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案例法教学方法范文

案例法教学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案例法教学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案例法教学方法

第1篇:案例法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保险经营;案例式专题教学;启发式教学

一、案例式专题教学方法概述

1.案例式专题教学方法的涵义

案例式专题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就是,教师采用专题教学,将课本中所有章节划分为不同的专题,对每一个专题部分都分模块讲述,并加入一些生动有趣的经典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完成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

2.案例式专题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

第一,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前苏联巴班斯基引进系统论方法,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他认为应该把教学看成一个系统,主要研究课程的整体与每一章节的关系、各章节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通过改进教学过程和教学进度,以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目的。第二,模块理论,将模块理论引入教育教学领域,其基本涵义是:将各个学科中具有同等学习功效的章节分为知识和能力两个不同模块,并将其作为一个整体,充分发挥整体大于部分的特性。采用专题教学就是运用了模块理论,根据各章节之间的联系将其分为不同专题,方便学生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学习,帮助他们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国内外本研究实践探索

早在20世纪初,哈佛大学就创造了案例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把教学内容编成案例形式来进行教学很受欢迎。在当今世界的教育和培训中受到重视和广泛的应用。虽然近年来我国关于保险学课程案例式专题教学方法的研究成果比较多,而针对《保险学》课程案例式专题教学法的探讨也基本局限于高职高专院校,本课题从独立学院角度出发来研究《保险学》的案例式专题教学方法,旨在改善目前独立学院《保险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保险学》课程实施案例式专题教学方法的主要内容

1.《保险学》课程实施案例式专题教学方法的教学目标

《保险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和应用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更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根据这一总目标,将总目标分解为:首先,专业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理解课程中的各种专业名词、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操作流程等。其次,素质目标。主要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好习惯。最后,技能目标。主要是通过熟练掌握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将所学知识和技能灵活地应用于保险实践当中。以上三个目标相辅相成,但以实现技能目标为重点。

2.《保险学》课程实施案例式专题教学方法的程序

《保险学》课程依据以下步骤来具体实施教学任务:(1)划分专题:将课本中的所有章节所有理论都划分为不同的专题,列出一个完整的专题清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习惯优先选出自己更感兴趣的章节来学习,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2)导入案例将一些典型风险案例,以生动形象的故事形式展示在学生眼前,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和讨论,并总结出自己的观点,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分组讨论将全班学生分成人数基本相等的偶数组,每组指定一名组长,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找出存在的问题,互相合作,讨论意见。(4)自主分析讨论,得出结果学生要顺利完成案例分析,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以下准备:(1)做好预习工作。在每一次新课之前,先把下次课要分析的案例分享给学生,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2)PPT上台演示。各组分配10-15分钟演示时间。(3)小组总结。各组组长组织组员对作业作出总结。做好以上方面的准备,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案例分析,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5)课堂展示每组学生10-15分钟课堂展示时间,各组派出1-2名代表以多媒体方式向全班同学展示。展示完成后,让其他小组学生对该组作业提出问题和意见,交互评价,激发活力。(6)教学评价本门课程的教学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占到学生总成绩的50%,另外终结性评价占50%。

三、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应转变教师角色

案例式专题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保险学》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因此也要求任课老师应具备更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其次,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中心人物,而是学习的引导者,案例材料的供应者、案例实施的管理者和协调者、成果的评价者。

2.应与其它教学方法相协调针对《保险学》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式专题教学模式并积极配合其他的教学方法,如实践教学法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第2篇:案例法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5-0221-02

引言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是一门包含计算机、信息技术、通信、网络、经济管理、系统工程等多学科的边缘性、综合性、系统性的交叉学科,是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体。随着人类社会步入信息时代,信息管理的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世界各国相继开展了MIS的研究与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应运而生。因此,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培养学生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本文就应用案例教学提高《管理信息系统》课教学质量进行探讨。

一、《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特点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MIS在应用领域持续迅猛的发展起来,经过二十年来的不断深化改革,MIS在概念、内容和技术路线以及管理方法上都发生了改变。“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用来提供各种作业、管理和决策信息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它包括计算机的硬件、软件、手工规程以及用于分析的模型等。”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MIS已经突破了传统的主机中心模式,而广泛采用分布式处理系统。由于新技术、新方法的采用,MIS更加强调了对组织的决策和竞争服务,Kenneth C.Laudon、Jane P.Laudon给出了一个MIS的定义“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Computer Based Information Systems,CBIS),它通过收集、处理、储存和扩散信息,来支持组织的管理、决策、合作、控制、分析活动,并使之可视化”。

MIS是一门综合了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的系统性边缘学科。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和熟悉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方法,以便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企业和组织的问题。同时,MIS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在讲述基本知识和原理的基础上,注重案例示范的作用,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引进和使用案例,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案例讨论,提高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

MIS除了综合性强这样一个特点之外,实践应用性强是它的另一个特点。因此《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案例实践环节很重要,这对于学习和理解课程内容有很大的帮助。通过案例实践,学生可以充分运用课程所学知识加强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案例教学法及其特点

案例教学是以“行为导向”这样一种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方法。它强调在教学中应将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师生能够相互交流,并且在此情境中学生能够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反思,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根据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学生的专业成长(尤其是实践智慧的提高)与知识结构关系极大。所以培养学生采用“基本知识 + 案例教学 + 实践反思”的模式,是造就有实践能力学生的必由之路,其中案例处于枢纽中的重要位置,实践反思是培养和获得能力的关键环节。以往的学生培养,以原理知识为主要内容,忽略了案例与策略的知识,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教学原理(原则、观念)难免空泛,教学经验(技能、技巧)易致盲目,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恰好可以弥补这两种缺陷。教学中应采用以案例为主导,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由浅入深,逐步解决问题的方式。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真正被摆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他们不被要求强记内容但必须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如此反复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然有所提高。

三、案例教学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是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理解和综合运用MIS理论知识点的有效方法。理论知识点是抽象的,我们只有结合典型案例才能更深刻、生动地理解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建议采用“案例贯穿始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介绍对 MIS系统产生重要影响的专家系统知识点时,我们选用了一个简易的交通信号灯专家系统案例,以此案例为主线,贯穿专家系统的组成部件、知识表示以及工作原理等知识点进行讲授,这样增强了学生对MIS领域新技术的感性认识,使得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主动接受理论知识点。案例教学最重要的是选择典型的合适的案例,案例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一方面案例必须要与理论授课内容高度地相关,内容要新;另一方面案例的文化、社会背景还要同当前一致。目前MIS领域的典型案例非常少,有的案例是从国外教材中翻译过来的,不仅过时、陈旧,而且因为文化背景不同,在国内不容易被接受;有的案例偏向于 MIS的综合开发设计,难以被理解,因此建设一个高质量的本土化案例库是非常必要的。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针对每章的教学内容,搜集整理出典型案例,建设了一个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案例库。

