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青少年的心理疏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网络信息;网络道德
G631
如何让学生从网络中找到适合的图片并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中。对于这个技能点来说似乎并不困难,可是在教学这堂课的时候我却遇到了很大的困惑。原因在于教材以(这是一个桌面壁纸站点)这个网站为例,指导学生如何进入这个站点,可是问题就出在这里,由于站点的更新,加进来了许多人文景观:性感数码宝贝桌面、华歌尔内衣、性感车模等明显不适宜小学生的图片。我想,异途同归,只要把保存图片的这个技能教给学生掌握,而至于利用什么作为教学素材并不重要。可刚上到一半时,第四组一学生惊呼:老师,他在上黄色网站,还神情夸张地用手掩住眼睛。那位同学顿时满脸通红,支支吾吾地说:“我没,我没,我只是把网址动一下,就变成这样了啊。”教室里顿时砸开了锅,乱成一团。最后我只能用电子教室统一把学生的屏幕切换到而草草收场。
课后我做了深刻地思考,不适宜的网络信息到底对学生造成的影响有多大呢?
1.对青少年世界观的不良影响
大量的网上信息为青少年学习、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开拓了他们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但这些信息良莠不齐,网上有那么多的不良信息,学生可能会有意无意浏览到一些,对人生观、世界观还未完全形成的青少年,不良信息对他们会产生极坏的影响。
2.对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和道德风气的负面影响。
在网络的冲击下,青少年的价值观念更趋于个性化、多样化。青少年在信息的消费中无法在完全自主的情况下认知事物和判断是非,可能导致道德判断力的下降甚至丧失。同时,由于青少年不成熟的一面,往往道德和道德行为是做给他人或对自己有影响的人“看”的,自律性较差,一旦进入互联网的“自由空间”的界域,那些在别人监督下筑起的道德防线很容易崩溃,造成青少年道德人格的缺失甚至网络犯罪。
3.对青少年身心、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
互联网影响着青少年如何看待社会、他人,如何看待自己以及相互间的关系,给他们的身心健康,人际交往和社会沟通方面带来很大影响和危害。导致他们一方面对网络的极度迷恋,长期使用互联网和电子邮件患上信息瘾症。另一方面,使他们自身沉醉于一种虚拟的满足中,得到一种逃避的方式。这便造成了青年人对于近距离沟通的疏远,长此以往,必将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
那么针对中小学生,我们又该如何去进行引导呢?到底要不要让学生知道这样的站点存在呢?对于里面的不适宜的内容要不要明确地和学生提出来呢?
经过思考和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后,我决定做一次尝试,于是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片段:直接用着站点进行教学,并让学生以是否应该进入进行讨论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我该点进去吗?”
“不该”。很多同学都顺口应答了下来,这种有口无心的应答显然不是我要的效果,我也深知这只是学生那么随口一说罢了。
“同学们让我们先来一起思考讨论几个问题:”
1.是教材编写错误了吗?
2.平常我们正常浏览网页的时候遇见过今天类似的问题吗?
3.我们该点进去吗?
最后学生还是得出了满意的回答,这个站点可以上,但是关于里面的图片我们要有正确地选择,对于那些不适合我们小学生的图片分类我们就不应该点进去,当然,对于里面的精彩图片我们还是可以正常地选取、下载的。
如何树立学生正确地上网观呢?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心得:
网上世界的精彩丰富和网络文化的简单快捷,对青少年具有极大吸引力,因而也极易使之沉迷上“瘾”。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上网会对人的心理产生障碍而禁止或阻止青少年上网。相反,应积极让已掌握计算机技术的青少年上网。但对因上网而导致心理障碍的青少年应积极疏导。
二、加大组织青少年参加社会实践的力度。
首先,是要多让青少年参与各种道德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家庭、学校、社会面对各种道德问题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力和道德行为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其次,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写字、运算等基本功的操练。再次是加强对青少年的动手能力培养。青少年在电脑面前,只要点击鼠标就能驰骋在因特网中。长此以往,由于手脚活动减少,不利于他们协调性的培养和大脑的全面发育。加强青少年动手能力的培养则弥补青少年在发展过程中的这一缺陷。
三、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
目前还没有成熟和有效的法律和道德规范来约束上网行为。上网人只是按照自己在信息网络中的需要来活动,这就对现实社会中主导的道德规范形成巨大的冲击,并使其约束力明显下降。当前,我们应该加强青少年青少年的上网道德规范教育,使他们从一开始就能按照一定的规范行事,免得等到以后问题成堆后再回头来矫正。
我想,虽然花了很长的时间让学生得出“该不该点进去”这个结论是仅仅不够的,但是至少是他们认识、分辨网络这个纷繁复杂世界的第一次选择。从这么一个站点内图片的选择到以后网络内容浏览的选取。学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关要过。网络道德,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关键词】青少年肥胖 健康管理 干预机制
随着经济快速的发展人们生活生活物质水平也在相应的提高, 因此人们在生活中摄入的总能量与活动消耗的总能量不平衡,造成了超重与肥胖的人数逐步呈直线趋势快速上升尤其青少年。从而导致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疾病亦呈快速上升趋势,尤其青少年问题日益突出。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然而肥胖是许多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代谢疾病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在儿童青少年群体中,超重和肥胖在近期呈严重流行趋势,相比成人后肥胖,始于儿童期的肥胖将会导致更高的慢性病罹患率。可见,控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即超重和肥胖在青少年这一群体中的流行,已经成为重要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为甩掉“胖墩”称号,许多青少年走上减肥路,有的甚至减肥“上瘾”、患了厌食症,最终搞垮了身体”。目前,社会上常见的肥胖干预方法和手段可谓五花八门,例如:“药物减肥、手术减肥、针灸减肥、气功减肥、节食减肥、魔鬼训练减肥”等方法大都不适宜青少年,为此造成的伤害事故也屡有报导,我们急需出台一个更安全、更健康、更全面、更科学,符合我国国情和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健康减肥新标准”和干预机制来指导实际减肥工作。
本文将根据多年的快乐山海行减肥夏令营的营员入营情况总结,造成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原因有:营养摄入的不平衡、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缺乏运动锻炼、不健康的心理等主要原因。以快乐山海行多年成功减肥的方法、结合学校为平台,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针对青少年健康肥胖问题的预防和控制。应运动养、食养、心养三养理论模式和健康信念对青少年的肥胖健康问题进行评价。从而制定出一套综合的并有针对性的青少年群体干预机制策略、对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探索健康促进学校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青少年肥胖的危害
肥胖青少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仅身体会受到伤害,心理上的负面影响也会日益突出。
肥胖是许多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的危险因素。潘发明、王岩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肥胖学生心理问题与正常体重学生的心理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肥胖青少年的焦虑、抑郁、人际交往敏感程度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学生。肥胖青少年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更加的强烈,尤其在集体活动中容易被孤立遭受歧视,久而久之喜欢独处,并伴有自卑、抑郁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出现。在训练营期间尤为女生在青春期懵懂发育期较为明显,影响其学习、身心健康成长。不利于成长。因此为了青少年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生活,重视肥胖问题不容忽视,同时需要加强家长和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程度。
