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疗纠纷处理方式范文

医疗纠纷处理方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疗纠纷处理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疗纠纷处理方式

第1篇:医疗纠纷处理方式范文

【关键词】:医疗纠纷;医患关系;原因;处理方式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改革前行,患者的保护意识和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体检提高[1]。当前,我国医患关系问题日渐凸显,医疗纠纷发生率处于不断上升态势,甚至不少性质恶劣时间常见于报端,倍受社会各界关注。本文选取云南省某医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医疗纠纷分布、发生原因及处理情况,对结果进行探讨研究,以期我国为政府相关部门及医疗机构制定科学的干预举措提供理论依据,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数据来源:云南省某医院医疗纠纷办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存档医疗纠纷材料。其中,2010年~2013年医疗纠纷共455起,发生频次依次为:88起、103起、121起、143起。医患纠纷科室分布情况为:普外科183起、骨外科87起、妇产科64、心血管内科53起,其他68起。纠纷处理情况为:医患双方协商解决415起,第三方调解解决21起,法律诉讼17起。各数据均经该院医疗纠纷协调办公室相关人员证实,就有统计学意义。

1.2 研究方法

回顾统计分析法:对全455份医疗纠纷材料信息进行一下方面分析。一,对纠纷年限发生频次进行统计分析;二,对纠纷科室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三,对纠纷处理方式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采用t和x2 检验,以P

2.结果

2.1 全455起医疗纠纷的年际分布

医疗纠纷事件年际存在上升波动,纠纷发生频次整体呈逐年递增态势发展,从2010年的88起增长到2013年的143起,4年间纠纷频次增长62.5%。具体情况如下表1:

表1:2010年~2013年某医院医疗纠纷发生情况

年份 例数 比例(%) 累计比例(%)

2010

2011

2012

2013

总计 88

103

121

143

455 19.34

22.64

26.59

31.43

100 19.34

41.98

68.57

100

100

2.2 全455起医疗纠纷的科室分布情况统计

医疗纠纷情况各科室均有发生,但分布存在明显不均情况。发生医疗纠纷的科室有30多个。其中,排前4位的科室依次为:普外科、骨外科、妇产科和心血管科,占总发生数的85.05%。 详细情况如下表2:

表2:医疗纠纷的科室分布情况统计

科室 纠纷次数 纠纷比例(%)

普外科 183 40.22

骨外科 87 19.12

妇产科 64 14.06

心血管科 53 11.65

其他 68 14.95

总计 455 100

2.3 全455起医疗纠纷的原因分布

在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中,第一原因为医护技术原因,约占44.62%;医护人员违规约占16.04% ;患者单方认为医疗方过错和无理取闹占14.96%,医护沟通问题占总比例10.11%,医疗费用问题仅占9.45%,详情如下表3。

表3:医疗纠纷发生原因分布情况

纠纷因素 纠纷次数 纠纷比例(%)

医护技术问题 203 44.62

医疗费用问题 43 9.45

医护人员违规 73 16.04

医护沟通问题 46 10.11

患者无理取闹 68 14.96

其他因素 22 4.84

总计 455 100

2.4 全455起医疗纠纷处理情况为

全455起医疗纠纷解决方式为:医患双方协商解决415起,第三方调解解决21起,法律诉讼17起,不了了之2起。

表4:医疗纠纷处理情况为情况

纠纷处理方式 处理起数 比例(%)

医患双方协调解决 415 91.21

第三方解决 21 4.62

法律诉讼 17 3.74

不了了之 2 0.44

总计 455 100

3.讨论

在调查中发现该院医务处遇到投诉事件时,首先是把投诉者安排回科室或门诊办公室进行消化处理,占总数的91.21%。当医患内部协商得不到解决时才诉诸法律,备案进行调查鉴定。也就是说目前采取的是单纯的医疗事故纠纷处理管理模式,以缓解医患矛盾。但是,这种医疗纠纷处理方式重点还在纠纷的双方,通常缺少有效的中间程序接入,且此种医疗纠纷处理处于自由状态,虽然是常用的纠纷解决方式,但疏于本质的规范。

目前,我国不少地区已经开始探索医患纠纷的第三方调处模式。即以解决医疗纠纷、疏通医患关系为目的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又叫做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最具社会和谐性和人文关怀传统,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维持和谐的医患关系。研究中的全455例医疗纠纷中,约有21例通过第三方沟通达成协议,约占4.62左右,该模式尚在尚在探索和完善之中。如果医患双方对以上纠纷处理存在较大异议,双方可以尽快诉诸法律途径,通过提供有效的医疗损害鉴定,清晰各自责任划分。在双方对纠纷中某些问题存在巨大利益冲突,抑或认知差异矛盾激烈是,寻求行政、法律处理,因为法律的科学性和公平性,法律解决途径具有较强的公信力。

面对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和愈演愈烈的医疗纠纷,我们应正确对待医疗纠纷,建立科学和完善的体制机制,公平有效的化解医疗纠纷[3]。切实维护好病患及其家属、医院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确保冲突得到合理解决,患者早日展开正常生活,医疗机构的医疗活动早日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曹杰,方鹏骞,高昭等.医疗纠纷的非诉讼处理机制适用优势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09 ,(12):72-74.

第2篇:医疗纠纷处理方式范文

[关键词] 医疗纠纷 防范 处理措施

从近年来全国及地方发生医疗纠纷数量来看,据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于2000年对全国326所医院的调查显示,医疗纠纷发生率高达98.4%;于2005年6-7月间在对全国270家各级医院调查结果的数据分析中显示:出现过患方使用暴力行为(包括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的医院占73.33%;出现过患方纠集多人围攻并威胁到院长人身安全的医院占59.63%;出现过患者家属在院内摆放花圈、设灵堂、烧纸等情况的医院占61.48%;出现过患方拒绝出院且不交纳住院费的医院有76.67%[1]。据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医疗机构医疗纠纷发生率已高达98.47%,全国每年发生的医疗纠纷逾百万起,平均每年每家医疗机构发生医疗纠纷的数量在40起左右;在发生医疗纠纷的医疗机构中,90%以上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医闹围攻、打砸事件,尤其近两年来,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上升,增长幅度超过100%[2]。我们认为,医疗纠纷已经给社会和谐带来巨大压力,也成为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因素,对此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医疗纠纷的特点

(一)医疗纠纷的专业性。医学是专业科学与经验科学的结合,具体医师在对待具体病人上如何控制个体中的不确定因素导致的个体差别,仍然存在很大的困难,医学科学的局限性显而易见,不能解决的医疗问题大量存在,因而医疗纠纷的解决较一般民事纠纷的解决更加困难。

(二)医疗纠纷的多发性。患方对医疗服务的要求和对诊断、护理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若达不到患者期望值,即便医疗行为不存在过错,患方也会认为不良诊疗后果是医方造成的。

(三)医疗纠纷的当事人之间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等。在医疗过程中,患者们虽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医疗的方法和方式等服务进行选择,但却因缺乏相关知识而在事实上没有进行选择和参与的能力。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缺苦于没有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不能对上述的服务进行选择的能力。在现实中医疗机构由于处在主动位置,往往掌握着重要的证据和相关资料。现行法律在诉讼中虽然对举证的责任实行倒置管理,但是这种做法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患者在医患纠纷中处在弱势位置的现状。 [3]。

