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心理疏导的方法范文

心理疏导的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理疏导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心理疏导的方法

第1篇:心理疏导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整体护理家长心理疏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325-01

儿科整体护理是以患儿为中心,以满足患儿的身心等各方面需要为目的的护理。儿科护理对象是0-14岁的儿童。儿童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有限,护理比较困难,因此,需要家长以其与患儿亲密的关系和熟悉的表达方式,同护理人员紧密配合,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1对家长心理疏导的意义

由于我国现在的儿童大都是独生子女,一旦发病,父母格外紧张、焦虑。他们大都过分照顾,夸大病情,对医护人员提出过高要求。所以对患儿护理实际上要取得家长的心理支持。家长的心理状态对儿童病人有着直接影响。例如家长对护士的不满意可以转化为病儿对护士的愤怒;父母的倾向可以变为儿童的倾向,如不要某护士阿姨打针等等。在临床,我们发现,家长与患儿在许多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几乎是相同的。例如,家长的恐惧感、悲哀感、焦虑感等与患儿的这些心理表现是相互影响的;但家长与患儿对疾病的主体感受不同,又使家长有一些患儿没有的心理表现。如希望角色转换,代替患儿接受痛苦的治疗等。因此,我们应对家长的不同心理表现并针对这些心理表现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

2患儿家长不良心理的主要表现

2.1焦虑和紧张。入院时对疾病的缺乏认识,对环境的陌生感引起的紧张与焦虑;表现为反复询问病情,希望得到肯定答案或不断打听医护人员的情况,希望转到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所管的床位。

2.2住院期间由于病情变化产生的紧张与焦虑。表现为对病情变化的反复陈述,要求医护人员不断观察,耽心遗漏病情变化。

2.3由于长期住院经济负担较重引起的焦虑;表现为不安心治疗,要求提前出院。

2.4恐惧与缺乏安全感。家长对疾病预后产生的恐惧感;表现为对其他相同疾病患儿的预后敏感,尤其是急、重危患儿的家长,表现得很悲观,避免说一些关于生死的问题甚至字眼。

2.5由于心疼孩子而对各种注射和侵袭性的检查产生的恐惧感;表现为患儿在接受检查和治疗时家长表现出不敢看或者躲开的行为。

2.6怀疑和不信任。对疾病的不了解引起的对治疗方案的怀疑;表现为拒绝配合医护进行治疗,擅自使用自己所谓的办法或找来许多书籍对医生的诊断进行对比,并以书上的方案为准。

2.7对医务人员由于年龄、性别、言语、着装等外在条件和表现引起的不信任;表现为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的不信任,要求更换主管医护人员。

2.8对患儿不正确的行为过分容忍。这是许多家长共同的表现。他们认为孩子的生病是自己照顾不周造成的,对孩子有欠疚感,于是对孩子病中的不合理要求尽量满足,甚至许多错误的行为如打骂医护人员也不加管教;特别是一些绝症患儿的家长对患儿在吃、穿、玩等方面的不合理的索要和故意毁坏物品不加以制止,并对工作人员的制止表示不满。

3对患儿家长护理的方法

3.1对家长焦虑心理的护理。①对环境陌生引起的焦虑,护士可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和病区设施,住院期间需要遵守的各种规定,并对主管医生和护士进行介绍,如需要帮助时可以找谁等,帮助家长尽快熟悉就医环境;②对由于对疾病不了解引起的焦虑,可以通过进行病人教育,介绍病情,疾病的发病原因,护理措施,如饮食护理,详细说明哪些食品可以吃,哪些不能等;③对病情变化引起焦虑,护士应耐心解释可能造成病情变化的原因,并向家长说明目前的治疗方案是针对患儿病情需要制定的,使家长对医疗方案放心;同时护士还要加强巡视,以实际行动使家长安心;④对由于经济原因引起的焦虑,应首先向家长目前的困难表示理解,但要强调现在所用治疗方案的必要性。

3.2对家长恐惧心理的护理。对因对疾病预后的担心引起的恐惧,护士应针对患儿的疾病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预后进行说明,使家长对孩子在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和准备。对预后良好的疾病,在对家长说明时可多用鼓励的语言,让家长看到治愈的希望;如: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如一次成功,可帮助家长减少恐惧感。

3.3对家长怀疑与不信任心理的护理。①对由于与书籍上治疗方案有差异引起的对治疗怀疑,可以向病人家长解释个体存在差异,而书籍上治疗是针对大多数的人的一般治疗,治疗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措施,通过此类与患儿具体情况相同的治疗方案的分析,从而消除家长的怀疑;②由于医务人员言行等外在条件引起的不信任,应主动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注意有技巧的交流,通过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来赢得家长的信任。

3.4对家长依赖心理的护理。可以利用家长对护士的依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但不是将家长原本能够进行的对患儿日常护理工作全部交给护士来做。而是教给家长正确的日常护理知识,如怎样正确更换尿布,怎样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如何正确喂养患儿,如何及时添加辅食等,帮助家长独立的进行日常护理,这样做既使患儿得到了正确的护理,也增加了护患感情。

4对家长心理护理应注意的问题

4.1要具有真挚的同情心,要理解家长由于孩子生病带来的痛苦,只有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才能赢得家长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4.2要注意观察和仔细分析不同的心理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才能发现家长的需要并满足这些需要。

