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土空间管控范文

国土空间管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土空间管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土空间管控

第1篇:国土空间管控范文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正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的各项事业取得的迅猛的发展和飞跃。建筑业已进入崭新的时代,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的质量显的尤为重要,其质量优劣,不仅会影响到结构物的安全,也会影响到企业诚信,因此混凝土的质量在工程建筑物中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在施工中我们必须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为因素: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的建设已经演变成个人投资行为,缺乏当地政府引导、调控,缺乏市场评估及项目效益可行性研究,造成项目盲目上马、投资,最后导致质量不能有效控制。

二、市场因素:随着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和复杂化程度,生产厂家为生存相互压价,最终导致预拌混凝土质量普遍下降。

三、施工方法因素:生产及施工管理两极端现象。预拌混凝土的生产、运输、浇筑成型等环节的质量要求在国家或地方规范、标准中均有相关规定。但在实际过程中,因质量造成的责任纠纷不断,厂家指责施工方浇筑方法不正确,养护不及时,施工方指责厂家产品不合格,运输超时等等,不仅影响了工程质量,拖延了工期,更造成了能源上的浪费,经调查大部分建筑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均遇到过这种现象。

综上所诉,近年预拌混凝土质量降低的直接原因,那我们应采用系统的方法加以解决。

首先,应积极呼吁地方政府对本地的经济发展规模、速度确定规划要求,对预拌混凝土搅拌站项目要有积极的政策导向,避免出现同类企业过量、相互倾轧现象。同时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起到有效监督、协调等作用。

其次,企业与混凝土搅拌站签订合同时,不应局限于合同负责人之间理论性的谈判及笼统模糊的约定,应该要求双方负责现场管理、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参加,使合同条款具有实用、全面、约束力强、便于责任追溯等特点。根据多年的施工现场管理经验,认为签订混凝土供需合同及施工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应加以关注:

1、建筑施工企业在选择供应厂家时,从产品质量、供应能力、企业实力、信誉度等方面必须作好市场可行性调查。

2、培养施工负责人及技术人员的全局观念,对混凝土从原材、配比、外加剂、计量、运输、浇筑、养护、强度评定等环节进行全方面的控制、管理。工程实践中,不少监理单位及施工企业的现场技术、质量管理多侧重于混凝土进场后的质量管理,而忽视了厂家原材采购、生产及运输环节的质量控制。

3、预拌混凝土的技术性能及主要影响因素

混凝土质量要求是一种综合性指标,根据工程特点,结构设计不仅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提出明确要求,具备相应的变形性能、耐久性等,而且在施工过程中还需混凝土具有和易性。

由上述可知,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此外,影响混凝土强度还有其它不可忽视的因素。

粗骨料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影响,当水灰比相等或配合比相同时,两种材料配制的混凝土,碎石的混凝土强度比卵石强。因此我们一般对混凝土的粗骨料控制在31.5mm左右,细骨料品种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程度比粗骨料小,但砂的质量对混凝土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砂石质量必须符合混凝土各标号用砂石质量标准的要求。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应有计划性的亲临生产现场协同监督把关,根据现场砂石含水率及时调整水灰比,以保证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强度只有在温度、湿度条件下才能保证正常发展,应按施工规范的规定予在养护、气温高低对混凝土强度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4.预拌混凝土质量细节控制的有效措施

4.1原材料控制

在混凝土的几种组成成份中,监理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应着重在工程资料和实物检查两方面。目前实行的监理见证取样送检制度值得肯定,但近几年只针对现场搅拌的混凝土原料进行了见证取样,而对于预拌混凝土来说,不少地区还是空白,因此笔者建议监理单位应对此领域加以监督。

4.1.1水泥

水泥有多种品种、标号应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的要求和实际使用部位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水泥品种和标号。高强混凝土应优先选择高标号水泥进行试配。

4.1.2砂

细骨料砂,要重点检查其产地、质地、级配、细度模数、含泥量、碱活性和有害物质含量。其重点是含泥量和有害物质含量。这两项对于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较大。用于拌制混凝土的细度模数应在3.7~1.6之间。砂含泥量一般不应超过3%,有害物用质(云母、有机物、硫酸盐等)含量不应超过2%。

4.1.3石子

粗骨料石子,应重点检查其产地、质地、级配、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有害物质含量及最大粒径。严禁混有煅烧过的石灰石块或白云石块。预拌混凝土采用石子粒径必须根据工程特点、部位、输送方式及施工技术要求确定, 否则极易出现质量问题。

4.1.4水

凡是不能饮用的水,应在水质化验和抗腐蚀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拌制混凝土。4.1.5外加剂

首先,应检查外加剂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质量保证资料和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的性能试验报告。

4.2配合比的质量控制

在根据设计要求和混凝土的工程特点,确定了各种原材料之后,应在监理工程师见证情况下,进行现场原材料取样,并填写见证取样单。关交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试验室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配工作。监理工程师在审查实验室出具的配合比单及相应的有关混凝土性能,能够满足工程的各项要求后,方可允许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和浇筑工作。

4.3搅拌过程的质量控制

搅拌站一般均配有电脑计量装置,但必须定期由专门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保证各种材料计量准确。

4.4运输过程控制

混凝土应以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抵浇筑地点,目前预拌混凝土一般采用专用混凝土罐车运送,根据路线、时间、季节、天气、混凝土输送方式等因素调整混凝土的初凝、终凝时间及和易性。

4.4浇筑过程质量控制

混凝土浇筑前,监理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应检查混凝土的浇筑方法是否合理、水电供应是否保证、各工种人员的配备情况;振捣器的类型、规格、数量是否满足混凝土的振捣要求;构件模具及数量是否合适;浇筑期间的气候、气温,夏季、雨季、冬期施工,覆盖材料是否准备好。

在浇筑过程中,注意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等性能,若有问题,应及时要求混凝土厂家对配合比作合理调整;督促施工单位控制好每层混凝土浇筑厚度及振捣器的插点是否均匀,移动间距是否符合要求;对钢筋交叉密集的梁柱节点是否振捣到位,以防出现蜂窝、麻面。对大体积混凝土或厚度较大的部件,应采用低水化热水泥并加强保温养护措施。

总之,预拌混凝土是水泥、砂、石、水、外加剂、掺合料等多组成分构成的一种性能多样化的材料,其性能不仅与组成材料的性能有直接关系,而且还与施工技术、所处环境及维护条件等有关。要在设计方法、施工技术以及维护要求及施工管理等方面进一步研究,以促进我国混凝土结构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砼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201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 2011

2. 砼泵送施工技术规范(JGJ/T 10-201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 2011

3. 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 2011

4. 预拌混凝土(GB14902-2003)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 2003

第2篇:国土空间管控范文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 施工方法 控制措施

在基础工程施工中,由于灌注桩可以采用正反循环钻进、冲击钻进、旋挖钻进等方法成孔,因此可以在各类地层中进行施工;而通过使用不同直径的钻头,就可以形成不同直径的桩体,而且这种桩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采用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不同的桩体材料,桩体质量和荷载要求容易达到设计要求。因此,在道路桥梁、房屋建筑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根据在邯郸市公安局综合指挥侦查大楼灌注桩工程施工监理过程的实践及体会,对灌注桩混凝土浇筑的监控,提出三个不同阶段所采取的措施(对测量放线、成孔、钢筋制作、检测等环节本文将不做论述)。

一、混凝土浇筑前的监控

混凝土浇筑施工前,应对灌注前的施工结果进行全面的检验,通过检验,对不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的结果予以纠正,保证各项指标符合规定标准。对成孔后浇筑前的检验主要有以下各项:

1.桩位:是对测量放线结果进行复核,要求桩位偏差不得大于规范要求的偏差值,大于偏差值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纠正;

