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动画创作;传统文化;中国特色;文化战略
随着国家从政策上对动漫产业的大力扶持,我国动画业发展迅猛,特别是动画产业与互联网结合,开拓了新出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在动画创作方面,还存在有数量缺质量、重技术轻创意、追效益图省事等问题,导致出现了作品多、精品少的状态。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学院的李朝阳教授认为,当前中国动画面临的最大瓶颈,在于不懂得如何开发自身的传统文化,他认为创意和原创背后的动力不是技术,而是文化和艺术本身。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基本的共识是:中国动画要走出困境,必须坚持鲜明的中国特色,必须融入民族传统文化。
1 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原创水平
在具体的动画创作实践中,重制作轻创意的情况屡屡发生,原创力量薄弱, “根子”还在认识上。例如,拿来即可、低幼龄化等。许多角色虽身着唐装、手持毛笔,但所言所行,并非中国传统思维与文化,动作也过多借鉴欧美套路,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认知与情操没有真正得到体现。文化“寻根”不能简单嫁接,如果只是简单套用 “外壳”,则无异于南辕北辙。西班牙海神影业总裁约瑟夫认为,“所谓的元素很多都只是形式上的东西,中国文化的精神表达才是最重要的。有了这种精神,即使换成别的面孔、别的场景,也一下子能认出来,这就是中国。”由此可见,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动画作品的感染力和认同度。出现这样的问题,究其原因,有的是缺失文化自信,以洋为美;有的则是为了生存需要,简单模仿,反而把自己原创的队伍建设落后了,因此,解决这些认识上的“误区”,需要对已有作品认真剖析反思,需要我们的创作团队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努力提高原创水平。
2 提炼文化内涵,宣扬民族特性
动画创作融入民族特性,是一个文化“寻根”的过程,这需要我们认真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提炼出最能反映民族特征的文化基因和思想内涵,把中国的民族意志、人文价值、审美观念在动画作品中表达出来。
2.1 以中国精神塑造动画作品的灵魂
对文艺作品提出了三个方向的精品标准,即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其中“思想精神”为首要标准。选中国题材要体现中国文化内涵,讲中国故事要体现中国精神。“木兰从军”这个中国故事,其主题与文化内涵表达的是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和孝敬父母的道德情操,多年来故事被数次改编,连美国迪斯尼也看中了这个题材,在美版动画《花木兰2》中“替父从军”的关键情节被弱化,叙事主线强调突出了木兰崇尚女子平等自由,追求爱情的西方思想。人物、场景、服装、道具是中国的,其文化内涵却换成了追求自由爱情与个人英雄主义,成了典型的美国视野、美国主题。可见,文化元素的选择并不能替代文化内涵的提炼。
2.2 以中国品行刻画动画作品的人物形象
动画设计离不开对人的刻画,怎样刻画与表现人物角色的修养品行非常重要。既然题材是中国的,观众群也是中国的,剧中角色的形象、品行也应该符合中国人的道德规范。中国人讲仁爱、重民本、崇正义、求大同,为人谦和、含蓄,守本分、讲分寸,不做过犹不及的事;处理分歧,主张、和谐共处;遭遇挫折,积极进取,不屈不挠;面对挑战,不畏,刚柔并济;遇到矛盾,舍利从义、舍己从公。中华民族的道德品行凝聚了中国人丰富而独特的经验和智慧,几千年来代代相承、薪火相传。动画创作中以这些道德品行作为刻画人物、设计行为举止的准则,才能够让剧中角色生动、鲜活,成为观众心中期盼的中国形象。
2.3 以中国风格滋养动画作品神韵
动画作品的艺术风格,具有特定的地域属性和人文历史属性。中国文化历史悠久、特征鲜明、博大精深,为我国动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宝贵资源,粉墙黛瓦古村落,一湾小溪伴竹林,高士抚琴对残月,学子诵读到天明,钓罢归来不系舟,长亭送客泪沾巾……看到这样的场面,谁都能联想起中国风,都会把这部动画片与中国故事联系起来。中国人推崇神似,为动画创作提供了夸张、抽象、变形、虚拟的极大想象空间;中国人追求意境,在画面上可以自由布局,形成虚实、简繁。中国人喜爱中国红、青花瓷,喜爱壁画的端庄、皮影的憨态、京剧的脸谱、结局的圆满,这些艺术元素构成了独特的中国审美情趣,形成了浓郁的中国的中国风格,在动画创作中根据剧情需要结合并运用,中国神韵自然就呼之欲出了。
3 用活本土元素,展现中国风采
要把中国特色的文化精神、文化元素、文化风格用动画语言表达出来,需要活用传统本土元素。例如,剧本创作:选什么题材讲什么故事,安排什么样的矛盾冲突,人物命运和结局怎样,都与主题表达密切相关,要在剧情设置、故事改编上符合中国人的民族特性和喜好习惯;又如美术风格:水墨、剪纸、年画等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民间老百姓喜闻乐见,认同感很强,早期许多优秀国产动画学习借鉴了这些艺术形式,创作出具有中国艺术特色的美术风格,取得了预期的成功;再如动作设计:角色的动作是以运动学、表演学为基础的,表演有许多不同的流派,据此而设计的动作必然风格迥异,如迪士尼系列最初请好莱坞演员进行真人表演,之后原画师再根据真人动作进行创作,因此角色动作不仅幽默夸张富有真实感,也充分展现了西方人行为动作的细节习惯,而中国动画片《骄傲的将军》借鉴了戏曲京剧中“净、丑”形象,《渔童》则根据剪纸的平面化特征将传统皮影戏的动作规律进行了融合,由此可看出中国动画的动作设计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如场景色彩:中国人对动画色彩的要求,是注重造型与色彩的统一,注重用墨的神韵与意境。喜欢明度、纯度较高的色彩,反之对灰暗的、纯度低的颜色较为厌恶。中国人对红色尤其偏爱,认为红色是吉祥、喜庆、蒸蒸日上的象征,动画片《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即充分借鉴了中国传统色彩艺术的表现手法,再加以戏曲脸谱、传统年画的色彩搭配,并在场景色彩中融合了敦煌壁画的色彩元素,使画面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4 结语
本文呼吁对动画原创给予足够的重视,突出围绕中国精神、中国品行、中国风格来提炼中国文化的内涵,为实现中国梦发挥好凝聚人心、鼓舞信心、促进和谐的积极作用。用本民族的语言来宣扬中国观念、中国情感、中国审美理念,彰显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是当代中国动画事业的社会责任,也是动画企业突破困境,谋生存求发展的主要出路。
参考文献:
[1] 李朝阳.中国动画的民族性研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2] 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关键词:和文化;企业管理;探究;作用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民族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得发展,各类文化涌向中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为了更好地面对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和各国文化的冲击,我国的企业必须在适应市场环境走向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化”的思想文化精髓,古为今用,构建适合中国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一、中国“和文化”概述
1.“和”字的分析
我们从观察“和”这个字体结构来进行分析,它是由“禾”和“口”组成,根据中国文字的象征意义来讲“禾”字所象征的是禾苗,也就是粮食的意思,而粮食恰恰是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口”则表示人体器官的一部分,人需要用“口”来吃饭,这象征着人的需求。物质与需求二者统一就形成了“和”字。
2.“和文化”的发展历程
(1)中国古代历史中关于“和文化”的阐述
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和”这个字最早是出现于甲骨文之中,和的概念还较为单一。随后在《易经》和《尚书》两部著作中,分别对“和”字进行了阐述,《易经》中所谓的“和”是指和谐、和善之意。而《尚书》中的“和”则是指对社会以及人际关系所发生的矛盾冲突的处理和解决。到了春秋时期,在《国语・郑语》中关于“和”是这样表达的:“商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商契能把五教加以和合,使百姓安身立命。同时国语・郑语》还记述了史伯关于和同的论述:“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它的含义是指阴阳相互调和而万物才能够生长,完全相同的东西则无所生。由此可见“和”中还包含了不同事物的差异,矛盾多样性的统一等哲学理论。而纵观中国古代史,对于“和文化”最为推崇的要属我国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儒学的创始人“孔子”。他将“和”作为人文精神的核心。在论语中曾有这样的表述“礼之用,和为贵”,这句话充分表明了孔子关于“和文化”的理解,他认为治国治家,处理事情,甚至在礼仪制度方面,都要以和为价值标准。并且孔子还尤其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既承认了事物的差异性,也表明通过和而不同的事物,可以通过互补,来达到统一与和谐。在中国古代史中,关于“和文化”的阐述不仅仅这些,在此,我就不一一进行阐述了。
(2)当今时代对“和文化”的理解
