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安全生产信用奖惩规则范文

安全生产信用奖惩规则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生产信用奖惩规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安全生产信用奖惩规则

第1篇:安全生产信用奖惩规则范文

关键词:溯源平台;诚信机制;计算机技术;诚信意识;诚信行为

中图分类号:TP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0-0061-03

Abstract: The good faith mechanism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Chinese medicine quality control means, to establish a corporate and personal credit system, for the purpose of building a complete Chinese medicine business credit mechanism as the goal, geared to the needs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teg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quality all-the-way tracking and traceability technology system, set up integrated government, businesses, and individuals to provide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cultivation, production, circulation, use third-party supervision information data platform,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roots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on system of each link related to validation, to ensure credibility, integrity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raise awareness of corporate and personal integrity and honesty.

Key words: Traceability platform;integrity mechanism;computer technology;integrity consciousness;integrity behaviors

1 概述

目前关于中药安全研究,在部分发达国家,为了实现农产品的安全追溯,建立了较完整的安全追溯制度。在美国,种植环节推行良好农业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 GAP)管理体系[1],加工环节实行良好生产操作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GMP)管理体系[2][3],以及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 HACCP)体系[4-6]。而在中药产业化进程中,我国也参照欧美食品药品管理办法,建立了GAP、GMP等质量控制体系[7-12],在这些质量控制体系的作用下我国中药质量安全水平已大大提高。2011年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创新动力公司等6家单位在2年前联合成立的中药溯源项目组,在中国中药协会的指导下,开展了中药溯源的学术研究、市场调研、专家论证和小范围试点(2012-2015在四川、广西、安徽、河南试点),完成并开展了中药溯源商品分类标准制定、中药溯源编码体系制定、中药溯源系统软硬件平台开发、中药汤剂合理用药应用技术[13][14]等工作。

2 中药行业诚信机制研究路线

基于中药溯源公共服务平台,通过访谈调查问卷与文献法,对国内外药品安全监控制度及文献进行梳理和考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全面把握当前中药溯源行业诚信现状,从理论升华与应用实践相结合的层面去研究中药溯源商业诚信机制,并对构建的中药溯源诚信机制展开应用试点,进行全流程监控,机制重在重建诚信行为,提高诚信意识,鼓励诚信收益,承担非诚信带来的后果。

3 中药行业诚信机制构建原理

本论文主要从诚信制度、诚信意识以及诚信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方式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三方面来构建中药溯源质量诚信机制,根据此诚信机制结合现代物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 因此诚信机制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3.1中药溯源诚信制度

制度是诚信体系建设的根本,制度不完善,诚信体系建设就会存在缺陷和漏洞。本文提出一个新的贯通GAP-GMP-GSP-GCP的中药溯源诚信制度,记录中药源头到终点所有环节(种植、生产、流通、使用)中药产品的责任人信息、关键质量参数、流通信息等三类数据并进行如实记录、绑定、有效传递,做到对中药产品的“来源可知、去向可追、质量可查、责任可究”。中药溯源诚信制度预从如下方面展开:

1)诚信信息采集与共享制度

本制度涉及中药溯源各环节基础信息的实时采集与共享,保证信息采集的全面、快速、有效,确保对药品企业质量动态的及时掌握。本环节是整个机制建立的最基本的环节,通过相关文献查阅、实地调研、专家评定等渠道确定信息采集指标,其中包括:农户档案、产地环境、采集加工、厂家、产品规范、产品质量等级、产品号、流通号等相关信息。以指标作为依据采集相关信息,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实时上传至第三方平台――中药溯源服务平台,实现中药信息数据的共享。

2)药品质量档案建立制度

药品质量档案收集、管理,为信用等级的合理评定和科学监管提供及时有效的参考依据,为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服务。主要涉及质量档案的建立、管理内容。对于质量档案的建立原则应遵从:各环节关键指标信息不遗漏、保证指标信息真实性、有使用借鉴的价值、严格遵守药品质量控制规定等原则。药品质量档案指标主要有:药品批准文号批件,药品质量标准,药品的质量检验报告书,物价部门的批件,药品的合格证,药品的说明书,用户访问记录,不良反应报告表,质量投诉记录表或质量事故报告等。药品质量档案管理是在政府相关监管部门领导的指导下实施,监管部门首先要对药品质量档案标准做统一规划与部署,其次,根据标准对各环节的企业及个人给予实时的监督指导。

3)等级评定制度

科学合理地开展药品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结合责任人信息、关键质量参数、流通信息的相关数据,根据数据分析、文献调查、专家评定等方式,针对不同环节制定全面有效的诚信等级评定制。首先,探索建立评价标准指标体系,然后,可采用层次分析法对体系指标重要性做决策分析,如针对生产环节,体系可包括厂家、药品编号、产品规范、产品质量等相关指标,以文献查找和专家指导为前提下,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重要性进行决策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各达标等级标准。该制度的建立能提高药品企业积极性与中药产品质量,增强管理水平,加深诚信意识,也是中药行业诚信机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为守信与失信奖惩制度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4)守信与失信奖惩制度

以诚信信息采集与共享制度、药品质量档案建立制度、等级评定制度作为评定依据,再以三大制度达标等级建立守信与失信判定标准,同时划分信用等级及达标等级,达标企业与个人不予惩罚并根据达标优秀程度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于未达标的企业及个人给予警告或罚款的不同程度的惩罚。该制度奖惩并举,有效促进药品企业的信用意识,确保诚信体系的建设,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与个人的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强诚信意识的普及,巩固诚信机制的建立。

5)第三方技术保障制度

第三方技术保障是以构建的诚信机制得以开展的。为验证诚信机制的可行性,特结合此三方平台――中药溯源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结合现代物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对中药材种植、加工、生产、流通、使用等过程关键信息进行处理。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中药溯源公共服务平台:该网络平台通过集成物联网传输技术、中药快检技术和交易诚信规则,依据中药溯源编码标准体系,利用RFID等物联网技术,建立第三方中药溯源网络服务平台。从中药的种植GAP、加工GMP到流通GSP全流程采集关键参数,并绑定生产如期、数量、责任人到电子标签和网络后台数据库中,并且把每个环节中的药品质量参数、企业诚信指标、交易流水数据等三类关键信息进行统一编码、实时校验,对中药产业每个环节中药产品的责任人信息、关键质量参数、流通信息等三类数据进行如实记录、绑定、有效传递,通过网络后台实时校验,实现中药质量的全流程监管,从而实现中药的全过程质量动态控制。

