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三孩子的心理辅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辅导;认识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382-01
一、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反思
21世纪是知识和人才竞争的世纪,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学生、家长、学校、社会普遍关注高中教育,关注高考,高中学生学习成为大家的聚焦点,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对高中生的期盼所转化给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学生心理承担的负荷与日俱增,因人们对学生心理缺少足够的认识,心理疏通渠道单一和疏通方法简单浅显,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疏导,导致由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各种悲剧不断发生。如2013年江西省高三学生因不满班主任管理将班主任杀死案,2014年浙江省高三学生原本在安静的教室里面学习突然一名男生快步跑到窗口跳了下去案等。在一个个年轻生命陨落的背后,不得不让我们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深思。
心理健康是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内心屏障,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因素。高中生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心灵,可以自主快乐地学习和生活,可以用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用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与挫折,在顺境中如鱼得水,成绩显著,同时也会在逆境中磨练奋发,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创造辉煌。
二、高中学生心理问题的诱因及行为表现
马克思说人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学习、工作和生活总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在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渴求日益高涨,高考成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机制,是一个家庭对孩子的人生期盼,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地方综合实力的展示。有了高考的存在,高中学生的学习被置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聚光灯”之下,学生因求学而心理背负的压力不断加重,其主要诱因有三点:
一是社会发展的需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依赖人才,人才培养在教育。高考仍然是我国选拔人才的首要机制,面对高考招生指标有限和考生无限的矛盾,以及优秀教育资源的稀缺,众多高中生渴求通过高考能够迈进大学校门,甚至获得一个更高的人生发展平台,日日夜夜挑灯奋战,负重拼搏,不惜放弃自己爱好,透支身体,不愿和同学、家人分享内心的喜与悲,将自己内心锁在冰冷灰暗的小胡同里。
二是家庭环境影响。家庭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温暖港湾,可面对社会的需求和高考的选拔,父母渴望自己子女成龙成凤,从“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到拼高考进名校,许多父母逐步变成“唯分数论”,分数成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忽略了尊重孩子人格、学习实际和闪光点,造成孩子内心埋怨叛逆封闭。另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留守学生大多存在自强、自卑、内向等多重心理,离异家庭孩子往往会对生活丧失信心,自我约束能力差,学习缺乏目标和动力。
三是学校因素。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石,高考成绩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家长、学校、社会关注度最高。因此,高中学校为了在高考中角逐,将学生分类分层教学,将高考指标分解到班,以教学成绩优劣评价老师和班级,社会、家长给学校的压力传输给老师,老师把压力转给学生,且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拼时间、拼体力、拼智力,一句话“只要成绩能上来”怎么做都是合理的。为此,因老师们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对学生只压不导、只学不导,只见分数不见学生,导致师生关系恶化以生恶果。
三、高中班主任对学生心理辅导策略
当代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教师不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更应当是心理医生”,这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班主任作为一班之“主”,班主任不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人格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班主任是学生一生中的“贵人”,贵在增长了学生智力、培养了学生人格、呵护了学生心灵。
高考是学生高中学习的“航向灯”,也是高中班主任做好学生心理辅导的切入点和信任点。为此,围绕高考这个总的目标,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按照早准备、早发现、早解决、以及持续辅导的原则,为高中班主任做好学生心理辅导提出如下策略:一是爱学生。
相对于普通高中学生,职中学生心理更为复杂、脆弱。他们由于学业挫折和家庭、社会的压力产生自卑心理,有的甚至有严重心理障碍。若缺乏正确的教育引导,则不利于其健康成长。如何加强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根
据在工作中的一些实践经验,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专门的心理辅导系统
1.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在学生中广泛普及心理健康保健知识。
针对职中学生的特点,有选择地系统讲授学生比较关注和感兴趣的有关学习生活方面的心理学知识,这是我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
2.进行团体心理辅导。
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职业发展的需要,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设置团体心理辅导项目。
从初中到职中是人生的一个转折,努力适应这一人生转折是职中新生必须面对和完成的第一课。从心理学分析,每一个人面对较为熟悉的环境,会比较有自信和安全感;而面对一个新的、陌生的环境时,难免会出现一些不适甚至负性情绪。一年级重点是新生入学心理适应教育和自信心的培养训练;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校园已不再是陌生的地方了,老师也不再陌生了,也就由此产生了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学生的真正个性开始暴露,在人际关系处理上出现了极端化。这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与同学、老师的关系,特别是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与异性的关系,这个阶段主要是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人格的教育与训练;三年级学生很快就要面临择业或继续求学的人生选择。面对新的挑战,何去何从,这对于涉世未深的高三学生来说,实在是个难题。家长对子女过高的期望、社会的多元化价值取向,也使得高三学生经常体验强烈的内心冲突和压力。三年级重点是就业前心理辅导、择业指导和继续学习与发展的指导。
3.开展个体心理咨询。
充分发挥学校咨询室的作用,并且利用心理信箱、网上留言、QQ交流等多种形式,和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沟通,给他们提供一个倾诉烦恼的机会。心理辅导老师保证做到“严守秘密”、“有信必复”、“有问必答”,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取得学生的信任,和学生做心灵的朋友,及时帮助学生解除心理困扰,消除心理障碍。
4.做好学生关键期心理测量。
心理测量是教育领域中定量化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心理测量可以迅速而大量地搜集学生的信息,从中可以归纳出学生心理发展的普遍规律和特点,从而深化心理学理论研究,并据此制定出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心理测量可以为学校的升学就业提供参考,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和人格特征,确定最有可能成功的专业或职业,进而做出最佳选择。心理测量可以帮助人们查明心理问题、障碍或疾病的表现及其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辅导、咨询或治疗。
根据职中的实际,应该抓住几个关键期对学生做心理测量。第一个关键期是新生入学,要对学生进行气质类型和适应性的测量,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特点,确定合适的专业。然后根据学生的适应能力,制定一些具体措施,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职中生活。第二个关键期是二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已基本熟悉了职中生活,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心理问题逐渐显现,有些学生会产生比较浮躁的情绪,早恋现象也开始出现,这时就要对学生进行情绪情感方面的测试。第三个关键期是学生临毕业前,学生普遍存在对就业前景产生恐慌的心理,这时就要对他们做心理压力方面的测试,然后采取相应的办法帮学生减压。
二、全面渗透,全员参与建立适应学生需要的心理素质教育模式
为了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一定要改变旧的观念,遵循“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育人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关心学生,包括增强其信心和使其获得精神的自我满足等。教师要积极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激励学生,让学生树立信心,产生希望,看到美好的未来。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简单责骂、体罚,而要在分析中予以引导;批评把握分寸,不挖苦学生,批评中要有肯定,不要打击学生的自尊心。根据多元智能评价理论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肯定和赏识,唤起他们积极向上的欲望。
