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职业道德素质范文

职业道德素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道德素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职业道德素质

第1篇:职业道德素质范文

开展继续教育的迫切性,不一定为每个馆员所认识,但决策者从实际工作发展考虑,急需提高工作者素质,从而认识其迫切性。

一、信息观念和信息技术的冲击力,是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动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知识日新月异。在我国图书馆,每个馆员面对信息观念和信息技术的冲击,都有一种适应变化更好地生存下去的需要。继续教育作为信息社会的产物,提供了满足这种需要的可能,成为“弥合昨天和明天世界差距的桥梁”。

基于此,汉川市图书馆于1994年底,将馆员培训与继续教育提到关系全馆工作再上新台阶的战略地位,开展了以业余为主、上班为辅的馆员教育,坚持了3-5年,每年分两个阶段(学期)开展,力争馆员素质上一个台阶,作为一项工作向高层次发展的前提。

二、我国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现实

观念

当前,继续教育应该是指对达到国家规定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的以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为重要目标的培训。

虽然继续教育是“弥合昨天和明天世界差距的桥梁”,开展馆员教育是迫切和有长远效益的,但教育观念在我国图书馆界并未深入人心。一些图书馆在决策层即馆领导中,对馆员教育的战略地位存在认识上的分歧。较多的图书馆在管理层即中层干部中,对馆员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或认为科班出身的馆员学识已够丰富,足以应付业务的需要;或认为图书馆一般岗位工作简单重复,经过培训后,即可上岗完成任务。相当一部分馆员,对教育或逃避、或应付,甚至漠然处之。

对象

在我国,馆员继续教育是对从事图书馆工作的专业人员中具有大、中专学历和一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的教育。教育对象量大、面广且在年龄、学历、职务、职称、知识、技能等方面具有多层次性,因而开展教育必须多类型、多层次、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办学。

机构和管理人员

我国图书馆大多无专门继续教育或职工培训机构,也少有专职或专管的人员。较普遍的是,由图书馆人事部、馆长办公室、辅导部或业务部等负责馆员的教育管理,管理人员以兼职为主。

师资和教材

继续教育的师资来源越来越多样化,师资以兼职为主,以图书馆内为主,主要来源于馆内业务岗位上的骨干,教学相长,又以此类教学活动作为这些骨干提高业务水平、开展自身教育的一种方式。

馆员继续教育的教材一般难尽人意,有些内容已显成旧或是馆员已经掌握了的,有些教材理论和实际工作联系不紧密,不能很好地学以致用。

时间

继续教育,时间是必不可少的保证条件,实行五天工作制后,图书馆更难有时间保证。在汉川馆的教育实践中,只好以业余为主,上班为辅,实行时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业余学习;二是不在减免工作量和工作定额的情况下,上班时间学习。

经费

我国图书馆员继续教育以公费为主,主要来源于图书馆事业经费。但教育的效果是远期的,效益是潜在的和隐性的,而经费的付出是实际的、现时的。因此,经费压力较大。从汉川馆实践看,自费公助加奖金是现实和可行的一种方式。

三、建立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

从图书馆继续教育的现实看,其观念尚未深入人心,管理一般无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师资多样化且以兼职为主,教材不尽人意,教育对象多层次,内容多样,办学多形式,时间和经费难以保证,而学习是主观努力占主导地位的过程,这样我国图书馆员教育难以采用严格、有效地行政管理模式。

馆员继续教育的目标靠人去实现,成绩有赖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而馆员的学习动机和主观努力,不能完全由行政管理控制。但动机是由需求产生的,在教育管理中,引进激励机制,采取多种手段,创造一种有利于提高馆员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物质环境和心理气氛,通过对馆员不同需要的激励和满足,唤醒其开展教育,提高自身素质的心态,激发其学习动机、欲望和觉悟,从而可达到教育的有效管理,实现教育的各项目标。

汉川馆从1995年开始尝试建立在激励机制上的馆员继续教育的管理,力图通过激励机制,建立馆员教育管理体系,达到教育的有效管理。这种建立在激励机制上的教育,其内涵是“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学以致用”。具体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馆员通过教育,更新知识,提高能力,适应变化,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二是通过教育及其考评,将馆员素质同明确的量化指标、目标联系,将这些指标同岗位调动、晋职、晋级和职称评定等联用,作为聘用和晋级的主要依据,最终实现人才资源的更优配置和科学管理。这种建立在激励机制上的教育管理,包括观念转变、立法保证、规章制约,健全教育机构,控制教育内容以及建立考核评估体系等方面。

观念转变

大力宣传开展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树立危机感、生存意识和竞争意识,让馆员从主观上认识到教育的必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主观上重视和自觉对开展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立法保证和规章制约。

据报载,北京市人大通过一项地方性法规,从1995年10月1日起,该市国有企、事业单位受聘各级专业技术职称者,需依法进行继续教育,每年不少于72学时。这样采取强制性的法律手段,对馆员教育作出具体规定,为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立法保证。

从实际工作情况来看,汉川馆在无相应法规提供立法保证的情况下,制订了有关继续教育的暂行办法,对教育的目的、内容、课程及师资、组织管理、激励机制作了具体规定。按规定,全馆业务技术人员需参加教育,每年不少于40学时。该办法成为全馆教育的制约性规章,使图书馆教育有章可循。

从笔者自身情况来看。1986年3月,派至孝感地区(今孝感市)图书馆,系统地受到了为期一月的“全区图书资料管理干部”培训。1988年9月参加电大图书馆学专业学习。1992年11月,参加由地区人事局、文化局联办的(全脱产)图书馆业务培训。1997年1月,参加汉川馆的业务培训。成绩合格,先后获得各级主管部门验印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

