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可能性教学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材分析
增强材料抗弯能力的另一种方法是改变材料的形状,这种方法的道理根源于改变材料的宽度和厚度。现在来研究材料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为什么改变形状就可以改变抗弯曲能力了。本课有两个活动。
第一,研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用同样的纸做成像条形钢材那样的各种形状,测量它们的抗弯曲能力,并与平展的纸比较,认识改变材料形状可以改变其抗弯曲能力。更进一步的道理,教科书用资料形式给出,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来理解。
第二,研究瓦楞纸板的形状结构。瓦楞纸板有三层或五层,中间一层或两层是波浪形的,这几层薄纸板黏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这种结构使瓦楞纸板的强度大大增加,比把三、五层薄纸板平粘在一起强度大多了。研究瓦楞纸板不但可以加强对第一个活动的认识,而且可以让学生有新的发现或产生疑问,从而引导学生的认识向较复杂的形状结构前进。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已经知道,可以通过增加宽度和厚度来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也可提出“改变形状可以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的猜想。经过前期学习,能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对数据的分析也具有了一定的水平。但在实际操作中他们更多的是关注实验结果,而忽略实验的过程。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做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
2.观察瓦楞纸板的结构,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小组合作做实验进行探究的必要性。
2.乐于根据观察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做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探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难点:解释为什么改变形状也能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评价任务
1.通过做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认识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2.观察瓦楞纸板的结构,能够作出解释并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实验用的大小相同的纸若干张、铁垫圈、胶水、包装箱瓦楞纸板。
教师自己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钢、铝型材样品或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前一节课中,我们研究了纸的抗弯曲能力,我们发现纸的抗弯曲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厚度和宽度)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有些钢材或者铝材做成“T”、“U”、“工”字等形状,你能在生活中找到它们吗?(课件出示相应图片)
为什么钢材要做成这些形状?这些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有关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探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1.我们用纸张来做模拟实验,在这张纸长度不变的基础上,同学们能折出哪些形状呢?
按照学生说的把形状画在黑板上。(板书:形状)
2.请同学们来预测一下这些不同形状的纸的抗弯曲能力。
3.我们已经进行了预测,那我们接下来要进行实测了,在实测时应控制哪些条件不变呢?同学们可以想一下在前一节课的实验中我们是控制哪些条件不变的,和我们这里有相同之处吗?(板书:实测)
注意:两边的高度不变,垫圈放的位置要在中间而且要轻轻的放,实验时纸梁架空的距离不变。
4.学生分组实验:进行实测并记录:学生实验的同时教师巡视每个小组。
5.汇报实验结果:两种情况已经测好的同学请举手,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实验的情况,请几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板书:实验数据)
6.教师提问:看了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发现了改变纸的形状可以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或者提问:纸的形状改变了,它的抗弯曲能力怎么样呢?
7.结论:改变形状,抗弯曲能力增强。(板书:改变形状,抗弯曲能力增强)
进一步解释:让同学再观察一下改变形状的纸,出示一张没有改变形状的纸和改变形状的纸相比较,我们发现纸的什么改变了?(宽度减小了,厚度增加了)我们在前一节学到过增加厚度比增加宽度更能加强抗弯曲能力。薄薄的一张纸把它的形状改变以后,它的抗弯曲能力大大增强了,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材料也是通过改变形状来改变抗弯曲能力的。出示钢材,为了节省钢材,把它们做成了这样各种形状,虽然材料节省了,但抗弯曲能力仍旧很强。
(二)瓦楞纸板的研究
今天材料比较多,老师用一个纸箱子装了过来,我发现纸箱上还藏着个秘密呢!现在我给每个小组发一小块这样的纸板,你们可以感觉一下,并观察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吗?(发现纸板的抗弯曲能力很强,它由三层组成。中间层是把一张纸做成了很多个小半圆形连接在一起的。)
包装箱用的这种纸板叫瓦楞纸板。接下来同学们可以把瓦楞纸板剥开看看各部分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各部分的软硬怎样的?教师提问:为什么中间层要做成“波浪型”呢?这样有什么好处吗?
本来是一张平整的纸,把纸的形状改变了也就是大大增加了它的厚度,从而大大的增强了纸的抗弯曲能力。结合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增加物体的厚度可以明显地加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但这样就要增加材料的用量。我们这里是改变了形状也能够加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这样可以减少材料的用量了,这是一个加强抗弯曲能力的好办法。有时为了进一步增强抗弯曲能力,也把瓦楞纸板做成五层,甚至七层。
三、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形状与抗弯曲能力,通过改变一张纸的形状,测试抗弯曲能力。你学习了之后,有什么收获吗?希望同学们今后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探究活动,能有更多既节省材料,有增强抗弯曲能力的发明和创造。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尽力追求科学学习的生活性和探究性,努力去培养学生综合的科学素养。