班主任工作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学生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现有教学体制看,班主任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至关重要。另外,班级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环节,班主任应利用主题班会及开展各项活动增加班级凝聚力,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三、加强家庭教育,引导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
由于职高学生成绩较差,行为约束力较差,但父母却望子成龙,造成他们与家长的隔阂。因此,教师应利用家访、电话联系等形式努力融洽家长与学生的关系,让家长树立对孩子的信心。根据我校实际,开家长会的难度比较大,我们可以印发一些家教知识的传单对家长进行教育。我们有责任告诉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要求要合理,及时与孩子沟通,创造自由、平等、和睦相处的气氛。
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展各种社团活动
团委应该积极组建学生社团,发挥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和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自助、互助作用。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建诸如书画协会、舞蹈协会、音乐协会、足球、篮球协会、家电维修协会、电脑协会等学生社团组织,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又可以让学生在社团中交往。人际关系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环节,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学生摆脱孤独感,学生会感到在社团中交朋友原来是很容易的事。我们还可以在每个社团中培养一些学生心理教育骨干,通过学生中的骨干力量引导,然后由学生自己宣传与行动,产生辐射效果,把学校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们的内在需求和自觉行动。学校再相应开展演讲比赛、歌咏比赛、技能大赛和运动会等,让学生有展示自己技艺的机会。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趣,而且调节了有情绪问题学生的心境。
学校还应引导和带领学生深入社会,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样能使职高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多种能力,并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掌握市场就业信息及各种职业工种的规范要求,消除毕业后就业时的恐惧心理,适应人才劳务市场的变化要求和社会实践的需要,做好思想上、能力上、心理上的准备,缩短职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期。
五、营造宽松、积极、健康的学校环境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那么学校的环境气氛就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要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校园环境,为其心理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关键词:高中生 考试焦虑 心理辅导
曼德勒(G・m- andler)认为,考试焦虑是一种处于失助和紊乱状态下的一种情绪。沃而普(J・Woipe)则强调考试焦虑是一种习惯性的、条件性的情绪反应。而萨拉森(I・G・Salason)认为,应当把考试焦虑看作是同注意和认知评价相联系的紧张情绪状态等等。[1]
综合国内外各种对考试焦虑的观点,我们可以把考试焦虑定义为:考试焦虑是由一定的应试情景而引起的焦虑。它以担心为基本特征,以防御和逃避为行为方式,并受个体认知评价、人格因素及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约,通过不同程度情绪性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现状态,如忧虑、紧张、神态不安、恐惧等。包括两种基本成分:一是对考试结果的担心;二是由担心而引起的身体反应。前者称为认知成分,后者称为生理反应成分。
一、高中生考试焦虑的现状
高中生考试焦虑的现象在如今高中生的学习中是很普遍的现象。有很多人都对这一现象做了很多的调查,查阅近些年来这方面的调查,我发现现在高中学生的考试焦虑实为让人担忧。其总体状况如下:
1.男生与女生考试焦虑比较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压力的困扰早已经被心理学和脑科学的研究所证实了。事实上,很多次方面的点差研究也证实了:在高中生的考试焦虑中,女生的考试焦虑的现象明显比男生多,并且处于考试焦虑高水平的女生也远远超过男生的人数。
2.高一高二学生与高三学生比较
高一高二的学生处于考试焦虑的学生总体人数高于高三学生,但从焦虑的不同程度来说,处于考试焦虑高级水平的是学生以高三学生较多。究其原因,很多人认为高三学生经历过多次考试,久经沙场,其中部分学生已经适应了考试,自然不会有什么考试焦虑的心理问题,然而有另外很大一部分高三的学生受各方面因素尤其是高考的影响,长期处于考试焦虑的状态并逐渐加重,所以也就使其处于考试焦虑的高级水平了。[2]
3.一般高中与重点高中学生考试焦虑比较
一般高中的学生大部分对自己的要求不是很高,并且学习竞争对他们的影响也相对较少,因此考试焦虑现象比较少,即便有也是处于较低程度。而对于重点高中的学生来说,无论是来自自身,家庭还是学校的要求来说都是很高的,因此他们也有很大的压力,再加上同学之间的学习竞争激烈,每次考试的成绩都可能会直接引起他们情绪的波动,所以他们之中,考试焦虑的现象相对于一般高中来说要多得多。
4.文科生与理科生考试焦虑的比较
文科生中以女生居多,而女生是一个很敏感的群体,所以文科生考试焦虑比理科生要多。除此原因外,文科生学习内容大多以记忆知识为主,逻辑性较差,因此记忆也是引起他们考试焦虑的原因之一。从学生思维的发展上来看,整个高中阶段,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均得到迅速的发展,形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由此可看出,理科生在考试焦虑方面大多以平时的学习和知识准备有关。[3]所以从总体上来说,文科生的考试焦虑相对理科生多一些。
二、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原因
高中生的考试焦虑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其焦虑水平也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其中主要有学生个人的内部因素和学生生活学习的外部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因素。
(一)学生个人自身的内部因素
1. 认知评价能力
当考试情景作用于学生个体时,就会进行比较、评价,当感到无法适应的威胁时,就会唤起考试焦虑。学生个体进行的与考试有关的评价包括:对考试性质、考试利害关系的预测以及对自身应付能力的估价三个方面,其评价程度都直接影响其焦虑水平。尤其对于面临高考的高三的学生来说体现得更为明显,几乎所有的高三学生都把高考的性质和利害关系看得很重要,再加上学校,老师和家长期望的压力,使得他们给予自己的要求过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他们的考试焦虑。
2. 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
良好的身体素质也对考试起着关键的作用。考试前夕如果打疲劳战,不注意休息,缺少睡眠,会引起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从而影响整个机体的 正常机能。同时大脑的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有一定的限度,如果不做到劳逸结合,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使脑细胞受到损害,从而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 力不能集中、思维缓慢等,从而影响考试正常水平。[4]
3 .人格特征
“特质性焦虑”是人格特征的一种。具有这种人格特征的人,容易“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易于把本来没有危险的人和事视为对自己有严重威胁,因而时常惊恐不安、紧张焦虑。
(二)考试焦虑形成的客观条件
影响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原因除了学生个人因素之外,还有和多的外部因素,如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这些因素在造成学生考试焦虑情绪状态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重视。
1.学校因素
学校因素是造成高中生考试焦虑和影响高中生考试焦虑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的高中学校把学生高考考试看得很重要,片面追求升学率、大搞题海战术的学校,以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同学,这些导致学生的压力较大,考试焦虑明显偏高。
2.家庭因素
除学校因素外,家庭的因素也是造成高中生考试焦虑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些家长或监护人对自己的孩子期待水平过高,因此对孩子的要求和态度也较苛刻,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孩子的学习份额但和心理负担。尤其是当这种期待和要求不适合孩子的兴趣和专长的时候,往往会导致孩子对学习和考试的厌倦情绪,加剧考试焦虑。如: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考分极为关注,订指标,搞奖励,看到孩子考分不理想,轻则训斥、责骂,重则棍棒相加,造成孩子沉重的心理负担,觉得“考不好难以向家长交差”。
3.社会因素
社会的价值取向、国家的政策体制(尤其是教育政策体制)会影响到学校、家庭的教育方式,影响到学生对考试的态度和认知水平,从而影响到考试焦虑的高低。(国内外的教育,高考录用方法)[5]如:当今的高考,一场高考成了进入大学的唯一途径,平时的表现和成绩对能否考入大学都起不到作用,远不如国外的入学制度合理。再加上近年来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学生不得不给自己定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目标。而对于很多学生,尤其是那些家庭经济较差,想通过高考上大学工作改变命运而学习成绩又不是很理想的学生来说,无疑对他们产生的压力和考试焦虑水平是很大的。
参考文献:
[1]江光荣、赵汉俊.中学生考试焦虑及其辅导[ 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4,(2).
