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优秀教师教学案例范文

小学优秀教师教学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优秀教师教学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优秀教师教学案例

第1篇:小学优秀教师教学案例范文

一、思想培养

人的行为必然源于思想,思想对行为具有限定性,这种限定受经历、经验等因素影响。学生阶段,生活阅历较少,个体行为经验较少,易于接受某种思想理论和行为准则。此阶段是进行差异教学思想理论、差异教学行为培养的最佳时期。课题组以选修课的方式,选定《差异教学论》(华国栋著)作为教材。根据教材内容将教学分为几个适宜的模块:

(一) 讲授模块

一些专业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或理解有困难的章节,以教师讲授为主,如《学生的差异与差异教学》、《学生差异测查》、《目标课程计划》等章节。

(二)自学模块

一些理论性不是很强,学生通过自学或者互助能够学会,教师则通过一定的方式测查掌握学生自学情况,如《辅导训练及课外活动》、《同学间合作互助》等章节。

(三)研讨模块

一些内容与教育学、心理学、课程学联系密切而又能体现差异教学特点,教师与学生共同研讨,如《开发每个学生潜能》、《超长学生和困难学生的教育》等章节。

(四)检验模块

采取答辩、撰写论文、试卷测查等方法。

通过课堂学习学生对差异教学的特点、意义、价值有了深刻的认识了解,能够主动接受差异教学思想。

二、行为培养

学生虽然接受了差异教学思想,而要把这种思想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教学行为也并非易事。具有了差异教学的思想,但不一定就必然导致正确的教学行为,为此课题组采用以下途径培养学生差异教学行为:

(一) 见习体验

到中小学观察任课教师、班主任是否对学生进行差异教学,是否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能不能将学生差异作为教学的资源开发利用。

(二)问卷调查

设计问卷到职业学院、职业中专学生中做问卷调查。

(三)访谈

学生到自己熟悉的学校做访谈 ,了解中小学教师是否实施差异教学。

通过见习调查,学生认识到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适宜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学生进步的动力,不当的教育教学行为会毁掉学生。

三、策略和方法培养

学生具备差异教学的思想、养成差异教学的行为,还需具有差异教学的技能,才能更好地实施差异教学。培养学生差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课题组采取四种举措:

(一) 课堂学习研讨

课题组通过《差异教学策略与方法》系列讲座,以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和差异教学策略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对学生从理论层面进行差异教学策略方法、差异教学能力培养。

(二)观摩优秀教师录像课、随班就读现场课

观摩优秀教师及随班就读现场课,让学生去感悟差异教学策略方法,观摩研究优秀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既关注全体学生又照顾个体差异学生,如何运用差异教学的策略方法。

(三)分析教学案例

学生通过对教学案例分析,找出哪些地方,哪些教学环节运用了差异教学策略方法,运用了什么策略和方法,运用得是否恰当。经过由理论―实践―理论的过程,学生对差异教学策略方法反复咀嚼,细细消化。

(四)学生设计教学案例

学生设计教学案例既要面对全体学生,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胸中要有学生,要有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适宜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差异教学策略及方法。

(五)教学实践

分为两个环节:

1、 模拟课堂训练

以实习小组模拟课堂演练,把教学案例转化为教学实际,学生相互研讨、相互帮助,最后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形成教学实施教案。

2、 教学实习

学生直接运用差异教学策略和方法去进行实战教学,将掌握的差异教学的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我们曾对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没有学过差异教学知识的学生,对差异教学知之甚少,粗浅的理解为差异教学就是单个辅导学生;而学过差异教学的学生,对差异教学理论、思想、作用、价值、策略方法等都很清楚,而且认为差异教学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是未来教师必须要掌握的技能,是实现教育过程、教育结果公平的有效途径。

第2篇:小学优秀教师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 幼儿教师培训;专业成长;视频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11—0088—05

一、引言

新课改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依托自我反思和研讨合作能力,而提升反思和研讨合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成为架设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阶梯。在信息技术广泛使用的今天,一种新型的教师培训方式——视频教学案例研修——应运而生。视频教学案例是一种动态生成性资源,对于幼儿教师研修所发挥的作用尤为明显。与传统案例研修相比,视频教学案例更具有直观性、情境性、真实性和启发性,结合幼儿教师的工作特征,能帮助教师更有效地感受课堂进程与玩具和教具使用,有利于教师多角度、全方位地重复捕捉教学信息。

本文以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学前教育教师研修课程资源》——为例,重点探索视频教学案例在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意义与价值。作为一整套针对幼儿教师远程研修的视频教学案例课程资源,其目的在于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为依据,以幼儿教师的现状为背景,以课题研究为依托,按照幼儿教师的学习特点和专业构成,从理论学习和实践研讨两个方面系统研制,以此探究视频教学案例在幼儿教师研修中的作用。本套课程资源已在2012年由中央电教馆电化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正式发行。

二、视频教学案例课程资源研制的必要性

(一)顺应时代教育形态转变,使用信息技术提高培训效率

传统教师研修受到教育行政管理的约束,模式单一,培训教师没有参与选择的余地,教授方式以讲授为主,以集中培训为主要形式,往往起不到培训提升的作用,让培训成为一场拉锯战、消耗战。视频教学案例课程资源的明显优势在于,利用当前广泛应用的信息技术,将枯燥的传统培训转变成灵活性、生动性、可重复性强的培训模式,学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自行选择学习内容,并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制定学习计划,增强学员的自主性,调动教师研修中每名成员的能动性,提升单位时间的培训效率。

(二)打破传统幼师培训瓶颈,建设新型培训模式

根据陕西省学前教育专项调研报告,在职幼儿教师接受培训的形式趋于单一化,培训效果不佳。目前,陕西省各县市,特别是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引进来”,即聘请专家教学;二是“走出去”,即参与研修的幼儿教师进入指定的研修学校学习。实际情况是,外请专家费用昂贵,对于大部分农村地区幼儿园而言开支甚大,难堪重负;其次,教师走出去不仅会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走出去所学到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对于农村现有教学发展水平又不能完全适用。因此出现了教师接受培训后仍旧按部就班教学的情况,达不到培训的预期效果。

视频教学案例课程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研修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工作需求选取相应的教学课程,在节省外请专家高额费用的同时,还达到了帮助教师直接与专家“对话”的目的,让教学任务繁重的幼儿教师不必走出去也可以接触到先进的教育方式与全新的教育理念,为广大幼儿教师培训创设了一种新型的培训模式。