1.科学“生活性”的有效体现。我从“生活中各种形状的钢材”这样具体的生活情境,激发出本节课探究的重任——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有关吗?课的引入到孩子们自己提出探究的问题,显得非常自然!在借助“纸”完成探究之后,我再次让孩子们来回顾:为什么钢材要加工成各种形状?首尾呼应,有效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生活情境。孩子们在这个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也就更容易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了。科学从生活中来,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完成探究,同样不能忘记让科学回到生活中去。所以最后,我借助上课盛放器材的纸包装箱这一实物及瓦楞纸板的深入观察,让科学回归了孩子们的生活。生活化的科学课堂不但是孩子们容易进入的课堂,同样也是老师容易准备的课堂,因为体现了生活化,我的材料准备非常的简单,这样一节课,材料的准备时间在10到20分钟之间就可以完成,成本在5元左右(就是几张纸的价钱)。我想科学教学要体现实效性,材料准备的简洁性和可操作性是必须要重点考虑的。
【关键词】体育教学 案例
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探索下,案例研究正逐步成为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与能力的有效途径。实践和研究表明,案例讨论有助于参与者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在教师亲身经历的反射中利用具体的术语去阐释抽象的概念,在不确定的情境中发现事件、构建问题,从多种角度去解释情境,为行动确定关键的决策和可能性,认识到潜在的风险和内在的效益,检查自己对典型的教学困境的观点、偏见和态度。因此,开展教学案例研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解力、判断力和洞察力,使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寻找解决的方法策略,使课堂教学与研究并驾齐驱。
1.什么是体育教学案例
体育教学案例就是对一堂体育课上发生的一个事件的描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案例可以帮助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案例是教师之间分享经验有效方式。
2.教学案例的结构内容
因为体育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尤其是体育运动本身具有很强的健身性、趣味性和模仿性,所体育学科又有着自身特殊的结构。体育教学案例结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部分。
2.1 主题与背景。教学案例是课堂中真实的故事,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困惑,是足以引发老师思考讨论的事件,是蕴含着教育理论的典型事例。所以教学的背景应予以交待,即学情分析、教学环境、教学设计等不可少,字数可因内容而定。教学案例通常篇幅较短,因而要求文字简练;情景介绍的主次要分明,在写作时要恰当取舍。
2.2 事件或操作过程。之所以称为“案例”,那么绝不可能仅仅是教学设计或教案,当案例反映的是一种教学机智时,案例的主体应该是围绕一个主题,详细描述事件的发生、发展和解决过程,所以通常是教学中的一个片段,而且还是一个生动、曲折、有趣、引人入胜的故事。当案例反映的是一种教学方法时,案例的主体应详尽描述具体的操作过程,通常要融实践性、操作性、科学性于一体。
2.3 反思或评析。空有形式还不行,案例的价值往往在于能否通过案例来说明一个问题,能否引起读者的共鸣,能否带给读者以启发,能否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教学的效益。所以好的案例往往依托恰当的理论为支撑,有一定的反思或评议。案例评析要求见解独到、寓意深刻、画龙点睛,可以请他人写,也可以作者自己写;可以从一个当事者的角度分析,也可以从一个教师的角度进行分析。
3.教学案例的意义
概括的说,案例不在长短,不在标新立异,重在形式与内容的统一,看是否能从实践中来回到实践中去。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真实的故事或一种科学、合理的方法加上精彩的点评。
4.教学案例与其它科研形式的区别
4.1 它与“叙事研究”十分相像,但不等同于“叙事研究”。两者的区别主要是:“叙事研究”的叙事者一般是教师本人而不是“外来者”,教师所叙述的教学事件除了“偶发事件”之外,更多地属于教师本人有意识地“改变”,是对改变之后所发生的事件的叙述。而“教学案例”的叙事者可以是教师本人,也可以是他人,教学事件可以是教师自己的教学感悟,也可以是对他人事件的见解和感想,同时还必须有教学反思。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叙事是教学案例撰写的基础,为撰写案例提供素材。
4.2 案例与教学论文相比。教学案例在文体和表达方式上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在思维方式上,论文写作一般是一种演绎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抽象到具体;案例写作是一种归纳思维,思维的方式是从具体到抽象,通过对生动的教学“故事”的描述,通过对具体的学生、老师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总结教学的利弊得失。
4.3 教学案例与教案和教学设计相比。教学案例是课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感悟,写的是结果,而教案是教师在课前完成的实施教学过程的“蓝本”,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方案、评价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与教学实录相比,教学实录是对教学过程的完整描述,而教学案例是对教学情境作有选择的描述、记录和点评。
5.基于以上认识,本人认为教师要写好教学案例,首先必须深刻领会案例的特点和写作要求,其次要牢牢把握案例的三个主要特性
5.1 真实性。案例的内容是对现实的感悟和再认识,而非是虚构的,事件或方法必须来源于真实的教学世界。主体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案例的叙述应有感而发,而非无病。
5.2 典型性。案例必须是包括特殊情境和典型案例问题的故事,应多角度地呈现问题,提供足够的信息。
5.3 深刻性。好的案例往往能够引起读者的讨论、分析和反思。面对同一个情境,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备课备两头,备教材、备学生”,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想法和感受,是写好案例的重要一环。
可见,好的教学案例不仅要把握形式的问题,同时也要注意内在价值和一定的逻辑关系,正确把握好质量的问题,让人一目了然又深受启发。
6.教学案例存在的问题
在很多的体育专家在体育教学案例评比中,发现了许多问题。
6.1 如有的案例不符合案例评比要求,甚至于把教案当作案例,把教学实录当作案例,有的还只是一些经验总结或论述。
6.2 很多案例没有抓住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只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价值,只是泛泛地描述一下教学过程或写些教学设计,再做个简单的总结而已。还有的案例主题不错,内容也还可以,但没有反思、或反思不够深刻、到位。
6.3 还有些案例有明显的抄袭现象,这是我们所不提倡的。
以上所述基本阐明了教学案例的由来、意义和写作的格式、要求,但案例的内在价值不仅仅是能看、能写就行了,关键还在于教师能否把案例的精髓移植、借鉴、服务于自己的教学过程。故,本人以为学习和使用教学案例与掌握案例的写作方法同等重要。
7.结论
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应如何学习和使用教学案例呢?
