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程思政典型教学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 药事管理学教学案例库的建立与应用 《犯罪心理学》教学案例库建立的探讨 居室空间设计教学案例库建设之课程解析 基于岗位业务流程构建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 基于视频案例的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的设计与应用模式构建 医学案例库管理及知识发现 财务管理教学案例库建设探讨 基础会计教学案例库建设的研究 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高职商务英语网络案例库建设研究 浅谈机械专业课程教学案例库的开发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案例库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与应用研究综述 农村合作金融专业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的构建 重视管理学教学案例库建设培养管理型人才 面向双语教学的医学案例库的建设 铁路高职院校生产企业实际教学案例库建设的探讨 高校思政课教学案例库共享社区化模式探索 医护专业化学教学案例库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产品库&案例库 产品库 案例库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建立比较影像学案例库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建立比较影像学案例库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利用广泛应用的网络学习空间平台,建立基于比较影像学整理的医学影像诊断学案例库,用于各专业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诊断学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教师备课、自主学习等。 关键词:网络学习空间,比较影像学,医学影像诊断学,案例库
医学影像诊断类课程包括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一类以X线、CT、MRI、核医学、超声诊断学、介入放射学等多种影像资料为基础,结合临床资料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或治疗的综合学科,是医学影像诊断和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临床医学、康复医学、护理学等专业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学科。
比较影像学是指对疾病的影像诊断采用最有效、最能获取准确诊断价值的优先的影像诊断的方法 [1]。其目的一是为了更准确地诊断和鉴别疾病,二是为了更合理地选择影像检查方法,目前在医学影像诊断类课程中应用较多,其强调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不同的专业教学中其内涵侧重点不同,我们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均十分重视比较影像学的教学模式。
医学影像案例是医学影像诊断类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类教学资源,也是学生在校学习和走上工作岗位继续教育十分重要的学习资源,为了满足各专业的教学需要,我们基于网络学习空间建立了比较影像学教学案例库,用于日常理论和实践教学,教师备课和学生自主学习。
1、比较影像学案例库的内容
该案例库按照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白人驹、张雪林主编的《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三版)教材目录大纲收集各系统各检查技术常见疾病的影像案例,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临床资料(包括既往病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X线、CT、MRI等影像图像,影像报告和病理结果。
2、比较影像学案例的来源
2.1、由影像专职教师、各影像医师于教学和临床影像诊断工作之际精心挑选病例,病例挑选原则如下:正常案例、典型病例、不典型病例、易漏诊误诊病例,有病理结果的优先;以JPG格式由PACS导出,注意选择消除患者信息的格式保存,以保护患者隐私;确保在窗宽窗位最合适的情况下保存,部分案例需要调节成多个窗的图像并一一保存;同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影像报告和病理结果(如果有),影像图像要求至少包括同一病人同一病理时期X线、CT、MRI或其他检查技术中的至少两种影像检查图像,或者同一病人检查技术不同病理时期的影像图像。该途径来源稳定,资料齐全,图像质优,日常工作中可按系统积累大量影像资料,是主要的来源。
2.2、依托外院兄弟单位和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按上述方法收集优质影像案例,该途径是优质案例的补充手段之一。
2.3、收集网络免费散在影像资料,包括各大影像论坛,微博,微信等。该途径可获取大量优质少见病例。
3、创建案例
将收集的每一例患者的资料按以下资料顺序用Microsoft Office PPT做成一个独立文档:
3.1、 PPT封面:系统+疾病名称+编号;
3.2、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3.3、患者影像资料:按检查顺序,一般是X线―CT―MRI,或平扫―增强,或治疗前―治疗后;或同一检查方法不同检查时间顺序,每一张图片使用一页PPT页面显示,以最大程度保留信息细节。
3.4、患者影像报告:包括影像描述和影像意见,每一个独立的检查后附完整检查报告。
3.5、病理结果:包括病理描述和结果。
4、建立网络学习空间案例库
将收集制作的PPT格式的比较影像学案例,使用绿色软件pfDesktop制作成swf格式文档,按《医学影像诊断学》目录顺序按系统上传网络学习空间,并按专业以课堂魔方的形式呈现予学生和老师。建议将PPT文档转换为97-2003格式以保证成功转换。
5、案例库建设平台
我校建设数字化校园,为所有在校师生创建了世界大学城网络空间学习平台账号,构建了全院范围的学习平台,也是师生教与学的交流平台,该平台可上传大量文档、图片、视频资源,并以多种多样的方式组建后呈现于师生,如多维课件,课堂魔方等,并可布置和批改作业,通过留言讨论区可实现师生交流互动。(笔者网络空间链接:http:///SpaceShow/Index.aspx?uid=655775)
6、比较影像学案例库的应用
6.1、理论授课:应用于医学影像诊断和技术专业的专业课《医学影像诊断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护理学等专业的《医学影像学》等影像诊断类课程的理论教学,我校理论授课的多媒体教室配置的计算机均可在线浏览网页,理论课授课时可登录网络空间使用该案例库里的案例实施案例式教学和比较教学法。
6.2、实践授课:应用于医学影像诊断和技术专业的专业课《医学影像诊断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护理学等专业的《医学影像学》等影像诊断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我校配备了两间交互式阅片实验室,配置了50套交互式阅片系统,并连接上了网络,实践课期间可打开网络空间在线浏览指定的案例,以分小组讨论,小老师讲课等形式进行实践课的授课。该实验室属于开放实验室,学生课余可自由使用自主学习。
6.3、教师备课:教师可利用里面丰富优质的病例备课,制作成精致美观的PPT课件或形式新颖的微课视频用于课堂授课,还可根据案例库灵活设计练习题和试题。
6.4、学生自学:丰富的案例资源可满足学生自学的需求,同时提高学生主动获取学习信息的能力。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学生自学的需求更甚于在校期间,案例库作为在线资源库,可恒久反复使用。
6.5、影像医师自我提高:少见案例、易漏诊误诊案例和不典型案例可帮助影像医师接触和学习临床工作中没见过或少见的案例,吸取漏诊误诊的教训,认识不典型案例的表现,从而提高影像诊断水平。
7、讨论
目前医学影像诊断类课程的理论教学已广泛使用多媒体教
学,实践教学作为该类课程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不同院校均十分重视,采取多样化模式,大多数医学院校还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也有部分院校已经开始探索基于 PACS 的影像教学系统[2]。虽然PACS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运用其开展影像学实验教学已成必然,但由于经费紧张,医学专业学生数目众多,目前国内还没有一所院校建立了可以基本满足医学专业学生需求的PACS教学实验室[3]。我们结合自身特色,仍采用胶片教学和电子图片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我校建立了覆盖全校三个校区的数字校园网,医学实验实训中心配备了可真正实现师生双边互动的交互式阅片系统。校园网和阅片系统的建设,为教学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信息资源的匮乏,使其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迫在眉睫。
