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研讨式教学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有利于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 。实习教学的过程不仅学习对象具有流动性,学习的主体,即实习学生,也具有流动性。实习学生因各专业要求不同在各科室停留 1~4 周的时间不等。如果没有教学档案,随着时间的流逝,教研室分管教学的负责人和带教教师都很难准确记住这段时间到底有几个专业、多少学生来实习过、各个学生的带教教师分别是谁。教学档案的建立和保存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教学档案建立的目的是为教学所用,而不是锁在柜子里。教研室分管教学的负责人定期查阅教学档案 ,结合实习学生的反馈情况,对近期实习教学情况进行总结,督促带教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实习教学质量。
实习教学档案管理的初步经验
对教研室来说,实习教学档案的建立、完善及这项工作的持续有效进行是非常重要的。但医学院校的临床教研室教师同时肩负着教师和医生的双重职责,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完成好实习教学,把学生带进临床这个领域非常重要。从本教研室既往教学档案的管理经验上来说,为了保证教学档案的规范,以下几点经验可以分享。
实习教学要有专人负责管理安排。实习教学具有短期性 、流动性。为保证所有的学生在短期内学到实纲要求的内容,就要有教师从总体上进行安排布置,避免有的教师所带学生较多,学生没有动手机会,有的教师又无学生可带的情况,既保证学生的实习效果,也避免教师归档的困难。2.2 实习档案的设计要全面 、细化[6]。实习档案的建立过程也是对实习教学的指导和规范化过程,所以要求对实习档案设计的内容要包括全面,如有实习学生大病历、实习过程考勤登记、操作登记、学习病历登记、出科考试试卷和成绩登记等,使实习教学过程中有章可循,档案管理也可更规范。
实习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要及时完成。因为实习教学的短期性、流动性的特点,如不及时完成,学生转科后又接手新的学习任务,带教教师也有很多临床工作要做,就会使这些档案零散在各个学生、教师手中,以致丢失。
实习教学档案的收集要形成制度化 ,有专人负责管理。实习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活动,专人负责不容易遗漏,另外,医学院校的教学档案有其特殊性,如实习教学档案中有实习医生书写的大病历,它作为病历文书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也需要有专人负责保管。
目前实习教学档案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实习教学档案的建立和归档使近年本教研室的实习教学更为规范,但目前的实习教学档案存在查阅困难的问题。目前的教学档案为纸质档案,一般按时间顺序进行编排。为了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的需要,有时可能需要按时间或按专业或按带教教师为关键词查询相应实习教学的情况,这样在厚厚的纸质材料中查找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且很容易有遗漏。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要求教学档案的管理尽量做到信息化。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尽可能地应用计算机和网络参与档案管理就可能解决上述问题[4,8]。本教研室正在设计一种软件,在局域网建立一个平台实现学生网络提交作业,完善实习档案登记,教师在线批改作业,对学生进行出科考核。一方面可以使档案资料规范化,避免手写资料因字迹潦草等问题使其实用性大打折扣。另一方面,电子化的存储方式也有利于信息的查找和利用,可使教学档案更好地为教学研究服务,促进实习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C语言 案例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017
1 C语言教学现状分析
《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一门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和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C语言也往往是学生跨入大学校门的第一门计算机语言课程,学生原本就不能将自然语言描述很好地向计算机语言描述过渡,再加之C语言语法结构庞杂和教师教学方法的陈旧,如目前大多数教师还是在采用教材――主动讲授――被动接受的三部曲“灌输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枯燥、抽象,难以把握。因此,亟待改进C语言的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趣味性。
2 案例教学法实施的必要性
2.1 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C语言程序设计》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它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讲方法又讲动手能力。采用“灌输式”、“填鸭式”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获取的仅是背诵的、机械记忆式的知识。而案例教学则是从程序设计案例入手,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围绕案例将相关概念、原理融入其中,师生间、生生间可以案例为中心展开讨论,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1,2]。
2.2 增进学习者的团队协作能力
构建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仅是在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社会性的交互作用同样重要。案例教学的学习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变化的。一方面,学习者不断地从教学案例中感知、提取信息,进行“交互”,正确理解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形成自己的心智结构。另一方面,不同的学习者具有不同的经验世界,从而对某个问题有不同的假设、推理,通过相互争辩、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增进学习者与教育者,学习者间的协作、合作学习[3,4]。
2.3 加强学习者的主动探索与反思精神
杜威认为,教学的目标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主动地探求思索,掌握有效地、适当地解决处理问题的态度与看法。在案例教学中,提出问题是起点,解决问题是归宿。两者之间便是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深入、广泛、持久地思索与探究的过程。因此,实施案例教学有利于加强学习者的主动探索与反思精神[4]。
3 案例教学法在C语言教学中的实施方法与策略
3.1 开展案例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从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入手,因为无论什么教学方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都是以教学内容为基础的,所以明确教学目标,深入彻底地分析教学内容,并合理提取知识点信息,将为案例的选取提供可靠的依据。其次是要了解学生,对其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水平能力进行分析,有利于确定案例的层次深度。学生作为教与学的主体,必须使其在教与学的互动活动中受益,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所以案例的把握就很重要,过深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又失去了案例本身所能激发的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望。所以,对学生的充分分析了解是十分必要的。
3.2 案例的选取
案例是案例教学核心,而案例的选取则更是重中之重,构成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案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及质量,案例的选取要做到以下几点。
3.2.1 案例要有针对性
在进行案例的选取时,不可能期望一个案例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而应围绕教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教学的重点难点等内容进行选取,力图通过案例的直观展示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点。
3.2.2 案例要有代表性
在描述同一知识点或原理时会有很多案例可以选择,在众多的案例中应选取那些最具普遍意义、能体现同类原理共同特性的案例。利用演绎与归纳的方法实现从一般性原理到特定案例的分析,再通过特定案例认知一般性规律。这样的案例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客观事物规律的能力。
3.2.3 案例要有实用性
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背景及C语言自身的特点,尽量从实际生活出发,选取现实生活实例,一方面既可完成本部分的教学任务与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3.2.4 案例要有层次性和可扩展性
只有这样,案例教学才可能适用于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同时也使学生有进一步思考、探索的可能,从而使案例教学更具吸引力,学生才不会应付了事,教学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3.3 案例教学的实施原则
3.3.1 明确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改变自己的角色扮演,由原来的核心主角转型为案例讨论的引导者和案例分析的组织者,而学生也应突出自己的主置,不要再处于配角的地位,而应主动参与,积极讨论。一个成功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应能营造自由、开放的课堂氛围,才可能期待学生的真正参与,使大家能够畅所欲言。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程序设计的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语言的驾驭能力,期间,教师作为组织者,也必须对案例分析的时间、形式等进行掌控,使课堂教学有序进行。
3.3.2 重视案例的分析过程
案例教学强调在案例研讨过程中,通过倾听他人的意见、观点和评论,进一步反思、反观自己的想法和认识[5]。所以案例教学的根本不在于得出一个大家公认的结论,而在于得出结论的过程,重在分析,贵在学会分析的方法,处理好具体的案例学习和系统原理掌握的关系。
3.3.3 案例教学的适用性
案例教学虽然具有诸多优势,但也不代表该方法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比如,对于格式定义类的问题,采用传统的教授方式就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此时就没有必要强用案例,不仅不利于内容的理解,还有可能造成授课进度的拖沓。
3.4 案例教学的方法与实施策略
在诸如C语言这种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其方法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案例讲解法;二是案例分析法。案例讲解法主要用于课堂教学中那些应用性很强的案例,放弃逻辑讲授而直接用案例讲解来教学,这里主要强调教师的讲解作用。案例分析法也叫案例讨论法,这里主要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主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和分析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能力[4]。
对于案例教学的实施策略,根据学科领域和授课内容的不同,实施方案也略有差异。归纳起来,大体可以将案例教学的实施策略分为6个环节:课前准备,精选案例,呈现案例,分析讨论,深层探究,总结评述。具体实施方案如图1所示。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C语言教学现状的分析和案例教学内涵的阐述,指出案例教学法在C语言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并对案例教学的方法与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当然,要真正切实有效地实施案例教学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反思、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杨佳欣,万君,包玉梅.案例教学在电子商务物流课程中的实践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9):185.
