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家庭教育指导案例范文

小学家庭教育指导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家庭教育指导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家庭教育指导案例

第1篇:小学家庭教育指导案例范文

关键词 家校交流;网络平台;模型构建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3-0060-03

Research and Model Construction of Family School Network Communication Platform of Primary School//Zhang Chenglong, Li Lijiao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School education is not carried out isolated or independently at all. The families take part in school education positively and realiz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amilies and schools is more conducive to students’ study and growth. Among, the form of family school network communication is essential. For this, we will research and construct an open, convenient and effective primary school family school network communication platform model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platform’s systematic function structure consists of six columns: administration affairs of school, parents’ class, healthy garden, family-school interaction, lean with easy, star of campus.

Key words family school communication; network platform; model construction

1 研究的问题及目的

1.1 家校互动的界定

教育是一项综合工程,学校教育只是其中的必要环节之一。如图1所示,现代教育从其完整性上应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现代汉语词典》将家长定义为:家长制之下的一家中为首的人。“家长”也可以指在家庭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家庭成员(成年人)。本研究中主要指学生的家庭成员,比如家庭成员甲、家庭成员乙等。《辞海》将学校定义为: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对年轻一代进行教育的社会机构,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本研究中的学校主体主要是小学教师,比如数学教师、语文教师等。

互动,其两个构成的字按照辞典上的解释,“互”是交替、相互;“动”是指运动、动态。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互动应该是一种使对象之间相互作用而促使彼此发生积极的改变的过程。本研究中的互动主要指的是家庭和学校在学生教育中相互作用最终使学生产生积极改变的过程。

从图1中可以看出,家庭与学校是教育学生的主体,事实上学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与家庭中度过的[1]。受教育者(学生)接受教育的成功取决于若干因素,毫无疑问,家校的交流互动在学生教育、成长中占据重要地位。家校的交流互动需要必要的平台、工具、手段等支持,在学生接受不同教育之间的关系中,本研究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家校互动支持的平台上。

1.2 研究的现状及目的

有学者调查得出,传统的家校交流互动存在的问题有[2]:1)合作渠道单一,时间仓促;2)合作的内容狭窄,深度欠缺;3)合作中教师与家长的地位不平等;4)合作的频率较低;5)忽视学生在家校合作中的作用。家校互动平台的应用也存在一些不足[3]:1)家校互动的研究工作中理论居多,真正实现的技术平台不多;2)家校互动平台的建设参差不齐。

然而,在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技术能为家教互动提供新的途径,尤其是校园网教育应用的巨大潜力,校园网的教育应用包括教学、管理、信息资源、课外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通讯等多方面,其中家庭教育系统和通讯系统便在家校的交流互动中起着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基于小学现有校园网软硬件条件,利用动态网页技术设计与开发一个开放、方便、有效的小学家校网络交流平台是十分有必要的。

设计与开发小学家教网络交流平台可以:1)以B/S模式的网站分类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家长能通过该平台学习一些家庭教育理论知识,能更方便地获取一些指导信息来帮助他们做好家庭教育;2)设计家校互动交流平台,使家长能了解到自己子女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家长也可以与教师讨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遇到的突出问题,分享家长家教中的心得和教师教学中的心得,为家长和教师的交流提供了空间,为家长解决家庭教育问题提供一个方便、有效的交流平台。

2 小学家校网络交流平台的模型设计

2.1 使用的技术手段分析

目前常见的动态网页编程语言有ASP、JSP、PHP等几种,其中ASP是一种简单、方便的编程语言。笔者对ASP语言有成熟的编程经验,本平台的开发将采用ASP技术。ASP(Active Server Pages,动态服务器主页)是由微软公司开发的服务器端脚本环境,它内含于IIS中,通过ASP,可以与HTML网页、ASP指令和ActiveX元件建立动态、交互且高效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支持VBScript和JavaScript等脚本语言。由于ASP是服务器端技术,由服务器负责编译和解析,正是由于这个特性决定了其可以具有强大的数据交互性[4]。

2.2 小学家校网络交流平台运行过程分析

本平台将使用B(浏览器)/S(服务器)模式及MVC(Model-View-Controller,模型—视图—控制器)设计模式进行开发。MVC模式广泛应用于交互式应用程序,其中模型表示数据或信息以及数据存取的业务逻辑;视图用于显示模型的内容;控制器负责定义应用程序的行为[5]。小学家校网络交流平台设计开发后的运行过程如图2所示。

用户向Web服务器传送一个.asp的页面请求,服务器接到请求后根据.asp扩展名判断用户要浏览的是哪一个ASP文件,服务器从内存或硬盘中读取相应的ASP文件;ASP程序被传送给服务器上的asp.dll并编译运行,产生标准的HTML文件;产生的HTML文件作为用户请求的响应传回给用户端浏览器,用户端浏览器进行解释运行。图2中的浏览程序通过HTTP通信协议的请求,可以执行Web服务器上服务器端网页技术的程序文件,在服务器层使用ODBC或JDBC存取后台数据库服务器等。

3 小学家校网络交流平台的功能设计

3.1 平台功能需求分析

小学家校网络交流平台的目标是构建一个开放的、方便的、有效的家校网络交流平台,整合现有的家校资源,建设和完善学校与家长信息交流、沟通的服务体系。本平台面向的是教育中的各类小学,目前各学校的家校互动方式正在向基于网络的家校互动与传统的家校互动相结合的方式转变,并且随着学校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就使得这些学校需要一套完善的家校网络交流平台来提供家校交流服务。小学家校网络交流平台正是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完善基于网络的家校互动功能,为小学学校和家长提供方便的交流服务。

3.2 平台功能模块分析

小学家校网络交流平台的功能模块如图3所示。

1)网站前台的主要功能。①校务信息,学校本学年或本学期的教学安排信息,比如作息时间表、各班课程表、考试信息等;②家长课堂,教育资源,增强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提供家庭教育问题解决的方案等,比如教子有方、专家建议、成功的教育案例、国外的家教等家庭教育资源;③健康花园,整合组织一些关于小学健康的资源,比如身心健康、小学生营养保健、疾病和意外事故处理等资源;④家校互动,本模块是主要模块,家长和教师进入之后可以查看学生信息,评价学生,家长和任课教师可以交流互动,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和回答问题;⑤轻松导学,整理一些不同年级和学科学习的多媒体资源,家长能查阅并且用于辅导学生的学习,比如生动有趣的Flash学习资料、学习游戏型的课件、电子书等资源;⑥校园之星,整理学校表现好的学生的信息和一些学生的创作作品,并以排行榜的形式展现出来。

2)网站后台管理的主要功能。在该系统中,用户的权限是按照用户所在组来分的,用户可以分为系统管理员和普通用户两大类,这些用户组的权限都由总后台的管理员分配。平台的后台管理的主要功能:系统配置管理包括网站介绍设置、友情链接管理(添加、修改、删除)和管理员密码管理等。家校信息管理包括家校信息资源添加(标题、作者、类型等)、家校信息资源修改及家校信息资源删除等。互动交流管理包括对家长、教师和学生的管理,添加学生、教师和班级等。