7.1 要通过学习优秀案例来提高自己的洞察力。好的案例所反映的教学问题基本上是各位教师曾经或经常出现的、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从某个角度讲,只有当你以一个案例教师的角色去思考案例所反映的问题时,试着去揭示教学案例中隐含的教育原理、解决的技巧策略时,你在课程改革中就有了更大的发言权。
7.2 要学会有选择的鉴别和借鉴。一个精彩的案例不亚于一项教学理论研究。我们在阅读案例的同时要经常的、自觉的反思自己和分析他人的教学实践,从中学会一种案例分析的方法,一种看待教学活动的视角,一种促进自己不断成长提高教学效果的技能,教师要学会尝试、模仿和创新。
关键词: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策
1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的特殊性及其对于游客的特殊要求
1.1文化遗产类景区的特殊性
与自然遗产类旅游景区不同,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的主要旅游吸引物是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遗存下来的文物、建筑群和遗址,简单地说,此类景区最吸引游客的地方是它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而非自然风光或其他因素。
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活动记录,它反映了特定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时期的人类生活状况,是人类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遗存环境的见证物,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有其重要的特性,即主题性,原真性,垄断性与不可再生性。
1.2文化遗产类景区对于游客的特殊要求
鉴于文化遗产类景区的特殊性,其对于游客也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景区的特殊要求,首先,文化遗产类景区有其自身特有的主题,展现给人们的是一定时期的人类真实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与文化,因而,其主要吸引的游客是希望了解这段史实的人。是以“文化”为主要目的而来的人。游客如若抱有“文化”以外其他更强的期望,恐怕是要败兴而归。此外,这个“文化”的目的,同时也要求游客有一定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知识,适当了解景区的文化背景,有助于游客在参观体验过程中收获更多,从而有更高的满意度。最后,文化遗产类景区所展示的都是真正的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文物、建筑及遗址,一旦受到破坏将不可修复。这种不可再生性,也要求游客具备较高的个人素质,在参观体验过程中尽量不对景区造成不良影响。
2我国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游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对于游客管理的目的已基本达成共识,主要有两个:一是减小对于资源及生态环境的破坏,二是提高游客的满意度。但结合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的特殊性及其对游客的特殊要求,在现实的经营中,许多企业在游客管理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致使无法达到这两个预期目的。
2.1旺季游客量过大,景区资源破坏严重
众所周知,旅游具有季节性,淡旺季客流量有差异也极为正常。但是当控制不好这个差异度,尤其是当旺季游客量过大而超过景区承载力的时候,就会造成景区、游客及社区居民三方利益受损的局面。
客流量能带给景区丰厚的利益,但是如果超过了景区负荷,所造成的损失就不是经济利益所能衡量的了。因为一旦这些文化遗产受到破坏,将无法恢复原样,也许可以适当地修补,但是无论使用多么高超的技艺,其修补后的产物也再不是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而是一定程度上的“仿制品”,何况如敦煌壁画这样的文物,一经践踏,恐怕任谁也无力回天。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短视行为,最终损害的是景区自身,进一步说,损害的是整个人类及子孙后代的利益。
此外,过大的客流量也给游客自身和当地社区居民带来不良影响,游客满意度的高低与其周围的其他游客有着直接的关系。一个旅游团队活动带来的视线遮挡、声音干扰以及人员拥挤很可能影响另一个团队的活动和体验。而如果游客密度太大,这种影响则会更加负面。最后,社区居民这个常常被忽略的因素,在此也会因为过多的游客,受到较大干扰。游客量的增大意味着外来者的冲击力也随之增大。最终带来的是本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从而更多不合作等负而声音传来,这也同样制约了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2.2展示解说形式单调,体验性活动缺乏
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文化”与“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因此游客游览的重点是对其“文化”与“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的解读,而现在的大多数文化遗产类景区,其展示形式仅限于文字,机械乏味。导游员讲解水平的参差不齐,也严重影响了游客对景区文化的感知。
在游客体验方面,笔者认为文化遗产类景区还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现阶段,除了参观景区、拍照、购买工艺品以及用餐之外。游客很少有机会参与到别的体验活动中,由于人们花了更多的时间用于拍照和参观,而非参与由景区组织的活动,景区文物古迹受到威胁的可能性也就更大。“大佛”的脚被游人“抱”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除了景区没有做好保护工作以外,游客的注意力太过集中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另外,过少的体验项目,也无法满足游客的“文化”需求,游客游览过后除了照片收获甚少,文化遗产类景区也未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作用。
2.3对游客行为的引导方式不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
我国的很多景区,不仅指文化遗产类景区,都试图在游客行为上加以约束,以减少其对于景区资源的破坏。然而,这种游客行为管理却收效甚微。游客说明,公告牌等常常形同虚设,绝大多数游人在游览之前不会仔细阅读这类字数繁多的规则。然后在景区内部,“严禁”“罚款”的警示字样总是充斥着各个角落,这类语言刻板生硬,容易让游客产生反感。更有景区本身开发规划不利,缺少公共厕所和垃圾筒,又疏于清洁工作、垃圾满地,却反过来要求游客注意卫生,其效果可想而知。以上所述的强硬的管束方式和糟糕的景区氛围,使游客的行为更加难以控制,景区环境岌岌可危。
3对策分析
3.1多种手段相结合,调节景区客流量
客流量管理是游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合理的客流量控制将对之后的游客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旅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景区经常伴随着“淡季吃不饱,旺季吃不了”的状况。而从长远来看,这种旺季的客流量过大对文化遗产资源所造成的破坏,对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尤为不利,笔者认为,针对文化遗产类景区游客量的管理应该做到“预防”与“治理”双管齐下。
第一,重视游客在进入旅游地前的管理,把“预防”工作做在前面。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笔者总结了一些事前调节客流量的方法,包括:调节景区淡旺季促销力度,合理定位目标市场,充分应用价格杠杆,积极利用大众传媒传播信息,与旅行社及其他旅游中介机构紧密合作等,景区经营者可以利用这些手段,尽量调控淡旺季客流,以减小旺季游客对文化遗产及社区居民的冲击,同时宽松适度的景区环境也有助于提高游客自身的满意度。
第二,做好游客到达旅游地后的“治理”工作,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事前管理对于游客量的调节有时并不尽如人意,仍会有过多游客到来,当游客到达景区后,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拒之门外,笔者把这部分工作分为游客进入景区之前和之后两部分。首先,在游客进入景区之前,经营者可以在其进入方式上做文章,如游客必须乘坐专用旅游车进入景区等,当然这种管理方式比较适用于规模较大的文化遗产类景区,对进入景区的游客量设定限额是必要的,同时,在景区外增建餐饮愉乐设施对于游客的排队管理和景区创收都有较好的作用,其次,游客进入景区后的管理工作则对于景区的规划布局有较高的要求,单行道的设置,游览规则的表述,路标、垃圾筒及公共厕所的设置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景区内还应更加注重对于游客体验项目的规划,以此转移游客的注意力,这个问题将在本部分的第二个标题下详细讨论。
综上,出于减少文化遗产承受的压力,降低游客间相互干扰度及其对社区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经营者应尤其重视景区游客量的调节,多种手段综合运用,打“组合拳”,只有将游客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我们本来脆弱的文化遗产类旅游资源才有可能达到细水长流式地发展。
3.2增加游客体验项目的力度,将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到景点展现、解说中