整合现有中药质量控制技术、引入高效的物联网技术,调整监管模式的第三方中药溯源系统,溯源系统一方面通过物联网,能实时地传回企业和市场第一手的行业动态数据;另一方面,专家也可以通过该系统及时地将专家指导意见传递到种植户、加工人员的手中,成为服务整个中药产业链的第三方质量保障平台,真正确保中药的优质优价,建立平台升级、优化方案以动态提升服务质量促进中药产业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3.2中药溯源诚信意识

建设中药溯源商业诚信机制,树立中药行业个人、企业的诚信理念是关键,是诚信制度能够高效、长期实施的关键保障因素之一。诚信理念的树立可以通过对中药溯源服务平台的应用,把每个环节中的药品质量参数、企业诚信指标、交易流水数据等三类关键信息进行统一编码、实时校验,对中药产业每个环节中药产品的责任人信息、关键质量参数、流通信息等三类数据进行如实记录、绑定、有效传递,实时看见农户,企业,消费者的诚信信用,促进诚信行为,加深个人和企业对诚信建设重大意义和作用的认识,培养和强化中药行业个人、企业的诚信理念。

3.3中药溯源诚信行为

诚信行为是在诚信制度及诚信意识催化下的产物,诚信行为的研究为后续诚信体系试点考核提供直接实验数据。

4 应用试点

根据研究内容,我们预在四川省两个县城进行为期半年应用试点,县城一使用本诚信机制,县城二未使用本诚信机制,对比作用结果以达到验证本机制作用效果的目的。

5 总结

本诚信机制的简历将对中药材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药材安全的监管能力、消费者知情权、中药材的市场竞争力等都将起到重要作用;从中药产业源头到终点全方位监管,将对中药材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药材安全的监管能力、消费者知情权、中药材的市场竞争力等都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能提升国内大中药产业快速发展,促进中药现代化流通体系的不断完善,建设现代中药产业制造基地、物流基地,打造一批知名中药生产、流通企业;有利于促使生产者按照中药标准从事生产加工,从源头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企业优胜劣汰和合法有序竞争。对于提供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中药现代化、国际化、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Gonzalez-Rodriguez R M, Noguerol-Pato R C. Gonzalez-Barreiro. Application of new fungicides under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volatile profile of white wines[J].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1(44).

[2] Immel B K. A Brief History of the GMPs, Regulatory Compliance Newsletter, The GMPLabeling System[EB/OL].(2012-03-25).http:///news_letters/news1105.pdf.

[3] Lund W.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The Pharmaceutical Codex: Principle andPractice of Pharmaceutics[M]. 12th ed.London: The Pharmaceutical Press, 1994:362-397.

[4] Hulebak K L, Schlosser W. 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 (HACCP) history and conceptual overviewl[J]. Risk Anal, 2002(22):547-552.

[5] Khanke S S, Mayes T. HACCP Implementation: a practial guid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HACCP plan[J]. Food Control, 1998(9):103-109.

[6] Mayes T.How can the principles of validation and certification be applied to hazard analysis?[J]. Food Control,1999(10):277-280.

[7] 杨娜,王正军,张向新,等.GAP分析的方法及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用,2008(2).

[8] 周顺利,周丽丽,肖相芬等.良好农业规范(GAP)及其在中国作物安全生产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9(10).

[9] 王化东,黄俊勇,卫莹芳. 我国中药材GAP基地建设现状[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1(7).

[10] 王波, 孙悦平. GMP管理理念的进步[J]. 中国药事,2009(1).

[11] 张继辉,邵蓉. 新版GMP实施过程中亟需关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药事,2012(1).

[12] 肖江宜,平其能. 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企业GMP实施中的应用[J]. 中国新药杂志,2009(11).

第2篇:安全生产信用奖惩规则范文

一、食品安全保障现状

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环境保护部、卫生部、农业部、商务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等机关部门组成的政府食品安全管理部门是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主体,各部门在保障食品安全中的主要职责如下: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要负责组织有关部门起草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行政法规;国家环保总局负责食品在农田或农场生产阶段的环境管理和污染监测。卫生部负责国内市场的食品卫生政策和食品管理;农业部主要负责农产品的种植和养殖过程中影响食品安全的问题;商务部负责食品流通管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食品生产加工和出口领域内的食品安全控制工作;国家工商总局主管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上述这些部门的管理职能各有分工,分别侧重,共同对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使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得以有效进行。

1.技术支撑体系现状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和质量认证体系构成我国的食品质量技术体系。

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方面,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对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进行统一的管理,国务院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对本部门、本行业的食品标准化工作进行分工管理,从而保证对整个食品行业进行有效的管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各相关部门负责草拟,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统一立项、统一审查、统一编号、统一批准。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结构相对合理、具有一定配套性和完整性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至2012年底,达到国家级的食品安全标准已有1900多个,食品行业标准2900多个,其中强制性国家标准600多个。

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包括了农业投入品合理使用准则,农产品产地环境,动植物检疫规程,灌溉水质,良好农业操作规范,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它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及用量,特殊膳食食品标准,食品包装材料卫生标准,食品标签标识标准,食品安全生产过程管理和控制标准,以及食品检测方法标准等方面,涉及乳与乳制品、水产品、水果蔬菜及制品、油料、粮食、婴幼儿食品以及调味品等可食用农产品和加工食品,基本涵盖了食品从生产、加工、流通到最终消费的各个环节〔2〕。

目前,我国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建成了以省、部级检验检测中心为重点,县级检验检测中心为辅助的相互配套、互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截止2012年,我国已建成的国家级(部级)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数量达到323个,涉及行业包括养殖、种植、渔业、畜牧、农垦等多个行业,检测范围涉及农业投入品、农业产出品以及农业环境等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省级以下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达到1780个,很多省市在农产品供应链的全过程中都配置了必要的自检设备和速测设备,有利地推进了农产品从源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国际标准化组织于2005年9月1日正式了ISO 22000:2005《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标准旨在保证全球的安全食品供应。标准的出台可以对组织建立有效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指导。ISO 22000:2005的使用范围覆盖了食品链全过程,即种植、养殖、初级加工、生产制造、分销,一直到消费者使用,其中也包括餐饮。另外,与食品生产密切相关的行业也可以采用这个标准建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如杀虫剂、兽药、食品添加剂、储运、食品设备、食品清洁服务、食品包装材料等。ISO 22000:2005标准结合了4个公认的关键要素:相互沟通、体系管理、前提方案和HACCP原理,体现出的通用性、协调性、灵活性和实用性,以及与其他管理体系标准的兼容性,无疑为食品安全质量认证体系的评价在国际范围内提供了一致性的标准〔3〕。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在我国范围内已有近万家企业通过了IS09000 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在对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中发现,我国已建立起了包括管理机构体系、技术支撑体系、法律法规体系等在内的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框架。

