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畜牧业品牌范文

畜牧业品牌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畜牧业品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畜牧业品牌

第1篇:畜牧业品牌范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现代畜牧业 实现新跨越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4(c)-0222-01

建设现代畜牧业是一项内涵丰富、领域广阔、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实现畜牧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迈进的重要举措。

1 现代畜牧业在不断创新中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在中央惠农政策的有力推动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全州农牧区工作会议精神,积极适应形势要求,不断完善畜牧业发展的思路和举措,集中力量、突破重点、全面推进,使畜牧业经济基础不断夯实,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畜牧业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2 现代畜牧业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困难和问题

畜牧业经济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长期以来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地理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畜牧业发展水平总体上仍然处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的起始阶段,现代畜牧业建设的任务非常艰巨,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

(1)畜牧业综合效益不高。由于气候地理条件制约,生态不断恶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仍然不足,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牧业装备水平偏低,畜牧业生产投入少、产出低、效益差。

(2)建设性投入的任务艰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财力薄弱,缺乏有效的工业反哺和城镇支持保障,难以实现对畜牧业的有效反哺和全面支持。群众收入水平低,用于生产性的支出更是非常有限。改善生产生活设施,推进新牧区建设,对国家依赖性很强。

(3)农区畜牧业规模小。目前农区畜牧业发展受暖棚、饲料、畜种、投入、技术等因素制约,发展规模还比较小,基础建设相对滞后,发展水平还不高,发展空间没有得到充分拓展。

(4)畜牧业规模化养殖程度低,生产加工脱节现象严重,只能做到“生产什么,加工什么”,还难以做到“加工什么,生产什么”,由于缺乏高技术含量的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的带动,产品精深加工和转化增值能力弱,市场占有率低,畜产品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阻碍了牧民增收。

3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促进现代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畜牧业是牧民的基础产业,也是传统优势产业。目前,正处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以市场为导向,以整合农牧业生产要素为重点,以提高农牧业效益和农牧民收入为核心,大胆探索实践,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加快推进农牧业集约化经营,努力构建合理的产业区域布局,推进畜牧业向集约化经营发展。

3.1 在认识中深化科学发展观,树立又好又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新意识

当前畜牧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影响发展的障碍,针对现代畜牧业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树立用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的理念引领畜牧业的发展。有了专业化、规模化才能形成集聚效应、才能形成市场优势;有了市场要用标准来规范,有了标准化才能生产出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才能形成品牌优势,有了品牌才能进市场,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

3.2 改变传统养殖模式,推进畜牧业向规模化养殖转变

现代畜牧业发展要用规模化增量,一是基础装备规模化,进一步完善水、电、路等基础建设,着力解决部分地区人畜饮水半径大、饮水不安全的问题;通过采取太阳能、风力发电等形式,解决大电网不能覆盖地区的用电问题;加强乡村道路建设,改善道路状况,提高通达水平,切实解决农牧区特别是边远牧区群众出行难的问题。二是设施装备规模化。继续强化设施建设,扩大棚圈、药浴池、配种点等设施覆盖面;加快饲草料基地建设,提高饲草供给能力,特别要扩大农区半农区饲草料种植比例,建立牧区向农区补畜、农区向牧区补草的互补格局,实现草畜平衡。三是机械装备规模化。着力推进农牧业机械现代化,合理配置饲草料种植、收割、贮运配套机械及剪毛机械等;整合利用现有农机具,添置必要的新型农机具,提高农牧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四是生产经营规模化。将租赁经营、委托经营、联户经营多种形式联合起来,走农牧业集约化经营之路,才能壮大规模,赢得主动,利用好各级政府的扶持政策,抓住当前难得的市场机遇期,引导规模发展,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畜牧业总量提升是首要任务。

3.3 强化品牌意识,推进畜牧业向标准化生产转变

大力推广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发展高原无公害绿色农畜产品,树立绿色品牌,打好“健康食品”品牌。着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制定以海北羔羊、祁连藏羊、西宁大白毛、青海半细毛、门源油、藏区青稞、蜂产品等为主的地方性生产标准,逐步建立起区域性的农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要依法规范,强化管理,抓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标准化生产示范体系、质量检测和认证体系建设,强化大品牌理念,打造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软实力,提升农畜产品质量与效益,培育农牧业品牌,逐步把绿色畜产品外销、出口基地。

3.4 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推进畜牧业向生态环保型转变

发展畜牧业要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在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同时,要大力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把规模养殖与草原保护建设统一起来。以草原生态治理、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轮牧休牧禁牧、荒山荒滩治理、生态畜牧业示范建设为重点,加大对生态的投入力度。要做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大力推广和应用先进可行的环保技术发展畜牧业,认真实施好草地生态综合治理项目,逐步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促进牧草自然繁育和生长,提高草地产出能力。从根本上遏制生态恶化的趋势,实现畜牧业生产与生态保护并举。

3.5 强化防疫、卫生与安全,推进畜牧业向绿色安全型转变

强化动物无疫病区建设,进一步加强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监督考核和预警工作,建立健全动物标识和疫病追溯体系,逐步实行牲畜养殖档案管理。认真落实政府保免疫密度、部门保免疫质量的措施,努力做到口蹄疫等动物重大疫病不在境内发生,不断完善重大动物疫情监测体系和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并完善动物防疫体系,特别是要发挥好村级防疫员和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实现群防群控,防止各类牲畜传染病的发生,把成畜损亡降到最低限度,使所有畜产品成为无公害的绿色产品,人畜共患的传染疾病从根本上杜绝。

参考文献

[1] 达热玛.阿柔乡发展现代畜牧业现状及对策[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0(4):40.

第2篇:畜牧业品牌范文

关键词:畜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关系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7-0077-02

1 当前畜牧业发展的前景

1.1 畜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大力推广畜禽产品良种, 提高产品质量, 是发展畜牧业的关键。近年来,畜牧业生产规模虽然不断扩大, 但质量却不尽人意, 难以适应市场对畜禽产品优质化和多样化的需求, 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为此,加大良种推广力度, 使畜禽产品质量有一个明显的提高[1]。

1.2 畜牧业由耗粮型向节粮型转变

目前家畜养殖主要以生猪为主, 牛、羊比重小;家禽以鸡、鸭为主, 鹅的数量不多。养殖结构单一,且生猪、鸡、鸭以粮食和配合饲料为主, 粮食消耗量较大,生产成本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城乡居民对食草性动物等绿色食品需求量越来越大。为此, 今后要在稳定生猪生产和养鸡的基础上, 大力发展牛、羊、鹅、兔等食草性动物养殖, 降低养殖成本, 缓解人畜争粮的矛盾, 满足城乡居民对草食动物的需求。“有机畜牧业”及其产品是未来畜牧业的发展趋势[2]。

1.3 畜牧业由低效向高效转变

目前,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从而影响了畜牧业效益的提高[3]。一是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加强品种选育和优良品种的引进推广工作;二是加强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强业务技术培训, 不断提高广大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对基层畜牧兽医站的管理, 稳定基层技术服务队伍, 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加大防疫检疫工作力度。把发展畜牧业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显著提高畜牧业效益。

