候,才能切实的知道每个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但是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之后会主动查阅各种学生自己认为的分析这篇案例需要用到的地理理论知识,这个知识查找的过程自然就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当学生查阅完资料之后,还要对这些资料进行详细的研究,提出分析案例的方案,学生通过这一步的锻炼,更加提升了自己实际分析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向教师提出不同的问题,教师会跟据学生的问题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进而帮助学生和教师共同进步。
二、案例教学法在运用的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1.选择的案例不具有代表性
案例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应该非常慎重。选择的案例要能反映地理知识体现的规律,能揭示各种地理现象本质关系。不具备代表性的案例,不能作为同类地理事物的代表,容易给学生带来误导,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
2.过于依赖案例教学法
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不仅是在学习一门课程,更是在学习一种理念,一种生存能力。因此教师在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符合所讲授的内容,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学习地理、认识地理。因为每一次案例教学都需要占用较多的时间,如果过多的使用这种方法,就会减少学生案例讨论分析的时间。所以教师不能过分依赖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应该与学生即将学习的内容相符合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三、案例教学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要点
1.合理选择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应该先对讲解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根据课程内容和要求选择真实的案例或者是自己编写案例,需要注意的是,选择的案例必须要符合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的整体要求,并且有针对性,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融到实践当中。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当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案例让学生进行探索。如:让学生读新疆自治区的自然景观分布图,说出新疆自治区的地理环境特征。组织学生分析气候对新疆地理环境的影响,并要求学生画出地理环境各个要素之间的影响链图。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地理知识,学生通过锻炼能提高自己读图、画图和分析归纳的能力,还能间接地提高对语言的组织运用能力。
2.注重案例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案例教学法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也应该有很多种形式,不能总是拘泥于一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研究、分析,也可以让学生分组自己讨论,还可以在案例教学法与情境教学法综合利用,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师在讲这节课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个实验,利用多媒体软件来真实的模仿水循环的过程,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多媒体软件显示的试验过程直观的了解水循环的运动过程,有助于学生了解水在地理环境中的三种状态之间相互转化需要的条件,帮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过程。
3.传统教学法应该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
现在很多中学地理教师过分的依赖案例教学法进行地理教学,教师应该了解到,案例教学法只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成绩的一种手段,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应该将传统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将案例教学法当成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学生只有在熟练的掌握了理论基础知识以后,才能更好的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案例分析当中,这样才有助于发挥案例教学法的真正作用。
