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改进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指数函数;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多媒体;有效教学
指数函数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从教学要求看,一是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二是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下面是笔者在公开教学中对指数函数教学设计的三处改进。
案例一:新课引入的改进
(一)原始设计
1.复习旧知:
②函数y=x的定义域是
2.引入新课:师问:函数y=()与函数y=x,从形式上看有什么不同?生答:从形式上看,前者指数是自变量,后者底数是自变量。(引入课题)
(二)改进设计
1.创设情境:有人说,将一张白纸对折50次以后,其厚度超过地球到月球的距离,你认为可能吗?设白纸每张厚度为0.01mm,已知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约为380000千米。
对折的层数y与对折次数x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设纸的原面积为1,对折后纸的面积z与对折次数x又有什么关系?(y=2x,z=()x)
2.提出问题:师问:能发现y=2x,z=()x的共同点吗?
学生思考片刻,教师提示:从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点?并用红粉笔标出指数x。
生答:指数x是自变量,底数是大于0且不等于1的常数。(引入课题)
(三)教学反思
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理论:“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作业” 目前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教学。但如果总是这样一成不变,就显得呆板与程式化。我们现在上课总喜欢说:“今天我们学习……”。教师不说,学生不问,教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学。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实践。在原始设计中,先复习与新授知识相关的内容,然后再从实际引入新课,与教材编排相一致,这样就数学讲数学,显得枯燥无味,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从学生感兴趣的一个生活实例出发,引起学生注意与争议,教师再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强化了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巧妙地导入了新课。
案例二:多媒体使用的改进
(一)原始设计
1.电脑作图:教师用多媒体演示y=2x、y=()x的作图过程。
2.观察猜想:教师引导学生观察y=2x、y=()x的图像,猜想y=3x的图像形状。
3.电脑验证:教师用几何画板做出y=3x的图像,验证猜想。
4.归纳猜想:由特殊到一般,给出指数函数的图像分为01两类,并用多媒体演示它们的图像特征和性质。
(二)改进设计
1.学生作图: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后用几何画板作y=2x、y=()x的图像。然后,让学生在电脑上作y=3x,y=5x y=10x,y=0.2x,y=0.7x等函数的图像,并对图像形状的变化加以观察与讨论。
2.猜想形状:让学生猜想函数y=8x,y=0.3x的图像形状,师生讨论,并列出有关观察结论。
3.分组探究1:一般地指数函数的图像大致有几类(几种走势)?
4.分组探究2:分别满足什么条件的指数函数图像大致是图1、图2?
5.电脑验证:用几何画板作y=ax(a>0且a≠1)图像,任意改变a的值,展示底变化对图像的影响。
(三)教学反思
原始设计,多媒体演示放在猜想之后,仅仅起了一个验证的作用,体现不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目的,有点画蛇添足,成了一种花架子。
改进之后,按照“动手操作—创设情境—观察猜想—验证证明”的思路设计,首先电脑作图,为学生观察、交流创设情境;然后,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图像,学生在相互争论、研讨的过程中进行民主交流,倾听他人意见,分享研究成果,猜想出图像分两种情形;最后,再用多媒体验证猜想。这样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习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张扬了学生的个性,顺利地解决了这一教学难点。
我们在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千万不要忘记“辅助”二字,辅助在不用多媒体教学时的难点处,辅助在点子上,而不能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
案例三:指数函数的性质发现过程的改进
(一)原始设计
1.师生作图:教师作y=2x的图像,以作示范。然后学生模仿作y=()x的图像,以巩固作图方法。
2.电脑演示:教师用多媒体演示y=2x、y=()x的作图过程。
3.观察特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述两个图像的特征,并推广到一般情形。
4.归纳性质:根据图像特征,写出它们的性质。
(二)改进设计
在前面学生分组用多媒体做出y=2x,y=()x,y=3x,y=5x,y=10x,y=0.2x,y=0.7x等函数图像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归纳得出性质。
1.自主观察:对一般的指数函数,图像有哪些特征?
2.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后,展示讨论的结果。除得到图像的一般特征,更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学生还说出了函数y=2x与y=()x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等特征。
3.归纳性质:根据图像特征,写出它们的性质。
4.作示意图:根据指数函数的性质,教师让学生作出y=8x,y=0.6x等函数图像的示意图。
师:观察与猜想是一种感性认识,并不表示结论一定正确,还需要进行理性证明……
(三)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知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
上述两种设计都注重让学生从事有意义的数学活动,都涉及了学生的探索活动和经常使用的研究方法,如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类比、联想、猜想等。
原始设计在实际教学中,活动缺乏内在联系,加上教师的束缚,活动单一,学生得出图像分两类显得较为生硬,接着研究的一般情形又似乎来得“突然”,从特例到一般情形并未起到搭桥引渡的作用,形成了一个认知难点。这样的设计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际上还是教师主导着课堂,牵着学生走,还是在教知识、教教材,是一种主导性教学模式。
改进后,改变了教学方法,教师放弃了全程主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由他们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在学生交流、研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观察深入,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教师则以学生伙伴的角色参与学生的认知学习,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指导学生,并积极地关注、倾听学生的交流。这样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习惯,为学生营造了安全的心理环境,学生非常顺利地学习了指数函数的性质,而且学生觉得这些思想方法是非常自然的,可以学到手且以后能用得上,为今后的学习作了必要的铺垫,这是一种典型的指导性教学模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是他们的天然权利,任何硬性灌输和强制训练都是侵犯学生学习主权的行为。
参考文献
[1]罗文杰.指数函数的教学设计[J].广东教育,2007,(7):205-207.
