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疾病健康管理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高血压健康管理方案;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作用;分析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9.185
临床治疗调查发现, 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控制率非常低, 仅能达到25%左右, 其原因就是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较差, 对于血管管理不重视, 高血压疾病一旦发病, 需要进行终生的血压管理。因此, 高血压的健康管理非常重要[1]。本文研究健康管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作用方面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3~11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55例, 女45例, 年龄63~78岁, 平均年龄(67.1±3.6)岁。入选标准:患者均为本地企业的退休人员, 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疾病, 血压水平2年, 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排除患有心肌梗死、精神疾病、认知障碍等可能影响本次研究疾病的患者, 患者自主意识良好, 可以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按照护理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50例。
1. 2 健康教育方法
1. 2. 1 对照组患者进行一般临床健康教育 对患者进行高血压健康常识宣讲, 并将宣讲的内容印制成手册在患者中传阅, 让患者了解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并主动避免;让患者了解血压治疗对健康的好处以及终身治疗的必要性, 正确地认识药物的副作用, 并定期进行复诊。
1. 2. 2 研究组在对照组健康教育基础上加入健康管理方案进行护理 指导患者血压自测的方法, 叮嘱患者定期地进行血压监测, 帮助患者购买合理的家用电子测压计, 并教会患者家属正确地使用[2]。让患者家属懂得定期测量血压的重要性, 测量1次/周, 测量时间选择在早餐前或是服用药物之前, 并排空膀胱。晚上测血压可以在睡觉之前, 采用坐位姿势进行测量。测量的血压值要详细地记录, 并且每次的饮食、运动情况、服药情况、睡眠、精神状态等也要记录在案。每例患者都指派1名护士进行随访, 并且进行现场指导和点评, 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治疗。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变化。根据患者的服药行为、日常生活管理、医嘱执行情况等对患者进行依从性评分, 满分为100分, 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的依从性越好。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3 讨论
治疗依从性指的是患者在治疗中遵从医嘱的行为程度, 比如服药、饮食控制和复诊情况等, 其代表着患者主观意识上对于治疗结果的执行情况, 患者的依从性越高, 患者进行的治疗行为就越多, 疾病就越容易恢复[3]。临床治疗发现, 高血压患者对于疾病治疗的认识存在着很多的误解, 认为治疗症状减轻后就可以不继续进行药物治疗, 或是由于药物副作用的原因擅自停止治疗, 这些对于疾病的治疗恢复非常不利。因此, 在治疗中, 如何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非常重要。
健康教育方案指的是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 为患者制定的健康恢复方案, 包括饮食、药物控制和复诊恢复等, 让患者对病情病因、疾病治疗方法有着详细的了解, 从而主动参与到疾病的治疗中[4]。将患者的健康教育、药物控制、康复行为等进行综合的干预, 能够明显地提升患者的治疗配合程度。
从本次研究上看,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依从性较低, 说明都存在着一定的治疗抵触情况, 但是在研究护理后,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评分从原来的(53.4±1.7)分提升到(86.4±1.6)分, 对照组患者的依从性评分由教育前的(54.1± 1.5)分提升到(63.2±1.8)分。两组患者的依从性都得到了提升, 表明健康教育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配合程度, 但是研究组分值提升更为明显,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综上所述, 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 应用高血压健康管理方案进行治疗能够明显地提升患者的依从性, 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可以帮助自身更好的恢复, 临床护理意义积极, 可以在治疗中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庞群, 奚翠云, 莫薇.高血压健康管理方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内科, 2014, 13(4):514-515.
[2] 李丽霞.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干预研究.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 10(6):770-771.
[3] Iain JM, Charles DA, Christopher MC. Lay perspectives on hypertension and drug adherence: systematic review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BMJ(Clinical researched), 2012, 34(5):3953.