3.3 平台的数据模型设计

1)数据库概念设计(家校互动模块)。数据库概念设计是指设计出数据库的概念数据模型CDM,即实体—关系图(E-R图),以及相应的数据字典(DD)[6]。对“小学家校网络交流平台”的概念数据模型CDM(E-R图)分析,是建立在UML系统模型基础上的,实体—关系图的分析结果非常复杂,一般情况使用由简到繁的方式进行设计:首先从大的方面设计出各个实体之间的关系,然后在这个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细化。如图4所示,它是“小学家校网络交流平台”交流互动模块的实体—关系图。

2)数据库物理模型设计。数据库物理设计是指设计出数据库的物理数据模型PDM,它是数据库在物理设备上的具体实现,即数据库服务器物理空间上的表空间、表、字段、索引、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以及相应的数据字典的设计[6]。表与字段分析是建立在实体—关系图的基础上的,以图4的“小学家校网络交流平台”交流互动模块的实体—关系图为基础,可以设计表字段,然后建立物理数据模型,建立的物理数据模型PDM如图5所示。

4 总结

家校互动在学生的教育及成长中具有重要的影响,构建小学家校网络交流平台能为家长提供了解子女在校学习情况和与教师网上交流的平台,能方便家长和教师的交流、沟通。该网络交流平台主要能实现六大功能:校务信息(校务信息)、家长课堂、健康花园、互动交流、轻松导学、校园之星。还要能实现平台的后台管理和维护以及对前台内容的更新等,满足需求分析的要求。

总体来说,该研究有一些创新之处。1)通过用户多方面的视角,利用动态网页的技术构建小学家校网络交流的平台。通过家校交流平台,家长能及时了解到子女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能和教师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还可以学习到一些家庭教育知识,解除了家长不能及时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情况的障碍,能为家长解决家庭教育问题提供便利的通道。2)本研究过程应用调查研究方法、软件工程研究方法、开发性研究方法,从教育理论和软件工程理论出发,研究一种改善家庭和学校交流的网络交流方式。

然而,由于在家校互动研究方面并无成熟经验,加上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有限,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在家校互动方面欠缺深度研究,实际调查不够充足;二是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不完善,在今后的设计开发及维护升级中将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小溪.家校互动支持平台在家校合作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7(2):83-85.

[2]岳盼盼.基于社会性软件的小学家校合作平台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3]程冰.基于Web的家校互动平台研究与设计[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1(11):75-77.

[4]韩国峰,柯华坤.ASP网站开发典型模块与实例精讲[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5]屈霞,刘自强,张小鸣.基于J2EE/MVCModel2的公共图书管理系统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30(20):4651-4653.

[6]赵池龙,姜一平,张建.软件工程实践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7]马中虎.家校互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8]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2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第2篇:小学家庭教育指导案例范文

焦宪庆,1957年生,山东章丘人。本科学历,正高级教师,现任兰州市第二十七中学校长。长期从事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先后在各级教育专业期刊50余篇,曾荣获“金城名师”、甘肃省“园丁奖”、特级教师等荣誉称号。

家庭和学校,是促使孩子成人成才的有机整体,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离开任何一方都无法保证教育成功。但在现实的压力下,智育至上的家庭教育一直在严重地冲击着孩子的学校生活,而在学校,家长工作也被边缘化。因此,怎样牢固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努力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首先养德固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这里的“本”,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一个人真正做到这一点,就会从小开始注重培养自己的德行,由此推及到爱家庭、爱师友、爱国家、爱民族、爱人类,进而对社会事业作出贡献,这大概就是夫子所谓的“道生”吧!故古往今来的教育家无不认为道德完善的意义要远远胜过智力开发,无不把完善道德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党的十更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这一重大问题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但不知从何时起,很多父母恰恰忽视了这一点,他们总是急功近利,舍本逐末,认为只要把孩子学习抓好,其他问题就都可迎刃而解。一句颇有代表性的话是:“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左右下,导致现在的孩子普遍任性、自私、懦弱、厌学,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有甚者,竟然不惜残虐生灵,谋杀同窗,戕害教师,弑及父母,种种恶行,令人发指。对此,我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谁之罪、谁之责呢?无数事实证明: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假若一个人首先不能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恐怕终究也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才”,故我们务必牢固树立这样的人才观。

其次融通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观。家庭是人生命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且是终身教师。父母的道德品行、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乃至言谈举止无不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终身的。因此,千百年来众多有识之士都特别重视培养良好的家教家风,他们教育子弟的著作文章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亮点。像《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家书》等,一直被历代善治家者奉为圭臬,潜心实践,成效卓然。如梁启超后辈,个个不凡;钱学森家族,群星璀璨;任继愈世系,历经数百年而不衰。上述家庭大多把正心诚意、修身报国作为教育的核心要义,大多形成了谨严而独特的家学家传,为后世所津津乐道。虽然很多封建时代的修齐治平观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对公民道德素养的要求,但我们却不能无视中华优秀传统家庭教育中的精髓,像孝亲敬友、谦逊礼让、勤劳简朴、坚韧顽强、自强自立、诚信有责等关键要素,依然是今天家庭教育的核心所在。因此,家校之间首先必须达成这样的共识: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始终是家庭教育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职能。父母要注重让孩子从小就养成优良的行为习惯,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孩子一旦形成这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人与求学齐头并进,融通合一,那么,他今后的良好发展就一定会成为一种必然。

最后精心组织,建立稳固的学习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腾飞、社会转型和城市化进程加快,进城务工、进城定居人员逐年增大,流动人口增多,居民构成成分、家庭结构形态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当70后、80后逐渐成为家庭教育的主力军时,虽然他们重视家庭教育,但在汹涌的社会发展大潮中,却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充满着诸多的困惑。针对这一现状,去年10月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表明:家庭教育是家事,又是国事,它关系家庭幸福,更关系国家命运,足见国家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搞好这项工作,需要上下协同,形成合力。如,各级政府要充分落实主导职能,教育行政部门更应积极组织协调,如组建专家团队、统一编订教材、进行骨干者培训等等。但最重要、最经常也最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主要还得依靠中小学来做。学校要把家庭教育工作当作自身的重要任务来抓,及时认真安排,指导教师明确理念、目标和任务,像精选案例、准备内容、召开家长会等,都要尽量避免随心所欲,各行其是。同时,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创办专门报刊、设置网络学习终端等形式,从家庭教育的观念、特性和规律等各方面为学生父母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加便捷的交流平台,促使他们一步步准确把握家庭教育的观点和方法,切实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只有这样,家庭和学校才能共同筑就科学育人的强大基石。编辑:谢颖丽

第3篇:小学家庭教育指导案例范文

一、研究背景

“协同教育”在国外主要以高科技软、硬件的方式丰富教材和教学内容,通过网络与外界沟通以及城乡同步联机教学为其特色。美、英等国已投入百亿美元巨资支持“未来教室”计划,其内容包括:学生端与教师端的实时批改、实时学习成效分析,以电子联络簿提供家长应该注意的事项,学生多元化学习环境,数字教材情境仿真等。至2007年,英国已经有98%的中学生拥有互动电子白板。这些信息显示出“协同教育”正进行着一场学习的革命。自本世纪初,我国开始研究新班级教育模式,它涉及课程设置、教学协同、家校合作、学生评价等各个方面,得到了教育专家的肯定。杜郎口中学的开放性课堂、沈阳音乐学院的全专业培养课堂,上海、杭州、成都、重庆等地的中小学新班级教育模式等,在社会上不断引起巨大反响,人大附中王金战老师的课题《素质教育中的家长作用研究》也已取得显著成果。近十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启动,越来越多的艺术院校、中小学着力在师生协同、生生协同方面进行了大量思考和探索,在家校协同、社校协同方面还显流于形势而缺乏实效。