二、医疗纠纷的新特点

(一)案件数量增加:随着人口增长、国家医疗体制的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就医人次也成逐年增加的态势,所以医患纠纷也不可避免的增加,同时要求伤残、技术等鉴定的人次也大幅度增加。

(二)患方胜诉的情况逐年增多:由于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采用了“举证责任倒置”有效的解决了患方举证困难的情况。

(三)涉及赔偿金额增加:医疗纠纷进行到最后一步大多涉及到经济赔偿,由于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院方在出现“举证不能”的情况时往往激发矛盾,患方会采取极端手段比如聚众喧闹等来增加索要赔偿金额。

(四)纠纷的原因越来越复杂:虽然国家出台了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医疗纠纷的复杂状况,社会上普遍认为患者是弱势群体,有了这种主观印象所以有时候处理纠纷非常困难。

(五)影响力越来越大:由于现在媒体发展迅速,有些不良媒体为了收视率和点击率对医疗纠纷进行不公正的报道、炒作,加之患者家属越级反应情况的事件有所增加,所以对医院的声誉影响极坏。

三、关于医疗纠纷的结论:

(一)医疗纠纷数量、医疗事故鉴定数目、医疗纠纷的赔偿金额及医务人员遭受人身损害的数目呈逐年上升趋势,以法律途径解决医疗纠纷的案件占的比重小。

(二)医源性医疗纠纷和患方原因引起的医疗纠纷是形成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

医源性医疗纠纷的形成主要来自技术原因、服务水平、医师责任心不强,缺乏良好工作作风、医师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患方原因引起的医疗纠纷主要可以归结为对诊疗不理解、对诊疗不配合、患方个体差异、法律意识增强、患方不良动机。

(三)医疗纠纷三种处理方式的缺陷、医疗纠纷法律法规适用冲突的问题、医疗纠纷鉴定问题、医疗纠纷处理中医疗机构存在的问题以及医疗纠纷中的知情权问题是我国医疗纠纷防范处理措施中的明显不足。

(四)完善我国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的建议:

1、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护人员服务意识;

2、全面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3、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

4、强化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医患双方法律意识;

5、规范医疗纠纷处理途径;

6、规范医疗纠纷鉴定机制;

7、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力度,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

8、完善医疗纠纷解决机制的法律体系;

9、全民范围内开展健康知识教育;

10、完善医疗保障制度;规范病案管理。

为完善和改进医疗纠纷防范处理措施,实现医患关系和谐,政府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应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还需要社会、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人民群众等多方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陈丽娜.“医闹”事件的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J].法律与医学杂志,2007,14(4):253.

第3篇:医疗纠纷处理方式范文

关键词:医务人员;医疗纠纷;处理机制;认知;态度

医疗行业是一个风险性比较大的行业,近年来由于医疗纠纷导致的危害医务人员生命安全的事例非常的多,这对医院及医务人员的正常工作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处理好医患关系,与每个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都息息相关,要建立其有效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首先应该对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临床医务人员392例,根据经历医疗纠纷与否分成观察组(经历医疗纠纷)和对照组(未经历医疗纠纷),各196例。观察组中,男性110例,女性86例;年龄25~54岁,平均(36.5±4.8)岁;文化程度:大专48例,本科及以上148例。对照组中,男性108例,女性88例;年龄22~53岁,平均(35.9±5.1)岁;文化程度:大专51例,本科及以上145例。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医务人员调查问卷主要围绕5个方面问题展开:①医务人员的基本情况;②对医疗纠纷预防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现状;③对医疗纠纷非诉讼处理现状的认知情况;④对医疗纠纷第三方处理机制的认同水平;⑤对实施医疗责任保险的看法。发放调查问卷392份,收回392分,回收率100%。

1.3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连续性变量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对比应用两独立样本计数资料采用χ2值检验,以P

2 结果

2.1医务人员对医疗纠纷防范知识认识 392例医务人员对医疗纠纷防范知识认识,对医疗纠纷相关基础知识认识程度均在90.8%以上,但对于医疗纠纷属医疗责任问题(83.7%)、造成医疗纠纷主体为医方(70.4%)、医疗纠纷能够防范(60.2%)等问题上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见表1)。

2.2医务人员对医疗纠纷处理机制的态度认识 观察组医患关系紧张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医务人员受尊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导致医疗纠纷产生原因

3.1.1患者对于医院治疗的期望值过高 相关调查报告指出,由于患者对医务人员治疗抱过高的期望值,没有充分认识到医疗过程中不可控制性、不可预测性,治疗结束后,患者及其家属一旦发现没有取得其理想中的治疗效果,容易导致医患矛盾的发生。

3.1.2过多采用防御性诊治 由于医疗行业是风险性非常大的行业,其中包含着诸多的不确定因素,为了有效的减少治疗风险,防止医务人员担责,很多医务人员在为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都会应用防御性的治疗方法,医务人员一般会要求患者多做检查,以便于做出正确的诊断,但是由于很多检查结果都会显示正常,这就会让患者误以为是医院为了创收的多收费现象,引发医疗纠纷。

3.1.3医患之间信任危机 随着物价的上涨及各种新技术、新药物的应用,导致患者就医产生费用出现大幅度增加情况,而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坚持的是广覆盖、低水平原则,直接造成很大一部分患者难以承担较大数额的医疗费用,作为实施治疗的主体,医务人员要直接参与到患者治疗过程中,并且直接关系各种治疗费用的产生,一定程度增加患者对于医务人员的不信任感。在医务人员为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会有很多不可预见的因素对治疗效果产生严重影响,并且不同的患者存在体质、生理特点等各方面的差异,对于同一疾病,不同患者治疗效果具有较大差异,如果治疗出现某种损害是不可逆的,同时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疾病及相关治疗认识不足,对于医务人员的治疗抱有过高的期望值,一旦发现治疗效果偏离其期望值,造成患者对医务人员信任程度下降[1]。

3.2医务人员对于医疗纠纷的处理机制

3.2.1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 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认识现行管理模式中的不足,转变服务理念,本着“一切为患者服务”理念来开展相关工作,严格医院内部的各项制度,对于风险较大的各个环节的工作予以明确的规定,并要加强相关信息的公示,加强各项收费的公开度,这对于减少医患纠纷具有积极的作用。医务人员作为患者临床治疗直接实施者,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是非常必要的,医务人员医疗水平是其为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的最基本的保证,要求医院日常管理工作中,应加大医务人员各项技能的考核力度,保证医务人员具有合格的医疗水平,积极组织医务人员参与到相关专业技能培训中。

3.2.2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 在对患者实施治疗的整个治疗工作中,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风险性较高,医疗纠纷是难以完全避免。一旦出现医疗纠纷,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处理,对于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及医院的正常秩序非常重要。医院应该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对不同医疗纠纷的处理方式、处理流程、追责方式及赔偿方式都予以明确的规定,一经出现医疗纠纷,可依据规章制度采取快速、准确的处理,确保医院正常工作秩序[2]。

3.2.3完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 国家有关医疗纠纷处理条例中规定,诉讼、行政调解、医患双方协商是妥善处理医疗纠纷的几种方法[3]。目前,我国很多地区都建立起了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虽然其调解结果并不具有法律效应,但是通过第三方调解机构的调解,对于和谐医患关系,妥善的解决医疗纠纷具有积极的作用。将第三方调解机制应用于医疗纠纷的解决中时,能够实现医疗纠纷从院内向院外的转移,有利于医院医疗秩序的维护,并且能够有效的化解医患之间的矛盾纠纷,对于缓解医务人员的压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很好的维护患者的个人合法权益,是一种非常好的医疗纠纷解决方式,对于医患和谐关系的构建具有积极的作用。

总而言之,医疗纠纷防范受医疗单位、医务人员、患者等多项因素影响,通过提高医务人员诊疗水平、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完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等途径是营造良好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曲杰,施海滨,刘长军.医疗纠纷处理与医疗风险分担机制研究进展[J].医药论坛杂志,2011(21).

