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三学生综合素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初三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
一、初三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一)学校决策任务的执行者
初三班主任是学校决策任务的执行人员,在落实学校各项政策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由于初三毕业班跟其他年级的学生不同,学校在针对初三的学生的学习时间或者学习策略等方面会制定的差异化策略,这些策略就需要班主任进行执行和传达,这样才能更好的对初三毕业班进行管理。
(二)任课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协调者
在初三这个特殊阶段,需要调节好任课教师跟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各个学科的学习效果,为即将到来的中考做准备,班主任在这其中就起到了很强的沟通与协调作用。一般来说,任课教师是通过班主任来了解这个班级中的学生状况的,当学生学习出现问题的时候,也是跟班主任进行沟通和解决。作为初三班主任,积极协调学生跟任课老师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保证各个学科的教学工作顺利的开展,让毕业班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
(三)学生心理开导者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面临着中考的压力和沉重的课业负担,加上家长寄予的厚望,导致一部分学生出现了压力过大以及焦虑等方面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对学生了解比较多,需要担负起学生心理开导者的角色,在开展初三学生心理教育的时候要具备很强的针对性。通过找学生谈话,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帮助他们减压,教育学生树立平常心,把中招考试看做一次磨练,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强化初三班主任班级管理有效性的策略
(一)优化育人环境,形成良好的班风
首先,要积极建设班级文化。虽然初三的学习比较紧张,但是也不能忽视学习环境的优化,只有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下,才能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大家一起互帮互助,互相勉励,争取在中考中获取优良的成绩。班主任要跟学生一起建立相对完善的班级规章制度,像轮流值日制度、请假制度、作息制度等等,越是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越是要强调规章制度的重要性。不能只顾着学习,眼里只看到中招考试,就忽视了纪律观念和卫生观念。
此外,班主任还要带领学生积极美化班级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跟学习质量有很大的关系,在教师的布置方面,本着简洁大方以及知识性的原则,给学生美的感觉,这样在学习的时候更加的有劲,还能起到相应的减压作用。
(二)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减轻学生升学压力
初三学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升学考验,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压力,产生心理问题。所以,在初三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减轻学生的压力,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
首先要帮助学生去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学习目标和计划,树立正确的学习方式,能够理顺各个学科的知识点,这样的学习目的性更强,能够使得学习的效率提高。
其次是适当的组织班集体活动,通过开展活动来帮助毕业班的学生减轻压力,积极鼓励大家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不能只顾着考试与升学,忽视了身体素质,良好的学习的前提就是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再次是让学生有这样一个观点: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遇到的挫折或者困难都只是暂时性的,在学习上也是一样,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要有解决问题的决心和用心。要教会学生拥有恒心,提高他们的抗压能力。
事实上,没有压力就没有前进的动力,但是在出现压力的时候没有很好的处理也会起到反面效果。所以,作为初三班主任,要明确其担负的心理疏导者的角色,关注班级中学生的学习状况,经常与他们沟通,帮助他们缓解升学压力。
(三)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学习成绩决定了学生是不是能够考入理想的高中的关键,而学习方法是影响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所以,作为初三班主任,要积极加大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力度。
首先,要针对初三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和引导。到了初三阶段,学生两级分化比较严重,思想变得更加复杂,有的是奋力冲刺,想考入理想的学校,有的觉得自己基础不好,就得过且过。班主任可以实施全体引导与个别谈心相结合的管理模式,针对前一类学生,要帮助他们制定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让他们保持这个学习劲头;针对后一类学生,要引导他们端正学习的态度,针对这些混日子型的学生来说,要及时改变他们的认知,让他们明白不能因为基础不好就放任自流,帮助这部分学生树立严肃的学习态度,杜绝出现松散的学习风气。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效率观念,有效的学习就是学习时间跟学习效率的结合。班主任要多给学生介绍一些提高学习效率的方式,对于会的知识点要巩固,不会的知识点要及时发问,读懂教材,不能只注重难题和偏题,杜绝无效学习状况的出现,在有限的初三学习时间中正确学习效率的最大化。
(四)注重家校联系,提高班级管理成效
初三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一个人人生的重要转折点,要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班主任就需要注重家校联系,让家长配合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管理。首先,班主任要及时把学生的信息、学校的措施以及跟中考有关的政策告诉家长;其次,班主任要定期与学生家长联系,及时向家长告知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和表现,让家长配合班主任一起缓解初三学生面对的升学压力。再次,班主任要向家长传递新型教育理念和信息,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可以把网络上或者报刊上关于初三学生教育的信息传递给家长。当学生进步的时候,要跟家长一起分享,学生退步的时候,要家长配合找出原因,这些都能对初三班级管理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结论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教育界人士对于改进班级管理模式的呼声也变得也来越高。初三阶段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新课改背景下要对初三班主任班级管理模式进行分析,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优化育人环境,形成良好的班风、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减轻学生升学压力,对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初三升学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玉珍.慈母、严师、良友――初三班主任工作之我见[J].教育园地,2012(10).