游客体验管理应受到文化遗产类景区的尤其重视,一直以来,景区的经营者一直忙于做景区美化等表面工作,而忽略了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游客的深入感知,文化遗产类旅游景区主打的是“文化牌”,然而,迄今为止,游客在景区的文化体验除了参观、照相以外,再进一步的恐怕也只有餐饮和购物,而许多餐饮和购物项目价格虚高使游客望而却步,无法真正达到游客体验的目的。
要使游客真正深入感知景区文化,需要对景区内现有餐饮、购物项目做进一步调整。经营者应该结合当地文化背景,对于餐饮、购物的内容、价格及服务进行合理定位,这样即有助于深入游客的文化体验,也有助于景区创收。此外,除了改良现有体验项目,还应该深入挖掘景区文化内涵,大量增加新的游客体验项目,如手工艺品制作等,使游客深入其中,提高景区的愉乐性。增加体验项目的力度。除了有助于提高游客的满意度之外,还能转移其注意力,游客把注意力分散到其他活动中,也就客观上减小了文物、建筑群或遗址的客流量,进而减少其所承受的压力,有助于资源的保护。
另外,针对前文提到的对于文物古迹展示解说形式单调的问题,笔者建议将现代科技手段嫁接到景区展示解说中来,现在一些景区已经引入了电子展示系统,游客可以通过触摸屏自助了解文物古迹概况。笔者认为,此类先进的展示方式可以在文化遗产类景区中大力推广。这种高科技的展示自身也是一个不错的游客体验项目。
关键词:市场营销;案例教学;职业院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1-0302-01
“案例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只有与市场营销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无法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的情况下,只能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能力。案例教学法便具有独特的引导功能、系统化功能、感化功能。“案例教学法”是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现代社会人才竞争的需要。
一、案例教学法的特征
案例课堂通过实例教学锻炼和培养学生的临场决策能力及综合素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其中主要起引导作用,在告诉学生答案的同时应尽量使发挥学生自主分析能力。职业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法的应用需要同时关注案例课程的设计、案例课堂运用的基本过程、案例教学的评价与反馈。
(一)以案例为线索
案例是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线索,教学内容的不同是与传统教学的最大的区别,案例教学始终围绕案例为线索,教师在课前准备案例,课堂上让学生自主讨论分析教师提供的具体案例,课后教师对学生的分析讨论结果进行及时的评价。职业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运用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展开的必备条件,学生通过整理分析讨论案例,对具体市场营销案例获得认知,能够采取实用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培养学生能力全面发展
职业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中教师只重视传授理论知识的多寡,忽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职业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重视学生分析案例的过程及其获得观察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及学习策略。目的是发展学生面对实际案例时的实践应用的能力,以培养解决实际具体问题能力为主要任务。
(三)答案多元化与综合评价
职业院校市场营销课程传统的教学中较多情况下强调答案唯一正确的原则,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于课本上的答案,教师一般不基于接受和采取,这样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的分析思考,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讨解决方案的能力。在职业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的案例教学中,学生提出各自的观点与解决办法,教师采取多种合理答案,有利于学生形成个人独立的对问题的看法。这是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市场营销创造性思维所必须的。
二、市场营销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策略
(一)案例课程的设计
职业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案例教学中,教师需要具体教学目标,并且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1)确定教学目标:确定职业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的案例教学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职业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才可以有目标地进行教学材料的收集和组织、教学形式的设计、教学行为的选择等活动。(2)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在职业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案例教学中,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案例是否符合教学要求。教师首先要以每课时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围绕教学实践中的高影响力问题来选择案例。职业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案例教学要求有:案例的内容符合教学目的要求;案例要符合实际情况;案例的具体情节符合客观实际;案例的选择还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将学生的知识和经验积累与案例相结合,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动创新能力。
(二)案例课堂应用的基本过程
1、案例引入与情境创设
职业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案例引入阶段即围绕当前学习主题,学生在学习“市场选择战略”前,已经学习了“市场细分战略”,学生对市场细分的作用原理及标准和原则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职业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课堂上引入加案例时,首先让每位学生根据展示自己收集到的信息,按照作业要求做初步的简要的分析。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实质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 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案例中包含了多个问题,同时每个问题也包含了多个答案。教师将问题提供给学生后,要求学生围绕教师提供的具体案例问题进行思考,使学生进行初步的自主分析。对案例进行情境的创设是否成功是案例教学是否能成功的重要因素和关键环节。
2、案例呈现与讨论
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案例呈现给学生的时间和方式会因为教学目标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在讲授每一个知识点前呈现一个案例,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案例的呈现方式有:运用投影仪将案例投射到屏幕上;给每个学生发放文字材料;播放案例录音;利用多媒体呈现案例;教师或学生生动形象地描述案例等等。案例讨论阶段即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学生要自己进行意义建构,得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可能性及障碍。
3、总结
经过以上四个步骤,并进行了讨论后,教师应对讨论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发表错误意见的同学也应给予鼓励。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答案,不应以答案唯一原则,而应该给予全面的思考,通过大家讨论,采取多种合理的解决方案,同时鼓励学生课后深入思考。加深对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结语:职业院校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是符合课程教学目的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掌握实用有效的管理技能。“案例教学法”是在时间和空间受到限制的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实践技能的有效教学手段,是提高学生市场营销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
作者单位: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建筑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谢小军.论市场营销策略[J].经济师,2005,01.
[2]李昭存.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3,08.