健全机构

有了立法和规章,还须健全执行机构,以保证法律和规章的贯彻实施。汉川馆在继续教育管理实践中,确定馆员教育由分管业务的副馆长负责计划的实施和落实,每月双周五组织全体馆员进行业务培训,然后进行考核,考分进入人事档案。

内容控制

继续教育的内容丰富多样,办学多类型、多层次、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使教育的内容控制成为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实践中,汉川馆通过对课程、学时、学分等方面的控制和激励,将内容引导和制约到以下4个方面。

1)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包括行为修养、职业道德、政治思想等方面的教育。人的素质比人的知识、智力对工作的促进作用更重要,提高馆员综合素质是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

(2)图书情报专业教育,根据对象的不同层次开展。

(3)图书情报现代化新技术和新知识教育,多以研讨和馆内外讲座的形式开展。

(4)语文课程学习,包括外语、古汉语和写作等。

建立考核评估体系

对继续教育效益进行评估,认定教育的成果,可以用事实向人们展示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教育考核评估体系,是馆员教育激励机制的基础,有利于更好地改进和完善教育及其激励机制,保证教育的质量,实现教育的科学管理,促进教育的发展。

四、全面提高馆员思想职业道德素质

所谓职业道德,就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或劳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与其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图书馆作为集文化、教育、宣传、信息传播、服务于一体的社会公益机构,馆员的自身道德对图书馆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同志在致国际国联第62届大会的贺词中指出:“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宝库,在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高度的评价,无疑是对我们图书馆员神圣职责的肯定,也是对我们思想道德、敬业精神在新形势下提出的更高要求。

馆员的思想职业道德,并非仅仅表现在“文明用语”、“态度热情”、“服务周到”等具体行为上,确切地说,素质才是一种“实力”,拥有“实力”的馆员才能成功地适应读者的各种需求。素质也是一种潜力,有了它就可以在岗位上作出有价值的创新。道德是素质的充分再现,是道德的基础,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慢慢积淀而成的,是人们内在的品质,包括政治思想、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伦理、法制观念、文化程度、科学知识、审美趣味、生活方式、身体状况等多方面的内涵。一个合格的馆员,必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勇于冲破陈旧的思想禁锢、狭隘的思维方式,自足的心理障碍,求稳的精神状态,增强勇于探索和实践的创新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不断更新知识接受继续教育,懂得现代化管理知识。否则,何以谈接待社会各类层次的读者群。

我国正处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社会转型期,提高馆员的思想职业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的总结,而且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

作为一名青年,更要注重自身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职业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文化工作者的形象。

参考文献:

1、王东方等.第三世界图书馆员继续教育:2000年展望。中国图书馆学报,1995(6):12-16

2、倪春发.谈图书馆人员的继续教育问题.中国图书馆学报,1995(3):32-33

3、林九如.情报继续教育的类型内容与途径情报学刊,1993,14(6):473-476

第2篇:职业道德素质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3-286-01

在职业道德,各行各业都将之奉为看人的重要标准。对于教师而言更重要,因为企业也好,公司也罢,他们的产品都是物,是没有生命的,影响也只是一段时间,而教育则不一样,他们面对的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会影响学生一生。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相对起来,更加重要。

一、爱岗敬业

教师劳动是十分高尚的劳动,人们都称赞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是教师为祖国现代化事业献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体现。教育工作的性质和特点,需要教师爱岗敬业。这是因为教育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劳动是复杂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

二、热爱学生

教师只有对学生有无穷的、无私的爱,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与教诲,愿意接受教师的知识,思想与观点,是教师得以顺利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重要基础。师爱是激励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精神动力,又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师爱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友好待人、趋向合群等良好的社会情感和开朗乐观的个性。

三、严谨治学

学而不厌、严谨治学是我国教师的传统美德。大教育家孔子就说过:“抑为学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而已矣。”他的学生子贡解释他的话说:“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其意思是说,孔子的“学不厌”“教不倦”体现了优秀教师仁与智两种至高无上的品德。 严谨治学是教师职业的重要要求,也正是这一要求使我在不惑之年还积极参加网络大学的学习。勤奋的学习也使我掌握了更多的理论知识武装了自己,让我将来在“教不倦”的征途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也是我国教师的传统美德。孔子就十分重视“以身作则”,他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唐代教育家韩愈则进一步提出教师应“以身立教”,认为这样的教师才会“其身立而其教存”。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是教师以身立教的杰出典范。他倡导“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所以我在工作中一贯语言文明、举止端庄、礼貌待人、仪容整洁大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具有高素质,在专业素质上具有高水准,同时还应当具有以下的一定意识:

首先是合作意识。要有与学生同时能合作,并且学会生存,学会创新。为此,只有把合作的观念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才能使学校产生活力,具有凝聚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高高,学生矮小,应蹲下来与他们交流。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内容很多,需要教师必须具有一种谦虚合作态度。

第二是终身教育的意识。作为教师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必须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特别是现在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出现,教师工作受到严重的冲击,稍不注意就落在学生的后面,何谈为人师表。为此,现代教师必须走出一次性教育的误区,不失时机的进行二次教育以及终身教育,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全面发展。