我们工作之余收集了各类满足要求的比较影像学案例,质量优良,制作相对容易,教学价值极大,充分利用现有成熟的数字化平台和现有先进的交互式阅片系统,简化了教师备课程序,改进了教师上课的模式,使得各种教学方法得以顺利实施,学生可免费在校学量优质正常和典型影像案例,走上工作岗位后可进行自主继续教育,网络学习空间的留言讨论区便于师生交流互动,影像医师学习易漏诊误诊案例及少见病例可提高影像诊断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尝试进一步构建试题库、微课库等其他新的教学资源,进一步完善数字资源库,更好地服务师生和临床。
参考资料:
【1】侯先存.比较影像学在核医学中应用的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6):2062-2063.
【2】马奎元,张会如,董睿,等.基于PACS的医学影像教学系统的现状及策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0):45-46,92.
【3】 吴少平,白琛.我国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医学影像学》教学状况调查分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2009,4(2):147-148.
*通讯作者:胡芳,女,讲师,1982.03年出生,邮箱:;
关键词:少数民族谚语;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8—0282—03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通过对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运用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拟就少数民族谚语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少数民族谚语的特点
谚语的内涵极其广泛,涉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诸多层面。它是历代人民生活经验的结晶,蕴含着人民从实际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哲理,包涵着人民在生活中的智慧,体现着人们的基本价值观,具有地缘性、民族性、传承性和社会性的特征。谚语在少数民族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第一,谚语深刻反映了社会下层人民的价值观念,并根据人民的需要,不断扬弃、充实和改造。相应地来说,谚语不仅是少数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土壤。第二,从谚语的语言表达形式来说,一些从文化上层传出的、高深雅正的语言,流入民间成为谚语,有的只改动一两个字,语言风格就大不一样,其基本意义没变,但更通俗易懂。可见,通俗的谚语也蕴含着高深的文化内容,使少数民族文化表现形式更为多样化。
由此可见,谚语是价值观的一种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而价值观则是谚语的内核,谚语会随价值观的变化而不断地被扬弃、充实和改造。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是教师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进行案例教学,除了具有同其他学科案例教学相同的特点外,还有与其他学科案例教学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为:
1.在学科性质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研究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而其他具体学科是研究某一特定领域的特殊规律的科学。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反映在案例内容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所反映的道理、所折射的智慧具有普遍性,如《基本原理课》中所讲的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对立统一规律等是适用于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的最一般的道理。而具体学科的案例往往是与其理论实务相对应的具体的过程案例。
2.在案例教学的宗旨和目的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宗旨是要学生学会用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青年学生掌握其最高层面的对于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提高其辩证思维能力。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某一典型案例的分析讲解,使学生体验实际的思维过程,领悟的精神,掌握的方法,达到对智慧的顿悟。而具体学科的案例教学是通过提供各种各样典型的过程案例,一方面使学生联系实际掌握所学的各知识点,并能灵活运用;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在书本知识以外的实践经验和实际工作能力。
3.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和具体学科的教学案例也有所不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案例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三大领域,在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的历史发展中都能找到各具特色的案例,这就使得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我们必须在众多的案例中进行筛选,精选出具有现实意义的、富有时代气息的、贴近生活的、学生们感兴趣的案例来进行教学。而具体学科则是依据其教学内容在具体的领域中选择各种类型的案例,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
4.在案例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上,许多具体学科的案例教学已作为该学科教学的主要手段和方法,运用得非常普遍。但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大多是概念、规律、范畴、论据和论述过程,因此在案例教学时,必须先将教学内容概括成若干系列的主题,然后根据主题选择相应的教学案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的分析时,穿插讲解相关的教学内容,并通过学生的阅读和理解来实现全部教学内容的完成。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要“抓大放小”,选择核心问题、重点问题、关键问题引入典型案例,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在案例教学的功能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的功能主要是阐释道理、提供知识、说明方法、体验思维。具体学科案例的功能则是提供情境、体验过程、积累经验、培养能力。
因此,案例教学以两个“实”为基础:一是“史实”,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理论观点、重要论断都产生于具体实践中,案例教学要还原历史原貌,让学生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分析、思考;二是现实,要把现实中学生关心、关注的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作为案例,作为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题,是教学的中心;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发挥组织、引导作用。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学生也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调动,创造性得以开发,主体性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和尊重,这也正是中国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在师生互动中,教师把握住了学生的思想脉搏,进行针对性指导,学生可以通过互动感受到教师知识的渊博和人格的魅力,进一步增强了对教师的亲近感。
关键词:高职 思想政治课 案例教学
一、案例教学是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必要和恰当选择