二、肥胖的定义及其评价标准
(一)肥胖的定义
在医学界的角度来看,肥胖是身体脂肪的过度增加,并对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正常人体大约有300到350亿个脂肪细胞。当脂肪细胞的数量和体积增大后就形成了肥胖,随着体重的增高,脂肪细胞的体积增大,然后数目开始增多。
(二)评价肥胖的标准
(1)体重指数(BMI)。身高(m)和体重(kg)是较易获得的两项人体测量指标,代入公式BMI=体重(kg)/[身高(m)]2,是目前诊断肥胖的最常用的指标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标准:正常人的BMI为18.5-24.9;BMIR25为超重;BMIR30为肥胖。由于地区差异标准也不相同,在我国常用的BMI的标准正常范围的为18.5-22.9,BMIIR24为超重;BMIIR28为肥胖。
(2)超重百分比。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超重百分比实际体重-标准体重) /标准体重×100,其中标准体重(kg)。根据这两个公式计算得出超重百分比在20%-30%之间为轻度肥胖;超重比在30%-50%之间为中度肥胖;超重比大于50%为重度肥胖。
(3)标准体重。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男性*0.9,女性*0.85。一般认为如果实测体重低于标准体重10%,为偏瘦;实测体重在标准体重的±10%以内为正常,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10%而小于20%为超重,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榉逝帧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历届参加快乐山海行减肥夏令营营员作为研究对象,来进行一个周期为28天封闭式训练营、男女都有年龄大约在9-20岁之间。每年实验都与每位营员的父母签订知情同
意书,经病史询问和医学筛选没有疾病。
(二)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统计分析法对青少年肥胖的健康减肥标准和干预方法进行分析整理。
通过实验法在实验前测量每位营员的身体基本情况,年龄,身高,根据快乐山海行夏令营营员每个人身体基本情况、不同的个体差异。通过科学的方式来调整生活习惯和改善营养饮食结构、习惯为主,辅助以系统的个性化、专门性的运动、心理干预处方,来调理身心,养育健康为目的健康管理模式。在文明山海的快乐山海行减肥夏令营十多年的经验基础上,不断的探寻正确的干预方法来改善青少年的身体成分。将从运动、饮食、心理3方面来进行干预。
(1)运动干预。根据每位营员的健康状况和身体组成测试结果综合评价,确定运动强度,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确保减肥运动在安全、有效的范围内。有氧运动的心率每分最多不能超过140次。研究发现“肥胖症患者的体脂率与有氧运动能力指标呈负相关关系,运动能力会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受到限制。因此,肥胖程度越高的肥胖症患者,减肥运动强度应越小,在运动过程中更应注意运动强度的控制以及运动项目的选择”。因此在运动中一般选择耗时长强度较小的项目如:慢跑、快走、游泳、快乐有氧游戏、有氧健身操等针对每一位营员的个体差持续交替进行。每周每天上下午都要运动、每次有氧运动的时间为2-2.5小时,由于游泳项目场地的特殊性需要每隔一天游一次每次2个小时。在每上下午最后的40分钟根据每位营员的不同身体姿态,做针对性的塑性练习。每周末一个大户外活动、旅游参观。
(2)饮食干预。所有营员均接受4周的膳食干预,通过身体成分测试仪测出营员的基础代谢率。而后由专门的营养专家制定出个性化的平衡膳食食谱,满足青少年正常发育所需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氨基酸的需要。在饮食方案中,三大营养素在食物中所提供的能量供应比例原则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为55%~65%,脂肪为10%~15%,蛋白质为20%~35%,另早餐需提供全天总摄入能量的35%,午餐提供全天总摄入能量的40%,晚餐提供全天总摄入能量的25%。
(3)心理干预。在整个干预过程中每天观察营员的反应和表现,及时的进行心理疏导。定期的举办有关于肥胖知识讲座和玩一些有关于心理健康游戏。普及食育知识,改善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挑食、猛吃、狼吞虎咽等现象。积极的引导营员对肥胖的认识。调动营员在做有氧运动时的热情和对自我认知的提升。
四、实验结果
根据多年实验干预完后:体重测试各项指标与入营前都呈显著性降低。各项生理指标都有了明显的改善,通过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构建了切实可行的“青少年健康减肥标准和干预模式”形成一套合理的理论加实践干预模式“动养心”。遵循“以养为主,以动为辅”的“全新、科学、自然”的减脂塑形养生康复新模式。它既包含了道家动则生阳,增强体质的养生理念又增加了“运动、营养、心理”多重干预的含义,为解决青少年肥胖问题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也为全国的青少年肥胖问题提供可参考价值意义。
五、分析与讨论
(一)健康管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肥胖青少年减肥的途径各式各样,大多是运动、饮食相结合一旦不坚持便会在反弹。坚持有氧运动的持续性是控制和预防肥胖发生至关重要的另一因素。对肥胖者而言有氧运动是平时生活中最活跃, 也是最重要因素之一。在快乐山海行减肥夏令营中以一定强度且有效的有氧运动为主消耗身体脂肪,在辅助饮食、生活行为习惯加以对青少年肥胖问题进行干预。达到了预期的实验效果肥胖青少年的基本形态指标、体脂百分比以及不良形体和行为习惯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根据快乐山海行和历届减肥经验创立了符合肥胖人群的减肥四大标准:“安全第一健康为本;只降体脂不失肌肉;三养干预减塑同步;快乐自然反弹最小。对干预青少年肥胖是安全可靠、行之有效的。
青少年时期是各项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作为青少年获得健康知识和养成正确行为的重要场所,教师作为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方面的重要角色,均对提高青少年的健康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青少年群体与“动养心”密切相关,不好的饮食行为和运动的缺乏导致青少年的能量摄入和消耗失去平衡。借以快乐山还行减肥夏令营的成功经验,通过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管理推行到学校和相关减肥机构,在全省范围内的中小学校积极开展以超重与肥胖控制为切入点的健康调查和干预评价研究,包括分析超重和肥胖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应用“动养心”健康管理干A机制的减肥模式对肥胖中小学进行干预。
(二)健康管理干预对青少年肥胖行为习惯的影响
在实验前大部分营员对肥胖和健康意识缺乏,在干预中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心理疏导、知多种形式活动,通过28天的实验干预后对这些所有营员进行回访追踪,所有肥胖青少年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生活习惯:(暴饮暴食、对运动和自我的错误认知等),较干预措施前都有所改善。建立了较强的健康观念体力活动、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良好的改变。纠正了影响肥胖青少年的危险因素,更重要的是提高了青少年的健康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从小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将可使他们受益终身。
查看文献资料显示对青少年肥胖干预形式的大多都是通过运动和营养饮食结合模式进行干预,但是从健康管理角度和周围环境相结合来干预肥胖青少年的甚少。而本文以历届快乐山海行减肥夏令营中的干预减肥实践平台,构建在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下,以相关专家团队为技术主体的,由政府、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专家等多环节构成,以网络化、手机APP为辅助交流系统的中国肥胖青少年国家干预机制。主要针对健康减肥中“安全、副作用、反弹、减脂效果、抵抗力下降、对青少年生长发育影响”进行研究、实践论证。试验证明此研究是有效、切实可行是值得推行的。青少年健康减肥标准是减肥干预的前提和标准,因此由多年干预实践研究得出“动养心”健康减肥的干预机制。对干预青少年肥胖是安全可靠、行之有效的。青少年健康减肥干预机制如图1。
图1 青少年健康减肥干预机制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动养心”健康管理减肥干预模式能够有效地改善青少年肥胖问题。并且还能够为青少年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降低肥胖疾病的可能性,提高其身体健康状况,并有利于学习、心理健康的提高。
(2)根据多年里理论和实践的证实快乐山海行形成了一套健康的减肥标准体系“动养心”’健康减肥标准干预机制是行知有效的减肥方案,并以此智久创立了符合我国肥胖人群的健康减肥四大标准。“①安全第一健康为本;②只降体脂不失肌肉;③三养干预减塑同步;④快乐自然反弹最小。”为青少年安全减肥的提供可操作模式。