第三是责任意识。教师的责任不仅是指教师的教育责任,还包括教师的社会责任。教育责任,集中体现在学校中的学生身上,对于天真无邪的学生,教师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铸造新的灵魂,使之成为有益于社会的群体。教师对学生的负责,就是对社会、对民族、对未来的负责。 因而,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一方面要系统地学习一些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理论知识,加强教师自身的人格素养;另一方面通过幻灯、投影、录音、电影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播放一些价值取向很明确的、生动形象的故事资料、实况录像、人物传记,让学生耳闻目睹一些中华民族传统人格中的积极因子:明是非,讲气节,知廉耻,重操守,守信义;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等。身教重于言教,在平日的教育教学中,尽力做到为了教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启迪学生要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使他们自身人格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还要结合现在提出的“八荣八耻”要求自己,教育学生。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是教师最基本的、必备也是最重要的,会对学生产生深远意义的素质。教学质量的好坏在于教师的专业素质,学生的整体素质高低则要看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除了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数学教学能力外,还要不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做学生的楷模。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传授学生怎样来留心观察生活中数学问题,并且寻找开启这些问题的方法等一些非智力素质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师在专业素质的提升同时,更应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运用好现代教育媒体,掌握好科学教育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循序渐进、诲人不倦和教学相长,只有这样才不失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

参考文献:

第3篇:职业道德素质范文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法律素质

高职学生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同时也肩负非常特殊的责任: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将在当代高职学生实现,所以当代高职学生的素质对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关系重大。未来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是综合性的,除应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还需具备其它素质,其中就包括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如果这些方面的素质跟不上,将来在社会中往往会吃亏上当。因此,在校期间我们就应注意培养高职学生这些方面的素质。

我国出现的“苏丹红第一案”等,让我们认识到,在职业生活中需要道德和法律的引导和约束,从而社会才有可能持续健康地发展。现代文明社会中,每个人以相应的身份和角色参与社会活动,必须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规范。“最美导游”文花枝和“最美学警”李博亚给全社会树立了榜样。高职学生是国家各行业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必须掌握职业生活相关的道德与法律知识,培养一定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未来的职业生活奠定基础。

一、职业与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鲁迅说过,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人们在职业生活中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也同样需要职业道德来维护。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一)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

1.调节职能:从业人员以及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间的关系。

2.维护职能:本行业的信誉。

3.促进职能:本行的发展。

4.提高职能: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二)法律在职业生活中的作用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都是对从事本职业活动的人们行为的调节与约束,但职业道德体现的是对人们的自律,而职业生活中的法律则更多体现为社会对人们的他律,允许做什么,禁止做什么。

二、职业生活中道德和法律的基本要求

(一)职业生活中道德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继承了传统职业道德的优秀成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的基本特征,具有崭新的内涵。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二)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

了解职业生活中的法律,对于高职学生求职、就业、正确处理有关职业的法律关系,做到知法、守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职业生活中的主要法律,有《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

三、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

职业素质的培育包括:树立职业的理想;综合能力的培养;创新是根本;自信是法宝;积极心态;行行出状元;点滴做起;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一)增强职业道德意识

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越来越高。所以高职学生要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1.提高职业道德认识

职业道德认识是反映人们对各种职业道德价值的认识,只有对职业道德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职业活动总的各种现象,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2.陶冶职业道德情感

职业道德情感主要包括对所从事职业的荣誉感、责任感,热爱本职工作、敬业乐业。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感会积极影响人们的职业道德行为。

3.磨练职业道德意志

职业道德意志是指从业人员在履行职业道德责任和义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困难和障碍,做出抉择的力量和坚持的精神力量。道德意志坚强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严格要求自己,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意志薄弱的人易受诱惑,经不起考验,容易丧失道德理想。

4.养成职业道德习惯

职业道德习惯是指从业人员在职业道德认识、情感、意志支配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道德行为特质。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往往对一个人的事业有关键作用,也可使每位从业者各司其职,共同建设社会主义事业。

(二)增强职业法律意识

1.要掌握与职业相关的一般法律

这些法律主要包括《民法》、《劳动合同法》、《劳动法》等。

2.要学习和了解具体的职业法律

高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选择自己未来想从事的职业,并此学习和掌握与自己未来之夜相关的法律知识,为将来顺利从业奠定基础。

3.抓住职业法律内容的重点

(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

1.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从小事做起,严格遵守行为规范。按规矩办,按要求办,按程序来。自觉养成良好习惯。点滴积累,认真对待一切,不马虎,一丝不苟,认真仔细,形成规律。比如,康德80年如一日,五点准时起床,十点睡觉,准时步行到学校,准时散步。给学生强调“生物钟”的好处。

2.在专业学习中训练,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3.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培养职业情感,学习先进人物,进行自我反省,养成自律。

(四)良好职业法律素质的养成

第4篇:职业道德素质范文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成因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9-0278-02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竞争日趋激烈,多数用人单位都把职业道德作为招聘的首选。目前,高职学生在职业道德方面的缺失成为了影响高职学生顺利就业的瓶颈,探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缺失的主要表现及成因,以便进一步有效解决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缺失问题,从而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缺失的主要表现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不仅是学生事业成功的保证,而且也是推动社会发展、企业发展及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需要。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然而,从实际来看,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的素质仍然存在着与企业要求不相吻合的方面,直接影响到高职学生的就业质量。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缺失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诚实守信缺失

诚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每个社会成员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是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灵魂。但当今高职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屡禁不止。如抄袭作业、“”代考、恶意拖欠学费、制作虚假证件及个人资料、随意毁约、到岗率不足、频繁跳槽、甚至窃取商业机密等现象频繁发生。这些现象的存在,直接影响到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认可,乃至影响到高职学生的顺利就业。

(二)敬业精神不足

爱岗敬业是从业人员的内在要求,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出发点,是企事业单位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是高职学生个人事业成功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但是,不少高职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过多地关注企业所提供岗位的工资待遇、工作地点和工作环境,强调奉献与索取成正比,缺乏踏实工作的精神。同时,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在“利”的推动下,部分学生过分强化个人利益,不讲奉献,只求索取,呈现功利主义价值取向。一些刚毕业的高职学生,有成就一番事业的愿望,但缺乏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把目前所工作的单位看成是培训场地,待遇好就继续干下去,否则另谋高就,缺乏一种基本的敬业精神。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职学生的顺利就业和职业稳定发展。

