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心理问题疏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为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承德民族师专自2003年起在全校组织实施了大学生心理疏导工程。在承德各高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2003年6月、2005年5月、2009年1月,我们先后三次以承德民族师专在校生为主,以驻承德其他几所高校的大学生为辅,随机抽取2000名大学生为样本对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并针对他们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三次调查显示:有17.1%―21.3%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障碍或心理异常表现,有的甚至还相当严重。我们的调查结果与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公布的这方面调查结果“有18.6%―22.7%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障碍或心理异常表现”基本一致。
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其自身成长、学校稳定以及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非同寻常的影响。因此,高等学校应针对造成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定因素,进行有效疏导。
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
新时期大学生在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心理素质、社会交往、就业观念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矛盾、困惑和不容忽视的心理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突出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乐于助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对社会要求高,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心理问题。对自己要求低。面对社会现实与自己理想目标的反差,很容易产生失落、消极、无望等情绪。二是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缺乏应对压力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三是渴望和异性接触是一种普遍现象。当前大学生恋爱人数呈增长趋势,但是,由于大学生心理并不成熟,有的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恋爱观,一些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并不是出于爱情本身,而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同时伴有摆脱孤独或随大流的从众心理。个别学生因失恋导致苦闷、消极,遭受严重的精神创伤,甚至产生绝望和报复杀人的后果。四是激烈的就业竞争造成部分大学生出现择业心理危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本条件之一,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应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有效的疏导。
一是要建立立体化心理工作平台。几年来承德民族师专积极构建健全的立体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具体包括:为每一个大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在每届新生入学后,即对他们进行心理测试,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心理高危人群预警机制。对测试中发现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的学生,列为重点观察、监控对象。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或讲座。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教学计划,排入列表。建立心理咨询室。学校应根据在校学生人数配备必要的专业心理咨询师和仪器设备,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专业化服务。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心理工作队伍。除了配备专职的心理教师和咨询师外,学校还应对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学生骨干进行培训,使其掌握心理工作的基本技能,成为延伸在广大学生心中的心理工作触角。建立网上心理咨询平台。针对目前在观念上心理咨询还不被人们广泛接受的情况,学校应在校园网上开通心理咨询热线,满足学生的需要。
二是要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努力建设能够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应围绕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经常开展生动活泼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寓教于文化活动之中,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内在品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是要大力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是他们今后容入社会环境、发展职业生涯的重要条件,也是他们在大学期间培养合作共事思想、保持健康情绪,促进学业完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人际交往的核心内容,一是沟通,二是合作。要培养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日常交往活动,要敢于面对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主动与他人交往。要把握人际交往的艺术和技巧,真诚与人相处,以诚交友,宽容他人。学会团队合作公事,学会善解人意,学会赞美,学会换位思考。
四是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发育基本成熟,面对大学生的情感需求,学校既不能不闻不问不管,也不能单纯去“堵”,而是要进行教育引导。应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正确处理好男女之间的情感问题。正确的恋爱是应对对方负责任的。面对失恋进行自我调节,千万不要丧失理智,更不要走极端。要教育和引导学生不要轻易相信网恋,更不要轻率的与网友见面。以免被“恋人”骗钱劫色,造成轻则失财失身、重则丧命的严重后果。
【关键字】大学生;朋辈教育;心理辅导;计算机支持
【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B
作者简介:亢金刚(1986-),男,山西临汾人,山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网络技术与教育应用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杨威(1956-),男,山西霍州人,山西师范大学网络信息中心教授,主要从事网络技术与教育应用方面的研究.
一、引言
随着就业压力的越来越大,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大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在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学习环境变化引发的角色转变问题、人际关系处理不好引发的心理障碍、情感问题引发的心理困境等,当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合理的疏 导,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各种困惑、迷惘、不安、紧张在明显增加。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失衡。
同时我过现有的心理疏导机制存在问题:心理老师不能满足大量学生的需求;心理讲课教育不足,学生对照心理医生或心理老师存在误区;多重多样的心理疏导机制流于形式等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
调查样本为随机抽取100人,在山西师范大学巨人广场以现场作答的方式得到,有效问卷为89份。调查内容见表1所示。
表1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
调查内容 调查选项
你认为去看心理医生的原因是什么 A精神有问题B遇到心理困惑C很正常
你出现过心理困惑吗 A出现过B没出现过
您了解朋辈咨询吗 A了解B听说过
C完全不了解
在心理方面遇到困惑您会选择向谁倾诉 A家人B朋辈辅导员C寝室长D老师E心理咨询师F知心朋友G其他
网络化的朋辈咨询你感觉如何 A很好解决了面对面的不足,可以敞开心扉
B可以尝试
C不好,解决不了问题
表1调查内容
对于看心理医生这个问题时,有73.5%的同学认为是精神有问题需要看心理医生,17.2%的同学认为是遇到心理困惑,仅有9.3的同学认为是正常的;对于有没有出现过心理困惑时,有89.7%的同学选择了出现过,11.3%的同学没有出现过;对是否了解朋辈咨询这个问题时,了解什么是朋辈咨询的仅占有效问卷的9.1%,听说过的占了60.1%,还有31.8%完全没有听说过朋辈咨询;在心理方面遇到困惑是选择向谁倾诉时,选择向家人的有11.5%,朋辈辅导员的有5.7%,寝室长的有3.4%,老师的有5.7%心理咨询师的有2.2%,知心朋友的有34.4%,其他的疏导方式有37.3%;面对网络化的朋辈咨询时,有78.1%的学生认为很好解决了面对面的不足可以敞开心扉的说出心理困惑,16.2%同学认为可以尝试,只有5.7%的同学认为完全没有意义。