我国著名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立文多年来一直都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化”进行研究和探索,在国内外多次进行关于中国“和文化”:的演讲,并针对中国的“和文化”发表相关论文数十篇,通过他对“和文化”的理解和阐述,让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而被誉为“国宝级”的文学大师季羡林新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这个命题更是做出了深入的研究和创新的解释,他认为“天人合一”的命题是东方综合思维模式最高,最完整的体现。尤其是他在《21世纪文化瞻望---“天人合一”新解》中,对于“和文化”更是做出了创新的解释,获得国内外众多人士的关注和推崇。同时,自党的十以来,就多次在会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总书记向全中国、全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的人民传播着“和谐和平”的价值理念。总而言之,对于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而言,它一直都是一个崇尚和平,追求和谐的国家,这种“和文化”已经深深扎根于每个中华人民的思想之中,融入到每个中华子民的血脉之中。这本身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化”最好的诠释。
二、在企业管理中运用中国传统“和文化”的必要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中,由领导者倡导,全体员工认同并遵守的,逐渐而形成的完整的价值体系,如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等。而企业文化的实施对象与体现者是人,人是作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我国许多的企业家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并没有掌握到最先进的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但是他们却获得成功,使企业的发展蒸蒸日上,这是因为他们在用人上有独到之处,并且还充分利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形成了员工认可并愿意去遵守的和谐同意的企业文化。由此可见“和文化”是中国企业管理发展中必须要借鉴和考虑的文化因素。因此在企业中充分利用好中国传统“和文化”是十分必要的,它能够将企业人员人员凝聚到一起,促进企业的健康良好成长。
三、中国传统“和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企业发展氛围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企业经营管理者要明白企业的每个员工不单单是为了“赚钱谋生”而工作,他们更是有自我价值实现需求的企业开拓者。因此在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之中,必须发挥其主体作用。这就要求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的时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的管理氛围。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领导者要充分了解并掌握员工的心理诉求,协调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让企业的人际关系和谐,员工能够在企业工作的舒心、顺心,从而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除此之外,企业领导者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建立相应的人才管理机制,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尽量减少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企业管理过程当中,有效的运用中国传统“和文化”,能够让每个员工感觉到自己被尊重和认可,同时在这种企业文化的影响下,员工会觉得自己不是被强迫性的管制性的去工作,而是自己在企业氛围的影响下主动努力的去进行工作。两者的工作状态不同,所产生的工作结果也一定是不同的,后者基于自己主观愿望去进行工作的状态一定会对工作更加认真负责,工作效率更高,工作热情更加高涨。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如果想要发展和壮大公司,就要走入到员工队伍中去,了解员工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对于员工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定期对员工进行思想培训,激发员工积极工作的精神。同时,还要将中国传统“和文化”有效的应用到企业管理当中,为员工构建和谐的工作氛围,让员工无后顾之忧,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之中。因为根据对很多员工工作现状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员工在企业不愿意再继续进行工作的原因不是企业的薪酬福利不具有竞争性,而是企业的人际关系复杂,经常有矛盾和冲突出现,员工的内心诉求得不到有效的排解,长此以往,就不愿意再继续这份工作,“跳槽”的行为随之就发生了。员工不断离职对于企业而言,不仅容易造成企业“人心浮动”,影响工作效率,还为企业增加了人力资本,企业需要重新招聘员工,并进行岗位培训。由此可见在企业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为员工构建和谐的企业发展氛围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
2.团结协力,打造高效的企业发展团队
中国俗语说的好“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好汉三个帮”,“人心齐,泰山移”,这些俗语都是中国传统“和文化”的重要体现。而将中国传统“和文化”运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有利于企业员工相互配合,共同协作,从而构建出高效的企业发展团队。在一个企业中,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作用绝对不可以忽略,它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信念,是推动一个企业发展的精神灵魂。如果企业员工具有团队精神,他们就能够将个人的目标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联合,从而促进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还能够使员工具有集体观念,当一件事情发生时,首先考虑到考虑企业的整体利益,其次才是自己的利益。同时,当员工的团队精神比较强烈,他们自觉地就会爱岗敬业,为企业尽心尽职,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员工之间相互协作,互帮互助,以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有力于企业打造高效的企业发展团队。近几年来,由于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丰富和便利了我们的生活。可以说对于当今的每个人来说“淘宝网”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获取的东西,而随着“淘宝网”的迅速发展,马云的名字我们已经不再陌生。正是这个初中英语老师创立了“阿里巴巴”集团,而这个集团的建立绝对离不开团队协作。马云曾说:“我们当初几个人创业,都是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想法的,全部的资金加在一起,勉强的成立了阿里巴巴。为了能够做好“淘宝网”,我们几个人费劲心血,拼劲所有。由此可见,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而这种团队协作精神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化“的有力体现。”
3.和而不同,尊重人才的差异性
孔子曾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既承认了事物的差异性,也表明通过和而不同的事物,可以通过互补,来达到统一与和谐。而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我们可以这样对这句话进行理解,企业中人才众多,每个人的性格和特点又是不尽相同的,所以管理起来相对就比较困难,这个时候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能够珍视不同类型的人才,并能够善于应用各类人才,让他们发挥自己的长处,例如有的员工热情、表达能力强,开拓性强,就可以让其做业务销售人员。而有的员工细心、沉稳,就可以让其做内勤岗位。总而言之,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管理者既要将他们“和”的一面培养和挖掘出来,如企业员工要具有共同的企业价值理念,互相配合的团队精神等,还要将其“和而不同”的一面运用好。如根据员工不同的性格特点将员工任命到不同的工作岗位。只有充分的运用好中国传统“和文化”,才能够使企业更具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企业的发展也会愈来愈好。
四、结论
总而言之,纵观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国传统“和文化”对与中国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的稳定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现今社会,更是在党的十上着重阐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因此,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企业领导者必须将中国传统“和文化”运用其中,以此来推动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t晨.中国传统“和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6:154.