相对于普通高校,高职生文化基础及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学习动机、态度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偏低,“05方案”实施以来,思想政治课课时缩短,更增加了教学的难度。这是高职思政课教与学方面存在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成都理工大学罗映光等曾在《简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一文中指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应注意内容的口语化表达、内容的选择性切入,方法的互动式启发,结构的承转式连接,讲授的形象化打造等。”通过长期实践经验证明案例教学是博采“众法”之长、比较综合的教学方法,与高职生学习心理及学习状态最为契合。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必须以突出启发性为原则,以有益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为指导思想,教师要从高职自身的特点出发,对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体现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的本质。西方教育家洛克说过,任何东西都不能像良好的方法那样,给学生指明道路,帮助他前进。按照高职生学习心理及学习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发展和非智力因素培养,靠一种教学方法或只采用一种固定的方法是根本不现实的,而应该把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教材的内容有效地连接起来,使这些基本要素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它们各自的作用并加以综合运用。只有通过案例教学,密切与高职生生活实际、社会现实生活万象的联系,建立师生双方的责任意识及使命意识,用较少的时间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
二、案例教学对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1.案例的真实性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案例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件,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是对事件的描述,一般不加入编写者的评论和分析。案例的真实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真实性,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学生在校园内就能见识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有利于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由于所选用案例一般源于实践,能够真实反映社会生活及人们思想状况,有矛盾冲突及化解过程,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而且能引发他们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和对自我命运的关心和追问。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得到的知识基本是消化、内化了的知识,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迁移和应用,学生会感觉到学有所用、学即能用,因此可以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为抵达理论殿堂的中心做好了必要准备。
2.案例的启发性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主体性。案例教学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它通常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科学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这是成就学生主体人格的基础。案例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入案例、体验案例角色,教师将思考、判断的权力还给学生,极大开发学生的潜能,开拓其思维和视界。为了独树一帜或发表独立见解,学生会自觉查阅资料、阅读教材、思考每个细节,通过讨论发言,学生各抒己见,见仁见智,个性张扬,激发起被肯定的需要,自信心和自尊心得到满足,调动了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所以有学者认为“精彩的讲演不如热烈的讨论”,案例教学对于学生主体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有助于学生能力品质发展和民主作风培养。(1)在分析讨论案例过程中,学生要通过归纳、分类、综合、抽象等思维过程,要从大量的论点或论据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批判性。(2)面对案例材料,学生需要以科学的方法去假设、论证,找到解决问题的多个答案和最优答案,要有统筹决断的勇气,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品质。(3)教学案例中所出现的道德等两难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多元信息条件下进行判断和反思的方式和能力。(4)在对案例的总结发言中,学生需要以清晰、条理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想方法、立场观点,这会锻炼学生的逻辑及语言表达能力。(5)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过程中,必然有很多不同意见的争执和交锋,逐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公正民主、谦虚宽容等作风和道德品质。
三、高职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关键措施
1.提高案例编写质量。案例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案例教学效果。收集、编写案例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学校首先应保证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制定完善的支持措施。高职开设的思想政治课主要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及课程不同特点开发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案例。比较好的案例具有一定开放性,便于打开学生思路,丰富学生思考角度:案例选取或结合一定社会热点问题,富有理论张力,具有讨论发挥空间。在现代传媒技术条件下,可多采用多媒体“视频案例”,改变传统案例的单一文本呈现方式,增强案例的形象性、感染力及信息密度。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深入灵魂,唤起良知,提升思想境界。
2.科学策划案例教学过程
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灵活的案例表达方式,但是也有共性和规律性的存在。案例教学的基本程序、规范步骤方面要加强师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组织案例教学的能力。对案例编选、课堂讨论、总结报告各环节都要细致探讨。其实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老师要纵观全局、高屋建瓴。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教育意义,有争议的问题要使学生充分讨论、鼓励质疑,丰富对问题的认知角度。教师对课堂要有充分的驾驭能力,对案例教学内容准备充分,以广博的知识储备和精深的专业理论,对案例深度点评,不能停留在表面或就事论事。
2.有效整合其它教学法,深化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的着眼点不是固定原理或原则的获得,而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类似于“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的关系。要鼓励教师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广泛实践案例式、讨论式、参与式、互动式、研究式、情景式、体验式等方法,采用一批学理说得透、事迹讲得活、学生听得懂、时间用的上的经典案例。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用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学实际的方法解决问题才叫做“得法”。案例教学能够克服高职学生在学习中动力不足的矛盾,有效实现教学内容“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实现教育向自我教育的转化。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五措并举 提高 思政理论课 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常海霞(1973- ),女,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北方学院法政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研究;王华彪(1973- ),男,湖北汉川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组织部副部长,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研究;贾绍宁(1978- ),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研究。(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实现‘中国梦’愿景下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项目编号:HB14MK023)、2013年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媒体语境下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HB13ZZ004)和2011年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七位一体”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研究(项目编号:S2011408)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4-0153-02