1.4 畜牧业由弱质向强质转变

畜牧业产业化有利于解决农户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有利于提高畜牧业的比较效益和农民收入。一是建立相对稳定、集中连片的生产基地。二是搞活流通。三是培植加工龙头企业。逐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 使畜牧业的质量和效益有一个明显的提高。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一体化结合则是一个共同的趋势。

2 畜牧业与第三产业的关系

国家统计局以国统字[2003]14号文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局,以及国务院各部门印发了《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对三次产业进行了划分。

2.1 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的概念

(1)畜牧业属于第一产业,又称第一次产业。指以利用自然力为主,生产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可消费的产品或工业原料的部门,是按“三次产业分类法”划分的国民经济中的一个产业部门。一般包括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和采集业。有的国家还包括采矿业[4]。

(2)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2.2 关系

(1)第一、二产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强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只有第一产业发展了,才能为第二、三产业提供重要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差不多都拥有发达的农业。

(2)正确处理好三大产业的关系,既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在当前实际上是三个产业的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不是说等于第一、二产业发展起来以后再发展第三产业,更不是通过削弱第一、二产业来发展第三产业,而应从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中来认识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增强农业生产的后劲,促进工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优化生产结构,促进市场充分发育,缓解就业压力,从而促进整个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 畜牧业对第三产业的促进作用

3.1 畜牧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创新点

突出地方特色品牌创建,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努力提升畜禽养殖的生态化、特色化、产业化水平,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推动高效特色畜牧业科学跨越发展。与地方特色畜禽育种场和种质资源库建设相结合,特别是充分利用国家级(雪峰乌鸡)原种场的建设,做到保种与挖掘文化相结合,建立集保种、养殖、休闲观赏、文化展示、产品品尝销售为一体的特色畜禽产业发展文化馆,让广大市民感受畜牧文化,构建起以文化积底蕴、以特色创品牌、以品牌求发展的特色品牌畜牧业发展新格局——形成一种新兴的畜牧体验旅游文化。

以沅陵县为例:沅陵县依据沅水发展滩涂生产千余亩,是当地最大的湿地基地。良好的植被,多样的生物是该地旅游开发的绝好自然条件。沿江大堤有风景秀丽的观光带(如凤滩)与堤下庄稼四季映衬。景观季相丰富,田园风光明显,适宜生态休闲旅游的环境氛围。湿地资源丰富,其间水禽出没,林间花香鸟语,使游览区充满野趣,增添魅力。

3.2 畜牧业是第三产业发展的持续动力

3.2.1 立足行业优势,强化服务职能,推进大项目建设,提升产业带动能力 依托畜禽品种资源优势,拓宽招商渠道,优化畜牧业发展环境,推进大项目建设。打造特色品牌畜牧业研发生产基地高位平台,重点引进畜牧龙头加工企业参与特色畜禽资源的产业化开发,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带动能力[5]。

3.2.2 突出高效、生态,推动特色品牌畜牧业科学跨越发展 (1)编制特色畜牧产业规划,重点实施畜牧产业建设,完善发展布局。建设适度规模、适当集中、特色鲜明的特色产业功能区。与地方特色畜禽育种场和种质资源库建设相结合,特别是充分利用国家级雪峰乌骨鸡、溆浦鹅等原种场的建设,做到保种与挖掘文化相结合,建立集保种、养殖、休闲观赏、文化展示、产品品尝销售为一体的特色畜禽产业发展文化馆,让广大市民感受畜牧文化,构建起以文化积底蕴、以特色创品牌、以品牌求发展的特色品牌畜牧业发展新格局。

(2)强化设施建设,夯实高效特色畜牧业发展物质基础。一是加强特色畜禽育种养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加工、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强服务监督基础设施建设。

(3)发展生态养殖,加快生产方式转变,构建高效特色畜牧业发展新模式。大力推广标准化生态养殖模式。强化舆论宣传和示范引导力度,秉承富氧养殖、饲草养殖、环保养殖、科技养殖的绿色养殖理念,在加快推广生物发酵床养殖、林下养殖等5种标准化生态养殖模式的同时,充分利用天然山区、经济林地、河道滩涂等自然条件,发展自由开放式的林间围栏运动养殖、草地围栏放牧阳光养殖、庭院式养殖、农庄式养殖,逐步建立起特色畜禽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可持续绿色养殖模式,推进畜牧观光旅游、观赏狩猎、饲养体验、乡土文化、水上竞技、特色餐饮、休闲体验和文化传承等新型畜牧功能的拓展,加快生产方式转变。

(4)优化服务,为高效特色畜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开展技术服务,开展标准化示范场创建,立足特色畜禽种质资源优势,突出亮点,引导畜禽养殖场(户)在布局规划、基础设施改造、饲养管理、疫病防控、无害化处理、档案规范等方面提档升级,开展国家、省、市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工作[6]。

3.2.3 持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化水平 加强地方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研究。加强与国内各级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建设各级地方品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地方畜禽资源保护及特色品种的培育构建共享科研平台。高规格建设标准化生态型特色畜禽原种场和扩繁场,加快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积极申报、争取和组织实施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和专业项目,加快实现科研成果转化。

3.2.4 科学防控,规范监管,保障畜牧业生产及特色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完善预警机制,开展队伍培训,严格目标考核,以口蹄疫、猪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禽流感等动物疫病为重点,抓好疫病监测,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强化检疫监管、生产投入品监管、生鲜乳质量监管,做好兽药、饲料生产企业的资质认证及无公害畜产品认证的申报、验收工作,确保不发生质量安全事故[7]。

参考文献:

[1] 刘树军,朱宗涛,赵 燕,等.认真贯彻落实《畜牧法》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J].山东畜牧兽医,2007,28(1):44-45.

[2] 刘 智.实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新疆农垦经济,2002(2):30-32.

[3] 杨献华.论现代畜牧业发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9(18):18-20.

[4] 于康震.建设现代畜牧业 增强国际竞争力[J].农村养殖技术,2006(16): 35-36.

[5] 刘立仁.畜禽良种--现代畜牧业的核心竞争力[J].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5(8): 23-25.

第3篇:畜牧业品牌范文

大力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是我市实现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生态型畜牧业转变,提高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加快我市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步伐,做大做强我市畜牧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力和竞争力为核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标准化规模健康养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保障体系建设,促进畜牧业数量、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市场导向,优化畜牧业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构建优势产业带;坚持龙头带动,农户参与,加快推进产业化经营和品牌建设;坚持生态优先,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方式,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坚持依靠科技,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坚持政府引导,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畜牧业生产,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三)目标任务。到2011年,畜牧业技术装备明显改善,产品结构明显优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明显提高,经济效益更加显著,生产与生态更加和谐,初步建立起生态畜牧业生产体系,实现动物疫病防控规范化、制度化。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35%。

二、加快构建现代生态畜牧业产业体系

(四)科学编制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各级畜牧部门要会同国土资源和环保部门,根据土地的拥有量和有效承载能力,按照农牧结合、生态循环的原则,以一亩耕地吸纳2头生猪粪尿,一亩山地吸纳3头生猪粪尿(山地能吸纳生猪粪尿面积按总山地面积的5%计算,1头奶牛的粪尿相当于10头生猪的粪尿,l头肉牛的粪尿相当于5头生猪的粪尿,3只羊相当于1头生猪的粪尿,60只肉鸡、肉鸭的粪尿相当于1头生猪粪尿)的载畜量,确定畜禽饲养量。*年10月底前,各地要以县区为单位,科学划分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划分标准见附件1),完成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同时,要制订政策保护好禁养区、限养区农户的利益,引导农户发展其它产业。