2.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

首先,管理分散,职能部门不统一。由于我国食品安全管理起步较晚,法律法规不完善,职能部门不统一,造成许多政府部门都有对食品安全负责的责任,但是每个部门的职责和范围各不相同,这就直接导致了对食品安全的管理比较分散,造成事倍功半的结果。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继续发生,2013年3月国家新成立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负责协调统筹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其次,食品安全信息透明度不高。受传统观念以及知识水平的影响,我国居民的自我维权意识普遍偏低,这就造成当消费者购买到不合格的食品时会选择不予追究,或者即使追究也会以损失的金额较少或者追究程序复杂等原因而放弃索赔,这就使食品安全失去了最直接、最有效的群众监督。同时,由于我国缺乏完善的食品安全信息批漏制度,造成公众缺乏对食品安全相关信息的了解,公众的参与性不强。此外,公众在消费食品时没有索要发票的习惯,这样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时就会很难 找到依据去投诉和索赔。

最后,农药残留和小作坊生产监管执行难。农药残留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高的瓶颈,对于目前我国农药残留问题的监管盲区,我国有针对性的建立了农产品检测中心,但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问题、农产品检测问题、农药残留指标问题等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我国的小作坊大多分布于农村及城乡结合部,受生产条件和传统习惯的影响,生产工艺落后,设备简陋,因而很多作坊不符合生产要求。但对于已建成运营的作坊若进行强制性的行政干预,将有损于利益相关人并影响社会稳定。但另一方面,若任其发展经营,必会留有安全隐患。

二、基于农产品供应链的食品安全保障目标及对策分析

1.构建目标

基于农产品供应链的食品安全保障目标在于从食品质量的源头出发,夯实食品安全基础,完善食品安全质量保障体系,强化食品安全的监管水平,提高消费者满意度、食品安全检测的合格率,实行“从源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督,做到“品质优良、体系完善、科学管理、风险可控、人民满意”,各项标准都达到国家规定水平。

2.对策分析

针对基于供应链的食品安全保障问题,主要提出以下几条相关政策建议:

(1)完善市场准入制度,阻断不安全食品供应链的形成。完善市场准入机制是打消不法厂商入侵想法的最经济合理的策略。提高产品入市门槛就为不安全食品的入侵设置了一道防火墙,阻断不安全食品的价值实现途径,供应链就会在消费终端环节断裂。如果厂商无法获得预期的利润,厂商也会主动加速不安全食品供应链的断裂,自动退出“柠檬市场”交易。市场准入的目的就是促进市场优质优价机制的建立而运用行政手段强制性地对食品不安全市场做出区隔。

(2)建立有效的惩罚机制,抑制不安全食品供应链的发展。食品安全信用治理的关键就是摧毁整个不安全食品的供应链,并不是打击个别厂商。由于不安全食品供应链的生成能力较强,对单个厂商的惩处不能完全抑制不安全食品的产生,不能彻底摧毁整个供应链,因此,建立一种基于供应链的奖惩机制会更有利于厂商信用意识的培养。

(3)建立有效的信号显示机制,促进安全食品供应链的价值增值。守信厂家淘汰失信厂家需要有一个过程,因为安全食品链获利性的增强,能够逐渐吸引更多的厂商进入。因此要在一个比较好的环境下加强食品的安全管理,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建立有效的信号显示机制,促进安全食品供应链的价值增值。

(4)食品安全保障建设需要政府制定统一标准和规则。加强公共管理食品安全保障建设作为整个社会保障建设的组成部分,需要个人层面和社会层面的自律机制,更需要体现政府层面的法律强制性。如果没有法律制度的配合,仅靠道德约束和行业自律,任何市场主体的保障都是无从谈起。

(5)食品安全保障建设需要立法支持。法律是完善约束机制,保障食品安全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完善食品安全保障法律体系,加强法制化管理,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基础措施。党和政府确定的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和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运行机制,符合食品安全保障建设的现实需要和发展方向,是应该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方针。

(6)食品安全保障状况需要接受社会监督,公开披露相关信息。可公开的企业生产经营档案、可追溯的食品标签、可查询的公共信息平台是可公开披露的信息,这些也是食品安全保障建设中实现社会监督的三大要点。

三、结束语

本文从农产品供应链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当前食品安全保障的现状,并通过对食品安全保障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提出了构建基于农产品供应链的食品安全保障措施,对食品安全网络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王彬辉.食品安全事故认定与法律处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第3篇:安全生产信用奖惩规则范文

关键词: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程序管理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municip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process management, including engineering bidding,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before, construction stage management, engineering of the completion acceptance and hand over, project summary and related issues.

Keywords: municip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program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是指城市道路、公共交通、供水、排水、燃气、热力、园林、环卫、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防洪、地下公共设施及附属设施的土建、管道、设备安装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程序复杂、配套的建设项目繁多,施工难度较大。尤其一些项目因为参建单位较多时,多家施工单位交叉作业,施工队伍素质又参差不齐,常有违反规范要求的现象出现。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施工管理。

1.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程序

1.1工程的招投标管理

1.1.1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以下简称工程)的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上,或者项目总投资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必须进行招标。工程施工专业分包、劳务分包采用招标方式的,参照《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执行。

1.1.2工程施工招标由招标人依法组织实施。依法必须进行施工招标的工程,招标人自行办理施工招标事宜的,应当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的能力。施工招标的投标人是响应施工招标、参与投标竞争的施工企业。投标人应当具备相应的施工企业资质,并在工程业绩、技术能力、项目经理资格条件、财务状况等方面满足招标文件提出的要求招标文件允许投标人提供备选标的,投标人可以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提交替代方案,并做出相应报价作备选标。

1.1.3施工招标投标活动及其当事人应当依法接受监督。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施工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监督,查处施工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1.2对监理单位的准备工作

1.2.1对已中标的监理单位的工作前审查包括监理规划、监理工作实施细则、监理程序等。

1.2.2开工前的设计交底是业主主持的。由设计部门对工程的技术要点、难点及施工注意事项进行说明,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也可以提出工程中的技术问题,而且通过交底会可以使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与设计部门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