“回过头来审视自己的文化”
自己的文化身份往往是经由外人的“点醒”得以观照和审视的,对此尹琪深有感触。大学学财务管理的他,没想到有一天竟然会与中国传统文化和手工艺的事业搭上关系。
2002年到2007年,尹琪受当时任职的公司委派,跟进国际青年旅舍在中国的一些项目,除了基本的财务工作,他平常和许多老外打交道闲聊的基本都是有关文化的事情。“在2002年之前,我其实并不太会特别关注身边的文化,反倒是做了6年的青旅项目,接触的老外越多,才对自己的文化关注和了解得越深,才会回过头来审视自己的文化。”在和老外无数次交流和沟通中,他常常会碰到这类问题:你们中国有什么?这个手工艺是怎么做出来的?……被问得多了,尹琪也开始“较真”钻研起来。在做项目的过程中,他时不时会接触到各地的手工艺品和各种年画,看到喜欢的他就会收藏,并和朋友分享其中的故事。后来,他索性辞职,在南锣鼓巷开了家售卖中国特色文创产品和民间手工艺品的店,店里各种年画,“汉声”的书籍以及文创、环保产品,一度颇受欢迎。“我父母是山东人,小时候回家乡的时候,过年家里人也会买一些年画贴在门上,很有过年的气氛。其实山东有很多不错的手工艺,比如年画、布老虎、风筝、鲁锦、柳编、蓝印花布等。像潍坊就有各种手工艺,这些手工艺只服务于当地的百姓,局限在一定的区域内。手工艺者也只是埋头做东西,并不太会去考虑文化资料的整理、保存和传承等这些问题。”混乱无序的现状令尹琪若有所思,他隐约觉得要做一些事情,但还不太清楚该从何下手。
在开店的日子里,尹琪店里的顾客大约有60%是老外,剩下40%的中国人里,大多也是从国外回来的中国人或在外企工作的人。尹琪认为正是有了文化的对比和交流,才会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对传统文化的美也更敏感,“我发现和老外打交道没有太大的隔阂,反而是和国内的人打交道比较累。‘汉声’的那些书老外其实也看不懂,但他们愿意掏钱买。我和他们随便聊聊传统的手工艺,他们就很感兴趣,觉得有意思。”2010年,尹琪觉得自己手头积攒的年画作品已经足够办一次小型画展了,便和台湾的文创品牌The One“中国好礼”商店合作,在北京什刹海烟袋斜街的The One展览厅做了“大美民间——中国年画特展”,主题是各地的门神年画,虽然并不是什么大展,却收到不少积极的反馈。尹琪一下心里就有底了,开始形成一套有规律的工作方法:平日到民间做田野调查走访手工艺人,挖掘收集藏品,整理相关资料,从中提取精品展览出售,并考虑后续产品的开发和转化。“做展览非常重要,观众有平台或渠道接触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手工艺品,才有机会认识和了解它们的美。我相信美的东西是能感染人的。”
“大美民间”和“画里禅香”
在中国民间艺术类别中,历史悠久者莫过于年画,数千年来一直持续向前发展。时至今日,仍继承古代优良传统,且不断推陈出新。这也是尹琪做“大美民间”系列项目时的考虑,既在全国各地具有普遍性,同时又有各自不同的特色。民间手工艺人制作年画时往往经过画稿、构线、木刻、制版、印刷、人工彩绘、装裱等几道工序,然而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绘画语言、雕版工艺,其民俗民风的表现形式又不太相同。像山东高密的年画风格最突出的是扑灰年画,扑灰年画的工艺手段用民间画师的话总结即是“大涮狂涂,描子勾拉”、“细心粉脸,眉眼巧画”、“待要好看,咸菜磕花”,整体的豪放之气就产生一种大写意效果。而河北武强的年画构图丰满,线刻粗犷,设色鲜亮,装饰夸张,是民间年画中的佼佼者,如《六子争头图》《神虎》等都是武强年画中的佳品。
继2010年的年画门神展之后,尹琪于2011年启动了钟馗年画集锦小展,2013年又启动了关公展。在共同的主题下强调不同的特色和个性,充分体现在尹琪的“大美民间”的系列子项目门神、钟馗和关公展览当中。“做展览首先是定主题,然后查资料,看自己现有的藏品,再考虑要如何表现。比如做门神展览,我会特别强调门神的责任;而做钟馗展览我则着重考虑如何表现钟馗‘出名在丑,丑中带着威,威中带着善’的特征;又比如做关公展览,大家都知道关公义字当头,在民间人气很高,就要从神态动作中有所体现。即便是同一个人物,不同的动作放在一起比对,感觉就完全不一样。”尹琪在选择藏画时对主题、纸张、手艺都有严格的考究和筛选,有些画纸的制作工艺甚至是濒临失传的。他曾经通过查找资料,修复图案,找工艺师重新刻板,复制出失传已久的北京钟馗年画。
除了“大美民间”系列展览,尹琪近年在持续运作的另一个项目是“画里禅香”,主要专注于宗教文化和手工技艺,目前德格印经院版画展是其重点的子项目。尹琪和德格印经院版画的结缘,源于2007年他在拉萨的一家国际青旅做培训时,看到墙上挂了幅画,觉得特别好看,就留了心。“一般人看完就算了,我还会穷根究底,知道这幅画是四川德格印经院的版画作品,就托了朋友的关系给我从德格印经院请了几幅画收藏。”后来还是觉得不过瘾,2011年尹琪只好亲自跑到德格印经院去一睹其制作工艺为快。“记得从成都到德格要坐3天的汽车,中途的雀儿山海拔有5千多米,到了那里还有点高原反应。当时我在德格那里待了两三天,看他们手工做纸、印经文和版画的过程,做了仔细的记录、拍照和摄像。由于气候关系,他们每年印经时间只有半年,从藏历3月15日至9月20日,人们可到印经院朝拜书版,称为‘巴尔恰东’。” 始建于1729年德格印经院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书”之称, 院藏书版以兼容并蓄、版本良好、印刷考究闻名于世,而其造纸工艺基本沿用汉族古老的手工造纸技术。除了佛教经典书文,德格的佛像版画同样令人叹为观止,从制板、刻板、制纸、印刷皆为手工,工艺之精湛,保存之完好令人瞠目。而毕生奉献于制作版画的僧人对佛教文化传递的执着,更是令人动容。2013年底到2014年初,尹琪策划的“画里禅香”四川德格印经院版画展在北京德泮素质教育未来馆开幕,展出了18 世纪初勉唐派唐卡大师竹巴普布的作品,除了《大白伞盖佛母》《萨迦派空行母像》《狮面佛母》《寿神三尊》《莲花生八法像》《历代萨迦鄂派大师》等生动佛教故事版画外,还包括难得一见的《佛陀十二宏化图》全套版画。
以点带面,踏踏实实做好眼前的事
[关键词] 传统文化;动画;创作;特点;展望
“动画”作为一个外来名词,其英文译文为是“animation”。从广义角度讲,动画所涵盖的对象主要是指与真人饰演的电影相对应的一切艺术的统称。从狭义角度讲,animation一词所代表的就是我们汉语中所经常称谓的动画的意思。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下不断发展的动画创作的影响进行分析与阐释,通过对动画艺术的特点的介绍以及从创作的规律特点着手,论证了文化对动画的影响,旨在为我们对动画的发展与认识提供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新时期动画创作的特点
新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而且也为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崭新的观念。就动画艺术而言,主要体现在其综合了各种艺术的特点,事实上,也正是因为动画艺术在形式上的灵活自由,所以在创作过程中能够充分借鉴漫画、音乐、影视、戏剧等传统艺术表现手法的特点,从而赋予动画丰富多彩的形式,而内容的取材上则因内容上的丰富性,从而得到了广大设计者的喜爱。
在新时期,动画的创作主要通过网络的有效传播成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尤其是在以FLASH动画为主要代表的媒介给人们所提供的一个更为宽泛的平台。突出的表现在于,设计者不仅可以单独制作代表自身的情感与愿望的动画作品,还可以借助网络与计算机等现代化的工具使其能够迅速传播开来。同时,这其中也诠释了新时期动画制作的新特点。
(一)制作手段的平民化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许多简易可行的动画设计软件以及支持多种动画播放格式的软件。这些新的软件的不断开发不但丰富了动画制作的语言,为更好地传达作品的内容提供了条件,而且还大大降低了动画制作的成本。
(二)传播方式多样化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而且也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再发展。尤其是以网络媒介为代表的传播形式,更是在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也为动画艺术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平台。总体而言,新时期动画创作在传播形式上主要有两个特点。
1.多维性
就传统动画的传播形式而言,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决定了其在播放方式上的强制性的特征。对于受众而言,则只有选择信息的权利,而且在观看方式上也明显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新时期的动画艺术不仅在传播方式上更加灵活,而且还打破了以往的限制。突出表现在这一时期的动画不仅融合了传统动画播放方式的特点,更为重要的是其实现了观看方式上的自由性,甚至还可以无限制地反复观看。
2.艺术创作的个性化特征
由于动画语言不仅融合了绘画艺术、电影艺术、戏剧艺术等传统艺术形式的创作优势,而且还将前卫精神与通俗文化的内涵也融入其中。这在彰显了动画形式上的多样性的同时,也给予了每一个设计者以表现自我的机会。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则可以通过声音、图像、动作等多种动画形式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发泄自己的情感,从而也使动画创作感染上了设计者自身的个性化特点。
二、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影响下的动画创作内涵
(一)意境美