关键词:审计学;案例教学法;案例库;实践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2
审计课程是高职院校统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在会计学科体系中属于具有一定专业技术难度,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因此,各个院校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学的方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函待改进。
一、案例教学法在审计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审计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审计相关的教阿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案例为内容,通过典型案例的讲解分析,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以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的教学方式。
1.审计课程体系的特点需要理论案例法教学。审计课程体系中诸多课程涉及内容多,大量审计理论和术语枯燥晦涩,使得学生在理解这些内容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偏差,如重要性和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等。因此,只能引入大量鲜活案例来对理论性的内容加以解读,才能使学生领悟众多知识点的内涵并加以灵活地运用。
2.审计课程的实践性需要实务案例法教学。高职院校相对于本科院校,更加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缩短学生就业后的“适应期”,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学以致用、立竿见影。在审计相关课程的教学当中,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的撰写,以及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最终使学生形成发散式、创新型的辩证思维模式,这一切都需要借助案例教学来完成。
3.对新审计准则的理解需要案例法教学。新审计准则的出台,显示出我国审计实务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的速度更加敏锐,也反映出我国审计理论思想与国际趋同的大趋势。因此,需要通过最新审计案例的讲解来使学生了解新审计准则相关条款改动的背景、依据和必要性,加深对相关条款的认知程度,从而使学生能够清楚地把握审计理论发展的趋势和沿革的脉络。
二、目前高职院校审计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1.缺乏高质量和最新的审计案例。提高审计课程教学效果的必备条件是拥有丰富完善的审计案例。审计教学中使用的审计案例可以分为真实案例和虚构案例两大类,真实案例主要来源于比较典型、对社会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审计失败案例,比如安然、银广夏、琼民源等。但除了这些经典陈旧的案例之外,现在的审计相关教材上很难看到新的真实案例。虚构案例主要由任课教师根据所讲授的内容需要而编写出来的,目前我国高校授课中涉及的审计虚构案例普遍存在脱离实际、内容简单、代表性与说服力不强,甚至前后矛盾的问题,缺少真实感和启发力,与真实案例相比典型性较差。部分审计虚构案例虽然来源于审计实务,但过程和数据不够完整,情节和表述不够清晰,审计结果不够明确。
2.缺乏具备丰富审计实践经验的授课教师。审计案例教学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审计工作经验,善于将理论知识与典型案例结合起来,从实战的角度和心理去进行分析和引导学生。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审计专业的任课教师大部分都同时具有讲师和注册会计师资格,但多数高校尤其高职院校难以达到如此配置。高职院校教师相对于本科以上高校,授课任务繁重,无力外出学习培训和参加顶岗实习。同时,高职类院校的影响力和名望也远远不及本科以上名校,难以获取邀请参与很多社会和政府的审计相关项目。在这种状况下,审计案例的质量和数量也无法弥补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所带来的弊端。任课教师普遍较难将抽象的审计理论与教学案例很好地结合,对案例的讲解不够清晰透彻,枯燥有余而生动不足,直接影响了审计案例教学的效果。而从事务所请来的专家虽然大多在案例讲解中广受欢迎,但在教学方法、对学生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的熟悉程度等方面又会存在明显缺陷。
3.教学计划的制定和相关教材的选取、编写缺乏对案例教学的认识。目前各经管类高职院校大多没有开设专门的审计专业,审计相关课程都是作为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会计学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学分和学时方面受到很大限制,在选取或者编写教材的时候一般避免涉及内容过细过深,致使教材中审计案例所占篇幅较少,以避免影响教材对审计只是做全面、系统的介绍。尽管如此,所安排的有限课时和审计课程的难度也使得教师在授课时以为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为首要目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包括审计案例都难以深入讲解,甚至一带而过。部分开设了注册会计师方向等偏重于审计方向专业的高职院校,选取的审计教材大多数注册会计师的考试用书。考试用书更多的是偏重于审计准则和理论的介绍,严重缺少相关审计案例。另外,审计案例从内容的覆盖面上来看,应该包括中西方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等三大方面,而目前我国审计教材中涉及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的教学案例更是少之又少。
三、审计案例教学法改进建议
1.建立丰富完善的审计案例库。各高职院校应加大力度建立高质量的审计案例库,采取各种鼓励措施和手段,促使任课教师积极收集、整理相关的审计案例素材,并针对课堂教学与学生讨论的不同环境加以科学的设计,为审计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案例的设计应以真实审计案例为主,以增强案例和审计实务之间的联系。首先,案例的设计者应掌握扎实的审计理论基础,精通资本运作、企业管理、经济法、税法等相关专业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审计实践经验。其次,案例的收集,要符合审计教学的需求,该案例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响力。最后,设计者应对收集的材料进行提炼的时候,应合理地进行删减取舍和加工整理,确保所选案例都能有的放矢,针对相关的审计理论知识加以精心设计,注重与审计理论的关联性和前后知识的衔接性,最终形成逻辑清晰、事实清楚,具有实践性和说服力的适合于审计教学的典型案例。
2.不断更新审计案例素材。目前,审计行业发展迅猛,社会期望甚高,但也面临着市场经济环境变化巨大、同业竞争激烈、业务范围不断深化拓展等挑战。因此,审计案例素材的也必须及时更新,保证审计案例教学与时俱进。由于很多案例数据受到保密性的限制,很多会计师事务所和当事企业不愿将数据公开,致使审计案例素材的更新遇到了一定的困难。要解决这种状况,首先,应善于发现和收集证券市场公开披露的各种信息。比如中国证监会、财政部、审计署等机构正式的公告,以此来了解我国上市公司涉及违规操作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的最新动态。其次,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和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各类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保密条款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获得第一手的审计案例素材,并请具有丰富审计实践经验的会计师、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等参与审计案例的设计。
在更新审计案例素材的时候,并不是一概以新换旧,对于很多经典的审计案例比如南海公司(The South Sea Company)、麦克森·罗宾斯药材公司(Mckesson & Robbins)等重大审计失败案例的发生,都能从不同角度给予我们思考,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启发性。
3.多渠道保证审计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审计案例教学成功实施的关键是将审计实务中的背景和问题以案例的形式导入课堂教学和课后讨论中。而客观地将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冲突加以评析,引导学生深层次地进行思考,以求解决问题的合理对策,全面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审计案例教学的主要目标。因此,任课教师应确保审计案例教学具有足够的互动性和研究性。课前,将不同类型的审计案例让学生提前阅读和思考,课堂上再结合相关审计理论知识和审计业务流程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积极性和互动性,是审计案例教学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选择案例时可多采用经典案例,比如有关审计环境的变脸艺术的红光实业案例、混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黎明股份案例、以政策为借口的幸福实业案例、有关注册会计师职业责任的上海汇中伟宏会计师事务所验资案例、蓝田股份民事赔偿案例等。这些经典案例的讨论与分析,必然使学生认识到注册会计师执业环境的复杂、审计业务的风险和审计责任的重大,强化学生的执业判断能力。
随着审计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审计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内涵与外延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因此,高职高校审计课程案例教学法必须与时俱进。建立丰富完善的案例库,是审计课程案例教学的基础,不断更新案例素材是提高审计课程案例教学质量的关键,努力提升教师的业务实践能力,广泛采用互动性、研究性案例教学法,则是审计课程案例教学效果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余玉苗.《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基于创造力、就业力与创业力的塑造为导向[J].财会通讯,2011(34):27-28.
[2]蒋云.审计基本理论教学中审计案例的应用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0(34):196-197.