[2]何元惠,高占国,杨静.C程序设计语言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7,(3):209-211.
[3]许小平.案例教学的特性[J].继续教育,2002,(5).
[4]詹自胜.案例教学法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D].浙江师范大学,2006.
[5]张新平.论案例教学及其在教育管理学课程中的运用[J].课程・教材・教法,2002,(10):56-61.
作者简介:鹿玉红(1977-),女,河北唐山人,硕士,副教授,从事计算机教学与研究,防灾科技学院,河北三河 065201
白灵,防灾科技学院,河北三河 065201
暗示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按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他的思想、行为与自己的意愿相符合。具体在体育教学中就是指教师采用言语、手势、表情、动作等对学生正在进行的行为进行含蓄、间接提示,使他们在暗示中自觉地按照教师的意图或规范的标准进行修正,在整个暗示和修正过程中无痕迹地进行。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运用各种不同的暗示心理,以明显或不明显的方式向学生传递信息,并通过各种形式的信息交流,达到无意识的心理倾向,从而产生教育和激励的效果,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心理暗示法培育学生积极良好的心态,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二、心理暗示的特征
1.开发性。心理暗示通过激发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激活人脑接受信息的潜力,从而使教学活动更加有效。
2.易接受性。心理暗示符合学生自尊心强的个性心理特点,使教师和学生能够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增强思想教育的易接受性,避免教师在教学中因不妥当的语言直接刺激学生,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愉悦性。心理暗示强调在和谐、自然的气氛中进行,使思想教育寓于快乐之中。
4.多意义性。心理暗示对学生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和意志等方面都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合理地运用心理暗示必将有利于大学生个性与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三、心理暗示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1.积极的心理暗示能找回后进生的自信心
后进生作为班级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往往非常自卑,认为自己低能、无能,甚至不堪造就。如果教师能在体育教学中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场合,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通过这些激励的话语,一定能唤起后进生的自信心。
莎士比亚说过:“一个人往往因为遇事畏缩的缘故而失去了成功的机会!”畏缩的原因就在于存在着不良的自我暗示。应该有意识地训练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的能力,注意控制并消除一些消极的心理暗示。尤其当在体育课中遭遇困难和失败时,应该对自己说“我很坚强,我不会倒下”、“我能行”、“我能做好”、“我要快乐地生活”。总之,应该学会把振奋人心的口号喊给自己,这样的自我暗示力量必将增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积极的心理暗示能为性格内向学生开启心扉
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在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做事往往畏畏缩缩的,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因此这种学生不会受到同学的青睐,也不会引起老师的注意。如果教师在平时能多关注性格内向的学生,只用给他一个眼神或是一个微笑,那他的心立时会得到安慰,以为老师对他另眼相看了。倘若老师专门跟他说几句鼓励他的悄悄话,效果会更佳。
3.积极的心理示暗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做了个实验。他们来到一所小学,对所有学生进行智力测验。然后把一份学生名单通知有关教师,说这些名单上的学生被鉴定为“新近开的花朵”,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潜力,并再三嘱咐教师对此“保密”。其实,这份学生名单是随意拟定的,根本没有依据智力测验的结果。但八个月后再次进行智力测验时出现了奇迹:凡被列入此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强烈,因而取得了好成绩。可见,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能产生良好的影响,调动人的内在潜能,发挥最大的能力。
四、心理暗示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1.环境暗示。体育教学中的环境,可以分为人环境和物环境两方面。人环境是人与人之间交往而形成的在心理上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所造成的心理气氛。在体育教学中的游戏与竞赛应运用人环境暗示给学生创设欢乐、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获得满足感、荣誉感、优胜感。竞争不仅在个人之间发生,而且在学习小组之间发生,这就需要合作,以便自己在活动中成为集体或教师赞扬的角色,并以此显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心理特点给予恰当暗示,使学生在欢乐、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中学习,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暗示效果。所谓物环境,则是通过人与物的接触所形成的心理气氛,体育课中物环境的影响尤为重要。在技巧教学中整洁的场地,器材布置井然有序,环境安静,可以给学生温馨舒畅的感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语言暗示。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也是沟通人类心灵的钥匙。语义深蕴富于隐喻的语言更具有暗示性。通过合理的暗示性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情趣,形成积极的学习心理状态。在跳山羊的教学中,教师多运用鼓励性的语言暗示,如“加油、试试、勇敢、不错”等褒奖式语言加以鼓励,就可以杜绝恐惧心理的产生,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心理状态。在耐力跑练习中,我把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从发令开始到结束没有任何语言提醒,结果发现本组中偷懒的同学较多,成绩普遍较差。第二组开始前,我先给他们定了目标,而且在跑的过程中不断的用激励性的语言不断进行激励,结果第二组同学完全发扬了拼搏精神,成绩明显好于第一组。
3.榜样暗示。榜样是以身示教,无言以教,它是通过教师榜样的感染力向学生施加心理影响。在前滚翻教学中教师优美、规范的示范,保护手法仔细、到位,可以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服感与安全感,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反之,示范动作歪歪扭扭,甚至出现动作失误或受伤,就会使学生得到一个危险的暗示,这种暗示又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和恐惧感,从而妨得学生学习和掌握动作。
在立定跳教学中,大多数女同学的摆臂幅度过小或基本没有,针对此问题我采用了很多辅助练习以此来提高女同学的摆臂幅度,但是发现效果不明显。后来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中安排一位立定跳动作较好、成绩较优的为组长。首先让组长给大家示范,让大家观察正确到位的立定跳动作,然后由各组组长辅导组员进行练习,练习中发现同学们都在努力的模仿组长的动作,都希望自己能像组长那样跳出好成绩,经过几次课的练习动作都有了较明显的进步。
4.自我暗示。自我暗示指通过主观想象某种特殊的人与事物的存在来进行自我刺激,达到改变行为和主观经验的目的。自我暗示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在体育教学中经常出现这两种情况。有些学生感到动作练习完成的不如别人好,就不想再练该动作了,这是不可取的消极自我暗示。教师要指导学生消除消极的自我暗示,进行自我激励,形成积极的自我暗示。在实心球教学过程中,很多同学掌握正确动作教难,此时就要引导学生每次在做动作前应先把完整的动作技术在脑海中想一遍,然后暗示自己“一定行、一定能掌握、一定会成功”等积极暗示,增强学生的信心,更快的掌握动作技术,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5.错觉暗示。利用学生的错觉进行心理暗示,也可达到提高学生练习积极性的目的。例如有一次投掷教学中,由于教材技术难度大,对身体素质的要求较高,当课时过半时,该班仍有半数的学生没有达到及格要求,有些学生失去了信心,练习也不认真了,教学效果很差。后来我运用了心理暗示,课前有意把一个投掷区的及格线向前移了一点,但又不让学生觉察出来。在下一次教学时,我把达不到及格标准的学生集中在一个组里到降低标准的投掷区去练习,并重点辅导,要求学生多注意动作,不要只想用力。由于学且注意了技术动作,又因及格的标准也有所降低,结果学生普遍达到或接近“标准”,学生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6.仪表暗示。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正反两个方面影响的是教师的仪表。因为上课伊始,学生第一看到的就是老师的仪表。老师的仪表是向学生表达有意义信号的复合系统,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比如,教师的面孔可以表现出严厉的、傲慢的或善意和慈祥的,衣着可以是整洁的、大方的或奇装异服、不修边幅的,举止可以是文雅的、礼貌的或粗野的、放肆的等。这些不同的仪表暗示具有截然不同的影响。正面暗示,可以鼓舞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情绪,反面暗示,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甚至导致学生厌烦体育课。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做到仪表端正,面带微笑而不做作,衣着整齐而不刻板,举止大方而不落俗。教师在课堂上的良好仪表是学生上好体育课的良好开端。