构建特色活动课程是学校特色化办学的突破口之一。近年来,学校针对生源特点和寄宿制校本实际,探索实施“体验周”特色活动课程,帮助学生适应和融入新生活,让星执学子“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快乐成长”,进而促进了学校特色的发展。
一、课程构建:基于“快乐衔接”
星执是一所全寄宿制中学,学生来自于经济能力较好的家庭,由于从未离开父母独立生活,难免存在适应新环境难、自主料理生活难、集体生活难、学习快乐难等系列问题。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生活,提高综合能力,为学生的未来生活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成为学校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此,学校着手开发以“体验快乐、传递快乐、感悟快乐”为核心的“体验周”特色活动课程,以实现中学和小学的有机衔接,走读与寄宿生活的有机衔接的新目标。
课程面向初一新生,以学生自愿参加为原则。每年九月开学前一周,学校实施系列体验课程,让学生感受新的校园环境,认识新的老师和同学,体验独立生活和自主管理,体验集体相处和团结合作,体验中小学课程的衔接等,引导学生认识新学校、融入新集体、体验新课程,学会解决寄宿生活中遇到的新问题,快乐融入崭新的星执生活。
据此,学校统筹安排“体验周”七天的课程。第一天是新生报到入学活动。学校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及开幕式,为新生展示“体验周”特色活动课程成果,引领学生参观校园、熟悉班级、自我介绍等,以初步了解课程。第二天到六天,每天清晨有体育锻炼,上午是个性化授课,下午则开展团体竞赛活动课程和快乐自助餐;晚间则安排校园俱乐部活动、电影名片赏析和3D电影欣赏课程。第七天,举行成果展示和闭幕式,邀请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感受“体验周”给学生带来的变化。
“体验周”特色活动课程建设注重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服务,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激发兴趣和潜能;强调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充分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机会,实现多元发展。其开放性的课程形态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学生很快融入了活动中,在新的环境中快乐地生活和学习。
二、课程实施:关注“快乐体验”
学校组建了“体验周”特色活动课程实施组委会,根据制定的实施方案,组成领导小组、课程组、活动组、宣传组、安全保卫组、后勤服务组等机构。每个小组都设有组长和副组长,各组之间团结一致,分工合作;设置一周作息时间表、活动课程表和教师工作安排表,实施岗位责任制,实现岗位分工、职责清晰。同时,学校以班级为单位,以快讯的形式面向家长轮流报道每天活动课程的实施情况以及学生的感受、启示。每天活动课程结束后,各小组进行总结和反思,明确下一步工作要求与质量提升目标。
严谨的领导和指挥,周密的课程布置和计划,及时的反馈和调整,保障了活动课程实施的弹性和质量,为学生创设了快乐的体验过程。
1.序列化的课程设置,关注多元发展
“体验周”特色活动课程着眼于学生个体和班级整体的发展,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形成了序列化结构。课程包括趣味活动课程、个性展示体验课程、中小学知识衔接活动课程,以及多项活动课程。趣味活动课程重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把学生想家、想父母的情绪转移到生动活泼的活动课程中来,从而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个性展示体验课程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既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又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了解和尊重,帮助学生融入班级和学校大家庭,组成新集体;中小学衔接课程,将知识融会在生动的活动实践中,激发学生对初中学习生活的热情和兴趣。
序列课程关注学生的多元发展,以知识性、趣味性、创造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在实践体验中逐渐学会生活自理,学会团结协作,学会尊重理解和包容,以积极快乐的心态步入初中新生活。
2.灵动自主的学习方式,注重提升能力
活动课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生动、活泼的发展。为此,“体验周”特色活动课程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以不同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
动手操作式。这类课程包括陶艺制作、动漫设计、手工制作、烹饪实践等主题,课程实施遵循理论指导——动手体验——总结反思的流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中,由教师辅导学生设计方案、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明白道理,提高动手能力。
例如,学生在烹饪实践课上学做吉列猪扒时,先由老师介绍食材的选择技巧、配料的使用度量,以及烹饪过程和注意事项等;之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动手烹饪,享受动手实践的快乐;最后,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在课后写下感悟和收获。有学生在收获中写道:“看着这块自己精心制作的金黄色猪扒,一种从未有过的满足感涌上心头。”“从饺子到南瓜饼,从蛋糕到吉列猪扒,我已从一个在锅前手忙脚乱的人变成了一个小小烹饪能手。”
合作竞技式。这一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互助合作的习惯,让学生愉悦身心、增长才干。趣味水上和陆上运动会、海底捞“月”、旱冰体验等活动课程,在实施中都注重采用合作竞技的方式。课程开展前,教师先做要领指点和示范演练,并借此增进师生情谊。
例如,在开展水上划船比赛时,每组比赛由两支队伍进行比拼。每支队伍的6个队员坐在一个大型泳圈内,徒手划水,在5分钟内先划到对岸的队伍为获胜方。比赛时使用的泳圈很大,若用力不均就会失衡或停滞不前,因此需要学生通力配合,动作协调。这一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合作的意义,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自我展示式。这一活动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充分享受展示才华、收获成功的喜悦。主题班会、流行健康舞展示、文艺晚会演唱、演奏、舞蹈表演节目,以及影视欣赏与品评等课程,都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例如,主题班会课程均由学生自主设计方案,经班主任审核后召开;由学生主持、组织实施,并由学生自己评价课程效果。教师则从旁指导,以扼要讲解、指导欣赏、组织讨论、共同品味等方式参与课程实施。
3.立足发展的评价,提高综合素质
“体验周”特色活动课程立足学生的多元发展,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此,学校将其纳入综合评价体系,采用《番禺执信中学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从生活实践活动、文学艺术才华展示活动和科学实践三个领域开展评价。每个领域再细分相应的综合素质指标和基本要求,分为优秀、良好、合格或需努力四个等级;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最后由教师填写等级和建议,并作为总评。
例如,生活实践活动领域的综合素质包括生活能力、个人素养、团队意识、交往能力、文明礼貌,其中,生活能力的基本要求包括“学会独立生活、生活自理、适应集体生活”等;交往能力包括“善于与老师、家长、同学交流沟通”等。文学艺术才华展示活动领域包括审美能力、组织领导能力、舞台表现能力、心理素养、合作意识等综合素质,科学实践与社会实践活动领域则涵盖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动手制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宣传策划能力等综合素质要求。
“体验周”活动课程实施前,学校先下发评价表开展前测;课程结束后,再实施一次测评。例如,2013年8月的课程评价,参评总人数为520人。在前测中,16人综合素质评定为优秀,246人评定为良好,占总人数的50.38%;活动课程后,263人综合素质评定为优秀,212人评定为良好,占总人数的91.35%。评价结果显示,通过“体验周”特色活动课程的实施,绝大多数学生都在不同方面取得了进步,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创新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和团队意识、合作意识等进步明显,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为全寄宿制学习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家长从中感受和看到了孩子的进步与成长,对学校更充满了信心。
三、快乐成长:促动学校新发展
作为星执特色办学的试点和突破口,“体验周”特色活动课程的实践与探索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引领学校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
“体验周”特色活动课程实施以来,初一新生稳步迈入了新生活。没有学生在和父母通电话时哭泣了,也没有学生吵闹着要回家了,更没有人因为不适应新环境而转学;学生学会了整理内务,合理安排学习和业余时间……更可喜的是,学生在“体验周”特色活动课程中寻找到了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方向,以饱满的实践探究精神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