[2] 于庆春.高中生考试焦虑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D ]. 辽宁师范大学. 2009,(3).
[3]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 M].人民教育出版社.P:381――383
一、整体构想
根据高中教育的具体情况,从两项基础性活动着手,以多项延展性活动相配合,全方位的开展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两项基础:心理咨询和心育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基础性活动,这两项活动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可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延展活动: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两项基础性活动的同时,以多项延展性活动相配合,活动形式多,涉及面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专题心理讲座 2)心育主题班会 3)心理教育网站 4)心理广播栏目 5)校报刊心理栏目 6)教师心理指导 7)家校通心理知识宣传等等
二、具体操作:
1、必须设立专门的领导和组织机构。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对外求得专家的帮助,对内建立一支以学校领导为中心,以心理教育辅导老师和班主任为主体的心理教育队伍。
2、开设课程是普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基本的形式。
针对学校各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情境设计主体式讨论、课堂即兴小品表演、游戏等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将深刻的内涵寓于其中,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开拓进取,以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a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适应时代要求,从具体情况出发,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入课表。通过每周0.5-1课时的课堂教学,比较系统、全面地向学生介绍心理科学知识,扫除“心盲”,指导学生提高素质,发挥潜能。为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和学科化的倾向,避免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我们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过程中,遵循 “心理教育活动”的概念,通过各种活动全方位的开展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大限度的发挥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b心育课的任务
实践任务:优化学生心理素质,预防心理疾病,倡导求助意识,促其全面发展。
理论任务:在实践领域内,为中学心理科学理论的发展提供原始素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提供事实依据,促进学校心理服务体系理论的完善。
c主要教学内容
1)了解性单元:健康知识、心理特点、各种心理品质等的认知。
2)发展性单元:发展智力品质(诸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培养学生的面对现实生活所需的基本生存能力(诸如应试心理、耐挫能力、交际能力等等)
3)预防性单元:培养良好个性品质,及时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主动寻求帮助的意识。
4)解惑性单元:就教学和咨询过程中发现的普遍问题,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指导学生解除心理困惑的方法途径。如新生进校后面临着重塑自我的心理调适过程。
5)测验性单元:为了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更为较合理地评估心理教育的成效,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和标准化测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测评。
6)活动性单元: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各方面条件设计开展角色扮演心理互助、智力开发等心育活动,创设情境,提供条件,使心育活动的原理逐步内化为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各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高一年级:
新生新环境适应性教育,做好初高中衔接工作。帮助学生学会自理生活,学会与人正确交往,树立正确的友谊观。开展礼仪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完善个性,健全人格,培养责任心,增强社会公德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正确认知,提高是非辨别能力, 诚实守信,言行一致。教育学生学会宽容、学会关心他人、懂得感恩、有爱心、有责任心等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提供咨询帮助。对高一新生进行适应方面的测量、综合素质调查。
高二年级:
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文理分科后的学习生活,排除学习中不合理的忧虑,正确归因,增强自信心。加强理想教育,感恩教育,健康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完善个性,健全人格,培养良好性格。增强社会公德意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培养责任心,学会自律。正确认知,提高是非辨别能力,诚实守信,言行一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健康的幸福观和乐观向上的积极心理。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提供咨询帮助。
高三年级:
关注学生的考试压力,进行高考准备心态调查,帮助他们自我减压,指导学生学会心理自我调适,掌握几种身心调试法。进一步加强理想教育,责任感教育,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认识自我价值,关心国家命运,具有使命感,作出升学的最佳选择。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敢于面对挫折和困难,具有进取精神,塑造完美的人格。做好高三学生临考前的心理疏导工作。
d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以自主发展策略和调适指导策略为主。
策略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心理素质。
策略操作要点:
一要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设计要考虑怎样让学生广泛地参与,并激发学生参与心育活动的积极性。
二要学生自我评价。课堂教学重在启发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为自我悦纳和自我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要学生自我调控。简单易操作的心理调适方法的介绍,让学生学会自我调控,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教学理念。
四要学生自我创造。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心理教学设计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能力。3、团体辅导和讲座是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具有针对性的形式。
