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云计算教学案例范文

云计算教学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云计算教学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云计算教学案例

第1篇:云计算教学案例范文

计算技术是互联网技术和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产物,是并行处理和网格计算、效用计算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是一种共享的网络交互信息服务模式,能够向网络用户提供硬件服务HaaS(hardwareasaservice),软件服务SaaS(softwareasaservice),基础构架服务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数据资源服务DaaS(dataasaservice),可配置的平台服务PaaS(platformasaservice)及存储等各种服务,用户可按需向云计算平台提交自己的数据访问需求。从根本上讲,云计算就是信息数据储存在云端,服务和应用也储存在云端,利用数据中心的强大计算能力,实现用户的按需服务,用户只需关心云所提供的服务,不需要关心和管理云数据中心的软硬件系统[2]429。云计算系统中的软硬件资源,以分布式共享的形式存在,能够动态扩展和配置,通过网络服务的方式提供给用户。云计算具有以下特征:(1)超大规模。拥有大规模数量的服务器,具有超强的计算能力。(2)虚拟化。云计算可看作是一个虚拟资源池,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只要一台笔记本或手机就可通过网络获取所需的服务。(3)高可靠性、通用性和高可扩展性。使用数据的多副本容错等技术措施保障服务的可靠性。分布式数据中心将云端的信息储存备份到地理位置相隔离的数据库主机中,用户自己也难以得知数据信息准确的备份地点,使网络黑客和病毒的攻击失去目标,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容灾能力[3]236。“云”计算是通用的,不针对某一特定的应用,同一个“云”可同时支撑各种不同的应用,保证用户随时随地访问所需要的服务,因而资源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当用户和应用规模变化时,云计算的规模可根据需求动态伸缩,以满足用户不同的需要。(4)自治性、按需服务,成本降低。云计算是一个自治系统[2]430,其管理对用户是透明的,系统的软硬件、存储能够自动配置,实现对用户的按需服务。用户可以像使用水电、煤气一样,按需使用云资源。企业或学校无须负担数据中心的管理,也无须费心基础设施的购置运维,因而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3]236

二、云计算技术在教学档案管理中运用的可行性

随着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校园网办公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在校内各部门的普遍使用,学校档案云平台构建的硬件配套设施、网络和软件应用环境日趋成熟。在校园环境中,教学信息数据中过于敏感或需保密的数据相对较少,因此可以减少校园私有云数据中心存储的信息涉及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泄露的问题。随着高校教育信息化程度不断增加,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电子智能化、网络化程度大大提高,许多的教学管理活动和信息管理都在网络中进行,由此产生的教学档案信息电子化数字化程度也相应地增加,电子文档、多媒体、视频、影像资料大量产生,记载教学过程的海量教学信息对存储空间和存储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云计算技术为解决海量数据的存储与管理、搜索的问题应运而生,能够使数据更为结构化、智能化,因而有助于实现教学档案远程服务从数据、信息到知识的进化。

三、云计算技术在教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和意义

云计算具有超强的数据处理和计算能力,能够提供强大的数据储存和网络服务。应用云计算技术,进行教学档案资源的共建共享、有效挖掘和服务利用,有助于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通过云交换平台,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协同,提高各部门整体的工作效率,对于学校的教学工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利用云计算超大的存储空间和数据处理能力,实现数字档案的海量存储。随着教学档案信息化程度的增加,档案数据逐渐向声音、视频、文字、图像等多媒体方面拓展,数据信息存储量以爆炸式增长。通过云存储平台,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可以高效、快速地存取各种软件、教学文件、表格、资料、优质课程视频、名师讲课录像等教学资源。另一方面,通过云计算智能化地优化分配档案信息,统筹整合,避免档案资源的重复冗余,便于教学档案资源的共建共享,有利于档案信息的数据处理和检索利用,从而实现海量教学档案信息资源的数据处理。

2.利用云计算实现教学档案信息资源共享。通过构建统一的云计算平台,将不同校区、不同部门分散的、异构的教学档案资源数据集成整合起来,连通网上各部门产生的教学信息资源,消除档案信息孤岛。通过云虚拟化技术,实现不同数据之间的相互转换。实现各档案部门之间教学信息资源的智能共享共建。利用云计算平台,围绕不同主题将档案信息中相关联的所有文档、图像、视频等信息资源整合分类,形成反映不同主题内容的专题档案。例如教学管理文档类,教学研究专项档案,教学信息如教师工作量数据库等。提供统一的访问接口,采用适当的访问协议和权限实现不同用户的按需服务,便于档案信息的提取利用,为领导决策、教学质量监控、教学信息查询、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等提供有效的凭证和支撑材料,提高教学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档案管理部门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3.降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减低管理成本。云计算虚拟化技术整合校内所有软硬件资源、虚拟服务器、闲置电脑等基础设施,虚拟为统一的资源池,通过高效的管理和调度实现资源的灵活配置和高效使用,提高了校内服务器的利用效率。云计算将数据、计算、应用等存储在云端,在云端完成数据的处理,这种借助客户端的服务模式对客户端硬件配置的要求大为降低,一台普通的计算机,只要能够通过网络连接到云,就能满足用户需求,降低了陈旧计算机等设备淘汰的速度。另外,云计算中对于资源的管理都集中在云端,通过云端的服务软件,维护人员可以统一在云端部署、配置和更新办公软件环境,统一完成病毒防御、抵抗黑客攻击等日常维护工作,降低了维护成本[4]80。

4.为教学档案信息用户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一方面,云计算技术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满足用户对教学档案资源的个性化需求。云计算强大的计算能力和网络服务的通用可扩展性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了良好的信息交互环境,帮助档案管理部门通过云平台的统计分析管理功能,及时了解用户需求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档案信息服务;同时,云计算平台能够整合各种服务技术和服务模式,提升档案信息的个性化服务能力,从而满足档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云计算技术提供统一的教学档案信息平台,将用户所需的教学资源都储存于云端。档案利用者不需在固定的空间和时间获取资源,只需一个能够通过网络连接到“云”的个人终端,如电脑、手机、iPad等,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查询教学数据信息,完成相关的工作任务,不再受具体办公地点和固定的档案资源的限制,实现教学档案资源远程的信息和知识服务。5.降低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档案管理效率。云计算服务模式下,云计算技术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使得信息管理简单化,云平台由专业管理人员维护系统软硬件,“云”另一端的档案管理人员无须花大力气维护基础设施软硬件,也无须担心因黑客或病毒攻击造成档案数据丢失。这样降低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有利于档案工作人员专心做好档案管理和服务创新工作。同时,档案管理人员应树立服务意识,更新知识体系和管理理念,加强学习,从档案管理员转变为“档案信息导航员”,成为“知识创新与创造者”[1]74,提高档案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云计算技术在教学档案管理运用中面临的问题

云计算改变了服务方式,但传统的安全模式并没有被颠覆。在云计算时代,原先由档案工作者保证的档案服务安全性,转变为云服务提供商来保证。云安全技术作为云计算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在云环境中,用户身份的合法性认证困难;保护基础架构的安全技术要求较高;数据和信息的安全保护问题,在用户访问的时候,要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不被他人随意阅读,也不被任何人随意篡改。这些问题都对云服务提供商提出了挑战。目前云计算技术的相关技术和工具还在不断地成熟和完善过程中,云计算技术在档案管理方面的应用也在探索过程中。档案具有封闭性、原始性、保密性等特点,面对云计算技术浪潮的冲击,在档案管理过程中,是否保留原有模式,融合新的管理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思考。