每年,在星执艺术节、科技节上,新人新作不断涌现,如在广州市青少年网球锦标赛男子甲组双打中,李格贶、伍绍丰同学勇获第一名;而获得广东省传统武术项目锦标赛一等奖的黄振科同学,获得全国少儿美术书法大赛特等奖的吴厚铧、吴煜坤同学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学校科技长廊中,上千件优秀科技作品见证着学生的创新与发展;艺术节上,学生舞狮队、管乐队的精彩表演更受到家长和来宾的高度赞扬。综合素质的发展也带来了学生学业成就的提升,在2013年度中考中,学生取得了总分番禺区第一,五个单科第一的好成绩。
课程的实施也带动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促进了教师的快速成长。“体验周”特色活动课程的实践性和创新性特征,以及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服务的理念,让教师的育人理念得到了更新和洗礼,更深刻领悟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在“体验周”特色活动课程实施基础上,老师们逐步探索开发了校园俱乐部活动课程、烹饪实践活动课程、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并编写了校本教材。目前,学校正在着手打造“毕业生体验周”特色活动课程,把“快乐初三”的口号落到实处,让初三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高效。如今,“教有特色”已成为教师的共识,大家自觉投身特色活动课程建设,追求教学方式的特色化、教学风格的个性化、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努力实现“教有专长、教有特色、教有研究”的成长目标。
继高考改革方案出台后,关系广大学子的中考改革方案也最终出炉。9月20日,教育部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
根据《意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将进行改革,中考考试科目及内容将发生改变;在招生录取方面,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值得一提的是,《意见》明确将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争取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
距离“初步形成”中考新机制还剩4年时间。如何在这段并不长的时间内,夯实基础、设计一个较为严密完善、既公平公正又有利于各类人才甄别培养的新的考试和评价体系并非易事。作为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中考招生制度改什么,怎么改?将面临哪些待解难题?将给未来的考生和家长带来什么影响呢?
中考改革在开学不久后揭开了神秘面纱,无论是从考试科目、考试内容上,还是从评价方式、招录制度上,都进行了“大变脸”。
《意见》称,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主要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考试成绩既是学生初中毕业又是升学的基本依据,明确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多重功能。
“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不是取消中考,而是将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合二为一,实现一考多用,避免多次考试,减轻学生重复备考的负担和压力。”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解释。
近年来,许多地方都进行了“两考合一”的探索,但名称、要求不一,这次进行了统一规范。对于个别尚未实行“两考合一”的地区,这次改革也给予了缓冲期,要求他们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过渡到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很多家长担心全科开考会增加学生负担(图/北京日报)
改革之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将包括《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但并非所有考试科目都纳入录取计分总成绩。
除语文、数学、外语科目外,根据文理兼顾、负担适度的原则,试点地区可确定其他具体录取计分科目及数量,防止群体性偏科和加重学生负担。
此外,为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体育将被纳入录取计分科目,并要求科学确定其考试分值或等级要求。
《意见》还提出,有条件的试点地区,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各门科目合格的前提下,也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录取计分科目的机会。
《意见》要求加强考试招生管理。进一步明确招生范围、招生规模等基本要求,严禁违规跨区域和擅自提前招生,防止恶性竞争。
同时明确提出,大幅减少、严格控制加分项目,取消体育、艺术等学生加分项目,相关特长和表现等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对本地区加分项目和分值进行清理和规范,取消不合理的加分项目。
不过,这次改革在提出取消体育、艺术等竞赛类加分项目的同时,为了继续鼓励学生发展兴趣特长,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相关表现等将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在招生录取时会作为参考。
此次改革中,综合素质评价将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一起,成为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的依据。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分别是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主要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
《意见》要求,初中学校要将用于招生使用的活动记录和事实材料进行公示、审核,为每位学生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提供给高中学校招生使用。
据了解,综合素质评价将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订统一要求,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制订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在结果使用上,将实行‘谁使用谁评价’,由高中学校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制订具体的使用办法。”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尽管教育部门表示,并不要求将所有科目都纳入招生录取计分科目,旨在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考试和评价体系,但部分教育工作者及家长还是充满了疑问,在实行“全科开考”的情况下,如何保证不会增加学生负担?如何保证素质评价的公平客观?
这次改革的重头戏之一便是考试科目构成。按照方案设定,把初中所学的全部科目纳入考试范围,克服一些科目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情况。而在具体的操作上,把语、数、英、体育纳入统一录取计分项目,而其他科目可以由试点地区根据“文理兼顾、负担适度”的原则,自主确定哪些纳入“录取计分”。也就是说“全科开考,部分计分”。
从广州的情况来看,初中阶段学习12门文化课,而中考只考语、数、英、物理、思想品德和化学六门,生物、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以及计算机则不考。据业内人士透露,改革之后,很可能把部分如今没有考试的科目都纳入选考范围。
“所有科目都要考,届时负担到底如何,则要拭目以待。”广东省特级教师、卓越教育研究院院长赵卫平说。有媒体记者对部分老师进行了采访,采访中大多数老师直言,任何科目,只要纳入升学计分,都会成为学生的课业负担,只是学生的选择面有可能扩大,学生将可以自主选择除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之外的其他录取计分科目,从而规避自己的薄弱科目。
对此,南京市弘光中学校长周易宏认为,在学生全面发展和不增加学生负担之间,具体哪些课程进入计分范围,方案需要寻找平衡点。
广州广雅实验学校校长钟秀平认为,对于开足开好国家课程的学校来说,全科开考不会增加很大负担,但是如果把电脑、艺术纳入计分的话,对农村学生并不公平,所以建议纳入中考计分的科目数量应该相对稳定,不宜增多。
“要在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充分反映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在当前还是一个相当有难度的课题。它需要人们注重过程性的评价,即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与记录学生的行为。”华东师范大学考试与评价研究院院长陈玉琨说,“学校和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具有代表性的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注重学生在行为中的闪光点。并且教师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指导,促进学生发展进步。诊断发展问题,对学生的成长大有帮助。”
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认为:“综合素质评价在操作层面仍需反复斟酌。举例来说,艺术素养如何评价?是否把所谓的艺术考级作为衡量标准?一个学生,他没有所谓的艺术考级证书,就一定意味着他没有艺术素养吗?再进一步说,那是否要去鼓励学生进行艺术考级?这又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方向和初衷,但不以艺术考级作为标准,那么如何来评定?”