(二)建议
(1)参与改善青少年肥胖计划,积极倡导引领肥胖青少年的生活方式。
(2)从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角度出发针对肥胖青少年积极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把“动养心”健康减肥模式借于此希望能有更多的专家关注,并把它推广的各中小学,让更多的肥胖青少年受益。
参考文献:
[1]苏媛媛,席薇,张欣.天津市2010年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流行现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学校卫生,2013,(2).
[2]田江宣,倪洁珊,李若蓉,等.2011年温州城乡九所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患病状况调查[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11).
[3]Denen M E, Hennessey J V, Markert R J. Outpatient evaluation of obesity in adults and children: a review of the performance of internal medicine/pediatrics residents[J]. Journal of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 1993.
[4]Iughetti L, De Simone M, Verrotti A, et al. Thirty-year persistence of obesity after presentation to a pediatric obesity clinic[J]. Annals of Human Biology, 2008.
[5]王岩,李凤英.单纯性肥胖初中生心理卫生状况的调查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
[关键字]挫折;挫折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
纵观古今历史,凡伟人者,大多在学习生活中都要经历百转千回的挫折和坎坷。贝多芬曾经说过:"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才能走向欢乐。"可见适度的苦难和挫折对于青少年的成长颇有益处。然而,随时展,青少年被父母和社会过多保护而变得少经历挫折甚至避免挫折,并且在遇到挫折时表现出脆弱、抑郁、丧失意志等不良倾向。因此,适时适当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显得破颇有必要。本文旨在从我国教育实际情况出发,对中学生为主的青少年群体的挫折教育实施进行研究,以便促进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以及青少年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一、 挫折和挫折教育的含义
挫折是指阻挠、挫败的意思。在心理学中,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使其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消极的情绪反应。[1]所谓挫折教育,事实上就是教育者有目的地采取一定教育方法和手段,帮助和引导受教育者正确认识挫折,有意识地防范挫折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2]
二、 挫折教育的意义
面对挫折,不同的青少年有不同的反应。积极反应的青少年能够正确认识挫折,面对挫折不气馁、不放弃,更加努力学习上进。而有些青少年面对挫折则表现消极,如自暴自弃、抑郁、烦躁、自卑甚至轻生等等。这不仅影响自身的学习生活,对自己的成长也极为不利。因此,我们应该对青少年积极进行挫折教育,让学生们面对挫折树立勇气和正确的态度,使自己健康成长。
首先,挫折教育可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挫折的发生会给青少年带来情绪波动,使青少年情绪抑郁低沉,从而使体质以及抵抗力下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度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可以帮助其认识挫折本质,正视挫折带来的危害和好处,树立面对困难、度过困难的勇气,及时调整心态并克服消极情绪,保持内心和谐、健康发展。
其次,挫折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克服学习情绪障碍。现代生理心理学表明:在人们产生消极情绪时,大脑会释放一种有毒物质,使人身心疲劳,影响学习记忆效果。[3]青少年遇到挫折时往往会产生消极心态,情绪低迷以致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影响学习效果。挫折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克服消极心理,或者在青少年遇到挫折时让青少年及时从消沉情绪中调节恢复,尽快投入学习中。
第三,挫折教育可以提高青少年适应环境能力,使青少年在激烈社会竞争发挥自身优势。社会的进步需要人才的供给,往往一部分青少年由于不能适应社会竞争而被社会淘汰。挫折教育可以提升青少年抗挫折能力,使青少年独立自主解决遇到的问题,为青少年踏入社会、适应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第四,挫折教育为教育改革以及课程教学发展提供新思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素质教育被社会广泛重视。挫折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得一员,为学校课程的选择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也为课程教学内容方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完善了教育教学和课程设置,推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三、 实施挫折教育的途径
首先,要将挫折教育列入学校教育体系中。目前关于我国中学生挫折教育的教育内容以及课程设置较少,因此,要有效进行挫折教育从而完善素质教育,就要把挫折教育列入学校教育体系中去,结合多门相关的交叉学科,如心理健康课程,使挫折教育实施正规化。
其次,学校要配备相关专业老师,对学生的挫折后心理进行及时咨询辅助和引导。挫折的发生具有随机性以及不可控性,单靠教学计划安排的课程不能解决学生临时突发性的挫折指导。因此,在开设挫折教育课的同时,也要配备相应的咨询指导教师,以便学生遇到困惑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是挫折教育的开展更完善。
第三,学校以及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相关情景模拟的课外活动,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尝试接触困难和挫折并且积极面对和解决,从而在实践中让学生体会挫折和挫折教育,将理论实践相结合,使挫折教育生动并深入人心。
四、 开设挫折教育课程及教学的具体实施
进行挫折教育,开设挫折课程是其中重要以及核心环节。挫折教育课程要有系统、全面、有计划,有目的地开设和实施,要成为课程设置中得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分为形式和内容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在挫折教育知识内容上,要让学生学到关于挫折方面尽可能多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挫折,以及遭遇挫折的感受,对挫折尽可能进行客观分析,让学生掌握处理挫折的方法以及心理上的自我调节,让学生正确面对挫折树立信心。并且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明辨是非,即使遇到困难也不逃避推脱,要树立积极心态和面对挫折的勇气。
其次,在教育形式上,教师运用讲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理论讲授以及指导。并且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讲讲自己遭遇挫折的事情,让每位学生都积极思考、分析讨论。同时,通过小组讨论以及创设情景等活动,让学生实际感受什么是挫折,如何面对挫折以及如何调节自己,形式要多样。
最后,挫折教育的实施要结合多门学科交叉进行,将心理学以及成功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尽可能全面均衡地去学习,了解成功和挫折都是重要的,以免将挫折教育的进行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充满了意想不到的挫折,解决挫折的过程是困苦的,但是挫折过后对青少年成长来说将会是一个完善和飞跃的过程。挫折教育就是这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基石,并且,挫折教育的开展也会是教育改革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随着挫折教育越来越多的被关注,素质教育的实施也会逐渐成为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强有力的推进力量!
