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路建设必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天津市滨海新区第一公路管理处 天津塘沽 300454
[摘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广大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首先阐述了公路部门党员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必要性,结合公路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分析了党员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路径,旨在提高公路部门党员干部的素养,促进公路事业建设与发展。
[
关键词 ]公路部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建设
公路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共服务产品,公路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而公路部门承担公路管理与养护的职责,因而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新时期,“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十对党员干部提出的要求。为了促进公路事业发展,加强公路部门党员干部队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尤为重要。
一、公路部门党员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时代精神的核心,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有利于增强党员干部的凝聚力,更好的发挥党员干部的领导带头作用,利于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设与发展。
(一)有利于整合多元文化价值观
坚持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自从建党以来,我党的主流文化观念一直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并传递着社会正能量。世界局势风云变幻,我党能够矢志不渝的坚持走自己的道路,不迷信、不迷失的主要原因就是有了理论的正确指导。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往来密切,各种文化思潮相互碰撞,促使传统道德观念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西方文化意识渗透趋势加强,导致一些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立场不够坚定,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极端自由主义在党内滋生,造成了不利影响。而加强党员干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能够把世界观、价值观真正在公路部门宣扬,并将其作为各项实践活动的指导纲领,使党员干部能够在多种文化冲击下,异中求同,坚持自己的立场。
(二)有利于提高党员干部的道德操守
道德作为党性基础,是党员干部开展工作的动力之源,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保障。自由、平等、公正与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倡导爱国、敬业、诚信与友善。作为公路部门的党员干部在日常的工作中,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严于利己,抵抗各种诱惑,不滥用职权,公平正义。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能够使党员干部更加认识到自己的工作责任,牢记使命,以身作则,注重修养,发挥出党员干部的先作用,使党内形成清正廉洁的风尚,从而促进所有工作人员道德水平的提升。
二、公路部门党员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路径
在公路部门开展工作时,党员干部发挥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党员的个人价值起到了引领与规范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与培训,使其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为了更好的推进党员干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首先需要提高党员干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信息化的今天,可以根据铁路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构建起全方位的传播体系,利用手机、网络及报刊等传媒手段,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文化的宣传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网络论坛、电子邮件、微信以及微博等,宣传红色事迹,充分发挥出现代网络技术的育人功能。此外,可以结合公路行业的发展实际,定期开展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理念的文体活动,比如,读书节、体育节及艺术节等,并要在此基础上开展知识竞猜等活动,寓教于乐,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的开展,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广大党员干部潜移默化的接受先进文化的影响,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
(二)创新形式,深化内涵理解
公路部门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训教育时,要改变传统的思想灌输式的培育方式,而是要导之以理,多采用启发式和引导式的教育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到党员干部的日常生活中。明确目标,在人际交往与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党员干部的价值观念的认知能力,使其为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做到爱岗敬业,为公路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时,要做到动之以情。把较为理性的理论教育与党员干部的情感相结合,关心党员干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与成长情况,使其深刻认识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党与人民群众的要求与热切期盼,同时也是自我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需要。
(三)有效考核,提高积极性
在公路部门党员干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活动中,仅仅依靠教育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而是需要做出科学的规划与设计,即需要建立起一套切实可行的党员干部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规范与考核机制,同时要把党员干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与践行情况与个人的绩效考核挂钩。用科学化的指来对党员干部的思想道理、个人品行及价值观念做出考核与评价,并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典型部门及个人,进行舆论支持与荣誉物质奖励,提高党员干部的工作责任心与积极性,保证党员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与长效性。
结束语
为了促进公路事业发展,加强公路部门党员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尤为重要。在新形势下,要对公路部门党员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有足够重视,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必要性,采用科学方式,提高公路部门党员干部的素养,促进公路事业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叶有根.培育和践行党员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和路径探讨[J].铜仁学院学报,2014,01(15):11-12.
[2]陈臣.党员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2013,04(01):14-15.