(三)丰富培训内容,增强培训效果

伴随着《纲要》的颁布,各省市陆续出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陕西省深入基层调研,发现幼儿教师在职培训实效性不强,最主要的问题集中在幼儿教师培训内容过于理论化,实践性较差。对于刚入职一、两年的新手教师来说,他们更渴望接触实操性较强的培训内容,以达到对活动现场主导的教学效果。而侧重理论培训的教学内容,不仅起不到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作用,过于抽象的理论概述反而使得教师缺乏实实在在的体验,对幼儿教师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成效不大,特别是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没有实际帮助。因此,在培训会场常常会出现教师听课不认真,培训后缺乏深刻的总结和思考,导致事倍功半。

视频教学案例课程资源在内容选取上严格按照幼儿园教学内容制定,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分门别类,既有按照幼儿年龄的分班培训内容,也有按照五大领域课程标准划分的教学实践;既有宏观上分析现行国家幼儿教育政策的学习资源,也有幼儿园特色课程、玩具教具制作和使用介绍,能满足研修教师全方位的学习需求,使幼儿教师能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帮助教师在工作上精益求精,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三、视频教学案例课程资源

研制的基本思路

教学案例是教学情境中一种有效的行动研究,是对教育过程中典型事件的深层剖析和反思,其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提升教学效果。视频教学案例是在传统教学案例基础上,以视频为手段,以主题为核心,将含有问题和典型疑难教学情景的教育教学事件以及相关研究,通过多种媒体,借助信息技术编辑而成的作品集。[1]优质的视频教学案例记录了师生的互动和教学过程,可以为师生提供高质量的辅导观摩功能,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2]

伴随着3G网络核心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超媒体对传统视频通讯技术进行了融合,新媒体意识与教育思维有机结合,将视频、音频、动画、图片、文字有机整合到视频教学案例中,并与Web等信息传播和存储技术互通,为教师培训特别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一)研制原则

1. 系统性原则

研制本资源的落脚点就是要立足于不同层次幼儿教师的研修需求,系统地设计研修课程,全面融合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幼儿教师需要掌握的专业理论和活动实践,全方位支持和引领幼儿教师的研修。

2. 针对性原则

本视频案例研制的各个环节都针对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及教育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困惑,以此为依据设计课程内容,以期转变教师教育理念,开拓教师视野,充分使用教育机智,有效提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设计与组织能力。

3. 实践性原则

紧密结合教育实践活动,围绕大量真实的教学案例以及一线教师的感悟和反思来组织主体资源的研制,通过专家的详细讲解,通过分析活动案例,达到为教师的教育活动提供指导和帮助的目的。

4. 参与性原则

本资源中选取的教学案例,通过适时设问、创设案例情境等方式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学习,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共鸣,在过程体验中反思自己的工作实践,在互动分享中学习他人的长处,在潜移默化中生成新的思路,从而实现自我提高。

(二)课程资源的使用对象

首先,一套完备的视频教学案例要立足于幼儿教师的研修需求,一定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历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对于新手教师缩短上岗适应时间,对于成熟教师丰富拓展知识能力结构,顺应新时代的新要求;其次,为幼教教研员提供一手研究资料,推动幼教更全面、更深入的课程改革,实现幼儿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个体定位。

(三)课程资源的基本框架

本套课程资源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研讨两个篇章,每个篇章又由若干学习模块组成,根据课程框架录制,以DVD媒体光盘形式出版(详见表1)。

1. 专业理论学习篇

本篇章包含两个模块。模块一主要介绍学前教育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模块二则介绍了学前教育的基础理论。两大模块分五大主题授课,以讲座形式呈现,配合PPT演示文稿说明,共10课时。通过本篇章的学习,可以不同程度地了解学前教育发展的最新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近况,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理论,解读幼儿发展规律,了解学前儿童的营养与健康常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意识形成。

2. 教学实践研讨篇

教学实践研讨篇是本课程资源的主体部分,共分八个模块,内容涵盖教育活动设计、教育资源应用、特色课程分析以及幼儿园的五大领域课程,其主要形式为案例分析+专家座谈,教学对象为3-6岁幼儿。根据年龄分段,在小中大班各选取1-2个典型案例,通过视频呈现完整流畅的教学过程,授课结束后专家对授课教师、教学过程和教学中的情绪情感体验进行详细介绍和深度剖析,分析教学实践中的优势与不足,有针对性地点评教学过程。

四、视频教学案例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一)课程资源设计

1. 组建研制队伍

优质的教学资源研发队伍主要包括幼儿教师、相关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其中,幼儿教师是视频教学案例录制的主体,既是学习者也是实践者;专家学者在对教学案例深度剖析后,对视频案例起到整体把握作用,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提出相应的指导和建议;技术人员主要对授课过程进行录制,并对视频素材进行后期设计与编排,是课程资源的创制者。[3]

2. 确定课程方案

课程方案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每个模块中主持专家的人员以及拍摄计划。

课程目标是课程录制的首要工作,是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幼儿全身心发展的一种预期效果,是幼儿园课程构成的首要成分,是学前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为课程的内容和组织提供依据,并为课程实施后的评价提供基本准则。从纵向看,幼儿园课程目标可分为课程总目标、年龄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教育活动目标。本课程资源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严格按照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包括:目标具体、核心突出;适合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目标表述遵循幼儿优先的原则;目标的结构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视频教学案例的核心在于案例的设计与选取,它是整个培训活动的触发因素,是开展交流研讨的基础和载体。[4]因此,选取的案例应具有代表性,不是课堂中发生的所有事件都会被录制成案例。要围绕课程目标选取教学中的典型事件,重在质,不在量,并具有实践和研究价值。[5]针对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和教学环境,为了帮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观察学习、深度理解并提升自我反思能力,本课程资源选取了如下课程内容:

(1)理论学习点评案例

本课程资源对近年来学前教育的发展动态和趋势进行了深入解析,包括《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一系列国家教育政策,旨在帮助幼儿教师从宏观上建立起“21世纪是幼儿的世纪”这样的认识。历史不只提供了一种时间上的巧合,它还预示着人类自身观念的变革:对幼儿以及学前教育的再认识;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有别于成人,同时,应得到成人的尊重和理解。这无疑是整个社会对“幼儿”的民主认识,从观念上建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尊重。“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只有具有这样的认知,才能在教学实践中从更高层面理解和把握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2)优秀教师示范案例