面对日益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显示了它前所未有的作用。但由于家长教育观念陈旧,家庭环境背景差异大,家庭教育理念误区多,缺乏正确的人才发展观等因素,家庭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学校希望家庭教育能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相互促进,但缺乏适合的途径与方法,这是急需研究和探索的内容。

二、研究内容

1.建立家校互信关系的策略研究。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正确认识,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使家庭教育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做到目标一致,观念一致,形成教育合力。具体是通过问卷调查和家长访谈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建立足够的信任,进而达成共识,把学校培养目标、办学思想、教育观念等灌输给家长,提高认识水平,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步调一致。

2.初三化学“家校协同”式教学的策略研究。探究与家长进行“家校协同”式教学的方法,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家长不断提高自身教育素质,注重教育方法的指导,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可以通过教师-家长互动(课堂向家长开放、家长来访卡等)、家长-家长互动(班级家长论坛、育子经验交流等)、教师-教师互动(案例分析、编写家长辅导手册等)、以及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互动(创新型家长会、班级博客、“我心目中的理想课堂”征文)等方式,针对家长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可以被家长所接受的建议,指导家长解决问题。

三、研究思路

1.整合学校、家庭教育因素,实现最佳教育效果。如果能够科学合理地建立家校互信关系,家长能够有效地配合学校进行教育互动,就能充分利用教师的桥梁作用,把学校力量和家庭力量进行整合,把教育爱和亲子爱融为一体,同心协力,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谐统一。

2.通过家校互动,达成“家校协同式”教学的四个要素,即教谁(家长、学生)、谁教(教师、家长)、教什么(教学内容)和怎样教(教学方式、方法体系),四要素相互带动,促进教学的高效稳定发展。我校现有的一种主题班会形式——“化学生活体验课”(即:事先由学生从生活中收集与化学相关的现象,教师筛选出其中适合初中探究能力的问题,在班会课上先由家长做应用性或解决性的示范,再由教师做出理论解释的一种亲子互动的课堂模式)经过一学年的初步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力争把这一课堂模式推行至全年级,覆盖到所有“化学与生活”教材内容,形成“家校协同”教学模式。

3.使教育爱与亲子爱同化,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通过开展“家校协同”式教学活动,使家长教育理念得到更新,教育方法得到改善;再通过家庭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的改善,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促进教育爱与亲子爱的同化,进而对构筑和谐教育环境提供有利的支持。

四、研究方法

1.调查法:对学校、家庭双方面的教育现状进行问卷调查。

2.行动研究法: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充分调动学校与家长双方面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施展才智,发展能力。

第4篇:小学家庭教育指导案例范文

留守儿童家庭的家长

2 教育目标

2.1 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2.2 树立留守儿童家长的新型家庭教育观。

2.3 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培养留守儿童的健全人格。

3 教育内容

第一个环节:首先进行调查,填写“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调查对象:本学校八年级学生)

调查结果:①年部有接近一半的学生是留守儿童,数目惊人!②大部分留守儿童是思想困难生和学困生。③调查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的中问题学生已经成为教师们的最头痛的问题了,这些孩子从小学起就寄宿在外,有的是爷爷奶奶监管,有的是姥姥、姥爷监管,有的是亲戚监管,还有的甚至就直接花钱将孩子寄养在“小餐桌”,有36名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就与父母天各一方。

结论:由于缺乏来自父母的亲情呵护与家庭教育的监督,许多儿童过早地承受来自成人社会的各种压力,在思想道德、心理继康等方面出现严重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家庭教育的回归已经刻不容缓。

第二个环节:观看案例:

案例一:河南省南阳市郊区疑难案。几个留守儿童因缺钱上网吧,合伙杀死了一个夜宿街道旁侧的72岁的拾废品的老头,用竹席遮掩藏尸,盗取老人的现金后吃喝玩乐,毫无悔意。

案例二:安徽省萧县某乡镇,初中两个留守儿童,因偏好游戏机又缺钱,在姑姑家吃完晚饭后,翻墙进入一独居老太太家,盗取钱财并伤害老人。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邵文虹指出,近年来,我国各级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率平均每年上升13%左右,其中留守儿童犯罪率约占未成年人犯罪的70%,而且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最发人深省、并令人震惊的有两个数字:一是留守儿童5800万;二是留守儿童犯罪率约占未成年人犯罪70%。各位家长千万不要觉得这些悲剧和你很遥远,如果你的孩子是留守儿童并且已经有心理问题,如果还不及时疏理那么惨剧也许就潜伏在你的身边。我们通过以下两个案例了解。

第三个环节:观看身边留守儿童问题学生案例:姓名:孙石;年龄:14岁;性别:男;民族:满;现监护人:姑姑。 基本情况:孙石同学家庭经济情况良好该生在姑姑陪伴下成长,由于他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孙石从小学三年级起就在姑姑家,经过我调查和细心观察、分析发现孙石身上集中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①特别任性,自己想怎样就怎样,他在宿舍不想睡觉想唱歌了,他就不顾别的同学休息,自顾自唱歌,别人制止他,他还和人家顶撞,甚至和那位同学打起来,他的脾气大家害怕。②独来独往,与同学交往困难。该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严重,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经常因一点小事与他人激烈争吵,多次出现顶撞老师的现象,他爱说脏话,情绪爱冲动,同学们对他都敬而远之,久而久之担心该生会出现品行障碍。③不良行为,层出不穷。该生步入中学后成为住宿生,他生活自理能力极差,不爱劳动,经常不值日,有一次因为他不值日班主任让他值日,他还大为光火,在班里摔摔打打,很不服气,就因为一次值日班主任又和他讲了2节课的道理,他以后值日才有了改变。造成孙石成为问题学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教师在家长会上现场采访了几位家长,家长们一致认为是孩子缺少管教。我仔细分析认真总结出以下几种原因:

1、亲戚监护出现问题。孙石的姑姑、姑父等亲戚在监护过程中,只疼不管,大事小事都迁就随愿,为避免因孩子问题大人之间关系恶化,亲戚们不好意思对寄养在他家的孩子深管,孩子因此缺少严格地监督和教育。

2、父母的“还债式”补偿教育观念造成的。由于该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在他的生活中缺少父爱和母爱,他的父母总觉得亏欠了孩子,于是一见孩子面就想用物质补偿,对孩子的要求不问良莠,一律答应,于是不该买的奇装异服买了,不该买的游戏机买了,不该买的手机买了。

第四个环节:下面请听听孩子自己的心里话吧

留守儿童王博读《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信里“有妈的家才是家”“有爸的家才有爱”说出了所以留守儿童的心声。在此基础上,播放歌曲周雨禾的《家在远方》

第五环节:

亲子活动1:在听着这支歌家长产生共鸣时,适时进行亲子活动:①请家长在卡片上写下你最想和孩子说的话?②请孩子在卡片上写下你心灵深处的心声。

亲子活动2:家长现场读孩子写的《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孩子读爸爸或妈妈写的心里话。让2-3名家长说感受

第六环节:播放留守儿童在小餐桌生活的一段视频录像。

现场采访;为了咱的孩子,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怎么做?