[3]岳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研究[J].河南农业学,2012,12(9):13.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辽宁;农村工业;跨越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0-0027-02
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虽然城市化水平较高,但农村人口仍占较大比重,因此新农村建设的任务依然很艰巨。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问题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而这除了需要国家的政策和财力支持外,关键在于农村经济自身的发展。由于土地和人口的约束,仅仅依靠农业无法保证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必须大力发展包括农村工业在内的非农产业。因此,研究新农村建设中辽宁农村工业的跨越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一)辽宁农村工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辽宁农村工业得到了较大发展。2007年全省有农村工业企业13.19万户,从业人员205.15万,实现增加值2 136.51亿元,总产值8 849.86亿元,营业收入8 040.23亿元,利润总额477.70亿元。产业集聚集中发展的趋势明显。截至2007年9月底,辽宁乡镇企业产业集群发展到105个,集聚了13 174户企业,从业人员达到95万。园区经济发展迅速,2007年有乡镇企业园区455个,园区企业数42 953个,从业人员120.56万,企业总产值5 012.76亿元。农村工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村经济的总量,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改革开放后辽宁农村工业虽然取得了上述成就,但与江苏、浙江、广东等省份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2007年辽宁农村工业无论企业单位数、从业人员数,还是总产值,与广东等省份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具体而言,辽宁农村工业企业单位数仅相当于江苏的1/2,不及浙江的1/3;从业人员数仅相当于广东的1/4、江苏的1/5、浙江的16.8%;总产值仅相当于广东的59.2%,江苏的22.8%,浙江的22.1%。
从规模工业企业情况看,2007年辽宁农村规模工业企业单位数仅相当于广东的70%、江苏的33%、浙江的26.3%;从业人员数仅相当于广东的34.1%、江苏的30.2%、浙江的23.7%;总产值仅相当于广东的63.6%,江苏的25.9%,浙江的28.1%。
农村工业发展滞后,不仅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行,也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全面振兴。
(二)辽宁农村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除了发展滞后,辽宁也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在农村工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1.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管理水平低下。由于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管理水平低,管理制度不规范,不仅影响了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的提高,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也导致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问题时有发生,对行业和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
2.资源成本和环境成本高。布局分散的外部不经济性及如此而带来的环境污染加大了环境成本。而一些资源开采型企业是以资源的浪费为代价进行生产的。例如,乡镇小煤窑采用掠夺式的一次开采方法,有的煤炭开采率不到20%,比国有煤矿低近3倍,造成了煤炭资源的破坏和浪费。目前中国已进入经济转型时期,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走资源节约型和环保型新路子,对辽宁农村工业是一个严峻挑战。
3.农村工业企业组织形式不合理。辽宁农村工业多是“小而全”的企业组织形式,这种封闭的企业组织形式使农村工业企业之间、农村工业与城市工业缺乏必要的分工协作以及由此而来的规模不经济,导致农村工业技术装备和技术水平落后、市场竞争力弱的状况不能得到及时改善,产业初级、产品低档的结构矛盾突出。这是当前制约农村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4.农村工业发展的环境有待于改善。目前缺乏具有全局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已有的政策有些也没有落到实处,导致农村工业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仍很突出,土地等要素短缺也给一些地区农村工业发展带来新的困难。此外,包括信用体系在内的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相对滞后,制约了农村工业发展。
(一)农村工业企业组织形式创新
企业组织形式既指单个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包括资本组织形式、管理体制设置等,也包括服务于某种目标而形成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的组织体。在当代经济社会,企业组织的概念已经超越了单个企业的财产组织形式及与之相应的组织管理制度层面,而主要是指由若干单位企业组成的一体化的现代工商企业,及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企业集团框架内企业与企业之间关系的组织体。
根据国际经验和辽宁实际,进行企业组织形式创新,建立大中小型企业系列是一个有效途径。所谓大中小型企业系列是指在同一种行业,生产同一种产品的企业之间,大企业通过合同契约形式与中小企业结成固定的承包经济关系,从而将零部件加工等生产任务交给中小企业完成,使之成为自己的生产车间或附属企业。这样就形成了以大企业为顶点的金字塔型的承包结构。大企业承担技术开发、组装等关键性生产,中小企业承担一般性任务和零部件加工,由此形成高效的生产体系:既充分利用了大企业实力雄厚的优势,也有效发挥了中小企业灵活的机制。当然,建立大中小型企业系列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要有领头的大企业,而且这些大企业要具备较强的实力,能够面向国内外市场,不断强化自身的优势竞争地位。其次,需要合适的行业。并非所有行业都适合建立大中小型企业系列。大中小型企业系列存在的基础是产品生产的内在联系。在规模经济前提下,那些生产过程能够分解的行业,即能够将生产工序分成若干部分,可以由不同的承担者完成的产品生产行业,如机械工业,包括汽车、电子、精密仪器等行业,才是比较理想的选择。第三,要考虑农村当地条件,注意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由于劳动力素质低等的限制,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主要适宜于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如食品、纺织、服装、各种零部件加工等行业。农村工业发达地区可以发挥技术和人才等优势,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等,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二)加快发展农村工业产业集群
作为现代产业组织形式,产业集群能够强化专业化分工,充分发挥产业关联和协同效应,对优化地区产业布局,加快地区经济结构升级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而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目前,促进辽宁农村工业产业集群发展应采取以下对策:首先,积极吸引企业向集群内聚集,不断壮大集群规模。工业园区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有效载体。发挥工业园区的集聚效应,通过优化服务,改善环境,吸引更多包括城市工业在内的同类企业进入。目前尤其要利用“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的契机,吸引城市大工业,进一步使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逐步扩大园区规模,并逐步完善园区的相关配套设施,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待建的工业园区要按产业集群发展合理规划,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以增强对相关企业的吸引力,不断吸引相关企业的聚集,壮大产业集群的规模。其次,对现有产业集群进行内部整合。目前,辽宁农村工业产业集群多为传统产业的小企业的聚集,技术装备相对落后,技术层次偏低,创新能力较差,企业集群内部组织化程度不高,同业无序竞争现象严重,制约了集群升级。因此,有必要进行整合,明确内部分工,促进产业集群向更高层次转变,即由小企业集群内的水平分工协作,转变为由以大企业为核心的垂直分工协作,建立多层次协作体系,同时提高产品档次,增强集群竞争力。第三,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对农村工业产业集群来说,创新战略不一定是原始创新,可以因地制宜,采取注重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战略。有些项目的技术创新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不是单个企业所能完成的,要通过协作才能取得成效。因此,应提高科技园区内企业间的业务关联性,建立良好的合作与互动机制,同时,发挥集群内大企业的领头作用,集中力量,进行关键技术的创新,以整体的合力获取个体所无法实现的协同效应。