意境美作为一种美学层次,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书画艺术中表现得更为强烈,但凡文人骚客无不在其作品中深切地表达出了对意境美的追求与向往。这一点与西方的审美文化观念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西方主要追求一种视觉和听觉的刺激,而中国所追求的则是一种蕴含寓意的影像,需要观者在欣赏的过程中用心去体会。事实上,这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
以作品《花季》为例,在该作品中,通篇都运用了传统中国水墨画的风格特点。作品以一对恋人相聚在桃花下展开,然后场景切换到了夏天,他们约会的地点也变成了荷花池边;随后便到了秋季,映入我们视野的是两人在旁边聊天的场景;最后展示给我们的一个场景则是两人在冬季的梅花下拥抱。从这一简短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整部动画的画面处理得十分和谐,处处充满了写意性的特点,结合着悠扬的琴声,表达出了一种含蓄的意境美,从而流露出人类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之情。诸如此类的作品还有很多,如在妙音动画的《德行天下》之《百喻故事》这一系列动画中,也以一种简洁洗练的绘画风格达到了以形写神的效果。
(二)意味美
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不仅蕴含着独特的形式之美,而且其内容,也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是一种对现实社会的简单摹写,还包含了社会形态对社会生活造成的影响。因此,通过对作品的分析不仅能够引起欣赏者的审美感还具有浓厚的意味之美。事实上,对意味美的追求不仅体现在动画艺术中,而且在中国传统艺术语言中都得到了强有力的表达。网络动画与传统动画二者之间的不同主要在于网络动画拥有较高的自由度,
以SHOWG00D工作室出品的作品《大话三国》为例,该作品的题材内容主要源于《三国演义》中的一些内容,但是又进行了一些改编,在其中融入了一些现代生活中的情节,从而使这一作品又好像发生在我们身边。如在《草船借箭》一集中的情节就对其故事进行了颠覆。在这一集中,故事中的主人公被塑造成了夹带一口广东口音的形象,而且偶尔还能说上几句英文,在通讯方式上则借鉴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经常见到的手机与摩托车等交通工具。最后的结局也进行了大的改变,曹操通过发射火箭从而打败了孔明。通过这些内容我们可以发现,设计者在制作的过程中无疑是进行了探索的,而故事情节的改变也避免了以往历史剧中照本宣科现象的出现。同时也赋予了我们无限的遐想空间,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又耐人深思。
(三)道德美
在动画片中,除了具有以上所介绍的意境美、意味美以外,还蕴含着深厚的道德美内涵。就道德美的本质而言,主要是追求一种“善”的规范。这是一种潜在的因素,深刻渗透在我们的思维形式之中。在网络动画中的体现则主要是一种观看后的提升。以《西岭雪》为例,在这一作品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宣扬做善事的道德理念,整个作品无论是在题材的选取上还是在情节的设置上都在时刻告诉人家要爱护自然环境,关爱大自然中的一切,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传统文化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前景
如果要想使我国的动画创作得到深层次的发展,就必须深入挖掘赋予动画内涵的动画语言。只有深切地认识到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才能不断地完善与提升自身。就中国的动画创作而言,其所面临的最大的难题便是在动画的发展过程中日益出现的文化失衡现象。由于动画在国内的发展起步较晚,就动画的受众而言,更多的还是受到一些国外作品的影响,而从对动画作品的定位来看,受众对象主要还是以青少年为主,对国内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认识相对较少,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本土文化的不断流失,这不仅给动画的良好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对文化的传承也产生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创作过程中,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审视是值得每一个设计者深刻思考的问题,同时这也是发展中国动画产业的惟一途径。
(一)发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文化
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促使动画的创作更加方便、快捷,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传统科技水平所无法实现的制作效果。在这样的一个驱动之下,也衍生出了一个崇尚电脑制作技术的群体。就其效果而言无疑是华丽的,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动画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形态,其传承性地位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构成了动画的生命和灵魂。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每个民族都积淀了意蕴丰富的民族文化,也正是这一民族文化构成了民族团结与发展的内力源泉。就中国的传统文化而言,历史积淀更为深厚,因此,在动画的创作过程中应该广泛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资源加以创作,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融合的多元性的文化趋势之下,展示本民族的文化内涵,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动画语言成为代表民族文化特征的语言形式。
(二)培育中国动画文化,发展中国动画产业
文化产业指“按照工业的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从这一定义我们可以发现,动画主要具有两个方面的内涵:第一主要是就作为文化产品层面上的动画而言,如同其他类型的作品一样,动画作品以其自身所具有的独特性在不断丰富着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第二个层面则是就具有商品属性层面而言的,动画作为一种商品,无疑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在当代,这种形式表现得更为明显。因此,积极发展与动画相关的产业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话题。
美国是全世界公认的动画产业链最完整,形成最早,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的动画产品和衍生产品年产值约为2 000多亿美元。日本的动画文化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2000年以后,每年在美国播放的日本动画片在40部以上,收入达5304亿日元,销售与动画片相关的商品收入达4 920亿日元。日本的动画产业为国内第三大产业。
从2000年开始,中国也逐渐意识到了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开始大力培养具有中国性质的动画文化及其产业的发展。作为一种视觉文化,只有当我们设计出受大众所喜爱的动画形象时,才能实现文化的感召力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现象。因此,如果能够将中国的民族文化融合到网络动画的生产与传播中,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被社会认可与了解,而且还有利于中国本文动画文化的培养,从而进一步推动动画产业的良好发展,也能够更好地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内涵,使中国动画走向世界。
四、结 语
今天,随着文化的不断融合与发展,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这不仅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而言,而且也是从文化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影响角度出发的。同样,动画在发展的过程中,除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也需要在创作中学习、借鉴中国优秀的文化思想。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以中国文化为核心思想、以民族特色为目的特色发展之路,从而使中国的动画屹立于世界动画艺术之林。
[参考文献]
[1] 彭玲.动画创作与创意[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 陈舒平.中国动画片如何走向世界[J].电视研究,2002(09).