(五)合理安排畜牧业生产用地。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充分利用山坡地、果园、疏林地、荒地和荒滩兴建生态养殖场。禁止占用基本农田作为畜牧业生产用地。实行以产定地的原则,严格审批养殖用地,按照存栏量计算,原则上每亩地饲养猪30-40头(禽800-1000只/亩)的用地标准进行审批,防止圈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的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可按照农业用地管理的,则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应当比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的,需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需要恢复为原用途的,由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土地使用权人负责恢复。

(六)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巩固和提升生猪、家禽生产,加快发展牛、羊、兔、鹅等节粮型草食畜禽,大力发展奶业和特种养殖业。积极引进和开发名、优、稀、特畜禽品种,扩大蓝塘猪、三黄胡须鸡等地方特色畜禽养殖规模,因地制宜推进“一村一品”,发展特色畜牧养殖业。

(七)加快构建优势区域产业带。突出生猪、家禽两大品种,构建两大畜禽经济产业带。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鼓励引导龙头企业采取直接投资、股份合作、产销直挂等形式,带动散养户建立生态型畜牧业基地。以中部地区为重点,建成年出栏180万头瘦肉型猪产业带;以温氏公司等为重点,发展3000户单元式标准化养鸡模式,年出栏4000万只,建成家禽产业带。

三、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八)大力培育畜牧业龙头企业。至2011年,围绕生猪、家禽两大产业,新引进或培育2个规模大和带动能力强的国家级龙头企业和3个省级龙头企业、5个市级龙头企业。对农业龙头企业实行动态管理,辖区政府与农业龙头企业签订合同书,收取一定数额的保证金,对在期限内没有按标准带动农户的农业龙头企业,限期整改,整改不达标的,给予摘牌处理,并按未带动农户数收取一定的违约金,同时,取消对该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

(九)积极发展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扶持合作经济组织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多样化、多形式的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加强行业管理,规范经营行为,把龙头企业、生产农户、市场销售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以合作经济组织为主要形式的新型畜牧业经济运行机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十)加快发展畜产品加工流通业。加大对畜产品加工业的支持力度,把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作为发展生态畜牧业的突破口,重点培育和扶持具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强的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和新建一批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以加工促发展,以加工带基地,提高畜产品附加值。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畜产品加工企业的信贷支持,扶持畜产品加工企业做强做大。

四、加快科技兴牧步伐

(十一)加强畜牧业良种良法推广。继续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对畜牧兽医推广机构履行职能所需经费要给予保证,并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加速畜牧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快畜牧兽医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重点推广普及猪人工授精、牛冻精改良、配合饲料、卫生厩舍、健康养殖等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大力发展优质杂交猪、杂交牛和地方特优品种生产。

(十二)加快饲草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饲料工业,重点扶持有发展潜力的大型饲料企业,积极鼓励、支持饲养专业户、重点户及经济联合体,从事配合饲料的生产和经营,为发展畜牧饲养业生产服务。加大草山草坡的开发力度,引导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参与开发,鼓励农民兴办家庭牧场,促进草食动物的规模饲养。充分利用秸秆、稻草等氨化饲料养牛、羊,解决草食动物的越冬饲料。发展人工种植牧草饲养畜禽,进一步提高山地经济效益和加快草食动物的发展步伐。

五、切实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

(十三)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和洁净养殖技术。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切实把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放在重要位置。积极推行“农、牧、渔、沼”结合等多位一体的生态养殖模式,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广洁净养殖技术,严格控制养殖及生物环境,合理利用粪污等资源。严格执行畜牧业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污染防治工作。对新建规模养殖场必须配套沼气池等粪污处理设施,凡环境影响评价不通过的,一律不得审批设立。对现有养殖场加强监管,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要坚决限期整改,使污染物排放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的国家行业标准和地方行业标准,并符合总量控制要求。限期整改后仍不达标的,坚决予以关停。

(十四)大力推行标准化健康养殖。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示范带动的原则,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的畜产品生产加工模式,大力推进畜牧业工厂化、标准化生产。按照标准化的要求规范畜禽舍的建设,规范种畜禽、饲料、兽药、畜牧机械等投入品使用,规范饲养、加工、流通各环节操作规程,实现养殖设施与环境标准化,生产管理标准化。

六、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十五)切实加强动物防疫工作。建立健全兽医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持机构,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基础设施建设。落实防控责任制,强化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畜禽疫病的防控工作,县区间联防联控,严防疫情的传播。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预报,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各县区要把应急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提高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和完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加强动物卫生执法监督,保障畜禽产品安全。加快动物防疫网络化管理步伐,推动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建立动物防疫工作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提高科学防控能力。

(十六)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大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力度,尽快建立和完善上下联结、设备配套先进、高效运转的畜产品质量监管网络体系,及时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加强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建立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强化畜禽养殖档案管理,确保上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私屠滥宰、销售私宰肉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群众吃上“放心肉”。

(十七)加强畜禽产品绿色品牌建设。充分发挥我市的生态资源优势,鼓励和支持畜牧业龙头企业重点培育有一定市场基础和品牌优势的瘦肉型猪、蓝塘猪、温氏鸡、三黄胡须鸡、菜牛、肉羊和其他特色品种,着力打造一批畜禽产品绿色品牌。积极引导有条件的畜牧企业申报产品认证,培育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品牌或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积极推行良好生产规范(GM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和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进一步加强品牌的宣传、保护、管理和建设等工作,切实保护品牌产品的市场和信誉。

七、营造良好的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环境

(十八)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加快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作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措施摆上重要日程。认真贯彻落实现有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根据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完善政策,增加投入,培育典型,示范引导,创新机制,加快发展。加强调查研究,及时解决畜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促进我市现代生态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4篇:畜牧业品牌范文

截止2014年底,肃南县登记注册的农民合作社共有268个,入社农牧户2133户4266人,带动农牧户4800多户。合作社注册资金达49298.5万元,资产总额达13765.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2611.4万元。正是农民合作社的大力发展,为肃南县畜牧业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参社人数多,注册资金大,改变了以前单户牧民养殖形成不了规模的问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为增强,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的能力大为提高。

二、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肃南县县委、县政府根据本县的生态环境,因地制宜的制订了本县畜牧业的发展道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县域内畜牧业产业布局,大力实施产业化经营战略,确定以细毛羊特色畜种为主的政策。形成了以皇城、康乐、大河等3个乡(镇)为主的70万只甘肃高山细毛羊生产基地,以祁丰、明花等2个乡为主的6万只绒山羊生产基地,以皇城、康乐、大河等3个乡(镇)为主的6万头牦牛生产基地,以县鹿业公司为主的800头祁连山马鹿驯养基地,以明花乡为主的5万亩优质牧草种植基地。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是布局现代产业化畜牧业发展的基础。