4.3要有良好的形象,良好的护士形象是与家长交流的前题,应保持干净整洁的仪表,和蔼可亲的态度,亲切美好的语言,只有这样,家长才能愿意与护士沟通交流。

第2篇:心理疏导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疏导 学生叛逆心理 方法

引言

因为叛逆心理具有不可忽视的负效应,轻则会影响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重则可能对家庭甚至社会带来重大的不良影响,所以针对中学生叛逆心理的研究非常必要。同时语文作为中学教学中的基础学科,它具有知识性和人文性并重的特点,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发展又密切相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研究中学生的叛逆心理,并采取有效措施疏导他们的叛逆心理,减少中学生的叛逆行为,让中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初中生叛逆心理的三种表现类型

1.1自主叛逆心理

它是指由于主体对外界的不满和不科学的认识而导致内心的压抑无法得到正常排解所产生的逆反心理。由于现代的学生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比较大和受社会不良风起的侵袭,致使他们觉得生活无意义,没有希望,人与人之间很冷漠,并且开始愤世嫉俗,觉得只有自己是对的,所有的一切都在与他作对。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内在因素而产生的一种叛逆心理。比如有的学生认为读书无用,很多大学生都找不到好的工作,既然如此就没有必要好好学习,故自我放纵;比如老师明确要求学生用钢笔写作文,有的学生就认为自己用圆珠笔写的字好看,觉得老师的要求是多此一举、故作刁难,偏偏不去遵守等。

1.2情景叛逆心理

它是指由于没有适时引导或者引导时机和场合的不适宜,对于应该接受的引导信息,所产生的一种逆反心理。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特别像一个一触即爆的气球,如果对于外界的一些做法和要求没有和他们的自主要求达到一致的时候,就特别容易引发他们的叛逆心理,所以如果没有适时的引导或者引导的时机和场合不合时宜,叛逆心理一触即发。如有些教师经常拖堂,却没有任何的铺垫或者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解释,中学生就容易出现如故意不听讲、或无动于衷以示不满的叛逆心理,再如老师只是单纯地提出禁止要求(比如上网)却没有给出明确解释(沉迷网络的危害),导致学生故意去做禁止的事情,还有在公共场合批评指责学生从而导致学生感到自己的尊严受到侵害而表现出的不满和逆反。

1.3信度叛逆心理

它是指主体由于对信息源信度的怀疑、否定而产生的一种逆反心理。对于初中学生来讲如果他特别信任一个人或者一种观念,那么他会表现出顺从或者接纳,反之就会表现出逆反。比如:教师为鼓励孩子好好学习,答应给于某种奖励,却最终没有兑现或完全兑现;此后学生会萌发对教师言行表示怀疑、否认和不屑一顾,甚至故意作对。

2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具体方法

2.1利用课文教学对学生叛逆心理进行疏导

语文教师在讲读课文的时候,除了完成基本的语文教学目标之外,要找到恰当的切入点。这些资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认识应如何正确地对待较强的独立意识和自尊心,较强的对立心理和好奇心理,偏激和不成熟的心理,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家长以及他们的正确或者不太正确的教育方式,恰当地处理自己和家长之间产生的矛盾。此外,这些资源还可以帮助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帮他们抵御来自外界的不良思想的侵袭,疏导初中学生形成的叛逆心理,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健康的心理。整体上看,此种方式更易疏导学生的“自主叛逆心理”,同时,由于可以让学生的内心更理智更成熟,也可以为学生的“情景叛逆心理”、“信度叛逆心理”、起到一定的辅助疏导作用。比如在讲授“回忆童年”的文章时,语文教师可以积极的引领学生回忆一下美好难忘的童年,回忆一下自己孩提时的天真无邪,初生牛犊不怕虎,充满爱心等等,回忆和亲人、老师、朋友或者陌生人共同走过的美好日子,学生内心的压抑和叛逆心理就会得到很大的舒缓。

2.2利用阅读教学对学生叛逆心理的疏导

对于初中学生来讲,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通过阅读大量的优秀的作品可以很好的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于很多叛逆期的中学生来讲有时候教师和家长苦口婆心的教育已经失去了效用,已经完全被学生放入了自己所不能接受的内容之中,多说反而无益。倒不如给这些叛逆期的孩子一点自我的空间,给他们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作品,让学生自己去品味,就好像山东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课《为学》中,作者彭端淑选取了与“为学没有直接关系的“蜀鄙二僧”的故事,让子侄辈的人去自己品味其中的道理,这样却会有意想不到的好的效果。

2.3 利用写作教学对学生叛逆心理的疏导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项活动就是周期性的作文。具体来讲就是每学期都要有不少于规定数量的作文要求,(一般每学期不少于四篇)虽然现在学生的作文受到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但在很大程度上讲,作文依然是学生展现内心状态的一个平台。于漪老师是我国语文教育界的名师,于老师不仅很早就是声名远播的优秀语文教师,而且在中学生德育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见解。她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状态、行为习惯和情感变化都有深入细致的了解和把握。这也让我深刻领悟到,于老师指导学生作文时,为什么能很经常地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引导他们写出自己的真性情和真想法。这是我们一直所倡导和追求的。于漪老师曾说“文章是人心灵的轨迹”,所以语文老师可以通过作文这个平

台来洞察学生的内心,以反映学生的叛逆心理,并且通过作文这个窗口来给学生提供一个表达真实想法和宣泄内心情感的渠道,从而达到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效果。

3结束语

面对那些充满叛逆的孩子,作为语文教师,只要我们正确地引导,再加上必要的家庭教育疏导,以及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诸如父母经常和孩子一起出游、经常一起开家庭会议,提倡民主平等和开放的家庭氛围等,舒缓孩子的叛逆心理。