一、创新实践教育方法,巧用案例教学,升华思政理论课感染力
思政理论课是实现理论当代中国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备手段。思政理论课,除教学大纲规定的理论课外,还包括系列教学中的集中授课、宣讲辅导、举办讲座等,对于搞好系统教育灌输、打牢大学生思想根基、解决现实思想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90后”,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特别是面对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科技化、资本私有化的“四大环境”,容易呈现出思想观念多样、价值追求多元、行为方式多变格局,需要创新教育方法、运用教学案例来应对。积极接受新事物,敢于尝试新生活,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显著特点。要适应他们求“新”、求“异”的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政治教育课吸引力。
1.采取社会实践教学。如,在形势政策教育中讲授市场经济知识,在革命传统教育中讲授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在作风纪律教育中讲授政策法规知识,在中国化的教育中讲授“毛概”等,做到用社会实践启迪引导,用生动教学案例解疑释惑,用系统知识开阔视野,达到升华思政理论课感染力的目的。
2.巧用案例教学。一堂课只有事理结合、寓理于事、以事明理,才能讲得有“血”有“肉”,使大学生听得有滋有味。思政理论课讲授中运用事例应做到“四要”:(1)统一。做到例证与观点统一,不能“风马牛不相及”,更不能相悖抵触。(2)贴切。要用身边人身边事,善于从大学生身边的学习生活中选取事例,使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生。(3)新颖。要注重选取最新的事例,把最近宣扬的先进典型、最近发生的重大事件引入课堂,使教育更加鲜活生动。(4)活泼。要善于用活泼的形式吸引大学生。只有适应授课对象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方法,才能吸引大学生、感染大学生、教育大学生。
二、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开展双向交流,增强思政理论课亲和力
思政理论课只有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多种教育模式,积极开展双向交流,才能不断增强思政理论课的亲和力、吸引力。
1.牢固树立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全面发展既是新形势下大学生的迫切要求和强烈愿望,也是高校提升教学质量的客观要求。要着眼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广大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培养“四有”青年,是思政理论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办人民群众满意大学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开展思政理论课,必须做到“三个统一”:(1)坚持社会整体价值与大学生个体价值相统一。充分尊重大学生个人愿望和需求,本着社会主义建设、对个人发展有利的原则,积极为大学生发挥个性、施展才华创造条件。(2)坚持严格管理的一致性与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多样性相统一。对大学生既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也应针对大学生内心世界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对大学生进行激励引导。(3)坚持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统一。既要坚持不懈地用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又要充分考虑大学生在觉悟程度、文化基础和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区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理论,最终达到教育内容和效果的统一。
2.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大大增强,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也大大提高,“我讲你听”“我说你通”的教育方式已经很难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对此,我们在教育中要做到“三个必须”。(1)必须树立“平等交流、共同参与”的理念,通过广泛运用民主讨论、思想互助、网上交流等形式开展思政理论课,才能使大学生明确是非界限,提高思想觉悟。(2)必须积极探索群众性自我教育的新模式、新载体,注重用发生在大学生身边的鲜活事例感染大学生,用大学生创作的人生格言启迪大学生,用从大学生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引导大学生,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教育大学生,才能不断增强思政理论课的实效性。(3)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会等社会团体干部的作用,让他们上讲台、唱主角,帮助他们提高做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的基本功,形成人人做工作、大家受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解决现实思想问题,化解干扰挑战,提高思政理论课针对性
思政理论课的授课对象和主体是当代大学生,关心好、实现好、维护好大学生的根本利益,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思政理论课的基点。“90后”的当代大学生,其认知能力、心理状况和行为方式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同时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带来的影响也在逐渐加大。思政理论课要回答和解决当代大学生的现实思想问题,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就必须积极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新特点、社会环境的新变化,认真研究、因势利导、主动应对,才能取得实效。
1.重视现实思想问题增多对教育带来的挑战。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由心理问题引发的现实思想问题和案件事故增多的实际,要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活血化瘀、舒心通气功能,加强人文关怀、搞好心理教育。在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的同时关注其心理健康。要把普及心理科学知识纳入经常性思想教育、科学文化学习和卫生常识课程,使大学生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一般方法。要结合军训、学生生活管理等节点,有针对性地搞好心理疏导,帮助大学生提高大学生活的适应、自控、承受和化解能力。
2.重视信息网络普及对教育带来的影响。信息网络不仅给大学生思想带来了深刻影响,而且给思政理论课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和信息网络作用,认真挖掘各级思政治教育网、高校综合信息网的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多媒体教学,开展网上授课、网上交流等互动式、开放式教育,不断增强教育的覆盖面、时效性和感染力。另一方面,要加强思想和技术预防,搞好规范和引导,强化思想阵地观念和安全保密意识,有效抵御和防范各种消极影响。