[3] 佟婷.动画艺术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4] 姜军.网络动画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职教育;中职学生浸润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民族从古代社会活动以及演变中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同样也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民族特征以及精神文化,是作为中华民族遗留下来的财富。在经过长时间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它占有重要的位置,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带来了益处。自从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下,特别是在当今的发展形势下,中职教育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也为我国培养了更多的复合型人才。但是,在当前社会发展中,不同文化的入侵对中国人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等。
1 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的主要表现
1.1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常识缺失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有人情世故,内包文、史、哲、艺术、民俗、宗教等,需要大学阶段进行一个或几个领域的专门学习,才能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中职院校往往过于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强调校企合作,不蛑厥尤宋慕逃课程的设置。加之在校学习时间非常有限,很多学生在大学二年级结束时就已经签到就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了,甚至一部分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就加入了某企业的订单班进行有针对性的订单课程学习,几乎再不会接受任何文化思想方面的教育,就连一些最基本的传统文化常识都完全不知晓。
1.2 中国传统文化礼仪修养缺失
“礼”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精神,注重礼仪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孔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一言以蔽之,礼仪即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尊重人”。令人遗憾的是,当今有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基本素养较差,礼仪知识的缺乏,表现在日常生活、学习、做人处事的各个方面,如目无师长、缺失诚信、不遵守公共秩序、随意损坏公共财物、动辄吵架、自私自利、举止轻浮、不会穿戴、甚至故意伤人、违纪违法等。
2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职学生的浸润作用
2.1 塑造中职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特质
目前,中职学生从出生、出现在上世纪,而这时候的时期是一个充满道德滑坡的阶段,这样会在某种程度上致使他们会没有过多的道德意识,很容易失去自我,没有较强的责任感以及感恩的心态,骄傲自大,没有上进心、自私自利等品性较差的特点,实际上还是由于没有较高的文化素养,道德意识不强等。中国传统文化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下对道德品质培养浸润的品行有着重要的意义。中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但要具备熟练的技能,而且还应当拥有高尚的情操以及人格魅力。一个人即使有着很多的知识,扎实的技能,倘若没有较高的文化素养,那么他就不会愿意将自身的知识回报社会,对人类做出善事。人格是一种较高的文化素养,人格的优劣可以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
2.2 提升了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和谐处事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倡导“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感恩思想,同时强调“术业有专攻”、“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这有利于引导大学生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专心于专业岗位建设,培养其爱岗敬业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还强调“头悬梁、锥刺骨”、“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功夫深,铁柞磨成针”的刻苦钻研精神,中职学生如果能够继承这些文化传统,个人修养和职业素养一定会得到有效提升,就业机会将会大大增多,创业能力也一定会大大增强。
3 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对中职学生浸润教育的方法
3.1 课程设置的适当倾斜
高职教育特别注重给予学生某种生存技能的训中职学生练,难免将精力过多地放在教学质量和技能水平中职学生、中职学生就中职学生业率的提升上,欠缺对学生的健康人格塑成教育中职学生。中职院校传统文化课程开设的比较少,而且基本上是零星的一些选修课程。很多学校就连《大学语文》中职学生这类基础课程也不能保证每个专业的学生进行学习。因此,应该对课程设置进行适当倾斜。一方面应该要求大学一年级所有专业学生必修《大学语文》课程;另一方面应当使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变为学生的必修课,课程范围应扩大到文学、哲学、道德、教育等领域,同时在考核时将该课程成绩计入学生学期总成绩,而非仅仅修够一个学分。
3.2 网络平台的有效利用
随着我国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下,中职学生具有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往往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到现代化设备的影响,网络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主要的构成环节。而中职院校应当恰当的掌握网络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在第一时间转变教学模式,紧跟时代的潮流,将教学水平加以提升。学院应当积极设置教师和学生能够在平台上进行沟通,亦或是在学院主页中开设专门的“绿色通道”进行大力的宣传,还有就是在网站上设置一些经典文化栏目的链接,采取不同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可以更直接的触摸到传统文化,进而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式的教育模式。
3.3 教育工作者的表率带动
潜移默化的影响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教学手段,好像“润物细无声”的好雨。而中职院校的相关管理人员的文化素养、人格魅力等都属于传播媒介。作为中职学院的相关教育人员,不管是领导、还是教师,都应当将自身的文化素养加以提高,主动热情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人的言谈举止加以重视,从而实现表率的目的。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曾经说过,大致意思是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实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这大概就是对教育人员文化素养提升的最好标准。“腹有诗书气自华”呈现出我国优秀的文化底蕴,建设一支积极进取的队伍,一定要推动校园文化气氛变得更加的浓烈,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学生一定会深深的体会到文化浸润而愉快的成长,从而变成社会需要的人才。
结束语
通过以上内容的论述,可以得知:在中职院校中,加大对学生传统培养的力度,采取各种手段呈现出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使中职学生可以在校园中无时无刻不深深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所呈现出来的魅力,产生浓烈的爱国意识。相关教育人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都能够成为祖国需要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张晓慧.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有机融合[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06).