第4篇:医疗纠纷处理方式范文

关键词:医疗纠纷档案 作用 管理 创新

医疗纠纷是患者或其家属与医疗机构之间因对诊疗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后果及其产生的原因认识不一致而导致的分歧或争议。医疗纠纷档案是近年来医院档案工作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它是在医疗纠纷产生、处理、结案及纠纷事件总结阶段所产生的文字、声像、实物等多种载体形式的材料,反映的是医疗纠纷的起因、事件性质、处理途径、受理部门、审理结论、处理方式、效果评价等等,是对整个案件完整的、原始的、客观的记录,同时也可以为医院的发展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医疗纠纷档案的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医院正确处理医疗纠纷、加强医疗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医疗纠纷档案在医院档案服务中的作用

1.交流作用

通过开展医疗纠纷档案的交流学习,积极研究和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或同一地域的医疗纠纷档案管理的先进经验和模式,有利于医院更好地融入到国际国内竞争性医疗市场上,提高医院医疗相关业务的竞争力。医疗纠纷的解决涉及医患双方的权益、医疗秩序、医疗安全及社会稳定,通过医疗纠纷档案工作的交流,也可为医院和患者提供有效的服务。

2.作为决策参考的作用

通过对医疗纠纷档案的掌握和了解,认清当前医疗行业中医患纠纷遇到的新形势、新问题,分析各类纠纷的处理过程,对已经发生的纠纷进行归纳、总结,可以发现医院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医院内部业务建设和医疗管理中存在的缺陷,从而为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以便医院管理层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使医院各项建设日趋完善。

3.指导作用

医疗纠纷档案是医院在处理医患双方的争议时所形成的资料记录和经验总结,在日常的医疗服务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学习医疗纠纷档案的内容,并应用到工作实际当中去,尽可能减少工作中的偏差,尽量避免医疗纠纷的出现。若出现了医疗纠纷,医护人员也可学习借鉴档案中类似纠纷的处理经验,从而找到问题解决的突破口,以确保医院医疗安全及医疗活动的正常进行。同时,医护人员也可通过查阅纠纷档案,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提高责任心,促使自己不断提高医疗诊治水平,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4.提升医护人员素质的作用

医疗纠纷档案包含医学、药学、文书学、档案学、法学等基本学科知识和原理,医疗纠纷档案的形成、归档和利用都需要医护人员参与,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具备相应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医疗纠纷档案的管理工作有助于提升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以便更好地为组织目标服务。

5.作为课题研究素材的作用

医患纠纷已经成了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参与到医疗法学和医患关系方面的研究中来。医疗纠纷档案载有各类典型案例,最贴近医疗纠纷实际,通过对完整而丰富的医疗纠纷档案的研究,将使医疗法学和医患关系方面的研究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便提供更好的解决处理平台,更好地解决医患纠纷,有效地为医院和患者服务。

二、医疗纠纷档案管理现状

以往医疗纠纷较少,医疗纠纷档案也少,医疗纠纷档案的管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近几年来,虽然医疗纠纷日益增多,但由于医疗内部管理体制的原因,医疗纠纷档案管理工作仍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出现医疗纠纷后,部分医院领导往往重视医疗纠纷的处理过程,而对医疗纠纷的后续工作,如医疗纠纷档案的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加之经办部门法制观念淡薄,不能积极主动地将处理医疗纠纷所形成的文件及时送交医院档案室归档,造成医疗纠纷档案管理的无序,使纠纷档案流于纸面化,不能为医院管理的提升起到应有的作用。因而,当医院再次出现类似的医疗纠纷时,便没有现成的资料可供参考,医院往往疲于应付,造成资源的浪费。此外,由于管理方法不恰当,医疗纠纷案件在立卷归档时,也易造成信息的丢失,为以后的查阅工作带来困难。

三、医疗纠纷档案的管理创新

医疗纠纷档案主要由医疗机构提供的材料、患方提供的材料、鉴定机构材料、司法机关文书等几部分内容组成,材料来源多、类别杂。在相当多的医患争议中,双方还会因对赔偿方案无法达成协议,最终选择通过司法程序解决问题,这就使案件解决进入一个较长的过程,这也让医疗纠纷档案内容更加复杂。医疗纠纷档案专业性强、材料类别多、产生周期长的特点,使得在这类档案管理工作中,更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做好纠纷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

1.配备医疗纠纷档案管理的专门人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医疗机构电子病历、办公自动化系统得到广泛使用,为实际工作开展提供了诸多便利。档案部门的管理工作也从传统文献资料的管理逐步向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信息资料的管理转变。因医疗纠纷档案的特殊性和专业性,纠纷档案的管理工作必须配备专业人才。这类人才不仅要精通档案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现代计算机技术,还需熟悉与医疗纠纷档案密切相关的医学、法学、医疗纠纷处理程序等知识,具备判断、分析、识别、整序等信息处理能力,擅长档案的导读、开发和利用,能将档案管理和信息化管理技术结合,为科学研究和社会管理服务。

2.在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适时收集纠纷资料

医疗纠纷的处理大致分为住院、诉讼或协商、处理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相应的重要资料。为使医疗纠纷档案尽可能完整、真实、准确地反映整个医疗纠纷的全过程,为以后归档资料的查询提供可参考的信息,可以借鉴基建档案资料收集的管理方法,对医疗纠纷档案实行专人跟踪,随时收集每个环节产生的资料。

3.坚持对医疗纠纷资料的规范化整理

规范制作是案卷标准化的关键。医疗纠纷档案资料多、内容丰富,如何使案卷清晰、有条理,以便于以后更好地为医院综合管理服务,这是每一位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根据医疗纠纷档案材料的形成过程和特点,我们可以以纠纷解决途径作为档案整理的主线,区别案由,根据不同纠纷的不同特征,按照其形成的时间、顺序和规律加以系统整理,分类立卷,并保持各项资料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独立、完整的纠纷处理案卷。这样在需要时,这些案卷就可随时为医院处理医疗纠纷提供相关资料,充分发挥医疗纠纷档案在医院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4.完善医疗纠纷案件的制度化管理

第5篇:医疗纠纷处理方式范文

【关键词】

医疗安全;医疗分析;结构模型;医患处置

Application study of medical safety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 the hospital

WANG Jie,Yu Linong,113th hospital of PLA,City of NingBo,Province of ZheJing,315040,China.Zhang Fan Military communication,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artillery academy Hefei city,province of Anhui,ChinaJian Hao,Jun Fie,Respiratory medical department,117th hospital of PLA,City of Hang Zhou,Province of ZheJing,310013,China.Ping Hao,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ity of Hang Zhou,Province of ZheJing, 31003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pplication study of medical safety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 the hospital. Methods Examples can choose the medical security hidden danger in hospital,which was set up medical complaint as a main line ; According to all survival cycles theory and IOP modeling method,which can devise four layers of structure of the model with the medical disputes. Results It was set up medical safetyinformation of the hospital medical disputes that there was structure model of fourinone,they were including medical complaint handling system、medical disputes handling system、medical protocol handling system and medical dossier handling system,they can used actually in the hospital management. Conclusion This application research actually in hospital management,which can be found in medical disputes and solve existing problems、handle medical disputes and achieved good effect,it is worth clinical popularizing.