关键词:中学物理;案例教学;研究性学习;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149-03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中学物理是一门基础的科学课程,是学生向理工学科方向发展所必备的科学基础。这门课程注重物理现象的分析、实验规律的总结与阐述。中学物理以物体的运动及相互作用机理为研究对象,具有高度的逻辑性和抽象性[1,2]。学习这门课程需要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这门课程也是训练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非常好的演练场(Practise Field)。
新课程的改革使得当前物理教学的理念和模式发生了改变,新课改强调,要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为了能使学生与时俱进,有必要创新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科学与否是教育成功的关键,依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学生是知识与能力建构的主体;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主导者,这就要求教师能改变传统思维模式与教学习惯,有效地启发和牵引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思维,形成思维共振,从而启迪和培养学生的灵性[3]。本文尝试以探究式教学模式,精心设计教学案例,通过探究式案例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知识和能力必须经过反复地实践训练才能内化,实验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突出的薄弱环节,传统的实验教学跟不上教育改革的发展步伐,对培养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不利。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与任务就是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为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应用技能和发现新知识的认识能力。根据这一需要,本文也进行了物理实验改革的多种尝试。
一、理论教学的改进
(一)研究教材,跳出教材的束缚
物理学是一门有着严密逻辑体系的自然学科,物理规律之间有着完美的认知逻辑,乃至结构上的审美意义。物理知识中同时蕴含着丰富的思想与方法,依据台州学院学者胡勇坚老师的观点,这些与具体知识相结合的思想与方法是启蒙学生思想灵性与方法灵性的灵丹妙药,揭示思想和方法,结合具体的模拟探究过程,可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3,4]。传统的中学物理教材乃至传统的教学方法均注重科学的逻辑论证结构,这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简易化学习的难度。一方面科学论证忽视了思想方法的揭示,学生难以通过学习感悟科学先贤所用过的创造性思想与方法,另一方面,人们所熟悉和习惯的认识方式是由具象到抽象,纯逻辑的演绎论证,过于抽象,造成一部分学生的学习难度。学生的学习应以由具体到抽象的归纳为基础,再发展到由抽象到具体的上升过程,学习效率才高。因而教师要吃透教材,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把握重点和难点,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融会贯通。同时还需跳出教材,了解相关知识的科技史发生过程,把握其中的思想与方法,通过教育案例重新组织教学过程的展开,通过启发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和体验“发现”知识的模拟研究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以思想和方法启发学生的下定义、逻辑划分、归纳和演绎等科学思维,进而启蒙学生的科学思想,培养其批判精神,如牛顿力学中绝对时空观的有效性与局限性,从而启蒙和培养创造性人格。
案例化或情境化是将抽象具体化的基本教学手段,作为一门被高度归纳和演绎的自然学科,物理学不像医学课程、审判学课程那样具有案例性。然而,这门课程可以向科技史中相关知识的研发过程借案例,也可以结合日常生活或生产实际设计案例,通过案例发展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分析能力。如此,可以将案例化与情境化结合起来应用。案例化更重要的目的在于搭建一个模拟研究过程,通过这个过程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中学物理课程还需降低理解的难度,不断让学生获得成功感,从而提高学习的信心与兴趣。这要靠因材启发来实现,即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的特点把复杂问题分解为小问题,搭建帮助理解的助攀台阶,或显化的模式启发抽象深奥的模式的理解,如此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做到复杂的东西简单地说,高深的东西浅显地说。学案导学的本质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思考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合作探索的学习中培养自己的能力,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起点[4]。
设计启发的问题,让学生提前预习教师发放的学案,尝试学习理解新的物理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对不懂的地方进行分类标记,通过教学反找到学生的薄弱环节,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启发过程。教师可以布置与讲课内容相关的讨论题,提出指导性要求,让学生自己展开头脑风暴式讨论,互相促进知识的同化与顺应建构,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归纳演绎能力。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进行引导性的解说,让学生发现问题的答案,学会自己探索发现。在讨论的过程中,如果讨论的内容有所偏离,教师可以介入学生的讨论,从中对学生做出启发与提示,让学生往正确的方向进行探究。讨论完后,须及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进行针对性的课后训练是牢牢的掌握所学内容的有效方法。同时,教师要批阅学生对学案中所提问题的解答,对学生没有理解透彻的内容须及时解答,纠正学生的思维错误。
(二)巧用教学风格
教师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须与学生进行沟通。一般教师与学生沟通,是通过讲话和板书完成,这样做直接、易于表达。但只是这样会让学生印象不深刻,甚至厌倦。教学风格常决定着课堂的氛围,生动的教学风格可为案例化或情境化教学添加丰富的色彩。巧妙的教学风格能使课堂氛围轻松活跃,不仅能消减学生的心理疲劳,有时还能使学生产生无意注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风格常体现在教学语言与动作形态上,幽默而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是学生所欢迎的,以学生喜欢的语言教学是一种境界,能给学生以惊奇是另一种更高的境界。夸张而滑稽的动作有时能达到不言而喻的作用,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增加丰富的肢体语言。一个肢体语言丰富的老师往往可以给人深刻的印象,进而活跃课堂气氛。中学物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这些抽象的知识能通过生动的、易于理解的肢体语言,变得具体和清晰,达到加深学生对知识掌握理解的目的。
(三)与时俱进,善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
信息技术为中学物理教学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互联网与虚拟现实技术等辅助教学,可增强案例化或情境化教学的设计,会使学生们对物理有更深刻的理解。
利用多媒体可以演示中学物理各种高度逼真的物理动画,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通过互联网与通信终端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拓宽学习的时空,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并整理、加工、分析等能力。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可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内容丰富、演示效果好的课件等。共享和互用这些技术,可以发挥教育资源的优势,弥补教材的不足、克服封闭式学习的缺陷。也可以进行不同时空的交流,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调整学习状态。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师生互动的物理教学模式。采取多媒体互动平台,可以使学习交流变得灵活随意,学生可随时就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互动过程中,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主体地位,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掌握知识的效率。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教学及时与当代先进科技相联系,如在讲万有引力的过程中,可以联系时下的飞船发射。引入前沿科学时,须找难度适中的内容引入课堂,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科技手段,学会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实验教学的改进
(一)实验诱导方式
采用实验诱导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中学物理的兴趣,这可以考虑多采用趣味性较强的物理实验。中学物理实验导入方法很多,对于应用性较强的物理知识,可采取联系实际模式导入;对积极主动氛围较浓的班级,可采用竞赛模式导入等。在实验之前,可设计启发性问题,以悬念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通过分布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的实验探索。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此次实验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引导其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对实验方案进行分析或总结,进而演绎改进的方法。
(二)小实验引入方式
中学物理理论知识点多,可尽量自制一些小实验分散教学,这些小实验既可融入实验课程之中,也可融入理论课的教学演示之中,从而增加理论教学的情境化。小实验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实验时,一般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更能接受教师对知识的讲解。
(三)优化分组实验方式
中学物理知识点多,学生任务重,有些实验一个人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不了,所以必须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实验能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使之互相促进。对于知识点掌握较好的学生,可以搭配知识欠缺的学生一起进行实验。这样既可以一起进步,又能促进学生的交流。合作性学习要避免优秀学生的垄断性主导作用,同时也要消除差等生的消极怠工现象,这需要教师的监控与启发引导。
(四)课外实验方式
课外实验活动与生活密切联系,所涉及的知识面广,课外实验带有较强的研究性,对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要求比较高,可以发展学生的科研思维与科研意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课外实验的实施需要教师做好指导性的预先策划,包括研究方法、观察与分析方法、总结与报告的写作等指导,并鼓励学生进行自由选题的观察与研究。实验结束后教师的分析与总结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能力。
三、结论与探讨
中学阶段是启蒙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性人格的心理敏感期,中等教育承担着为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育种的责任。物理学作为理工人才的关键基础课程之一,具有丰富而严密的逻辑性,同时物理学知识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方法,因而中学物理是能够而且必须作为创新教育的课程。案例化与情境化教学可使该课程教学实现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与生动化,简化学习的难度,提高教学效率,通过思想方法的启发,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与科研意识,启蒙学生的灵性。
参考文献:
[1]周筑文,杨佚沿,刘高峰,等.大学物理知识与中学物理教学实施能力培养有机结合[J].F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3(32):56-60.