张人利表示,除了综合素质所包含的内涵本身的标准问题外,还有区域间的标准统一问题。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从农村的整体教育情况来看,既没有经济实力进行所谓艺术教育,同时也没有这样的教育资源和环境。
“综合素质评价是中考改革成败的关键,也是最大的挑战。”清华大学附中校长王殿军说,“综合素质评价的推出,让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克服了仅仅用终结性的中考成绩来选拔学生的弊端。”
相关专家表示,迈出综合素质评价这一步是必须却十分不易的。如何尽量做到客观记录,减少人为干预甚至造假,又可以准确科学地评价学生素质,是一大挑战。制度、程序、监督体系设计,其实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哪怕有一步的疏漏,都可能让腐败钻了空子,放大操作“不规范”问题。
牵一发而动全身,中考改革也不例外。有专家认为,中考改革后,也许初中就要实行走班制以适应学生选考的需要。对于学生来说,自的增大意味着选择难度增加,如何提高选择能力这些都是学生需要考虑的。
这次中考改革向高考靠拢,考试科目由“套餐”变成“自助餐”。有业内人士留意到,在高考改革公布后,不少高中为了应对选科的需要,实行了“走班制”――即某个科目按照不同的层次开设不同的班,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兴趣进行选择。
中考改革后,不少专家认为走班制可能成为新趋势。对此,赵卫平有一些担忧:“对学校来说,中考改革会影响很多方面:学校是按行政班还是选考编班?是否要实行走班制?如果学科选考人数多了而教师不够怎么办?选课走班如何管理?学生中途大量调整选考科目怎么办?”
而广东省政府督学李伟成则认为:“走班制是分层教学的好办法,初中就开始走班并不奇怪。”但他也表示,这对学校的管理有更高要求,比如场地设置、师资配备、实验器材够不够等都应通盘考虑。
在一线老师看来,走班没问题,但是不应尽早选科编班,否则又会违背改革的初衷。“为了不增加师生负担,选考科目最好在升初三之前确定。不过这会存在一个问题:不选考的科目学习要求会降低,对以后升上高中对应科目的衔接可能会出现问题。初中生认识和分析能力都不强,我担心到时选科基本上是家长在选。”钟秀平说。
改革把自交给学生,但是对于国内不少学生来说,读到高中还不知自己的兴趣所在,考大学也不知该选择哪个专业。如今,初中就要开始选科,他们又该如何选择?如何协调全面发展与特长发展?
杭州一位重点高中的语文教研组长说:“对什么有兴趣,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但以前很多高三学生都回答不出来。现在,高考改革把职业生涯规划从高三提前到了高一,而中考改革就是把这种选择权继续下放,让初中的孩子们开始自己做主,有思考地选择。相当于是把职业生涯规划继续提前,从高一变成了初一。”
对此,李伟成认为,学生很难自己提高选择的意识和能力,学校应为他们开设生涯规划课程。生涯规划课程在国外非常普遍,但是在国内开设得并不多。开设生涯规划课程进行指导,让学生知道学科对应的是哪些职业,自己的兴趣和性格更适合哪些职业,这对于引导他们选择优势学科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会有所帮助。
中考改革不仅会影响到初中生,小学教育教学也会受到影响。
赵卫平认为,由于语数英为必考科目,小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基础学科是大势所趋。此外,由于需要选科,因此对学生特长发展的引导也会有所加强。
李伟成则认为,小升初的竞争可能会因此更加激烈。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初中化学教学 教学评价 教学反思
当今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总量大幅增长,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这就要求新时代的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创新能力,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初中学生到了初三才开始学习化学,在这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学生要亲自动手做探究性实验,还要学习基本的化学知识,一年里要经历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中考模拟等多次考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考试结束后,对待考试结果,都有自己的看法。教师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如何看待学生的考试结果,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动手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学习化学的评价相当重要,但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现实问题。
一、新课标下评价的策略及方法
1.新课程要求采用以学习成长档案为主的自我评价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与发展。初中化学新课程提倡在重视教师及他人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个体的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可以采用建立化学学习档案的方式。学生在学习档案中收集化学学习的重要资料,包括单元知识总结、疑难问题及其解答、探究活动的设计方案与过程记录、收集的化学学习信息和资料、学习方法和策略、自我评价及他人评价的结果。
2.通过活动表现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传统的纸笔测验侧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的结果进行评价。但对学生在探究能力、实验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与进步则更需要通过学生的活动表现作出评价。活动表现评价是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认识和应用水平及表达交流技能等进行多方位的评价。评价结果以简单的方式加以记录,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恰当的反馈予以激励和促进。活动表现评价可以采用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既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又可以在学习结束后进行。在评价过程中应该注意既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又评价学生的活动成果。活动表现评价是一种不同于以往传统评价方法的新型的评价方法。它是用来评估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结果和产品的质量的体系。它将学习与活动结合起来,令学生在活动中培养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同时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3.纸笔测验仍然是常用的评价方式,但必须根据课程改革的需要做出积极的改进。考核的重点不要放在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重现上,不应孤立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测试,而应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中评价,从知识的整体联系上考核。初中化学新课程所强调的认知评价的重点与以往相比有许多变化。纸笔测验要创设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的实际问题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评价学生的能力。
4.学业成绩评价注重学生综合素质。传统的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只是期中或期末的考试成绩,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不强。因此,教学中将学生学业成绩分成课堂评价(权重0.1)、作业评价(权重0.1)、纸笔评价(权重0.6)、实验评价(权重0.2)四部分。学期中或学期末,教师将以上四项的成绩汇集制成表格,依权重展示出学生化学学业成绩,并写上相应的鼓励性评语。应用这种评价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与差距,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新标下课程评价的反思
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学生的评价具有发展性,即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从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评价方式多样化,实现质评与量评、书面评价与口头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性结合,改变以往教学中对学生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做法,把评价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给予学生更多的微笑、宽容、赞许、鼓励、理解、关怀,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进行教师评价,而且进行学生自评和互评,让学生真正认识自己,建立自信,并采取适当的学习策略,对于学生的自主性、反思性、创造性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其优点是十分明显的。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遇到一些现实的问题。