总的来说,地理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而案例教学法同样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启发性,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当中,我们仍然需要以传统教学法为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利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换个角度来讲,从案例的分析、整理和决策方案的提出,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学生每分析完一个案例就会有一种成就感,不但提高了学生自信心,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决策能力,间接地提高了学生对实践问题的综合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雅君.也谈地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J].地理教育,2011,11(12):11-13
[2].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0,10(10):22-23
法学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最早起源于于19世纪初的英国,19世纪70年代经过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朗代尔的努力,这种教学方法在美国法律教育界得到了推广。到了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法律教育工作者开始认识到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并尝试在法学教育中进行应用,时至今日,经过30多年的应用与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系统化的理论。案例教学法作为法学教育的教学方法之一,其重要意义自不待言,但一种方法或理论一旦被专家定义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就很容易被普通的教育者模仿,也很容易导致僵化,并且判例法国家与成文法国家的法律应用背景大不相同,难免会带来应用上的力不从心。笔者作为高职院校的民法老师,从业将近6年,根据几年来的教学经历,对案例教学法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精心梳理后呈给同行们以供参考。
二、案例教学法释义
案例教学法最早起源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式教学法”①,真正运用于法学教育领域是在19世纪的英国,1829年,英国学者贝雷斯首先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1871年,美国学者朗代尔在哈佛大学法学院将案例教学法进一步推广使用,为此朗代尔专门编写了《合同法判例》一书,在该书中,“朗代尔主张以学习法院的判例为重心,熟练律师的思考技巧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推理、表达以及解决同题的能力,即所谓案例式教学”②。在哈佛法学院的案例教学中,学生直接参加交流式的学习,通过阅读已经由上诉法院判决并收集供学生使用的案例汇编,既学习了美国普通法知识和法律历史,而且还了解了案件是如何判决的③。到了20世纪80年代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被引入中国,受到了普遍的重视。
从上述案例教学法的演进及发展来看,该教学方法发端并成熟于英美法系,这跟英美国家的判例法基础是分不开的。我国为成文法国家,缺少判例的土壤,更多的是对成文法典的阐释,若照搬西方的“案例教学法”恐怕过于机械,因而笔者认为,为适应我国国情,案例教学法应重新理解为:为帮助学生正确把握相关法律理论,提高应用法律的技巧,以准确适用法律、解决实际案例为目标,将生活实例、典型案例应用于课堂教学活动的综合方法。
三、案例的分类
就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类型而言,有学者将其局限在“案例讨论”和“模拟法庭”两种④,笔者认为,这种对教学案例的分类不能满足大陆法系国家法律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法律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应分成以下几类:
(一)导入型案例
导入型案例是指在正式讲解新的理论知识之前,以同学们见过、听过、或能理解的简单生活案例或经济实例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步入理论学习的桥梁性案例。运用这样的案例导入理论教学的好处在于:让同学们从较为熟悉的生活出发,自然地步入对抽象理论的思考,不至于显得突兀而显得容易接受;同时会促使学生产生一种新奇感:法律对这种情况是如何规定的呢?进而对即将讲授的新的法律理论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解释型案例
解释型案例是指在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为了使所讲知识易于被学生接受,教师所列举的一、两个小的直观简单的案例。一般来说.这种案例难度不大,信息含量较少,且紧扣所讲知识点。
(三)讨论型案例
讨论型案例是指在系统的理论知识结束之后,教师通过多种渠道(如律所卷宗、人民法院网站的案例库或人民法院报上公布的典型的真实案例)精心选择的真实、典型案例,这类案例包含的信息量大,涵盖的法学知识多,通过对这类案例的分析,希望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推理、表达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该类案例为整个案例教学法的核心。
四、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一)新课之前的案例教学