[2]陈锋.丰富课堂教学提高中学物理教学质量[J].教育,2016,(1):35.
[3]胡勇坚.基于通用技术课程创新教育的研究――兼技术与设计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1):126-130,153-181.
[4]胡勇坚.灵性的启迪与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J].时代报告,2015(05),ISSN 1003-2378.
Brief Discuss on Improvement of Case-based Teaching f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Theory & Experiment Course
CHEN Bo
( Wenling Daxi Middle School,Taizhou,Zhejiang 317525,China)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频发的安全事故愈来愈受到国家以及人民的高度关注。在安全工程专业中,《安全管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学好《安全管理学》这门课程对于从事安全领域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然而,《安全管理学》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如果教师授课方式过于单一且偏重理论,可能导致学生对此门课失去兴趣,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本文通过分析该课程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一系列改进的教育方法,以期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一、《安全管理学》的教学现状
《安全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渗透性强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其内容不仅有安全工程学的知识,而且包含很多管理学上的内容,因此它是一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学科。《安全管理学》由于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性,因此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目前我校在《安全管理学》的教学上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教学重理论而轻实践
一般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中心,讲课都以书本为主,所以形成了老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特别是对于《安全管理学》这种综合性课程来说,书本上都是一些概念性的内容,没有任何工作管理经验的学生很难理解书本上面的内容,因此造成了很多学生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二)教学缺乏与学生的互动
《安全管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目,因此老师必须强化实践的讲解从而有利于学生们对安全管理的理解。但是,教师在讲课过程一般只是自己讲,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因此造成了学生学习效率的低下。
(三)学生对于《安全管理学》的不重视
修读《安全管理学》这一课程的学生一般都来自安全工程专业,他们因为长时间接受工科学科的影响从而对于管理类学科有误解,认为管理类学科都只是文字类的学科,没有实在的价值。因此,这造成了学生对《安全管理学》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四)考核方式过于僵化和单一
《安全管理学》教材里的内容大多数是以文字为主,很少有公式例题之类工科生易于学习的表现形式。因此绝大多数学生都误以为《安全管理学》只是一门“背诵性”的课程。而考试方式也只是以传统方式为主,即老师出卷子,考查学生对于各个概念的背诵情况。因此,这严重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安全管理学》课程改进的方式
(一)强化安全文化教育
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各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是一种超越一切之上的观念,即安全问题要保证得到重视。要想学生对《安全管理学》这门课程有足够的重视,首先必须强化学生对安全的重视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期间应该重视对学生安全文化的教育。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设计的比赛,学生们设计各种符合安全文化宣传的海报、绘画、展板、公益视频等,将作品在校园内进行展示并进行评比,通过这些方式营造出一种良好氛围,让学生重视安全问题,从而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增加事故案例教学
教师在进行课程的讲解时,除了要注重书本理论,还要巧妙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图片、视频、音乐、案例讲解等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能使书本理论知识更好地与实践相互结合。比如:教师在每一次上课前,可以给学生讲一讲近期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并要求每一位同学在上课期间汇报一次国内外所发生的安全事故,并分析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措施,老师再针对学生所汇报的案例进行补充,加入理论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化被动学习为主动,独立自主地去寻找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应用讨论式的教学模式
学生是最富有创造力的一个群体,但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常常无法让学生去展现他们的创造力。教师和学生应该互换角色,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引导的作用,通过老师的引导与启发,鼓励学生思考,大胆谈出自己的观点。例如:老师可以举行一次辩论赛,?q论在企业中安全重要还是利益更重要。老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准备辩论材料以及辩论的过程都是一个在学习的过程,而且这也摆脱了烦琐无味的传统教学模式。
(四)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学习
《安全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只依靠在课堂中的学习,学生很难将知识消化吸收。因此,如果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去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并开展风险排查活动,查看企业中存在着哪些安全隐患,这样不仅使学生们了解企业中的安全管理应用,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课程考核选取开放性试题
课程考核可评估学生成绩,检验教师教学效果,更能激励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通常情况下,《安全管理学》的考核都是考查学生对于各个概念的背诵情况。这种考核方式会使得学生在课堂中不认真学习,考前两天再临时背背书上的概念。这样只会培养出更多死记硬背的“优秀学生”。因此,课程考核应多选取一些开发性题目,这样可以较好地反应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和创新能力。考试的材料一般应选取近期发生的事故案例,让学生结合《安全管理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三、改?M教学方式的实施效果及建议
通过对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都表示改进的教学方式极大鼓励其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考试形式新颖而且很“接地气”,学生反馈的结果都充分地证明此次教学改进所取得的效果。改进后的教学方式注重过程考核,使得学生在课堂前预习准备阶段和课堂后作业完成阶段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大幅度提升。比较去年的考试成绩,今年理论课成绩平均提升了17%。同时进一步提出改进的建议:(1)启发自主讨论环节中有些小组团队意识不够强,小组里面就少数几个人表现积极。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要敢于表现自己,多与同学沟通,同时,掌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根据反馈情况随时调整课程计划。(2)虽然大多数同学对此次教学改进都表示很满意,但是依然有一部分同学更加习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式,还不太适应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身份的转变。故而,实际教学中,可以精简小组,并将小组内每一个成员的职责都安排到位,确保分工明确。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物理 实验教学改进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课程应加强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积极的参加到实验中来,努力的探究物理实验的奥秘,揭开物理自然界神秘的面纱。现在的教学条件,物理实验的教学不能发挥它应有的实际作用,学生参加实验的积极性不高,教师也不再愿意在教学中开展实验,只凭着口头的讲述来告知学生物理实验的理论过程,这种学习方式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求知欲望。
一、物理实验教学普遍的现状
第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物理实验是学生最不爱学习的一块弊病。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感到特别的头疼,课堂上常常睡觉,交头接耳的谈话,不能更好的集中注意力投入到物理实验的学习。由此,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特别的被动,教师再怎么努力也活跃不了课堂的气氛,学生的学习状态也得不到调整,物理实验的学习也无法得到重视。
第二,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薄弱。物理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独立自主地完成实验的能力。这种简单的要求,是学生们不能达到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只是注重了理论基础知识的加强,致使学生在物理实验的操作中错误的状况屡见不鲜。简单的一个操作,竟不知道从哪里做起,由于课堂的时间安排有限,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逐个的辅导和指点,学生的物理实验操作问题,也一直得不到更好的解决,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给予培养。