【Key words】

Medical security;Medical dispute;The Structure Model;Dispose of doctorPatient.

在医疗卫生事业迅猛发展当下和医疗规章制度改革完善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法律意识正在不断地增强,尤其是维权意识、自我保护的意识或者说讨个说法的意识油然而生,导致了医院医疗安全事件或纠纷不断攀升,近些年来由于媒体介入和老百姓的维权与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医院与患者之间的医疗纠纷问题或矛盾不断上升,使得医院医疗安全隐患或医疗安全纠纷成为医院最为聚焦的热点问题、棘手问题。

针对医患医疗纠纷问题,本研究调查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由国外文献报告[1]国际上一些国家在处理医院医疗安全纠纷所采取的形式主要有三种:①庭外调解;②司法解决;③政府直接干预。有学者分析指出[2]当出现医患双方医疗纠纷采用一种诉讼替代形式,委托机构,让当事人委托医疗机构终裁委员会调查处理,以便妥善解决医疗安全民事纠纷事件;有作者研究发现[3]对医院医疗安全事件因果关系的关联问题节点进行剖析分析,寻找医疗纠纷原因,深入探讨防范措施,努力妥善处置出现的医院医患双方纠纷问题;有作者研究报道[4]医院医疗安全信息工程的系统的健全和运用情况好与坏,直接控制和监督医院管理的医疗安全质量好与坏。因此,国际上特别注重建立健全医院医疗安全信息工程系统和运用情况,注重医院医疗安全信息系统的直接控制与质量监督,有效及时避免许多医疗安全隐患或医疗纠纷问题,大大降低医疗事故、医疗安全事件的发生。

在国内,对于医院医疗纠纷处置不同与国外,国内没有医院机构终裁委员会,如果有了医疗纠纷,原则上是通过医院分管的医务部下设的医疗处或医务处管辖的医疗办来负责妥善解决或妥善处理医疗方面的各种纠纷,主要侧重于主观人的解决医疗纠纷因果关系、处理方法和遵循上级主管部门的政策原则来处理纠纷,客观的说在既往处置医疗安全事故或纠纷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也起了比较好解决医疗事件作用。但随着医疗改革和人们防范和法律知识不断提升,尽靠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够的,还必须借助于医院医疗安全信息工程的管理方法,加强和健全医疗安全工作。目前国内已着手这方面的研究,并对这些处理方法由原来的主观处理转化为一种流程处理方法,实现从信息采集、调查、审核、处理、预警等一条龙的流程化、程序化的处理方式,从系统的角度去研究和分析医疗安全管理,这方面的研究涉及还比较少。

据此,本文从医院处理医疗纠纷的实际需求出发,在查阅大量医疗纠纷处理案例和方法的基础上,依据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针对医院医疗纠纷的实际情况,研究开发了一套适合医院医疗纠纷处理信息管理系统,以规范医疗纠纷处理流程,提高医疗纠纷的处理和管理能力。

1 医疗纷争分析的结构模型

医疗纷争涉及许多方方面面的关系和利益,处理起来比较复杂,属于一个系统工程,不能简单地定位在医院与患者这两者关系层面上,还可以延伸到医院其他各执能部门,诸如检验科、急诊就诊部门、放射影像科、超声影像科、病理科以及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如医务科或医务处、医学会、法院等其他很多层面的组织关系层面上。所以,在研究医疗纷争处置的结构模式时,需要综合设制分析考虑各个方面的相关各部门,密切协作商讨处理方法,为此,研究一种基于多层体系结构的医疗纷争处置结构模型,如下图1所示。

本系统结构模式模型的设计遵循全生存周期的管理方法,以时间作为主线条,研制成为四层结构形式的模型,分别是医疗投诉、纷争处理、协商处理、案件归类分析。第一层是医疗投诉主要包括受理投诉者和投诉处置的结构模块形式;第二层是医疗纷争处置层,主要包括医院内部各执能科室协调处理流程、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和上级医疗行政管理部门的处理流程、也包括医学会的专家医疗鉴定及处置流程、司法诉讼处理流程;第三层是协商处理层,主要包括医疗纷争处理程序,分别组成有协议的起草、会谈协商、相关执能科室的审核、审查与审批、协议签订、医疗赔偿和案件办理终结。案件处理终结是以协议签订生效或医疗赔偿完成作为时间终止载至点;第四层是案件归类分析层,案件办理完成后,系统自动转交案卷归类的分析程序,调用发生之前的全部电子文本,并生成目录、案卷号(ID号)和相关联案卷文档,以便随时随地调阅、归档保存以及调查浏览查阅之用。见下列图1。

2 系统功能结构设制

遵循医疗纷争处置结构设制的模型,把本系统设制成为五大功能的结构模块形式,主要有医疗投诉、医疗争议、医疗协议、案卷管理功能和系统管理模块组成。

2.1 系统功能的结构设制

2.1.1 医疗投诉功能结构的设制 该模块主要受理投诉者的来电信函、上级部门及部门转办等投诉请求,填报受理单。接案受理中的投诉后,处置方式有下列两种,①一般投诉,按照一般投诉的程序处置办理;②复杂投诉,必须先整理,立案处置;本系统的处置过程可以输出二种结果:如果是复杂投诉,投诉者的投诉事议会输入到医疗事故纷争处整理立案处理的程序。本系统主要包括受理投诉事件、办理投诉过程、跟踪投诉处置结论、终结办理投诉结果和查询投诉事件等功能。

2.1.2 行政处置结构功能的设制 在医院内,医院与患者双方进行认真协商调解,如有任何一方对调解的结果不满意,甚至有纷争不可调和,双方或任何一方均可报上一级卫生主管部门,要求提起医疗争议的行政重申立项再处理或再请求行政诉讼处置或委托相关律师处理。本系统的设制功能主要功能包括行政部门或执能部门的申请受理,委托上级或同级的医学会做出相关的医学鉴定或调解医院与当事人的医疗纠纷事件。如果通过医疗鉴定确实认定为医疗事故,必须要求医院对当事人做行政处罚,并通报处理当事人结果的行政决定以及相应的经济赔偿。

2.1.3 医院内部纷争处理功能的结构设制 发生医疗纷争后,首先,医院管理部门对医疗纠纷的事件进行内部查问,并作进一步地流调工作,以客观求实方法获取第一手真实的纷争事件资料,然后,面对医院与患者双方进行耐心仔细的调解工作,最终,通过讨论协商达成共识。该系统模块功能主要包括立项、通知、回复、调查、协商、协议、赔偿、终结等一系列的过程。