【参考文献】

第3篇:心理疏导的方法范文

1、鼓励为主,对于缺乏自信心或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应当以鼓励为主,在做一事情的过程中,充分发现他的优点加以扩大,对于缺点则指出主要的,逐步加以改正,如果对于很多的缺点指出的话,学生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或者缺点太多,不知从何入手,这样也改正不了。

2、加以调动,缺点自信心的学生一般做事也不会积极,我们可以调动他们做事情,通过推的方式让他先去做。然后再发现优点,这样的事情学生做得多了,心情也会放松许多。

3、加强交往,这样的学生由于自信心不足,所以自卑心理也会很重,少于交往,可以分成一些小组或进行一些活动,让他参与其中,慢慢的在交往中树立自信心。

4、因势利导,学生在这方面也会因为家庭的原因,消极心理大于积极心理,我们教师多关心,同时我认为对于这种情况,该捅破窗户纸还是要捅的。这样,学生的心理负担也会减轻一些,慢慢融入到班集体中去,从而自信心得到修复。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心理疏导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中心静脉导管置入; 并发症; 预防;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7-0075-02

围手术期中心静脉置管术为术中和术后提供了给药、输血、补液、静脉高营养治疗、中心静脉压监测等抢救必备的通道。同时,也明显减轻了患者反复经皮静脉穿刺的痛苦,但随之产生的并发症问题日益突出[1]。笔者所在科室2012年2月-2013年2月对102例围手术期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术,分析出现并发症病例的原因、导管留置时间、部位、病原菌来源等,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护理,取得一定成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2年2月-2013年2月笔者所在科室围手术期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102例。男63例,女39例,年龄17~63岁,平均(49.6±5.5)岁;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75例,颈内静脉穿刺5例,股静脉穿刺22例。锁骨下静脉穿刺1例失败,成功率99.0%。本组病例发生了导管堵塞、导管血流感染、静脉血栓、导管脱出,分别为6例、3例、3例、2例,并发症发生率13.7%。

2 常见并发症

2.1 中心静脉置管感染

通过观察中心静脉置管穿刺点局部发红、有脓点,及时拔出导管进行尖端细菌学培养确认为导管感染。分析原因主要有:术前手消毒执行差、患者皮肤清洁不彻底、导管质量问题、无菌操作不严密等。

2.2 导管堵塞

主要导管堵塞原因是护士封管时未使用正压技术导致静脉回血凝固和导管打折扭曲,并且置管时间越长,堵塞的可能性越大。另外输注高营养液和输液速度太慢时也易堵塞[2]。

2.3 导管脱出

患者自行拔管:睡眠时当作异物将导管拔出,烦躁患者约束不到位而拔出;固定导管的缝线断开;护理操作不当将导管完全带出;患者剧烈咳嗽时导管向外退出等原因。

2.4 血肿形成

穿刺时误穿动脉、静脉贯穿、多次局部穿刺损伤血管,或者置管后患者局部反复运动造成导管脱出静脉,均可引起局部血肿。如不及时处理,可引起局部巨大血肿,压迫临近器官或组织,甚至危及生命。本组病例中,偶有局部血肿,压迫后均无严重血肿发生。老年患者因皮肤、血管弹性较差,穿刺时皮肤和血管不能充分包绕导管,容易导致渗血[3]。

2.5 血气胸(锁骨下静脉穿刺时)

在穿刺过程中穿破了同侧肺尖部引发气胸,如果同时误穿动脉和肺尖则可导致血气胸,可立刻或于术后24~48 h出现。

2.6 静脉血栓形成

多见于股静脉置管。

2.7 空气栓塞

锁骨下静脉穿刺时,吸气过程形成胸腔负压;导管和输液接头脱开时;尤其是患者头高半卧位穿刺时,易发生空气栓塞。

3 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3.1 置管前患者准备

置管前解释工作非常重要,操作医生会向患者讲解导管置入的优点,消除其紧张心理。

3.2 皮肤护理

置管前:先清洗后消毒,用碘伏消毒直径不小于15 cm,操作者必须严格执行手卫生,按照参加手术要求,带口罩帽子、手套,穿手术衣,并且有近期疾患者不能进行此项操作,穿刺时动作熟练、规范。操作中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建立最大的无菌屏障;选择合适导管,减少机械性刺激。置管后:护理时应加强换药,有渗血使用无菌纱布,每天更换一次,无渗血应用敷贴,每周更换2次,出现潮湿、污染或局部红肿、渗出等异常,及时更换。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用无菌纱布包裹连接导管的输液三通,并尽量保持其管道的连续性。ICU患者多行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气管切开处分泌物污染穿刺部位及导管,也是导致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高的原因之一[4]。因此,做好气管切开护理,切口处敷料污染时及时更换非常重要。