1.用户的数据储存在云端,涉及数据的隐私性和保密性。教学档案中包含有许多隐私信息,如学生学籍档案,教师信息,教师个人质量评价结果等不便公开的教学档案信息。因此,档案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教学档案的挑选、鉴定工作,确定哪些数据信息资源适合以“云”服务的方式进行收集、归档,检索利用,哪些数据必须在本地档案馆保存,保留在现有的档案管理模式中。将适合档案资源共享的数据放置于校园网私有云中,设定合适的访问权限,提供教学档案资源的查找、利用等服务。如网上精品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以及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等优质课程资源库,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发展,为师生提供智能安全的个性化服务。

2.云计算技术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着技术风险。(1)因黑客入侵、自然灾害、误操作、设备故障等原因造成云服务中断,数据恢复期间的数据安全和完整性不能完全得到保障,可能造成数据信息损失;(2)由于云计算中,用户数据存储在云中,没有固定的存储区,因而在非法入侵或灾难发生的情况下容易造成数据失真,包括黑客入侵引起的数据篡改和不可抗力引起的数据丢失,这对具有凭证和证据作用的档案真实性提出挑战;(3)因未加载数据安全措施如数据加密技术等引起敏感信息泄露,对档案数据的隐私性和安全性造成威胁[5]。因而,档案工作者应密切关注云计算技术研究进展,理性运用云计算技术,在确保档案信息安全的情况下,极大地发挥云计算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优势。

第2篇:云计算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中职;案例教学法;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3-0112-03

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具有现实意义。

首先,传统教学法需要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下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个条件就是学生不知道而教师知道,或者学生知道的少而教师知道的多。现在这种知识上的差距正随着电脑在家庭中的普及逐渐缩小;中小学也开展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可以说很多学生就读中职学校之前就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的普及加快了知识普及速度,对一些不甚了解的知识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到相关资料进行学习。

其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职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课程,其重要性远远比不上专业课,学生对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相对而言是不够的,教师一味地讲授会使学生感觉到缺乏新鲜感,甚至产生厌烦情绪,这个时候选择一些既能够用到所学知识,又能够结合生活实际的案例,情况就会大为改观,甚至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再次,案例教学法具有独特的适合本门课程的特点。(1)明确的目的性。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素质。(2)客观的真实性。案例所描述的事件基本上都是真实的,不加入编写者的评论和分析,案例的真实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真实性,学生可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得出自己的结论。(3)较强的综合性。一是案例较之一般的举例内涵丰富,二是案例的分析、解决过程较为复杂。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审时度势、权衡应变、果断决策的能力,案例教学的实施,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灵活的技巧。(4)深刻的启发性。案例教学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5)突出实践性。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6)学生主体性。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教学,深入案例、体验案例角色。(7)过程动态性。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的交流,也就是师生互动、学生互动。(8)结果多元化。

复次,案例教学法能够使通用学科与专业学科建立有机联系。《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所学的软件在各行各业许多领域都有应用,与各专业课的联系不言而喻。比如,Windows操作系统在几乎所有的个人电脑上都有安装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好并利用这部分知识管理个人电脑几乎是每个学生必需的。再如,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排版功能也是很强大的,写文章、打印各种用途的表格、强大的公式编辑功能与各个工种都有密切的联系。由于这些软件应用的广泛性,找到与各个专业课结合的案例也就十分方便,这样就为通用学科与主要专业课相结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最后,电脑上的操作通常都是比较快捷的,所以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这一点正是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条件。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是非常适合的。

案例的选择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

案例教学法并不是万能的,不是每一节课都能够使用,如果不加选择和思索地套用,必然会适得其反,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案例的选择在案例教学法中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笔者选择的案例一般是在长期工作中积累得来的,教学效果比较好。这些案例当中学生容易接受的和能够积极完成的大多数都是与他们所学专业相关的,还有一些与实事相关的案例教学效果也是比较好的。

比如,对所有科目都比较适用的“请假条”案例,该案例是一个与Word相关的操作案例,我采取了“请假条”这个几乎每一位学生都熟知的内容作为案例素材,让学生自由发挥,在设置标题的格式方面就用到了字体、字号、对齐方式等常用的排版知识。正文也应用到了特殊格式中的首行缩进、字体、字号、换行等非常实用的技巧。这个案例可让学生懂得如何在Word软件里输入文字,使学生掌握了排版的技巧,更与应用文写作这门非常实用的科目进行了结合,可以说是一举三得。本案例操作非常简单,又给了学生以自由发挥的空间,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就可以转播任何一位学生完成的作品,教师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点评和指导。

再如,几乎所有学生都关心的“选购电脑”案例,该案例是与第一单元计算机基础知识相结合的理论案例,这个单元的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按部就班地一步一步讲下去,收效甚微,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选择“选购电脑”这个案例迎合了学生刚开始学习这门课时的兴趣,可有效地解决学生畏难的问题。首先,部分学生有购买电脑的需要,但选购方面的知识又比较欠缺,学习愿望还是比较强烈的。还有一些学生虽然没有买电脑的需求,但想到自己将来也可能需要用到这方面的知识,所以也会留心关注教师所讲的知识。其次,这个案例结合了第一单元所有章节的知识,涵盖的知识面是广泛的,在讲到计算机选购时,可以顺带提及计算机分为几代,我们现在用的是第几代计算机;计算机各个组成部分的名称及图片;各个重要部件的名称、作用、价格、品牌;什么价位的计算机用在什么领域等等。再次,也可以结合学校内的一些废旧电脑部件进行讲解,这样也能变废为宝,更可以使课堂教学达到图形、文字、实物相结合,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记忆深刻,事半功倍。

其他的案例,比如旅游专业的“黄山风景区宣传海报”案例、烹饪专业的“图文食谱”案例、“奥运火炬手征集宣传”案例等等各具特色,与各专业课进行有效的结合,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的热情。

案例使用的三个步骤:

情境创设、教学过程控制、课后总结归纳

案例情境的创设 笔者在“选购电脑”的案例教学中,先从情境创设开始。这个案例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的内容为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认识计算机硬件等,第二课时的内容为计算机硬件的选购和注意事项。为此,我进行了一些案例的前期准备,将班级学生进行了分组,为每一组学生安排了小组长,准备了电脑硬件报价单、关键硬件包装及实物、关键硬件介绍材料等各一份。接着进行角色安排,我扮演一个很难缠的电脑选购者,学生则扮演电脑店的销售员,向我兜售各自的组装机方案和相关硬件。