2.1.4 医学鉴定功能的结构设制 医学鉴定分为三种类型:①首次医学鉴定;②再次医学鉴定;③中华医学会鉴定。

可以由医疗纠纷的当事人一方、医院和患者双方联合委托医学鉴定,或行政部门的机关委托不涉案的医疗机构部门或选择医学会鉴定。本系统功能主要包括委托医学鉴定、医学鉴定(首次、再次和具有权威性的大医院医疗机构部门)、医疗事故、医学鉴定委员会等管理功能。

2.1.5 协议处理结构功能的设制 在医院实施医疗工作的过程中,出现的医疗纷争的绝大部分情况,都是可以通过调解缓解的。协调缓解医疗纷争的处置结果,可以用医院与患者双方签订协议书的形式,了结医疗纷争案件。在协商后的协议书中规定其格式,其权利和义务。该系统功能主要包括协议商讨初稿、协商协议、协议审批、协议签订、协商赔偿和终结办理等各种形式的管理功能。

2.1.6 司法诉讼的结构功能设制 在医疗事件受害者或医疗纠纷的当事人可以直接委托司法鉴定,或请求提起司法诉讼,法院可以进行司法调解,调解不成,进行司法程序来进行判决和执行。本系统功能设制主要包括司法委托、司法诉讼、司法鉴定、司法调解、司法判决、司法执行等各种形式的管理功能。

2.1.7 档案管理的结构功能设制 对于医疗纷争处理终结的案件后,病案管理部门需要对案卷分析整理,明确做出结论后,按案卷归档程序操作,以便日后随时随地进行调阅、查看和流调用之。本系统功能主要包括案卷登记、目录管理、案卷借阅、案卷整理归还和案卷查阅等各种形式的管理功能。

2.2 医疗实践纷争处置流程

遵循全生存周期理论的层面分析,医院在医疗实践过程的纷争处置事件中,显示出显著的时间周期特性,从发生医疗纷争情况开始,经历不同阶段性的变化过程诸如患者投诉阶段、医疗或医学投诉受理阶段、医患协商阶段、医患调解阶段、医疗或医学行政处置阶段、司法法律诉讼阶段、再次医患协商阶段、再医患调解阶段、医患双方协议鉴定阶段、经济赔偿阶段,直至最后医患双方协商解决纠纷案件阶段等一系统列的方法步骤的全过程。综合上述,在处理整个医疗纷争案件的全程主要分为下列三个层面:①医疗投诉处置层面;②医疗纷争处理层面;③医患双方协商处置层面。见下列图2。

3 小结

本课题是以医院在医疗实践过程中出现医患双方医疗纷争处置事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如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有关卫生部、省卫生厅和医院规章制度等一系列的医疗法规的规定,结合医院在医疗实践过程中出现医疗纷争的真实状况,遵照全生存周期理论和IPO的方法执行并设制出了科学系统的计算信息工程的结构模块即医疗纷争处置系统,它具有四层结构形式组织的结构模型,把患者投诉、协商处置、医疗纷争以及案件归类汇集成一体化的立体式处置功能,鉴于上述这种设计理念,本项目研究开发了医疗安全信息工程在医院中的应用,运用医院医疗安全信息系统管理医疗纠纷,达到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医疗安全,尽最大可能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本项目还通过国内一家大型的医院使用,不断在实践运作中改善和完臻,本项目临床应用显示本系统的结构功能模型,设计合理,科学性强,设计规范,实践运作中提示,既操作简单方便,又纳入医院医疗安全信息化、自动化管理的先进行列之中,并且其投入运行后取得了良好地效果,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再者,本项目还可以进一步开展扩展性纵深联想研究,可以实现与医疗事故的评审、医院医疗安全预警、医疗质量控制、医疗药物毒副作用等有机相键接,能更高效的实施对医院医疗实践工作中的医疗安全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医疗安全的高风险性而发挥更大、更多、更好地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National Patient Safety Goals [EB/OL].省略/accredited organizations/patient safety/hospital.

[2] 樊静,姜湘.医疗纠纷的现状及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影响.中国医院管理,2003,

23(1):29.

第6篇:医疗纠纷处理方式范文

“危机”一词最普遍的定义是突然发生的严重事件,而医患危机是指能够对医院正常运行或声誉造成潜在破坏的事件。医患矛盾从医疗市场角度看,是消费者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在认可度上发生的差异和纠纷。医患纠纷就是医患(家属)双方对患者的诊疗护理结果及其病因的认定发生的分歧和矛盾,并且患者(家属)要求追究医院责任,或者要求赔偿损失的纠葛,医患纠纷也是医患矛盾进一步升级的结果。危机管理是指某个社会系统或个人在危机意识的指导下,通过了解危机的起因、特点、类型等一系列的基本要素,对危机进行监控、预测、科学解决等管理手段,从而消除危机,减少危害的过程。近年来,由于医患危机事件频发,部分医院开始研究并运用危机管理理论处理医患关系危机事件,如建立危机的预警机制、建设危机管理团队、加强医患沟通等。上述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危机的演变和发酵,减少危机对医院的不良影响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部分医院在医患关系危机管理中仍存在诸多误区。

1.1危机认识的片面性

美国危机管理专家罗伯特•希斯提出,危机管理“4R”模式,即缩减力(Reduction)、预备力(Readi-ness)、反应力(Response)、恢复力(Recovery)四个阶段。也有学者将医患关系危机管理分为医患冲突预防阶段的管理、医患冲突爆发阶段的管理、医患冲突善后阶段的管理3个阶段。然而,当前的医院管理者将医患关系危机管理的重点放在危机的爆发阶段,从而忽视了对危机爆发前的风险评估管理、危机的预防阶段和善后阶段的管理,这也导致了医院不能从根本上防范危机的爆发,也不能从危机的处理中积累经验和汲取教训,难以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目前现有的医院管理者大部分职业路线为临床医师———临床专家———医院管理者,他们普遍缺乏经过系统的医院管理知识的培训,对危机管理几个阶段的认识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临床医务人员工作繁忙,特别是综合性三甲医院的医务人员,他们每天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无暇在完成日常的临床工作的同时,深刻认识危机管理的各项阶段的作用,造成“危机管理”3个阶段的工作不能有效实施。为此,医院应加强对危机管理中的医疗风险评估、预警阶段、危机善后阶段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减少或避免医患危机的暴发。

1.2危机处理的机械化

医患关系的危机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但无论哪一种表现形式,均对医院的组织架构和医疗的正常运转产生冲击,而在受到危机影响的科室中,首当其冲的科室是接诊的临床科室和主管医疗的医务处。医务处是医院处理医院医疗纠纷的职能部门,在危机的处理过程中,医务处的协调工作质量对医疗纠纷处理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由于医患关系危机产生原因的复杂性,以及医疗纠纷具有波及范围广和影响力大的特点,它的处理必然涉及医院的各个职能部门。但是,在危机的处理中,医务处往往成为主力军,其他部门,如保卫处等则成为了助手和支援力量,并没有与其他部门共同组建危机管理团队,更好的根据不同的危机表现特点共同协调处理医疗纠纷。机械化危机处理的方式,容易使危机处理的决策者产生危机处理的心理思维定式,并形成危机处理的模式化,久而久之弊端逐渐出现。如陷入被动回应模式,不采取积极主动姿态,或者在危机管理中产生“鸵鸟心态”,重复做同样的事情,期待危机解决出现不同的结果等,这种机械化的危机处理方式由于对医患纠纷处理过于简单,从而造成医院在处理医患危机时的被动状态,也使得医院面对医患关系危机时束手无策。