关键词:农村公路;养护
随着我国农村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以建成的公路里程不断增加,尤其是农村公路路网规模迅速扩大,农村公路建成后运营期的养护管理工作跟进明显困难;同时,由于交通管理部门普遍存在“重建设、轻养护”的思想,着重于农村公路建设,而忽略或者轻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严重滞后[1]。以上问题已经严重影响我国农村公路安全行车和服务质量,以及我国城镇化进程和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
一、公路养护的必要性分析
公路养护是为了保持公路在运营期间,经常性保持完好状态,防止随着公路运营时间的推移、交通流的持续增加,以及人为破坏而造成公路质量下降,并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所进行的作业。公路养护有利于减少公路全寿命周期内成本投入,改善公路安全行车环境。公路在我国社会、经济等战略中所具有的地位及作用,决定了公路的养护应当是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强制性养护。结合法律法规中有关公路养护的精神要求,制定适合地方公路养护的相关政策,通过法律、政策和制度保障公路养护工作的实施,从而为公路养护保驾护航。
在保障公路养护必要性时,需要保证公路养护工作的及时性,不能因养护滞后而影响公路系统整体建设和发展态势。在实际养护中,对公路存在边沟淤积、路肩损坏、路面裂缝、伸缩缝损坏等一些“小问题” 不可轻视,切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防患于未然”的道理。及时做好养护工作,并实施“预防性养护、防治结合”的养护工作机制,这有利于尊重交通出行者的生命,维护财产所有权,保障我国社会文明建设和经济快速发展。相比前期公路建设需要巨额投资,后期公路运营养护工作的资金投入就相形见绌了。因此,在有限的养护资金制约及较深的“重建设、轻养护”思想影响下,公路养护工作部门要高质量、高效性地完成巨大的养护工程量,就需要充分提高养护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公路养护质量差、效率低、养护资金浪费和设备无效损耗等问题。
二、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据全国的调查来看,现在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中普遍存在严重问题是:① 养资任主体不明确,权责不统一;② 养护资金匮乏,没有稳定的来源;③ 体制不健全,管理与养护不分;④ 没有统一明确的养护标准,养护水平一般;⑤ 管理工作博弱,路产路权没有保护。现行的《公路法》中对村道的养护工作责任未做界定,虽然明确乡道的养护责任主体是乡镇政府,但实际上,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设备等,乡镇政府都无力承担大规模的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任务,因此,客观上造成了大量乡村公路养护缺位的现象。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牵涉多个政府部门,哪些部门参与,由谁牵头负责,上下级关系如何理顺,权责如何分配,也没有明确的规定。
养护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县乡村三级公路养护的关键问题。虽然国家对县乡公路养护每年给予一定的养路费切块补助,但县区交通部门基本将其用于县道的养护,而且地方配套资金太少。另外,地方政府重建轻养现象也比较突出,以致于乡道、村道公路养护资金投入长期严重不足,大部分村道因此处于失养、失管状态。农村公路养护政策不完善、乡村道路养护工作机制不健全、不规范,失养、失管现象很普遍,路政工作也还未触及乡村道路。由于失养、工作不到位,新建公路在一两年内又变成坑洼路,长此下去,大量投资将付诸东流,造成极大的财力浪费,农民的行路难也将会再现。因没有资金来完善边坡、挡土墙等公路构造物,附属设施差,在自然灾害来临时,极易发生塌方、挡土墙倒塌等险情,缩短了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给公路安全和行车安全埋下了隐患,也给公路养护造成了难度,增加了养护压力。养护工程技术力量薄弱,质量不高,从事农村公路养护的工人对公路知识了解不多,不懂技术规范和养护技术需求,一般的农村公路养护还仅仅停留在路面保洁的程度,对一般的公路病害,往往是忽略不计,由于养护质量不到位,既浪费了现有的资源,又妨碍了公路功能的正常发挥。特别是养护技术含量高的公路,必须通过培训提高工人素质,可以避免前修后坏,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降低养护成本。
三、搞好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措施
为保证农村公路进一步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建设和谐的农村公路,促进农村公路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就必须重视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从养护主体的落实和养护资金的筹措等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具体措施如下:
1、明确管理护养农村公路的主体机构,科学划分各部门之间的职责
做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是省、地(市)、县、乡四级政府的共同责任。明确养护责任主体是建立农村公路养护工作长效机制的基本前提。《农村公路工作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确定了农村公路责任主体,落实了管理机构,其中规定:省级人民政府担负着制定建设规划、编制养护计划、统筹安排养护资金、做好指导督查等工作,是领导主体;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建设规划实施、筹集养护工作资金以及协调乡镇政府和组织沿线群众的任务,是直接责任主体;县级交通部门及公路管理机构承担着日常养护管理的具体工作,是实施主体;乡镇政府也有资金筹措和养护工作的义务,是配合主体。
2、健全管理体制,实行“管养分离”的政策,逐步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
《农村公路工作养护体制改革方案》提出要实行管养分离,推进公路养护市场化这一方向,但是这项改革涉及到国家宏观政策的配套和完善,是一项较为艰巨的改革任务。其中健全机制是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关键。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公路养护资源,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路养护新机制,是我国公路养护工作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3、把建设与养护同等重要的思想灌注到公路建设与管理养护中,实行双重考核机制
公路建设是前提,养护工作是保障。要把养护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处理好“快”与“好”的关系,在继续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用更多的精力,下更大的力气,投入更多的资金,切实把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好。公路建设是分段分期进行的,建设成就越大,养护工作任务就越重。
4、主管政体要保证资金来源,并建立稳定的来源渠道
农村公路量大面广,养护资金需求巨大,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是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总之,随着国家有关政策的出台,各地相关制度、实施方案的不断完善,使农村公路建设及养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养护和管理水平会不断提高,只要政府认真看重公路的养护工作,并制定合理的规章措施,农村公路将会更好地为农村交通运输服务,为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长期有效的交通保障,广人农民也会更加长远地享受到农村公路建设成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 现下弊端 管理必要性 研究管理 中心作用