三、塑造绿色品牌形象

肃南县畜牧业企业重视品牌形象,并不断塑造绿色无公害的品牌形象,提升天然畜产品绿色品牌优势。其中,“祁尔康”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赛美奴”(毛)、“九排松”(肉)2个商标被认定为为甘肃省著名商标,“惠成”牌鲜冻牛羊肉和风干牛肉取得绿色食品认证;全县7个乡(镇)通过无公害牛羊肉一体化产地定认和产品认证,肃南高山细毛羊、肃南牦牛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认定登记证书,肃南马鹿鹿茸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登记已通过农业部评审答辩,并在农业部网站进行公示。以“草原惠成”、“赛美努”、“九排松”等商标为系列的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品牌效应进一步发挥,“三品一标”养殖规模占总量的45%以上。引导企业与相关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发以绿色原料为主的保健产品、以牛羊肉精细化分割包装为主的冷鲜和熟制系列产品、以裕固族传统美食为主的民族特色餐饮新产品,推动畜产品加工销售的系列化、品牌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四、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肃南县县委、县政府全面落实天然草地管护各项措施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大力推行草原围栏、禁牧休牧、补播改良技术,组织开展防蝗、灭鼠等工作,累计围栏草原1480万亩(其中禁牧580万亩,休牧770万亩,划区轮牧130万亩),补播改良天然草地372万亩。稳步推进草原减畜计划,684.2万亩草场全部实行了禁牧,1407.7万亩草场实行草畜平衡。对天然草原减少的11.23万个羊单位实行舍饲养殖,实现了“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收”的目标。生态环境的保护为现代产业化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保障,使县内的草场得到了改善,使县内畜牧业处于良性循环之中。

五、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

第5篇:畜牧业品牌范文

2008年,青海省以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为前提、合理利用草地资源为基础、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为核心、组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为切入点、建立草畜平衡机制为手段,在体制机制上开始了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2014年6月,农业部在青海设立首个“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的决定,给青海千里草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更为青海生态畜牧业建设注入了强大活力。

如今8年过去了,青海探索出了以股份制为主体,联户制、代牧制、大户制为补充,以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为基本组织单元的生态畜牧业建设模式,率先在全国闯出了一条生态、生产、生活共赢的草地畜牧业发展之路。青海人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青海畜牧业正告别小而散的传统模式,大步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现代畜牧业模式迈进,实现了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发展的完美嬗变。

面对困境 转变势在必行

作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青海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和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生态屏障,在维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完整性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局的特殊作用。

然而,在过去较长一段时期,因产业结构落后、生产方式单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使畜牧业发展缓慢。在牲畜无序发展和生产规模小、经济效益低等诸多落后的经营方式下,致使90%以上的草场出现不同程度退化,导致草地畜牧业步入艰难发展境地。加上牧区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经营,难以与市场经济对接。突出的矛盾,凸现的“短板”,使牧民难留,发展难走,又因缺乏技能、语言不通,处于两难困境。当地5.47亿亩天然草场,只有4.74亿亩可利用。按照科学方法测算,全省牲畜超载,靠扩张牲畜数量的路已走到尽头。这一现实,让草地牲畜业发展一度陷入了窘境,徘徊不前。对于青海而言,无可比拟的生态地位需要顺势而为,处于两难困境中的牧民需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丰富而多样的资源优势更需急切地变为经济优势。

2008年,青海省按照集约化、规模化、生态化发展要求,拉开了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试点。4年后,迅速覆盖牧区883个纯牧业村。青海农牧区、青海农牧人一步步从艰难中走来,率先在全国牧区提出并实践了以合作社为基本组织形式的草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新机制;率先并实践了“股份制”、“联户制”、“大户制”、“代牧制”等在牧区基本政策不变基础上进行牧业资源优化重组的新机制;率先创新并实践了“培植产业―转移牧民―核减牲畜―保护草场”的草原生态保护新机制……

“多年来,全省以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组建为核心,以饲草料产业发展为基础,以草原生态奖补机制为手段,以游牧民定居工程为保障,坚持‘四位一体’综合施策,并强化提高牧民组织化程度、坚持典型示范、提升科技水平、改善基础条件、打造特色品牌、拓宽牧民转移增收渠道、完善服务体系和加强组织领导等八项措施。使生态畜牧业建设实现了统筹规划、相互促进、互为补充、整体推进的局面。”青海省农牧厅厅长张黄元说,通过这些举措使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牧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畜牧业结构持续优化、草原承载压力有效缓解、牧区产业结构加快调整、畜牧业科技应用水平显著提升、牧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根据统计,全省共组建了961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实现了纯牧业村生态畜牧业建设全覆盖,牧户入社率和牲畜、草场整合率分别达到72.5%、67.8%和66.9%。一二三产并举,打破了分散经营的传统生产方式,草牧业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加快了草牧业转型发展。

张黄元强调,发展草原生态畜牧业的最终目标是惠及牧民。经测算,2014年海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天峻县新源镇梅陇村人均收入达1.92万元,比2008年合作社成立初期人均增加1.45万元,实现了经济收入翻番。同时,梅陇村草场产草量亩均增产15-20公斤,植被覆盖度提高5%以上,为畜牧业做大做强、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

因地制宜 探索成功模式

“穷则思变。正是由于青海率先在全国探索生态畜牧业的建设,有了做试验区的基础,才能获得了全国唯一一块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的牌子。这既是对青海生态畜牧业探索发展的充分肯定,也对青海草牧业加快转变生产方式、推进可持续发展赋予了更新的任务。”张黄元介绍,今年1月8日,农业部正式批复了青海省编制报送的《青海省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总体规划》。按照规划,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将围绕探索创新草原生态保护、建立农牧业经营主体建设、探索集约化草地生态畜牧业经营、建立草畜联动、建立多元化服务和健全产业化发展六大创新机制,每两年为一个阶段,分别按试点创新、示范推广、全面提升三个阶段分步推进。青海省从2015年起到2020年,利用6年时间以试验区为平台,探索出一套适合在全国牧区推广的新模式、新机制、新经验和新路径,为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其中“拉格日模式”成为成功经验的代表。

据介绍,拉格日村地处泽库县的西部,高寒、边远、闭塞、草畜矛盾突出等问题一度制约着这个纯牧业村的发展,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2011年拉格日建起了合作社,他们苦心经营了5年,终于构建起“股份制改造、资源高度整合、生产结构调整、劳力按需分配”的合作经营框架。2012年合作社成立第一年,全社720人,人均分红708元,到2015年全社762人,人均分红6485.6元。合作社理事长俄多介绍,合作社收入逐年增加,除牛羊养殖技术和管理提高外,主要还是发展第三产业,在2015年增加的纯收入中,一产占到总收入的57.4%,二三产业占到42.6%。

同样的牧场,同样的牧民,昨天还是“逐水草而居”的传统畜牧业,今天就已然演变为“规模经营市场化”的现代生态畜牧业,过去的“牧羊人”变了角色,成了如今按股分红的“股民”。