1.3危机归责的简单化

医患矛盾的产生既有现有的医疗服务水平不能满足人民的实际需求、医患双方掌握的医疗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原因,也有医务人员和患者彼此缺乏信任、沟通和尊重的主观原因,还有部分医务人员违背医务人员职业操守的原因,诸多因素的叠加,加剧了医生与患者紧张的关系,引发医疗纠纷,产生医患危机。然而,在危机处理的善后阶段,研究危机发生的根源时,容易简单的的归因于医护人员医疗技术的失误、医务人员责任心缺失、医德的沦丧等,而不是综合性的从医院管理、患者自身情况的各个方面寻找原因。例如患者前往医院就诊时,在挂号、排队等候的时间较长,就诊时间较短等情况都容易引发医患矛盾。有研究者对广州地区医患关系状况调查显示,在针对患方或社会原因的调查时发现,有59.8%的人认为,引发医患危机的根源是医疗体制不合理造成的;有38.2%的人认为,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是患者不合理的要求造成的;有37.0%的人认为,引发医疗纠纷的原因是患者期望过高所致;有26.0%的人认为是记者夸张报道引发的;有17.5%的人认为是专门医闹的行为所致。在医患关系危机中,医护人员也是受害者。医患关系的紧张,使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得不得应有的保障,心理上长时间的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因此,作为医院的管理者在反思医患关系危机产生的原因时,也需要在不违反医疗行为原则的基准下,保护医患人员的正当权益,不要使他们成为医患关系危机的“牺牲品”。

2加强医患关系危机管理的措施

2.1加强医院职工的危机教育力度

医院职工具备的危机意识以及在面对危机时所具备的危机处理能力是医院处理医患关系危机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医院医患关系危机处理的直接效果。优秀的医院管理者应在危机发生之前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在突发危机的第一时间内,医院职工的心理状况、自我保护能力和协作、救助他人的能力,对危机处理的结果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危机具有突发性、快速性和破坏性的特点,危机爆发时,医院的日常工作不可避免受到干扰,甚至中断,对医院职工和前来就诊的患者产生较大的心理冲击,并诱发恐惧、悲观、绝望等心理障碍,带来不安全感,成为危机处理潜在的不安定因素。因此,加强医院职工的危机教育是提高医患关系危机管理取得成效的前提。加强危机教育的培训工作,提高医院职工危机的应对能力,能有效的降低医患关系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以提高医院职工在危机状态下的心理素质和应对危机能力,勇敢的面对危机、减少危机爆发时带来的不必要伤害和损失。医院开展危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强化职工对医院的归属感,对医院文化的认同感,激发他们战胜危机的信心。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医务人员应对危机的各种能力,即在危机发生前,具有对可能发生危机的预见能力;危机发生时要有自助和帮助他人的能力,与患者及患者家属沟通能力;危机后应具备自我评估、反思和恢复的能力。医院医患关系危机教育的方式可以采取定期组织讲座和应急演练的方式,也可以实施医患沟通模拟训练和患者角色扮演,让培训者换位思考,以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达到从事后救援向事前预防的危机管理思维转变的目的。

2.2建立医院危机协调机制

医院危机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构建一支组织完善、运作高效、机动灵活的危机管理团队,把医院日常运作、长远发展战略与危机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医院危机管理的协调机制就是让医院能够制定具有系统性的危机管理计划,迅速应对危机发生时的各种紧急情况,在适当的时候协调各方面资源,提高医院医患关系危机管理能力。而建立医院医患关系危机协调机制需要医院管理者、医务管理部门、保卫处、宣传部、总务处和财务处的共同参与。医院管理者是危机管理的主要决策者,他们将运筹帷幄的协调好参与危机处理时各部门的关系:医务管理部门执行医院领导的危机决策,协调临床科室的专家参与危机涉及的医疗事故讨论,还原医疗过程,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意见;保卫处与公安部门要保持信息畅通,防止“医闹”行为发生,为医院的医疗秩序保驾护航;宣传部职责是与媒体建立良好合作平台,在危机爆发时,积极主动与媒体开展信息交流,化解危机给医院带来的负面影响;后勤和财务部门保证危机应急事件发生时医院物质和资金的及时到位。医院危机协调机制建立的关键在于应急效果。因此,医院要模拟各种突发医患关系危机事件进行演练,才能在危机发生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做出调整,否则只是纸上谈兵,并未能起到实际作用。

2.3提升医院医疗服务水平

目前,医疗服务机构功能定位不明确、机构之间缺乏协调与互动。同时,由于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致使有限的医疗资源向城市大医院集聚。加之,医疗机构存在过度医疗和重复检查等问题,导致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加剧了百姓“看病贵”问题。另外,医疗资源的配置不均衡,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在客观上诱发了医患关系危机的发生。因此,作为医院管理者,在现有条件下,应“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提高医院医疗服务水平。这不仅是减少或降低医院医患关系危机事件的发生率,更是提升医院医患关系危机管理能力的首要条件。

3结语

第7篇:医疗纠纷处理方式范文

关键词:医疗 体制改革 医患关系 处置

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医院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不断增高。在新的医疗体制改革推动下,医患关系得到了医院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成为影响社会民生的重大问题。

1.医患关系概念

医患关系其主要是指在社会的医疗活动中,医方和患方医疗过程中所形成的人际关系,是在医疗患者自己的选择与医患治疗之间形成的关系。从法律的角度出发,医患双方享有自身的权利,同时也需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在医患关系中,医主要指医生为主体的医院,包括营利性医院和非营利性医院[1]。

2.我国医患关系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整体医疗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同时人们对医疗保障的需求日益提高,维护自身权利的认识法律意识越来越强,导致医患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复杂,表现形式多样,医患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医患互不信任度增加;二是医疗纠纷医疗过失为主转变为非医疗过失为主;三是纠纷处理方式以行政裁决为主体转变,转变为以法律为诉讼主体。相关研究学者指出,当前的医患关系还呈现暴力倾向严重、群体性、媒体舆论参与等新特点,将医患关系推到危险的地步[2]。

面对当前持续的医患关系问题,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已经积极介入和处理,但所占的比例仍然较小,显示警力保障意识较差,同时这种做法对遏制医患关系冲突的作用较小,同时,医生和医院的权益受到了严重的损伤。

3.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分析

3.1 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公费医疗取消,医疗服务市场化改革形势明显,医疗机构为了维持运营成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绩效考评制度,这种制度主要以经济利益考评为主导,从而导致医患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3]。促使医疗服务逐步向市场化转变。

市场经济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如法制建设不够健全、人文教育滞后、盛行等问题,这些问题带来了严重的信任危机,并将这种危机渗入到各个领域当中,如医疗服务行业,导致现行医疗模式下的医患之间信任基础的缺失。