1.2.3为了能按期保质的完成工程,必须在施工前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论证。业主单位应协助监理单位组织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

1.2.4施工单位应向业主单位提交开工报告。报告被批复后方能进行施工。业主在批复施工单位的开工报告前,应组织人员对施工单位进行最后的检查,检查施工单位的人员、机械设备及相关技术储备情况,检查施工单位对文明施工及安全生产的落实情况。检查后确认已具备开工条件的批准开工报告,允许开工。

1.3施工阶段的管理

施工阶段的管理是整个施工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最关键的管理阶段,它包含了较多的管理内容:

1.3.1造价管理

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主要包括三个环节:招标管理、施工管理和结算管理,在这一阶段,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1)规范招投标活动,积极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标。工程项目招投标是项目实施阶段的第一道工序,是确定工程合同造价、择优选取施工单位的关键阶段,因此非常重要。

(2)认真、严格地对待现场签证。现行的市政工程项目一般都实行监理负责制。作为进驻施工现场的监理人员在熟练掌握现场施工和管理的同时,应熟悉工程造价知识,对由施工单位填写的签证,一定要认真核实后方能签字盖章,对不应该签证的项目不应盲目签证,对施工单位在签证上巧立名目,弄虚作假,以少报多,蒙哄欺骗,遇到问题不及时办理签证,结算时搞突击,互相扯皮的现象应严格审查。

(3)加强设计变更的审查。设计变更是实施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又一个重要因素。设计变更应尽量提前,变更发生得越早则损失越小。

(4)把好结算审查关。目前我市工程项目结算大多仍采用定额计价,因此在结算时应重点做好工程量和定额套用的审查。结算的工程量应以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中的工程量为依据,考虑变更工程量,特别是要考虑对施工签证单的符合性和合理性进行详细的审查。审查时要熟悉图纸、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并对整个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有系统的认识。定额的套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1.3.2质量管理

(1)由于工程中有较多的隐蔽工程,很多潜在的质量问题在投入使用的初期不容易暴露,易为管理人员忽视。工程质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不言而喻人在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是占决定性的因素。

(2)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要时刻牢记以人为本,要以保障居民的人生财产安全为目标要求,要以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素质极其质量意识为前提紧抓工程质量。必须要做好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稳定性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要明确质量目标,进行科学管理、规范化施工,同时实行竞争、激励、奖惩并存、共同作用的有效机制,这样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

(3)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必须严格按照预定的计划和技术标准实施。

(4)工程建设原材料、设备的质量管理。市政工程建设所用的原材料、设备是形成建设工程实体的直接与间接因素,同时也是保障工程质量的基本要素。究其源头也是人的问题。

(5)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中最基本的内容对工程的工序质量的控制,目的就是要发现偏差和分析影响质量的制约因素, 并消除, 使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确保质量。要把握好工序质量, 就要对每道工序都严格执行检查制度,使每一道工序都在合理的控制之下进行。

1.3.3进度管理

进度管理主要指计划管理。业主单位要定期和不定期的召开会议,解决或协调影响工程进展的问题。跟踪检查施工单位的人、材、机是否按计划进场。如遇问题,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定期进度表,并督促施工单位。

1.3.4文明施工及安全管理

认真组织落实《文明施工管理办法》,把工作落到实处。定期检查施工现场的围挡、扬尘、材料堆放、残土外运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1.3.5竣工验收及移交工作

(1)竣工验收及移交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竣工验收是对一项工程的系统检验,是对工程质量的综合评定。验收主要是对工程的外观、实测实量、内业文件的检验。市工程验收工作应当做到公正、公平和科学。工程验收还包括对工程规模的验收,验证工程建设规模是否与设计的规模吻合。

(2)市政道路工程的验收由参与工程建设活动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对建设项目的质量进行验收及评定,并由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和质量监督机构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是对市政道路工程质量进行最后确认,验证施工技术是否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能否交付使用所把的最后一道关。工程总结报告工程总结报告应由业主完成。

以上是从工程的招投标到工程的造价,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安全管理,竣工验收及移交等程序进行了探讨和说明,是市政工程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在整个工程的施工管理中,我认为还存在着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2.管理中的问题和措施

2.1施工监理力度不够、职权受限,不能充分发挥监理作用

2.1.1监理不仅仅是对现场施工质量的监理,还应对工程的进度计划、人员设备配备情况、工程款的拨付进度等进行监理,这是监理单位的职责所在。

2.1.2市政工程的质量监理是一项难度大、项目多、任务重的监理工作,因为市政工程是综合性工程,既有道桥工程专业知识又有给排水专业知识还有园林、煤气管道、热力管道等工程,因此监理公司要对市政监理人员进行特殊培训,使其一人多能,胜任本职工作,为公司增加技术实力,还要有适应市政工程质量监理的仪器设备。

2.1.3监理公司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制定严格的质检标准和检查方法,本着诚实、信用、公平、合理的原则,为建设单位把好质量关,建立奖惩制度,本着优者上,劣者下的原则进行运作,并且监理工程师要及时把建设单位建立完善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

2.2解决问题要彻底,遗留问题处理要及时

市政工程往往是多个专业的统一体,如道路工程不仅仅是修路,它还包括各种管网工程、交通工程以及街路两侧的衔接及亮化等,要力争各项工程的同步实施,尽量减少重复工作。

2.3建立健全施工许可证制度

建筑法规定,投资在30万元以上或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的工程,必须有施工许可证方能开工。

2.4重视工程移交工作

目前,很多城市都存在着竣工工程移交滞后现象,导致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上的遗漏。当然,致使移交滞后的原因很多,例如资金结算问题、施工质量问题等,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结语

第4篇:安全生产信用奖惩规则范文

关键词:企业 内部 控制

一、小型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对照《内部控制规范》及《配套指引》,从目前小型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看,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

公司治理不够规范。目前多数小型企业属于公司制企业。它们虽然都按照《公司法》建立了相应的治理机构,但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加之内部董事兼任经理层职务较为普遍,部份企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职责权限不清晰,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执行、监督制衡机制,一定程度存在公司最高权力机构股东会的职责发挥不够,股东诉求没有得到很好体现;董事会职权无形扩大,决策程序、议事规则不规范,监事会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不到位;经理层权力过大,职务消费过高,偏离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时有发生。