一、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三病”综合防治方案的实施,建立和完善慢性病防治网络。通过开展“三病”的筛选,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实施精细化管理,提高居民“三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健全长效运行机制,推进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二)具体目标
1.以乡镇为单位,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发现率分别≥8%、1.5%,社区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压率≥95%;患者规范管理率均≥60%;服药率≥60%;高血压管理人群血压控制率、糖尿病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均≥30%;常住人群健康教育覆盖率≥95%、健康知识知晓率≥70%。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发现率≥2‰,规范管理率≥60%,逐步降低精神病人肇事肇祸率。
2.建立完善的县、乡、村三级综合防治组织机构,对每位“三病”患者实行精细化管理,提供个性化干预治疗方案,实现档案动态信息化。
3.对常住人口“三病”患者实行国家基本药物范围内的药品免费配送治疗。
4.建立完善“三病”综合防治长效运转机制。
二、实施步骤
(一)调研访谈,摸清基数(3月1日至3月31日)
1.组织调研组走镇下村,深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通过召开座谈会、民主恳谈、群众走访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城乡居民对健康的需求,明确项目的工作目标和重点。
2.以乡镇为单位,全面掌握已知的“三病”患者数量及分布。
3.召开“三病”防治专家技术论证会,确定治疗方案及年经费数额。
(二)完善组织,制定方案(4月1日至4月27日)
1.县政府成立“三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防治项目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政府和有关单位设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
2.卫生部门建立专家指导组(邀请市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专家参与)、质量控制组、宣传报道组、检查督导组等小组。
3.组建14支诊疗团队。每支诊疗团队由市级心脑血管临床专家、内分泌临床专家各1名,县级相应临床医生各1-2名组成,疾控人员、责任医生、联络员全程参与。同时,组建1-2支精神病临床专家组,负责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诊治。
4.组织参与项目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掌握综合防治项目的内容和要求、明确工作职责。
(三)广泛动员,全员参与(4月28日至5月10日)
召开全县动员大会,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各单位工作职责和任务目标,建立上下一心、步调一致的运转机制。采取各种有效宣传形式,广泛动员群众参与。
(四)落实措施,精细管理(5月11日至10月)
1.采购配置国家基本药物范围内的药品及血糖测量仪、试剂等物资。
2.建立县“三病”信息管理平台,分乡镇以行政村为单位,扩大发现“三病”患者人群,对已掌握的“三病”患者由诊疗团队进行复诊核查,开具个性化健康处方。
3.社区责任医生对现场复诊排查后的“三病”管理对象根据新的分级管理规定,规范开展定期随访工作,并及时将每次随访信息录入管理系统。
4.专家指导组开展巡回指导、随访质量控制、患者药物治疗、非药物干预指导等。
5.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双向转诊制度。
6.通过讲座、健康俱乐部、走村入户宣传等健康教育形式,积极开展非药物干预。
三、保障机制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三病”综合防治项目是惠及我县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是今后几年的卫生重点工作,各单位务必提高认识,按照县政府《关于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县公共卫生委员会《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和本方案要求,落实各项工作措施,确保项目正常有序开展。
(二)明确职责,形成合力
县委宣传部:组织开展公益性、群众性精神卫生和慢性病预防、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宣传,引导群众养成体质健康、心理健全的生活方式。
县发改局: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规划纳入县“十二五”总体规划中,向上积极争取项目建设资金,督促落实,确保乡镇卫生服务站建设适应慢性病健康管理工作需要。
县公安局:重点掌握辖区内可能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的基本情况,把加强精神病人的管理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之中,落实日常监管和控制措施;依法做好严重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的强制收治工作,参与并协同实施应急医疗处置措施;会同民政局等部门做好流散在社会上的精神病人的处置工作。
县民政局:建立健全慢性病、精神病患者救助制度,将慢性病、精神病困难户纳入低保。研究制定精神疾病患者、特困慢性病患者医疗救助政策;组织病情稳定的慢性精神病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使病人通过生产自救,改善生活质量。
县财政局:负责建立慢性病健康管理工作财政投入机制,及时落实实施慢性病健康管理、精神病人服药治疗补助所需资金;配合卫生部门实施慢性病健康管理考核工作,提高资金管理效率。
县人劳社保局:研究制定加强慢性病、精神病防治技术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提高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保持队伍稳定,扩大队伍规模;研究解决提高城镇参保人员的慢性病、重点精神疾病患者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为康复后的精神疾病患者创造或提供就业条件和场所。
县卫生局:负责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和计划;提高合作医疗参保人员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开展项目培训、指导;负责项目的日常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制度和评价机制,完善信息公示及奖惩等制度。
县残联:维护精神残疾者的合法权益,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采取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和社会服务等综合防治措施,推行有利于精神疾病患者参与社会生活的开放式管理,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治疗康复服务,提高康复质量,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生活质量。