3.重视社会大环境变化给教育带来的干扰。随着社会大环境的不断变化,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对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紧密联系当前时代背景,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变化,用辩证的思维分析问题,不能简单地把大学生注重物质利益视为思想境界不高或缺乏理想追求,不能随意把大学生对学习、生活提出的正当要求视为个人主义。
4.重视大学生中带倾向性的现实问题带来的挑战。近几年,大学生家庭后拉力呈现扩大的趋势,不少大学生家属下岗、离婚率升高,家庭涉法问题增多,已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稳定的重要因素。为此,高校要树立“人先于事、事制于人”的观念,着眼在“聚人之心、解人之难、动人之情、集人之智、合人之力、正人之行”方面下功夫,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中要自觉感同身受、设身处地去体察大学生的实际困难,努力把对大学生的关心体现在具体行动上,把组织的关怀体现在真诚帮助上,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思想问题的解决。
四、选准社会教育课题,完善教育体系,丰富思政理论课时代性
当前,时代条件深刻变化,社会环境日益复杂,高校的教育使命任务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不断充实新内容,丰富新内涵,拓展新领域,进一步增强时代感和感染力。
1.着眼时代条件发展变化选择课题。社会环境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参照系。社会环境和时代条件发生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针对市场经济深化发展、社会思潮复杂的实际,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校正思想航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追求,要用强大的精神支柱凝聚力量;针对信息社会的特点要求,要及时将如何发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针对多元文化的渗透影响,敢于把时尚健康的东西搬上讲台,善于用新的视角分析解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实效性。
2.针对大学生现实思想反映选择课题。以问题牵引教育,用教育解决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要把握当代大学生思想变化规律,注重加强调查研究,真正把大学生的社会经历、思想特点、行为方式和心理特征搞清楚,选择他们能接受、喜欢听的内容开展教育。要掌握大学生的现实思想反映,结合形势变化,及时搞好思想调查,摸清大学生思想底数。要善于从大学生现实思想问题中发现倾向性问题,坚持有什么问题搞什么教育,做到大学生所想的就是课堂教育中所讲的,课堂上讲的就是大学生所关注的,切实增强思想教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
3.要善于在党的创新理论中选择课题。思想性是贯穿于政治教育课的灵魂。要善于把党的创新理论中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融入教育中,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大学生;要始终突出主题,每一堂课都要围绕中心思想选材、举例、阐述,用鲜明的思想观点吸引官兵;要深入思考总结,善于从寻常中讲出深刻的道理,从平凡事中讲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增强教育的感染力。
五、提高教学能力素质,讲求授课艺术,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
讲授思想政治教育课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也是一门艺术。一堂成功的思政理论课,可以使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提高思政理论课的质量水平,取决于授课者的综合素质。教学工作者要积极适应新形势,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本领,不断提高授课水平,当好当代大学生的灵魂“工程师”。要把授课作为使命来承担,作为事业来追求,作为业务来钻研,下功夫掌握这门艺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1.在勤于学习中打牢理论根基。要加大理论武装力度。要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进一步夯实理论根基;要切实掌握思想武器,注重运用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讲述道理。要善于用创新理论回答解决大学生的现实思想问题,从而把灌输的道理说到大学生的心里去,使大学生对教育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2.要在广泛涉猎中丰富知识底蕴。(1)要在学习前沿知识中体现新度。瞄准信息知识、科技知识等前沿领域,掌握网络知识、流行文化知识,进一步拓宽知识面。(2)要向辅知识要广度。广泛涉猎文学、艺术、写作知识,以及美学、自然科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常识和基础知识。这样讲起课来就不会说外行话,才会讲到点子上。
3.在总结思考中把握特点规律。要在总结思想中悟出深度。要认真学习社会发展史、中国近现代史和我党的光荣传统,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力争学得更深一些、更精一些。坚持在总结中学习提高,把感性、零散的经验和做法上升为理性、系统的思维和认识,是提高授课能力的必然途径。要总结成功的经验。对所讲授的教育课进行认真回顾和分析,要看“这些教育为什么搞得好,是什么起了决定性作用”,从而找出带规律性的、对今后的工作有指导意义的经验来,达到系统讲授一次课,长一分本事的目的。要总结失败的经验。认真学习全国、全省优秀思政理论课干部典型的授课经验,仔细揣摩、反复领悟授课技巧,做到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4.要在实践磨砺中锤炼授课本领。要在社会实践中积累厚度。提高授课本领,既要靠知识的积累,更要靠实践的锤炼。要甘于吃苦。下功夫把思政理论的各项制度落实到位,深入细致地搞好思想调查,精心备好每一次教育课;要珍惜每一次授课的机会,用心感悟,用心实践,做到上一次课有一次的收获。要善于积累。自觉养成边干边积累的良好习惯,努力做一个思政理论的有心人。要善于创新,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办法解决思政理论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增强思政理论课的生命力。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坐后排”
众所周知,高校思政课堂没有固定教室,学生上课对座位的选择完全可以随兴所致。并且受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等的影响,一些学生不是选择坐在教室“前排”的位置,而是选择坐到“边缘化”的 “后排”位置。按理说“坐后排”这种现象,本应是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但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坐前排、中间、后排的学生分别占18.1%、45.4%、36.51%。这种“坐后排”现象不但容易导致学生沦为旁观者,主体性缺失,还不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导致教与学关系疏离,严重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制约着思政课的建设和发展,高校必须要重视这个问题。
一、导致高校思政课“坐后排”现象的成因
(一)学校方面。一方面,“坐后排”现象是很多学生不积极或很少参与思政课课堂的主要表现,也就是所谓的“隐性逃课”。目前,很多高校对“隐性逃课”管理存在疏漏,学校管理制度较为松懈,管理力度低,只对学生出勤率作了硬性规定,课堂纪律缺少明文规定;另一方面,目前大多数思政课采取的是大班教学形式,学生人数多,师资力量偏低,课堂规模过大,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量,教师无暇对学生就座问题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且很多高校往往将思政课设置在大二、大三、大四,学生无暇顾及思政课,只关注如何学好专业课,如何应对毕业、就业。有的学校期末成绩占比过大、平时成绩占比过小,考试题型规定过于机械,导致一些学生产生“期末考试前突击一下就行”的心理。(二)教师方面。从教师层面来说,导致思政课 “坐后排”现象大多体现在授课方式“没新意”、内容“不接地气”与学生“没联系”等方面。一方面,高校大多数思政教师教学过程相对封闭、手段单调,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有的教师虽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但只充当了“解说员”的角色,对多媒体强大的功能知之、运用甚少,不能有效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一些思政课教师授课内容陈旧,拘泥于课程教材,知识系统封闭,案例没有与社会对接。部分教师缺少职业理想、责任心,不关心教学效果,不主动去与学生沟通、交流,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导致学生对教师有距离感。同时,部分教师只担心课堂教学评价结果,对坐后排现象不管不问,导致“坐后排”现象越发严重。(三)学生方面。近年来,高校学生价值观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学习目标缺失、学习兴趣得不到激发,参与思政课堂的主体意识不强,进而导致“坐后排”现象出现。一方面,很多学生进入高校后,对自己放松了要求,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以不挂科为最终目标;另一方面,很多学生认为思政课学习就是浪费时间,对自己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没有帮助,是“说教”“洗脑”,还不如坐后排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另外,进入21世纪以来,“有用没用”成了很多学生用心学习与否的标准,凡是认为与就业无关的课程都消极应对,坐后排做自己的事成了思政课堂的常事。如:根据相关调查显示,9.21%的学生认为上思政课只是为了应付上级要求,7.62%的学生认为课程的开设没有任何意义,75.56%的学生认为有助于培养个人修养。
