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经济的利与弊范文

数字经济的利与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经济的利与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经济的利与弊

第1篇:数字经济的利与弊范文

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妇婴医院,辽宁大连 116300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剔除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3月在该院就诊的58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术后住院、使用止痛药情况、排气以及术中出血轻快,都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广泛推广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子宫肌瘤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4(a)-0053-02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良性肿瘤,其虽为良性病变,但若不及时治疗,很有可能转变成癌变疾病,发展为恶性肿瘤,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探讨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剔除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该研究对2012年8月—2013年3月期间该院传统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剔除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58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病程2个月~5年,年龄30~62岁,平均(34.85±5.02)岁;实验组:病程1个月~3年,年龄31~63岁,平均(36.23±4.78)岁;两组患者在病程、年龄、病情程度等一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年龄在65岁以下,血红蛋白>90 g/L,肝肾、心肺功能无异常;患者均经过B超、CT检查确诊,子宫内肿瘤数量及位置明确,均无严重性盆腔粘连;术前均经过病理活检,且均无恶性病变。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实验组采用全腹腔镜下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实验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调整患者姿势,使其保持仰卧,头部高度稍低于足高,选取膀胱截石位作为手术部位;采用气管插管麻醉方式,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麻醉后,首先对手术区进行消毒,然后选择一般的腹部3位穿孔,将腹腔镜和手术操作器械通过穿孔置入,注意维持腹部气压在﹤2 000 pa;向手术区注射溶解度为30%的垂体后叶素,促进子宫收缩;然后单极切开子宫肌瘤肌层,使用齿抓钳剔除肌瘤,并用电凝进行及时止血,然后用电动切刀将肌瘤粉碎取出;然后对盆腔进行冲洗,仔细检查后进行缝合。对照组:童谣使用麻醉剂进行全身麻醉,然后使患者仰卧,对手术区消毒后,从耻骨联合以上做横向切口,然后切开肌瘤突显的肌层,对肌瘤进行清理,对于较小的肌瘤,可采用手触的方式进行找出,并清除,仔细检查后缝合切口。两组患者术后都采用抗炎、补液等药物,以防止切口感染,并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测,并做好定时换药,某些清醒后又剧烈同感的患者要给予注射盐酸曲马多。

1.3疗效评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术前、中、后的各种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对患者术中出血情况,术后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和止痛药使用量等进行对比分析,并统计分析对比结果。

1.4统计方法

使用spss.18.0统计学分析软件对治疗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

2结果

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02.6±20.7)mL,住院时间(8.8±4.1)d,术后排气时间(24.6±3.6)h,术后止痛药使用比率为31.2%。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69.8±21.2)mL,住院时间(5.3±3.0)d,术后排气时间为(15.5±2.5)h,止痛药使用比率为6.9%。实验组临床疗效和症状表现,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子宫肌瘤是一种女性常见疾病,其发病几率偏高,并且容易继续发展恶化,容易导致脓肿、盆腔感染、盆腔炎等病变,严重的还可能发展为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女性生命健康的疾病。患病初期一般不会有明显异常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有阴道不定时出血的情况,一般的临床检查就能诊断出,腹部触诊也能感觉到盆腔肿物,进行内诊可以确定肿瘤的具置以及肿瘤的大小,到目前为止,还不能明确确定导致病发的机制。

传统子宫肌瘤开腹手术损伤都比较大,术中、后出血量较多,特别是肌瘤体积较大,数目多,且剥离创面大时,容易导致盆腔广泛粘连,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术后受孕。而腹腔镜手术通过借助光源、摄像系统和器械操作,保持手术在封闭腹腔内运用器械进行手术[1]。避免了腹腔内脏器的长时间暴露,以及手术时遗留纱布、滑石粉等对腔体的刺激与损伤,能大大减少术后粘连。此外,腹腔镜手术能将视野放大5~6倍,抱枕在手术过程中的视线开阔度和清晰度,更容易发现病灶,不会干扰到手术部位以外区域;结扎、切开、止血都主要通过电凝外科完成,手术区域异物能明显小于传统手术,另外能减小盆、腹腔内环境的干扰,与开腹手术相比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出血少、损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越性,但其技术难度较大,子宫切口止血困难,所以需要注意的问题有:①腹腔镜手术是在镜下进行,要求手术医师必须有有扎实的开腹手术功底,熟知解剖知识,熟练开腹手术基础,同时有可靠的腹腔镜手术技能,切需与手术小组配合协调。②注意术前检查,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若发现有内科合并症,应纠正后再进行手术。③因腹腔镜手术不能触摸子宫,容易遗漏小的肌瘤,所以要术前B超检查,以确定肌瘤的位置、类型、数量及大小。④切开子宫后必须正确的进行层次分离,分离肌瘤包膜的同时电凝出血点,或使用超声刀进行包膜分离,以减少出血和缩短时间[2]。⑤使用电凝操作时,需准确定位,因单极电凝会较大的损伤会邻近组织,分离黏连过程需慎用。

医学上对剖腹子宫肌瘤切除术,一直要求保留子宫功能或有生育要求妇女的标准术式,其优点是不受子宫肌瘤位置、大小和数目的限制,但其腹壁伤口影响美观、创伤大、术后恢复较慢、对腹腔干扰多等缺点也一直是威胁患者生命监控的风险[3、4]。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是近年来广泛运用于临床的一种新手段,与传统剖腹手术相比,这种手术方式同样达到在取出病变的效果,同时还能更好的保留器官及其功能,且手术造成的腹壁伤口瘢痕小、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对腹腔干扰小、住院时间短等[5,6]。这些优点能更好的保障患者生命和健康,但该术式局限性要求也比较高,要求主刀医师技术高超,手术费用也偏高,对器械的依赖性较强。

该研究通过对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在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腹腔镜组用时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也明显少于对照组,这说明腹腔镜剔除术是可行的,且其安全性更高。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由于子宫血运丰富,控制并减少术中、后的出血量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质量的关键因素[7],针对此,术前可在肌瘤周围注射垂体后叶素或催产素,以起到减少切除肌瘤过程出血的作用;然后要充分利用电凝止血功能,分离过程应边凝边切。总之,腹腔镜手术切除子宫肌瘤对比传统开腹手术有诸多优点,能显著提高手术质量,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光凤.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J].中国卫生产业,2011, 6(26):156-157.

[2]曾梅,李利平.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J].山西当代医学,2011,11(10):97-98.

[3]黎德群.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46例的疗效分析[J].广西医学,2012,9(3):89-90.

[4]蒋丽,白华,韦妙成,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 微创医学, 2011,5(3) :218-220.

[5]马刚.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对比分析[J].浙江医学报,2011,4(12):109-110.