社会责任不够重视。忽视社会责任,诚实守信意识不强,在一些小型企业一定程度存在着。一些小型企业把社会责任视为负担,没有把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员,使命定位不清,角色定位不准,更有甚者,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忽视安全生产,违法排污,浪费资源,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损害职工利益,从不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最终不仅得不到政府重视和扶持,还因违法经营关闭破产,教训极其深刻。

内控基础不够牢固。完善的内部控制不仅需要有良好的制度基础,更需要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在制度基础上,一些小型企业没有建立与经营管理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口头规定”多,文字性的规定少,特别是缺乏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内部控制体系不稳定,控制的有效性令人质疑;在队伍素质上,国有、集体企业改制组建的小型企业,由于人员老化,人员知识更新不够,难以适应形势要求。小型民营企业,由于人员流动性大,岗前培训、在职教育不到位,员工素质参差不齐,也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和有效实施。

控制措施不够完善。由于小型企业规模小,人员少,在内部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权责分工不可能象大中型企业一样细化,没有配备必要的专兼职人员负责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一些不相容岗位分离不彻底,内部报告体系不健全,信息传递、沟通不畅,一些重要风险点的控制措施不到位,导致一些关键控制环节和领域缺乏必要控制,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二、小型企业内部控制重点

考虑到内部控制的成本效益,小型企业必须把控制资源用在刀刃上,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和控制目标,突出自身内部控制的重点和薄弱环节,有的放失,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1、 关注政治法律风险,确保遵守法律法规。

国家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监管体系的不断健全,宏观政策的不断调整,在给企业创造公平市场竞争的同时,也使企业面临许多政治律法风险。企业只有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才会受到保护,否则会受到惩罚,甚至倾家荡产。依法经营是企业长足健康发展的前提。为此,小型企业必须把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配置专兼职人员时刻关注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及时评估其影响,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充分利用法律法规和政策给企业带来机会,规避其威胁,不断增强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2、 强化资金资产管控,确保资金资产安全。

企业的资金和资产是经营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保证企业资金资产的安全运行,防止资金资产流失,提高其使用效率,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之一。企业的货币资金,流动性最强,最容易受到侵蚀。各种形态的实物资产,分布于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和领域,管控的范围较大,涉及的人员较多,也较容易受到舞弊侵蚀、被盗、损毁和流失。为此,小型企业必须根据资金资产的管理属性和自身特点,重点建立和完善以下管控措施:一是受权接触控制。未经受权的人员,不得办理资金收付以及使用、占用和保管各项资产;二是内部牵制控制。对于会计与出纳、审批与执行(付款)、执行与复核、记帐与保管、会计与审计等不相容岗位,不得由一个人兼任。严禁一个人办理付款全过程的所有手续;三是受权审批控制。资产的购置,资金的支付未经受权审批,不得办理。对于大额资金支付,必须经集体讨论同意;四是会计系统控制。按照会计准则和制度,做好各项资金资产的帐目登记、核对、保管,保证帐证、帐帐和帐表相符;五是盘点清查控制。建立落实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应收帐款和实物资产的管理责任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清查盘点,发现问题按程度及时处理,保证帐实相符;六是资产安全控制。建立完善资产的防火、防洪、防盗、防湿等管理制度,预防资产损毁灭失。

3、 完善信息系统建设,确保信息安全完整。

信息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也是企业决策基础。有效的信息搜集、整理和传递,有利于下情上报,有利于企业的各项政策和规定的贯彻执行,有利于提供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信息资料。确保信息安全完整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方面。为此,一要健全内部报告系统。明确内部报告的种类、内容、频率、流程,形成完善的内部报告体系;二要畅通内部沟通渠道。通过正式和非正式渠道,确保企业内外部信息及时、安全传递,满足经营管理需要;三要重视信息技术建设。利用现代先进技术,改进信息的搜集、整理、传输及存储,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四要强化反舞弊机制。多种形式畅通舞弊举报渠道,鼓励员工、个人、外部人士举报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舞弊行为。

4 、规范业务管理流程,确保经营效率效果。

业务管理流程是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路径。流程的繁简,不仅要考虑业务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也要考虑运行效率和控制成本的高低。科学合理的业务管理流程,能够保证企业内控有效的同时,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降低控制成本,实现控制目标。目前,多数小型企业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企业应主要关注常规业务和流程:在采购业务上,重点关注采购计划、请购、审批、确定供应商、签订合同、购买、验收和付款等流程和管控措施;在销售业务上,重点关注销售计划、客户信用、销售定价、销售合同、货物发运和货款收取等流程和管控措施;在资金支付上,重点关注预算、申请、审批、复核、付款、记帐、对帐、票据和印章管理等流程和管控措施;在投资融资上,重点关注可行性研究、方案制定、方案审批、方案实施和效果评估等流程和管控措施;在合同管理上,重点关注合同调查、合同谈判、文本拟定、合同审批、合同签订、合同执行、合同结算、合同登记等流程和管控措施。企业对不经常发生的业务,可以通过特别受权、审批、集体决策和复核检查等补救措施,予规避缺少流程导致的风险。

三、小型企业内部控制路径

为全面贯彻实施《内部控制规范》和《配套指引》,小型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特点,明确目标,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强化监督,确保实现既定控制目标。

1、 高层率先垂范,创造良好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根基。它涉及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职权划分、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只有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才能保证各项控制政策和措施在企业全方位贯彻实施。为此,企业的领导者应树立内部环境控制的风险意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应有明确的认识,应走出误区,更新观念,强化管理。要为员工建立一个管理完善,控制有效,相互激励、相互制约、相互竞争的工作环境;建立一个有效的令行禁止的管理系统;培养一批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奋、正直、忠诚的员工,不断加强员工的后续教育,对关键岗位定期轮岗、换岗,对不相容职务严格分离,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管理欠缺及舞弊行为,以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

2、 重视员工培训,提升员工整体素质。

企业的内部控制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员工素质的高低决定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好坏,企业必须把提高员工素质作为强化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一要通过召开全员动员大会,向员工广泛宣传建立实施内部控制的意义、目标和总体要求,使每个管理人员、一线员工明确自己在建立实施内部控制中所充当的角色、任务和要求,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工作合力。二要通过组织员工结合自身岗位开展讨论,明确自身工作特点、业务流程、主要风险、控制措施,使每个员工都参与控制措施制定,增强控制措施的可操作性。三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练兵,使每个员工熟练掌握控制流程和规定,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