“青海作为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重点任务是创新草原生态保护、建立农牧业经营主体、探索生态畜牧业经营、草畜联动、多元化服务和产业化发展新机制。其关键在股份制改造,核心在保护生态、增加收入,重点在提升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能力,突破口在延长产业链、打造品牌。拉格日村生态有机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正好解决了试验区建设中的六大任务。” 青海省农牧厅总畜牧师王会林表示,拉格日村成功的关键之处在于股份制改造基本成功,既达到草畜平衡、保护了生态,又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牧民收入,实现了精准扶贫。合作社经过几年改进发展,创出了一条适宜在全省牧区复制的“拉格日”模式。

以生态畜牧业推进牧业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通过体制机制推动农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核心就是“三去一降一补”,针对青海的实际情况,张黄元给出了他自己的理解:“三去”指一去杠杆,把阻碍发展的一些不合适的制度模式去掉;二去库存,近几年受国外进口影响,国内牛羊肉价格突降,青海要依据市场、打品牌,发挥高原无污染、绿色、有机等优势才能找到出路;三去产能,要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减少一般、低价、低端供给,增加高端牛羊肉、乳制品及其他加工产品的生产供给。“一降”是降成本,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节本增效;“一补”是补短板,补质量和品牌短板,生产出质量最好、特色最鲜明的有机绿色食品,这也是畜牧业未来发展的大方向。

“总体上看,草地畜牧业‘三去一降一补’的基础仍然在于以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为主的新型经营主体建设,这是加快发展的主要依靠力量,我们既要防止‘空壳社’空转,又要培育一批完全从事农牧业的职业农牧民;要培养一批走精细加工、产销一体、标准化发展的产业化龙头企业,还要在有机产品统一包装、统一标准,以及统一价格销售方面取得一些突破。”张黄元指出,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们要从全省农牧业发展高度,重新认识和定位试验区建设,做好试验区建设与扶贫攻坚工作、草原生态保护与治理工作、有机特色品牌建设工作、畜牧业科技创新推广工作的紧密结合。

王会林介绍,经过多年探索,青海省已在草地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奠定了生产、生态、产业升级和技术等基础。目前,在已有项目建设基础上,试验区将加快改善生产基础条件,扩大饲草种植规模,完善服务体系建设。

为持续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青海省将继续落实五个“绝不动摇”,建立试验区建设机制和制度创新清单,规范经验成型工作程序,转变“重建设、轻示范”的建设模式。建立以生产要素整合、发展资源配置、支持政策匹配、试点经验凝练等为主要内容的试验区建设工作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加大考核奖励。

转变发展方式,首先要转变建设方式。今年起试验区将改变以往项目到户、分散建设的项目资金投入方式。转向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确立集中扶持模式,以生产要素整合质量为依据,对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展开建设质量评估,确立“谁先整合,谁先发展”的扶持模式,将支持重心向基础配套建设倾斜,向新型经营主体转移,支持重点向资源整合得力、运作规范的合作社倾斜。

第6篇:畜牧业品牌范文

关键词:特色畜牧业;发展;对策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升,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方式渐成主流,人们对具有绿色品质的特色畜禽产品的需求种类和数量也逐年增长,畜牧业在农业发展中所占的优势地位也逐渐凸显出来。特色畜牧业是指具有独特的畜种资源条件,鲜明的区域性特点,特殊的产品品质的特色产业,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天祝县特色畜牧业发展基本情况

1.天祝县的生态及自然地理状况。天祝县地处甘肃省中部,祁连山东部南北麓,是黄土高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的交汇地之一,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县土地面积71.5万平方千米,境内海拔2040米-4874米,境内森林覆盖率33.59%。目前全县居住着藏、土、汉等16个民族,以代乾山及乌鞘岭为界,是内陆河和外流河的分水岭。气候带的垂直分布十分明显,属大陆性高原气候,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素有“高原金盆”之称。

2.天祝县特色畜牧业发展现状。天祝县是甘肃省九大重点牧区之一,历来以畜牧业发展为主。1950年起制定了“畜牧为首,农业次之,副业第三”的经营方针,将畜牧业发展作为全县经济的支撑型产业。近些年,天祝县以促进农牧民增收为目标,进一步加深对畜牧业生产的帮扶力度,加之农畜产品市场行情较为乐观,价格合理回升,生产效益较好,极大地激发了农牧民生产的热情,畜产品产量大幅提升。同时,天祝县注重突出产业优势,努力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思路雪域高原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四大品牌,集中精力发展白牦牛、特种养殖、特色种植、旅游业、藏药藏酒五大特色品牌产业。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一体化生产模式,培育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617家,形成县级以上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家。2014年全县第一产业产值增长4.81亿,与去年相比上涨了4.12个百分点。

二、天祝县地方特色禽畜品种资源

1.白牦牛。白牦牛原产于天祝县,是一种稀贵的半野生地方类特有种群。适合生存于高寒缺氧、气压低环境中,较其他家畜而言,能更好的利用的环境恶劣的高山草甸。其肉质蛋白量高、脂肪低,细嫩味美,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2.高山细毛羊。高山细毛是一种毛肉兼用细毛羊,原产于肃南、天祝两县。此畜种合群性较好、适应性强、生产性能较高。

3.獭兔养殖业。獭兔原产于法国。因其毛皮酷似珍贵毛皮兽水獭而得名,是一种典型的皮用型兔。2014年初,天祝县将獭兔养殖划定为重点发展的农畜产业之一。

三、天祝藏区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够重视畜牧业发展的地位,未形成长远的经营战略规划。由于县财政经费的短缺,历史欠账多,没有对畜牧业发展地位引起足够重视,因而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严重不足。同时,特色草畜业受气候因素的的影响较大,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弱,不能从根本上保障草原畜牧业的生产安全。还远未形成产业化经营规划体系,对畜牧业相关产业的带动能力甚微,畜牧业发展和生产仍然带有很大的脆弱性。

2.生产水平低,技术管理滞后。该县大批群众畜养仍沿用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饲养管理方式较为粗放,科技含量水平低,发展速度缓慢,特养效益不高。同时,现在的许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并没有专门从事该科研的专业人员,在养殖过程中遇到难题只能自己摸索,生产的过程中必将造成一定的损失。

3.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链不健全。天祝县的特色畜牧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但缺乏深加工企业,产业链条无法延伸。目前还没有形成较为专业化的畜产品交易市场,专业化生产水平低,尽管该县特色养殖业已初具规模,但经营效益不够明显。从全县畜牧产销形式而言,真正发挥作用的合作组织很少,缺乏营销组织机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4.龙头企业数量少实力弱,带动能力不强。全县仅有10家初具规模的畜产品初级加工企业,且资金、技术,精深加工能力弱,且自身发育水平低,不能有力的带动特色畜牧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尚未突显出特色畜产品的品牌效应。全县饲料加工水平不高,加工草饲产品的相关企业尚未形成。天祝白牦牛的品牌效应作用发挥不明显,高山肉羊产业的规模化程度不高,致使当地特养户获取收益的渠道狭小,仅限于周边区县,与真正意义上现代化的产业差距仍较悬殊。