3.3 导管护理

穿刺前评估穿刺部位,为防感染笔者所在科室一般首选患者锁骨下静脉。每日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输液前后各连接处用碘伏消毒。治疗目的达到后尽早拔管以预防局部或全身感染。(1)导管堵塞的预防:静脉输液前,用注射器回抽看有无回血确认导管通畅,再用3 ml生理盐水冲管后连接输入液体,调节滴速在各种药物要求的范围内滴入。输液中观察输液速度,速度不宜太慢避免因静脉压高于导管压而回血堵管,为患者翻身活动时防止导管打折阻碍液体输入而致堵管。患者烦躁、吸痰刺激、剧烈咳嗽时,均可引起回血堵塞导管,因此ICU患者要做好镇静、镇痛工作。输液结束时,以正压、脉冲式注入肝素液5 ml(62.5 U/ml)封管,以保证整个管腔充满肝素液预防凝血堵管。测中心静脉压时,护士不能离开,直至监护仪上出现静脉压数值,及时打开输液调节器使补液通畅。若液体滴入不畅、回抽无回血,确认导管堵塞。此时不能硬性冲管,避免栓子脱落造成重要脏器梗塞而危及生命[5]。(2)预防脱管:置管中操作要仔细认真,避免回抽导丝时将管一并带出,缝皮时双结固定以免滑结,如遇患者特别瘦弱,外露导管太长应用固定夹子缝合来固定;置管后要缝合固定加留置针贴双保险固定,一般可以避免导管脱落。每周2次更换针贴时动作应轻柔,适度按压,预防将导管带出。输液时,输液管不能牵拉过度以免将导管拽出。患者如神志清楚嘱咐其翻身时要小心,不能牵拉以免导管拉出;对昏迷者给予保护性约束,协助其翻身时应妥善放置导管及输液管防止脱出导管。若发现导管已向外滑脱,不可再回送入血管内,应当确认导管是否还在血管内,如果仍在则重新固定,否则必须拔除导管,必要时重置[6]。

3.4 血气胸的预防和处理

穿刺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表现。术前必须向患者指出如在操作过程中,患者想咳嗽或打喷嚏,用语言指示或对侧手做出指示。对出现的气胸仅占胸腔容积10%以下者,可不予处理,而达10%以上出现严重呼吸困难、血气胸者需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

3.5 空气栓塞的预防

锁骨下静脉穿刺时,注意患者卧位的摆放:应取平卧位,插管时嘱其屏气数秒钟,导丝抽出后操作者左手反折导管末端,多可避免空气栓塞的发生。

3.6 拔管时的护理

先常规消毒穿刺点及导管周围,为防血栓脱落,拔管时需用注射器连接导管边抽边拔,拔出后以无菌纱布按压穿刺点5 min,送导管末端至细菌室进行微生物监测。

4 讨论

临床上急危重症患者围手术期常需建立中心静脉通道。中心静脉置管术可减少患者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并能迅速补液或快速给药,为危重患者的抢救提供保障。但随着中心静脉置管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并发症发生率也日益提高,置管后的护理可直接关系到置管时间的长短和并发症发生率的高低。优质的护理能有效地延长置管时间,不同程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聂丽霞,张彦清,刘保江,等.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6):767-768.

[2]韩芳,张武奎,孟明哲.3种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比较[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5):49,51.

[3]张伟琴.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状况[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103-104.

[4]袁滨.经颈外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2,19(4):36-37.

[5]杨美芳,张炳丽,李青青.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8):295.

第5篇:心理疏导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不断增加,客观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并满足人们思想道德发展的现实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心理疏导,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也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突破和创新。要准确把握心理疏导的科学内涵,以及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性,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相通性

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通性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心理与思想具有紧密联系。心理和思想都是人类的精神现象,其内容都源于客观现实生活。心理是思想的基础,心理影响和制约着思想的发展变化;思想是在心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心理的高级形式,思想支配着心理活动的方向和内容。可见,思想观点的形成与发展变化与心理活动的过程密不可分,二者具有同步性。二是从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的关系来看,思想问题的解决有助于人们解决心理问题,人们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身是抵御和克服人们心理问题的有效思想武器。同时,心理问题的解决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三是心理和行为也是相互联系的。心理是行为的内在因素,心理问题也会给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心理存在问题往往会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甚至出现行为失范现象。四是思想政治教育多样性的方法中包括心理疏导的方法。在人们思想政治问题的处理方法中,包含了心理问题的处理方法。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思想政治问题更多以个体思想、道德和心理问题表现出来,客观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关注人们的思想、道德和心理问题。只有以心理问题的处理方法为切入点,才能不断提升处理个体思想问题的层面,从而更好地处理思想政治方面的问题。可见,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紧密的关联性。

二、心理疏导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进

心理疏导是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举措。因此,要重视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首先,心理疏导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说服力,调动人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心理疏导方法有利于拉近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工作对象之间的沟通距离,使工作对象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并通过开展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寓教于美、寓教于行的活动,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引导。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者从工作对象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入手,充分了解和尊重工作对象的心理特点、思想实际及其变化规律,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其次,心理疏导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准确性和预见性。心理疏导有利于消除师生之间的沟通障碍,使学生真诚地与教师交流,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展现自己的道德意愿,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更具针对性。正确的心理疏导,也可以从更深层次上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道德状况,摸透其心理状态,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准确性。科学的心理疏导也要求针对不同工作对象的思维、心理问题、个性特点、接受教育的自觉程度,以及接受批评的心理承受能力来确定教育内容、方式、方法,做到因人施教,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此外,心理疏导可以有效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培育人们乐观、豁达、宽容的心态。这些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实现最终消除障碍和化解矛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目的。