案例教学中案例的合理选取及合理地组织运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案例是课程中某一单元或环节知识的概括,案例是根据某个单元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中占据中心地位,知识的运用和拓展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都是借助案例来实现的,是引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案例的选取要结合学生的课程设置。在案例的选择上,要结合各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以及前期相关课程的掌握程度,例如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分析讲解一个物流信息系统,由于电子商务的学生对物流方面的知识不足,学习起来就会比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感到困难,反之亦然。同时,不同类型的信息系统在实现技术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如物流网站的开发需要一定的多媒体技术,而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则更需要扎实的数据库技术基础。而由于课程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各种类型的信息系统及相关的实现技术都进行分析和讲解,因此,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改进案例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针对于信管专业的学生可选取《工资管理系统》、《考勤管理系统》等企业管理方面的案例;对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可选取《商务网站系统》、《物流网站系统》等与电子商务相关的内容的案例。只有针对不同的专业调整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重点,并选取与专业对口的案例进行分析,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的案例教学中,针对每一章的具体内容及教学要求,选择并设计了针对性、知识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案例,既有管理信息系统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案例;既有大型企业的案例,也有中小企业的案例;既有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案例,也有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案例;既有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案例,也有系统实施的案例。例如通过“格力”海外发展战略的成功案例,让学生总结成功的经验。通过“中国新东方总公司信息系统”失败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并假定你作为总经理如何采取对策。通过“中国服装外贸公司信息化的 ERP 系统选择”的案例,让学生体会如何准确把握企业信息系统的需求,如何分析和选择供应商。通过“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信息系统建设之路”的案例,让学生讨论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和具体选用什么样的开发方法。另外还有一种选择案例的方法是由教师提出一些课题,例如我们针对中小型企业提出地《中小型企业仓库进销存管理系统》、《中小型企业工资管理系统》、《中小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小型企业帐务管理系统》、《中小型商场销售管理系统》、《中小型企业人事管理系统》等课题;针对学校提出地《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学生选课系统》、《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等课题,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案例。用课余时间去搞社会调查,上网或到图书馆收集资料、设计案例、提出解决办法、并完成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报告,然后写出文档来相互讨论交流,这样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分析为主线,先选择合适的案例在课堂上分析讨论,让学生了解需求分析、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步骤;然后通过布置一些大作业,让学生实地考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边学习一边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分析和设计,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系统的业务流程图、组织结构图、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等文档。通过案例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理论基础,使学生可以学用结合。通过实践结果显示,案例教学在保证教学大纲要求的同时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从枯燥无味的纯理论学习中解放出来,达到了灵活运用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结语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的管理思想的提出也在不断更新与发展,其相应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也要不断地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于管理信息系统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怡佳.《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内容及方法研究[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4,(6).

[2] 郭军华.案例教学法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12).

[3] 殷凯,谢光前.基于案例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7,(4).

[4] 韩钰铃.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0).

第3篇:案例法教学方法范文

改革传统的刑法学教学方法势在必行,本文认为刑法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双向互动式案例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刑法学教学的课堂有效性,和培养学生刑法基本理论研究和知识运用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双向互动式案例教学法,对于教师而已,不仅可以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也可以有效的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能力。

关键词:

刑法课堂教学;双向互动式;案例教学法

讲授法是我国高校中刑法学教学的主要和常用方法,老师在法科生人才培养的方案内,按照培养方案规定的课时,通过口头讲授的方法,把刑法总论和分论的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法科生只需要做好课堂笔记、临考前背诵相关知识点一般情况下就可以拿高分。这种教学模式有其优点和缺点,优点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得学生能系统把握一般性基础知识,培养其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缺点是学生在此模式下,缺乏司法实践能力的训练,使得其理论不能联系实践。众所周知,司法考试考察的是考生的司法实践能力,法科生如想毕业前通过司法考试,这必然要求高校教学方法的改革。笔者认为双向互动式案例教学法是提高法科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教学途径。所谓双向互动式案例教学是指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教学模式通过经典案例剖析、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教师的积极引导完成教学任务的新型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方法的教学,对学生而言,可以有效提高其的课堂参与度,使其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其分析刑法案例的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司法考试应试能力和理论分析实践的能力。对老师而言,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时的不足,及时为其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分析案例的教学能力,把自己培养成“双师型”教师打好良好的基础。

一、恰当合适的案例选择是做好双向互动式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举例教学是高校教师经常使用的方法,举例教学在老师授课过程中会经常使用的一个方法,其是就一个教学内容某个小知识点进行举例说明,以此帮助学生来理解某个具体的知识点。而案例教学与举例教学内涵不同,案件教学首先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认真选择案例,使所选符合代表性和真实性。代表和典型性案例可以直观的反映学生必修的重要知识点。通过对其案例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掌握相关刑法原理和知识。而真实的案例是真实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案例具有鲜活性和生动性的特点,对学生的吸引力一般较高,这样可以有效保证学生讨论案件的参与度。另一方面,挑选的案例应当具有可辩性与疑难性,而对这些疑难问题的学术上不同观点进行评析,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论思考能力,同时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论辩能力。

二、科学开展对案例的讨论分析是互动式案例教学的关键

教师在具体的案例教学中,应该特别注重师生互动,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来去发掘蕴含在发现案例中的争议焦点问题,从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争议点。首先围绕所争议的问题,要求多名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存在不同意见和相互之间形成争议,进而形成一个活跃课堂良好氛围,但是老师在此中要注意把握分寸,不能失去对课堂的把控力。其次老师在学生发言过程中,可以在适当的时机提出相左的观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对知识点理解更为深刻。在上述程序做完后,老师最后的分析阐述显得最为重要,深入的分析达到给学生答疑解惑的目的。如此反复的互动教学,一方面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培养了他相关案例实践运用的能力,提升了法科生司法实践能力。

三、课堂学习过程结束后的归纳总结是双向互动式案例教学的应有之义

如果刑法学教学只重视前面两个过程,而没有对教学结束后进行归纳与总结,那么效果则不会达到所预期的良好效果,因为双向互动式案例教学本质上还要求师生在课堂结束后进行双向互动。众所周知,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的有限性,制约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内容,如果真正要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则必须要求其进行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总结。在遇到疑惑时,学生应该有个途径和平台让教师答疑解惑。通过答疑解惑,教师也大有裨益。但客观上讲,在高校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师生课下交流机会较少,这就要求我们进行反思和构建课下师生交流机制的建立。笔者主要是通过网络或者电话和学生进行的互动。但这只是个人之力,如要建立有效师生交流机制,还需学校建构一个有效的平台。

总之,在司法考试内容的不断变革的时代背景下,笔者认为刑法学教学中,内容需要改革,同时更要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引入双向互动式案例教学,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刑法学教学的课堂有效性,和培养学生刑法基本理论研究和知识运用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双向互动式案例教学法,对于教师而已,不仅可以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也可以有效的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能力。

作者:郑明景 单位:衡阳师范学院法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兴良.社会危害性理论———一个反思性检讨[J].法学研究,2000(1).