[6]黄亦萍.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与开放式手术临床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0,3(17) :29,47

第2篇:数字经济的利与弊范文

高储蓄率的利与弊

1.高储蓄率的正面影响其一,从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的索罗模型中,稳态的条件是sy=(n+δ)k,其中s为储蓄率,y为人均产出,n为人口增长率,δ为折旧率,k为人均资本存量。根据索罗模型的稳定状态分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储蓄率比较高的国家通常比较富裕。在这样的国家,劳动力人均资本较高,因此人均产出也较高。其二,储蓄是未来的购买力,居民的储蓄比例越大,使得银行能使用的居民的购买力推迟部分越大,银行能有效地吸收社会的闲置资金,积聚资本,转化以满足企业生产和国家建设的需要。2.高储蓄率的负面影响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中国经济中储蓄和投资结构已严重失衡。以国家统计局的数字进行分析,中国的储蓄率高达52%,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1.不利于扩大再生产社会生产的新产品除了用于补偿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外,还有多余的部分用于才能扩大生产的规模。高的储蓄率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企业家将缩减投资,不将多余的部分投资以扩大厂房、更新设备、研发新的技术,使得产能闲置,资金得不到充分利用,无法产生新的价值,就会使企业维持原有的规模甚至萎缩。2.不利于拉动内需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消费和储蓄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央行持续通过降低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来鼓励和拉动国内经济消费和需求,促进国内经济的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但是较高的储蓄率会影响宏观调控的效果,不利于拉动内需。3.不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投资储蓄比结构的失衡,弱化了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作用,生产要素组合得不到优化,不利于产业的协调发展和机构的提高,影响市场积极发展。

调整措施

那么高利率究竟是有利还是有弊,取决于正效应发挥作用前提条件:投资需求大于储蓄和储蓄能顺利转化为有效投资。否则,高储蓄会产生负效应。1.完善金融市场,着重公司治理其一,发展多元化的金融市场,增强金融服务的质量,可以丰富居民的投资渠道和投资信心。其二,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中小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其三,降低留存比例,构建合理的分红政策,可以促进资金的流动性和提高中收入者的收入水平。2.加大政策扶持,增加政府消费新的公共物品的建设和公共资源的保护,可以推动社会进步,帮助政策的闲置储蓄转化为消费,增加资金的有效利用。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社会总福利,减少居民对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居民都不必被迫推迟当前消费,这样能带动新的消费。3.调整产业结构,增强高收入人群购买力加强技术创新,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向市场推出更多的理财产品和更多的投资品、高档商品,以满足高收入群体的需求,刺激消费,鼓励高收入人群体将长期储蓄逐步转化为有效购买力。总之,由于我们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市场不成熟才导致了高的储蓄率。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政府、企业、个人各司其职,高储蓄率的问题一定能得到改善的。

本文作者:程姝莎莎工作单位: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第3篇:数字经济的利与弊范文

《中国农民调查》偏重于从政治的眼光看待现代中国农村的改革,现在,让我们从经济的角度来分析一些问题。

农村中的收入差异和贫富分化

根据《中国经济年鉴》,2000年中国城市居民年可支配收入为6279.98元,农民年纯收入为2253.42元。根据这些数据,许多学者估计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为3:1。而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若把城市居民享有的补贴算进去,城乡居民收入比例高达5:1。这就是农村存在的收入差异和贫富分化,而这正是一些农村社会问题的根源。我们许多人只停留在表面,高呼农民增收,而极少有人进一步考虑这一点。

我们以山东省为例,2000年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659元,但达到这一平均线的农户不足40%,高达60%的农户人均纯收入在平均线以下。下面是我对各层次农村家庭的分析。

在农村中,有一部分农民先富裕起来,他们能够利用手中的资金购买先进的生产工具,能够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也可以从事其他非农业的行业,如从事农村的运输业、服务业。有些人甚至进入城镇从事劳动和经营,但由于严格的户籍制度,他们仍属于农民行列。这些家庭一般拥有高于普通农户的年收入。

而普通家庭缺乏必要的财力,不能采用先进的机械和技术,一般只能靠天吃饭。这些家庭属于普通收入的家庭。当然,这些家庭也有劳动力进城务工以获得收入的。

还有一些家庭,他们缺乏劳动力。我们知道劳动力主要是成年男子是农业生产中的最重要的因素,缺乏劳动力,就意味着无法进行正常生产,无法取得正常的收入以维持家庭的支出。这些家庭一般属于低收入群体。

而且即使在收入均等的情况下,由于农户日常支出的不同,也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条件差异。

根据持久性收入假说,由于农业的市场风险和气候因素引起的农民收入的不稳定性,以及农村农民为养老和一些不合理的消费方式(如婚嫁、建房等)的高储蓄,农民一般保持低消费的倾向。但有两种在现阶段比较特殊的家庭群体,他们的支出较高于普通农户,造成其经济状况的拮据。一种是存在老弱病残的家庭,一种是有较高教育支出的家庭。

我们知道,由于农村养老制度的严重不健全,农民自己承担着赡养老人和养育子女的巨大负担;由于农村医疗保障体制的严重不健全,农民无法享受正常的医疗卫生保障,自己承担着绝大部分的医疗费用。因此,那些存在老弱病残的家庭通常是特别困难的。同时,农村中子女受高等教育的农户并不占多数。以山东省平均年纯收入2659元为例,一个三口之家的年纯收入为7977元,而中国人民大学普通本科生一年所缴费用一般在6800元以上,而一年的生活费用最低在3000元以上,这样仅教育一年支出9800元以上,这已经是入不敷出,家庭还要支付日常的水电等生活费用,以及春节等节日的开支。所以,这种家庭一般是十分困难的。

这两种家庭往往是经济状况比较差的。

以上是关于农村中收入差异和贫富分化问题的分析。由于农村收入差异和贫富分化,按人口同比例征收农业税的做法显然是不合理的,这是农业税的弊端,它不仅没有给予困难家庭相应的扶持,反而加重了他们的负担。而且,相对于城市,农村中缺乏调节缓和社会矛盾的机制,所以,农村中的收入差距比城市中更能引发矛盾冲突。《中国农民调查》中发映的很多问题其实都是这一深层原因引起的。

户籍制度对经济发展利与弊的权衡

我国农村潜在剩余劳动力高达1亿多,农业的无利可图以及城市的高速发展之间的巨大反差,使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形成了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农民工。

首先,让我们分析一下农民工的处境。

大批的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从事劳务,其中很多人,他们长年工作在城市中,甚至已经脱离了农业生产,所以,他们从根本上已不是农民。但由于户籍制度这一无法逾越的障碍,他们无法得到同城市居民一样的工作和生活的待遇,得不到城市的认同。这些人的子女本应在城市接受教育,但由于城市无法提供这一条件,他们只能将子女送回农村。这些子女接受了一定教育,又回到城市,从而又开始又一个循环。这种户籍制度的限制,使同样生存在城市中的人,无法享有同样的居住、受教育、医疗卫生等福利待遇,是如此的可笑,不可理解。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有人开始反对户籍制度,而直到今天这个问题依然没有解决,而且我相信在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户籍制度依然不会被废除。原因我将在下文中分析。

上面我们分析了户籍制度对社会福利的影响,现在我们系统地分析一下其对经济发展的利与弊。

户籍制度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使种田几乎成为其收入的唯一途径。家庭为了生存,就必须拥有一个成年男子,从事农业劳动。拥有的成年男子越多,成人后分到的土地就越多,从而得到更多的农业收入。令农村劳动力的边际成本(即他的成长、抚育等生活费用)为mc,边际收益(即他所分到的土地创造的收入)为mr,只要mc≤mr农民增加劳动力就是理性的。事实上,这个式子或许不成立,因为很可能是mc>mr.但由于农民判断能力的有限以及其主观的期望,农民往往是增加劳动力供给。这就增加了生育,增加了人口,从而扩大了粮食需求量,政府进一步努力通过行政政策加强对农民种田的控制,农民又开始增加劳动力供给,于是形成了下图所示的恶性循环。