3、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监督制度及考核制度

有了领导的重视,有了员工的诚信,就有了内部控制的良好环境,但内部控制必须有个完善的组织机构,完整的控制制度。公司的控制活动必须有从计划、执行到控制、监督的整体框架。内控制度首先要保证组织机构的适当性,各项内控制度要参照会计法规制定准确到位,切实可行,中小企业尤其要重视采购育付款、货币资金、销售与收款、成本与费用的控制制度。管理部门要有提供管理信息的沟通能力,制度如何执行,是否执行了,执行的效果如何要有人去考核,所以管理层还要明确考核责任人,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措施,授予考核人员奖罚权。同时充分利用不相容职务之间、不同部门之间的牵制监督作用。启动全面的内部控制网络。

4、 企业要明确考核评价的标准,评价结果要进行记录和报告。

有了考核责任人,责任人如何评价内控效果得有个标准,这个标准是企业管理的手段和基础,也是有效落实责任、有效实施会计控制的必要条件。为了各项具体业务进行会计控制,企业必须对涉及各项业务活动责任的相应依据和标准加以明确的规定,并进行规范检测和校正,便于考核责任人考核。考核评价的结果要进行记录,建立规范、真实、可靠、完整的考核档案,不仅可以作为企业完整的基础资料,还可作为员工考核晋升的依据,考核结果要综合报告领导层,最终为领导层决策提供翔实可靠的第一手企业管理资料。企业内部控制考核还应当与员工奖惩挂钩,对遵章守纪、工作负责、勇堵企业漏洞的员工应当给予重奖,以激励调动员工参与控制管理的积极性。

第5篇:安全生产信用奖惩规则范文

一、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

中央提出,今年要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基调,把“两个防止”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着力促进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关键是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进一步调整优化投资结构;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关键是要加强对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的调控,切实保障有效供给,促进我省经济在高平台上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坚决避免出现大的起落。为此,一方面,要通过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调整投资、消费比例关系,切实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在此基础上,继续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大力调整投资结构,努力扩大有效投入。制造业投资要以高科技项目为主,服务业投资要以新兴服务业和生产服务业为主,农业投资要以高效外向规模化农业为主,同时进一步扩大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资。加强重大项目储备工作,对2008-2012年计划实施的100个重大项目,做深做细前期工作。加强新开工项目管理,严格执行“八个必须”的开工条件,按照国家统一要求,为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拟建项目建立管理档案,建立健全管理联动机制,从源头上把好项目开工建设关。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另一方面,要认真落实“保供稳价”的各项措施。今年国内价格上涨的压力较大。必须高度重视物价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保持市场稳定、价格稳定、人心稳定,避免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稳定物价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做好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健全价格监测、预警和应急机制,强化市场监管,严格价格执法,规范市场秩序。继续完善和落实价格补贴办法,编制低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及时足额发放物价补贴,确保城乡低保对象的生活不受影响。坚持实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强化政府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供给和稳定物价的责任。切实落实好扶持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保障粮食、肉类、食用油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努力做到既增加总量,又提升质量,还确保安全。

二、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调整优化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也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要按照调高调优调轻的要求,坚持一手抓现代服务业、一手抓先进制造业,实行“双轮驱动”,实现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进一步提高制造业发展水平。我省是制造业大省,但制造业竞争力还不够强,在全国领先的企业还较少。必须把工作的着力点更好地放到提高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上,在培育“大项目、大企业、大产业”上做大文章、下真功夫。一是全力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石油化工三大支柱产业,推进电子信息产业由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支持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提升汽车、船舶、机床、电工电器、纺织机械等五条产业链制造水平。二是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纺织服装、冶金、轻工建材三大优势传统产业,提高产品档次,打造知名品牌,发展规模经营,促进传统产业向深加工精加工方向发展,着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三是继续培育壮大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三大新兴产业,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推动风电、核电尽快形成千万千瓦级规模,大力发展光电子通信、纳米材料等10大新材料产业群,加快形成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医药产业基地。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认识现代服务业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和促进作用,下大气力尽快扭转我省服务业比重偏低的状况,确保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比去年再提高1个百分点。坚持把国际服务外包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重中之重来抓,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努力推动成长型企业、重点骨干企业和基地型龙头型企业加快发展,推动国家级和省级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示范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国际服务外包企业积极开拓市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担保和用地等困难和问题,大力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吸引国内外知名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人才向江苏集聚。鼓励加工制造企业将软件和商务流程业务外包,实现生产、服务企业互利双赢。加快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努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主业突出、功能完善的集聚区。大力发展金融、会展、物流、研发、商务、信息等生产服务业,积极提升旅游、商贸等生活消费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和连锁经营。进一步完善现代服务业人才、智力和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进机制,引进高层次、高技能、通晓国际通行规则和熟悉现代管理的现代服务业领军和专业人才。

三、突出重点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今年全省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把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和重要突破口,着力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上下更大功夫,加快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

切实抓好节能减排的攻坚战持久战。今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之年,必须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完成任务。认真落实国家淘汰电力、水泥、钢铁、造纸等行业落后产能计划,对不能按时完成淘汰任务的地区,实行新建项目“区域限批”。继续开展“小化工”专项整治,确保关闭“小化工”三年计划提前一年在今年底前完成。围绕五大重点耗能行业,积极推进六大节能改造重点工程,尽快形成稳定可靠的节能减排工程技术能力。继续加大对现役火电机组脱硫治理力度,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年底前所有县以上城市及太湖地区的建制镇全部建成污水集中处理厂,并同步配套污水收集系统,太湖地区所有污水处理厂都要配套除磷脱氮设施。继续把太湖治理作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坚持科学治水、铁腕治污,确保太湖治理迈出重要步伐。抓紧建立完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健全节能减排工作监督和奖惩机制,实行更加严格的问责制,切实做到工作责任、政策措施、监督考核三到位。

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科教优先方针,把自主创新和科技创业作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三次重大机遇,加快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的转变。加强产业技术创新,努力在重大装备自主设计制造上取得突破,在新兴产业的高端上游材料产业化上取得突破,在重大整机产品的自主设计上取得突破,提升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能力。强化企业主体建设,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结合,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产学研基地,推动本土企业国际化、国际研发本土化,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创新创业园区建设,持续推进各类开发区尤其是高新技术园区建设步伐,加强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工业设计园和软件园建设,加快构建面向全社会创新需求的科技公共服务设施平台,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方向发展,提升科技载体对创新发展的集聚力。

