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办公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固定资产管理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由政府举办的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事业单位。但从目前的疾控机构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看,存在着诸多问题。规范和加强行业固定资产管理是推进疾控事业发展的基石。本文揭示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经历了2003年“非典”之后,国家对疾控工作高度重视,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使疾控事业发展越来越快。随着办公条件的逐步改善,大量办公设备、专用设备的添置,单位的固定资产日益增多,有的还相当庞大,资产总额达到几千万元,但疾控机构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管理薄弱现象,影响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并在一定程度阻碍着疾控事业的发展,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一大隐患。主要表现为:
(一)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重视不够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是全额事业单位,由于缺乏必要的固定资产使用与管理规章制度的学习,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淡薄,思想认识不够,责任心不强,使用者认为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己无关,而单位领导又忙于行政事务,忽视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是导致单位固定资产闲置、流失、浪费等现象时有发生的主要原因。
(二)缺乏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从多数疾控机构资产管理现状来看,都存在对固定资产疏于管理,缺乏长期、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约束,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的情形,甚至一些疾控机构存在着固定资产管理混乱的问题。因为没有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内控制度不健全,从资产的采购、验收、使用、报废等各环节都缺乏制度的约束,从而导致资产管理混乱。
(三)固定资产增减变动不履行规定程序,账实不符
在购置固定资产时不按规定走政府采购程序,上级主管部门调拨的专用设备、办公设备、车辆等不按财务管理制度要求计入单位固定资产账核算。按规定固定资产处置应向上级部门报告,并履行审批手续,但事实上仍有单位在固定资产毁损、报废处置时未办理报批手续,存在自行处理,随意核销现象,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四)对固定资产缺乏定期的清查盘点
重购入、轻管理,随着科技的发展,专业设备更新较快,存在一些不顾工作实际需求盲目重复采购现象;重账务管理,轻实物清查,由于不能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制度,在对固定资产不定期盘点、对账过程中,出现账实不符,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较多。这无疑更加暴露出现阶段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又一重大弊端。
二、加强疾控机构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单位领导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行动上积极建立和健全固定资产购建、保管、使用、维护与盘存等制度,积极组织实施加强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同时,加强单位工作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知识的教育培训。并对资产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进行全面监管,随时掌握固定资产的分布及变动情况,正确核定固定资产用量,对单位各类固定资产的数量、完好程度做到心中有数。合理使用现有资源,协调各业务部门的设备配置,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果。
(二)遵守财经法规,依法管理国有资产
应当严格遵守并规范执行国家有关的财经法规。认真遵守财政审批手续,根据各类资产的配备情况及使用标准合理配备和购置。固定资产的购置应坚决执行政府采购制度,纳入政府采购范围,节约使用国家资金,固定资产报废、调拨、变卖,坚持按规定程序申报、审批。单位要提供详细的使用目的并写明详尽的功能等要求,购前进行项目可行性论证,避免购置的随意性。
(三)强化财务培训,规范账务处理
单位财务人员要加强对资产管理的培训和学习,严守职业操守;坚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杜绝无证上岗现象;严格执行相关财经法规,规范和完善账务处理,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管好资产。
(四)注重日常监管,保障国有资产安全
一是要建立固定资产分级管理。实物资产的使用部门,即业务科室应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记录,领用保管有专人签字、负责;职能管理部门应分部门、分科室建立数量金额式明细账,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的购进、领用、维修、报废毁损等情况;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心负责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依据相关管理规定,实施监督检查,同时在财务部门设立固定资产总账及明细账。二要加强固定资产定期盘点管理。每年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盘点一次,有专职实物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把总账、明细账、卡片核对后,分别到各业务科室逐一核对、清点,对于盘盈和损毁的资产要查明原因,追究责任。三要加强对固定资产报废处置的管理。固定资产报废处置,要严格按照程序办理,由资产使用科室对需处置的固定资产使用状况、损耗程度、处置原因等方面作书面说明,报单位资产管理中心进行评定审核。依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规定,环环相扣,管理好单位固定资产,最终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参考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事业单位的办公条件也逐步的得到了改善,大量现代化办公设备的添置,提高了我国事业单位的现代化、信息化办公水平。然而,这些行为也给其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影响,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和不足。就目前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就如何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出建议,以期提高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的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4013702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主要指的是对其单位使用或者占有的一年以上并在这过程中其原有物质形态基本保持不变的资产的管理工作。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的使用非常的广泛,它占全部资产结构的比重非常大,因此,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及日常工作的开展情况,影响着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资产保值增值等。本文就目前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就如何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出建议,以期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提高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中的经济效益。
1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思想重视不够
由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大多属于非经营性的资产,因此,不会直接参与到生产经营等营利性的活动过程中去,部分地区的政府和单位没有很好的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在单位工作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忽视了对它的管理和控制,使得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等方面上存在很多的问题和漏洞。
1.2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
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和制度。没有建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组织机构,缺乏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专业人员。再加上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缺乏独立性,使得管理人员在进行单位固定资产的控制和管理时,没有充分的制度依据和监督处罚手段,造成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1.3重购轻管现象严重
在我国的部分事业单位中,由于其领导过分偏重于“门面工程”的建设,使得其相关人员在物资采购时,为了单位或部门的“面子”,不顾工作的实际需求,盲目的采购一些华丽、先进、昂贵、充门面的办公物资,但是有缺乏对其的管理和控制,使得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购置中存在严重的重购轻管现象。再加上我国目前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使得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控制不足,常常出现单位对大量的账外资产随意的调用,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
1.4账实不符现象严重
目前,我国的部分事业单位中存在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现象。究其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对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的脱节;二是由于财务管理的不足,有些单位没有设立固定资产的明细账,造成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时不能进行账实、账账、账卡等的核对;三是由于人员的责任心、素质等方面的不足,加大了固定资产现值存在与账面原值之间的差距。