强化驱使

农民种田

生育

增加劳动力

户籍制度

人口增加

强化对农民控制

粮食需求量增加

那么我们因此就废除户籍制度吗?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中国的就业形势。

就中国城镇而言,最近几年,每年大约需要为2400万人安排工作。其中包括800万的失业人员,600万的下岗人员(包括国有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这是1400万;另外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包括高中毕业生、大学毕业生和转业军人。这显示了城市就业形势的紧张。

况且,我们现在的失业是结构性失业,普通劳动力严重供大于求,而农村劳动力恰恰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术。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废除户籍制度,农村1亿多剩余劳动力中即使只有一半流向城市,也会加剧城市本来已经紧张不堪的就业局面。结果只能是增加城市失业人口。我们知道,城市居民一旦失业,就失去了所有收入来源,维持生活都很困难,只能依靠政府救济。中关村大街街头许多办假证件、发票的人都是城市失业人员,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处境。因此,废除户籍制度,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不仅不会增加社会财富,反而加重了社会负担,造成社会混乱,将严重影响经济发展。而如果使这些劳动力暂时不涌入城市,留在农村,依靠土地和农业,是可以自力更生地维持生活的。

所以,综合考虑户籍制度的利弊,在现阶段情况下,我不赞成废除户籍制度,虽然它是《中国农民调查》的主要矛头所指之一。当然,当我们有能力解决这一问题时,我们就会毫不犹豫的废止户籍制度,因为它的确违背了人的平等、自由和尊严的与生俱来的权利。

第4篇:数字经济的利与弊范文

关键词: 旅游专业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课程 教学方法

一、《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简介

(一)《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主要内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中国旅游业得到迅猛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从而真正成为世界旅游强国。因此,我国应认真学习和借鉴世界旅游业发达国家旅游开发与规划的经验,通过开发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制定良好的营销策略,将我国优良的旅游产品推向国际市场,以提升中国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以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课程的内容涉及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各个方面,具体包括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发展及趋势、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市场分析与营销策划、主题定位和功能分区、项目创意设计、可行性分析、保障体系规划、旅游规划研究热点、案例分析,等等。本课程的重点内容是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市场分析与营销对策、研究热点和案例分析等,其中又以理论基础和研究热点为难点。

(二)《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在旅游专业课程中的地位

从上面《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主要内容可以看出,本课程是主业必修课程,对学生综合掌握旅游专业的知识有很大的作用,适合旅游管理专业的全体学生使用。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全面了解和掌握旅游规划与开发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对实际的旅游规划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该课程总共有三个学分,而其他的课程基本上只有1.5或2个学分。这些充分说明《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是旅游专业中最为重要的一门必修课。因此,认真研究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技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掌握相关知识,是提高旅游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的基本理论与技术,掌握旅游规划的研究热点,熟悉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的内容体系,并通过对案例教学的分析及自身的实践活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成旅游规划实践任务。

(二)《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旅游业的发展进程、旅游规划的思想与程序、发展趋势、研究热点等内容。

2.理解旅游规划的基本理论。

3.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综合评价及进行野外调查;掌握市场调研与分析的程序、方法和内容;掌握旅游营销对策、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的内容和方法等。

4.熟悉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各项保障体系。

5.通过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要求学生进行旅游资源的野外调查,完成简单的旅游规划设计与操作。

三、《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主要教学方法

要达到《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的教学目标及要求,就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从而增强旅游专业课堂教学效果。除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外,该课程应特别注重以下几种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

(一)案例教学法

由于《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在讲授过程中,一定要用到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了解相关理论知识,熟悉实践要点、步骤、方法、技巧等内容。例如,在讲到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时,教材上有相应的评价步骤、模型树及评级因子权重表等,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这种评价方法,就必须用案例进行评价,再给学生布置相应的旅游资源评价的作业进行实践评价,这样学的知识就能得以巩固。又例如,在讲到项目创意设计原则的时候,看起来很简单,但要让学生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让他们认为这不只是“喊口号”,必须用案例进行说明。另外,还有很多教学内容,例如旅游市场分析、营销策划、主体定位、功能分区、保障体系规划等内容,都应该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这样看来,案例教学法贯穿该门课程的始终,是该课程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

(二)研究型教学法

大学教师一定要把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这样才算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呢?这就要用到研究型教学法。研究型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挖掘、拓展和提升,从而发现研究课题的教学方法。因为《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是旅游专业课程中理论深度、实践要求都很高的一门课程,有很多内容是值得挖掘和进一步研究的。例如,在讲到专项旅游资源技术性评价时,教材上只列举了美国的海滨旅游资源及滑雪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估标准。还有很多专项旅游资源的评价标准没有制定出来,因此我就展开了对温泉旅游资源评价标准的分析和研究工作,结合武汉城市圈的温泉资源开发现状,成功申报了湖北省教育厅课题。又如,在讲授旅游形象设计这一内容时,我就结合武汉东湖风景区的旅游形象设计开展研究工作,确实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只有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两者才能互为动力,教学促进科研、科研推动教学,使两者共同提高。

(三)零距离教学法

高等学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因此加强旅游资源实践环节在整个旅游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就是一门实践环节要求较高的课程,因此必须加强零距离教学方法的运用。《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零距离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旅游客源市场的调查与分析、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旅游地的城镇规划与环境的协调;旅游地的人文、经济、环境、民风民俗等社会资源的考察;旅游景区、景点的规划;旅游线路的设计;旅行社的经营与发展状况;导游人员的情况、旅游地的市场定位与促销、旅游地的形象,等等。通过零距离教学,学生既增加了旅游的经历,又进一步加强了对所学的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对实际的旅游规划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四)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数字技术和仪器设备在旅游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它具有生动、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等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幅提高。虽然多媒体教学具有如此多的优点,但我认为不是所有课程内容都适合开展多媒体教学,有的课程很适合,有的课程部分内容适合。《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的部分内容适合开展多媒体教学。例如,在进行主体定位、功能分区、营销策划、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等内容的讲解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其他地区对这些内容的成功设计。

(五)课堂讨论法

第5篇:数字经济的利与弊范文

关键词:感悟生活; 认知规律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5-028-001

老公教儿子10以内的加减,偶数、奇数等数字知识,儿子屡屡犯错,总是不得要领,恨得咬牙切齿,直喊儿子笨。有一小学老师提醒说:“你不妨用食物试试。”果然有效。现在随口问他:“假如你有了3块糖果,再给你4块,那么你会有几块?”“7块”,儿子很快就说出来了,一脸的得意。如果你再问“3加4等于几呀?”他就一脸茫然,吞吞吐吐。你若换成他喜欢的零食,他的回答又是准确无误,每每如此。这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人的认知是从具体事物开始的。“糖果”“玩具”是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生活是我们的第一位老师。

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我们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较抽象,甚至有些知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采用填鸭式灌输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教得满头大汗,学生学得一头雾水。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违背了人的认知规律,内容脱离学生生活,空洞抽象。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其中一条:“坚持‘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实践。”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为学生搭建一座桥梁,一座连接“意会”与“言传”的桥梁。教师该如何去搭建这座桥梁呢?笔者认为“生活”是搭建桥梁最好的材料与手段,让课本知识回归生活,在自己经历过的生活中,理解知识,这样的教学效果一定是生动的、活泼的。下面我浅谈一下我的经验体会。