作为幼儿教师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的动态教学叙述,我们在全国多个省市的幼儿园进行了听课和评课,选出优秀的幼儿教师课例作为教学范例。这些案例能够对教师起到示范作用。教师通过观摩、分析和反思,找到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解决途径,从而内化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技能示范案例

对于一名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必须具有不同于一般教师的全面能力。其中,环境创设和玩具教具制作是幼儿教师除教学能力之外最重要的技能。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也许对教室没有选择的余地,但却有机会,也有责任有效地组织这块空间,并通过安排空间和组织材料让幼儿成为积极的人,让幼儿在与物质世界和他人的交往中学习。[6]因此,本课程资源也把环境创设和玩具教具制作的过程利用视频手段记录下来,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4)教育机智示范案例

幼儿园课堂教学是一项处于多种变化和可能的综合活动,教案设计与编写很难达到全面覆盖教学活动的目的。因此,需要参与教学的幼儿教师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对教学环节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及时做出反应并予以解决。这类案例在课程资源中贯穿于五大领域的教学中。每个案例中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也会包括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7]由于这类案例是幼儿教师课堂教学、课后总结的真实感受,容易引发培训教师的共鸣,通过示范案例中教师教育机智的展现。丰富教师应对类似教学疑难的解决方法,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反思能力。

整个课程资源的拍摄从2011年11月15日起,在确定专家人员名单、脚本形成等多项工作完成后正式实施,历时一个月,于2011年12月20日一期拍摄完成。

(二)课程资源的特色

问题导入是本课程的一大特色。问题导入机制始终强调课程录制以问题为先导,理论学习为基础,教学实践为关键。视频开始前会根据幼儿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提出相应的教学疑难,以此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习者有针对性地观看教学案例,寻找并发现问题的答案。

授课过程中,主讲教师围绕所选教学内容实施课堂教学,整个过程完整连贯,真实再现了幼儿园的教学过程。根据教学案例的编排,教学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课程导入、教学本体、结束和教学延伸。在课程的后期编排中,会在四个教学部分的转换处进行适当的文字提示,使教学过程更清晰、更明确。同时,对于教师在每一部分的教学处理和引导会做简单的文字评价,例如,如何导入教学、本体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玩具教具的使用情况、教学结束的形式以及教学延伸的意义与价值等,都会在视频下方做同步文字分析。课程结束后,专家学者针对视频中的教学过程进行详细的点评,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工具使用等方面进行深度剖析,在给予肯定的基础上,提出值得借鉴的教学建议,以便对学习者起到良好清晰的示范作用,帮助学习者有效提升。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

教师的教育核心能力,是教师的内在素质,是作为教师各项能力的重要基础,是不受外在教育设备和教育手段制约、在不同教育条件下都能迁移的能力。总的来说,教育核心能力是教师的教育判断能力和教育行为的选择能力。

我们希望通过幼儿教师培训课程资源的建立,为本省广大在职幼儿教师提供一个培养教育核心能 力、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发展的快捷路径,通过大量教学实例指导幼儿教师进行高效教学,从而帮助教师更快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幼教改革,帮助教师缩短教学 过程中的无效探索,提升业务能力,形成初步的教学结构,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对熟练教师则力求在已有大量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丰富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

1. 课程资源整合

基于学前教师培训计划建立一个以“强化核心能力,打造专业师资”为主题的幼儿教师培训资源库,通过教学视频采集和后期审查制作,按照课程框架进行资源分类,将后期制作的幼儿教师教学视频案例刻录成光盘(DVD)出版发行。

2. 课程资源实现

由于幼儿教师专业提升是一项长期工作,在对不同幼儿教师教学需求了解的基础上,制定课程资源的“三年行动计划”。

第一年,提供一批与视频案例配套的实操性教育教学与课堂管理的教师用书,打造一批充满活力、业务精良、适应能力强的新手教师群体;帮助陕西省新入职1-3年的幼儿教师加强教学观察与指导幼儿生活的能力,打下扎实的基本技能功底。

第二年,帮助趋于熟练的老教师完善其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设计充满新意的教学活动,增强老教师的教学灵活性和教育机智,制定适合本园发展的园本课程。

第三年,在已有两年不同层次的教师教育能力提升实践基础上,因地制宜,寻找陕西本土文化特色,探索幼儿教育的独特元素,进入本省各市幼儿园活动现场,通过优秀教学视频案例的培训,给本省甚至全国广大幼儿园教师提供示范、指导与评估,帮助他们更快地形成自己独特的、受幼儿欢迎的教学风格。

五、结语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视频教学案例的开展为幼儿教师培训开辟了一条崭新的专业成长道路,这种新型的培训模式也被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和专家所认可。信息技术的推广,给教育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视频教学案例的数字化、信息化、多媒体化使得教师研修更为自主,从过去的被动接受式转变为主动参与式,充分发挥教师在研修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一种高效、个性和顺应时代的研修方式正在逐步走进幼儿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为幼儿教师研修搭建起更为广阔的现代化平台。

[参考文献]

[1] 邹开煌. 视频案例——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J]. 网络时代,2008,(9):11-12.

[2] 李文昊,刘银环. 基于活动本体的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系统的应用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09,193(5):71-73.

[3] 唐应山,董闽红. 教师培训视频案例中的技术设计[J]. 中国电化教育,2005,226(11):102-103.

[4] 孙默. 基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教师远程培训[J]. 中国电化教育,2011,291(4):63-66.

[5] 韩明秋. 基于视频案例的课堂教学自评方法研究[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24-25.

[6] 高岚. 学前教育学[M].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52-253.

[7] 王瑞峰. 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视频案例学习支持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09:9-10.

[8] 翁凡亚. 基于视频案例的职前教师教育资源的设计与应用[D]. 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07.

[9] 黄晓兰,宋继华. 基于课堂教学视频案例的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模式[J]. 现代教育技术,2010,20(5).

[10] 方红. 教师研修新资源——教学视频案例开发创作与应用介绍[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9).

[11]杨. 视频案例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26(2).