[2]高铭暄.论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的合理性暨对中国刑法学体系的坚持[J].中国法学,2009(2).

[3]刘永强,廖天虎.双向互动式案例教学法在刑法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09(2).

[4]周详,齐文远.法学教育以司法考试为导向的合理性———以司法考试刑法卷为例[J].法学,2009(4).

[5]谭世贵.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改革与协调[J].法治论坛,2008(2).

第4篇:案例法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特色教学;《信号与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3-0192-02

《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必修的主干课和重要的基础课。它具有课程理论性强、抽象概念多、起点高、难度大等特点。学生在学习这类课程时,往往感觉枯燥乏味,积极性不高,更重要的是不知道所学知识会应用到什么地方,有的学生则认为这更像是一门数学课。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交互性好的教学模式。教师举出案例,引导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信号与系统》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知识较抽象,包含大量理论推导过程,大部分是专业理论基础,不好和实际应用相结合,使用案例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有较大的难度。《信号与系统》与多门课程间存在知识交叉和继承,针对这个特点,我们提出在课程教学开始时,结合后续课程和前期课程的专业“课程群”给出综合案例,在讲授知识点时指出该知识点处在案例中的哪个环节,或由案例中涉及该知识点的环节引出知识点。综合案例不仅能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整体上的认识,有利于构建学生科学、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了解专业的应用领域。

一、《信号与系统》所在专业“课程群”

课程群以课程间的知识、方法、问题等逻辑联系为结合点,并在实际教学中促使学生的认知迁移达于贯通。课程群能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一门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整个课程群的关系,从而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益。《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掌握研究信号和线性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在具体知识点上,与先修课程《电路》、《数字电子》、《模拟电子》以及同步课程《通信原理》、后续课程《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等有交叉、继承的关系,这几门课程组成电子通信类专业课的“课程群”,《信号与系统》处于课程群的核心位置。专业“课程群”和在本校的开设顺序如图1所示。

这些课程知识点有很多是交叉联系的,例如A/D转换相关知识,《通信原理》中介绍的是模拟信号的抽样、编码原理与方法;《信号与系统》中介绍的是采样定理,介绍连续信号在抽样时应遵循的规律。有些知识点是先修课程的延续,例如《数字信号处理》是在《信号与系统》的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中进一步介绍信号的采样、变换和滤波等知识的。

二、综合案例的设计

综合案例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几点。

1.要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案例。

2.案例要选择学生能接受的、简单易懂的。

3.以较常见的系统为例,最好是课堂上就能见到的系统,例如多媒体教室的麦克风语音放大系统。

下面通过一个例子说明综合案例的设计过程。

《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几种变换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而其重中之重是傅里叶变换的原理与应用。在傅里叶变换中,频谱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学生在学习“信号的频域分析”时通常很疑惑:为什么要进行信号的频域分析?傅立叶变换晦涩难懂,到底有什么用?研究信号的频谱有何意义?在进行这部分内容学习之前,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综合案例,在引入这部分知识的同时解决学生的疑惑。

麦克风语音放大系统是最常见的系统之一,多媒体教室都有,讲课时也会使用,学生对它非常熟悉。它的原理非常简单,是一个典型的通信系统。根据《通信原理》所学的知识,可以和学生一起画出该系统的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

声音信号首先通过一个前置放大电路进行放大,由于麦克风前置发大电路具有很高的增益,所以电路的自激或者是外部干扰信号的输入都是必须考虑的,这些信号对于系统来说都属于噪声干扰。来自麦克风偏置电路的音频信号是十分微弱的,往往会比人体的干扰信号还小,所以噪声对声音信号的影响非常严重,我们必须将噪音信号去除掉,我们可以利用一个音频带通滤波器对信号进行滤波。滤波后的信号通过功率放大器进行放大输出,得到放大后的声音信号。由于系统有多种不同的电源供电,而且系统是语音放大电路,所以对电源的稳定性要求较高,需要进行电源管理。

对于系统中的放大电路在《模拟电子电路》中已经涉及,可以和学生一起回顾相关知识。而对于带通滤波部分,无论是滤波原理还是滤波电路,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内容,它的作用就是去掉噪声信号,它如何能将有用信号保留而去掉噪声信号呢?(可以让学生先思考)在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后(可以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例如手机,查一下相关资料),设计一个讨论环节,通过讨论和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先说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经过以上过程,在学生已经产生兴趣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讲解。 实际上,我们发现声音信号是由很多不同频率的信号组成的。在国际标准中,人声的频率范围是300HZ~3400HZ,如果我们能去除这个频率范围之外的信号而保留这个范围之内的信号就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滤波效果。显然,我们这是从频率特性上对信号进行研究的,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新内容――频域分析。而信号的常规表达方式是时域的,如何对信号进行频域的分析?通过对信号进行分解――傅立叶变换,也就是我们接下来的章节将要学习的内容。而如何设计一个滤波器我们会在后续课程《数字信号处理》中进行介绍。

这样,我们由一个简单系统引出将要学习的内容,给出了一个我们学习内容的实际应用场景。接下来,教师需要介绍该部分内容所包含的知识点和学习的先后顺序,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如图3。

这样,我们就完成了通过一个专业相关的综合案例,引出将要学习的知识,使学生不在对所学知识的“用途”感到迷茫。同时,通过该案例,学生可以将前后学习的内容进行整合,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对专业知识有了整体的认识。

三、结语

《信号与系统》的课程内容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难度较大,单纯的概念讲解和理论推导学生不容易接受,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而案例教学和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又很难结合,因此,针对《信号与系统》与多门课程间存在知识交叉和继承的特点,作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结合后续课程和前期课程的专业“课程群”给出综合案例的教学方法,指出知识点所应用的环节,使学生可以将前后所学知识进行整合,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对专业知识有整体的认识。

以上是作者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想法,虽然通过实践在教学质量的提高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还需不断地积极探索以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郑君里,谷源涛.信号与系统课程历史变革与进展[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02).

