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范文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第1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范文

团体心理辅导(group counseling)是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过程中通过观察、学习和体验,从而达到认识自我、探讨自我并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从中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过程[1]。近年来,各高校陆续尝试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研究多集中在对大学生人际沟通、自我效能、适应性等方面的干预且多为量性研究[2-3],尚未见以质性研究的方法评估护理本科新生这一特殊团体在团体心理辅导中的真实体验的相关报道。因此,该研究拟对护理本科新生在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心理体验进行深入访谈,旨在了解其真实体验,为进一步促进护理本科新生的心理素质的提升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于2013年11月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抽取湖州师范学院护理学院2013级参与团体心理辅导的护理本科新生15人(以S1-S15 表示),男7人、女8人,年龄19~21岁。均为国家统招本科生,均来源于浙江省。

1.2 方法

研究采用面对面、深入访谈的方式。访谈内容包括:(1)对活动方案的评价;(2)活动对你的影响。以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为指导,根据Edmund Husserl观点构成的诠释现象学的理论方法[4],征得受访者同意,在访谈过程中运用Minichiello等[5]提出的刺探和引导,让受访者自由地表达感受和体验。每天访问3人,每次访谈40分钟,1人/次;第2次访谈除反馈上次谈话内容,并澄清一些不明确的回答,以增加资料的准确性。访谈结束后采取Colaizzi[6]的7步分析法评估此项研究的合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反复聆听录音回忆访谈时的情景,进行分析、推理、总结、归纳、要素提炼等形成主题。

2 结果

2.1 活动方案设计合理

2.1.1 方式独特

多数受访者认为团体辅导方式摒弃了以往集体活动过程中的古板活动形式,以新颖独特的活动方式展现在护理本科新生面前。接受团体心理辅导的护理本科新生喜欢并愿意接受新颖并有创新意境的活动方式。S2:“平时学习比较枯燥,活动不多且缺乏创新,能从有意境的团体活动中学习知识,分享人生的经历,是一种独特的学习过程。”S9:“团体心理辅导区别于讲座和上课,它将大道理让大家以参与活动的形式真实地展现出来,令人感触颇深。”

2.1.2 内容丰富

多名受访者表示,十分喜欢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并期待每一次的活动。S1:“内容安排很丰富,如集体游戏、励志视频、角色互换、‘你讲我听’等内容,至今记忆犹新。” S10:“活动多以游戏为主,有不同类型的游戏,如益智类的我们拼了、角色扮演类的信任之旅、策略类的摆渡过河等,每次活动的内容都安排紧凑且充实丰富。”

2.2 活动效果较好

2.2.1 深入交流加强团队协作能力

受访者表示参加辅导活动很有意义,使成员间有了更加深入的交流,平等、坦诚、温暖的团体氛围增加了班级的凝聚力,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对以后的生活学习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S1:“通过参与其中的活动,也可以找到彼此共同的人生观与价值观。”S13:“活动结束有一段时间了,同学间和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很多同学都愿意与大家分享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感觉大家都团结一致。”S10:“虽然很多时候会把‘团结就是力量’挂在嘴边,可是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机会太少,很难真正意义上体会它的真谛。团体心理辅导把一些道理贯穿在游戏中,让人真实体验到了这一千古不变的真理。”

2.2.2 小活动大道理感悟深刻

多位受访者提及活动结束后更为感慨,均有恍然大悟的感觉。S8:“信任之旅单元中,当真实体验了在黑暗的环境中选择信任‘拐棍儿’的那份执着带来的幸福与安全感,与做‘拐棍儿’时被他人信任的那份满足与欣慰感,深深地感受到信任与被信任都是一种幸福的体验。”S12:“小鸡成长记中,感悟到青春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都有挫折需要去克服,经历困难会让生活变得更充实。”

3 讨论

3.1 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

该研究结果显示,团体心理辅导主要表现出以下三方面优势:一是该研究团体心理辅导的受试对象是护理本科新生,第一次参加类似的活动,合理安排指导共同参与游戏,并在游戏辅导过后给予适当引导,给足思考的时间,以集体为单位现场进行独自表述活动感悟与以抒写日记的形式记录活动感悟相结合,效果更佳且更有意义。二是该研究活动方式新颖独特以及内容丰富多彩,它区别于以往死板单调的集体活动形式,能使受试大学生在团队中更好的分享交流,体验挫折,感受内心。三是该研究配备辅导实验的指导者,均通过专业的理论与技能培训,精心编制了8个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团体心理辅导主题单元内容,并通过了指导老师之间的共同学习、讨论及模拟,使团体心理辅导变得更加可行、有效、统一及科学,是获得了护理本科新生的一致认可的关键。

3.2 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效果较好

访谈中发现,由于该研究的对象是护理本科新生,均为刚踏进大学校门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地域文化差异以及家庭教育背景的不同,他们从开始的陌生成了相伴一生的挚友。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不仅为新生提供了交流的平台,而且促使新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团队凝聚力、勇于承担责任的能力增强。在被访谈对象中,大多数同学通过一些活动项目,如四人五足、坐地起身等活动,感受到了树立团队意识、团结一致的重要性。被访者出现如此深刻的情感体验与感悟,究其主要原因可能与以游戏为主的团体心理辅导中,以轻松的活动方式,使成员在新的环境中通过分享各种活动的体验,感受来自团队成员的肯定与建议,帮助其建立团队意识,并在团队中得到快速成长有关。

第2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范文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各级各类学校都在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大量的教学探索和实践发现,将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很好的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提供认识自我、成长自我的心理环境,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更快的发展。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景下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辅导方式,即由辅导老师根据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等,促进学生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自助的过程。