1.5固定资产管理的力度不足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有些部门只注重眼前自身的局部利益,而忽视了单位整体的、长远的经济利益,拿促收入、保效益等借口搪塞、推诿财务管理人员。而由于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监督力度不够,使得单位的会计管理人员不能有效的对单位固定资产在使用、采购、节约以及提高利用率等方面展开工作。
1.6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目前,许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对当下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活动中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了解认识不足,其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际的业务能力较低,不能满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在财务预算中缺乏及时、合理的分析、预测、控制能力,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
2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针对上述文章中提到的有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可以通过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2.1 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
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和重视,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来管理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并积极的规范和控制在执行过程中的操作行为,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节约单位资金。同时,还要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相关人员的法制意识,牢固确立依法管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意识。
2.2 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
事业单位要建立和健全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体系,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相关的政策管理法规和制度,努力探索和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控制模式,从单位的各个部门和岗位支撑和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工作。同时,要加强单位内固定资产管理的独立性,确保固定资产能够实现透明化管理,从而保证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有效的实施。
2.3 事业单位要完善采购制度,规范采购工作
事业单位要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的采购制度,规范其采购工作的行为,以便减少重购轻管现象,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要本着采购信息透明、公开、公正的原则,对采购行为进行规范和控制。同时,对固定资产实行招投标的采购形式,其具体的内容如下:
(1)明确采购的对象和范围,规定采购的方式和程序,并严格按照有关的事业单位物资采购原则制订一个科学、合理、具体的采购方案。
(2)事业单位要组织人员对所需采购的固定资产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其项目的可行性,并根据调查分析结果调整采购的价格,在保证物资质量的前提下,节约资金成本,抑制腐败发生,从而保护其单位的利益。
(3)建立和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严格监督物资采购的相关机构和人员,以避免出现一人权力独大的现象。
2.4 事业单位加强对财务基础工作的重视和管理
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财务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严格的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管理和工作,坚决杜绝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中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监督和审核,加强会计管理人员的法制意识,全面、严格、细致的开展固定资产管理相关核对、记账、盘点等工作,对出现弄虚作假、虚报瞒报、作假账等违法违规行为,要予以坚决的处罚和取缔,以避免出现账实不符等现象。
2.5 事业单位要大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审计工作
事业单位要大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的审计工作,尤其是对账实管理的审计。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特性和权威性,全面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活动进行财务监督和审计,严格审计的标准和行为规范,及时的发现和分析固定资产管理活动中出现的错误和潜在的隐患,并实施相应的解决防范措施,以减少和降低资产报表中的错误或误差,避免造成单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6 事业单位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
针对目前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偏低的现状,事业单位要加强对他们业务素质和技能的培训和提高。通过对相关内控员进行定期的、专业的职业培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对当今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管理领域内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的了解、认识和掌握,加强他们的业务素质水平和会计管理的能力,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打造一支业务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固定资产管理人才队伍。
3结语
加强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方面的管理,有利于提高其固定资产的利用率,节省单位资金。有利于加强和保障事业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开展。因此,事业单位要积极的在实践中探索,创新管理模式和方法,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和效益,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利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01).
[2]郭智霞.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0,(12).
[3]齐翠燕.对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0,(14).
[4]邓琪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措施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03).
[5]向华.新时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析[J].新财经(理论版),2012,(04).
[6]董晓东,杜海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改革的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8,(12).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 不足 建议
一、医疗机构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固定资产入账、领用程序不规范
一是按照《会计法》、《医疗机构财务制度》规定,医院购入的预计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的医疗设备应作为固定资产入账。某些医院由于会计人员的粗心大意,固定资产明细账、总账中未对已经达到标准的医疗用书、大批量医疗物资进行确认,造成账实不符,对日后固定资产丢失、贪污的追查工作造成一定难度。二是由于医院按照各科室对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进行归口管理,各科室未派专人、未设立固定资产卡片和明细账对医疗设备进行专门管理,加之医疗设备在各科室之间转移使用频繁,造成大多数医疗机构中医疗设备管理无序、账实不符。
(二)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维护存在欠缺
总体看来一些医院较为注重的是固定资产在购置时的前期准备,如对医疗设备采购可行性研究、预算安排、厂家信誉、设备价格、配置参数等十分关注,而对医疗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就很少像前期环节那样重视,最终使医疗设备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综合资产利用率降低。
(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如果制度的不完善,直接会导致固定资产管理上的不规范。一些医院虽已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在很大程度上还不够完善。固定资产从始至终要经过一系列的环节,如采购、安装、维修、报废等,这些环节如果缺乏了制度的约束,固定资产的管理将会杂乱无章。
二、针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不足提出的建议
(一)树立良好的管理意识
建立以院长为领导小组组长、各科室主任为小组成员的医疗设备管理机制,将医疗设备的有效利用及完好无损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指标;医院各科室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固定资产验收、使用、转移、维护、报废工作,定期与固定资产台账、卡片及财务账核定;以科室为单位,定期开展全院医疗设备盘点,不仅要在数量上保证账实相符,而且还要从保养维护、使用效率方面进行考核,从源头堵塞固定资产丢失、贪污的发生。
(二)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完善
医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完善的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不但可以保证资产的完整性及账务处理的准确性,还可以大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避免资产丢失、贪污的发生。医院首先应该成立固定资产管理科室,专门评估各科室购固定资产的申请合理性、统一进行固定资产采购、定期组织盘点、及时处理报废固定资产。其次,在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标准、购置及科室转移申请批准、出售、清查等方面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做到凡是涉及固定资产的业务必须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以约束。最后,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奖惩制度,对造成固定资产闲置、毁损、丢失的责任人进行相应处罚;对在日常固定资产保养、维护方面表现突出的科室、医护人员进行相应奖励。