二、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方案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必须对物理实验进行生动的描述,同时可以利用幻灯片,放映要操作的实验的产生的结果,让学生们对其产生悬念,这样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听教师讲解。实验开始时,应做好那些充分的准备工作,使学生听从教师的领导,更好地去引导学生主动的动手参加实验活动,提高学生参加实验的氛围,并要求学生写好实验总结的报告。学生在物理实验中能更积极思考的问题,给他们的学习物理的理论与实践得到了更好的融合,物理的实验效果也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在新课标的倡导下,我们要加强学生的创造意识的培养。这也是新教育形势的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明确要求学生积极的思考问题,主动的参加实验的操作,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和创造思维的培养。其次,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考虑到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意识,并将其贯彻到教学实验的各个环节,启发学生参加实验的乐趣。学生可以打破常规的实验方法,减少实验中的偏差,使学生能够动脑去分析和思考,针对那些有创新意识的学生要提出表扬和鼓励,对于那些没有想法的学生要加强引导,主动参加物理实验的课堂讨论中来。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对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案改进是非常必要的。
(三)实验教学理念的转变
新课标形势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要及时地跟随教学改革的步伐,转变实验教学的理念。第一,学校的领导要重视实验教学理念的转变,对教师要进行严格的要求,强化地转变实验教学的观念,使教师的实验教学理念得到首先的转变。第二,要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物理实验的兴趣,主动地配合教师的课堂实验教学,使教师的物理实验课堂得到更好的进行。最后,要提高物理老师对新课标的重视。只有不断地加深教师对教学观念的思想转变,才会为学生的教学带来新的实验教学方式,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学习,这些都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的转变,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新课标的思想也得到了认真的实行。
(四)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学习高中物理,重在于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案改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做物理实验,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只有参与对实验的操作,才能感到物理实验的乐趣。教师应主动的引导学生去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认真的填写实验的报告,并对实验操作的全过程进行认真的分析、总结和概括。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先讲述实验的操作步骤,鼓励学生来进行操作实验的全过程,学生在操作中的错误,教师应进行逐步的点评,从而提高学生的亲自实验操作的水平。
(五)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
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方案之一,就是要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可以使教师能够认真敬业的工作,更好的为学生负责。物理实验教学要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使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本身也要加强对知识的学习,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深入地学习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以便于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实践教学,进而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教师要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培养,那些不爱学习物理的学生,要进行思想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物理的热情,鼓励他们主动参加课堂的实验中来,给予他们更多的提问和帮助。
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物理的实验教学越来越得到重视。为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方案,我们切实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实验教学理念的转变,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等五个方面的策略进行分析,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师的新课标的理念,加强学生对物理实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积极主动的参加物理实验,更好的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把物理实验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更好的学习物理知识有了更多的帮助。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方案,为国家培养了更多的顶尖的物理人才,也推动了物理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政.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5(11).
关键词 公选课 教学质量 三本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三本学院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产生的新型高等教育办学形式,其招生录取线主要介于普通本科和高等专科之间,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机制的大胆探索和创新,在扩大高等教育资源和高校办学规模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逐渐成为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三本学生在基础知识、自身素质、认知能力等方面存在着某些差异,在学习中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问题,有其自身的特点, 要想教育好这批学生、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贯彻以人为本,从学生自身特点出发,才能达到教育管理的目的。
公选课(即公共选修课)是指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以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类教育课程。开设公选课的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多种技能,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能力,对于三本校费的学生更为重要。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国各个三本院大校中都开设有校公共选修课程。区别于专业选修课程,校公选课一般由学校教务处整合全校资源,统一进行管理,向全校大学生开放,由学生任意选修。对于三本院校,目前校公选课还远未发挥其在实现教育理想中应发挥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教学和管理方面反思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面。
1、总量严重不足,鲜见优质课程。
三本院校公共选修课总量严重不足。全国共有298所三本院校,笔者在2013年对其中50所进行了调查。公选课总量明显不足,每学期平均不足60门课程,每次共8600人次选课,学生人均可选课程不足二门。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三本院校扩招,招生数逐年提高,而教师的增速相对滞后,师生比例不协调。教师数量不足是造成高校公共选修课总量不足的根本原因。
2、难以形成稳定的优质师资队伍。
在三本院校,公选课很难建立一支相当规模、相对稳定的优质教师队伍。在50个院校中,最高时达104人,最少时40人。高级职称教师任课相关较少,只占35%。这是因为公选课教学条件一般较专业课差,在教学设备的配备、教师学年综合工作量及评优等方面,学校也没有在政策上给与开设公选课的教师足够的支持,从而导致主动开设选修课的教师群体缩小,加之高校扩招后,教师教学任务重,科研压力大,高职称教师参与性不强。而学校少量的名师,因为或承担了相应的行政职务,或专业教学和科研任务重,也很难有精力来开公选课。很多地方高校实行业绩量化制度,这种制度对教职工工作实行量化,把教师的收入和业绩紧密相连,课程类型、课时数、学生数量等都可以通过校内的具体规定,化为课程系数,再根据一定的计算公式转化为确定的教分,这种业绩量化制度,使得重量不重质现象比比皆是。其造成的后果是,年轻教师为了教学工作量,只能开公选课,由于教学经验不足等原因,选修课质量一般无法与专业课相比。有些教师上课敷衍塞责甚至混课,为迎合学生而放宽或降低考试标准和要求。
3、学生对公选课学习积极性不高。
在三本院校中选而不修或不认真修读的不乏其人,主要原因是对学校开设公选课的目的及意义不明确,不能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实践能力出发,认为是学分制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必须取得相应的公选课学分才能毕业,对是否真正学到东西并不关心,因而选课随意性、盲目性和从众性强,尽量挑选一些在其看来不用花什么力气就能取得学分的课程或轻松愉快的课程或教师要求相对不严格容易通过的课程修学。另外公选课不足,学生选修的余地不大,对于三本院学的学生自身素质、认知能力的问题,部分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不少学生选不到中意的课程。为了满足修够相应类别公选课学分的要求,不得不选上,这势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4、缺乏适用的公选课教材。