1.评价的实施受升学(选拔)机制的制约。在当前升学考试制度下,中考评价的选拔功能还很强。中考化学成绩作为学生初中阶段化学学习的终结性评价,能确定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进步和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从而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作出整体判断,还可以预言学生在后续学习中成功的可能性并确立后续学习的起点。但是,这种评价是有局限性的。如何将“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评价和“甄别与选拔”的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并最终将“为了学生发展”这一评价作为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2.过程评价有待进一步加强。尽管我们收集了学生的许多资料,也建立了学生化学学习档案,但是仍感到这样还是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现在还不能实行小班化教学,一位教师三个班的教学任务,面对一百五六十位学生,要全面细致地观察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显得力不从心。一般对那些表现突出的学生注意较多,而那些默默无闻的学生就关注不够。另外,由于课时较紧,有些探究性实验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完成,有些学生有时得不到动手操作的锻炼机会,体现不出每个学生发展的全过程。同时,初三学生面临中考,课业负担增加,有些科学探究实验和实验报告的完成需要大量时间,这无疑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这些问题都有待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另外,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样性,发展中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个体差异,而教师的授课内容却是统一的。步调一致的学习进程,会成为某些学生发展的羁绊,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在承认学生发展多样性的同时,如何尊重学生发展的多样性,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发展空间和资源,为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良好的发展,使对学生的评价具有强盛的生命力,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关键词:毕业班的管理 ; 思想工作 ;月考制度 ;家校联系; 后勤保障
一所学校在社会中的地位轻重,能否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好评和重视,跟学校的管理制度有相当大的关系,特别是升学人数是关健,所以说初三毕业班的管理工作就显得由为重要了。我们所谈的管理制度,都是针对人而制定,这一切都归结于教师和学生的工作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和长处,让教师在教育教学方面充分发挥个人才能,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如何搞好毕业班的管理工作,我个人认为要以人为本,加上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才能显现出良好的结果。现我就针对我校的管理工作作如下简述,望各位批评指正,以便纠正不足之处。
一、注重毕业班的管理
任何一所学校的中心工作都是围绕教学为出发点,所以学校的管理工作也就主要以教学工作进行开展,我校一直以来就把毕业班的管理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每一届初三,我校都要成立一个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校长任组长,负责主持初三全面工作,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具体主管和安排各项工作,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班主任为成员,主要负责落实和实施各项工作。
学校的领导成员要以身作则,每天的值班领导必须提前半个小时到校,迟半个小时离校,主要对全校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进行了解和检查,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精神状态等,要做好详实的记载。
学校还规定每一位行政人员负责一个班级,督促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及时做好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和教学常规工作。联系班的领导每周至少到班听一节课,每半月要与班主任和课任教师进行交流、沟通一次,并作好记录;要参加所负责班级的所有家长会、教师会、学生会等班级工作,了解家长、教师、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为班主任工作提供指导和帮助。
二、抓好体考、实考工作
每年初三的体育和理化试验考试工作,也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因为体育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的实施,不仅仅是提高学生升学成绩的因素之一,也是检验一所学校是否正确实施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新课标制度,更是检测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动手能力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体育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对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心理成长意义重大,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文化课成绩的提高,更要关注学生的体育素质和实验操作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还要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心理引导。
三、科学合理安排毕业班任课教师
初三的所有任课教师的安排对教育教学工作来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任何一个班,要是有一位不负责的教师在内,都会影响整个班级的升学情况,所以,我校对初三年级的班级,在任课教师上作了重要调整,对于从初一、初二教学成绩较为突出的教师将继续留任初三任教,对于在初一、初二教学效果不明显,又对学生不太负责的教师,坚决予以调换,将大家公认教学认真负责、学生喜欢的教师调来教初三,这样避免了因学科水平不均衡而影响学生升学的情况。同时,这样做也增强了教师的敬业精神和竞争力度,提高了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做好毕业班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工作
毕业班的教师教学工作相对其他年级的教师教学工作来说,相对较辛苦一些,同时还伴有一定的精神压力,所以学校领导要对毕业班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都要给予帮助,要肯定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教学水平,要主动关心他们的生活和体身,关心年轻教师的成长和进步,对于教师们所提出来的意见和建议,要高度重视,对于那些合理的、实用的建议要及时采纳和实施,对于不太合理的意见和建议要私底下进行解释和说明,这样才能让教师和领导之间相互理解和支持,教师在这样的宽松环境下工作起来心情才愉快,干劲十足。
毕业班的学生思想工作同样重要,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压力和影响,在成绩好的学生心中压力是比较大的,他们为了考省重,不能放松自己的学习,很多休息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所以这类学生,学校驻班领导和班主任要多做思想工作,要求其劳逸结合,放松心情;对于成绩居中的学生,他们面临两难,觉得自己有点希望能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但对自己的能力信心不足,对这类学生,驻班领导和班主任要多给予鼓励和帮助;还有就是成绩较差的这一类学生,他们自知自己不能升学,就放任自流,对学习没有多大的兴趣,而且还有可能影响其他同学学习造成影响,对这一类学生,驻班领导和班主任要多方面的给予引导,注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
五、落实月考制度
初三阶段是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最后时段,将面临人生中第一次选择,所以,学校就更应该对初三学生的教学工作和学习水平制定更为详实的制度。为了更准确和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就必须实行月考制度,月考更有利于学校和教师准确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每次月考,学校要高度重视,对于监考、阅卷、试卷分析、教师总结、学生学习情况等,都要做好详实安排和落实。