四、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开放型经济是江苏发展的突出优势。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增强我省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加快推动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一是更高水平地“引进来”。积极引进国际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资本,苏南地区尤其要重点引进跨国企业研发机构和区域总部,提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层次,提升软件企业承包国际服务外包的水平。推动外资企业本土化,支持省内企业提升国际产业配套能力。二是更大步伐地“走出去”。抓紧制定完善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措施,建立协调服务机制。支持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走出去”,在境外设立生产基地、资源基地、营销网络和研发机构,支持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尼日利亚莱基自由贸易区、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等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提高企业在境外集聚、集群发展程度。三是更大力度地调整外贸结构。主动适应国家政策调整,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推动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发展。继续推进出口基地和品牌建设,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和贸易互动发展。鼓励和促进民营企业外向开拓,加快发展一般贸易。四是更高层次地建设开发区。创新发展模式,建设一批集聚效应强、带动作用大的特色产业园区和生态工业园区。创新发展功能,积极支持综合保税区试点、出口加工区功能叠加试点和区港联动试点。推动开发区完善精简高效、亲商务实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五、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今年,国家将分别就政府机构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出台总体方案,在财税体制、资源产品和环保政策等方面也将出台一系列新的改革举措。要根据中央统一部署,结合江苏自身实际,做好具体实施工作,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扎实抓好政府机构改革。按照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的要求,抓紧进行调查研究,及时提出具体改革方案,认真组织实施,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在实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扩权强县工作。二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财政预算管理,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大幅度增加公共财政对“三农”、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节能减排等领域的投入。认真贯彻新颁布的企业所得税法,引导市场主体用好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激发企业发展服务经济、增加科技投入、提高职工工资福利待遇、落实节能减排措施的内在积极性。三是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推动企业上市,扩大发行企业债券和短期融资券,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大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力度,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作用,探索建立适应农村特点的新型金融组织,积极稳妥培育和发展“只贷不存”、小额信贷为主的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加快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强化对农民创业、农村发展的融资服务。四是切实抓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公开”和转换“以药补医”机制的原则,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政府重点办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会公益性医疗服务机构和代表区域医疗水平的骨干医疗机构,鼓励社会力量依法兴办医疗服务机构,通过引入竞争,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

第6篇:安全生产信用奖惩规则范文

一、计价方式变革给工程造价控制带来的影响

作为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一个里程碑,2003年7月1日开始实施“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这是我国成为世贸成员国后,建筑业作为率先承诺对外开放的行业之一,与国际管理接轨的必然要求。这种计价方式的变革,给业主在施工招标阶段的造价控制带来几方面的影响。

1、对业主的工程造价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招标中采用工程量清单计量,则是由业主提供清单,承包商再根据清单报价,而工程量清单本身的错漏风险将由业主承担。

2、采用无标底招标方式时,如果由于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不理想,或是出现几个投标人恶意围标的情况,将会发生中标价与业主的预期价格出现较大差距,给工程的后续工作带来隐患。一些大型工程项目和装饰工程的招标尤其如此。其结果是合同签订、执行过程中一波三折,或是施工阶段业主频繁变更,以降低造价,甚至造成工程流标,需重新进行招标,给业主带来较大风险。

3、采用“最低价中标”的评标方式时,在我国市场体制尚不完备的现阶段,低于成本价竞争的问题将难以避免,它将直接导致“恶意低标”。有的工程项目因其规模和条件很吸引人,个别投标人追求业绩的最大化,往往出现饮鸩止渴、低价掠标情况,与他们签订施工合同后履行不了合同承诺,让业主骑虎难下、进退两难,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工期目标。

4、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标中所允许的承包商不平衡报价,是指承包商在保持总价不变的情况下,调低某些分项的单价,同时提高另外一些分项单价,以期达到在施工中运用高索赔策略追加更多工程造价或尽早收回工程款的目的。这样的报价策略有可能使施工中的变更对造价的影响形成异常波动,如投标报价时基础土方开挖一项,很容易被承包商猜测为施工中可能增加工程量,而采取高报价策略。而实际施工中由于地质情况的不确定,此项绝大多数情况也确实属于调增项。问题是这样的不平衡达到多大程度时是业主不能接受的,比如工程量实际上增加超过一倍,单价如再在投标时超报一倍,业主将承担高于实际价值一倍的额外费用,当工程量基数较大时,这个额外费用是惊人的。同时,在现行的清单计价规范内,若投标人压低措施项目报价,提高实体清单分项报价,这种不平衡报价是否违规?

二、工程造价失控的防范措施

招投标活动是一个选择能合理运用业主建设资金的承包商的环节。针对以上情况,精明的业主必须在招标过程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以防止工程造价的失控。

1、招标文件的编制。招标文件作为招投标过程乃至于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纲领性文件,是整个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的关键。一个不完善的招标文件,会给日后的施工管理与造价控制带来麻烦和纠纷,引起索赔。例如,有关设计变更增减工程如何结算,如果招标文件没有提到,在施工合同中也没有明确约定,就会在竣工结算时发生争议,甚至成为承包商追加工程款的突破口。

为此,起草招标文件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工程造价及相关费用约定应尽量包死,少留或不留活口,尽量减少暂定金额分项:(2)对于可能在施工中增加较多的单项工程量,应约定当工程量增加超过a%后,该项单价下调b%;(3)工程量清单所列分项外的可预见的变更情况,须约定一个可操作的安排,如提前或拖延工期的奖惩办法等;(4)对于市场价格差异较大的设备、装饰材料的功能、型号、技术要求、外观色彩应尽量做到详尽描叙、可约定一个上限价,要求承包商在施工前必须提供样品,在业主确认后才能施工,并保留如所提供样品市场价达不到上限价时,业主有相应调低价格的权利。

2、工程量清单的编制与调整。工程量清单作为投标计价的依据,是整个项目造价控制的核心内容。在现行招投标制度下,多数业主是委托中介机构编制工程量清单和标底。工程量清单编制一定要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每一个子目的工作内容与工作要求应表述准确完整,应做到分项不错不漏、不留缺口。招投标阶段产生的清单单价,将成为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重要工具。尽管造价师暗含着要求运用其拥有的专业技术能力来确保工程量清单的质量,但他仍无法做到工程量清单绝对完美,必须建立纠错机制来确保不因清单的错漏形成造价失控。