7.标志物暗示。利用标志物暗示是体育教师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在教学中有时频繁的讲解并不能使学生都记清楚,而醒目的标志物则使其一目了然,从而达到引导学生正确练习的目的。如跳马练习,可在马背上涂上颜色暗示跳马练习的支撑点;跳高、跳远的第二标志点等,所有这些都是暗示着学生按正确的动作技术进行练习。如在立定跳远中,由于项目的特点,在发展和练习腿部力量和一般素质练习的同时,更要在技术上加强训练,如在沙坑里做一个等高的横线用来限制或提示动作,效果是非常好的。
五、运用心理暗示的原则
1.简洁有力。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给自己制定的暗示语言要简洁有力,因为潜意识不懂逻辑。例如:“我越来越自信。”
2.积极肯定。在体育课中学习较难动作时不要用消极、否定的词语,如“我不会害怕,我不会失败”,应该改为“我很自信,我一定会成功”。
3.目标可行。句子要有“可行性”,不会产生矛盾与抗拒心理。如果“我在本节课中掌握背越式跳高的完整动作”是不太可能的话,选择一个心理认同能够接受的目标。例如:“我在本节课要掌握背越式跳高的助跑与起跳的动作。”
4.观想清晰。默诵或朗诵自己定下的语句时,要在脑海里清晰地看到自己变成理想中的那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在脑海中看到自己成功的模样。
关键词:干部培训;案例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7-126-03
一、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之所以在国内外培训中受到欢迎,因为其与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相比较,更符合干部学习特点。
1.学习主动化。参加培训的领导干部大多都有较高的学历层次,有一定的知识背景、理论功底和工作经验,他们学习培训的动机是以问题为导向,立足于主动获得新信息,通过思考、交流、比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案例教学要求每位学员都要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并就其他学员提出方案发表见解,特别注重学员的参与,把学员的思考和辩解作为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激励学员主动学习。而传统的理论讲授、“灌输”式教学难以满足学员的现实要求。
2.内容案例化。案例教学不是“理论+例子”,进行阐述和例证,是以分析讨论案例为主要内容组织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启发和引导学员将所学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侧重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而传统的讲授式培训方法则是对实践进行抽象、概括后总结理论和规律。
3.方式互动化。案例教学建立了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共同探讨,倡导分歧,思维共享”的交流平台。教师和学员都是学习共同体的成员,大家一起讨论案例,相互交流认识成果,教师既对学员进行指导、帮助,也从学员中了解到大量的感性材料。学员与学员之间,通过交流看法、交换意见,获取新信息,拓宽思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4.结论多元化。案例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即使告诉学员案例中决策者的实际做法,也并不意味着这些做法就是唯一的正确答案。案例所涉及的情境、事件、人物和问题等因素具有复杂性,因此,对问题的看法,得出的结论也不可能是唯一的。学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对问题进行发散性分析。
二、农业干部培训案例教学的主要形式
教无定法,唯有合适。在案例教学实践中,不同国家、不同培训机构都努力形成最适合的案例教学形式,如美国哈佛大学经典型案例教学、法国国立行政学院现实型案例教学。我国干部培训机构自引入案例式培训以来,结合中国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实际,不断对案例教学进行本土化,以期能够使这种新鲜的教学形式在中国干部教育培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当前,围绕各级各类农业干部培训特点,探索总结了一些实用的案例教学形式,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成效。
1.讲授式案例教学。讲授式案例教学是由教师直接对案例进行分析阐释、归纳总结。这种形式仍沿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但在内容上主要采用案例分析的形式。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情节比较简单、不需要进行过多讨论和分析的案例。讲授式案例教学在农业干部培训中应用最多,使用范围最广。讲授式案例教学主要是教师讲解分析,因此,所用的时间和精力也相对较少,这样可以让学员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但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是案例分析过程被教师代替,这样对激发学员的主动思考、分析问题都有一定的影响。
2.讨论式案例教学。讨论式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员为主体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的方式。这种方式,更加注重研讨、交流和分析过程,让学员获得启示,而不是结论。比如,在农业领导干部专题研究班中开展讨论式教学,充分调动了学员的积极性,让学员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与多方面的能力。但这种案例教学方式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既要具有专业知识,还要能够掌控教学节奏,引导学员围绕主题深入研讨。讨论式案例教学与我们培训中开展的“学员论坛”有相似之处,但“学员论坛”更注重学员之间经验成果的分享,对问题的深入分析不够。
3.模拟式案例教学。模拟式案例教学是将案例情境编成脚本,让学员扮演案例中的角色,进入相应的场景,再现案例发生的情景,引导学员身临其境,对案例进行交流、分析、解决案例中的问题。比如,在农村土地仲裁员培训和农业应急管理培训中,通过这种案例教学方式让学员亲身体验案例中的角色和特殊情景,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积极思考问题,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但这种方式也有一定局限性,需要专门的场地和道具;教师和学员也要花较多的精力进行策划、组织。另外,这种方式对角色把握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对于经验不太丰富的教师而言不易掌控课堂局面。
4.辩论式案例教学。辩论式案例教学就是以辩论会的方式进行案例教学。参加辩论的学员根据案例问题,组成“正方”和“反方”陈述自己的观点、并针对问题进行辩论,教师紧扣主题,引导学员集中讨论,现场点评。案例辩论的气氛比较激烈,针锋相对,能够时刻激发学员处于高度集中思维状态,应对对方提出的各种问题。这种方式要求教师要时刻控制辩论方向不偏离主题。这种方法主要用在农业法律培训课程中。
5.现场访问式案例教学。现场访问式案例教学是让案例中的当事人与学员进行直接对话,现身说法,与学员就案例中涉及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交流,直接触动学员的思想和情感。比如,邀请基层农业一线工作者到全国农牧渔业大县局长轮训班中现身说法,介绍案例经过,讲解背后的故事,解答学员提出的疑问。组织公务员初任培训班学员深入农村、深入农户、走访农民,增进对农民的情感,深入了解农村发展现状,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现场访问式案例教学往往是正面案例的当事人容易将教学现场当作优秀事迹介绍,而忽视挖掘成功背后的经验、启示;反面案例的当事人不愿意接受采访是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三、农业干部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在案例教学方面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中国化的案例教学之路还刚起步,还存在案例教学形式与课程主题不匹配、好的教学案例来源缺乏、学员不习惯案例教学模式等问题,影响了干部培训案例教学的实效性。
1.教学案例收集整理。西方知名干部教育培训机构高度重视教学案例库的建立,有专业的教学案例收集整理队伍和标准化的案例管理使用流程。比如,哈佛商学院成立教学案例收集整理部门,专门组织研究人员进行各种调查、教学实验、案例编写,并形成了一整套案例选题、收集、编写、申请专利、更新、发行、管理的程序和实施步骤,开发形成了一大批实效性强的教学案例。而我国干部培训机构的教学案例库建设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规范的教学案例编写流程和专业的案例教学编写人员队伍,教学案例的数量亟待增加。
2.案例课程设置。一方面,案例教学法并不适用于所有课程。实践表明,只有便于团队学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能够产生共鸣的培训内容适用于案例教学,如经济管理、政府管理、法律等方面的课程。对于政治理论、知识更新、政策解读、制度讲解等方面的课程教学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在课程时间上,由于领导干部培训多为短期在职培训,培训时间短、学习内容多,因此,在整体培训项目课程设计中,每门案例教学课程往往只安排半天时间,与国外1-2天的案例教学课程相比,学员讨论和思考的时间被压缩,影响了案例教学启发学员思考的效果。
3.学员的参与程度。受传统的讲授式教育习惯影响,中国的领导干部更习惯少说多听式的学习方式。即使是最活跃的学员,在案例教学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也与西方的领导干部有一定差别。因此,在开展案例教学时,不能一味模仿国外的案例教学方式,不提供参考材料,让学员自己去寻找案例分析理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要加强教师对案例分析过程的引导,通过提供相关理论分析资料,促进学员结合实际工作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案例教师还要科学设计研讨环节,激发更多学员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四、增强农业干部案例教学效果的思考