第3篇:小学优秀教师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 教学实践性 公共教育学 教学改革

公共教育学的主要课程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长期以来,这个重要的课程目标难以实现,它反而成为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工作的一大难题。这个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到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公共教育学课程进行改革。而我院陶瓷学院师范类专业旨在加强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通过对其成功的教学改革经验进行总结,以期对当前其他院校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所帮助。

一、学生实践能力薄弱的原因

1.教学内容脱离学生实践。

现在大部分院校的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未能与当前实践紧密结合,甚至那些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有很大帮助的章节,诸如教师、课程、教学、德育、班主任工作,也没有较好地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就更不用说那些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了,诸如,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目的、教育与社会发展等。

2.教学方法单一,脱离学生实践。

不少公共教育学的任课教师,大部分授课内容仅采用讲授法,对于那些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却很少使用。虽然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教育理论知识,但是,对于教学内容比较抽象的公共教育学课程来说,如果主要采用其进行教学的话,学生就将难以理解所学的教育理论知识,更不利于他们将所学的内容应用到实践中。因此,以它为主要教学法,难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

3.考核方式单一,难以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

大部分院校的公共教育学课程,在课程考核上,未涉及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考核。这些院校的主要课程考核方式是平时成绩和笔试。平时成绩主要是考核学生的出勤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而作业通常是可以直接从教材找到答案的题目,它起不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另外,笔试也只注重对学生的教育基本理论掌握情况的考核,基本不涉及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考核。

4.部分任课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部分教授公共教育学课程的任课教师,在思想上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些教师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了教育基本理论就可以了,懂不懂得将其应用到实践中并不重要。还有一部分授课教师,他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他们在授课过程中,只是着重讲授教材的相关理论部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很有帮助的教育理论实例、实践中的相关案例等内容却很少涉及。有的教师不愿意耗费过多的精力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他们认为公共教育学的内容比较抽象,如果授课要做到注重贴近实践,就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备课,这对他们来说不划算。

二、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策略

1.改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当前不少院校的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以理论为主,联系实践的案例比较少,不能够反映当前中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这样的教学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应该对这部分内容进行调整,具体如下:

(1)教育与教育学。该章比较抽象,我们可以增加一些内容,诸如地方教育的特点、地方教育今天、地方教育未来、使其更加贴近实践。

(2)教师。我们通过增加教师礼仪、教师职称评审条件、教师权利与义务的相关案例、教师如何做好职业规划等内容,使该部分内容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课程。课程这部分如果能够与学生将来所教授的学科课程有机结合起来的话,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我们在给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讲授课程标准时,可以增加小学、初中、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并且教他们如何按照课程标准编写课程计划。另外,还可以增加国外课程改革趋势、新课程优秀课例、制订课程计划应注意哪些问题等内容。

(4)课外活动。该章节应该增加中小学开展课外活动的案例、国外开展课外活动的基本形式、开展课外活动的误区等内容,使其更加贴近实践。

(5)教学。这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章节。要使其功能得到较好的发挥,我们可以增加优秀课堂教学实例、教学原则相关案例、教学方法使用误区、教学等教学内容。另外,我们讲授这部分内容时还应注意与学生将来所教授的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增加某个学科常用教学方法、教学改革趋势、教学计划等教学内容。

(6)德育。德育这章比较枯燥,如果能够与实践联系起来,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通过增加德育方法使用误区、德育模式案例、德育故事、德育过程的矛盾解决方法等贴近实践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除此以外,我们还应该增加班级管理等在实践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内容,注意删除一些陈旧的教学内容,及时补充新的教学内容,才能使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与当前的教育实践保持一致。

2.改革单一的教学方法。

大部分教学内容用讲授法,易造成教学脱离实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具体如下:

(1)观摩教学法。它是一种融理论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的教学方法。一方面,通过观摩,学生学习操作要领。另一方面,通过观摩,学生学习开展实践工作所需的教育理论。优秀教师课例、优秀学生说课范例、教学病症案例等教学内容都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例如:我们通过组织学生观摩优秀教师的授课,学生了解应该如何上课,上课包括几个基本步骤,怎样上好课。同时,通过观摩加深对教材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

(2)案例教法。案例教学法可以为几乎没有教学经验的师范生提供贴近实践的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课程、德育等贴近实践的章节,采用该法进行教学,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教学内容。例如:我们在讲授“教学方法”这个知识点时,结合相关学科的教学案例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应该在哪种情况下使用哪种教学方法,因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3)谈话法。它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回答问题的方法。例如:讲“作业的形式”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可采用谈话法。谈话使学生回顾以前在中小学学习阶段所接触的各种形式的作业,从而引导其概括出作业的形式。

(4)讨论法。讨论法可以采用集体讨论、小组讨论的形式。讨论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例如,我们其中一个知识点的教学就用了讨论法,讨论的内容为“该教学案例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

3.严格考核标准,增强教学实践效果。

严格的考核标准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手段,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我们采用口试、笔试、教学实践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全面考核,从而达到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多方位考核的目的。考核方法及内容具体如下:

(1)平时表现的成绩占10%。考核内容除了考查学生的出勤情况以外,更加注重考查学生是否积极参与那些有助于提高其实践能力的教学活动。考核目的是学生学习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态度(包括认真程度及积极程度)。

(2)笔试成绩占50%。考核内容不仅是局限于教育基本概念、教育学常识等识记内容,更是提高贴近实践的简答题、案例分析题、论述题的比例,使笔试能够达到考查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考核的目的是考查学生的教育基本理论掌握情况、运用教育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口试成绩占10%。考核内容是贴近实践的教学论、课程论、德育案例题等内容。考核的目的为学生运用教育基本理论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例如,我们这学期其中一道题为,如果你在上课过程中碰到教学突发事件,那么你怎样解决?

(4)教学实践的成绩占20%。考核内容为,学生参与教学实践的积极程度、教学实践基本技能操作。考核的目的是开展教学实践的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例如:我们这学期的其中一道教学实践题,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所指定的教材内容进行说课。

(5)书面作业的成绩占10%。考核内容为,学生对当前一些教育热点问题、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能力。考核目的是考查学生运用教育理论解决实践问题和依据教育实践经验总结出教育理论的能力。例如:我们这学期为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布置的其中一道选做题为:“在英语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结合教学案例进行说明。”

4.建设一支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

没有一支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的教师队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将无从谈起。我们要建设一支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不仅能够在思想上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能重视。

三、结语

公共教育学作为师范类非教育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它不仅承担着普及师范生的教育理论知识的重要任务,而且承担着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任务。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师范生实践能力的高低。但是,该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上,效果一直不大理想。如何上好这门课程成为公共教育学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实践证明,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学生的实践能力明显得到提高。而教学改革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我们在巩固现有的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还将继续努力,勇于探索,争取为提高师范生的实践能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蔡俊.论教育学体验式教学逻辑的建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8):11.