一、开设财务管理案例课程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一)开设财务管理案例课程的可能性一般认为进行案例学习的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实践知识。由于MBA学生来源于企业,具有实践知识,所以在MBA课程教学中能够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法或者开设案例课程。而本科学生由于缺乏实践方面的知识,学习财务管理案例课程超出了其认知能力,对本科生开设案例课程有比较大的难度。本次案例课程选择和编写了8个财务管理案例进行教学。问卷调查表明,学生对完成本次案例课程学习任务的总体感受是任务量适中,对案例难度的总体感受是比较难但能接受。这说明本科学生虽然缺乏实践知识,但只要能提供适合他们学习的案例,教师对案例课程进行有效的组织,他们还是有能力完成案例课程的学习任务。
事实上,由于案例课程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不同于其它课程,能给学生一种全新的感受,所以大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感兴趣。在学习兴趣的驱动下,选课学生在课后都能自觉地对案例进行研究。根据问卷调查,学生课后花在每个案例上的研究时间平均为5至6小时。本科学生对财务管理案例课程的学习热情部分地弥补了其在实践知识方面的不足。这也是本科学生能完成财务管理案例课程学习任务的主要动力。
(二)开设财务管理案例课程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高校对本科学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把知识点讲清楚。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一般也只注重知识点的学习。这样对某一学科的认识往往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全局性。在本科阶段,我国学生特别是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学习工具主要是教材,吸收理论知识也主要是来源于教材。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情况缺乏感性认识,综合运用能力比较差,因此大部分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情况希望能有一定的了解,并提高自己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案例一般以企业实际发生的事件为背景编写,比较大的案例往往还包含了不同课程、不同学科的内容,反映的知识具有综合性。因此从学习内容上看,通过对这类案例的学习,学生能对已学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情况建立起一定的感性认识,也能提高已学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表2是对学习财务管理案例课程收获内容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该项问卷统计表明:通过对财务管理案例课程的学习,确实可以达到上述目的。除此以外,也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演讲能力。
由于财务管理案例课程能弥补现阶段本科课程体系存在的缺陷,学生可以学到现有课程体系不能学到的知识。因此选修财务管理案例课程的绝大部分同学认为,学习财务管理案例课程有比较大的收益,在本科阶段有必要开设财务管理案例课程。
二、财务管理教学案例的编写与选择
给本科学生开设财务管理案例课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编写、选择多大难度、什么类型的案例作为教学案例。因为如果案例内容太少,难度太低,无异于让同学做比较复杂的思考题和计算题。从而失去了开设财务管理案例课程的意义。而如果案例内容太多,难度太高,学生不能完成案例的学习,也难以达到开设财务管理案例课程的目的。
(一)本次案例课程使用案例介绍本次案例课程教学编写和选择了8个案例。案例1:青鸟天桥财务管理目标案例;案例2:东方汽车制造公司筹资决策案例;案例3:武钢股份增发新股收购钢铁主业筹资方案案例;案例4:HN集团放弃新建厂战略规划案例;案例5:WK大学新校区建设可行性研究案例;案例6:WG(集团)公司利润分配管理案例;案例7:武钢(集团)公司集团出售资产评估案例;案例8:案例设计。案例1、案例2、案例4来源于王化成教授编写的《财务管理教学案例》教材,这些案例的内容与对学生的要求参见该教材(王化成,2001)。案例3、案例5、案例6、案例7是专门为本次课程开发的案例。案例3是以武钢股份2004增发新股方案为基础编写的,要求学生总结该筹资方案的特点以及包含的资本运作方式(与宝钢股份、TCL发行股票筹资相比较)。案例5是基于某大学建设新校区的全套可行性研究报告,在该案例中只是将现金流量表和财务评价指标的计算过程与计算结果删去,要求学生根据案例提供的资料编写出现金流量表和计算出评价指标,并对该校区建设的可行性进行评价。案例6是以WG(集团)公司2004年制定的利润分配管理制度为基础编写的,要求学生根据目前的法规以及已学的财务管理知识对制度进行修订、完善。案例7是根据武钢(集团)公司集团2004年出售资产给武钢股份时的资产评估报告编写的,案例要求学生根据案例背景材料总结资产评估方法。案例8要求学生上网查阅上市公司资料,或者利用有关新闻信息资料编写一个财务管理案例。
就上述案例的学习难度来说,问卷统计结果表明,选修这门课的大部分同学认为,从总体上看案例比较难,但能理解、接受,部分同学认为案例难度适中。而对学习这门课程任务量的看法是大部分同学认为学习任务量适中或者比较重。
在上述8个案例中,问卷统计结果表明,难度最大的案例是案例5,其次是案例3,对案例难度的看法。而就学生的收获程度来说,难度最大的案例5、案例3也是学生收获最大的2个案例,然后依次是案例6、案例7、案例1和案例2。
(二)对案例选择、编写问题的讨论 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案例类型问题。案例可以分为示例型案例与研讨型案例,全局性案例与局部性案例。涉及全局性和研讨型案例适合于有丰富管理经验的MBA学生,但可能不适合缺乏财务管理经验和行业知识的普通本科学生。相反,示例型和仅涉及局部财务问题的案例教学对本科学生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胡志勇、邵国良,2003)。但是,局部性案例由于反映的是局部实际问题,只涉及局部理论知识,难以反映财务知识的综合运用情况。学生对这类案例的学习,不能有效地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相反,那些信息量大、能反映财务管理等知识在企业管理中综合运用的全局性案例,更容易达到上述教学目的。学生通过对这类案例的学习,收获更大,教学效果也会更好。如与其它案例相比较,案例3、案例5的信息容量大,综合性强,而学生学习这两个案例的收获也
最大。
二是案例难度问题。从学习效果方面考虑,用于案例课程教学的案例应该要有一定的难度,即学生只有通过努力才能完成案例的学习任务。因为,案例涉及的大部分理论知识学生在其它课程中都已经学过,如果案例比较简单,仅仅地重复已经学过的知识,没有一定的难度,就不能吸引学生深入地探索、研究案例内含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只有当案例有一定难度时,才能吸引学生去研究它,在案例研究过程中,达到案例课程的学习目的。学生对本次开设的财务管理案例课程在难度方面的主要看法是比较难、但能理解、接受,而在收获方面的主要看法是有比较大的收获,从而印证了上述观点。就个别案例而言,案例5、案例3难度最大,但学生的收获也最大。个别案例难度与收获的关系也印证了上述观点。
三是案例内容问题。本次案例课程用于教学的案例1至案例7包含了财务管理目标、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管理、资产评估等方面内容,这些内容属于财务管理范畴。通过案例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作为为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财务管理案例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能仅仅只包含财务管理这门课程的内容,而应该更广泛地反映财务管理专业主要课程体系的内容。对学生的问卷表明,财务管理案例还应该包含高级财务管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管理会计等方面的内容。
三、财务管理案例课程的教学模式
论文摘要:案例教学法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中,要经过案例的引入准备、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等教学过程。这种教学法的特点是:突出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深刻的启发性,过程的动态性。案例教学法注重学生的智力开发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将采集到的教学和工程实践中的真实事例加以典型化处理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案例,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活动中,采用案例教学能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开拓,提高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法。
一、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
土木工程施工课涉及施工技术专业知识面广,而且量多,许多技术性的东西,如涉及到施工工艺的流程,施工机械的性能和操作过程,施工器具的构造和工作状态,施工技术应用的运行过程等实际操作的内容,课堂教学内容繁杂,没有规律可循更难以用一条主线相连,跳跃性大,从而导致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不深,容易出现前面学、后面忘的情况。
《土木工程施工》是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和社会性,与工程实践联系紧密,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土木工程施工中很多技术问题的解决、施工方案的优选和管理制度的拟定,均需紧密结合工程特点和社会环境,集政治、经济、技术、管理、法律法规于一体,涉及到有关学科的综合运用和各种矛盾的综合处理。要求学生掌握土木工程各主要工种的施工工艺,掌握施工方案拟定的基本方法,具有分析和处理各种施工技术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将所学的内容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学会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法,成为该课程教学成败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粉笔+黑板”仍是目前许多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传统的方法相对来说,教学环境一成不变,教学手段呆板枯燥,课时效率低。在教学活动中主要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先修了力学、地基基础、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测量学及房屋建筑学等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对各施工工艺过程的了解来合理选用施工方案,分析、解决土木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很难解决以上问题,也是无法满足现代教学要求。
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案例教学的步骤
1.案例的引入及准备。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和教学进度的要求引入教学案例,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工程实践的情境中。教学案例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蕴涵工程实践的理论、原则与原理和方法;要具有新颖性、讲究时效性、背景要清晰等特征。在完成理论课的讲解后,教师将相关案例发给学生,给学生较充足的课外时间准备相关的材料。