在当今世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广告设计越来越机械化、模式化;而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下,广告的持续发展必然要求设计家要突破各种常规,在注意信息传达功能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独特风格的发展,用富有创意的设计去打动消费者的心。于是人们发现,将情感融和到设计之中,广告会获得更易打动人心的力量。其原因在于,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每个人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都受到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人们在传统文化中受到最为单纯、最为原始的温暖人性,因此,在广告设计作品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会使人倍感亲切、温馨、信任,从而在心灵上引起共鸣,激发消费者消费的欲望。现代广告设计只有真正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才能实现最佳的广告效果。
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到现代广告设计中去?其作用又有哪些?这自然不是简单的问题,对于传统文化我们是照搬照抄,还是将传统文化放置一边,不予理睬?笔者认为好的设计应着重于人与人、人与空间和人与自然的融合上,是对传统文化的再创造。而这种再创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用现代的审美观对传统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更富有时代的特征:或者把传统的造型方法与表现形式运用到现代设计中来表达设计的理念,体现民族个性,这是对传统文化再创造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广告设计的融合作用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广告设计构图的作用
所谓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几千年文化发展史中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形成、积累和流传下来,并且至今仍在影响着当今文化的“活”的中国古代文化,这些文化又包含了国画、剪纸、建筑、皮影、雕刻等等。而传统文化又与广告有着不解之缘,两者在构图上的融和关键在于广告设计中传统美学的审美性。之前我们说过;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古国,每个人都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这必然导致我们对“美”的崇拜和追求观念不同与西方国家,形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独色的广告作品。因此,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性影响着广告设计作品中“美”的体现,也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我们都知道广告设计是属于“瞬间艺术”,人们驻足于前的时间短,视线集中的程度有限,要想在这苛刻的条件下给人留有印象,广告的设计就不能太过于复杂,必须要做到一目了然,简洁明确,使人在一瞬之间、一定距离外能看清楚所要宣传的事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广告的设计总是尽可能采取假定的设计手法,将不同时间、空间发生的活动组合在一起,并经常运用象征手法,启发人们的联想来吸引消费者。所以在广告构图中,要突出重点,就要删去次要的细节,甚至是背景。这种设计手法与国画处理构图的手法一致。例如:在国画构图中要求“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精炼:或者“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简洁;“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对比关系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现代广告设计中,构图要概括集中,突出醒目地表达所要宣传的事物,表现物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赋予画面更广泛的含义并使人们在有限的画面中能联想到更广阔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义。我们只有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合到现代广告设计的理念中去,才能使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广告设计真正的融为一体,从而增强广告设计的传播效率与文化艺术意蕴。另外,传统文化与现代广告设计的融和还可以有效增加广告的附加价值,传统文化由于自身特有的功能性和特殊的文化底蕴,本身就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价值,这种价值可以在现代广告设计中起到增强附加价值的作用。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广告设计构思的作用
在现代广告设计中,我们在跟随西方现代设计潮流的时候,已不满足于纯粹跟随,开始对传统文化进行探索,并应用传统文化的构思方法来结合现代广告设计,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及自身的文化内涵,把握并创造出具有东方特色的广告设计作品。广告设计是一种“瞬间艺术”,好的广告作品不仅要让人“一目了然”,还要“一见倾心”,为它所吸引,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要求在广告设计中要具备精湛的构思。清代一位学者曾说过,一幅画“与其令人爱,不如使人思”,好的广告设计作品也是如此。它要让人联想、引起人的美好愿望、表现意境,就要有手段,我们称之为“意匠”。如:“独具匠心”指的就是别人没有想到的你想到了,这也是在广告设计中我们经常提到的一种构思方法。“意匠”具体说来就是选材(先取最精粹部分)、剪裁(去污存清)、夸张(强调形象的特征)、经营位置(构图)、表现(选项用恰当的技法)等,而这一切,恰恰是我国广告设计者最为常用的构思手段。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广告设计内容的作用
传统文化是现代广告传播成功的基础,而现代广告传播则是因为传统文化的滋养才具备了强劲的精神发散效力,“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广告同样适用。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怎样在广告设计的内容上体现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一个“意”字开始,广告设计内容上的意字,指的是传统文化所要表达的意蕴,也是意味深长之意。“意”是传统文化在内容设计上的关键,也适合于现代广告设计所提出的吉祥如意的设计理念,更符合中国人在广告设计上的要求。例如:脑白金的广告语“今年孝敬咱爸妈,送礼还送脑白金”、“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就是利用了中国传统文化对“意”的理解。中国自古就有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脑白金”定位成一种礼品,并且是一种能带给人健康的礼品,极力宣传送礼更要送健康的“意”念。这个观念定位恰好顺应了中国的传统,为广大消费者所能接受,从而有效地树立了企业、品牌形象。整个广告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有强烈的现代气息,既符合了广告主的要求,又达到了准确的广告定位。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地位与作用
我国的现代化就是进行自我完善和发展,也就是说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形成一种有着积极向上的精神的东西。我国的现代化也是如此,我国的传统文化能够促进现代化的不断进步,我国的传统文化正在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世界人的眼球,因此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要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我国现代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一)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根基
中国传统文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根基,这主要是由我国现代化的本质决定的,现代化的本质就是要在科技革命的引领下,进行社会的转型与变迁,我国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农业占有重要的地位,社会变迁受到了农业社会的阻碍,但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却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对我国农业社会的现状进行了真实的反应,能够对我国农业社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规律有着清楚地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能够摆脱农业社会的阻力,为我国现代化的发展铺设道路,提供更多的发展思路。我国现在化进程是不能够脱离社会现实而进行的,必须要充分的结合我国社会的文化背景,对于我国农业社会有着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现代化建设,但是也不能够偏x实际,这样就极容易出现文化虚无主义,使我国的现代文化成为半截子文化。
(二)人文主义理念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原则
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以人为本,坚持人本主义的基本理念,这是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守的原则,也就是说要建设“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尤其是在我国,传统文化是有着浓厚的历史的,在商周时代的时候,人类所认知的一切能力的局限性都是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对于自然界的万物就会本着敬畏的态度来进行,随着人们认识的程度不断的加深,天命的统治就会逐渐的减弱,人们理念就被人们提出,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是以人们理念为主,而且为了人们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要不断的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我国传统文化对于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主要是由我国生态、文化、政治和经济等全方面的进行的,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是不能够缺少传统文化的支持的,任何一个方面都离不开传统文化,因此必须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现代化建设中,是各个民族、地区与国家必须要遵守的原则。
