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闲置土地管理范文

闲置土地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闲置土地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闲置土地管理

第1篇:闲置土地管理范文

农村闲置宅基地整治与改造

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全面整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社会工程,必须与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首先应加强村庄布点规划,推进新农村建设工程,逐步调整村庄布局,规划审批后要严格执行。

其次要加强宅基地土地复垦整理,通过村庄搬迁,撤并的方法把那些规模较小,自然村多,居住分散的村集中到居民点,形成中心村,促进村居住宅向中心村、中心镇集中,减少水、路、电等公共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对耕地的占用,闲置地复垦还可向上争取1:l的置换折抵建设用地指标和大额的经济补助,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再次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按照所处区位,地势,自然状况进行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可采取建设农民公寓,自然村撤并等形式,使农民住宅闲置状况得到改变。

宅基地的部分“有偿使用”

在不违背《宪法》、《土地管理法》的前提下按照每户只能有一处标准住宅的原则,对法定享用面积实行划拨土地使用权形式解决其用地。对村民确因生产、生活需要增加宅基地的,实行“有偿使用,按宅收费,以级论价,多占多交”的方式,再以补偿金的形式返还给少占地的农户。让少占的人得利,多占的人付出,利用经济手段调节,遏制农村宅基地闲置和低效利用的趋势。

建立闲置宅基地退出制度,是提高农村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有效手段之一。目前,我国宅基地退出制度缺乏是导致宅基地闲置的重要原因。建立健全宅基地退出制度,对于达到法定要求的闲置宅基地,依法坚决收回对于其他闲置,则采取不同的宅基地退出方式。

针对人口迁移型闲置,可以采取不同措施收回宅基地:原宅基地地上无附着物且使用权人不再有使用权的,宅基地由集体组织依法收回;原本村村民户口已不在本村,宅基地由集体组织收回,对于附着物给予一定补偿。对于违法占用宅基地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收回;符合使用条件的宅基地使用权人取得宅基地后不及时按规定使用,闲置宅基地达2年以上的,集体经济组织有权收回该宅基地;违法占地建房超标准占地建房的,对于违法超标部分应当无偿收回。对季节性闲置的宅基地,应鼓励村民灵活处置宅基地,充分利用。

推进节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在当前土地日益成为发展“瓶颈”的情况下,要着重在提高现有土地利用率上下功夫,把节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放在首位。

一要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建议各项重大用地立项必须进行听证,新上项目首先要利用存量土地;

二要集中进行一次存量建设用地资源普查工作,摸清底数,并研究促进盘活存量土地的政策措施,严禁土地闲置,利用税收调节,提高土地保有成本,不让囤积土地者有机可乘;

三要鼓励乡镇企业建造多层厂房,充分利用“地上”和“地下”两大空间,节约用地空间,提高容积率;

四是充分利用低丘缓坡和废弃的果园地,搞项目建设,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对滥用或闲置土地的单位征收费用,并根据严重程度提高费用比例。

为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实现资源的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率,在符合村庄建设详细规划的前提下,应对那些位置分散的闲置地和低效用地(如边角地、插花地)进行土地置换,盘活利用。同时,加大对闲置土地的查处、收回,纳入土地收购储备范围。

建立相关法律法规

首先应该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农村闲置土地的处置力度建立农村闲置土地处置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统一农村闲置土地认定标准,包括其闲置起算时点、闲置有效计算时段、土地产出低效的界定、闲置面积的确认等。

对农村非农建设闲置土地,还要考虑因司法裁决而转移的未开发利用土地的闲置情形认定等标准,建立现有农村闲置土地收回程序与规定;设置农村闲置土地退出途径和方法的法律内容。对不符合法定闲置情形的低效利用土地,采取安排临时使用、协商收回并给予合理补偿等多种途径处置利用。对于农民主动抛荒两年以上的耕地(不可抗拒因素或生态环境污染导致不可耕农用地除外),以村为单位收回,重新发包。

其次,应编制村庄规划,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大编制村庄规划的力度,同时加强农村闲置土地的综合整治,置换一定建设用地指标以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矛盾。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两型社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此外,还必须强化规划实施的法制化管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矿产资源规划》,“两规”制定审批后具有法定效力,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不得擅自更改和违背。

强化公众参与和加强信息化管理

农村闲置土地所在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积极主动配合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参与农村闲置土地的管理,尤其是在政策宣传、化解矛盾等方面,需要让广大人民群众意识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努力形成珍惜土地的良好社会氛围。依靠行政和社会的双重监督,减少农村土地闲置现象,追究土地闲置者的责任。

加强农村闲置土地的管理,必须建立在对闲置土地的类型、数量、分布、成因等基本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同时还应以项目为载体,盘活闲置和低效用地,对新增的闲置土地要及时纳入闲置土地管理范围。通过建立农村闲置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农村闲置土地的监控。采用3S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对闲置土地的类型、数量、质量、分布、生态环境、利用现状、动态变化进行科学描述,在三维空间内进行定性、定量和定时分析,向有关部门提供实时信息,为农村闲置土地的有效预防、及时发现、合理处置和科学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加强农村闲置土地综合整治

在技术上,应采取一些针对性措施,对农村不同类型的闲置土地进行综合整治,运用相关技术对农村闲置土地实施全方位监测,将土地利用信息系统作为管理农村闲置土地的重要手段。

针对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农村土地闲置,要采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措施。首先,开展污染土地修复治理。采取有效措施对因矿产开采冶炼及其他工业污染土地进行修复;其次,加强水土流失治理。逐步提高丘岗山地区域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度,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区域水土涵养能力。第三是加大工矿废弃地复垦力度。提高土地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

针对资源枯竭型闲置土地,加强资源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强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二次利用是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基本准则要求。重点是需要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回收水平,建立矿产资源保护性开采制度,积极开发替代资源和接替后备资源。

第2篇:闲置土地管理范文

土地资源是一个国家的基础财富,从建国以来,中央政府建立了一系列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体系。本论文通过对当前阶段现行土地管理制度的概述,分析了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失灵的原因,提出了中国现行土地管理制度的重构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土地管理制度;存在问题;现状反思;重构措施