(三)通过固定资产整合提高资产使用价值
一是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各科室采购申请内容,在批准采购后,优先从其他科室闲置的医疗设备中调剂使用,避免重复采购。二是将固定资产有效使用、日常维护保养情况作为考核医护人员业绩的重要指标,逐步建立良好的固定资产使用意识。三是通过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观察,将各科室闲置不用、更新淘汰的旧设备捐献给基层医疗卫生院(街道医疗服务中心),使固定资产更好地发挥全社会效益。
(四)运用固定资产电子信息化管理模式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要结合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将它作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最为关键的一步。目前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固定资产在选购上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增加,种类也由于用途不同呈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以往的手工统计已满足不了目前的工作需求,一方面会耗费管理人员较大的精力,另一方面对固定资产的统计无法实现系统化管理。近年来,会计电算化在我国运行已经有较长的一断时间了,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于固定资产的统计和管理也可以引进电算化管理,将各科室、院长办公室安装电子办公系统,对各科室在办公系统中提出的采购申请,首先由资产管理部门根据设定的权限进行评估,最后将使用科室、资产管理部门共同签字同意的电子申请单传送给医院领导办公系统,由院长最终签字同意购买。对于其他如使用、报废、出售等程序同样采用电子办公系统进行处理,实现对医院固定资产的时时监控,避免资产的重复采购。
(五)注重管理意识的创新发展及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训
在现今的医院管理中,不仅要追求精细化的经营管理方式,还要把创新思维投入到工作过程中去。创新对每一个部门管理都具有深厚的意义。因为创新的管理方式,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同时,加强对人才的引进,人才是活跃在医院中的核心力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该医院的发展趋势,人才是医院不断创新、进步的关键力量,是医院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想真正的加强医院的经营管理,就要重视人才的引进工作。首先,要定期的对人才进行培训、教育,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及业务水平;其次要施行激励机制,充分的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在最大程度上挖掘人才的潜力。
参考文献:
1.医院领导转变传统经营理念,重视固定资产全方位管理。把一家医院比作大海中一艘航行的巨轮,院长则就是这艘巨轮的船长,他所做出的决策,直接影响医院的发展方向。许多院长十分重视抓经济效益,殊不知从管理上同样可以把经济效益提高上去,尤其是固定资产的管理。如果医院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固定资产将会使用效率低下,甚至闲置,盲目购置设备,固定资产无人监管损耗严重,造成资产的浪费,对于一所医院损失是巨大的。然而固定资产管理并不是某一个部门就能完成的事情,它需要全院上下共同参与,相互协作,才能最终把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好,这时领导的重视及支持尤为重要,可以事半功倍。
2.设立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统一领导,专人专管。目前大部分医院的固定资产实行多头管理:财务部管总账、管金额,总务科管房屋、办公家具等;器械科管专用设备。由于相互脱节,沟通不够,定期盘点不及时,无法及时发现账外资产、毁损资产、遗失资产等,造成“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情况存在。③同时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人员责任不明,管理责任不到位,使得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混乱,这时设立统一领导专人专管的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势在必行。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可以隶属于财务部,成为财务部二级科室,总体掌握医院所有固定资产情况,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主任直接领导各分管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会计,各个使用科室设有固定资产管理员,承担起固定资产的保管责任。这样财务部有固定资产总账及明细账,总务科和设备科有分户账及固定资产卡片,使用部门有固定资产卡片及科室汇总明细账,由此形成了全方位的统一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除了定期对全院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外还要负责起对固定资产的购进、使用、维修、报废等进行监督和审批,对大型的固定资产每月进行专题分析,合理调配闲置资产,把固定资产盘活等工作。
3.重视清查,摸清家底。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执行对固定资产核算又有了新的规定,例如单位价值标准提高,一般固定资产单位价值由旧制度的500元提高到1000元;专业设备单位价值由旧制度的800元提高到1500元;每月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制定出新的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表等一系列规定。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加强了医院的成本核算,对成本核算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固定资产折旧便是其中一项。为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医院执行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之前对固定资产的清查是十分重要的。全院的固定资产清查是一项十分繁杂而细致的工作,在清查中按照新医院会计制度的规定,需要报废的报废,需要转低耗的转低耗,核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对固定资产的折旧进行追溯调整,未提足折旧的补提折旧。通过固定资产大清查,做到财务部与总务科、器械科的账账相符,主管科室与使用科室的账实相符,为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执行做好前期准备。
4.对固定资产进行全程监控,做好定期盘点清查。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加强了医院的成本核算环节,由此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也有了更加严格的规定。在成立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的基础上,需要医院对固定资产进行全程监控。首先,完善固定资产采购更新制度,严格按程序审批,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利用内网的办公信息平台逐级审批:使用科室提出购买(更新)申请;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总务科、设备科)从技术上进行论证,确定原有固定资产是否可以报废或者使用科室是否有必要购买此设备,并对购置价格提出指导意见;财务部(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审批资金使用计划意见;主管院长及院长签署审批意见。其次,设备购买后,尤其是大型医疗设备,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每月至少对一项大型设备做出专题分析报告,有利于全面掌握医院设备的使用情况,让领导和使用科室对设备的使用效益做到心中有数。最后,固定资产报废环节要有规范的审批制度:使用科室提出报废申请,详细说明设备报废原因;管理科室对设备进行评估鉴定并做出评估报告,判断其是否满足报废标准,对于满足报废标准的固定资产,提交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主管院长,院长审批。审批后管理部门确保报废设备收回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定期到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办理国有资产报废程序,并进行财务销账。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盘点制度,医院要定期(至少半年一次)开展固定资产清查,对各项固定资产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实地盘点清查,对每件固定资产卡片及时得到更新,做到一目了然。医院固定资产产品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盘点工作量大而繁琐,但决不能因此而放松甚至放弃盘点工作。每次将清理、盘点的具体情况及结果形成书面报告,对于存在的问题一一列示,并提出修正意见及建议,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及时清理,真正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完成对资产从申购到报废的全程监控,形成良性循环的长效管理机制。
5.充分利用好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由于2012年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实行,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但要求账卡物相符,而且还要计提折旧参与成本核算管理。例如一些大型医院多达几万件固定资产的规模,每月每件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到对应科室进行成本核算,固定资产软件与财务软件的接口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对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和财务管理软件的运用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取得心应手的软件,会极大地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当前是信息化的社会,一所医院的固定资产数量少则几千件,多则几万件,使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是必然的。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启用统一的软件管理,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平台,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及时对固定资产的变化进行录入,每个使用科室可以随时查询到各自科室的固定资产使用、变化、折旧金额等情况,医院管理者也可以一目了然的查询到全院的固定资产分布使用情况。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利用好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和财务管理软件,每月对固定资产的情况进行分析报告,以达到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精细化管理。