二、化解思政课“坐后排”现象的对策
(一)学校层面:应加强思政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对于思政课课程建设来说,良好的教学管理制度能够确保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指出,高校应从严管理,严管、严抓教学秩序,将课堂教学建设强起来,将从严管理的规矩立起来,才能将课堂教学质量提起来。因此,学校应统筹全局,加强思政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一方面,高校应健全管理规章制度,严格课堂纪律,强化教学课堂常规管理,增强对“隐性逃课”的纪律管理,促使教学活动具有良好的秩序。针对 “坐后排”的现象,各高校应加强课堂管理,通过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规章制度,增强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如:加强纪律教育,实施惩罚措施等;另一方面,为了保证教学效应的最大化,高校应优化思政课堂规模,推行中班教学模式,将班级人数控制在50~90人以内,不断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沟通。同时,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不断增强政治意识,根据教学规律,科学安排授课时间和考核方式,尽量将思政课安排在大一、大二,严格落实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杜绝人为干预思政课授课时间。另外,高校应扩大平时成绩占比,积极推动思政课多样化的考核方式,采取多种措施,增强过程性考核力度,建立健全科学全面准确的考核评价体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化解“坐后排”的局面,如:将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命题考试与撰写课程论文相结合等。(二)教师层面:充分发挥思政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想吸引学生到前排就座,就要充分发挥思政教师在思政课堂中的主导作用。但目前,部分教师授课经验不足,理论素养跟不上新时代思政工作的新要求,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职业素养,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才能解答学生心中的时代之惑,促使学生主动坐到前排。首先,思政课教师要努力学习经典著作,坚定中国化理论成果学习的高度自觉性,树立当下意识,找准理论和社会现实的结合点,将新思想、理念和内容及时融入教学中,结合时政热点和典型教学案例,将理论与人理、事理相结合,运用幽默风趣的话语、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人生导引作用,彰显的理论魅力。其次,在课堂上,应以问题为导向,以真情育人,实现教学内容与理念的及时性拓展和创新。一方面,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自学,以问题为导向,明确和讲透重难点问题,不断增强其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思维,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真知,主动学习思政课;另一方面,思政教师应热爱教学,坚持和致力于以生为本、以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坚守敬业精神,以真情关心和爱护学生,将每一个学生都放在心中,通过发挥教师的正面榜样和人格魅力作用,吸引学生到前排就座。另外,教师是思政课的主体,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促使教学方法和手段与时俱进,增强教学管理,减少或杜绝“坐后排”现象。思政课教师应增强授课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将深刻复杂的理论体系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作为教学重点,根据授课内容,采用讨论式、辩论式和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不断开发和丰富实践教学资源,推动思政课“入耳、入脑、入心”。同时,教师应采取研究型的教学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开展针对性教育,采用浸润式、混合式、开放式课堂等多种形式授课,善于运用诸如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信息技术手段,充分把握教学的时、势、度,顺应新理念,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开展双向探究式教学,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时效和实效、互动性。另外,在提升教学水平的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教学纪律的管理和严格要求,督促学生认真对待思政课程,并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和教学管理需要,及时警告和记录违纪学生的行为,随时调整座位,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学生层面: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高校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国梦的筑梦人和主力军,在时间轴上,他们的人生黄金时期与当前国家发展的黄金时期高度契合,因此他们必须要有理想有担当,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自我人生价值而不断努力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是化解思政课“坐后排”的一种有效方法。学生是教学活动中学习的主体,坐前排代表着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够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提升学生的听课效果。一方面,学生应不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抓住大学这宝贵的学习时光,改变思政课与己无关、不参与、逆反、自卑等心理,自觉往前排坐。并通过不断培养自身扎实的思政素养,坚定科学信仰,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在勤奋学习中树立远大理想、展现青春活力。积极掌握思政课知识体系,将思政理论课与专业课紧密结合起来,学好专业课程内容的同时多思多想,形成自己对相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看法;另一方面,学生应积极培养主动学习的态度,学会对自己负责,不断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往前排坐,才能不断发现自己、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坐后排的学生要严于律己,严格按照教师要求集中注意力,不断增强时代担当和社会责任感、领悟理论真理力量,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和方法,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格品质。另外,高校学生还应注重自我教育、约束和管理,不断增强自我管理,提升对思政课重要性的认识、课堂自律意识等,积极配合教师教学安排,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将坐前排作为学习习惯,主动规范自身的课堂行为。
【参考文献】
[1]杨航征,张宏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注重人文关怀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8(01).
[2]魏勃.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8).