1.当前阶段现行土地管理制度的概述

1.1现行土地管理制度的目标

《土地管理法》以及《刑法》作为我国现行土地管理制度依据的主要标准,明确了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目标,即保护耕地以及推进国有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在保护耕地目标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参考《土地管理法》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制度,从而进行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例如,加强土地管理制度的专业化,建立完善的土地管理体系;对于基本农田的保护制度,防止在农田使用过程中对农田造成损害;关于农田的占用,应按照相应农田占用管理制度,依据对农田进行占用补偿;就区域性范围内,应保证耕地面积与其他地域面积达到一定的平衡,具体到每个农村时,应保证每户一宅的实施标准。国有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目标实施阶段,主要通过《土地管理法》的国有土地有偿出让制度对土地进行管理。即在管理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过程中,可根据管理法进行乡镇企业的建设工程,同时农村居民也可进行居民住宅的建造,并且可以建设农村公共设施或者公共事业。但是对于一些非农的建设工程,或者企业单位以及个人对土地进行建设,需要向有关部分依法申请土地的使用权。

1.2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首先,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我国每年耕地面积的减少数量在逐年上升。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将土地使用的计划指标提前完成。导致中央政府迫于土地使用的形势修订了《1997-2010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其次,虽然中央政府在进行国有土地的管理时,对土地的供应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常常出现以下情形。例如,在占用土地的阶段,占用的土地面积远超于实际所使用的土地面积,并且存在将较好的耕地作为劣质土地征用,甚至出现乱战滥用的问题。最后,根据《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对农村土地市场进行依法制止。但是从另一角度来说,农民也失去了对自家农地进行自主开发的权利。部分农民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只能进行违法出租或者使用其他用地。而对于大部分的农民来说,只能通过外出务工来解决发展的问题。这就造成城市的人口在逐年增加,城市的各种资源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城市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并且房价也越来越高。而相对于城市,农村则逐渐败落,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降低。加大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经济差距。

2.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失效的原因

2.1政府土地管理制度的内容存在冲突

尽管在建立国家土地管理制度的初始阶段,政府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国家耕地面积的数量区域稳定,从而保证国家能够生产出满足全国人口生存的粮食。在此基础上,加强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增强地域性经济的不断发展,提高我国在国际经济市场中的地位。同时建立严格的土地有偿出让管理体系,增加国有土地的经济效益,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土地所有者的权利,防止地方政府剥夺土地所有者使用的土地的权利。然而在具体实际执行阶段,通常会由于各种外界因素而对制度进行各种调整。例如,在我国社会经济下滑阶段,地方政府要保障经济建设项目的用地需求,从而稳定经济的发展。而对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阶段,则需要不断加强农耕土地的占用情况。整体来说,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土地管理制度的内容与现实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冲突。

2.2地方官员过分提升自身利益

地方官员为提升自身的发展机会,省级以下的地方政府官员通常在进行土地占用的招标阶段,会尽最大程度的保护本区域的耕地保护指标,同时从各种途径获得建设用地的指标。而对于省级官员来说,只是相对的作为耕地保护责任人,定期对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进行考核。但是只要地方政府能够达到地域耕地保护目标,省级人员没有直接的动力去检测地域耕地保护目标的具置。

3.中国现行土地管理制度的重构

3.1确定国有和集体土地的产权

通过研究表明,只有将耕地的使用权利具体到每个农民,才能避免各种外界权利的侵犯。作为国家的主人,公民只有保证拥有并且能够切实的使用土地所有者的权利,土地管理者以及地方政府执行者才不会随意占用自身的财产。

3.2通过比例原则提高土地管理的转变效率

在转变中央政府土地管理职能的过程中,应按照具体的比例原则进行具体转变改革。例如,必要性原则。即政府所实行的土地管理制度作用到具体的实施目标这一过程是必要的。同时不允许存在其他各种形式的措施方案进行替代。相称性原则。即政府在保护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对其他公民或者组织使用土地的权利进行制约,同时应保证粮食安全与城市化建设之间的相对平衡。

作者:窦金野 窦国友 单位:辽宁阜新市国土资源局海州分局 辽宁阜新市国土资源局清河门分局

参考文献:

[1]梁迎修.中国现行法律解释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江西社会科学,2008,01:217-221.

[2]程雪阳.中国的土地管理出了什么问题[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3,03:108-122+126.

[3]王万茂.中国土地管理制度:现状、问题及改革[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76-82.

第3篇:闲置土地管理范文

关键词: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反思;重构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关于我国现行土地管理制度的反思与重构研究

收录日期:2016年5月12日

我国现行土地管理制度的目标是保护耕地并推进国有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其分别以《土地管理法》中的土地利用总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制度和国有土地有偿出让制度等为依据,这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提升国家土地资产价值、维护国有土地市场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但这种计划管理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现实问题。

一、我国现行土地管理制度的反思

(一)我国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1、我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且减少的速度不断加快。我国《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规定到2010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为12,120万公顷,确保10,400万公顷基本农田数量在质量提升的前提下,数量不缩减,我国之所以在《1997-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的基础上提前制定新的纲要,直接受全国耕地保有量不断缩减的影响,数据显示,2000~2006年国家耕地保有量由19.2356亿亩快速缩减为18.27亿亩,2015年更是缩减为18.25亿亩,充分证明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在耕地保护方面存在问题。

2、土地供应量严格控制预期目标未实现。我国现行土地管理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对建设用地供应量的严格管控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但在现实中土地被多占少用、优占劣用、占而不用、乱占滥用等问题仍大量的存在,例如湖南省娄底市、郑州市惠济区等地政府办公大楼的占地面积分别达到247亩和530亩,多占少用、乱占滥用等问题突出;另外,在现行土地管理制度中允许高校在划拨土地中占有土地,所以高校的土地占有面积不断增加,多占少用、优占劣用、占而不用等问题广泛存在。

3、加大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差距。在现行土地管理制度的作用下,公开的乡村土地市场小时,致使农民和农民集体的土地自主开发权小时,使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受到限制,农民为提升生活水平,只能被迫违法对小产权房或其他建筑用地进行出租、出售等,或尽可能创造进城务工的机会,这不仅使城市资源供应、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压力不断加大,而且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也会越来越大,对社会的稳定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我国尝试通过有偿出让支付和招拍挂制度等推动土地资本化深化发展,但实践证明,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政府经济效益的提升,但对政府宏观调控、市场房价平衡等方面均不利,并不是切实有效完善、优化现行土地管理制度的方法。

(二)我国现行土地管理制度问题原因分析。我国现阶段实施着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但实践证明其并不能彻底地消除土地问题,笔者将原因归纳为以下方面:

1、中央政府对土地管理的目标设定存在矛盾。中央政府希望通过将土地管理制度严格化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国家整体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深化发展,使国有土地收益不断提升,而且使土地相关权利人的利益得到全面的保护,但现阶段国家并未对各项管理目标的位阶顺序进行明确,何时以何种目标为重点完全取决于国家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判断,如金融危机时国家土地管理将以保证建设项目用地需求为主,提升国家经济的抵制危机能力;民众强烈抗议时以调整房地产征收标准为重点,保证社会稳定等,这使国家土地管理制度自身目标方面出现冲突的概率较高。虽然近年来地方政府尝试通过城市总体规划、乡村规划权、土地复垦等手段对中央下达的存在矛盾的命令或任务进行协调,但其并不能真正地消除中央政府土地管理目标间存在的矛盾,使土地管理中的问题仍然存在,并持续产生消极的影响。

2、地方政府官员的利益冲突。20世纪80年代我国顺应时展将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并通过对地方官员政治竞争和晋升标准的改革以及建立财政分权体制等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地方政府在逐渐拥有税收等财政来源的同时,希望通过参加经济、社会发展指标锦标赛等获取政治晋升的机会,所以其在管理的过程中更倾向于推动地方经济、政治指标的提升的方法、手段等。而耕地保护在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提升其经济快速发展方面的作用相对较小,所以地方政府对耕地保护的重视程度较低,甚至为了自身的利益,采取各种手段减少区域耕地保护指标的同时向外界购买建设用地指标。我国现阶段中央政府虽然将耕地保护作为衡量地方政府业绩的标准,但由于衡量标准较多,且在地方政府达到耕地保护任务的情况下并不会采取惩罚措施,使地方政府在发展区域经济的过程中对土地保护的管理意识和意愿均较低,这也是造成我国耕地面积不断缩减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我国现行土地管理制度重构分析

(一)对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产权进行明确。将耕地使用权落实于农民主体,是防止土地使用权被政府或其他外界权利侵犯的有效途径,利用农民对土地的切实使用权抵制土地管理者和地方政府对耕地的随意占用,这对保证人民的主人翁地位也具有积极的作用,而这需要将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的产权进行进一步的明确。

(二)将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的法律地位平等化。结合我国宪法的相关规定,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土地所有权模式之间具有法律平等的关系,但我国《土地管理法》中仍将土地所有权的性质进行了区分,所以在《土地管理法》的相关修订中,应结合两种土地所有权法律地位的平等性,对土地结合其区位、用途、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进行统一的规划;另外,结合两种土地所有权平等的法律地位,对两种土地使用权人的权利进行统一,使其在集体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中,当土地使用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情况下,在占有、使用、出租、交换等土地应用方面具有相同的权利。

(三)对政府土地管理职能进行有效的转变。公法中的适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相称性原则等比例原则在土地管理制度中的应用具有积极的作用。适当性原则要求政府在土地管理的过程中应用的行政手段要对行政目标的实现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所以政府在重构土地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应有意识的对计划管理思维和模式进行调整和合理消除;必要性原则要求政府在土地管理方面应用的法律制度等对行政目标实现具有必要性,避免管理的重复和冗余;相称性原则要求政府以保护粮食安全为前提,对公民或组织的土地使用权进行限制时,与粮食安全、城市化建设等方面真正的达到平衡,保证相应的限制措施具有实际意义。土地管理制度重构实质上是进一步保证其土地分配与土地资源之间达到平衡,满足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土地发展和保护需要。

三、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现行土地管理制度虽然对耕地保护、推动国有土地使用权改革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但其存在的问题也逐渐突显,要真正发挥土地管理制度的作用,要在对其存在的问题、原因等产生全面认知的基础上,结合有效的优化对策进行积极的重构,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程雪阳.中国现行土地管理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中国土地科学,2013.7.

[2]杨惠.土地用途管制法律制度研究[D].成都:西南政法大学,2010.

第4篇:闲置土地管理范文

关键词:丽江师专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

一、丽江师专图书馆加强地方文献建设的必要性

丽江素以历史悠久,山川秀丽、物产丰富,民族勤劳富于创造著称。丽江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共有汉族、纳西族、彝族、傈僳族、普米族 、白族、傣族、苗族、回族、藏族、壮族、摩梭人12个世居少数民族,其中纳西族23.37万人,彝族20.14万人,傈僳族10.62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58%左右,丽江的民族风情迥异多彩,特点十分突出。各民族经过千百年繁衍生息,依赖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造就了不同的文化传统,民族习性,民族节日,民族建筑,民族服饰,民族歌舞,民间文化艺术等等。历史悠久而自强不息的纳西族,早在几千年前就创造了独特灿烂的世界文化遗产------东巴文化,纳西族拥有迄今世界上唯一保留完整的“活着的象形文字”――东巴文字。这些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各民族的繁荣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丽江又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传统的地方,既有浩瀚的典籍供人穿越时光,也有胸存甲兵三千的饱学俊士,可谓人杰地灵。这些民族文化大多与文字、实物等形式保存下来,成为多形式的地方文献,尤其是实物文献。丽江古城是中国罕见的保存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古城,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丽江自古以来是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中转站,丽江有建于南宋的丽江古城,纳西族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丽江作为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推动了丽江市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旅游业等的快速发展。

丽江师专是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校位于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记忆遗产三项桂冠的历史文化名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以丽江厚重的文化底蕴为依托,吸引着来自云南省及省外十六个省市的学生。作为丽江市唯一的一所公办高等学府,承担着服务丽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为丽江经济建设培养大批各类人才的重任。图书馆是丽江师专重要的知识交流和传播平台。 地方文献是地方文化的瑰宝,是反映一个地区历史、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各方面状况的重要资料。是乡土教育最全面、最系统、最真实、最生动的好教材,具有“资政、励志、存史”的作用,对当今地方文明建设和经济建发展、科学研究起着借鉴和指导作用。研究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一方面通过收集地方文献,形成特色馆藏,同时也促进学校学术研究,为丽江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史料支持;另一方面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地方经济是整个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地方经济又离不开地方文献,丽江师专在把科研转化为产品和培养合格人才中,需要研究地方经济,而地方文献集中地反映了地方经济的历史和现状。因此,丽江师专图书馆很有必要把地方文献作为文献资源的一部分,有机的补充于馆藏之中。图书馆也是素质教育中的主要部门,图书馆当成为帮助学生搜集各类信息和新知R的文献中心,也是寓教于读,陶冶情操的主要场所。丽江师专在教育实践中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教育学生热爱家乡,献身家乡,让学生深入了解本乡、本土的政治、历史、山川地势、发展前景。通过大量的地方文献说明建设家乡,热爱家乡的义意,对于投身于家乡建设的学生们具有主要作用。地方文献大量地叙述了本地区的革命英烈、志士,他们为丽江地区乃至中华民族的崛起,奉献了一生,其功绩为后人所敬仰。通过对他们的了解,更增进了对先烈们的崇敬,激发学生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所以丽江师专图书馆必须更新观念,拓宽视野根据学校的办学方针、目的特点,结合教学需求,科研需求、决策需求加强地方文献的资源建设,有计划的收集开发地方文献。