(三)厚德载物的影响
现代化进行是一个机器庞大的系统,这一系统有着范围广、规模大的特点,在这样的情况下,也会受到内部原则和相关文化理念的影响,而且也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外来的一些因素的冲击,尤其是在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着一个清醒的头脑,避免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要辩证的进行对待,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向前人进行学习,通过厚德载物来进行现代化建设,也要辩证来看待,通过博大的胸怀融百家之长,为我国现代化进程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
厚德载物在现代化进程中是极为重要的,也有着积极的影响,从现代化变革的角度来看,现代化的变革就是从一个比较封闭的状态走向社会变迁的过程,这主要体现的是我国物质的不断更新,在很大程度上进行了观念意识的变化,通过相应的实践能够证明开放着的中国强大了、发展了,富有了,安定与幸福才能真正到来。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必须清醒地看到这一点,这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必须背负的历史屈辱。封闭的意识终究看不到世界前进的步伐,聆听不到时代快速发展的号角,更换不来社会的真正进步。现代化进程必须要有开放意识的指引,秉着“厚德载物”与“兼收并蓄”的精神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国现代化进程作为世界现代化发展的一部分,必须主动汇入到现代化的潮流中去,如果与现代化进程的轨道脱轨了,那么结果无疑是“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②因此,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必须以开放的意识去借鉴他国的现代化进程的宝贵经验,以“兼容”和“消融”的方式,逐层地理解、选择和扬弃着自身传统的因素和外来的经验教训,这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一个关键所在。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是现代化进程的精神动力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现代化进程的紧要关头,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固然要发挥今天人们的聪明才智,但也可以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智慧,寻找动力。传统文化可以为我们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克服艰难险阻提供很多有益的启示,它就如同一把钥匙为人们开启智慧之门。所谓中国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基本精神,亦即为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和精髓,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在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即天人合一精神、人文主义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厚德载物的兼容精神、和而不同的辩证精神等,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受过历史巨变和社会变迁的考验而积淀下来的精华,这些精神资源仍然是我们现代化进程的精神动力。
(二)厚德载物的兼容精神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包容意识
现代化建设不是某一个国家、某一个地区的发展目标,它己然成为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全世界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世界在无形的变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缩短。因此,现代化建设需要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来调节各方关系。其一,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厚德载物的兼容精神能够引导人们彼此之间相亲相爱,营造一种“人人亲其亲”的和谐关系其二,在民族关系和国际关系上,厚德载物的兼容精神对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现代化进程更是需要这种大度的包容意识,各个国家与民族共谋发展,互惠互利其三,在文化问题上,现代化进程中要实现文化的现代化,就必须以包容的态度对待域内外各种思想文化,达到“文化百家”的境界。厚德载物的兼容精神必将为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包容意识,现代化建设更是离不开这种包容意识的引导。在现代化建设中包容了各方利益,就等于为现代化建设拓宽道路,创造出更非凡的成就。
三、结论
成功的现代化不但善于克服传统因素对革新的阻力,而且善于从传统因素中汲取有益的成分。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力,同样,中国传统文化的后续发展也离不开现代化的支持,二者是相通相融,共同发展。在推进现代化进程的道路上,将二者有机结合,必将会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
参考文献:
[1]彭付芝,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传统文化;国画;现状;措施
中国分类号:J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21-1
国画作为我国所独有的一种绘画形式,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独有的绘画风格以及表现形式,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每一个时代的国画创作都具有每个时代的意义,但归根结底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在创作国画时,只有把握好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够创作出无可替代的艺术佳品。但现存的国画创作中,却出现了传统文化缺失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富有中国文化精髓的国画的健康成长。
一、国画创作中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
(一)我国的应试教育
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下,对美术生的招生主要是通过文化课成绩加美术专业的知识考核。美术考生的文化课成绩大多比较一般,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他们就选择了美术特长,而大多数的美术考生往往是在一段很短的时间里学习美术特长,通过专门的有强度的训练使他们掌握了应试所需要的技能,而在他们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忽略了对文化课的学习,因此对文化知识的掌握也不是很牢固。随之考生进入了理想的大学,大学宽松的氛围也使他们忽略了对自己文化传统知识的提升,这样就导致他们创作的作品没能很好都体现出中国文化传统的精髓。
(二)国画作品重形式轻实质
在国画创作中只重视作品的表现形式而轻视作品所应表达的实质内容,这也是导致国画创作中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之一。最近几年,一些国画画家呼吁在国画创作中要有创新性,而一些人将创新性进行了片面的理解,认为只是形式及创作技法的创新,在国画作品中加入了很多技法,但这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国画作品的质量,反而使国画作品越来越缺乏传统文化的韵味。
(三)国画作品的西化
现代的教育理念在各个方面都渗透着西方教育的思想,无可厚非,西式的教育确实给我国培养了很多精英,极大的带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在国画创作中,一些画家也是将西方的一些创作思想应用进去,最后导致创作的作品体现不出中国国画所独有的特色,从而导致国画创作中传统文化缺失的现象。
二、加强国画创作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一)改变美术生的应试策略
要对美术生的应试教育加以改变,要加强对美术生文化成绩的要求。这就要求美术生不仅要学好美术专业知识也要有比较好的文化成绩才可进入理想的大学。这样就能保证生源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基本素质。美术生只有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才能在创作中自觉与不自觉加入个人的涵养,从而使创作的作品具有传统文化的底蕴。
(二)创新与传统相结合
在国画的创作中提倡创新,但这种创新不是完全摒弃原有因素的创新,而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创新中含有传统的因素以利于国画作品更好的发展。在继承中求创新,但在继承传统文化时要避免急功近利的态势,要循序渐进以学习其精髓为目的。在此基础上再创作出具有个人见解的创新作品。在创新过程中始终要秉承的是传统文化的精髓。
(三)东西方的结合
在国画创作过程中不能一问的求新鲜感而将大量的西方的创作思想加入其中,久而久之,国画中的传统文化底蕴会越来越缺失。但也不是说一味的保守,只保留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而不吸取西方优秀的创作思想,应该在深刻理解作品的所表达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适宜的加入西方的创作思想,这样创作的作品才能是一个无可替代的艺术珍品。
(四)加大各学科之间的融合
艺术创作之间都存在一定的互通性,在进行某一艺术创作时,可以大量了解与这种艺术创作相关的文化知识。往往在一些比较经典的作品中就包含了丰厚的文化底蕴。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在创作时可以更多的在与艺术创作相关的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灵感,但也不仅仅是当下的生活,还要在其历史发展中体会其蕴含的精神。在这里的传统文化就不仅仅是国画创作当中的传统知识,还包括与国画艺术相关的其他艺术形式的创作,如壁画、戏曲、年画等有所内涵的传统文化,其主要目的是拓宽艺术创作的视野,更好地提升创作的人文素养。
三、结语
总之,在国画创作中要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这就要求在国画创作时不仅仅要考虑艺术表现的一些技法还要更多考虑如何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到艺术创作中。也要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能够不断地探索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优秀作品,以促进中国国画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丽丽.传统文化缺失现象在国画创作中存在的若干思考[J].神州,2011,(29).