注释:
[1]曹元娣.浅议大学生的挫折教育.东华大学学报,2004年6月
[2]曹元娣.浅议大学生的挫折教育.东华大学学报,2004年6月
[3]王红梅.加强挫折教育提高学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7月
参考文献:
[1]蔡茂华.儿童挫折教育浅见.四川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5月
一、继续加强组织建设
及时调整充实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由乡主要领导担任主任,分管领导担任副主任,选择能力强的退休同志担任执行主任,积极吸纳德高望重、有热心、爱心的老领导、老干部和其他爱心人士担任成员。成立“五老”志愿者队伍,在中小学及13个行政村调整充实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导小组。乡人民政府将关工委工作经费列入预算,积极支持关工委开展各项活动。
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建设工作
1、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心向党、讲道德、见行动”主题教育活动。关工委工作团要深入学校、社区中,对青少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基本道德规范教育,要充分利用节假期间组织中小学生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2、广泛开展“学雷锋,争创三好”的评选表彰活动。在全镇青少年中,深入持久地开展学习雷锋活动,探索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新方法,积极鼓励青少年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
3、结合安全社区创建活动,组织“五老”志愿者和青年志愿者在秩序维护、文明倡导、环境美化等方面开展文明劝导活动。
4、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青少年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的内容。
5、认真开展“忠孝”两全教育,组织青少年学习古代24孝和新时代24孝的内容,传承中华民族美德,培养青少年孝心。在全镇开展创建孝亲敬老活动,评选孝亲敬老之星,并给予表彰鼓励。
三、创新载体,大力为青年办实事
1、以关爱基金和关爱工作团为载体,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切实关爱、帮扶青少年健康成长。多渠道募集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困难青少年进行资助。大力构建老同志发挥作用的平台,组建完善革命传统教育报告团、法制教育宣讲团、家庭教育讲师团、校外活动辅导团、科普知识讲解团等关爱工作团,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家庭教育、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青少年综合素质培养方面进行多方位关爱教育。
2、以加强闲散青少年管理、服刑人员子女心理疏导为重点,组织“五老”与帮扶对象结对子,探索以社区为平台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四、加强学习,提高做好关工工作的能力
1.坚持每月一次的学习制度,组织关工委班子成员和“五老”同志认真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省委关于关工委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文件和批示,加大对外学习交流,认真学习外地经验,不断提高做好关工工作的能力。
关键词:抚州市第一中学 非体育专业学生 体育锻炼项群
中图分类号:G8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a)-0221-01
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近些年来,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青少年因为不健康心理而发生的不良事件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介于此,我从青少年的个性心理出发,分析影响个性的体育因素,探讨体育中促进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方法及策略。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抚州市第一中学高中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师范学院非体育专业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男生66人;女生114人,共18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关于体育锻炼项群强度方面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
1.2.2 问卷调查法
参考体育锻炼项群自评量表,对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出生地、专业、季节以及最喜欢参与的运动等方面进行划分。并对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由于暑假期间,学生不在学校,很多问卷通过电子表格发放。一些纸质问卷,在学生开学后,进行发放。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5份,有效问卷180份。其中有5份问卷,存在漏填、误填等情况,故视为无效问卷。
1.2.3 比较分析法
对不同年龄、性别、年级、专业、出生地、季节、健康程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1.2.4 数理统计法
用SPSS11.5数据统计软件包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取独立样本的T检验、单因子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为该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青少年个性心理的特征
个性的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其中性格是个性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是区别个性最主要的标志。有的人热情、坚实、果断;有的人冷漠、动摇、懦弱;有的人固执、自信、骄傲;有的人优柔、谦和、自卑。由缺少对青少年心理的关注,容易产生很多不良情绪,这些情绪如果不及时解决,同时还可以疏导青少年在学习上、生活中产生的负面情绪,避免形成不健康的习惯。通过体育锻炼,让他们学会如何处理集体生活中的矛盾,充分发挥体育锻炼对心里的调节作用。要定期举办适合的体育活动、体育赛事,加深他们对体育锻炼的理解,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同时也拥有一个阳光的心理。这些性格的形成都与体育运动有着密切的关联。这种自我意识受个人价值观的支配,可以对周围情况做出判断,并主动地去适应环境。
2.2 体育运动对青少年个性心理的影响
现代体育运动还能够作为社会教化的手段来促进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体育运动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能对人的有机体施加影响,它不仅能影响人体的生理属性,还能影响到心理属性,促进身心的健全发展。
2.3 体育运动对发展能力的影响
大多数农村地区学校现在有的体育场地以及体育器材无法达到国家教育部体育教育要求的标准,难以达到国家标准中的要求和规定,政府要制定适合本地区体育教育发展的体育教育体系,完善体育教育系统。学校体育教育是影响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和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因素,必须培养辨别肌肉运动的能力、观察力、运动记忆力、时间知觉能力。学校要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引导更多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还有要丰富学校体育教学课堂的内容,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让更多孩子喜欢上体育课,喜欢上体育锻炼,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运动能增强肌肉活动的力量,提高循环和呼吸的机能,并使高级神经活动得到改善,从而发展力量、速度、耐力及灵敏素质。
所以,从事该专项的运动员要结合该专项的特点及各方面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才能成为优秀的运动员。
3 结语
该文主要选择技能主导表现难美性项群中具有显著代表性的高中竞技体操、竞技武术套路、竞技跳水这三个项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竞技体操、竞技武术套路、竞技跳水这些具体项目去分析表现难美性项群所具有的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体能共性特征表现在:身高偏低,体重较轻;形体优美、肢体比例适宜;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高;视、听、触觉及本体感觉灵敏准确;静力耐力好;平衡能力和稳定性好。(2)技能共性特征体现在:本体感觉的精确和对身体姿态控制的能力强;快速用力运动节奏合理;在规则限定的条件下,自如地克服体重以及外界阻力;熟练掌握各种专门器械等。(3)战术运用共性特征体现在:动作连贯性是得分的前提;难度系数是得分的关键;动作编排上的扬长隐短;合理布局动作。(4)心理共性特征体现在:注意力高度集中并具有良好的持久性;善于自我调节保证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5)智能共性特征体现在:具有较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注意力集中、善于思考和记忆动作;善于现察、分析和判断动作。(6)竞技体操、竞技武术套路、竞技跳水项目的美学本质不同。(7)竞技体操、竞技武术套路、竞技跳水的难度动作、难度系数各不相同,动作衔接难度不同。(8)竞技体操、竞技武术套路、竞技跳水的技术发展趋势不同。
参考文献
[1] 王和平.当代中学生体育项群及同一与差异性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0):1351-1352.