县慈善总会:制定慈善救助方案,落实精神病人服药治疗补助所需资金,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重性精神残疾人的慈善救助。
各乡镇政府:负责辖区内“三病”综合防治工作的领导;重视、支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为“三病”患者的筛选和管理提供有利条件;进一步健全农村公共卫生管理网络,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健全并规范公共卫生专干和村(社区)公共卫生联络员制度;加强对村社区的督导,强化组织、宣传和指导,定期召开例会,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完善机制,确保实效
1.定期组织对各乡镇项目实施进度和工作质量进行督导控制,每月通报工作进展情况,保证工作质量。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高血压已成为目前危害社区人群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是冠心病,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在社区内开展高血压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目前高血压综合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我社区对45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建档管理,规范治疗,定期随访,积极给予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社区2010年10月~2011年11月45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和国际高血压标准。男255例,女201例;年龄35~97岁,平均年龄62~68岁;Ⅰ期250例,Ⅱ期135例,Ⅲ期70例。
1.2 方法
1.2.1 建立健康档案与随访对435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包括个人健康档案编号(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电话、监护人、文化程度、职业、过敏史、家族及遗传史等)个人基本信息表,健康体检表(症状)一般状况(测身高体重、体质指数、腰臀围比例)生活方式,现存健康问题,查体,用药情况,健康评价等。根据患者高血水平,危险因素评估,危险性分层进行高血压分类,评价制定健康教育方案。每3个月随访1次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每年1次健康体检。
1.2.2 随访内容: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健康教育的认知程度,生活方式及行为改变情况;血压、血脂、体质指数控制情况;服药依从性及药物反应情况;用药情况,有无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根据随访结果几时调整治疗方案,并进行健康教育,用药指导,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
1.2.3 健康教育对每位高血压患者进行6方面的健康教育主题宣传,具体包括①疾病知识教育②心理指导③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指导④用药指导⑤自我监测血压指导⑥自救指导
2 结果
从患者建档时填写的问卷与健康管理1年后填写的问卷比较,可发现,经过健康教育后,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特别是对吸烟、酗酒的危害,运动和盐与高血压关系。健康教育前后血压变化情况有明显差异。见表如下:
3 讨论
【关键词】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健康管理;多元回归
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浆中胆固醇或三酰甘油水平升高的一种疾病。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首要危险因素[1],与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直接相关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意识的滞后与饮食习惯、运动方式的不合理,导致高脂血症人群呈逐年增长趋势,随之而来的是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研究表明膳食中脂肪、动物性食物过多,谷类食物比重过低的人群,可能引起血脂水平增高,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2]。
2009-03—2010-07,我院启动了对慢性病及高危人群的集中分层健康疗养干预计划。为完善我院高脂血症人群健康管理模式,现以2009年在我院进行体检的5 999例公务员人群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探讨了公务员人群高脂血症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相关因素,为高脂血症及心血管疾病的科学、系统、有效、更具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模断面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09-01—12在我院体检中心参加血脂等检查项目的公职人员共5 999人,从中淘汰测验项目不全人员293人,剩余有效观察对象5 706人,其中男性4 062人,女性1 644人;年龄最大89岁,最小20岁,平均年龄(44.8±13.1)岁,其中男性平均年龄为(44.49±13.04)岁,女性平均年龄为(45.48±13.22)岁。
1.2研究方法健康体检者检查项目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
1.3诊断标准
1.3.1高脂血症高脂血症判定标准依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3],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tg血症、低hdl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tc与tg水平均增高)。
1.3.2高血压高血压诊断标准sbp≥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dbp≥90 mmhg,或近2周内未服用降压药物[4]。
1.3.3高血糖高血糖按照200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诊断标准[5],fpg受损:6.1 mmol/l≤fpg<7.0 mmol/l;糖尿病(dm):fpg≥7.0 mmol/l和/或既往有糖尿病病史,以上两种情况统称为高血糖。
1.4统计学方法将研究对象按年龄、性别、不同高脂血症类型进行分组,应用sas 9.2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回归将高脂血症与高血压、高血糖、年龄、性别进行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高脂血症检出的一般情况体检资料齐全者共5 706人,共检出高脂血症1 633人,患病率为28.62%。年龄最大86岁,最小24岁,平均(47.30±12.30)岁,其中男性平均年龄为(45.91±11.82)岁,女性平均年龄(53.82±12.42)岁。男女比例为1∶0.22。