2.案例分析讨论。案例分析讨论是案例教学中的中心环节。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找出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并根据案例中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判断,做出决策。案例分析的过程是学生或师生间讨论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在讨论过程中启发引导。
例1.某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案选择(具体案例材料略)。案例涉及的问题很多,在选用施工浇筑方案时,要根据已知工程特点、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从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以确保施工方案在技术上可行,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在经济上合理,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并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从中选择最佳的方案。
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详细的资料搜集和准备。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先将各种可能性的方案尽可能罗列出来,然后结合案例中提供的有关信息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讨论。
例2、某基础工程施工时人工降水方案的选择。教师给出该工程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基础结构的某些参数,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的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进行分析。合理选用人工降水方案。此题就要求学生弄懂并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工程条件查阅相关的技术标准和相关的文献、资料来进行方案选择。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在讨论与争辩中进行。学生充当主角、中心与主动的学习者。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推动者,其角色定位是要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课堂上教师要领导案例讨论过程,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辩,做出决策和选择,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进而从案例中获得某种经历和感悟,而且要引导学生探寻特定案例情景复杂性的过程及其背后隐含的各种因素和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性。
3.案例归纳总结。案例讨论后要做简短归纳总结,从案例讨论中引申出一定的结论,为后续的课堂理论教学提供准备。教师在总结过程中,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但不宜对错误的观点简单地否定,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讨论结果可以是多元化。在总结中,要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强化以前讨论的内容,提示后续案例,达到突出教学重点,回归教学目的。
三、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1.突出实践性。学生对未来的工作和社会角色充满了向往和好奇,学生在校园内就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未来工作,深入案例、体验案例角色,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学生的参与意识大大增强,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2.较强的综合性。案例教学的综合性首先表现在案例较之一般的举例内涵丰富;其次是案例的分析、解决过程也较为复杂,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下转第130页)(上接第128页)且应具有审时度势、权衡应变、果断决策之能力。案例教学的实施,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灵活的技巧来处理。
3.深刻的启发性。案例教学,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素质。
4.过程的动态性。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必须对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讲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并与他人展开争辩。学生是教学的主角,既可以从自己和他人的正确决策和选择中学习,也可以从出现的错误中学习,即从模拟的决策过程中得到训练,增长才干。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不再是书本上的教条,而是活的知识以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四、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案例教学不是举例。虽然案例教学和举例教学都要通过一定的事例来说明一定的道理,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但这两者是有区别的:第一,在教学中地位不同,案例在案例教学中占中心地位,如运用知识、培养能力等教学任务;而举例在一般教学活动中则居次要地位。第二,目的不同,案例教学是把学生放在实际的环境中,让其通过对周围环境和事件本身的分析、讨论、交流,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举例是使一个较难理解的理论通俗易懂。第三,二者的进行主体不同,案例教学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锻炼能力的一种手段,学生属于主要地位;而举例则是辅助教师说明问题的一种手段,教师属于主要地位。第四,涵盖的范围不同,前者涵盖面更为广泛和有效,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典型性、启发性;后者不一定有这些特点。
2.案例教学应该和其它教学方法并举。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案例教学所采用的只是一个个具体的孤立的实际工程,不能代替系统理论学习。而且案例教学也并不排斥和限制其他教学方法的同时使用。除了案例教学外还有问题式教学、情境式教学、随机访问教学、发现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合作教学等等;但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优缺点和特定的适用条件,没有一种是完美的、具有普遍适应性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课程性质、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常常应多种方法集成并用,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恰当地运用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资源,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3.案例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案例教学并不单纯是一种教学方法,它实际上是以教学内容的变化为前提条件的。案例教学也并不单纯是一种教授法,它实际上也是以学生行为的转变为前提条件的。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案例教学过程,案例教学的目的才能得以实现。如果学生仍然热衷于自己先前被动学习的角色,把自己置身于教学过程之外,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案例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
五、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能力培养的现代开放式教学方法,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点。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汤小凝.浅谈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J].山西建筑,2007(7)
《生活与哲学》第九课讲述了矛盾观点及方法论要求。矛盾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哲学重要观点之一;其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对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笔者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加以讲解,教学效果很好。
一、教学案例
在讲到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时,针对高中学生现阶段的心理、生理特征和兴趣,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物理学中讲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把这一知识迁移到日常生活中来,我们会发现,跟这一观点类似的现象有很多。学生迫不及待地说出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学生的兴趣点高度一致)。既然同学们这么感兴趣,我们今天就来分析生活中这种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现象。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1.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为什么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2.根据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含义的知识,分析这一原因说明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存在什么样的联系?3.人与人的交往,有没有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时候?如果有,它们是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联系的否定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小组甲)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很多生理和心理上的不同,正是这些不同使得双方相互吸引,而同性之间这种差异很小,所以同性之间相斥的可能性大于相吸的可能性。因而人与人的交往,通常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小组乙)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男性和女性相吸,首先是因为他们之间存在差别,这说明矛盾的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即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男性和女性在相互吸引和相互依存的过程中,也会对立,也存在着斗争,这说明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人类正是在男女双方相互对立和统一的关系中得到发展的,这说明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小组丙)人与人的交往,也有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时候。生活中,朋友之间也会被他人的长处和优点吸引(这些优点往往是自己没有的),对于异性,也会偶生厌烦。这并不是对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联系的否定,反而是对这种关系的证明。