在新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之前,教师根据新授理论的具体内容,设计一个非常贴切的生活实例,自然而然地导入到新知识的讲授。例如在学习“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之前,教师先跟同学讲一个“故事”:话说退休的李先生在某小区的3栋一单元购买了顶楼901的三居室,李先生酷爱花草,无奈阳台狭小,不能满足李先生的爱好,于是李先生将更多的花草移到了自家的楼顶上,但李先生觉得下雨的时候侍弄花草很不方便,于是便请了工人在自家的顶楼加盖了一层玻璃房温室,李先生觉得非常惬意。请同学们评价一下李先生的行为。由于同学没有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知识,自然很难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但基于生活的朴素经验,也能给出一些感性的回答,教师顺势将话题引入“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并告诉学生,认真学习本节内容之后,即能对李先生的行为进行较为准确的专业评判,由此开始一节新课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中的案例教学
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总有一些难懂的专业词汇和术语,同学们理解时比较吃力,教师就选取简单直观的小案例加以形象化的解释,达到帮助同学理解该知识点的目的即可。如在讲到抵押权的“物上代位性”时,就列举一例:张先生以自有的一辆小汽车为抵押向银行贷款8万元,约定两年内还清,两年期满李先生尚欠银行5万元,不幸的是在他开车行驶在公路上时为紧急避险,车子撞到护栏,造成较大损失,还好保险公司赔付了5万元,此时银行可就5万元的保险金优先受偿,即体现了抵押权的物上代位性。
(三)系统理论知识结束之后的案例教学 在系统的理论知识结束之后,教师将精心选择的真实、典型案例提供给同学们进行讨论,这些案例大都涉及人物众多、案情错综复杂,涵盖的法律知识点多,对同学们而言新鲜、真实,但又负有挑战性。这种案例教学在我们学校称之为“实训课”,就民法而言,每学期的“民法案例分析”实训时间大概在4周左右,约16个课时。在具体适用时,一般将这种案例教学分解成如下步骤:
1.阅读案例、概括案情要点。教师将打印好的书面案例发放给同学,要求同学们在数分钟(5分钟左右)内认真阅读,并且自行概括对影响案例分析起重要作用的案情要点,教师点名请同学们回答。该环节主要训练同学的信息搜寻能力和高度概括能力,因为法律工作者应具备从海量信息中提炼出对分析案例有用的关键信息。
2.分组讨论案例,要求总结本组的法律观点并提供相应的法律依据。将班内同学进行分组(每组6-8人比较合适),然后用大约15分钟的时间,就案例事实、法律关系、法律的适用以及形成的结论等内容,进行组内的充分讨论。在此期间,教师应尽量注意调动平时不爱说话的同学积极进行参与。
3.各小组代表阐述观点及依据。各小组经协商后指定一名同学做代表,充分阐述本组观点及相应的法律依据,并且一定要注重内在推理的逻辑性,并且接受其他小组同学的质疑,本组其他成员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让各代表充分表达本组观点,不要随意打断,也不要进行补充。
4.同学自由发言,表达个人观点。在各小组代表充分表达观点,并接受其他小组同学的质疑后,其他同学可能会产生与之前不同的观点,此时应允许同学们表达看法,尊重同学们的思想。
5.教师做综合点评。经过全班同学的充分讨论后,教师从本案法律关系的准确分析、法律理论的恰当应用、法律推理的内在逻辑、乃至观点的总结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点评,让同学们了解到其对该案例分析的优势与不足,并认识到将来自己努力的方向。
6.最后的设问——法律风险的控制。本来课堂上的案例分析课到此似乎可以画句号了,但是法律的最终价值在于风险的控制,因此在上述点评总结之后,教师还应该给学生抛出一个问题:本案例当中的原告或被告因为种种原因,导致自己承担了赔偿损失或其他的不利法律后果,如果可以重来,你作为他的法律顾问,在事件之初,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控制或降低当事人法律风险的发生呢?以此来启迪同学们对设置各种法律制度的最终目的进行思索,并逐步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
至此这种综合性的案例讨论、分析课将告一段落,教师将要求学生在课下系统地整理分析案例的思路和方法,并形成书面的“案例分析报告”,主要包括:案情要点、要点分析、法律理论和最后的结论。
五、案例教学法的评价与考核
任何一种教学过程都必须经受严格的考核,否则将失去它本身的意义,案例教学也不例外。对于导入型案例教学和解释型案例教学来说,该种教学方法的目的是教授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理论知识,主要为法律的应用打基础,因而他们的考核方式主要体现在期末考试的闭卷考试中,在此不再多谈。对于系统理论知识结束之后的“讨论型案例教学”,我设计了较为完善的考核制度,具体如下:
(一)直接考核
直接考核即讨论式案例分析课(即实训课)结束之后,对学生在本阶段的综合表现进行的考核,为百分制,考核成绩主要考虑如下因素:
1.小组讨论时,该成员的表现,是积极参与讨论、一般参与讨论、还是基本不参与讨论。
2.在整个案例分析实训阶段,该成员是永远不当小组代表,还是积极充当小组代表。
3.该同学在发言时,是否注意使用法言法语、能否将支撑观点的法律理论运用到位、分析是否准确、逻辑是否清晰。
4.最后的案例分析报告内容是否完整、字体是否整洁、态度是否认真。
(二)最终考核
最终考核是指在期末的闭卷考试中,多设几个真实案例,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分析,通过书面的事实判断、逻辑推理过程来考核学生对法律的应用情况。“最终考核”与“直接考核”所考核的知识点与专业能力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前者为独立分析或独立应用法律的能力,后者为讨论式分析,是在教师的主持下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不断的争论和辨别来达到对法律认识和把握的过程。
注释
①罗惠铭.试谈苏格托底式教学法在法学课堂上的运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l0.(03):32.
②王家启.法学案例教学模式与方法述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1.