[关键词]大兴安岭 中学生 心理健康 科研项目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1-0186-01
对于大兴安岭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至今还尚属首次。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院校科研项目“大兴安岭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课题的实施,填补了大兴安岭地区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领域的空白,掌握到了相关的科学数据,为今后进一步进行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课题研究结果详见《大兴安岭地区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本课题采用测量法,选取的工具是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编制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从量表的使用以及统计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并不能够直接找出引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内在原因。但是从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的规律上,我们也不难总结出其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首先,从社会的层面上看,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总体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多元价值观的并存以及社会信息量的激增,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激烈,这些无疑都会造成人们的心理紧张,青少年学生自然也不能置之度外。其次,从学校和家长的层面上看,中学生除了要承受来自社会生活层面的压力外,还要面临着基础教育改革所带来的冲击,学习负担过重,升学压力过大,家长期望值过高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这就导致了一部分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各种心理不适应甚至于心理障碍,如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等等。再次,从中学生自身来看,青春期是人生中重要而又特殊的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由青少年到成年人的过渡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等心理素质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特殊的发育阶段的青少年,由于生理、心理方面疾风骤雨式的千变万化,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很容易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
从课题实施的结果来看,大兴安岭地区中学生心理健康总体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多处于轻度水平。但是,大兴安岭地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关系到林区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林区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从长远角度上看,更是关系到未来林区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成败。首先,学校应当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广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第二,广大教师要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的许多课程都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师应积极深入地挖掘,对中学生实施自觉地、有意识的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同时,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以往只看成绩不看能力的测验评价方法。在教学中多给学生爱和尊重,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三,各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应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要求,建设“心理咨询室”,配备和培训专业人员,疏导心理冲突,针对学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开展各种形式的咨询与辅导,采用科学的心理治疗手段,使得个别学生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及时地得到矫正和治疗。第四,学校要丰富中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举办各种形式、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参观、调查访问、讲座,可以成立多种类型的课外活动小组等等。最后,以政府为主导成立全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中心。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不能单纯依靠学校的作用,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因此,应当成立全区范围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中心,以政府为主导,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的专业人员和有识之士,充分整合全社会的相关资源,为全区的广大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个集宣传、科研、教学、咨询、治疗于一体工作平台。
【关键词】 地震灾害 青少年 心理护理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uthors searched psychology nursing on post-disaster and other related literature in recent years,to analyze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high-risk factors of young people ,which indicates that strong and persistent abnormal symptom surely affect the future emotional,cognitiv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ty structure. summed up a series of psychological care measures, with a view to has a guiding role in the future clinical psychology nursing.
[keywords] earthquake disaster; adolescent; psychological nursing
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广泛性、难以预测性等特点,面对灾难个体易产生一系列的躯体、情绪、认知行为反应,甚至价值取向、生活信念、人格等方面的改变,早期表现为情绪休克、情绪失控等, 后期则可能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情绪障碍等多种心理疾病[1]。目前邻国地震频发,笔者通过查阅近几年国内外灾害后心理护理有关文献,发现缺乏对危机事件心理干预的科学模式,研究对象也少有针对青少年的。院2008 年5 月曾收治四川地震伤员34 例,其中11 岁至18 岁青少年共6例,均康复出院,返回家乡。现根据青少年期心理发育特征,回顾性分析灾后青少年心理状况,总结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青少年心理特征及高危因素
1.1 青少年心理特征
①心身发展快速而不平衡,在“幼稚”与“成熟”的尺度上大幅度的徘徊。②实现同一性:他们力求发现自己现在真实情况以及将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在不断认识和探索中对原先的道德标准及价值能力做新的评价,并试图综合起来形成一个稳定的体系,使理想的我逐步接近现实的我。③依恋关系的变化:表现为独立意识的增强,伙伴关系密切。④认知改变。