6.加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审计力度。医院各部门需要配合医院审计科做好固定资产内部审计工作,审计部门不只要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清查和清理进行监督,还要定期对本单位固定资产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审计,提高固定资产的营运收益。审计固定资产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是否有账外固定资产以及固定资产有无流失现象,切实处理固定资产保管不善、账实不符、闲置浪费以及非法侵占等问题,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做好审计监督指导工作。
二、结束语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资产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1. 009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2)11- 0017- 02
1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分析
结合实际来看,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对于全面发挥各项固定资产的基本效能,保证我国行政任务以及事业规划得以有效完成和实现,使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在使用的过程中得到切实保护等,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在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既必要、又重要。
首先,我国针对财政性支出而实施的监管及效益评价是新的历史条件下财政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该评价工作主要是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与监管对象,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客观性需求。
其次,当前我国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问题,片面认为固定资产是国家资产,只要自己没占用,是否损坏、是否丢失都与自己无关,基于这种管理观念的影响,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成为我国进一步转变固定资产管理观念的基本要求。
另外,在现有的经济环境中,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可以强化对资产预算、采购、处置及使用等环节的检查与监督,使固定资产的使用与管理更科学、更规范,进而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上提升固定资产等资源的使用效率。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成为我国提升相关资源使用效率的根本需要。
可以说,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不仅是规范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和资源合理配置的根本要求。而立足于实践来看,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2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结合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实践来看,近几年,我国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都在不断的调整中趋于规范,但部分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整体水平。具体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想观念方面。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资金多来源于财政拨款,因此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够重视,盲目预算、盲目购置、铺张浪费等问题普遍存在。
第二,管理制度方面。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制度体系并不完善,部分单位内部并没有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部分单位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往往相对陈旧,无法与当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相适应,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力。
第三,人员配置方面。尽管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都针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需求设置了相应的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但基于部门间协调性不足,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责往往无法得到有效明确和落实。
第四,资产审批方面。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审批程序并不规范,经费及购置审批尽管采用多层审批的方式,但基本都是将程序复杂化而已,审批的真正目的并没有得到有效体现。
第五,资产管理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缺乏规范性的程序与处置方式,固定资产的配置、调拨及报废等管理环节都没有与之配套的管理方法与监督手段,固定资产随意处置的问题普遍存在。
第六,财务管理方面。会计人员对于固定资产核算的不规范,造成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不真实,单位固定资产的全貌无法通过会计信息进行直接的体现。由于财务管理不到位、财务监管缺失,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有物无账、有账无物的现象极为常见。3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与完善
要转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在实践中对其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与完善,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善。
(1)树立固定资产管理的正确观念。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与完善首先应该从思想观念上进行转变,加强单位内部每一名职工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正确认识,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分类。使单位职工可以从思想观念上重视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避免盲目预算、盲目购置和铺张浪费问题的发生,使固定资产的规模化增长与效益提升可以实现有效的统一,进而为单位固定资产的规范化管理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2)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监督体系。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之下,各级政府部门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应该实行分级所有权管理、分级行政管理以及分工监督,各级单位需要根据自身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状况,对管理的目的、手段,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入账、管理、转让及报废等整个过程进行系统性的监督。保证在有效的监督体系和监督机制下,通过财政部门的核心监督作用以及事业单位内部的定期审核和临时抽查等手段,来保证单位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3)进一步推进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制度体系的构建是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依据。所以在转变思想、完善监督体系的基础上,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将固定资产入账处理、固定资产增减、部门采购、日常使用以及固定资产折旧等内容纳入到管理制度当中,进行具体严格的规范,使固定资产管理行为有据可依,更规范、更科学。
(4)明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责与分工。首先需要强化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基本责任意识,对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进行细致且明确的分工,由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的增减、协调及审查监督等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形成系统的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避免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管理的盲点。
(5)规范固定资产的会计及财务处理行为。从财务处理的角度来看,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及时地将固定资产进行入账处理,对于单位内部增加的固定资产单据进行系统性的审核,确保所报增单中的信息与资产购置的原始发票和实物可以一一对应。与此同时,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规范,利用分类核算的方式,定期组织对固定资产的清查,以便于配合单位相关部门完成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监督和管理。
总之,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对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以及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都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基于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基本现状,我们必须在严格遵循规范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基本原则下,从思想意识、管理制度、职责分工和监督管理等不同的角度,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切实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整体水平和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侯秀荣.浅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现代企业教育,2011(24).