为此,应建立以下机制:(1)建立工程量清单报价澄清制度。一些大型工程项目和装饰装修工程,特别是施工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报价的工程,在评标中往往会因为投标单位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优质材料,而出现各家报价相差悬殊的现象。容易造成采用了先进技术工艺、材料的投标单位失标甚至废标,使评标有失公平合理。因此,应参照国际惯例,建立工程量清单报价澄清制度,让投标单位在评标时有一个解释澄清的机会。主要是澄清投标方案的科学性、施工工艺的先进性、项目报价的合理性;(2)业主在正式确定中标者前,对得分最高的一二家中标候选人的标函进行质询的机制。意在对投标函中有意无意的不明确处、遗漏项、错项和其他对招标文件有关要求规避行为进行剖析及质询,以确保各方的利益都不受损害;(3)中标后的工程量清单的复查机制。例如,《杭州市建筑工程施工招标实物工程量报价的技术性规定》中就规定:“开标前,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对工程量清单作变动、补充和修改。中标通知书发出后,中标人应对招标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单进行复核,如与施工图的实际工程量不符,双方应在中标后一个月内完成核对;确因工程量较大,一个月内无法完成核对而要求延期的,应提出要求,经市招标办同意后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双方超过核对期限后视作无异议。若双方对工程量有异议时,应在核对期限内提交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审核。审核后,因工程量变化累计造成中标合同价格变化百分之一以上的,招标人应对工程量进行按实调整,并把调整结果报市招标办,以调整中标价格。”但这一机制本身是有缺陷的,它为中标后开了一道“重新核算工程量”的缺口,难以保障业主的利益;(4)是否允许投标人调整措施项目清单内容,应在招标文件中明确约定。因措施项目清单与施工方案密切相关,业主如允许投标人调整,且自主报价,则需规定此部分报价包干,不因实体分项清单的变化而调整。

三、科学的评标方法及标底在评标中的权重

传统的百分制评标法是由业主计算出一个标底,作为重要的评标指标,投标各家报价均以是否最大限度接近标底,评为一项造价分。一般造价分占整个标函总分值的50%~75%,这种方式的不合理性显而易见,无法得到严格审查和质询的标底作为硬性指标,成为是否中标的决定性因素,也易出现人为控制,滋生腐败。

在招投标中是否设标底,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即建筑市场的成熟程度和项目非常规技术含量,其主要方面是市场成熟程度。最早上海、深圳从2000年7月开始试行“无标底招标”,2003年下半年成都、南宁等全国各地开始推行无标底招标,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推行,被业内人士视为将在全国建设工程招投标领域推行“无标底招标”的一个重要信号。

所谓无标底招标,通常的说法是指招标人不编制标底,不设投标报价有效幅度,投标人根据招标文件规定自主报价的招标方式,这种招标方法的变动说到底是评标标准的变革。部分省市现行的“无标底招标”评标方式,则是以各家报价去掉最高标和最低标以后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评标基准价,以基准价判断某个报价是否属于合理最低价的方式来评定商务标。其实这个基准价又是一种变相的“标底”,看起来公开、公平,却不具有科学性。国际工程招标中普遍采用的评标方式是“最低价中标法”,才是“无标底招标”的合理内核。

最低价中标法体现了公平的市场竞争原则,但它在我国适应不良、水土不服的关键原因是建筑领域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企业还没有成为严格意义上的完全独立的市场主体。无法避免“价格大战”式的恶性竞争。但只要对“什么是低于成本价报价’’进行详细界定,恶意低标是完全可以防治的,如杭州市《关于防止在招标投标活动中以低于成本价报价竞标的若干规定(试行)》规定,对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等项目仅有措施而无费用报价,又不能合理说明或者不能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评标委员会可以认定其低于成本价竞标。对投标人的报价明显低于其他投标报价(一般指低于次低报价5%以上的),如其不能合理说明或不能提供相应证明材料的,由评标委员会认定该投标人以低于成本报价竞标。

同时,最低价中标法需要相关规则的确立,如资格预审,它以企业资金(包括企业自由资金和第三方担保资金)为主要考核标准(即施工的支付和赔付能力)。对于业主来说其好处是,可以证明企业现实的经济实力,省去很多担心和麻烦。对于建筑市场的发展,其好处:一是支持了有实力企业的发展:二是防止企业盲目扩张而引起的过度竞争;三是提高了企业对信用的重视程度。评标以最低标价为基本选择。简化程序,节约市场运作成本,也从制度上抑制了腐败。

标底在评标中参与程度为零,并不表示标底完全可以消失,标底被认为是业主对工程项目的一个“预期价格”,如业主可提前约定低于标底价a%,或高于标底价b%为不能接受的报价,当所有投标人报价均在此范围之外时,将视为业主前期工程造价控制失败,可以拒绝所有投标,重新组织招标。

四、造价控制风险的评估

由于市场价格随时都处于变化之中,这对按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投标的业主和承包商来说,所面临的造价控制风险都是不可低估的。对此双方有一个风险合理分担的问题。所谓造价控制风险,包括如下内容:(1)工程量清单错漏风险;(2)设计图纸失误风险;(3)因天气、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的不确定,为了保证工程顺利进行,采取一些招标时的施工方案中未有的临时措施而增加费用风险;(4)承包商失误(或有意)导致报价错误风险;(5)市场人工、材料、机械价格波动风险;(6)国家政策法规变动引起的工程造价波动风险。

业主在编制招标文件,本着风险共担的市场法则,对以上风险须有个明确的约定,其实国际工程所用的FINE合同条款对此均有详细安排,我国的施工承包合同范本也存在急需修订的问题。建立相应的工程担保制度也是很重要的,涉及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工程保留金保函、工程款支付保函、免税进口材料物资用税收保函等。

五、“以人为本”的有效控制系统

“以人为本”是众多业主方所强调的一个管理理念,在工程造价管理中,人的因素更显重要。尽管业主可能具有相当不错的管理模式,但由于各人的业务能力和责任心的差距,也会使得工程造价出现漏洞,给单位带来难以觉察的巨大损失。工程造价控制涉及多个环节和专业,如前期规划、勘察设计、招标投标、施工管理、竣工结算等。那个环节都需要具有相应水准的人去高质量地完成,他们工作中的任何失误,都会最直接地令业主“合理合法”效益递减。人才的竞争,才真正是业主在市场经济中的残酷竞争。要提高工程投资效益,业主就必须在工程造价控制所涉及的重要环节上,重视“以人为本”,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