家长1:有能力的把孩子带在身边。

家长2:多回家多联系。

家长3:双方全在外地工作的,其中一方可舍弃外地工作回来陪孩子。

家长4:争取更多时和孩子在一起。

第七环节:应对措施

教师:对策:家长可尝试以下几种做法:

1、老信新用法。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因为有了电话和手机,孩子与家长联系更方便了,没有人再提笔写信了,殊不知纸信有它自身独到的优势,首先写信代表的是你的心意,意味着你对收信人的重视,一封信带来的效果比一百条短信带来的效果都要好啊,“比方你与孩子之间不好意思说出来的话,就可以用书信来表达,字如其人,书信让人有温暖的感觉。

2、月假接送法。建议家长为了孩子,将自己的假期和每次学生放月假的假期同步,接送途中家长要耐心倾听孩子在校的有趣的事,和他一起听听他喜欢的歌,谈论谈论孩子心目中的体育明星、艺术明星……这一段旅程,它能让您的孩子真正找到久违的归属感。

3、户外亲子活动:可以带孩子近距离骑行,还可以利用孩子假期和孩子一起去旅游。尼黑大学教育专家兰海认为:旅行是孩子了解世界的过程。她说:“世界有太多的内容需要我们去熟悉和探索,绝对不仅仅局限于学习他国的语言。这种户外亲子活动,难道不是既有效又浪漫的教育方式吗?

第5篇:小学家庭教育指导案例范文

2012年2月,《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正式。《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建立家长委员会的重要意义,把家长委员会作为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内容,作为发挥家长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积极作用的有效途径,作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育人体系的重大举措,以更大的热情,更有效的措施,创造更好的条件,大力推进建立家长委员会工作。

《意见》落实4年来,家长委员会的建立、发展情况如何?在参与学校管理过程中起到了哪些作用?是否能代表广大家长有效行使知情权、评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日前,本刊记者带着这些问题展开采访。

委员不能只当看客

家长委员会,简称家委会,顾名思义就是由家长代表组成的组织,是代表全体家长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支持和监督学校做好教育工作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学校联系广大学生家长的桥梁和纽带。自从2012年初《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以来,全国各地中小学和幼儿园都相继成立了家长委员会,但本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家长根本不知道有家长委员会。

小学四年级男生家长贺女士接受采访时说:“我只在媒体上见过‘家委会’这个词,没听孩子老师说起过。或许有吧,我拿不准,反正我没有投票选举过这样的家长代表。不过,孩子所在班的家长有一个微信群,群主马先生挺热心的,班里有什么活动都是他消息,或许他就是家委会委员吧。”

初二女生家长林女士告诉记者:“我知道家委会。女儿初一期中考试后,我去参加家长会,班主任说要选举家委会委员,让家长们投票。家长们都很为难,因为相互不认识,无从选起。后来班主任就说,干脆,班干部的家长自动入选吧,这样以后班里有什么活动,通知起来也方便。大家一致通过。不过,家委会都干些什么,我就不清楚了,好像也没起什么作用,只是上级要求每个班都要建立家委会,应付差事罢了。”

记者颇费周折,终于找到几位家委会委员,对家委会的实际概念逐渐清晰起来。

陈先生是周口某中学的校级家委会委员。接受采访时他说:“我马上就要卸任了,因为儿子马上要初中毕业了,过几天就要办交接手续。嗨,其实也没什么手续要办,无非是把会议记录转交给新一届家委会委员。会议记录的内容也不重要,无非是列席校务会议时记下的简单事项。说是代表家长行使监督职责,其实就是走走形式。咱是家长,又不对学校事务负责,所以我参加校务会议从来不发言。学校对我两年来的工作评价挺高。”

郑州某小学家委会委员周女士认为,家委会这两年发展很快,作用越来越重要。她说:“两年前,我儿子上小学二年级,因为他是班长,我就建了一个班级家长微信群,交了许多家长朋友,后来班里要选举家委会委员,大家就推举我,我也乐意为大家服务,所以就当仁不让了。再后来,我又荣幸地被选为校级家委会委员。开始的时候,家委会只是班主任的帮手,帮忙通知家长来开家长会啦,运动会期间搞搞服务啦,选文明学校的时候号召家长为学校网上投票啦,等等。或许是家委会的工作太有成效了吧,现在各班的班主任对家委会越来越依赖,家委会委员们正悄悄地从活动的参与者转变为参与式管理者。比如,受学校的委托,我出头组织了几次专家讲座,邀请教育专家给家长上课,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矫正一些家长不正确的教育理念,效果很好。”

薛女士是洛阳某中学的家委会委员。接受采访时她说:“其实,做家委会委员挺难的,因为委员们接触老师越多,越容易被其他家长说闲话。我儿子本来就很优秀,不仅学习好,在班里担任团支部书记,还是学校学生会的体育部长,所以评选‘三好学生’时总能当选,但是有家长说,那是班主任对他的特殊照顾,因为我私下里做了工作。我非常委屈,却也没办法。我认为,我的工作不被家长们理解,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家委会在组建上缺乏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班主任指派的委员,难以服众;第二,家委会的职责不明确,工作难以有明显的效果,所以在别人看来家委会更像是一个荣誉称号;第三,家委会的工作都是义务性质,没有酬劳,不排除有班主任用表彰孩子的方式回报家长的可能。总之,我觉得家委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举步维艰。”

信阳某中学教务处的邓先生是分管家委会工作的副处长。谈到家委会的组建程序,他告诉记者:“组建家委会是教育局的要求,要求各班都要建立家委会,在此基础上选举产生校级家委会。各级家委会的组建都严格按照以下六个程序走:自荐、分析家长基本情况、对候选人征求意见、召开第一次家委会、召开全体家长会、颁发证书。这样就能做到民主与集中。”

谈到家委会的作用,邓先生侃侃而谈:“家委会组建以来,已经成为学校的重要帮手。比如,每学期期末,学校要组织评先工作,选举班级‘三好学生’、校级‘三好学生’等,家委会委员就成了学校行政扩大会上的家长代表,监督学校评选工作是否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再比如,学校总务计划中提到‘依据新《食品安全法》加强食品安全、卫生的监管力度’,委员们便走进学校食堂检查卫生、品尝食物,监督学校的食堂工作。委员们提出的建议都很中肯,我们都虚心接受,有的委员深入参与班级文化建设,要求负责定期更换教学楼走廊里的板报,我们也大力支持。”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落实情况良好,各地各中小学和幼儿园普遍组建了家委会,但家委会地位、性质、职责在老师、家长心中都比较模糊。如何规范家委会的运行机制,使家委会发挥应有的作用,是摆在教育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

如何规范运行机制

濮阳某中学班主任颜老师把家委会发展迟缓的原因归结为家长不支持。她向记者抱怨:“许多家长,包括家委会委员,对教育知之甚少,不知道为什么要成立家委会,不知道家委会应该做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做,是‘三不知’家长。他们不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事。还有的家长认为,组建家委会不过是走走形式,没有权利的组织注定不会被重视,更不会长久。”