2.测深基点标高:不论是以护筒顶标高还是以地面标高为依据,均应符合高程测量的规定,以保证后续灌注有衡量的正确标准。

3.检查孔径和孔斜:孔径必须大于设计数值,孔斜偏差不得大于1%,不符合规定的应进行扫孔处理,至达标为止;

4.检查泥浆比重:灌注前的泥浆比重应控制在1.1~1.2之间,比重过大将增加灌注难度,比重过小则容易发生钻孔坍塌,不符合标准时,可采用二次清孔的办法进行处理;

5.检查孔底沉渣:摩擦桩孔底沉渣不应大于100 mm ,沉渣过厚会降低承载能力,应采用二次清孔的办法处理;

6.安放钢筋笼的检验:经检验合格的钢筋笼安放在孔内,保护层为50mm,钢筋笼的顶标高应与测深基点标高对应进行检查,吊筋长度的误差应控制在50mm 以内,要保证钢筋笼顶标高的误差控制在正负毫米以内;

7.导管的安放:用于灌注的导管,应垂直,深孔作业应进行闭水压力试验,防止导管密封不严而跑浆,导致混凝土混浆。安放完毕的导管下口距孔底高度300~500mm,从而保证灌注的顺利和减少混凝土的混浆;

8.使用经过校量的测绳,督促技术人员做好施工记录的准备工作;

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控制:

混凝土浇筑过程具有极强的隐蔽性,浇筑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桩体质量的好坏,因此,在浇筑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和监理人员应当实施全过程旁站监控,严格控制浇筑质量,发现问题应及时协商并在允许时间内及时处理。

1.混凝土的灌注应当连续进行,一般的桩浇筑时间应控制在2小时之内,大口径桩尽量不要超过3~4小时,浇筑中间有意外情况,停歇时间不得大于40分钟,防止混凝土初凝而导致灌注困难而使导管难以拔出产生断桩,因此,生产过程中应当备有临时停电等应急措施;

2.导管安放完成后灌注前,在导管内的泥浆面上方安放隔水栓,保证灌注的混凝土与钻孔内的泥浆隔离而降低混凝土的混浆;

3.导管埋深应控制在2~6米,导管过深会使导管起拔困难,过浅容易使浮浆或冲洗液反入导管而使混凝土产生混浆;

4.每次起拔导管前,应当用测绳带动测锤对混凝土面的高度进行测量,保证导管埋深的准确性,防止因有扩径的情况下导管埋深过浅,起拔导管而导致断桩;

5.灌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导管内混凝土面的情况和桩孔内泥浆面的变化。当导管内出现泥浆时,可判定为导管跑浆或导管拔脱;当孔内泥浆面发现异常时,要分析是塌孔还是导管堵塞,从而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

灌注桩浇筑过程变化因素较多,施工和监督过程要有很强的临机应变能力,因此,应当选派施工经验丰富和能力强的人员进行监控。

三、灌注前的准备

(1)孔内泥浆性能指标的控制砼灌注前应调控好泥浆性能指标,根据施工经验泥浆比重控制为1.10~1.25、含砂率小于等于8%、粘度小于等于28 s[1]。因为泥浆比重过小,泥浆护壁就容易失去了阻挡土体坍塌的作用,如果泥浆的比重过大、过稠会降低泥浆流动性,增加浇注砼的阻力,使的置换砼产生困难,从而影响成桩的质量。

(2)灌浆导管的选择灌浆导管的选择应根据桩孔的深度、钢筋笼的设计直径及导管的活动范围等因素来综合考虑,选择合适导管直径。一般大直径导管可以缩短砼灌注时间。

(3)设置隔水栓塞隔水栓塞的选择直接影响砼的初期灌注。所选用的隔水栓直径应与导管内径相配,同时具有良好的隔水性能,保证顺利排出[2]。隔水栓塞一般有预制砼圆柱塞、球胆及橡胶栓塞,球胆栓塞采用篮球或排球胆。在实际施工中,一般选用球胆栓塞,因为砼活塞极易因导管细微变形而卡死在导管内,易造成砼灌注的困难,而球胆栓塞却具有良好的弹性、隔水性、可多次重复使用及排出顺利等优点。

1)初期灌注

导管底端距孔底高度可根据桩径大小、隔水栓塞大小加以确定,一般控制在30~50 cm[1],桩径小时取大值。漏斗内砼的初灌注量必须满足初灌时导管底部一次性埋入砼中1.0~1.5 m。初灌量过小会造成脱管现象、底管口砼离析,造成断桩等事故,影响成桩质量。开始灌注时尽量准备足够的砼,砼下降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可将孔底泥浆泛起,从而带动孔底沉渣返出,减少桩底沉渣厚度,提高桩的承载力。因为根据岩土有关理论说明:孔底的沉渣厚度少许的减少,则桩承载力将大幅度的增加。

2)中期关注

在中期灌注过程中,应匀速向漏斗内灌注砼,若突然灌注大量的砼,导管内空气将不能立即排出,会导致堵管。在灌注时需适当提升串动导管,串动导管时严禁碰撞钢筋笼,以防钢筋笼有上浮或下沉。串动导管作用:①有利于后续砼的灌注。因为砼在导管内停留时间长,骨料滞留在导管中,使砼与管壁摩擦阻力增强,其流动性将变差,易造成上部砼下落困难,从而发生堵管;②有利于提高砼密实度,保证成桩质量。串动导管可将砼挤入桩周围孔壁中,起到提高桩侧阻力的作用,另外也加大了砼与钢筋笼的握裹力。

3)后期灌注

在灌注砼的后期,由于导管内砼柱高度减少,超压力降低,而导管外泥浆的稠度、比重却增大,容易出现砼上升困难,因为砼必须以大大超过泥浆的反作用压力才能将孔内的泥浆挤压出孔口,在实际施工时,可采取在孔内加水稀释泥浆或人工扒拨部分沉淀物等方法,使砼灌注顺利。要控制好最后一次砼灌注量,避免浪费砼材料。砼超灌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凿除浮浆后桩顶砼达到设计强度,实际施工可制作简易打捞工具捞取砼样以控制好砼超过高度,为防止桩顶空心,在灌注结束后,导管拔出砼之前应串动导管,幅度不超过50 cm,并且导管提升速度要慢。

实践证明,尽管灌注桩施工的工艺比较复杂,控制难度较大,但是,只要按照施工规范的要求和设计要求,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抓好事先指导,强化施工准备、成孔、清孔、水下混凝土灌注等施工全过程中各环节的质量监控,在邯郸市公安局和游泳训练中心的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由于加强了对施工过程各环节的监控,从而保证了施工的质量,在经过检测单位的检验后,桩基的承载力均达到设计要求,只有这样,钻孔灌注桩施工才能充分发挥出它的优点,达到安全、优质、经济、高效的预计目的

参考文献:

第3篇:国土空间管控范文

关键词:土建工程;挖孔灌注桩;要求

一、施工准备

1、材料

⑴水泥:宜用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并有出厂合格证并经试验合格。

⑵砂: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

⑶石子:碎石,粒径10~50mm,含泥量不大于2%。

⑷钢筋:品种和规格均符合设计规定, 并有出厂合格证及按规定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进口钢材需先经化学成分试验, 合格后方可用于该工程)。

⑸垫块:采用预制混凝土或砂浆垫块。

⑹外加剂:掺合料,根据施工需要并通过试验确定。

2、作业条件

⑴施工场地,必须做好“三通一平”。并根据现场情况,有条件的先做地面混凝土垫层,以利施工。现场四周应设置排水沟、集水井,桩孔中抽出积水,经沉淀后并符合环保要求方可排入下水道。施工现场的出土路线应畅通。

⑵按施工图纸准确放线,放出桩位中心线和桩径,并认真进行技术复核,经有关部门办理签证手续,才能开挖桩身土方。

⑶挖桩前,要把桩中心位置向桩的四边引出四个桩心控制点,用牢固的木桩标定。

⑷施工前,施工现场技术负责人和施工员应逐孔全面检查施工准备,逐级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和安全教育,要使安全、技术管理在思想、组织、措施都得到落实。