二、丽江师专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现状分析

丽江师专图书馆的前身是丽江民族师范学校图书馆和丽江教育学院图书馆于2001年3月合并成丽江教育学院图书馆,2006年2月丽江教育学院改制,更名为丽江师专图书馆。无论是丽江师范学校图书馆,还是丽江教育学院图书馆都非常注重地方文献的收集,合并后使我馆拥有了比较丰富的地方文献馆藏资源,并形成了一定的馆藏特色和优势。值得一提的是我馆收藏有世界上收藏图书最多、规模最大,被称为“文化万里长城”的《四库全书》及用世界唯一存活的远古象形文字撰写的民族文化巨著《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还收藏了大量的与云南旅游相关文献,重点收藏大香格里拉旅游文献,特色收藏纳西文献、东巴文献、丽江旅游文献及纳西族作家作品等近万册,都进行了整理和加工并建立了地方文献专架,由图书馆工作人员还撰写了丽江师专图书馆部分地方文献举要。自1991年始由图书馆工作人员把丽江报上与丽江有关的文章剪下来做成了丽江报旅游文献剪报,装订成册供读者查阅。对于地方文献的建设,丽江师专图书馆的同仁都非常地重视,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和努力。目前我馆地方文献无论数量上质量上都已初具规模,基本上包括了丽江市有史以来的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资料,基本满足了部分读者的查阅需求。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局限,实事求是的讲,我馆地方文献工作还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地方文献的界定不清晰;地方文献工作的征集力度不够,缺乏合作,收集渠道单一;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完善的采访制度;缺乏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等,这给我馆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制约性和不确定性。

三、丽江师专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几点建议

我馆身处民族地区,区域性是我馆的特点,也是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我馆的优势在地方,其发展也应在区域性上做文章。为此,丽江师专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必须坚持地方特色、体现地方特色,以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立足本地,服务地方”是其立馆之本。通过调查与分析,在丽江的发展历程中,有许多正式出版和非正式出版的研究成果通称为论文是“丽江地情”的总结之作,极富指导、研究、参考和借鉴意义。另外,有许多真实记录直观反映丽江市情的图片(主要是老照片)极富历史价值,这些都是我们收集与利用的宝贵财富,是图书馆的宝藏,如何将这些宝藏收集入库,笔者认为,必须打破传统的工作模式,创新思维,根据丽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水平,可操作的收集工作目标和计划,既要明确收集对象,又要明确收集范围,制定近期和长远计划,实行科学管理,保证地方文献可持续发展。

(一)确定地方文献的界定原则制定相关制度,配备专职人员

开展地方文献资源建设,首先应当对地方文献的概念有一个清晰、准确的界定,以揭示内部的规律性,作为划分地方文献与非地方文献的依据和标准。制定相关制度,确定地方文献收录原则,配备责任心强,熟悉采访业务、公关能力强、态度和蔼、勤讲、勤跑,懂当地语言又精通图书馆专业知识,社交能力强的专职人员负责实施这项工作。地方文献绝大部分要靠工作人员千方百计地去寻觅,要时时留心,见机而樱因此要求工作人员头脑中要有一本帐:哪些己有?哪些尚缺?尚缺部分如何收集?有何线索?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按图索骥、妙手偶得。做到有计划,不重复,不遗漏,进行有数量又有质量的收藏。图书馆在资源建设上要有一个整体规划、每年要计划分配购书经费的百分之几来加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做到专款专用。结合我馆实际合理支配购书经费,让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加大对地方文献建设的宣传力度,多渠道收集地方文献

首先印发收集地方文献的宣传资料,向所有单位,各界人士发出收集地方文献的征集信函,其次利用报纸、电视、广告、微信等媒介进行宣传,加大对地方文献工作的宣传力度,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要争取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把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变为一种政府行为和社会行为。加强与当地各市、县、区各级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作协、文联、出版社、地方志办、党史办,地方政府资料室等的交流与合作,可指定专人与这些部门保持联系与合作。要发动群众,鼓励师生、专家学者、民间人士来积极捐赠有价值的地方文献。对于一些非常有价值,但现在又无法买到的地方文献,在征得收藏者同意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复印或扫描的方式进行复制收藏。要调动图书馆员的积极性,发现和利用资源,比如对于发表在期刊、报纸上的一些重要资料可以通过剪报的形式进行收藏,对散落在网络上的地方文献信息进行下载保存等。广开渠道,多方面收集地方文献。

(三)建立地方文献资源数据库

收藏只是手段,利用才是目的,图书馆的各项工作都围绕着有利于读者利用文献资源展开,笔者认为,应设立独立的地方文献部,将各类型地方文献集中管理,编制馆藏综合性目录,以反映馆藏地方文献的全貌。图书馆内设置地方文献宣传栏,加强宣传报道。尽快将我馆地方文献资源数据化,建立地方文献资源数据库,提供网上共享,让我馆的馆藏优势为社会的整体文献建设作贡献,让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源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四)培养地方文献专业人才,提高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

地方文献工作的特殊性,对工作人员的素质包括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地方文献它涉及到各行各业的内容,对人员素质要求很高,既要懂图书馆专业知识,还要懂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具有信息鉴别和信息处理能力,还要了解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古籍、民族风情等方面的知识,还要有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因此,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对于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培养全面的具有专业能力和素质的管理队伍,要与图书馆发展相结合,做到与时俱进,增强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能力。通过组织各专业类培训,业务交流,继续教育等更新队伍知识结构,提升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以及驾驭网络信息环境的能力,推动地方文献队伍建设,适应时展的要求。要真正做好丽江师专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必须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地方文献专业人才队伍。

收集地方文献不是一时之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逐年积累,积少成多。只有经过日积月累,才能保证地方文献的延续性、继承性、、系统性。我馆应对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工作长抓不懈,坚持到底。

参考文献:

第5篇:闲置土地管理范文

刚到班级哥哥就拉着我投他的票,我问道:“为啥?就为他是个书呆子,带个破眼睛?”