1.2 高危因素
根据过去流行病学的研究显示,属于以下几种情形当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青少年,为特别容易出现严重灾后创伤的高危人群:
1.2.1 灾难严重度高
如自己或父母受伤、受困、或罹难、家中房屋倾倒,这是高危险因子中最重要的一个。因为这会造成整体的影响,不仅影响孩子,也影响父母。而受到影响的父母,他们的反应又会再度影响到孩子。灾难越大,青少年发展出严重灾后创伤症状的可能性就越大。即使青少年原本乐观健康,在极大的灾难下仍很可能出现严重症状。也就是说,家中人员和财产损失越严重,出现严重症状的危险性越高。
1.2.2 灾难在很接近孩子的地方发生
同样是亲人受伤或死亡,亲眼目睹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严重症状。有些孩子家里所有人皆安全,但曾在整个过程中,看到他人死伤惨状(如尸体)。这也会造成很大的压力,这样的目睹比在电视上看到或同学口中听到的,造成的压力要大得多。
1.2.3 与父母分离(父母在灾后罹难或住院)
父母以及主要照顾者是未成年人安全感的来源,失去他们,孩子的世界近于解体,将更难自混乱中恢复平衡。失亲的青少年比其他孩子要面临更大的压力。
1.2.4 父母本身有严重的创伤后症状
稳定的父母,可以给孩子足够的支持,改正青少年对灾难的错误归因。若父母本身受严重创伤后症状所影响,将较难协助孩子,甚至可能影响孩子。
1.2.5 灾后出现严重的家庭内冲突
地震灾难使得家屋受损,医院倒塌,通讯中断,经济与交通几乎崩溃。这对家中的成人来说是极大的压力,家中平时的互动问题极可能在此时浮现,许多家庭在此时爆发严重的冲突。青少年或许不见得因为地震直接的灾害而有多大的创伤,却可能因为大人互动与价值观的改变而受到伤害。
1.2.6 青少年伤员原本就有其他疾患
例如一个原本就有情绪障碍、注意力缺损或行为问题的孩子,在创伤后有可能原本的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1.2.7 女生比较容易发生严重的创伤后症状
这是过去大多数研究的结果[2],但原因不明。并不能因此就说所有的男生都一定没有问题,许多男孩子为了在同学面前表现勇敢,反而会使得灾后创伤症状被掩盖而成为晚发型的创伤疾患。
2 地震灾后心理分析
突然的地震灾害,亲人朋友的伤亡与离别,家园的丧失,医院环境与人物的陌生,躯体的残失与伤痛等是导致地震伤员产生不良心理的主要原因,地震之后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普遍。
2.1 青少年灾后急性期心理反应
2.1.1 以各种形式不断地重现灾难发生时的经验
在游戏中不断重演灾难当时的情境;常做恶梦或梦中惊醒;体验的唤起,在特定或不特定的情境下,孩子佛彷重新回到灾变当时的情境中。
2.1.2 逃避和地震有关的刺激
无法讨论或表达和创伤事件相关的感受或情绪,逃避与创伤有关的思想感觉或谈话,回忆灾难的重要部分有困难。这个部分在单一创伤事件的急性期较少出现。
2.1.3 过度警觉
表现为易怒或冲动,对物品的破坏欲增加,对陌生人、医护人员甚至家人的敌意增加。出现广泛性的恐惧,持续对自然事件的害怕,害怕将来的灾变,甚至对其他所有事物亦出现恐惧的反应。出现学习困难或睡眠困扰,白天注意力难以集中,夜间难入睡或容易醒,害怕黑暗。
2.2.4 青少年特有的其他反应
青少年受环境、机体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在震后不同时期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心理状态。灾后4周左右从过度的兴奋状态慢慢转为疲劳状态,继而变得抑郁、悲伤或难以摆脱的恐惧;而抱怨、哀伤等心理也可能在灾后1~2 个月显现出来[3]。
2.2 青少年住院期间心理状况分析
2.3.1 恐惧和担心
担心地震会再发生;害怕自己或亲人受到伤害,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害怕自己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周围环境陌生,幸存者转移安置到不熟悉的地方,个别患者由于逃生过程和救助别人的过程消耗了大量的体力,造成精神的崩溃,灾难场景不断在脑海萦绕而挥之不去,听到灾难相关的消息即悲痛不已或恐惧不安,创伤事件的画面在脑海中反复出现,一闭上眼就会看到恐惧悲伤的画面。
2.3.2 孤独、无助感
觉得人们是多么脆弱,不堪一击,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感觉前途茫茫,觉得世界末日到来或一切转眼成空,一直想到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
2.3.3 悲伤
这是最常见的感觉和情绪,为亲人或其他人的死伤感到很难过,很悲痛,大多数人会以大声哭或不断啜泣来宣泄或抒解,少数人以麻木、冷漠无表情来表达。
2.3.4 内疚感
觉得没有人可以帮助我,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觉罪恶,感到自己做错了什么,或者没有做应该做的事情能够避免患者的死亡。
2.3.5 愤怒
觉得上天怎么对我这么不公平,为什么灾难偏偏降临到自己头上,别人根本不知道我的需要,不理解自己的痛苦。
2.3.6 长期压力下青少年的反应
随着时间的拉长,持续的压力和紧张会使得前述的急性反应无限期地延续。原本作为防卫机制的急性反应,变成长期的疲劳。日本的儿童精神医疗团队在阪神地震后,马上积极且有系统地全面投入儿童的精神医疗照护;然而五年之后,他们仍然面对着范围极广且极严重的创伤后疾患。可见地震可能造成的伤害是可以持续很久的。同时,也有些在急性期被压抑下来的情绪反应,会在灾变发生的周年纪念日等时候爆发出来[4]。
3 护理干预对策
3.1 合理情绪疗法
青少年在应激状态下有的出现拒绝合作,有的抑郁、依赖甚至孤独失望。护士应有高度的同情心,谅解体贴宽慰患者,给予耐心的诱导、劝解,帮助其恰当的面对现实,使其主动配合各项工作。同时护士要给患者以细心、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照顾,使他们振作精神,透露、宣泄内心的痛苦,控制自己的情绪,解除忧郁孤独失望的心理。
3.2 放松技术
放一些伤病员喜欢听的音乐,让他们的情绪稳定,不再产生焦虑恐惧。教会病员放松技术:如呼吸放松、肌肉放松、想象放松。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知识的宣教,解释心理危机的发展过程,使他们理解目前的处境,建立自信,提高对生理和心理应激的应付能力。
3.3 共情沟通
在与青少年患者接触过程中,应鼓励他们把自己的心理情绪表达出来。利用治疗间隙,耐心倾听患者对地震情景的惊恐描述;对痛失家园的悲伤陈述;对疾病愈后的担忧表述。交谈过程中,进行角色转换,设想一下自己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时,常会产生的想法、心情及感受。这种方式的沟通使患者感受到真诚和安慰,继而宣泄出内心的恐惧、压抑,也使护理人员从中体会到工作的肯定和鼓励。
3.4 调整认知
在对青少年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时,利用看电视、读报刊等媒体资源使其了解世界上的灾难多种多样,它在任何地方都可能发生,是具有普遍性的。而此次地震不是唯一的灾难,在讲解过程中,既不缩小,也不扩大本次灾难的严重性、特殊性,使患者投向自身内在的攻击减弱,淡化这次地震的影响,认识到这些也是人类生活的一个片段。
3.5 脱敏疗法
灾难形成的创伤性体验,灾后会反复闯入本人的脑海、梦境相关境遇的感受,是延迟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5]。因此,对其进行脱敏是非常重要的。脱敏是诱导患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在沟通过程中,寻找适宜的时机,或利用每次治疗的间隙,谈一些有关地震方面的话题。但要注意患者的情绪,不要强迫叙述灾难细节,如若其反应过大,应马上停止交谈。
3.6 灾后心理复建
有调查表明[6],由于地震发生突然,波及范围广、危害大,虽已过了一年,但灾区人民的躯体症状及负性情绪仍较普通人群高。为了防止他们被压抑的情绪反应在灾难发生的几个月或周年纪念日爆发出来,应鼓励支持青少年面对现实,接受现状,正确对待遭受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后,发挥学校、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设立助学基金资助灾区学生。若发现这些学生出现一些不能解决的心理问题或者疾病先兆时,立即求助心理医生,进行专业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
4 讨论
大量临床调查表明,通过心理护理,灾后伤员除意识障碍者外,情绪均比较稳定,心理不适感明显得到缓解,其中以睡眠、焦虑和恐惧改善尤为明显,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并努力寻求心灵的重建。灾后青少年心理护理的重点不是恢复原样,而是重新找到平衡,对此灾难所带来的改变有一个积极正向的应对方式。同时,要有长期努力于青少年精神健康照顾的心理准备,过去世界各地所有的流行病学报告都指出,未成年人的灾后创伤将会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日本清水将之教授在1999 年11 月6日在台湾儿童青少年医学会所作的演讲中即指出:“我不知道这个影响对孩子来说会持续多久,不过我猜测我们的工作,可能要持续二十年。”
参考文献
[1] 王玲.变态心理学[m].2 版.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18-123.