中图分类号:U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4-0141-01
城市在发展的同时离不开公路工程这一环节的突出意义,伴随经济迅猛腾飞,为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生活,公路工程建设面临新局面、新挑战。眼下的公路工程多奔着网络化方向前行,紧随着这样广发的建设使得目前的公路工程显露诸多弊端,给公路工程的建设带来巨大困顿,所以,公路工程建设施工需要迈向更高层面,在过程中要结合新原料、新技术,[1]严加管理施工过程、施工流程以及一些人员的配备。才可以让公路工程施工建设迈向崭新的未来。
一、浅析公路工程建设的施工质量现状
国家在提高交通运输、强化公路建设方面加大了重视力度,有关施工与建设中不同程度得到投资,涵盖了财力、物力与人力资源,且投资力度逐年加大,投资金额节节攀升。可是,在相应的应用资金上却未达到应有比例,危害着公路建设的因素依然存在。在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升的同时,公路的建设问题呈现投入多、隐患多的弊病,工作人员对此理应多角度思考,真正正视建设公路的施工管理职责。
二、公路建设施工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
一方面,公路作为交通运输重要媒介、载体,发挥着桥梁作用的公路建设其施工质量合格与否直接关联着交通运输功能的切实可靠性,唯有建设工作合乎标准,方可提高互联式交通运输的工作高效性。因此,在相应的公路施工建设工作其科学性、重要性不言而喻,倘若建设公路工程不合格,势必为居民出行与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制约。可以说,加强建设公路施工工作应有投入力度下,保持好有关路面环境也刻不容缓。另一方面,公路的施工管理应用有力地促进了公路建设施工工作的高效性、有序性。相当大的程度上来说,交通的发达与通畅会直接提高不同区域间的联络程度,在表现出来的经济文化交流之中就是推动[4]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助推器。此外,就公路建设本身来说,公路工作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毋庸置疑的是整个工程建设人员追求的根本目标,也只有在最大限度保证了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提升对应的管理工作才显得其重要意义所在。最后也才能够让交通运输平稳运行,在已有的公路建通安全可靠情形下,逐步实现各地区联系的加强。最后也是最现实的一点,公路交通出行改善社会大众其生活习惯。面临着公路建设工作的迅猛发展现状,广大的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本着使交通出行更加便利的原则,向道路与交通工作提出高要求。尽管公路的建设质量相当大程度上多有不足,在本质上也要强化工程施工建设的管理步骤,有效带动其进步。另外道路建设工作的入手方面也是大众的财产安全以及基本生活形式的体现,按照人本观念进行工作,其中诸多理念符合现下科学发展观念,影响深远。
三、有关公路建设的管理重点所在
1、施工原料的管理。这个环节必须缜密制定采购计划,规范采购环节的监控,对于一些诸如钢筋水泥的材料理应采用公正、透明的招标式采购,确保了质量环节基础上合理的降低成本,从而保证材料质量合格。材料在运输同时应当标明目的地、产品名称、数量与等级等讯息,也应注清运输中损耗的相应记录,使得核算成本更为准确。同时本着按量与分批的准则进行验收,将抽样调查纳入其中,一旦出现非合格材料必须清除。在进入施工中的材料中做好防火防水和防尘的处理措施,标注[2]清晰的名称、规格、厂家等标志,使得检查和取用更为便捷。为了避免造成在二次运输中增添更多工程建设问题,也要求合理科学的选择堆放方式和场所。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容小觑。
2、对应机械设备的管理。诸多的现代化公路施工工程之中,繁杂的人工劳动部分被取代,采用新式的机械设备持续施工,代替人力。在如此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公路施工期间这些若干机械设备的性能高低直接制约着公路工程的质量。因此,相应的公路建设施工管理员便要了解与掌控好不同设备其自身的适用范围,性能辨别方面,从而让工程任务更加合理配置,推动工程在空间、时间上完成优化组合,最终促使公路工程实现自身效益最大化。也要注意设备管理工作,首当其冲的便是机种与机型的选择,这是开展工作的入手点。这一过程会引起关于整个工程建设项目的重视性与适应性的关注,也会更加透彻设备的专业性。一般来说,为了简化在公路施工中施工工艺,采用遥控操作工程机械,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在设备实际的搭配时 ,机械容量必须与需求留一定余量,达到设备效率高于工程需求的目标。所以,机械设备尽可能规格简化,便于进一步管理调度的顺利进行。
3、公路建设施工的现场管理与有关技术的严加监管。毫无疑问可以将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纳入到工程、公路后期使用效果的重中之重,也充当着质量控制核心的角色。现场管理任务艰巨,须得仔细处理好桥梁和路基的接头,[3]防范桥头的涵顶跳车;合理规范化压实机械对应操作内容,着重保证合格碾压;注意混合材料的拌合时间与程度,操控路面线高和标高;切实保证相应的防洪排水顺畅,使得地下水与雨水及时排出;最后,工程验收时,有关检查必须从路基测试开端,验收准则,一旦不合格都必须及时返工,真正让每道工序达到标准。做好技术交底任务,清晰技术目标。这就严格要求施工人员专业技能需得达到一定标准,加强工程的操作能力和强化培训,让每个具体的技术目标分散到局域上的施工工序之中,责任制化的管理方案也将确保规范建设施工。
结语:由上可知,当下的公路施工建设涉及诸多管理措施不到位的问题,在明确了公路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后,理所应当是要全面地建立施工监管方案,在施工技术与现场上多加严格要求。一言以蔽之,深化有关公路建设施工管理工作,必将进一步完善目前公路建设体系,继而让国家迈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去。
参考文献
[1] 侯香玲.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
[2] 卢庆丰.对公路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
[3] 毕智渊.浅谈公路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
[4] 李涛,常雨,李毅.公路施工管理的优化措施探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4.
第二条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是在公路通车运营2至3年后,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建设项目决策、设计、施工和运营各阶段工作及其变化的成因,进行全面的跟踪、调查、分析和评价。
第三条编制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的目的是通过全面总结,为不断提高决策、设计、施工、管理水平,合理利用资金,提高投资效益,改进管理,制定相关政策等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条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建设项目的过程评价:依据国家现行的有关法令、制度和规定,分析和评价项目前期工作、建设实施、运营管理等执行过程,从中找出变化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二、建设项目的效益评价:根据实际发生的数据和后评价时国家颁布的参数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并与前期工作阶段按预测数据进行的评价相比较,分析其差别和成因。
三、建设项目的影响评价:分析、评价对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文化以及自然环境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评价一般可分为社会经济影响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
四、建设项目目标持续性评价:根据对建设项目的公路网状况、配套设施建设、管理体制、方针政策等外部条件和运行机制、内部管理、运营状况、公路收费、服务情况等的内部条件分析,评价项目目标(服务交通量、社会经济效益、财务效益、环境保护等)的持续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第五条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由主报告及附件两部分组成。主报告应按本办法附件一《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文本格式及内容要求》编制。附件的内容应包括各种专题报告及建设项目管理卡。建设项目管理卡应按本办法附件二《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卡内容要求及填表说明》编制。
第六条编制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必须以项目各阶段的正式文件和项目建成通车2~3年内进行的各种调查及重要运行参数的测试数据为依据。项目通车后需要进行的调查主要有:交通量调查、车辆运行特征调查、车辆运输费用调查、工程质量调查、项目财务状况调查、社会经济效果调查、环境调查等。项目各阶段的正式文件主要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其审查意见、批复文件;施工阶段重大问题的请示及批复;工程竣工报告;工程验收报告和审计后的工程竣工决算及主要图纸等。