(三)吃苦耐劳精神欠缺

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而现在的高职学生基本上是“90后”,大部分为独生子女,是在家长和老师的保护下成长起来的,意志力、忍耐力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经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顶岗实习时,对稍繁重一点的工作颇有怨言,对于临时的加班难于接受,甚至要求一到下班时间就休息。毕业时,不少学生只盯着大城市、大企业,不愿意到基层、到小企业;找工作时,重点考虑工资、待遇及工作环境;干工作时讲条件、图实惠。

(四)团队精神欠佳

团队精神是现代人必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所有的人,只要做事,就要与人合作。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企业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彼此协调、互相配合、共同合作才能完成,一个完全孤立的人,几乎什么事情也做不成。团队精神是高绩效团队的灵魂,是成功团队最重要的特质。而当今的高职学生大部分是在独生子女的家庭中长大,从小养成了较强的个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到单位后仍坚持“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人合作共事,无法融入到集体中。缺乏团队精神是当代高职学生的“软肋”。

(五)抗压能力欠强

高职院校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在当前的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其承担的心理压力比较大,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面对陌生的环境及管理方式,不能及时进行角色转换,绝大多数高职学生仍然是以学生身份来要求自己,造成对新的工作环境不适应,对新的管理方式不适应,再加上复杂的人际关系,容易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如失落、倦怠、焦虑以及自信心不足等心理困惑,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高职院校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学生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

由于对职业道德教育理解不够深入,尤其是“工学结合”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有的领导认为职业教育就应该是以能力为中心,职业道德教育并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只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部分;有的高职院校领导认为职业道德教育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任务,职业道德的养成是工作以后的事情,学生参加工作后自然就会按照企业的要求来开展工作,没有意识到在校期间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性,也没有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全过程。

2.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道德养成教育认识不足

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必须经历一个反复磨炼,不断累积的过程。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没有进一步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没有把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实践相结合,而仅限于知识的教育,直接导致了高职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不理想,导致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缺失。

第5篇:职业道德素质范文

[关键词]旅游职业道德素质 酒店实习生

酒店实习是我国许多普通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对于酒店业来说,在当前人力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实习生成为酒店业劳动力的一个重要来源。但是随着酒店实习的深入开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实习生管理难度加大,学生实习满意度不高,对未来是否从事酒店业持否定态度,这对于酒店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正是基于此,本文从旅游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入手,初步探讨对酒店实习生的管理。

一、 旅游职业道德素质培养

旅游职业道德是指旅游从业人员在旅游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等。旅游职业道德包括职业观念、职业情感、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良心、职业作风等多方面的内容。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是个人在工作中应该遵守、应该服从的道德规范。

旅游业是服务性行业,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直接影响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并影响了旅游者对旅游从业人员服务的满意度和以及对旅游行业的评价,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业的形象和健康发展。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主要包括专业思想教育,培养专业观念;职业行为规范教育,培养敬业精神;诚信教育,树立诚实守信意识;服务意识教育,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

酒店集中实习,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因此,这一时期应加强对酒店实习生的管理。

二、基于旅游职业道德素质的酒店实习生管理现状分析

酒店实习生是旅游专业学生在完成专业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到酒店进行一段时间的工作实习,由于兼具学生和员工两种身份,要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酒店的工作环境,因而酒店实习生在实习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从职业道德素质的角度看,主要问题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实习生挑剔实习岗位,欠缺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实习生进入酒店实习,初入社会,并不能充分地认识自我,往往会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部分实习生在选择实习岗位时,排斥餐饮部和客房部等高体力部门,而倾向于对员工素质要求较高的前厅部和较为稳定的行政部门。这说明虽然大部分学生已基本基本接受了从基层做起,积累实际经验的观念,但是仍然对一线服务岗位有心理排斥,无法改掉服务于人,低人一等的传统的观念。

2.实习生自我管理意识不强,影响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

实习生从学校进入酒店实习,同时还是学生身份,这使得部分实习生部分实习生自我管理意识不强,自我要求不高,对于实习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缺乏职业责任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团队意识,对酒店提出的加班要求,比较排斥,敬业精神不足;人际沟通能力能力较差,不善于与其他员工交流,难以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对酒店的各种活动缺少积极性;阅历较浅,自我约束力较差,部分实习生贪慕虚荣,实习生道德修养下降,直接影响了实习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3.酒店差别对待实习生,影响实习生职业道德理想的塑造

实习生的廉价以及低录用率,使得酒店将实生作为临时短暂的人力资源使用,虽然在工作职责、工作量与正式员工相同,但在各个方面别对待实习生,如工资待遇比正式员工低,不能参与酒店推出的系列培训等。这种区别对待,会使实习生缺乏归属感,难以融入酒店,并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工作态度和工作积极性,造成实习生的低留用率,并影响其职业理想的养成,以及未来从事酒店业的意愿。

4.学校重纪律轻道德,影响实习生职业道德习惯的养成

酒店是一个复杂的环境,未经世事的大学生进入酒店实习,必然会受到酒店环境、酒店客人、酒店员工等等的影响,这种影响会直接影响实习生对旅游专业的认识,对酒店工作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认识,从而影响到他们职业道德习惯的养成。而学校对实习生管理,往往强调纪律,要求实习生遵守饭店和学校的管理规定,希望学生圆满完成实习任务,以不出事为底线。而对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心理、思想等变化,缺少关注,只要在学生出现问题后,才会沟通和解决,缺少事前的预防和控制,对实习生的思想道德方面关注的较少。