2.2高脂血症性别、年龄分层特征(表1)共检出高脂血症1 633人,其中男性1 346人,患病率为33.14%;女性287人,患病率为17.46%。年龄分布以50~69岁为主,60~69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大,占总例数的36.34%;其次为50~59岁年龄组,占34.47%。表1结果显示,按年龄、性别分层后,高脂血症患病率均有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其中男性在40~49岁年龄组最高,患病率为39.71%,女性在70岁以上年龄组最高,患病率为35.42%。男性组高脂血症患病率在30~39岁组开始明显增高,到40~49岁组达高峰;而女性组于50~59岁组才开始明显增高,直到70岁后仍保持较高的检出率。各年龄组比较,男性高脂血症患病率除70岁以上年龄组外均高于女性,除60岁以上年龄组外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各组高脂血症患病率比较本组体检者同时进行体重指数(bmi)、sbp、dbp、fpg检查,资料齐全者5 706人。高脂血症分类情况及不同类型高脂血症、高bmi、高血压、高血糖发生情况(表2)。由表2可见高tc血症共405人,高tg血症共534人,其中高tg血症发病人数最多。3种类型的高脂血症中以混合型高脂血症者高bmi率最高。
2.4高脂血症与高bmi、高血压、高血糖的相关性分析(表3)结果显示bmi、fpg、dbp、性别、年龄与高脂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在被调查的因素中,高bmi与高脂血症关系最为密切(标准偏回归系数=0.154 39),高bmi与高脂血症的发生最为相关,其次为fpg、dbp、年龄、性别,说明高bmi、高血糖、dbp升高、年龄越大高脂血症患病率越高,反映出高脂血症者血管硬化、血液黏稠度升高导致dbp升高。本组资料显示高脂血症与性别有关,男性高脂血症患病率较女性高。可能的原因有:①男性饮酒的比例较大,进食高脂肪食物的机会较多。工作压力大,运动时间少。②女性在绝经前肥胖较少,只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肥胖才明显增多。也与女性为保持身材比较注意节制饮食有关。
3讨论
3.1健康体检人群中高脂血症发病情况分析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5 706例体检人群中,高脂血症共检出1 633人,患病率为28.62%。这与公务员人群以静坐为主要工作方式、缺乏运动、饮食和起居不规律等生活方式关系密切。表1显示北京市公务员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脂血症的发生率呈上升的趋势。其中60~69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50~59岁年龄组。男性在40~49岁年龄段高脂血症患病率较高,男性组高脂血症患病率高峰段比女性组出现较早,且各个年龄段男性普遍较女性患病率高,这与男性吸烟、饮酒过量,工作压力、社会压力较大等其他危险因素较女性多有关。结果提示男性在40岁以上年龄段更应关注血脂情况。
3.2高脂血症与高bmi、高血压、高血糖等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脂血症与bmi、fpg、dbp、性别、年龄具有相关性,说明bmi越高发生高脂血症的几率越大,许多研究证明bmi与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有密切关系[6]。
经统计分析高脂血症与sbp升高无显著相关性,而与dbp有明显相关性,反映出高脂血症者血管硬化、血液黏稠度升高导致dbp升高。在对高脂血症进行健康管理过程中,需对多重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对高bmi、fpg升高、dbp升高、30岁以上男性公务员群体应加强对血脂的监测,及早干预以防止高脂血症的发生。近年的临床干预试验表明[7],恰当地改变生活方式对多数血脂异常者能起到与降脂药相近似的治疗效果,在有效控制血脂的同时可以有效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3高脂血症健康管理的必要性健康管理是一个对健康危险因素的检查监测(发现健康问题)评价(认识健康问题)干预(解决健康问题)再监测再评价再干预的循环,其中干预(解决健康问题)是核心[8]。国外利用健康管理来降低慢性病发生的研究已有20多年了,美国人在过去20年利用健康管理的办法使他们的冠心病死亡率降低了2/3[9]。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呈逐渐上升趋势,其中冠心病的发生率与死亡率已成为我国居民主要的健康威胁。因此对高脂血症的干预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重要因素。血脂异常与饮食和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所以饮食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是血脂异常治疗的基础措施。
随着人们对养生保健、健康维护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当前仅以治疗疾病为主的就医方式已无法满足人们对健康的进一步需求,针对慢性病患者对慢性病控制、并发症预防的迫切需求,我院经过多年健康管理经验的积累,逐渐形成了对高脂血症等慢性病独有的健康管理模式,通过长期科学合理的健康维护方案,从根本上改变患者的健康理念,整体提高高脂血症人群健康素质,真正实现身心健康,有效避免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体质,促进全民健康事业的发展。
3.4高脂血症患者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方案探讨我院通过多年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实践,针对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提出了相应的健康管理方案,对高脂血症人群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咨询,提供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的干预方案,由西医系统体检、体检报告分析结合中医体质评估指导、中医四诊等体检结果,给予饮食处方、运动处方、药膳处方、中医养生调理处方、健康管理与健康疗养相结合的健康管理模式,对高脂血症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干预,并定期随访调整药膳、中药保健处方,为高脂血症健康管理人员提供全面、科学、中西医结合的健康管理、健康疗养方案,以达到有效预防高脂血症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研究显示[10],健康管理对血脂异常的有效率达到96.15%,使用这种办法可以有效地改善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从而降低血脂异常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
我院慢病健康管理模式融健康管理与健康疗养为一体,体现了我院“小汤山、大健康”的概念。除科学、系统、综合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方案之外,我院独有的优美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优质的温泉水疗及药浴、宽敞的健身场馆,提供了更利于慢性病康复疗养的环境,使高脂血症患者在接受高质量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干预方案之余,也达到心理调适的疗养目的,最终获得生理、心理的全面健康。
参考文献:
[1]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教材编写委员会.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m].2版.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28.