第七条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方法应采用综合比较法,即根据项目各阶段所预定的目标,从项目作用与影响、效果与效益、实施与管理、运营与服务等方面追踪对比,分析评价。前期工作的评价技术原则上可用于项目的后评价。
第八条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必须客观、公正、科学,不应受项目各阶段文件结论的束缚。
第九条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及附件文本统一采用297毫米×210毫米(A4)装订,封面采用紫红色。
第十条本办法由交通部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行。1990年颁发的《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试行)》即行废止。
附件一: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文本格式及内容要求。
附件二: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卡内容要求及填表说明。
附件一: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
文本格式及内容要求
I.封面格式
××-××公路后评价报告(编制单位)
××××年××月
II.扉页格式
编制单位×××××(盖章)
单位负责人×××(签章)
总工程师×××(签章)
总经济师×××(签章)
总会计师×××(签章)
项目负责人×××(职称)
参加人员×××(职称)
×××参加单位×××××
参加人员×××(职称)
×××
III.内容要求
目录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建设项目过程评价
第三章建设项目效益评价
第四章建设项目影响评价
第五章建设项目目标持续性评价
第六章结论
附件:
1.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卡
2.有关委托、招标、评审、批复等主要文件的复印件
3.专题报告(包括交通量分析与预测、经济评价等)
第一章概述
一、建设项目概况:项目的起讫点(位置),项目立项、决策、设计、开工、竣工、通车时间等,突出反映项目的特点。
附图:项目竣工平纵面缩图(比例为1/10万~1/20万,内容同初步设计文件要求)。
二、建设标准、规模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三、建设项目各阶段主要指标的变化情况。
四、资金来源及使用情况。
五、主要结论。
第二章建设项目过程评价
一、前期工作情况和评价
(一)前期工作基本情况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三)前期工作各阶段审批文件的主要内容
(四)前期工作各阶段主要指标的变化分析
二、项目实施情况和评价
(一)施工图设计和项目实施情况:包括施工图设计单位及施工单位的选择、建设环境及施工条件、施工监理和施工质量检验、施工计划与实际进度的比较分析等。
(二)项目开工、竣工、验收等文件内容。
(三)工程验收的主要结论。
(四)实施阶段主要指标的变化分析:包括变更设计原因、施工难易、投资增减、工程质量、工期进度的影响等情况分析。
三、投资执行情况和评价
(一)建设资金筹措。若有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二)施工期各年度资金到位情况及投资完成情况(内资、外资数额及其当年利率或汇率)。
(三)工程竣工决算与初步设计概算、立项决策估算的比较分析(按单项工程分内资和外资)。
(四)工程投资节余或超支的原因分析。
四、运营情况和评价
(一)运营情况:包括运营交通量(含路段及各互通立交出入交通量)、车速等运行参数的调查情况。
(二)运营评价:评价建设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分析实际交通量与预测交通量的差别及其原因,并对项目达到预期目标的情况进行分析。
五、管理、配套及服务设施情况和评价
(一)管理情况和评价:包括项目前期至实施全过程的各阶段各项制度、规定和程序的管理情况,各种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功能、组织形式和作用,并对其管理效果进行评价。(二)配套及服务设施情况和评价:建设项目配套及服务设施(包括通信、收费、管理所、服务区、停车场、安全防护设施、标志标线、监控系统等)的设计、方案比选及其实施情况,并对其设置的必要性和适宜性进行分析评价。
第三章建设项目效益评价
一、国民经济效益评价
参照《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根据通车运营的实际车速、经济成本等各项数据,评价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并与决策阶段预测的结论比较,分析其差别及原因。
二、财务效益评价
(一)对于收费公路(包括独立大桥、隧道),根据实际财务成本和实际收费收入,进行项目的财务效益分析,并与决策阶段预测的结论比较,分析其差别和原因。
(二)进一步做出收费分析,明确贷款偿还能力。并分析物价上涨、汇率变化及收费标准变化对财务效益产生的影响。
三、资金筹措方式评价
根据建设资金来源、投资执行情况及财务效益分析,对项目的资金筹措方式进行评价。
第四章建设项目影响评价
一、社会经济影响评价
分析项目对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包括土地利用、就业、地方社区发展、生产力布局、扶贫、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影响和评价。
二、环境影响评价
对照项目前评估时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重点从项目建设所引起的区域生态平衡、环境质量变化及自然资源的利用和文物保护等方面评价项目环境影响的实际效果。
第五章建设项目目标持续性评价
一、外部条件对项目目标持续性的影响:包括社会经济发展、管理体制、公路网状况、配套设施建设、政策法规等外部条件。
二、内部条件对项目目标持续性的影响:包括运行机制、内部管理、服务情况、公路收费、运营状况等内部条件。
第六章结论
一、结论
二、存在问题
三、经验与教训
四、措施与建议
附件二:
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卡内
容要求及填表说明
I.内容要求
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卡由公路建设项目综合管理卡、公路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卡1、公路建设项
目投资管理卡2、公路建设项目交通量比较卡和公路建设项目效益比较卡组成,具体内容要
求详见表1、表2、表3、表4、表5。
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卡也适用于独立大桥及隧道建设项目,其标题相应改为桥梁建设项目管理卡或隧道建设项目管理卡。
II.填表说明
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卡应从项目立项开始时就进行填写。综合管理卡和投资管理卡应在工程竣工通车时编制、填写完毕;交通量比较卡和效益卡应在后评价完成时编制、填写完毕。
一、公路建设项目综合管理卡
(一)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填写在预可行性研究、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工程竣工验收项内。
(二)上报及批准机关、文号填写在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项内。
(三)各阶段工作发生的日期及时间按年月日至年月日填写在日期栏内。
(四)各阶段建设规模和主要的技术指标,应分别填写各阶段审查的(或上报的)和批准的各项内容。"上报文件"系指与"批复"相对应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项目建设规模是指公路等级(如高速公路、汽车专用一级公路、汽车专用二级公路)和里程(单位为公里)。主要技术指标可填写计算行车速度(单位为公里/小时);路基宽度(单位为米)等。桥梁建设项目建设规模是指桥长(包括主桥和引桥,单位为米);两岸接线的公路等级、长度(单位为公里)。主要技术指标可填写桥面净宽(单位为米);车辆荷载(包括汽车和挂车);通航净空(航道等级);两岸接线路基宽(单位为米)等。隧道建设项目建设规模是指隧道长(单位为米);两端接线的公路等级、长度(单位为公里)。主要技术指标可填写隧道净宽(单位为米);隧道净空(单位为米);两端接线路基宽(单位为米)等。
(五)项目各阶段估算、概算和决算的总投资分别填写在工程总投资栏内(单位为万元)。资金筹措分内资和外资,内资包括养路费、国内贷款、交通部车购费补助等;外资包括国外贷款、华侨及港澳同胞集资等。外资折合人民币分别填入各栏内。
(六)项目各阶段估计和实际使用的四大材料分别按总用量(单位为立方米、吨)和总价值(单
位为万元)填写。
二、公路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卡
(一)公路建设项目从立项到实施各阶段的投资、工程量等工程指标,应按各阶段最终批准的和实际实施的指标进行填写;外资按实际使用的币种折合成人民币填写(单位为万元);调整概算填写最后一次调概的数据。
(二)表内项目内容可根据需要增减。估算投资因分项较少,可合并填写。
(三)独立大桥和隧道建设项目投资管理卡的项目内容可参照有关工程投资估算项目表。
三、公路建设项目交通量比较卡