⑸专人负责按桩位编号,做好桩孔的垂直中心线、轴线、桩径、桩长和基岩土质的记录;钢筋笼和桩身混凝土等隐蔽验收记录,并在完工后整理编册分送有关单位并送技术部门存档。

二、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开挖桩孔支护壁模板浇护壁混凝土拆除模板(以上四工序循环进行直至设计深度)安装钢筋笼浇灌桩身混凝土。操作工艺如下:

1、挖孔

⑴第一节孔圈护壁应比下面的护壁厚100~150mm,并应高出现场地面200~250mm或按设计要求,上下护壁间的搭接长度不得少于50mm。

⑵为保证护壁混凝土的整体性,视护壁土质情况。 须用φ8钢筋均匀布置作拉结筋,以免脱节下沉,如设计有护壁大样图,应按设计要求施工。

⑶浇灌护壁混凝土时,用敲击模板及竹杆和木棒插实方法。不得在桩孔水淹没模板的情况下灌注混凝土。根据土质情况,尽量使用速凝剂,尽快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发现护壁有蜂窝、漏水现象,及时加以堵塞或导流,防止孔外水通过护壁流入孔内,保证护壁混凝土强度及安全。

⑷护壁混凝土的内模拆除,根据气温等情况而定,一般可在24h(小时)后进行,使混凝土有一定强度,以能挡土。

⑸当第一节护壁混凝土拆模后,即把轴线位置标定在护壁上,并用水准仪把相对水平标高画记在第一圈护壁内,作为控制桩孔位置和垂直度及确定桩的深度和桩顶标高的依据。标定的轴线位置和相对水平标高应经常检查复验。

⑹施工人员必须熟悉所挖孔的地质情况,并要勤检查,注意土层的变化,当遇到流砂、大量地下水等影响挖土安全时,要立即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后,方可继续深挖。

⑺如遇流动性淤泥或流砂时,孔壁应采用钢护筒施工。对较易塌方施工段要即挖、即校对、即验收、即灌注护壁混凝土。要保证混凝土密实度,避免渗漏。

⑻对少量流砂的桩位,先将附近无流砂的桩孔先挖深,使其起集水井作用,集水井应选在地下水流的上方,用水泵抽水时,将桩孔和附近的地下水位降至井底下,使井底部免除水淹状态下施工。

2、钢筋笼制作与安装

⑴人工挖孔桩钢筋笼制作、运输和安装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变形。

⑵钢筋笼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70mm。保护层厚度,可采用预制混凝土垫块,绑扎在钢筋笼外侧的设计位置上。

⑶吊放钢筋笼入孔时,不得碰撞孔壁,灌注混凝土时,应采取措施,按设计标高固定钢筋笼位置。

⑷钢筋笼过长需分段接驳者,其连接焊缝及接头数量应符合国标GB50204─92的要求。

⑸钢筋笼制作的允许偏差,参照挖孔桩施工允许偏差表(3─3)。

3、浇灌混凝土

⑴桩体混凝土要从桩底到顶标高一次完成、如遇停电等特殊原因,必须留施工缝时,可在混凝土面周围加插适量的短钢筋。在灌注新的混凝土前,施工缝面必须清理干净,不得有积水和隔离物质。

⑵灌注桩身混凝土,必须用溜槽及串筒离灌注面2m以内下落,不准在井口抛铲或倒车卸料,以免混凝土离析,影响混凝土整体强度。

⑶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注意防止地下水进入,不能有超过50mm厚的积水层,否则,应设法把混凝土表面积水层用导管吸干,方可灌注混凝土。如渗水量过大(>1m3/h)时,应按水下混凝土操作规程施工。

⑷混凝土边灌注边插实,宜采用插入式振动器和人工插实相结合的方法,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

⑸在灌注桩身混凝土时,相邻10m范围内的挖孔作业停止, 并不得在孔底留人。

⑹灌注桩身混凝土时应留置试块,每条桩不得少于一组(三件),及时提供试验报告。

三、施工注意事项

1、避免工程质量通病

⑴桩体混凝土局部不够密实。由于一次灌注过厚,振捣不好,振捣器插深不足,少振或漏振等原因。

⑵混凝土局部强度不足。由于粗细骨料未称量,用水量控制不严,塌落度过大,或骨料用体积量度不够准确,混凝土配合比在特殊情况未及时调整等原因造成。

⑶混凝土局部离折,由于混凝土在搅拌中时间少于90秒,不够均匀。溜槽或串筒过短。车上混凝土直接向孔内倒下等原因造成。

⑷钢筋笼成型有弯曲(香蕉形)或扭曲形象。由于主筋未预先调直,也未把箍筋焊接在主筋位置上等分距离点上,制作钢筋笼的底垫高低不平等原因造成,至使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薄不均,甚至露筋影响质量。

⑸钢筋笼成型后,必须经现场质安员或施工人员全面检查焊接质量。若主筋的搭接焊缝厚度不足和箍筋有漏点焊位置,应即通知焊工进行补焊,并及时办理好隐蔽验收手续。

⑹终孔岩样,用胶袋装好密封,尽量保留孔底原岩样备查。

2、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⑴图纸会审提出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要详细记录,写成正式文件或会审记要,参加会审的单位人员应签章。连同施工图,施工方案等作为主要施工依据。

⑵挖孔桩的护壁最小厚度应不小于100mm。 挖孔桩的孔深一般不宜超过25m。当桩长L≤8m时,桩身直径(不含护壁,下同)不应小于0.8m;当桩长为8m

⑶场地邻近的建(构)筑物,施工前应会同有关单位和业主进行详细检查,并将建(构)筑物原有裂缝及特殊情况贴上沙纸记录备查。对挖孔和抽水可能危及的邻房,应事先采取加固措施。

⑷人工挖孔桩的土质岩样、入岩深度、孔底形状、桩径、桩长、垂直度、桩顶标高和混凝土强度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⑸人工挖进深度过程中,对可能会出现流砂、涌泥、涌水以及有害气体等情况,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对施工现场所有设备、设施、安全装置、工具和劳保用品等需要经常进行检查,确保完好和安全使用。

第4篇:国土空间管控范文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关键环节;薄弱环节;有效控制

衡量一个工程的建筑质量的好坏的重要指标在于混凝土是施工质量,可以说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状况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而在施工过程中,通常更多的关注混凝土施工的技术性环节,而对混凝土施工的薄弱环节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1],而这些施工的薄弱环节恰好构成了决定施工质量的关键性环节,因此容易造成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质量不能达标。而标准的施工工程要求建筑物在外观及其性能方面均需要达到高标准,符合建筑审美标准与居住舒适标准,所以混凝土施工的控制,尤其是对关键环节与薄弱环节的控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1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与薄弱环节分析

在建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通常存在一些关键性且薄弱的环节,对这些环节的忽视主要表现为质量控制不当,进而造成多种工程质量事故的出现。

(1)混凝土裂缝问题

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在建筑混凝土施工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的一种问题,一般在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裂缝问题只能最大化的减少,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通常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由于质量控制不严格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混凝土裂缝包括物理裂缝与化学裂缝两种,其中物理裂缝主要是受混凝土内外温度差异而形成的,化学裂缝则更多的是由混凝土内部的水化学反应所引起的[3]。在建筑施工中要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缝,需要从物理与化学角度分析,重视对混凝土的养护,降低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2)墙体出现错位现象,模板尺寸存在一定偏差

建筑物时常会出现表面缺陷,包括墙体错位等现象,且在施工建造过程中由于测量的失误等因素影响也会导致模板尺寸出现偏差,支力不稳或者刚度不够等现象。

(3)水泥水灰比和骨料粒径调配不合理

在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常常会由于水泥的水灰比不合理而导致骨料出现分离,出现麻面或者蜂窝,进而架空骨料,降低混凝土的密集程度及抗冻、抗渗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建筑物的耐久性[4]。