一、团体心理辅导在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中的应用

所谓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是指以团体心理辅导及其相关理论与技术为指导,以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为目标,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心理辅导活动形式。辅导老师以同龄段学生成长需要为基础,在活动中发现问题,通过共同参与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及时鼓励,表达对学生的欣赏和肯定,以此来营造集体气氛,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辅导活动中营造宽松、真诚、和谐的氛围。

二、团体心理辅导在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在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重视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积极探索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团体心理辅导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自身的心理成长,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团体心理辅导可以让教师一方面调节自身心理状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将心理教育融入到各科课堂教学中。

辅导员是学校教师队伍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与一般任课教师相比,工作压力更大,情绪困扰更多,因此在对辅导员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时,辅导目标的确立以及活动方案的设计都必须考虑到辅导员群体的特点。除了按照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形成团体、建立团体信任、学会团体合作、结束团体外,应重视情绪管理、爱心训练、班级管理、学生观等几个方面,比如可以利用循环沟通宣泄情绪并学会倾听,进而学习合理情绪理论;可以根据潜意识理论,在放松训练之后,输入爱心信念,并组织“信任之旅”,让成员体会和感悟爱心;可以利用脑力激荡或热座,发挥团体力量解决班主任在班级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扰;可以利用积极赋义,给所谓的“差生”的缺点赋以积极的意义,使自己从感情上接纳他们,进而理性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他们。辅导员团体心理辅导,可以为他们提供面对自己的机会,使他们发现了内隐的自我,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同时让辅导员更多的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引导辅导员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师,更好的与班级德育工作相结合。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学生团体中的应用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由于人数较多,辅导老师很难充分关注每一个成员,尤其是一些较为深层的问题,单靠班级辅导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作为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与个别辅导的重要补充,必须重视发挥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 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应用范围很广,新生入学、消除自卑心理团体、消除考试焦虑团体、学生干部领导团体等,根据不同的团体,设定相应的辅导方案,都可以取得良好的辅导效果。 可以组织学生干部领导能力提升团体,形成团体后,通过活动,重点训练学生的组织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处理不同意见的能力等。

团体心理辅导的特色在于培养人的信任感和归属感,由对团体的信任到信任周围的其他人,由对团体的归属感扩大到对学校、社会及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随着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咨询事业的发展,可以肯定团体心理辅导将会在学校教育领域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1996.1-3,58-92.

[2]王强,肖玲君,诸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策略[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06.27(2):67-69.

[3]马建青.大学生生理卫生[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2.

[4]王登峰,张伯源.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

第3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范文

论文摘要:“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且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团体心理辅导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的有效途径,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呢?我班分五个单元的活动进行了团体心理辅导——有缘千里来相会、我的自我我最知、生命的价值我探寻、我真的很不错和我的未来不是梦。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的新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且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可见,心理健康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另外,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据报导,在全国两亿多中小学生当中,有相当比例的学生存在着学习、考试、人际关系、环境适应、青春期、与父母沟通等方面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认识与解决若仅仅依靠传统的伦理学与教育学恐怕是不够的,若能借助于心理学,特别是心理辅导的帮助,那么对于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提高自信心,塑造健康的人格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有裨益的!而团体心理辅导日渐成为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式和有效途径,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

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呢?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更有针对性,更具实效。第二,活动的选题尽量小,以小见大,便于实际操作,还要考虑是否与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心理需求相符合,是否能得到学生的认可。第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的设计要坚持以发展性目标为主,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第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力求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多设计游戏、角色扮演、行为训练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使学生快乐地参与,并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启迪。

根据以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笔者针对我班学生的特点和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在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上,面向全班学生进行了团体心理辅导,并取得了喜人的成效,以下是团体心理辅导系列课程的教案设计。

一、课程目标:

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环境,消除陌生感和孤独感;使学生学会和他人的沟通探讨,学习自我欣赏和欣赏他人,帮助学生澄清自己的价值观,思考自己的人生梦想,增强方向感。希望能在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给予他们指导和启发。同时还希望在团体中培养一份归属感和被接纳的感受,在体验与他人亲密交流、彼此信任的同时,学会关心、倾听和体察他人。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二、活动对象:全体学生

三、活动方式:团体心理辅导,由教师指导,班干部协助

四、活动时间:共五次,开学后每周一次一单元,每次2~2.5小时

五、理论基础: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罗杰斯人本主义发展观

罗杰斯的自我和谐理论

六、活动过程:(见附表)

参考文献:

「1《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培训(C证)》.

第4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范文

(一)团体辅导的概念及相关理论根据

团体辅导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学帮助与指导的重要方式,它通过团体内人机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1]。

团体心理辅导同时也是心理咨询和辅导中的一种主要形式,心理咨询的相应理论给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是团体心理辅导开展的主要依据。

1.以人为中心的团体辅导理论

以人为中心的团体治疗理论也叫做来访者中心疗法,是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发展并完善推广的。罗杰斯的观点认为,人?趋向于自我实现,一个团体,下至每一个团体成员,在无需团体指导者施行过多帮助的情况下,可以凭借自身的力量找到自己的方向。同时他也认为要相信来访者所具备的在适当成长环境中主动发展的能力,有机体都拥有一种完善倾向,它的核心是自我实现。而这种倾向就是我们个体自我治疗的内在资源。虽然以人为中心疗法在不断改进,但对个体自我实现倾向的认同却始终是该理论的基础[2](樊富珉 2005)。

2.精神分析团体辅导理论

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分析治疗理论,是通过讨论个体在成长及发展中经历的各类冲突和创伤的过程,在深层次分析造成目前行为的心理原因。

精神分析学派为我们解释各类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使我们在进行团体辅导的过程中可以广泛的考虑焦虑、移情、自我防御机制、阻抗等多种因素。同时也使辅导者的介入更有深度。