三、心理疏导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基础

从思想意识的形成及发展过程来看,学生的道德和政治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之上,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心理疏导,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进行良好的自我认识教育、人际关系教育、个性完善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实现其工作目标。心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反映,它既包括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也包括需要、气质、性格、兴趣、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思想是反映在人的意识之中的客观存在,是人思维活动的结果和心理活动的高级形式。所以,人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受心理品质的影响和制约。积极的心理品质会促进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和良好社会行为的实现,并巩固已经形成的思想品质;而消极的心理品质则抑制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甚至产生不良的思想品德。可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顺利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形成良好社会行为的前提。因此,心理素质的提高在客观上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心理疏导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者既了解工作对象的心理状态,又了解自己的心理品质,明确自己的优缺点及其产生的原因,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并且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加强自身心理修养的科学方法,提高自身的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增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水平和工作实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此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应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人格的成长和潜能的开发。而通过心理疏导,一方面可以帮助人们处理好在学习、择业、工作、自我发展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对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心理特质和优势,扬长避短,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开发潜能。可见,心理疏导的目标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

参考文献

第6篇:心理疏导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政工工作;思想政治;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F270;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098-01

一、新时期对政工工作者心理疏导技能的要求

众所周知,政工工作者的工作对象是人,如果不能全面的认识人、了解人,思想政治工作便无从做起。工作对象心里在想什么,需要什么,特别是他们心理健康等问题,是政工工作者必须面对和正视的问题。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人的心理不断遭受挑战,各种心理问题从出不穷,甚至有观点认为“这是一个奔波的年代,这是一个孤独的年代,这是一个全民皆‘病’的年代”,这便对政工工作者的岗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政工工作者学习心理学理论十分必要,掌握心理疏导技术更是迫切的需要。

心理疏导技术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项岗位技能。心理疏导技能适用于很多职业岗位,作为企业政工工作者,心理疏导更是十分用和适用的技能。心理疏导是一种以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理论,通过言语的沟通技巧进行“梳理、泄压、引导”,改变个体的自我认知,从而提高其行为能力和改善自我发展的心理疏泄和引导方法。掌握这项技能,对新时期政工工作者素质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有效做好企业思想思想政治工作意义重大。

二、心理疏导技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心理疏导和做思想政治工作都是研究人的思想意识和行为的,两者都从认知、情感、意志以及行为等层面帮助人们形成身心健康、情感丰富、意志坚强的品质。所以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疏导在同一个目标下,彼此渗透,功能互补,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运用心理疏导技术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科学的思想工作方法,它的关键是利用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深入了解职工的心理发展变化规律,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教育,它与传统的“我说你听”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具有平等性、启发性、感染性,尊重、关心职工的心理活动规律,可以满足职工的多层次感受和需求。通过了解和掌握职工的心理活动规律,切实帮助职工解除心灵困惑,帮助职工形成心理和谐,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从而促进企业内部和谐。

三、政工工作者要合理运用心理疏导技术

经验告诉我们,正确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帮助职工克服情绪低落、意志消沉、抑郁寡欢以至厌世轻生等心理障碍,使他们振作精神,积极投入工作和学习。新时期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下的心理疏导应主要关注人们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疏导技术从心理学层面能够帮助政工工作者合理分辨个体心理特征包括人的气质、性格、兴趣等心理要素,政工工作者如果掌握了工作对象的气质特征,就可以预知在同一问题上不同个体的认识和情绪反映,因而取得主动权。

“制度和法律是人们内心精神的表现形式,反映了它的需要,既然是人们的内心精神诞生了制度和法律,制度和法律自然就无法改变它”,所以在企业里,很多时候单纯制度的制约不起作用,离不开政工工作者从心理疏导层面开展工作,这既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也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要突出“以人为本”,突出人的自身心理层面,从人本身出发,把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的解决统一起来。

(一)企业政工工作者要温柔的聆听

温柔、耐心的聆听是心理疏导工作的先决要义,聆听不是保持沉默,而是仔细听听对方说了什么,以及真正的含义。聆听也不是指说话或发问,通常我们在做工作时会急于询问对方问题,以为这样就是聆听该有的姿态。然而,所谓的聆听,应该是用我们的眼、耳和心去听对方的声音,给对方一个抒发的渠道。我们必须愿意把自己的好奇心或者强迫性对话暂抛一边,通过有效的聆听,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行正面思考。

(二)企业政工工作者要认同职工的情感

心理疏导提醒我们,帮助职工度过困难,不等同于立刻将他们从痛苦的处境中拯救出来。当职工陷入情绪或身体的痛苦之中时,支持他们的最基本方法是:允许对方倾诉或者哭泣,切记需先耐心听完职工的讲述,请别急着在他哭泣或者倾诉时拿面纸给对方或者“好心”的打断他,安慰他,这个过程中的心理疏导,只要让他知道你认同他的情感、支持他的心意,而不是厌烦或没有耐心便好。

(三)企业政工工作者要给予正确的人文关怀

心理疏导让我们给予职工关怀,并不是告诉他你应该这么觉得或者你不应该这么想,人们有权利保有其真正的感觉。心理疏导下的人文关怀要求我们不要轻易对他们下判断,不要心想他们正在受苦、需要接受帮忙,相反要给予他们空间去做自己、并认同自己的感觉。我们不需要透过同意或反对他们的选择或处理困境的方法,来表达关心,而是要在他们的决定或迷茫中,利用心理疏导技术加以引导。

(四)政工工作者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

运用心理疏导技术做工作,更要明白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充实自己,不断的提高我们的研判能力,在职工队伍中营造和谐、凝聚的工作氛围,从而不断激发职工的身心健康。比如可以通过加强培训,推进员工素质工程,提高员工抗压能力;广泛开展岗位练兵劳动技能竞赛,在实战中不断提升员工的业务技能,缓解员工“本领恐慌”带来的焦虑情绪,提高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抗压能力等。

心理疏导技术就是要:说得服自己,劝得住别人,企业政工工作者要不断观念转变、完善机制、创新方式方法,促进交流和沟通渠道越来越畅通,使职工的负面情绪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心理负荷和精神压力得到有效释放,从而积极乐观的开展工作,营造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 相旭东:《心理疏导技术》,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5年版.