[2]崔琳莉,朱学勇.“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01).

[3]马赛,李方能,吴正国,卜乐平.“信号与系统”课程群的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01).

[4]张法全,王国富,丁勇.结合“信号与系统”课程进行心理素质教育[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03).

[5]黄乡生.《信号与系统》重点建设课程群的若干问题探讨[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第5篇:案例法教学方法范文

一、案例辩论式教学概述

案例辩论法的出现与实施,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巨大发展,各界学者对这一方法的讨论日益激烈,由于案例辩论法呈现出的教学优点,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案例辩论教学也可以被称为“苏格拉底式教学方法”,这一方法广泛应用于英、美、法等发达国家的法律教学中。案例辩论教学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帮助学生进行各项法律问题的学习和思考,并从中提高学生对与法律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案例辩论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课堂中紧抓知识重点,对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二、实施案例辩论式教学的特点和规律

1.案例辩论式教学法符合当代大学生教育

案例辩论式教学之所以在法律教学中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是因为这一方法从根本上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符合当代大学生活跃的思维方式。现如今的大学生不论是在思想还是在能力方面都呈现出进步与新潮的特点,他们不再需要死记硬背的枯燥学习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考试分数。现如今的教育应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再适应现代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案例辩论式教学方式能够适应当代活跃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2.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往往是以教师的教育活动为中心的,教师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是教学活动中的中心,学生只有听和记的学习手段,听从教师的传授。然而在案例辩论教学方法中,学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其中扮演着引导启发的功能,帮助学生融入到学习的活动中去,教师通过案例教学方法,分析案件中问题,从中指出学习重点并进行讨论,使学生在与教师相互交流的的活动中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点。

3.学习过程的活跃性

在运用案例辩论方法进行教学时,要将理论知识、思想活动与经验相互融合,塑造教师与学生融洽的交流氛围,使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互动。这个互动过程的实现,就是打开学生思维的手段,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到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这一知识点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加深对知识点的多层次认识。这一学习过程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同学的经验共享中总结思想,以此来达到更加全面更加主动的学习效果。

4.教学与学习效率的提高

案例辩论教学方法与以往的教学方法相比更加注重知识点以外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倡教师与学生建立相互学习的关系。教师运用案例辩论方法使抽象难懂的法律知识融入到实际案例中,变得更加贴合实际,简单生动,不仅更加容易使学生了解其知识点,也能够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更加深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师的教学效率。

三、案例辩论式教学方法在法律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1.案例辩论式教学的运用原则

(1)教育性原则

案例辩论法的适用是为了更好的完成法律教学的目的,因此具有的教育性原则是其中需要具备的第一原则。在进行教学案例的选取时,要将思想、政治的意识融入其中,这样才能够保证法律教学的顺利实施。教师应对分析案件时学生的法律和政治思想进行重点培养。

(2)适应性原则

辩论式教学在选取案例时要选择适当难度,来平衡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偏好都存在差别,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来选择适合的案例进行教学。例如,针对更进入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由于他们的法律基础知识非常薄弱,并没有形成一定的法律意识和逻辑分析能力,因此就需要教师选择较为简单的案例进行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典型性原则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进一步增强法律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选取案例时需要贯彻典型性的原则。教师要将社会的的热点问题融入其中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并与教学内容相互关联,只有这样才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辩论式教学方法发挥更加强大的教学功能。

2.案例辩论式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1)案例导读与设问

教师作为案例辩论式教学的发起者和引导者,将教案例融入到法律教学活动中,利用案例导读的方式发挥对学生的学习引导功能。例如,教师选择适合的案例进行教学,根据案件背景以及法律关键点,引导学生进行自助分析与探讨,对案例进行剖析和判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其中对于案件的设问非常重要,教师需要提出与教学相关的法律问题,是学生通过各种手段去解决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学习能够掌握案例背后的法律知识点,并且也拥有了一定案件分析经验,这要能够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和积极性。

(2)案例辩论

这一环节是存在与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提出设问后,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以及相互合作的方式,针对问题进行辩论的环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辩论,相互阐述各自的观点,在根据情况适时的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学生通过这个问题的引导,来找出案件背后的学习内容。

第6篇:案例法教学方法范文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ase teaching is paid more attention. The paper studies the problems should be noted in the classification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teaching and the casing proces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teaching methods.

关键词: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目标

Key words: financial management practice teaching;laboratory construction;goal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6-0283-02

0引言

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实践性很强。同时,普通高校本科教育目标也主要是培养应用性人才。因此,财务管理教学必须注重实践,强调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法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于20世纪初由哈佛大学创造,它主要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

教学方法案例化是在财务管理教学中采用案例的方法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将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案例形式让学生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各种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1财务管理教学案例的分类

根据对西方财务管理教学资料的观察,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案例可以有四种:教学引导性案例、方法应用性案例、效果证明性案例、问题分析性案例。四种案例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同。教学引导性案例是在每一章节前安排的一个意在提出本章节将主要研究的内容或解决的问题的案例。此种案例,能够以来自实际的生动情景资料,在学生学习之前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开始本章节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方法应用性案例是说明财务管理方法在某个企业中实际应用情况的案例,它可以揭示在具体企业中如何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应用财务管理方法。它与一般教材中的例题不同,例题通常高度简化,而方法应用性案例则是具体企业财务管理方法应用的真实再现(当然进行了必要加工),虽然相对复杂,但贴近实际,更有利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效果证明性案例是根据来自企业内外媒体的资料整理的客观介绍财务管理方法在某个企业应用取得实际效果的案例,此种案例一般作为阅读材料插入教材章节之中,可以增强教材的生动性和学生对财务管理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最后,问题分析性案例是一种主要供学生课下分析讨论的案例,这种案例一般在案例中要介绍相关公司的基本情况与有关的生产经营和财务成本数据,然后要求学生进行计算分析并回答案例提出的问题。这种案例对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并且它一般要求学生要提交书面分析报告或(和)参与小组或课堂案例讨论,故也能培养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的案例化就是将上述几种类型的案例有机地运用到财务管理教学之中,发挥案例教学在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中的独特作用。