六、加强家校联系
随着中考的临近,学生的思想压力越来越大,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弱,容易与教师和家长发生争执,情绪波动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和家长一定要及时沟通,双管齐下,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我校要求班主任和课任教师通过家长会(每期召开两次)、不定时家访、打电话等途径,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家长对学校和老师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驻班领导、班主任和课任教师也要把学校的教育政策、育人目标等信息传递给学生家长,让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并请学生家长给与监督。在这样的方式下,更有利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七、做好后勤保障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方法;教学经验
如今,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普及,为素质教育的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助力。面对如今的世界竞争形势,人们愈发认识到观念、技术等因素的创新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变革意义深远,也愈发清醒地要求通过加强教育教学质量来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教学方法创新,物理作为重视实验教学的重要学科,更是成为实验教学创新改革的先驱者。客观地分析当前的国内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其中一个较为鲜明的特点就是多数初中生反映物理实验教学难度较大。面对这样的难题,解决的关键还在于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形成差异化的教学模式。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经历,个人认为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增进正需要不断研究创新方法来实现,在此方面,有如下经验可供分享。
一、重视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为基础
物理教学的最终目标,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成熟科学的逻辑思维,培养实用有效的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提升教学有效性,首要坚持的创新方法就是重视以激发思维、培养习惯为基础。学生自身的思维变得活跃,有利于改善创新思维模式,提升创新思维能力。为此,物理实验教师可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方法,不断引导学生对特有物理现象进行发散思考,鼓励多侧重点多角度思考评价实验现象。在不间断的锻炼中,学生可对物理实验现象透过表层看本质,紧紧抓住事物特性展开分析,真正激活抽象思维,塑造分析解决问题的好品质。
二、重视开展探索合作式实验教学
我国的新课改明确主张应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探究式教学。这样的要求正是为打破传统教学中师生课堂角色失衡的僵局,提出的要求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个体参与性、互动积极性、独立思维与团队合作等能力。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同样有必要加强合作、探究式的创新教学。师生首先要明确各主体的课堂角色,教师应通过主动姿态在课堂上讲授实验教学的理论与操作活动,让学生可以在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活动中通过各感官的协调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时刻保持物理实验课堂教学的新鲜度与特殊性
世界万物的结构不同、属性不同,所发生和经历的物理变化也是不同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同学们通过各种简易地趣味性实验,增进了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增进了对各种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笔者认为,物理实验教学的难点之一就是如何能够快速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大家在实践中有所思索。实验教学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并可合理安排学生自己动手,通过更多充满新思路、新创意的实验来保持实验教学的新鲜度与特殊性,让学生对物理实现的关注热度不减。如初三学生刚开始接触电磁学,对于“磁感线”的抽象概念理解困难。教师可以积极探索如何让抽象概念具体形象化,可利用橡皮筋套于U形磁铁两极来表示磁感线,此举简单实用,带有一定的新鲜感,同时还便于开展后期“切割磁感线”的单元知识。事实证明,具有新鲜度与特殊性的物理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保持更高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满足感,是可行性极高的创新教学经验。
四、灵活扩大超教材范围的物理实验教学效果
不少初中生都有这样的感受,总觉得在练习或测验题中出现的实验类题目,并没有在物理教材中提到。其实,这样的设置正是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物理能力的良好途径。日常教学中,物理教师可在实验课上适当引入教材中没有提及的物理理论与实验知识,积极对相关主题展开延伸,并引导学生合理剖析,抓住其中的核心概念。学生要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增强物理理论的逻辑思维,在举一反三中掌握类型题目。一些超教材范围的实验所用到的器材,教师还可以灵活使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改装自制,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的提高。如为验证和探讨压力存在的作用效果,教师可自制简便实验道具,在教师的课桌上摆上一块钉有钉子的木板,在其上依次按顺序放上气球、装满重物的纸箱,学生们可以直观地看到,气球并没有被重物压在钉子上而爆炸,从而深刻认识到“受力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压力作用效果”。教师有责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见识更多的自然奥秘,掌握更多的自然规律,因此,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加设超教材范围的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五、全面推广普及现代化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
应用现代化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必然要求,对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而言同样重要。首先,教师可利用网络资源以Flash、图片、影音视频等方式将抽象物理概念与现象直观生动地表现出来,扩展实验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其次,教师可积极提升制作应用微课等多媒体手段的能力,有效实现资源整合、丰富教学方式。微课以微小视频为主,借助当前的智能终端与无线网络的普及,教师可将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实验制作成简短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学生的学习不再受时间、环境等限制,提高了创新教学效果。最后,现代物理学科教学还可以考虑引入更多创新的科学技术,如虚拟现实技术等,为丰富完善实验教学带来更多便利。初中物理实验课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能够灵活创建虚拟仿真实验室,让众多复杂物理实验细节可以更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学的结构化、系统化、实用性优势明显。
六、结束语
物理实验教学对学科教学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要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物理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总结更多的创新方法。只有结合学生个性与整体能力,才能不断丰富实验教学手段,成功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杨阳.初中物理教学方法选择与创新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5,(7Z):72-73.
[2]靳淑艳.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J].学周刊,2014,(24):129.