由此可知大学生对心理疏导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找心理医生会被看成精神病患者,会受到歧视,同时现存的高校主要心理疏导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有的大学生采取有保留的向朋友倾诉,很大部分的同学会采取逃避的方式,使心理问题更加严重。而在网络化的环境下与同龄人交流是学生们最喜欢的一种倾诉方式,可以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内心困惑。
三、朋辈心理辅导
朋辈咨询是在同龄人之间进行的一种互助式的心理辅导活动,是经过一定培训的朋辈咨询员向需要帮助的同学提供的心理咨询活动。朋辈咨询员与受助者之间年龄相仿,经验相似,对许多问题都容易理解和沟通,彼此容易接纳,容易建立信任的咨询关系,在咨询中朋辈辅导员提出的根据求助者的问题提出实际的解决方法,能够起到很好的帮助。
朋辈心理辅导是学生的帮助学生,是爱心的表达,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得到助人之乐也可以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提高沟通能力对自己的心理健康及自我发展有积极的作用。朋辈咨询网络平台的搭建,为心理需要疏导的学生建立了一座疏导心灵的桥梁,使学生找到了一个可以宣泄情绪和心中压抑的平台,打开他们的心扉。那些他们不愿意想家长老师诉说的烦恼,有了一个可以诉说的出口,而电脑的另一端是与自己年纪相仿,经历相似的同龄人。朋辈理论网络应用的优点如下。
(1)朋辈咨询可泛在开展。网络环境下就没有地域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网络联系。只要拥有一台电脑或者一部手机便可通过网络与朋辈辅导员交流。
(2)心理咨询可保护个人隐私。网络化的朋辈咨询具有匿名性,心理疏导需求者在不透露自己真实身份,从而使他们有安全感,减少了戒备心理,更易敞开心扉,吐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样便于朋辈咨询员找到心理疏导需求者的症状,从而解决问题。
(3)心理咨询员的准专业性。朋辈咨询员都是经过心理学及疏导技巧考核的测试选拔而来,这些选的朋辈咨询员通过对心理自学理论的和疏导技巧的学习以及网络操作方面的培训,具备了一定疏导技能。由于朋辈心理咨询员的生活阅历及实践经验相对缺乏,可以疏导、咨询的范围还较有限,对一些需要专业性治疗的同学还需要专职老师或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人们对朋辈心理咨询员的技术要求并没有像对专业心理咨询者那么高。但是随着高校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注重及朋辈理论的网络化体系的不断完善,朋辈心理咨询员的技能将不断的提高。
(4)朋辈互助促使学生进步。朋辈咨询员的培训,使学生充分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同时,“朋辈网络心理辅导”是学生帮助学生,发挥了同伴间的正向影响力,使同伴间互相都得到进步,体现了咨询“助人自助”的宗旨。
四、大学生心理疏导支持系统开发
朋辈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疏导支持系统中应用是将其网络化。它将在大学生们最常用的网络中发挥其最大的效果,系统的功能模块有:1.会员注册与登录模块。2.站内信模块。3.多重疏导模块。4.后台管理模块。
(1)会员注册和登录模块。会员模块具有会员类型设置、权限设置、注册步骤设置、会员积分规则设置、等功能,以及前台会员注册、登录、站内信、积分显示、等功能。另外,普通会员有通过会员考核并达到满足成为一名准专业咨询员要求的分数而成为朋辈辅导员的功能。
(2)站内信模块
站内信是普通会员发表的心情,心情后朋辈咨询员及管理员可以查看,朋辈咨询员和管理员可以通过会员的心情判断心情者是不是需要心理疏导。
(3)多重疏导模块
通过与管理员或朋辈咨询员聊天之后可以去本系统有阅读疏导模块和音乐疏导模块,听挺放松心情的曲子及有哲理意义的书籍,起到疏导的作用。
(4)后台管理模块
具有查看站内信功能、会员的添加与删除功能、会员升级考核题目的添加与删除功能、考核成绩的查看功能。会员升级与降级功能及视频数据的上传于下载。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五、系统应用
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的平台,用户在不注册的情况下可以浏览本系统的大部分功能,可以心理测验,在分析出结果后会被推荐疏导方案,可以去阅读疏导区及音乐疏导区浏览文章或者听放松心情的曲子。如果需要与朋辈心理咨询员联系就需要注册会员与经过培训选的朋辈辅导咨询员联系,朋辈辅导咨询员会分析求助者的心理成因,找出解决方法,通过跟踪交流的方式直到解决心理问题。
阅读疗法是一种藉由阅读图书或接触其他信息材料,帮助读者纾解负面情绪困扰,进而达到身心平衡之状态。朋辈心理辅导员可以根据大学生交际困难、性困惑、就业压力、自卑、恋爱苦恼、厌学、抑郁、焦虑、孤独等常见心理困扰,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类型的书籍推荐给求助者,使之从阅读过程中通过知识的力量解决心理困惑,从而辅助朋辈心理辅导员的治疗效果。
音乐治疗是以音乐的实用为基础,按照系统的治疗程序,应用音乐或音乐相关体验作为手段促进身心健康的方法。利用声音和音乐情绪的各种形式,以及不同的聆听方式达到治疗的目的,同样达到辅助治疗的效果。
系统运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朋辈咨询员的选拔与培训
朋辈网络心理辅导要求朋辈咨询员除了具有一定心理咨询的理论及疏导技巧外,还需具备一些网络操作的知识。朋辈咨询员要求性格开朗、积极进取、热爱生活、有较强的交流能力。主要工作是缓解同学心理压力,帮助同学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实际操作中本系统采用知识考核及视频观看条件来选拔,考核心理咨询理论要达到90%的准确率,同时必须观看视频培训达到10小时才能成绩成为朋辈咨询员。要严格把关朋辈心理咨询员的选拔,确保咨询员的整体素质满足疏导的要求。
(2)对朋辈心理咨询员的心理干预
朋辈心理咨询员有足够的耐心与心理承受能力,因为朋辈心理咨询员是求助者倾诉对象,很多压抑的事情或多或少的会转移到朋辈辅导咨询员的心里。要周期性的举办活动让朋辈心理咨询员在一起交流放松心情。
(3)处理求助者的时效性
在网络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存在时间差,当咨询者发表了站内信后。由于朋辈咨寻员时间有限,并不能保证随时在线,需求者的问题或许不能立刻解决,可能对需求者内心产生一些心理压力。比如不受重视等。所以需要实时有人在线,但那样会占用朋辈咨询员的很多时间。
六、结束语
朋辈咨询网络平台的搭建,有效的用学生们最可以接受的方式去解决心理问题,同时朋辈咨询员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推动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发展,解决了大学生在遇见心理问题的情况下不敢看心理医生的问题,也弥补了心理医生较少的情况,与多种心理疏导方式一起疏导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构建朋辈咨询网络平台,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引导学生构建灵活多样的朋辈网络心理咨询的互助模式,有助于学生形成客观的自我意识,培养积极乐观的个性品质,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七、参考文献
[1]郑玉章,陈菁菁.音乐治疗学的定义、形成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音乐探索,2004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预防措施
随着时代的发展,作为时代弄潮儿的90后大学生多因涉世未深、以自我为中心、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原因诱发多种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层层阻隔,也对学生管理工作者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挑战,针对这一现状,必须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大学生易发的突出心理问题,并努力在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做到防微杜渐,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预防,引导在校大学生保持健康、阳光的心理生活态度,避免因心理问题导致的人身伤害、学业受阻、误入歧途等惨剧的发生。
通过对鸿德学院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调查,发现处于青年中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所表现出的诸多心理问题主要来源于这几个方面:第一,大学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饮酒、网络游戏等不良嗜好、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过少的体育锻炼、不规律的作息时间等都是诱发心理问题的因素;第二,过分的家族、金钱、神灵等精神信仰也对学生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第三,为了消除寂寞、随波逐流或者获得某些利益的恋爱动机,多疑、猜忌、过分自我的交往习惯,这些不健康的恋爱动机和恋爱心理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第四,社会、学校、家庭带来的心理压力,比如社会人际交往畏惧感、父母过高的期望值、与同学沟通困难等因素;第五,自尊心过于强大而导致的逆反心理。综上所述心理问题在90后大学生中存在普遍性,因此,制定系统的、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以下是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提出的几点预防措施:
一、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心理干预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与班主任工作密切联系,班主任有责任通过学生、宿舍管理员、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等多种路径全面的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心理状况,勤走访宿舍,多与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沟通,重点锁定特殊心理的学生,引导同宿舍的同学正常看待该生,动员其他任课教师重点关注,经常对此类学生直接、间接的进行心理疏导,密切关注心理动态,找到其身上的闪光点,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一旦发生紧急心理问题,专业的心理医生并不能及时的进行处理,这个时候班主任就是学生身边的“心理医生”,及时的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比如鸿德学院一名有自闭症的学生,不爱说话,不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包括本宿舍的同学,不参加任何班级和学院的文体活动,不上晚自习和早操,甚至因为害怕与同学有过多接触不上体育这类的公共必修课,终日沉浸于电脑游戏的虚拟世界里,经了解,该生在高中阶段就因为心理原因辍学两年,针对该生,班主任对其家长、宿舍同学和任课教师做了详细的调查了解,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帮拖方案,采取特殊对待、个别疏导、密切观察的方法,经过近一年的心理干预,该生学习成绩突飞猛进,个别课程还考取了全年级第一名,目前该生正在为考研而努力学习。
二、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在校大学生受到社会压力、就业竞争压力、学业压力等多重影响,形成了其特有的生活方式,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大幅度的减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反之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会成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背后推手,这就要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嗜好,如过度喝酒、吸烟、打网络游戏等,经调查统计男生在不良嗜好这个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不良嗜好与心理问题的发生频率形成正比,这就需要学校与家庭结合其力量共同帮助学生远离诱惑,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要教育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并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意志品格,缓解各种压力,规律作息时间,帮助学生改掉熬夜、睡懒觉、等陋习,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有规律的按时进餐,多食用干净、健康、有营养的食物,不光顾路边摊。引导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通过群体活动增加学生互相之间的交流、沟通。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有效减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三、鼓励学生积极进行人际交往并掌握交往的技巧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学习成才、适应社会、实现自我的基本能力,现今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几种异常现象,比如以自我为中心,因不被他人认同而焦虑、苦恼;羞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信任危机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要引导学生尽快的在家庭和学校的角色中实现转变,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利用自身的优点自信的与人交往。多参加集体活动,积极与人沟通交流,刻意的培养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在交往过程中,要真诚的对待对方,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思考问题。
四、帮助学生缓解社会、学校、家庭所带来的各种压力
压力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适量的压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生活和学习的效率,过度的压力则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把利剑,作为90后大学生,社会的优胜略汰、学业的艰难、家庭的殷切期望等等都成为了压力的导火索,面对压力一味的逃避只会被压力压垮,要引导学生用积极向上的心态来学习和生活,当压力来临时学会面对,用坚强、勇敢的内心去迎接挑战,将压力转换为动力,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来排解压力,比如参加体育锻炼、找朋友聚会、听音乐、参加郊游活动等等都是不错的减压方式,合理的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也至关重要,安排不合理会使压力充满整个生活空间,要做到劳逸结合,保持平和的心态有计划的生活和学习。
五、帮助学生保持正确、健康的恋爱心理
学校要通过文体活动、讲座、恋爱心理辅导、展板等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正确的恋爱观,端正恋爱动机,避免因相互攀比、排遣寂寞、利欲熏心而产生的恋爱心理,引导学生真诚、专一的恋爱,勇敢承担起恋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防止因不良动机而引发的种种情感纠葛。同时要重点关注失恋大学生,因失恋得不到及时的关注和疏导而导致的悲剧性事件在高校中普遍存在,应该及时的进行心理疏导和跟踪观察,防止失恋引发的诸多心理问题。同时要教育学生不在公共场合做过于亲密的举动,并注意交往尺度的把握。总之要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观和健康的恋爱心理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建议在高校开设关于恋爱心理的专科讲座或者选修课程。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突出问题,要把预防工作放在首位,心理问题一旦出现,问题小则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无法适应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大则中断学业、误入歧途、甚至触犯法律失去人身自由,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将心理健康的预防工作落到实处,带领班主任、任课教师、宿舍管理员等人员有意识的将心理问题的预防工作融入到学生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并在不同专业、不同年级有针对性的制定预防措施,并做到突出问题重点分析,制定特殊的解决方案,将心理扭曲的问题学生扶向正轨是每一位学生工作者应尽的义务。
参考文献:
[1]刘峰,蔡迎春.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灵成长之旅[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殷俊义,于h,宋湘勤.大学生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0, 46(3).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教育 困境 策略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应试教育,教师强行向学生灌输知识,却忽视了对学生对人格和心理的培养。现在的很多大学生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然而一些大学生对自身的心理问题易忽视,如此慢慢积累,很容易酿成悲剧。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复旦大学研究生林森浩投毒事件等,都暴露了我国大学生心理中存在的问题。可见大学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大学生心理教育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心理问题严重
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交叉体现在对挫折和失败的应对,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自立能力。比如一些大学生缺乏团结合作意识,搞不好人际关系;一些大学生容易对自己进行否定,自卑心理严重;一些大学生因恋爱失败而丧失对生活的追求,自暴自弃;一些大学生因为理想不能实现而对未来丧失信心;一些大学生有着较强的自闭心理。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不和谐、自我认知不到位、神经衰弱等方面。
(二)高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严重滞后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大学教育中比较缺失的一环,很多学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缺少对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投入。一些高校根据自己特点开设了相应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教学质量较差。
(三)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不健全,从业人员不规范