[2]血脂治疗现状调查协作组.我国血脂异常治疗现状的调查[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15-17.
[3]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7,35(5):390-419.[4]刘力生.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j].高血压杂志,2004,12(6):483-486.
[5]杨文英.重视预防,规范管理———2007年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8,24(2):121-122.
[6]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我国成人体重指数和腰围对相关疾病危险因素异常的预测价值:适宜体重指数和腰围切点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1):5-10.
[7]stamler j,briefel rr,milas c,et al.relation of changes indietary lipids and weight,trial years 1-6,to changes inblood lipids in the special intervention and usual care groupsin the multiple risk factor intervention trial[j].am j clinnutr,1997,65(1 suppl):272s-288s.
[8]陈建勋,马良才,于文龙,等.“健康管理”的理念和实践[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6,22(1):7-10.
关键词:种猪;繁育;健康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 S82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01.034
健康养殖技术的应用对养殖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养殖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才能满足种猪繁育和健康养殖的需求。培育健康的种猪是保证猪肉质量的基础和前提,健康养殖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的保证种猪的质量,进而保证猪肉的质量。
1种猪繁育指标的确定
1.1种猪繁育指标
为了提高养殖场种猪的繁育率,保证猪肉的质量,养殖场需要关注种猪的体形和数量,制定种猪繁育指标。种猪繁育指标见表1。
表1
1.2组建种猪核心群
在建立种猪繁育核心群之前,养殖人员需要制定健康养殖方案,根据方案合理的选择种猪,并进行科学养育,做好养殖记录,进而组建种猪繁育核心群。以某市养殖场为例,该养殖场一直从国家指定的场所购买种猪。目前,该养殖场有杜洛克血统12头,长白9头,大白9头,以上三个品种形成了种猪繁育核心群。养殖人员会在以上三个品种种猪繁育的仔猪中预留45%,并从仔猪出生开始时记录体重及不同阶段的肉质比等。通过三代筛选,种猪养殖场最终会确定种猪繁育的稳定性。
2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的应用
2.1猪场和猪舍的选择及设计
种猪养殖场在选择和设计猪场及猪舍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种猪的特点,并结合种猪的生长特点合理的制定选择和设计方案,引进健康养殖技术为种猪打造环境清洁、通风性好、光照合理的猪场和猪舍,并在猪场和猪舍内安装自动化的饲料机和供水机。保育猪舍必须设置恒温床,并安装自动清粪机器,为种猪创造良好的繁育环境。猪场和猪舍内需要安装以下设备:一是产仔栏,二是保育栏,三是限位栏,四是环保猪圈,五是喷雾器,六是清洗机,七是消毒器,八是灭菌器,九是紫外线灯,十是流风机,十一是自动化清粪机。种猪养殖场只有应用健康养殖技术,加强种猪猪场和猪舍管理,才能提高种猪的繁育率,保证猪肉的质量。
2.2建立健康安全养殖体系
为了给种猪创造良好的繁育环境,养殖人员进入养殖场必须换鞋,换衣服,彻底消毒。实行猪的单向流动制度。养殖场需要每周开一次总结会议,做好会议记录,对种猪繁育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建立健康安全养殖体系。除此之外,养殖场需要建立种猪繁育档案,档案内容包括:一是种猪系谱卡,二是配种表,三是取精登记表,四是产仔登记表,五是免疫记录表,六是饲料消耗表,七是用药登记表,八是病死猪记录表。
2.3精准饲喂
在种猪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需要结合种猪的特点合理制定饲喂方案,使用无公害饲料添加剂,并在种猪的饲料内加入3.5%的中药材,提高种猪的免疫力,降低疾病的发病率。
2.4应用疾病防控技术
通常情况下,种猪养殖场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疾病防控:第一步是隔离,第二步是清洁,第三步是消毒,第四步是保健,第五步是接种疫苗,第六步是优选,第七步是建立种猪核心群。在种猪的饲料内加入中草药,提高种猪的免疫力。帮助种猪增肥的药物配方为:何首乌35%,白芍25%,陈皮18%,神曲15%,石菖蒲12%,山楂8%,按照日饲喂量的1.8%进行饲喂。健康养殖技术在种猪养殖和繁育上都有很大优势,值得推广。在种猪养殖过程中,应用健康养殖技术才能更好地防控疾病,提高种猪的免疫力,降低种猪患病几率。
3结语
在建立种猪繁育核心群之前,养殖人员需要制定健康养殖方案,并根据方案合理的选择种猪,并进行科学养育,做好养殖记录,进而组建种猪繁育核心群。养殖人员只有应用健康的养殖技术,加强种猪猪场和猪舍管理,才能提高种猪的繁育率,保证猪肉的质量。在种猪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需要结合种猪的特点合理制定饲喂方案,使用无公害的饲料添加剂。为了提高养殖场种猪的繁育率,保证猪肉的质量,养殖场需要关注种猪的体形和数量,制定种猪繁育指标。除此之外,在种猪养殖过程中,应用健康养殖技术才能更好地防控疾病,提高种猪的免疫力,降低种猪患病几率。
参考文献
[1]吴永绍.规模化猪场生猪健康养殖体系的研究与实践[D].广西大学,2012.