本学期教导处工作有了一定的改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益,促进了教育教学发展,不可否认,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仍需要进一步转变
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仍然需要一个过程,要付出更多的的努力,特别是主体化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一开始教师观念都有所转变,但由于在实践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往往产生了一些急躁或急功近利的情绪,造成一些波折,针对主体化教学法实施中产生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也让少数教师产生重走老路的思想。
2、教师队伍建设难度增加
由于一些骨干教师外流,新教师有不能及时补充,如何留住教师
、用好教师对我校是一个难题。
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是我们努力要做好的工作,但目前新教师的思想观念需要进一步了解,在提高教师技能素质的同时,必须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当前教师培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3、加强教学常规检查结果的评价
在本学期的教学检查中仍然发现个别老师为完成任务而补教案、抄补听课记录的现象,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对检查结果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布,也扣发相应的费用,但仍然不能杜绝此现象,对其原因应进行专门的研讨与分析。
4、完善教研组的领导与监督
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是以全新模式进行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远远不完善。如教研组开展中的评价问题,教研组工作开展不均衡问题,教研组长工作开展中的积极性与责任心问题,政、史、地、生、体等组备课的进一步落实问题等等,需要讨论与开展的工作还有很多。怎样才能让教研组长真正感到有职有权有责任,积极主动地去开展工作,怎样解决教研组长所遇到的组内存在的现实困难,提供更好的服务也是教导处在下一步工作中需要思考的重点。
二、主要工作
1、继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
本学期教导处组织了九次业务学习,组织教师学习了《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教育:让思考力生长》、《开发生命的事业》、《课堂交流的内涵究竟是什么》、《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空间》、《寻找现实道路――20*年主体化教学法反思》等教育教学、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文章,同时对《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课程改革专栏文章进行系统的学习与解读,使
教师对主体化教学改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学校组织教师参加了县进修学科培训会达40余人次,参加市、县组织的新课程研讨近30人次,同时还组织参加了省、市、县级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优秀教师等活动13人次,通过学习与研讨,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从深层次有所转变。
2、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落实教学检查制度
(1)、本学期教导处继续完善和落实常规检查工作,对教师的教学计划、集体备课、上课、教案、听课、作业批改、辅导、考试等各个教学环节在学期初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检查方法,并真正做到了落到实处。
本学期教导处组织进行了四次教学检查,检查采取不定期进行的方式,并把专项检查与综合检查相结合,专项检查中重点是备课、听课、试卷批改,做到检查有结果,从检查的情况来看,教研组及老师整体上都较好,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不按要求书写教案,青年教师教案太简,听课次数不足,作业批改不足等现象,检查后在全校教职工会议上
进行了总结,并依据学校规定进行了处罚。
(2)、加强了考试工作的管理中。除年级组常规的月考、期中与期末考试外,成功组织初三学生参加了全省统一的毕业会考,提高了组织管理的水平,同时也加大了考试对教师的评价实效性。
(3)本学期继续完善和落实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做到有组织、有预案、有步骤、有实效,真正把这项工作落到了实处。
3、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
(1)、各教研组活动注重教学活动的效益,摈弃重形式而轻内容的教研,优化课堂教学的环节,提高教学效益,特别对备课、听课、辅导、作业及试卷的批改加强了检查与监督,语文、外语组加强了对作文批改的检查。
(2)、邀请进修学校各学科教研员来学校进行了教学指导活动,本学期教研员来校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听课指导,并与老师进行了研讨,通过一对一活动,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也提高了教师教学能力。(3)、完成了教研组公开课、讨论课活动,语文、数学、外语均成功举行了二次校内公开课,其他学科举行了一次校内公开课,七年级关洪东、李小丰老师参加市里举行的优质课评选活动,获得了好评。本学期组织了特长生活动周,学科竞赛,各学科举行了新课程研讨活动,均达到了预期目标。
4、提高了组织管理水平
本学期按县教育局、进修学校的安排,学校迎来了县督导室、进修学校、中教科等职能部门多次来校,教导处组织了相关被抽调教师的听课活动,及材料的查阅等,通过检查评估一致认为我校教师
一、对留守儿童的关爱误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钱给的越多对孩子越关爱
在外打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自己孩子身边,对自己孩子的思念程度可想而知。孩子在家吃的好不好,穿的暖不暖,学习成绩怎么样等等都是他们非常关心的。他们总是想通过自己在外打拼挣了钱,让自己的孩子现在和将来在花费上都有充足的经济保障。因此,他们在外不辞辛劳,省吃俭用,攒下的钱都舍得花在孩子身上。只要孩子有金钱上的诉求,他们会毫不犹豫地给予满足。有的家长甚至主动寄一些钱给自己的孩子零花。父母们都希望自己不在孩子身边时,孩子吃穿用都不比有父母在家的孩子差。
孩子们也确实需要零花钱,他们要买学习和生活用品,但是现实生活中,家长们给钱随意性较大,也对孩子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钱给得过多过勤,让孩子们形成钱来的容易的错觉,助长他们大手大脚的习惯,有的学生甚至撒谎说要买学习资料,向家长要钱,这对孩子今后的成长肯定是不利的。还有一些初中生,他们处在生理和心理的一个转型期,有时很难把握住自己,他们开始爱美,把钱用在追求时尚、讲究吃穿上。甚至有少数学生,特别是男生,不能用理智战胜朦胧的情感,把钱用在了谈情说爱的花费上,分散了学习精力。更有个别学生拿了钱去上网、打游戏。有些学生用零食代替了主食,营养不足,身体健康也受到影响。
“再富不能富孩子。”这话一点不假。家长给学生钱无可厚非,但一定要适度,要让监护人定时定额给付,让学生用钱有计划、有安排,形成节约的品德。留守儿童如果不懂得钱来之不易,一味的对金钱和享乐贪求,会养成坐享其成的坏习惯。那么,家长给的钱越多,不但体现不出爱,可能还会害了这些留守儿童。
2.关心孩子成绩只问考试名次
农村在外打工的父母们,大多文化和技术水平不是很高,他们以干繁重的体力活为主,挣的是辛苦钱。他们在外也亲眼目睹了那些高学历懂技术的白领、蓝领能轻松地拿到高额的工薪。因此,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像他们那样因无文化和技术而干繁重的体力活,挣辛苦钱。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的学习上,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学习上成为佼佼者,能上一所好的大学,今后能出人头地。
基于以上因素,家长们对孩子的成绩十分关心。家长打电话向老师或自家孩子询问成绩的时候,他们总是注重横向比较,看孩子在班级的名次,孩子名列前茅,家长会十分欣慰;如果孩子成绩平平,或者名次靠后,他们会对自己的孩子大发雷霆,倍加指责。甚至以让他们辍学、打工相威胁,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在家长眼里,孩子的成绩好坏代表今后是否有前途,很多家长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其实“条条大路通罗马”,孩子们文化成绩不是很好,并不代表他们一无是处。很多留守儿童身上有这样和那样的长处:他们有的在音乐课上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有的书法大赛能获奖;有的下棋无人能敌;有的舞蹈轻盈流畅;有的体育方面有专长……
社会的多元化需要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不能“千人一面”,孩子文化成绩只能说明部分问题,家长不能一概而论。课堂内外学生可积累多方面的能力,我们家长重分数但不能唯分数,学生综合素质、个性化能力也是他们今后走向社会的宝贵财富。
3.电话交流可以代替回家团聚
在外打工的家长普遍认为每周或是每月打电话回家,问问孩子的情况,就可以和孩子联络感情,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爱。可是,家长不知道,孩子们在家和隔代的长辈们毕竟还是很少有共同的语言,他们缺少适宜的倾诉对象,缺少情感交流和心理关怀,内心封闭,容易导致性格孤僻,甚至压抑。再加上老一辈们缺少对留守儿童的有效引导,一些学生正处逆反期,对他们管束越多,他们越反叛,导致孩子与监护人代沟越拉越大。这样,学生就和监护人之间形成了一种沉闷的家庭氛围,留守儿童在家里显得更加孤单、冷清,对他们心理健康、智力发展、道德形成等都不利。孩子们会觉得精神空虚,他们缺失爱,盼望爱,呼唤爱,可是又得不到爱的温暖。他们希望和父母搭建经常性的、随意性的心灵沟通平台,为他们排忧,为他们解难。