3.2 医疗体制改革的影响

在20世纪80年代左右,公费的医疗制度和医保制度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开始衰落,从而出现了新兴的医疗保障制度。医疗体制已经商业化、市场化。这种医疗体制运行模式虽然在提高医疗服务机构和医务人员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医疗服务的公平性方面,表现得比较消极,很多满足多数社会成员的医疗卫生需求,

医疗体制的市场化大大影响了医疗资源的分布,导致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匀。通过调查显示多数医务工作人员和设备均集中于大型的医院之中,相对于大型医院而言,基层的医疗卫生管理人员和医疗器械的质量较差,高素质,高技术的医疗卫生人员非常匮乏。在有限的时间中,患者需要排队等待,且要付昂贵的医药费,导致患者逐步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越来越不满。

3.3 媒体舆论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媒体市场化程度逐步加深,同时带来了很多不良影响,如出现了诚信危机、有偿新闻等等。通过对媒体舆论情况进行了解,还有少数媒体为了能够抢占先机,将没有调查清楚的事情报道出来,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很多对医患关系不良的负面报道。

3.4医务人员因素

在医务人员方面,医务人员主要从事高压力的职业,在通常情况下,医生的工作时间较长,且具有较大的工作强度,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通过对部分医务人员的身体情况进行调查,显示80%的医务人员有睡眠障碍。同时,对于医学知识而言,其更新的速度较快,在进行医生职称晋升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临床技能进行考核,还要考核教学和教研。

对于医院的医务人员,其面对高强度的工作,显然精力会不足,长此以往会产生职业怠倦感,在这样的情况下,医务人员工作的效率大大降低。如果医院发生医闹等事件,在面对这种问题时,医生为了保护自己,很多医生在诊治患者时会将医疗风险最小化,以确保医疗安全为宗旨,显然这将严重挫伤了医生工作的积极性,进而对医学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3.5患者方面的因素

患者往往对医务人员的期望值过高,潜意识里认为医生一定要治好生病的人,对于医疗失败几乎是零容忍的态度。如果医生治不好病人,或者手术失败,患者及家属容易产生强烈的负面情绪,与医务人员直接进行正面冲突,或者采取消极的处理方式影响医院的正常医疗活动。而实际上,医疗工作具有一定的未知性和风险性,并非所有的疾病都能得到有效的治疗,甚至有些疾病的误诊率在世界范围内都很高。所以说,患者及家属不能对医务人员有过高的期望,而是要综合考虑疾病本身的难治愈性、复杂性、风险性。

4.改善医患关系的主要措施

4.1 深化医疗体制改革

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强化对医疗资源的整合,加强对医疗资源的协调和管理。政府加大对医疗机构资金的支持,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如:医院、患者、医师购买一定的保险,按签订的《医疗风险保险合约》来解决医疗纠纷的赔偿。大病救助制度,多渠道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强对医疗行业事业的信息化管理,逐步实施技术人才流动制度,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全面提高医护人员的技术服务水平。

4.2 完善各种医疗法律法规 规范患方投诉解决渠道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国家卫生计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下发的《关于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意见》通知 法发【2014】5号文,对涉医违法犯罪、维护医疗秩序行为作具体的规定。在医疗区域设置警务室,及时处理协调医患投诉和加强诉讼指导,及时化解医患矛盾。

对医闹事件进行客观评价,严格界定和打击医闹现象,妥善处理医疗事故,制定完善的医疗法律法规,对可能出现的暴力倾向的患者,或者在医疗纠纷过程中可能出现矛盾激化的,及时上报公安机关介入处理和协调解决。对于医疗事故,明确诉讼程序,对其进行全面医疗鉴定和司法诉讼,政府、医疗部门制定公平、公正的程序。引入“院、患、医”三方投保机制,规范理赔请求及法规,拓展医疗纠纷解决渠道。

4.3 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

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质。在医疗临床诊治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首先做好事先防范,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医护质量保证;其二加强法制建设,规范行医的操作流程,强化自我保护意识;其三是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医疗具有救死扶伤的职能,又具有医学本身的致害性,再者受医学技术发展的局限性。

4.4 媒体层面的管理

要求媒体对医患之间的正面事件进行积极报道,在对医务人员的不良事件进行报道时,需要从中立、理性的角度出发,并对相关事件进行跟踪报道,并呈现出良性的舆论氛围,促进医患关系归入和谐之路。

综上所述,在新医疗改革下,在缓和医患关系方面,主要调整各方的利益。医患关系的法律性质非常复杂,在不同的情况下,其法律性质存在着差异性,导致医患双方所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不同。因此,在缓解医患关系方面,主要倡导和谐,提高医患双方的综合素质,加强依法治医,从多方面并举,来及时解决问题,共同维护医疗秩序,促进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洁,唐家荣.我国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应对策略[J].医学与社会,2014,27(10).

第8篇:医疗纠纷处理方式范文

关键词:消化内科;医疗风险;管理;安全预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作为一家三级乙等医院,消化内科共有床位42张,临床医师9名,年龄为26~55岁,其中初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4名,高级职称3名。自2017年4月起在消化内科实施安全预警管理制度,观察其实施效果。

1.2方法

(1)安全预警管理制度的构建:成立安全预警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主要为消化内科临床医师,职责包括拟定消化内科系统风险控制目标,制作及后期审核风险警示录,根据安全预警机制进行管理制度的调整,解决安全预警管理模式下的各类问题等。在此基础上,由管理委员会成员为首选安排负责人,对每个班次的医疗工作内容进行负责,负责人要积极收集科室医疗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风险因素,对现行安全预警机制的应对效果进行评价记录,提出防范措施及改进建议,归纳记入风险警示录。同时要求每个班次的医务人员进行自控互控,对医疗工作中的风险因素进行把控,并根据风险警示录来规范医疗行为,对于工作中的问题要迅速反映给当班负责人,按照管理要求进行风险警示录的记录(2)风险评估:主要由管理委员会及各班次负责人执行,对每次医疗不良事件包括医疗差错、医疗投诉、医疗纠纷等进行统计,分析该次不良事件的性质及根本影响因素,确认风险级别,进行定量分析和描述,并评估安全预警机制下的应对效果,为进一步改进安全预警机制提供依据。(3)制作风险警示录:管理委员会将评估整理的风险因素进行归纳,按照危险医嘱、危险操作、危险药物、危险沟通等内容进行分类并制定防范对策,记录制定成临床风险警示录。①危险医嘱主要针对特殊医嘱,包括各种致敏药品医嘱、特殊药品医嘱、输血医嘱及抢救医嘱等。②危险操作包括各种可能导致风险事件的侵入性检查、治疗操作,包括腹部穿刺、内镜检查、气管插管、人工通气、中心静脉置管等,根据现行医疗工作流程,对易发生风险的环节进行修整,提出有效防范举措。③危险药物主要针对易引发医疗风险及存在重度不良反应的药物,针对各类危险药品包括激素、抗凝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化疗药物、毒麻药物等,要制定全面的监督管理方案,根据科室特殊药物的常用剂量、用法及不良反应等制定成危险药品警示录,并做好追踪记录。④危险沟通主要是指医患沟通相关内容,临床医师必须重视患者的知情权,因此医患沟通是影响医疗过程的主要环节,同时也是导致多种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管理委员会要根据不同的医患沟通内容包括特殊治疗前沟通、危重症告知等进行分类总结,制定相应的流程及风险应对方案,制成风险警示录。