3.行为治疗的团体理论

行为治疗理论也被称作行为矫正,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个心理咨询与治疗派别。华生所代表的行为主义学派认为行为是习得的,因此也可以通过新行为的学习矫正旧的不当行为。行为主义学派的理论为行为疗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国外团体辅导的发展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起源于美国。最初并非直接作用在个体心理的治疗中,而是用于对生理性疾病的团体治疗:普拉特通过讲授、探讨等方法,鼓励病患勇敢对抗疾病,他的这一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也因此开创了团体治疗的先河。

20世纪40年代后期,勒温在现实研究的层面,开始关注人际关系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为此他成立了团体人际关系训练室,专门研究个体的人际交往敏感性、抗拒性及接纳理解程度是否会被训练所改善和提升。20世纪60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会心团体”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欢迎,团体辅导理论从此进入日常生活。

如今的世界各国中,美国的团体辅导已运用在各类群体、各种心理治疗当中,范围和受众都相较于其他国家更为广泛。日本的心理辅导改革较早,管理也较美国更为严密。更多的运用在学校学生的辅导和干预治疗方面。此外,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加拿大、墨西哥、瑞典、丹麦、波兰、土耳其、学校的团体辅导也开展得非常好[3]。

(三)国内团体辅导的发展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在国内最早是被台湾认可和开展的,70年代已经将团体心理辅导应用于学校当中,其中开展最为活跃的场所是大学校园。活动方案具体包括自我认识、朋辈辅导、焦虑缓解、人际关系训练等。1991年,日本教授松原达哉来华进行讲学,自此中国心理学者们才拥有了正式接触团体辅导及其理论知识的机会。此后由樊富珉教授将团体心理辅导从大学校园里推广,这种新颖的方法逐渐在社会上兴起和被熟知。

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已逐渐被我国各地区高校及中小学认可,它被认为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学校内每学年会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制定适合该群体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以满足学生的多种需求,比如人际关系、学业发展、适应问题、挫折应对等要求。

而从搜索引擎的结果来看,截至目前我国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实践研究开始逐渐迈出大步。

二、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的提出

就目前来说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递增趋势,严重阻碍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学业的顺利完成。因此心理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学校、社会和家庭的重视,关注心理健康不仅要找到问题去解决,同时也要将关注点部分转移至源头,怎样让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和发展才是目前高校心理健康研究的重要方向。学校及教师是否可以利用团体辅导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同时解决部分心理问题是我们在确定方向后考虑的首要问题。

(二)研究意义

研究团体辅导对于新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对于高校心理辅导是具有推进作用的。面对学生,尤其是适应困难,面临过渡期的新生心理发展,一直是高校长期所要直面的问题,此次研究的结果,如与假设接近,那么我们可以在研究的支撑下,将团体心理辅导在各高校中普及。

此外,我们相信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发展性的模式下针对全体学生的创新性方式,它能够帮助实现学生发展各种潜力的愿望,引导学生积极乐观的面对困难,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在学校贯彻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已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而现实意义上能否有效的开展,真正成为促进和帮助学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不仅需要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推广,更需要合格的团体辅导者,需要心理辅导老师、以及在学生工作中处在一线的辅导员老师们的不断自我成长,也需要这些辅导者能够熟练掌握团体辅导技术和团体心理辅导在日常学生工作中的运用。

三、研究过程

(一)研究方法

实验法和问卷法。

(二)研究工具

SCL-90症状量表。

(三)研究对象

2017级学生。

(四)团体辅导方案

方案主题包括:大学生活适应、自我意识、学习规划、班级人际关系、宿舍人际关系、生涯规划、团队凝聚力;

整个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内容分5-7个单元进行;

每次团体辅导按照“热身-活动-反思-分享-总结”的程序进行;

每个单元用时2-3小时,每周1次。

(五)统计工具

SPSS22.0。

四、分析与讨论

(一)症状量表结果

1.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前测的差异分析

通过表1的检验结果,我们不难得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在团体辅导前的各项因子数据并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团体辅导前的新生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心理健康程度上基本是同质的,无巨大差异,筛选及分组合理。

2.对照组前后测差异检验

通过表2的对照组的前后测检验数据可以看出,其他因子的前后测检验在P值上大于0.01小于0.05,存在显著差异,其余九个因子的前后在经历几个月的前后测检验中并无显著性差异,其中,躯体化、人际、抑郁以及焦虑因子的平均值还有轻微增高。

3.实验组前后测差异检验

根据表3的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实验组新生在团体辅导前后的因子结果P值均小于0.01,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实验后的十个因子平均值均低于实验前的各因子均值。其中,强迫、人际、偏执三项因子数后测的均值比前测均值降低的幅度较大。

4.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前测的差异分析

表4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差异检验中,抑郁因子的P值小于0.01,前后测有极显著性差异,剩余九个因子的P值大于0.01小于0.05,说明前后测有显著性差异。表4的实验组不仅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并且实验组的均值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学生第二次检测中心理健康状况较好。

(二)讨论

测试结果说明两组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同质,在同质的基础上,对照组前后两次的症状量表测试时间间隔中未经历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扰或辅导,而实验组在同样环境同样教育的情况下,两次测试时间间隔中经过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由此可以推断,本次研究中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成为了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产生显著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原本在入学初期量表均值较高的学生在经过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后,各项因子均值有所降低,也能?蛩得餮?生在入学初期所面对的问题有所改善。问卷结果分析表明在新生群体中实施团体心理辅导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是有较好促进和帮助作用。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团体心理辅导有别于个别咨询的耗时多、受众面窄等问题,能够应对新生所面对的各类问题,尤其是强迫、人际关系、偏执等问题,同时能够有效的改善新生的心理状态。非常适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其是在面对新生群体时使用。

团体心理辅导的优点包括:

1.适用范围较广,针对人数众多。

2.实施方式多种多样,集合趣味性、教育性等多种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3.可以改善新生的各类心理问题,帮助新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能够帮助新生增强自信,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同时接纳他人、包容他人。

(二)建议

第5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范文

一、以宣传为先导,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一)结合各专业详细情况制定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周的活动方案,将方案下发各专业,为本次宣传周得到校内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拓宽了渠道。 (二)制作并发放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手册100余份。

二、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本次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系列活动主要包括户外心理活动、团体心理辅导、和心理电影赏析等。 (一)5月24日在我校综合楼指定的活动室内,选出一个班级,集体做“天黑请闭眼”这个游戏!(二)5月25 日于晚自习时间带领来那个个班级一起观看了一个关于心理知识的视频。 (三)5月26日我们在综合楼门前为同学们做了心理健康疏导。分小组进行宣传单的发放,同时为同学讲解自己通过活动得到的体会教育,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四)5月27日在我校举办了一场游戏比赛,以班级为单位分组完成游戏内容。在游戏过程中设置了游戏规则,游戏时间,游戏奖励和惩罚。

通过参与活动,大家在学习搜集整理有关心理学知识和信息时,也进行了一次自我心灵之海的探索活动,潜能得以挖掘,心态更加积极。蒙田说过:“解读心灵的秘密,了解自己,是一切成功的基石。”

此次活动虽然圆满,但就心理辅导工作而言,仅仅是拉开了一个序幕。在以后的工作中,还需要深入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加强团队辅导及个案分析,由面及点的展开,我们将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让每一位大学生都成长为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和新世纪的建设者接班人,让每位学子的青春都能沐浴到最灿烂的阳光。

第6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范文

摘要:高职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普遍存在不良的就业心理,不但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而且关涉学生将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在大学期间,针对心理问题,运用班级心理辅导模式,进行与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相关的培训和指导,使学生对自己、职业和未来形成清晰的轮廓,为踏出校门进入社会做好各方面准备。

关键词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心理;班级心理辅导

基金项目: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项目编号:2011zcj316)

作者简介:郭增波,男,菏泽家政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育教学与研究、法学理论及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4-0067-06

我国高职教育快速发展,每年为社会培养大量人才,也给日趋严峻的就业市场带来了压力,使本来就“难”的大学生就业市场“难上加难”。[1]然而,很多用工单位却叫苦招不到称心如意的职工,“珠三角”和“长三角”连年出现“用工荒”。[2]“就业难”和“用工荒”同时出现,表明高职教育与社会需求间存在错位,高职学生就业水平不高,职业发展能力偏弱。对菏泽家政职业学院405名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约占75.3%的同学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规划,对将来如何晋升和发展也缺乏设计。约有24.7%的同学表示做过设计,但有明确设计的仅占5.1%左右。针对高职学生在职业发展规划中的问题,从心理教育的角度,探讨利用班级心理辅导方式来增强他们的职业发展能力。从最初的自我认识,到职业认知,再到职业选择和职业定位,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引导和灌输,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就了解职业的发展趋势,熟知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为踏出校门进入社会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一、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不良的心理表现

(一)由学习和生活压力产生的心理问题

高职学生在课程学习、校园生活和交友过程中,由于自身及环境等各种原因,经常出现紧张、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等复杂的情绪反应,产生紧张、不愉快,甚至痛苦和难以自制等心理焦虑。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58.6%未及时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和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学习模式的过渡,学习吃力,考试成绩不理想;有约32.1%学生在校园生活和交友过程中,由于性格内向和不善交流而缺少知心朋友,产生许多感情问题;有18.2%的学生在学校就通过各种途径隐约获知残酷竞争的社会现实和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他们由于缺少这方面的认知和经验,没有勇气甚至害怕去面对深不可测、复杂多变的社会。学习和生活的挫败感以及对未来职业和社会的恐惧,使他们的心理产生焦虑,难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科学规划。

(二)因不能正确认知自我产生的心理问题

全面、客观和实事求是的自我认识是健康的就业心理的基础,但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看不到自身优点,觉得处处不如别人,就会丧失信心,做事畏缩不前,产生自卑感;如果过高地评价自己,则会骄傲自大、盲目乐观,导致自负。

高职院校录取分数线在大专院校中往往是较低的,许多高职生认为自己不如普通本专科学生,甚至认为自己不是真正的大学生[3],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占到受调查总数的87.9%。加之,因部分高职院校存在基础建设落后,配套设施不全,学院规章制度不完善和师资力量偏弱等问题,使部分高职学生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巨大落差,调查中,有约78.4%的高职学生对目前就学的院校不满意。由此导致自己对自己评价过低,产生自卑感,职业目标规划偏低。

部分高职院校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行业和社会需求,开设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甚至超过了普通本专科院校,这些高职院校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往往心存优越感,眼高手低,对未来职业期望过高。

(三)对职业认识模糊引起的心理问题

清晰、明确和科学的职业认识是健康就业心理的必要条件。由于职业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使高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认识模糊,造成职业认知盲区和灰色区。

高职学生对职业的认知除了来自于课堂上专业教师的讲授,大多来自网络、电视和报纸的相关报道,而这些信息往往是零碎或不系统的。缺乏相应的职业体验,也限制了他们对自己职业角色的认知,继而导致对自己职业能力的发展水平、职业兴趣的取向和适合自己个性职业种类的选择,很少进行认真分析与评估,使得多数高职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特征认识得比较模糊(69.6%)。这种自我认知上的不足,造成职业生涯规划时的盲目心理。