三、基于旅游职业道德培养的酒店实习生管理途径

1. 从学院的角度

(1)实习前,加强旅游职业道德教育

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实习前,应开设专门的旅游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这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的主要途径。同时,在相关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结合专业内容进行恰当的旅游职业道德教育,同时也应注意培养非专业教师对旅游专业的认识,使学生在实习前对旅游职业道德的理论和认识更加全面、深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2)实习中,进行旅游职业道德的跟踪和评价

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必须在实践中不断重复,才会成为一种习惯,从而内化为大学生道德信念,才会在将来的职业生活中化为职业道德行为。因此,在实习中,实习教师应注意学生旅游职业道德的培养,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和心理感受,随时对发现的问题加以教育和纠正。在实习中,增加对学生实习的过程性评价,并在其中增加对实习生旅游职业道德的评价指标,从学生、酒店、学校三个方面对学生的旅游职业道德进行全面评价。

(3)实习后,重塑学生的旅游职业道德观

在实习结束后,学校应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规范实习生奖惩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实习生给予表扬,树立榜样,通过召开座谈会、讲座的形式,宣传其实习经验,重塑学生的旅游职业道德观;引导学生进行实结,进行自我评价,重新认识实习的意义,纠正错误认识,形成良好的旅游职业道德舆论环境。

2.从酒店的角度

(1)完善培训制度,加强旅游职业道德的培训

酒店应建立完善的实习生培训制度,增强观念的培训和职业道德的培训,使“顾客第一”的服务理念自然地融入到服务过程中。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实习前已经进行了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酒店在对实习生培训时,应侧重于从企业实际运营的角度,对实习生进行培训,尤其注重灌输实习生一些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形成牢固的服务意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等。

(2)塑造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旅游职业道德环境

酒店应从长远的发展考虑,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旅游职业道德环境。在实习生管理上,倡导人性化管理,提倡人文关怀,为实习生的工作、生活、学习创造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调动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创造良好的企业精神文化环境,形成同事互帮互助、互相关怀的良好人际关系,为实习生创造情感交流的平台和机会,使实习生感受到良好的同事友谊而不是排斥,能够较快地适应企业环境,接受并认可企业文化,产生归属感。

(3) 公平薪酬,形成良好的实习生激励制度

酒店业是服务业,酒店业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具有良好的专业教育背景的高等院校旅游专业实习生,是酒店业未来人才来源的主力军。酒店应建立公平合理的实习生薪酬奖励制度,如根据实习生的工作业绩逐步提高薪资水平和福利待遇,从精神层面对实习员的工作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创造机会让实习生发挥自身优势为酒店做贡献等,通过这些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实习生努力工作,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理想,成为酒店业未来发展的潜在储备人才。

3.从学生的角度,引导学生加强自我管理

引导学生在酒店实习期进行自我管理,包括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和自我教育。通过撰写实习日记的形式,对自身的实习工作进行反思和检查,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通过设立实习点带队小队长的形式,进行实习生的自我监督和管理,形成一个小团队,相互交流实习心得体会,及时与实习老师沟通,及时奖励表现优异者,督促后进者,实现后进赶超,形成团队内良好的旅游职业道德群体舆论氛围,养成良好的旅游职业道德规范。

参考文献:

[1]蔡树棠.“社会影响”理论和旅游职业道德教育[J].旅游学刊,1988(4).

[2]於艳萍.试论旅游院校(系)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10).

[3]陈吉瑞, 陈刚平,王奉德. 旅游职业道德[M],北京: 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4]何铁雨. 社区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2008.

[5]刘喆,陈聪. 旅游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路径探析[J]. 高教高职研究,2011(15).

第6篇:职业道德素质范文

【关键词】 中职 思想政治课 教学实践 思考

中职生的职业精神,包括对职业的态度、观点、理想、道德、责任等。中职思想政治课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担负着对中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重担。中职思想政治课的基础目标应是通过教学促使中职生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培养健全的人格。中职思想政治课具有以下特点。

1.思想教育性

中职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涵盖较多学科知识,共同发挥对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的作用,对培养人文素质、弘扬先进文化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学重在理论联系实际,是我国学校德育的主渠道。要通过参与式、研究性学习,促使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感悟,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寻求问题的答案,进行自主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从而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

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普遍存在课堂教学难,教育实效不显着等现象。主要原因是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整体偏低,中职生几乎都是没有考上普高的落榜者,综合素质不高。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差,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中职生普遍存在学习态度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动机缺失,课堂上打瞌睡现象。学习态度不端正造成学习成绩较差。二是思想松散、行为习惯不良。中职生处在青春转折期,往往意气用事、我行我素,容易受外界诱惑,经常上网吧、玩电子游戏,甚至出入娱乐场所,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养成不良习惯。中职生整体缺乏理想追求,缺乏自制力,不遵守校纪校规是常有的事,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三是自信心不强,心理素质较差。中职生大多是特殊生,由于学习成绩差,行为习惯不良,常受家长、老师批评。自尊心常受打击,心灵容易受创,自信心普遍不足。普遍具有失败心理,对前途感到悲观迷惘,常引发自卑、少言寡语、孤独甚至自闭等心理,由此产生对社会、学校、老师、家长的抵触情绪,把读书当成“混”日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容易达到教学目的,常感到“黔驴技穷”,更没有成功感。因此,面对学生实际,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学生开展道德、理想、行为养成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当然,中职生也有优点,主要是在一定程度上心理调适能力较强,较多地接触社会,动手实践能力更强。