颜老师的同事赵老师认为,要使家委会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赋予家委会三项权利,即听证权、否决权和监督权。所谓听证权,是指学校、班级有重大决定时,必须邀请家委会委员听证,充分尊重家委会的意见和建议。否决权是指家委会对学校、班级不合理的规定有权否决;一旦否决,学校和班主任的工作方案必须进行调整。监督权是指家委会在学校、班级日常管理中有检查、督促、评价、指导的权利。“如果把家委会的职责限制在帮助学校和班主任搞活动上,那不是给家长添麻烦是什么?哪个家长会心甘情愿地给老师当保姆?”赵老师说。

赵老师还向记者反映,家委会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并不高。他说:“有的家长私下里称家委会是‘官员联谊会’,因为委员都是政府各级官员。家委会委员应该是社会各阶层懂教育、甘愿奉献、教子有方的家长,与官员身份并无必然联系,家委会委员由清一色的官员担任,实在反常。实际上,许多官员应酬多,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对学校的协助往往力不从心,在教育上并不具备优势。据我所知,有些官员对家委会的活动很热衷,其实是想借此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捞取‘社会贤达’‘尊师重教’的美名。我还听说,在别的学校,家长们称家委会是‘收费委员会’。为了规范学校收费行为,教育管理部门要求学校实行‘一费制’,但学校通过家委会组织学生补课、收取补课费、集资筹款等。这些教育部门不允许的事,通过家委会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实施,学校不但将乱收费责任推得干干净净,还把家校的收费矛盾转化为家长间的矛盾。这不是挂羊头卖狗肉吗?”

南阳某中学副校长邱先生接受采访时说:“组建家委会的初衷是家校联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家长和学校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学校和家长通力配合,各司其职,良性互动。老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家长也有参与权,除家长个人对学校教育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外,还可以通过家委会这个平台组织起来,行使集体教育参与权,促进学校民主管理,支持教学改革,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家委会的积极意义,已被现代教育史证实。所以,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家委会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谈到家委会的具体职责,邱先生如数家珍般列出以下10条:

1.参与并监督学校的管理和有关重大决策;

2.协调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3.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4.努力为学校教育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5.呼吁社会、企业、单位对学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6.收集家长对学校管理及教师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意见或建议,并及时予以反馈;

7.收集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案例,进行交流;

8.发现或知道学生在校外的不良或高尚行为,要及时告知学校,以便随时予以教育和表扬;

9.积极学习和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具备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的法律常识,争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好家长;

10.每学期召开一至二次家委会工作会议,家长接通知后自行安排好本单位工作,准时到会。

“上述10项职能,是我校按照《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制订的。这些职责归纳起来是四种职能。”邱先生总结道,“第一,参与功能,即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第二,配合功能,即主动配合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学生素质教育;第三,督促功能,即督促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第四,沟通功能,即加强学校与家长、学生与老师、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联系。”

邱先生承认,家委会的现状与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他说:“不可否认,家委会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大家都没有什么经验,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好消息是,许多省相继颁布了家委会的设置与管理办法,使家委会的建设有章可循。有些地方还设立了家委会建设管理研究项目组,以政府、企业、学校、专业机构四方合作的方式推进,对家委会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行突破式攻关。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家委会的运行机制将越来越规范,家委会将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不可忽视的积极力量。”

国外模式能否复制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发达国家的中小学,家委会由全体家长投票,民主选举产生,选出的委员代表全体家长履行职责。有了这样的家委会,办学者、教育者、受教育者的权责得以分清。这种家长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机制,大大减少了学校管理、决策的片面性。在我国,近年来一些地方中小学、幼儿园不断出现家校冲突、师生矛盾,以及侵犯学生权益的事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家长缺乏参与学校管理、决策、监督、评价的渠道,难以有效维护受教育者的权益。教育部要求各地成立家委会,让社会参与学校管理,就是针对这种现实问题。总体来说,我国的国情与发达国家不同,但发达国家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的一些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记者了解到,在许多发达国家,家委会建设起步较早,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美国早在1897年2月就成立了全国家长教师协会,会员资格向全体美国人开放,主要是家长和教师。目前全美大约有23000多个本地家长教师协会,针对学龄前儿童、小学生、中学生以及特殊残障学生,总共有约520万名成员。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它已成为全面维护学生利益的全国性志愿者团体。它的使命主要是代表家长行使教育参与权,参与学校管理、家教斡旋、家长教育、健康指导、学校安全等。

英国1998年通过立法,宣布建立家长协会制度,规定任何人只要年满18岁,无论有没有孩子在校读书,也不需要有任何教学经验,都可以参选家长协会,作为家长代表过问和参与学校的一些日常事务。

法国家长联合会的家长代表可与教育部长讨论预算、教师名额、代课制度、保险医疗等教育政策。如果家长代表足够强势的话,甚至可以推动教改。每学期开学,家长联合会的成员向新来的家长解释家长联合会的功能,然后邀请每个家长入会。

第6篇:小学家庭教育指导案例范文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家长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6

一、班主任和家长合作研究的现状

(一)家校合作的概念

马忠虎教授认为家校合作教育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的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

(二)国内外的研究

国外:不列颠哥伦比亚的埃斯特认为,“家长参与”指发动家长的潜能以主动或被动地帮助其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不但在家中而且在学校。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专家埃普斯坦从社会组织的角度为有关学校和家庭合作影响个体发展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指出家庭和学校在合作关系中的平等地位。

国内:陈P在《家校合作:一种特殊的交往》中以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依据,构建了学生、学校、家庭主体互动的家校合作模型,从日常交往和非日常交往阐述了家校合作的问题。黄河清副教授编著的《家校合作导论》,全面论述了家校合作的理论、国外和港台家校合作、我国的家校合作和发展等,为我国中小学家校合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小学班主任和家长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以上海金桥中心小学(金粤校区)二(4)班为研究对象,该校是上海的普通小学,本地生源少,外地生源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班主任和家长合作时所处地位的问题

家长没有平等参与。如二(4)班学生小程在学校课堂作业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告知家长回家补好,并希望家L监督完成,第二天交给老师。可是,第二天,小程的作业依旧如此,拿回去怎么样,拿过来还是怎么样,丝毫没有做过的痕迹。在此过程中,家长没有负责监督,老师要求配合做的也没有落实。父母的行为,抛弃了教育孩子的责任,也放弃了平等参与教育的权利。

(二)班主任和家长合作时沟通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面狭隘。

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主要围绕学习。沟通面的狭隘,使班主任和家长都忽视了孩子成长中的其他部分,如道德、身体、心理健康等等。

2.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效率低。

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难以得出有效的方法。沟通像聊天,就算就事论事,难以共同得出解决方法。沟通多数成了班主任老师向家长告状或者反映情况,家长只是听,也无后续行动。从解决事情的层面上看,学生的问题依然存在。沟通只是达到互相知晓的程度。

(三)班主任和家长合作时参与的问题

班主任和家长的沟通基本可以保障,那么,沟通之后的合作呢?以下是班主任和家长合作时参与的问题。

1.家长没有时间参与

家长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参与合作。

2.家长没有能力参与

家长的文化水平的因素,难以参与合作。

3.家长没有意识参与

家长的教育意识的落后,难以参与合作。

三、小学班主任和家长合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笔者结合案例二(4)班学生小程,父母的无视班主任老师的沟通内容,也不提供积极的辅助行为,任其孩子的作业依旧。其原因从两方面分析。