授课过程的控制 在第一课时,我分配好物品资料,安排好角色以后,学生就开始查阅资料,进行组内讨论,我安排的讨论时间为10分钟,学生在这10分钟内将划出书中的一些重点内容,还要找一些资料对付我这个难缠的电脑选购者,小组长给每一位组员分配了任务,学生就开始忙了起来。10分钟过后我叫停,开始了我的“台词”:今天可是你们6家电脑店竞标的日子,我可是一个大客户,我手底下的网吧有5家,需要电脑300台。在购买之前,我得先看看你们几家公司的实力,我就出一些问题来测试一下几位,答题形式为抢答,每个店派出一位抢答员举手抢答。我提出问题后,得到答题权的小组就派代表回答问题,但是答题过程有时候不太顺利,小组内其他学生就会帮他翻书找答案,有时候几个学生一起找,忙得不亦乐乎。有些学生理解错了题意或者没有听清楚题目,回答问题时笑料百出,引得大家哄堂大笑。按每个小组回答问题的多少和回答的质量,我组织了几家店铺的排名民意测评,测评的结果决定了下节课销售的发言顺序。这节课结束时,我给每个小组布置了查阅硬件资料和填写报价单等预习任务,还有书面作业。过了一天,第二课时的授课开始了,我检查了每一个小组的报价单,惊奇地发现学生填写的内容非常专业,这说明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远远超过我的想象。有的是去网上查到的标准电脑配置,有的甚至可能去电脑公司特地咨询过相关信息,看来对我这个大客户还真的重视起来了。按照上一节民意测评的排名顺序,每个小组轮流向我推销他们的报价单,有些小组甚至把这款机器配置的优点和可以讲价的范围都说得一清二楚,还准备了手写的资料,有的小组出现了一些小的失误,比如,硬件名称是英文的就读不清楚或者干脆略过,还有的学生在读的时候带有一些小动作,看到这种情景,学生们忍不住大笑起来。这节课学生的反映很热烈,气氛很活跃,远远超出了我的预计,销售过后,我让各个小组进行最后陈述,同时让学生选出最优化的机器配置方案。这节课的最后,我给学生留下了一个书面作业:写出你所想要的电脑配置单。

案例的总结和改进 本案例的立足点在于学生在此之前对电脑知识有一定的基础,我特意安排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的精心安排和阅读教科书等等知识的系统强化措施为第二课时做了铺垫,课后又给学生布置了查阅资料和填写报价单的任务,让他们在第二课时前有充分的准备。这样,两节课的知识有机有序地结合起来,前后呼应,最终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每一节课都有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应用案例教学法也是我的一个新尝试,有些问题在所难免。比如说设备问题、资料问题、学生方面的问题等,这些都是很宝贵的实践经验。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班级与班级的活跃程度也不一样,也给我使用案例教学法带来了一些问题,学生有时候不配合,也有的班级太过活跃而使教学过程难以控制等等,这些突发性事件和处理的方式方法都是我接下来选择和使用案例时所要着重考虑的,也是对案例教学的一个扩展和补充。

使用案例教学法的建议

第一,案例教学法不是一种教学的必然选择,而是一种出现情况,根据对情况的分析,提出解决方案,讨论解决方案的一种非常客观的教学法,所以案例讨论应尽量摒弃主观臆想的成分,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讨论方向,培养学生的能力,不要生搬硬套、走过场、摆花架子。

第二,案例教学耗时较多,因而案例选择要精当,开始时组织案例教学要适度,主要抓效率和质量,要在学生的新鲜感还未受到影响之前树立起教师的教学风格。

第三,实施案例教学一般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否则很难形成讨论的氛围,也很难进行相关知识的交流,甚至可能会造成冷场。

一个好的教学方法需要经过不断摸索才能成功应用于教学实践,案例教学法的构思、准备、角色设定、授课过程、课后总结提高等几个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循环提高的体系,使用得当便可以在实践中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升华,同时也会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但是,教师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什么情况下才适合运用案例教学法,这些情况通常是在讲解一些理论性较强的、难于理解的、难于记忆的或者运用常规教学方法无法收到良好效果的知识时,这些情况多是无例可循的,必须依靠教师的主观判断加以确定,因此,使用案例教学法的教师必须有一定的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

[2]徐建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运用“案例”教学法初探[J].正德学院学报,2005,(2).

[3]夏正江.从“案例教学”到“案例研究”:转换机制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5,(2).

作者简介:

第3篇:云计算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网页制作;课程改革;以就业为导向

中图分类号:G71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220-02

网页制作方面的书籍很多,却很难找到适合中职学生的网页制作入门级书籍,借着我校国家示范校创建的春风,本人尝试去规划一本适合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网页制作入门级教材。

一、教材总体规划

1.指导思想:本着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和特点出发来规划教材。结合我们中职学生“轻理论、重实践”的特点,入门级的网页制作教材应言简意赅,但却要联系网页制作行业的具体实际,培养可持续成长IT人才,遵循“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

2.教材目标:了解网页制作的相关概念、熟悉Dreamweaver CS3的基本操作、能完成教材中的静态网站项目、能独立制作一个静态网站。

3.适用对象:所有网页制作初学者,特别是中职学生。

4.前导课程:PHOTOSHOP、FLASH

二、教材具体实现

1.教材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 什么是网页、网站、网页制作

网页、网站、网页制作的概念

网站建设的流程

简易网站的搭建

第二章 Dreamweaver CS3软件介绍

软件及界面简介

站点管理

编写第一个页面

第三章 表格处理与页面布局

教学案例:全运会网站

练习案例:世博会网站

教学案例:上海新貌网站

练习案例:七彩云南网站

第五章 创建超级链接

教学案例:四川旅游网站

练习案例:庐山风景网站

第六章 插入多媒体元素

教学案例:在线教育网站

练习案例:中职教育网站

第七章 建立表单

教学案例:用户调查表

练习案例:网上定书单

第八章 CSS样式表

教学案例:科讯公司网站

练习案例:今日新闻网站

第九章 项目实战

教学案例:班级网站

练习案例:自拟主题

2.各章节内容安排理由及教学处理。第一章介绍什么是网页、网站、网页制作,对于一名网页制作初学者,应该对所学学科有大致的认识,对网页、网站的理解要从原来的非专业角度提升到专业角度,对网页制作的流程要有更系统的认识,要了解一个网站从输入它的网址到能看到网站内容,这之间发生了什么?最后我们可以利用WINDOWS自带的服务器功能建立一个站点,并可在互联网上申请虚拟空间,将我们的简易网站上传上去,为互联网上的用户所浏览。这一系列的过程能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网页的兴趣,从实战的角度感受建站的乐趣。教师在讲解这一章时,确实要带领学生真实地申请虚拟空间,并上传网站,只有将此落到实处,才可真正激发学生动手的兴趣。

第二章Dreamweaver CS3软件介绍,作为所见即所得的网页制作软件,适合网页制作的初学者使用,在这一章中教师应强调拆分视图的使用,通过效果与代码的对比,促进学生对HTML代码的学习,当然并不只是这一章,接下来的学习,教师也应该常使用拆分视图引导学生为可持续性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章表格处理与页面布局,关于页面的布局有两大模式:一是传统的表格、二是大势所趋的DIV+CSS,为什么笔者仍然选择表格布局模式?原因如下:表格布局效果直观,有利于初学者的学习,表格布局的学习更为简单,更易上手,学习者更有成就感,表格与DIV+CSS的布局模式并不冲突,不会对将来的DIV+CSS的学习造成更大的困难。所以结合学习者特征,笔者仍然采用表格作为布局的手段。在教学上教师要重视表格的学习,在后续的学习中,表格是基础是重要的,学习者对表格布局掌握好了,就能降低学习的难度、加快学习的进度。特别要强调的是对标签选择器的使用,教师要强调标签选择器的使用,这是制作网页的利器,应该反复强调。从第三章开始,每一章节都会有一个教学案例和练习案例,有利于案例教学法及自主实践教学法的实施。