[2]李薇婷.论国画创作与传统文化的结合[J].艺海,2014,(01)
关键词:传统文化体验;当代雕塑;创作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文化从上古时期就开始注重万物有灵、天人合一的自然之道,不论是夏商周青铜艺术里的饕餮还是流传至今的象形文字,都能十分明了的传达出中国文化对人与自然之间的艺术性理解;西方的文化从毕达哥拉斯的“万物是数的几何”的开始就走向了征服自然、注重理性精神的实验与探索。西方的文化在不断的扩张,是一种明显的外向性文化,在当今的中国社会,面对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强大的经济文化攻势,国人在吸收优秀成果的同时,把自己在内心世界的归属让位与西方的强势文化。人性化的问题越来越无法逃避,在西方发达的科学技术与政治制度以及经济刺激无法解决的时侯,含蓄内敛,使人心态平和的中国传统文化更能够唤起人的本真,帮助困惑在这个消费的时代和机械复制的时代的现代人找到一个心灵的港湾。
来自台湾的雕塑家朱铭就是一位在这个领域中积极探索并且取得了很大成就的艺术家。从表现上世纪70年代台湾的乡土文化,到之后《太极系列》再到《人间系列》,无一不是从自己对生活的真挚感受出发,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中出发,在塑造中国风骨的同时,他把作品与自然融为一体,也把自己对生活对艺术的真诚融入到了作品中去。“太极”是中国传统化中的精华,从宇宙的起源,到生命的运行,到身体的调息,朱铭成功地将这复杂而深奥的哲理,凝练成现代的具体的艺术语汇。那一座座太极雕塑蕴含着深邃的传统文化精神与凝练的现代艺术形式,它们大气磅礴,气韵生动,概括,洗练,却又传神般的营造出了一个让人向往的天人合一的境界。梅圣俞云:“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与言外”,[1]在朱铭的太极系列中,通过简约的几何造型在空间中的布置,营造出了中国本土文化太极的飒爽英姿,线条的韵律感和节奏感更是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稳重肃穆的气氛,厚重的雕塑感和建筑感引起了观众的心理共鸣,稳重不失灵动,淋漓尽致的把中国武学的内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表现出来,太极系列作为一个象征性符号,它不只是在表现一个武者,更是一个顶天立地,屹立与时空中的中国文化的形象,不论是在自然的山川林木中还是在人的内心世界,它都给予观众一个与天地同在的心灵向往,让每个观众能体验到雕塑的魅力,让每个饱受传统文化浸染的中国人找到了自己文化的归宿。
笔者在创作雕塑《说文解字―巫》中(图1),运用了中国汉字的象形形式感。从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陶器上的符号到之后的甲骨文,金文,铭文,篆书,汉字慢慢从具象的绘画发展成了成熟的半具象半抽象的文字,在许慎的《说文解字・序》中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以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宜,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也,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2]汉字正是人们从对自然中与生活中事物主观感觉的意象表述开始成长起来的。《说文》中对巫的解释为:“巫之意,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2]东西方在原始社会时期都产生了巫术,巫术的诞生是人在与自然,与未知,与生命的交流中取得的经验,它在科学看来是唯心的,幼稚的,可这份幼稚中包含着人们无比执著的信仰,包含着人类的精神寄托,这种寄托在中国演变成了“万物有灵”的泛神论。
图1笔者《说文解―巫》
在创作时,从“巫”字带给本人的传统文化精神中的意象与历史感悟出发,用简洁,庄重的雕塑语言来表达笔者对巫术文化的认知,雕塑材料上采用了温和的木质材料,寓意中国传统文化的质朴与单纯。用三段圆木之间的榫卯来构建“巫”字的工字形框架,木表面施以碳化处理,利用火在木质材料上熏烤过的痕迹来表现“巫”术神秘、混沌的苍茫感,两个人字形的笔画运用了两个女性舞者相向而舞的造型,在视觉效果上运用了仿铜处理,用相对冰冷的语言来与温和的木质材料形成对比,使其产生具有原始意味的情景凝固在时空中的心理暗示。“巫”术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早期的状态,尽管它现在已不大量的存在于当下国人的生活之中,但是它曾经带给人们的心理慰籍依然存在,笔者正是运用了传统文化的意象表现精神来塑造仍存留在人们心灵世界中的这种原始纯真的记忆,让人能够重温古代先民们对天地虔诚的敬畏,遥想众人在血与火中“舞之,蹈之”的神圣图景。
结语: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给人以心灵安慰的精神力量。时下中国当代雕塑艺术中有着太多的选择,而无论做出怎么样的选择,艺术应始终要保持那种“悲天悯人”式的人文关怀。传统文化和当代雕塑艺术的结合也一定要对中国艺术精神有着深刻的认识,只有深刻的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才能更加贴切的表达出作为一个当代中国人的艺术理想。
参考文献:
[1] 姚柯夫.《人间词话》及评论汇编[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