[2]孙方凯.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和应对措施[J].青春岁月,2012(2).
一、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固定资产是指预计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有形资产。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主要包括院内的医疗设备、医疗器械、建筑物等,是医院开展医疗、科研、教学等各项服务的物质基础,也是保障人民健康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固定资产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反映公立医院的规模、医疗水平和综合实力,一般具有价值高、使用周期长、管理难度大等特点[1]。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是指以固定资产为对象进行的一系列计划、采购、组织协调和控制等工作的总称[2]。目前,多数公立医院都建立起归口分级管理的模式对固定资产进行管控,医院采购供应部门、设备部门、总务或基建部门、财务部门等各司其职,协同做好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日常使用管理、建设管理、财务管理等工作。
二、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购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公立医院在新增固定资产时多数采用财政差额预算拨款,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医院在没有对购置的必要性和实用性进行充分论证的情况下盲目跟风选购所谓的先进设备[3],可能会导致实际购置的设备并不能适应实际诊疗的需要,也使得配套的设施和服务形同虚设,从而造成固定资产的闲置和浪费,大幅降低了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维修管理上,医疗设备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各大公立医院只能以外修为主,对于大型医疗设备,只能以高价“买保”的形式由厂家来对其进行维修,使得医院维修费用常年居高不下[4];在盘点清查和报废管理上,医院都普遍对盘点清查管理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医院报废管理工作的随意性也比较大;在固定资产日常使用过程中,有些设备的购置、安装和使用均分属于不同的部门,有些部门和科室不按规定登记、变更,使得设备从购置入库到出库安装再到日常使用的全过程涉及到的时间、数量、账目与实际有出入,资产的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登记的账目不符,无法核对,进而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
(三)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公立医院的产权都是国家的,购买的设备等资产也相应地属于国有资产,这就使得有的医院对资产普遍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情况,管理制度不健全,目标不够明确,落实不到位,还普遍缺乏独立于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督机制。多部门交叉管理的情况还使得资产管理分散化,从而降低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同时,靠财政补助来进行人员开支、设备购买的机制,导致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考核被忽视,无法形成激励机制,从而无法约束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工作经验和责任意识等。
三、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审计的关注点
为了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和医院投资效益,减少固定资产流失,内部审计人员应试着跳出财务管理人员眼光,以独立的“第三方”来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环节进行审计,主要关注如下五点。
(一)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
纵观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究其根源基本都可以归纳到制度建设不健全和执行乏力上,因此,对医院固定资产的审计应重点关注固定资产内部管理机构的建立和内控制度的健全性。首先要看医院对固定资产管理是否有专职机构或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其次,看医院是否建立起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包括采购管理制度、日常维护保管制度、报废管理制度、接受捐赠管理制度、以及各个阶段专职人员的管理制度等。
(二)固定资产的管理流程
财政资金拨款购置固定资产使得公立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并无保值增值压力,所以对资产的高效率使用不够重视。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应首先测试医院固定资产部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在具体工作中,关注医院对每一项固定资产,尤其是对大型设施设备仪器的分布、使用率、完好度、维修等方面是否实行建档管理,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是否做到“三账一卡”[5],关注医院固定资产期初余额是否与上年审计报告中的期末余额一致、总账余额和明细账余额是否一致、明细账余额和资产实物是否相符。
(三)固定资产的增加
医院固定资产增加方式主要有购置、自建、投资者投入、接受捐赠、更新改造、抵债获得、盘盈等七种形式。审计的关注点首先是医院新增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无论是财政投入还是医院自筹资金搞基建或购置固定资产,都要有合理的充足的资金作支撑;其次,根据固定资产增加的不同形式,针对不同侧重点审核报批程序、招投标过程、合同的内容与签订、资产过户流程、建设过程等。此外,审计时还要特别关注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因为新增固定资产的计价根据增加的方式不同计价方法不一样,如购置固定资产计价一般以原始价值为准,自建资产以实际发生成本入账,盘盈资产要参考同类活跃市场价格入账等,审计中要注意是否有漏记、不记资产账外循环的情况存在。
(四)固定资产的减少
固定资产减少主要有出售、投资转出、捐赠、清理报废、毁损及盘亏六种情况[6]。为减少国有资产流失,在公立医院处置固定资产时,审计主要关注是否有使用部门申请,是否经设备专家鉴定,是否通过医院财务、资产管理等相关部门审批。由于固定资产是按原始价值成本入账的,因此还应审查减少资产的计价是否是在减少固定资产的原值的同时,相应减少累计修购基金。此外,审计应该关注在长期的资产处置过程中是否存在固定资产被评估过低或者随意报废尚有价值的设备的情况。
(五)固定资产利用效益
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是指固定资产投资所取得的有效成果与所消耗或占用的投资额之间的比率,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越高,则医院内部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越高、医院经营管理水平越高[7]。内部审计部门应检查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期望目标是否实现、实现的手段和方式方法是否经济、有效。
四、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根据内部审计人员对固定资产审计的关注点,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公立医院应建立起专职机构或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并建立健全医院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医疗设备的计划制度、采购制度、验收制度、安全使用制度、领用制度、维修保养制度、报废制度、各专业人员岗位制度、资产评估制度、考核制度等。从而使得医院固定资产入账、使用、停用、报废等工作良性运转,保障公立医院各项固定资产的安全及完整,不断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二)加大科学决策的力度
科学决策对是否能做好组织管理工作起到关键的影响作用。因此,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更要做好科学决策,对于固定资产的新增与报废一定要严格把关,事先要做好可行性研究和成本效益分析,充分研究与论证,避免盲目跟风,减少医院由于投资或报废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
(三)重视固定资产账目管理
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应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建账建制,从而保障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健全公立医院固定资产核算总账、明细账、序时账、备查账,认真进行固定资产卡片的记录与登记。此外,配备有执业资格的财务人员管理医院的固定资产,提高人员业务素质,明确职责,确保固定资产有账可查,有据可依。