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可行性研究的交通量是指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从预计通车年份到远景服务年份各年的预测交通量;后评价阶段的交通量是指通车运营期间的实测交通量和后评价报告中各年的预测交通量。备注栏内注明通车运营年份。
四、公路建设项目效益比较卡
关键词:工程物探;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勘察;应用
高速公路在传统建设中,主要采用深坑、触探和钻探等方式进行勘察,这几种方式在使用上存在容易受到地形条件的限制,机器运输和移动不方便的缺点,其缺点容易造成测量数据的误差性,不利于勘察结果分析和高速公路建设。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建筑技术的共同发展,工程物探技术应用到高速公路勘察越来越常见,特别针对软土地基、地下管道、隧道等的应用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工程物探技术应用到高速公路建设中能够避免传统方法的影响,提高勘察数据的准确性,为建设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并且能够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下面进行详细介绍。
1工程物探技术简介及使用必要性
1.1工程物探技术简介
工程物探应用计算机技术,通过间接对物质差异性进行物理性勘察,以了解地下介质的分布状况,为工程勘察提供详细的分析数据的一种勘察方法。在使用过程中,这种方法需要依靠电性、磁性和弹性等物性差异,根据电场、磁场和电化学场等地球物理场的差异进行勘察。工程物探技术的优点是其设备较为轻便,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使用后能收到较好成效,其能够收集到的数据较多,实效性强,使用范围较广,能够运用到大面积的地质勘察环境,不仅能够满足不同地形、地质条件的勘察要求,还能够为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决策提供准确的分析资料,保证高速公路的建设质量。需要注意的是,工程物探技术中的方法具有其局限性,在使用过程中根据其特点及建设环境需求进行综合使用,以提高使用效率。
1.2工程物探技术在高速公路中使用必要性
经济的发展面临着物流运输带来的交通压力,同时催生着高速公路网的建设。受区域经济间相互交流发展的压力,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要求施工团队在降低工程成本的情况下提高建设效率,加快建设速度,更需要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在这一发展要求下,需要对路基进行质量把关,准确把握和分析其地形、地质条件,应用有关数据进行检测,以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建设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工程物探技术在高速公路建设中保证快速、准确、质量有保障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在短时间内为工程建设决策提供依据。其能够利用仪器和计算机准确勘察和分析出高速公路所经路段其地形、地质环境的情况,对岩层结构进行分析,并总结环境影响下可能出现的危害等。工程物探技术弥补了传统高速公路勘察中受环境影响大,数据准确性差及仪器设备的移动难等缺点,节约勘察时间,保证精准度,并且借助技术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降低工程成本。因此,工程物探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勘察技术,不能忽视其使用效果,需加强设备维护,与传统技术相辅相成,提高使用效率,确保高速公路的建设质量。
2工程物探技术在高速公路勘察中应用
2.1工程物探技术在软土地基中的应用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类型的地基,软土地基在地质勘察中较为常见。这种地基如果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的质量,不利于整个项目建设,因此,需要加强对此种地基类型的地质勘察。在传统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勘察中,一般是通过钻探的方式进行,钻探缺点较多,现需要对其进行改良,使用工程物探的方式进行。在这里应用到的工程物探技术是面波法。这种方法是应用其屏散特征和传播速度和岩层地质特征相关的特点进行作业,从而得出各项数据。这是由于处于较浅位置的地质结构中其岩层波速存在差异,利用这种差异,能够得出处于软土地质层的地质参数。针对软土地质,这种方法较为简单和快速,在使用过程中,结合传统方法的优点进行使用,能够更好地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更好促进高速公路建设发展。
2.2工程物探技术在破坏性岩溶中的应用
受到地质条件的影响,破坏性岩溶对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产生重大影响,使用传统方法进行勘察,处理不当的情况下,容易引起坍塌现象,不利于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工程物探技术的使用,能够准确勘察岩溶地质情况,客服传统勘察方法中出现的困难,缓解由于勘察不准确而出现的不良状况。在破坏性岩溶地质中,通常采用地质雷达技术和面波法等工程物探技术进行勘察。由于岩溶中,其可能发生坍塌的部位周围岩层比较结实,而采用工程物探技术能够勘察出地质层的结构,准确掌握岩层的走向和分布状况,为高速公路设计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利用工程物探技术能够对高速公路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坍塌的范围和程度进行测量,能够有效地避免因决策失误而将高速公路建于岩层坍塌处,提高高速公路建设实效性,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2.3工程物探技术在地下管线的应用
由于各项基础设施的交错建设,时间先后顺序不一致,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常遇到地下管线的布排,为避免各项基础设施的正常使用,需要对地下管线进行严格勘察,处理好高速路建设和管线的关系,避免出现相互影响的状况。利用工程物探技术中的探地雷达法进行勘察,能够弥补传统勘察方法中只能对金属地下管线进行勘察的缺点,准确地检测出地下管线的位置,为设计和建设中绕开地下管线提供准确依据。
2.4工程物探技术在隧道的应用
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在山区中常出现隧道的模式。处理好高速公路与隧道之间的关系能够节约建设时间,降低资源的使用,大大提高建设效率。隧道成为高速公路建设团队中考虑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技术性难题,处理好隧道和公路建设的关系需要在勘察过程中收集到精确的数据,然而传统的勘察方法难以得到准确数据。利用工程物探技术的瞬变电磁法、音频大地法及高密度电法能够为高速公路建设提供准确的地质数据,为高速公路的选址提供准确依据,减少因决策失误而带来的经济损失,从而提高建设效率。
3工程物探技术的应用效果
随着区域间经济交流和沟通的不断发展,工程物探技术在工程建设特别是公路建设中受到重视,同时也被广泛应用。在使用过程中,工程物探技术能够有效弥补传统勘察方法的缺点,提高勘察精准度和勘察效率,同时能够解决传统方法中的难题,例如,工程物探技术能够勘察出高速公路所需经过路段的地质状况参数,同时对地下管线的分布进行详细测量,利用勘察技术探测高速路段发生地震的可能性,为公路设计提供可靠依据。此项技术的应用收到许多实效,推广价值强。另外,在勘察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将工程物探技术与传统勘察方法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环境进行互换,发挥两者的优势,为提高高速公路建设提供准确数据。
4结论
工程物探技术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方法的缺点,对软土地基、破坏性岩溶、地下管线及隧道能够准确勘察,提高勘察精准度,配合传统方法进行使用,发挥两者的优势,对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效率提供更可靠依据。同时,每一项方法的使用都具有其局限性,应根据高速公路建设特点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方法,同时,结合多种方法进行分析,对勘察出的数据不能直接使用,应通过构建模型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参数特点进行。
参考文献
[1]李江昌.工程物探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及前景[J].技术与市场,2015(05).
[2]关大力.公路勘察设计理念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8).
[3]刘江锋,张文娟.浅析如何提高公路勘察设计的质量[J].经营管理者,2016(10).
[4]孔艳芹.耿瑞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应用研究及发展趋势[J].工程技术,2016(8).
[5]邓曦,石盼.物探技术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地球,2012(12).