四、加快天祝县特色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1.积极转变生产方式,要因地制宜的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要不断提升资源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进行规模养放牧,建设养殖小区,倡导和推广健康养殖以增加农牧民收人。从单纯追求数量向提质增量、绿色和效益并重的方向转变。同时要推广优质畜产品的肉毛配套生产技术,推广疫病综合防治技术。要在实践中不断的转变生产方式,改变传统的饲养模式,提高畜养经济效益。

2.正确引导,广泛宣传。特色畜牧养殖业起初投入大,后期回报也较为可观,但同时也具有很高的风险性。发展特色畜牧业一定要增强宣传力度,引导农牧民具备相关的风险意识,并根据本地的地理、人文、气候条件和自身的经济状况和技术水平等,在蓄养规模上,要量力而行。同时,政府可加大对特种养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引进力度,用于对当地农牧民养殖户提供相关专业技术推广,为农牧民答疑解惑,以有效促进畜牧业生产效益,减少不必要的畜养风险,增强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3.着力培育畜牧业相关产业龙头企业,实现畜禽产品的一体化经营。可科学的利用当地资源、环境、地理位置等优势条件进行规划,同毗邻的县、区、市开展产业合作,积极培育特色畜产品龙头企业,并与当地养殖户通过立定契约等相关方式结成畜养---加工---运销为一体的经济实体,形成初具规模的一体化生产体系。以此为依托,农牧民可专心致力于特种畜禽产品的养殖,以向企业提供更多绿色、安全、高质量的畜禽产源。

4.要提高生态畜牧业产业的科技含量,从根本上保障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在畜种上继续加大品种改良力度,引进新技术,培育新良种,加强专向技术培训体系,提高产业化生产技能,为特色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增加对动物疫病防控,动物检疫,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方面经费与技术投入,从根本上保障畜产品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斌、冯兆林天祝县养殖业发展情况及对策建议[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102年82卷第11期.

[2]孙勇、周炜.中国农牧业特色产业报告[R].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

第7篇:畜牧业品牌范文

关键字:畜牧产业;发展;现状;问题

1 我国畜牧产业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畜禽饲养总数量、畜牧产品总产量和畜牧业经济产值都有很大浮动的上升,畜牧产业的发展趋势非常的好。这离不开各个地方政府和献身于畜牧业工作的广大劳动人民的支持和努力。目前,有数据统计,我国农业总产值的35%左右都是来自于畜牧业产值,甚至在一部分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农民40%的收入都是来自于畜牧业的收入。通过最新的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所公布的粮食和农业统计资料可以看出。我国很多畜禽产品产量在世界都是名列前茅的,产品方面:我国是世界上生猪存栏数量最多的国家,生猪存栏的总数量大约有5.23亿头,是世界生猪总存栏数的50.9%;我国也是世界上绵羊存栏数量最多的国家,绵羊的总数量大约有2.19亿只,是世界绵羊总存栏数的18.72%;我国还是世界上山羊存栏数量最多的国家,山羊的总数量大约有2.46亿只,是世界山羊总存栏数的25.14%;我国是世界上牛栏数排名第三的国家,牛的总数量大约有1.89亿头,是世界牛总栏数的9.2%。产量方面:第一,我国有年总量10845万吨左右的肉类,其产量是世界总量的30%;第二,我国有年总产量3578.6万吨的鸡蛋,其产量是世界总量的40%;第三,我国有年总量843.6万吨的畜禽蛋,其产量是世界总量的80%;第四,我国有年总量3785万吨的奶类,其产量是世界总量的5%。通过这一系列的数据可以得出:我国的畜牧产业正以―个健康、稳定、向上的趋势迅速的发展。

2 我国畜牧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生产技术缺乏 生产技术的缺乏是我国畜牧产业存在的最根本问题。我国的农业生产主要是依靠农村,而农村大部分依然用的是传统落后的生产模式和技术,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到我国自然经济的总值。此外,我国养殖业中占很大一部分比例的对象都是个体散户,这样就减慢了我国养殖业的发展速度。

2.2 产品流通不畅 产品的流通不畅是我国畜牧产业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流通不畅就阻碍了产品外销,这样造成的最直接影响就是个体户经营销售的压力增大。目前,普遍存在着农户独立经营决策的现象,这属于半自给性质的生产模式,所以这些个体农户就能随意的更改畜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造成价格不稳定,从而就会使农户的利益受到影响。

2.3 畜禽饲料短缺 畜禽的饲料短缺是我国畜牧产业存在的关键问题。“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主”,这句话对畜禽来说也是适用的。从古至今,粮食生产的发展好坏会直接影响到畜牧业的发展。但是我国人口的增幅远远大于粮食产量的增幅,一方面人消耗的多了,剩下的就少了。另一方面人多占地面积就多了,畜禽放养的地方也就越来越少。再加上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等诸多原因使畜禽的饲料供应不足。

2.4 产品药物残留 产品的药物残留是消费者最关注的问题。一些养殖户为了谋取暴利,不按正常规定超标使用化学药物。因为使用化学药物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产量、缩短养殖周期,但是他们从不考虑添加剂、抗生素给消费者身体带来的危害。

3 我国畜牧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创建畜牧业科技培训基地,真正的落实科技培训项目,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畜牧人员的专业素质。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从业人员不专业的问题,才能有效地促进畜牧产业的发展。

3.2 有效加工畜牧产品建立畜牧产品加工厂,有关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畜牧业生产总量的70%都是经过有效加工的。因为加工产品获得的利益比原始产品大得多,所以有效地加工畜牧产品,能增加从业人员收入,重要的是能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3.3 提倡做畜牧产品品牌 做出自己的畜牧产品品牌就会有品牌效应,一个好的品牌有助于有效地推销自己的产品,能保护畜牧生产经营者的利益,所以说一个好品牌是一笔强大的财富。

3.4 健全服务体系 要使我国的畜牧产业良好快速的发展,完善的服务体系是重中之重,现在的各行各业,除了产品质量之间的竞争,服务质量的竞争也是相当激烈的。在产品相同的情况向下,你说消费者是愿意选择服务质量好的,还是服务质量差的,正常人肯定都选择服务质量好的吧。所以,从畜牧业的长久发展出发,建立一个优质的服务体系才是上策。

3.5 完善畜牧业结构 畜牧产品生产要采取优质原则、区域原则和规模原则。也要稳步发展草原畜牧业,落实农牧互补互利方针。让畜牧业从业人员能获得更多的优惠。一个完整合适的结构,能让畜牧业的发展越来越好,也会使畜牧产品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

第8篇:畜牧业品牌范文

[关键词] 江城县 畜牧生产 存在问题 改进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6-0278-01

一、江城县概述

1.发展畜牧产业的主观因素

江城县位于云南省,由于其季风气候特征明显。它的的气温较为温暖湿润,降雨充沛,并且没有霜冻现象。这种气候非常适合牧草的生长,所以该地区内草场和山林地区的占地面积较大。并且牧草的品质也较为上乘,这种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是该地区进行畜牧业生产的优势之一。我县进行畜牧业生产的另一个优势与地理位置有关。它比邻老挝和越南,并且国境线绵长,这一地理优势可以开拓国内外市场。若能够利用好这个地理优势,将会对我县畜牧生产产生极大的助力。