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为主线,帮助学生学会接受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专题心理讲座针对中学高级阶段学生存在的普遍心理困惑,以普及心理学知识、介绍心理调适技巧和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为主。根据每一年段的学生都比较容易出现一些突出的心理问题,深入而全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开出一系列纵向联接、横向配套的年段心理教育讲座,如高一年的“适应”教育,高二年的“立志”教育,高三年“理想”教育等。另外针对面临共同心理不适的学生进行小团体心理辅导或心理训练,利用团体的资源进行心理帮助,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4 、建立系统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助形式。建立高一新生的心理档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方向地开展教育,了解个体学生的气质类型、性格特征等情况,科学地使用相关测量表,慎重处理,并将结果存入档案。心理室要加强心理信息传递制度化建设,向各年级部、相关班级和老师通报学生的心理信息,为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提供帮助,同时配合学校其它教育力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全方位的心理教育,形成最大化的教育合力,给学生有力的心理支持,努力使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谐地发展。同时,也将每次心理咨询的记录作为原始资料存到心理教育档案中。由心理学专业人员专人负责,在保障学生合法权益前提下,向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及全校学生工作提供信息服务。心理健康档案明确筛选“ 问题学生 ”供咨询室预约咨询。心理健康档案电子化和心理测试网络化是以后心理档案的发展方向,很多学校已经实现,希望得到校领导支持,在这一学期实现。
5、开放心理咨询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服务。
心理咨询室是对针对个别化的,有轻度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学生,予以帮助的特定场所。必须建立咨询员的工作规则、实施科学化的档案管理、进行心理咨询案例的分析和心理咨询的转介工作等。探讨针对中学生个别心理辅导的方法,建立咨询保密、案例分析的工作制度,进行咨询人员的专业化培训等等。主要针对学生学习心理问题、情感情绪问题、交往问题以及升学就业问题进行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无论是对主动上门求助还是被家长或教师带来的学生都以朋友式的态度对待,认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同时,还应对个案进行跟踪,及时消除轻微的心理障碍,对需加以矫治的转介到有关部门及时处理和治疗。对于咨询者的个人隐私问题,应予以保密。关注心理和行为有偏差的学生健康成长,特别是做好高三学生临考前的心理疏导工作。严格遵守心理咨询基本原则,合理运用心理咨询基本技法,科学有效地进行个别心理辅导。个别辅导要有记录,有效果分析。
由于种种原因,心理咨询室还不够完善。因此,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室。在基础设施方面,已有一个木制信箱和画、鲜花、电话、饮水设备等,需要配备一台电脑,以便查找资料、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网上咨询和咨询资料归档。另外缺少图书、资料柜;在人员配备方面,我校设有专职心理咨询人员1名,兼职心理咨询员 无,需要增加人员配备,另外年级部长、班主任为协助心理辅导人员。
向学生公布公布电子信箱,进行网上心理咨询,拓宽学生的咨询空间。心理咨询信箱采用单独回信或面对面咨询的方式回复。每学期开学初通过海报宣传,指导学生有效地利用咨询室信箱。
6、班级设学生心理委员,进一步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
班级设学生心理委员,男女各一名。由班级推选出热爱心理工作,热心为学生服务的优秀人才,担任班级心理委员,明确工作职责,为班级、学生与学校心理室、班主任的沟通搭建桥梁,使班级心理教育更有针对性。心理室将对班级心理委员进行定期培训,以提高心理委员的工作能力。心理委员对学生所关心的话题搜集资料及反馈,积极协助心理老师进行各方面的工作,比如,参与对入校新生的心理辅导、心理测量结果的计算机录入和心理档案的建立等。成员的工作不但弥补了心理辅导教师不足的困难,而且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容易。同时,能够很快地将同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映上来,提高了心理辅导的及时性和针对性。
7、心理教育网站
考虑到现代高中生大多数家中都配有电脑以及网络具有隐蔽性的特点,采用此辅助方式能更好地进行心理教育的宣传,同时也方便了师生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内心情感地真诚流露。可以设立以下栏目:(1)心育之窗(2)学生心理之窗(3)教师心理之窗(4)家长之窗。通过这些窗口,让学生、老师、家长、社会等共同关注心理健康问题,了解维护自身及他人的心理健康知识,方法技巧……
8、家长心理课堂
心理学研究表明: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的人格素养,父母的和睦与否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心理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没有家庭的积极配合是行不通的。然而目前多数家长未意识到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要通过家校通宣传有关心理健康知识、亲子对话、积极家庭治疗等方式加深家长对心理健康的了解,使他们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增进与子女的情感交流,促进家庭内部良好氛围的形成。要通过家长会、宣传单等方式向学生家长宣传、强调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入这一阶段的孩子易出现的问题,提醒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让家长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认识了解自己的孩子,主动地用正确的家教方式教育子女,帮助子女直面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使家庭为孩子的精神发育提供一个有效的“心理支持系统”。
9、教师心理指导
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影响到学生身心的发展与成长,最终影响到教育的成败。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研究了73位教师与1000位学生的相互关系后得出结论: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很容易扰动其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其学生的情绪趋向于稳定。因此普及心理咨询知识,有利于教师正确认识自己,调控自身情绪,积极对待工作,最终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培训,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学习、操作技能训练、案例分析和实践锻炼等内容,以帮助教师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面向全体班主任,安排系列讲座和团体训练,目标是使班主任了解心理健康常识,了解中专生行为动机,能够在工作中自觉地运用人际沟通技术、情绪处理方法,能够简单识别是否心理异常,对心理异常学生尽可能适当对待,学习日常自我减压方法等。
10、加强宣传力度,行成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文化。
心理教育重在健康问题,重在学生心理的发展性教育,工作理念是全员参与、全面展开、关注全体、开发潜能、促进发展、健全人格。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台、宣传栏、校报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做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文化,使全体师生充分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共同关注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辅导室办好宣传栏,对于那些没有勇气走进心理咨询室的学生来说,宣传栏或许可以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学校师生在注目学校的心理健康宣传同时,也在默默地感受着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心理宣传栏正是这种情感辐射的载体。可以尝试由学生自主创作心理报,内容可包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看法、心理知识、心里话、信息快车、教你一招、焦点谈、金点子等。形式可以以手抄保、黑板报、寝室报等。利用校报心理专栏,对学生提出的比较典型的心理问题予以解答。在锻炼学生思维、想象等多方面能力的同时,达到“平行教育”的效果。团委负责校园广播电台设立“心海导航”栏目,于每周两次利用校园广播播放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及同学们所困惑的问题,由心理咨询室老师、班主任或部分学生供稿。办好学校网站的心理健康教育网页。班主任负责创建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文化,班级是心理教育的主要场所,利用时政班会课发动学生开展自编自演自看自评心理小品,重复自己的人生体验,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课程化和学科渗透相结合,普遍性和个别性相结合,家庭和学校相结合,教师和学生相结合。只有从多种渠道,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得,才能不断完善自我,塑造健康人格,适应社会,发挥潜能。