2财务管理教学方法案例化应注意的问题

2.1 完善案例教学的基础条件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比较紧密的课程,教学管理部门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实践性教学环节,将案例教学的时间考虑在内。另外,在学生人数上应尽可能实行小班授课制,因为在大班条件下开展案例教学有一定困难,很难兼顾到大多数学生,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难以产生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因而,案例教学宜实行小班授课制。另一方面,从教师的角度,应该在案例教学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扩大专业知识面,到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搜集案例,努力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为更好地进行案例教学做准备。

2.2 有意识地收集及精心编写案例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收集和建立案例库,比如更多地去企业中交流,获取资料,以更好地充实案例,去国外大学作访问学者或在国外大学及相关网站搜集教学案例。教师之间也可以加强交流,共享资源,提高案例质量。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MBA的学生,大多有企业经历,鼓励他们选取身边感兴趣的实际案例或自己企业的真实案例,然后由教师甄选,以备使用。

2.3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发言、主动参与讨论,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应该是一种双向互动式教学模式,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为优。教师应将每个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与其课程考核成绩挂钩,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辩,并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同时要对讨论内容加以引导,以免脱离案例主题,但要注意不可轻易否定学生的发言,除非观点出现严重错误,误导他人。在案例分析中,教师要对案例中的知识点、重点、难点尽可能的熟悉,给每个学生安排具体的问题和任务,并要求独立完成,防止产生依赖心态。

2.4 广泛融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目前多数高校已拥有并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先进设备,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尽量将文字、声音、图片、动画效果与案例讨论充分结合起来,这样使得案例的叙述更加透彻清晰而且趣味化,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为了教学的目的,应结合使用EXCEL、 ATLABM等数据分析软件,以提高学生处理数据和建立模型的能力。另外,网络的使用也不可或缺,一方面它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另一方面也使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更加便利,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2.5 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关系应用案例教学法不能排除和完全取代传统的讲授教学。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其理论知识结构又比较严密,学生只有在掌握了基本的理论和方法,辅以一定的作业,再结合案例教学,才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因此,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实践中,应把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以便取长补短,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比如,资金时间价值的基本理论,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将更为系统和清晰,而采用现实的某种分红保险条款进行案例分析,则更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提高。

案例教学应该与其他的教学手段结合使用,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譬如组织学生进行财务管理业务的模拟实验、沙盘演练以及一定数量的习题、考试,都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此外,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实施多媒体教学,将文字、声音、动态图像与案例讨论结合起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接触到大量的知识,同时对增加案例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趣味性也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丽南,等.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09(2).

第7篇:案例法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中政治;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024-01

案例教学法,英文名叫CaseStudy。是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它最早在美国哈佛大学兴起。指在教学中以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为案例,让学生对案例理解、分析,然后对案例进行评述,表达自己对案例的观点、态度、见解,它是一种极具启发性的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的特点与优势

1.1 情境性。教学中所举的案例,往往是对事件的真实再现,教师对案例进行生动的描述,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以为自己就是事件中的一员。而且教学中的案例往往都是学生自己的事件场景,或者是发生在周边的事情。

1.2 启发性。它常常会引领学生对个案,进行观察、理解、分析,进而对其作出推理、判断,然后表达对案例的答案。而且,有的案例能够深深打动学生,让学生在案例的分析中得到感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3 实践性。学生在对案例进行分析,充当案例中的角色,进行实际的体验,能够让学生把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转化到实践中。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参与性。案例教学使学生的被动状态,转化为主动状态。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充分的对案例中出现的问题,让进行思考、讨论、相互合作,然后得出真的价值观。所以说,案例教学是一种互助式的教学。

2.实施案例教学对高中政治课教学的意义

2.1 有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在高中教学中,大多数老师采取的一种比较呆板、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学生对政治的学习,也是忙于应付考试。而案例教学法,则让枯燥的政治知识变得有趣。它把政治书本上的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把社会上发生的事情引入政治教学。由于高中的学生对社会的接触较少,他们也渴望了解社会,逐渐的对案例教学也会产生很大兴趣。案例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解放。

2.2 它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重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而往往忽视了政治学习的真正目的,是发现和探究价值。例如,高中学习的,学生关于教师的讲述,只是知道有,却不知道的内涵。而案例教学的方式,则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目标。学生在案例教学中,自主的探究、分析,并且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互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改变已往的死记硬背、被动接受的状态,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让传统的政治教学理念“知识——技能”发生转变。案例教学在无形之中突出的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它可以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升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在现实的信息中,形成与时俱进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国家、民族的使命感。

2.4 有利于促进师生关系、课堂环境的和谐。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状态,即使老师想加强和学生的关系,学生在潜意识中也是一种抵触的心态,从而导致学习课堂的不和谐。而案例教学,是一种互助式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思考,分析、 学习。而学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老师吸收新鲜的血液,不让自己的思想老化,和下一代的代沟越来越深。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对老师敢于提出质疑,敢于对传统的知识进行创新,从而会让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课堂的气氛也更加的和谐。

3.案例教学法在职业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应用

3.1 教师应该多注意生活,建立政治案例数据库。教师在对学生举例时,如果一个案例在多节课中重复,会使学生对案例教学失去兴趣。所以老师在平常的生活中,多关注社会新近发生的事情,和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件。然后在自己的脑海或书本上建立一个系统,营造一个正在数据库。这样,老师在政治教学中,在政治案例库中进行筛选、比对,调用出符合本节课内容和学生关注的案例,然后对其进行分析。在案例教学中,应充分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对政治教学案例进行合理的编写。

3.2 把案例教学系统化。案例教学模式不是杂乱无章,而是应该建立一个系统,对这种案例教学模式遵循一定的流程:

“案例准备——小组讨论——班级案例讨论——评价阶段”

案例的准备阶段,在进行案例教学前,教师首先要对本节课的案例对性筛选。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在了解、分析案例后,个人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接着就是在案例的小组讨论阶段,班级的小组化小组也是教学模式的一种方法,把班级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小组成员进行讨论,最后形成一致的观点;然后就是班级案例讨论。在这种系统化流程的模式下,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自主、创新的地位,也使得老师在教学中,更好的处理与学生的关系。

案例教学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学生的自主、创新的能力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也使得教师的角色在慢慢的转变,与学生的相处更加的和谐、默契。所以,案例教学,不只是应该被应用到政治教学中,而是涉及各门学科的实际教学中。

参考文献

第8篇:案例法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法;MCLA方法;NIIT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07-0022-05

Introduce the case-teaching method into the program design courses

1 Chen JianChao 2 Li Luo3Xiong Wei

(1.2GuangDong Industry Technical College,3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510300)

Abstract: There is a contradictory phenomenon in some vocational college’s program design courses widely. Teachers us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to prepare for each lesson and teach every knowledge seriously, but students have little effec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is contradictory phenomenon, and discusses the Case-Teaching method’s features and implementation process. Finally, it is stressed that the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s teaching methods must base on training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skill.