2.发展畜牧产业的客观因素

我县的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是进行畜牧生产的主观原因。市场需求和政策条件则是该地区进行畜牧业生产的客观原因。我国的猪肉产量巨大,但是由于饲养猪需要耗费大量的粮食。在饲养猪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粮食费用,这使得猪肉的经济报酬不高。而畜牧业饲养的牛羊这些食草动物,投入和消耗只有草场和山林,极大地节省了成本,经济效益也较高。所以,当今的肉类市场急需牛羊这些畜牧牲畜的投入。江城县的政府,采取宏观调控,对它的牲畜价格进行严格控制。牲畜的价格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以较小的幅度上下浮动,这保证了农民经济收益。农民的利益得到保障,自然积极性也得到调动,从而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政府为了方便畜牧产品的向外销售,加大了公路的建设。便利的交通,也为畜牧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二、江城县畜牧生产中的问题及其原因

1.粗放型的放养方式

我县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并且加上市场的助力。畜牧生产以喜人的速度发展,制造了较大的经济利润。但是在畜牧生产不断发展过程中,一系列问题也相应地慢慢浮出水面,阻碍了该地区的畜牧业生产。我县畜牧业生产中主要遇到下面几个问题。首先,畜牧业还停留在较为落后的方式上,粗放型的放养为主要方式。这种放养方式往往不注重对草地的保护。对草场的过度使用,并且没有给草场进行休整的时间。导致草场不断退化,草质下降,不利于畜牧业的长期发展。

2.牲畜的品种退化

饲养的牲畜多为散放散养,再加上没有进行科学的配种,放任牲畜自行。自行必然导致近交、,使得牲畜的质量无法提高,甚至出现退化现象。牲畜的体型、生长和产肉率的标准都不高。牲畜的品种质量不高,使得该地区的畜牧生产发展缓慢。

3.饲养方式不科学

科学的饲养方式覆盖面低,“科技就是生产力”这句话是绝对没错的。在此拿新西兰这个国家来进行说明。新西兰的畜牧业非常发达,并且全部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牲畜进行饲养。牲畜的肉、奶和污毛的产量都远超我国。该地区的畜牧业生产已经不能跟上时代进步的脚步。所以说,对牲畜进行科学的饲养是我县畜牧业生产发展的必经之路,并且可以说是眼下的当务之急。

4.政府投放的资金不足

政府对畜牧业产业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县政府未投入足够的资金发展畜牧业产业,导致资金链衔接不上。资金的不足,导致对牲畜的疫情防治无法落实到位,由于对疫情的防治力度不够,农民往往因为一场疾病的集中爆发而承受经济的巨大损失,牲畜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对该地区畜牧产业品牌的建设非常不利。

三、江城县畜牧业生产问题的解决对策

1.科学放养,划区轮牧

上文提到了关于我县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四个问题。这些问题在短期内对畜牧业生产的影响不大,但是长期以往,将会严重制约我县畜牧业的发展。导致畜牧业的发展停滞不前。本文针对这四个问题,对它的畜牧业生产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对于粗放型的放牧方式导致的草场退化问题,应当进行科学的放牧方式。可以对放牧地区进行科学规划,进行划区轮牧。首先要了解的便是草场牧场的生长周期,还有牲畜对牧草的需求程度。将牧场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其中要注意的是草场的大小应当满足牲畜的需求,不能太小导致牲畜进食量不足,也不能太大导致草场的利用率不够。然后以一定的时间单位为基准,进行轮牧。这种划区轮牧的方式,能够避免一块区域的草场被频繁地使用,能够让草场得到休养的时间。并且对草场的利用率也得到提高,不会造成过度使用,也不会造成草场闲置。能够解决草场退化的问题,并且能够保证牧草的质量,有利于对畜牧业的长期发展。

2.培养优质畜种

对于牲畜品种的问题,应当引进优质的畜种与当地原先的畜种进行杂交,培养出肉率高、生产率高、抵抗力强、出毛量大和产奶量大的畜种。并且对这些畜种都进行标实,进行科学管理,避免近亲。只有这样,这才保证牲畜的质量牲畜的质量提升上去,价格自然也随之提高,农民的收入也会得到增加。

3.进行科学饲养

对于畜牧产业没有进行科学饲养,导致牲畜的附加值不高这一现象。可以采用科学的饲养方式得到解决。牲畜的饲料应不仅仅只是普通的牧草而已,即使牧草的质量再好,再丰美,但是由于饲料过于单一,对牲畜的质量提升并不会有太大的效果。应当对牧草进行科学的改造,进行科学的饲养方式。具体做法是在给牲畜喂食牧草的同时,喂食能够增加牲畜的产肉量和产奶量的人工合成饲料。这样能大大提高牲畜的质量,牲畜的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更加显著。

4.政府加大资金的投入

对于由于政府投入的资金不足导致的畜牧产业发展缓慢的问题。首先,应当让政府意识到发展畜牧产业对县城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力,从而让政府加大资金的投入。那么这些资金又该如何使用?应当集中于对疫情的防治工作上。研究牲畜易得的疾病,疾病发生时的症状,快速治疗疫情的方法,如何对疫情进行预防。这些举措能够提高牲畜的安全性,有利于该地区打造属于自己的畜牧产业品牌。

总结:我县的畜牧产业拥有绝对的优势。优质的牧草,国内外市场同时发展,便利的交通,都是畜牧产业发展的助力。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但只要能够及时意识到这些问题。并且引起重视,对畜牧产业不断进行改进。那么我县的畜牧产业必然会往更深层次的方面发展,并且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参考文献

第9篇:畜牧业品牌范文

关键词:肃南;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对策

甘肃省肃南县是一个以天然草原放牧为主的畜牧业县,兼营少量的种植业。畜牧业是全县的主导产业,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近年来,肃南县深入贯彻全省现代畜牧产业发展大会和全市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工业化思维谋划畜牧业,以生态保护为核心,以提高发展质量为主线,以舍饲半舍饲养殖为主要模式,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的,强化完善“政策扶持、示范引领、项目驱动、金融创新、品牌带动”机制,推动畜牧业由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向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转变,提升畜牧产业品质,打造特色品牌,大力发展以细毛羊为主的羊产业,着重从养殖、加工、营销三大环节入手,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在标准化规模养殖、基础设施建设、品牌创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等发展环节取得一定成绩。

1肃南县畜牧全产业链开发建设情况

1.1调整产业布局,提升主导畜种

肃南县立足本县资源优势,突出细毛羊特色畜种,着力调整畜牧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大力实施产业化经营战略,基本建成了70万只甘肃高山细毛羊生产基地、6万头牦牛生产基地、800头祁连山马鹿驯养基地和3333hm2(5万亩)优质牧草种植基地。实行舍饲育肥、错季销售等方式,年育肥出栏肉牛肉羊50万头(只)以上,有力地推动了季节性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大力支持发展甘肃高山细毛羊,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开展细毛羊改良,年改良细毛羊20万只以上,细毛羊数量逐年扩大,品质稳步提升。2016年6月末,全县细毛羊饲养量达到70.1万只,只均产毛量达到3.93kg,羊毛综合品质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1.2突出标准化生产,打造特色品牌积极推广应用