[2]闫大柱.吉林省现代畜牧业建设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
一、指导思想
按照《省贯彻〈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实施方案》的精神,以进一步推进公共场所管理工作,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认识贯彻《实施细则》的重要意义,把贯彻实施《实施细则》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作为一项长期性重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提高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水平,强化公共场所经营者作为公共场所卫生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保护公众身体健康,减少群体性健康损害事件的发生,着力在全市建立制度完善、管理规范、监管有力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三、工作任务
(一)切实提高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管重要性的认识
公共场所卫生监管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要职责,对于提高监督管理水平,健全卫生监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实施细则》有关规定,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做好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工作,充分发挥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等机构的作用,切实提高监管水平。
(二)抓紧开展《实施细则》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把学习、宣传《实施细则》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具体工作安排。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各种宣传工具,通过电视宣讲、公益广告、悬挂标语横幅等方式,以组织开展《实施细则》宣传周为契机,广泛开展《实施细则》宣传活动,普及公共场所卫生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加强对卫生监督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使监督员全面掌握《实施细则》的内涵,提高卫生监督人员的执法水平;要督促、指导公共场所经营者加强《实施细则》学习,组织开展行业自律教育,引导公共场所经营者依法经营,推动行业诚信建设。
(三)依法履行卫生监管职责,提高监管效率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强化责任意识,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制定贯彻实施的具体方案。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管需要,制定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计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队伍和公共场所卫生监测体系,依法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和抽检工作。卫生监督机构要严格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监管的法律制度依法行政,督促公共场所经营者切实承担起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严肃查处违法经营行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承担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检测任务,按照有关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开展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检测、评价等工作。卫生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合理分工、相互协作,充分发挥卫生部门的整体工作效能,提高监管水平。
四、工作步骤
第一阶段:安排部署、宣传培训阶段(5月1日—6月20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组织开展《实施细则》宣传和培训活动,制定各项工作计划和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6月21日—9月15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各自职责分工,依照各项工作计划和方案开展公共场所监督检查和检验检测和评价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9月16日—10月15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对公共场所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总结自评,并形成书面总结于年10月20日前报至西宁市卫生局法监处。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责任。《实施细则》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起到重要作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有效的落实《实施细则》的实施,细化工作任务,真正做到任务明确,责任落实。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应用效果