“no~是因为他爱看书,还有老爸昨天说他老爸是局长,不然,老爸有脸去上班吗?”哥哥说。

“那好吧!”我对哥哥说,要不是为了老爸,我才不呢!

罗老师宣布投票开始,我就照哥哥说的投了“书呆子”同桌一票,老师说可以自己自投,偷偷望望公仪智,喝,他就自己投自己。

然后,我们都把自己的票放到了投票箱里了,最后,罗老师宣布:“公仪智以最高票数26票获得了本学期的图书管理员!”

再问问投票的人,都和我一样,都是他老爸公司的人,原来,公仪智的票是家长逼的呀!

第6篇:闲置土地管理范文

关键词:Windows窗体工作日志管理工作量统计GDI+

中图分类号:TU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work of the Log Manager

Based on Windows Forms structure and GDI + graphics technology

Zeyu Li

(Computer Center, Rui Jin Hospital,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Abstract:The page start from the existing work management issues in the analysis of various management status and needs of the practical work, design and realize a kind of log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Windows Forms and GDI + graphics technology. So that, it can help us to facilitate office life and improve the work efficiently.

Key-words:Windows Form, Work of Log Manager, Workload Statistics, GDI+

1 为什么要使用工作日志管理器

以笔者软件开发工作为例,目前在工作管理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之处:(1)对于每天完成的工作重点和内容缺少一个载体负责跟踪与记录;(2)随着工作天数的增长,对以前工作的历史做不到存储与统计,不方便对做过的工作进行回顾、归纳与总结;(3)程序员与项目经理之间缺少沟通与交流,容易出现工作分配方面的矛盾与时间安排上的冲突。那么,怎样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呢?

设计一种工作日志管理器,一方面能够做到对每日工作内容进行记录与管理,以数据库形式存储数据,方便随时对记录的工作历史进行各种形式的统计与调阅;另一方面在创建每日工作日志的同时允许将其内容发送邮件给项目经理,使上级在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下属的工作情况和进度,有计划的安排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

2 工作日志管理器的设计与实现

2.1 程序结构

通常各种形式的管理器,大多采用面向Web的开发,并使用面向对象的计算机语言(如Java、C#等)进行编程,用户通过调用本地IE等浏览器进行访问。由于工作特点和个人喜好的不同,笔者则采用面向Windows窗体的开发,使用C#编程和SQL server数据库存储数据,开发架构使用MVC模式。工作日志管理器程序结构如下图所示:

2.2 功能设计

1) 记录工作内容

工作日志管理器可以方便地记录每天完成的工作条目与详细内容。比如,每天下班之前打开管理器,新建当天的工作内容,记忆深刻亦不易遗忘。同时,对已创建的任何一次工作日志,可以轻松的调阅与编辑,修改日志内容或进行删除。另外,主界面采用列表形式展现,以创建时间倒序排列,并具有关键字检索功能,可以在大量的工作日志中快速地寻找到用户想要的内容。

2) 统计工作历史

每天做好工作记录,目的是为了日后对工作数据进行统计。工作日志管理器以项目为类别、工作量以天数为单位进行统计,通过直观的柱状图与精确的数值配合显示,使用户对以前进行过的各个项目有一个清晰明了的认识,并且可以实现各个项目之间工作量的比较,工作历史一目了然。另外,工作量统计功能还应该具有自定义时间段的统计,用户选择一个起始时间和一个结束时间,就可以显示出在指定时间段里面的各个项目的工作量,并且包含在总工作量中所在比重的比较。

3) 提高工作效率

为加强与上级项目经理的沟通交流,及时汇报每日的工作情况,工作日志管理器在每次创建或修改工作日志完成前,提示用户是否将工作日志内容发送邮件给项目经理,用户可以选择“是”或“否”完成这一步。笔者经过计算:原始的先在文本编辑器(如word或记事本)里撰写工作日志,再打开电子邮箱手动将日志内容拷贝成邮件正文,最后发送邮件的三步操作至少要花3分钟左右时间来完成;而采用通过工作日志管理器撰写工作日志并发送邮件的一站式操作,时间可以缩短在1分钟左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3 技术实现

1) 基于窗体的查阅、创建与编辑

我们使用Visual Studio作为开发工具,方便地建立windows窗体程序项目。工作日志管理器主要包括三个窗体程序:管理器主窗体ListView.resx、创建工作日志窗体CreateRecord.resx、修改和删除工作日志窗体ModifyRecord.resx。其中,在管理器主窗体中,我们使用dataGridView控件完成前台数据展示,创建、修改和删除工作日志窗体中,我们使用richTextBox控件控制文本内容的编辑。管理器主窗体实现效果如图1所示,创建工作日志窗体实现效果如图2所示。

(图1)(图2)

2) 调用Mail接口发送电子邮件

业务层建立一个Email.cs类,我们定义方法sendEmail(),其中依次定义smtp服务器host信息、发信人用户名和密码、发信人邮箱、显示名称、编码方式以及收信人邮箱地址这些参数,最后通过实例化SmtpClient类的Send()方法完成发送电子邮件的功能。具体代码如下:

//发送电子邮件

public bool sendEmail(string Stmp_host, string From_name, string From_password, string From_address, string To_address, string Subject, string Body){

SmtpClient smtp = new SmtpClient(Stmp_host, 25);//smtp服务器host信息,默认发送端口25

smtp.Credentials = new .NetworkCredential(From_name, From_password); //发信人用户名,密码

MailAddress from = new MailAddress(From_address, "lzy", System.Text.Encoding.UTF8); //发信人邮箱、显示名称,编码方式

MailAddress to = new MailAddress(To_address); //收信人邮箱地址

MailMessage message = new MailMessage(from, to);

message.Subject = Subject;

message.Body = Body;

message.SubjectEncoding = System.Text.Encoding.UTF8;

message.BodyEncoding = System.Text.Encoding.UTF8;

try {

smtp.Send(message); //发送邮件

} catch (Exception e){

Console.Write(e.Message);

return false; }

return true; }

表现层的前台窗体界面上,在创建或修改完成工作日志内容的按钮点击事件之后,调用这个sendEmail()方法,返回true则提示“发送邮件成功”,否则提示“发送邮件失败”。窗体效果如图2所示。