Key Words: Case-Teaching methods, methods, NIIT’s Vocational Education

本科院校软件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从事计算机软件设计、开发与系统运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按照计算机科学的体系来设置课程,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研发和运行的基本理论和技术[1]。而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对高职软件专业学生的培养不能直接“拷贝”本科院校的培养模式,不可重复重理论、重研发的教育思路,应该从企业实际的岗位素质能力、知识需求出发,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为目标。因此,教学方法也要做出重大改进。

1 脱钩――高职软件专业教育现状

通过调查我们知道,目前很多学生求职时,企业问“你做过什么,你会做什么?”,而学生只能回答“在学校我只学过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教学模式和企业需求严重脱钩的现象呢?

根本原因是,在部分高职院校中使用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还没有脱离应试教育模式[2]。在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上仍然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在课堂上,采取注入式、满堂灌的做法,教师讲个不休,学生记个不停,造成学生思维闭塞、学习被动;在考核方法上,采用单一的闭卷考试,命题考理论的多、考应用的少,一些学生靠几个晚上死记硬背就能考出好成绩;在教学评价上,只要遵守纪律、完成作业、考试分数高就是好学生,造成了教育片面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力,而这些能力恰恰是软件专业人才所必需的。

2 借鉴印度NIIT的成功经验,导入“案例式”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法是一种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实际案例为剖析对象,在教师的指导下,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和寻求实现途径[3]。

“案例式”教学法最早于1870年由当时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教授创立,曾普遍应用于医学、法学、管理等学科,用来教授他们业务实践中的重要思想、内在原理和技能。印度NIIT成功地把握了这一教学法的精髓,它在培养印度软件专业人才上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而使印度的软件产业得以超常规地飞速发展,促使印度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计算机软件出口国。

印度NIIT的MCLA方法――“基于榜样的学习设计”教学方法,是一种堪称经典的“案例式”教学法。MCLA方法的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围绕着案例求解来完成的,在第一次课中,教师就将整个学期的案例背景阐述清楚,让学生清晰地知道学完这一门课之后将能够解决怎么样的问题,将学会什么技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今后的课程中,教师根据知识点的教授要求将整个案例大背景划分为若干个能各自独立的“小”案例,每个“小”案例都是IT企业在软件开发中真实存在的场景。在每一个阶段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扮演软件开发中的一个角色,让学生思考如何完成开发任务;然后,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讲授所要用到的知识点;最后,教师为学生作榜样,一步一步完成案例程序的开发。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学生要在紧跟着的独立实践课上,独立完成一个与教学案例相似的练习案例,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MCLA方法可以简单归纳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步骤,它反映了印度对占软件产业大多数的“软件蓝领”教育的基本方法:重视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把握精髓,解析“案例式”教学法

怎么才能实现“案例”教学呢?在这里以《程序设计》课程中的“数据库应用”这一章为例子,详细讲述“案例式”教学的教学过程。

3.1 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

* 理解对象及其编程步骤;

* 掌握利用对象编写数据库应用程序;

3.2 提出问题:

针对上述要求讲述的知识点,教师在课前就应该认真着手准备一个贴近实际的(甚至是实际的)、能贯串所有知识点的案例场景。案例场景描述如下:

一个大型国际书籍销售中心――“唯思”书店,由于业务扩展迅速,原有的纸笔记录管理的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的业务规模了,他们急需一个计算机管理系统代替错漏百出的纸笔记录管理,因此,“唯思”书店委托你为他们开发一个“图书管理系统”。

此系统服务于“唯思”书店的日常处理业务,包括供书目录、库存管理、采购管理、客户管理、顾客订单管理、供应商管理及网上书目查询功能等。现在,作为一名程序设计人员,总设计师决定将这个图书管理系统的其中四个功能交给你来完成,总括起来,你要完成的功能包括:

(1)图书信息管理

所谓“图书信息管理”,就是对书店的所有图书进行有效的管理,例如,每本图书的名称是什么、作者是谁、出版社是哪家、库存有多少、是哪个供应商供应的等等。总括起来,图书信息管理所应完成的功能归纳如下:

* 添加图书信息:对图书信息进行添加,例如,该书店刚刚从一个供应商里购进了一些书,那么,必须将这些新增加的图书信息添加进管理系统中去;

* 修改图书信息:对图书信息进行修改;随着读者不断从书店买书,书的库存必然会改变,程序必须允许对图书的信息进行修改;

* 查询图书信息:对图书信息进行查询;

* 删除图书信息:对图书信息进行删除;

(2)… …

3.3 分析问题:

(1)要保存图书的信息,方便以后的查询、修改等操作,最好的方式是设计一个数据表,通过数据库来存取图书的信息;

(2)建立的数据表存放在数据库服务器中,客户端的应用程序怎么样才能够连接数据库,对数据表进行数据存取呢?是Microsoft公司定义的专门用于对数据库进行访问的模型,使用它可以方便地实现对数据库的查询、添加、删除和修改等功能;

(3) 是有效的数据库访问模型,那么,如何使用对象对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取呢?步骤是怎么样的呢?

(4) 使用Visual 集成开发环境创建Windows应用程序,实现“唯思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图书管理功能。

3.4 解决问题:

(1) 针对“分析问题”中的第一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设计数据表,并在Microsoft SQL Server2000中实现;具体步骤可参考如下过程:

第一步:根据案例背景,确定要保存的图书信息,划出ER图,如图1所示。

第二步:根据ER图,划出图书信息数据表的数据字典,如表1所示。

第三步:根据数据字典,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中创建出BookInfor数据表;

(2) 针对“分析问题”中的第二点,简述对象的对象模型,介绍各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3) 针对“分析问题”中的第三点,讲述Connection对象、Command对象、DataAdapter对象、DataSet对象等。在讲述这些对象时教师可以先打一个比喻,引导学生思考。比如说:客户端应用程序和数据库就好像是一个人和一座仓库,它们中间隔了一条河,人怎么样才能到河的另一边的仓库中取他所需要的货物呢?