第4篇:小学优秀教师教学案例范文

据了解,全国中小学优秀教案评选活动是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携手百度公益基金会共同举办的大型教育公益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评选活动是为了普及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提升我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总结交流信息检索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和成果,旨在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组织教师分学科、分区域探索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模式,满足学生探究性学习、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创新教学模式,总结课堂教学的成果、经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本届评选活动自2011年9月启动,得到了全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地教研部门的大力支持,学校积极组织、踊跃参与,截至3月20日,共收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10万余篇教案,参与教师人数8万余人,参与的中小学5604所,经过全国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的严格初选,共有4980篇教案入围国家级评选。2012年5月26日,评审组对入围教案进行了终评,遴选出优秀教案600篇。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陈海东处长在讲话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目前,教育信息化已经进入深水区,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是当前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网络信息是一个海量的资源库,所提供的信息资源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种类上都已经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资源。这些资源必须经过教师的获取、分析、加工处理、分类整理等过程,才能转化为学习的知识和教学素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有效支撑,让课堂教学更加精彩。因此,普及信息检索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对促进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评选项目总负责人、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预评处周一副处长介绍:“随着评选活动的不断深入,教案资源的日趋丰富,在分享方面已初见成效。比如湖北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贺家坪镇中心学校陈和平老师,是第一届一等奖的获得者,他设计的人教版初中一年级思想品德《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课件,被浏览了15万多次,下载了1.9万多次,有1.6万人评分。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三实验小学山城镇中心校龙云霞老师设计的人教版六年级数学《鸡兔同笼》教案,截至现在,被浏览了7.4万多次, 下载了4955次,有6695人评分。另外,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材《圆明园的毁灭》,现在已经有460多个版本的设计教案,从不同的角度和视野体现教师的设计思想,真正符合同课异构的教学理念。通过评选活动,我们向全国推出一批精品教案,宣传一批优秀教师,展示一批知名学校。同时,还把历届的获奖教案无偿地提供给各地教育部门,支持本地教育资源建设。”

第5篇:小学优秀教师教学案例范文

在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采取了大量的措施:在课堂教学中保证讲清重点,力求掌握知识少而精,学扎实。加强作业完成的管理,每组设数学小组长一名,负责检查、指导、督促本行同学完成作业。在每次作业批改中,均对存在问题进行记录,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补课,进行单独辅导。对后进生进行跟踪记录,发现有进步立即表扬。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课内外活动,从各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对自己的教学经常进行总结,对学生的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均进行动态记录。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管理系统化,学生每单元的测试成绩及一些重要的能力指标都及时加以记录,并对学生的知识的掌握和能力提高进行理性的分析,得出更合理的数据。对所教的班的每次测试成绩也记录,并进行分析。从记录上还可看出,一些学困生学习有明显进步,如本期新转入的学生王洁,入学时摸底测试仅32分,本期五个单元测试分别为78、46、62、91、88,说明学习有较大进步。从数据分析,本学期学生数学基础知识与计算能力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而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进步,数学发散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 

第6篇:小学优秀教师教学案例范文

本刊记者:许院长您好!请介绍你们的手机直播课堂等成果的研发背景。

许晓艺:华南师范大学一直致力于用技术创新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和教师远程培训。作为教师远程培训的主要实施机构,网络教育学院2010年入选教育部“国培计划”远程培训机构。近几年来,积极开展移动学与教应用系统的研发,完全自有技术、自主开发出手机直播课堂技术、移动录课系统等。依托手机互联网技术,针对偏远农村地区师资欠缺的教学点,探索基于网络的“教师工作坊”研修模式,构建了城乡学校异地同堂上课网上教学模式、手机名师工作室教研模式等,积极推进了基础教育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本刊记者:提供海量教学资源,共同打磨教学技艺,这可以说是抓住了粤东西北地区的教育“痛点”。

许晓艺:是的,经过教育创强,粤东西北地区的网络硬件已经基本完备,现在匮乏的是教学资源,缺乏的是怎么用工具、怎么用平台,让名师和教师“唱戏”,在这方面我们M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如校本研修、教改、课堂教学调研、送教下乡等。粤东西北地区的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较低,而且特别缺乏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师,因此,前几年我们用“名师课堂”来录播。这是传统的方法,录播的效果不是太好,首先要求有一个专业的录播团队带着庞大的豪华的机器到课堂,录完之后,上传到网站上,但后面怎么样了呢?教师不一定看,或者看了40分钟的视频,他不一定能抓住最精华的东西,他可能还是学不到教学技巧。如果观看的人不多,资源就变成了静态资源,流动不起来。所以我们现在做的事,不再是把资源“往下灌”,而是通过“1手机+1网络”,实现手机课堂直播,由优秀教师把资源“往上传”。

本刊记者:请您介绍具体案例。

许晓艺:我们的研发团队很棒,整个研发过程不到1个月。2016年3月7日,我们第一次用手机直播课堂,相关学校首先加入“手机教师网”,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天河实验学校三年(3)班的师生上了一堂课,直播现场在广州。与此同时,广西宜州市东屏小学,及广东博罗县的教师和学生,在自己的课室观看这个视频,并且和广州的教师同步进行课堂活动。后来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加入了这种模式,例如通过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直播,广东博罗、广西宜州、广西岑溪、福建南靖县、安徽阜南县的农村教学点实时收看,各市县中心学校直播,当地村小、农村教学点协同教学。