一些高校设置的心理咨询中心门可罗雀,挂个牌子而已,有些学生即使出现了心理问题也不愿意去心理咨询中心。一些高校甚至没有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一些高校虽然有心理咨询机构,但心理医生的水平有限;一些高校将心理咨询中心充当面子,没有实质性的心理咨询服务人员,一般的心理教师专业水平较低;还有一些学校领导干部兼职心理咨询师,还有些半路出家、经过简单培训就上岗的心理教师,这些都无法有效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二、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混为一谈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较大区别,但一些高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混为一谈,把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成了思想道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通过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问题,帮助学生建立健全人格。思想政治教育是站在社会层面,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把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混为一谈,就会误导学生“三观”的形成,无法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要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就要采取合理的心理治疗方法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干预,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无法很好实现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枯燥单调
虽然大部分学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课程内容和上课方式都存在较大问题。很多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以灌输心理专业相关理论知识为主,枯燥无味。一些心理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性质和意义,把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成了心理学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学知识讲解。还有一些高校通过组织心理讲座来代替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该重视学生的体验过程,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通过自我认知和对社会、他人的认知,形成正确的心理。
2.大班教难以做到深入细致地讲解
很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都是大班上课,这必然会降低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由于班上人数众多,教师在上课时无法开展相关活动,难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无法深入。
(三)心理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学生接触最多的是辅导员,但是辅导员常常不具备心理学相关素养。辅导员虽然对学生生活最为了解,但却无法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因此,高校辅导员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辅导员只有具备相应的心理学知识,才能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三、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策略
(一)开设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健康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丰富心理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在教室内进行上课,也可以在操场、野外上课,还可以进行社会实践。教师要注意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辅助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注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比如设计人际交流、恋爱、婚姻观点探讨、学习策略等话题,组织学生讨论,活跃课堂氛围。
(二)加快心理咨询专业化建设
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心理咨询中心,对学生提供免费心理咨询服务。咨询中心的工作人员可以利用适当的心理测评工具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评估,并针对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加强心理咨询专业化建设,可以提高对学生的心理服务质量。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等类似主题活动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引进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学校要引进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要定期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展开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增强他们的责任感;要提高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对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进行考评,打造一支强有力、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定期开展研讨会,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探讨交流,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在实践中不断寻找合适的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重视经验的积累,重视心理专业素养的提高,摸索适合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焦点解决,短期咨询”是一种比较适合高校实际情况的心理教育方法。通常每个学院的辅导员比较少,没有充分的精力对每位学生的生活和心理进行了解。而“焦点解决,短期咨询”可以省时省力地解决这个矛盾。此外,高校学生有着比较丰富的知识积累,理解能力比较强。教师通过对焦点问题进行分析,可以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反省,调整学生的心理,同时也尊重了学生的隐私心理。还可以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讲座和心理分析,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
(五)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可以持续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跟踪,了解各个阶段学生的心理变化。在学生进入大学时就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查,并进行存档管理。大学生心理调查的内容应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生的家庭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可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的社会事件。心理档案还要包括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职业倾向、智力水平等内容。通过心理档案,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跟踪,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监督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
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着学生的生活、学习,对周围人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手段。高校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足够重视,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和监督,及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郭志波.论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教育路径的选择[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11(05):57.
[2]黄锡榜.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路径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06):95-96.
[3]管雯B.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人际交往能力与社交焦虑、班级心理气氛之间的关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4]杨世雄.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途径探讨[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586-589.