当今社会发展很快,科学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这决定了公选课的强时效性。为了把最新、最尖端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公选课必须及时更新内容。教材的编写出版周期赶不上课程内容的更新速度,加上选课学生人数的不确定,也给公选课教材订购造成困难。没有教材,势必影响公选课的教学质量。
5、公共选修课程考核不够严格。
有些公选课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加之由于课时较少任课教师过分削减教学内容,很难保障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完整。有些教师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讲课风趣幽默却离题万里,对课堂纪律要求不严。学生的最终课程成绩评定都由任课教师负责,考试由教师自主命题、自行批改,成绩给定难免有主观色彩。由于教学过程中的考核(如课堂出席率、上课用心程度等)以及考试、考核不严,学生心目中产生了公选课“学分好混”的错觉。于是自控能力差的学生更加放松自己,随意缺课、上课心不在焉,听课效果差。
(二)管理方面。
1、公选课的监督体系不完善。
公选课的特点是:课程门类繁多、灵活,不断更新变化;公选课开课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水平、经验阅历有所不同,因此课堂讲授水平及教学环节的设计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修课学生的知识背景、专业结构也千差万别;很多学校开课时间大都安排在晚上或星期日。这给教师教学质量的监督和学生修课情况的考评带来了一定困难,使教学质量监控的难度增加,对各门课的教学效果及课程质量的评价难以做出规范的要求,无法保证教学管理的程序化进行。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公选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受到制约。因此目前对公共选修课的教学管理还缺乏较为理性的、完整的程序来保证其教学质量,使得学生混学分、老师宽松“给学分”的现象普遍发生。
2、教学管理秩序比较混乱,教学管理难度大。
公选课是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集中学习的一种教学活动。由于涉及面广,造成公选课管理不便。具体体现在“教”方面:开课教师涉及到各个院系及其他一些部门,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水平有差异;教师对公选课的认识有偏差,对待公选课的态度也各不相同,认为公选课是对必修课的补充,不如必修课重要,仅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实用技能,不必要像必修课一样的规范和要求,因而在上公选课时就表现得比较随意,投入的精力不多,放松对自己和对学生的要求,导致教学质量不高。教学质量监控不到位,缺乏奖惩机制,教好教坏都一样,难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方面:与修读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学生多来自同一个专业、比较单一不同,公选课的学生来自全校不同院系、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对学生的监督和考核难度较大;而且学生的知识背景与需求各异,对课程的评价各异,众口难调,这就给教学质量监控带来不便。加上公选课特殊的上课时间,也给教学质量监控带来不便。
二、改进方案
(一)确保高素质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建设—批具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和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开设公选课的教师素质相对专业课的教师素质来说要求更高,因为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教师除具备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跨学科、跨专业的一些知识。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因此学校应当从政策上鼓励教师开设公选课,加大公选课的资金投入;鼓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授带头开设公选课,奖励那些教学质量好的教师;公选课教师可以不限于校内,可邀请知名学者、社会名流来校讲学或开设公选课,以充实教师队伍。
(二)引导学生选好、上好公选课。
针对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功利性特点,学校应加大对选修课的宣传和引导力度。(1)建立和健全导师制,通过导师的引导和指导来强化公选课教学管理。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可安排资历较深、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名师和教授做选修学生的导师。导师可因人而异地提出不同选课要求和修读要求,或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选课答疑,或进行现场咨询活动,加强开课引导和心理辅导。(2)相关教学部门应完善课程简介,包括内容介绍、学生基础知识要求、授课方式、学时、考核方式等等。在学生开始选课的前一周以讲座的形式让开课教师和学生零距离接触,使学生对预选课程的内容和授课教师的教学风格有较全面的了解。(3)教师在公选课教学时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培养其科学研究的态度和方法,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开阔视野,提高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
(三)加强公选课教材建设。
针对公选课教材订购困难的现状,公选课教材建设刻小容缓。开课院系要鼓励教师和教研室进行教材编写,管理部门积极组织对编写出的教材进行审核,学校在经费上支持教材出版,并对编写教材的教师进行适当的奖励,也可以把教材建设工作成绩作为对相关院系领导工作绩效的考核指标,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以鼓励更多的教师参加到公选课教材建设工作中。
(四)严格公选课考核制度。
公选课的考核是教学活动的—个重要环节,公选课要严格执行有关课程的考核规定,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为引起学生对公选课的重视,提高学生选修公选课的积极性,必须严格考核制度,建议与必修课考试制度一样,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一部分。为杜绝学生混学分现象的出现,要求凡选课的学生必须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严格执行学校规章制度,对于选而不上或逃课的学生取消其考试资格。
(五)规范管理制度,加强公选课质量监督。
加强公选课的管理,首先,加强公选课开设审批制度,把好申请开设公选课的质量关,不“因人设课”,确保开设公选课程的科学性、严谨性。其次,定期对已开设的公选课进行质量评估和评选: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开发其潜能,教学效果好的课程,学校制定相应的措施对这样的课程建设进行扶持,对开课教师进行奖励。以保证这些公选课程开设的稳定性和连贯性。还可以采取几个教师同开一门课的做法。可以保证课程的稳定性和连贯性,避免“因无人不设课”,也可以通过竞争激励教师认真上好公选课。同时,对不合格课程进行整改、直至淘汰。
(六)加强对公选课教学过程的监管。
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督导,公选课的教学检查应当纳入学校例行的教学检查,建立多渠道的信息反馈和评教系统,让学生参与到对公选课教学质量的评估和监管中,管理部门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过程和质量进行监督。逐步建立符合公选课特点的教学评估体系,及时总结、激励先进、推动课程质量的小断提高。一方面加强对任课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要求教师严格按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进程,认真备课;加强师资培养,提供教师深造机会,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和提高授课技巧;同时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到课情况,严格考勤,对缺旷课达到学校规定次数的学生取消其考试资格。另一方面加强对选课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管,教育引导学生提高对学校开设公选课目的及意义的认识,端正对待公选课的态度,克服“公选课不如必修课重要”、“公选课好玩、好过、好拿学分”、“混学分”的想法,树立学好公选课会使自己受益匪浅的观念,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结语
公选课在当今强调“通识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保证三本院校公选课健康发展发挥其作用的关键是管理。通过管理造就出高质量的教师队伍,通过管理建设出高质量的公选课程、通过管理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项目“三本院校公选课开设现状调查及改进方案”(2012B218)
(作者单位:武汉长江工商学院电子商务学院)
参考文献:
[1]徐燕,吴慧华.地方院校公选课质量调查分析.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9.11
[2]王玉琼.对高校公选课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 教师教育研究. 2005,17(2)
[3]张香萍.高校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3
[4]李发国,岳慧君.关于提高高校公选课选课质量的调查研究.文教资料.2007(19)
[5]郝艳红,孙楠.高校公选课教学和考核方案的研究与实践.中国电力教育.2010(31)
[6]孙静,王飞.高校公选课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教育界.2011(12)
关键词:数学;案例教学;效果评估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4-0242-03
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课程内容抽象,教学手段单一、枯燥的现象,这就使得很多医学生谈数学色变,望而生畏;另外一方面,由于任课教师缺乏对医药、卫生相关专业知识的了解,很难将数学课程的知识点与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有机地结合,使得数学课程不能很好地发挥为专业课程服务的教学优势。基于这样的教学实际,课题组结合数学中排列、组合、概率、统计等主要知识点,潜心研究,整理设计与专业结合的教学案例26个,并配有相应的训练题目,包括混合溶液配制、细菌培养数目、检验几率等一系列卫生领域密切相关的问题,丰富了现有教学资源的同时,也为全新教学模式的探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有必要对医药类相关案例应用于数学教学的阶段性课堂实践效果进行评估与分析,扬长避短,为进一步的教学改革提供更有力的科学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选择同一教师所担任的数学教学班级,14届A1,A2和14届B1,B2四个分层班,共191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4届A1,B2班共98人为实验组,14届A2,B1班93人作为对照组。