[2] 王芳.汶川地震伤员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2):7914-7915.
[3] jane e. corrarino, ms, rn,disaster-related of women and children mental health need[j].mcn,2008,33(4) :242-248.
[4] jorge j. rodrigueza,robert kohnb. use of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mong disaster survivors[j]. current opinion in psychiatry,2008,21:370-378.
每年假期意外怀孕的少女到底有多少?对此,相关部门没有明确的数字。但对于青少年的,新浪网曾进行了一项类似的性状况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你在哪个年龄段第一次发生?”共有44179人参与了这项调查,其中选择15岁以下的有2339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29%;15~18岁的有5769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3.06%。
医生呼吁,家长要关注暑期孩子的“性安全”,要抽空多陪伴孩子,不要让孩子在假期当中处于无监护的“真空”状态。
紧急避孕药不可常用
紧急避孕药不能作为常规避孕药使用,只能作为一种因故未采用避孕方式或者避孕失败的事后补救措施,如遭遇害、时安全套破裂或滑落等,是在万不得已时才可以使用的。
紧急避孕药的主要成分是孕激素左旋炔诺孕酮。这种激素对女性身体影响很大,可以导致女性子宫出血、月经周期和内分泌紊乱,并潜在其他致病危险。专家建议每个月经周期内只能使用1次,且每年使用不可超过3次。
目前,紧急避孕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米非司酮片,其优点是在性事后72小时内只需服用一片。另一种是左炔诺孕酮片,其特点是在性事后72小时内服用两片,间隔期为12小时。这里所讲的72小时其实是药品确保效果的时限,对于一些因故无法在72小时内获取紧急避孕药的,其实在不超过100小时内也可服用,但效果肯定会差些,失败率会大大增大。对于青春期女孩来说,有希望通过服用紧急避孕药尽早终止怀孕,总比到医院做人流好。
这种药服用越早,防止非意愿妊娠的效果就越好。如果服药后1小时内出现呕吐,应该尽快补服一次。如果服药后月经超期一周不来,应该检测是否避孕失败。紧急避孕失败而怀孕者,新生儿畸形发生率极高,必须及时到医院终止妊娠。
另外应该说明的是,避孕药作为激素类药物,最好在18岁以后性器官发育成熟后再使用。
怎样检测是否怀孕
一旦发生了无防范的,或者采取了防范措施但女孩没有按时来月经,就要考虑女孩怀孕的可能性。检测女性是否怀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购买验孕试纸,用女孩的晨尿按说明进行检测。
这种试纸检测的原理,是测量人体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含量值。这种激素是由胎盘制造的,一般在怀孕几天后就会出现在尿液里。但由于量少,开始不易检测出来,直到10~14天才日益明显。所以,本着一旦怀孕尽早发现的原则,在7~10天或者月经过期当天即可检测。如发现怀孕,要尽早到正规医院处理。如果没有检测出但仍怀疑,应该在14天左右或月经过期两周时再检测一次。
检测方法是用清洁干净的容器收集尿液,手持试纸条将有箭头标志的一端浸入装有尿液的容器中,约3秒钟后取出平放,在30秒~5分钟内观察结果。只出现上端的对照线,表示阴性,没有怀孕;出现两条线,即上端对照线和下端检测线都显色,但检测线显色弱于对照线,表示可能怀孕,请隔天重测;上下端的两条线都显色,且下端的检测线显色明显清晰,表示已经怀孕;如果没有出现任何色线,表明试纸失效。
在检测前,应该注意检查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并且严格按照说明进行操作。如果检测未怀孕,但随后出现早孕反应,则应该到医院进行检查。如果检测已怀孕,应该尽早安排时间到医院做人流手术。如果手术费用有问题,可以登录“中国青春期关爱联盟网”查找各地的少女救助机构,以便就近接受免费人流手术。
花季少女须知5件事
家有女孩的父母,非常有必要在孩子10岁左右,也就是能懂道理的时候,对女孩进行性保护教育。一旦孩子受到性骚扰,要让孩子在第一时间告诉你们,你们要保证会保护她,会让她安全,会为她主持公道,同时不会责怪她。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女孩学会保护自己。
不要与异性单独相处
有些家长总找男老师给女孩当家教补课,这并不妥当。不可以让一个正处在发育阶段的女孩子与异性成年男性单独相处。也要教育女孩不要轻易去有哥哥在家或者父亲在家的同学家,更不能轻易去男同学家。走在路上,不要和陌生男人搭话。尽量避免一个人行走。
不要轻易跟任何男人走
很多性犯罪都是亲人、朋友、同学,或者是父母的同事、熟人所为。有些小女孩,得知此人是父母的同事,以前还见过面,就很容易相信对方,跟对方走。家长要提醒孩子,千万不要。万不得已不能接孩子的时候,家长要先和老师联系,告诉老师你将派一个什么人去接孩子,最好是女性。
不要接受异性的抚摸
当遇到有异性抚摸孩子的脸、四肢的时候,教育孩子要立刻离开,并告诉家长。不要对此不以为然,要告诉孩子这非常重要,要教给孩子对异性的抚摸表示反感和拒绝的方法。
不要拼死反抗
一旦发生危险,不建议孩子去用生命反抗,毕竟孩子弱小,如何反抗也反抗不过身强力壮的大人。要让孩子记住,生命比什么都重要。
早恋要疏导不要禁止
青春期的孩子因为性激素开始在体内蓄积,有了自己也说不清楚的性萌动和好奇,这也是女孩容易受到伤害的原因。因此,家长在孩子还没有开始早恋的时候,就要对孩子进行教育,要让孩子知道在18岁以前,女性生殖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过早发生性关系会导致很多妇科疾病,对她今后的生活会有很严重的不良影响。
少年难以启齿的性心理
步入青春发育期后,男孩外表变化很大,身材魁梧起来,声音低沉洪亮,开始长出了胡子,喉结渐渐突起,渐渐肩宽胸阔,四肢也变得粗壮而结实。据专家介绍,男孩生长最快的时期为13~16岁,到18岁时99%的儿童生长完成。而性发育一旦发动,14~16岁就能产生成熟,并有遗精现象。
孩子到了青春期,明显区别于儿童期,性器官的发育日渐成熟,导致身心各方面都迅速发生变化。但生理上的发育成熟并不代表心理上的成熟,在性心理方面,青春期男生往往是好奇与恐惧并存。
青春期男生易冒“怪”想法
初一的小王为自己突然“变坏”十分不安,越想制止关于性方面的想法,反倒越是频频想起。上课走神,见到昔日女同学也心存幻想,在不安的心理挣扎中,学习成绩也受到了影响。
专家意见:随着自我意识和性意识的觉醒,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子或多或少在性方面都会出现一些问题,有各种想法都不足为怪,需要家长及时、正确地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青春期男生对“性”特别敏感
青少年对性怀有恐惧心理,却又欲罢不能,异性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动作或者暴露一个性感的部位,都足以使他们产生许多联想,并伴随强烈的探求和尝试的欲望。此外,男孩子私下里也会和同伴进行比较,某些发育稍慢的男孩,由于比别人“小”受到同伴们的嘲笑,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专家意见:消极的心理暗示会对成年以后的性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容易引起障碍。很多成人遭遇、过度等疾病,与其发育期间的困惑不无关系,需要找专业男科医生咨询、诊治。
青春期男生:的苦闷和困扰