第四章图像的插入与编辑,关于图像的插入其实非常简单,如果只是单纯的讲解方法,可以一笔带过,但为什么要花一个章节来讲解呢?在网页制作的学习过程中,笔者更认可完整网站的制作,网站可以是只有三、四个页面的小网站,但完整性的网站可以让学习者在制作中感受网站的规划与设计风格,为最后一章的项目实战打下基础,之前有些教材如网页制作百例之类的,笔者认为不适合初学者的学习。这一章的教学处理上,也应让学习者完成两个案例的制作。

第五章创建超级链接,这一章的内容也是网页制作的重要操作,在教学处理上,考虑到前两章已经对表格布局操作有了充分的练习以及课时的安排,可以考虑将练习案例作为课后练习,将课时补充给后续的章节。

第六章插入多媒体元素,虽然文字是网页不可或缺的元素,但声音、动画、视频可以丰富网页内容,增强网页可观性,这部分的内容也是能激发学习者兴趣的内容,在教学处理上可结合自主探究方法,锻炼学习者自主实践能力,在内容处理上,也可将练习案例做为课后练习。

第七章建立表单,本教材只讲述静态网页的制作,表单的制作为今后的动态网页制作打下基础,教师在讲述表单内容时可以提及动态网页的内容,结合真实网站注册页面来讲解,效果会更佳,并仍然强调代码与效果的结合。

第八章CSS样式表,学习者要理解和区分Dreamweaver中的三种样式,要明白样式定义中分类的功能,并结合代码来学习。这部分的学习对学习者而言是有些困难的,教师要引领学生多去尝试分类各自的使用,在参与中体验感悟CSS的作用。

第九章项目实战,这一章是最后一章,教学案例是一个班级网站,详尽得讲解了从网站的规划、资料的收集、设计图的制作再到Dreamweaver的整合的过程,贴近真实的市场动作,从无到有的网站制作过程,通过这一章的实践,学习者会有很大的收获。最后的练习案例是由学生自主选题,可以小组形式完成。

三、教法指导

本教材的编写结构适合于案例教学、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实践教学法的实施,充分让学生能“参与、体验、感悟”网页制作的过程。

四、学习评价

采用过程性评价机制,结合最后一章的网站项目,综合学生自评、他评、教师评价,全面考核学习者的学习成绩。

五、结语

以上是笔者结合《网页制作》教学一线工作对中职学校教材编写的实践和体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指导思想,以“参与、体验、感悟”为改革思路,吸引更多的中职学生主动参与网页制作、在体验中感受到设计的乐趣,在感悟中得到自信与力量,中职教师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l]陆莹.网页制作DreamweaverCS3[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常丽丽.中等职业学校网页制作课程教学的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24).

第4篇:云计算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一案到底;教学法;Word软件课程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2.13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2-0-02

“一案到底”教学法由“案例教学法”发展而来,是案例教学法的一种特殊形式,近年来在多个学科的教学中得到应用。“一案到底”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具有脉络清晰、教学系统的优点,能够将教学目标分步骤清晰地呈现出来,学生易于形成系统认知和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1 “一案到底”教学法

“一案到底”教学法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教育界比较认可的说法是教师根据课程需求和授课知识点选取一个典型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构建系统认知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现在“一案到底”教学法比较多地运用在初中、高中阶段的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中。该教学法在实际应用中能够达到案例设计与传授知识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知识与实际需求的结合、考试和评价的结合,非常适合一些高校开设的计算机课程的教学需求。

2 Word软件教学现状

2.1 计算机课程教学法综述

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多种教学法在计算机课程教学应用中的研究,比如2002年,湖北省荆门市财经学校朱云霞进行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介绍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及其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优势,提出了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注意事项;2003年,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职中肖胜阳进行了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开展项目教学法的研究,着重开展了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设计研究和教学实践研究;2006年,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詹自胜进行了案例教学法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研究,设计了一种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流程,探讨了案例教学法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中的效果。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然而,在计算机课程中采用的教学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经常需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比如在Word软件教学中应用“一案到底”教学法就是一个很适合的选择。

2.2 Word软件教学现状

Word作为微软公司开发的Office办公软件中最重要的一个组件,在高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Word是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般在新生入学第一学年开展,目前Word软件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教学案例老旧,缺乏连贯性,部分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已经进行了初步学习,如果教学内容浅显、缺乏实用性,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对于实用性极强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来说,在教学中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案例十分重要,“一案到底”教学法十分适合Word软件课程内容的教学需求。

3 “一案到底”案例设计

3.1 “一案到底”总体设计

Word软件课程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大高校本科生各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和了解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技能的重要课程。Word软件课程操作性很强,通过课程学习能够培养学生掌握在信息社会中必需的计算机技能,巩固、加深已有的计算机知识,为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做好铺垫。

“一案到底”教学法在Word软件中教学应用的立足点在于“一案”,恰当的案例能够串联多数知识点、突出难点知识点、强化重点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教学设计依据的是本次课的各个教学知识点,争取串联起本次教学内容绝大多数知识点,同时要做到有重点、有层次,不能单纯为了加入知识点而进行生硬的教学案例设计。“一案到底”教学法在Word软件中的教学应用的中心点在于“到底”,优秀的案例设计不仅可以串联单次课程的重难点内容,还可以将多次课程的内容进行有机链接,让学生在新知识点的学习中进行原有重点内容的强化和复习,将多次课程内容形成一个既可以独立又能够紧密连接的整体教学案例,在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独立知识点的同时形成体系化认知,真正在理解课程内容}络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其总体教学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3.2 案例

列举一个Word软件教学中“一案到底”教学法的设计案例。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按照逆向的“‘一案到底’知识体系”“‘一案’知识块”“分散知识点”进行总体设计,按照“分散知识点”“‘一案’知识块”“‘一案到底’知识体系”顺序进行实际授课。

根据Word软件课程教学计划,教学一般按照知识点“Word软件简介”“Word文档操作”“文档编辑”“表格编辑与应用”“图文混排”“长文档编排”“页面设置与打印”的顺序进行。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构建一个囊括所有重要知识点的“一案到底”整体案例,再按照课程需求和“一案”结构进行分割,形成单独的“知识块”,每个知识块包含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散知识点”。

根据“Word软件简介”“Word文档操作”…“页面设置与打印”的教学顺序与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和本科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一案到底”的“毕业论文”整体教学案例。将“毕业论文”分割成“文本编辑”“图文混排”“表格制作”“长文档编排”等多个“一案”知识块,在每个知识块中强化练习重点内容,比如在“表格制作”知识块中重点加强“表格线独立设置”“表格文本对齐方式”和“单元格合并与分割”这些分散知识点的教学与练习;在“长文档编排”知识块中重点加强“设置多级标题”“使用分节符”“使用分页符”这些分散知识点的教学与练习。授课时依据分散知识点的顺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这些知识点组成的独立知识块,最终学会Word软件的整体操作使用方法。“一案到底”的“毕业论文”整体教学案例结构如图2所示。

4 结 语

“一案到底”教学法不仅适用于Word软件教学和计算机课程教学,也同样适用于多个其他学科教学。“一案到底”在实际教学中的成功应用需要依靠优秀的案例设计和教学设计,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案例进行不断的打磨和修改,也需要根据当代学生的特点,及时对案例和教学手段进行调整。“一案到底”教学法的串联知识点、整合知识点,直至形成知识体系是该教学法的灵魂所在,在教学中恰当运用“一案到底”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提高教学效率的良好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邓先礼.“一案到底”教学法在软件设计课程中的实施[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4(7).