(二)研究方法
为了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采用实验对比研究,将设计的案例应用于实验组的教学实践,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课程结束后,通过实验组学生和对照组学生对数学课程授课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认同度、授课效率和满意度比较,作为案例教学效果的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
图1 数学课中引入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三)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Excel2010软件录入,SPSS16.0软件分析。计算指标包括计数、百分比,采用检验,P
二、结果
(一)数学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数学课程学习是否有利于今后的专业课学习、是否有利于今后的工作发展、是否有利于今后的学历提高等问题的认识上有显著的差异,p0.05;说明案例教学在降低课程难度、实施手段方面还需进一步改进提高,但总体感觉数学学习“不困难、还可以”的比例占到64.6%以上,只有近35.5%的学生感到困难。
表1 两组学生在中职数学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认知程度的比较
(二)案例教学效果的比较(见表2)
由表2可见,通过对实施案例教学的实验组与普通教学班的对照组问卷结果,进行检验,结果P值分别为0.023,0.014,0.016,0.022,0.025,P
表2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案例教学效果评价比较
(三)案例教学改进方式的调查结果(见表3)
根据表3的调查结果显示,案例教学班级的学生在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组织形式、考核方式等方面具有较高比例的改进意见(>83.7%),例如:91.5%的学生认为,为了开展好案例教学,教师应该掌握相关课程的知识,而不只局限于本课程的知识结构;89.2%的学生认为,课堂上案例讨论和教师总结的合理时间比例是7:3;90.5%的学生认为案例分析报告应作为案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最重要内容等等。这些改进意见是我们完善案例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三、讨论
(一)教学案例的选择要贴合专业,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选择合适的案例是案例教学的核心,一般来说,所选择的案例要与相应专业比较接近,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由于我校各专业间、各授课层次间存在差异,就使得案例的设计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同时也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调查中显示,91.5%的学生认为,教师不仅要掌握本门课程的知识结构,还要通过与专业教师交流探讨,对专业教材阅读分析等途径,来掌握相关课程的专业知识。组织教研活动进行专题讨论,分类汇总,最后编辑成案例资源库。案例库建设还是一个不断积累的长期过程,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教师应紧密关注学科发展前沿,不断推陈出新,使案例库得到完善。
表3 案例教学改进方式的调查结果
(二)明确案例教学思路,做好案例教学的组织工作,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
在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在明确教学思路的基础上,把握案例的讨论与分析这一中心环节,对案例进行讨论的目的是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可以让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来剖析案例,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另外教师还要掌握讨论的进程,调查中83.7%的学生认为,学生应做为案例讨论的主体,教师要把握好案例讨论的重点和方向,进行必要的引导。同时在组织案例教学时要辅以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表意见,提出观点,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思考兴趣,使案例教学效果达到最佳。教师还要注意把握好案例与课堂知识点的结合,不能公式化,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实践一理论一实践”的认识过程,做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医药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总结是提高案例教学质量的必备环节
对案例的总结一般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对讨论过程进行总结,对于一个案例,让学生提出各种观点及其案例所包含的数学原理,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评价案例,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复杂多变的现实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二是教师对案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做补充或提高性的阐述,指出学生在分析案例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的问题;三是教师自身在课后要进行总结分析,所选取的教学案例是否恰当,与课堂知识点的结合是否良好,案例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存在哪些问题,以便加以改进,提高案例教学的整体水平。
总之,案例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已越来越多地受到教师的关注,它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变单向信息传递为多向交流,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案例教学中的实例对于增强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有帮助的,它为枯燥的教学内容增强了趣味性,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使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记忆长久,应用自如;案例教学中的实例能促使学生动脑,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对学生将来专业知识的学习有帮助,而且还能增强教学参与,培养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研究能力和团队精神。鉴于以上的研究结果,案例教学法作为发挥数学教学优势,实现基础课更好地为专业课服务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研究与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雅贞.数学案例教学对数学建模思想的培养和运用[J].考试周刊,2010,(37):54-55.
[2]王佳秋,孙秀娟,杜广环.案例教学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师理科学刊,2011,(5):35-37.
医学伦理学是医学院校医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它有利于医学生在校期间加强道德修养,增强职业道德观念,为医学生成为合格医学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加强医学伦理学教育,探索更好的医学伦理学教学的模式与方法,使医学伦理学教学收到好的效果,是十分必要的。
一、目前医学伦理学课堂教学形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医学伦理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有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视频教学法、讨论式等,这些方法在医伦课教学中为传授医学伦理学知识、解决医伦困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些课堂教学方法的应用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1.课堂教学形式、教学环节单一。目前国内医学伦理学教学多是以开设医学伦理学课堂教学为主,且课堂教学一般采取的是单纯由教师讲授的方法。这种“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显著的缺陷:一是这种教学模式基本上是说理性的,过分地重视医学伦理学的理论性、系统性与知识性。二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受到抑制。这些原因导致我国目前的医学伦理学教学目标单一,引发了学生逆反心理。为此,我们必须根据医学伦理学课程的特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2.案例教学法应用不够生动。有的学校伦理学教学主要采用“概念解释+案例描述”的形式,大部分学时数都用理论讲解伦理学原理、原则和规范,少部分学时讲解案例分析,案例教学只是作为说明伦理原则和规范的手段,这样的教学方式虽可以提高伦理内容的可接受性,但忽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法能清晰地把教学内容通过举例阐述出来,能把课本中的理论同老师的讲解结合起来,给学生启示和提示,但终究还是有些枯燥乏味,不够生动;通过课件展示的文字化案例若文字较多,学生容易看不下去,文字不够生动,不够直观形象,学生缺乏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因而不易理解,不易引起学生共鸣。
3.学生课堂参与不足。教学是个互动的过程,在《医学伦理学》的教学中,教师对课程讲授较为重视,对启发学生、发挥学生主体性重视不够,而部分学生认为医学伦理学又不是考试课不那么重要,所以部分学生对《医学伦理学》的学习不予重视,参与课堂讨论互动的热情也不高。加之本学科理论性较强,致使学生对《医学伦理学》的学习产生了厌学情绪。
4.视频教学有待改进。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电化教学手段也开始进一步发展并逐渐普及至大学教育的每一个课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成为新一轮教改的主角。但医学伦理学的课件制作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教师本身对计算机软件的熟悉和应用能力有限,医学伦理学方面的可供利用的影音资料有限。因此,医学伦理学的课件制作仍然以PowerPoint(电子幻灯片)为主,素材也主要是文字和报刊资料,形式较为单一,这一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学的实效性。