从农业干部案例教学实际看,可以从教学案例和教学形式的选择及强化课堂引导、提高学员参与程度等方面人手,进一步发挥案例教学的特点,增强案例教学的课堂效果。
1.教学案例选择。每一个教学案例都有其适用范围。在选择教学案例时,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培训班次、专题内容、学员类型等具体情况,了解学员学习期望,才能使所选案例符合教学目的和学员需要;另一方面,案例的难度要适应学员的能力水平。如果案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或主题超出大部分学员知识能力或研讨范围,将导致学员无从下手,只能被动听从教师脱离实际的灌输,使学员失去参与研讨的兴趣。反之,如果案例内容过浅,其产生的影响、得出的结果一猜便知,这不仅降低了教学要求,也难以激发学员参与案例研讨的积极性。所以,选择案例要难易适度,这样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进度,根据学员的接受能力和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培训目标。
2.案例教学形式的选择。同样的培训内容,因采用的案例教学形式不同,可选用不同的案例。同一案例教学课程,如采用讲授式教学形式,则可以选择描写某地在这方面形成一整套做法及经验的案例;如采用模拟式教学形式,选择的教学案例就应该是详尽描述包含比较多的利益相关者的复杂心态和利益博弈的事件;如采用现场访问式教学形式,可让学员直接向当事人提出问题,进行交流争辩,对案例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在实际工作中,也可根据教学案例资源情况,选择与之相配套的教学形式。
3.加强案例教学课堂设计。由于案例教学时间有限,因此,要对案例教学各环节进行科学设计,利用好课堂时间。一是科学安排时间,特别是要根据学员人数、案例计划讨论时间长度确定每名学员发言时间,增加学员的发言机会。二是设计教学方向,通过考虑以什么样的问题或陈述展开讨论、提问的顺序、如何结束讨论和预期的讨论方向等问题,设计出一系列问题把案例教学课从头到尾串下来。三是组建学习小组,确保研讨过程有序进行。可以通过了解学员的基本情况,合理搭配学习小组成员,指定研讨主持小组长,规定讨论发言规则,营造开放宽松、相互学习的讨论氛围。需要注意的是,要尽可能将同一单位或相同岗位的学员分散在不同小组,使小组成员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以避免思考出现同质性,促进发散思维。如果培训学员的职级不同,尽量将同一级别的干部安排在同一小组,避免出现高级别领导干部“一言堂”情况。
4.激发学员的研讨积极性。一是让学员熟悉案例教学。案例教师可通过提前介绍案例教学的基本过程与方法,让学员清楚自己在案例教学中的地位、担负的责任,使学员做好进人积极讨论案例状态的准备。二是创造良好的讨论氛围。为了使讨论的问题能够达到一定理论深度,保证课堂气氛活跃,案例教师必须进行适当的引导,把讨论逐步引向深入。当发现讨论偏离中心时,要及时纠正。三是客观评价学员的表现。对于积极参与案例讨论的学员,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在评价学员观点时,要把握好尺度,以免打击学员的积极性和自尊心。
五、建立完善干部案例教学体系的几点建议
1.加强案例库建设。案例库建设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保证。一是要科学规划,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培训课程和培训对象的需要,进行案例教学研究分析,看哪些班次、哪些课程需要开展案例教学,并对案例进行分类、策划,有针对性地收集、编写案例。二是要通过不同渠道、不同方式采集案例。如有的案例可以从机关司局、事业单位采集;有的可通过向培训班学员访谈采集;有的可从地方农业主管部门或农村采集;有的可以购买;有的可以招标等。三是要对采集的案例进行后期整理、加工和完善,去粗取精,使其达到教学要求。四是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案例管理系统,实现案例库的科学管理和资源共享。总之,要通过策划、采集、加工、建库等环节逐步建立起内容实用、案例丰富、使用便利的案例库。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软件工程;宽框架;拓展
一、软件工程课程案例的选择与实施模式
1.教学案例的选择
软件工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程,其核心任务在于使学生学习、掌握软件项目方案的确定与开发方法。单纯靠死记硬背基本概念和设计规则,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和领会软件生产的工程化思想的,而且因为学生缺乏开发经验,虽然对各种建模工具的使用有所了解,但要直接面对繁杂、琐碎又有一定程度交叉的需求叙述进行抽象分析,设计可用的方案,通常也感觉无从下手。因此,采用案例式教学,非常易于学生结合案例中出现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思考和研讨,集思广益,通过不断补充、修正,深入感知软件工程思想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具体使用,从而提升软件开发技能。
基于上述教学案例要求的分析,在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我们也曾提出过多个项目作为案例,这其中不乏在很多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图书管理系统、教学管理系统,还有时下流行的电商网站等。但综合分析后,我们认为这些项目中都存在一些学生学习和进行深入思考的障碍。例如:图书管理系统中通常一般人只知道有借书、还书、查询图书等,但实际上要保证任何一个图书馆的正常运行,为读者频繁的借、还书做好服务和准备工作,离不开领域内部的专业管理与控制,如必须进行图书入库,此过程中需要对每一本图书都要进行细致的分类、编目,还要涉及上架、下架的登记,工作和处理过程相当繁杂,若因不熟悉而忽略,那么最终给出的系统将缺少或失去特色,也是一个极不真实的结果,对学生而言,也就无法感受实际需求分析的过程及对开发的影响。
因此,经过广泛、深入的分析、思考后,我们最终选择以国内高校大学生体能测试为背景,设立了“大学生体能测试数据的管理与分析”案例题目。由于软件工程课程是大二以后才开设,而大二以上的学生都有体能测试的亲身经历,对测试的内容、形式、过程和结果等都比较了解,因此,可以很轻松地融入此案例的研讨中。同时,此题目与学生息息相关,学生能够以主人翁的精神和姿态理解、完善案例,既有利于短时间内设计出一个满足自己需要且基本合理的方案,也可以总结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真正积累和提高项目开发的经验。
2.教学案例的实施模式
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方式,案例式教学虽然是围绕案例开展,使学生了解、感受和明确课程的知识点、运用方法及彼此间的关联性,但是过程如何实施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还是要因课而异。
软件工程教学案例的实施依据软件工程生命期的理念,同时为保证案例具备真实性、可实践性和实用性,也遵循着从实践中获取,再反馈到实践中应用的原则。具体实施过程为:软件工程理论阶段性学习,针对所学习的理论推出案例框架,分析、研究案例框架,结合实际拓展案例,、完善案例,理论与实践交融小结。
二、基于宽框架的案例在教学中的渗透与教学组织
1.宽框架的案例设计
鉴于体能测试是由学校体育部直接负责和完成的,所以确定题目后,与体育部的教师进行了具体的交流,了解工作特点、基本工作流程和需求。之后,经过任课教师的总结,首先给出了体能测试项目的基本任务需求、执行流程框架、主要角色和职责、开发目标等。这也是完成软件生命期理论的第l步“项目调研,需求定义”的工作。由此,确定总体目标和大的方向,既节省了学生的调研时间,也可以避免初始任务过于杂乱的情况。
本项目相关的一般用户主要分为教师和学生两类。其中教师包括体育课和担任体能测试的教师、班主任与辅导员、学校和学院内各级领导。教师用户通过本系统可以了解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为进一步调整和提高体育课内容的科学性以及改进校内运动设备的实用性提供参考依据。学生用户通过本系统可以了解自己的体质变化情况,为做出适合自己的个人锻炼计划提供依据。
图l所示内容即是基于上述需求和各类用户工作特点的主要任务分布,它只是对未来体能测试项目开发的一个粗线条任务规划的结果,为学生留有充分的想象和扩展空间。因此,称之为宽框架的课程教学案例,其作用是引导学生项目定位。
2.案例在教学中的渗透与完善
(1)案例的推出。案例教学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以鼓励学生思考、再创造为目的。宽框架的案例功能图只体现了大学生体能测试项目的基本操作功能,通过网络学堂将案例的框架功能描述,在课堂上给予简单介绍,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讨论案例中给出的宽框架功能,并结合具体技术、参考其他软件的功能与使用特点,以主人翁的视角和专业软件的开发标准和要求对框架中的每一个结点进行拓展完善,运用相应的建模工具描述拓展结果。
(2)启发与引导。在拓展前,结合项目以及与项目相关的各种用户角色的特点,给学生适当的启发、引导,例如:学生都是在校注册过的,进行体能测试时是否还有必要再重复输入学生的基本信息;教师不仅能够进行大范围的查询,是否还应该有资格查询自己所负责的班级中某个学生的具体测试结果;班主任与学校领导的关注点是否应该有所区别,这两类角色又应该有何共性;作为一个未来的软件系统,对数据的使用和操控怎样设置才能够保证安全,等等。通过一系列的设问,帮助、引导学生扩大联想,同时也将一些学生不了解但是合理的需求和想法渗透到对宽框架的学习与思考过程中。
(3)框架拓展。因课上教学时间很有限,所以具体的学习、讨论都是在课下。学生们在获得基本框架后,对项目的核心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利用课余在网上广泛查阅资料、调研,结合自己以往的体测经历和出于软件实用性考虑,开展分析、研究,分别提出对于现有功能的认识、调整与拓展结果。例如:很多组都同时参考一般网站或系统的管理方式,提出设立管理员用户,其主要任务是对维护系统的数据和进行权限管理等;还提出利用现有的正方教务系统,导入参测学生的基本信息;在统计优秀率的同时,还要对不及格的情况进行分析,由此为将来提高学生体质、改进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提供有力的参考。 (4)改进完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进行系统方案设计的能力。学生满怀热情和想象拓展的结果,往往会因为自身经验和技能的欠缺而存在一些问题或不足。为此,每一次的拓展结果任课教师都选择一些组在课堂上演示宣讲,同时带领全班同学进行分析、讲评,并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很切中要害和有创意性的合理的观点,都记录到平时成绩中。既提高了学生们积极思考、参与讨论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氛围,也使学生们能够充分取长补短,向着实用的方向不断发展。