关键词:心理健康 安全工作 形式 方法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竞争力的日益加剧,受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力度和竞争机制的影响,使越不越多的大学生感到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他们在其成长过程中,遭遇到了来自学习、交往、爱情、就业、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困扰,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或处理不及时,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乃至发生安全事件。如:“复旦大学投毒案”;“南航学生被室友刺死”;“北京理工大学女生宿舍缢亡”等。接连发生的校园安全事件,多数是由于学生心理出现问题引起的。因此,应大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应对各种心理问题,从而杜绝各类安全事件的发生。在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应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引入到安全管理工作中去,使其成为安全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以切实发挥其重要作用。
一、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因素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是一个重要的成长环境,它会对人一生的心理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他们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人格影响很大。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家庭教育方式有专制式、溺爱式、放任式和民主式四种。这几种方式,有的会导致孩子产生任性、散漫、无纪律和顽皮等性格特点;有的会导致孩子形成盲从、懦弱、胆怯、不灵活和缺乏自尊自信的心理倾向;有的会导致孩子自私、依赖、骄横和情绪不稳定;有的会促使孩子形成热情、诚实、自信等良好的个性。总之,家庭环境的影响尤为重要。因此,应该针对不同的家庭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引导,使他们沿着良好的方向发展。2.学习环境的影响。社会发展必然带来社会竞争力的日益加剧,社会发展对学历要求将会越来越高。加之许多家长几乎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子女将来能找到好的工作,能为其家庭争光。把督促孩子学习放到了不可动摇的第一位上,而疏忽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应该给予的心理帮助。从幼儿开始,许多家长就教育孩子不能输给别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什么都不重要,只有学习最重要。必须成功,不许失败等。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孩子一味地埋头学习,甚至只知道学习,失去了很多在其年龄段应有的成长经历。由于对学习的错误理解,使孩子对学习的理解进入了误区,再加上忽视了对他们的心理疏导,从而干扰了孩子创造性思维、破坏了对幸福感、荣誉感的认知等,诱发了个性缺陷、价值观模糊、心理承受力差等许多心理问题。在不良学习环境的影响下,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只有学习好,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学习一旦不令自己满意,就产生不良心理倾向,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因此,不断加强对学习目的的正确引导,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3.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呈现出复杂性,社会风气、家庭条件等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具有消极的作用。积极的作用,在于社会正确的导向。同时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受到良好的心理疏导,他们在其学习、生活中,易形成良好的心态且易具备各种应对困难的承受能力等。消极的作用,在于社会错误的导向。因良好教育的缺失,使其法律观念、道德观念等淡薄,甚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较严重的扭曲,社会责任感趋于淡漠等,易受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如黄、赌、毒等,从而滑入歧途。总之,在求学的道路上,他们背负着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的重担,却有着不同的人生态度和认知理念。因此,当他们力不从心,在迷茫中前进,在困惑中求胜时,给予及时的心理抚慰是多么的至关重要。
二、齐抓共管,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工作,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才能保障学校有一个正常且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使学校安全且稳定。近年来,在学校中由学生心理问题引起的各类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给人员及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峻性,以及肩上的责任重大。为了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首先应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安全管理工作中去,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切实杜绝或减少各类安全事件的发生。其间,领导要重视、部门要重视、辅导员要重视,要将其作为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第一要务来狠抓和落实。其二,要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决不能有松懈和思想。必须严肃认真地对待,必须牢固树立起“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工作,人人有责”、“严防心理战线,夯实心理大堤”的观念,做到齐抓共管,重在落实,为学校安全稳定保驾护航。
三、认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安全教育的关系
促成心理健康教育与安全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完美的人格魅力,建立优化的人际关系等,必然带来学校环境的稳定。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和深入,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作支撑。一味地强化安全教育,用刚性的制度约束人,而不作软性的心理疏导,即使力度再大,也不会达到应有的效果。二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2.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溶入到安全教育中去,促成心理健康教育与安全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大学生具有了健康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杜绝心理性安全事件的发生,它是保障学校安全稳定的内在因素。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溶入到安全教育中去十分重要,不可小视。
四、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切实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采取普遍教育和个别疏导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一对一的心理健康疏导机制”,促成心理健康教育与安全知识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学校可开设心理门诊、心理信箱、心理热线电话等,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人际关系和谐教育、环境适应教育、健康人格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以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等。采用的形式可以可灵活多样,如:广泛利用板报、广播、宣传栏、网络等媒介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并在“5.25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月”以小品、话剧等多种形式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不同的心理咨询对象,因人而宜,对症下药。如:通过心理咨询对有违纪行为或思想上有轻生苗头的学生及时进行疏导和教育,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使之心悦诚服。还可以在学校每个班级确定一名学生作为心理小辅导员,建立起信息收集反馈机制,随时可以掌握学生中的思想状况。如:同学间发生的矛盾、可能激化的苗头、影响安定的隐患及存在的心理问题等。这样一来,就可以打破被动局面。主动去让他们打开心扉,减轻他们内心的紧张与压抑,帮助他们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能“看得清、想得明”,促使其珍爱生命、关心集体、善待他人等。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并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就能把严重事态处理在萌芽状态。正确地处理各类心理问题,是管理者应该做的和必须做好的工作。总之,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大学生的人格全面发展,努力营造和蔼的校园环境,已刻不容缓。
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学校安全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大学生通过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正确认识自我,才能解决好各种问题与矛盾,才能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地释放心理压力。寻求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及时疏导和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得好,才能促使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上成才之道。在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大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总之,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安全工作中的作用,使其功效最大化。