教师总结:同学们对生活中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现象分析得很恰当,通过分析这一现象,对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也理解得相当准确。通过分析,我们可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表述为: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二、思考感悟
课堂教学只有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理论联系实际,既能突破难点,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真正成为课堂的服务者。
首先,教学案例生活化,调动学生积极性。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需要政治教师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为突破本节课的难点问题,我运用高中生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早恋现象,通过层层递进的设问,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准确认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更让学生明白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一观点,为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高职;会计教学;案例教学法
作者简介:李杰,男,汉,江西省九江市,硕士研究生,讲师,牙就放学:会计理论
在我国的高职院校中,会计专业是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一个比较重要的专业。但是根据相关研究,我国高职院校在会计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高中院校会计教学的质量,使得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专业能力与实际会计专业工作能力不相符合、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不感兴趣。因此为了提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训也质量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能够提升高职院校会计教学质量和增加会计实用性的重要教学方法,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
1.案例教学法的含义。案例教学方法是一种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以案例为基础进行相关教学内容的讲解,讲解过程是一个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讨论互动的过程,从而以案例为基础,通过讨论互动将理论化的知识实际化,提升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授课中的举例说明法是有着一定区别的。传统教学法中的举例教学法是在进行会计教学中为了阐述相关的理论知识举出一定的例子,其主要目的是阐述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证明相关理论知识的正确性。而案例教学法则是以实际案例为基础通过从实际案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将知识讲解融合于实际当中,其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案例教学法是运用典型的案例进行授课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相关的实际案例使学生认识到实际案例中的会计问题及其特点,使学生掌握如何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基础进行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通过案例的互动式探讨使学生主动学习。因此从整体上来讲案例教学法是人本教学思想和构建主义教学理论的展现。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会计专业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会计教学的过程中积极的培养写生的实践能力和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实践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提升高职院校会计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案例教学法的采用为实现以上目标提供了可能性。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式能够通过实际案例的互动式分析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法对改变传统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方法、提升会计专业教学质量有着重要额作用。但是案例教学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受到教师能力、教学条件和教学内容等多方的影响,需要对其具体的实施过程进行优化,解决具体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三、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1.授课前认真准备案例。根据我国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现状的分析,我国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主要包含理论知识教学、知识实际运用教学和会计职业道德教学三个主要部分。这三个部分的教学内容动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授课。由于教学内容上的差异,这三个方面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所需的案例是不一样的,教师在进行具体部分的教学内容时要有针对性的选择相关的教学案例,重点运用案例中的典型内容编排授课内容和形式。例如在进行会计知识实际运用教学时,教师应该准备针对这一技能的案例,这些案例要能包含这一会计技能的特点和在具体运用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错误,同时通过对此案例的讨论使学生掌握在具体运用中避免此类错误的方法。在进行相关的会计职业道德授课时教师要选取较为复杂的、包含现代会计领域中存在的职业竞争和职业道德问题,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现实会计工作领域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教学案例的选取是保证案例教学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案例,才能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2.课堂上开展案例互动讨论。案例教学法主要是以案例为基础,实行互动式的教学,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及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堂上积极的组织案例互动讨论。教师在授课开始向学生提出本次授课的主要内容并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有重点的说明,然后在课堂上呈现教学案例,使学生了解相关案例的内容。学生在了解案例之后,教师提出相关的针对性问题,让学生对这些针对案例的问题进行相关的讨论,讨论主要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结束之后每个小组发表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不同的小组可以相互提问,最后教师对相关的讨论内容进行相关的总结,并对学生的在讨论中提出的未解答的问题进行相关的总结。课堂上开展案例讨论使实施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直接决定着高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质量,因此教师要对讨论的问题进行精心的设计并对课堂讨论的过程进行引导,保证课堂案例互动讨论的质量。
3.课后意见反馈与收集。教学意见反馈和收集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进行完案例教学之后要及时的收集学生对此次案例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多这些意见和建议的分析及时了解相关授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及时的对授课内容和授课形式进行相关的优化改进。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而选择相关的案例的,因此教学中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失误,教师只有在课后及时的收集学生反馈的意见才能不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进行优化,才能不断的提升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质量。
四、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过程中注意问题
1.处理好案例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着它使用的局限性和缺点,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会计教学中只采用案例教学法是不能真正提升高职院校会计教学质量的,要正确处理好和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以案例法教学为主,其他教学方法为辅的教学方式;而对一些教学内容要以其他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为为辅的教学方法,不能单纯的采用案例教学法。只有根据教学内容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方法的关系才能真正的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从而提升高职院校会计教学质量。
2.正确处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在传统的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体系当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但是在案例教学法中会计教学的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在授课的过程中学生是互动讨论的主体,课堂的主要时间是学生和学生以及学生和教师的讨论时间,教师对讨论的过程进行相关的引导及对讨论内容的总结。教师在授课中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春萍.案例教学在会计高职教育中的应用[门.会计之友,2007(5):100-101.
[2]黄亚明.论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D].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115-117.
[3]许蔚君.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10(01):105-107.