3)GDI+绘图技术实现工作量统计

工作量统计部分,我们采用.NET的GDI+绘图技术,调用DrawRectangle()方法在界面上绘制矩形,并通过FillRectangle()方法给其填充颜色,达到柱状图样式的展现。矩形的长度即表示该项工作的工作量,我们通过从数据层查询出含有该项工作内容所有的记录条数,将其赋值给一个int型变量X,再用这个X为矩形的Length属性,实现对该项工作的工作量统计。GDI+绘制矩形原理如图所示:

工作量统计窗体实现效果如图4所示;自定义时间段的工作量比较效果如图5所示。

(图4)(图5)

3 结语

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设计实现该工作日志管理器,帮助自己完成每日工作记录和邮件汇报,还可以随时统计任意时间段的工作量情况,方便了办公生活,提高了办公效率。总结一下:小小的创新就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李文江,于 2.0的工作日志管理系统设计,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2008/ 01.

[2] 白新国, 基于Java的员工日志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福建电脑, 2010/06.省略的三层架构B/S工作日志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电脑学习, 2009/04.

[4] 王怡, 孙冬梅, 谈办公自动化的应用与发展,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1/08.

[5] Mahesh Chand, Graphics Programming With GDI+, P14~P15, 2011/10.

第7篇:闲置土地管理范文

【关键词】土地管理;土地节约;土地利用;关系分析

我国的土地面积十分广袤,但是人口也达到了十几亿,所以现阶段我国的人与地的矛盾也非常突出,土地问题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如何进行土地管理和节约利用,是这里所要阐述的观点。

1.土地管理与土地节约利用的关系

土地管理与土地节约利用都是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的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对土地的优化管理,在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和市场自我调控能力的推动下,土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使土地得到充分的、最大限度地节约利用,缓解了人地矛盾。而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又使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能得到合理的利用,从而提高土地的使用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人们对于土地管理的投入也会大大增加,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土地管理和节约利用的原则

2.1以科学发展观为思想导向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形势日趋严峻。出现这种严峻的局面,是人们在对土地管理和利用的认识不足,对于土地的管理和利用措施实施不到位。所以,要利用科学发展观为思想导向,引导人们对土地管理进行优化,对土地节约利用的方法进行改进。我们要想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树立科学土地资源观,坚持节约、集约用地,使有限的土地产出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科学的土地资源观,不是禁止开发土地,也不是贪功冒进,胡乱开发土地,而是要使土地资源的开发和节约利用并重,实现土地经济的均衡发展。而现阶段我国的人地矛盾非常突出,土地资源异常紧缺,所以要以节约为主,把节约放在首位,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以科学发展观为出发点,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开发型的土地使用方式转变为节约型和经济增长型,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2优先使用储备土地

土地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能源,面对我国人多地少的困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土地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当前我国虽然是人地矛盾很突出,但是有一些土地却因为其在某一阶段的利用价值没有凸显出来,就被废弃、闲置或者是被低效使用了。对于这些土地,要充分挖掘其使用价值,将之合理利用起来。在进行各类项目的建设时,国土、城建规划和招商等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土地资源的宝贵,在同等的条件下,要优先使用储备的土地资源进行项目的建设,对于故意闲置土地、浪费使用土地资源的不法商人,要坚决依法收回其土地的使用权,从而盘活土地资源。

2.3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对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的利用,就是要严格控制土地使用规模,调控土地使用结构,合理规划土地的使用和产业的布局。在土地使用的规模上,不能大手大脚,盲目进行占地和圈地,要依法对一些恶意占地和圈地的行为进行惩处,不能随意浪费使用土地资源,也不能随意破坏农用耕地和自然土地,实现资源的节约利用。在土地的使用结构上,要鼓励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鼓励农村居民建筑向乡镇或者中心村集中,工业厂房应该使用多层建筑等,向空中延伸发展,以节约土地利用。在产业的规划上,要鼓励一些投资商到一些闲置、废弃土地的地区进行投资,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利用废地和荒地进行项目的建设,尽量占用耕地,有序地进行土地的开发和管理,从多方面实现土地的节约利用。

2.4利用科学技术

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管理和节约利用,就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我国土地经济的发展服务。如土地的调查、监测和规划编制,是土地进行集约节约使用的重要手段,进行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的研究及其动态监测系统等的建立和建设,有利于对土地资源的利用进行检测和监督,并为国家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如动态遥感监测技术,能实现对土地资源全方位全天候的管理和监测,并对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数进行核查,对于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在技术上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加强土地管理,提高土地节约利用水平

3.1挖掘与合理利用闲置土地

要对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土地资源的集约化使用。而集约化我国现阶段是通过迁村并点、建设农村住宅集聚区和旧城改造等形式,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实现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节约利用。而在城镇化进程的建设中,总会有一些土地被闲置或者废弃。如旧城搬迁后留下的旧城土地,企业搬迁后留下的闲置土地,学校合并之后留下的废弃或者闲置的土地等,都是可以进行再利用的资源,这些都要充分进行挖掘,防止土地资源被闲置浪费。除了要充分挖掘闲置土地之外,还要将闲置的土地进行合理地利用。对于非法囤积土地以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不法商人,要坚决依法进行惩处。对于闲置时长达到两年的土地,要依法无偿收回,对于一些闲置时长在一到两年之内的企业,如不符合无偿收回的条件,要通过改变用途、等价置换等方式进行土地资源的处理。还可以通过税收调控等手段,清理土地市场,让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地利用。

3.2建立健全土地市场配置机制

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市场对土地资源的配置作用,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文说过,集约化是土地市场合理配置的基本思路,而发展土地市场是实现土地合理配置、节约使用土地的根本方法。同时,为了提高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和水平,政府要加强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进行统一征地和统一储备,积极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逐步建立统一、开放、规范、有序的土地市场体系。

3.3加强土地节约利用的宣传教育

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的土地市场配置机制,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要使珍惜土地、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的科学发展观的意识深入人心,需要一个艰辛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的艰巨任务,加强宣传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一是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为优化土地管理和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扩大农村弱势群体的市场参与程度,大部分的土地在农村,农村的人口也占的比重也最大,所以要将农村弱势群体参与到土地市场来,就会使每个人都参与到土地的市场配置当中来,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推进土地市场经济的发展,这对于构建社会主意和谐社会也是有利的。