(4)钢筋混凝土结构薄弱环节

一般目标地震下所破坏的单元一定是薄弱的单元,也有一些单元在目标地震下没有发生破坏,但整体已经接近破坏,因为地震本身是随机的,因此本文对地震作用的评估主要是根据反应谱方法及底部剪力法,不能全部将地震中峰值加速度脉冲具体作用展现出来。因此在真正地震中,哪些接近破坏的单元是很有可能破坏的。

2 建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关键与薄弱环节控制

(1)现场搅拌混凝土控制

通常市场中的混凝土质量与骨料级配都比较稳定合理,因此在混凝土的拌制中一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对那些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来讲,需要控制品种、标号等。通常现场混凝土的拌制主要控制以下几方面内容:

首先,水泥的标号与水灰比,通常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代表混凝土的质量,而混凝土的标号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之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高标号水泥配置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也高,因此需重视水泥标号的选择。另外水灰比与混凝土的强度之间也呈现正比例的关系,水灰比越大,则混凝土的强度越高,传统的以增加水泥量来提高混凝土强度的观点是错误的。因此可以得出水泥的标号及水泥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重要因素。

其次,骨料粒径的控制。骨料级配与骨料的细度等也能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主要表现在骨料的粒径上,通常在石子强度相同的状况下,碎石表现相对卵石来讲要粗糙,因此与水泥砂浆粘性较大,在配合比或者水灰比相同的状况下,碎石混凝土强度较大。在建筑施工中粗骨料控制一般在两到四厘米之间,选取粗砂并控制其含泥量的标准。在现场施工的过程中,还需要保证砂石的质量及混凝土的配合比[5]。

最后,对混凝土的养护,合理有效的养护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混凝土开裂或者强度降低等问题,要注意夏季防暴晒动机防冻害,保证混凝土特定的温度。

(2)钢筋保护层的控制

钢筋保护层在施工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价值与作用,如果保护层的施工出现问题,则会影响到混凝土的整体质量,因此在实际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加大对钢筋保护层质量的控制。

首先,在建筑施工之前需要进行技术交底工作,针对施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不同工程部位,根据设计图中的规范确定保护层的厚度。

其次,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需要对直接踩踏钢筋的施工进行重点控制,强调规范化操作的运用。需要注意钢筋在绑扎时尽管位置是正确的,但在浇捣的过程中会发生位移,出现工机具压在上边或者人踩等状况。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规定进行操作,在过筋凳搭跳板的施工过程中,人要在过筋凳跳板或多层板上施工,施工的设备需放置在跳板或者多层板上,以有效保护楼板钢筋,避免人为的踩踏等引起的质量事故的出现。

最后,还需要控制施工人员不得任意在钢筋上行走,对上层钢筋要进行有效固定;浇捣过程中需经常进行检查,以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钢筋保护层厚度虽然并不能从根本上决定建筑质量,但在建筑施工中如忽视了钢筋保护层,则其产生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因此应充分认识到钢筋保护层厚度对整个建筑工程的重要价值。

(3)模板支护质量控制

模板支护主要是在混凝土上浇注成型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支架安装与模板等内容,通常使用的模板主要是以多层胶合板支模及定型组合钢模板为主,并以钢管排架结构作为其支撑体系。通常排架支撑系统是以施工的组织设计为基础的,在安装工艺上相对简单,但十分稳定、牢固,且不下沉,一般不会构成施工的薄弱环节。但模板在其加工制作、组合、拼装以及整体支护等方面却对混凝土的外观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6],这部分内容也是建筑施工控制的关键性环节,对这部分内容的控制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首先,在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模板经常存在超次数周转的状况,因此很容易对混凝土外观的质量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对模板的使用状况进行排查,及时废弃哪些变形的或者损坏状况较大的模板,同时模板还应该做到及时涂刷脱模剂。

其次,在支护模板之前要对连接的附件进行仔细检查,包括扣件、U形卡、钩头螺栓、紧固螺栓、穿墙螺栓、柱模定型箍等,同时还需要对整个支撑系统,横杆、斜杆、立杆、单可调早拆翼托、双可调早拆翼托、木方等进行仔细检查。

最后要对混凝土浇筑时的均匀性进行有效控制。因为受混凝上重力、侧压力等的影响,模板及其支承系统会产生变形或位移,甚至坍塌等状况。因此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浇筑的均匀性,以避免事故的发生,另外还需要及时对模板及支承系统进行仔细检查与维护,保证施工的安全与施工的质量。

3 结论

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标准的决定性因素即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标准,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的施工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尤其是关键环节与薄弱环节的控制。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对一些薄弱环节及关键环节缺乏应有的重视,因此造成整个建筑物的质量不能达到规定的标准。因此需要有效控制混凝土的关键与薄弱环节,保证施工商品的增值。

参考文献

[1]王峥,吕亮亮.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247

[2]王昕.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J].轻工设计,2011,(6):181-181

[3]雷震雯.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J].中国房地产业,2011,(3):134-134

[4]周和平.施工中确保混凝土强度关键环节的控制[J].科学之友,2008,(32):12-13

第5篇:国土空间管控范文

关键词: CFB锅炉水冷壁管磨损补焊粗糙处理喷涂

中图分类号: TK223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在炉膛内布置水冷壁管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一段时间后,在距炉膛底部三米左右(卫燃带部位)普遍产生水冷壁管严重磨损现象。磨损程度(速度)因不同设计的炉型、燃烧煤种、燃烧调整等因素有关,有些磨损是相当严重的。人们都在采取办法,试图对磨损进行有效控制,以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和经济性。

近些年,热喷涂技术在我国发展很快,防磨喷涂在各个行业都得到了广泛应用,锅炉受热面四管防磨喷涂得到普遍关注。在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管防磨方面,有的锅炉制造厂家制造锅炉时,在水冷壁管常出现的磨损部位预先喷涂金属耐磨层,有一定防磨效果,但是在锅炉运行中,磨损经常超出了锅炉制造厂家预先喷涂范围;有的生产企业在锅炉水冷壁管磨损时更换新管,新管先在炉外喷涂再安装。在炉外喷涂,喷涂方式和喷涂设备选择空间大,施工条件相对较好,容易得到好的喷涂质量,但是确定换管的难度大,容易浪费,施工不便,工期拖长;而采取在炉膛内直接喷涂水冷壁管的方法,可不必割管,施工面积可大可小,施工省时方便,耗费小,给生产企业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炉内喷涂限制了喷涂条件,使有些高质量的喷涂方法由于设备和场地的限制,无法进入炉膛内喷涂。众多喷涂方法和喷涂设备中,方便进入炉膛内喷涂的,目前只有火焰喷涂和电弧喷涂,并且一般炉内喷涂面积不大。因此一些有实力的大型做喷涂的企业,往往把眼光盯在高精尖的喷涂设备和承揽大利润喷涂业务上,这就限制了炉内水冷壁管直接喷涂技术的研究与提高。

我公司针对现有的两台130t/h,一台75t/h共3台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管因磨损引起的泄漏、爆管的问题,曾在不同炉型上进行过改造、燃烧调整、加防磨护瓦、增添浇注料、以及在炉膛内直接喷涂金属耐磨层等方法做防磨尝试。经过摸索,通过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直接喷涂金属耐磨层,使水冷壁管因磨损泄漏、爆管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并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磨损检查与炉内直接热喷涂质量控制方面积累了经验。我们体会到:炉膛内直接热喷涂是提高水冷壁管耐磨性的方便快捷和经济有效的方法。

炉膛内直接喷涂金属耐磨层的目的,是提高管壁的耐磨性,防止因水冷壁管磨损而频繁出现的泄漏、爆管或大量换管。因此要达到理想效果,必须做好与喷涂相关的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检查管壁磨损状况、制定补焊工艺、选择金属耐磨层、管壁喷前粗糙处理及喷涂后质量检查验收,是做好炉内水冷壁喷涂时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一、检查磨损状况