这时学生回答的方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那么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从常规的角度来思考,并最后作出如下总结。首先,这个“人”要想到河的另一边,那么他就必须要先搭建一条桥梁,这条桥一直连通到仓库里面。第二,“人”要请一个司机,告诉司机要到仓库里运载什么货物回来。第三,“人”要买一辆大货车,由司机来驾驶货车运载货物。第四,“人”要在河的这一边建立一个临时的仓库,方便存放货车运回来的货物;

最后,教师进行点题,告诉学生Connection对象就是“桥梁”、Command对象就是“司机”、DataAdapter对象就是“货车”、DataSet对象就是“临时的仓库”。其实,在老师点题之前,很多学生就已经理解到比喻所指的是什么对象了,如何通过对象进行数据库连接以及连接的步骤也从比喻中一清二楚了。当然,在讲述各个对象的时候还应该清楚地讲述它们相关的属性和方法的使用。

(4) 针对“分析问题”中的第四点,教师联系学生一起,示范如何使用Visual 集成开发环境创建一个Windows应用程序,然后逐步编程完成数据库的连接;

第一步,搭建一条桥梁,通过连接字符串告知仓库的地址和门禁等信息:

Dim conn As New OleDbConnection("Provider=SQLOLEDB; User ID=guest; Password=guest; Initial Catalog=Book; data Source =Teacher")

第二步,请一个司机,通过SQL语句告诉司机要到仓库里运载什么货物回来:

Dim comm As New OleDbCommand("select * from BookInfor", conn)

第三步,买一辆大货车,由司机来驾驶货车运载货物:

Dim da As New OleDbDataAdapter(comm)

第四步,在客户端的内存区建立一个临时的仓库,方便存放货车运回来的货物:

Dim ds As New DataSet

第五步,把货车上的货物卸载到临时仓库中,并给这批货物起一个名字,以便以后使用:

ds.Clear()

da.Fill(ds, "BookInfor")

第六步,创建DataGrid控件,进行数据绑定,即将外观显示控件和数据关联在一起:

dg.DataSource = ds

dg.DataMember = "BookInfor"

3.5 归纳,独立实践:

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知识点的归纳和独立实践,要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的知识点,并对零碎的、无法纳入到案例的内容进行补充,最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个与教学案例相似的练习案例,巩固知识。例如,针对上述所学的知识点,教师就可以假设一个练习案例如下所示:

宾馆是人们出行常要住的地方,在客人预订房间时,客人会询问是否还有房间、房间的价格等有关信息,“黑天鹅宾馆”决定要建设一套“宾馆信息系统”来适用业务的发展。在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工作中,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对宾馆房间的管理,例如:宾馆都有些什么标准的房间、宾馆各个房间的住客情况怎样等等。现在总设计师将这项开发任务交给你去完成。具体地说,你所开发的软件应该完成以下功能:

(1) 程序必须提供安全的登录验证界面,只能让那些有权限的人员使用本软件;

(2) 客房信息管理

所谓“客房信息管理”,就是对宾馆的所有房间进行有效的管理,例如,宾馆共有多少间客房,每个房间的设施配置怎样、价格如何,房间是否有人在入住、是谁在住、入住的时间是何时等等。总括起来,客房信息管理所应完成的功能包括:

* 添加客房信息:对客房信息进行添加,例如,宾馆扩建,新近又增加了50间标准房间,那么,必须将这些新增加的房间添加进管理系统中去;

* 修改客房信息:对客房信息进行修改;某个人住房或退房,那么,就必须对该客人所住的房间的信息进行相应的修改;

* 查询客房信息:对客房信息进行查询;

* 删除客房信息:对客房信息进行删除;

(3)… …

4 结束语――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着种种弊端,教师的例子是在课前事先写好的,在讲课时整个例子、一大段代码,“刷”地出现在屏幕上,让学生摸不着头脑,分不清东南西北。而“案例式”教学则要求在课堂上从需求到分析再到实现,一步一步完成,逐步完成一个完整的例子,让学生主动思考,从而使得学生对整个知识点的结构非常清晰。

“案例式”教学最大的特点是教师要与学生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和老师一起思考,完全抛弃那种“老师高姿态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现象。讲课期间要经常与学生沟通,互动性很强,通过与学生的问答交流,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感受到在整个讲课过程中自己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完成知识点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案例式”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学习时就能亲身体现、参与软件项目的开发,学生一旦进入企业就很快能进入角色,成为一个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古语云“教有法,而无定法”,“案例式”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以上仅仅是一个举例,我们的目标是要把握“案例式”教学法的精髓,推动职业教育中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一批适合软件企业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洛,吴绍根.基于印度培养模式的二年制高职软件人才培养思路[J].高教探索,2004,(2).

[2] 李众宜.试析高职会计教育现状及发展方向[J].英才高职论坛,2006,(3).

[3] 徐建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课运用“案例”教学法初探[J].正德学院学报,2005,(1).

[4] 吴绍根,陈建潮.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基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4-16

[5] 李洛,廖永红,陈建潮.以就业为导向确定高职高专培养模式[J].辽宁教育研究,2006,(1).

收稿日期:2007-1-20

第9篇:案例法教学方法范文

关键词:程序设计;案例教学法;理论教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8-31761-02

Teaching Method Exploration for Basic Programming Course Based on Unitary Case

XIE Cong-hua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angshu 215500,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study efficiency and teaching effect of basic programming, a new unitary case teaching method is presented. This method elaborates a teaching case for all contents of this course, while emphasize unity, affiliation, applicability and practicability in the theory teaching, class discussion and experiment teaching. Teaching experience shows unitary case teaching method has good effect and is worthy of further researching and extending.

Key words:Programming; Case Teaching method; Theory Teaching; Experiment Teaching.

1 引言

《程序设计基础》是高等教育中计算机必修课程之一,是很多后继专业课程的基础,是高等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程序设计基础》对初学者来说难于理解,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比较差。如何让学生学会读程和编程,引起了很多专家和学者的注意。

目前,已经有很多教师和学者为解决此类问题,提出过较好的方法。刘学[1]提出了上课教学应该点线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肖随贵[2]提出要紧扣“程序=数据结构+算法“的核心,孟佳娜等人[3]提出了以任务驱动改进教学方法的思想。他们这些方法是多年教学的心得,给教学工作者很好的启示。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整体案例教学法。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1)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设计;(2)案例分析与讲解,课堂讨论,得出结论;(3)综合实验进行实战演练。案例教学起源于哈佛大学商学院,它是一种与传统教学的“概念――理论――应用”模式完全相反,采用“案例――理论――概念”模式的教学方法。通俗地讲,案例教学是通过对具体实例的演示、讲解,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本文针对《程序设计基础》的内容特征,提出了整体案例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程序设计基础》的主要内容,灵活应用这些知识点进行动手编程。