[2] 宁安宁:《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15年版.

第7篇:心理疏导的方法范文

早在两千多年前问世的《黄帝内经》等典籍中已经蕴藏着许多心理疏导治疗学术思想。之后,我国的历代医学家的着作中也包含了丰富的心理疏导治疗思想。作为中国本土化的心理治疗方法,心理疏导疗法从传统医学宝库中汲取大量养份,构建和完善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些内容已成为现代心理疏导疗法的主导思想。

1、关于心理疏导疗法

心理疏导疗法由南京脑科医院鲁龙光教授于1984年创立。它是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着眼于完善自我、提高素质、发展潜能,应用性强、适应性广。不但适合各类心理障碍如各类神经症、心身疾病、性心理障碍等的治疗,也适用于普通人群提高心理素质,保障心身健康。心理疏导疗法将心理障碍的产生、发展形象地比作一棵树,这棵“树”分根、干、冠(枝叶三个部分。树冠代表各种症状,树干代表“怕字,树根则代表性格缺陷“,树”成长的土壤代表个人所处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在长期不良的培养下(包括部分遗传因素),使得个体的性格具有一定缺陷。在人生过程中,遇到不可避免的困难、挫折和应激时,难以适应,从而产生心理障碍,滋生出千奇百怪、不现实的“怕”字,进而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症状。所以,提高自我认识是治疗心理障碍的重要前提,针对“怕”欺软怕硬的特征,采取“习以治惊”的方法,是治疗心理障碍的重要技术。《黄帝内经》曰“惊者平之”,按照金元医学家张子和的解释“:惟习可以治惊。经曰:惊者平之,平谓平常也。夫惊以其忽然而遇也,使习见习闻,则不惊矣。”即出现“怕”之后,应习见习闻———多看看、多听听、多接触接触,对所怕的事物熟悉了,认识透彻了,慢慢就不再恐惧和紧张了。

心理疏导治疗模式是:不知知认识实践效果再认识再实践效果巩固。该治疗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深入的认知改变过程。所以,其效果不仅仅是求得症状的消失,而是以远期效果的巩固为最终目标。

2、心理疏导疗法的基本指导思想

心理疏导疗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如辨证施治,因人施治;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鼓励病人树立坚强的自信心,主动、积极、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培养病人自我认识和矫正的能力,等等。临床实践证明,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培养患者自我认识和矫正能力等已成为对疏导医生的基本要求,也是心理疏导治疗的重要原则。心理疏导疗法以辨证施治为原则,主张从每个案例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详细占有资料,反映个案历史变化的真实,具体地进行分析,施之以恰当的心理疏导;主张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对治疗模式的僵化;提倡打破单一的、僵化的治疗模式,实现心理治疗模式的优化。心理疏导疗法通过临床个案的实际,不断积累、总结上升为理论,反过来再指导临床治疗,使之接受实践的检验,不断使理论得到完善。该疗法继承和发展了中医治疗的原则,将辨证施治应用于每个心理疏导治疗的实践,取得了特殊的疗效。传统医学对心理治疗的重要意义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整体观念强调形神一体、心身统一,对于疾病不仅要看到局部病变,而且要看到病是发生在有思维的人身上的,故注重整体的调理。在诊疗疾病时,认为任何诊疗工作都应与心理治疗相结合。“心病还要心药医”。现代心理治疗的临床实践证明,单纯依靠药物,心理障碍和心身疾病是很难治愈的,只有通过心理治疗,才能解决因个性等因素而产生的心理障碍。心理疏导疗法非常强调心理治疗的重要性,对于心理障碍,一般不主张用药,而是要“治神”,通过心理疏导治疗解决疾病。

第8篇:心理疏导的方法范文

【中图分类号】R39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240-2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祖国医学文献中称为“白”、“干癣”、“松皮癣”等。其病因病机至今尚不清楚,到目前为止本病尚无根治方法。多年来在单纯生物医学模式观点的影响下,只重视药物治疗,大部分患者停药后很快复发或引起了严重后果,不但远期疗效不良,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身健康和生活质量。现代研究表明,银屑病是典型的心身疾病[1]。由于精神心理因素在皮肤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主要作用时,即为典型的心身性皮肤病,而银屑病是典型的心身性皮肤病。长期研究证明,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与病人的性格、情感、紧张、烦恼、忧虑等心理因素及社会环境有密切关系,这也是银屑病发病和加重的重要因素。

中国传统医学浩瀚繁博,中国古代医学家在心理治疗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早在两千多年前问世的《黄帝内经》等典籍中已经蕴藏着许多心理疏导治疗学术思想。具体在银屑病的防治中,护理干预银屑病的报道较多,而应用心理疏导疗法干预治疗银屑病不多见。

近年来,笔者按心身性疾病应用心理疏导疗法治疗银屑病,获得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

心理疏导疗法是治疗心身疾病的一个有效的手段[2]即:以患者为中心,在患者不同的病情阶段,以严正,亲切,灵活,适当的合情语言,来激励鼓舞患者自我领悟,增强向疾病作斗争的信念和勇气,充分调动其治疗的能动性,促使心理病理自身转化,减轻或消除症状,达到治疗和预防,促进心理康复的目的。