检查管壁磨损状况是炉内防磨喷涂第一步工作,要根据各个锅炉不同磨损状况来制定喷涂方案,可做较大范围喷涂,也可做个别修补喷涂。在计划停炉检修时,或因水冷壁管泄漏、爆管停炉临时抢修时,都应检查锅炉水冷壁管磨损情况;此外还应根据锅炉状况和运行的时间,有计划安排磨损状况检查,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检查的重点一般放在水冷壁管卫燃带交界处向上1.5米范围内。要按检查需要搭设好脚手架。检查方法可采取宏观肉眼察看、手模、使用超声波测厚仪测量壁厚来进行。

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管磨损可分为四种情形:炉膛下部卫燃带与水冷壁管过渡区域管壁磨损、炉膛四个角落区域管壁磨损、不规则区域管壁磨损和一般水冷壁管磨损。

炉膛下部敷设卫燃带与水冷壁管过渡(交界)区域的管壁磨是最严重的部位,应作为检查的重点。

不同制造厂生产的CFB锅炉,磨损特点也有所不同。磨损原因一是在过渡区由于沿壁面下流的固体物料与炉内向上的固体物料运动方向相反,因而在局部产生涡流;二是沿炉膛壁面下流的固体物料在交界区域产生流动方向的改变,因而对水冷壁管产生冲刷。

从已运行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四个角落区域水冷壁磨损、泄漏及爆管检查分析中发现,炉膛角落区域水冷壁管磨损较其它部分更为迅速和严重,是磨损引发泄漏、爆管多发区。其原因是角落区域沿壁面向下流动的固体物料浓度比较高,同时流动状态也受到破坏。锅炉安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磨损程度的大小。由于安装时水冷壁管在锅炉炉角处衔接时,鳍片局部缝隙过大而添充钢筋焊补,结果焊补钢筋突出,导致沿壁面向下流动的固体物料撞击突出部位产生扰动,扰流加速磨损相邻两管侧壁,短时间即可造成泄漏。在锅炉炉角水冷壁管直角衔接处,在两水冷壁管上加焊防磨瓦时,防磨瓦及焊接面焊肉突出,也同样导致管壁磨损加速而爆管。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不规则区域管壁磨损主要发生在未经打磨的焊口余高,以及开孔处的弯管上。

炉膛一般的水冷壁管磨损速度较慢,在运行较短时间检查一般只发现水冷壁管被磨亮,测量壁厚减薄不大。

有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制造厂家在锅炉制造时,在水冷壁卫燃带上(包括炉膛水冷壁四角)150mm高的水冷壁管外表面堆焊或喷涂了合金耐磨层,起到了一定的防磨作用。但是经运行后仍然发现有磨损现象。耐磨层出现的磨损现象,说明了即使做了耐磨层的部位,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只可能延缓磨损,不能杜绝磨损;耐磨层以外的磨损现象,说明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管磨损超出卫燃带上150mm的范围。

不同型号大小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固体物料浓相区高度不一样,同一型号锅炉也可能因运行条件不同,固体物料浓相区高度和状态有所变化,从而造成水冷壁管磨损范围的变化。

水冷壁管喷涂后,经过长时间运行也会产生磨损,应及时检查磨损状况,掌握磨损规律。对磨损部位进行再喷涂。

总之,检查循环流化床锅炉磨损状况是非常重要的,喷涂前要对水冷壁管认真、细致地做好检查,根据检查状况,制定炉内喷涂方案,再进行喷涂。 

二、喷涂前处理

经过检查,水冷壁管已存在磨损时,根据磨损情况,喷涂前先做好处理。处理的原则是:当磨损面减薄比较均匀,没有出现局部凹坑现象,且壁厚测量大于理论强度计算值的,表面粗糙处理后即可做热喷涂;如果磨损面磨损严重,减薄比较均匀,面积大,壁厚已小于理论强度计算值的,则应做换管处理(只要检查及时可避免这种情况);对于局部磨出凹坑,先做补焊,再喷涂;喷涂过的金属耐磨层,长时间运行磨出新的凹坑时,也做补焊后再喷涂。同水冷壁管相连接的鳍片磨出凹坑,也要补焊。总之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管壁面(包括鳍片壁面)都应顺平,凡突或凹部位都会加速磨损。

三、喷涂前的补焊

由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管都是用20G一类的优质碳钢管制造的,有好的焊接性能。同时需要补焊的凹坑或面较小,因此补焊可以取得好的效果。

在补焊效果评估上,我们曾对一手工电弧补焊管运行效果进行了跟踪,运行4000多小时后割管做性能试验,结果补焊管的各项性能指标同母材接近。但是补焊必须讲究工艺,应采取用小规范焊接方法。要选用小的焊条直径,小的焊接电流,断弧焊接,防止过热,以减轻焊接热影响区的影响;同时要选择技术过硬的焊工施焊,焊后要对高出管壁的焊肉打磨,使焊接部位管壁同其它管壁保持同一平面。

对喷涂过耐磨涂层的水冷壁管,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行,又磨损出现凹坑时,补焊应考虑金属耐磨层中合金成分对焊接的不利影响,一般要把需补焊部位残留的合金成分磨掉再补焊。如果不磨掉合金成分,必须制定合理的焊接工艺。

在补焊余高磨平后,应对补焊焊面做表面着色探伤检验,检验合格才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四、喷涂前管壁表面粗糙处理

热喷涂时,熔化的喷涂材料粒子以高速喷射到基体表面,产生撞击变形而与基体表面互相镶嵌咬合在一起,基体表面粗糙度程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喷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

根据有关资料介绍,采用喷砂、电弧拉毛、喷涂打底层、砂轮磨削四种表面粗糙处理方法的处理面上,分别用电弧来喷涂涂层,涂层强度拉伸试验表明:喷砂法36.1Mpa、电弧拉毛法13.2Mpa、Ni/AI底层喷涂法18.6Mpa、砂轮磨削法9.31Mpa。结论是:喷砂法较其它表面粗造处理方法,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更好,是较理想的表面粗糙处理方法。

我们刚开始对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管采取炉膛内火焰喷涂时,管壁表面粗糙处理用砂轮磨削处理,结果涂层在运行中出现局部脱落、鼓包现象。之后我们用喷砂法(铸铁砂)得到了理想的表面粗糙度,能够达到国际2.5a级标准,消除了因表面处理不佳对喷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的影响。

采用喷砂对管壁进行表面粗糙处理时,要选好砂型、砂粒度、砂粒角度及气体压力和流速;同时还要注重操作者的操作熟练程度和喷砂经验,才可得到好的表面粗糙处理效果。

喷完砂应进行质量检查,被喷砂的基体表面粗糙度要适当而均匀。表面粗糙处理后的管壁应尽快进行喷涂,以防出现氧化而影响喷涂质量。

五、炉内水冷壁管热喷涂

根据循环流化床锅炉工况条件,水冷壁管防磨热喷涂涂层应有下列要求:

1)涂层对基体必须有良好的结合,防止在运行条件下因物理和化学的作用而脱落。

2)涂层应与基体有大体一致的热膨胀系数。

3)涂层不应是严重隔热的,喷涂后的涂层要不影响水冷壁管正常的热交换功能。

4)涂层不能损害基体,尤其工件加热到高温时。

5)涂层在运行条件下,要有良好的耐磨性,耐热性和抗氧化能力。

6)有尽可能低的经济成本。

至今,已进入市场的喷涂粉末类别有数百种,各类喷涂丝材近百种,已给用户选择不同性能的喷涂材料提供了方便。循环流化床锅炉四管喷涂,根据涂层不同性能要求,都可找到各自适合的喷涂材料。