(四)明确固定资产管理职能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在于各管理部门明确管理职能,履行各自职责。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负责拟定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审定固定资产采购计划、审核大宗资产报废手续、组织资产清查等,综合负责固定资产的采购、领用、调剂、维修、报废、清理等过程的核算与管理;采购供应部门根据采购计划组织采购,根据科室需要进行供应、调配;设备部门负责设备的购置、验收、调剂、维护、修理等工作,做好闲置设备的检测与维护,办理报废鉴定,做好大型设备购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审核工作;总务或基建部门负责房屋、建筑物的建设、维修、保养和报废等工作。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总账的管理,筹集采购资金、监督控制资金使用情况,对固定资产利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参与固定资产清理工作[8]。
(五)注重固定资产的考核工作
公立医院可从固定资产采购与预算相符率、固定资产帐实相符率、固定资产利用率、固定资产报废率、百元固定资产医疗收入、资产管理员的工作情况等指标来衡量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好坏。对管理制度执行严格,使用合理,延长使用年限,提高使用效率,取得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科室和个人,应给予表扬、奖励;对管理不善,玩忽职守或违反操作规程,造成损失的,应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进行经济赔偿,经济赔偿原则上按资产净值予以赔偿。
一、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固定资产是指通过购置、自建、融资租入、更新改造、接受捐赠等多种方式获得的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而形成的资产。固定资产与其他资产不同,是通过折旧的方式转移其价值。固定资产管理涉及基建、财务、实物管理、资产使用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内容包括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核算、盘点、维修、处置和转移等。随着国家对水利投入的大幅度增加,水利单位的固定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重越来越高,随着管理要求不断提高,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多年来水利各单位也在规范水利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是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难以适应经营管理新形势的需要,致使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一些问题,离管理目标还有差距,主要表现在:管理意识淡薄,管理制度不健全,职责不清晰,固定资产重复、超标准配置,固定资产流失等问题。怎样管好、用好这些固定资产,如何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为加强和规范固定资产管理,中央和各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文件,2006年5月财政部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2015年财政部印发了《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财资〔2015〕90号)、财政部令第100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中央行政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家具配置标准》(财资〔2016〕27号)及《水利部关于印发中央级水利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水财务〔2019〕266号)。这些法规和文件规定,健全了资产管理法律制度和内控机制,推进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建立起既相互衔接又有效制衡的工作机制和业务流程,明确了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等各环节管理要求,成为水利事业单位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由于管理要求的不断提升,如何根据这些依据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解决固定资产管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
二、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意识尚淡薄,观念相对落后现象和原因有四:一是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的主要资金来源是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在没有引进政府会计制度前不提折旧,因此认为固定资产管理好坏对单位和管理者自身没有什么直接影响,致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积极性不高,造成单位重视争取项目、轻视后续管理。二是不考虑资金利用效益,各部门都从自己使用方便角度出发,反复更替性能好、款式新的设备,固定资产在单位部门之间难以做到共享,固定资产利用率极低,造成固定资产浪费。三是认为固定资产虽然归自己使用,但不属于自己,在管理上不重视爱护,造成管理上漏洞很多。四是一些管理者不重视对固定资产管理知识的学习,也没有受过专业的教育与培训,管理起来随意性强甚至混乱,缺乏依法依规意识。
2.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约束机制一些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不更新,有些尽管制定了相关规定,但是落实效果比较差,人为因素大,制定的制度不执行,制度的存在流于形式,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体系,没有将内部控制的相关规定落实到日常管理中。对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使用部门的职责缺乏明确的规定。未建立固定资产盘点清查制度等。
3.账卡物经常不符,管理过程混乱从账务管理方面,一是财务部门未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账面数与实物数无法核对,账面失去了对实物的控制;二是实物管理部门未建立固定资产实物台账或登记不全,无固定资产验收、登记,也没有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的领用、调拨、转移等没有详细记录,造成资产使用状况不明。三是在盘盈或盘亏固定资产时,会计人员未能及时入账,无法真实反映或有效控制固定资产。从管理方面,存在固定资产长期不对账、不盘点,没有进行定期清查检查;还有一些单位存在着财务账已经报批处理,而实物管理人员没有及时按规定处置实物,甚至累计多年对报废的资产不处理的情况。还有实物管理人员随意对坏损的固定资产变卖而财务账上无法处理的情况。
4.配置超标超范围,形成资金浪费一些单位对各级人员固定资产配置的标准政策规定不知晓,存在超标准配置现象。比如对办公用房、沙发、打印机的配置,人员级别要求并不一样,对复印机、电脑、家具的价格配置标准要求也不同等。对购置需求具体情况的相关分析不充分,购置时随意性强,重复购置时有发生,致使固定资产利用效率低,造成了资产浪费。
5.缺失动态管理,出现了资产流失表现在一些职工调离或退休时不移交,长期无偿占用在岗的固定资产,如笔记本电脑、照相器材等易携带物品;单位内部之间人员流动不交接,没有及时清理原岗位配置使用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动态变化没有随着人员的变化而变更,造成管理混乱;对基建和财政专项资金购置形成的固定资产长期不验收、不结转固定资产,脱离监管视线,形成账外固定资产的流失。
三、加强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监管的建议
1.增强管理意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之所以容易出现问题,根本在于单位领导没有全面认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领导的资产管理责任意识,建议主管部门将资产管理同预算管理相结合,利用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单位存量资产进行深入摸底,研究各类资产配置标准、配置数量、配置额度,促使各单位充分发挥资产使用效率,减少资产浪费,使单位切实重视资产管理工作。除此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还要引入绩效考核机制,作为年终考核的内容。同时还要做好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员工资产管理培训与再教育工作,提高相关员工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增强员工职业道德素养。
2.健全管理制度根据国家固定资产管理有关政策、法规,各事业单位应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和完善固定资产单位管理制度,包括固定资产预算、审批、采购、验收、登记、领用、调拨、处置、盘点、维护等规章制度,健全资产清查制度,定期开展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在制度中明确划分固定资产负责人、管理人、使用人员职责、权限。从制度上保证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操作上规范化、秩序化,堵住资产管理漏洞。