心理疏导疗法以辨证施治为原则,以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医学为指导,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为基础,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尤其对以往认为很难治疗的各类神经症可以取得较高的疗效。

心理疏导疗法将心理障碍的产生、发展比作一棵树,这棵“树”分根、干、冠三个部分。树冠代表各种症状,树干代表“怕”字,树根则代表性格缺陷,“树”成长的土壤代表个人所处的社会和自然环境。“怕”的本质是“虚、假、空”,特性是欺软怕硬。要治愈心理障碍,须除去这棵病理之“树”。提高自我认识是心理疏导治疗的重要前提,针对“怕”欺软怕硬的特征,采取“习以治惊”的方法,是治疗心理障碍的重要技术。心理疏导治疗模式是:不知知认识实践效果再认识再实践效果巩固。

该治疗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深入的认知改变过程。所以,其效果不仅仅是求得症状的消失,而是以远期效果的巩固为最终目标。心理疏导疗法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在就诊时由经治医师详细告诉患者所患疾病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方式、预后估计等,与患者共同讨论,选择患者最希望的治疗方式,告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的和应做到的事情。

第二步,在对患者制定疾病治疗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每个研究对象的文化背景、文化程度、所处环境、遗传素质、个性特点的不同,进行个体心理分析,制订“心理疏导疗法”的干预方案。

具体措施包括:①个别心理疏导:耐心地与每一位患者交谈,听取他们的心理感受,收集详细资料,评估、分析引起患者产生负性情绪的原因,从患者原有对银屑病的认识水平着手,提出问题,共同讨论,启发和诱导患者思考、领悟;②集体心理疏导:每半月组织1次集体心理治疗,通过讲座、互动性讨论和医护人员解答疑问等方式,使患者了解调节自我情绪、适应周边环境的技巧,通过集体治疗让患者能互相关心、互相感染、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互相激励、互相促进、互相矫正,共同承担痛苦,分享战胜疾病的快乐;③放松训练:在医生的指导下,由患者自己控制行为的治疗方法。其目的是当人体肌肉放松时,排除对外界的一切考虑,无焦虑、抑郁存在或不允许焦虑、抑郁存在,经过反复训练,使患者全身发生条件反射性松驰反应。具体分三个步骤,首先是准备工作:向患者讲解放松程序,治疗环境应安静、轻松,使患者处于最佳、最舒适的位置,且集中精力,保持安静与平静。第二步为吸气训练:嘱患者闭眼,进行深而慢的呼吸,先深吸气,再缓慢呼气,重复数次,使患者完全安静下来。第三步,指导患者放松:嘱患者在吸气时紧张肌肉,呼气时放松肌肉,交替进行。依次紧张全身的每一组肌肉并保持约10s,接下来放松同一组肌群约20~30s,并注意体验放松后的感觉。顺序重复2~3次(放松训练时全身肌肉放松的顺序要事先确定,一旦执行,不能任意更改),每次10~30min。

第四步,开展腹式呼吸训练治疗。腹式呼吸是一种有意识的深慢而有节律的呼吸模式,可以提高自主神经调节功能。近年来,笔者研究结果证实,腹式呼吸确实可以提高副交感神经的张力,改善自主神经调节能力[3]。笔者已对30例银屑病患者进行腹式呼吸训练治疗,每天进行2次,每次30min,27例坚持训练1个月后,皮损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心理疏导疗法有利于改善银屑病患者的负性情绪。研究证实银屑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主要表现在自卑自闭症、抑郁、焦虑等方面。而抑郁、焦虑等精神紧张因素可引起大脑边缘高级神经中枢的变化,继而可能通过下丘脑调节下位神经及内分泌系统影响免疫功能,进一步加重银屑病病情,影响银屑病的转归、预后及治疗效果[4]。一般认为,精神紧张引起的情绪反应经大脑边缘系统处理后,引起下丘脑调节内分泌的变化。相关的研究已经注意到皮肤中某些神经肽尤其是sP在发病中有重要的作用。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放松训练和腹式呼吸的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银屑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但人是有机的独特的整体,人的健康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些方法对银屑病的治疗有促进作用,但患者遇到意外的不良刺激因素时,由于其特定的性格特征有可能会再度出现情绪波动,影响疾病的康复。

心理疏导疗法是医务人员在与患者交往中,对患者的病理心理状态进行疏通引导,排解不良情绪,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种方法[5]。我们通过实践认识到:心理疏导干预可以改变银屑病患者的认知行为,有效减轻或消除伴发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对银屑病治疗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医生与病人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实施心理疏导的基础。在诊疗过程中医生的支持在患者疾病的康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心理疏导系统主要由医生-信息-患者三个要素构成,其治疗机制是通过医生的疏导信息与患者的反馈信息实现互换[5]。因此,如果未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很难实施心理疏导。我们体会到在实施心理疏导前,医生应细心仔细地向患者讲解银屑病的相关的知识,并用痊愈病例的实例进行开导,及时、准确地解释患者的疑问或提问。指导病人使其很快适应疾病对自身的影响,尊重、关心、理解病人,使其感到温暖,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机体内潜在的积极因素,达到促进康复的作用。只有在充分取得病人信任后,建立坚定的信任关系后,才能获得患者治疗和心理上的反馈信息。有效的心理疏导只有建立在良好的护患关系基础上,才能起到帮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绪和消极应对方式的作用。