二、对医学伦理学教学形式优化的思考
关键词:医院 财务管理学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的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是将实证研究应用于教学以提高质量的有效方法。美国哈佛大学早在二十世纪50年代就把案例教学法应用到MBA教学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案例教学法主要运用于某些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领域,如临床医学、法学等。实践证明,案例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在对来自实际的案例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增进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书本知识和实际问题在课堂上结合起来,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推崇和学生的喜爱,以在教学方法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1。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医院需要一大批懂专业、善管理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适应这种需要,医科类大学在对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的培养中,就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将来能很快适应所从事的工作,并具有较强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医院财务管理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针对医院管理的学科,医院的财务管理是组织医院财务活动,处理医院财务关系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医院财务管理理论按照其主要内容可分为基础理论、通用理论和特殊业务理论。其中的基础理论包括财务管理的内容、财务管理的目标、财务管理的环境和风险、时间价值概念等;通用理论是医院财务管理的核心,主要是从资金的流动角度进行划分,包括医院的筹资理论、投资理论和医院预算的管理。而特殊业务理论主要涉及一些非经常性项目的财务理论,例如医院的并购、重组等2。由于医院财务管理的理论是围绕医院开展的,所以,财务管理理论的归纳和总结也是源于医院的经营活动并进而指导医院的实际活动。因此,仅仅通过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会使学生觉得理论空洞,难以理解,而开展案例教学,却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将所学理论更好的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清晰的专业观念,高超的专业技能和敏锐的专业判断能力,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桥梁。
虽然作为财务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医院财务管理学在我校卫生管理专业开设的年限非常有限,但是,作为北京市卫生管理与政策的研究基地,我们已经在课题研究中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医院财务管理方面的鲜活案例。北京地区的许多医院也都自发的开展了各种各样的财务管理实践活动,形成很好的经验。所以,目前总结医院财务管理实践活动,编写成有代表性的医院财务管理案例,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的时机已经成熟。此外,我校自2004年开始招收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本科生以来,已经开展了5轮医院财务管理学的教学工作,教师在该课程的教学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所以,从2009年开始,医院管理教研室的老师开始整理案例资料,编写案例集,2010年秋季开学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并在学期期末就案例教学的实施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目的是评价实施效果,以利于今后的改进。
一、教学案例的准备
要想成功的实施案例教学,第一步就需要从纷繁复杂的医院财务管理实践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活动开发成有教学意义的教学案例。医院的财务管理实践活动非常丰富,但是一个规范的财务管理案例要具有启发性、时效性和针对性。教学中采用的案例必须能够在讨论中突破课程中的某些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将知识学活学透,掌握多方面、多层次的财务管理知识。所以,根据以上分析,此次医院财务管理学案例的筛选力争既要重视代表性,又要体现描述性与分析性案例,专题性与综合性案例,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案例的多样性特点,经过反复的商讨,我们初次编写的教学案例集涵盖了5个章节的内容,见表1。
表1 案例集的题目及特点
案例所属章节 案例名称 案例的特点 案例资料来源
医院的财务报表分析 案例1:北京市十区县妇幼保健机构财务报表分析 体现了分析性、综合性和定量性 2005年——2006年北京市卫生局组织的全市妇幼保健机构评审。
医院筹资管理 案例2:北京仁和医院的产权制度改革——员工持股计划。
案例3: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利用政府贴息贷款筹资的案例。
案例4:北京同仁医院利用商业贷款筹资案例剖析。
案例5:北京友谊医院融资租赁设备筹资案例。
案例6: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引入民营资本筹资案例。 体现了描述性、专题性和定性的特点。 2004年——2005年北京市卫生局医院管理研究所课题“医院筹资管理”。
医院投资管理 案例7:某医院放射科CT机净现值分析案例。
案例8:某医院胃镜室大型设备投资评价案例。 体现了分析性、专题性和定量性的特点。 北京友谊医院经济管理办公室。北京地坛医院财务处
医院的本量利管理 案例9:某医院妇产科病房的本量利分析 体现了分析性、综合性和定量性的特点。 北京地坛医院财务处
医院预算管理 案例10:某医院2009年度预算编制案例。#p#分页标题#e#
案例11:某医院零基预算管理应用案例。 体现了分析性、综合性和定量性的特点。 北医三院财务处、北京地坛医院财务处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包括三个阶段,即课前案例准备、课堂上案例讨论与总结以及课后撰写案例分析。由于我们的本科生医院财务管理学仅有54个课时,任课教师需要拿出相当大的时间给学生讲解基本的财务管理学理论知识,所以,本次仅拿出三分之一左右的课时进行案例教学,而且不同类型的案例在教学过程中的侧重点不同。例如,财务报表分析案例、医院投资管理和医院本量利管理这几个章节的教学案例以学生课后撰写案例分析,课上讨论结果为主要形式,而对于医院筹资管理的案例则以课后阅读和课上讨论为主要形式。
三、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效果评价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施,我们在期末针对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在实验的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从学生的角度评价实施效果。问卷主要包括3个部分。
第一部分,由学生对本学期案例教学法使用的全部案例进行评价,具体评价从3个方面打分,包括所选案例与该章节知识点的密切程度、所选案例对学生在知识点理解方面的作用大小以及案例对学生理解医院财务管理实务方面的作用大小。问卷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问卷回收结果采用SPSS软件进行相应的统计。从评价的结果看,约90%以上学生认为教学案例非常有实际参考意义,很经典,贴近教学内容。具体来说,对于专题性的定量计算分析类案例,例如财务报表分析案例、医疗设备投资管理的案例以及医院本量利分析的案例,学生反映与该章节知识点比较密切,对于他们理解知识和医院财务管理实务的作用较大,案例学习后使得抽象的医院财务管理知识变得操作性更强了。但是对于综合性的案例,例如医院预算管理的案例,以及医院筹资管理部分的定性分析案例,学生反映在上述几个方面都有困难,效果不是很理想。
第二部分,由学生对本学期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进行评价,具体评价包括案例教学法的形式、时间安排是否合适。从学生对案例教学法这种教学形式的反馈看,11%的学生评价非常满意,78%的学生评价比较满意,7%的学生评价一般,另有4%的学生不太满意。评价一般或不太满意的同学主要认为他们刚刚接触到财务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直接应用到实践中有一定难度。对于时间安排的反馈是,80%的同学很希望能增加案例讨论课程,分小组汇报案例分析结果的形式很受欢迎。
第三部分是开放式的问卷,学生可以针对此次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提出自己的建议。建议主要反映在综合案例中知识点的衔接方面以及案例教学时间的安排等方面。根据学生提出的建议,任课教师对教学案例的选编和具体实施过程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进,可以说学生的建议对于我们改进案例教学法中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改进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为了提高学生理解综合案例的能力,我们在每个综合性案例后面加注了指导语,帮助学生了解案例相关的背景、一些专业术语以及相关的不同章节的知识点,在案例讨论环节鼓励学生把疑问和他们觉得有争议的地方说出来,通过任课教师的讲解以及同学们的讨论解决上述难点。
其次,为了增加学生对阅读性案例的兴趣,我们通过网络再遴选出一批有代表性的案例补充这一部分内容。这个过程我们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学生在遴选这些阅读性案例的时候就对案例本身的内容进行了大量的思考。此外,为了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在所有被选中编入财务管理学案例集的案例上,都会标明参与案例收集、整理、编写的同学的名字。
最后,考虑到90后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表现欲望也很强的特点,任课教师需要在课堂的案例汇报阶段更多的采用小组汇报形式,同时也需要更多的课时来安排这一环节。考虑到目前课时的限制,我们决定以第二课堂的教学形式弥补案例教学法的时间不足问题,这一想法也得到了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我们在医院财务管理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法的试验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未来我们还将在案例集的增补、教学形式以及时间方面继续探索,使得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医院财务管理学的教学方面达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