4.结论

根据十的目标精神,我国要建成全面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构建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从各个方面做出努力,优化土地管理、合理使用土地和节约土地资源等,促进土地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供推动力。

【参考文献】

第8篇:闲置土地管理范文

耕地是我国土地资源的精髓,对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近年来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使得人类与耕地间的矛盾冲突日益突出。为了带来更大经济效益,一些地方和企业片面注重发展建设,严重忽视农业发展,导致未能贯彻落实耕地保护规定,使得人与耕地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土地资源在耕地利用方面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出现大规模耕地搁置现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作物为农民带来的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大幅度降低农民经营土地的热情,很多从事的农业生产都涌入到城市进行务工,导致农村耕地出现大规模闲置。同时一些农民为了获得较大规模的建筑用地进行开荒种地,在获得土地承包权后对土地实施荒芜处理,在一定年限后再通过占用非耕地名义来对申请建房,使得耕地出现闲置。此外,一些单位盲目地占用大量土地来进行项目开发,然而缺乏未对土地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使用,使得部分耕地出现闲置。②农村耕地的土地质量不断下降。地形、土壤以及气候等相关外界条件对土地资源的影响相对较大。一方面,我国坡耕地在我国耕地中占有较大比例,同时坡耕地的坡度相对较大,缺乏绿色植物,使得土地肥力不断流失,加上人们对森林的破坏,使得坡耕地土质不断下降。另一方面,在农田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资金不到位,过度追求对耕地的利用,忽视了对耕地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加上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破坏了耕地土壤中的营养成分,使得耕地土质不断下降。③缺乏有效的耕地控制手段。目前,我国在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方面缺乏有效控制,导致出现严重的耕地流失现象。④缺乏土地集约管理意识。一些地区的缺乏耕地保护意识,如农村住房建筑面积超过规定标准,一些家庭拥有的宅基地面积较大,一些乡镇存在着乱占滥用土地的现象,同时一些地区为了发展经济,盲目使用土地,甚至底价出售土地,直接影响农村耕地的可持续发展。此外一些地区在进行城镇化建设时,未在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盲目进行城区扩建,大面积破坏良好耕地。在盲目进行城区扩建时,由于缺乏规划、资金等问题,使得大面积耕地处于荒芜状态或是已建成城区成为空城,破坏大量耕地,严重浪费土地资源。

2强化土地资源管理措施

2.1提高土地管理者专业水平目前,我国大多数基层土地管理人员都不是专业土地管理人员,缺乏土地管理专业知识,土地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加上一些土资源管理人员缺乏对土地资源管理的规划和认识,导致其土地资源管理思想的落后,直接影响土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应当加强对地土地管理者,尤其是基层土地管理者进行土地管理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升土地管理者的土地管理专业技术水平,打造高素质土地管理队伍,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

2.2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监管力度在发展经济和推行城区建设时,应当注重土地利用的整体规划,并对土地的利用进行科学管理,有效缓解经济发展和城区扩建与土地资源的矛盾。同时地方政府也应当成立相关土地资源管理部门,明确土地管理责任,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监管力度。对土地使用采取政府牵头、各职能部门联合审查的机制,同时严格实施土地供给制,对土地使用进行集中管理,提高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此外,严格审查用地,以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相关部门应当对土地使用进行严格审批,拒绝批准任何缺少预审的项目,如有违规划、相悖国家相关政策、预审未通过以及相关补偿款无法落实等项目,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

2.3加强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目前,我国一些地方缺乏土地节约和集约管理意识,严重浪费土地资源,因此,在进行土地资源管理时,应当加强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一方面,应当加强对农田的保护,实现耕地与其他生态的和谐,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另一方面,对城市规划和土地使用计划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注重空间限制和用途限制的有机结合,有效缓解城市扩建与土地资源间的矛盾,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

3结束语

第9篇:闲置土地管理范文

关键词:土地资源;利用率;分配政策

中图分类号:S151.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11(C)-0150-02

一、土地利用率

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已利用的土地面积与土地的总面积(包括已利用的、未利用的闲置土地面积)之比,即是其区域的土地利用率。例如,某区域有一块100公顷的土地,已利用了80公顷,那么这个区域的土地利用率便是80%。分析某区域用地情况好坏,其中土地利用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二、城市土地管理

1、土地管理的内容

城市土地管理机关的各项工作项目。城市土地管理内容包括如下七个方面:(l)城市土地基础管理,即对城市土地资源的调查、评价与统计;(2)城市土地规划管理,即对城市规划区的全部城市土地进行全面的、合理的统一安排,确定城市土地利用目标模式;(3)城市土地开发管理,即在符合城市土地规划的原则下,改变城市土地原有的使用方式,经投资改造,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和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4)城市土地利用管理,即利用行政立法、经济技术手段,保证城市土地的充分合理利用,并对土地利用进行监督;(5)城市土地产权管理,即确定、变更和保护城市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办理土地征用,审批土地使用,处理士地权属纠纷,制止违法用地;(6)城市土地经营管理,即管理城市土地使用权的有偿转移,实质是管理土地资金的投入、补偿和增值,即土地资金的良性循环;(7)城市土地的效益管理,就是管理城市土地收益、主要是土地使用税的分配

2、土地管理的方针和方法

由国家制定的管理城市土地的方针。贯彻执行城市土地管理方针,加强城市土地管理,是整个城市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必须贯倒执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针,全面规划,加强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乱占耕地和滥用土地的行为。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们的国策。因此,城市土地管理的基本方针应该是在国家计划指导下,采用行政的、法律的和经济的方法,做到合理用地,节约用地。

依靠经济力量,运用经济手段,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管理城市土地的方法,也就是运用经济杠杆实施管理。主要应用的经济杠杆有财政杠杆、金融杠杆、税收杠杆和价格杠杆四种。运用经济手段,特别是运用一系列与价值相关的经济利益范畴,作为经济杠杆来组织、调节和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的经济活动,实现国家对城市土地的宏观控制,有利于城市土地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高城市土地的社会经济效益。这是已被实践证明了的搞好城市土地管理的好办法。过去,由于忽视采用经济手段管理城市土地,因而给城市土地管理工作带来很多弊病,主要表现在无偿使用城市国有土地上。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国家在征用、开发土地过程中投人了大量的劳动和资金,用地单位和个人要取得城市土地使用权,就必须支付代价,而不能无偿使用,有偿使用城市国有土地,是国家的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城市土地有偿使用是用经济方法管理城市土地的核心。目前,我国有偿使用城市土地的做法有以下几种:(1)向用地单位或个人收取城市土地使用税(或使用费);(2)实行土地使用权招标、投标和拍卖;(3)国家统一征地,有偿出让土地,有偿转让、出租、抵押土地使用权。