一、教师要备“生活”,即搜集信息,积淀生活素材

以往,教师花在教材上的时间相当多,如认真分析每个知识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关注教材知识,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忽视了学生生活的实际,忽视了社会生活实际。面对新形势,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即备“学生生活”。我认识的一位老教师,在这方面足以成为我的楷模。对NBA的各类比赛了如指掌,对风靡全国的中国达人秀节目每期必看, 由于兴趣不大,对这些事我并未注意搜集,但老先生却能说得头头是道。性格内向的他何以能做到这些呢?究其原因,他憨厚一笑:“为了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呗!”是的,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我们只有了解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体现以人为本。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今天的学生不再深居“象牙塔”,而是放眼全世界,他们不仅关心明星,还会关心两会、地沟油,甚至会关心中东局势、朝核问题等,作为教师应开阔自己的眼界,了解更多的外部世界的信息,即备“社会生活”。

二、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悟生活,理解知识

教师掌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资料只是找到了搭建桥梁的建筑材料,桥梁能否造得好,还离不开工匠的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创设情境”的技术,让学生感悟生活。如讲授“中国入世的机遇与挑战时”,设计问题:“入世后汽车业的发展给老百姓带来了什么?给中国的汽车企业带来了什么?”学生听了这样的情境设问会觉得自己有话说。在学生畅谈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入世后的利与弊。又如探讨“如何休闲?”这一问题时,我是这样运用这种技术的:“休闲方式有很多,你最喜欢什么?最讨厌什么?说说理由。”有人说最喜欢的是看电影,有人说最讨厌的是看电影,当他们各自陈述理由后,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适合自己的休闲方式才是最好的,观点不点自破,整个教学环节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而这样的教学效果则是依赖于教师巧妙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为学生搭建了理解知识的桥梁。

三、适时适量呈现“生活”,即对收集的信息、实例要运用得当

在课堂上,生活实例呈现适时,会起到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作用。相反,呈现不适,不仅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干扰学生的思维。另外,适量呈现也很重要。曾经听过一位教师的课,课前他作了充分准备,搜集了大量信息,但由于抛出过多,整节课下来,给人零乱的感觉,留人印象是画面不断,图片飞舞,至于内容是什么,想要说明什么,却模糊了。所以,我以为,就同一个问题,一两个典型的生活实例就可以了,多了就有冲淡主题之嫌。

在学习“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内容时,恰逢发生了“三鹿事件”,首先向学生讲述了事件的前因后果,并展示了一些图片,强调了事态的严重性,学生们的脸色顿时变得严肃了。面对“对此类事件,国家应该怎么做呢?”我顺势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学生于是就议论开了,在学生充分发表了观点以后,我再因势利导,进行了总结——“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有关这方面的生活实例有很多,但不应大量的呈现,否则课堂就成了批判大会,在分析三鹿事件的基础上,又选取一例——“双汇”事件进行讲解分析,通过这两例典型事例加深了对这一知识的认识理解。

第6篇:数字经济的利与弊范文

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更加完善规范;中国的对外开放也将迈出新的实质性的更大步伐。确立面向21世纪的统计发展战略,必须在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方面提出简单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标模式,才能逐步解决目前的诸多问题与弊端,促进统计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发展统计事业,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四化建设。10年前,笔者曾在某统计刊物上撰文,将这种模式设计为“一套表+单轨制(即政府统计部门的在地统计)+计算机网络化”。这与10年来统计改革的发展趋势是基本吻合的。结合近些年的实践,我以为可以将这一模式补充完善为“单轨制+一套表+目录抽样法+计算机网络化+按工作流程设置的统计机构”。

一、关于“单轨制”

即建立在街乡基础上的政府统计部门终极在地统计。当今发达国家的统计管理体制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由政府统计部门负责如人口、资源等一些基本国情的统计,而经济发展情况特别是一些行业经营状况的统计往往由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如美国、日本等;二是主要国情国力、经济及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均由政府统计部门负责,其机构健全人员充足,其他部门基本不搞统计,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等。我国目前的状况是介于二者之间,但有些政府统计部门在做的事情,业务主管部门也在做。数据既不完整又交叉重复,基层负担沉重。

我们应该选择哪一种模式呢?我认为无疑应选择后者。因为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需要对经济及社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需要没有部门利益的统计部门提供客观、公正、全面的统计信息。否则,统计数据有可能成为某些部门反映政绩的工具,统计的整体功能难以发挥,数据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实际上,随着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一些业务主管部门的职能正在弱化,很多下属企业划归在地管理,也难以再行使统计职能。

实行终极在地统计,要解决三个问题。首先,明确极少数业务上垂直领导、财务上统一核算且经营范围相对单一独立、专业性较强的部门,可实行部门统计,全国及地区性数字以部门统计为准;其次,对绝大多数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满足领导和各界需要的统计工作,要逐步从双轨制向单轨制过渡,主要依靠政府统计部门采集、加工、整理、提供统计资料,部门统计以满足自身管理需要为目的,且范围仅限于本系统内;第三,在政府统计系统,将统计对象按基本单位概念分解到街乡,由基层统计部门按地域进行统计,逐级上报,既避免重和漏,又能完整反映地域经济总况。那么,街乡统计机构能否承受最基础的工作任务呢?我以为有两个前提:一是坚持一套表的唯一性;二是按企业规模区别对待。这将在下面加以论述。

二、关于“一套表”

即反映各行业特点和宏观微观两个层次管理需要的基本单位一套表制度。目前的基层单位一套表仅限于政府综合统计部门执行,且还有部分对企业的调查如工业品出厂价格、施工价格、景气调查等没有纳入。因此,完善健全规范一套表,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完善政府统计部门的一套表。首先,要对现行的行业报表制度再进行细分,将服务业统计制度适当分解,并反映新兴行业、文化产业、知识经济的特点;其次,对不同行业的企业按规模区别对待,将一定规模以下企业的表式适当简化形成简表,有些行业甚至可设计一张表;第三,减少过时指标,不断增加反映企业发展变化如重组转制、多种经营、高新技术程度的指标;第四,将政府统计部门对基本单位进行的其他调查统统纳入一套表制度,必要时可增设新的指标群,限定部分企业填报。

2、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逐步将政府统计制度与部门统计制度合并。第一步,取消一些业务主管部门跨系统甚至跨行业的行业统计职能,将其统计报表纳入国家统计部门的基层表制度,如旅游、利用外资、城市公用事业等。只要精心设计,其业务管理所需的主要内容完全可在一套表中反映。第二步,将各业务主管部门系统内的报表与政府统计部门的报表合并成名符其实的一套表。可在满足政府综合统计需要的基础上,在各指标群间留出一定空间,以满足部门、企业从自身管理需要增设一些指标。

3、以一套表制度为基础,设计制订不同行业企业的统计台帐。使其既能与制度表式、指标相衔接,提高数据质量;又能满足企业自身管理需要,成为提高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

采取了以上的改革措施,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基层表可能由“七加一”套变成十几套甚至更多,报表表式、指标群及指标也会增加。但对基层单位而言,统计报表将只有一套,且没有指标间的重复。不同规模企业填报不同部分报表和指标,政府统计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各取所需,汇总出各种不同分组的综合资料。

三、关于“目录抽样法”

即建立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目录抽样法为主体的调查方法体系。通过普查,取得全面、详细的国情国力资料;通过目录抽样方法,取得日常的主要的或监控性的统计数据。