关键词:高速公路;全过程跟踪审计;建设;必要性;分析;措施
一、分析将全过程跟踪审计引入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应项目建设管理模式与国际接轨的需要,跟踪审计是必然选择,并提高了中国高速动了建设和管理水平。
在国际上通行的项目管理模式中,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是一种的一种,在其实施过程中不仅具有科学性,同时还具有先进性。
1、建设项目管理的新模式在监理制的成功引入后被开创出来,从而使建设项目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得到了提高。这主要是由于,监理制具有此优点:首先,强化了项目法人单位的管理,提高了整个行业的项目管理水平,从而较好地控制了建设项目的资金、进度和质量。
2、在我国的一些大中型建设项目中,跟踪审计已经被引入,并被越来越多的建设单位所认可,这主要是因俄日跟踪审计不仅节省了一部分人力,同时又是造价成本得到了有效地控制[1]。
从国际上以及国内一些实施高速公路建设全过程跟踪审计的企业中,对我国实施高速公路建设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启示如下:
1、为了形成一定程度的制约于工程监理中,可以实行第三方监督,也就是说,跟踪审计的执行人员可以是社会中介审计人员;
2、为了使业务的决策具有独立性,从曾使工程决策水平得到提高,在跟踪审计被引入工程后,业主可以将跟踪审计的意见作为除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外的另一个参考资料;
3、在跟踪审计被引入之后,对频繁出现的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阻止的有效性大大提高了,从而使建设项目总体目标的实现的可能性被大大的提高了。
第二、跟踪审计有利于监督制约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从源头上遏制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会对廉政建设产生积极的作用。
事后的惩处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事前的防范、事中的控制。完善制度的设计(好的制度可以使好人不致变坏、坏人不致更坏)、公开有效监督机制的建立是根本。跟踪审计是一种全过程的审计,其审计关口前移、全程监控方式可极大发挥预防、监督的作用,有助于控制项目腐败的目标实现。
第三、跟踪审计便于缩小与国家审计的差距,有利于降低或化解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各方的审计风险。
高速公路是国家的基础设施,加强对国家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是国家利益的需要,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权利,今后一段时期高速公路建设更是国家审计机关审计的重要领域。“今后五年,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特大型投资项目、特殊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事项、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执行将试行全过程跟踪审计。”继对四川汶川地震赈灾款物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后,审计署有关负责人2008年7月13日这样明确表示。2008~2012年,审计署将关注对国家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投资项目和国家专项建设资金的审计,查处重大违法违规和严重损失浪费问题,这其中包括有高速公路在内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2]。
二、高速公路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方法
第一、多专业协作法
全过程跟踪审计,需要设计、经济、工程和财务审计等方面人员的广泛配合。加强各专业信息的沟通,通过多专业技术力量的系统整合,发挥各领域专家资源的最大协同力,提高服务工作的专业水平。
第二、例行管理监督法
根据审计工作方案,对于不需直接参与的其它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测评,确认其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和有效,查找项目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管理建议。现场设置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邮箱,增加信息的来源,从不同源头了解真实的信息[3]。
第三、投资管理过程参与法
1、在投资控制的经济措施方面,审计有必要参与以下管理工作:
(1)编制资金使用计划,确定、分解投资控制目标。对工程项目造价目标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防范性对策。
(2)进行工程计量控制管理。
(3)复核工程付款账单,签发付款证书。
(4)协商确定工程变更的价款,审核竣工结算。
(5)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投资支出作好分析和预测,经常或定期提交项目投资控制及其存在问题的报告[4]。
2、在投资控制的技术措施方面,审计有必要参与以下管理工作:
(1)对设计变更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严格控制设计变更。
(2)在设计阶段,寻找通过设计挖潜节约投资的可能性。
3、在投资控制的合同措施方面,审计有必要参与以下管理工作:
(1)做好施工记录,为正确处理可能发生的索赔提供依据,参与处理索赔事宜。
(2)参与合同修改、补充工作,着重考虑其对投资控制的影响。
第四、内查外调结合法
1、采取分析核对各项报表财务数据及实物数据的钩稽关系,理清资金管理的脉络。
2、通过分析程序,发现重要事项或异常现象,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方向和内容。
3、检查财务账簿、凭证,施工过程资料,评价管理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
4、对外部及关联单位函证。
5、对有疑点的重要项目进行典型评价。评价时深入项目现场进行实地观察,对实物进行抽样测量或盘点,直观评价项目建设进度、质量、环保等配套设施建设情况。
参考文献:
[1]中国建设监理协会主编:建设工程投资控制 [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2]蔡传炳.公路工程审计 [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信息时代的来临是和互联网技术发展分不开的,在企业经济管理的时候,一定要对新的技术不断的应用,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更好的发展。在经济管理中不断应用网络技术,可以使管理更加的迅速,同时对企业的发展也是非常有利的。
2高速公路实施经济管理体制的意义和必要性
2.1高速公路实施经济管理体制的意义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很多的行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中,高速公路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高速公路的建设不仅仅能够促进经济更好的发展,同时对社会的建设也是非常有帮助的。高速公路的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得到体现,因此高速公路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速公路的建设是非常有利的,而且高速公路的建设对我国公路事业的发展也是非常有促进作用的,使得我国的经济得到了更好的发展。高速公路的建设是一项资金非常密集的项目,因此在施工建设的时候一定要提高建设的水平,保证高速公路的建设质量。在进行高速公路建设的时候,一定要对公路的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更好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高速公路的建设。
2.2高速公路实施经济管理体制的必要性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使得高速公路在建设的时候要实施经济管理体制。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出现了市场经济,因此,市场经济是要立足于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在进行生产的时候,无论是私有制还是公有制,一定要以市场经济体制作为基本的要求。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市场中竞争更加激烈,而且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经济实现了全球化,这样企业在市场中发展的时候面临的竞争更加的激烈,因此,为了更好的发展经济,一定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断完善,使得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便利。在社会化生产和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现在,经济管理体制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速公路建设领域实行经济管理体制是社会不断发展和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实行经济管理体制是为了更好的保证公路发挥它的作用,保证人们的出行。在我国,高速公路一直实行的是全封闭的收费模式,这样就使得高速公路在市场中是具有排他性的,与此同时,高速公路也是具有非竞争性的,因此,在进行高速公路建设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施工的质量,同时要保证高速公路的功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3实施高速公路经济管理的有效措施分析