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热喷涂,目前炉膛入口和炉内条件限制了一些大型喷涂设备进入,火焰喷涂和电弧喷涂的最大优点是设备可进入炉膛内进行喷涂,实践证明只要掌握好喷涂工艺,控制好水冷壁管喷涂过程中关键环节的处理,火焰喷涂和电弧喷涂都可取得好的防磨效果。而电弧喷涂在结合强度、喷涂效率、经济性和安全性方面都优于普通火焰喷涂。

在循环流化锅炉炉膛内采用电弧法喷涂水冷壁管,选用北京廊桥表面技术发展有限公司LX88A喷涂丝材,取得很好的效果。用LX88A喷涂丝材喷涂,涂层与管壁结合良好,硬度高(一般现场测试HRC50-60),耐冲蚀磨损和磨粒磨损性能优越。

电弧喷涂操作要注意控制以下几点:

1)  调整好电缆长度与线径比。电弧喷涂进入炉膛内,电缆一般要加长,这时要考虑长电缆对电弧电压和电弧电流产生的影响,做好调整。电缆加长,回路电阻增加,线损加大。如果不加调整,将影响电弧状态,甚至不能正常工作。解决的方法一般在电缆增加较长时,要加粗电缆线径,调整好长度与线径比,使回路电阻值变化较小。同时电压指示也应适当调整,以电弧稳定和电缆发热不超过额定值为准。

2)  控制好喷枪的喷涂角度、弧长和喷枪移动速度。

3)  控制好压缩空气质量和空气压力。压缩空气要过滤净化,在规定的气压范围内,气压尽量调得大些并保持稳定,这样可提高雾化效果和粒子喷射速度,得到质量高的涂层。

4)  炉膛水冷壁管鳍片应喷涂,炉膛四角水冷壁管喷涂层适当加厚。

5)  要尽可能在水冷壁管粗糙度处理面范围内喷涂。由于炉膛内水冷壁管喷涂是局部喷涂,喷前粗糙处理(喷砂)也是局部的,喷涂操作时涂层如果超出粗糙处理面范围外的光管上,光管处涂层在锅炉运行中很容易脱落,在粗糙面和光管交界处喷涂层会出现断碴,涂层出现断碴容易引起炉膛内固体磨粒改变方向,撞击断碴,迅速磨损管壁。

六、喷涂质量检查验收

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管炉膛内喷涂,应做好质量检查验收。但是目前还缺少现场检验测试的仪器条件,喷涂涂层性能检测试验大都是在试验室做的,所以在喷涂施工现场质量检查验收受到了一定限制。

根据现有条件,我们的做法是:

1)首先了解用于喷涂的材料的性能,尤其要查看喷涂材料生产厂家提供的材料性能检验单。以LX88A喷涂丝材为例,厂家提供的材料性能检验数据:涂层孔隙率:2%、涂层硬度:HRC69、涂层结合强度:41.3MPa。

2)宏观检查:

a涂层喷涂范围检查:要求的涂层喷涂范围要喷涂到位,涂层应喷在粗糙处理过的壁面上,溅到光管上的涂层应尽量短而薄。

b涂层喷涂厚度检查:在喷涂现场加试样管,喷涂后抽取样管断面,确定涂层厚度。也可根据喷涂面积与材料用量估算涂层厚度。

c涂层面要平整,粒度应均匀,不应出现粘丝,适当用力敲击观察涂层附着情况。

3) 硬度测试:

a 仪器:手持式里氏硬度仪,冲击装置选C, 硬度种类HRC。

b 表面处理条件:被测点表面粗糙度小于 0.4μm。

c 硬度值:依据喷涂方案要求,参考喷涂材料生产厂家提供的硬度值数据来评价。

七、结束语

采取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做热喷涂,以达到控制水冷壁管严重磨损的做法,可根据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管磨损实际状况来施行;同时结合磨损状况的检查和补焊来做,可最大限度减少水冷壁管换管量,扩展了水冷壁管防磨喷涂的途径。它可在炉膛内做大面积的喷涂,也可对个别磨损(包括喷涂过的涂层局部再磨损)做喷涂。总之这些体现了它的灵活性、方便性、经济性。我们企业通过在循环流化床炉膛内直接做水冷壁管防磨热喷涂,已从中受益。

第6篇:国土空间管控范文

(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和资源管控

2020年4月7日,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项目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中标单位为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标金额为748万元。截至目前,该项工作进展如下:

1.“双评价”工作

规划编制技术单位于2020年8月底完成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2.专题研究工作

县“1+2+8”的专题体系。“1”是指开发利用现状评估专题;“2”是指形成“双评价”“双评估”;“8”是指国土空间发展战略、人口流动与城镇化、公服与基础设施等8个专题。目前,编制技术单位已经完成现状评估、双评价、双评估等7个专题,其余专题也基本形成框架。

3.“三线”划定工作

(1)生态保护红线:按照《省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开展生态保护红线评估工作的函》要求,严格按照应划尽划,科学合理、总量不减少的原则,根据自然保护地的范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5957.54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58.85%,主导生态系统功能为“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

(2)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方案)确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为5700公顷,耕地保有量7126.67公顷,三调现状耕地9220.51公顷。全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5702.25公顷。

(3)城镇开发边界线:以《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初稿)为基础,依据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国土开发适宜性评价及国土开发强度等要求综合确定县城镇开发边界。县共划定城镇开发边界15.42平方公里。根据《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初稿),划定县城城镇开发边界9.74平方公里,其中现状城镇用地3.92平方公里。除中心城区外,初步划定其余5个建制镇城镇开发边界5.68平方公里,其中现状城镇用地0.61平方公里。

4.城镇化发展

未来,我县将以镇、贾洛镇等6个建制镇为重点中心镇,形成辐射全域的城镇体系。构建“一主一副 四支撑九节点”的城镇体系格局。到2035年,全县常住人口达1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3万人。完成2035年城镇化率50%的目标。

5.交通与产业规划

我县依托在建的久马高速、规划的中的成格铁路等重大交通设施,构建形成“一横二纵 四向联络”的立体交通体系,助力县全域旅游、商贸、智慧物流、现代农牧业、清洁能源等支柱产业的发展。

(二)强化控规编制工作

为加快我县城镇化发展步伐,优化配置土地资源,进一步增强城市规划的宏观调控作用,目前,完成县南岸新区滨河路12号地块用地性质及指标调整论证;县麦尔玛公安武警联勤联训基地选址论证;县南岸新区干部周转房地块用地性质及指标调整论证;县南岸新区部分地块用地性质及指标调整论证;县漫泽塘扶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选址论证;县南岸新区I-08-06地块用地性质及指标调整论证;县南岸新区H-03-08地块用地性质及指标调整论证;县镇LNG气化站地块选址论证;县各莫乡加油站地块选址论证。

(三)全方位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好工程项目服务工作。

4月23日,我局完成建设项目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合并办理工作,并开始正式办理证书。截至10月12日,我局共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59本;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207本;乡村规划许可证33本;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7本。

(四)加大规划执法力度,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依法查处违章建筑违法行为。目前,强拆1处位于中波台南侧,青年公园东侧违规构筑物;镇二村未批先建北岸滨河绿地附属设施处置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为进一步规范我县土地及土地交易市管理和依法依规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法制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素质需进一步提高。面对新机遇新挑战,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善用。要汲取先进理念,强化专业储备,改善能力不足、专业局限的状况,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第7篇:国土空间管控范文