附:XX下学期初步工作历:
月份
主 要 工 作
责任部门
九
月
份
1、心理辅导小组的成立,领导机构和人员设定。
2、心理咨询室宣传海报。常规工作开始正常运行。
3、印发班级心理委员工作职责,各班选举心理委员(男女各一名)。
4、第一次团体辅导高一学生新环境适应教育。
5、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广播。
6、着手建立高一新生心理档案。
心理室、
主管机构
团委
班主任
十
月
份
1、 利用家校通向家长宣传教育心理知识。
2、 高二年级学习心理调查。
3、 班级心理委员工作第一次培训。
4、第二次团体心理辅导。
5、出第一期心理报或刊。
政教处
心理室
教科室
十
一
月
份
1、 班级开展自编自演自看自评心理小品活动。
2、第三次团体心理辅导。
3、 班级心理委员工作第二次培训。
4、心理室出第二期心理报。
班主任
心理室
十
二
月
份
1、心理辅导中心为班主任提供心理教育相关材料。
2、班级心理委员工作第三次培训。
3、第四次团体心理辅导。
4、心理室出第三期心理报。
心理室
年级部
元
月
1、 心理咨询员培训。
2、 考前心理辅导。
关键词:高中学生;心理健康;对策研究
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迅猛,学习压力大,心理状况不容乐观。本调查针对青岛某高中2010年在校的高三、高二学生展开,共选取了8个班344人作为测试对象,调查选用SCL-90量表。
1调查结果与分析
1.1高三学生心理健康整体状况。调查得出,症状总分大于160分、有一定心理问题的高三学生占被调查总人数30.53%;其中大于250分、心理障碍比较严重的学生有5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21%,他们的强迫、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方面的因子分数已经远远超过2分,需做进一步检查;各因子均值由高到低分别为:强迫>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敌对。以上调查说明,高三学生各因子分数中,强迫症状、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分值明显偏高。
1.2该校学生与常模SCL-90各因子比较。该校学生样本数据与常模统计比较后的结果是:学生样本的强迫症因子显著高于常模,焦虑因子也高于常模,抑郁、人际敏感显著低于常模。从各因子得分排序来看,位于前三位的依次为强迫、焦虑、抑郁,常模组依次为人际敏感、强迫、偏执。从高中生研究样本与常模比较看,学生强迫问题较多,应该引起重视,采取积极的教育措施。
1.3高中生SCL-90各因子的性别比较。调查结果显示:男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7个因子上的问题检出率高于女生;女生在强迫、焦虑2个因子上的问题检出率高于男生。从各因子分的情况(检出率)和男女生各因子差异的显著性检验中发现,在心理问题上存在性别差异。因此,对高中生进行心理教育、辅导时要注意性别上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1.4高三与高二学生心理健康整体情况比较。总分人数比较:症状总分大于160分、有一定心理问题的高三学生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0.53%;高二级部有问题学生只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2.03%。各因子分数比较可以发现,高三学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方面均高于高二年级,高二学生只是在抑郁、偏执两个方面得分高于高三学生。由此可见,随着年级的增高,离高考的日益接近,学生的压力在不断升高,心理问题学生的出现概率有增加的趋势。
2对策与建议
2.1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出发点,师生共同确立活动目标,通过师生共同的活动,帮助学生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以学生学会自助为归宿,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整个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诸如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谈话交流、行为训练等。
2.2建立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是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教师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巧,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递方式,给学生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工作过程。心理咨询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直接咨询、电话咨询、信函咨询、网络咨询等等。个别咨询可以解决学生深层次的心理问题。
2.3.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意的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自觉、有意、有序地渗透心理素质教育,有效地避免学科教学中心理问题的发生,力求让学生在和谐、融洽、平等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快乐积极的学习。
2.4通过家长学校,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在家长学校中,必须把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结合起来,让家长深入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学会尊重自己的子女,以平等的心态、朋友的角色与孩子沟通、交流。家长要认清问题出在孩子身上,根子绝大多数在家长身上的道理,与孩子一起成长。
2.5通过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教师可以通过自身健康的人格,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以鼓励为主的评价和召开感人的主题班会,形成良好的班风与集体舆论等手段,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所有生活之中,有效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2.6学校成立心理教研组。以专职教师为核心成立心理教研组,凝聚各方优势资源,经常开展教研活动和各种针对教师与学生的校内讲座与心理知识培训,可以加强教师们的“育心”意识,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不断提升心理素质。
2.7建立班级心理委员。心理委员是为促进学生们的心理健康专门设置的,他们主要负责开展班级心理活动,普及心理知识、促进大家的心理健康。班级心理委员在联系学生和心理老师、促进班级整体心理素质提高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日昌.中学心理辅导[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1.
[关键词]高中生;成长;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4-0028-03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指身体没有缺陷和疾患,还指要具有完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功能正常,无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心理健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真正健康的重要内容。那么,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1.正常的智力;2.健康的情绪;3.积极的意志品质;4.适度的反应;5.统一的人格;6.和谐的人际关系;7.个人与社会的协调一致;8.心理与行为符合年龄的特征。[1]
影响人的成长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本研究选择一名高中生作为典型案例分析的研究对象,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高中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研究对象
张航航,1993年出生,男。2008年9月以中考全优的成绩从郊区一所学校择优录取到市区一所重点中学重点班。2008年9月至2010年6月(高一、高二学段),该生学业成绩在全校名列前茅,但他认为离理想中的大学目标有差距。2010年7月张航航产生留级的意愿,2010年暑期补课(高三)他不愿参加。在高三的一年时间内,出现逃避上学、考试焦虑、有时偶尔参加考试、多次离开学校等现象。2011年6月的高考他仅仅参加语文、数学两门学科的考试,第一次高考弃考外语和理综。2011年9月他进入另一所重点中学复读,2012年高考以高出一本20 多分的成绩,他仍然认为没有完全发挥水平而选择继续复读。2013年高考他以570多分被河海大学录取,步入高校殿堂。