乡村教师还有一个特点是全科教师“包班”的特别多,这个全科教师,他可能某一科或者某几科非常厉害,但是因为学历水平问题,上音乐、美术、体育课等有专业水平要求的科目,会比较吃力。所以我们认为要把全科教师“拔高”,让他在一个高的平台上,考虑如何上好一门课,如何进行有效教学。例如,广西宜州市庆远镇中心小学是一个镇的中心小学,这个学校的教师除了给本校学生上课,还要去农村的教学点和村小送教。以前送教比较困难,除了有交通的因素,送教教师本身在中心小学也有教学任务,常常忙不过来。现在有了手机直播课堂之后,中心小学的教师和教学点、村小的教师,可以利用手机在课前协同备课。那么,教学点的教师和村小的教师,已经在课前学习了一次,然后在课堂上他们扮演了教师助手的角色,和学生一起观看中心小学教师的视频,并指导、辅导学生参加教学环节中的一些活动。我常常说,在电视剧里演主角很难,但和学生一起看电视剧、一起评电视剧不难。上完这堂课之后,有的教学点的教师就会进行“还课”,自己尝试着,按照辅导教师的要求,按照刚才课堂上的教学流程上一堂课,慢慢地,这样的课上多了,他的教学水平无疑就提升了。2016学年第一学期,博罗县罗阳城郊中心学校用这种方式进行了英语课改,已经带动了它的教学点和村小的教师共同“动起来”。有教师评价说:“新平台,新感受!在办公室就能轻松学习、观摩、思考,同时与家长互动。”“一个教师,多班同学,同行评教,家长促教,终身成长。”

这样,形成了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发达地区优质中小学、欠发达地区县镇中心学校、农村教学点的四级网络体系,“点对点”变成了“一点对多点”,实现了城乡协同备课、协同教学。技术先进,应用草根,使送教下乡、支教活动更精准。

本刊记者:同一区域内的不同学校如何利用“手机教师网”进行校本研修和教研活动?

许晓艺: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天河实验学校用“手机教师网”开展了多个学科的教研活动,教师们积极评课议课磨课。云浮市开展高中、幼儿园阶段能力提升工程校本研修活动,邀请了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的专家和广东实验中学的学科教师在“手机教师网”开展送教下校现场直播,云浮市教师在手机观看、学习、提问。新技术也助力于校园足球教学,2016年5月,大埔县教育局举办了文峰杯梅州足球教学赛,手机加无人机现场直播,前广州太阳神队前锋吕建军现场解说。清晰的画面,专业的解说,使场外的球迷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足球带来的快乐,让社会上更多的人关注、分享校园足球。

本刊记者:现在培训资源库的建设情况如何?

许晓艺:目前“手机教师网”拥有上千个教师培训专题,包括高校教授、优秀教研员专题讲座、中小学优秀教师教学案例等。农村及边远山区教师足不出户,通过手机即可在本地便捷地享受优质培训资源。

本刊记者:华南师范大学利用这些资源进行了哪些精准扶贫活动?

许晓艺:我们组织开展了利用互联网技术“送教下乡,送教下校”工作。一方面聘请专家深入当地学校,手把手帮助教师解决课堂教学的具体问题。另一方面利用手机直播的方式,扩大专家送教的辐射面,通过手机进行同课异构,搭建起城乡教师对话的渠道,切实帮助乡村教师提供教学能力。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近百次送教活动,遍布博罗、大埔、郁南、连南、雷州等地。

本刊记者:专家、名师的引领非常重要。您在全省信息化工作现场会上介绍了一个案例,连南陈君玲手机班主任工作室开展了班会课联播活动,这是一个怎么样的联播?

许晓艺:2016年12月5日,广东连南陈君玲手机班主任工作室(省级)开展班会课《拒绝零食》《环保小卫士》联播,陈君玲老师所在的连南县顺德小学与连南县的村小、教学点进行联播活动,同时广东、广西、福建的教师用手机观摩和交流,受到了教师们的高度评价:“手机直播让人随处可学,人人可看,互动交流。”这是“手机教师网”的又一重大创新。近年来,名师工作室建设工作如火如荼,但由于缺乏专业化的网络平台支撑,跟岗结束后,工作室教学、教研、教改等活动无法常态化,有些教师只能用自己的微博信息,而教师日常工作繁忙,用电脑也不方便,手机直播技术解决了工作室研修活动的关键问题。依托“手机教师网”构建手机名师工作室、手机班主任工作室、手机校长工作室,把名师工作室搬到手机上,名师和工作室成员用手机就可便捷地开展各种研修活动,手机备课、播课、晒课、观课、评课、磨课更为常态。尤其重要的是“手机名师工作室”更加开放,向教师、家长、学生、教育主管单位和社会开放,让名师更有 “名”,让骨干更能“干”。目前,广东、广西、福建的省市县级手机名师工作室、班主任工作室和校长工作室相继在“手机教师网”上建设与上线。

本刊记者:对于基础教育系统的教师培训模式,你们有什么样的探索与实践?

许晓艺:我们在全国率先探索创新了基于网络的“教师工作坊”研修模式,即“1手机+1平台”实现微课录制与上传。通过我院自主研发的“掌上录课”,教师可自主地在任何地方通过电脑、iPad、手机等移动设备录制微课,并可直接上传到教师培训平台进行互看、互评。现累计在全国建设基于网络的“教师工作坊”1600多个,受益教师10万多人。依托移动录课系统,名师、受训教师在各类工作坊上传微课高达31362个,上传其他生成性资源665101个,通过“名师引领,受训教师互助,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真正挖掘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形成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新模式。同时,我们开发了基于基础教育的微课教学案例集,鼓励中小学教师探索以微课为单元的学习方式,⒋统教学与网络教育相结合,实现翻转课堂、网络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本刊记者:在校师范生是否也能利用这个系统进行学习?

许晓艺:我校的师范生原来去实习及开展“三下乡”活动,一般由带队老师带着几十个学生到校,但是每一个实习生上课的质量如何,带队老师因为时间精力有限,不能一一进行指导。针对于此,我们开发了“大学生实习工作坊”创新项目,指导老师要求每一个实习生录自己的微课,或者录整个上课过程,把它上传到工作坊自己的群里。然后指导老师在广州用手机来观看视频,在手机上进行指导和点拨,这称之为新形式的“三下乡”,是全国首创的。大学生揣着手机去送教,不仅是优质培训和教学资源对乡村学校的传播,更是我校优秀教育教学理念的传承与延续。

现在,每一个学科都可以组建自己的学科工作坊,教师在上面点评指导,同学之间互相切磋评价,带队的实习管理老师也可以在上面布置作业,慢慢地,就形成了自己的资源库。我们在高职院校也推进了这个项目,一个工作坊可以纳入学校教师、业内工程师、企业师傅、行业专家、高职院校学生等,便捷地实现了校企合作。

本刊记者:可见,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可以做的教育创新形式确实很多。你们团队现正研发什么项目?