1.对土地集约利用具有刚性缺失的工业用地和基础设施的大量占地,是需要加强节约集约利用空间的原因所在

据国土资源部网站数据,全国建设用地批准项目呈逐年增长态势,由2008年的39.8万公顷增长到2012年的61.5万公顷,累计达275.2万公顷。2012年的61.52万公顷中,转为建设用地的农用地42.91万公顷,占69.7%,耕地25.94万公顷,占42.2%。在批准的建设用地中工矿仓储用地占40.9%,在单独选址中建设用地项中,交通运输用地占55.3%,能源用地占28.5%。从供地情况看,2008年供地25.3万公顷中,工矿用地9.3万公顷,占36.7%,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5.3万公顷,占20.9%,到2012年,供地量达69.0万公顷,其中工矿用地20.3万公顷,占29.4%,基础设施等用地32.7万公顷,占47.4%。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要考虑未来的发展,其集约利用几乎没有什么刚性约束,只能在设计上从节约耕地的角度出发,尽量少占耕地,但由于受到地理位置的约束,空间也有限。

2.各地不同的用地需求,要求提高地方合理使用土地和保护资源的意识

中央高度重视土地资源管理,制定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确保我国的18亿亩耕地红线。同时,大力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只有发展,才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之所在,在发展的空间布局上,实现抓重要经济区域、重点产业布局。重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设立一系列的用地限制指标和考核制度,对于改变土地利用方式、促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何合理利用土地发展经济,又保护好土地,提高土地的节约集约水平,取决于地方决策者必须具有高瞻远瞩的胸怀和气魄,能够立足长远地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计划。

3.征地难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低体现出不同的利益诉求与制约机制的缺失

近年来,各地征地中出现了一些农民为保护自身权益引发的,这些事件说明农民对土地的珍视,这种利益的诉求反映了我国的土地产权制度、征地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相关保障制度的缺失。征地难一方面反映的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们在制度、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其积极意义不仅在于延缓了耕地被大量转为非农用途的进程,而且也将推进各有关方面的改革进程。

二.对策与建议

1.在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的基础上优化产业布局

其一,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土地布局需从国家层面,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条件综合考虑,并实施与利用限制相适应的补偿政策,比如对基本农田的保护、生态林的保护,它有利于全民,但不一定有利于个体,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一定的补偿机制,以促进各区域国土利用的持久性、稳定性、互补性。

其二,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可操作性,城市发展边界的划定,要增强前瞻性与发展过程中发展时空上的灵活性。对于规划无法预留的零星项目(在山区地区普遍存在),应以计划管控为主,地块位置管控为辅,刚性虽然必要,但会牺性效率,增大社会管理成本。同时要提高其城市发展边界的约束力,将现有的规划行政审批上升为法律程序审议,以促进有关专项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效衔接,保证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延续性、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以确定土地资源的保护空间,将非农建设限制在可控空间之内,便于加强监管,促进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2.进一步加强土地国策观念,着力提升全民珍惜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的意识

我国的“双保”任务十分艰巨,矛盾也十分突出,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制度、机制重要,但观念更重要,有必要把珍惜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观念贯彻在与发展有关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要贯彻在建设的决策阶段。

3.加强保护资源与集约利用的法制建设,推进耕地制度改革与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

其一,进一步深化农地产权制度与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并明确其产权内涵,界定权益分配原则,提高被征地农民在征地中的收益分配比例,享受到经济发展的红利。改革征地程序,增加征地前的听证程序,在征地补偿标准与安置方式上取得大多数人的认可,以此建立一种契约关系。建立征地补偿标准调整机制,本着稳妥、渐近、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根据经济发展,按照区域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定期调整征地补偿标准,推进征地配套制度改革,加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创新安置方式。

其二,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打破土地使用权单一市场,缓解征地压力,减缓耕地减少的速度,同时增加土地市场主体和土地资本类型,促进土地的集约化程度。引入市场机制,提高低效利用和闲置土地的市场化配置水平,促进土地的集约利用。

第8篇:国土空间管控范文

一、2019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高起点统筹空间规划布局

一是启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启动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召开全市动员会,印发绍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完成前期基础资料收集和调研、双评估报告初稿和生态保护红线调整评估初步方案,基本完成总规相关的九个专题和五个专项报告。

二是完善规划体系建设。利用信息化大数据优势,牵头推进了越城柯桥交界处融合规划研究、钱杨区块规划研究、兰亭旅游度假区总体概念规划等重要区域重要节点的规划研究,同步推进综合交通专项规划修编,开展市区社区生活圈划和轨道1号线2号线周边地块规划编制工作。分类指导控规编制工作,共审核和上报控规40多个。

三是加强古城设计成果转化。按照古城保护利用条例和古城总体城市设计要求,完成了古城北入口、广场、阳明故里、绍兴饭店二期、震元堂改造等重要节点规划研究及相关地块的控规编制工作。认真实施古城保护利用条例,开展古城内国有资产、资源更新利用方案研究工作,对古城内的办公房等空置情况进行了初步摸排。完成传统民居修缮导则(图则)编制和古城宣传资料及视频汇编。

(二)高质量提供要素资源保障

一是助推投资项目落地见效。制定下发《关于做好市政府城交口2019年市级投资项目涉土涉规工作的通知》,对47个市级投资项目建立局领导挂联督办工作机制。除因涉及永久基本农田等政策壁垒原因近期难以推进的5个项目外,销号项目已达15个,主要问题得以解决进入正常审批流程项目4个,其余项目都得到有序推进。2019年中心城区用地规模报自然资源部审核,共上报总用地面积3887亩,其中新增建设用地3129亩(耕地2911亩)。2018年中心城区6个实施方案和市本级4个跨省增减挂钩指标实施方案均获批准。

二是加强资源要素精准配置。全年共争取到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06万亩(耕地1.6万亩)。同时,针对“占补平衡”短板,累计争取国家统筹、省内调剂数量指标7114亩、水田指标6616亩、粮食产能指标471.4696万公斤,市内共享标准农田指标12000亩,补充耕地数量指标1272亩、水田指标1000亩、产能76.4213万公斤,全面保障了今年全市重大建设项目、各类基础设施、民生项目用地占补平衡需求,连续第21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三是推进资源集约利用。全市完成闲置土地处置1429亩,完成率316%,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3550亩,完成率149%,完成城乡低效用地再开发9472亩,完成率114%,消化批而未供土地6935亩,完成率105%。全面推行“标准地”制度,全市已完成“标准地”出让231宗,面积8413亩,省级以上开发区等重点平台实现投资项目100%“标准地”出让。与经信部门开展了低效企业整治提升、僵尸企业清理、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倒逼企业提高土地厂房利用率、产出率和贡献率。

四是维护土地市场平稳运行。通过编制年度计划、加大做地考核、合理安排出让时序等措施,维护全市土地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全年共完成经营性用地出让1.35万亩,出让金总额达到828.98亿元,争取土地储备专项债券资金达到53亿元。

(三)高标准提升资源保护力度

一是推进国土绿化美化。全域国家森林城市创建进展顺利,完成国家森林城市复评动态监测自查,新增省级森林城镇5个、市级森林城镇4个,“一村万树”示范村39个。持续高质量推进造林绿化,严格保护全市9.2万株古树名木,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完成造林更新1.65万亩,新植珍贵树161万株,建设珍贵树种示范林14片、示范点14个、示范单位15个。浙江绍兴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顺利获批。

二是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全面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102个;新启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20个,上虞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列入省级试点。落实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和绿色矿山建设任务,通过召开全市矿山生态修复现场会,加强督察通报和检查指导力度,全市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新开工数量和交工数量分别达到省定任务的300%和150%。

三是推进永久基本农田“田长制”。进一步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将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落实到责任人、责任地块和责任网格,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机制,实现保护责任全覆盖。目前,越城区已在全市首先公布了二级、三级“田长”、网格长、网格员名单,并率先在富盛镇凤旺村树立第一块永久基本农田“田长制”标志牌。其他各区、县(市)正在结合乡镇村撤扩并工作进行人员名单调查确定工作。

(四)高品质提升民生服务

一是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力推进“网上办”“掌上办”,推广“浙里办”“浙政钉”。提前实现不动产登记事项100%网上申请,达到一般登记4个工作日、抵押登记2个工作日、一般商品房交易登记1个工作日内办结;探索“不动产+”服务,推进不动产登记与户籍联办、向金融机构服务网点延伸和与公证协同办理等。