家长们因工作繁忙,根本不能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只能蜻蜓点水似的打几次电话。有的家长因假日时间不长,为了节省路费,甚至几年都不回家与孩子团聚。一名初三学生在作文中写道:“燕子去了又来,花儿谢了又开,我的爸爸妈妈为什么总不回来?我本应美满的世界因为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一切变得失去光彩……”。可见孩子们多么希望与自己的父母团聚,享受全家团圆的幸福与快乐!而这一合理夙愿却被家长们忽视了。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材;教学方法
如何把握教材特点、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提高学生的素质?我们认为首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观念。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可以分为三种程度:第一是掌握信息,第二是具有运用知识的技能和技巧,第三是善于创造性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多半只能达到第一、第二程度,要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下面谈谈自己多年教学工作的体会。
一、走近学生――这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让学生喜欢上化学教师。教师与所教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连带关系。如果学生喜欢上某位教师,那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就会明显提高。假如学生不喜欢某位教师,那么,生就与那位教师不配合,教学效果就自然低下了。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仅体现在知识的渊博方面,体现在个人的涵养上。教师欲在学生面前树立完美的形象,首先要有渊博的知识,课堂教学有深度、广度。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备好每堂课,课后还要做好自身的“充电”工作。其次,转变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宰着课堂,学生不敢对所学的知识“插嘴”、“多话”。这种课堂,貌似师道尊严,但学生的内心不敬佩教师,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没有调动起来,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平等、共同开展合作学习,因此,要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课堂。
二、教师要为学生多创造动手参与的条件。
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还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化学课的兴趣。
例如,给初三学生讲铁的性质,做铁钉生锈这个演示实验时,可先让学生自己找材料,每人在实验前准备三支干净的医用针剂小药瓶。按装满水、少量水、干燥三个不同条件各放入铁钉一枚。让学生每天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等到讲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带来“成果”。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结合;直到得出正确结论,效果就比较好。又如碱金属钠的性质演示实验,若教师用刀切去钠外皮给同学们展示银白色时,只有前排同学能看清楚,而后排的就不容易看清,也没有可能拿大块的金属钠去切割演示。所以我将这个演示实验同钠受热、钠与水反应等三个演示实验相合并,让前后桌4人一组进行学生实验。实验中老师讲学生操作,做一个实验,填写一个实验的笔记和结论。三个实验做完了,三个结论也整理好了。这种措施,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促进了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学生不但理解得既快又深刻,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避免了教师一人讲解或演示,学生被动听看的局面。
三、重视反思――这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有一位教育家曾经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假如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他指的反思就是教学后记。教师都会对教材处理和教学过程设计等花费大量的心血。在课堂教学之后,如发现确实有独具匠心之处是应该归纳和总结。另外,再具体的教案也不可能预见师生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全部情况,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总会忽然产生一些灵感,这些聪明的闪光点往往“突如其来,忽然而去,不由自主”,不及时利用教学后记去捕捉,稍纵即逝,会再也想不起来,造成很大的遗憾。
四、结合教材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化学提倡以实验为主的“边讲边实验法”进行概念、理论知识的教学。新教材中的一些概念、理论一般编排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内容之中,是以鲜明的实验事实引入揭示的。对于这样的教材内容,课堂上一般以实验创设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意识,以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以探究问题为学习动力,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进行分析问题、揭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和事实的分析、比较、概括,从而发现、形成概念。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首先由教师演示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变化的实验,然后由学生分组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通过多组学生的实验事实导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从微观去分析化学反应,揭示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这样,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自然形成,学生学习起来兴趣高,学习内动力大,对理论问题认识清楚。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尽可能把一些实验引入课堂中,采用“边讲边实验法”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这种方法是教师在传授某种物质的性质时都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实物,教师演示实验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自觉观察的积极性,并要求观察时认真细致,逐步培养观察能力。
五、学校及教师应进行分层次教学。
学生之间是存在各种差异的,但并不是说将学生分层几个等级,而是在教学中重视每个学生的发展,不能只重视学优生,忽视学困生的发展。新课程教学要求我们重视每个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在教学中要注意问题切入的起点,在要求上有所区别。教学的低起点,有利于每个学生参与,有利于每个学生有所收获;而多层次,则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那么如何做好分层次教学?教学证明,开放性的问题最能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比如,你知道有哪些灭火方式吗?这是个低层次的问题,学生都愿意回答,假如某个图书室着火了,应该选择哪种方式进行灭火呢?它的原理是什么?这个问题难度增加了,部分学生容易答错,学习好的学生能得到提高。这样就照顾每个学生的发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之,教材编入的“常识性介绍”及“选学”内容,语言叙述丰富有趣,学生愿读、易懂,且常常以形象逼真科学的图表描绘。这些内容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学习不再是只为了分数、为了升学,而在于技能掌握、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的价值观及科学态度的形成,在于科学的探究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在于创新潜能的激发。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为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关注社会中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而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