第5篇:云计算教学案例范文

[摘 要]数学广角中的数学思维含量非常高,它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面对这一新的内容,许多教师都不知道如何教学,出现了种种误区。教师要理清教学思路,探寻数学广角的有效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让数学广角教学之路更精彩。

[关键词]数学广角 误区 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5-020

人教版中高年级各册小学数学教材在最后都安排了一个单元——数学广角,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数学思想,它对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面对这一新的内容,许多教师都不知道如何来教学,出现了种种误区。下面,笔者就结合当前部分教师在教学数学广角时出现的误区,谈谈如何拨开这些误区的面纱,从头开始,研究数学广角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发展。

一、数学广角教学误区

1.数学广角教学重演示轻实践

【教学案例一】排列与组合

数学广角安排此内容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操作来发现如何才能进行有序的排列与组合,从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促进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可以让自己的思维更有序、更全面。但是有位教师在教学时,为了节约时间,每一道例题的教学都是先多媒体演示,学生观看如何进行排列与组合,看看是如何进行连线的,然后再让学生进行模仿,从而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排列组合方法。

这样教学虽然学生通过观察与模仿也能形成正确的排列与组合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没有经过学生大脑的思考,学生没有真正投入思维活动当中,学生的思维脱离了自己的亲身体验,这是不利于发展学生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所以,数学广角的教学不能以多媒体课件来代替学生的操作与实践。

2.数学广角教学重方法轻思想

【教学案例二】鸡兔同笼

数学广角安排这个内容的目的除了让学生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策略,更重要的是想培养学生数学的基本思想,比如对应思想、假设思想、比较思想、转化思想、代换思想等方面的思想。教材的安排是先让学生通过列表来发现答案,然后通过假设的方法来让学生学着换一种思想来思考问题,最后是让学生用设未知数列方程的方法来逐步掌握这些数学思想。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这一数学广角内容时,却忽略了这些数学思想,就题解题,把本来是培养学生基本数学思想的教学内容变成了应用题教学或是奥赛教学。

数学广角的教学不能与应用题教学或者奥赛教学等同起来。因为应用题教学与奥赛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而数学广角的教学重视的是学生数学基本思想的发展,它除了要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还要为学生指明解决问题的方向。所以不能只重视方法教学而忽略思想的发展。

3.数学广角教学重教材轻拓展

【教学案例三】简单组合

“在2002年世界杯C组的巴西、中国、土耳其、哥斯达黎加四个队,每两队踢一场,一共要踢多少场?”教材中安排的排列组合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把四个队放在正方形的四个角上,通过两两连线来确定场数,另外一种是把四个队放在一条线上,按照从左到右一一连线的方式来计算场数。某个课堂上,有一位学生提出一种方法——表格式,因为他平时看一些比赛就是用表格来表示的,这样也好写上积分,但授课的教师却以这种方法太复杂而制止了学生的表述。

教材受篇幅的限制,对某一知识点的安排往往是以点带面,特别是数学广角内容的安排,往往教材只是给学生的思路提供一个范例,其他的需要学生自主去探索。所以在教学时,教师不能以教材为中心,教材中有的就教,没有的就不讲,这样与编者安排这一版块内容的初衷就相违背了。教师应将内容进行系统处理,让学生有机会拓展相关的数学知识,形成更高层次的数学素养。

二、数学广角教学的研究

拨开了覆盖在数学广角外围的云雾,我们就要重新理清教学思路,探寻数学广角的有效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

1.数学广角教学深度要符合学生数学水平

【教学案例四】植树问题

教学完植树问题之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适度拓展解决问题的深度,让学生体会相同的问题在不同的情境下会有不同的结果,从而形成依据现实情况来寻找解决策略的习惯。

1.A点到B点有150米,每3米植一棵树,两头都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2.从小明家楼房到小红家楼房150米,两家想在路的一边每隔3米植一棵树,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3.学校椭圆形操场长150米,学校想在操场周围每3米植一棵树,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这三道题目虽然都是植树问题,而且数据也是一样的,但是它们的解法却完全不一样,学生只有把它们放到具体的实际情境中才能灵活解决。而且,这三道题目都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上,通过努力都可以解决。这样的内容设计是合理有效的。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这一数学广角时,安排给学生解决的植树问题却非常难,比如把10棵树植成5行,每行要有4棵树;把7棵树植成6行,保证每行有3棵树;等等。这些题目都是奥赛题目,一般学生是解答不出来的,所以把这些教学内容安排到课堂上是十分不合适的。

所以,在教学数学广角时,适当拓展一下深度是可以的,但是这个深度要符合学生的数学水平,是让学生通过努力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如果学生面对那些有深度的问题一筹莫展,拓展的内容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2.数学广角广度要符合学生生活环境

【教学案例五】数字和编码

这一次数学广角是在学生已经对门牌号、教室号等编码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理解数字不仅可以表示数量,还可以用来编码,而本节课的教学也就是让学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数字编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材的安排也是从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等学生经常接触到的生活用品来入手,把教学置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教材中所有的练习题也都是从学生的生活中选取的,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一位教师在安排学生课后进行编码练习时,所安排的任务是到学校图书室了解学校图书的编码规律,并设计一些新的编码进行交流。事实上,学生平时到图书室机会不是很多,对于图书的分类也不太了解,况且图书的编码远比教材中的一些编码复杂得多,离学生的生活环境也比较远,学生很难完成这样的任务。虽然教材中也安排学生了解图书编码,但是这种编码仅局限在班级的图书角,书的种类与数目不多,学生可以完成任务。因此如果让学生用学校图书室的图书进行编码,那么就已经脱离学生的能力水平了。所以,我们选取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探究活动更有效。

数学广角中的有些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很远,再加上学生没有生活经验作为基础,就很难全身心投入学习当中,其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的广度方面要遵从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找一些教学素材,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放弃一些不贴合学生生活环境的例子。在保证教学目标可以有效完成的情况下,从学生生活中挖掘一些教学案例,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更加紧密,促进学生有效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3.数学广角教学策略要以生为本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是新课标的精神,其深远意义也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下面要谈的是在数学广角教学中,如何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策略。