许多高职生在学习、生活和就业方面习惯性地依赖父母和老师,不积极主动计划自我未来的职业发展,对职业生涯规划缺少热情,对于职业和就业,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不主动了解职业就业的相关知识,不主动收集有关信息,从而造成职业目标不明确,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自我认知模糊、自我规划意识缺乏。[3]甚至缺乏基本就业技巧,如整理个人推荐材料、收集和选择适合的就业单位,掌握基本的面试技巧等。在调查中发现,仅有20.5%高职学生因为喜欢而选择目前的专业,有57.9%的学生所学专业是由父母做主选定的。

二、班级心理辅导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优势

针对高职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心理问题,除进行个体心理辅导外,还可以尝试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心理辅导新模式。心理学相关研究证明,人具有社会性特征,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都要与各种人交往,建立各种形态的人际关系,而人的心理适应主要是这种人际关系的适应。许多心理问题往往源于不良的人际关系,这类心理问题就可通过从复原人际交往情景中重新纠正交往行为加以解决。班级心理辅导能够提供适当的社会交往情景,班级成员围绕某些共同关心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与人际互动,彼此进行交往,相互启发和诱导,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和提高,发现自我,尝试学习和改变行为方式,改善人际关系,进而解决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一)班级心理辅导的团体性优势

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强烈追求群体归属感和认同感,希望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渴望获得友谊和关爱,渴望得到同伴、父母、老师、社会的尊重和认可。班级心理辅导这种团体形式能够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提升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对未来的热情。[4]

在班级心理辅导过程中的讨论分享环节,团体成员间积极的、正面的反馈,如一面镜子,通过别人从多角度来看待自己,不但发现自己的短处,还能发现自我的优点,从而比较客观地进行职业定位,培养自己的职业情感,克服在面对专业和职业问题时的自卑、自负和盲从心理。

(二)班级心理辅导程序的人本性优势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许多心理问题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及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中产生、发展和维持的,因此,将这些在社会环境和人际交往中产生的心理问题放回到类似的情境中去加以解决,既具针对性又简单有效。(1)班级心理辅导能够营造良好气氛,通过举办各种活动,使组员心理产生安全、信赖和温暖的感觉,自己感到被他人需要和接纳,自然就有归属感。班组成员可从中获得力量与支持,在对未来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增强自信,避免盲从和对他人的依赖。(2)加入班级心理辅导活动后,学生会发现他人也有类似自己的问题,心理压力自然就会减轻,甚至在参加活动中有同病相怜的感觉,他们之间也能够建立起互帮互助的真正情谊,共同克服和战胜在职业认识、职业选择和职业定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3)班级心理辅导过程可以给成员自我表达和宣泄的机会,通过宣泄可以有效释放压抑性心理负担,恢复到正常的精神状态。不少高职学生在职业规划过程中积蓄了许多不安和忧虑情绪,宽松、安全而又互相关注的心理辅导小组为这种情绪的宣泄提供了良好的条件。[5]

(三)班级心理辅导形式的灵活性优势

班级心理辅导方式灵活多样、丰富多彩,辅导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展开,在心理辅导过程中,通过游戏、观看视频、演讲、讨论等方式,增进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在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班级心理辅导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组织和实施

丹麦心理学家艾鲍说,在辅导的过程中,辅导者能带进辅导关系中最有意义的资源,就是他自己。在进行班级心理辅导过程中,辅导者除了在实施的不同阶段具有心理咨询相关技能和对团体氛围应有敏锐的察觉和组织利用资源的现场应变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个人特质,如亲和力、客观、诚实、耐心、有同情心等。[6]

(一)制定辅导活动目标

班级心理辅导要依据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增强学生身心健康,提高职业认知能力,最终帮助他们进行职业定位。班级心理辅导应贯穿高职教育的全过程。因此,班级心理辅导所要达到的整体目标可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在辅导活动的不同阶段,都要设定相应活动目标。

1.实现学生学习的目标。通过心理辅导,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实现理想抱负和自身价值的可能性。

2.达成学校教育的目标。通过科学的职业规划,学院能有效地实施教学计划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极大地促进毕业生就业,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声誉。

3.满足社会需求的目标。职业生涯规划的班级心理辅导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克服职业选择和职业定位中的困境,提高长期职业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不仅实现高职毕业生顺利就业,减轻社会就业压力,而且,还为社会提供急需的人才,缓解人才市场中的供需矛盾。

(二)说明辅导活动方案

1.辅导的对象是大一学生,以自然班为一个团体,人数在30-50之间,并在自愿组合的基础上,成立5-8个讨论小组,每组的成员设定为5-8人。高职三年,在校理论学习时间仅二年,学习时间紧,任务重。笔者认为,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时机合适。在高职学生对大学生活、学习和自己专业有相当了解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职业规划的心理辅导,无论对他们今后的学习还是就业,效果可能会更理想。

2.辅导活动共设计五套步骤,每套步骤设定四方面的内容,每套步骤活动时间为150分钟。

3.班级成员分别在第一步和第五步活动结束时填写“班级心理辅导效果评估调查表”,其结果作为班级心理辅导事中效果评估和事后效果评估的指标参数。

4.辅导活动场所最好选择多媒体的教室或活动室,有利于开展活动,便于师生交流互动。

(三)设计辅导活动步骤[7]