图2即是基于图1的宽框架拓展完善结果。虽然不能称为是最佳设计,但通过这样的项目交流,学生们热情投入,各抒己见,能够不断发现问题,改正错误,进一步加深对理论和技术的理解与运用。
本质上讲,学生提交的拓展结果不仅是将理论用于开发实践,通过实践感受原理、技术的合理性,使知识的理解和操作能力得到升华;同时也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扩充和促进教师深入思考,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3.教学推进与案例的深化开发
由于数据库表结构的设计对于一个软件项目后续编程实现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案例只给出了学生包括学号、姓名、专业、所在学院的基本信息,教师信息包括工号、姓名、所在部门。因体能测试的项目每年可能发生变化,成绩的存储类型也有所不同。所以,在系统设计阶段,针对案例,只提出数据库的具体结构需要做成动态的,以适应实际情况需要,具体保存的字段由学生们自行考虑设计。
各组学生在研究、讨论过程中,提出了多种结果。例如:体侧项目通过一个界面动态完成字段名称及对应的数据类型的选择定义;教师所在部门专门、学院、专业等分别设计一个码本数据表,便于后续操作的简捷和一致性。对于每个结果,任课教师不从主观角度做正确与否的结论,依然采取和全体学生一起分析亮点,让学生自己意识到设计过程有哪些是考虑不周的,由此加深印象,积累和提高依据需求和系统功能对系统数据进行分析、设计的能力和经验。
三、课程的考核
以往软件工程课程的考核一般都采取卷面的形式,死板、生硬,学生考过之后通常脑子里的知识信息如浮云掠过,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很难形成知识的积淀。以案例为核心的教学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考核方式也完全打破过去的主、客观题占卷面绝对主体的方式。
考核的主导思想是随着案例的推进渗透,分阶段评审各小组的成果。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展示本阶段本组研究拓展的结果,其他组的同学和任课教师共同对成果按照金色产品、银色创意品、铜色拓展品、本色实验品4个级别进行评审,其中:
本色实验品基本无创意,只是按照标准格式完成了文档。成绩为合格。
铜色拓展品指在本色的基础上,增加了极少量的底层小功能,但整体结构无变化。成绩为较好。
银色创意品指在铜色的基础上,整体功能、结构合理、完善,有一定的创意。成绩为良好。
金色产品指在银色的基础上,实用性很强,采用的技术先进,可作为实际项目推出应用。成绩为优秀。
关键词:数学实验;讨论式教学;科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7-0266-02
数学实验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学校开设的一门知识面广、覆盖学科多的实验课程。我校目前在电信、电力专业大二下学期开设数学实验指定选修课48学时,其中上机操作32学时,使用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数学实验典型案例》[1]。基于案例教学的数学实验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灵活,学生反响热烈,然而,在实际教学环节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有待改善。下面,结合我校数学实验课程的实际情况谈谈具体的教学改革探索。
一、现存问题
数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学生对于MATLAB语言不熟悉造成后续学习的困难。(2)教学案例是五花八门的知识综合、令初学者有畏难情绪。(3)实验报告完成质量不佳。为提升教学效果,我们近年来认真分析了大学数学实验课程的特点,提出“教学科研资源共享,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研究型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进行了适当的改进,对提高教学质量收到一定的成效,受到了学生的普遍好评。
二、教学理念
研究型教学关注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包括行动能力、全面认知能力和探索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表达、组织、协调、合作能力[2-4]。研究型教学主要有三个特征:以学生为主体;融入研究的要素;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意义[3]。
以教学科研资源共享为导向的研究型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注重在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重在培养学生的研究型思维和对学术规范的掌握,同时强调对学生个性化的尊重,注重学生的自由发展。近年来,我们探索和实践了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团队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授课的同时着重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学习、课堂研讨与实验报告撰写规范,使教师和学生同时受益,创造出一种融洽、学生可以畅所欲言的学习环境。
三、教学改革与实践
以“教学科研资源共享,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研究型教学改革的探索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两方面。针对现存问题(1)(2),教学内容以《数学实验典型案例》为主,辅助具有专业特色的研究型教学案例,让学生了解专业最新发展动态,尽早参与科学研究;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研究型教学实践,解决现存问题(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案例教学; 审视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3)01-0063-03
作为一种有效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具有“以案论理、活化教学内容,讨论为主、调动学生的主体性,问题分析、提高学生掌握并应用所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良好教学效果。[1]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在运用案例教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但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对案例教学的深刻认识,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甚或形成了一些不良倾向。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方法特性与实践要求。
一、案例教学的学科源流
案例教学有着特定的学科渊源。①案例一词大约已有100年的历史,作为判例法国家,美国将普通法视为法律原则和规则的渊源,把案例作为归纳法律原则的原始材料。1870年,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运用案例对学生进行职业训练。他认为,改变忙于个案跟踪学习的现状,引导受教育者摆脱从案件到案件的经验式思维,法学教学应通过研读具体案例、推广个别决策来归纳与总结法学的理论逻辑,通过对法律规则的一般化理解进一步把握美国法律和法律背后的精神实质。1910年,美国所有居于领衔地位的法学院都开始使用“案例教学”。
继法学院之后,哈佛商业管理研究生院开始采用案例方法,一些工商管理行业人员走进课堂展示管理问题,并提供了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诸多方法。最初,案例教学在法学与商业教学的应用上进展较为缓慢。1919年,受过正规案例方法训练的德汉姆担任哈佛大学商学院院长。他认为,商业课程应以真实生活情境中的问题为中心,案例教学在管理情境中有被加以运用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在德汉姆的努力推动下,案例教学在哈佛商业教育中不仅占据了重要地位,还建立了具有规模的案例教学管理系统。20世纪30年代,案例教学从最先运用于法学和医学教育,逐步运用到管理学和其他学科领域。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传入我国,成为各门学科广泛运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并形成了一股案例开发的热潮。
二、案例教学的方法特性
现代教育学认为,案例教学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传授教育对象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方法,并由此加深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最根本的要求在于通过案例资源的开发应用,设定、模拟、重现、复制现存的生活场景,引导、激励、帮助学生介入案例场景并积极参与讨论或研究,在发现学习的过程中接受教育并实现教学目标。
案例组织的情境性。所谓案例就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以事实为素材而编写成的对某一实际情境的客观描述。在案例教学中,案例通常以叙事的形式呈现,它基于真实的生活情境或事件。人们编制案例的明确目的是为了进行充分的讨论,在案例描述中一般都不加入编写者的评论和分析,编写者仅仅原原本本地描述事实发生的情节和过程。在案例教学中,案例应能够比较客观而多维地承载事件发生的背景、参与者和大量的细节等信息,力求情境的真实性,以引发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对案例进行主动的分析和解读。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直接取决于教育对象能否在教育者指导下介入案例教学,依托案例探究建构学习共同体,并达成获得新知、自觉学习的美好愿景。