(1)以生为本,恰当设计教学目标

也许有许多教师认为,在教学数学广角时,教材挖掘得越深,教学目标设计得越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就越高效。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教学目标完成的情况如何得看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的教学目标要以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知识水平为基础,不能过深,也不能过浅,不能过窄,也不能过宽,一切要以生为本,要通过了解学生具体的数学经验水平来设计恰当的教学目标,不刻意拔高教学目标,也不随意降低教学目标,力求做到保证基础目标的完成,适当拓展教学目标。我们也可以制定分层次目标,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发展。

例如教学案例四中的植树问题,所设计的教学目标就是遵从学生的实际水平,没有设计过于复杂的目标,也没有局限于教材中的几个例题,而是在完成基本知识技能的基础之上,适当拓展学生对不同情况植树问题的解决策略,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

(2)以生为本,关注思想形成过程

数学广角的教学不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解题策略,而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丰富了哪些数学经验,形成了哪些数学思想。但是数学思想是隐性的,它不像数学知识与技能那样,通过几道数学题的解答就可以发现学生是否掌握了,它比数学知识更抽象。人教版的数学广角中的内容都是把数学思想以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形成数学思想。所以,在教学时,要以生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想的形成,关注他们是如何形成思想的,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让每一个学生的数学思想都能在数学广角的教学中得以发展。

还是教学案例四中的植树问题,第一次我是让学生猜各种植树情况,然后再通过交流让学生形成解决植树问题的各种策略。其实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根本没有形成数学思想,只是形成了数学技能,所以,在第二次教学时,我让学生在草稿本上画出各种情况的草图,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草图。这样,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思想得以有效渗透。

(3)以生为本,灵活处理教材内容

在教学案例一中,我没有运用多媒体来教学,也没有让学生严格按照教材的方法来教学,而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有的学生用文字来表述搭配方法,有的学生用字母来演示搭配方法,有的学生是用画图来表示的,有的学生是用数字来表示的,还有的学生用算式来计算有多少种搭配方法。但是,纵观这些搭配方法,都有一定的次序,学生把知识数学化的过程也非常清晰。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大数学”的教材观,在以生为本的基础上,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所以,在教学时,我们要仔细分析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跳出教材看教材,允许学生利用教材以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也就不会出现教学案例三中那位教师的尴尬了。

第6篇:云计算教学案例范文

当前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仍然停留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是模式上,尽管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但教学效果不够明显。没有采取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模式,不能满足实现讨论式、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目标。

2教学改革

2.1课程总体目标

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充分考虑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差别性,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学时、学分依据理工、经管、文法、艺术、师范等类别进行了区分设置。坚持从“工具论”上升到“方法论”,从单纯的“实用技能”转变为“思维训练”与“能力训练”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理念,以“互联网+”为切入点,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计算机思维能力、互联网思维能力和解决专业问题能力。

2.2构建课程体系

由于“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行动的推进,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将要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大学一年级的第一个学期所有的专业共同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大学一年级的第二个学期依据专业的不同开设不同的课程。理工类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财经管理类专业和文法类专业开设《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艺术类和师范类开设《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根据专业的目标,后继将要开设1—3门相关的计算机课程。师范类专业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数学专业开设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及有关算法的课程、自动化专业开设有关嵌入式系统开发的课程、制造类专业开设有关物联网技术方面的课程、财经管理类开设有关电子商务网站的课程。通过针对不同专业开设不同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具有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的应用能力。

2.3教学内容改革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中,理工类专业课程内容侧重信息检索技术,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跟踪学科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经管类专业课程内容侧重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文法类课程内容侧重Internet基础与应用,培养学生有效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能力;艺术类课程内容侧重多媒体技术,培养音频、视频信息的采集和处理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增加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具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理念和思维方式。开设的第二门课程应依据专业类设置不同的课程,为了更好地为专业服务,尤其与现代制造业、生产业等有关的专业,探索与互联网+的实际应用问题,通过算法实现和设计满足专业需求的教学案例,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求解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能力。

2.4教学方法的改革

以案例来组织课程讲授知识点,以应用为主线加强能力训练和思维训练,坚持理论够用和注重算法实现的原则;采取案例驱动教学方法,在实验室进行互动教学,边讲边练,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巩固学习效果。课堂教学通过精彩教学案例带动知识点,讲、学、练相结合,实现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物联网等有关最新技术发展融入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最新应用技术,开阔了视野;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精讲”。针对专业不同开设的实验项目,如In-ternet实验、高级排版实验、PPT多媒体作品实验、电子表格实验、多媒体应用实验、迭代递归算法实验、二分查找实验、计算积分算法实验、数据库应用实验等项目。通过实验项目完成相应的案例,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采取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改革方式,探索“互联网+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结束语

第7篇:云计算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高职;后期处理;案例教学

1引言

高职院校计算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愈发激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一直是职业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学工作的重点。近几年,我系开展了相关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中以影视后期课程的教学为例,阐述如何在后期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注重学生创意设计能力的培养

影视后期制作行业与广告设计行业一样,对“创意”的要求比较高。一个后期作品如果缺乏能吸引人眼球的创意,想单独依靠技术进行“发挥”,则最终作品仍掩盖不了其“平庸”本色。然而,很多学校在后期相关课程的教学中,没有将学生“创意”能力划入其专业技能,有些学校虽然在培养方案中写明了应培养学生“创意”专业技能,但在教学中却缺少这项技能的锻炼。诚然,创意技能的培养,不可能像有些人想的可以开设一个学期或者两个学期就能取得成功。在教学中,我会激励学生多看电视和电影“包装”,包含海量获奖创意广告,让学生体会这些成功作品中的创意点,学生每天徜徉在这些海量创意片段中,“创意”的刺激源源不断,有一天当你会发现,学生会提出他们自己的想法,而这些略显生涩的想法中很多都有“闪光点”和独到之处。当然,如果有些学生羞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可用“头脑风暴”法,这样有助于激发团体能量。在创意产生后,需要激励学生想办法去孵化这些创意点。这里会出现两种情形,独立完成和小组合作完成。如果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创意点较难实现,可利用小组合作完成,否则应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不可以“一刀切”,应因人而异,因“想法”而异。下一步工作,要利用分镜头脚本一步步梳理“创意”,切忌直奔“技术”。很多人后期制作中不走“分镜”这一步,认为利用技术一步到位,可以省很多成本。这种想法有些想当然。“分镜头脚本”充分体现你的创作意图、创作思想和创作风格,如果缺少了“分镜头”,如同建筑行业缺少了设计图,缺少这个“蓝图”,其他创作人员就很难领会你的意图,剪辑工作也会缺少相应的“依据”,也很难进行再创作。所以,作为后期处理工作之一,学生必须要耐心去学习和练习应用这种“分镜脚本”,还要注重其规范性,做到画面简明易懂,序号清晰,各种景别运用合理,各分镜运用富有技巧且自然流畅。