关键词:课程设计 教学模式 教学法
为了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专门人才,与企业进行零距离接轨,职业学校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法。笔者认为,在汽车专业教学中应进行基于工作过程式课程设计,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运用直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使用多种教学手段配合,突出职业能力、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就是从整个专业的角度出发,由大型的知名汽车4S企业和汽车维修企业专家召开专家座谈会,归纳每个职业发展阶段的典型工作任务,并对任务的工作岗位、工作对象、方法、工具、职业资格标准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工作任务与学校专业教育的对应关系,分析对应的学习目标、学习组织形式和方法、学业评价等;定位课程性质、明确设计思路、制定课程目标;设计学习情境,细化学习任务;编写工作页;实施教学。
总而言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是从职业行动领域映射到相关学习领域,再通过学习情境具体化,是从工作过程的每个环节入手,为具体的职业行为编排的教学内容,体现实用性和技能性的特点。
二、新型教学模式
1.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
以“汽车电气设备检修”为例,可划分为13个典型任务,如汽车电气检测工具与仪器的使用、 蓄电池的充电与维护、 发电机不发电的检修等。再以其中的“汽车发动机不能发动故障的诊断”为例,从传统的教学章节中是无法直接找到答案,但这是汽车专业中的一个典型任务,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先分析发动机不能启动的几种情况,是起动机不转,或是间歇性不完全燃烧,或是无初始燃烧,涉及到汽车机械系统、启动系统、电源系统、燃油系统等,根据所涉及的系统细化工作任务,引导学生探究原因,解决问题。从这个实例中,我们已经明显看到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优点,一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二是引导学生学、研、练相结合;三是突破教学以“知识点”为线索的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体现实用性和技能性的原则。
2.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又称实践导向,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由师生共同决定要完成的行为产品,通过各种自主型的教学样式和共同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要求师生运用掌握的各种知识来解决问题,而不局限于单学科知识的运用。
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分为资讯、计划、实施、检查、评价五个步骤,每个步骤有教学目标、能力培养要求、工作方法要求和完成时间要求。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设计成多个学习情境,合理使用直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方法实施教学。
3.灵活的教学法
3.1直观教学法
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中,靠听能掌握 10%、靠看能掌握 20%、边听边看能掌握 50%、靠做能掌握 90%。由此可见, 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看、听、做相结合, 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直观教学法就是借助各种辅助手段,将理论知识简单化、直观化,让学生边听、边看、边做。可通过实物展示、对照实物填写工作页;在工作间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法,简化教学,展示有意义的重点,简化复杂的过程。
3.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以是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典型工作任务分为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把理论通过实验、模拟实验和生产实际状况表现出来,诱导学生思考并做创造性探索,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反映能力和创新精神。
我们以“汽车发电机不发电故障的诊断”为例,首先让学生了解不发电的表现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不发电的原因和后果,教师通过先易后难、先外后内的顺序排查故障,让学生从中了解发电机的安装位置、作用、工作原理,再激发学生了解发电机内部结构的学习兴趣,老师进行拆装示范,指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此种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索和研究,提高了学生的灵活性和贯通性。
3.3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教师设置任务项目,由学生组建成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该项目,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技能获得经验。项目的确定要求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选用具体项目,项目要由简到繁,能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
以“汽车维修与应用专业”为例,常见的操作项目多达上千个,教师可以对典型4S汽车维修企业的维修台账项目做研究统计,将维修概率高的几十个项目做为重点,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内容的操作技能和相关部件的工作原理。项目完成后由师生共同完成项目评价,重点考核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打破传统的通过考试成绩考核的模式。进行项目总结,帮助学生明确完成项目的最好方法,全面完善学生解决问题的各方面能力。项目教学法给予学生思维、交流时间多,而且也有助于促使教师和学生共同提高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3.4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使用案例,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撰写案例等方式进行工作情景模拟,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的工作场景、工作程序和问题解决办法的课堂再现。
撰写切实可行的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关键,要结合教学实际,提供的案例要蕴含一定的问题,能启发学生思考,提供解答问题的多种路径,问题越深入越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空间,教学效果越好。老师是思维启发者、讨论参与者,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良好的讨论气氛,还可以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提供直观的、形象的视觉材料。除了课堂进行案例教学,还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外案例作业。
结束语:
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是强调边听、边看、边做,理实一体化;二是打破传统学科的局限,强调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三是注重职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强调任务驱动、行动导向;四是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新的模式对教材、教学环境、教学实施有更高的要求。教师教学准备工作量加大,如任务、项目的设计,案例的准备,要求教师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具备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双技能等等。对学生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