教学目标的内隐性。在案例教学中,教育者不能简单而直接地向教育对象说明教学目标,而应在营造教学情境的基础上塑造教育对象的案例角色,使之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方法分析、思考案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相转化。案例教学既包括以教育者、教育对象互动为特征的外显学习,更包括大量的以不知不觉接受为特征的内隐学习。在案例教学中,案例充当了教育主客体理解教育环境和分析教学内容的触媒,案例在经过教育者精心选择、设计并呈现之后,案例教学将可能由有意识的教学设计转化为无目的的、自然发生的教学事件。教育者能否有效主导受教育者在无意识中分析案例,通过案例研讨不断丰富对知识与学习本身的理解,成为拓展与深化案例教学的行动指向。
教学效果的生成性。由于案例是作为教学媒介为学生提供借鉴和引申的范例,面对同一个案例,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观察视角和分析方法,案例教学的效果不是预定的,而是生成的;案例教学的结论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在本质上,案例教学不只是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在动态中生成的有效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的单向讲授不同,案例教学不在于刻意寻求唯一不变的答案,而在于以案例为教学载体创生一种丰富的教学情境,促进教育和学习过程的持续发展。案例教学体现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动态过程,其要旨在于通过启发式、亲验式学习分享案例分析的信息和结果,分析和解决案例情境所包含的矛盾,在教与学的矛盾生成转化中实现思想认识的同化与顺应、跃迁和提升。
三、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现状
在学科的视域中,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通过呈现问题情境,分析讨论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具体实例,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某一基本原理或思想观点。“05方案”实施以来,各地高校广泛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教学成效。[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如何编写案例、开展案例教学、建设网络案例平台以及开发多媒体教学案例取得了丰硕成果。案例教学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成为大多数学生喜欢的授课方式。案例教学的开展培养了一支擅长案例教学的教学团队,形成了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基本原则、操作模式、教学评价的基本认识,积累了案例媒介的多样化、案例效果评价的多元化、案例资源开发的课程化等基本经验,为进一步推广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成果和经验奠定了基础。
然而,综观现状,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在有力改善课程教学效果的同时,存在着被简化为事例论证,泛化为生活碎片,固化为教育程式,异化为灌输教育的突出问题。
正如列宁曾经指出的,“在社会现象领域,没有哪种方法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了。挑选任何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没有任何意义,或者有纯粹消极的意义,因为问题完全在于,每一个别情况都有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如果从事实的整体上、从它们的联系中去掌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顽强的东西’,而且是绝对确凿的证据。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3]。由于在案例教学中缺乏方法论意识,一些教师将案例教学机械地理解为举例说明,案例教学被简化为事实和材料的堆砌。作为案例教学被简化的表征,许多无丰厚思想理论内蕴的日常生活事件被泛化为教学案例。由于案例不具备现实性、典型性、思想性、教育性、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失去了学科个性,不能发挥主导课堂生活和引领课程文化的作用,案例教学甚或变身故事沙龙、小品欣赏,游离了服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视域。
在案例教学的简化和泛化中,思想政治教育固化出一套刻板的原理加事例的教育程式。一些教师缺乏敏锐的理论洞察力和全面的思维应变力,不能充分考虑和处理思想理论与案例的合宜性与复杂性,使得案例教学成为万能的例证教学。长期的程式化案例教学排斥了思考、交流、碰撞,不仅带来了教育者的审美疲劳,使他们无从获得课程生活与专业成长的情感体验,也因其忽视了案例教学的深度开发而产生了受教育者的接受疲劳。在传统的思维惯性支配下,一些教师仍然将受教育者当作知识接受的“容器”,只关注教育的结果而忽视教育的过程,常常将结论作为教条和约定,用灌输和辩驳取代沟通和对话。或陷入狭隘经验主义,就案例谈案例,忽视案例与理论之间的内在逻辑;或随意拔高与任意夸大案例的教育功能,将牵强附会当作理论注释,使案例蜕变为艳丽而浅薄的课堂花絮。
四、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深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没有固定的教育程式,只有通过创建流动的课程生活,引导受教育者体验和感悟教学案例中隐含的深层意蕴,才能不断提升教育者的教育智慧,促进受教育者关于课程知识的内化。案例的精心选取、多维应用、立体呈现及其过程评价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案例资源的开发利用、评价反馈成为决定教学效果的关键。
努力把握案例折射理论逻辑并反映思想理论内涵的总体性。“案例”不是“事例”,而是具有一定情节和理论逻辑的事实与知识,包含着具有真实性、问题性、目的性、典型性、陈述性等诸多要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案例的表达、阐释、追问,分析思想与行为中存在的各种困惑,帮助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这些案例应当是“能够说明、证明这门课程所涉及到的理论、原理、观点以及制度、方针、政策科学性和理性,增进学生对这门课程内容的认可、接受和理解的例子”[4]。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案例“作为矛盾聚焦点的事实”有着较为完整的理论内涵和理论逻辑,它可能是反映社会基本属性和根本矛盾的“最简单、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见、最平凡的事实”,也可能是反映社会矛盾尖锐化和对抗程度及其病根和问题所在的“最反常、最病态、最不尽情理和最不可理喻的事实”,还可能是预示着社会矛盾发展趋势的“大量出现、且不断增长并具有普遍化趋势的事实”。[5]
充分实现案例创造教学情境并贯穿思想教育过程的动态性。案例教学是师生围绕某个特定的案例展开相互作用,共同对案例情境中包含的疑难问题进行研讨与分析,以求解决疑难问题,做出相应决策的过程。因此,一个案例要成为有效的教学触媒,必须能够创造教学情境并贯穿整个教学流程,“将读者带到一个充满目的性、不确定性、偶然性、随时要作出决定的熟悉环境中”[6]。在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过程中,为了使案例在充分利用中活化为丰富的教育生活并物化出崭新的思想观念,教育者必须培养案例选择、案例呈现、案例分析方面的教育智慧,精心构筑以教学案例为基本元素的课堂生活。尤其是,在案例的表达上,不能平铺直叙,枯燥乏味,要引人入胜、跌宕起伏;在案例的呈现上,要采用精品课件、教学故事、大众传媒、网络媒介等多样化的载体,使案例真正成为“教学心灵的故乡”。
深度开发案例创造教育生命的生产性。案例教学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和认知失衡理论。作为师生共同的课程体验,案例教学不仅要激活概念与理论,还要在交流研讨中增添新的理论内涵,使最初的理论得以深化、延伸。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认知结构发生改造和重组,并各自从案例方法的运用中获益。[7]案例的深度开发反映了案例教学的生产性特征,为了创建教学相长的学习共同体,教育者在案例教学中将面临着理论争鸣、思想交锋、社会矫正等复杂的教育冲突。随着案例教学的发生发展,教育者必然要总结和反思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评价情况。这些反思和总结促进了现存案例的分蘖再生,形成了以既有案例教学为支持的新的教学案例。一个作为“教学问题源泉”的案例经历着案例设计—案例教学—教学案例的否定之否定过程,在深度开发中转化为“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故事”[8]。同样,正是这些被深度开发的案例,催生着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专业意识,丰富着受教育者发现学习的情感体验。而这一切,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的生命力和有效性所系。
注 释
①一些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教学可以溯源到古代的教育实践。如,祖嘉合认为,“孟母三迁”、“孔融让梨”、“车胤萤囊”;邹文认为,庄子是案例教学的鼻祖(参见:祖嘉合.思想道德教育案例分析若干问题探讨[J].教学与研究,2002(11);邹文.简析庄子的案例教学[J].当代教育科学,2005(9).)。而从学科和有效教学模式的视角进行溯源,教育学是案例教学的理论原点,现代法律和工商管理无疑是案例教学的学科渊源。
参考文献
[1] 戴艳军,等.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3-15.
[2] 戴艳军,杨正德.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经验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3):49-52.
[3] 列宁全集(第二十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364.
[4] 姚洪越.关于《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案例定义的争论与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6):64-66,73.