3注重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在影视后期课程教学中要善用“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我会搜集各种教学案例,依照后期处理工作流程,设计各种教学和工作一体化任务,将所有教学重点融入这些教学案例中。所以教学案例的选取尤为重要,既要体现这课所学重点,还要有典型性和行业应用价值。这里,有很多人可能习惯用课本自带素材中的教学案例,然而单纯用课本中案例有可能会有如下缺点:案例数量少,有些案例没有难度,有些甚至已跟不上行业需求。为此,我在工作中坚持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从真实电视和电影场景中选取案例。从武侠片到现代片,从偶像片到励志片,从科幻片到纪录片,从神话片到悬疑片,从谍战片到战争片,从栏目包装到广告宣传,各种类型的素材都注意汇总。另一方面,利用这些案例教学,可以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寓教于乐。例如,在后期课程中“合成”这个术语和应用很重要,在整个后期处理行业中应用很广泛。为了能让学生学会“合成”并且能熟练应用合成,我选取了美国著名电影“超人’中的一些片段作为案例。如有一个片段为超人从地球一跃而起,飞到云中。引入这个案例,先让学生讨论:假如现在需要这样一个大型实景,而场地有限或搭建费用有限,你该怎样作才能在减少成本的情形下取得与你实景录制几乎相同的效果?这里不能考虑用直升机。多数同学思考后说没有想到一个很好的方案,此刻需要引领同学思考,用前面已学的知识能不能完成这样的工作和效果?同学思考后认为没有这样的一个方案可以省钱又能很好的呈现场景。而当我告诉同学用“合成”可以完成这样的工作,并最终给同学呈现一个超人在云中飞的后期“合成”工作流程,同学表现惊讶。虽然很多同学都清楚,在电影这个行业中有一个专业术语“威亚”,也在很多武侠片或科幻片或者神话片中的录制现场总会见到“威亚”的应用,可多数同学并不清楚“威亚”在整个后期处理中怎样被清除的。同学看了这个应用案例的“合成”流程后,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随后的教学中,又给学生选取了两个战争影片中的片段,让学生学习后期处理“军用望远镜效果”。练习中,学生主动思考,发言提问,尤其在“键”的应用中,有些学生利用“亮度键”和“轨道遮罩键”两种不同的方法制作“军用望远镜”,且均有刻度,最终效果很逼真,几乎可以与原作相媲美。

第二,从著名动漫公司作品中选取案例。这些成功作品都代表了当前中国最前沿的行业企业技术,起着行业“风向标”作用。选取这样的素材,学生可在真实的企业工程中实践,从而保证了案例的职业性和前沿性。虽然案例有些难度,却能极好的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

第三,从与我校建立了合作关系的企业中,选取成功的工程案例。各企业都有其代表作品和成功的宣传案例,从这些案例中,学生可以体验不同的企业文化和作品风格。

4注重翻转课堂的运用

影视后期课程教学中,还应善用“翻转课堂教学”。翻转课堂教学中,我分析每个学习任务,课前预先录制教学视频片段,利用学校先进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连同文字学习材料和各种案例素材,共享给同学课前学习。在课前自学中,学生不仅要观看相关的教学视频,还要独立完成视频中所讲案例,并完成我布置的练习。学生在观看视频期间,可能会发现有些重点或者难点没听懂,可反复观看视频,如果仍然很困惑,可与其他同学课前交流,也可先做好标记,留到课堂,与我和其他同学一起交流,加深印象。翻转课堂教学,切忌放松了课堂。要最大限度的利用有限的课堂,提升同学的实践能力。这就需要设计好各种有针对性的课堂案例练习,这些练习要不同于课前各种案例和练习。课前练习注重讲清重点和难点,课堂练习则注重难度和角度,要巩固课前学习成果。

5注重真实应用的驱动

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带领学生参与真实工程。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带领学生参与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每年学校各系部都会有很多课程参选省级精品课程和校级精品课程,我们会带领学生参与这些精品课程录像的后期处理,建成了信息工程系精品课程录像后期处理小组。每年都有高年级学生带领下一年级学生,用这种“传帮带”,形成了长效机制。2011年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荣获山东省精品课程,其全部课程录像均由学生进行后期处理,2012年我校“网络管理与应用联合课程群”和“会计综合技能联合课程群”又荣获山东省精品课程群,其中的全部课程录像也均由我校_二年级的同学进行后期处理,学生在这些真实应用的驱动下,完成真实工作任务也同步完成了学习任务。

第二,带领学生参与各种微课制作和其他教学资源建设。近几年,随着微课和慕课在国际和国内各级院校中的广泛应用,我学校在很多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应用了“微课”和“慕课”教学资源,这期间不仅要用到专业的第三方程序软件,也要用到后期处理程序。这也给学生提供了发挥其专业技能的机会。学生在这些工作中,不仅仅局限于这些课程的后期工作,他们还要学习相关的行业标准。这样有助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第三,带领学生参与学校和各合作企业宣传片制作。学生参与了我校新校区宣传片和学校招生宣传片的后期处理。另一方面,学校与很多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很多企业都需要进行企业文化宣传,学校会激励学生参与企业文化宣传片的制作,这需要学生进驻到企业现场学习,学生可体验不同的企业文化,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第8篇:云计算教学案例范文

案例式教学法始创于美国哈佛商学院,其科学性、创新性已经被我国的教育工作者认同和接受,并在很多高校的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案例式教学法是一种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法[1]。统计案例教学法,就是根据统计学科自身的特点、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将统计课程中实际案例的处理过程搬入课堂,通过例题讲解渗透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讨论,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方法用于应用性特别强的多元统计分析课程,效果尤其明显。

2石油案例教学特点

首先,统计案例素材来自于石油院校的各院系的真实课题。整个解题过程涉及到大量的专业背景,完整的教学过程可以有效地将统计教学培养和专业教学培养结合起来,对于学生将来就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其次,案例分析是进行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以学生为主体对案例进行辨析并得出自己结论的一种创造性教学活动。以石油为背景的案例教学过程,不仅可以作为多元统计分析课程的教学主体,还可以作为各专业学生实习实训的课题,同时也可以为毕业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最后,任何一个统计问题都需要论证和检验,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对于所选择的案例,结果都是客观存在的,这就促使学生思考自己所做的结论是否具有可行性。如果学生所得到的结论比预期的结果要好,就可以适当考虑统计模型的可行性及与原始结论的差异性。

3案例教学分类

依照案例性质可分为解题型、分析型。解题型是指为了使学生正确理解统计原则和具体方法而采用的教学案例,其特点是通过实例性习题、例题进行具体的计算,简单地体现出多元统计学中的原则、定义、原理和方法。分析型案例是指由教师提供背景和材料,并具有明确针对性地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研究问题存在的状况、条件以及问题的发展演变趋势,最终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依照案例内容多少可分为专题型和综合型。专题型是针对某一特定问题或问题的某个方面的案例,也称专门型案例。综合型案例是对统计全局性关键性的问题进行全面研究或分析,涉及范围广泛,知识点含量多。综合型案例的特点是具有全面性、综合性和系统性。

4案例式教学法三个步骤

4.1提出问题。

案例教学当中的案例必须具备真实性、可操作性、知识体现性这三个要素。真实的案例可以激发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开阔学生的眼界,同时为将来处理实际问题做好有效的前期铺垫。可操作性是指案例应该有合适的解决办法,结果不能含糊,整个过程尽量思路清晰。知识体现性是充分考虑到我们的目的是教学,因此选择案例时候需要挑选能充分体现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及知识点的案例。