传统教学模式下,Java程序设计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但还是暴露出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较弱、课堂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探究式学习难以开展等瓶颈问题。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翻转教学模式成为近年来教学模式研究和改革的主要方向。翻转教学模式是把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上教师讲授的知识和技能以在线课程形式前置到课前,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课堂上则主要以研讨、实践、师生充分互动等方式,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和技能提升[1-5]。
融合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改革取得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探索Java程序设计课程翻转教学的设计和实施方法,并逐步付诸教学实践,以进一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1 Java程序设计课程翻转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对于Java程序设计课程,翻转教学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下遇到的问题。
(1)有利于扩展教学内容,为学生不断线地学习提供了可能性
Java程序设计课程内容丰富、知识体系庞大。传统教学模式下,有限的课时使得教学进度安排紧张、难点知识和技能的巩固不够、较大型的应用案例无法全面铺呈给学生。翻转教学模式下,课程的大部分信息量和应用案例可以被分散到网络课程中,既可以有效扩展教学内容,也可以为实体课堂进行知识巩固和技能拔高提供保障。
传统教学模式下,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遇到的一个困扰就是:学生学习了Java SE程序设计课程后,如果缺乏后续课程支撑,学生就会困惑于如何继续深入学习Java的问题。翻转教学模式下,可以通过逐步建设并开发系列化的在线课程体系,将Java程序设计课程模块化为“Java SE编程+Java EE编程+Java ME编程+Android应用编程+Java游戏编程等[6]”,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路线图,也为学生深入学习Java程序设计提供了学习资源保障。
(2)有利于任务驱动教学的落实和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传统教学模式下,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问题导向、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这些问题和案例在呈现时间上对于学生还是太滞后,快速的课堂节奏使得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自己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翻转教学是把这些问题作为学生课前学习任务交给学生自己思考和解决,不能解决时,促使学生去学习在线课程,找到解决办法。可以紧紧围绕学生学习中的“为什么学?、“学什么?”和“能解决什么问题?”的关切,密切联系社会需求,组织Java Web、Android应用、Java游戏开发等项目开发实战的系列在线教学视频,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选择,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逐渐养成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的良好习惯。
(3)有利于学生开放学习习惯的养成
Java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开设面很大的课程。很多知名院校、软件公司、Java教育培训机构都在互联网上共享了该课程的优质教学资源、教学视频以及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资源。这些资源可以作为Java程序设计课程线上资源的有益补充,教师通过遴选这些资源并推荐给学生,让学生逐渐养成开放学习习惯,不再局限于教材和课堂,不断拓展学习视野,了解前沿开发技术,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给学习带来的增值。
(4)有利于改善课堂互动环节
翻转教学模式下,知识和技能学习环节前置到课前进行,为实体课堂上师生进行充分的互动交流、研讨学习提供了时间和环境保障。长期以来,有助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 Java程序设计课程翻转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1)学生课前学习资源的设计
建立一套与教学内容同步、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特点的网络微视频课程,以“短小精悍、能够调动学生兴趣和主动性、能够用实践任务促使学生反复观看”为原则[4,5],按照“问题+短视频+任务+拓展”的方法组织学生的课前学习资源。即先提出一个(组)驱动教学的实际问题;在短视频中则紧紧围绕这些问题逐个进行分析和编程演示等;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结合视频内容同步实践;布置课堂讨论任务并让学生提前思考和实践,使得学生有备而来地上课;拓展部分则是为了保障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延伸和拔高。
教学案例1:Java程序设计概述
问题提出:Java 是什么?Java能做什么?Java开发环境如何?
视频内容:主要介绍Java技术体系和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Java SE、Java EE、Java ME、Java与Andriod开发、Java游戏开发等;给学生清晰地呈现持续学习Java技术的学习路线;快速展示几个在不同平台下的应用案例;演示基础平台JDK+Eclipse的安装、配置和程序调试方法。
实践任务布置:请结合教材第1章内容上机完成JDK+Eclipse环境的搭建;完成JDK环境变量配置并分别在JDK和Eclipse环境下完成指定Java Application程序的编写和调试。
课堂讨论任务:Java虚拟机机制和Java SE程序运行机制;JDK环境变量配置方法及JDK中javac、java以及appletviewer命令的用法[6];实践任务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等。
拓展:用单另的短视频分别演示Java EE、Java ME、Android开发环境JDK+MyEclipse+T omcat、JDK+Eclipse+WTK+EclipseMe、JDK+Eclipse+Andriod SDK+ADT的完整搭建方法及各自典型项目的部署和运行方法等。
教学案例2:JDBC数据库操作
问题提出:如何连接不同的DBMS(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并运用JDBC API编程操作数据库?
视频内容:以2-3个短视频分别介绍通过JDBC-ODBC桥接方式和专用驱动程序方式连接不同DBMS的方法;扼要介绍JDBC API中的常用类和接口;以Access和MySQL连接和操作为例演示数据库增、查、改、删基本操作的编程方法。
实践任务布置:上机编程掌握视频内容;完成教材JDBC实现批处理和事务处理操作的例题和习题;完成在“组件与事件编程”章节中已经实现了(界面和部分事件处理程序)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操作部分的程序。
课堂讨论任务:JDBC连接SQLServer、Oracle的方法;视频学习和实践任务中遇到的问题;DAO(Data Access Object)以及VO(Value Object)?[7](参阅教材)在JDBC数据库编程中的实现方法等。
拓展:用系列短视频介绍运用Hibernate轻型框架[7]实现数据库编程的方法。
(2)课堂环节的实施
翻转教学模式下课堂的主要任务有两个。其一是有效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发现问题,查缺补漏;其二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系统化和巩固知识、技能点,以解决翻转教学中学生“碎片化学习”和“跳跃性学习”带来的知识网络难以建立的问题。
把课堂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讲授,重点帮助学生梳理本章节的学习目标、重难点,补充讲授一下在课前自学中没有涉及的内容如教学案例1中有关次重点如Java的发展与特点、Java程序分类等内容,教学案例2中JDBC API中的常用类和接口的详细介绍,DAO以及VO类在Java数据库编程中应用方法等,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和技能网络。第二阶段是组织学生研讨和师生互动阶段。教师首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课前学习的基本情况,再让学生分别针对课前学习中的“实践任务”和“课堂讨论任务”模块,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课前学习成果、汇总和交流解决自学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教师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情况、参与学生的讨论和交流过程、检查学生现场实践情况等方式衡量学生课前学习的成效,并收集大部分学生都遇到的难点问题。对于已经在课前完成了课堂讨论任务的学生,则要求其进行简要演示并帮助本组其他学生完成任务。第三阶段主要是答疑、小结以及给学生布置新任务。集中讲授学生自学和研讨阶段遇到的普遍难点问题;针对教学案例中的“拓展”模块进行重点答疑,针对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解答和辅导;点评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教学小结;布置作业并提醒学生进行新内容的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