根据所制定的辅导活动目标和活动方案,设计出具体的活动步骤(见表1)。

(四)效果评估

活动效果评估是对班级心理辅导在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实效性的评价,是整个心理辅导活动不可或缺的一步。它不仅影响活动进程,而且,对于积累辅导者的指导经验,为以后更好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心理干预具有基础性意义。评估分事中评估、事后评估及反馈评估三次进行。(1)事中评估。根据实际情况,在整个班级心理辅导活动中,通过观察或问卷方法对活动情况进行适时效果评估,能够掌握班级成员的个体表现和整体表现,并随时调整心理辅导方法、手段和内容,及时变换辅导步骤,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如在自我认识部分的自身评价环节,按花名册顺序请班级成员对自己做出评价,大部分成员都不愿开口,好像也不知如何开始。出现这种状况,辅导活动就难以进行,就需要及时变更辅导方法。改为每位成员在名字下面用一句话或一个词对自己做个总结并写到纸上,纸收起来后,辅导老师按顺序请每位成员进行解释,就能顺利完成本环节的任务。(2)事后评估。班级心理辅导结束后,填写评估表,对整个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可以了解活动对班级成员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对以后举办此类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对两次“班级心理辅导效果评估调查表”进行汇总分析表明,班级心理辅导课程对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积极作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比如,“本辅导是否有利于缓解高职学生的‘就业难’?”,学生回答“是”的比例由事中时的32.1%提高到事后时的70.7%;对“本辅导能否解决高职学生的不良就业心理?”,回答“是”的比例由15.3%提高到38.6%;对“你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高职学生有意义吗?”,回答“有”的比例由9.8%提高到44?3%;对“本辅导对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回答“有帮助”的比例由13.4%提高到57.2%;对“本辅导对于大学的学习”,回答“有非常好的影响”的比例由7.4%提高到32.4%。(3)反馈评估。为了解班级心理辅导对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持续影响力,在辅导活动结束后的3个月到半年后,通过问卷、访谈或调查的方法,选取30名曾经接受过辅导的学生进行反馈,获得辅导活动对学生学习、生活及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通过反馈,心理辅导活动对班级成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积极地面对人生和大学生活,逐渐克服了不良的就业心理,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特别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②对自己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经常会站在对方的立场看待问题;③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未来的职业和人生有了更加清晰和详细的规划。

参考文献:

[1]搜狐教育.就业现状:专科生不挑研究生不怕本科生遇尴尬[EB/OL].[2013-12-10].http://kaoyan.eol.cn.

[2]新快报.珠三角长三角齐遇用工荒部分企业缺工三四成[EB/OL].[2012-02-10].http://sina.com.cn.

[3]潘小莉.不良心理对高职生职业规划的影响[J].甘肃教育,2111(12):20,20.

[4]杨婉,邬瑞斌.应用团体辅导开展大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J].科教文汇,2010(11):197.

[5]张彩霞.团体咨询在高职学生就业心理辅导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7(4):73-74.

[6]苏娅.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对提升中职生自信心的实践研究[J].江苏教育,2012(11):44.

第7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范文

【关键词】团体心理活动 体验式教学

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受到更多的关注,并逐步走向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的发展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与推广是在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除了向学生讲授心理学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树立一种心理健康与心理保健的意识,在学习中学会思考,能够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学会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笔者在近年来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融入了团体心理活动来实施教学,发现对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十分的有帮助,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功能和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门课让学生学习、了解一些心理知识,学会一些维护个体心理健康的方法,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该课程具有如下特点。

1.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实践操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为了提高大学生在环境适应、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应对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2.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内容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中心,形式上以学生间的互动为主,注重过程经验,课堂教学注重学生情绪的唤起和情感的共鸣,教师起到的作用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学习、生活中出现的种种挫折和困难,通过学生间的讨论、分享等方法,进一步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发展自我、协调自我。

3.该课程的目标要求更适合通过学生间的互动开展教学。当前在大学校园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多是以主题的形式进行,如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它们都很贴近在校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每个人都有切身的感受。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合作与互助,发挥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借助人际间的互动来促进自我的成长和发展。

二、团体心理活动是一种重要的体验式学习

团体心理活动是以心理活动为载体,通过团体成员的自我体验,成员间的相互分享,从而调整或改变其观念或行为,达到使每位成员成长和发展的目的。在团体心理活动中,很注重学生间的讨论和分享相互分享彼此之间的感受,获得其他成员在团体中对其观察的反馈,使之从别人的角度来审视自己,而得以改善适应,促进成长。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为每一位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折,情绪困扰的成员提供理解的、支持的气氛,在这种安全的氛围里,成员会尝试各种行为和方法,探索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团体心理活动内容包括环境或人际的适应问题、人际交往的方式、自我认识等。由任课老师带领,重点放在学生们共同关心或者经常遇到的问题上,常使用的方法有课堂讨论、分享感受和体验等。

三、团体心理活动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针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团体心理活动,下面列举笔者在“人际沟通”为例的课程教学中所实施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人际交往之四:沟通篇

1.单元目标:学习倾听与沟通。

2.活动准备:一些画有简单线条的图片2个、纸每人2张、笔每人1支、小纸箱1个、抄写好沟通练习的大白纸1张。

3.活动程序

(1)“我说你画”游戏(50分钟)

①活动过程。老师把学生分成8-12人的若干小组,每小组随机抽出两个同学,领导者给每组中的一名成员出示图1,并确保另一名成员无法看到。然后请前者向后者描述图片的内容,后者根据前者的描述画出该图片。然后两个人交换角色,领导者出示图2,重复上述游戏。在做活动的过程中,没有参加的同学不准说话,认真观察。活动结束后小组内进行讨论,相互分享感受。

②领导者点评。人际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你所表达的并不一定就是别人所理解的,你所听到的未必就是别人想表达的。沟通需要双方要不断反馈,调节沟通方式,才能达到沟通的最佳效果。

(2)倾听练习(30-40分钟)

①当你的朋友向你倾诉他的烦恼时,你会作何反应?并说明你作出这样选择的理由。以下面的话题为例:

朋友向你倾诉:“我最近倒霉透了,谈了两年多的女朋友居然把我给甩了。哎,我真想一死了之!”

你会如何回答?