[5] 侯惠勤.方法论的四大基本命题辨析[J].哲学研究,2010(10):3-5.
管理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较高素质,能有效、高效地进行管理活动的管理人才。因此,其教学模式重在实际操作能力,与一般的理论教育是有区别的。
管理学最重要的教学模式是案例教学模式,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模式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国哈佛商学院,最初用于工商管理,现已扩展到管理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管理教育的重要方式。它借助管理实践中的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管理情景之中,给予恰当的引导,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与“实战”极其相近的实习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其相互交流与沟通,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真正接近甚至融入真实的管理世界。大量的实践已证明,案例教学对于确保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的主要阻碍问题
近年来,我们在本科生管理课程教学中已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并收到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我国管理学起步较晚,管理案例教学相对落后,因此我们在案例教学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阻碍与问题,有待于理论研究和在实践中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的实践和教学能力不足。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大多数教师是“校门”到“校门”,没有实践经验,教师又不能长期深入企业,各商学院又缺乏对教师实践方面的培训,因而无法有效地对案例进行研究、判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在此情况下实施案例教学,只不过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为教学的补充和说明,案例启发角度比较单一,案例点评不够深入、全面,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
2、学生的知识面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案例教学是具有较高难度的教学模式,在对教师要求较高的同时,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案例教学要取得较好的效果,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广泛的背景和较丰富的社会阅历,从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能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开拓思路。但管理学课程的开设安排在一年级下学期,此阶段的大学生仅仅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知识,管理学知识尚未涉及,社会阅历较少。此外,对于长期接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影响很深的大学生来说,尽管对案例教学方式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对待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束手无策、答非所问,不能利用所学的管理理论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导致学生参与较少,学习效果不甚理想。
3、选择管理案例质量不高。目前,管理教学案例主要来自于一些著名大企业发展的得失成败中提炼出来的经典案例,经典案例往往篇幅过长、背景过于复杂、问题的难度过大,而教学对象是没有工作经历和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因其知识储备不足可能会无从下手,丧失参与的兴趣,因而难以达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另外,管理案例有的来自新闻报道、报纸、杂志改写的实例。此种案例内容较新,学生感兴趣。但这些新闻、报道的材料,由于缺少加工,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且带有偶然性,很难用正常的理论分析出来。
4、案例教学时间比例把握不好。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类课程中,大多数课程都采用案例教学方式,而且案例教学课时数所占计划课时数的比例较高,有的课程高达90%以上。而在我国的管理学教学中,由于把握不好运用案例教学的时间比例,总感觉理论讲授的时间不够;同时,案例教学也未能深入开展,以致运用案例教学时好似蜻蜓点水,针对案例往往只能一带而过。
5、基础设施薄弱。管理学案例教学不等同于课堂上的案例讨论,而是一种模拟式的教学实习,因而需要一定的教学投入并建立专用的教学设施,才能适应案例教学的需要。然而,现行的管理案例教学中,除少数高校的案例教学设施比较先进以外,大多数高校至今仍缺乏专门的案例教学教室、缺乏足够的信息资料、缺乏多媒体教学工具和高质量的课件等。不仅教学经费投入少,而且教学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利于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不可能达到案例教学的质量和要求。
三、跨越案例教学模式阻碍的对策建议
1、采取多种途径,发展师资力量。案例教学是一种技巧性、难度性较高的教学方法。教师既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要具备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讨论的能力,要能引导学生对案例的理论提升,能使其对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获得更透彻的理解。教师应加强培训,尽快更新观念,并掌握从事案例教学所必需的各种专门技能与技巧。为此,学校应有计划地选派任课教师接受系统的案例教学法的培训与学习;亲自参与企业管理活动,熟悉企业经营环境,了解企业运作程序,在管理的实践中收集典型案例以丰富管理案例教学内容,提高案例教学质量;组织教师开展“产、学、研”活动,使教师在为企业服务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达到教师与企业管理人员的双向沟通、优势互补,以丰富教学经验。
2、引导学生改变学习习惯,更新学习观念。为了改变学生总是习惯于教师单方面在台上讲,学生被动地听,希望教师能够为每个案例提供一个唯一的绝对准确的答案,对管理工作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无法理解的现象。因此,在管理学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就必须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改变他们老套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在教学前,必须进行积极准备。学生应大量储备案例分析所需的理论知识,认真阅读或倾听案例的背景材料及相关内容,要善于从错综复杂的案例情境中寻找问题,再从不同角度,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在案例教学当中,学生应以案例中“扮演者的角色”去观察与思考案例中的问题,锻炼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况,能够通过积极参与案例分析讨论,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再次,要求学生认真总结,提出解决方案。学生必须总结自己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对案例理解和理论上的收获,并形成书面解决方案。最后,把案例教学中的学生表现情况纳入最终成绩,并占较大的比重。
3、重视案例的选择。一是教学案例的内容应尽可能涉及所授的理论知识,达到管理学的课程目标;二是确保所选案例应该是真实的,是管理实践中所发生的真实事件,是现实工作中常见的、复杂的问题,这样的案例才有研讨价值。否则,就会降低学生参与案例的积极性,也不能起到指导实践的作用;三是问题的难度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做到小、中、大型案例循序渐进,尽量使难度呈梯度增加,使学生由简入手,在逐步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四是多选择贴近生活和我国企业实际的案例,尤其是那些身边的案例,如本单位、本地企业,越是学生熟悉的案例越具有感染力,这样既可以使案例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投入程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4、合理分配案例教学的课堂时间。原则上,确定并掌握合理的时间比例需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考虑历史文化所形成的差异。案例教学模式的发展是有其历史和文化背景的。首先,它的发展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它的出现是对教育领域形式主义学习方法的反叛。其次,案例模式在管理教学培训上的应用,主要基于这样的一种逻辑:管理的成果靠正确的决策,正确的决策靠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靠正确的生产,所以学习应以实践为基础。正是基于这种以实践、经验的方式和对待社会生活的态度,案例教学模式在西方的管理学中被广泛地使用,而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案例模式的使用往往是有限的,体现在效果上也是有差异的。二是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案例教学并不能替代其他的教学方式。管理学教学中,讲授、演讲、实践教学等都可以综合安排使用,尤其对于刚从中学升入大学的低年级学生的教学而言,还有一个转换思维方式的适应过程,因而采用案例教学计划数的50%左右,高年级学生可适当提高比例,研究生的案例教学比例可以达到90%以上,甚至完全的案例教学。
5、配备好必要的教学场地与设施等物质条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视,而又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教学场地与设施等物质条件的安排。
教学场地条件主要是指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室条件方面。对于大型案例讨论,如果具备一些单独、小间的案例研讨室,案例研讨的效果会更好些。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一间大的教室也足够进行分组案例研讨;不过,需要给每个小组配备必要的课桌椅,等等。另外,每个小组或者课堂的课桌椅的排列也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秧田”式讲课桌椅排列适合于开办讲座,沟通方式主要是单向的,讲台上的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难以充分地参与。而案例的讨论主要是进行双向交流,需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这种传统的讲课桌椅排列方式是不利于案例教学的。案例教学场地的常用排列类型有“圆桌形”、“方形”、“矩形”、“六边形”,等等。这些排列类型能够保证所有参与者都是平等的,都有机会参与研讨活动,并且彼此可以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并能让教师清楚地看到和听到学生的反应。
必要的设施条件包括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到的讲台、板书、软板、投影、麦克风、幻灯机、活动挂布等各种辅助设施。与教学场地设施条件有关的一个问题就是案例教学班级和研讨小组的规模问题。什么样的班级规模和案例研讨小组规模较为适宜呢?不同的老师可能对“理想”的案例教学班级规模有不同的判断。根据我们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实际,班级人数尽可能控制在40人以内。案例研讨小组的规模则定在4~8个之间比较合适。这个规模可以让小组成员之间充分地交换意见,有利于对需要共同努力以提出解决案例问题的方案进行充分地讨论交流。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审计案例;审计教学;案例教学
所谓审计案例教学法是指在审计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审计实务的一些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也就是说教师通过在课堂上讲解审计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以加深学生对审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增强其审计实践操作能力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模式。