在心理疏导过程中,熟练的操作技能是达到最优化治疗的必要条件。医生须掌握被疏导者足够的信息,才能制订出结合患者个性特征、文化背景、知识结构等综合因素的疏导内容,并能通俗易懂地、有针对性地帮助患者深化认识。而心理疏导的基本工具是语言,须通过护患双方交流形成互动,达成共识后才能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有效的心理疏导不仅需要医生掌握医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还要求医生接受专门的心理疏导训练,熟练掌握操作规则和治疗程序,辨证施治,否则很难达到心理疏导治疗“最优化”。

总之,心理疏导疗法通过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能有效改善患者消极的应对方式,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中各种社会心理应激的增多,心身疾病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也随之增加。作为一名医生,要学会用新的医学模式去治疗病人,在头脑中要有心身疾病的概念,治疗上,除常规用药外,要加强心理治疗,即所谓的“心病需要心药医”。

银屑病患者若能够顺理调整好自己的精神状态,消除患病原因将胜于任何药物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这本身就是防治银屑病的一个有效途径,那么疾病就会相应减轻而至痊愈[6]。

所以说,不是单纯研究某种药物和某些治疗手段就能够治愈银屑病,而要研究银屑病患者心身状态,要认真实施新医学模式防治银屑病。其中,心理疏导疗法是心理治疗中最简便易行,容易掌握而切实有效的,运用心理疏导疗法治疗银屑病,对于在新的医学模式下探讨银屑病的治疗提供了可行的理论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杨雪琴,李世荫,邵长庚,等.用现代医学模式论防治银屑病的观点[J].中华皮肤科杂志,1997,30(2):4-6.

[2] 鲁龙光.疏导心理疗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23-24.

[3] 张力军,杨雪琴,吕沙里,等.腹式呼吸训练对心率及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作用的初步观察.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5,24(1):39.

[4] 李雯,到贞富.皮肤病、精神因素与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调节[J].国外医学皮肤科性病学分册,2002,28(2).

第9篇:心理疏导的方法范文

[关键词] 心理疏导;肺癌;护理;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 R7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2(c)-0111-02

肺癌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总发生率的80%[1-2]。肺癌患者往往因病情发展和对治疗的过分担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消极心理[3-4]。笔者通过对本院收治的肺癌患者心理情绪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6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50~76岁,平均(67.5±8.0)岁,依据1997年肺癌国际分期标准进行确诊,临床TNM分期:Ⅲ期39例,Ⅳ期21例。组织病理学检查:鳞癌40例,腺癌20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0例,高中或大专36例,本科及以上14例。职业:体力劳动者39例,脑力劳动者21例。

1.2 方法

针对肺癌患者的不同临床特点和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1)评估肺癌患者心态:有效地对肺癌患者不良心态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心理疏导计划,做到有的放矢。(2)心理问题:肺癌患者情绪不稳定、睡眠障碍、过度关注病情、情感交流减少。(3)肺癌患者相应的心理疏导:根据肺癌患者存在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措施,同时根据肺癌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和体征,给予预见性的告知,并且加强心理疏导。

1.3 临床观察指标

1.3.1 观察心理疏导实施前后肺癌患者SCL-90症状自评量表情况 参照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肺癌患者的各项不同心理特点等方面进行评价,分值为1~5分,肺癌患者评价分数越高,提示其心理健康状态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心理疏导前后肺癌患者SCL-90症状自评量表情况的比较

分析结果显示,心理疏导前后肺癌患者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分值出现了明显变化,经心理疏导后各项目分值比心理疏导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心理疏导前后肺癌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肺癌是呼吸系统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晚期肺癌生长发展过程中,在原发肿瘤组织边缘、淋巴结、血液循环及骨髓中,是肺癌转移复发的根源。有资料显示,非小细胞型肺癌5年生存率为12%~15%。肺癌患者对于病情和预后的过分担心,肺癌患者在心里情绪上呈现多种不同样式的变化,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易激动、自卑的心理情绪,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生存率[7-8]。肺癌患者因病情复杂多变和病情反复迁延,更加增加了治疗的不可预期性,肺癌患者的心理预期可能和临床治疗效果无法吻合,使肺癌患者接受临床治疗方面的依从性较差,同时临床治疗的不遵从又会影响治疗效果,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严重影响肺癌患者的正常治疗。笔者通过对本院收治的肺癌患者临床资料汇总分析,依据肺癌患者临床特点,心理疏导后肺癌患者SCL-90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均优于心理疏导前。

综上所述,心理疏导应用在肺癌患者中可以改善患者不良心态,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效果[9-10]。

[参考文献]

[1] 汪蕾. 浅析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J]. 中外医疗,2011,1(3):142-143.

[2] 姚超飞. 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负性心理的影响[J]. 中外妇儿健康,2011,19(4):68-69.

[3] 叶云婕,何夏君,陈曼娜,等. 同步放化疗对进展期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及心理护理需求指标的影响[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8):6849.

[4] 李湘辉,成沛玉,陈劲. 姑息护理对晚期肺癌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1):3-5.

[5] 彭彩芬,廖昆仑,钟美霞. 肺癌患者抑郁焦虑状态与心理护理体会[J]. 中国医药科学,2011,1(21):126-127.

[6] 黄闻玲. 肺癌晚期患者的心理支持与人性化护理[J]. 医药论坛杂志,2011,32(8):196-198.

[7] 杨爽,景雪霏,朴日红. 晚期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J]. 临床合理用药,2012,5(6):151-152.

[8] 胡敏. 肺癌晚期疼痛护理及心理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2012,5(5):161-162.

[9] 杨艳丽,安久颖. 心理干预在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8):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