3.夯实基础工作依照《政府会计制度》《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等规定开展固定资产确认、初始计量及后续计量等相关核算工作,正确核算固定资产增减变化。根据单位本身特点和实际情况,选用适用的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正确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认真履行固定资产报批审核程序,对于需要新购置的固定资产,属于政府采购的要正确选择固定资产政府采购方式,采买后的固定资产入库保管要有验收、登记手续,并由资产管理部门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实物标签,建立固定资产档案。在领用环节,要由使用人员进行签字,完成领用手续。在处置环节,实行固定资产分级管理,处置固定资产(包括调拨、转让、报损、报废等)要履行审批手续。应由财务部门牵头,实物管理部门及使用部门定期开展固定资产清查,精心设计固定资产清查方案,通过清查盘点查明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保养等情况,保证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及时发现问题,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对于应报废的资产,由财务部门、实物管理部门或技术部门等共同审定,由实物管理部门或技术鉴定部门出具书面技术鉴定报告,直接报单位管理层核准并形成书面记录。超过报废权限的必须按规定上报主管部门或财政批准后才能报废。要对各类渠道来源的固定资产已经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账外固定资产,在制度上规定转固期限,办理评估或验收等入库手续,完成转入固定资产登记入账。
4.规范配置标准水利事业单位因工作需要配置固定资产时,要结合现有固定资产存量数量质量以及分布情况,立足现实,综合考虑配置。配置时要依据《中央行政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家具配置标准》(财资〔2016〕27号)规定,按照对各类人员规定的固定资产标准和范围进行配置。
关键词:科研院所 固定资产 管理
固定资产是科研院所的一项重要资产,在其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较为突出,是科研院所完成科研任务和开展日常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加强科研院所的固定资产管理,对保障其各项业务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证资产保值增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希望对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科研院所对货币资金的管理很重视,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特别是实物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表现在:一是重视现金、银行存款以及总账和明细账的核对,轻视固定资产的盘点、清查,造成固定资产的实物数量管理和财务价值管理脱节,账实不符;二是重视经费的争取和使用,轻视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盲目购置、重复购置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固定资产结构不合理和闲置、浪费,资产使用率低;三是重视新增固定资产,忽视对已购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维护和更新改造,造成损坏、丢失严重,资产利用率低。
(二)固定资产管理职责不明确
实际工作中,很多科研院所没有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财务部门只负责固定资产的账务管理,其实物管理大部分放在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与物资管理部门之间工作的协调性差,对实物缺乏动态管理;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入库、出库、使用、毁损、报废、处置的职责不清,造成固定资产表面上多头管理,实际上无人问津。
(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许多科研院所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有效、责权利分明的管理制度。表现为有些科研院所没有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在管理中无章可循,随意性强,管理混乱;有些科研院所虽然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没有认真落实,只是用来应付检查,形同虚设,致使数额庞大的固定资产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和利用。
(四)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薄弱
1.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账账不符。科研院所固定资产存在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由于没有实行定期对账制度,导致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明细账与资产管理部门的实物账常常不一致。每逢检查及年终财务决算审计时,临时用财务部门固定资产明细账代替固定资产实物账来应付检查。
2.固定资产转移、变更手续不齐全。固定资产仅在投入使用时,办理了验收、交接手续。而在人员变动、固定资产转移时,没有任何固定资产变更或交接手续。资产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本单位固定资产的分布和变动状况。
3.固定资产未按规定进行定期清查盘点。虽然会计制度和年终决算要求各单位要成立专门小组,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但长期以来,科研院所没有形成完整的固定资产盘点制度和报废制度,或者有制度没有很好的执行,由于长期对固定资产不进行盘点,造成账外资产、毁损资产、遗失资产等无法及时发现,科研院所无法掌握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
二、加强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思想认识
提高思想认识,是加强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的前提条件。首先,单位领导要重视。《会计法》明确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会计行为的责任主体,科研院所的领导要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日常管理,常抓不懈。其次,管理人员要重视。采购人员、财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是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人员,应配备责任心强、懂经济、掌握专业技术、懂管理的高素质管理人员,负责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第三,全体职工要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内容繁杂、环节较多、涉及面广,特别是固定资产的使用一般要落实到人。因此,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仅是科研院所领导和管理者的职责,也是全体职工的责任,要提高全体职工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形成从领导到职工都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的良好氛围。
(二)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
第一,要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并设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科研院所要在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之间建立明确的职责,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流程和制度,确保固定资产管理运行顺畅。第二,实行目标管理,建立责任制,目标要层层分解,责任要层层落实。将所有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和使用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分配,统一调度”的原则,防止多头采购、分散管理、随意使用的现象发生。第三,在固定资产实际管理工作当中,推行严格的使用责任制,将责任具体落实到部门和个人,管理部门应恪守职责,履行义务,真正将政策、法规和制度落到实处。第四,制定固定资产考核管理办法,使固定资产管理与部门和个人的利益紧密挂钩,考核指标应包括固定资产完好程度、盘盈盘亏、维护利用等。
(三)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加强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的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具体包括:
1.固定资产采购制度。对一般资产的采购,要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制度,对大型的仪器设备还要采用采购论证制度。购买前使用单位要组织人员对市场进行调研,并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上交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固定资产管理领导小组要召开专门会议进行认真研究,并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开会讨论,站在全局的高度,全盘考虑,从应用和性能等全方位来论证购买大型设备的可行性、必要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杜绝盲目采购。对科研项目的立项及设备的购置都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尽量做到早计划、早安排,达到设备的购置与项目的开展同步进行。