关键词:案例教学 课程 应用
一、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1.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多时候,课程的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学时间一长,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通过案例教学法,学生可以参与其中,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非常有效。
2.教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通过列举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可以使学生在案例的理解、思考以及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思考方式逻辑思维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对学生具有深刻的启发性。很多教学案例是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的,案例教学的目的就在于激发学生去独立思考和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只是在方向和原则上进行把握。
4.突出该门课程的实践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能够在校园内就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5.教学过程具有动态性。
二、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课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的学习兴趣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是高等学校“两课”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因此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思想道德、法律意识以及行为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由于思政类课程理论知识较多,如果单一采取老师讲课、学生听讲的传统方式,很容易变成一种说教,不利于学生的接受。如果能够将案例教学法很好地运用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高等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规定,真正做到学法、懂法、用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护国家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案例教学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上,教师将更多的是引导讨论和思考,让学生就他们的观点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这一过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习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真正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三、加强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课中的应用
(一)准备典型、具有针对性的案例
精选和编写临床医疗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所以案例的选择,既要明确目标、突出主题,又要客观真实,生动典型,还要难易适中,信息适量。这样才能够足以引起学生思考和争论的兴趣,加深对课程中的某些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并能利用课程中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横向联系,融会贯通。
案例既有授课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而的准备的经典和实事案例,也可安排学生自行准备案例。学生自行准备的案例可以组成团队,以小品形式表现,也可以安排学生讲述自己准备的案例。在实践中,这两种方式被大多数学生接受和喜爱,学生参与度高、授课效果好,学生在观看小品的笑声中,既看到了别人的不足,也提醒自己的行为英爱遵守社会公德和国家法律。具体操作方式为每次课结束后,提出下一节课表演或讲解案例的要求,有兴趣的同学们可以报名参加,对参与的同学和次数做好记录,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把平时成绩作为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表演和讲解案例的方式,对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二)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问题设计是案例教学顺利实施的关键。教师提出的问题尽量为开放式问题,不要拘泥于形式。例如第四章第四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教师准备的案例既可以有正面的,也可以有反面的,对学生提出问题后,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考,对学生的回答尽可能不要以对和错来判断。当然,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对与学生回答的问题还是要进行一定的分析和引导,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在第五章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中,可提出“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看到周围有很多不文明的行为,大家认为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减少这些行为的发生呢?”学生可以集思广益,对目前乱丢垃圾、横穿马路等不文明习惯提出监督和制止的方式。
在学生表演或讲解案例后,也要提出相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课可以由同学们举手回答,也可以由表演或讲解案例的同学指定某位同学回答,回答问题的同学也可获得平时成绩。经过两年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尝试,这种灵活地教学方式可以一改以往大家对于思政课教学呆板的认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授课效果好。
(三)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归纳
课堂分析尽量由学生唱主角、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只需要引导讨论,适时进行引导性讲解或归纳总结即可。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意讨论中显现的问题以及思想闪光点,对学生提出的较为突出和新颖的观点提出表扬。在归纳总结时,教师除点评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观点、论证方法、存在的问题等外,还应注意根据教学内容的逻辑主线提出完整的分析过程和结论,以提高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
案例教学法是素质教育改革的成果,要使它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必须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社会现状,建立系统、丰富的案例教学资源库、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基本功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于秀芝. 案例教学在高职教学中的运用[J ] .辽宁高职学报,2005 , (6)
[2]武文珍.案例教学在中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7,(1)
[4]孙军业. 案例教学[M].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1)
[关键词] 职业化 基础课程 教学改革 专业教学 服务
一、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公共基础课程,总学时约占专业教学总学时的1/4强,是职业院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保证。
但是,由于沿袭着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各课程之间相互独立,各自追求学科基础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没有针对特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整合公共基础课程体系,职业教育特色不明显,职业性不强,职业道德观、敬业精神、沟通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通用职业素质教育都还比较欠缺。
同时,教学内容的专业针对性与服务性不强。针对不同专业的不同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传统的公共基础课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学内容多为“枯燥抽象的概念、理论与公式”,教师讲得吃力,学生听得费劲。与当前倡导的“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相脱节,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出现“轻基础重专业”的普遍现象,教学效果不明显。
二、多方面着手进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增强专业服务效能
1.树立基础课要为专业教学服务的新理念
近年来,由于经济和就业形势的影响,职业院校的学生容易处于迷惘状态,失去对专业学习的信心与追求。为此,公共基础课应充分借助思政类和人文类课程,结合国情和就业形势,通过生动的体验式教学(情境教学)而不是枯燥单一的说教式教学,在提高学生思想文化素质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观与择业观,用健康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今后的专业学习、生活与工作。
在当前三年制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学生实际在校时间往往只有两年到两年半,其中,第一学年大部分课程为公共基础课,主干专业课程通常集中安排在后一年到一年半中。如果能在第一年的基础课程教学中,突破就基础论基础的观念,根据不同专业需求,适当引入专业教学理念,强化基础知识的工具性和应用性,体现“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接触专业课程之前即能体会到公共基础课与专业学习的关系,了解专业思想,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打下基础。
2.优化整合以“知识、能力与素质”为核心的公共基础课程体系
构建以“知识、能力、素质”为核心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体系,要突破单一课程优化的观念,不再一项教育对应一门课程,而是依据高职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体系,以能力目标为导向,优化整合各门课程,构建模块化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把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和职业能力。实现以能力为导向的职业化人才培养目标。例如,针对不同专业需求,将《高等数学》与《工程数学》整合,将《高职高专英语》与《专业英语》整合,在总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既有效避免了课程内容的交叉与重复,提高了课时实用性与效率,也更好地实现了基础课程为专业教学服务的目标。
3.改革教学内容,增强专业服务效能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文化素质与职业综合素质教育课程,也包括知识应用型课程。众所周知,在许多工科专业课程的教学中,都会用到高等数学的方法、思想和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但是,在传统的《高等数学》和《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各专业教学内容均以统考大纲为指导,与专业教学没什么联系。为了使公共基础课程能更好地为专业教学服务,有必要通过教学研究与改革,寻找基础课程与各专业的结合点,在基础课程中融入相应的专业知识。