(一)家长方面

1.家长的文化程度的因素影响合作想达到的目的。

小程同学案例中,小程的家长文化水平是小学毕业,想要帮助孩子在家辅导完成作业,可能会遇到题目,难以解答。

2.家长的自身想法的浅薄影响合作想达到的目的。

小程的家长觉得孩子的课堂作业没有完成只是学校老师的事情,任由孩子到家不补完整。

3.家长的教育意识的落后影响合作想达到的目的。

小程家长的教育意识中班主任老师是主体,对于教育孩子问题上,只做个旁观者。

(二)班主任方面

1.班主任找家长合作的“点”太单一

班主任老师找小程家长,告知补完整课堂作业,只是停留在作业上,没有深入谈到作业没按时完成背后的原因等。

2.班主任找家长合作的态度太强势

班主任找小程家长合作,其态度过于强势,也没有听家长想法。

3.班主任找家长合作的意识不坚定

班主任找家长合作不成功后,应后续联系,沟通情况,跟进处理。

四、小学班主任和家长合作的策略思考

基于小程同学的案例,班主任和家长合作的策略思考如下:

1. 成立班级家委会,以点到面带动全班

班级委员会的成立,积极合作的家长来带动类似于小程家长,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

2. 鼓励家长在家校合作时提出建议

家长在合作中的难言之隐,可以坦诚相告,促进合作的有效和真诚。

3. 利用网络等信息手段,多样化即时沟通信息

网络信息时代的优势,可以促进信息的快速传达。家校合作也可以利用网络优势,展开多种沟通方式,促进家校合作的顺利进行。

小案例透出大道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意义重大。笔者会继续结合切身工作经历,研究家校合作,从实际问题中,实践探索更多的可行性策略。

【参考文献】:

[1] Epstein, J. L.(2001).Building bridges of home, school ,and community: The importance of design.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Students Placed at Risk (JESPAP),6(1), pp:161-167.

[2] Sheldon S.B and Epstein. J.L. Improving students behavior and school discipline with family and community involvement [J]. Education and Urban Society, 2002, (35):4-26.

【3】 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第7篇:小学家庭教育指导案例范文

关键词: 小学新生 问题浅析 小学生活 研究成果

国内外教育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成绩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1]因此,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长期以来,小学一年级新生学习困难、成绩偏低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为让孩子尽早适应小学学习生活,我们通过对教师、家长问卷,与领导、教师座谈等形式,对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一年级学生中学习习惯较差、成绩偏低的学生所占比例平均高达22.8%。这对于智力上无明显差异,入学不足一年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一、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

(1)家庭教育方面。多数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较多地把目光集中在分数上,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却不够重视。(2)教育者自身存在问题。由于来自学校、社会、家长等各方面的压力,使得有的教师过于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法指导和习惯培养,致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现象,成绩偏低的学生所占比例较高。(3)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缺少学习活动中应具有的认真、主动、顽强的心理能动状态。(4)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与小学低年级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教育衔接不到位,一年级新生入学后不能尽快适应小学学习生活。综合以上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部分教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不够重视,缺乏科学的培养方法与策略,成绩偏低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良学习习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构建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策略体系研究》这一课题,旨在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和策略,最终使学生养成从小热爱学习、学会倾听、善于思考、大胆发言、认真书写、敢于提问、认真观察等良好学习习惯,为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避免学生输在学习的“起跑线”上,进而全面提高全县小学的教学质量。

二、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研究抓住学生成长的起点,避免学生输在学习的“起跑线”上,在教师中树立并推广了一种为孩子的可持续发展乃至一生成长奠基的理念。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及幼小衔接方面,进行了细致、具体、有针对性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提升了对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的认识,而且初步构建了适合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教育的切实可行的实践操作体系。

(一)制定了教师可操作、学生可比照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目标细则》。

通过反复讨论、实践、研究并结合实际,我们制定了《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目标参考细则》。对教师来讲,《细则》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实现的教育目标;对学生来讲,其是在学习活动中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细则》对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方式,以及课前准备、上课、读书、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的各个环节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章可循。

(二)初步构建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操作体系。

1.建立档案,抓早抓实

在学生入学时就应狠抓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建立学生学习习惯培养档案。内容包括:个人档案、学生照片、老师及家长评语(每学期一次)、好习惯培养目标细则(分年段)、学生学期初计划(我的小小心愿),以及学生取得的各种荣誉、参加的活动材料或其他相关内容。档案记录了学生在习惯养成方面的点滴进步,既有利于教师、家长了解学生习惯养成情况,又为学生积累了成长过程中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2.循序渐进,反复抓,抓反复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可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但巩固却需要至少36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因此,我们在研究中,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的具体情况,从做好课前准备,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入手,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例如:在课前准备上,我们要求学生每节课前准备好下节课所需的书本、学具等,并在指定的位置摆放好,但有的学生总是做不好。对此,班主任经常跟组长一起检查、督促,对不会整理的学生亲自指导、帮助整理,连续几次后,这些学生受到了感动与启发,达到了教学要求。

3.立足课堂,落实《细则》

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重点在课堂,同时将其渗透于班队会和其他课外活动中。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始终把《细则》渗透其中。根据一、二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分年段制定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目标细则》,并将分解后的目标细则粘贴在班级的醒目处,夹在学生的档案中,不仅教师要了解,而且让学生熟知,起到时时督促、事事参照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依据《目标细则》对学生的课前准备、读写姿势、认真听讲、积极发言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教学中,时时进行提醒,让学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4.树立榜样,启发训练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大多数是按照家长、教师的要求或在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要为低年级学生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对此,我们的做法是:在班上尽量多表扬一些课前准备充分,上课认真听讲,作业书写工整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养成习惯。随时抓住学生的点滴良好行为,尤其是平时习惯较差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营造有利于培养良好习惯的氛围。同时,教师要非常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学生的表率,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好,如:教师的仪表、教学语言、教态、板书等尽量规范,以免让自己的不良习惯和不规范的言行影响学生。

5.幼小衔接,合力联动

在座谈中,我们感到小学和幼儿园教师在习惯培养方面缺乏联系,衔接不到位。因此,在研究中,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小学与幼儿园的交流和合作,努力使教师在思想上对孩子学习习惯方面达成共识,在行动上达成一致。

(1)幼小结对,互动交流

在研究过程中,小学和幼儿园互相结成对子,开展互动交流活动。例如:“带幼儿园的小朋友参观小学的校园及课堂学习,模仿小学生的听、写、读的姿势等;邀请小学生来幼儿园与小朋友座谈,教幼儿一些书写、读书的姿势,纠正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等;通过环境布置、图片、录像资料等各种教育形式,尽量让幼儿了解小学课堂学习生活。”[2]

(2)专题研讨,加强合作

结合本单位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幼小衔接专题研讨活动,如:培养良好书写习惯的专题研讨,培养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专题研讨,对家长进行培训指导的专题研讨等。

6.家校合作,形成合力

首先,积极向家长宣传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不要只关注孩子的考试分数,促使家长重视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其次,通过家访、家长学校、家长联系卡、家校联谊活动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定期召开有关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方面的家教经验交流会,表彰先进,以点带面。家校合作,形成合力,使家校教育保持一致,巩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效果。