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当前糖尿患者群不断扩大,很多患者对于该种疾病还没有发现,甚至发现也不会加以重视[1]。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糖尿病并不会给患者带来直接的生命危害,这也就使得很多患者忽视了疾病的治疗[2]。临床治疗中还没有能够直接治愈糖尿病的方案,故而需要患者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因此糖尿病的治疗还需要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糖尿病的自我监测、糖尿病的健康教育等,来提高患者自我治疗意识,从日常生活中来进行糖尿病治疗[3]。因此,做好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内容。2型糖尿病作为糖尿病的一种,占据了糖尿病患者的95%左右。在当前对很多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都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这主要是因为教育本身的随意性与不适合,以及患者重视程度较低。临床路径健康教育是当前的一种相对有效的教育方案,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实现患者对疾病的准确认知,我院将其用于糖尿病健康教育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57~78岁,平均年龄65.31±4.21岁,病程0~17年,平均病程2.78±1.56年,所有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61~77岁,平均年龄65.21±4.11岁,病程0~15年,平均病程2.87±1.54年,所有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案:对患者讲解糖尿病知识以及治疗方案,根据医嘱对其饮食加以引导。
1.2.2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健康教育方案:其主要分为如下几个步骤:①自患者进入医院后,需要及时与其沟通,从责任人员、常规检查的目的以及方法到医院环境、糖尿病的症状,都需要做出对应的沟通。②从患者的饮食、运动、药物三个方面进行把握,做出细致的规划以及针对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必然的调节。③监督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部分物质需要远离,例如烟酒等,可以定期与患者沟通效果。④胰岛素注射。⑤自我血糖检测。当前已经有相对便捷的血糖检测仪,教授患者使用方案,并且告知其对应的指标。⑥足部护理意见。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末稍的血液循环也是一大关注要点,因此需要做好足部护理措施。如果患者有泡脚的习惯,需要避免使用温度过高的水。而且,穿全棉的袜子最佳,鞋子的大小要合适。必要时,需要每天对其足部皮肤状况进行检查。
1.3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低血糖反应发生状况、血糖达标率、糖尿病知识以及技能掌握度和患者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率、糖尿病知识以及技能掌握度、患者满意度明显由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低血糖反应率比较,差异也就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其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者胰岛素作用障碍所导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4]。临床路径管理是一种新型临床规范化的管理方案。该种方案是针对性的护理与模式,一般来说是针对某种疾病或者手术,以时间为横轴,自患者进入医院以后,就做出对应的指导、诊断、检查等理想的护理手段[5],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制定出合理的护理流程,其功能是运用图表的形式来提供各个时间段的护理方案,有效控制各个阶段的费用以及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可以说,临床路径管理是一种跨学科、综合的整体医疗护理工作模式。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对糖尿病患者使用临床路径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掌握专业的护理技能,提高自身疾病的治疗进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白昆霞,潘桂琼,李新喜,等.住院糖尿病患者应用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评价[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12:62-64.
2付莲英.临床路径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08,7(9):18-20.
3付阿丹,鲁桂鸣,杨静,等.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1,28:3268-3270.
4杨泉,刘丽,崔云华,等.临床路径在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笔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06,13(12):51-53.
从爱立信中国总裁杨迈,到大洋网新闻中心副总监王建峰,大中电器公司总经理胡凯,杭州网通总经理杜斌,域名注册系统顶尖专家、中国频道的CTO黄柏林,摩托罗拉副总裁兼首席营销官格利高里・弗洛斯特,前任IBM大中华区政府及公众事业部总经理李清平,中兴通讯某营郑州处工程师程明,IT界有关透支健康导致生命早逝的噩耗不断被报道,关注IT人士的健康问题刻不容缓。其中东软集团嵌入式软件事业部大连开发中心副主任张东因心脏病突发猝死,年仅32岁;网易CEO孙德棣去世时年仅38岁。深圳华为公司年仅25岁的员工胡新宇猝死的新闻更是敲响了IT人关注健康的警钟。
“健康是1,其他都是0”这一21世纪的健康新观念已深入人心,健康需要维护,健康是责任。健康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要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生活规律、心理平衡,个人、家庭需要科学的健康管理,企事业组织同样需要健康的管理与规划。健康属于自己、属于家庭、属于社会。健康管理必将成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
面对IT人的健康状况,北京康亚医院有针对性地做出健康管理方案。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人体处于亚健康时评估人体健康状况采用的是模糊医学的方法,是对人体进行全面的功能评价,是与传统医学不同的另类医学的观念。现在传统的医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的要求和人们的期望。亚健康状态时,人体没有器质性病变,现有传统医疗检测设备很难对其原因做出描述和判断。因此要多方位的检测,提供身体心理等方面翔实的信息,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客户特殊的健康状况提供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具有量身定制的内涵。健康管理方案通过揭示生活中的健康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管理,使疾病在产生前就得到有效的控制,管理的结果是健康而不是疾病。