参考文献:
一、大学生心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但它并不是与世隔绝的,而是一个鲜活的小社会。生活在这个小社会中的大学生,并不像象牙塔里的花朵那样不受任何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是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众多环境的影响,这些复杂多变的环境极大地促进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然而,由于人生阅历较浅,社会经验相对不足,独立生活能力不够强,对自己又缺乏正确而全面的认识。因而,他们的心理既复杂又敏感,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其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入学适应问题
很多大学新生表现出对新环境的不适应问题,是由于他们第一次从家乡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新的生活、学习环境,刚入校的大学生感觉不习惯,一方面,常常思念家乡和父母,另一方面,需要独立生活,但又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例如,某高校新生报到嫌校门太破,报到当天欲退学。另外,学习方法的改变,很多大学生还沉浸在高中时被老师"赶着走"的学习习惯中,导致成绩不理想,甚至需要补考、重修等问题,这给他们的心理带来沉重负担和压力,以致出现紧张、恐惧、头痛、失眠、情绪不稳等焦虑心理。
2、人际交往问题
在大学阶段培养与老师、同学之间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对于大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大学阶段由于与老师直接接触的机会比中学阶段要少,加之缺乏沟通,许多同学往往对老师“敬而远之”,与老师关系不佳;同学之间由于学业竞争、兴趣爱好不同、生活习惯差异等原因,容易产生一些摩擦,导致关系不合。有些学生由于遭到同学不理解、排斥和冷落,往往性格孤僻、不合群,有时与人争吵打架,甚至引发自杀、他杀等高校恶性事件。2004年马加爵事件敲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警钟,近期发生的上海复旦大学研究生投毒事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刺杀事件,凸显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薄弱。
3、情感问题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身体逐渐发育成熟,谈恋爱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是由于恋爱观不成熟,不少大学生把谈恋爱当成一种炫耀,一种相互攀比的资本。他们一方面渴望爱情,另一方面又畏惧爱情。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很多都是初恋,由于不成熟和感情过分专注,一旦失恋便会感到万分痛苦,当他们感到难以忍受这种精神上的打击时,便会由怨恨引起轻生的念头。例如,苏州某高校一对男女大学生跳楼殉情自杀。因此,失恋是大学生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大学生的失恋、单相思,容易引发心理障碍。
4、就业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对未来的职业没有明确的规划,许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常常产生紧张情绪,感到“无的放矢”,担心“毕业即失业”,由此产生的紧张和烦躁情绪使他们郁郁寡欢、过分悲观,甚至发生自杀事件,例如,某名校硕士毕业生因找不到工作而愧疚自杀。他们对未来的职业产生的恐惧和颓废心理,影响了正常的择业和就业。
5、心理障碍问题
大学生在学习、人际交往、就业、恋爱等问题的压力下产生的心理问题,很多已经超出了心理困扰的程度,发展为心理障碍,主要包括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性偏差、进食障碍、睡眠障碍等。由此产生的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恐怖、悲观、颓废、淡漠等情绪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如不及时干预和治疗,就可能发展为心理疾病。
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建议
1、定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由于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过程是动态的、发展的,定期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发现和干预,对避免由心理困扰发展为心理疾病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新生刚入学、高年级学生开学时,通过发放心理健康调查表来开展心理健康测试,全面掌握和了解新生入学时的心理健康状态、高年级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为学校制定有关教育管理政策提供参考资料,做到尽早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并向他们提供及时的帮助和必要的治疗,并且帮助大学生了解心理问题的表现、增强心理保健的意识,最终提高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自我调适能力。
2、设置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室
高校心理健康咨询室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场所,建设规范的心理咨询室首先要保证其基本功能健全,再根据建设地点实际条件、来访者情况合理地增加发展性功能模块。并且注意心理咨询室的布置以简洁、温馨、舒适、安全,符合不同年级大学生的特点为原则,使其在建设规范化的基础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高校应在各院系设置专门的、规范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帮助大学生疏导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预防和干预恶性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全体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大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帮助他们发掘潜能,完善人格,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3、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调查表、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知识竞赛等载体,心理健康知识得到快速传播,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渐被大学生接受和认可,取得了不小成绩。但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单纯依靠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载体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实的需要。因此,必须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利用网络所固有的隐匿性、平等性、交互性、即时性等特点,使其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载体、新平台。因而,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建设,开办专题网站(网页),在校园BBS上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专题,并通过QQ、微博、飞信等网络工具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气息。(下转第158页)
(上接第161页)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被称为“天之骄子”,历来很受社会的重视,而随着近年我国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比例越来越大,大学生的个人素质也良莠不齐,出现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一、高校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当今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诱因
21世纪,网络的盛行、就业的压力、恋爱观念的改变,家庭环境的影响,使得出现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人数明显增多,他们或抑郁、或悲观、或自卑,这些心理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有的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近年来,因心理问题引发行为问题,最终导致休学、退学的大学生不断增多,凶杀、自杀等恶性伤害性事件也不时发生,为构建“和谐校园”制造了很大的阻碍,也为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隐患。2004年发生在南京的“十一女大学生被杀案”就是典型的大学生由于家庭及心理因素引发的。全国皆知的“马加爵”事件,也不能不说是由于其心理出现问题导致的恶果。所以,及时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成为高校一项艰巨的任务。
(二)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咨询的现状及对策
但是,就我国高校目前的状况,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远远不够,有的高校一万多名学生,仅有2-3名心理咨询老师,而要较稳妥地解决当前大学生的问题,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教师资源,而其中高校辅导员队伍无论从工作职能、业务范围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骨干力量。辅导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状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高校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一)时间优势