首先,要完善健全周期性普查制度。一是要特别突出基本单位普查的地位,使其发挥龙头作用,且基普已有的内容,其他专业普查应以此为准或不再调查;二是要完善第三产业普查的内容,既要反映总的规模速度,更要反映结构和不同行业的特点;三是建立建筑业普查制度,填补空白,使国家普查制度覆盖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统计数据能够配套使用。

其次,要大力推行目录抽样方法。一是要确定合理的规模界限,确保规模以上的企业能覆盖经济总量的绝大部分,反映经济发展趋势;确保规模以下企业占企业数的多数,减轻企业和基层统计部门负担。二是对规模以上企业建立超级汇总制度,政府统计部门掌握对主要数据的控制力,并可进行各种加工分析。三是在完善目前的小型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和工业等专业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将抽样范围逐步向其他领域拓展延伸。此外,要在多种调查方法综合运用方面力争有所突破,弥补抽样调查的不足。

四、关于“计算机网络化”

即政府统计部门之间实现统计信息的网上传输(包括上报与反馈)。21世纪之初,国家统计信息工程“九五”规划将告完成。在此基础上,要继续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国家、省(市、自治区)、地市、县四级政府统计机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有效联接;建成完整配套的数据库系统,并使之充分发挥作用。通过系统建设,使各级统计站点不仅能够根据自身需要对统计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处理,还能使信息沿现代化网络系统快速传递,既可以及时满足上一级统计部门的工作需要,也可以向下一级统计部门反馈综合信息,并可以进行横向资料交换,还可以在网上公众需要的统计信息。要借助网络系统强化基本单位名录库的更新维护工作,力争实现即时的更新与维护,使其成为统一的动态的活库,能在统计管理和统计服务中充分发挥作用。

五、关于“按工作流程设置的统计机构”

即在政府统计部门内部实现按信息处理流程设置的工作机构和生产方式。这主要是指县级及以上统计机构而言。为发展统计生产力,提高信息的可利用程度,更好地满足多方面的需求,必须改革统计机构,使之与制度方法相适应,进而改进统计生产方式。在政府统计部门内部,按制度方法设计、信息采集处理、资料开发利用、后勤服务保障诸环节设置工作机构,规范工作流程,以实现设计统一配套、采集协调顺畅、开发全面系统、保障有力及时。当然,最后一个职能将来有可能以社会化的方式实现。通过以上改革,力争提高统计信息生产体系的效率和灵敏度,使其及时对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做出反映,满足对统计信息的多方面、不同层次的需求,使之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社会效益。

第7篇:数字经济的利与弊范文

[关键词]SWOT模型;动态分析法;大学生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4-0085-02

SWOT模型分析法又称动态分析法,它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的。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威胁(threat)。所谓SWOT分析,即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把各种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

创业永远是诱人的话题。当前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经济衰退,失业增加,使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继农民工就业问题之后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几年来,众多大学生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创业热潮,其热情就像火焰一样燃烧,而残酷的商业市场就像海水一样冰冷无情。究竟是火焰能蒸干海水,还是海水覆灭了火焰。火焰象征着热情、奔放和希望;海水象征着广袤无边、深邃而又冷酷。没有火焰热烈般的创业激情商业市场是不可想象的,而往往也会有被市场经济大海吞没的“牺牲品”。市场经济不同情弱者,也不会给任何人实习的机会,大学生创业火焰般的热情是否能够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当然仅靠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创业意味着冒险和付出,也意味着失败和挫折。王选为此付出了十八年在实验室里没有节假日的艰辛,比尔・盖茨苦熬了十七年才有今天的成就。大学生创业其中不乏成功者,但肯定经受了种种挫折和市场经济大潮的考验。在经历了最初的创业冲动和付出之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向成熟和冷静,对创业和成功有了更深的理解。自国家出台实行弹性学制,鼓励在读大学生创业,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等政策以来的一个时期里,大学生创业成为高校的热门话题。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创业成为许多专家学者鼓励大学生应对目前复杂就业形势的一项重要选择,研究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环境,分析大学生创业在目前复杂形势下存在的利弊问题是创业教育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

1优势分析

大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了很多理论性的东西,有着较高层次的技术优势,而目前最有前途的事业就是开办高科技企业。技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大学生创业从一开始就必定会走向高科技、高技术含量的领域,“用智力换资本”是大学生创业的特色和必然之路。一些风险投资家往往就因为看中了大学生所掌握的先进技术,而愿意对其创业计划进行资助。

大学生往往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富有创意和激情,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而这些都是一个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素质。现代大学生有创新精神,有对传统观念和传统行业挑战的信心和欲望,而这种创新精神也往往造就了大学生创业的动力源泉,成为成功创业的精神基础。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好处在于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经验,以及学以致用;最大的诱人之处是通过成功创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证明自己的价值。

2劣势分析

大学生自主创业本身存在其积极的意义,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①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常常盲目乐观,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对于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许多创业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丧消沉。大家以前创业,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态自然都是理想主义的。其实,成功的背后还有更多的失败。看到成功,也看到失败,这才是真正的市场,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年轻的创业者们变得更加理智。②急于求成、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的缺乏,是影响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因素。学生们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书本知识,但终究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和经营管理经验。此外,由于大学生对市场营销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很难一下子胜任企业经理人的角色。③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仅有一个美妙想法与概念上。在大学生提交的相当一部分创业计划书中,许多人还试图用一个自认为很新奇的创意来吸引投资。这样的事以前在国外确实有过,但在今天这已经是几乎不可能的了。现在的投资人看重的是你的创业计划真正的技术含量有多高,在多大程度上是不可复制的,以及市场赢利的潜力有多大。而对于这些,你必须有一整套细致周密的可行性论证与实施计划,绝不是仅凭三言两语的一个主意就能让人家掏钱的。④大学生的市场观念较为淡薄。不少大学生很乐于向投资人大谈自己的技术如何领先与独特,却很少涉及这些技术或产品究竟会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就算谈到市场的话题,他们也多半只会计划花钱做做广告而已,而对于诸如目标市场定位与营销手段组合这些重要方面,则全然没有概念。其实,真正能引起投资人兴趣的并不一定是那些先进得不得了的东西,相反,那些技术含量一般但却能切中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常常会得到投资人的青睐。同时,创业者应该有非常明确的市场营销计划,能强有力地证明赢利的可能性。⑤大学生创业能力不足,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虽然大学生富有创新精神,但还需要市场经验和社会经验,尤其是对创业艰苦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少涉足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综合素质上面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方面大学生在意志品质方面,自觉性、坚毅性、自制力等不够彻底,创新精神没有完全形成。另一方面实践能力、组织领导、协调协作、沟通、创造能力等有待进一步提高。⑥创业与学业的取舍尴尬。许多大学生因为把主要精力放在创业上,学习成绩大幅下滑,有的甚至辍学。在校大学生知识结构尚不完备,社会实践匮乏,这些东西正是需要在大学阶段通过好好学习提升和完善的。

缺乏经验与创业资金是大学生最大的劣势,同时有些大学生创业理想远大,不切合实际,对市场预测过于乐观,急于求成,缺乏市场意识,心理承受能力差等。技术成果不成熟,大学生创业缺少系统规划。大学生创业主要靠的是科技成果,只有具有市场潜力,技术含量高的产品才能取得创业成功的第一步。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学生对科研参与不够,绝大部分大学生没有科研成果,即使少数有科研成果,有的成果不成熟或不具市场潜力;此外,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对前期准备、市场调查、资金筹措、产品研发、团队协助、企业管理等各个方面往往准备不足,缺乏系统的规划。