二、案例描述
(一)案例1:高二优等生的留级风波
2010年6月底高二学期结束后,张航航的学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是他有了留级的意愿,认为学得不扎实,一年后很难考到理想的大学。他的这一想法令同学、老师、家长不解,特别是他的母亲坚决反对。他的父母都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在2007年张航航就读初三时父母离异。他的父亲象征性地给予2万元的抚养费后就去外地谋生,他母亲在本地下岗再就业,承担了监护抚养义务。为了张航航上学便利,他们在学校附近租了一房一厅的住房,居住条件较差,夏天很热。由于他母亲早出晚归,工作辛苦,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所以不支持他留级,希望他能顺利参加高考。
2010年7月暑期补课,张航航拒绝参加。留级意愿落空后,他出现了多次消极抵抗行为。有一次与母亲争执后,拒绝上学。在同学、班主任的劝导下,张航航回到高三课堂。然而张航航常常中餐只吃几块饼干,晚上拒绝母亲送晚餐达一个月之久,直到晚自习后才回家吃晚饭,饮食很不规律。张航航与很少同学交往,总是埋头读书,有时老师讲课他也不听,独自做题。晚饭时间有些同学说说笑笑、打打闹闹轻松一下,张航航则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他焦虑、压抑、困惑,也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
(二)案例2:逃避上学和考试焦虑
2010年9月张航航与他母亲争执后,拒绝上学一天。2010年10月12月同学们都在如火如荼地进入学习状态,他第二次拒绝上学,他母亲把他送到学校后,他擅自离开学校到新华书店看书或者在街上闲逛,直到凌晨2点才回家。2010年10月底的一次月考,他没有交化学试卷。2010年11月的月考,他只参加一场考试,还迟到40分钟。2011年2月至2011年6月高三的最后一个学期,他偶尔回到学校参加考试,感觉不好就放弃。班主任担心他会放弃高考,高考期间特意要求到他的考点留守,防止出现意外。不出班主任所料,第一天的高考语文、数学他正常参加了,感觉不好,第二天的高考前,班主任发现异常,打车到他家里想把他找回来继续参加高考,但一切努力都无结果,他还是放弃了外语和理综的考试。同学和老师在惋惜中接受了他高考缺考的事实。
(三)案例3:复读两次,步入高校
2011年高考缺考后,张航航选择另一所重点中学复读,偶尔遇见同学也言语不多。2012年高考,他高出一本分数线20多分,认为高考没有正常发挥,继续选择复读。2013年继续高考,高于一本50多分,选择了河海大学,步入大学的殿堂。
三、分析案例的原因
高中生常见的一般心理问题:冷漠、孤独、过度自卑、嫉妒、抑郁和焦虑。张航航一个高中优等生,首先在高二结束时有留级的意愿,然后逃避上学和考试焦虑,最终复读两次才步入高校。针对以上案例,分析有以下原因:
(一)家庭原因
张航航生活在家庭经济拮据的家庭,父母都是下岗工人。虽然母亲选择了再就业,但经济状况一直不佳。而他父亲也时常喝酒,一些家庭矛盾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在2007年张航航就读初三时,父母离异,这些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学生来说,有压力、有焦虑、有困惑。而父母所受的教育程度低,在教育过程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他母亲在教育孩子时处于被动状态,孩子情绪不稳时,她只能是隐忍,小心翼翼地顺从,无奈地听从摆布。当张航航与母亲交流时,母亲有时回答不了他的问题,跟不上他的思路,不能有效地应答,导致母子沟通交流障碍。他父亲知晓他不上学虽然从外地赶回来,父子相见时心情很好,但交流沟通不畅也不欢而散。张航航很难从家庭中得到有效的引导和帮助,父母的文化素养以及亲情都不能帮助他克服成长中的烦恼。家庭因素是影响张航航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
(二)性格原因
张航航从小学习成绩优秀。虽然家庭有很多不利的成长因素,但他学业上的优势得到同学、老师的肯定,这使得他的性格缺陷得到忽视。他性格孤僻、内向,任性、自闭、自负,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差,自尊心强。有一位家长得知他晚自习后才回家吃饭,送他一点水果,等家长走后,他气愤地把水果砸了,这充分说明了他的自负、自闭。不能有效利用同学、老师的优质资源,使得他不得不独立面对压力,焦虑、困惑困扰着他,他只能孤独前行。
(三)心理期望过高
张航航在高二下学期就思考要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他认为只要考取名牌大学,将来才有事业发展,就业好,待遇高,如果没有考上好大学,就难以实现买房、买车等良好愿望。他的目标是清华大学,当高二学期结束时,他知道考取清华大学的愿望难以实现,就有了留级的意愿。当留级的意愿受阻时,他选择了逃避上学、考试等极端的消极方式,情绪不稳定长达一年左右的时间。高三是高中生活压力最大的时期,月考、联考、模考等考试是常态。考试后的班级排名、年级排名,有时难免让学生有挫败感,考试焦虑、期望与现实压迫着每一个学生。现实与期望的差距越大,就越有挫败感,情绪得不到有效控制,心理异常的可能性就越大,有的会出现逃避、苦闷、恐惧、失望、悲伤、烦躁、压抑、懈怠等消极行为。
(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力
学校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学校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重视高考的升学率,忽视学生的心理建设。虽然学校也有心理咨询室,也配备了心理辅导教师。但面对众多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杯水车薪。教师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分数,好分数才是硬道理。高中生从早晨到晚自习长时间周而复始地学习,生活单一,节奏紧张。即使有心理需求,高中生也没有心理建设的主动性,心理调节能力有限,心理咨询室也形同虚设,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动力不足。学校和班级在高考前的宣传动员、高考倒计时、分数排名等一系列信息扑面而来,压抑得学生透不过气来。学校也没有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作用,导致高考生以自我心理调节为主,压抑、焦虑、困惑得不到有效的释放。
四、应对策略
(一)重视家庭教育
给予学生一个完整的家庭成长环境,“一个问题儿童背后有一个问题家庭”。当前社会离婚率逐年上升,中国有6100万留守儿童,这些都是一些社会问题。家庭结构不完整可能导致儿童性格缺陷,因此,家长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即使家庭破裂,家长要对孩子进行心理疏通,同时给予孩子亲情,助孩子一臂之力。家长要提高自身修养,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成为孩子的支持者、引导者、教育者。
(二)要注重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据报道,现在独生子女成为人格障碍的高危人群。性格决定命运,在生活中要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积极向上、与人为善、乐于交往的心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鼓励学生向同伴、教师、父母倾诉,将不良的情绪宣泄出来,那学生的压力就能减轻很多,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学会“放松训练”,进行自我调整,形成良好的性格。[2]
(三)恰当的心理期望。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期望定位越高,失望越大。人生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高考是人生重要的一次选择,但不是唯一选择。高校是人生发展的一个平台,期望定位合适,考生才有希望、有信心达到目标。
(四)学校要发挥心理建设的主导作用。高中生的压力、焦虑、困惑普遍存在,一个强烈刺激可能导致学生的心理崩溃。学校要发挥心理建设的主导作用,定期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集体辅导。如当一个压力来源被认定对个人有威胁时,智力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一般而言,压力愈大,认知方面的功能及弹性思考就会愈差,人的注意力是相当有限的,如果只把焦点放在具有威胁性的事件及个人的焦虑上,我们对问题的注意力就会大大降低,威胁就更不易消除。另外,人的记忆也会受到影响,短期记忆的好坏是根据个体对新刺激所付出的注意程度而定。同样的,压力也干扰问题解决、判断与作决策的能力。因为在压力状况下,我们的知觉范围缩小了,思想也比较刻板、古拙,所以很难会有灵敏的反应。[3]学校要大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主动寻求心理帮助。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服务要常态化,可以利用社会的咨询机构和心理志愿者参与学生的心理建设。
虽然张航航生涯规划走了一些弯路,但他坚强、坚持、坚韧、倔强,遵循自己的内心维度,找回自己的平衡,挑战自己的极限,修炼着自己的功力。他了解了失败,更加珍惜成功。
参考文献:
[1] 于小伟.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J].读写算:教研版,2014(17).