三、中国城镇化土地利用率粗放

2009年中国城镇人口已达6.22亿城镇化率46.6%,中国城镇体系在逐步完善,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的城镇体系已经形成,特别是城市群发展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中西部地区一些密集的城市群地区也在迅速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城镇人口达6.22亿,城镇化水平达46.6%,“十一五”以来年均增加0.9个百分点。

“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水平预计超过50%,进入城市社会。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期间的研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城镇化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未来10年至15年,我国仍将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水平将年均提高0.8―1个百分点,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趋势不会改变。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建设用地的扩张。目前,建设用地指标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进行批次供地,二是进行土地开发整理耕地指标置换。根据调查,我国目前耕地保有量只有19.14亿亩,为保证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我国在2010年必须保有耕地19.2亿亩,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从2001年到2010年,全国还需安排非农建设占用耕地1850万亩,而我国可开垦的后备耕地资源数量仅有1.2亿亩,按60%的垦殖率实际开垦为耕地也只有7200万亩,考虑我国人口在未来30年持续增长的压力和经济发展对农产品需求加大以及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影响,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将越来越尖锐。

我国城镇建设用地除了在外延扩展上受到制约,在内部利用上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城镇建设利用率低,许多城镇盲目外延,土地利用粗放现象严重,据测算,我国城市单位土地面积的平均容积率还不到0.3,建制镇还不到0.2,城镇用地的平均产出水平同发达国家甚至是发展中国家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

二是城镇建设用地结构不尽合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大城市“摊大饼”式的急剧外延扩张和过度分散的小城镇遍地开花的普遍存在,造成区域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与区域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不相协调。与此同时,在城镇内部,用地结构还有进一步调整,具体表现在道路广场用地、绿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不足,大部分城镇存在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环境脏乱、各项设施不完善,工业用地等生产性用地普遍偏大的方面。

四、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对策

1、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做好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宣传,普及有关法律知识,增强用地者法制观念,提高群众对节约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加大耕地保护工作的宣传,把保护耕地作为自觉行动,努力做保护耕地和抵制破坏耕地行为的带头人和主人翁。大力宣传村庄建设规划的实施给农民、集体、国家带来的好处和实惠。让农民了解规划的实施对于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基础设施效能、方便生产生活、改变农村陈旧、落后的面貌具有的重大意义,使新村建设规划深入人心。

2、严格执行新增建设用地供应政策

对商业、工业以及有两个意向用地者征地一律实行招拍挂出让;适度提高征地门槛,严格控制征地规模和范围,坚决禁止乱批乱建,随意圈占土地的现象;加强项目用地预审,对项目的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指标进行审查,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3、采取相应的扶持优惠政策

对利用老宅基地建房的给予奖励或补贴,提高农民拆旧建新积极性。大力倡导“一户一宅”制度,对新建住宅且面积达到规定标准的,要自行拆除老房子,退还老宅基地。或者连房带地无偿交由本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统筹安排。凡新建住宅后应退出旧宅基地的,采取签订合同等措施,确保按期拆除旧房,交出旧宅基地。落实相关政策和措施,新建、改建、扩建住宅,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老宅基地以及荒坡地、废弃地。凡村内有空闲地、老宅基地未利用的,不得批准占用耕地。利用村内空闲地、老宅基地建住宅的,也必须符合规定。

4、合理确定小城镇和农村居民点

引导城乡居民住宅按“统一规划、统一样式、统一建设”的发展模式逐步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完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合理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和旧村改造规划,新建规划点要按照“三避一高”(避地质灾害隐患点、避低洼地带、避水头,高质量建筑)的原则合理确定,防止新的地质灾害发生,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分区域确定2-3个标准房屋建筑风格,新建房屋一律按标准建筑样式建设,既满足新农村建设要求又能提高土地利用率。

5、加强闲置土地的处理力度

严格审查用地单位的用地效益和用地定额,加强批后监管,以法律、法规、合同为依据,及时掌握土地开发状况,督促用地单位按合同履行竣工时间和建设标准,加快已供土地的开发建设进度,防止土地闲置。建立健全闲置土地处置长效机制,立足长期监管,研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闲置土地处置方案。加大农村闲置宅基地的开发复垦和开发利用力度,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

五、严格控制大套户型商品房建设

2008年政府了《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通知强调,要切实保护耕地,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

要充分利用现有建设用地,大力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各地要在第二次土地调查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开展建设用地普查评价。严格执行闲置土地处置政策。土地闲置满两年、依法应当无偿收回的,坚决无偿收回,重新安排使用;不符合法定收回条件的,也应采取改变用途、等价置换、安排临时使用、纳入政府储备等途径及时处置、充分利用。土地闲置满一年不满两年的,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对闲置土地特别是闲置房地产用地要征缴增值地价。

要优化住宅用地结构,合理安排住宅用地,继续停止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土地供应。供应住宅用地要将最低容积率限制、单位土地面积的住房建设套数和住宅建设套型等规划条件写入土地出让合同或划拨决定书,确保不低于70%的住宅用地用于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和90平方米以下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的建设,防止大套型商品房多占土地。

要加强对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的监管,重点查处严重破坏、浪费、闲置土地资源的违法违规案件,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要将企业违法用地、闲置土地等信息纳入有关部门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六、加快土地有效利用率的改革步伐

修改《土地管理法》有几大难点,在这个政策出台的过程中有三个问题是热点和难点:一是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范围,这是各界一直在研究和争论的问题。二是集体建设流转的主体,也就是谁是产权主体。三就是流转的收益分配。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关系到城镇化进程,关系到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关系到城乡统筹发展,保护农民权益,使农民获得更多的收益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1.67亿农民工已纳入城镇化统计口径。

中国城镇化的过程,也是消除二元经济结构的过程,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这些农民工生活、工作在城市,却没有享受到城市居民同等的权益,也没有享受到他们创造的经济成果。应采取一定措施,使纳入城镇化统计口径的1.67亿农民工,有序地转移到城市。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参考文献:

[1]袁丽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

相关热门标签