2. 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教师需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整合课程内容,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教育理念方面,教师普遍存在教学观念陈旧,没有做到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中职生的整体素质不高,致使教师没有做到公平教育,极大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有的教师不注意加强业务学习,教学效率低下。因此,要提高中职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显得更加重要。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坚持几个原则: 一是坚持探究性学习。自主探究学习有利于改变思想政治课的"灌输"、"说教"的传统教法。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要求对各自提出的不同问题通过亲身体验、研究,获得感性的认识。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对学生而言开拓了视野,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塑造完美人格,以实现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二是坚持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教学模式深深影响着课堂教学,致使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理论与实际脱节,学生上思想政治课觉得没有意思。学生上课不配合,教师自言自语,像是对牛弹琴,教师倍感无奈。其根本原因就是教师没有根据学生实际改革教学方法。

3.针对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课堂上“听”。讲授的弊端是以教师为主体,师生缺少互动,沟通较少,是一种“填鸭式”方法,导致学生兴趣在课外。中职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是一个普遍现象。针对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兴趣教学法就是一种必然选择。兴趣教学要求教师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学习不是负担,而是需要的满足,是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

案例教学法也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主要由质疑、探索、反馈、评价几个环节组成。根据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调查、思考、分析、交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师生双向活动,教与学变为合作关系,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主要通过学习案例材料,围绕教师的问题或是学生自己的问题进行信息收集、加工、处理、整理,以探究学习等方式得出最佳的结论,教师对结论进行开放评价,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充当启发引导者和探究者的角色。

当然,教无定法,我只是对以上内容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其它较好的教学方法不胜枚举,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4.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突出学生在知识建构中的主体地位。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这一原则,这是造成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不高的重要原因。针对职业教育和中职生的特点,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紧紧围绕职业教育这个中心,突出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培养社会合格劳动者的目标。通过教学创新把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见解、问题、困惑、创意引进教学内容,把教材同生活实际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7篇:职业道德素质范文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观念;师资;校园文化;评价

作者简介:王贤纲(1973-),男,辽宁大连人,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十一五”高等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编号:NGJGH2010005;主持人:张佳文)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3)02-0071-03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高职教育提出“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的要求。

所谓职业道德,就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实践过程中应该遵守的,符合自身职业特征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它是一般社会道德的特殊表现,寓于一般社会道德之中。简言之,职业道德就是人在基于一定职业规范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待自己职业的所有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和态度。高职学生目前虽然是学生身份,但是他们在走入社会后,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要遵循一定的职业道德。然而,从目前来看,高职生在工作中存在着不遵守工作单位规章制度、工作态度不认真、私心重;不是自己业务范围内的工作不做,自己范围内的不是自己当班也不做等现象,这些情况严重的影响了高职学生的就业以及今后发展,为此在高职学生中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由显突出。

一、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存在问题

(一)职业道德教育观念落后

虽然我们一直强调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严重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推理能力,从而导致高职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很好地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道德问题,当他们面对道德冲突时,更是难以抉择。从目前的高职职业道德教育看来,学校并没有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实际道德问题进行教育,更不用说为学生在今后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什么可用之策或者解决问题的思路了。

(二)职业道德课程针对性不强

现阶段,我们的职业道德课程存在以下一系列问题。首先,教育内容比较落后、陈旧,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甚远,基本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其次,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和抽象化,缺少鲜活的案例,不能为学生提供什么解决问题的思路。再次,教材内容体系比较死板、陈旧,而且更新时间很长,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另外,高职院校提供的职业道德教育岗位实用性和针对性都不强,因为职业院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所采用的教材基本都是通用的,没有与行业道德特点有机结合起来。目前,高职院校所开展的与其说是职业道德教育,不如说是“一般社会道德”教育,对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基本很少涉及。虽然这种教育具有很强的普适性,但是它脱离实际,内容抽象,当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一些与自身价值观相冲突的问题时,这种道德教育基本不能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释,更不能指导学生如何处理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和人际关系。所以,学生对目前高职院校开展的职业道德教育满意度都不高,评价性也较差。

(三)由于职业道德的教育理论不够成熟

我们都知道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而理论的成熟程度和先进程度直接制约着实践的成效与水平。从目前来看,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中之所以存在如此多的问题,根本源于指导理论不够成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高职院校教师对职业道德的学理探索远远不够,对职业道德的本质精神没有摸索清楚,从而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第二,高职院校教师教育理念比较落后,对学生使用的教学方法不到位,从而导致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不理想。

(四)职业道德中师资建设需要改进

教师自身职业道德素质水平也影响着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养成。然而,从目前来看,高职院校中的部分教师难以实现社会对自身人格塑造和职业道德的超越,从而使得相当一部分教师开始在人格塑造上逐渐失去师德的尊严,而流于平庸。这部分教师不仅失去了学生的尊重,同时还会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产生不良的影响。高职院校中还存在部分德育工作者仅把职业道德教育当成任务完成,他们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不强,上课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或为了课时酬金,他们不尽自己的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不仅有违教师本分,自身的职业道德也值得怀疑。有些德育工作者在学生心中已无任何示范性可言,更让人担忧的是由于这部分教师的所作所为,学生开始形成“职业道德就是让人说一套做一套”的错误认识。因此,德育工作者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言传身教,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相信教师所讲授的职业道德知识,而不会形成逆师心理。

(五)职业道德评价体系需要改进

现阶段,高职院校对评价学生形成职业道德的程度没有一个合适的衡量标准。德育工作者一般根据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识记来评价学生对职业道德的掌握。即通过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这些评价标准比较片面,并没有形成科学的综合量化指标。同时,由于企业对人才的考察与学校对职业道德考察的侧重点不同,从而导致学校教师忽视对学生行为和能力的评价,忽视其他各科教师的综合评价,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这些评价弊端导致现行的评价方式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导致学校的评价结果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评价要求,学生在校表现甚佳,但在走上社会后道德败坏的现象屡见不鲜。