一、心理疏导是第一要着
进入高三后,随着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一时期,学生容易产生急躁、压抑、苦闷、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给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非常大,如果不能因势利导,及时排除学生心理上的暗礁,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就会受到极大的阻遏。特别是女生心理承受力、自我调控力普遍较差,仅仅因为一次考试的失利、同学间闹点小矛盾,便会产生自卑、烦躁、厌学情绪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有的同学会找老师、家长或其她同学倾诉,老师只要适当开导加以解决;而有的同学就会不喜言语、郁郁寡欢、心不在焉,长期积累影响到学生的成绩和身心健康发展,这就要求班主任必须随时保持高度的职业敏感,及时捕捉学生心理上的一个个微小的不和谐音符,帮助他们把握学习与生活的旋律,正确地认识生活和自己,促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用于指导自己的教育工作。指导我得经验观念是以下几点:关注学生一生的教育,避免急功近利式的说教;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避免单纯的“智育第一”;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注重学习方法的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教育的人文关怀,实现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发掘学生的自身教育资源,发挥主体教育功能。
其次,有步骤地循序渐进地开展活动,使相关工作逐渐走上轨道。
第一,状态调整。开学后,利用一个休息日,要求全体同学以“我高二的学习与生活”为题,总结高中过去一年的经历与思考,反思自己的经验与不足,并大致勾画一下即将开始的高三年级的学习生活。每一个同学都认真地回顾了自己的过去,我以此为契机,在第一周的班会课上,分析与指导了同学们应怎样进入高三状态,开始新的学习生活。据后来得情况看,效果相当不错。
第二,学习习惯的培养。正所谓“习惯决定命运”!其实,学习习惯也可以决定学习者的学习命运,学习结果。我对同学们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从制定学习计划入手、利用好零碎时间入手。组织同学们学习“学习常规”,落实并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使得大多数同学都能够学有对策,学有方法,克服了学习上的慌乱于无序。
第三,道德素养教育。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会做人,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此,我利用班会课这个主阵地系统开展此类活动,收到积极效果,多个家长都有较好的评价。我们组织这方面班会的主题有“面对高三”、“集体荣誉与个人行为”等。从同学们的反应看,我们的班会课是十分有成效的。
开学初,为了能更好地进行家校联系,我就将自己的日常工作安排与联系方式,以《告家长书》的方式告之家长。一方面,家长能够对教师的日常工作有所了解,改变以往认为教师一职是十分清闲的工作,是种不错的换位思考方式;另一方面,在联系的过程中不至于扑空,能够有效的联系。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时不时地与各个学生家长以各种方式联系,最终做到百分百的家校联系率,以敬业的态度去获取家长的信任。
二、激励教育是关键
理想和志向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高三的学习生活犹如一场马拉松比赛,不仅是身体素质和技能的比拼,更是意志的较量。我选择了一些典型的事迹,利用座谈会、“榜样激励”等方式,及时地教育、鼓舞学生,使他们树立高远的目标,明确人生的方向,踏踏实实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但高三学生对成功的渴望极其迫切,反而使他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愈加薄弱。学习中遇到的一个小小的难题、一次考试没考好,都可能使他们放大挫折和痛苦。一次期中考试,很多同学的年级排名落后了很多,于是痛哭流涕、意志消沉甚至对前途失去希望。我又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开展挫折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挫折是生命的基本形态,人类便是在一次次的挫折中取得经验教训,一步步走向成熟和成功的;挫折能够丰富我们的人生,锤炼我们的意志,从而激励学生正确地面对挫折,将挫折变成进步的台阶。
其次,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对高三学生亦是尤为重要。虽然学校有专门的心理老师,但是班主任更应该成为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因为班主任本身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从交往的距离感来说要小,也更能获得学生的心理共鸣。
高三的学业压力很大,减压的问题一直是我最关注的,当然教育需无痕,有意识但不能很刻意。一定的课余活动能起到减压的作用,所谓张驰有道的道理即在于此。一方面,通过班级的争鸣角粘贴一些减压的方法;平时的主题班会注重以各种方式给予同学们一个施展自我才华的空间,更能使得在高三有限的学习时间中加快熟悉度、增强班级凝聚力。在高三的各项活动中,能留给同学最多回忆的恐怕是第二学期去新城区公园的踏春、放风筝了,在最艰难的时候小小释放一下对学生的再次冲刺是有利的。
考前的心理辅导其实也是相当重要的。高考前,我将同学可能在高考三天遇到的突发事件做了提醒,更关键的是遇到后心态的调整。当时不经意的安排在高考阶段确实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不少同学在遇到我考前提及的状况时,那种处乱不惊的成熟让我感到教育的成就感。
再者,调整自身情绪,保持积极状态,对于一个高三班主任是非常关键的。第一次见面时,我就对同学说:高考很残酷,但不希望自己成为摧残他们的刽子手,我会争取每天都有一张灿烂的笑脸来面对他们。一年的时间里,我努力地去调整着自己的心态,可是竟然有一天在全班同学面前忍不住地哭泣……事后,就在我为自己的举动感到后悔时,因为将自己的情绪带入课堂是一个教师的失职;但是让我意想不到的却是收获到了学生的不少短信——在他们的眼里,我一向是那么坚强,坚强得让他们感到有距离,倒是这样的真实流露让他们感到可亲。心里的感觉是很复杂的,忽然意识到积极、乐观的教师情绪固然对高三学生很重要,但是真实的情感流露也许更有说服力
三、方法指导是根本保证
现在高考虽有五门功课,但基本的学习方法是相通的,班主任应该从宏观上加以指导。首先要求学生科学地处理学习上的各种复杂关系,比如学科与学科、听课与复习、教材与习题之间的关系,防止学生严重偏科或陷入习题的泥淖。其次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网络,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形成科学思维,提高科学素养。再次帮助学生把握学习的规律,科学地制定复习计划,使学习在紧张有序的状态下进行。高三复习一般分为三个轮次。第一轮复习中,指导学生抓牢基础知识,对复习内容及时归纳、总结,理清解题思路,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第二轮复习,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合,开展学习方法指导;第三轮复习时准备帮助学生扩大解题思路,多进行思维方法指导,增加习题量。最后要求学生把学习中遇到的好题、难题、错题记录下来,组成错题集,多多研究。与此同时召开主题班会,研讨学习方法。比如在期中考试后的主题班会,班级前十名讲学习方法、十一名到二十名谈身边的故事、二十一名到三十名谈学习中的困惑,同学们进行讨论,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的效果非常理想。
四、各方协调事半功倍
关键词:高三 班主任工作 多变 多心 多学
一、多变
“多变”是指高三班主任角色多变。高三班主任除了做好常规班级管理外,还应根据班级特点、学生特点适时变换角色,做好与学生有关的各方面工作。
角色一:宣传员。进入高三以后,学习紧张、压力增大、竞争激烈、家长过高的期望、自我定位太高都有可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导致他们情绪低落,对前途悲观、失望。此时,班主任应将自己变为“宣传员”,适时鼓励学生,以激发学生的斗志。宣传的方式可多样化,如在教室内张贴一些励志性的标语,让学生课余时间读一些激励性文章,阶段性地召开主题班会等。
角色二:心理辅导员。进入高三后,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会发生明显的转变,但学习成绩并不会因有了这些改变就大幅提升。另外,家长也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的家长甚至将自己的工作放下以便更好地监管孩子的学习。这些都会让学生感觉到更大的压力,常常感觉喘不过气来,因而高三一年也就成了学生情绪波动较大的一年。作为高三班主任,我们应及时了解学生情绪,加强其心理疏导,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高考观念,让学生知道高考一旦失利并不是人生的终结,它仅仅是人生的一个小舞台,并不能决定人生大舞台的成败,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在乎高考的成绩,但更应学会享受过程。
角色三:协调员。高三班主任应当协调好三个关系:协调好学科教师之间的关系,强调班级工作的整体性,共同协调发展;协调学生之间的关系,强调团队精神,讲究合作,携手共进;协调好学生与家长的关系,班主任应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让家长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并注意到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力争做到家校合一。
二、多心
“多心”是指高三班主任应对工作更有爱心、耐心和细心。
爱心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班主任应以真诚、平等、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尊重、关心每一个学生。当然,对不同类型学生的爱的方式是不同的:品学兼优的学生,我们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期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我们应该以鼓励为主。
耐心体现在后进生的转化上,我们不能期望后进生的转化一步到位,后进生的转化具有反复性,我们应抓反复,反复抓。在反复抓的过程中,我们应讲究方法,把教育的敏感点放在学生的优点上,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长处,使学生树立信心,激起斗志。
细心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处处留心,体现在对班级细致的观察和详细的了解,只有细心才能发现问题\了解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三、多学
21世纪是一个“知识激增”的时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知识不断涌现,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教材也在不断更新,这些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教师要不断学习,高三班主任更应如此做。
第一,学习教育科学理论。赞科夫说:“如果我们对于班主任要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这一点估计不足,那也是错误的。有了这方面的知识,班主任才有可能把教材变成学生真正的财富。”教育科学理论是人类长期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它对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班主任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和管理理论的素养,了解教育学、教学论、教育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管理科学等学科的内容。一旦我们具备了以上诸方面的教育和管理理论素养,便能结合教育对象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依据教育理论去帮助学生科学地制定目标,进而实现目标。
第二,学习必要的法律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教育也开始走上法制化轨道,国家以法律来规范教育,以法律保护教育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到法律的作用,在实践中自觉坚持和维护教育法律法规,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学习多种知识。班主任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学习各方面知识,做到文理相通,从而使自己的知识成为“金字塔”结构,以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提升综合素质。此外,班主任还要具备广泛的爱好和才能,以便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和发现特殊人才。
总之,做好高三班主任工作是一项长期且复杂、艰巨的任务,我们只有准确定位,更加务实,更加勤勉,才能促使学生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姜跃.关于高三班主任角色定位的思考[J].金色年华(下),2011(11).