三、成果实践效果

(一)学生良好习惯得以养成。

按照《细则》要求,每个学生在教师的提醒下,能保持正确的坐姿和读写姿势,基本做到认真听课;能带着问题倾听老师和同伴的发言,尽量不打断他人的发言;能借助一定的条件把话说完整、说清楚;在活动中能够遵守活动规则,合作意识明显加强,我行我素的行为得到改善,初步学会整理玩具、学具,用后能放回指定位置。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通过训练能够较好地做好课前准备,能专心倾听他人发言,不随意插话,养成课前阅读、预习的习惯,在预习、阅读中能抓住重点圈划,阅读、预习能力明显提高。多数学生能说几句完整的话,表达比较清楚,声音响亮,能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并把观察的结果表达出来。在老师的指导下,乐于发现和思考问题,在小组活动中,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能主动承担一些任务,书写和握笔姿势有了明显改善。在教师、家长的指导、督促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成为自觉行为。

(二)教师素质得到提高。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视程度提高了,课堂教学中不只是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够利用各种,途径和形式,关注学生的学法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好习惯养成促进了学习成绩的提高。通过实践,教师们探索出了一些切合实际的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和策略,总结、积累了一定的可借鉴的经验,撰写了许多案例和论文。

(三)家长观念明显转变。

通过课题的实施,转变了家长重成绩轻习惯的传统观念,明确了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掌握了一些指导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方法。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动研讨、合作交流活动,使幼、小教育形成一个整体。教师们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方面,不仅在思想上达成了共识,而且在行动中做到了一致。在两个不同的阶段,采取更加有效合理的教育手段,在孩子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作息时间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过渡,有效地促进了良好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第8篇:小学家庭教育指导案例范文

一、家校联动: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真正的合作者

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 这句话深刻地说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家校合作,不断完善育人环境,金三小高起点,低落点,积极依托高校资源和区内外名校的优势,开展了“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与家校联动培养模式构建研究”的课题实验,探讨思想品德教育的对策,寻求家校联动的最佳途径。

对教师,学校组织了大量的系统培训,内容有班级管理有效性策略、精英教师团队的拓展、儒家文化系列讲座、特殊学生转化的案例评比、外出学习的一句话分享座谈、每月的班主任例会等。这提升了教师的学习能力和教育技能,提高了与家长沟通的亲和力,保证了家校联动通道的有效畅通。

对学生,学校从学习行为、卫生行为、生活行为、道德行为、心理健康行为等五方面制定了《金三小学生行为习惯标准》,通过家校联系卡,不断与家长沟通学生的行为转变。

对家长,学校捕捉家长的关注点,培训家长,尽可能地让家长来参与学校的活动。开学典礼、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开放日都有家长与孩子同台表现的身影。学校抓住家长的兴奋期,引导家长对正确的事情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做,每年对一年级和六年级家长都进行关于学生成长关键期的培训。3年来,学校开展家校联动系列活动21次,家庭教育大讲堂12场次,举办德育论坛2届,发放家庭教育问卷18次,每学期编辑2份家庭教育小报,每学期召开家长委员会工作会议1次,不定期地举办各类主题的家长座谈会,这调动了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在专家讲学、专题研讨中,许多只念过小学的家长拿着本子记笔记,向专家提问题。广大家长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家庭教育征文比赛,家长韦志芬在他的家庭教育论文中这样写道:“其实,影响一个人终身发展的因素中,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能起到制约作用的是品德、品格,是做人的快乐,是受人欢迎、尊重的感受,而不是知识教条。教育孩子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孩子学会做人。一个孩子品德如何,将决定他前进的方向,是他追求进步的动力,也是他把学习搞好的重要保证。孩子如果具备了良好的品德,就会有很多成长、进步的机会,就会自觉学习社会所要求的各种知识,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就人生全程而言,德育是最根本的教育。家庭教育自然应该以德育为重,家长应树立德育重于智育的理念。”

正如金三小家长在责任誓言中所说的那样,“我是金三小的家长,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只有我们变得更好,孩子才会变得更好”。学校大量的付出,不断提高了家长对学校的信任度。

为了强化联动机制,拓展联动渠道,金三小有效利用学区资源,积极抓好德育基地建设,把金城江区烈士陵园、金城江区武警中队、博东糖厂、心乐福利院等10个单位作为学生综合社会实践基地,每学期分年级到各基地参观实践,使德育工作通过家庭向外辐射,向社会延伸,为未成年人道德建设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德育工作开创了新局面,取得了新成效。2009年2月金三小成为“广西师范学院青少年德育研究所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基地”,2010年成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德育活动全国联系点。社会的认可不断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2009年以来,学校先后承办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六个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宣传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讲孝德——我行动”暨“传唱优秀童谣,做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主题教育活动的启动仪式、河池市“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主题教育活动的启动仪式、金城江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我们在行动”主题教育活动的启动仪式。家校联动的有效实践,转变了家长的行为,更新了家长的育人观念。现在,每次学校有活动,家长们都提前赶到,他们希望能多走进学校,关注孩子的分数,但更关心孩子的品质。

二、“阳光班级”:为学生成长营造积极的学习团队

“我是金三小的学生,学习是我成长中的责任。良好行为习惯是我成才的基础,参与、体验是我成长的过程,努力使我每天都在进步。我要健康!我要自信!我要做阳光少年!”这是金三小学生的责任誓言。“阳光”意味着“温暖、光明、自信、积极向上”,学校为学生积极营造成长团队——“阳光班级”,让学生能以先进的班级为荣,形成积极进取、开拓向上的学风。各个班级根据学校的要求,结合班级具体情况,制定出了适合本班的班级口号和班级奋斗目标,使校规、校训具体化。为了更好地促使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转变,让每个学生树立“班级是我家,我为班级增光彩”的信念,学校大队部每月坚持开展“学习之星”“遵规守纪之星”“孝德之星”“进步之星”的“四星”评比,促进班级团队成长,让爱学习、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四星”学生成为班级学生学习的榜样,引领“阳光班级”积极向上。大队部通过大队干部的轮值督察,每周从卫生、文明、纪律等10个方面对各班进行量化评比,推选“阳光班级”。每周一升旗仪式上,“阳光班级”会获得学校的授牌,授牌可以悬挂在“阳光班级”的门口。各班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也展开了竞赛评比,除了设计好、用好班级学习园地,还充分用好墙面,开设了“学生作品展示”与“操行评比栏”,作为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同学们在懂得欣赏他人的同时也感受到被赏识的快乐。