二、提升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对策

(一)更新教学观念,突出高职特色道德教育

要改革职业道德教育,首先要从教学理念入手,高职院校必须改革职业道德教育的传统观念与传统方法。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增强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生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受到情操的陶冶,从而逐步树立起健康、正确的荣誉感和职业责任感。其次,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要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综合性。我们都知道,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涉及到很多诸如心理学、哲学、伦理学等领域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一综合性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在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必须选择综合性的教育方法,方能取得明显效果。再次,要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开放性。人类社会是一个整体,职业道德教育也不例外,它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的影响,并能反作用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所以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时,要有效吸取社会上成功人士、企业先进工作者、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等一起参与教学活动,实现教学主体开放性。同时,教学内容不能光讲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教育,还要借鉴资本主义国家职业道德教育的成功案例,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另外,教师不能将教学局限在常规教学课堂之中,还要利用图片、展览、电教以及现场参观等形式开展教育教学,实现教学手段开放性,总之,高职院校必须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体验性,尽量与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有针对性,为学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找准切入点,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课程教学

高职院校开设了很多专业,不同的专业具有不同的职业特点,所以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必须要与专业特征紧密结合,这样才能开展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首先,高职院校教师要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任课教师可以结合本专业发展的历史,列举杰出人物在专业领域内的敬业奉献精神,有意识地渗透职业道德教育,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勤业、敬业和乐业”的良好理念。其次,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向学生讲授本专业的职业纪律、职业道德等知识,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极为有利。当然,任课教师要找准本课程与职业道德教育的结合点,有的放矢,根据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要,选取典型的道德案例,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感和职业道德感等,让学生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接受心灵的洗涤。

(三)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促进学生职业道德提高

师资建设对职业道德开展的效果能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高职院校相关部门要加强教师的在岗培训,大力提高德育工作者的心理素质与职业道德素质。我们都知道,教师的完美人格是任何教科书都无法替代的。所以,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为人处世、课堂教学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样才能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去教育学生,为学生提高职业道德素养树立良好的榜样。其次,学校要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去社会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增强教师对职业道德教育的体验性。再次,学校可以从企业中挑选出品德高尚的一线员工来学校任职,充实职业道德教师队伍。另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定期安排教师参与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题的科研活动,以此增强教师的理论素养。

(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使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学生生活

高职院校的学生能歌善舞,动手能力强,所以他们在校时社团活动比较多,学校可以因势利导,在这些活动中对学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首先,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和心理辅导课,及时排除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为职业道德教育奠定心理基础。其次,学校可以聘请知名企业的优秀员工,社会上的劳动模范,以及学校中的优秀生为广大学生做专题讲座,结合这些人的亲身体验对学生开展无私奉献、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职业道德教育。再次,学校可以与社会搭起桥梁,让学生为社会献爱心,如为青海玉树大地震中的灾民捐钱捐物,奉献爱心。总之,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爱祖国、爱集体、爱人民的良好品德,以及团结、向上的奋斗精神。

(五)通过企业文化,提升职业道德修养

作为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反映了企业行为的价值理念。在企业文化中,企业精神文化是重中之重,它不仅包含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哲学等内容,还包含了企业道德文化等内容,对企业、对个人都具有强大的凝聚和导向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可以汲取当地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将之引进职业道德教育之中,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社会企业的认知,增强他们对职业规范和职业素质的了解,还可以为学生的成功就业搭建桥梁。在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中,企业文化成了文化熏陶的活生生的教材,企业中 “为社会服务”、“共同协作”、 “确保安全、保证质量”、“创新”等思想无不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提升起着促进的作用,这些都有利于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良好效果。另外,高职院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开设具有企业特色的课程与讲座,介绍优秀企业的发展史和发展战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孩子中收到企业文化的熏陶,了解优秀企业的管理制度、员工规范和发展理念等,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感,为他们的日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改革评价体系,创新职业道德改变

学生的职业道德是否形成,不能只依靠班主任的片语只言,要将班主任、任课教师、学校管理者以及学生的评价结合起来来判断。特别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也能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可能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其次,不能只注重总结性评价,那样得到的评价信息不够全面。学校要实现评价过程的多元化。要更加注重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这样得到的评价结果才具有可用性,及时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从根本上改进职业道德教育。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多对学生采用表扬和鼓励性语言,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总之,高职院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要从多方面综合入手,这样才能收到明显实效,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尚荣,陈霞.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问题探讨[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2]周敏,雄仕勇.关于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实效性的路径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3]陈玲,王妮.近年来我国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综述[J].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 2007(06).

第8篇:职业道德素质范文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加强财会职业道德,是财会人员从事财会工作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是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利益分配关系并使其相互协调的行为准则,这是提高财会人员素质的重中之重。

一、财会人员的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1.尽职尽责,敬业爱岗

财会人员应当无条件地忠诚于党和国家的财会事业,热爱财会工作,努力钻研业务,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干好本职工作。

2.客观公正,依法办事,做到实事求是

财会人员应当按照财会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规定的程序以及要求办理财会事务,确保所提供的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3.廉洁清正,自尊自爱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坚持洁身自好,决不,贪污腐化。爱惜自己的身份,珍惜自己的品格,要有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品质。

4.严谨务实,精打细算

财会人员有责任运用掌握的会计信息和技术方法,改善单位内部管理,提高效益服务,并且应该精打细算、勤俭持家。

5.保守秘密,诚实守信

财会人员在工作中,有可能掌握大量真实可靠的信息,一些决策资料、技术资料、经济数据,如果泄露将使单位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优秀的财会人员一定要守口如瓶,保守秘密。诚实守信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财会人员更应具有这种美德。