第7篇:小学优秀教师教学案例范文

1.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现状

1.1 不能完全接受小学数学教育新观念。自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数学教师对《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关于数学本质、数学教学与学习方式等新理念的理解发生了很大改变,但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仍有一些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完全接受新的数学教育理念。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地方,还沿用传统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一堂课下来基本上仍是教师牵着学生走,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探索学习等新理念。这里指的教育新观念更是广义上的大观念。如教育的价值观、学生观、学校教育活动等。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把小学数学教育看成是传授知识的过程,又如何会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所以,倡导大教育观念是保证转变数学教学观念的先决条件。

1.2 对新课改的教材理解不够透彻。这次新课程的教材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为达到某一教学目标,教材安排与之相对应的内容,同时给教师们较大和较灵活的发挥空间。本人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了教师们在理解教材方面存在如下一些问题。一是对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的理解较为肤浅。如“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三角形高的认识”、“长方体棱的认识”、“分数意义的认识及表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等,有些知识是可能在某个教学阶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但有些教师有时仅仅保留在小学数学教材所阐述的水平,没有真正理解内容上阐述。二是对一些新的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缺乏必要的了解。例如概率进入小学数学课程,对于这些内容有的教师从来没有接触过,有的虽然以前接触,但时间过了很久,教学时往往靠自己阅读小学数学教材,现买现卖,比较吃力。三是对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缺乏了解。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等过程,这些猜测往往没有既有的数学事实为依据,得到的结论也不是数学上“猜想”,与归纳的思想方法相距甚远。

1.3 课堂教学设计的“学科本位”。很多教师对课堂教学设计仍停留在传统意义上“学科本位”的教“课本知识”的设计层面,缺乏对学习主体经验和需要,学习者建构的过程。缺乏对课程资源、学习情境、学习方式、教师角色、学习群体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考虑,因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三维教学目标难以整合,教学质量和效率难以提高,课程资源不能有效利用,学生学习主体性未能有效激发。如:教师的设计,不受学生欢迎;学生的突然发问,而教师没有准备;新课导入、课堂问答、范例演讲、课堂反馈、归纳小结等没能顺利有效进行。

2.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有专家指出,一个优秀教师除了有良好的师德和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外,还必须得有比较完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实施有效教学,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

2.1 要具备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专业知识是教师学科素养的基础。新课改后,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比旧教材知识面更广,与高一层次的数学知识衔接更为紧密,如统计、数学广角和实践活动等,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数学专业素养和数学文化底蕴。要明了小学数学知识的背景、地位与作用,精通小学数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小学数学内容的系统结构。要对数学所蕴含的文化价值、思想方法、人文观点、辨正规律、美学内涵有自己的体会。要有学为人师的数学科学与数学文化素质,具备与小学数学知识有关的高一级的数学知识。要不断丰富个人数学实践知识,能以独到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敏锐捕捉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2.2 要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绝不是解决几个数学问题;数学教学,也不是仅仅教学生学会解题。数学教学的价值体现在对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上,也即体现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教师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才能把学生“教活”,使学生的学习触类旁通。当然,对小学生而言,更多的是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常用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

2.3 要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一是对教师的把握能力,主要是对教材的理解和设计;二是对学生的研究程度,主要包括对学生的学习风格和成长背景等的了解;三是对教学策略的运用水平,主要包括运用各种恰当的方法使教学内容得到最好的呈现和理解;四是对教学环境的创设水平,主要包括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整合与运用;五是教学评价能力,主要包括对教学过程和结果的认识与评价。

2.4 要热爱所教学科。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熟悉和精通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各方面知识,如在追求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现代化上,在探寻最科学、最有效的让学生获取知识、能力与受到思想教育的途径上,在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主导与主体,知识与能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诸多矛盾上,都要作出不懈的努力。为了胜任所教学科,教师还要自觉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教育测量、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并在教学实践中刻苦钻研,勤于思考,虚心求教,博采众长,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和成果,不断充实并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做到精益求精,永不满足。

3.提升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途径和办法

3.1 要清晰了解数学教材呈现的知识结构。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至少要对小学六年所有的数学知识以及每一年级学生要达到怎样的水平有清晰的了解。(如果能够了解初中和高中的数学知识,当然更好)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不仅仅局限在自己经常任教的那一个或几个年级,而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学,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而且,只有对所教的学科知识体系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设身处地地用学生的眼光看待教材,使自己的教学真正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3.2 要广泛地阅读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书刊。读书是提高人素养的一个重要方法,作为一名新形势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多搜集和阅读有关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刊。如“课程论”、“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教育论”、“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等广大教师会有很大帮助的。也许我们会觉得有的专业知识离我们太远,看不懂或听不懂。其实,看得多了自然也就理解了。所以,教师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未知的知识。

3.3 要研究一些“教学案例”。案例是一种理论与实践,培养研究者反思案例是和团队合作能力的研究方法,普通性重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的。案例具有典型性和具体意义。通过对一些案例的分析,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这方面,对年青教师的帮助尤其有效。所以请教师们要留意教学案例,研究教学案例。

3.4 学会组织数学课外活动的能力。开展课外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意识,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施展学生的数学才能与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都是极为有益的,它也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数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可以结合数学课本的某些内容适当地加深拓宽,可以结合某些数学知识,介绍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可以结合有关内容,介绍数学史料和数学家的故事,可以结合教学要求,进行实际操作,开展社会调查,收集数据和统计资料,分析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与事实,也可以解答数学趣味题,做数学游戏,猜数学谜语,唱数学歌谣,走数学迷宫,举行数学文艺会等,形式可以是组织数学兴趣小组、开展数学竞赛、建立数学园地等,规模可以是个别的、小组的、班级的、年级的,也可以是全校性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指导地将学生组织起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第8篇:小学优秀教师教学案例范文