3机遇分析

在现今经济危机的影响下,经济疲软,消费需求大大降低,虽然国家出台一系列措施,但市场依然不稳定,对大学生创业影响较大,创业的阻力较大,风险较大。

4威胁分析

人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才需求趋于饱和,就业困难,加之市场经济还不完善,这对于刚走出校门还没有太多社会经验的大学生来说是最大的创业威胁。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大学生的创业存在着优势与劣势,风险与机遇并存。对于每年只有70%左右的大学生就业率及每年都有的未能就业的“积压”大学生,“失业”大学生的数字惊人,这一“知识失业”现象提醒我们,大学生“创业”,势在必行!然而成功的创业既要求高校应不断增加大学生创业方面的知识培训,更要求有关部门不断完善扶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而作为一个个已经独立起来的个体的大学生们,有必要深入学习一下成功大学生的成功的创业之路,只有这样,才能一步步开拓出创业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李彦普大学生网络创业问题与对策探讨[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4)

[2]李俊林,刘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6)

[3]郭韶敏高校创业教育如何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4]左剑君论如何提高大学生依法创业能力[J].鄂州大学学报,2011(4)

[5]江海波,黄伟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调查与思考――以安徽省大学生创业教育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1(7)

[6]赵洋,张宏军浅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8)

[7]戴卫东,马帅,肖玉巧面向现代服务业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中国市场,2012(44)

第8篇:数字经济的利与弊范文

目前,国内尚无对民族文化传播的确切定义,相关的理论探讨也鲜见。郝朴宁的《民族文化传播理论描述》可视为较系统性地从理论上对此问题进行探索的代表性成果。该著作运用传播学的理论与方法,从传播主体、符号和内容、传播介质等几个主要方面,对民族文化的产生、发展进行了历史性考察,揭示了传播在民族文化产生和演进过程中的作用与力量,并尝试性地提出了民族文化传播的基本原理和构建民族文化传播学的主要内容。他认为,在民族文化的传播中,有几个方面的影响机制在发挥作用,即文化的维模功能、文化适应、文化的圈层性、文化融合、文化增殖、文化积淀、文化分层。他将民族文化传播学的基点建构于民族文化的延存、传播、传承之上,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出发,提出了七个层次的建构要求。同时,作者应用传播学的方法与框架,将民族文化传播放在中华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大视野下,提出了民族文化传播学的现代建构内容。这些思路和观点,尽管尚未达到建构起民族文化传播学的层次,但对于民族文化传播的理论研究,以及对民族文化传播学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传统大众传媒的民族文化传播效力

传统大众媒体是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和平台,也是覆盖面和渗透力最为广泛的媒介形式。配合国家的政策,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宣传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大量涉及民族内容的节目和栏目、专刊等被制作并广泛传播。对于大众传媒在弘扬和传播民族文化方面的功能优势,基本没有异议。然而,对于实践中大众传媒的传播内容在促进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的实际效力,学界存有不同的观点和评判。张燕认为,尽管大众传媒在传播原生态民族文化方面具有某种积极作用,但其实际存有的功利性,导致传播初衷与实际的议程设置效果之间产生了偏差,造成大众传媒在传播原生态民族文化的过程中的某种异化,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民族文化原本的文化品质。同时,在表现方式上也丧失了民族文化最真实的面貌。故而她强调,大众传媒应充分尊重和维持民族文化的本真状态,从整体和细节上做到真实展现,才能真正发挥大众传媒传播民族文化的效力。刘祥平在对贵州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传播研究中指出,大众传媒在当地的民族文化传播和旅游形象宣传中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仅仅依靠传统大众媒体是很难完成传播地区民族文化,促进当地旅游形象建设的任务。唯有充分挖掘和利用网络与新媒体形式,同时配合外部优势媒体的传播力量,才能更好地发挥民族文化传播的作用,提升传播效果。另有学者从个案出发,探讨了少数民族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传播民族文化中的作用,从电视节目的主体元素角度探讨了大众传媒如何提升民族文化传播效力的问题。

三、网络、新媒体环境下的民族文化传播

民族文化传播的研究中,有关网络、新媒体与民族文化传播的相关探讨数量最多,这是针对新媒体环境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现实困境而做出的积极回应。庄晓东以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现代建构为背景,探讨了网络媒介与当地民族文化的互动,以及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民族意识与民族文化认同所发生的变化。通过实证考察,作者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在传统媒介环境下和网络环境下的不同情况分别给予了考察,提出了当地网络媒介建构民族文化的新模式,尤其强调并分析了民族意识建构的相关情况。陈峻俊认为,网络以其传播优势极大地改变了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面貌,不仅扩展了民族文化传播的视野,改变了原有的传播模式,更深刻地影响了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播观念。通过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资源,可极大地开发民族地区的文化传播潜能,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而对于网络保护抑或是破坏了传统文化的争议,正是由于网络媒体的低门槛、互动性、自媒体特征,使得族群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不但不会导致某个民族文化的退化,反而有利于民族间的交流与和谐,更好地平衡主流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阎敏以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例,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民族文化传播的新路径与具体的策略性措施,建议通过联合传统媒体,优势互补地打造文化传播精品内容;同时根据民族文化的特色,利用微博等新媒体形式,细分传播内容,加强民族文化传播的集中性与针对性;提倡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体验式民族文化传播,让受众身临其境地感受民族文化的特色。孔钰钦以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所面临的困境为基础,分析了利用新媒体进行民族文化传播的可行性,提出从“建立新媒体动态生态少数民族博物馆”、“建设少数民族新媒体书店”、“开发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新媒体产业链”几个方面入手,开辟新媒体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新渠道。相比前两类微观层面的策略性探讨,张竞月和王金磊从宏观上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民族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提出了“民族文化消费畸形”、“对外传播受限”、“文化符号机械复制”等问题,并给出“构建国家共同文化”、“进行民族分层化传播”、“民族文化大数据传播”等建议,同其他学者一样,他们也主张建立民族文化传播的产业链,加强民族文化传播的市场化运作,从而在吸引更多关注者的同时,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有学者针对“微时代”的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问题进行了讨论,如微信、微博、微电影、微小说等各种建立在数字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传播方式,都将成为新时期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和途径。有学者认为,应建立信息化平台,制定出符合具体民族文化内涵的微信息传播方式与路径,从而有效地拓展民族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提升传播力度。此外,自2008年开始举办的“新媒体与民族文化传播论坛”已成为此领域研究的重要平台,会议每隔一年举办一次,积极探讨了有关新媒体的发展与民族文化传播、少数民族新闻教育等方面的最新最前沿的问题。