IT业发生率最高的疾病是颈椎病、心理障碍、心肌供血不足等。这些疾病往往在普通的体检和医院全然查不出来,因此北京康亚医院通过亚健康系列体检、评估,给予IT人健康管理,最终达到健康促进的目的。IT人大部分都年轻、精力充沛,但这些往往导致他们不珍惜健康,不善待生命,因此健康管理是督促、监理身体状况最好的方式。WHO的一项全球预测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只占5%,患病的人占20%,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亚健康已经成为当今全球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我国,中年人的亚健康问题最为突出。作为城市中多数正处于盛年的IT人,他们的事业和家庭都处在重要的发展时期,肩负工作、生活双重负荷,但生理功能开始下降,代谢异常,加上睡眠不足,生活不规律,缺少运动,极易出现慢性疲劳、情绪不稳、记忆力减退和失眠、腰腿痛等症状。国家体改委曾公布的专项调查资料表明,我国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仅为58岁。当普通的体检没有能够检查到疾病的时候,并不意味着疾病就没有产生。因为,这时肌体可能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在健康管理中,健康评估是先锋,健康教育是铺路石,健康管理是关键,健康促进是结局。我们通过健康评估、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对IT人身体状况进行直观、方便的数字化计算机管理,使IT人时时关注自身健康、时时提醒自身维护健康,全面改善IT人的健康状况。我们的国家会腾飞,我们的社会会稳定,我们的IT人也会更健康。
地址:北京海淀区北四环中路志新桥西北角志新村小区 25号院 1号楼 100083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管理规范方案;退休人员体检抽样;卡方检验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335-02
1基本概况
高血压患病群体社区管理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管好高血压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南京市白下区蓝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全科团队有效社区巡诊工作,总结并制定中心高血压规范管理方案(下简称“方案”),并在有效实施中获得相关抽样数据。
1.1社区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和控制现状:根据2002年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即第四次全国高血压抽样抽查)的结果显示,我国18岁以上高血压患者人数 1.6亿人,其中:
1.1.1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水平极低 :中美两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比较:美国(NHANES II 1988-91)的人群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73%、55%、29%,远高于中国(中国 NHANES 2002)人群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的30%、24%和6%。
1.1.2高血压所带来的危险:心血管损害:冠心病发病和死亡增加;脑血管损害:脑卒中发病和死亡增加;肾脏损害:肾脏疾病发生危险增加;其他:大动脉及周围动脉病变危险增加 高血压严重危害人群健康。另外,62%的卒中事件由高血压直接导致, 49%的心肌梗死由高血压直接导致。而全球约有30%的人死于脑卒中、心脏意外。
1.2社区治疗和管理高血压的目的:国内外多项大规模研究表明,收缩压每下降510mmHg或舒张压每下降2-5mmHg,脑卒中发生危险减 少30-40%。心力衰竭减少50%,心肌梗塞减少20-25%。 对于已经发生脑卒中的患者,降压治疗对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也有好处,适当降低血压水平,脑卒中再发危险就可以下降。奠定了降压治疗在临床中的地位!从中足以证明,高血压病社区管理属于低投入、高产出,既经济又有效。
1.3社区慢性病病例管理的出发点
1.3.1强调在慢性病管理中,社区医生和专科医生的任务各有侧重,职责不同。
1.3.2不以将家庭医生培养成高血压专科医生为目的。
1.3.3对社区居民,强调预防为主,防止疾病危险因素的发生。对已有危险因素的居民,通过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督促其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
1.3.4对社区现患病人,强调防治结合,提高疾病管理效力,降低管理成本。
1.3.5强调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行性并重。
2方案标准
2.1规范自我管理与测量:通过有效健康宣教工作,使得患病群体开展日常自我测量、自我记录、自我管理和自我纠正的良性循环,确定定时自测血压、定时服药、合理膳食、戒烟忌酒、适量运动的正确生活方式。
2.2每月咨询社区责任医师
2.2.1确认并适当处理现患问题(含调整用药品种、剂量等);
2.2.2对慢性问题进行规范化管理;
2.2.3根据时机提供适宜的预防性照顾;
2.2.4改善病人的就医遵医行为。
2.3每季度完善相关检查:包括每季度查1次肝肾功能、血脂、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静脉血)、每半年查1次糖化血红蛋白、每年查1次心电图;年度应完成体重、身高、BMI 血压、视力、眼底、血糖、尿常规、血常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 脂蛋白、甘油三脂、尿蛋白、尿酸、Cr、BUN、K、Na、血浆纤维蛋白原 心电图、超声/X线检查等项目(即体检项目)。
2.4每季度参加健康宣教活动一次:
2.4.1健康知识宣教讲座:内容包括高血压基本知识、日常保健以及最新进展等知识;
2.4.2健康知识材料的发放;
2.4.3高血压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经验交流。
2.5年度形成血压监测记录:根据社区健康管理软件记录,形成年度血压波动情况,出具报告后供患者咨询和上级医院就诊使用。
3相关数据分析
抽样人群:2009年来我中心参加南京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退休职工体检的辖区社区居民中,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共500人(后均有医师详细介绍方案),至2011年再次体检时,回访493人,失访7人(详见表1):
4卡方检验结果
见表2。
表2组别χ2P总体24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