现在,大多数高校都要求辅导员入住学生宿舍,上班实行坐班制,可以说,辅导员80%的时间都是和学生在一起的,这使辅导员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及时解决有了很大的时间优势。学生可以利用休息时间随时找到辅导员,晚上是人最容易倾吐心声的时间,辅导员可以在晚上找问题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以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果能在萌芽阶段就给予及时疏导,就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若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辅导员就可以第一时间与学生家长、心理专家、行为机构人员进行沟通,为寻求最为有效的解决方法赢得时间。
(二)空间优势
可以说,辅导员是学生大学生活中最直接经常接触的老师,学生最容易找到的就是辅导员的办公室,辅导员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办公室工作,许多学生遇到心理问题都会愿意跟辅导员倾诉,愿意接受辅导员的意见,辅导员可以发挥心理工作的主动性和情感信任作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此外,辅导员可以在班级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例如对于心理抑郁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打开心扉。
(三)自身优势
如今,我国高校的辅导员正趋向年轻化,一般都是刚刚大学毕业的本科或研究生担任辅导员工作,可以说,他们的年龄和学生的年龄相差不大且素质较高,刚经历过大学阶段,对学生思想状况和心理动态十分了解,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能及时发现并在萌芽阶段就给予疏导,为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了时间保障。同时,现在很多院校担任辅导员工作的都是党员,可以在工作与生活中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学生,在无形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三、高校辅导员参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辅导员的工作就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辅导员更容易发现有些学生存在悲观厌世的情绪,或者有的学生存在严重的人格问题,针对这种问题,辅导员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转变角色,处理好学生的心理问题。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通过组织班级活动,辅导员可以发现哪些学生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不喜欢与其他学生交往,即存在哪些心理方面的障碍。例如有的学生在上大学后不久就向辅导员提出要退学,辅导员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并及时解决心理问题。当评定贫困生问题时,有的学生会自己向辅导员反映自己的家庭情况,辅导员可以根据其家庭情况了解他的心理,对于有问题的学生,通过解决他的生活问题,进而解决他的心理问题。
1.尊重技巧
辅导员在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尊重学生,有些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就是不被重视,感到活着没有意义,当他最尊重的老师都对他表示尊重的时候,学生自己会感到被重视的快乐,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增强,一些心理问题自然迎刃而解。此时,需要辅导员在工作中讲究方式方法,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学生,什么样的事情,都要冷静处理,对学生讲话时要和颜悦色,“只有不好的老师,没有不好的学生”,我相信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做到尊重学生,他都会享受到被尊重的快乐,从而更加愿意向辅导员倾吐心声,有利于辅导员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
2.倾听技巧
辅导员在工作中,不能一直充当教育者的角色,还应当担任倾听者的角色,学生有了心理问题,都愿意找自己比较信任的人倾诉,作为学生接触最多、最信任的辅导员,便很容易成为学生的倾诉对象,辅导员可以进行角色转变,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替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尤其是现在的高校辅导员,年纪和经历都和学生差不多,学生遇到问题更愿意向辅导员倾诉,一些患有抑郁、自闭的学生,其实更愿意把心里话向辅导员倾诉,辅导员应及时发现问题并扮演好倾听者的角色。例如,我在工作中遇到想退学的学生,刚开始只说自己不喜欢现在的专业,通过倾听他的倾诉,正确引导,学生对我越来越信任,最终说出退学的真正原因是家庭问题,单亲的家庭让他对社会、对他人失去了信任感,我及时疏导,让他对社会、对他人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也避免了退学事件的发生。
3.开展生活辅导
辅导员对学生的生活辅导主要有情绪辅导和社交辅导。情绪辅导就是让学生学会悦纳自己,学会适时、适度、适宜地宣泄自己的情绪又能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学会调节情绪的方式。辅导员进行社交辅导就是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交心理,学会适当的社交礼仪、学会克服害羞心理、学会与别人沟通的方法等。
(二) 在班级日常管理中结合心理健康教育
在班级班干部的任命上,设立心理委员职位,通过心理委员,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和心理问题。在班级举行活动中,可以由心理委员负责组织,专门开展针对心理方面的活动,如知识讲座、知识问答、心理测验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并调节自己。
(三) 利用网络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
论文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日趋明显,并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情感困扰、学习压力等5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旨在探索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心理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高校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加大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培训的力度。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不少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部分学生甚至存在严重的心理疾患。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往往会给缺乏生活阅历和经验的他们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而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际关系紧张。
交际困难已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首要因素。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受长辈溺爱,常常任性自私,做事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周围人的立场和感受。而家长和老师的保护使得一些学生上大学后仍然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的能力。一些大学生遇事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当他人的看法、想法等与自己不一致时,他们甚至采取“以牙还牙”、自我封闭等方式予以解决。交际困难,一方面导致大学生产生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则因没有倾述对象而使得有问题的学生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二)情感困扰。
大量案例表明,大学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大学阶段,老师和家长在学生生活中所占份量越来越低,许多学生在心灵上感到迷茫,找不到真正的归宿,因此有些学生为摆脱孤独寂寞或是出于攀比的心理而急于谈恋爱,种种恋爱心理的不成熟导致大学生恋爱成功率较低,从而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使其陷入自卑、焦虑的消极情绪状态。
(三)学习压力大。
很多大学生对个人的成功和自身表现要求过高,过分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希望自己方方面面都很完美,都比别人略胜一筹,却往往忽略自我真实的内心感受和需求,无法从外在的成功中享受到快乐和喜悦。一旦发现别人比自己优秀便不能接受,继而感到压抑和自卑,诸多压力无从排解。
(四)就业和前途危机。
部分大学生在入学后,没有明确的生活和奋斗目标,不知道如何完善和发展自己,不愿尝试创造性的思维,终日随波逐流,无所事事。而另一部分大学生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在择业前表现得盲目乐观,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实际水平,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又缺乏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一旦就业失败就出现情绪低落、烦躁、焦虑等心理状况,最终导致心理疾患的形成。
(五)心理期望与家庭不符。
部分大学生读大学不只是为了自己的前途,更是为了“光耀门楣”,满足父母的期望,这种现象在强势父母与弱势子女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因此,在择业时,这部分学生一方面要考虑自己的意愿,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顾及父母的感受,当自己的期望同父母的意愿相违背时,往往会遭到父母的强烈反对,因此势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对策