四、民族文化与跨文化传播

民族文化的跨文化传播问题,是民族文化传播研究中的另一大成果集结领域。在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的文化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不断与他族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借鉴、部分交融的动态过程。因此,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播与传承必然绕不开它同其他民族文化的关系处理情况,而在全球化、现代化的大背景下,不同族群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碰撞已是不可避免。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这种现实,如何处理好其中的利与弊、得与失,让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够在同族外文化的互动中得到传扬与承续,是民族文化传播研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杨芳芳从宏观视角探讨了跨文化传播与民族文化的关系问题,强调民族文化在其形成过程中的跨文化传播特性。且随着跨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使得各族文化之间在相互适应与融合的同时,也造成了具体民族文化的异化与原有文化传统的消解。因此,她从全球传播和文化霸权的角度出发,认为民族文化只有平衡好汲取外族文化的文明成果与保持自身鲜明特色和文化主旨的关系,增强文化传播力方能得到更好地弘扬和发展。李娜用传播学的框架,对藏族、门巴族、珞巴族之间的跨文化传播活动方式进行了历史性的考察,爬梳了三个民族之间的跨文化传播形态与途径,并从文化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上对传播效果进行了评价,以此为基础,提出少数民族之间的跨文化传播的三个主要特质,即“生产生活的需要”、“娱乐化”、“地缘特质”,这三个方面对于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广度与深度具有重要影响。另有学者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对民族旅游中的跨文化传播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民族旅游中的跨文化良性传播与互动对于在多元文化环境下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还有不少研究者针对民族文化的表层结构,如民族服饰、舞蹈、音乐、习俗、体育等的跨文化传播价值与策略进行了专项研究,个别学者运用符号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对影视作品中的民族文化符号的跨文化传播价值和效果给予考察,倡导通过这些可以跨越民族间差异的方式,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以促进本族文化的外部认知与传扬,从而完成保护和延续本民族文化的任务。此外,针对少数民族禁忌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影响问题,有学者进行了系统地考察。以少数民族禁忌在传播中的特殊性为基础,运用传播学的框架,从传播者、传播系统和受众三个层面分析了民族禁忌对跨文化传播的影响情况与机制,为更好地控制跨文化传播中的这种负面因素,提高传播效果提供了重要思路。

五、文化传播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变迁

第9篇:数字经济的利与弊范文

论文摘要:近年来,价格大战在我国硝烟四起,愈演愈烈,已成为我国经济中的普遍现象,并且逐渐演变成企业问的恶性价格竞争。降价求销是价格竞争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也是现代企业一种非常重要的营销手段,但是频繁的“降价促销”价格失战则是违背市场和经济规律的,是一种非正常的营销手段。价格大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现象,价格大战利弊兼有。

近年来,价格大战在我国硝烟由起,愈演愈烈,已成为我国经济中的普遍现象。不仅频繁爆发,而且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逐渐演变成企业间的恶性价格竞争。价格竞争包括提高价格、保持价格的稳定和降价三种不同的形式,降价促销是价格竞争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也是现代企业间的一种重要的营销手段。降价不等于大战,但是,频繁的降价促销的价格大战,只会给企业和市场带来负面影响,在我国市场上为何频繁爆发价格大战,企业和政府又是如何应对价格大战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予以正确认识和对待。

一、 我国市场上为何频繁爆发价格大战

目前我国市场上频繁爆发价格大战,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特有的经济现象,这是由我国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决定的。

1.市场机制不健全,运作不规范。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商品严重短缺,没有爆发价格大战的条件。十四大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市场上开始爆发价格战,这个时期的价格战只是个别现象,只有家电等少数行业存在。但是进人上世纪 90年代后期 ,我国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 ,市场逐步由暴利时代走向微利时代,高价获利已不合时宜,降价成为必然。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政府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市场调控机制和监督机制,引导企业开展公平、公正、合理的价格竞争,规范企业的市场运作行为,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做到资料的合理调配。但是,经过几年的体制改革,市场完善,行业结构也得到了优化,而政府的市场调控体系,监督机制,市场运作规范,并未跟上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步伐。目前我国市场上的价格大战,不但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反而愈演愈烈,逐渐演变成企业问的恶性价格大战。市场体系的:不健全,市场运作的不规范,是导致市场价格大战频繁爆发的根本原因。

2.企业缺乏有效的产权约束机制。我国目前国有企业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企业。国有企业的所有权,从理念上说,是属于全体人民,但从实际看,全体人民既缺乏信息,又没有有效手段,更没有激励动力对经营者进行约束。国有企业的实际控制权掌握在政府部门或 由政府部门任命的厂长、经理手中。企业经营者们追求的不是企业经营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而是个人目标最大化。而国有企业叉特别喜欢追求规模,追求速度,它们在整个行业中起龙头作用,这就极易导致价格竞争。中小企业都认为大企业一定会争夺它们的市场份额,就会率先进人价格大战,来个先发制人。而大企业则认为,我的资金与实力都在中小企业之上,降价是我的优势,所以你降一百元,我就降二百元,你降三百元,我就降五百元。有些企业经营者已经陷人价格大战的怪圈之中,产品价格一降再降 ,所以大企业越有可能卷入恶性价格大战。

3.普遍的产品生产过剩。随着卖方市场的不断饱和,竞争的日益加剧,很多企业为了争夺市场,提高市场份额,争相采取各种促销策略来销售自己的产品,其 中降价是企业最常用的一种促销手段。以降价为主要特征的价格大战就应运而生。行业产品的生产过剩是产生恶性价格大战的直接导火线。

4.国际市场的挑战。随着我国加人 WTO以后,国内市场又面临着国际市场的挑战,大量外资企业凭借其高技术、低成本的优势,纷纷发起价格大战,去年末今年初,洋品牌平板电视机突然高空跳水 ,价格大幅度下降 ,SONY、松下 、日立 、三星、LG、PHIILPS个个身先士卒 ,最低降幅达到 35%,整体降幅在 20%左右。SONY发动的这场闪电般的价格大战,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却取得了丰硕的收获。实践证明,降价策略仍是市场竞争中最有效的手段。

二、市场价格大战的利与弊

价格大战作为市场竞争的手段之一,既有其积极 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价格大战的积极方面有以下几点:

1.价格大战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很难想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没有合理和灵活的市场定价制度。市场机制的核心是价格机制。价格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也是市场经济动力的重要源泉。竞争是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项市场法则,也是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没有竞争,市场经济就缺少活力。只有当企业运用价格手段(不管是降价还是涨价)进行市场竞争时 ,只有当价格战不会引起企业的过多惊恐和政府的过多干预时,我国的市场经济才算走上了正轨。价格战的频繁出现,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形成和完善过程中。

2.价格大战是优胜劣汰的必然过程。价格大战的发生说明市场淘汰机制开始发生作用了,而只有通过优胜劣汰才能在新的基础上达到生产和供求的新的平衡。价格大战是行业结构调整的前奏,是优胜劣汰的必由之路。

3.价格大战可以使企业迅速扩大市场商品的占有率。企业之间竞争激烈,提高市场商品占有率成为企业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而降价是抢 占市场最有效的手段。所以,很多企业为了迅速扩大市场商品的占有率,一次又一次地降低商品价格,以此实现扩大商品在市场上的需求量从而达到占领市场的 目的。

4.价格大战可以使消费者直接受益。价格大战使商品价格大幅度降低,消费者当然受益。例如,始于去年五月初的香港猪肉减价战,两家大型连锁超级市场“百佳”和“惠康”宣布大幅度降低猪肉零售价,从每 500克 3O港元减到 19港元左右,减幅超过 3O%。两大超市还发表声明说:19港元的售价仍然有利可图。它们承诺,这次减价是长期的,未来甚至会进一步降价。这样的降价战,对消费者是直接受益的。