A你怎么这么想,一次失恋就成这个样子,也太没出息了。

B.不用这么难过,俗话说得好,天涯何处无芳草,改天我帮你介绍一个更好的。

C.谈了两年的女朋友居然和你分手了,你一下子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所以觉得活着没意思了。

②领导者点评。倾听的关键在于让你的朋友感觉到,你是在认真地听他说话,而且感受到他的心情。在案例的几个答案中,最后一个反应最为恰当,但很少人会选它。因为它只是用自己的话把别人所说的内容简要地翻译了一遍,似乎是在说废话。事实上只有倾诉者才最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才能为自己的行为作选择。他通过倾诉,希望寻求的只不过是一种关心、理解和心理支持。而“C”回应恰好可以满足对方的这种心理需求。因此,把对方所说的意思简要地反馈给对方,就是简单而又十分有效的人际沟通方法。而事实上很多人在沟通中急于用自己的感受代替别人的感受,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提出劝告,希望帮助对方,但是这却不是对方所要求的,即所谓的沟通不平等,不畅通。

(3)小结(5分钟)

老师总结,如何做好人际沟通,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

总之,团体心理活动是一种很好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可以促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并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心理素质,外化为行为习惯。这种教学方法在活跃教学气氛中,让学生轻松的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樊富珉. 团体咨询和理论与实践[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段鑫星,赵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第8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范文

培养身体健康的人

让学生有一个好的身体,是家长、学校共同的愿望,也是孩子去实现人生理想的基础。近年来学校围绕“让每个学生享受充足的阳光健身运动”理念,积极推行体育三年发展联动计划,举办体育期中、期末技能达标检测,积极倡导体艺“2+1”工程,每年举办“阳光健身操(舞)大赛、运动会、拔河、乒乓球兴趣小组活动等,让孩子通过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培养胸怀祖国的人

让学生爱国不只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行动,是我们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理想。近年来学校围绕“阳光人传承红色精神”理念,除了开展国旗下讲话、班会、主题讲座等常规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外,还举办了“红歌大合唱”比赛、开展庆国庆“我与祖国同发展”演讲、庆十一“我爱你中国”大型诗歌吟诵表演等活动,从而引导学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培养大气博爱的人

心理素质是学生整体素质的中介和载体,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近年来学校围绕“让每个学生具有阳光的心理”理念,开展了一系列全市影响力很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10年学校与中德心理大学达成了相关合作意向,成立了三中“中德心理大学实践基地”。积极开展心理测评、团体解压疏导、心理咨询师从业培训、学生潜能开发等实践与研究工作。并聘请中国心理学家协会会长徐清照教授每月为志愿者开展心理咨询师考证培训、业务培训等辅导活动,通过培训、考试学校已有42名老师拿到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并每月有计划地开展校内学生心理访谈工作。中心组每月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公开课教学、业务研讨、视频学习等活动;每月为全体学生开展一次心理团体辅导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学生家长心理辅导。

培养宁静和谐的人

当前一些学生缺乏对老祖宗的传统精髓文化的继承,存在不会感动、不知感恩、任性、冷漠、自私的心理和行为,导致一些学生道德的缺失。基于此,学校围绕“阳光人懂感恩”理念,先后联合丹阳市传统文化协会开展了“弘扬传统文化,创建和谐教育”“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的大型公益论坛,举办寒暑假学生国学夏令营,此外,还成功举办为期3天的“丹阳市首届面向传统与现代的家庭与学校教育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名专家、学者曾参加了此次大会,共商孩子传统文化的教育方法。

培养道德高尚的人

笔者认为,学校德育工作应分阶段、分主题、成系列,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才能更好地形成德育聚合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基于此,应该认真研究,围绕打造“阳光德育品牌”理念,先后制定了六大主题的《“我学礼仪、我讲文明”文明礼仪教育系列活动方案》《“好习惯大家做”养成教育系列活动方案》《“我的责任我承担”责任教育系列活动方案》《“阳光照耀爱心成长”爱心教育系列活动方案》《“生命的色彩――我在阳光下舞蹈”生命教育系列活动方案》《“心存感恩、成就人生”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方案》,每学期以一个主题为中心,有条不紊地开展“名人对我成长的影响”演讲比赛、“我的形象我设计”校服设计大赛、环保作品设计大赛、母亲节“心意卡制作”、“不知道妈妈的世界--爱的体验”、阳光男孩(女孩)形象大赛、校园拍卖会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得到教育、感化。同时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校本教材等各类教学资源。一是分年级制定了每周班会课的主题,以班主任集体备课形式,出版了《阳光下的交往》班会案例集,形成规范的教案、课件,每周分年级实现同时开课、同步推进。二是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出版了《初中生阳光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全方位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三是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特点,分阶段、分年级制定德育目标,有序地推进德育一体化建设。

结束语

第9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范文

训练主题:引导学员自我发现,协助学生认识自己眼中的我以及他人眼中的我,发现自己的的优点,树立自信心。

 

训练目标:本单元有三个活动,活动依据层层递进逐渐深入的原则展开,训练目标贯穿活动始终,即通过自信心团体心理辅导,使学生发现自己更多的优点,寻找、摆脱自卑的束缚,找到自信的依据,建立理性的自信系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悦纳自我,拥有成功的人生。

 

活动方案设计:

主讲者自我介绍并提出要求和原则:

1.组织者进行自我介绍: 亲爱的各位同学们,你们好!我是来自心理训练中心的XXX,这是我的搭档XXX,今天我们在这里将和大家共同开展一次充满活力、充满趣味的活动。活动的主题是:“遇见更好的自己”。在活动时,需要大家积极配合,你们愿意吗?

好,刚才大家的声音让我充分感受到了你们的热情与信心,让我们一起为这份热情与信心表示一下鼓励,好吗。(鼓掌)

2.提出团体辅导的要求和原则。

  虽然我们之前已经倡导过团辅的要求,但是希望今天大家能跟我在念一遍。

  团体辅导的动力要求与原则:

①注意集中(我保证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

②暂停评价(我保证对别人的观点暂停评价!)