三、自我管理:为培养优秀公民奠基

2010年7月18日,金三小组织了29名学生到北京参加“杰出青少年自我管理”特训营。此次活动中,最小的学生只有7岁,最大的不过14岁。这支团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得到了课题组专家的高度评价:“金三小29名同学由2名辅导员老师带队参加蓝图2010年夏令营,他们准时、守纪律、积极主动、肯付出,每位同学都代表了家庭的修养,代表了地方的形象,是最佳的团队!”这样的评价既是一种肯定和鼓励,又验证了金三小开展“自我管理”课题实验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实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实现人的自我管理。2010年3月金三小与北京“自我管理情商”教育课题组承接了自我管理课题实验研究。实验面向4—6年级的学生,通过让学生每天宣读个人宣言,激励学生自发努力,填写《自我管理手册》,培养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感悟的意识,帮助学生在坚持中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学校鼓励实验班教师大胆创新,开辟多种渠道开展工作。每个班级的教师每天都花10分钟的时间来指导学生填写《自我管理手册》,运用心理学中21天习惯养成法,坚持指导督促21天。随后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填写,只是偶尔进行抽查监督。学校为师生定期组织关于积极心理学的团体辅导,每15天开一次小组会,每30天开一次大组会。自我管理课题实验的开展,不仅转变了学生的行为,也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有一位班主任在工作日志中写道:“引导孩子们填写日记录,与其说是我在为学生的终身成长奠基,倒不如说是学生成全了我的发展。我要感谢这次课题任务,让我在烦琐的工作中轻松应对。”

在课题实验初期、中期和末期,实验班级根据学校制定的《学生习惯调查问卷表》对学生进行调查,并作好分析与记录。实验班级成立了“好习惯银行”,即根据课题要求,对在“两个习惯”“三颗心”“四个自己”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颁发奖状,学生获奖后把奖状放入自己的档案袋(“好习惯银行”)中,等到年末评选校级“阳光少年”时,谁的“好习惯银行”中存的奖状多谁就当选。这促进了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提高。有参加课题近一年的学生主动向校长提出申请,要在学校中成立“小小日托管理员”管理组,监督中午日托学生不购买零食。学生说:“参加课题后我有了上进心,更自信了,遇事不再冲动,懂得了主动承担家务,体谅父母的不易,家里渐渐少了父母的催促声,我还能主动为长辈夹菜了!”根据课题开展的情况,学校不定期把家长请入课堂,看看孩子的在校表现,同时向家长发出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有:您对课题了解多少?孩子参加课题后是否有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作为家长,您知道课题组为您布置的6道作业题吗?……家长问卷结果一出来,关于做课题取得的成绩、今后课题实验努力的方向,教师们就心里有数了。

四、触摸心灵:让教育创造美好的精神世界

针对当前独生子女的心理困惑,学校启动了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由专人负责向学生开展有关青春期、个体行为偏差等方面的咨询。为了提升教师的心理学专业水平,学校出资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心理培训,目前已有7位教师获得了国家心理咨询师的资格。学校还在校园网建立了“知心师生群”,让学生们通过网络与教师对话和谈心,解决了部分学生不愿意面对面地进行咨询的问题。学校通过每月一次的自我管理大组会,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学方面的辅导。

“教育上的明智和技巧,在于精心保护和珍惜孩子心灵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以及他们要成为一个好人的志向。如果儿童还没有这种向往和志向,那就要去培养。”学校安排了专职的心理教师,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针对不同年级段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意志、行为方面的偏差,开展了不同主题的心理疏导:“一年级,好习惯养成——我能干;二年级,与人友好相处——我快乐;三年级,帮助他人——我愿意;四年级,自主学习——我自觉;五年级,面对困难——我坚持;六年级,学会长大。”

第9篇:小学家庭教育指导案例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单亲;关爱;笑容;馈赠

转眼间,又到了学期末,回首这半年和三个班孩子们的接触,我的心不由为之一痛,亦有丝丝的些许安慰。痛的是每个班上总有那么几个单亲孩子,每每没看到他们怯懦的眼神,再想想自己的孩子,觉得命运真是不公,给这些小小的心灵带来无边的痛楚;安慰的是经过半学期的接触,我用自己的方式让这些孩子感受到我对他们在学习上的关心和鼓励,同时看到孩子们脸上洋溢的自信的天真的笑容。

单亲家庭的生活环境容易使孩子心理失衡,出现较多心理问题。这类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更容易形成自卑、敏感、孤僻、攻击、怯懦、逃避、感情淡薄、自我封闭等不良心理特征。基于单亲家庭学生这样的心理特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是特别关注他们的在课堂上的表现。

首先,不当面公开,一视同仁。

分享案例1:三年级2班有个男孩叫水晓成,个头不大,给人感觉小小的,弱弱的,有一堆水汪汪的眼睛,总是怯怯地看着你。学期中,他的爸爸因故离世。当我从马芳琴老师口里得知这一消息时,我当时为之一震,这么小的孩子,母亲肯定很年轻,这犹如晴天霹雳,这一家以后可怎么办呀?作为孩子的老师,我又能为他做些什么?我默默地看着这个可怜的孩子,真想把他抱在怀里,告诉他:“孩子,不要怕,一切都会过去的。”可我没有,因为此刻,他最害怕的就是所有的同学和老师都知道他的这个“秘密”。我能深刻地感受到孩子那种无助和祈求的眼神,所以当时的我,什么也没有对他做,什么也没有对他说,只是把目光移向别处……

单亲家庭的孩子大多数自卑感强烈,较容易猜疑,对人对事容易不安敏感,教师或同学出于关心和重视,在公众场合多次提起单亲家庭学生的情况也很不宜,这种情形最容易加重当事人的心理压力,感觉弱点被放大,被提到一个新高度,倍感自己与众不同,如针芒在背,疑虑他人用有色眼光看待自己。其实单亲家庭学生最渴望被社会平等对待,尤其在学校,希望被老师和同学一视同仁,老师和同学若过多注意他们的家庭问题,则效果过犹不及。所以我们要留心自己对单亲家庭学生是否关注得当,是否造成他们更大的思想包袱和心理负担。

对这些孩子的关怀,最好潜移默化,间接含蓄,重在细节,用行动表现。

所以在后来的英语课堂上,我总是要叫他回答一个问题。慢慢的,孩子变了,回答问题的声音也大了,性格也变得活泼了,胆子也变得大了,脸上也有灿烂的笑容了,我也打心底里为他的笑容而开心。

其次,潜移默化,培养自信。

分享案例2:五年级1班的康文豪同学,其父母离异。个头较高,性格明显有点古怪,是我从三年级一直带上来的。学习习惯拖拉,成绩明显下降,好在课堂上与众不同。又一次,我叫他回答问题,结果他回答错了,然后我就叫别的同学回答。他就一直站在自己的座位旁,我示意让他坐下,可他仿佛没看见,一动不动,看看我,一笑,好像在暗示我:“老师,我没有回答上这个问题,你就惩罚我吧,让我站着好了。”随着其他同学的哄堂大笑,我走到他身边,把手放在他的肩膀上,面带微笑,大声说:“康文豪,sit down, please.”他才坐下来。在后来的学习中,我更是多一份关注给他,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看到他举手便叫他回答问题,满足他小小的需求,无声地培养他的自信心。进而他举手的次数越来越多,声音也越来越大。一次我的一个问题刚落,他便举手大声说:“I can,I can.”当然,我把这次机会给了他,同时,我也看到了他脸上开心的笑容。

离异对孩子来说确实是一场灾难,而将灾难减到最低限度,则是我们每一位家长和教师对儿童应负的刻不容缓的责任。由于家庭的破裂,导致家庭教育残缺不全,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他往往缺乏较好的生活教养和学习上的正确指导,同时由于破裂家庭给他们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形成了消极的思想,在行为上具有较多的异常极端表现。对这类学生的教育要拿你的真心与他交流,会收到出奇的效果。

最后,正确引导,寄托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