二是开展“多审合一”改革。落实“三减”,助推提速增效,将用地预审与规划选址合并办理,优化一套办理流程、整合一张申请表单、统一一套申报材料,并将两个事项办理时限由法定的40个工作日缩减至5个工作日。创新制定出台森林植物检疫证核发与木材运输许可联办事项,强化“一网申报”,实现“一同发证”,并将两个事项联办时限缩减到不超过5个工作日。

三是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稳步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新增加20个项目列入省级试点,涉及31个行政村、17.25万亩土地,计划新垦造耕地1226亩、农村建设用地复垦1336亩,计划总投资4.84亿元。推进《绍兴市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立法,有效保障了美丽乡村建设、五星3A村庄建设、村级经济发展和农村个人建房等“三农”事业的推进。加快发展森林康养旅游,培育融森林文化与民俗风情为一体的森林特色小镇和森林人家;加快推进森林旅游和疗养地建设,申报推荐5家基地参评全省森林旅游地和疗养地。

四是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组织召开全市地质灾害防治、森林消防暨矿山生态修复现场会,系统部署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年度任务,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项目回头看,市、县两级共完成检查351点次,查明问题143个,已整改到位79个;累计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25处、不稳定斜坡272处、已核销隐患点220处、其它上报点34处,成功应对了“利奇马”“玲玲”“米娜”等台风威胁。今年全市共发生灾情3起,转移群众1438人,成功避险1起9人,无人员伤亡。

(五)高速度推进数据资源基础建设

一是全面展开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已完成内业数据处理、外业调查举证及数据建库等全部县级调查工作和市级核查工作,并通过省三调办核查向全国三调办报送五批次初步调查成果,根据全国三调办国家级核查反馈意见和省三调办整改方案要求,对问题图斑进行全面梳理,积极有序组织全面整改及补充举证工作,集中力量保障全市第三次国土调查国家级核查整改成果分两批于9月24日和10月8日按时提交省三调办。

二是加强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化建设。完成绍兴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项目一期建设;提升改造市级“一窗云”平台统一建设,实现全市云平台统一办理;联合公安、银监等多部门,提高登记信息共享水平。在上虞区率先开展不动产登记材料归档电子化试点工作。

三是提升基础测绘信息服务保障。绍兴市GNSS控制网及水准网复测、绍兴市1:2000数字线划图(DLG)生产制作更新2个项目技术设计书已通过评审,进入实施阶段,其余6个基础测绘项目正稳步推进。积极参与杭绍台高速公路镜湖互通兴越路连接线改建工程、越东路快速路工程等测绘工作,为市重点工程的推进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二、2020年工作思路

1.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指导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约束、国土空间保护、空间要素配置、生态整治修复、文化传承发展、城市风貌提升等全域全要素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完成绍兴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报批稿,建立全市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信息平台,推进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设。

2.加强资源规划服务,开展袍江三江口区域空间规划研究,为大湾区四大平台之滨海新区做好资源摸底、存量利用、生态修复、优化产业布局等研究。深化落实“增存挂钩”机制,全力保障全市重大项目用地。优化中心城区格局,强化中心城区蓝绿空间、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等结构性管控,划分分区规划单元,组织编制分区规划,推动古城新城联动发展。推进建设项目规划选址和用地预审、用地规划许可与用地批准合并办理实施;加强建设项目规划方案审查和批后监管工作,优化营商环境。

3.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推进“152”耕地生态保护工程,完成补充耕地(含垦造耕地、农村建设用地复垦)1.04万亩、实施农村建设用地复垦2100亩。再启动实施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21个,新创建4个绿色矿山。

4.加快诸暨市、嵊州市、新昌县“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推进国土绿化美化行动,全市完成造林更新2.3万亩,新植珍贵树137万株,新建“一村万树”示范村35个,创建国家森林乡村60个;启动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项目建设,开展绍兴市植物园建设前期研究。

5.推进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和低效用地再开发,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不少于9200亩,完成城乡低效用地再开发不少于5000亩,完成省下达的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任务。

6.全面推行投资项目“标准地”出让,除负面清单外,省级以上平台等重点区域企业投资项目100%“标准地”方式供地,省级以下平台原则上全部以“标准地”供地。

7.全面完成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以此为基础先行开展浙江五泄国家森林公园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建立登记制度,界定全部国土空间各类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主体;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林权统一登记,建立全面完整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体系。

8.加大基础测绘投入力度,组织全市1:2000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更新,完成绍兴市GNSS控制网及水准网复测,提升应急测绘保障服务能力。

9.推进建设森林公安专业派出所,其中舜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派出所2020年一季度动工建设;会稽山国家森林公园派出所2020年三季度动工建设。

第9篇:国土空间管控范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强化政治引领,落实、总理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深入开展县自然资源局安全生产整治三年行动,把解决问题、推动责任落实作为整治的关键,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提高执法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安全稳定的生产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为期三年的安全生产整治行动,结合安全生产日常监管工作,进一步强化全县国土空间规划管控措施,推进全县矿产资源开发,持续整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地质勘查、测绘行业管理,全面提升全县自然资源领域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县县自然资源局安全生产整治三年行动的组织领导,成立县县自然资源局安全生产整治三年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四、工作内容和重点任务

(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管控。组织编制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并组织实施,在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和约束下,落实好安全生产的相关要求。做好全县范围内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消防基础设施等高危行业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审批工作。(负责任股室:国土综合利用股、行政审批股)

(二)推进矿业开发转型升级。科学编制实施县第四轮矿产资源规划,提高我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大幅减少小型(生产规模)矿山数量,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引导矿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淘汰落后开采技术与设备,推进建设数字化矿山,提升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水平。(责任股室:自然资源综合管理股)

(三)加强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监管。完善安全生产和办公室管理制度、健全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制度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贯彻落实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督管理文件,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深入排查我县非煤矿山存在的安全生产隐患,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要求和时限。结合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积极推进“强监管严执法”、露天矿山综合整治、矿产卫片执法等专项工作,重点整治无证勘查开采、持勘查许可证采矿、越界勘查开采以及非法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地下开采矿山主体资格管理,严禁以分包、转包等工程建设名义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做好我县地质勘查、测绘行业日常监督管理。(责任股室:自然资源综合管理股、政策法规及执法监督股)

(四)提高“打非治违”执法水平。加强矿产资源执法培训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加强我县矿山监督检查工作,按照停产整顿、关闭取缔、上限处罚、追究法律责任“四个一律”严格执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执行行政处罚裁量标准,防止随意执法、标准不一,确保执法公开、公平、公正、标准、合法。强化行政执法处罚、行刑衔接、失信联合惩戒、约谈警示、公开曝光等措施,严格责任追究。(责任股室:自然资源综合管理股、政策法规及执法监督股)

五、时间安排

从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2020年6月)。按照州自然资源局、县安委会总体安排和要求,制定县自然资源局安全生产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确定工作目标,明确各股室的责任分工,全面部署和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二)排查整治(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

各责任股室依照本方案要求,结合日常工作,全面排查我县非煤矿山安全生产隐患,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责任和整改要求,及时完成整改任务;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三)集中攻坚(2021年)

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总结归类,明确整治的重难点及下一步方向,加大重点问题专项整治攻坚力度,落实和完善治理措施,促进我县非煤矿山安全生产水平上台阶,确保打非治违工作取得实效,国土空间利用格局得到进一步优化。

(四)巩固提升与成果汇报(2022年)

采取措施巩固县自然资源局安全生产整治三年行动所取得的成果,确保隐患不反弹;将行动取得的成果收集整理,形成年度工作报告及时上报。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县自然资源局安全生产整治三年行动的组织领导,成立县自然资源局安全生产整治三年行动领导小组,坚持问题导向,明确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效果清单,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汇报,研究推动重点工作,确保各项任务稳步推进、按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