[2]余春雨.做一个“五心级”班主任[J].中国科技博览,2009(16).
[3]张山.浅谈如何做好高三班主任工作[J].新课程学习(下),2011(01).
[4]梁依斌.用爱的清泉浇灌学生的心灵――高中班主任工作感悟[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6).
一、制定复习计划并赋予行动
XX年8月开始,我们就根据高三年级的实际情况,对整个高三阶段的年级拟定了科学有效的复习计划。在这一计划的基础上,各学科分别制订了本学科的复习备考计划。一年来,整个教学工作都在扎扎实实按计划的向前推进。在计划中,我们明确提出了本届高三复习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并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对高三整个阶段的教学研究,课堂教学,检测模拟、班主任工作等都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我们要求教师认真研究考试大纲,研究近年高考试题,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确保复习的有效性。该计划同时对教学进度和深度,综合训练考试的范围、命题的难度和数量都做了详细的说明,对高三年级的复习起到了指导作用。
二、 成功召开了两次家长会,营造了家校互动的氛围
在复习备考工作按计划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在XX年 10月24日及时召开了年级家长会,向家长们通报了我们在高三年级复习中所做的工作及今后要做的工作,并向家长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要求,由于各班主任的充分准备,本次家长会开得非常成功,为调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长,高三年级的教育更离不开家长,只有家校紧密联系,加强沟通和协作,共同促进,我们的教学才能得到广大家长和社会的支持,教师的教学热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得到充分的调动,我们的工作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XX年5月21日,我们召开了第二次年级家长会,对高考前两周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心理等方面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在本次家长会上,我们提出了“高考就是战斗,战斗需要预案”的备考理念,我们详尽讲解并指导了预案中应该包括的内容。许多家长为此非常感动,有位家长在会后对我们说“你们的工作太细致了,这些孩子真要好好感谢学校”。通过这次家长会,我们再次为家长和学生营造了“考前多一些准备、考中多一份自信、考后多一份收获”的良好氛围。因为,我们工作的扎实有效,许多学生带着自信走进了考场,也赢得了一年以来自己的最高成绩
三、适时进行教情学情分析,及时解决问题,促进提高
针对复习中表现出的问题,年级组多次召开了教情学情分析会,从备课教学、作业练习、命题考试及学生的思想动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和改进办法。
1、备课教学方面:针对部分班级的部分学生对某些学科教学的建议和意见,我们对教学工作进行了深刻反思和改进:复习课要有新意,要创新,不能重复教材,更不能照搬教辅资料,要变以资料为主的被动应付为突破知识和能力的主动出击。备课要充分,每节课从哪里进去,又从哪里出来,落实什么目标,教师要心里有底。课堂教学坚持低起点、缓坡度、高落点。照顾到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出发,循序渐进,但课的最终落脚点还是要跟高考接轨,因为我们面对的是高考,目标也是高考,所以要做到备课、讲课、作业和考试难易程度尽量与高考吻合。
2、作业及练习方面:高考是一场持久战,各学科之间要相互照顾,当天留的作业要适量,不要太多,要留一些书面作业,特别是理科的大题及推理表达题,但单科的作业不要太多.留作业本着理科(8+2)文科(10+2)的原则。自习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时间,老师尽量不要占用自习时间去讲课,学生消化吸收知识有一个过程,要留给他们时间去通过做练习来完成,老师只起个答疑作用即可,对全班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讲解,但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
3、命题考试方面:首先命题要处理好三个关系:(1)已复习的知识和未复习知识之间的关系;(2)简单题、基础题和难题之间的关系;(3)检测知识备战高考和保护学生积极性之间的关系。
四、本年度安排了十五次考试,提升了学生应对高考的能力
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情况下,我们先后进行了15次考试,每次考试从命题、监考到阅卷,各位老师都能认真履行职责,每次都能在考后一周内上报成绩,作出统计和分析,各位老师都能根据统计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水平和学生成绩得到了有效提升,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另外,我们对学生的15次成绩进行了跟踪登记管理,通过成绩跟踪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个性化指导。
第二学期以来,我们依据前七次考试反馈的信息,对教学进行了又一次调整,增加了限时练习,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各位老师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形式,有些科目对部分常考题型进行强化练习,如语文科目对语法、修改病句等用30分钟时间进行练习,数学科目对一卷部分、二卷的前四题和后三题进行练习,外语科目对阅读理解和作文进行专项练习,综合科目各老师也根据自己科目的特点,选择题目或自己命制试卷,用50分钟时间限时练习,这些方法在学生复习面临难以突破的瓶颈时,为学生强化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积累考试经验起到了促进作用。许多学生在这段时间里成绩取得了大幅度提高,我们也深深地感到第一学期复习过的知识在这段时间得到了充分的落实。
从第七次模拟考试开始,各位老师就利用各种关系,为我们收集了大量高考模拟试题,进行赛选、加工和整理,然后用于我们高考模拟或练习,在此我要感谢安国栋老师、任利娟老师、李华强老师,以及曾经在博迪工作过的张国良老师等在高考冲刺阶段为我们做出的大量工作。
五、 注重思想教育,激发学习动力
我们认为,高考的竞争最终离不开学生的积极的态度,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各位教师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加油鼓劲,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为学生分忧解难,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应对高考。
进入第二学期,有个别学生在付出了巨大努力后,成绩不见提高,面临怎样的困境,有灰心、泄气和焦虑等心理问题,各位班主任为此做了大量细心、细致的工作,董锦涛老师像父亲一样给学生讲道理,祝宜君老师制作心理辅导和励志方面的课件,孟富民老师利用家长离学校近的优势,经常约家长到学校,一起想办法鼓励学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