2 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设计

《程序设计基础》的基本内容有:程序设计的产生发展过程、语言基础(包括数据类型及其定义)、程序设计的基本语句(赋值语句、输入/输出语句、顺序语句、分支语句、循环语句)、数组的定义和使用、程序的调试、文件的定义与使用和过程与函数的定义与使用。

常量、变量、常用函数等。如果呆板地按这样的顺序教学,学生学习的都是纯理论的知识,内容枯燥乏味,抽象不易记忆,缺乏连贯性,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为《程序设计基础》的所有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了一个学生都很熟悉的案例如图1所示。

案例选择学生熟悉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对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规划和进度安排作一个周密的计划,把《程序设计基础》的知识点都体现在里面。由于学生专业的不同,对计算机知识的要求也不同,存在不同层次的需求。为了满足不同人学习的需要,可以在图1中增加或者减少部分功能。把图1的功能用程序设计语言规范地开发出来,基本上按照书的章节分解模块,便于教学。

图1 基于文件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3 案例分析讲解与课堂讨论

案例设计和开发后,先把案例的整体功能及其与教材的章节关系进行分析和讲解,然后分析和讲解单个模块。根据作者的教学经验,总结经验得出以下几个原则。

3.1 生动具体的生活语言与专业术语结合

对于程序初学者来说,有些专业术语听不懂,比如什么叫内存地址,索引,递归,堆,存储变量的赋值,无法理解变量的作用域和生存周期,更是无法理解参数的地址传递和值传递的区别。在整体案例教学中,结合图1中成绩管理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学习和理解语句语法的用法,采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把枯燥沉默的课堂变得活跃有趣。如程序设计语言中的字符、词语、语句的学习,可以把具体的汉语和英语学习经验来类比抽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学习。又如,对于图1中涉及到的交换和排序等算法,可以通过学生表演展示。两个变量的交换,老师在上课时让三个学生上台表演,一个人手里拿5元钱,另一个人拿10元钱,每人只能用1只手拿一张钱,如何才能把他们的钱互换,如果只要2个同学, 那这个结果是什么?关于排序的不同算法,可以让多名身高不等的学生如何按照算法的思想按照学生身高的升序或降序排队。通过这么形象的表演,学生会理解得非常深刻。

3.2 案例与教材章节的整体性与联系性相结合

首先系统分析一下图1中左右图框的对应关系,让学生有一个整体了解。然后具体分析调用相应的模块实现了什么功能,主要用到的了教程的什么知识点,是如何实现的。最后回到教材对一般的语法和规则应该怎么做。这样的案例法可以让学生不再觉得程序设计的枯燥,知道这些知识将有什么具体的作用,所以很容易接受。

分析和阅读程序模块时,把功能模块细分成块:包括数据的输入块,数据处理块和数据输出块。通过分解模块,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以后按照这样的思路和规范写程序。

整体性还体现在前后不同章节的联系,让学生对几章的内容联系起来看问题,而不是孤立的去学习知识点。为什么有单个变量还要定义一组多个变量的数组? 为什么有了变量和数组还要学习文件,他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为什么有了顺序语句、分支语句和循环语句还要定义函数和过程,以及的它们的区别是什么?通过回顾总结这些知识点,引入新课内容,为课程做好承前启后的过度。

3.3 课堂讨论反馈问题和培养创新。

课堂留下一些时间,让学生讨论案例的算法和功能的不足、基本知识点的疑问、教学方法和手段等问题,可以及时反馈给教师,供其修改教学方案和改正存在的教学问题。

课堂讨论中注意灌输一些计算机算法的思想,不只注意一些语言本身的细节,沿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到算法分析的思路进行分析。对案例中实现的功能,讨论如何去改善算法,以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提出自己的设想,进而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是程序设计的重点与难点知识,通过大家积极思考,集体讨论,让老师和同学会有不同的理解。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 整体案例法的《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教学

《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一是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二是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能力;五是团队合作的能力。基于整体案例法的《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有以下几个建议和方法。

4.1 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实验

首先,通过调试编好的程序,深刻领会教程的知识点。单步调试可以从本质上理解一个程序的执行顺序和程序设计的概念。给学生提供一些经过调式过的规范程序,让其单步跟踪、各种输出语句等理解程序中词语和语法,变量值的变化过程,深刻领会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然后,实现一些比较容易实现的实验,不至于在实验初期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和抵触心理。随后通过加大难度,补充案例中部分模块的一些语句、过程或函数,学生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最后,通过综合实验提高灵活运用的能力。

4.2 实验课培养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由于学生都没有编程和调试的经验,所以会遇到很多问题,其中有很多问题是共性问题。同时学生较多,大班有100-150之多,小班也有30-50人之间,而教师人手有限,所以实验课上往往是老师累得忙不过来,而学生的问题没有都得到及时地解决。为此,整体案例法的实验中把5个人分一组,按照“男女搭配,优差结合”的原则组合成一个“整体”。各个层次的学生相互取长补短,一方面大大地减少了问题的人数,另一方面学生帮助解决问题也是一种能力的提高,可以发现自己没有遇到的问题。

组建团队后,细节问题让小组讨论解决,而老师解决一些共性的问题,这样大大的提高了实验课的效率。同时,为了完成大实验作业,让小组团队分工协作,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查阅文献的能力,设计出不同的算法的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

4.3 设计综合实验和考试诱导法,提高综合能力

在课程的后期阶段,要逐渐的加大实验难度,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些综合实验,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项目最好结合整体案例法,设计与之相似的、功能比较全的综合实验。通过小组集体设计和分解模块,制定编程的规范,由小组成员协作开发。

考试诱导发可以避免临时突击, 死记硬背, “高分低能”现象,可以有力地督促学生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考试诱导学生更加注重实验课程、编程规范和过程。这门课程的最后成绩包括理论考试和综合实验成绩,各占一半。其中综合实验的分数评定应根据实验报告的设计书、团队协作和组织情况、编程格式规范、编程流程和实验总结各方面,而不是只注重最后的结果。

5 结束语

本文对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提出了一种整体案例教学法,精心设计和编程实现了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案例,涉及到课程的所有知识点内容。从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实验教学等方面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学.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的有效方法[M]. 全国第五次程序设计语言发展与教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86-188.

[2]肖随贵. 高校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全国第五次程序设计语言发展与教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清华大学出版社[M]. 2006:189-190.

[3]孟佳娜,胡潇琨,谭征. 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全国第五次程序设计语言发展与教学学术会议论文集[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