在实际操作中,关键是要针对专业特点,找准基础课程与专业教学的结合点。这就要求基础课程教师主动与专业系部教师进行沟通交流,熟悉、了解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了解该专业学生所需要的基本文化素质和职业能力素质,充分认识自己所教授基础课程在专业素质和能力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针对专业特点,选择和调整教学内容,尤其是设计与专业应用相关的教学案例。同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要指出在哪些专业课中的哪些实践环节要用到相关基础知识,这样既可以把学生从抽象枯燥的公式与概念中解放出来,提高学习兴趣与效果,又能做到有的放矢,满足后续专业教学的需要,增强基础课程为专业教学服务的效能。
4.改革教学方法,适应以能力为目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强调的是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真正实现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统一。借鉴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成功经验,创设职业情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任务驱动法变“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为“以工作过程体系为主线”的教学组织,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待完成的典型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完成任务,真正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培养学生利用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可在基础教学中,针对专业特点,适当引入真实或模拟案例,与学生一起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和评价,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在此过程中学到了哪些知识、解决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结论,然后,再创设另一类似的案例情境,由学生独立进行案例分析,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基础课程的实践目标是提升素质、应用知识,为专业教学服务。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尽管也尽量与专业教学相结合,但是由于其课程的基础性,学生尚不能在真实或仿真的职业情境中利用专业技能解决实际专业问题。但是通过实践教学,能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在实践体验中帮助他们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社会,更好地为后续专业学习和工作服务。
三、改革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增强专业服务效能的实现条件
要实现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使之更好地为专业教学服务,体现职业教育特点,需要加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交流,实现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更好地为专业教学服务。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对策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教学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够符合社会需求,故步自封、停滞不前、沿袭传统的教学方法迟早会被淘汰。学校思想教育工作与社会密切相连,因为它时刻关注的中心是社会,所以需要不断更新、改进。基于此,文章主要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时代要求及原则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思想教育现状
思想教育作为大学的辅修课程,并没有引起教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学校安排的思想教育课程不多,教师往往为尽快完成教学任务而加快教学速度,只讲关键知识点,把一些无关紧要的地方粗略讲解,更不会结合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而进行教学的延伸和拓展。
学校思想教育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是照本宣科,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学生也只是为了应付学习任务,学习的时候生搬硬套,没有任何的学习热情,整个课堂呆板沉寂,让人看不到任何生机,更谈不上探索更深层的思想内涵。目前,学校思想教育工作最终目的是为了完成教学和学习目标,但学生学习过后完全不知道掌握了什么知识,也没有感觉到它的作用,更谈不上活学活用、学以致用。这背离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要求,思想教育自然不能产生效果。
二、促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改革的有效对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思想教育工作已经不再适应新的教学领域,为促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改革,教师必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1.完善教育机制
完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围绕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全面掌控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建立起以学校、院系为单位的基层教育组织,让每一位思政教师和辅导员在基层组织中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从而集教书与育人于一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在此基础上,学校应该优化教育人员配置,如学校应该聘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开展专业讲座,并对本校教育工作进行培训,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师的专业能力,从而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奠定基础。另外,为了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可以推行激励机制,给予教育工作成绩杰出的教师一定的奖励,如提供教研机会、资金、假期物质励等。
2.充分突出学生地位
对于学校来说,要想促使思想教育工作进一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把学生作为教育主体,不断突出学生地位。现今,很多学校的学生都为90后,他们思想活跃,个性独特,与网络接触的时间比较早,具有强烈的敏锐性以及开阔的视野,且对于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渴望表现自我,受到关注。为此,学校要在整个思想教育工作过程中,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教育活动当中,做学习真正的主人。不嗵岣咦灾餮习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在科学合理的前提下,正确使用网络,根据自身的喜好对网络信息进行自主选择并学习,打破过去传统落后的教育方式,进而实现思想教育工作的真正目的。
3.对教育方式进行创新
传统的思想教育工作方式呆板,充满着教条主义,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同时忽略了学生自身所具备的感悟以及实践的重要性。为此,一定要对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改革创新,在传统教育中积极引入网络教育,促使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和内容。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转变教学方式,营造出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通过动态视频、声音展现等进一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让学生的感受变得更加直观,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达到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教学目的。
4.合理引入典型教学案例
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基础差,虽然对自己的前景有着美好的期待和憧憬,但内心却常常感到失落和不安,更有甚者还没有毕业就开始担心自己以后会不会找到合适的工作。在开展学校思想教育工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尤其需要加强教育、引导以及鼓励这部分学生。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按照相关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推荐有价值的案例,凭借案例中人物鲜明的性情品德、个人行为素养、工作职责、业务能力,以及独特精神,还有他们经历伟大事迹的强烈说服力,以及深层感染力展开教学,对学生产生内在的、持久的积极影响。这种方法的成效一般来说要比教师一通激情澎湃的说教效果来得更快,也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让学生能够接受和消化。
5.利用网上平台开展思想教育
用先进网络文化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校园文化发展所趋。各学校需积极在校内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把网络文化建设成集趣味性、教育性、服务性为一体的网络文化体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学生的心理行为方式,帮助他们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利用互联网所带来的优势,把课堂教育进一步延伸到网络上,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教育。同时,高校教师还应该积极把校园网络作为载体,利用校园论坛、贴吧、社区等各种方式营造出浓厚的校园网络氛围,把健康、正面的教育内容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出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自身的文化品位。这样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也满足当前时代进步与发展的需求。
6.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于学校教育事业产生巨大冲击。有些教师对于网络不够了解,在信息以及获取信息的渠道方面落后于学生,从而降低其吸引力,而思想教育工作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这就要求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了解网络知识,善于学习新兴知识,并和学生建立起相应的信息沟通渠道,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进步,学校思想教育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学校思想政治教师首先应注意更新教育理念,将培养综合型素质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学生思想观念的培养;其次,学校思想政治教师还应完善教育机制,将德育落到实处。同时,学校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创新教育方法,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途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市场竞争力,使学生接受更好的思想教育。
参考文献:
[1]郑晓红.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时代要求与原则[J].中国青年研究,2012(7):107-108.
[2]徐燕,陈方辉.网络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与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4(22):135-136.
[3]曹姗.新媒介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及挑战[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