1.3观察指标

统计比较实施前后消化内科的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统计项目包括医疗差错、医疗投诉、医疗纠纷等。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20.0软件包进行处理,定性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后消化内科的医疗差错、医疗投诉、医疗纠纷发生率均显著降低,与实施前相比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医疗安全问题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点,随着患者维权意识的提升,如何进一步提升医疗安全已经成为了管理层的主要研究课题。在传统管理模式下,主要对医务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规范、监督,往往忽视了其他因素造成的影响,同时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应对预案来供医务人员参考,这就导致问题处理不当,引起患者的不满[3]。安全预警管理制度是针对医疗服务整个过程实施的一种动态监测,包括一切医疗不良事件,如并发症、医疗差错、医疗投诉、医疗纠纷等,通过分析、预测和报警来为医务人员提供充足的应对时间,并通过归纳日常工作中常见的风险因素来制定风险警示录,为医务人员应对不良事件提供指导和参考。这不仅能提高医务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同时也达到了规范医疗行为的目的,从根本上减少了医疗风险,同时也改善了风险事件的处理效果,实现了管理质量的提升[4]。本研究结果说明,安全预警管理制度涵盖了消化内科常见的医疗风险问题,在该管理制度下,医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得到增强,风险识别能力得到提升,从而减少了意外的发生。同时管理委员会在安全预警制度后期对应用效果进行了追踪,能够及时了解到管理制度中的不足,并及时调整,这是促进管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基础。在本次研究中,不单构建了安全预警体系,更根据消化内科的医疗工作特点,制定了各类型的风险警示录,以具体的规章制度来为医务人员提供指导,风险警示录的制作和修订均由全科医务人员参与,这种模式调动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实现了全员参与、全员管理的效果,加强了安全预警管理制度的可应用性。综上所述,构建完善的安全预警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控制消化内科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了整体医疗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赵攀,王卉,吕占秀.医疗风险及其影响因素探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16(3):229.

[2]张英洁,李士雪,李永秋,等.医疗风险及其处理方式的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杂志,2006,20(4):77.

第9篇:医疗纠纷处理方式范文

关键词:医疗投诉 医疗服务 原因 措施

引 言

医疗投诉是指患者及家属在医院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的过程中,对医院或医院工作人员所提供的服务不满意而到有关部门反映问题的一种行为。在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今天,将医疗投诉和医疗纠纷作为医院提高医疗质量和改进服务水平的动力和资源,这一理念也被越来越多的医院管理者和理论研究者所认同。因此,分析医疗投诉和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变得至关重要。国内外大多数医院工作实践表明,医务工作者应改变仅从自我做起的局限性思维方式,通过了解和改善患者的认知状况,从更为广泛和多维的视角出发,探索提高自身服务的新方法与新思路,通过正确地分析患者投诉心理,深入研究患者投诉的原因,积极探索化解医患矛盾的长效机制。

一、对我院医疗投诉常见原因的分析

(一)、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武汉市第一医院服务中心的患者投诉接待统计登记,投诉案例共1773例。通过对投诉数据资料的处理分析,对患者投诉内容和接待方式进行归类。

(二)、患者诉求内容分析

患者投诉的内容,包括对医疗质量、候诊时间、服务质量的投诉,由于不理解导致的投诉以及医疗求助和其他的诉求,具体构成情况见表1。

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服务态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服务态度的投诉也始终居高不下。从表1我们可以看到,投诉内容排名前两位的是服务质量和不理解,投诉比例高达33%和32.1%。具体分析关于服务质量的投诉内容,包括医务人员态度冷漠;未准时开诊;开具电子处方时不规范致患者来回奔波;未保护患者隐私;就诊秩序乱,有插队现象;因机器故障导致等候治疗时间过长等。众所周知,患者的情绪较正常人更容易波动,内心的压力大,易焦躁不安,他们需要周围人的同情和帮助,内心更希望周围的一切能符合自己的心意,一旦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出现了违背自身意愿的事件,更容易引起他们的不满和消极情绪。

关于不理解的投诉主要是由于医患认知存在差异,包括对健康的观念、对疾病的认识、对痛苦的感知、对医术的期待、对死亡的态度等各个方面之间的不协调和差异[1]。如面对疾病,医师是一种充满理性的、研究性质的、置身于外的认识和体验;而病人却是从正常生活受到了破坏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疾病状态,对疾病是一种切入身心的、受难性质的认识和体验。如果这种认知的对立和冲突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转化为现实的冲突行为。所以说,医患主体之间对医患关系的认知差异是医患冲突深层次的根源[2]。

(三)、 诉求接待方式分析

我院涉及接待医疗投诉的科室或部门有门诊办公室、院长办公室、纪委监察部、医务处、护理部、总值班、党委办公室以及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等。其中涉及门急诊患者的投诉主要由门诊办公室接待处理;住院患者的投诉主要由医务处接待处理;涉及单纯由护理原因引起的投诉则主要由护理部接待处理;夜间患者的投诉由医院总值班接待处理;涉及医护人员收受财物礼品的投诉则由纪检部门负责处理;上级部门转来的群众来信来访则由院长(党委)办公室负责答复处理。

针对患者投诉采取的接待方式有当场沟通解释、多科室协调和联系当事科室沟通解释等。统计数据显示,患者投诉大部分可以通过沟通解释得以解决(占73.7%),且有很大一部分得到现场解决(占31.4%,表2),接待方式中现场沟通解释和联系当事科室进行沟通是最常用且有效的方式。统计发现,针对医疗质量的诉求,多数采用联系当事科室进行沟通的方式,通过专业人员与患者的进一步沟通得以解决;对服务质量及态度的诉求,则多通过现场沟通解释和协助患者与当事科室进一步协调;对于不理解的诉求,主要通过现场沟通解释;对于求助的患者,一般当场给予患者合理的建议。在所有诉求中,不同的诉求内容,解决效率有一定的差别。针对医疗质量的诉求,由于需要经过一些必要的调查证实和协调处理,得到现场解决的比率远低于其余项目,仅为18.2%。采取不同的解决方式,取得的解决效率也有一定的差别。

二、改善医疗投诉管理模式

医疗投诉管理是医疗服务流程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受理和接待患者投诉,收集和处理患者投诉信息,并将处理的方案和结果反馈给医院管理层和患者。如果医疗投诉通道不畅、投诉接待与处理方式不当、医患沟通机制不健全,则容易使医患矛盾扩大化和严重化。因此,科学地管理医疗投诉,在鼓励、引导和方便患者投诉的同时,有效地处理医疗投诉,尽可能使前来投诉的患者满意而归,是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提高、维护医疗服务秩序、缓解医患矛盾的关键。我们在对医院现有医疗投诉流程和反馈,整改效果分析的基础上,设计符合医疗投诉管理最优化的接诉、评估、修正、考核的工作机制,持续改进医疗投诉流程。

(一)、正确认识医疗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