课堂作文网精心整理了《XX年5月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本学期继续担任四(3)、四(4)班的教学工作。在工作中,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在实际教学中,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在网上收集了大量的优秀教师案例,借阅了四至六年级的《名师导学》,购买了《小学教学案例》、《创新学习策略》、《口算能力测试》等大量的书籍。我经常在中午、晚上阅读这些备课资料,将学习心得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我想方设法借到了《特级教师谈教学》,把它看了一遍又一遍。我还收看中央电视教育台的节目,密切关注国家的教育政策和动态,认真学习播放的教学课例。我还观看了所有的第七册教学录像带,从中吸取优秀的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在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采取了大量的措施:在课堂教学中保证讲清重点,力求掌握知识少而精,学扎实。加强作业完成的管理,每行设数学小行长一名,负责检查、指导、督促本行同学完成作业。在每次作业批改中,均对存在问题进行记录,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补课,进行单独辅导。坚持每天练三五分钟的听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对后进生进行跟踪记录,发现有进步立即表扬。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课内外活动,如口算接力,作业展览,每日一题,红花评比等,从各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对自己的教学经常进行总结,对学生的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均进行动态记录。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管理计算机信息化,学生每单元的测试成绩及一些重要的能力指标如口算能力、笔算能力等都及时输入电脑,并运用电脑对学生的知识的掌握和能力提高进行理性的分析,得出更合理的数据。对所教的两班的每期期末测试成绩也输入电脑,并进行分析。在表上还可看出,一些学困生学习有明显进步,如四(3)班本期新转入的学生王洁,入学时摸底测试仅32分,本期五个单元测试分别为78、46、62、91、88,说明学习有较大进步。我还在电脑上针对班级数学学习薄弱环节精心设计了一套计算练习题、知识点精选、应用训练题等练习,力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从数据分析,本学期两班学生数学基础知识与计算能力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而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进步,数学发散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

除抓紧日常教学之外,我积极的投入到学校的教改科研课题之中,阅读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书籍,配合课题主管收集实验数据,不断总结实验方法,执笔撰写了多篇实验总结。认真在自己的两个教学班进行实验,并积极上好实验研究课,认真研制教学软件,并亲自进行修改,上的《认识一位小数》获得听课老师的好评。积极撰写实验案例和论文,撰写的《让学生走出思维的定式》等4篇论文获全区二、三等奖。

第9篇:小学优秀教师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美术教学;互动教学;网络资源

在教育技术引领下,多媒体网络技术在课堂中得以广泛应用,而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教学中,提倡教师能尝试运用计算机解决部分美术理论问题,使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一、多媒体为课堂教学营造学习氛围

新型教育注重的是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这就是通常说的情景教学。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在《基础色彩》教学案例中,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分析认识到:学生对于色彩并不陌生,但对于基本色彩知识的认识比较模糊,学生的色彩意识只是从周围生活经验中感知到的,如何使学生对色彩概念的认识有感性上升到理性上,就成了教师首先考虑的问题。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一个贴近生活的情境,学生在其中扮演角色,充分利用网络,查寻色彩理论资料,为所设情景进行模拟色彩处理。

二、多媒体使释疑解难变得生动有趣

在传统美术教学中,理论内容一向比较枯燥、抽象,学生不愿听,老师被动讲,结果却不理想。如果适时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内容用具体形象的手段展现出来,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美术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巧妙地创设突破口。如色彩感觉的讲解中,可利用动态的、静态的效果,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深刻领悟色彩与各种知觉的抽象关系。这样,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立刻鲜活起来,本来晦涩难懂的也变得简单易懂。同时,学生也通过形象的流动、画面的变化充分地领略到多种艺术的魅力。

三、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兴趣是维持学生不断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美术教学只有深入到学生情感领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不断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增强其主人翁的责任感,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化。通过多媒体直观形象的演示、启发性的提问、富有感染力的导语等,创设情境,努力缩小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习内容、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如教学案例《色彩与感情》,教师利用多媒体,带领着学生进入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并产生了如置身其中的感觉,从而萌发了“我要画”的强烈欲望。再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将学生的作品投射到大屏幕上,这种互动的结果,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四、多媒体教学能充实美术教学内容

网络美术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具有开放性、协作性、交互性的特点。美术课利用网络教学就是美术学科与网络技术的整合。即在美术网络教学中,通过网络环境,将教师和学生联系起来,并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美术学习资源进行多向交流的美术教学。它可以改变传统美术的单一作画方法、欣赏过程、欣赏方式,设计制作等,可以充实美术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改变学生偏重于接受、记忆的被动学习方式,形成主动探求知识、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师生互动、优化教学和综合课程的整合,从而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网络犹如一个巨大无比的资源库,它具有全方位的开放性:首先,它的资料是动态的,处于即时更新的状态,它能推出最前沿,最流行的学习素材。其次,它的资料丰富多彩,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为师生双方都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第三,它的资料形象生动,图文并茂,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电脑的网络化,为我们提供了随身资源库,将美术教室扩大到了有信息海洋之称的互联网上,为提高美术教学效率,提供了前提条件。

五、多媒体教学能够提供丰富的资源

以美术工艺制作课为例:以往教师准备材料特别难,不仅要搜集大量的材质及范例,而且在重难点部分还需反复讲解演示,对于细节又不得不逐个演示。教师上得辛苦,学生学得乏味。近年来,采用电脑多媒体及网络辅助教学以来,美术工艺课教学大为改观。教师可根据主题内容浏览相关网站进行搜索,选择合适的文字、图像、视频素材等网络信息资源,制作电脑CAI课件或网络课件。教师引导学生随机点击,伴随着生动的图像、动听的音乐出现,学生会立刻被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制作成的课件,可长期存放在电脑内,随用随取,既保证了资料安全存放,又节约了时间、空间,电脑网络已成为教师备课、教学中最大的资料库,成为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

如在教学剪纸课时,可通过网络搜集以下教学资料:(输入关键字即可)⑴ 中国民间艺术剪纸网站,(艺术中国网)有民间艺术家的剪纸作品(动物剪纸、人物剪纸、彩色剪纸等)。

⑵ 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及剪纸演变历史。

⑶ 各式各样种类繁多的剪纸作品。

⑷ 剪纸制作技法。

将这些收集下载的资源制作成CAI课件或建立网上资源库共享资源,便于学生学习使用,这样既节约了时间、精力, 又提高了教学质量。基于以上理念,一位美术教师成功地完成了《用PS制作包装袋》的教学活动。由于教师在课前注意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注重他们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他们提供了网络教室,并给他们的创造表现敞开了

一个更大、更自由的空间,这有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欣赏水平自主提高。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地考虑了学情,找准学科整合的切入点,使其更具可行性。

总之,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使多媒体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推进素质教育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舒予《现代教育技术学》安徽人民出版社

【2】黄荣怀《信息技术与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