5.价格大战加快产品创新与营销实践的升级。价格大战可以促使企业加强经营管理 ,改进技术 ,加快创新,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市场营销实践能力。价格大战背后则是企业之间通过管理与创新 ,技术的提高,进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竞争。因此价格竞争的实质就是成本竞争。这必然会促使企业加强管理创新 ,技术革新 ,营销能力不断提高。这样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6.价格大战促使企业优化管理人员素质。近两年来我们看到很多行业的结构已经开始优化,但是其效益并没有明显提高。究其原因,是企业缺少高水平的管理者。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决定企业在价格大战中的成败。企 Ik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大都是在价格大战中成熟和发展起来的。

价格大战消极方面有以下几点:

1.引起市场混乱及行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价格大战,引起市场上的价格陷入一片混乱。例如,2002年 11月 8日.广州华润万佳天河北店开业了,作为优惠促销,万佳打出了烤鸡每只 5.9元的“开业特价”,消费者纷纷去购买。很快,相距 200多米的百佳金 田店将烤鸡价格由每只 6.8元下调到5.8元。此后,双方竞争一步步升级。11月 10日,烤鸡、鸡蛋创下价格最低点,一只烤鸡 8角钱,500克鸡蛋 1角钱。出售烤鸡之争引爆了广州市场上的超低价大战。这样,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必会两败俱伤。企业为应付价格大战,往往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进行恶性竞争,从而扰乱市场秩序,导致市场价格陷入一片混乱。

2.恶性价格大战使整个行业利润水平下降。大家都知道美国民用航空业的恶性价格竞争,导致全行业在那一年的亏损,差不多相当于整个行业历年来赚的钱。再就是我国的空调行业从 1995年到现在的价格大战,有谁能真正赚钱呢?价格大战由于价格降了,利润少了,生产企业越来越困难,资金越来越紧张;资金越紧张,就又越渴望靠降价把钱吸引回来。这就导致企业走上了恶性循环之路。

3.价格大战不利于企业树立品牌形象。一个好的品牌拥有大批的忠诚客户。一旦由于价格大战,产品价格一降再降,消费者面对此情此景,往往采取一种观望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说,消费者是被骗怕了。花低价买的被子,里面的棉絮是医院用过的纱布;花低价买得酒,喝死了人,等等。企业为了获利,就要降低产品成本,而用于服务的费用也要缩减。这样 ,很容易以偷工减料等方式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造成产品质量下降。这样,企业怎么能建立良好的信誉和品牌形象呢?

三、企业应对价格大战的策略

价格大战在 日常营销实践中是难以避免的,那么面对激烈的价格大战,企业应如何应对呢?我认为应采取的主要策略是:

1.产品创新策略。创新,是企业根据一定的 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具有的条件和先进技术,生产出新颖、有价值的产品。纵观现代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创新是企业 的生命。创造出新产品才能获得高额利润。

2.实施品牌策略。品牌不仅能给企业带来附加值,而且还能形成竞争对手难以逾越的屏障。品牌是一个企业产品质量的保障,真正的品牌是不会降价的。国际上的很多著名品牌,如可 口可乐、IBM等国际性品牌,成为其他企业很难超越的屏障。它们以其著名的品牌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在历次价格大战中均未采取降价策略,有时还采取不降反升的策略。海尔冰箱系列产品,在国内冰箱市场疲软的大环境下,高出国内同类产品的 20%~30%的价格都能畅销,销量在各类家电产品中位居前列,靠得就是品牌取胜。

3.非价格竞争策略。市场竞争可以分为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两种方式。非价格竞争,则是指企业运用价格以外的营销手段 ,使本企业产品与竞争产品相区别,并使之具备差别优势,以推动产品销售的竞争方式。事实上,单纯依赖价格竞争是弊多利少。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非价格竞争已逐渐成为市场营销的主流。从市场营销环境看,经济、技术各方面的发展 ,也为非价格竞争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消费层次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购买商品时的注意力,已经不仅是只看商品价格,也不再是价格越低越畅销,而是越能满足某种特定市场需要越好卖。企业运用价格以外的营销手段,使本企业产品与竞争者的产品相区别,并使消费者能够更有效地从商品自身构造包括质量、功能、商标、包装、服务等上区别竞争商品具备差别优势,推动了商品销售的竞争。非价格竞争策略主要有:

1.差异化竞争策略。差异化竞争就是通过提供与竞争者产品在造型、花色、性能、服务等方面具有不同特征的产品,争取消费者选购,以扩大本企业产品销售。、企业应从自身的特点出发,选取为顾客特别重视的几个特点加以发挥使本企业能够做到别出心裁、出奇制胜,从而形成别具一格的创新形象,以获取高额利润。实施产品差异化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产品外观、包装 、材质 、颜色、工艺的改变,从而突出产品与另类产品的不同。

(2)技术创新。即从技术层面上对产品进行提升 ,也是我们常说的产品更新换代。

(3)增加产品功能和附加值。例如:电热水器产品,在普通电热水器产品中对水进行磁化的功能和无线遥控功能或彩屏显示等功能,定位于高端产品。虽然价格高于其他电热水器产品,但是由于增加了上述一些功能,在销售上,短短一年的时间,便在全国各大卖场取得了相当的影响和销量。

2.战略联盟营销策略。所谓战略联盟,是指两家或两家以上公司为了达到某些共同的战略 目标而结成的一种网络式联盟。联盟成员各自发挥自己的竞争优势,相互合作,共担风险,在完成共同的战略目标后,这种联盟一般都会解散。其后为了新的战略目标,公司又可能为新的合作者结成新的联盟。

3.提高服务质量策略。在国内家电行业价格大战愈演愈烈的时候,海尔一直坚持不降价,就是以其高质量的服务赢得了众多客户。为此,海尔的老总张瑞敏提出了“12345”法则,要求海尔所有服务人员向用户承诺做到。正是海尔这种“真诚到永远”的精神,吸引了众多的忠诚客户,在激烈的降价大战中,敢于宣称海尔永远不降价。

4.其他营销策略。除了以上这些营销手段 ,还有其他一些手段。例如:送赠品,买一送一,买够多少钱的商品送购物卡等手段。这些手段对于一些已有知名度而又担,降价会损害品牌形象的企业尤其重要。这种变相的降价,既还击了竞争对手,吸引了消费者,又保持了品牌形象。再如:利用节假日,淡季或店庆等时机,采取打折等手段 ,对消费者实行优惠。同时充分地利用当地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活动。这样,企业不仅有效地防止了竞争对手的排挤 ,而且又可以起到很好的促销效果。

[参考文献]

[1]企业创新管理理论与方法(研发管理网)日期:2006一08—24

[2]企业如何应对价格战?博锐管理在线,作者:佚名 2005—9~1

[3]企业如何应对价格战,拓展发展新空间?大学生创业联盟2006—01—09.

[4]如何避免恶性价格战 博锐管理在线,作者:华南理工大管腕教授蓝海林

[5]如何看待价格战 摘 自经济 日报 詹国枢,红,丁士

[6]如何应对价格战 人民J司北京2003年 1月13日讯,人民日报经济周刊供稿 作者:范云峰

[7]洋品牌打起价格战国产品牌如何应对 168家电数字网 作者:刘玉顺 时间:2006 03—01

[8]论市场营销中的非价格竞争策略 vcww.syiae.eom作者:李胜时间:2004—9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