大学生群体虽不是一个问题群体,但其所面临的特殊压力及其心理健康状况确实值得关注。对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不应仅限于对有问题和困扰的个体,更应关注整个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大学生个体来说,要保持健康的心理,对不同环境做出良好的适应,而各个高校也应做出相应的干预政策,更多地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转贴于
(一)拓宽交际范围,提高相处和交际能力。
在与同学相处时,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有效的协调与控制情绪,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带着一颗包容的心,友好、主动的与同学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要积极主动参加学院和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和技巧,扩大自己的交友圈,在真诚、友善的基础上主动沟通交际,增加彼此的信任感,以提高相处和交际能力。
(二)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
大学生要尽早设计明确的职业倾向,在对自己正确定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另外,要正视理想与现实、专业与兴趣的冲突,要学会在现实中重新认识自己,找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分析自己,不要整日为了忧虑而忧虑,要学会未雨绸缪,利用有限的4年时间达到自己预设的目标。
(三)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当前大学生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因此大学生在找出自身差距的同时,更要找到自己发展的潜力,通过不断丰富自身的综合素质来适应时展的要求。要时常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善于从学习中寻找乐趣,并时常带着愉快、自信的心情微笑地面对每一天。当自己的学习、生活出现问题时,不要只顾着伤心、苦闷、彷徨,适当的时候来一点阿Q精神,继而保持自信乐观的态度,尽量减少挫折感,缓解外部环境带给自己的种种压力。
(四)改变观念,及时寻求心理帮助。
过去,由于历史文化等传统原因,对人的个性心理问题的关注、认识和研究不够,往往把心理问题神秘化,甚至把有心理障碍的人看作是不可理喻的邪恶之人或洪水猛兽,致使有心理疾患的人也不敢张扬、不能就医。大学生作为一个高学历群体,要转变观念、更新认识。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是一个人健康不可或缺的因素,有了心理疾患就像身体不适一样,应该及时去就医,以求得咨询、疏导,也就是说,对待心理问题要有一颗平常心。
(五)学校要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
1、建立心理健康咨询机构。
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在帮助大学生摆脱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目前,许多高校已将其作为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专业机构。此外,学校应将其面向全体学生,通过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教育。同时各高校应经常举办大学生心理健康讲座,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以全面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时采取心理干预措施调节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2、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联系。
大学生数量庞大,而高校心理咨询机构人员有限,致使心理咨询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要建设一支素质较高、责任心强、专兼结合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以加大对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疏导的力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者应积极主动与学生联系,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并创造条件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全面反馈学生状态,以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关键词】心理问题;调查;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1-125-01
据调查统计显示:33.3%的人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问题,其中6.6%的人有明显的心理问题,2.2%的人曾有过轻生念头;在心理咨询中也常发现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逆反心理等类型的心理问题。严酷的事实令人警醒,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雪域的心理健康问题,把心理教育和疏导做为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一、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类型
当前,由于大学生成长经历、年龄特征、工作性质和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心理问题的类型相对比较集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恋爱情感困扰。大学生因恋爱、情感问题易陷入情感的漩涡不能自拔,重者则痛不欲生,寻死觅活,甚至导致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当前大学生因恋爱、情感引起的心理问题占心理问题数量的70-80%。
2.学习压力导致。由于不能很快适应大学教学方式或因专业不对口等问题产生心理压力,表现出厌学、紧张、自卑等消极的心理状态。
3.交往压力引发。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方式,导致与同学的关系紧张,导致相互误解、讨厌、反感和敌视,引发不良情绪。
4.环境不适产生。新大学生要面对离开家乡和父母而带来的孤独感,缺乏生活的依靠、感情的寄托、心灵的慰藉,产生孤独、焦虑、不安、沮丧等心理。
5.理想现实落差引起。大学生普遍认为大学生活应该轻松浪漫,充满诗情画意。但现实并非如此。他们失落感顿生,对现实的不满,心理冲突加剧。
6.性心理焦虑激发。青年大学生的性心理充满矛盾,性的焦虑普遍存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导致不良情绪和行为反应,表现出矛盾的行为与心态,如性压抑,单相思等。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的产生和发展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引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既有突发的,也有长期的;既有共同的,也有个别的。综合起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社会性因素
人们生活在社会之中,社会环境对心理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非常时期,这一特殊的大环境既有促进大学生转变观念、激励学习成才、建功立业的一面,同时又对大学生提出了挑战,容易引发大学生的心理冲突和心理矛盾。一是各种观念冲突空前激烈。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新旧观念、东西方观念的碰撞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些大学生由于自身认识水平和社会阅历的欠缺,往往不能正确看待和选择,导致了困惑、迷茫和无所适从。二是社会压力加大。当前社会发展迅速,利益调整突出,各种矛盾凸显,社会竞争激烈,工作与生活节奏加快,这些对大学生的心理震荡很大,超过心理负荷,极易诱发心理失衡、焦虑等心理问题,引起心理突变。如,某校一名在读博士研究生,因长时间联系工作单位无果,极为懊丧而不能自拔,临毕业前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入院治疗。三是应试教育的误导。今天的大学年轻大学生大多是应试教育模式下走出来的,这种教育模式注意知识的灌输和智力品质的培养,而对非智力品质的培养不很重视。一份对北京某著名大学经济学院招收的14名全国高考状元跟踪调查显示,时隔一年后,这些状元中显现了心理脆弱、缺乏创造性、没有主人翁精神、不敢面对困难与挫折、漠视集体生活等人格缺陷。四是家庭负面影响。现代社会离异家庭不断增多,某网站对某大学新入学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和统计,结果发现这样的家庭占到3%。一些大学生或双亲不和,家庭气氛紧张,或缺乏父爱母爱,家庭教养有缺失,给大学生心灵造成了严重创伤。
(二)主体性因素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增多,除客观原因外,也有一定主观因素,主体性因素是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大学生自我价值目标与现实落差大。当前大学生接受过高等教育,对自我发展期望值高,而客观现实是相当数量的大学生满足不了其期望值,在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之间产生了巨大的落差,部分心理素质不够好的人就可能发生心理问题。二是独生子女比例大。据对某大学招收的本科新生的调查,独生子女占92%。许多人是家中“小皇帝”、父母的“掌上明珠”,基本上走的是“家门一校门”的同一条道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同一种生活,既缺乏接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又未曾经过艰苦环境的磨炼,造成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抵御不住挫折的负荷和高压。三是心理健康知识匮乏。中华民族是典型的内向型民族,以忍为处事之道,这种传统的文化导致大学生在遭遇心理困挠时,不会正确运用心理学知识,采取适当的措施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以达到心理平衡。另外,对大学生的政治素质、身体素质向来很重视,但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只是在近年才开始注意。大学生对心理健康认识不足,缺乏心理保健知识,一旦遇到心理矛盾和冲突,就不知所措,不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