2.固定资产内部调拨和转让制度。固定资产管理要有严格的内部调拨和转让制度,对闲置不用或使用效率低的固定资产予以合理的调配,并及时办理调拨和核销手续,以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重置。同时建立好固定资产台账,实施动态管理,资产的增减变动及时反映在各类台账中,以真实、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转移、增减变动情况。
3.固定资产报废制度。固定资产报废要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履行相关的审批手续。首先,由使用部门写出书面报废申请报告。其次,资产管理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对报废资产使用价值进行鉴定,经相关会议讨论通过,上报总经理办公会或类似机构批准后方可报废。最后,财务资产管理部门根据批准结果进行资产账目核销。固定资产使用到一定年限后,要根据其使用状况及科研项目的需要,及时进行必要的投资更新,合理安排投资计划,确保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
4.固定资产日常维护制度。日常维护可以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某种程度上等于节约了大量的维修费用,降低了成本支出,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科研院所可以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对设备管理人、使用人进行考核和监督。对责任心不强,工作失误,管理不善的人员按责任制惩罚;同时,对设备管理成效显著、效益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管理目标与个人工作绩效评定挂钩,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员工自觉维护保养仪器设备的意识。
(四)强化审计监督职能
科研院所的审计监督部门有责任对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审计监督,以确保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性、安全性,防止固定资产流失。一要对设备资产购置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并参与采购、验收工作;二要对资产的出租、出借、转让、变卖进行监督,监督固定资产变价收入是否按要求入账;三要对固定资产的账目进行审计,审查其账账、账实、账卡是否相符,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监督相关部门完成整改工作。
三、结束语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作,科研院所要提高思想认识,全员参与,完善制度,强化审计监督,促进固定资产的合理有效利用和保值增值。科研院所只有不断地探索固定资产管理的新模式,以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来解决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使固定资产在科研生产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高薇,兰静.关于加强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2009,(7).
2.王义明.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会计,2004,(9).
3.熊英.科研院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J].现代企业,2012,(7).
4.董晓东,马静.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9,(11).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核算
我国的医院绝大多数为公立医院,主要通过财政补贴、贷款及自筹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购置固定资产,大部分资产归属于国有资产。它是医院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的重要物质条件,在医院的资产结构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如何加强国有固定资产管理,搞好产权界定,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医院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固定资产管理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科学有效地搞好固定资产管理,充分发挥其效能,对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医院竟争力是十分重要的。其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到行政医院业务活动的开展、经济效益的提高以及资产的保值增值等。然而,现阶段医院资产管理比较混乱,管理制度不健全,核算不规范,管理意识淡薄,设备购置盲目,使用过程中不计成本、不提折旧,核销处置不及时,等等,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促进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已成为医院管理者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针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和固定资产核算的一些方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落实具体责任。
1、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包括计划审批,采购与验收,登记与审核,保管与使用,资产变动及调拨管理制度,财产清查,损失、丢失赔偿,报废、报损,统计报告制度,以及建立业务管理规范、规程、标准等等。建立健全各种管理责任制,落实各个环节上的管理责任和经济责任,将责任具体落实到部门和个人。
2、统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避免多头管理,财务部门、总务和设备部门,各部门完善明细账和实物台账。要加强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实物管理部门详细登记收、发、维修记录。各领用科室具体到责任人管理财产,已报废的固定资产及时核销,报废次月必须核销,账实随时核对。固定资产全院一年盘存一次,监督检查管理人员的工作,考核评价其业绩和作为奖惩条件。
3、从源头抓好固定资产的采购环节,严格实行公开招标采购,任何部门购入大型仪器设备必须执行请购、询价、公开招标,这一程序。严把设备购入质量关,采购部门要和使用部门及管理部门一起从使用的实际出发,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及国内外先进技术,购入设备时严把质量关、价格关,保证设备的先进性、安全性、可靠性。杜绝盲目采购。
4、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是保持医院继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引入现代化的网络管理手段来管理固定资产。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为医院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利用计算机能大大地提高管理的效率和管理的质量,通过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把各责任中心的终端链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使医院的管理者对全院的固定资产的分布、使用情况一目了然,从而为医院的管理、发展规划、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二、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
1、严格财务的核算管理,反映医院的算盈亏状况。由于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比较大,使用年限比较长,决定了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业务,核算的正确与否将对单位的绩效评价、财务状况等产生较大的影响。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只核算账面原值,不计提折旧,医院不计算盈亏,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没有树立使用固定资产要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意识,普遍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账实不符,家底不清,损坏丢失,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在医院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面,现行《医院会计制度》有其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完善。
2、分类核算管理,医院固定资产目前按会计制度分为六大类。具体为:(1).房屋建筑物,(2).专用设备(包括物理生化仪器、语音教室仪器、电化教学仪器、文体器材、医疗器材、空调设备),(3).一般设备(包括办公设备、交通运输设备、通讯设备、视听设备、课桌椅、办公家具、实验柜、黑板等),(4).文物和陈列品,(5).图书,(6).其他固定资产(食堂设备、宿舍设备、机电设备)。这6大类资产均应按照不同使用年限计算净值,计提折旧,按照类别计提折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