4.2解决问题。

整个过程的主体是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对于陌生的问题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解题方案,作为教师不能只按照自己的思路想法去讲解,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总结利弊,再借助统计软件向学生演示,讲解问题的整个过程。讲解的同时注重理论的渗透和方法的总结。

4.3实验操作。

通过案例的演示,明确具体要求,由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可以考虑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充分发表白己的意见,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讲评,并介绍在其他问题中的实际应用,以利于学生知识的升华。

5结论

第9篇:云计算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专业实践;案例;需求导向;主流技术

1 IT专业特点

IT专业是指信息技术类专业,一般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通信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涉及到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的硬件技术、软件技术和应用服务三个方面。IT专业具有应用范围广泛,技术发展迅猛的特点,它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

现在,我国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开设了IT专业,研究生、本科生和大专生三个层次每年的毕业人数高达45万人左右,其中硬件技术类8万人,软件技术类20万人,应用服务类17万人左右。硬件专业包括一些软件专业和应用服务类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数分布在通讯企业的技术开发岗位、工业生产企业的设备维护岗位,例如国内影响较大的中兴通讯、华为公司、在华的国际著名IT合资公司,以及电力、石油石化、钢铁、机械制造行业的企业。在设备制造、控制系统开发等领域吸纳了大量的硬件技术人才;软件专业毕业生涉及到企业单位、事业单位、政府团体、金融、证券、信息管理方面的软件系统开发和应用服务工作。尤其,我国现阶段大力发展的软件外包产业,成为软件专业毕业生重要的发展领域。

但是,我国高校IT专业教育还跟不上国际主流技术、应用的发展形势,不能满足国内外企业生产和管理的需求。众所周知,我国的软件外包业务一直无法与印度相比争,也无法从欧美日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究其原因,还是急需改革我国IT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

2 实践课程的定位

IT专业属于应用型技术类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分为专用技术和通用技术。专用技术主要研究某一领域或专业本身的发展理论和技术,一般占有大量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目前,我国IT技术发展的滞后表现,就是缺乏本专业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通用技术主要是适合大多数行业领域应用的技术,例如云技术、网络应用技术、通讯应用技术、软件系统开发和应用技术等可以在各行各业中运用。现阶段我国需要大力发展IT专业的通用技术开发与应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加强人才培养,是发展IT专业的必由之路。高等学校是IT专业人才培养的主战场,要重视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在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要突出专业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学生通过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主要实现三个方面的能力。

1)技术能力。掌握IT专业的基本知识与技术开发、应用的技能,熟悉大多数行业领域IT技术应用的特点和方法,以及该行业领域国外IT应用的动态,通过职业水平能力考试,具有如网络工程师、信息管理师、高级程序员、系统分析师等资格证书,能够承担相应岗位的工作。

2)学习能力。不停地跟踪IT主流技术,能够通过自学或再培训学习,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文献信息检索、开发技术查询,提高IT信息的获取与处理能力;通过不断学习,能够自觉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变化,造就学生具有持续发展的愿望和能力。

3)协作能力。通过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应基本具备良好的IT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与团队成员的协作能力、信息安全和保密意识。还要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善于人际沟通和表达,具有项目组织与协调的能力。

3 实践课程案例的设计

IT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不同于理论课程的实验教学,它是一门自始至终贯穿实践训练的教学活动,必须是“以老师为引领,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亲自动手完成项目的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与维护。因此,为了便于学生有针对性、有效率地训练,老师需要事先设计出合适的实践课程案例。案例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效果,甚至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质量。实践课程案例的设计要遵循以下七条原则。

3.1 以项目为载体的设计原则

IT技术的是以项目应用为特点的,无论项目建设规模和应用范围的大或小,在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中,经历都是差不多的:系统功能的目标分析与设计、技术开发路经的选择、系统架构、程序开发、系统测试与质量保证,用户使用培训和系统维护等。所以,IT专业实践课程的案例应该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实践训练,让学生深化课本知识的学习,锻炼IT技术开发和应用能力。

3.2 以需求为导向的设计原则

IT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得到深入广泛地应用,积累了大大小小很多的案例。但由于IT技术发展很快,过去的先进技术或方法,现在可能已过时而不适用了,或者可以被更先进的技术替代。在课程案例设计时,不能简单行事,照搬旧案例是没有意义的;要充分了解用户的应用特点,以需求为导向设计实践课程的案例。

需求来源于生产实际,要鼓励老师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可以将企业已成功应用的系统作为学生实践训练的案例,让学生模拟它进行开发,请企业人员使用、检验。也可以将企业紧缺的项目或已有项目的改造、扩展系统作为实践案例,让学生实战训练。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生产实际中的实践训练,不仅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专业要求,而且对老师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老师有完成项目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以需求为导向的案例设计,也可以从企业生产实际课题中,分解出若干个子课题,分步骤、分层次地进行实践训练,建设成教学案例群。

3.3 力求主干课程全覆盖的设计原则

IT专业实践课程训练是整个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若干个阶段性教学任务组成。但每个实践教学案例要力求全面覆盖已学过的主干课程知识和技术方法,有针对性地训练巩固。学生工作后从事的工作岗位会不尽相同,但都要用到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专业实践的训练的重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工作能力。

3.4 再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设计原则

由于学生在学的时间有限,不可能进行很多的专业实践案例训练,因此必须利用有限的实践训练资源,达到教学目的。重要的是要求老师对专业实践课程案例进行再改造、设计,力求再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运用。甚至可以将几个实际项目系统,精心取舍成一个完整的能够达到训练目的的案例。专业实践教学对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双师型”老师是推动实践教学水平提高的关键。

3.5 及时吸纳主流技术的设计原则

IT技术发展很快,教科书上讲授的内容往往滞后新技术出现的3~4年时间。在设计案例时,项目系统的功能要满足实际需要,而要吸纳主流的、成熟的,且性价比高的技术。保证今后一段时间里,学生掌握的技术还可以有所作为;也让学生能够加入到主流行业。

3.6 实用性为重的设计原则

开发的技术、应用系统最终的目的是满足用户的使用。实用的系统要具有功能全面、运行效率高、操作简便、信息安全等特点。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学生在平时需要反复训练,需要掌握必备的技术和系统开发方法。设计的实践课程教学案例必须立足于系统的实用性,才能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专业工作能力。

3.7 注重团队精神培养的设计原则

IT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案例的设计,目的在于训练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工作能力。但现实的社会组织中,不仅需要一个人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团队协作能力。案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项目的分组分工与团结协作问题,要设计团队内部、团队外部的人际交流沟通的环节。模拟设立项目管理部,分配项目经理、小组长、成员等角色,老师起引领、指导和解决技术难关的作用,其它事情均由学生团队完成。另外,学生完成的每一个案例可以由各个团队汇报、答辩,老师评委讲评,作案例实践的总结。

总之,案例是IT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设计合适的案例需要老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技术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除上述七条原则外,还要注重广泛地培训老师掌握前沿知识和技术应用的能力;注重在案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注重案例设计的成果与经验的积累,及时推广到其它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 蒋承延,杨洪.创新型实践教学建设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23).

[2] 刘凤.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2(8).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