二、要求财务人员加强政治学习,提高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1.努力学习政治,提高思想觉悟,这是财务人员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

不能只埋头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要把握时代的脉搏,把自己的工作自觉地融入改革的大潮之中,不要迷失方向。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所制定的财会法规,一丝不苟地按财务制度办事,认真进行核算和管理,忠实履行财务工作的监督职能,在抵制和纠正当前不正之风中发挥积极作用。

2.增强财会人员的使命感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化与会计改革措施的陆续实施,财会会计人员所面对的将不再是单纯的数字,而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财会人员应在工作中坚持恪守职业道德,坚决维护会计职业的尊严,保持良好的社会形象,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和国家有关的财经法规,依法办事,依法理财。

3.建立监督机制,以法管财

监督,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计监督业务经办人,二是社会监督会计人员。我们认为主要是发动单位职工和其他社会成员,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有效监督。这样监督面宽、透明度大,可以增强会计监督工作的力度。问题严重的还可追究财会人员和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此外,作为一名财会人员,对所服务的对象都要做到文明礼貌、热情接待、周到服务。

4.加强继续教育

第9篇:职业道德素质范文

关键词:龙煤精神;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

在网络时代,如何更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形成,培养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素养的专业技术人才是目前摆在高校职业道德素养培育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试图从黑龙江龙煤控股集团在艰难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的独特的龙煤精神出发,提出以龙煤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形成。

一、龙煤精神的内涵

龙煤精神就是指黑龙江龙煤控股集团的广大员工几十年来在东北黑土地上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团结奋进、燃烧自我的精神。龙煤精神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不畏艰难、埋头苦干的吃苦精神。想当年,龙煤人不但常年工作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不畏艰难、埋头苦干,而且提出了“宁让汗水浮起船,不让国家缺少煤”的感人至深的口号。也正是因为龙煤人的这种特别能吃苦的精神,才铸就了黑龙江龙煤控股集团今天的辉煌。二是顽强拼搏、不断奋斗的战斗精神。几十年来,龙煤人不断地克服了安全生产和煤炭市场的双重压力,顽强拼搏、不断奋斗。正是龙煤人这种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帮助企业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前进中遇到的难关,克服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种种挑战,不断地开启黑龙江龙煤控股集团发展的新篇章。三是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黑龙江龙煤控股集团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发展和壮大,离不开全体龙煤人的团结奋进与面对艰难险阻时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正是这种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下,才是黑龙江龙煤控股集团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动力,鼓舞了和正在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龙煤人。四是燃烧自我、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

二、以龙煤精神促进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形成的重要意义

以龙煤精神促进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形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极强的示范效应和高效的激励作用。

1.以龙煤精神促进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形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高校传统教学中的职业道德精神相比较,龙煤精神具有不可比拟的现实性。它能直观且真实地呈现在当代大学生的面前,用事实说话、用身边的真实故事感染和教育了每一名大学生,极大地克服了高校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空洞说教。

2.以龙煤精神促进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形成具有极强的示范效应。龙煤精神的示范效应体现在它本身蕴含着的平凡中的伟大。龙煤精神不需要特殊的环境来衬托和显示自我的光辉形象。恰恰相反,它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每一个主体都可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践行这一不平凡的精神。

3.以龙煤精神促进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形成具有高效的激励作用。与人们传统的职业道德精神想比较,龙煤精神所具有的现实性的特点,使得它在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形成中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让大学生相信当前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确有并且需要这样的良好精神品质,并且在实践中能不断地取得成功。

三、以龙煤精神促进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形成的方法与措施

以龙煤精神促进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形成首先就应该对龙煤精神进行系统化的研究、广泛的学习和宣传、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去感受龙煤精神,深刻地反思龙煤人在带给我们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的同时,也丰富和完善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1.系统研究是龙煤精神促进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形成的理论基础。理论永远是实践的先导,要想使得龙煤精神在促进当代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形成中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有所成效。首先就要求必须对龙煤精神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研究。探究如何能更好地把龙煤精神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地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它们之间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使得龙煤精神更容易更广泛地为广大青年学生所接受。

2.扩大宣传是龙煤精神促进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形成的必要手段。龙煤人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团结奋进、燃烧自我的精神是劳动人民的骄傲,是我们这个社会迫切需要宣传的正能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应该大力的宣传这种吃苦的精神、战斗的精神、乐观的精神、奉献的精神。让这中健康、积极、乐观的正能量传递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3.深入实践是龙煤精神促进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形成的关键环节。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意思就是说,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的感受和体会毕竟是比较浅薄的,要想彻底透彻地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发展及其本质规律,还必须自己亲身去实践。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就是这个道理。这就自然要求高校当前应该组织大学生深入煤矿企业生产的第一线,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才能真正体会到龙煤精神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那是每一名龙煤人用辛勤的汗水乃至生命谱写的生命之歌。

4.反思总结是龙煤精神促进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形成的必经阶段。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社会的实践,但千万不要以为仅仅到煤矿企业参观访问、实习实训上几天,完成了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科目,就以为我们实践的目的达到了,这显然是不对的。在深入煤矿企业的实际生产工作中,不同的大学生肯定会有不同的感悟和体会,这就要求高校在大学生实习结束后,组织大学生互相交流,深刻反思,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当代大学生对龙煤精神有更加全面、科学的认识。

5.付诸行动是龙煤精神促进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形成的最终目的。龙煤人几十年来在黑土地上不畏艰难、顽强拼搏、团结奋进、燃烧自我的精神更多地不是在于它说起来有多么的好听,而是在于每一位龙煤人用实际行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践行着龙煤精神,这才是龙煤人和龙煤精神最可贵最值得我们的地方。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1995.

[2] 王伯庆.2009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