引种改良、人工授精、舍饲喂养、绵羊穿衣、机械剪毛、分级整理、标准化标记等畜牧业实用技术43项,全面推行优质细羊毛地方生产标准,实行标准化生产,畜牧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累计推广绵羊穿衣15万件、机械剪毛89万只,组织化销售细羊毛2330t,每千克价格均比分散销售价格高2元左右。着力推进品牌化经营,提升天然畜产品绿色品牌优势,“祁尔康”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赛美奴”(毛)、“九排松”(肉)2个商标被认定为甘肃省著名商标,“惠成”牌鲜冻牛羊肉和风干牛肉取得绿色食品认证;全县7个乡(镇)通过无公害牛羊肉一体化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肃南高山细毛羊、肃南牦牛、肃南马鹿鹿茸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认定登记证书,以“草原惠成”、“赛美努”、“九排松”等商标为系列的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品牌效应进一步发挥,“三品一标”养殖规模占总量的45%以上。

1.3强化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依托项目建设,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基础设施配套投入力度,畜牧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累计建成养殖小区85个、暖棚羊舍12535座、绵羊人工授精配种站160座、药浴池134座、剪毛棚32座、储草棚950座、大小青贮氨化池224个、高标准细毛羊育种棚4座、高标准羊毛存储棚6座,建成加工、储存为一体的饲草料点16处,发展人工草地1.13万hm2(17万亩),95%以上的小畜和50%的大畜越冬实现了暖棚化,舍饲养殖率达到70%以上。积极开展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活动,努力实现以规模化带动标准化、以标准化推动规模化互动互促的发展目标,带动畜牧产业提质增效,已创建省级标准化示范场4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场7个,标准化规模养殖主导作用日趋凸显。

1.4积极开拓市场,稳定销售渠道

先后建成1个综合市场和4个乡(镇)农贸市场,积极扶持畜产品运销经营大户,初步建立起稳定的销售渠道。推进畜牧业与生态工业、特色文化旅游业的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开发以绿色原料为主的保健产品、以牛羊肉精细化分割包装为主的冷鲜和熟制系列产品、以裕固族传统美食为主的民族特色餐饮新产品,推动畜产品加工销售的系列化、品牌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1.5培育经营体系,延伸产业链条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农牧户的基本模式,支持规模养殖户和能人参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鼓励土地(草原)向合作社、种养大户合理有序流转,先后组建农牧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297个,采取招商引资的办法创办了以草原惠成肉食品加工厂和皇家牧场等为主的肉食品加工企业,以祁连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主的食品保健品加工企业。

2现代畜牧全产业链开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肃南县在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短板。一是基础设施薄弱,饲草料基地建设滞后,生产方式转变进程缓慢,设施装备落后,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弱。二是畜产品加工企业少,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带动能力弱;专业合作运行不规范,农作物秸秆开发利用缓慢的态势没有明显改进;缺乏新型经营主体,土地流转规模小,流转程序简单,制约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正常流转,难以形成规模化经营。三是市场建设滞后,流通渠道不畅,农牧民买难卖难和增产不增收的问题仍然存在。加之农牧民参与市场、走向市场的意识不强,产品进入消费领域的中间利润被多层分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的收入。四是受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的影响,产业布局落实措施不到位,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牧民受短期利益驱使,随意调整畜种,细毛羊整体发展速度受限,同时,产业发展中,初级生产的多,加工增销的少,存在一头强、一头弱的情况,影响了产业规模的提升和整体效益的发挥。五是缺乏新型经营主体,土地(草原)流转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化经营。

3对策和建议

3.1提升畜产品加工能力,增强生产竞争力

在抓好现有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的同时,采取招商引资、民间投资、合作入股等形式,广开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渠道,开发以绿色原料为主的保健产品、以牛羊胴体精细化分割包装为主的冷鲜和熟制系列产品,有效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畜产品加工销售的系列化、品牌化。积极推行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支持企业参与生产基地建设,确定区域发展订单生产,制定饲草料使用、疫病防治、规范出栏等方面的统一标准,严格生产环节管理,确保产品绿色优质,提高市场影响力、占有率,带动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

3.2推行舍饲精养技术,促进生产方式转变

坚持规模发展、适度集中的原则,按照一次规划布局、分步推进实施的思路,整合项目和资金,连片推进养殖小区建设,不断完善养殖棚舍、饮水供电、饲草料储备、牧草加工机械等基本设施,打造一批示范带动效应显著的养殖场(小区),走以细毛羊产业为重点的舍饲精养之路,有效壮大舍饲半舍饲养殖规模,积极推广科学补饲、多胎繁殖、四季均衡出栏技术,改变产品供应季节性短缺、效益受限的局面,推进传统放牧生产方式向现代舍饲发展方式转变。鼓励支持农牧民群众利用现有耕地、圈滩种植优质牧草,在适宜地区建设草原打草场,用好农作物秸秆等农副产品,增加饲草料产出规模。加大饲草料加工储备点建设力度,配套饲草料加工设备,推广牧草加工调制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保障舍饲养殖饲草料有效供给,促进养殖方式转变。

3.3健全市场体系,拓展销售渠道

按照“巩固周边市场、开拓国内市场、瞄准国际市场”的要求,抢抓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化经济合作,紧紧围绕主导畜产品,巩固发展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研发应用新产品加工技术,扩大系列产品生产规模,在条件具备的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网点,并主动开展出口创汇销售工作,壮大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市场主体,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形成稳定的绿色有机畜产品供应体系。创新新常态下的流通方式和流通业态,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导向,鼓励社会力量发展面向农村的电商网购业务,拓展特色优势畜产品销售平台,建立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开展网上展示和网上洽谈,增强信息沟通,搞好产需对接,以品牌的有效运作不断提升品牌价值,扩大知名度。推进电商与实体流通结合,拓宽销售渠道,畅通各种形式的对接直销,促进绿色、有机畜产品销售。

3.4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内生活力

全面开展土地(草原)确权工作和农牧业生产设施确权登记工作,创新农牧村融资途径,推行农牧村土地(草原)承包经营权、农牧业生产设施质押贷款,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建立土地(草原)流转服务中心,为土地(草原)依法有序流转搭建平台,引导和鼓励群众通过转租、承包、互换、入股等多种形式,依法向养殖大户、经营能手、专业合作社有序流转,进一步释放生产要素潜能,激发内生活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经营方式加快转变,提升发展能力。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创建国家级、省级、市级示范性合作社,以示范社为载体,加强合作社监管,促进合作社规范化发展;创建培育家庭农(牧)场,带动产业提质增效;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带动农牧村发展、农牧民增收。

参考文献

[1]刘志勇.倡导健康养殖理念打造放心畜禽产品[J].畜牧兽医杂志,2011(1):57-58.

[2]武庭斌.加强肃南生态保护促进绿色畜产品基地建设[J].畜牧兽医杂志,2012(4):85-86.

[3]朵玉玲.肃南县建设绿色畜牧名县对策研究[J].畜牧兽医杂志,2014(2):47-48.

[4]孟范永,徐辉.东营市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发展建议[J].畜牧兽医杂志,2014(2):74-75.

[5]张军,李桂英.加快祁连山区畜牧业发展的研究[J].甘肃畜牧兽医,2014(4):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