有资料表明,青少年中有85%以上的人有的经历。而网络视频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青少年的早熟,者日趋低龄化。
专家意见:有节制地并无大碍,但一些意志薄弱、心理状态不稳定且敏感的青少年,在每次后都会产生恐惧心理,这种情况反复出现,容易导致矛盾心理状态,最后还可能产生性心理异常。这种人往往从外表上看不出任何异常,仅是具有心里的苦闷与情绪上的忧郁,但对成年后的影响很大。
性心理健康重在家长正确引导
由于性心理尚不成熟,青少年有时不能控制本能冲动,这也极易造成少女早孕。在这个特殊时期,对在性问题上有困扰的、有冒险精神的青少年,尤其需要加强引导。
专家意见:首先,父母应该采取开明态度,提高对性知识的认识。有些家长担心自己孩子的发育不够,事实上长短、大小因人而异。如果实在担心发育异常,可去专业医院检查内分泌激素,根据孩子的发育情况来判断诊治。
一、依靠 “五老”,建立健全“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工作网络
多年来,我们以“五老”为骨干,通过整合社区资源,组织发动驻区单位广泛参与,初步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网络,形成了齐抓共管、齐抓共育的局面。社区居委会成立了主要由学校、驻区部队等单位以及社区“五老”组成的社区创建领导小组,形成了家庭、社区、驻区单位三级联动的教育网络。同时,大力加强社区“五老”志愿者队伍建设,组建了一支由36名“五老”人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做到每个生活大院、居民小区、居民小组都有“五老”成员从事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此外,我们还利用社区市民学校,定期组织未成年人家长进行学习培训,提高家庭对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自觉性,切实做到面上有网络,点上有骨干,家庭有要求,使辖区内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基本实现全覆盖,为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实效,多措并举,广泛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活动
“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能否根据未成年人思想实际和心理、生理成长的客观规律,因势利导,因人施教。自创建以来,我们紧贴社区实际,加强对未成人思想现状的调查,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活动。
一抓普法教育,寓教于学,推动未成年人学法懂法。首先,我们发挥辖区内部队、Xx第三十四中学等法制教育基地的作用,依托社区军民讲坛为载体,结合学校青少年法律课程,邀请部队官兵、律师、民警结合校园案例为学生讲解法律知识,使学生们深受教育。今年,我们就配合学校组织了6场青少年法制课和爱国主义教育,受教育达1600多人次。在日常。社区通过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法制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未成年人受到生动形象的教育,提高未成年人学法自觉性,大大增强了社区青少年及其家长的法律意识。
二抓舆论宣传,寓教于导,营造未成年人自觉守法氛围。今年,我们在农场巷的Xx34中的校园旁与区司法局共同打造了“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文化墙,进一步加大对青少年合法权益保护宣传教育,用正确的舆论熏陶未成年人。社区多次组织学生观看禁毒文艺演出和图片展,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教育。另外,社区与共建单位开展“大手拉小手、文明进社区”活动,举办了“共享青奥盛会、共创社区未来”、“倡导5.4精神,挥洒青春风采”、“爱祖国爱科学夏令营”等一系列活动,用爱心关爱未成年人成长。
三抓义务监督,寓教于管,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多年来,“五老”志愿者队伍常年活跃在社区,是我们开展关工委工作的一支基本力量。一是当好文明监督员。我们组织了30多位“五老”,作为文明礼仪义务监督员,向青少年及其家长发出文明礼仪倡议书,对各种不文明的行为进行劝阻。社区“五老”经常深入到后街背巷,深入到居民家中,劝戒青少年不参赌,不吸烟,不酗酒,不看黄色小人书和碟片。同时,他们还主动调解居民之间的矛盾,制止家庭暴力、赌博等不文明行为。老同志的举动,为青少年树立了典范,净化了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三、立足长远,常抓不懈,努力创新“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的长效机制
“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近年来,我们从制度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入手,大胆实践,努力探索“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的长效机制。
一是齐抓共管建立“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联席会制度。我们建立了议事制度,每季度召开青少年法制教育联席会,邀请学校、法院、派出所、律师事务所等驻区单位以及老同志参加,对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工作中存在问题、今后打算、活动开展等进行研究布置。社区的团组织制定“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计划,并根据各年龄段青少年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建立未成年人教育工作台帐,定期进行创建活动的总结、评比、表彰,使“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建立“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工作的激励机制。“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工作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必须要有相应的激励机制,才能引导法制教育向更高目标迈进。几年来,我们在街道党工委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探索“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工作的激励措施,建立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激励机制,推动“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健康发展。一方面,社区党委加大对“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的投入,解决创建工作经费,同时为激励老同志奋发工作,在暑假期间,给每一位老同志发了毛巾、防暑药水等,为他们工作创造便利。另一方面,我们对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及时进行精神鼓励和表彰。如,Xx新村的老党员邹学玲,长年为社区和为青少年提供无偿服务,赢得居民的广泛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