3.1法律层面有效措施分析
高速公路经济管理法律层面上的有效措施包括立法层面和执法层面两方面的内容。就立法层面来讲,法治经济即是市场经济,高速公路立法对于高速公路的健康发展和科学管理体制的建立都是必不可少。当前,我们应该从法律的政策和法规入手,对其充分运用和遵循的同时,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对高速公路活动中人们的权利和义务加以明确,从而使得人们在交通行为中实现了有章可循,进一步避免和减少了相关纠纷的发生。立法层面上的目标是高速公路管理和建设的科学化、法制化,为在高速公路的经济管理中有法可依。就执法层面来讲,高速公路经济管理中的执法问题,应作为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点内容来抓。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即是行政管理体制的相关问题,应对公安部门和交通部门的职责分工进一步明确,进行高速公路管理模式的建立统一,真正做到统一、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进行统一调度、综合执法,整合管理资源和各种力量,培养应变能力。与此同时,应加强高速公路的安全管理,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以提高路政部门的执法效率,且需要加强新建管理配套设备进一步的投入。
3.2经济行政层面有效措施分析
同传统的公路一样,高速公路是亦经济社会活动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措施。高速公路具有规模性、公共性、不可替代性和非盈利性、建设周期长、起始投资大、经营风险大、投资回收慢等特征。这些特征的存在使得一些企业因无利可图或无力经营而不愿进行与其相关的活动。而这时政府的干预无疑是必要的,由政府进行高速公路的组织建设,进行良好交通服务的提供,对一些特定企业赋予经营垄断权。高速公路在经营主义上,应当具有特许经营机构非盈利性的主要特性。一般意义上来讲,其又区别于特许经营,而是一种由政府进行参与和授权经营的特许经营模式,但是其主要目的并不是盈利。
3.3成本层面的有效措施分析
高速公路经济管理成本层面的有效措施应从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入手。对于成本的管理主要包括成本相关费用的预测和计划,即预算成本和计划成本两个方面。在实际中,应对施工预算加以编制,且做好相关的成本管理工作,搞好相关预算,完善资本定额,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来对中标价进行确定。高速公路的计划成本指的是在实际的成本发生之前对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机械成本、材料成本、链式工程成本进行预先的编制,做好项目的成本计划可以有效避免失误的发生。高速公路的成本控制包括控制和预算两方面内容,成本控制要求当目标成本确定之后,各部门、各岗位和各职工间应对成本的进化加以控制。
4结束语
关键词:公路工程;造价成本;全过程控制
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道路交通网的完善;公路工程的不断发展又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公路工程施工^程中的一些风险不容忽视,由于公路工程成本巨大,施工过程中必须更加谨慎,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施工与管理,其中工程造价成本控制是重中之重。
1.公路工程造价成本全过程控制的含义与必要性
1.1公路工程造价成本全过程控制的含义
公路工程造价成本全过程控制是指利用科学手段合理确定投资成本、设计预算、施工图预算、发承包合同工程总价以及工程结算竣工决算,将工程造价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提高投资效益,使各方面的利益最大化。整个管理模式分为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阶段,四个阶段是相互对立且统一的整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1.2公路工程造价成本全过程控制的必要性
公路工程造价成本全过程控制,顾名思义就是公路工程造价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的层层控制。投资决策是产生工程造价的源头。当公路工程的决策阶段,需要对公路建设标准、施工地点选择和施工工艺、施工设备等影响公路工程建设的因素进行可行性比较,通过多方面研究比对,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进行成本估算,在这个阶段的成本控制决定了整个施工阶段成本造价控制质量,对公路工程施工成本管理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有效的控制,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不仅能够降低施工成本,还能有效地进行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并最终满足公路施工质量要求和成本控制要求。
2.我国公路工程造价成本控制现状分析
我国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速度日益加快,通车里程不断延伸,也使得行业内对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视日渐增强,这也使得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由于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投人的资金和人力成本较高,公路施工效率较低,给公路建设带来了很大问题。比如,公路建设资金投人膨胀,施工周期过长导致工程造价过高,严重困扰着工程项目投资效益管理;一些施工项目出现了预算超支,结算超过预算等问题,因此,加强公路建设成本管理工作,制定有效的工程造价控制手段,实现合理有效的工程造价控制成为公路建设的当务之急。
3.公路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措施
公路工程实践表明,要控制工程成本造价,并非是从单一的角度出发来控制,而必须从多角度、全过程采取控制措施。
3.1投资决策阶段的成本控制
公路工程投资决策实质上是一个选择与决定投资方向、数目的过程,是对工程的可行性、效益进行技术性验证的过程。特别是公路工程具有投资巨大、周期长、线多面广等特点,因此不同的设计方案会带来不同的经济效益,须全面对比分析不同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效应。对公路工程项目的投资决定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工程建设的成败,决定着工程项目的造价高低以及后期所带来的投资回报。工程建设项目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工程造价的高低,因此需从项目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数量匹配、能力协调等方面考虑,合理确定项目规模的大小。作为编制可行性报告、评估项目可行性等的重要参考,衡量工程造价是否合理以及把控项目建设的重要尺度,选择与工程项目想匹配的建设标准,同时需满足相应国家、地方行业标准,能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有效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充分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理的建设地点,建设地点选择的自然环境、工程地质情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程质量的高低、工程建设的难易程度等,影响工程造价。大力推行技术先进、经济效益良好的施工工艺。选择低能耗、高效益的施工设备。
3.2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设计阶段的设计方案如不合理,极易造成工程建设项目投资增加,使工程成本增大,因此设计阶段对工程建设项目造价控制有重要影响。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措施主要有:①对工程的可行性方案再次进行论证研究,对比分析不同的设计方案,选择经济效益最好、最合理的方案。②初步的设计阶段审查工作分为两次进行,第一次是内部审查,第二次是项目批复机构的审查。施工图的设计是设计阶段的最后阶段,在这一阶段,设计工作者需要参考已经批复的设计任务书,将详细的经济技术措施落实,完成工程项目全过程建设的规划、图纸设计等技术性工作,在保证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安全的基础上,选择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工程成本。
施工图设计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成本控制措施:①重视工程建设项目的资料收集,工程项目开建之前,设计人员需对项目建议书、设计任务书掌握清楚,了解项目所在地点的自然环境、地质水文情况等信息,与此同时,对新型的经济型工程材料及性能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②实施限额设计,优化设计方案。通过实施限额设计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总投资额做到有效控制, 同时需对工程的重点项目的投资做到全面掌控。达到限额设计最佳效果的重点是解决设计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对于公路工程的设计必须选择经验丰富的设计工作人员,经验丰富的设计师能很好的保证设计质量,且达到经济实惠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