③坦诚开放(我保证对所有的成员坦诚开放!)

④保密守时(我保证做到保守秘密严格守时!)

⑤注意倾听(我保证表现最高品质注意倾听!)

起立宣誓,郑重承诺。签协议                 

温馨提示:如果你选择了当旁观者,就意味着你选择了做收获最少的人!

口号:一流品质,注意倾听

 

活动方案

热身活动:大风吹(10-15分钟) 

1.活动目的:活跃团体气氛,集中成员注意力。打破僵局,提供更多交流机会。

2.活动过程: 

所有成员围成一圈,每个人站定或坐定一个位子,由主训开始说大风吹,所有成员回应“吹什么”, 主训说一部分小组成员身上有的物品或特征,比如可以说“吹戴眼镜的人”,等等,依据当时实际情况而定,主训说完后所有被吹到的人,即拥有这些特征的组员需要互换位置,没有被吹到的组员待原地,这时主训会加入占一个位置,所以最后会有一个组员没有位置,没有占到位置组员将表演一个节目.

大风吹中还有另一个口令,叫小风吹,当主训说到小风吹时,被小风吹到的人原地不动,没被吹到的人需要互换位置。其它游戏规则遵循大风吹。

 

活动一:我是谁——认识你自己(20分钟)

人数:所有成员共同参与。

道具:纸、笔

活动目的:引导学生自我发现,协助学生认识自己眼中的我以及他人眼中的我

活动过程:

你了解自己吗?请在纸上快速写下10个“我是……”(注意不要写“我是一名军人”、“我是一个学生”之类的,要写性格方面的,如,“我是一个勤奋的人”)

分享:请学生将自己所写的和大家一起分享。

主训总结:了解自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知己是知彼的前提。只有对自己的角色、特点有了更多的了解,才能在以后的生活中扬长避短,更好地进行生涯的规划,获得更美好的明天。这次活动将引导大家更好地认识自己。

活动二:我的形象卡(30分钟)

人数:所有成员共同参与

道具:白纸、笔

活动目的:了解他人眼中的自己,互相分享对彼此的看法。

活动过程:

1)将全体成员分成两组,每个小组围成一个圆圈。

2)每个成员将自己的姓名写在卡片上,并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副图画。

3)将卡片交给自己旁边的人,这样,每个人拿着的就是另一成员的卡片。

4)拿到别人的卡片后,请在卡片上填写自己对留名人的第一印象。

5)将填完的卡片交给另一个人填写,以此类推。

6)将填满的卡片交到主训手上。

7)收集齐所有的卡片后,主训再发回留名人本人。给大家5分钟时间看卡片,然后展开讨论。

分享:1、你认为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是什么样的呢?能给我们讲一下图画的意义吗?

      2、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是否和你所认为的不同,不同在哪呢?

      3、哪种样子是你最想要的?

主训总结:每个人对自己的形象都有认知。形象,是人们的第一张名片。它是你给别人的第一感觉。通过这个游戏,我们对自己的形象可以有一个深切的了解。形象虽然是外在的一种因素,但是,良好的形象会给人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这种积极的因素会在人们的脑海中产生一些现成的信息,这也是一种提示,无形中会夺走人们的判断力,这种形象指引会无形中对人们的思维形成一定的导向。所以,一个人的形象对自己来说很重要。

活动三:秘密大会串。(30分钟)

人数:所有成员

道具:纸、笔

步骤:

(1)请同学将目前最感到困惑的事情写在一张纸上,写好后折叠起来交给主训。

(2)主训从手中的纸条中抽出一张,将纸上所写的问题念出来,让所有同学共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3)主训依次念出所有同学的问题,并让同学依次帮忙解决。(这里可以灵活处理,有些问题估计讨论时间会比较久)

注意:这个话题是匿名的,并且让各个成员保持严肃,不能对别人的困惑进行嘲笑等。

活动四: 我的五样(30分钟)

活动目的:通过放弃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看自己心理状态的变化。

人数:所有成员共同参与

道具:白纸、笔

背景音乐:《思乡曲》Richard Clayderman

活动过程:

1)主训引导大家放松身心。

2)在白纸的顶端,一笔一划写下“xxx的五样”。这个xxx就是你的名字。这五样东西,可以是实实在在的物体,比如食物、水或钱;也可以是人和动物,比如你的父母、朋友或宠物;可以是精神追求,比如宗教或理想;可以是爱好和习惯,比如旅游、音乐或者打游戏;可以是抽象的事物,比如祖国和哲学;也可以是具体的物品,比如一个瓷瓶或一组邮票。总之,你可以天马行空的想像,只要把你内心珍贵的五样东西写出来就是了。不必考虑顺序,排名不分先后。

3)生命中最宝贵的5样东西,保不住了。你要舍去一样。请你拿起笔,把五样之中的一样抹去。

4)生活又发生了重大变故,来得更加凶猛急迫,你保不住你的四样了,必须再放弃一样。

5)生活总是那样残酷,你又遇到了险恶的挑战。这一次,你又要放弃一样宝贵的东西了。

6)你的生活滑到了前所未有的低谷,你必须做出你一生中最艰难的选择。你只能留下一样。

分享:1、你最后留下的是什么?

      2、你能给我们分享下当你一样一样的舍弃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的时候,你内心的想法吗?

主训总结:这个游戏让人们在选择和放弃中真正认知自己的内心。人们在生活中,轻易地放弃一件对自己不重要的事情不难,可是,放弃一件对自己很重要的事情就会很难。人的情感在外界刺激的影响下,会作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定。人们在最无助的时候其实最清醒,作出的决定也是最有利于自身的。虽然,心理效应与人们所处的环境、角色以及人们的情绪有很大关联,但是,人们的终极目标是一样的,就是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