1审计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师方面的问题
成功的审计案例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教学,而且要有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同时还要能娴熟的驾驭课堂。然而目前高校的审计教师大多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却缺少实际审计经验,而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审计人才,也不愿意到高校教学,因而导致学生缺乏对审计实务的感性认识,总感到审计学比较难学。审计学比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其他课程更需要实践经验,更讲究职业判断,审计人员积累的审计经验和技巧越多,审计职业判断就越敏锐。如果从来没有审计实践经验,有些审计任课教师自己都不能完全理解审计实务操作,那就更不可能将之通俗易懂的传授给学生了。另外,有些审计任课教师知识面比较窄,对与审计相关的会计、法律、金融等方面的知识欠缺,在对案例者分析时就会不够深入、不够全面。
1.2学生方面的问题
有些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差,对案例教学的参与度不够,很多学生为求高分,只注重死记硬背理,而忽视对知识的实际运用。因此在审计案例教学过程中,他们表现出不配合或积极性不高,不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外案例作业,不愿花费课余时间查找资料和思考问题,在小组和课堂讨论中表现消极被动,甚至有个别学生对审计学课程产生了厌烦情绪。学生不配合案例教学使得他们实质上并没有真正领会案例教学的精髓,对案例素材的理解不够透彻,课堂上对案例的讨论也不激烈,课堂上仍然以教师为主,教师的提问、分析和点评全成了一个人唱“独角戏”,最终又回到了传统的审计教学模式,使审计案例教学流于形式,达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
1.3学校方面的问题
1.3.1教学课时少
目前我国各高校审计课程的教学课时较少,大多在48-72课时。要想在这样紧张的课时内较好地给学生传授审计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审计实务中,切实完成审计课程要求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的确是非常难的。在传统的审计教学模式下,在现有课时内也只能完成审计教材中审计理论和部分实务循环的教学内容,要想在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经典的审计案例和进行充分的课堂讨论更是不可能。再加上有些学校的审计学采用大班教学,一个班级人数就有上百人,根本无法进行课堂讨论。审计课程教学课时少和班级人数众多已严重障碍了审计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
1.3.2缺乏审计模拟和实践环境
审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学好就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审计实习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当中,弥补在课堂上对理论知识掌握的不足,同时增强运用所学理论解决了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很多高校对审计实习不够重视,一些学生想去实习但却找不到适合的实习单位。有些学生虽然找到了实习单位,但因为没有老师和审计前辈的指导,在实习过程中对审计实务仍是一知半解,再加上审计的保密性特点,使得他们在实习单位无法接触到实质性的审计工作,通常只是做了一些简单的跑腿或勤杂等工作,审计实习的效果并不理想。
1.4其他方面的问题
在审计案例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是案例的选择。由于我国引入案例教学较晚,再加上审计资料的保密性,很难获取审计实践中发生的案例资料,与审计课程教材内容配套的审计案例教材更是少之又少。目前使用的审计案例绝大多数是根据实际发生的一些突出的审计失败案例编写而成,这些案例很少系统地展示整个审计过程。已实施审计案例教学的教师所选用的审计教学案例通常会选取一些较为经典的审计失败案例,但其年代久远,加上经济环境及审计准则的变化,多数已不符合当前的经济发展情况。这些审计失败案例有相当一部分是国外的审计案例,往往脱离中国的实情,不太适合作为我国审计教学的案例使用。还有一些选取的案例过于简单,不需要运用系统地审计理论知识和审计技能,尚未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就已经可以猜测到结果了。这样的教学案例无法营造亲临审计现场的气氛,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审计的积极性,无法达到审计案例教学的要求。
2解决审计案例教学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2.1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是审计案例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鼓励教师掌握更为广博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丰富教师的审计实际操作能力。首先,高校要与政府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或大型企业的内审部门挂勾,成立审计教师实践基地,组织审计教师定期参加审计实践,即每隔一定的时间派审计教师到政府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或大型企业的内审部门兼职或脱产实践,以积累更多的审计实践经验,为审计案例教学配备一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其次,可以聘请政府审计机构或会计师事务所、大型国企内部部门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审计专家来学校开设有关审计实务循环的专题讲座,通过听讲座,使教师和学生了解整个的审计过程及其在审计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处理的措施,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开拓教师和学生的视野。
2.2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及传统的审计学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动性通常比较差,因此,必须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在课堂上增加生动的审计案例,对案例进行充分的讨论和分析,用所学审计理论知识解决了审计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切实感受所学知识的有用性,从而激发其学习的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改变审计课程成绩的考核方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后不进行考核、不算入最终成绩,学生对案例教学就会没有积极性,从而发挥不了案例教学的应有作用。
2.3科学安排课时和班级人数
一方面,为确保审计案例教学的顺利实施,应合理安排审计学课程的课时量,既要保证有必要的课堂讲授课时给学生传授审计理论知识,又要有大量的课堂时间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如审计学一门课程的课时过多,不好安排时,可以把这门课拆分为审计学原理与审计实践两门课程,分阶段安排课程教学,并注意两门课程之间的适当衔接。在进行课程讨论之前,将讨论的内容提前告知学生,让他们在课下搜集相关资料,做好积极准备,以避免在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讨论不深入,达不到预期的案例教学的目的。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师资和教学条件都跟不上,使得每个授课班级的人数越来越多,有的由于合班造成授课人数达百人左右,这种合班制授课无法有效开展案例讨论,不适合实施案例教学。审计学课程的授课班级应采用小班制,较为理想的授课人数为30人左右,以便于组织课堂的分组讨论,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
2.4营造审计模拟环境,创造实习机会
学校要积极为学生营造审计模拟环境,建设审计实验室,购买审计实训软件,为学生把审计理论应用于实践创造条件。在接受课堂上的案例理论讲解之后,学生在校内审计模拟实验室上机操作审计实训软件,对审计实务循环的各环节进行一次模拟审计,不仅能加强学生对审计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将理论应用于实务,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从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签订到最终出具审计报告的全过程。这对具有一定的课堂理论知识,但并没有接触过审计实务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此外,学校还要积极与政府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大型企业的内审部门合作,建立学生审计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审计实习的机会,并配备实习指导老师对实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答疑。通过审计实习,为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5加强审计教学案例库建设
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浏览相关网站等方式收集和整理审计案例。许多高校将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上传到相关网站上,任课教师可以借鉴这些资源中的案例资料,实现校内和校外案例资源共享。另外,教师在政府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或大型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兼职或脱产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将所了解到的审计实例进行筛选改编成适合审计案例教学的真实的审计案例。当然,建立健全审计案例库,除了需要依靠任课教师个人的努力之外,更需要审计教育界和实务界等多方面的齐心协力和集思广益。建议由中国审计学会牵头,每年举办一次或多次审计案例研讨会,各大高校将自己整理编写的审计案例在研讨会上进行交流,最终将案例资料整理成册,实现审计案例资源共享,从而可据此建立较为成熟的审计案例库。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审计案例教学主要存在教师自身审计实践经验缺乏;学生缺乏学习审计案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审计教学课时少,授课班级人数多;缺乏审计模拟环境和审计实习机会;审计案例过于陈旧或不适用等多方面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解决,例如成立审计教师实践基地,鼓励教师去一些单位兼职或脱产实践;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审计专家来学校开设有关审计实务的专题讲座;改变审计课程期末的成绩考核方式,将审计案例课堂讨论也纳入考核范围;从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当增加审计课程的课时,实行小班制教学;建立审计模拟实验室,购买审计软件,营造审计模拟环境;并创建学生审计实习基地,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实习机会;加强审计教学案例库建设等。审计案例教学的实施虽然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但案例教学法并不能取代传统的讲授教学和实践教学。只有把他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实现审计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曲明.案例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的运用[J].辽宁经济,2015(02).
[2]唐瑞芹.案例教学法在审计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09)(上).
[3]李兆东.审计案例教学的误区与再造[J].中国大学教学,2014(8).
[4]周经纬,袁明智,方文俊.案例教学法在高校“审计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3(1).
[5]王磊,张海晓.案例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J].财会教育,2012(11).
[6]李慧.审计学案例教学模式改革思考与探索[J].财会通讯.综合,2012(8)(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